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养殖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05 11:31:47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 H7N9禽流感;家禽养殖业;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339-03

家禽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城乡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2013年3月底以来,国内部分省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在活禽市场抽检出禽流感病毒,并呈现出散状发生态势,导致多个省市宣布停止活禽交易。受其影响,家禽消费大幅下降,禽类产品市场销售受阻,必须采取企业和农户生产自救与政府适当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养殖生产者利益,维护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

1 H7N9禽流感的发生对家禽业的影响

2013年发生H7N9期间,全国家禽业平均每天损失10亿元。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上,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站长李希荣表示,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严重冲击了整个家禽业的发展,自3月底曝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来,全国家禽产业已经损失超过40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0亿元,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销量急剧下滑;家禽企业损失惨重,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企业代表、专家等号召“科学应对疫情,无需闻鸡色变”。

1.1 禽流感对养殖业的影响

与前期预测相同,随着天气转暖,病毒存活能力减弱,禽流感疫情终于呈现淡化的趋势,而禽蛋价格也在逐渐向上涨空间转移。禽流感发生的2个多月的时间里,养殖户与经销商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而在考验过程中淘汰现象频频出现,部分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偏弱的养殖户只能被淘汰出局。因此,在禽流感疫情过后,国内供应矛盾渐渐突出,目前鸡苗价格已经呈现10倍左右的“翻身”上涨。随着H7N9禽流感疫情造成的影响逐步减弱,一度跌入低谷的家禽交易逐渐恢复,禽肉蛋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然而整个家禽业受疫情的影响仍未完全消散,不少养殖户的亏损局面仍未扭转。

1.2 禽流感对养殖户的影响

在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金星村,养鸡专业户缪远红受禽流感影响,在2013年4月低价销售出栏的1万多只鸡,为避免更大的损失,退回了已经预定的鸡苗,暂时关闭了养鸡场。进入7月后,行情稳定,才又补栏了13 000多只鸡苗。类似的众多个体养殖户依然“靠天吃饭”,在家禽行业缺少保险的现实条件下,在风险来临时毫无抵御能力。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福农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詹秀云认为,尽管H7N9禽流感疫情让其损失了10多万元,但恰恰是这个“教训”使她坚定了信心要尽快办理贷款,计划尽快投入资金增加肉鸡的屠宰和冷冻环节,这样在遇到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可以进行肉鸡储备,以最大幅度减少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相对于普通养殖户的亏损,安徽省肥西县一家集活禽养殖、屠宰、冷藏、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在禽流感来临时则表现得相对“淡定”。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禽流感造成的短时间内市场需求萎缩压力被企业的“资金充裕”、“冷藏储备”等优势有效化解,禽流感对企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让禽类企业不“感染”H7N9[1]。

2 H7N9对家禽养殖及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2.1 对蛋鸡养殖及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2.1.1 蛋品量价均达消费谷底。截至6月底,4月暴发的禽流感已给行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导致大量企业亏损。目前禽蛋行业尚未恢复元气,在禽流感的新一轮冲击下,一些中小养殖户或将面临淘汰命运,即使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恐怕也难免再一次经历寒冬的考验[2]。正当禽蛋价格初现转机时,7月20日北京再次确诊一例H7N9禽流感病例,再次让禽蛋价格受创。尽管北京周边的大型批发市场早已不存在活禽交易,但商户仍担心禽流感会使禽蛋销量一落千丈。

在此之前,鸡蛋价格刚刚迎来转机。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7.62元/kg,比7月12日的6.38元/kg上涨19.44%。然而,禽流感病例的再次出现可能又将禽蛋市场重新降温。不过,养殖户却认为,禽类养殖业已经“跌无可跌”。昌平养殖户黄自立认为现在天气炎热,流感病毒生存较难,因此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再次暴发,禽蛋价格已触底,现在是没法再跌了。

市场人士分析称,因鸡蛋产区连续降雨,影响鸡蛋的收购和运输,造成市场上鸡蛋短缺。此外,近期北方养鸡场淘汰老鸡的速度也在加快,使得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蛋价回升的预期加大。另外,由于我国南方地区降雨较多,部分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已有部分北方鸡蛋开始南销,也拉动产地蛋价上涨。与此同时,鸡肉的销量也明显恢复。

2.1.2 5、7月蛋价监测信息。中国养殖网公布5月第3、4周全国鸡蛋平均价格走势,鸡蛋平均价格9.41元/kg,比4月下降1.9%,同比上涨12.1%。河北、辽宁等10个主产省份鸡蛋平均价格7.87元/kg,比上周上涨0.9%,同比上涨18.2%。河北、辽宁等11个蛋鸡主产省份鸡蛋平均价格8.55元/kg,比4月下降8.6%,同比上涨12.7%。华南地区鸡蛋平均价格较高,为12.64元/kg;东北地区较低,为8.41元/kg。商品代蛋雏鸡月平均价格3.20元/只,比4月上涨2.2%,同比上涨4.5%;商品代肉雏鸡月平均价格2.56元/只,比4月上涨0.6%,同比下降10.7%。7月全国鸡蛋平均价格9.06元/kg,比上周下降1.2%,同比下降0.2%。河北、辽宁等10个主产省份鸡蛋平均价格7.49元/kg,比上周下降2.9%,同比下降4.2%。商品代蛋雏鸡平均价格3.00元/只,比上周下降0.7%,同比下降2.6%;商品代肉雏鸡平均价格2.21元/只,比上周下降1.8%,同比下降16.3%。从5、7月的走势初步分析来看,无论是鸡蛋、还是蛋用雏鸡价格均处于下降之中。

2.1.3 禽蛋的下半年走势。从近几年禽蛋市场价格走势规律看[3],每年6—9月禽蛋价格一般会上涨,9月前后到最高点,之后开始回落,元旦、春节前又会出现一次短暂回升,就目前形势来看,由于H7N9的影响,2013年下半年禽蛋市场价格走势规律可能会有变化,全年价格最高点可能会推迟到12月前后。

2.2 对肉鸡养殖及产品消费需求的影响

2.2.1 肉鸡消费走出困境。此次禽流感发生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一家肉禽养殖企业负责人透露,“4月时,不少企业将卖不出的肉鸡放入冷库,目前冷库量才消化了2成左右”。由于资金链紧绷,一些养禽企业还需要去库存回笼资金,而一些养殖户不得不选择退出。生产恢复尚待时日,随着市场库存下降以及消费需求恢复,8—9月后或出现供应缺口,价格有望出现报复性的上涨[4]。

从江苏省农委获悉,3月以来受H7N9禽流感疫情重创的全省家禽业正在复苏。据对省内大型家禽养殖企业2013年7月的监测,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出场价格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分别为9.0~9.4、11.6~12.0元/kg,较5月底分别上涨20%、85%;盐城、淮安等主产区家禽市场交易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的6~7成;常州市凌家塘批发市场7月家禽日均交易量2.9万羽,较6月增加3成,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鸡蛋收购价格6.3~6.6元/kg,较疫情前下跌14%。全省家禽现存栏4.011亿只,环比增长5.0%,同比下降17.7%,降幅比6月缩小3.7个百分点。

2.2.2 理性宣传肉鸡消费,防止误导。从与健康相关的营养标准看,不同动物瘦肉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比例都非常接近。但是随屠宰动物年龄不同,肉的可消化利用率是不同的。相对而言,快大型肉鸡的生长期很短,是常见肉类中最容易消化吸收的肉类之一。现在许多消费者受到少数媒体、个别医生等所谓专业人士的误导,认为肉鸡长得快是添加外源激素所致,而不敢吃鸡肉,特别是快大型肉鸡。多数的研究都认为过量的饱和脂肪是导致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成人,在食物上建议少吃瘦肉,认为白肉好过红肉,鸡肉比猪肉更健康。

