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05 10:22:53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1

为了把我市水禽产业做大做强,认真实施省科技厅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实现水禽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达到品质优、无污染、无药物及激素残留、无疾病污染的无公害标准,增加水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水禽养殖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意义

水禽养殖业是我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全市家禽饲养量达到6252.95万羽,其中,水禽2837.92万羽,占全市家禽饲养量的45.39%,水禽饲养量逐年上升。但是,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部也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用8-10年时间,尽早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的要求。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水禽生产迅速发展,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入世后面临的出口“绿色壁垒”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制定的相应的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由于我市的水禽生产不够规范,导致部分水禽产品不能达到无公害标准,致使我市水禽销售市场竞争能力下降。根据**省2004年度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指南、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强动力”的作用,以及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建成东部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此,要把我市水禽产业做大做强,并打入港澳及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水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水禽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水禽无公害养殖示范项目,实行水禽标准化养殖,迅速提高水禽良种比例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这对于提高水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对于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水禽产品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加快水禽产业化经营步伐,形成优势水禽产品产业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水禽业的发展。

二、项目的内容

**市水禽无公害养殖示范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大型无公害水禽生产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规范水禽的生产,出栏水禽200万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建立无公害水禽生产示范基地。利用地方现有的水禽良种和水禽生产基础,引进目前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金定鸭(福建)、龙岩山麻鸭(福建)、吉安红毛鸭等品种建立无公害水禽生产示范基地,并逐步建立健全水禽良种繁育体系。

2.制定《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蛋鸭规模饲养生产技术规程》。通过良种选育、快速扩繁、优质牧草品种种植、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对规范水禽的生产及消费市场,推进水禽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无公害水禽专用饲料配方。通过饲养试验,在系统研究蛋鸭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需要量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饲料配方。

4.建立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与**农大开展技术合作,及时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于水禽生产实践,同时,定期给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5.宣传推广。通过无公害水禽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养殖户的整体素质,提高全市水禽养殖技术水平、带动全市水禽业的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并结合我市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养殖传统与生产基础,行政与技术保障措施等有利因素,建立水禽产品安全卫生保障体系,打造**市高科技、高效益的水禽产业。

三、项目目标

主要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市水禽饲养规模可达3000万羽,其中出笼1890万羽,全市建立2个水禽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制订相关饲养技术操作规程和专用饲料配方。两个项目点可提供优质的商品蛋鸭200万羽,商品肉鸭60万羽;基地的水禽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生产性能指标达到:红毛鸭放牧饲养80-90天出笼,体重达1300-1500g;料肉比2.5∶1;蛋鸭130-150天体重达1400-1500g;蛋鸭高峰期产蛋量达90-95%,示范基地的水禽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

四、项目进展计划

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水禽养殖业现状与市场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申报书。

2004年10月至2004年12月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养殖品种,建立基地,开展各项试验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制订引进、扩繁和产品推广销售方案。制定相关生产技术规程等。依照有关政策,申报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

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按照项目主要内容全面实施,完成项目目标及相关配套内容建设,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鉴定、验收。

五、经费概算

经费来源:

1.项目自筹资金201万元,主要用于引进种蛋与种苗等;

2.项目拨款2万元,主要用于推广无公害水禽饲养生产技术、生产试验、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技术培训、宣传资料等其它费用。

六、主要措施

1.项目的组织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为**市农业局,项目实施单位为**市**站,项目协作单位为**县、新建县、进贤县**站。

2.项目组织措施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为无公害生产技术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信息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项目由市**站牵头组织制订实施方案,负责统一协调,以**县塘南镇、新建县联圩乡、进贤县梅庄乡为三个项目基地,建立健全水禽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品种优良,技术先进可行,扎实地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3.项目技术措施

3.1抓好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关键是要抓生产技术环节。首先是选择无污染的生产基地,优良的品种,尽快实现水禽生产良种化;其次是加强环境设施改造,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兽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疫方针,优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兽药与饲料的使用不当引起的污染,严格控制水禽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模化养殖操作规程和相关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逐步实现无公害水禽产业化发展目标;第四,认真做好饲料新配方研制与推广工作,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使水禽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辐射面日渐扩大。

3.2举办技术培训班,利用媒体加强宣传,使无公害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发展无公害水禽及产品的社会环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从饲养到上市进行全程服务,不定期地聘请专家对兽医人员和生产区饲养员进行培训,加速水禽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3.3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分析总结,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4.环保措施: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2

上下一心共筑高质量发展之基

(德惠市畜牧业管理局汇报材料、经验做法德惠养殖业)

各位同仁大家好: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列为重点,常抓不懈,备受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曾在国家验收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成果时,获得了农业部评估组的高度认可。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养殖档案管理,按照省、市关于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畜禽养殖档案建立的实际情况,自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目前,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作汇报如下。

一、行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档案建立水平良莠不齐

德惠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长春、哈尔滨两大城市之间,京哈高铁、京哈高速、京哈铁路和102国道四条干线平行贯穿德惠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全市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共辖19个乡(镇、街),297个自然村,总人口近100万人,耕地面积21.4万公顷,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农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畜牧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截止2020年末,直连直报系统中共有规模养殖场605个,规模以下养殖户2196个,散养户57942个,全市生猪发展到135万头、肉牛发展到7万头、肉羊发展到7万只,蛋鸡存栏450万只,肉鸡出栏8000万只,是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市。

