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6 16:14:05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双语教育 教育政策 美国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14-0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之一。其双语教育起始于1568年,至今已经历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美国第一部双语教育政策是1968年的双语教育法案(Bilingual Education Act),该法案明确表示双语教育项目是联邦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这是双语教育第一次被写进联邦法律。经过四次修订后该法一直沿用了30年。近年来,加州通过的昂茨提案(1997)和227决议(1998)以及亚利桑纳州通过的203决议(2000),是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使最近几年美国出现了全国范围抵制双语教育的浪潮。2002年,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简称NCLB法案,也就是原中小学教育法案的重新授权)的通过更是明确规定不允许开展保持性双语项目。在双语教育开展了近40年以后,双语主义基本上从美国联邦教育政策的词典里消失了。[1]笔者认为对拥有悠久双语教育历史的美国进行历时研究十分有必要,它将对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一、以法律为政策基石

对双语教育的发展而言,若缺失必要的法律法规保障,那么双语教育就会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美国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但在《1968双语教育法》未颁布实施以前,美国双语教育基本上处于缓慢发展或名存实亡的境地。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双语教育法》,政府把为母语不是英语的孩子们争取平等教育机会的运动转化成国家强制实行的双语教育政策。这是第一个专门的双语教育法案。法案规定“美国政府为地方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用以制定和实施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初中等学校计划,这些计划必须符合特殊教育的需要……计划主要针对那些母语为非英语家庭的孩子们。”[2]《1968双语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1974与1983年两次对该法案的修订,促使着美国双语教育真正走上了长足发展的道路,使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获得了平等教育的权利。“语言立法是语言政策的升华与保障,是法律行为。”[3]因此,美国的语言教育政策都是通过语言立法来体现的。

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两个层面相结合

美国的政策制定有两个层面: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美国的双语教育决策权部分由联邦政府承担,部分则分属于州政府和地方学区、甚至个人。因此,美国双语教育的实践既不受中央集权的绝对控制,也不受地方分权的完全左右,而是体现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合作。联邦政府的双语教育政策是权威的、决定性的和宏观的,州政府的双语教育政策是临时性的、地方性的和微观的。两个层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和联邦政府的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一个刚性,一个是柔性。例如,联邦政府在财政拨款、法令颁布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州和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是对双语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部分政策制定等具有主动权。这种语言教育政策机动灵活,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应付美国复杂的语言教育生态。[4]

三、政策制定过程民主化

只有民主化的政策制定过程才能确保政策制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例如美国加州的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一般需要得到以下人员的支持:①行政人员,包括学校和社区的行政人员。例如,他们要把学校的外语学习计划与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教育框架结合起来;学校用于外语教学的配套资金,以便可以聘请外语人才;购买外语资料等;对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评价等。②学习顾问:鼓励学生尽早地学习外语,并尽可能地延长外语学习的持续时间。③校董事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资助;确保聘请合格的外语教师。④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他们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⑤当地社区:社区是学生练习外语的好地方,社区往往具有很多外语资源。⑥工商业:外语教育和国际教育是最有利于工商业的。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合作有利于学校的外语教学,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奖学金、语言营、实习、交换学生等项目,企业也可以对大众宣扬外语学习的意识,让大众接触目标语的人和文化,企业还可以邀请重要人物来学校演讲,这可以刺激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5]

美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双语教育发展道路,其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最终美国双语教育还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教训又值得我们警醒。

四、由于受政治因素左右,双语教育政策缺乏稳定性。

美国双语教育的实施与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和信仰密不可分。而正是由于这些政治因素左右,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一直摇摆不定,缺乏稳定性。20世纪60年代在席卷美国社会的民权运动中,“双语教育”成了少数族裔强烈要求的权利之一。面对日益高涨的运动形势和强烈的双语教育呼声,美国于1968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联邦级双语教育法案(《1968双语教育法》)。该法案将双语教育作为联邦政策。于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双语教育出现了短暂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执政的里根政府对双语教育态度消极。他认为双语教育的实际作用是保存少数民族语言,而不是使少数民族获得足够的英语语言能力,从而顺利进入劳动力就业市场,因此双语教育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美国的传统。里根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贝尔(T.H.Bell)根府意愿,迅速采取了以英语教育为主,抑制双语教育的措施,双语教育财政拨款被大量削减。[6]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经济上不利局面的出现,美国社会对双语教育质疑的声音彼伏此起。1997年7月,美国昂茨(Ronk. Unz)和塔其曼(G Lorla MattaTaehman)227号动议案――“为了移民孩子的英语教育”。提案提出的表面目的是努力改善孩子们的语言教学,以提高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争取经济上与就业机会的平等;但事实上227号动议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废除加州的双语教育法,用英语浸入式教学代替双语教学。[7]