2.2.3 5、7月肉鸡消费监测信息。5中国养殖网公布5月第3周全国全国活鸡平均价格为14.54元/kg,比上周上涨0.6%,同比下降11.4%;白条鸡平均价格15.28元/kg,比上周上涨0.3%,同比下降8.6%。商品代蛋雏鸡平均价格2.89元/只,比上周上涨1.4%,同比下降5.6%;商品代肉雏鸡平均价格2.28元/只,比上周上涨6.0%,同比下降26.7%。5月第4周全国活鸡月平均价格17.94元/kg,比4月下降3.0%,同比上涨5.1%;白条鸡月平均价格18.90元/kg,比4月下降1.8%,同比上涨4.0%。7月全国活鸡平均价格15.70元/kg,比上周上涨0.2%,同比下降2.5%;白条鸡平均价格16.28元/kg,比上周下降0.7%,同比下降2.6%。

2.3 对家禽饲养品种的影响

2.3.1 对黄羽肉鸡市场的影响。经过多年的选育,快速型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显着提高,有些配套系公鸡42日龄体重超过1.5 kg,饲料转化率降至2.0以下。据悉,2012年我国黄羽肉鸡市场行情在经过了数次起落,行业全年盈利仅达微利水平。2012年第4季度行情的反弹让行业内人士看到了希望,2013年1—3月的行情高起更令业内欢欣鼓舞。但4月人患H7N9流感的舆情宣传,导致原本向好的生产形势转变的市场瞬间土崩瓦解,我国家禽产业遭受到的损失和困难可谓前所未有,对于以活鸡形式生产的黄羽肉鸡行业来说更是灭顶之灾。且此事件波及范围广、影响深,不亚于家禽直接遭受了一次真正的禽流感灾害。目前,我国黄羽肉鸡行业生产以及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已在逐渐恢复,但恢复过程相对缓慢,归根结底来说,还是消费者对鸡肉的消费信心恢复缓慢。

2.3.2 对快大型肉鸡市场的影响。快大型肉鸡,除快大型白羽肉鸡外,还包括快速型黄羽肉鸡。首先,快大型肉鸡市场依然广阔。从收入结构看,快大型肉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数量庞大的低消费群体改善膳食结构的首选将是质优价廉的快大型肉鸡,如高校食堂、职工食堂、城镇快餐店等均吸引大量的快大型肉鸡消费群体。此外,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连锁店,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引领年轻的高层次群体食用快大型肉鸡。其次,快大型肉鸡是典型的节粮动物,饲料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畜禽品种。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等因素对肉鸡业(畜牧业)的约束日趋明显,已成为制约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刚性因素,快大型肉鸡生产是保障我国鸡肉产品有效供应、保障粮食(肉类)安全的基础。如果我国鸡肉在肉类中的比重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约40%的水平,鸡肉消费量将超过3 200万t,即约2 000万t猪肉消费改为鸡肉,不用任何投入,就可节省饲料粮超过4 000万t。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国家应该倡导食用质优价廉的快大型肉鸡产品,减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第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广大消费者对快大型肉鸡的偏见会逐渐改变。我国居民已实现了温饱,饮食要求已转向健康标准和文化标准。应该倡导把健康标准放在第一位,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口味和传统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实际上,我国各地不同阶层的饮食文化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一直在不断改变。

2.4 对行业可持续生产(种、苗)的影响

2.4.1 种、苗生产出现恢复增长。由新牧网主办的“2013中国畜行业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会”(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13年7月23日)对我国畜牧产销不旺、未来如何走向具有承上启下起引领作用。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宫桂芬做报告时表示,预计下半年生产恢复情况仍不会太乐观,尤其受秋冬、冬春流感季节的舆情影响,黄羽肉鸡企业后市多持观望态度。尽管4月的H7N9事件给行业带来惨重损失,但在企业行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保住了祖代种鸡群。2013年上半年我国祖代种鸡平均存栏量始终呈现出阶梯式递增的趋势,且3—6月的存栏还高于过去2年。2013年上半年所监测祖代黄羽祖代肉种鸡平均存栏量为125.26万套,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0.97%。据测算,全国在产祖代种鸡上半年平均存栏量约为142.02万套。中国畜牧业协会月度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4—5月父母代雏鸡销售量在流感事件的冲击下,其走势与往年的规律性波动有明显不同,但至6月已基本恢复至2012年同期水平。

宫桂芬报告中提供了2013年上半年的4组数据:父母代鸡苗平均销售价格为6.93元/套,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9.50%。父母代鸡苗价格在4月滑落至谷底,此后连续2个月为好转上升期,但6月价格水平与正常价格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量为1 110.41万套,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7.76%。父母代种鸡存栏虽低于2012年同期,但其走势则与2012年大体类似,均为小幅递减的趋势。虽然上半年父母代种鸡的存栏量相对偏低,但根据2013年的市场形势来看,该存栏水平已能够充分满足商品代鸡苗市场供应;商品代鸡苗销售总量为6.27亿只,与201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84%。商品代鸡苗平均销售价格1.88元/只,与2012年上半年持平。陈晴晴(河北畜牧服务网,2013年7月)也表示,端午节以后,鸡苗价格一直在成本价1.5元/羽以下,目前大厂约0.9元/羽,小厂约0.7元/羽。肉鸡价格最近处于盈亏线上下,波动不大。

2013年上半年商品代鸡苗价格出现巨大波动,出现了自2011年以来的最高波峰和最低波谷,近期商品代鸡苗价格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但受困于消费市场萎靡,近期鸡苗销量一直不理想,因此企业损失依然普遍严重。但随着商品代鸡苗价格和销量的持续上涨,种鸡场的损失已在逐渐减少。目前,市场行情逐渐复苏,消费者消费鸡肉的热情也有所增加。商品代鸡苗销售量在5—6月呈不断增加的态势,但增加的速度很慢,且目前仍旧维持在较低水平。

2.4.2 未来发展不容乐观,值得关注。根据当前的生产形势,宫桂芬认为,企业对下半年市场行情并没有太大信心,多数企业对后市持观望态度。从当前种鸡生产情况来看,预计下半年开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商品代苗鸡市场行情乃至终端消费市场均会继续维持这种缓慢恢复的势头。父母代种鸡存栏预计仍将以稳为主,祖代种鸡存栏则将表现为季节性减少趋势。根据相关调查分析[5],面对无法估计的市场行情和无法估量的成本投入及产出,大量的养殖户对于禽类养殖信心不足,对于后期禽类补栏积极性不高,养殖户信心严重受挫。

2.4.3 新的疫情阴影再现。7月20日,北京市卫生局官网披露,当日一例河北省来京就诊患者在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H7N9病例再次牵动家禽养殖业的神经。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宫桂芬表示,个案一出首先影响消费者消费热情,肉鸡消费量必然下降。卓创资讯肉鸡分析师陈晴晴表示,该H7N9病例对鸡苗价格的影响还没显现,目前价格已经在行业的底部,可下降的空间不大。

对于该病例是否会扩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圣农发展(002299.SZ)董秘陈剑华认为:目前该病例仅是个案,只要不是大规模暴发,公司就不会受影响,公司正在关注事态的发展,因为病毒在当前的高温天气难生存,大面积暴发可能性小,而在春秋冬末比较湿冷的气候中,病毒则易生存。宫桂芬则表示,由于病例刚出且处于夏季高温,是否会大面积扩散不好预言,其还呼吁相关部门要修正H7N9概念,这个H7N9流感不应该加上“禽”字,相关部门应该将H7N9来龙去脉说清楚,客观对待流感。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弱势行业的抵御能力

每当禽流感来袭,消费者“谈禽色变”,养殖户受损严重的局面一再上演[6]。业内人士认为,在重大疫情暴发时,家禽产业遭遇重创的局面一再上演,是家禽行业配套政策、商业保险、收储制度和冷链设施等多个环节缺失叠加造成的。一方面,活禽养殖行业内部要加强协作,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模式,支持养殖合作社发展,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大力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家禽业保险,为行业发展提供安全的“缓冲带”和“助推器”,也为整个行业系上保险绳。