虽然我市畜牧业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养殖档案建立不规范的问题。有的畜禽养殖主体文化程度较低、法治意识淡薄,在养殖档案记录填写上依然习惯性沿用传统的记录方式,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养殖档案。对此,我们通过仔细研读,领会了省、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在长春市级相关单位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德惠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

二、成立组织明确各级责任,落实经费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行动方案,我局成立了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德惠市畜牧总站站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动物检疫站站长、疫控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畜牧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疫控中心的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同时成立了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专家组,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畜牧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疫控中心各选派一名业务骨干为组员,专门负责培训及督导工作。

为确保整治规范年行动取得实效,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建立了包保责任制度,在畜牧总站遴选出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组建了养殖档案指导服务团队,分别包保各乡(镇、街),与各乡(镇、街)的技术指导人员直接对接,深入养殖场户开展养殖档案规范建立指导服务。同时在资金方面,我局经过多方协调,在德惠市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整治行动争取到了25万元的专项经费。

三、队伍建设打造“三位一体”,长效监管依托“捆绑管理”

我们在成立组织、落实经费后,立即开始实施全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我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了省、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精神,下发了《德惠市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方案》。在各乡(镇、街)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的醒目位置共悬挂了100余条宣传条幅。服务团队技术人员下沉到包保乡(镇、街),将1万余张宣传单(明白纸)逐村逐屯逐场逐户地发放到养殖主体的手中,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广大畜禽养殖主体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规范记录养殖档案的重要意义,而且也了解到规范记录养殖档案不仅是《畜牧法》规定的法律义务,更是他们应尽的法律责任,如不遵照执行,将依法受到惩处。通过宣传发动,广大养殖主体的心态从消极转变为积极,愿意接受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或主动规范填写档案的各项记录。

二是培训检查阶段。在历年组织的培训中,始终把养殖档案的建立作为重点内容,多次安排课时,反复示例讲解。今年按照省里的养殖档案格式版本,印刷了足够数量的养殖档案记录本,免费发放到各乡(镇、街)养殖场户,统一按新的版本格式指导规范填写。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专家组成员首先在3月8日至3月16日,连续利用两周时间,对畜牧总站的包保人员开展了精准培训,进行了细致讲解,分别模拟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不同养殖品种的规模养殖场,一项不落的模拟填写档案,直到能够全部熟练填写正确为止。随后,专家组又于3月17日至3月18日,对各乡(镇、街)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依次对各项记录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了模拟填写。在4月16日至4月17日,畜牧总站组织部分养殖主体参加了长春市畜牧总站举办的养殖档案培训班。至此,总站包保人员--乡(镇、街)技术人员--养殖场户“三位一体”的培训全部完成,形成了业务交流指导体系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在3月22日至4月23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服务团队的包保人员,深入走访所负责辖区的所有规模养殖场,一对一指导养殖档案的规范化填写。并在6月7日至6月18日,利用两周的时间,专家组成员深入各乡(镇、街),进行了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了整改意见。

三是强化管理阶段。通过统筹协调本系统各部门的关系,实行审批事项“捆绑管理”,将建立合格的养殖档案做为养殖主体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及项目申报、享受奖补政策等工作的前置条件。在养殖主体办理有关证照时,首先要查看其是否建有规范的养殖档案,如养殖档案未建立或不健全,采取暂缓办理,待养殖档案完善后方可提交其他有关部门审核。或在养殖主体项目申报时,也要查验养殖档案,合格后方可申报。对预享受奖补资金的养殖主体,审核上报时把建有规范的养殖档案作为其中一项条件,否则不予享受补贴。工作实践证明,部门间相互联动,协调制约,捆绑式管理,能够有效地推进养殖档案的规范建立,确保畜禽养殖档案整治规范年行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我们计划今后要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对畜禽养殖场档案建立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整改不配合、不到位、始终不达标准的养殖场,要重拳出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依法对其进行惩处,并面向社会公示,以警示广大养殖主体遵纪守法,安全生产,提质增效。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推广现状

1吴店镇基本概况

1)吴店镇概况。枣阳市吴店镇位于枣阳市城区正南方,是枣阳市养殖大镇,版土面积366km2,耕地面积8400hm2(其中水田5733.33hm2,旱地2666.67hm2),全镇3.2万户,10.04万人口,养殖户1.8万户。2)吴店镇畜牧业情况。2016年底全镇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5.3万头、0.7万头、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4.6%、11.3%、133%,禽存笼121.87万羽,同比下降23.3%;猪、禽出栏(笼)分别达到19.15万头、210.88万羽,同比分别下降17.2%、2.8%,牛羊出栏分别达到0.8万头、3.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5%、11.5%,是全市养殖大镇。规模以上养殖场(户)288家,其中猪248家、牛5家、羊12家、禽23家。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58家,100头以上的牛场3家,200只以上的羊场8家,5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22家。3)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现有职工26人,从事公益的协防员10人,监督员2人,检疫员4人,品改员2人,其中肉牛品改1人,生猪品改1人。