五、受熔炉思想的牵制,双语教育政策发生倾斜。

美国的熔炉思想认为“美国是上帝的坩埚,一个伟大的熔炉,欧洲各个种族得到冶炼和重铸”。[8]熔炉思想的核心是追求美利坚民族在传统方面的一致性,它的实质是同化论,即认为外来民族必须毫无保留地抛弃本民族的传统和习惯,而全盘接受主流民族的文化,完全认同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所谓的“社会融合”的目的。这种思想一经出台,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美国政府的信奉和追求,它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国内民族主义者同化异族的情绪,这种同化情绪在民众中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并逐渐演变成政府行为,一系列限制双语教育的法案在各州纷纷出台,双语教育在美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9]1992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区(Bethlehem)公立学校督学托马司•杰•多略西先生废除了该区长达十几年的西班牙双语教育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把英语作为受教育者的教学语言。1998年昂茨提案的通过,无疑是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使最近几年美国出现了全国范围抵制双语教育的浪潮。2000年11月,亚利桑那州通过了类似的反双语教育的203法案。[10]2001年,纽约市教育理事会以全票通过了双语教育改革决议案,该决议案强调家长在其孩子是否接受双语教育方面具有完全的决定权。200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反双语法案Question 2,该法案认为:双语教育无益于少数族裔学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英语,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1年的英语学习和训练,然后将其转入完全英语课堂学习。同年,美国颁布的新基础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宣告了《双语教育法案》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英语习得法》(English Acquisition Act, Title III)。

六、结束语

综观美国四十多年的双语教育改革,尽管它曾在许多学校获得成功,并使少数民族学生获益,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双语教育在美国公众心目中已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本文从教育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双语教育实施之成败所在,认为其以法律为政策基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两个层面相结合的政策制定方式和民主化的政策制定过程值得我们借鉴,但受政治因素左右、受熔炉思想的牵制成为了美国双语教育最终失败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东辉.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8(6):61~65

2 Banks, J.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Boston:Allyn and Bacon,1994:269

3 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周 瓦.美国双语教育发展历程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53~57

5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Kindergarten through Gade Twelve). Sacramento, 2003:53~55

6 冯广兰.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嬗变及其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08(1):55~59

7 Unz., Ron. Bilingual Education Lives on[J].New York Times. Mar 2, 2001

8邓蜀生.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83

9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与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6):66~70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 双语教学 FIDIC施工合同条件 教学方法

一、工程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FIDIC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法文名称前5个字母缩写,其英文名称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 Engineers。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是国际工程承包的标准合同文件范本之一,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施工企业参与国外大中型工程的建设活动日益加强,而且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和施工集团等也进军中国庞大的建筑市场参与到我国大中型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对于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来说,要想适应目前工程界国际交流频繁、竞争已趋向全球化的形势,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并且熟悉国际通用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规则是基本必须的专业能力。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要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是我们教学安排与改进的目标之一。而FIDIC施工合同条件教学也正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际合同规则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了国际工程承包这门专业课,其中FIDIC施工合同条件教学是该门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文译本大多由国内学者翻译而成,有些合同条款读起来晦涩难懂。如果学生只接触中文译本,不能掌握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对于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提高不大。因此FIDIC施工合同条件采用双语教学有必要并且有一定的优势。

二、 FIDIC施工合同条件教学的难点与问题

FIDIC施工合同条件采用双语教学无疑对专业课老师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外语文献阅读能力,而且对教师的口语、听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采用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讲其备课量也大为增加,包括词汇的查解、条款的熟读与记忆等。而目前各高校由于有限的教学资源提供能力,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外语培训机会和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的名额还相当有限,这也使得为教学提供合格和优秀的专业外语教师增加了难度。

其次,对于教材的选择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针对国际工程承包和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双语教材非常少,大多数教材仅采用中文编写,涉及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也只是摘取部分条款翻译,而且各教材的翻译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差异,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差异。而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比较贵,学生难以接受,这也是进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实际困难问题。再次,学生的外语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教与学是互动的,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得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由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在内容方面主要以标准合同文本的条款为中心,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死板。笔者在该门课的讲授过程中发觉,如果只是单纯讲授和分析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各中英文合同条款,缺少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启发教学等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就较难提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FIDIC施工合同条件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1.选择教材