3.2 因地制宜发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该市继续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的18个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正有序推进,示范带动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猪、牛、羊、禽、兔规模化率分别达到55%、62%、42%、68%、60%,分别同比增长5%、7%、6%、8%、5%,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面达到5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推动了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

3.3 家禽养殖企业及养殖场、户要积极应对

一是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全面做好强化免疫,加强养殖圈舍内外的消毒工作和做好病死家禽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场内的传播;二是尽量减少现阶段养殖存栏量,减少成本支出,将损失降到最低,静观市场变化;三是为有效控制养殖成本,降低饲料费用,养殖场、户可采取饲料自配自加工方式,以减少购买成品饲料的支出;四是面对当前活禽交易市场普遍关闭、禽类产品市场销量急剧萎缩的现状,养殖业主要拓宽销售渠道,减少积压,降低企业损失,在后H7N9时期家禽业的值得认真的理性思考[7]。活禽的销售可联系有冷冻库的屠宰场,采取屠宰加工、冷冻贮藏的处理方法,确保活禽不受病毒感染,等待疫情稳定后再销售。禽蛋的销售除鲜蛋降价打折外,还可向皮蛋、糕点等蛋制品加工业等渠道增加销售。

3.4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正面加强宣传引导

促进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8],给予家禽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一定的扶持和鼓励,以提振家禽养殖信心,帮助家禽养殖企业和农户度过难关,减少损失,同时要调动他们继续养殖的积极性,以维持禽类生产和市场供应的长期稳定。主要的建议:一是媒体要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要普及禽流感及防治的科普知识,树立科学的禽流感防控观,消除广大市民“谈禽色变”的恐慌心理,引导他们正确理性地消费禽类及其制品,促进禽类消费市场的恢复;二是对规模种禽、商品禽生产场、户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家禽的生产维持性补贴;三是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的流动资金给予低息或贷款贴息支持,确保受损企业维持运转、保护基本生产能力的资金需要;四是要加强家禽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强化家禽的强制免疫力度,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防止禽流感疫情在当地的暴发和流行;五是增加农业保险涉险种类,将家禽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在疫情等灾害来临时可减少养殖业主的损失,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六是政府应在税收、贷款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扶持和鼓励一些企业在现阶段对禽类进行加工、冷藏和收储,以解决活禽在遇到重大疫情时的滞销问题。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家禽业已走出寒冬,但面临的困境仍然表现在:疫病风险较大,育种水平低,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高等困扰我国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家禽业才会真正告别诸多危机。

4 参考文献

[1] 李英安.如何让禽类企业不“感染”H7N9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禽流感应对之策[J].中国经济周刊,2013(5):42-43.

[2] 杜洁茹.H7N9阴霾笼罩下的中国蛋鸡业[J].北方牧业,2013(9):3,5.

[3] 虞华,虞丽娜.2013年下半年我国禽蛋价格走势分析[J].饲料之角,2013(11):12-13.

[4] 《畜禽业》编辑部.H7N9流感疫情对家禽产品和生猪产销的影响分析[J].畜禽业,2013(6):2-3.

[5] 温亚洲.H7N9流感疫情对禽业发展的影响[J].兽医导刊,2013(S1):11,43.

[6] 颛锡良.H7N9事件引发业内深层次思考 扎紧防范“篱笆墙”,让家禽业从此不再“受伤”[J].北方牧业,2013(11):4.

[7] 杜立群.后H7N9时期禽业的几点思考[J].饲料广角,2013(10):6-7.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 十堰市;畜禽养殖场;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4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蛋类食品的消耗量增多,为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的养殖场也越来越多。经统计十堰市境内目前存栏量超过500头猪的养殖场有13家、存栏量超过3万羽鸡的养殖场有4家、存栏量超过100头牛的养殖场有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带来的废水、废气污染得到普遍的重视和研究[1],为了解畜禽养殖业对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状况及程度,现以十堰市范围内的3家典型的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提供思路。

1 研究对象

丹江口市锦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许家畈村一组,东经110°29′16″、北纬32°30′11″,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养殖种类为猪,生猪存栏量为3000头。周边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多为页岩,有少量砂岩与砂砾岩,周边主要为山林,其坡下有农田。主要污染物以猪粪便为主。

十堰梦萌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郧阳区柳陂高岭村易家沟,东经110°44’32″、北纬32°49’25″,占地80000平方米,年生猪出栏量9000头。周边土壤以泥质岩黄棕壤为主,土壤质地好,土层深厚。主要污染物以猪粪便为主。

湖北一全禽业有限公司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大坪村,东经110°53′03″、北纬32°30′54″,占地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年鸡存栏量40万羽。周边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周边主要为山林,其坡下有农田。目前主要污染物以鸡粪便为主。

2 实验内容

2.1 采样、前处理

在每个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共布设5个监测点位。采集深度为15-20cm,采集混合土样2kg装入布袋,后对土样进行风干、研磨等前处理操作。

2.2 监测项目及测试方法、仪器

镉、汞、砷、铅、铬、铜、锌,镍,钒、锰、钴、银、铊、锑共14中金属离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谱法分析。

2.3 评价方法

按照《关于印发》(总站生字[2011]161号)要求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2]、[3]。

2.4 质量控制

通过土壤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样品制备质量控制、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和评价和实验室外部控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3 结果与分析

利用1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一全禽业有限公司周边的5个土壤监测点位采用单因子评价时均为Ⅰ级、无污染,14种金属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范围为0(Hg)-0.46(Cd);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时,5个土壤监测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304-0.622,均为Ⅰ级、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十堰梦萌实业有限公司周边的5个土壤监测点位采用单因子评价时均为Ⅰ级、无污染,14种金属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范围为0(Hg)-0.70(Ni);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时,5个土壤监测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522-0.703,均为Ⅰ级、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丹江口市锦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周边的5个土壤监测点位采用单因子评价时有4个点位土壤质量等级为Ⅱ级,轻微污染,超标因子为V,1个点位为Ⅰ级、无污染,5个点位V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24;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时,5个土壤监测点位的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714-0.973,均为Ⅱ级、污染等级为尚清洁(警戒限)。在15个监测点位中有4个点位超标,超标率为26.7%,超标点位属轻微污染。超标因子为V(钒)。

在集约化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中均添加有多种微量元素添加剂, 如Cu、Zn、Mn、Cr 等,最容易超标的重金属是Cu、Zn[4],钒报道超标的少。在本次监测过程中三个养殖场并未发现有Cu、Zn超标,故排除丹江口市锦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周边土壤中的钒超标来源于养殖场。鉴于该地区无涉钒工业企业,而在2013年、2014年的土壤监测中在十堰市的多地多点也发现钒本底值较高的现象。判断钒超标应来源于自然源,地球化学背景值较高是钒污染的主要成因,钒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分散于多种岩石和矿物中,可随之进入土壤。鄂西北山区基性岩、超基性岩发育,磷灰石、闪锌矿丰富,导致这些区域土壤中钒本底值较高。

4 小结

本次调查监测的3家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的周边土壤基本未受到畜禽粪便污染,得益于其良好的环保管理措施,目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零排放养猪法)在十堰市的大型养猪场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是对较小规模的养殖场和散养家禽的污染控制需要加强。因此,建议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尽快完成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划定和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清粪方式改造,完成规模化养殖企业粪便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推动畜禽养殖企业走清洁、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永旺,李 琦,李琳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发展现状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153-154.

[2]王 寅.锦州市典型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8(4):88-90.