2畜牧科技推广现状

近年来吴店镇紧紧围绕“畜牧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大力开展畜牧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在职职工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先后有2人次在华农、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参加畜牧兽医知识更新培训,邀请省畜牧兽医局专家到该镇现场讲课、指导;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植科技示范户12户,引领240户养殖户发展畜牧产业;加强和农广校合作,开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及返乡创业人员40人;借助社会力量,邀请襄阳正大、襄阳希望等饲料、兽药厂家的技术人员开展饲料、兽药、饲养管理培训班2期,其中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360人次;家禽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135人次;肉牛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20余人次。2)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先后投入5万余元,新建牛品改罐点1个,生猪人工授精点1个,购置品改设备,培训品改人员,品改点建设达到“十有”标准,每年完成牛冻配3800多头﹙其中黄牛1400多头,水牛1100多头﹚,冻配率达到90%,冻配平均受胎率达到80%,产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按照每头品改牛增值0.3万元计算,年可为养殖户增收75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效益。该镇还借助社会力量,引导规模猪场利用优质种公猪面向社会提供,年可提供优质生猪冻精0.5万头份,此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6年建成人工授精点1个,购买公猪2头,添置各种品改设备,达到有品改办公室,有固定的品改员,有配种室,有齐全的冻配设施,辖区内能繁母畜养殖档案,有配种登记表、品改员工作责任制和品改操作规程上墙,为吴店镇猪、牛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种源。

3存在的问题

1)经济条件限制牛改工作的发展。由于公益经费少,输配点少,需要养殖户长途牵牛到附近罐点,不方便群众,不利于品改工作的开展。2)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养殖户对品改的认知度不够,目前有大部分养殖户得到了品改带来的经济实惠,而仍有少部分养殖户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靠传统的养殖模式,这一点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认识不高,推广工作难到位。当前,地方领导对依靠科技发展畜牧业的思想认识不够,在畜牧发展中满足于多养多收,不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众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4)环保压力大,畜禽粪污治理难度大。乡镇中心既要发展畜牧产业、还要搞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难度大。

4新常态下搞好畜牧科技推广的思考

1)加强经费投入。发展畜牧产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没有经费投入,一切都是空谈。在当前的体制下,适当增加以钱养事中畜牧业的投入,让畜牧科技服务人员安心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2)稳定基层科技推广队伍。按照完善市一级、整合乡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把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重点放在乡村一级。把懂经营、会管理、对科技新成果吸收快、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创新型农民专业人才吸纳进畜牧推广队伍,及时清理那些业务能力低、责任心不强、满腹牢骚的技术人员,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3)加强项目支持力度。省市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层扶持力度,把适合基层发展的项目多向基层倾斜,让畜牧科技发挥更大的作用。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水禽 食品质量安全 合作组织 建议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11-03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养殖技术传承,一直以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都是清远市乃至广东省的水禽主产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镇的水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加,水禽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该文立足于实地调研数据,以水禽食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研究视角,从养殖技术、疾病预防与控制、营销渠道、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情况及产业化发展水平等环节深入剖析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水禽业存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主要原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改善当地水禽养殖户的生产条件,提升水禽产品的品牌效应,促进水禽产业的健康发展。

1 飞来峡镇水禽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经营的体总情况

飞来峡镇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为当地的水禽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镇水禽养殖大多是个体经营户,以养鹅为主,养殖鹅的品种主要是清远乌棕鹅、马岗鹅以及纯种乌鬃鹅和马岗鹅的杂交乌鬃鹅。鹅分种鹅及肉鹅两种,根据季节性,养殖户会调整养鹅的种类。比如:春夏季节养殖种鹅,秋冬季节养殖肉鹅。种鹅养殖年限长,一般都为三年,第一年不投产,在第二、第三年通过销售鹅苗获利。每只种鹅每年可产蛋30~40个,鹅苗孵出率达到80%以上,2014年上半年鹅苗市场价格稳定,平均价格为15~16元/只。相比之下,肉鹅养殖期限较短,一般养殖周期为60~65天,一般养殖户每年养殖5~6批,每批1000~3000只。

1.2 养殖技术

由于该地区养殖协会、农业合作组织、专业的水禽饲料供应机构较少,所以当地大部分养殖户所掌握的养殖技术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摸索形成,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的途较少径。根据调查发现,当地大部分养殖户都愿意采用新的粪便等副产品处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循环养殖等新技术。但是基于家庭经济实力不足、技术投入成本较高、新技术难操作等因素,他们又不得不放弃这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新技术。

1.3 饲养管理的总体情况

(1)饲料。

该地区,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大多是直接到个体经销商或者饲料公司购买。在喂养的过程中,养殖户会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饲料,鹅苗养殖40天后,一般都会开始掺杂谷物喂养,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

(2)添加剂。

饲养过程为了提高水禽的免疫力以及对饲料的利用率。养殖户都会使用一些添加剂,有抗生素、中草药等种类。他们在使用添加剂时一般都是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混入,但是把握剂量和次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兽药。

养殖户多数是从个体农资门市或者畜牧服务站中购买兽药,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他们基本上都会了解如何去自行处理。多数养殖都知道使用兽医后的水禽有休药期和一些药物残留。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给水禽喂药和打针时,没有记录用药情况,缺乏科学养殖意识。

(4)环境卫生。

基本上所有养殖户都会对鹅舍每天清扫一次,每个星期进行喷洒消毒。而对于已死的病鹅,有些养殖户则是直接扔掉,这种不当处理方式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威胁,特别是水、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并且会造成疫病传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后果非常严重。

(5)安全监测。

水禽出栏时,大部分养殖户的水禽产品都会进行质量安全检测。但还有少部分的水禽产品没有进行过质量安全检测就流到市场,安全隐患很大。

1.4 经营销售

当地水禽销售一般都是通过收购商直接上门收购,在销售的过程中,养殖户的议价能力较弱,很少有养殖户具有专门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1.5 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该地区的水禽养殖户大多没有参加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大多以个体养殖户形式存在。很多养殖户认为入会手续复杂、太麻烦,此外还要缴纳会费等原因导致养殖户不参加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2 飞来峡镇水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养殖技术滞后