在选择教材方面,比较权威的FIDIC读本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和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译出版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英文对照本(新红皮书)。但该教材价格偏高,学生难以承受。笔者在该门课的教学中,先选择了价格适中的国际工程承包类的中文教材,这类教材比较多,而且都会涉及到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主要中文条款。至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英文对照本(新红皮书),电子图书数据库就能方便地查阅到全文。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新红皮书,只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后自己上网查阅新红皮书预习和复习即可。这样不仅为学生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查阅和学习的能力。因而笔者认为由学校购买教材电子图书数据库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解决教材问题的方式。

2.教学方法

首先,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平时的教学与科研中要注重强化提高自己的专业外语水平,如多读一些相关的外文论文,平时也注意多加强外语听力、口语等方面的练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为教师提供的一些诸如出国外语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等机会以便和同行们多交流并得到提高。对于高校来说,采取积极措施为教师队伍创造培训机会也是相当有建设性意义的。

其次,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读说听能力,可以采取课上问答、对话等交互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锻炼学生英语表达等能力,强化学生的参与并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练习朗读FIDIC各英文条款并试着自己翻译成中文。学生开始时也感觉有些困难,尤其有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对各英文合同条款达到了触类旁通的程度,有些学生也表现出相当不错的专业外语文献的理解能力。由于一个教学班各同学的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笔者还是照顾大部分成绩中等或较差水平的同学,在教学进度、课堂发言、讨论等方面多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基本上绝大部分同学在专业外语方面都能达到预设的基本要求。

对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教学还应注意配合案例教学。单纯地讲解FIDIC条款不能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条款,如果能配合合同条款内容再讲解相关地工程实际案例,则能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条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直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工程管理专业也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国外采用案例教学(如seminar等形式)的方式十分普遍,课堂气氛较轻松活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在FIDIC双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可适当搜集一些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较为典型的实际案例(包括全英文或中文案例)与学生探讨,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组织启发学生如何解决案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这要比空讲理论条款更实在一些。但国内学生已经适应了中国教育体制多年来“满堂灌”的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于西方学生更腼腆一些,授课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后应努力营造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给予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案例讨论不在乎得到一个所谓正确权威的答案,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双语的实践摸索,为了了解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感受和评价建议,通过网络以无记名形式对一个教学小班共18名学生进行对双语教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左表所示。

总的说来,大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比例为0。对工程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是必要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四年级的本科生中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双语教学成绩也得到学生相当的肯定。实行双语教学是中国大学迈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国际通用规则,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虽然我们在双语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还尚未完全解决,但只要通过师生们的不断实践探讨与改进,双语教学工作会越来越完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也能为国家培养输送既有专业背景又兼通英语的土木工程师和项目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第一版).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1]于歆杰: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3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我学院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一直以来承担着针对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任务。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及扎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有选择性的针对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我们认识到,探索建立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是这项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证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精心挑选全英文教材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多世纪。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工商管理在欧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其理论基础跨越经济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社会经济现象、企业经营运作中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要求。可以说,来源于欧美的英文原版教材浓缩了时代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华。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无疑等同于可以与当代最先进、最具代表性的工商管理理论实践进行最直接的对话和最前沿性的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最为流行的工商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主要来源于美国,因此我们选择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都是世界着名的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汤姆森学习集团、约翰威立出版公司等权威机构畅销全球的工商管理教材,被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着名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所普遍选用,是国际工商管理界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这些教材的作者皆为美国管理学界享有盛誉的着名教授,这些教材经过了美国和世界各地数千所大学和管理学院教学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论述精辟、视野开阔、资料丰富、通俗易懂,又具有生动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经典之作。考虑到学生对原版教材的价格承受能力,我们主要使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商引进的原版教材影印版。虽然这些教材不是原汁原味的最新版本,但除了印刷效果略差以外基本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如(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所着的《管理学》(第8版)、 (美)弗雷德·R.戴维(Fred R.David)所着的《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12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所着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美)加里·德斯勒(Gary.Dessler)所着的《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着的《营销管理》(第12版)等。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授课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也为我们进一步推广国际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从目前我们学院的师资队伍来看,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很多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而具备系统的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中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不佳的较多。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教师中又有一些毫无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我们一方面严格遴选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1.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我们一般会挑选既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较高的英语技能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又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精通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专职授课教师。从授课效果来看,大部分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从校外聘请了一批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绝大部分有过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有在外企工作的经验。此外我们还聘请了一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工商管理专业外籍教师来校不定期进行交流和讲学。