[3]谵台继康.马鞍山市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J].环境与发展,2016(2):40-44.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3

畜禽养殖业污染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方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 96%、38% 和 56%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引起高度关注。本文旨在利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原因,提出治理模式和经济手段,为河北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养殖规模的调控以及养殖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1 河北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分析

1. 1 畜禽养殖业污染量计算

畜禽粪便量计算采用的方法是在不考虑饲养周期的前提下,将猪和家禽的存栏量看作当年中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饲养量,而这个稳定的饲养量由猪和家禽的出栏量与其增补量相抵消来维持,畜禽粪便量 =存栏量 日排泄系数 365。本文整理了主要畜禽养殖品种的排泄系数及污染物含量。

1.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畜禽粪便堆放及冲洗过程中极易流入水体: 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直接排入水环境; 另一方面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因降雨和其他原因进入水体。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一般在 30% ~ 40% 左右。按30% 计算,2011 年河北畜禽粪便流失进入水体的COD 达到 81. 57 万 t,超过 2011 年河北排放工业废水中 COD 排放量 19. 4 万 t 和排放生活污水中 COD排放量 24. 6 万 t,甚至超过两者之和。畜禽粪便流失已成为一些河段最大的有机污染源。

2011 年河北省环境公报公布全省水环境状况: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TP 和 BOD。其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为 37. 3%,全省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畜禽粪便对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如果合理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将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

2 畜禽养殖业污染经济分析

2.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经济根源

2. 1. 1 畜禽养殖业外部性分析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粪污,如果养殖场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必将增加养殖场的生产成本,但是如果大多数养殖场为了获得高的经济利益,对畜禽粪污只做简单处理或不做处理就直接排到环境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从而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疾病传播等

外部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出现,表明外部性对经济效率带来了损害。以数学模型来说明。对养殖户而言,其养殖费用包括两部分: 一是养殖成本,设为 C1;二是治理污染成本,设为 C2。

若养殖户不治理污染,则社会付出成本,设为 C3,并假定养殖数量为 Q,畜禽产品价格为 P。若养殖户不治理污染,养殖户的盈利 R1为:R1= P Q - C1( 1)此时社会总福利 F1= R1- C3= P Q - C1- C3( 2)养殖户对畜禽粪污进行治理,将增加治理污染成本 C2,此时养殖户的盈利 R2( 假定养殖量不变) 为: R2= P Q - C1- C2( 3)社会总福利 F2= R2- C3( 4)由于养殖户治理了污染,也就没有了社会成本,即 C3= 0,则 ( 4) 式变为:F2= R2= P Q - C1- C2( 5)( 1) - ( 3) 得: R1- R2= C2( 6)( 5) - ( 2) 得: F2- F1= C3- C2( 7)

所以私人成本社会化使养殖户获得超额利润C2,这一利润是以社会付出超额社会成本 C3- C2为代价的。养殖户不关心河流和空气污染,更关心养殖厂的收益,追求超额利润,减少了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进一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 1. 2 公共资源产权界定模糊

产权指法人主体或 个人对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对于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而言,其产权明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然而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其使用不受限制。对于养殖业来说,养殖户无偿地使用河流、水库等公共资源,随意将畜禽粪污排入水体,结果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随意堆放造成空气污染、病菌滋生,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然而作为集体所有的公共资源,其产权难以分割,导致资源低效配置和过度使用,必然加剧环境恶化。

2. 1. 3 政府失灵

政策失灵。主要是政府制定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环保问题,过分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环境的污染状况的恶化。比如政府出台鼓励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如果没有关于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政策,只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环境污染。

管理失灵。主要指政府管理部门在实施政策方针时,一方面可能出现部门协调不足,导致政策不能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是环境管理中的寻租行为,污染者通过向政府部门行贿,逃避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或者降低环境标准,少交或免交排污费,出现政府管理失灵。

2. 2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

2. 2. 1 庇古手段

( 1) 征税手段

征税手段是政府通过征税迫使生产者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对于养殖户来说,当政府征收排污费时,养殖户有三种选择: 缴纳排污税费、减少养殖量或者投资购买治理污染物的设备和设施。由于养殖户可以通过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因而粪污的排放量不再随养殖规模的变化而同比例变化。MEC 代表边际成本,MN-PB 代表养殖户没有处理设施,其污染如排放量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比例增加的条件下,养殖户的边际私人纯收益曲线,MAC 代表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曲线。当存在养殖户自身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时,最优污染水平以及排污税费的征收标准,应根据 MNPB 和 MEC 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可以看出,当污染物排放量低于 W 时,养殖户支付的边际治理成本高于社会付出的边际外部成本,此时对社会来说,不治理比治理有利,因为养殖户所支付的治理成本也是社会总成本的一部分; 当污染量高于 W 时,养殖户支付的边际治理成本低于社会付出的边际外部成本,此时对社会,治理比不治理有利,养殖户为追求最大利润而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到超过 W的程度,从而损害社会利益。由此可根据 W 的边际外部成本来确定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 W 水平上。

( 2) 补贴手段

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养殖场,因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环境效益及社会外部收益,而这部分收益未被养殖户纳入自身生产决策,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养殖户的最佳养殖规模和产量对于社会来说还不是最优。从社会效益最大原则出发,政府给予养殖户适当补贴,从而扩大养殖规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佳,补贴额度正好等于外部效益。对负外部性减少补贴。畜禽养殖不可避免地产生污染,很难完全消除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外部性。对负外部性减少的补贴措施主要有补助金、低息贷款和减免税三种形式。当养殖户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可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金; 当养殖户采取一定的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设设施,政府可以提供给他们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贷款; 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快折旧、免税或者回扣税金或费用形式对采取污染治理的养殖户予以支持。

2. 2. 2 科斯手段

科斯手段中重要的手段是排污权交易。该手段是建立合法的排污权,并允许该权利买入与卖出,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畜禽养殖业,政府可确定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成若干排污权,通过拍卖等手段,有偿分配给养殖户,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利益,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用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明确界定产权,若养殖户拥有产权,可以不负担环境损害的赔偿责任,居民是外部损害的直接承担者; 若受污染的居民拥有产权,养殖场无权污染环境,如果造成环境损害,应承担相应责任。按照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明确受污染的居民拥有产权,养殖场为了避免承担污染环境的责任,可以进行排污权交易。

2. 2. 3 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比较

庇古手段较多依靠政府干预,而科斯手段更多依赖市场机制; 庇古手段既能适应计划经济环境,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而科斯手段只能适应市场经济; 在面临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庇古手段更加有效,而面临 政府失灵时,科斯手段可能更有效; 庇古手段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而科斯手段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庇古手段的实行与产权界定关系较小,而科斯手段实行前需界定产权。二者各有利弊。实际应用这两个手段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使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3 污染治理方案

3. 1 农村散养户

据统计,2011 年河北省猪年存栏 100 头以下养殖户占 95%; 鸡年存栏数 2000 只以下占 96%;肉牛饲养规模 50 头以下占 99%; 奶牛存栏数 5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占 95%。可见河北省小规模养殖户和分散养殖户占多数,具有养殖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污染严重的特点。所以对于农村散养户以及小型养殖场,可通过农村连片整治规划,按照 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基本流程如下: 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或厌氧反应器 ( 生化池) 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3. 2 大中型养殖场

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饲料化再利用模式、肥料化利用模式、能源化利用模式。饲料化再利用模式: 畜禽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矿物质等,经过适当处理杀死病原菌后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能改善适口性,可作为饲料来利用; 肥料化利用模式主要有直接施用、栽培食用菌利用和堆腐后施用等; 能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直接燃烧、乙醇化利用、沼气化利用、发电利用和热解技术利用等。畜禽粪便是污染物,同时也是资源,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粪污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该模式投资大、占地大、机械设备复杂,而大规模养殖可统一建大型粪污处理设施,具有易管理、成本低等特点。

4 结论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畜牧业;污染防治;治理

中图分类号: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105-03

随着天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津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对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掌握天津畜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基本情况,特选择代表性区县和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设计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涉及8个区县,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2份;设计了有机肥厂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走访了市畜牧局粪污治理办公室、市农业局土肥站、5个区县的粪污治理负责部门、22个养殖场(其中蓟县13家、滨海新区2家、西青2家、静海4家、武清1家)和2个有机肥厂(蓟县1个、西青1个)。