虽然该地区的水禽养殖历史悠久,但是多年来积累的养殖技术,方法都是比较传统、陈旧、滞后,很多养殖户都没有采用循环养殖模式,粪便等副产品处理技术、疫病防治处理技术落后,而且大多数文化程度有限,疫病防治知识较为欠缺,养殖的管理方法不统一、比较混乱。

2.1.1 养殖技术获取渠道缺乏

水禽养殖技术关系到水禽食品的质量安全。专业的、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保证水禽的健康生长,保证水禽的食品质量;而落后的、传统的养殖技术则降低水禽的食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养殖技术的及时更新以及获取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而养殖技术的获取渠道也要多种多样,提高水禽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实际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目前该地区的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获取渠道却相当缺乏,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该地区的养殖户所掌握的经验基本上都是通过自己摸索出来的。

2.1.2 养殖技术培训、指导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有91%的养殖户都是没有参加过养殖方面的相关培训,只有9%参加过,但也是偶尔去参加了一下而已,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当地并没有成立合作社,且科研机构较少,所以能够提供培训的机会也很少。

2.1.3 养殖方式单一

调查的养殖户中,将近八成的养殖户都是采用旱养的养殖方式,剩下的养殖户是圈养的养殖方式。

2.2 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随着水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场的布局密度和场内养殖密度都大幅度增加,加之养殖场的隔离封闭不严,防疫程序执行不力,以致禽流感、副粘病毒病、呼肠孤病毒等时有发生流行,新的水禽病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水禽产业健康发展。

2.2.1 防病、治病知识获取渠道缺乏

当地大部分养殖户对于水禽防病、治病的知识都是从专业兽医了解的,但是并不全面、不精通。由于得不到合作社、大型龙头企业、饲料供应商技术指导员等其他渠道来获取防病、治病知识,少数养殖户只能通过书籍和媒体进行自学。

2.2.2 养殖密度不合理

由于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空间不足,导致水禽践踏,空气不流通容易发生水禽呼吸道感染,流感传染迅速等安全生产问题。此外,过度的集中养殖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负荷能力,也会对自然环境带来破坏。

2.2.3 防疫站缺少

飞来峡镇水禽防疫站较少,而新的水禽病也不断出现,严重威胁水禽产业健康发展。如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防疫控制就非常难开展,防疫程序执行力不足,很容易导致疫情持续扩散,难以控制。

2.3 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

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产业的稳定安全令人担忧。水禽产业市场化、企业化生产以来,其前身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的多种企业陆续进入水禽产业领域来追逐产业利润,但行业自律机制缺失,产品质量监控管理不严,以致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等添加剂,产品加工中的不卫生、不规范等情况都在水禽产业中时有发生,使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水禽产业中隐患。

2.3.1 添加剂使用不科学

水禽养殖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的科学使用关系到水禽食品质量的安全,而养殖户对添加剂知识的了解、使用的行为更是直接影响水禽的食品质量。表2是当地养殖户对于添加剂使用的一些相关情况。

(1)从表2可以看出,有72%的人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去使用饲料、药品和添加剂等,但是还有将近三成的养殖户没有按照规定使用,会对水禽安全生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2)对于添加剂方面,有一半的养殖户使用,也有一半没有使用,但是据我们了解,他们所用的饲料基本上都多少含有添加剂,只是有些养殖户没有发现而已。(3)66%的养殖户对抗生素有了解,34%的养殖户了解不大。经查资料得知,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或不合理应用势必对机体的防御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养殖户在对水禽抗生素这方面的了解还是必要的,这关系着水禽能否健康成长。(4)有67%的养殖户愿意使用安全、低残留的药物添加剂。说明在农村的人文素质还是有一定量的,大家都对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愿意接受新的对水禽危害不大的产品。(5)在饲料或者鸭/鹅的饮用水中,有将近八成的养殖户混入一些抗生素,加入这些抗生素可以提高水禽的免疫力,增强体质,提高品质,但是一定要限制用量,否则会适得其反。

2.3.2 对兽药休药期和兽药残留不了解

根据调查发现,73%的人都知道使用兽药后的休药期,安全用药的意识比较好,但是还有27%的人不知道使用兽药后的休药期。对于药物残留,当地养殖户中有70%的人了解,30%的不了解。

2.3.3 用药不做记录

关于给水禽看病、喂药和打针,当地很多养殖户都是没有记录过用药情况。养殖户一般都是用完要后,不会太在意做记录,也避免麻烦。如果没有收集到实时有效的数据,对于研究疫病或者死禽将缺乏科学的依据。

2.3.4 检疫证明缺乏

调查中发现,50%的养殖户们在销售鸭鹅时都有检疫证明,但是还有50%的养殖户没有按照严格的检疫程序操作而直接销售出去,所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禽类的检疫和监管工作还是需要做足,对检验不合格的鸭鹅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市面上水禽的食品质量安全。

2.4 养殖环境的监管薄弱,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有待提升

2.4.1 死禽、病禽处理方式不当

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养殖户会把死禽直接扔掉。他们没有意识到已死病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这很有可能污染养殖场附近的水源,导致大部分水禽受到疫病侵袭感染,进而导致疫病的传播,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

2.4.2 水禽排泄物利用不充分

虽然,大部分养殖户都了解水禽排泄物的转化利用,采用的是鹅鱼共养的养殖模式。但是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的方式处理不当,饲料转化率不高。

