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18 17:09:58

环境规划报告

环境规划报告篇1

一、自查情况

经过对本单位内的用地科、市政科、工程科、综合科等科室上半年工作仔细排查,发现小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开拓精神,方法简单、习惯于按部就班等情况。

二、整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为加强软环境建设活动建立领导小组,经局领导研究决定成立规划分局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学习教育,夯实软建基础,为软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开展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学纪律、法律法规,确保政令畅通,工作有序。深入学习了工作纪律、车辆管理、财物管理等规章制度。三是学习业务知识、技能技巧,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做到真抓实干,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3、制定工作方案

为确保软环境建设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印发了《规划分局关于2013年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软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及相关要求,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三、取得成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工作人员按照活动要求,逐条逐项检查自身存在不足,迅速调整状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来投入工作之中。

1、工作流程制度化、从简化

为规范我局办事流程,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我局先后出台了以《区工业项目预先审核制》、《关于建立乡镇项目规划并联审批制度的通知》、《市政规划科服务承诺》、《市政规划科职能》、《市政工程规划选址流程图》、《市政工程规划许可流程图》、《建设工程预验收工作流程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核实工作流程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流程图》、《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所需材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预发证办理流程图》、《工程规划科岗位职责》、《用地规划科职能》、《申请办理用地手续所需材料》等,进一步量化、细化工作,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推行行政问责制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政问责制度,更好地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从制度上杜绝了“吃、拿、卡、要、报”现象的发生。

3、树立了积极热情的工作形象

环境规划报告篇2

陕西省环评实施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编制(修编)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所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环境影响评价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听取公众意见,保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领导,组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环境影响基础数据库、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修编)规划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范围如下: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防洪、治涝、灌溉规划和全省水资源总体规划;

(三)农业发展规划;

(四)商品林造林规划和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规划;

(五)能源重点专项规划、电力发展规划、煤炭发展规划和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

(六)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七)矿产资源勘查规划;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需要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

第七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修编)专项规划时,应当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范围如下:

(一)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种植业发展规划、渔业发展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草原建设利用规划;

(三)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规划、流域水电规划;

(四)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等专项规划、跨流域调水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五)省级内河航运规划、省道网及市级交通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集装箱中心站布点规划、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七)旅游区的发展总体规划;

(八)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九)国家规定的其他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修编)属于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范围内的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篇章、说明或者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在设区的市已有相应规划并且已经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除外。

第九条 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应当对其区域开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称的开发区,是指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农业示范区。

第十条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之前,应当征求审批规划的人民政府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审批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得审批。

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本省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技术规范,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草案,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由其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草案,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审查;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规划审批机关不得审批。

第十三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部门自收到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书面审查意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调整建议;

(三)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评价结论的基本评价;

(四)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作出的总体评价及改进建议。

审查意见应当如实、客观地记录审查小组成员意见,并由审查小组成员签字。

第十四条 参加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行业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专家人数不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五条 省、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说明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规划编制部门收取费用。

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部门应当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规划审批机关。

第十七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八条 规划实施过程中,规划实施单位应当同步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有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九条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照以下规定实行分类管理: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编制一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条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区域开发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其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符合区域功能和规划要求的,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负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建设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之前,应当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审查小组专家的组成,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分级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除依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以外,其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及名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符合下列规定条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

(二)符合产业政策;

(三)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四)建设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有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技术规范要求;

(六)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该项目建设,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采矿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八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九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已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建设单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已经批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在进入建设阶段后,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审批意见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已经批准的施工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利、交通、电力、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环境监理。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中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监理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

环境监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建成使用后,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公众参与

第三十三条 下列规划和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当征求公众意见,但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一)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

(二)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三)应当重新报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四)可能产生恶臭、异味、油烟、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四条 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并采用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布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等相关信息。

第三十五条 征求公众意见可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举办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

征求公众意见,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被征求意见的公众中应当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第三十六条 规划编制部门和建设单位报审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附具对所征求公众意见采纳或者未采纳的说明。

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没有公众参与篇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第三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后,在其政府网站和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告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的有关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划编制部门、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对其提出的意见未采纳且未附具说明的,或者认为说明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向负责审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负责审查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规划编制机关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

(二)规划审批机关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予以批准的;

(三)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予以批准的;

(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未按规定的权限审批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办理采矿许可证、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当予以补偿。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办法的规定,作出五万元以上罚款或者责令停止建设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一、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二、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三、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四、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环境规划报告篇3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 nept计划的实施

2.1 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 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 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 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 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 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 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 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 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 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 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 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 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 industry 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3 nept计划的意义