一、天津畜牧业污染防治基本情况

(一)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粪污治理工程

1.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占46.9%,畜禽数量占75%左右。2013年天津实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市级财政投资3.8个亿,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718家河道附近规模养殖场粪污进行综合治理。按计划,2013年治理160家,2014年治理265家,2015年治理293家,在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71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工程。2013―2015年纳入粪污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46.9%,畜禽养殖数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数量的75%左右。在完成河道附近718家规模养殖场治理基础上,水务局河道清理办又选择了河道附近的300家畜禽养殖场,计划于2016年进行污染治理。治理对象以规模养殖户为主,其次是养殖合作社(小区),养殖企业较少。例如,静海粪污治理的69个规模养殖场,养殖户48个、合作社16个、养殖企业5个。但养殖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大,粪污治理力度强,种养结合也较好。

2.治理重点地区为环城四区以外的六个区县,治理畜禽重点为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治理顺序由大牲畜到小畜禽。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在100家以上的有宁河区、蓟县和武清区,分别有169家、143家和139家;50家以上100家以下的有宝坻区、静海区县、滨海新区,分别有79家、69家和67家;处于环城四区的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和津南区粪污治理的养殖场数量相对较少,分别有30家、19家、2家、1家,这四个区总计52家。治理畜禽种类重点为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涉及的规模化养殖场分别有346家、142家、133家和76家,治理的肉牛和兔子规模化养殖场少,分别有19家和2家。粪污治理顺序上由大牲畜到小畜禽。奶牛是粪污排放最大的牲畜,天津市2013―2015年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奶牛场142家,占全市151家奶牛养殖场区的94.4%。

3.粪污治理模式为种养结合,其中种养一体占比达98.75%。环保部主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模式有种养一体、生态养殖、循环利用、沼气工程、污水纳管和达标排放六种模式。目前天津没有推行达标排放和污水纳管模式,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模式成本高,例如,达标排放由环保部实行在线监测,养殖企业不易接受和实行。在六种模式中,种养一体是目前天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的最主要模式。纳入粪污治理的7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实行种养一体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循环利用模式和沼气工程模式的分别为709家、8家、4家和2家,占比分别为98.75%、0.42%、0.56%和0.29%。

在种养一体模式下,根据本地区养殖特点、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按照产生污水的水质水量,天津积极探索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模式。奶牛养殖场主要有奶牛牧场循环利用处理模式和奶牛小区的一体化处理模式;生猪养殖场主要有大规模猪场深度处理模式、中等规模猪场生态治理模式和小猪场三级沉淀模式。

粪污治理实行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养殖场,粪污去向主要是还田。一是堆沤腐熟制肥自用,很多养殖户有一定的承包地,是粪污消纳的场所之一。二是销售。在销售地域上,以当地销售为主,也有少部分售给周边的外地。由于粪便的特点,再考虑运费支出,不易远途运输。据调查,在粪便销往的外地,静海和汉沽主要是河北省,蓟县主要是河北和北京。销售渠道方面,有的直接卖给用户,有的卖给中介。销售后的用途主要是用于设施农业(蔬菜等)、制作有机肥、制作蕈菌栽培基质、制作蚯蚓养殖基质等。

(二)加工成有机肥是畜禽粪污深度资源化的最主要方式

1.目前天津共有47个有机肥厂,年产能50多万吨。天津市有机肥生产起步于1998年,据市土肥站提供的统计资料,截至2013年共有38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年产能为30万吨左右。为促进天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进一步上水平,2014年天津市畜牧兽医局、财政局重点扶持基础条件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高标准商品有机肥生产基础设施,打造延伸粪污治理的有效载体和引领商品有机肥发展的行业龙头,有13家有机肥厂获得财政补助,其中,改扩建4个,新建9个,全部建成后年产商品有机肥26万吨。

2.大部分有机肥建有养殖场,粪源自给率高。对2014年财政补助的12个有机肥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个有机肥厂建有养殖场。12个有机肥厂中,粪源完全自给的8个,其中自给量最大的是天津市绿地源有机肥有限公司,达到7万吨,完全外购的3个,其中外购量最大的是天津绿之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到8.8万吨,自给和外购结合的1个,是宁河多多农家畜养殖有限公司,其中自给为2.6万吨,外购为1.4万吨。

(三)粪污治理取得显著生态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

天津粪污治理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提升养殖场硬件水平,集成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畜禽养殖环境和养殖户生活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据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92份填了生态效益情况的调查样本中,认为治理工程有明显生态效益的89份,占96.74%,认为治理工程没有明显生态效益的5份,占3.26%。粪污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污染排放减量化。据监测数据分析,预计减少重污染废水排放量约200万吨/年,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去除率高达90%,氨氮去除率达到70%,有害物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二是水质污染状况好转,地下水污染情况改观。纳入治理工程的71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大都位居于河道旁,通过实施粪污治理工程,有效控制了周边河道水质污染事件高发态势。三是提高空气质量。通过治理,粪便的存储真正达到防渗、防漏、防雨,能有效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天津市畜牧污染防治的对策

(一)加强粪污治理的全程和全范围服务,特别注重对散养户的服务

1.加强治理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培训服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04个规模养殖场,需要服务的有47个,其中需要服务但没有提供的有20个,需要服务又有相应服务的有27家;不需要服务但有服务的有10家,不需要服务又没有服务的有47家。需要提供服务的畜禽种类中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均有涉及,要求服务的内容大多是治理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简单内容。

2.加强畜禽粪污运输销售服务。经过治理的养殖场粪污最终要资源化,回归农田。从使用上看,目前粪污的去向有自用和销售。目前粪污销售的养殖场很多,据对106个养殖场的问卷调查,粪污完全销售和部分销售的养殖场有79个,比例为74.53%(如下表所示)。

为适应粪污通过销售实现资源化的需要,目前在西青等地自发出现了一批年龄在40岁左右的畜禽粪便销售专业户或经销商(俗称粪贩子),每个经销商有各自的粪污收集和贩运范围,养殖户按年、按车或养殖量确定粪便价格,粪贩子从中赚取差价。粪贩子既为寻找到就业机会和增收来源,也为畜禽粪便资源化提供了便利,减轻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提高了粪便的利用价值,增加了养殖户收入。但因运输工具落后,运输距离较短,一般不超过50公里,路上还易产生渗漏、交通罚款和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一辆车装几个散养户畜禽粪便,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建议加强对粪污运输的支持,例如,配备防渗漏的专用自动装卸车,可以提高畜禽粪便处理的及时性,扩大畜禽粪便的销售半径,增强粪污消纳能力,促进粪污的资源化,减少或避免路途上的渗漏,提高运输人员行驶的安全。

3.加大对散养户粪污处理的服务力度。虽然对散养户在畜禽规模和养殖方面不予支持,但考虑到散养户将存续很长时间和污染点多的实际情况,在粪污治理和资源化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支持。一是按国务院“水十条”规定,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二是专门配备服务于散养户的粪污运输工具,减轻散养户粪污的污染和防止畜禽疫病交叉传染;三是为散养户提供环境清洁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例如,在夏季炎热季节对散养户畜禽养殖场所进行集中灭蝇、消毒等环境清洁服务。

4.加强粪便养分综合管理和粪肥施用技术的培训服务。1999年3月美国农业部(USDA)和环保局(USEPA)联合“畜禽养殖国家战略(Unified National Strategy for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s)”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制定和实施CNMP,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不强制实施,自愿行动。美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由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管理,综合考虑农作物对氮或磷的需要量、粪便中氮磷供应量,据农作物养分需要,计算畜禽饲养量,根据畜禽粪便氮磷供应量,确定施肥所用农田面积,使种养真正有机结合。目前,我国江苏等地已在探索粪便养分的综合管理。

实行种养结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利于增加种植业经济效益。但如果畜禽粪便还田利用不当,会造成作物减产,水体污染和公共卫生威胁。要加强对农民施用粪肥技术的培训、指导服务,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发展农牧结合。