2.对于愿意从事双语教学,但目前还不具备相应教学水平的教师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培训的方式。例如每年我们会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进修学习。参加由国内知名高校举办的由外籍工商管理专业的英文教师或高水平的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师授课的培训班。参加各高校不定期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研讨会。此外,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某些教师我们也会选派他们去外企进行挂职锻 炼。在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众多措施中,定期组织教师观摩由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为代表的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已成为我们组织教研活动的必修课。这些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正在对我国大学的教学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和质疑精神,为我们推广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资对比、借鉴的生动案例。

三、实行分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我们刚开始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工商管理专业中对双语教学抵触比较大的同学认为学校开设的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够多了,继续开设专业核心双语教学课程无疑会加大同学们的学习负担。上双语课程,由于外语的原因变得艰深晦涩,同学们往往会将课本当成外文阅读材料,学习的重心不知不觉偏向了外语而不是专业知识本身,这样就造成了本末倒置。此外,有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都难以通过,让他们也来上双语教学的课程的确有些勉为其难。一般说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很明显。

通过借鉴国内同行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经验,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纯英语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授课教师直接用纯英语进行授课。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学生。第二种方式是中英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虽然直接采用的也是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在授课时主要还是用英语进行授课,但当学生无法理解某些内容或者教师觉得有必要的时候穿插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三种方式是直接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授课教师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英语基础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根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现状,我们认为推行双语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做法是将专业核心双语课程暂时设置为选修课,对于选修了本课程的同学在开课之前进行英语测试,然后按照英语基础的不同根据测试的成绩实行分班教学。

四、重视案例教学,充分挖掘本土化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已历经百年,不仅遍及美国,也被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了“主动”思考和探索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用英语上课,也不仅仅是指老师讲英语,学生听英语,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双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此外,同学们为了更好的参与案例分析,必须在课下提前阅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

在进行双语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完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案例用于案例教学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原因往往觉得这些国外的案例离自己很“遥远”,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给学生读懂这些国外的案例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进行双语案例教学的时候有30%选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国外案例,70%是经过授课教师自编的“本土化”案例的英文版。所谓“本土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包括参观、实习和派相关人员到课堂讲解)。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根据我们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主要为适应湖北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1+8”城市圈的发展需要,按“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要求,打造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本土化”特色。

五、结论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民航专业;案例驱动;双语教学;多元化考核

在国际民用航空业中,不论是各种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还是民航专业设备的参考手册都是以英文作为通用语言发布和出版的。可以说,英语就是国际民用航空的通用语言。随着我国民航业不断发展,以及与国际民航业的不断融合,航空公司、机场及民航其他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除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并提高人才的行业竞争力,很多高校的民航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上同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为民航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机场运营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航班延误、机场服务、机场运营成本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实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毕业生从事民用机场运营相关职业奠定实践技能。基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选用大量的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也为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契机。传统单一授课模式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提升。而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探讨式情境教学方式,无特定的解决之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时主动查阅各种相关理论知识,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起到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机会,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使用英语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得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实现有效融合与衔接统一。因此针对《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显得极为迫切且尤为重要。

1课程案例资源库建设与案例选用原则

1.1课程案例素材组织

《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场运营管理工作特点,从机场经营角度出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来分析机场实际运营状况并给出解决方案。为此,课程重点使用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也增加了双语教学的可操作性,课程案例资源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收集整理。(1)收集课程相关专业领域的英文原版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例如,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民用航空系统、机场系统和机场运营管理这类知识点可以选用英文原版视频,同时可以将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炼并结合必要的中文讲解来完成。视频学习不但使抽象的专业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关键问题的提炼和必要的中文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互动效果,是对视频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既可以学到专业概念,更能掌握其中的技术细节,从而从双语教学中获益。(2)积累国外民航业经典案例。民航业也是国际化、互通性的行业,通过对欧美等国外先进航空公司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国外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同时,还能很好地将英语实践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1.2课程案例选用原则