环境规划报告篇4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在发展化学工业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加快老污染的治理步伐,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和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化工建设项目)。

第三条实施化工建设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当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化工建设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制度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化工建设项目要积极进行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对于技术成熟、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措施一样,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在勘探、开采化学矿山时,必须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化工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化工建设项目要采用无三废或三废排放量少的先进工艺,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料路线,采用技术先进,效率高的三废处理设施。凡是采用被淘汰工艺的化工建设项目,组织评审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不得同意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建议书和计划任务书。

凡是依托老企业建设的化工建设项目都应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同时治理企业的老污染。化工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第六条化工系统各级计划、基建、财务和物资等部门都应按照本规定将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纳入计划,计划部门必须将计划预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及早通知环境保护部门。各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从前期准备工作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以下工作,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预安排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费用是否合理。

2.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组织预审。

3.对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参与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监督设计采用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监督检查设计与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综合利用设施是否落实和参与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6.监督检查化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效果。

二、关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规定

第七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在时间上要同步进行和完成。建设单位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必须着手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工作。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签订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协议后,要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创造条件,应按照协议的要求,向承担单位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正确性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的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内容、深度,迅速开展工作,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负责,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经过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不得擅自更改。

第九条为确保大中型化工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其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由掌握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具备化学工程分析能力,并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在着手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前,必须报告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给予指导或建议建设单位做出选择。

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搞好协作,发挥地方的优势,以缩短环境影响评价周期。

第十条小型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省、自冶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会同建设单位自行安排和选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小型化工建设项目要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主管机关的环保部门要严格进行“三同时”把关。

第十一条凡经当地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可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小型化工建设项目,应由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填写报告表,报送项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再送交地方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应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合理收取,不得任意提高收费标准。评价费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中列支。

凡因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工作失误而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不得再收取费用,凡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可酌情补收费用。

第十三条由设计、科研、勘察等单位组成的化工部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服务中心及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承接化工部门安排的或化工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在条件可能时也可承接化工系统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四条对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化工部部属科研、设计、勘察、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填写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申请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审批后,报送国家环境保护局,办理评价证书核发手续。

第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完毕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上报建设项目主管机关〔化工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再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固定资产投资在2亿元以上或化工部直属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由其委托的单位组织预审,其它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组织预审。

负责预审的单位自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之日起,一个月内(表为半个月)提出意见。逾期没有提出预审意见的,则按同意处理。建设单位应将逾期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十六条根据化工部建设项目现行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或500万美元(含500万美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一些由化工部安排投资的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化工部化工规划院评审,其中化学矿山项目,由化工部化学矿山规划设计院评审,其它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负责组织评审。

对报审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单位应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部门预审意见的文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文件。没有上述文件的建设项目,评审单位不得召开评审会,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十七条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评审的要求如下:

1.提请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前一个月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组织评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一份。

2.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在收到送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后,要首先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内容、深度是否符合要求。评审单位要按照化工部有关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和要求,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的环保篇章。

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意见,退回建设单位,转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承担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补充、修改,待符合要求后,再重新报审。

3.评审单位在召开评审会时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评议,充分发表意见。凡是末经同级化工环保部门同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批准上报。

三、关于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的规定

第十八条化工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按照化工部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6)化基字第1066号〕有关环境保护篇章的内容要求,编制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工建设项目应采用成熟的三废治理技术。凡是有污染而又没有污染治理措施,或虽然有治理措施,但污染物排放仍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化工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得批准计划任务书,设计单位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有权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异议,未经最后确认,可暂不开展设计。

第二十条各级化工科研主管部门,在安排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任务和鉴定科研成果时,必须同时安排三废治理的科研任务,同时鉴定三废治理技术,在鉴定时,必须有同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凡是三废治理技术不过关的科研成果,一律不得鉴定,化工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不得将其用于设计。

第二十一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厂址、原料及工艺路线的选择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结论作为依据之一,凡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另选厂址或改变原料、工艺路线。

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图布置和三废污染防治措施应符合化工部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各级化工计划主管部门在安排和审查化工建设项目时,对与主体工程相关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不留缺口。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挤掉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资金、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

第二十三条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核会前一个月,将初步设计报到主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预审环保篇章;开会时主审单位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办理批文时,必须征得同级化工环保部门的同意。凡是环境保护篇章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批复初步设计。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如产生粉尘、烟尘、噪声、振动及废物,必须有防范措施,防止造成不应有的环境破坏。由于力所不及的原因造成了环境,待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修整,恢复周围环境的自然面貌。

第二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在向项目验收委员会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时,要同时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的处理能力、试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效果。