(二)完善和落实粪污治理政策,加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加快区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1.完善和落实粪污治理政策。一是对粪污治理设施设备严格执行农业用电政策,降低粪污治理的运营成本;二是制定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方面政策,参照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和施用有机肥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三是在饲料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上,优先考虑有可消纳本场粪污的土地,实现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养殖场;四是加大对牧场沼液还田施肥设备购置方面的投资支持。

2.加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加强粪污治理技术的研发,开发减轻养殖户粪污处理的劳动强度的粪污处理技术和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技术。

3.加快区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从生态文明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年底印发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依托养殖场、屠宰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暂存设施,同时鼓励建设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场。要加快蓟县、宝坻、静海、武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和相关乡镇区域性收集暂存点的建设。

(三)完善污染防治有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对粪污治理的监管

1.制定畜牧业准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建场必须报批,要获得环境许可。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针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现有养殖场工艺、设施不合理的要逐步改造。

2.由环保部门牵头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天津畜牧业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天津畜牧业污染综合治理率目标和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目标。

3.制定抗生素和有机有害物质使用标准,加强对粪污检测和还田的风险评估。针对畜禽养殖场滥用抗生素和粪污存在有机有害物质等情况,要制定养殖场抗生素和有机有害物质使用标准并加强监管。不同国家的相关机构均提出要强化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2011年11月,欧盟呼吁成员国确保抗生素只能作为处方药,并加强对耐药性病例的追踪和报告。2012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表示,要禁止养殖牛、猪、鸡和火鸡的农场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另外,要加强对粪污检测和还田的风险评估。将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农田,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要出台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加强风险评估。

4.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管,特别是环保部门的监管。一是加强区县畜牧主管部门对粪污治理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如环保工程容积、工艺、治理效果等方面技术指导和监管。二是加强环保部门对污染防治的监管。主要是对新建、改扩建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备情况和粪污治理工程验收合格后的养殖场治理设施利用情况的监管。国务院颁布的“水十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15年10月的《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同步建设畜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天津统计年鉴(2014)[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养殖类项目所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养殖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水渗漏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由于养殖项目的特殊性,其项目建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焦点,因此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针对畜禽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选址、水环境污染、环境空气污染以及固体废物等主要关注问题进行剖析。

一、场址可行性分析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等人口集中地区;(3)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4)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此外,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上述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在进行畜禽养殖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列表分析论证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二、 水污染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1. 养殖场用排水

畜禽养殖场生产废水来源于畜禽舍冲洗水。其产生量与畜禽场的养殖类别、养殖方式和养殖水平有关。以某商品猪养殖场为例,养殖场存栏猪群用水情况见表1。

工程养殖废水来源为猪舍冲洗废水和猪尿液。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养殖场存栏猪群排污情况见表2。

2.废水水质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集约化养殖业废水污染物浓度见表3。

3.废水治理工艺

养殖废水的处理模式可归纳为三种: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和工厂化处理模式。畜禽粪污还田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的、较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可以达到零排放。自然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养殖场废水进行处理。工厂化处理模式的粪污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及沼气净化、贮存与利用等部分组成。就我国畜禽养殖废物的严重污染和不容乐观的治理现状,环评中一般要求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与“零排放”。以某商品猪场为例,评价推荐废水采用UASB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养殖废水治理工艺流程见图1。

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污染源及污染物

畜禽养殖场废气主要是恶臭,恶臭来自畜禽粪尿、污水、垫料、饲料和畜禽尸体等腐败分解过程,新鲜粪便、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畜体外激素等也会散发出不同畜禽所特有的难闻气味。但是畜禽养殖场恶臭的主要来源是畜禽粪尿排出体外之后的腐败分解。

恶臭产生的场所,在养殖场和处理场等处均可产生,以商品猪养殖场为例,表4给出了养殖场产生恶臭的工段。影响畜禽场恶臭产生的的主要原因是清粪方式、管理水平、粪便和污水处理程度,同时也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和布局、畜舍设计、畜舍通风等有关。

由此得出,恶臭主要来源于养殖区、粪尿处理处置及暂存区,恶臭污染因子主要为NH3和H2S ,评价臭气污染源强可类比已经建成运营的养殖场恶臭产排情况。

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核定

根据核定的全场恶臭主要污染物NH3、H2S无组织排放量,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的规定,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代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公式计算出大气防护距离。同时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选址要求的规定,养殖场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取两者中最大距离作为项目最终核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环评中要求在核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规划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不得规划建设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环境敏感点。

3.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养殖场的恶臭污染源很分散,集中处理困难,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预防为主,在恶臭产生的源头就地处理。

⑴ 日粮设计与恶臭控制

家畜禽场恶臭的控制从日粮供给开始。饲料在消化过程中,未消化吸收的部分进入后段肠道,因微生物作用产生臭气,排出体外继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更多的臭气。提高日粮消化率、减少干物质(蛋白质)排出量是减少恶臭来源的有效措施。

⑵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日粮中采用某些添加剂,除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外,还可以控制恶臭。酶制剂,加入饲料中可以提高营养利用率;益生菌,即选用活菌剂芽孢杆菌、乳酸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等抑制肠道内恶臭物质的产生,保持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酸化剂,低pH值可以使氨处于非挥发的NH4+状态,这样减少了空气中的氨水平,酸化剂有硫酸钙、苯甲酸钙、氯化钙以及新研究的己二酸。

⑶ 除臭剂的使用

产生的恶臭用多种化学和生物产品来控制恶臭。多用强氧化剂和杀菌剂用以消除微生物产生的臭味或化学氧化臭味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还可以用硅酸盐矿石沸石(分子筛)选择吸收NH3、H2S和CO2。生物除臭剂可以使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的抑制脲酶活性,控制氨生成,还可以利用细菌和酶制剂通过生化过程降解臭味物质。

经合理搭配采用上述各种措施治理后,可有效减轻项目恶臭污染影响,评价可预测场界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能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要求,并要求在场界外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四、 固废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固废污染物

畜禽养殖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医疗防疫废物等。

⑴粪便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畜禽养殖业不同畜禽排粪量见表5。

⑵ 病死畜禽

病死畜禽的产生量与畜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水平有关。死猪主要来源为初产小猪非正常(如踩压等)死亡,根据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水平,此类事件概率不高,出现病死猪的几率和数量较低,一般可按0.5%计。

⑶ 医疗防疫废物

畜禽在生长过程接种免疫或发病期接受治疗产生的少量医疗废物,其产生量可类比其他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核定。

2.固废综合利用措施

⑴ 畜禽粪便管理及综合利用措施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规定采养殖场粪便可采取堆肥发酵法、干燥法和焚烧法等。

以商品猪场为例,猪粪及厌氧发酵的沼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具有优良改良土壤的作用。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评价可推荐采用堆肥发酵后,将猪粪和沼渣送至固体有机肥生产线加工有机肥,工艺详见图2 。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畜禽粪便的贮存相关要求,堆肥场地面进行硬化,搭建场房并进行封闭处理,在敞口处设置围堰,防止雨水进入造成下溢流污染,堆肥场应具备“防渗、防风、防淋”的“三防”措施,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且距离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

⑵ 病死畜禽的处理与处置

①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②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2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⑶ 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畜禽在生长过程接种免疫或发病期接受治疗产生的少量医疗废物,不在场区内暂存,直接由防疫部门拉走,定期交由所在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畜禽养殖场前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论证项目的选址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企业落实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够确保畜禽养殖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畜禽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人类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S].2005-4-1.

[2] 孟俊峰等.河南福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公害生态养殖基地年出栏5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漯河:漯河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2012.