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重在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即理解和分析案例时所用到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所以,案例内容不但要符合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而且要基于学情分析,教学实施前准确评价学生的英语基础,以选用难易度适中、符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以便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此外选择的案例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案例教学的设计需要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重点及难点,同时选用的案例应该能够直观地说明问题,内容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和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过程实施

2.1课前预习

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是开展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前留有充足时间带领学生做好预习,将案例中涉及的专业名词、专业概念以及英语语法结构进行提前学习,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例如,在案例教学课程的前一次课上可播放一段视频影像资料或介绍文本案例,再带领学生进行关键词汇的导学和讲解,并提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案例材料,布置课后资料查阅、思路整理、观点和建议总结、幻灯片制作,为使用英文汇报做好前期准备。为此教师也需要对案例材料足够熟悉,分析理解足够透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加清晰的指导和反馈,才能在双语案例教学课上驾轻就熟,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2.2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案例穿插于双语教学内容中,每一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引出问题,进一步分析讨论和解决,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可采取小组讨论、翻转式课堂等形式,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英文案例作为研讨材料并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最终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表个人观点。各小组将组内讨论和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使用幻灯片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民航类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教师从信息和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辅导员和“学习伙伴”,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此时教师的责任是,努力营造一个宽容平等、求实向上的“学习共同体”环境,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能力和专业语言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话和交流,从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做好课堂记录,引导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由此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学生反馈的观点适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后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探索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多数采用书面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不能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也难以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多元化考核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和途径来全面、客观和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其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基于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宜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需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英文熟练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层级的考核评价标准。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的成绩比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尝试开展学生间作业互评、小组间讨论互评。考核内容包括作业内容、集体活动参与度、语言表述、幻灯片设计、观点创新性、团队意识等。通过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在英文表达、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4结论

论文以案例驱动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针对《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所涉及的案例资源建设、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教学实践中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人才竞争力为教学目标,开展《民用机场运营管理》教学实践。实践证明,采用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沉浸式学习;极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英语沟通能力均得以显著提升,为高质量民航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蕊,孙辉.民航专业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7).

[2]朱斐.以案例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双语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06(12).

[3]张婷.应用型本科机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

[4]杨男,陶宁蓉,李军涛,等.案例导向的系统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法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教育研究版),2019,(3).

[5]尚慧丽.提高和完善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师,2008,(06).

[6]朱新宇.民航专门人才双语教学的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本科教学中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的是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本科教学中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只有那些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较强的课程才适合推行双语教学,而国际财务管理正是符合上述特点的课程。

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现代财务管理向国际领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国际财务管理研究在国际经济条件下,国际企业从事跨国性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金运动及其财务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务操作。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源于国外的理论和实务,国内诸多教材也是以翻译外国教材为基础的,因此若能直接使用外国教材或者采用英文讲义,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财务管理的知识是有诸多益处的。

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鉴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性,中国民航大学在开设该课程之初就确定了双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而2008版教学方案的实施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国民航大学2004版教学方案中,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名为跨国公司财务,课时数为36学时;在中国民航大学2008版教学方案中,跨国公司财务更名为国际财务管理,课时数也提高到46学时,这就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依据课程建设规划,课程组在双语教学的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作双语课件,按规划实施课堂双语教学。

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讲授以汉语为主,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二是英语板书或者PPT,教师以英语讲解为主,对较难的专业知识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教师全部用英语讲授,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并且用英文完成作业。上述三种模式属于不同层次,主要是根据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或分阶段采用。鉴于中国民航大学的实际情况,目前以第一种模式为主,个别重点章节采用第二种模式(如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筹资管理等)。

三、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相关问题探讨

借助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机会,双语教学在中国民航大学进行了试点,发现了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材、师资培养、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慎用英文教材

由于中国民航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国际财务管理课的程双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在全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系统的进行双语教学,而只是对部分章节进行试点,因此教材也未选用某本固定教材,在教学中应用的是原版教材相关章节的影印本。纵观国内各高校双语教学的组织,在教材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改编教材和自编教材,其中改编教材主要是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章节的删减,而自编教材则是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重新编写教材,表1列出了各种教材的特点。

笔者在使用原版教学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原版教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且国际财务管理在本校的教学中只有46课时,而这46课时必须涵盖国际理财的各个方面,不具备全部采用原版教材教学的教学基础。