第二十六条化工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对环境保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凡是环境保护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或建成后经过试车考核其治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验收投产,也不得试生产,强行或变相投产的,要追究决定者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设计单位应对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回访,凡是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由于设计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设计部门应负责修改设计,建设单位不再付给设计费用。

四、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和重点城市化工局,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报送当年度计划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数量、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承担单位等资料,年终前要对在建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环境规划报告篇5

中国已于1997年12月提交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国家报告》,2001年5月完成了第二次国家报告。

2005年9月15日,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编制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以专章介绍了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以及到2010年所要完成的控制目标。

在控制主要潜在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途径方面,报告提出,中国按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及其实施条例、《动物防疫法》(1997年)、《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的规定,加强进出口管理和检疫审批管理,对进出境植物和动植物产品实施检疫并进行除害处理,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报告说,中国涉及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除上述法律及条例外,主要还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等,但尚未出台有关外来物种预防、引进、控制的专项法规,使得外来物种的管理缺少法律依据。现有法律在预防外来入侵物种的无意传入和疫情控制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并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的审批制度,但没有规定有意引进外来物种必须执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度。而且,检疫对象侧重于对农林牧渔业带来危害的危险性生物,但对于可能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则没有予以重视。对于已进入并带来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的消除、控制和生态恢复,国内目前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更没有形成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价、早期预警、消除、控制和恢复的制度和规范。

报告中归纳了执行控制主要潜在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途径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包括以下几点:法律法规不完善,尚未出台有关外来物种预防、引进、控制的专项法规;社会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认识不足;对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种群动态、传播机理等缺乏足够的研究;风险评估、检疫检测、监测、预警、控制、清除的技术缺乏,手段落后;部门间缺乏交流,信息共享不畅;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难度大。

在对威胁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主要外来物种制订管理计划方面,报告提出,目前中国正在制定《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和《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

在后者中仅提出了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目标,没有针对每个主要外来物种制定管理计划。此外,中国仅对一些重大或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制定防治计划或规划。例如对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豚草和紫茎泽兰等重大或外来入侵物种制定了防治计划或规划。但中国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有280多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有100种左右,对于大部分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尚未制定管理计划。

2009年12月1日,国家环保部编制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

此次报告回顾了第三次报告所制定的目标,在控制主要潜在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途径方面,报告指出,已经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及《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计划纲要》;在威胁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主要外来物种制订管理计划方面尚无具体规定。 在此次报告的结论部分提出了今后优先行动和能力建设需求,其中第六条指出,今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任务是建立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检疫设施,控制重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环境规划报告篇6

望京小区,世安家园、银领国际、季景沁园三个小区的中间,将建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上万居民担心该变电站高压线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伤害,随即有上千居民代表向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1月7日,环保、规划、供电和部门代表与居民代表座谈,激烈争论后未有结果。1月22日,居民代表与变电站工地工人冲突后,前往北四环用人墙封堵外环主路,20余位居民被警方拘留。

2月15日,望京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到小区听取居民意见。居民提出召开听证会,要求变电站易址。随后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即介入了法律援助。

事情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到目前为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小区一居民告诉记者。

望京变电站的环评迷局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研究和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可祝告诉记者,望京变电站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北京市电力公司编制的环评报告表。“主导望京变电站建设的北京市电力公司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环评报告表,而不是详细的环评报告书,而按照法律规定,凡属位于敏感区域内的工程项目,必须编制详细的环评报告书。”

当居民要求查看环评报告表时,北京市环保部门却表示:“环评文件归电力公司拥有,不属于环保部门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而北京市环保局针对居民的质问所作出的事项答复意见书也存在明显的谬误:“鉴于该项目工频电、磁场值远低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且与周围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的距离较远,符合环保要求。根据有关规定,不属于存在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也不属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一条必须进行公众参与以及召开听证会的情形。”这牵涉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环评报告书与环评报告表的根本区别。环评报告表没有公众参与意见,而环评报告书则必须要有公众参与意见。”许可祝说。

有环保专家质疑,北京市电力公司所编制的望京变电站环评报告表上根本没有提到检测距离多少,当时是何种环境下检测的,而且电场强度、磁场强度与变压器的实际运行负荷有很大关系,其检测数据根本不能作为望京220KV变电站的环评依据。

另外,据了解,该环评报告表还将变电站区域内的幼儿园和文物古庙忽略掉了。按照《环评法》规定:幼儿园之类的学校属于社会关注区域和敏感区域,根据有关法律条文,凡属在社会关注区域和敏感区域内修建对居民有环境影响的工程,均属违法。而这座文物古庙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建筑物都不能以损坏文物古建为前提。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评价是预防新的污染产生的一种评价机制,如果做好了环评,则既可杜绝环境纠纷的产生,而且也会当成实质意义上的制度去执行。但是如果环评制度没有很好地履行,则环评本身即可能诱发腐败。