[3] HJ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2009-09-30.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截止2018年年底生猪存栏量44158.92万头,出栏数70202.1万头,肉类产量8654.4万t,奶类产量达到3148.6万t,但同时我国畜禽养殖业年产粪污染高达40亿t,综合利用率不足60%,大量无法被科学处理的畜禽粪便呈现出总量增加、程度加剧、范围扩大的环境污染趋势。养殖者既是养殖行业的污染者,也是养殖污染防治的实施者,养殖者是否实施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因素,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H市和L县都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H市的畜禽养殖总量处于全省前列,其中生猪年养殖量80万头、家禽年饲养量6000万只,禽蛋年产量30万t;2017年H市年畜禽粪尿产生量363万t,其中还田211万t、综合利用15万t、遗弃137万t,农村环境污染减排迫在眉睫;L县粮食、肉类、禽蛋总产量分别是53万t、5.5万t、5.16万t,全县重新布局畜禽产业后现有规模化养殖场642个,其中禽、牛、羊、驴存栏分别达到800万只、8万头、38万只、3200头,畜牧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6.5%。为此,本研究基于东北H市与华中L县的问卷调查数据,尝试对养殖者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多重指标测量,旨在对不同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差异进一步分析,为养殖者自身的行为选择和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假设与变量操作化

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指的是养殖者试图减少养殖污染,在其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的对环境产生积极作用的行为。结合文献检索本研究认为,处理动物粪便行为、处理动物病害尸体行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行为作为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具体操作化指标,将可能影响的因素分为个人特征、养殖特征、环境意识、技术、社会环境因素5个方面,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1:养殖者的个人特征与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关系,个人特征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

假设2:养殖者的养殖特征与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关系,养殖特征包括从事养殖时间、经营规模、养殖模式。

假设3:养殖者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环境意识的测量指标包含环境知识知晓度和环境关注度。

假设4:养殖者参与技术培训与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关系。

假设5:养殖者的环境保护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同行和场域因素。

根据假设,本研究构建了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模型中自变量、因变量的操作化指标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1.2.1数据来源。笔者于2018年7一8月,对东北H市与华中L县的畜禽类养殖场进行随机抽样与实地访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问卷设计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样本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养殖时间等,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包含环境意识、技术、社会环境和环境保护行为方面的内容。被访的185人中:性别分布为男性63.2%,女性36.8%;年龄分布为20~30岁14.8%、30~40岁22.7%、40~50岁33.0%、50~60岁18.8%、60岁及以上10.8%;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31.0%、初中55.6%、中专/技校/高中/大专及以上13.4%。被访者从事养殖业的时间最短为0.2年,最多为40年,平均为7.60年;从事养殖时间分布为0~3年的占35.1%、3~6年的占3.0%、6~9年的占12.1%、9~12年的占11.5%,12~15年的占5.7%、≥15年的占12.6%,可见,被访者从事养殖业的时间,较多集中在6年以下,从事养殖业的时间并不长。经营规模为个体家庭散养占27.3%、家庭小规模养殖占42.6%、小规模养殖场占22.7%、中等规模养殖场占5.7%、大规模养殖场仅占1.7%,说明被访者的经营规模大都集中在个体散养和家庭小规模养殖场。就养殖模式而言,选择“公司+农户”的占21.6%,选择不是“公司+农户”的占78.4%。

1.2.2模型的选择。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2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各项因素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每一个具体的因素对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见表2,模型1到模型5分别是个人特征、养殖特征、环境意识、技术培训、社会环境的结果。

表2中模型I到模型5均通过了F检验,说明模型中至少有一个变量会对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产生影响关系,且此次检验结果可以用来推断总体。在每加入一个新变量,调整后的R2在不断增大,即模型的拟合效果也不断增加。在拟合程度较好的模型5中存在11个可能影响行为的变量,仅有3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分别为年龄、养殖模式和技术培训,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3.991-0.669X,-0.858X2+0.347X3,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

2.1个人特征的影响

在影响養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个人特征中,仅有性别在模型中通过了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负,这说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多的环境关心,间接的影响其在日常生产生活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年龄和文化水平并未通过检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被访者大多是30~50岁的养殖者,趋同化较强;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养殖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其感知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弱,本研究中被访者的文化水平分布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有86.6%的养殖者文化水平都在初中及初中以下,故在个人特征中,只有性别与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关系,假设1部分成立。

2.2养殖特征的影响

在与养殖特征有关的因素中,养殖模式与环境保护行为在5%水平下显著相关,而从事养殖时间、经营规模未通过检验。一般来说养殖规模越大,其规模经济效益越大,养殖者受到政府环境规制的力度也越高,从而进行环境友好型处理,而在调查样本中超过一半的养殖者经营规模是家庭小规模以下,因此结果显示存在负向关系。从事养殖时间和经营规模往往是影响环境保护行为的重要因素,但此次结果表明不存在显著关系,一方面主要是被访者从事养殖业的平均时间为7.6年,从事时间较短且差异不大;另一方面是地区养殖场分布差异导致被访者多为家庭小规模和个体家庭散养,因此假设2部分成立。

2.3环境意识的影响

已有研究认为养殖者的环境意识越高,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感知越强,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的意愿就越高,特别是在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农村社会里,养殖者环境意识的高低不仅仅是文化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畜禽粪便带来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在模型3中环境知识知晓度未通过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究其原因,主要是被访者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导致生态意识较差,因而其生产行为不具有环境意义。而环境关注度通过了10%水平上的显著且影响方向为正,意味着养殖者对于环境的关注度越高,越愿意为了保护环境做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包括从事负责任的环境保护行为,因此假设3得到部分验证。

2.4技术培训的影响

技术培训因素在模型4中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正,说明养殖者接受政府关于养殖知识培训、环保理念宣传的次数越多,越会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使其实施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可能性越高,故假设4成立。

2.5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模型5中加入自变量同行影响因素和场域因素作为社会环境的测量指标,结果显示两个因素都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效应。在同行影响因素的测量中,大部分被访者不仅积极参与、改善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活动,也会与其他养殖户探讨关于养殖废弃物处理的问题,所以变量测量结果差异不大。在场域因素的测量中,本研究将其分为处理环境问题受到嘉奖的高场域因素和因污染环境受到批评、投诉和罚款的低场域因素,理论上认为高场域因素会促使养殖者实施环境保护行为,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被访者不关心村干部是否对他们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褒奖或批评,因为批评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惩罚,相反在养殖过程中实施环境保护行为还有可能损失一部分经济收入,因此假设5未能通过检验。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L县和H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出发,分析了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第一,性别、养殖模式、环境关注度、技术培训因素是影响养殖者环境保护行为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女性在生产生活中比男性更倾向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经营规模越大、选择“公司十农户”模式的养殖者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的概率越小;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在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的作用上明显增强;养殖者接受政府技术培训的次数越多,其实施环境保护行为的意愿越高。

基于此,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方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养殖者自身行为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一方面,政府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应扮演好自身的多重角色,不仅要利用政策激励高素质人才返乡进行农业创新,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绿色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生态化;另一方面,养殖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环境知识,树立现代的养殖观念。对基层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场;消毒

我国的畜牧及养殖业从一开始的个体分散式经营逐步向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及养殖场方向发展[1]。有关畜禽疫病防治及生活环境的消毒对养殖场规模变化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大大小小的养殖场也不少,但只有通过科学的消毒,才能让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及浓度达到对禽畜无害的程度,从而防治禽畜发病或抑制疫病的蔓延。特别是处在基层的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因缺乏专业的消毒知识和对不同禽畜的了解较少,经常会出现消毒剂滥用或少用,使用方法不当等现象[2]。就目前来看,在基层的养殖场内还存在着文中所述的消毒误区。

1存在的问题

1.1认为消毒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消毒工作是保证养殖场生物安全无病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保障。有些基层养殖户却因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认为规模畜牧养殖场的工作核心在于抓好接种和保证饲料管理,认为只要防疫针打过了一切便万事大吉了。这种片面的想法产生的原因除了缺少有关知识外,便是他们眼光不够长远,只注意到眼前的成本,不能看到实际成本,在疫情发生时才会想到消毒,没有意识到消毒在净化禽畜生活环境,切断传染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2对消毒剂相关知识不了解