2.5 水禽饲料营养研究滞后

2.5.1 饲料供应渠道不正规

很大一部分养殖户都是从个体经销商或者畜牧兽医站处购买饲料。购买到的饲料是否无公害、无残留、无激素的合格饲料也就很难判断,存在各种不安全的质量因素。

2.5.2 水禽饲料在不同饲养阶段饲喂不规范

水禽饲养是要求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饲料的。但是,少部分养殖户未能严格按照说明,比较随意,没有真正形成规范化饲养。

2.5.3 水禽饲料研究机构缺失

虽然,该地区是清远市水禽养殖的重镇,水禽饲料的供需巨大。但是相应的关于水禽饲料的科研机构的设立却未能满足当地水禽产业发展的需求。

2.6 合作社和产业化组织程度低

该地区的水禽养殖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非常少,合作组织化低下。而已有的合作社仅仅充当一个连接农户和市场的一个中介角色。很多养殖户缺乏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了解,认为合作社没什么作用,而且里面的人员可能会剥削自己的利益,所以决定单干。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基于上文对来峡镇水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由于存在水禽养殖技术落后、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完善、水禽饲料营养研究滞后及合作社和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等问题,当前该镇的水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堪忧。针对飞来峡镇水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有效提高该镇的水禽食品质量安全。

第一,促进养殖专业化,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

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绝大部分养殖户都没有参加过养殖方面的相关培训,他们的养殖技术几乎都是通过自己常年的摸索而形成的套路,比较传统、滞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这不仅造成了养殖户一开始经营时的步步艰辛,也对水禽养殖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为此,首先当地相关部门应带头成立一个养殖咨询组织,为当地广大养殖户解答养殖过程当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多聘请在养殖业有所研究的专家在当地举行讲座、培训,并针对现时存在的养殖模式进行利弊的分析;最后,邀请当地成功的养殖户为刚起步或者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养殖户分享自己的养殖心得和经验,大家共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进一步加强疫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做好水禽产品出栏前的安全检疫工作,确保水禽食品原料质量。一是建立起水禽疫病的防预监控体系,加大对防疫人员的培训、指导、考核力度,对于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和农户要定期抽查,不仅要检查其防疫设施条件,而且要检查免疫程序和措施的执行情况;二是要加大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加强免疫执法,明确免疫效果;三是加强活禽、禽肉、禽蛋的产地检疫和产地标识,防止在活禽及禽产品流通中的疫病传染,增强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和疫病防控意识,防止疫病异地流行。

第三,积极探索水禽健康养殖新模式。

传统的水禽放养、散养对养殖区的水源环境污染破坏很大;规模化集中养殖业又容易超过环境的承载负荷能力,对环境有所破坏。为此,一定要积极研发推广水禽健康养殖新模式,探索“水禽旱养喷淋模式”和“标准化设施养殖模式”,确保水禽食品质量的安全生产。在炎热的南方,水禽对水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难免会出现热应激,同时会出现羽毛板结的情况,影响水禽卖相。采用旱养结合喷淋的饲养模式,通过水的间歇喷淋,能满足水禽对水的生理需要,弥补旱养的不足。而且,“水禽旱养”便于疫病防控,土地利用效率高,水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水禽对水域的依赖程度,破解目前因水质下降、水域资源减少、水域禁限养等因素对水禽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对于水禽旱养技术、水域环境对水禽的合理负荷承载量等方面的研究要不断加强,力争实现水禽产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

第四,积极推动产业合作社组织化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安全。

该地区水禽养殖业合作社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下,亟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和投入,积极推动水禽产业合作社组织化建设。我国水禽产业正处于产业扩张和国际市场开拓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遭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冲击,一定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完善的产业发展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保证产业安全稳步发展。一是规范、整合养殖、加工企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促进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二是建议水禽产品加工企业建自己的养殖基地,减少流通环节,确保从源头上遏制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水禽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三是引领水禽产品向“三品一标”方向发展;即:将水禽产品定位在“无害化、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

第五,提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禽养殖的扶持、监控力度,保证水禽养殖业安全生产。

在水禽养殖场的建设用地指标批准、标准化养殖建场和环境保护、污染处理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植,以保证水禽产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同时,不定期的给予养殖户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确保养殖户能够实时有效地掌握新技术;加强对水禽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减少微生物污染和不必要的添加剂使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户补贴机制,保证产业发展低谷期的水禽养殖以及鹅养殖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解华东,布丽君,谢友慧,等.我国水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防控措施[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3):29-32.

[2] 陈国宏.我国养鹅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R].第三届中国鹅业产学研恳谈会,2013.

[3] 王雅鹏.我国水禽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10).

[4] 张辉玲,郑业鲁,万忠,等.2011年广东水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7):15-17,20.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财政;投入;畜牧业;污染减排

一、宿州市畜牧业污染减排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是畜牧业大市。2012年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已达700万头、30万头、550万只和7000万只。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累计发展到500个。随之而来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一)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的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加之农业上由传统的使用有机肥转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畜禽粪便利用率低,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

(二)粪尿和污水造成水质及地下水污染

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染负荷很高。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可达近100g/L,细菌总数可达104-105个/ml数量级。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生产业的发展。此外,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严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时可使水体发黑发臭,居民无法饮用。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不仅污染了地表面,而且还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正常饮水安全。

(三)粪便发酵后会产生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空气质量。据在畜禽舍内采样测定,小型养殖户因规模小、饲养密度低,舍内氨气浓度一般为6~35ug/m3,而中、大规模猪场因饲养密度高,舍内氨气的浓度高达150~500ug/m3,同时含有大量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通过扩散作用污染养殖场周围空气。