许可祝说,对环评报告表弄虚作假,本质就是一种“先上车,后买票”,等企业开工后有关部门查到了,再象征性地补办一下环评手续,而且补办的环评本身也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国家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也证实,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中,许多地方都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违法现象,甚至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明显不合理的项目也通过审批。

“对于很多污染企业来说,不是补办不补办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应该上马。如果该工程项目本身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就应该停工,而不是补办环评。而即便是很多企业事后补办的环评中,也没有对该企业的污染程度、整顿办法、责任追究等明确写出来。” 许可祝告诉记者。

环评法缺陷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灿发说,我国的《环评法》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执行也不力。

王灿发说,目前我国的规划环评只是对某些规划的环评,不是对所有规划进行环评,所以适用范围比较窄。《环评法》中规定,有些规划只要求在规划中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而不必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只是特定的专项规划,这是不够的。其次,《环评法》对怎么做规划环评在程序上规定得不够细致。对是不是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来做,由谁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专家审查没有通过怎么办,报批没有通过怎么办,是不是所有的规划环评都要征求公众的意见,怎么召开有公众参与的听证会、论证会等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此外,规划环评的主体通常都是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权力机关,因此对违反环评规定者追究法律责任也是一大难点。

王灿发表示,由于规划环评立法较晚,许多应当做环评的规划都没有做。规划环评应该先于项目环评和优于项目环评,违反规划的项目不应该通过项目环评。

国家环保部环评司司长祝兴祥在悉数《环评法》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目前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尚未全面推行,工作的难度很大,规划环评审查的责任尚不明确,规划的内容、方法、经费、审查等管理细则尚不规范,法律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

地方环保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也很严重。祝兴祥说,一些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关不严,存在建设项目漏管、漏批的现象,一些省市的调查表明,县以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环评法执行率只有30%至40%。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环境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宁愿违法,也不愿环保。”祝兴祥认为,这与环评法的法律缺陷有关。他说,环评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主要以罚款为主,罚款数额又过低,一般罚款额在20万元以下,而企业用于加强和改进环保设施的费用远远高于罚款。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环境的治理,根本在于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王灿发教授说,环境信息公开长期以来成了一个敏感问题,信息不公开,公众无法参与,公众不参与,环境监督难执行,“这样势必导致腐败。”

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说,2007年,国家环保部公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两类信息公开主体:一类是环保部门,另一类是排污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对环保部门和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开信息对环保部门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都是一种约束;另一方面,公开能够督促政府和企业采取更有效的环保措施,促进环境领域的良性监管。

杨朝飞表示,《办法》还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监督与责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认为环保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祝兴祥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他说,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水平。

有环保专家称,目前之所以环保问题难治理,就是因为环保部门的环境信息不公开,上马了多少企业,有多少工程和项目未经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多少工程和项目具有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有多大,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对于污染企业选址周边的勘查描述等等,这些都没有完全公开,甚至有些就是把最为关键的环节给隐去了,造成了公众信息的闭塞。

“守望家园”负责人、知名环保人士苏雨桐对本刊记者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政府环保信息的公开,引入公众参与,是有积极意义的。“以前也颁布实施过许多条例、规章、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缺少公众的参与,没有做到信息公开,故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打开了一个通道。”

苏雨桐还强调说,环境问题的治理,光靠法律是不行的,法律也有法律的缺陷。“有些环保案件,看起来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问题,受害者获得了胜诉,但如果当地环保部门对于法律判决不执行,老百姓的状况仍然不会得到根本性改善。”

环境规划报告篇7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项目,项目单位需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按照征占地面积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大小,编报报告书或报告表。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审批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方案,应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50hm2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50万m3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或者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不足50hm2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50万m3的开发建设项目,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告表由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跨地区项目的方案,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较小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可只填报报告表;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填报报告表,县级及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为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要编制报告书。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的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时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备案。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建设项目,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大型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等属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其报告书须报送国家环境部门审查或批准。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的报告按各地区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其报告可提交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办理用地预审申请,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不得办理供地手续。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由同级国土部门预审;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部门预审。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但建设项目占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委托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受理后,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规划管理。县、市、直辖市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同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省、自治区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中央各部门、公司审批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并报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安全性评价报告应经过专家评审。项目单位将评价报告和评审意见报送工程所在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按权限审定后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办理节能评估手续,节能评估分为编制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未进行节能评估或审查未获通过的,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项目节能审查实行分级管理。国家发改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改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地方发改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地方发改部门负责。