畜牧养殖场内消毒后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消毒剂是否正确使用,市面上售卖的消毒剂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如消毒相关类物质不稳定易挥发,消毒作用时间较短,或杀菌能力较强,但是对病原体并不构成威胁等等。广泛使用的季铵盐类可以用于皮肤组织黏膜,手术器械类以及污染工作服消毒但却不能用于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中。

1.3对周围环境及禽畜消毒清理不彻底

在养殖禽畜过程中,不少养殖场存在着堆积大量动物粪便、饲料残渣、污水等大量被污染的有机物。这些废弃物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就会成为各种病菌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温床,在消毒过程中消耗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以及容易被忽视的居住在此类环境中的禽畜身上也携带着大量病菌和病原体微生物,同时应注意这方面的清洁和消毒[3]。

1.4不注重饮水类消毒

水是万物之源,禽畜饮水应清洁无毒,应达到人体适宜饮用水的标准,但许多养殖户并不注重禽畜饮水,随意使用井水或河水来供禽畜饮用,所谓病从口入,若不严格把控禽畜的饮水,禽畜发生疫病的几率自然会上升许多。

2对策和解决办法

2.1改变对药品和消毒的传统观念

要改变药物知识用来控制疫情蔓延的错误想法,将其逐渐变为用消毒来控制和避免疫情的发生,用药物和绿色抗生素来治疗生病的禽畜。若不及时消毒来净化环境,就会造成禽畜生活环境中病原体越积越多的情况,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必然会引发疫病。

2.2加强自身对消毒药品的学习

学会如何合理的使用消毒剂,辨别消毒剂的性能及适用范围,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要根据药品使用说明和相关人士的推荐来认真分析,还需学会通过其他资源和对药品的介绍来判别优劣产品。还要重视药物的酸碱性,有些养殖人员为了加强消毒效果,会在一次消毒内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或将其混合起来配成一种消毒剂来使用,并未考虑到化学药剂中发生酸碱中和导致消毒剂失去效力或混在一起可能会发生化学发应的可能性,因此大大降低了几种消毒剂各自的消毒效果,使之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甚至起不到一点效果。

2.3加强对环境的清理

在进行消毒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尽力清洗周围环境和禽畜家舍的各种污染物以及禽畜,根据不同地点,环境和对象挑选合适的消毒剂,这样才能使消毒效果良好。且在禽类消毒方面的着眼点并不应局限于禽畜的体表,可以将整个空间都利用喷雾剂与空气中的尘埃病原体微生物等相结合,起到杀菌、净化空气与减少臭味、除尘的作用,在夏季还可利用此技术为家舍降温[4]。在喷雾消毒药物的选择上也应谨慎,以杀菌谱较广,刺激性较低,水溶性好,无异味的药物为优先使用对象。

2.4注意饮水的消毒

饮水消毒的程序其实十分简单易行。若使用井水或河水,应先将其煮沸,待其冷却后去掉底部沉积的泥沙和沉淀物再供禽畜饮用。若是经漂白后的自来水,要放置在桶中静置两到三小时左右,等溶在其中的氨气挥发后再供饮用。这样也让药品中的某些易挥发物不会因水中所含的某些化学药剂的成分而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宇.基层畜牧养殖业场地消毒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45-246.

[2]陈志富,薛俊洁,卢守礼等.浅析中小规模养殖场预防用药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5):75-76.

[3]解秋月.走出养殖场消毒的误区[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4):27-28.

[4]杨永萍.养殖场动物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2):40-40

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畜牧业;疾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79

随着经济市场因素、国家政策优势,畜牧业发展即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推行绿色食品、促进农业催生循环已经成为畜牧市场的新需求。随着今年人大环境保护税法的公布,畜牧业发展水平呈现整体上升形式,使得由散养、小规模养殖形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形式转变。国家也大力实施政策支持畜牧业的长远循环发展。畜牧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在畜牧发展中占据重要的角色。

1 畜牧业疾病类型与成因

1.1 畜牧禽畜患病类型

畜牧养殖涉及到的禽畜种类较多,根据大量数据显示,常见的类型可分为3类:传染病。传染病特征在于流行范围较广,传播感染速度较快,传播渠道众多,严重者甚至可造成瘟疫现象。传播途径是依据患病禽畜本身或病原病毒、细菌、外界空气、水源等,成橹苯踊蚣浣哟染的传播渠道。传染病是畜牧疾病预防治疗工作的主要天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在禽畜类中获病概率较高。其中蠕虫类、原虫类寄生虫可进入人工饲养动物体内汲取养分,导致动物肌体损害。节肢动物类寄生虫则寄生于人工饲养动物体表,造成动物不适现象。一般情况下,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是宿主之间直接接触传播;普通病。普通病包含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甚至涉及外科与内科层面,发病几率较高。如动物眼科疾病等外科病多是由于体表外伤造成。内科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及时采取措施医治,较短时间即可治愈。

1.2 畜牧禽畜患病成因

畜牧禽畜的种类众多,受环境、生活习性、禽畜生长阶段的影响,疾病的因素较为众多,整体上可划分为环境外界因素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禽畜生活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禽畜生长发育的直接性因素,与动物健康水平密切关联。可以说外界环境对动物新陈代谢具有差异化影响。一旦达成较大的负面效应,即会引起禽畜疾病的发生。环境外界因素通常是禽畜疾病发生的首要原因。人为因素指的是人工饲养与消毒清洁。饲养不当、清理不当都会导致禽畜的生活环境卫生产生问题,导致禽畜状态不佳,增加了牲畜患病的可能。

2 加强畜牧业疾病预防及治疗策略

2.1 预防方面

根据疾病成因分析,预防相关工作要做到几点。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严格对日常喂养的饲料、养殖场清洁做好预防措施。饲料要严格检查,确认科学配比,避免低劣饲料的喂养。饲养的工作人员要做好饲养消毒与保管工作,避免饲料受潮、发霉现象。养殖场要全面清洁,圈舍的清理、粪便的处理要做好消毒与安置,促进资源的可利用率提升,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加强检疫安全工作。检疫安全是禽畜疾病预防的重要核心内容。鼓励自繁自养,对外来引种动物要加强观察,再进行混养,做好观察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参考。养殖场出入口安置消毒池,圈舍门口也安置消毒池,加强圈舍出入与四周环境的消毒、检疫工作处理,减少微生物、细菌、病菌的传播,加强禽畜肢体的生长健康。养殖环境要注意定期通风、保温,根据禽畜生长环节来采取一些措施,适度调整圈舍养殖密度;加强预防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畜牧疾病致病因素的了解,做好预防疫苗研发与探讨工作。定期注射具备高活力的预防疫苗,可以增加禽畜自身的免疫能力,避免禽畜疾病的暴发几率与传播概率。比如针对当地疫病流行特点与环境季节变化,开展定期疫苗储存与使用培训,加强畜牧场禽畜状态观察,必要时可在饲料与饲喂水中加入预防性药物,做好相应措施。

2.2 治疗方面

及时应对、采取治疗是畜牧业疾病控制的有效举措。在发现禽畜疫情时,要及时、准确判断疫病的控制及成因,避免疫情事态的扩大,造成其他健康禽畜的范围波及。在控制事态发展后,要及时采取执行方案。除此之外,要加强疫苗的保存手段。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才可保障疫苗的配置安全,避免药物滥用或注射剂量问题出现。因此畜牧业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并确立明确的畜牧疾病控制规范,促进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病情症状而执行专业的判断,保证用药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有效控制禽畜的疾病,提升禽畜治疗的显著效果。

3 结语

畜牧疾病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生命安全,因此加强畜牧疾病预防与治疗是畜牧业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明确预防重于治疗的意识,才能尽早预防疾病,从而杜绝后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立明.畜牧业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发展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174.

上一篇:建筑工地自查自纠总结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防工程治安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