(四)是养殖场(小区)建设滞后并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少,内部管理不规范,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

(五)是农牧脱节

我市传统的畜禽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养殖的废弃物可通过周围的农田及时施肥自然消化,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随着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重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配套耕地消纳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例大幅下降。

(六)是畜牧业污染治理投入和运行成本高,缺乏污染物治理资金,治理难度大

养殖场(小区、户)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及农村,分布范围广,规模参差不齐,存在粪污难收集、难处理,且废物产生量大,对区域环境容量带来很大的压力。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经过堆肥发酵或沼气池处理后往往作为肥料进入农田,但处理量及处理方式不正确,会形成污染物面源排放,造成二次污染。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方式处理污染物,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粪便、污水进行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进行综合利用或制取有机肥、应用微生物发酵床治污技术等污染治理设施。然而养殖业是弱势行业,或者说是薄利、微利行业,且大都处于发展过程中,过高的投入和运行成本使得企业自身无力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各县区主管部门虽然在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相对而言,其投入的资金与目前的污染状况相比还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养殖业污染防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宿州市畜牧业污染减排工作的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

污染减排工作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源减排在“十二五”期间被纳入总量减排体系,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类项目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相对落后于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在社会总排污量中的占比逐步增加,已经成为水污染物减排的重点。为此我市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农业(畜牧)、环保、财政、监察、发改、科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共同抓好畜禽污染物减排治理工作。市农委成立了宿州市农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牧部门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工作机制。把畜牧业污染减排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首要任务来抓。

(二)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1.健全定点联系工作机制

按照省农委要求,我市各县区均已建立了干部和技术人员定点联系制度,每个减排企业都确定了一名挂钩干部和技术专家,各责任人定期上门进行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帮助规模化养殖场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技术服务措施,加强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减排项目的监督管理,对纳入省政府年度污染减排项目计划的养殖场,实行“逐月调度、逐季检查”制度。

2.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培训和指导

市及各县区以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为平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广泛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宣传。加强标准化规模集成技术培训,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处理模式的培训和推广,引导规模养殖场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推进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粪污利用方向,指导企业分别选择“发酵床养猪技术”、“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在利用)等合理的技术路线,加强技术改造,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3.深入开展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

为加快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宣传步伐,实现畜牧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市农委开展了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宣传推广年活动。将2011年确定为“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年”,2012年为“宿州市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宣传推广年”,并印发了实施方案。该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采取“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措施,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推进生产关键技术进场入户,使全市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0%实现清洁生产,规模养殖企业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4.创新管理形式,健全档案资料

对新建养殖项目实行"1331"准入备案机制,拟建单位提交1份申请,3份资料(养殖场选址审核表,场区规划图纸、施工方案),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县区畜牧部门进行三级审核,审核符合建场条件的,县区畜牧部门向拟建单位下发1个备案通知书,养殖场户接到备案通知书后开工建设。对生猪、奶牛等标准化改造项目,实行“5112”监管机制,拟建单位提交5份资料(改造申请书、改建方案、建设图纸、资金预算书、承诺书),县区畜牧局与项目单位签订1份目标责任书;项目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1份施工合同,项目完工后由市、县区畜牧部门进行两级验收。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2011年,养殖业COD排放量达61133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55.46%,氨氮排放量4937吨,占全市氨氮排放量的44.61%。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养殖业主缺乏治理资金。列入2011年减排的46家规模养殖企业,仅有10家通过环保部核查认定。2012年以来,我市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投入,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610万元,其中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1260万元,奶牛扶持资金200万元,省级财政支农项目15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持资金2000万元。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设施给予重点扶持,对通过环保部核查的养殖场(小区),实行以奖代补,对以畜禽粪便为资源进行有机肥生产的项目给予自己扶持。用于做好规模养殖企业做好污染减排设施建设、运转和维护工作。2012年,养殖业COD排放量达59258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54.98%,氨氮排放量5151吨,占全市氨氮排放量的50.17%。列入2012年减排的51家规模养殖企业,有31家通过环保部核查认定。

三、宿州市畜牧业污染减排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管

建议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投入落实、监管落实”,对列入年度污染减排项目计划的养殖场进行认真考核验收。同时强化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宜的畜禽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式,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做到畜禽养殖场与污染治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支持农牧结合相关政策措施

为促进我市养殖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建立“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专项基金”。用于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生态发酵床、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建设完善全过程污染治理设施;鼓励建设区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体系和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立防污治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畜牧业污染减排。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6

一、学用结合、顽强拼搏,改变人生

乔叶青同志,1982年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农闲时搞家庭养殖,由于不懂科学养殖技术,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作为一名有志青年,为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想学习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靠技术养家、靠技术书写人生。1988年农广校招生,他就到郯城县农广校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山东省农广校畜牧专业学员。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的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市、县优秀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乔叶青利用学到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结合畜禽养殖经验,学用结合,大胆实践。自家养的猪、鸡等畜禽就成了他的实验品,畜禽常见病他就试着给治疗,积累了许多临床诊断、治疗知识。由于科学养殖,家里的养殖效益大幅度地增长,他在村民眼中成了“小能人”。