立项审批前置条件报批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政策把握难,纵横联系紧密、过程较复杂,经历时间长、衔接难度大。前置条件报批涉及各级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水利、国土、环保、地震、林业、文物等部门,不同的专业和技术,覆盖范围较广,办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不同,各部门和行业出台的政策不同,对政策把握要求较高;审批程序、报送材料差异较大,既存在同一部门上下级纵向的联系,也存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过程较复杂;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立项审批,不同前置条件手续办理时间长短不一,全部办理完成需较长时间,同时因各因素影响,过程中会存在变化,需慎重考虑纵横向的衔接问题。前置条件手续的办理应统筹规划、提前谋划、及时申请、全力配合、积极协调、避免往复,为工程早日立项和开工建设、发挥工程效益提供保障。

本文作者:耿成云邱丽冯英工作单位: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

环境规划报告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要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 B845.61 文献标识码: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部法律,在这个评价制度里,首先要求我们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间我们要认真积极的治理,在治理当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治理环境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起来。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是让建设单位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另外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再就是当管理者在环境管理时遇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能够用制度来约束这种行为。鉴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很大,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要点,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要把握其中的各个要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环保措施方面是否合理,该项目是否可以正式的动工建设。考虑到现在的很多的专业和就业不是对口的问题,很多的环境评价的人员也可能不是学习本专业的,因此,当在补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我们还要不断的深入实践当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去检验理论,在不断的归纳总结过程中间我们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对于环境评价才会更加的了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是这样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方法,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1]。其中还指出了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可能给环境带来重大污染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于可能造成轻度污染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表,对于环境影响不大的项目则是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这是按照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进行环境影响的编制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我们的评价报告是要环境影响大小来决定报告的内容。对于不同等级的污染,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我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至于使环境的评价是盲目进行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主要有: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于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和建议。

(二)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在我们进行项目的建设环境评估的时候,我们还要结合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分析项目建设是否和现行的产业政策相冲突,在与产业政策对比后再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建设项目的选址决定着这个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是否可行,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的,而且选择的地址的附近的生态环境比较的脆弱的话,那么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可行性就很低,因此我们在选址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与城市规划相符的地址。在城市的规划当中肯定也是注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和谐相处的,所以我们选址要符合城市的规划,这样才让我们的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选择与当地环保规划相符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环保规划,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而规划的,另外在选择相符的地址后还要考虑在项目的建设完工之后是否也是符合这个地区的环保规划的。

3、根据项目的性质进行选址。很多的项目具有很多的独特的性质,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质之后在选择地址。如:化工项目,化工项目对于空气的污染很大,就要选在与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避免带来大气污染;电子项目,要求靠近高兴技术产区,提供原件就要选在工业配件的附近;有些项目还要设置一定的大气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因此在选址时还要考虑防护距离内是否有敏感点。

(四)建设工程项目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间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对项目的每个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每个时期(施工期、营运期和营运期满后)、每个工艺过程(从原料到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产污环节,给出污染物类型和源强,对其它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学习方法

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这方面的人来说,要想做出一份合格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其次是要具备一个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对于报告的方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学好相关的理论方法,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一些要素我们要结合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彻底的掌握这些要素。对于中间涉及的一些测评的方法和相关的指标数据我们也要掌握,这样在测评的实践中间我们才具备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其次,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是所有领域的一个通用的规律,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我们就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学习别人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间的语言的表述、行文的方式、文章的布局、对于一份报告,我们认为在里面我们还有不懂或者还有不会的地方,我们就要虚心的向别人学习。

第三,学会总结。好的东西都是总结出来的,我们要在向别人学习和自己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对于一般的工程容易出现的那些普遍性的污染,还有那些工程具有特殊的污染,我们都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间不断的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经验。

最后,向环境评价评审专家学习。专家一般代表的是比较权威的东西,当然权威的东西肯定有其独到之处,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每次的专家评审我们都要在里面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因为我们的见识和我们的身份的限制而接触不到,但是面对专家的评审我们就多了一个接触的平台,我们每认真对待一次专家评审,我们就可以从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结语:总的来说,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的要点主要是看其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项目的地址的选择,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影响预测等等,只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就可以逐渐的掌握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刁杰、黄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要点和方法》.[A],2003.

[2] 赵明明. 化工类等项目环 评 中 污染 防治专题编制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8(8)

上一篇:现代广告创意范文 下一篇:新媒体广告的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