根据笔者观察,真正能够读懂并且理解原版教材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经过汉语教学再让学生进行英语情境分析就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基础知识采用汉语教学辅以英文讲义的办法,同时重点章节选用相关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材料使用英语进行分析和总结,而若能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自编教材则更为理想。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能力,并且需要对国际财务管理的专业词汇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仅仅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是不够的,而且由于近些年扩招的影响,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大幅下降,这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另外,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掌握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还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双语教学中能够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沟通。

针对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选派教师出国培训或留学,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可以采用中外结合的办法,即在本校已有师资的基础上聘请外教,本校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教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两者有机结合对于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也是有帮助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外教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理财的知识背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而且中方的教师在校内就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从而为今后的独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一的问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最好能够在教学之前进行双语教学意向的调查和英语水平的摸底,按照学生的不同意愿和不同的水平分开教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双语教学的要求,增加汉语教学的课时,结合案例习题等进行日常教学。

另外,在双语授课过程中,英文讲授比例可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文化背景灵活处理。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直观,通过学生的预习能够有所了解的部分,如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部分(国际理财环境、外汇市场等),用英文讲授比例可以稍高一些。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可使用母语进行讲解和分析,以保证学生准确掌握学科知识的内涵。同时,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时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沉浸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国际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学),笔者除了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以及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国际理财内容的理解。例如,外汇市场是国际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学生必须掌握汇率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理财的影响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所以笔者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笔者发现,受各方面条件所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完全按照已有的教学模式展开,这就给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笔者采取的解决方法是,选取国际财务管理的重点章节,如国际资本结构和国际投资管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案例的分析总结和汇报,同时在课堂上采取英语进行讨论和问答,学生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利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英语水平。

(四)改进考核方式

国际财务管理在中国民航大学是为大四本科生设计的专业必修课,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之后,原有的考核方式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过低。中国民航大学一般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而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相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说多写多读多听,同时,期末考核也不应单纯地进行卷面测试,而是应该结合大作业、口语测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评定成绩。

四、总结

在运用双语教学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构建改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以专业术语带动知识点。通过双语的不断切换和有机融合,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地切换,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综上,中国民航大学国际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十分成熟,目前的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注重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调整教学方式,从教材的选用到师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再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进,不断完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詹雷.论双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J].财会通讯(综合),2008(7).

2、符蓉,吕沙.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3、钟燕.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4、唐建新,宋迎春.财务管理本科双语教学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09(12).

*本文系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2009027。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

Abstract: With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ll oer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educational departments in countrie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iating peo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applies case study in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improe practical skill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king up for the disad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emphasiz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ase stud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ly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案例教学法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部分已达成一定共识。Lustig 和Koester认为:“跨文化能力需要足够的知识、合适的动机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单凭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获得跨文化能力。”[1]即跨文化能力包括知识、动机和行动者三个要素。

“案例教学法”首次应用在1910年哈佛商学院的管理教学中。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2]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被视作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国内教育界在九十年代以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现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基本停留在语言和文化等理论知识的输入上,忽略了知识只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平台,创设跨文化的情境。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中,能够弥补以往纯理论的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㈠准备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综合考虑案例应具备的特点: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案例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和课堂,教师适时对案例进行调整。案例的有以下几个来源:⑴新闻案例。新闻是学生了解外界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当下国外文化现象知识,从中体验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围绕美国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引起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的新闻,让学生分析中美教育的不同。⑵文学作品案例。文学作品营造了具体生动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社交场合,有利于间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Jane Eyre的一个对话中,mikye的这句话“the old jacket, god damn it”,学生可以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别,中国人习惯在姓氏前加“老”表示尊重,而在这儿“the old jacket”却有老妖怪、老不死的意思。⑶影视案例。以《老友记》为例,从主角们与父母亲的对话中,学生可以体会美国家庭中朋友式的亲情观。⑷生活案例。教师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参与到课堂中,模拟真实社交情景,让学生体验与异文化人交流的过程。有机会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籍教师家里做客或到外企实习,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活案例,真正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对突况的能力。

㈡实施案例

案例实施可以分为四个个阶段;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案例,撰写案例报告。⑴呈现案例作为课堂实施案例的开端,它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案例、学生、教室等情况,综合考虑如何呈现案例,调动学生的热情,顺利引入课堂讨论。⑵分析讨论案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营造自由讨论争辩的氛围,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⑶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对学生在讨论时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导学生掌握讨论所得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技巧,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⑷为了检测学生在讨论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案例报告,总结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可以将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到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包含许多未知因素,尽管有不少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和技巧,在具体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时,依据不同场合要迅速做出恰当的判断。