慢慢地,乡亲们喂养的畜禽出现一些常见病,就找乔叶青给诊治,向他学习科学养殖技巧,他也乐意帮忙。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乡亲们找他给畜禽看病的多了,向他请教科学喂养经验的人也多了,他为乡亲们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向周围村庄发展。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红花乡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1989年,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他聘请到乡兽医站工作,任“农民技术员”,负责全乡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当时针对生猪品种退化,畜牧业产值下降的局面,他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改良畜禽品种的建议。他自己率先购买了杜洛克、汉普夏、丹麦新长白等优良种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全乡1000多头母猪进行杂交改良,同时淘汰劣种公猪20多头,使全乡生猪改良覆盖面达到90%以上,生猪商品瘦肉率由原来的38%上升到55%以上,当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仅此一项,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由他推广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全省引起了轰动,很多市、县派人来学习取经,他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各乡镇普遍推广。他推广的技术带动了全县养猪业的蓬勃发展,使郯城县的商品瘦肉猪存栏和出栏大幅度地提高,猪肉品质也得到了改善,郯城县被命名为“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被郯城县有关部门批准为“农转非”,从此,成了一名合同制干部。他靠勤学不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和优质服务,改变了人生,得以在畜牧推广这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实现梦想,书写美丽人生。

二、推广配合饲料,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乔叶青同志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2001年又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大专班的函授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2004年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酷爱学习,不断自我充电和积累临床经验,逐渐成为兽医站的技术骨干。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畜禽的各种配合饲料相继上市。为了增强养殖户的思想认识和科技意识,把先进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他积极投入到畜禽配合饲料的推广中去。利用给畜禽防疫、去势、诊治疾病等工作机会,大力宣传配合饲料的优点,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利用自己的饲喂经验,现身说法,加快了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从1988年到现在,推广各种配合饲料每年不低于1000吨,帮助农民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收入。在推广配合饲料的过程中,他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此,他主动向站长申请,义务承担了十四个村的畜牧生产技术顾问,承包了这些村的仔猪、防疫、猪病防治工作。在承包过程中,他以推广配合饲料和改善畜禽品种结构为突破口,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努力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和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在改良畜禽品种和科技示范上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树立了良好的技术威信,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在承包服务过程中,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他还创办了畜牧技术推广服务部,开通了热线电话,有效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开拓创新,开展好科技示范,做一名优秀的新型农民培训辅导员

2007年,郯城县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乔叶青被推荐选聘为畜牧专业辅导员。为了当好辅导员,他认真填写示范户登记表,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按时参加县项目办组织的科技培训。学习后,及时将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发的明白纸、培训教材和科技光盘送到示范户手中,还经常组织农民和示范户们学习讨论。对农民不明白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指导。并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进行防疫、诊治、推广、配送饲料等活动,指导示范户科学养殖。

为了做好科技示范,带领当地农民养殖致富,走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的新路子,2007年10月,乔叶青同志广筹资金,多方协调,投资23万元,兴建占地2.5亩的生态环保(发酵床)养猪场一处。目前,建成发酵床面积210平方米,存栏无公害生猪120头,全部按标准化养殖模式。现已出栏生猪65头,纯赢利3.6万元,预计年底可出栏肥猪500头。由于这项技术省工、省时、省料、节水,又能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得到专家的肯定,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定购生猪的客户和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乔叶青通过开拓创新,建立生态养殖场,旨在做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和养殖示范户从传统养殖向生态环保养殖转变,促进农民科学养殖,共同致富。目前,在他的指导下,发展规模畜牧养殖小区2个,标准化养殖场30多个。他正准备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争取2008年底实现人工授精率70%以上,三元优质猪90%以上。以发展健康畜牧业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结构合理化、防疫现代化”五化建设,促进全乡的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四、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撰写论文,承担科技示范项目

乔叶青同志,为了充实自己,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参阅专业书籍,结合临床经验,在学习中积累,在实践中创新。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论文。他撰写的科技论文有《母猪产后热的防治》、《断奶仔猪应激综合防治》、《提高母猪生产力技术措施》、《母猪不的原因及对策》、《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等,还撰写了行业论坛方面的论文《乡镇兽医站改革与发展形势展望》、《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等,在《中国兽医杂志》、《山东畜牧兽医》、《科技致富向导》和《齐鲁牧业报》等专业刊物和报纸上发表。1997年他承担的临沂市星火科技项目《牲畜五号病综合防治技术开发》,获市星火科技二等奖,他是第二完成人。通过撰写科技论文,在专业刊物发表,乔叶青的研究成果也实现了技术交流,信息共享。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技术;技术推广

引言

就我国目前畜牧养殖业的整体情况而言,仍以散户为主,现代养殖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到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对畜牧养殖技术加以高效推广,以提高产能和畜产品质量,值得我们深思。

1畜牧养殖技术宣传途径的优化

唯有宣传工作得以真正落实,才能让更多农业养殖人员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所具备的价值,继而积极革新自身传统养殖思维,真正发挥出新型技术的关键作用。政府养殖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对新型畜牧养殖技术及其所带来的的效益进行宣传。在推广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当地畜牧养殖人员的整体养殖思路和习惯,使其充分明确传统养殖手段所存在的弊端,继而更为关注新型养殖技术,以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比如,良种兼具生产性能高、抗病性好、适应能力强以及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因此对于增加畜牧农产品产量、提升品质与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使广大农民意识到提高品种效益是优化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

2高素质畜牧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人才属于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主要资源,也是优化技术推广效果的关键因素,必须要由具备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与应用。所以,目前我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培养与引进技术推广人才,构建起更具专业实力和推广技能的团队,以高福利、高晋升空间等形式吸引高新人才的加入。此外,要针对现有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开设讲座,提高技术推广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3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方式的完善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结合当地畜禽养殖传统优势,加大投入,建立畜禽养殖技术学习基地,为养殖技术推广和养殖项目试验、示范以及培训等提供活动场所。如果条件有限,基地可以采用半经营的方式。针对新引进的科技成果或项目,先在基地中开展试验,并向广大畜牧养殖户、动物爱好者以及专业院校学生开放,供大家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以及技术实践应用。此外,还可以在基地中招收部分学员,安排他们在基地中进行各项养殖技术的学习,学成之后直接参加基地生产经营活动,也可将其融入到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中。与传统养殖技术推广与教学方式相比,此种模式更为灵活化、科学化,最终所获推广效果也会更好。

4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内容丰富化

在面对广大畜牧养殖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完善其技术内容,注重推广内容的新颖性,有效吸引人们的参与热情。比如在畜牧养殖疾病防治内容的推广中,要积极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先进管理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技术推广活动:①饲养方式的革新与完善。推行“全进全出”养殖体系,防止不同日龄畜禽的混合饲养,对新引进的品种进行隔离观察。②充分做好养殖环境保护工作,推广高效、低毒、广谱消毒药品,有效驱虫、灭鼠,严禁在养殖场饲养猫狗等动物,避免不同种属动物之间的混养。③强化饲养管理,减少畜禽应激。防止饲喂霉变或者重金属超标的饲料,同时做好舍内通风工作,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缩减养殖密度。④提升畜禽营养水平。科学提升能量、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等方面的营养供给,并保证畜禽饮水充足,继而提升畜禽对于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从控制发病率角度降低养殖经济损失。⑤结合实际养殖规模,制定免疫范围与免疫程序,科学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产品。⑥对畜禽疾病感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测,依据不同养殖场的饲养环境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5结语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 小型养殖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260-01

近年来,随着农村个体养殖户的减少,小型规模养殖场(户)逐渐形成,并且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从而成为养殖业的主力军。然而,小型规模养殖场与大型规模养殖场相比,无论是设施设备、生产技术、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抗风险能力很弱,造成了不同程度地损失,影响了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 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差

现有的小型规模饲养场(户)的场地、圈舍、环境、消毒设施、饲料加工、粪污处理设施等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畜禽的生长和发育;圈舍的走向、地面、通风设施等设计不合理,未分设净道、污道,多数养殖场未按规定在场区门口和每栋圈舍门口设消毒池,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多数没有完善,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分开,人畜混居,既不利于管理,又增加了患病风险,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1.2 管理水平低

目前,小型规模养殖场(户)的投资者多数以前都未曾接触过畜禽养殖行业,或者仅是养殖几头牲畜的小户,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都是边干边摸索,其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多数养殖场未建立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抗风险能力弱;未能严格按照动物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引种混乱,对购进的畜禽幼苗没有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就投入到大群饲养,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不能正确选择饲料、兽药等物品和严格遵守休药期,既影响了畜产品的安全,也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2]。

1.3 技术力量薄弱

现有小型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主要靠当地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指导,但由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的人员缺乏,无法满足需要,从而在疫病防治、生产技术上出现问题,造成了经济损失。

1.4 各种记录不齐

《畜禽养殖档案》是对其养殖过程中的生产动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防疫、诊疗、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的记录,对以后的养殖生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多数小型养殖场都没有建立养殖档案,部分虽然建立了档案,但是记录不全面,无法对整个生产计划做出周密的部署,对养殖业健康持久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 对策

2.1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效益

场址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圈舍的设计上要有利于采光、通风、保暖、消毒等养殖措施的实现,圈舍的走向一般采用东西向,以利于采光,各栋圈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少于5 m,圈舍通风要有设施,有利于空气的交换,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净道和污道分设,建有专门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可采用“猪—沼—农”或“猪—沼—菜”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在场区门口、各栋圈舍门设消毒池,对进出的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池内的消毒剂要经常添加,定期对场内的环境、道路、场地、圈舍进行消毒,以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制订出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可依照国家标准并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进行制订,因病设防,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才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要正确选购和使用饲料、兽药,以免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的失误。严格引种程序,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饲养环境的品种,引种时要做好防疫措施,引进后要观察一段时间,确定无病后再进行合群。目前,国际化商品市场对畜禽产品需要的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肉食品安全问题也更显突出,只有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够严格遵守动物防疫的有关规定,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养殖场的业主要掌握一定的养殖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正确制订生产、管理计划,要对其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养殖专业知识,以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求。可以请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到场里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将人员送到其他养殖场进行学习或进委托专业学校进行培训,最好是聘请专职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负责场内的动物疫病防治、养殖生产工作,严格遵守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规程,合理使用兽药和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以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4]。

2.4 建立养殖档案,完善各种记录

各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各项内容,全面记录整个养殖过程,为以后养殖生产、防疫、饲料加工等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要由专人负责填写和保管,特别是对防疫、诊疗活动中疫苗、药品的生产单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用量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过程记录清楚,以便备查,每做完一项工作,就要进行填写,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要按有关规定对所饲养的动物加施“畜禽标识”,以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产品溯源的要求。

3 参考文献

[1] 张洪云.当前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119-121.

[2] 王凤,李建彬,钱丽萍.江苏省泰兴市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113.

[3] 丁印玉.中小型养殖场的动物防疫措施浅议[J].甘肃农业,2011(9):31-32.

上一篇:变更管理的步骤和流程范文 下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