结语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一统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局面,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努力,才能上好一堂课。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互助合作,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Lusting M & Koester J. 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5th 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推进学校课程方案

的实施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前一学期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英语组上学期工作成绩斐然。高考英语成绩优秀,保持了近几年来连续

大市第一的优势。学生的英语竞赛也成果累累。继一人次取得全国英语口语大赛奖励后,又有两名同学获得了市英语电视口语大赛一等奖,并将参加省内的角逐。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希望英语风采大赛,有多人次在市区比赛获一等奖,有一人次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得好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高一学生以较高比例通过了国家公共英语三级考试,高二有数位学生通过了美国的sat考试,其中有两位同学获得了sat2满分的骄人成绩。高三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通过英语笔试和面试,被国外和香港大学录取。这表明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等方面做出了自己卓有成效的努力。除此之外,我组教师自我研修方面也做了新的尝试。除了传统的集体备课等方式之外,高一以“线索法”课题为载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契机;高二备课组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共享资源和体验。高三加强与外校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信息的传达和更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我组教师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分获省、市的一、二等奖。在全组教师智慧共享的基础上,诞生了学校的英语课程方案以及自编的课时练习,使全组教师在课程理念、外语教学实践探索等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学无止境,在课程意识和课程执行力、课堂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研能力养成和提高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本学期基本任务和要求

(一)推进学校课程方案的贯彻和实施

这学期是学校课程方案和自编课时练初次试水的时期。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外语组每位成员都要积极投身于课程实施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在试行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尤其要关注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不断的打磨和整合中,能够打造一个真正适应省常中教育和教学需要的学校英语课程体系。

(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外语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言学习的原理和语言学习的原则,在确保教学过程的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同时,能够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移情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同时要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真正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方向而努力。

(三)加强科研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给我们的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空间。关注和跟踪新方案推进过程的问题得失即课程评价、课程资源重组的原则、英语课堂科学实施原则等问题将成为我组课题研究的主题。同时,新高一的衔接教学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确定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日,研读文本和考纲;聆听专家指导和点拨;外出学习和交流;反思师生的教与学过程;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以期在共享和交流中得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推荐语言教学研究书目和学习网站,为教师的自我研修和论文撰写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强校本教研课的开发和指导,提倡相互听课,同伴互助,并形成我校外语课堂评价的原则。

(四)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我组青年教师人数众多,佼佼者也甚多。我们要借助于这一群体好学上进,积极肯干的优势,,在自我研修、课堂实践、教学反思等诸方面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学会听课、学会评课、学会研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科研论文,并主动搭建平台,为他们在校内外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和桥梁

(五)营造积极和谐、务实肯干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我组成员要秉承外语组一贯的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各成员要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实行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积极合作,以求共同发展。

国语教学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方法 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金融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熟练掌握进出口合同的谈判、签订和履行技巧,又能妥善处理索赔、理赔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在培养外贸公司、银行等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业务人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使得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人才市场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才难的两难现象[1]。由此看来,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国际贸易岗位的要求。对此,笔者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2]。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贯通起来。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 2010》、UCP600、URC522等国际贸易惯例、规则和法律条文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难以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该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富有实践性特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干中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革实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综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注重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从国际贸易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

(二)尝试双语教学

推行双语教学是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外性特点决定的[3]。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函电往来。如果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该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学习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融为一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场景模拟教学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同磋商、报价核算、合同签订、开证申请、备货、商检、报关、运输、保险、结算等外贸业务中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处于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对进出口业务流程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

(四)注重实验模拟教学

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不同角色,从事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尤其让学生模拟CIF贸易术语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磋商、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感性认识。

(五)实施案例教学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教师与学生以典型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为中心进行互动和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试模式,显然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在国际贸易实务考核中,考核内容应包含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并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学生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场景模拟教学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实践考核的范围,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形成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

三、保障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枯燥无味的范式,营造了一个比较活泼竞争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并不彻底。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于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的状态;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一)学生层面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拓展知识面,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全面提高素质。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施的主体。国际贸易实务多样化实践教W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熟谙国际贸易实际操作又要精通外贸英语。因此,教师必须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学校层面

学校要重视实验室设备的资金投入,购置升级版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教学软件,添置实验室教学录播设备,为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学校要紧密依托外贸公司、银行等,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实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06):140-142.

[2]张晓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6-97+103.

上一篇:工地安全生产计划范文 下一篇:出纳总结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