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31 17:42:06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1

(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会议基本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3月14日上午闭幕,历时9天半。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近3000名人大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六项报告和一项法案,大体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会议开幕,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共3天时间;第二个单元,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1天时间;第三个单元,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两高”工作报告,共3天时间;第四个单元,审议各项决议草案和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议草案表决稿,大会表决通过各项审议后闭幕,1天半时间。大会期间,代表共提出议案506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7418件。议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

2、关注热点:住房、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就业、养老保险、司法公正、低碳经济等热点问题最受。

热点一:住房。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热点二:收入分配。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热点三:教育公平。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热点四:医疗改革。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热点五:就业。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1、会议基本情况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于2010年3月3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2162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共举行5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48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列席人大全体会议3次,分别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和“两高”报告;共安排小组(联组)讨论10次。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增选何厚铧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贾庆林主席在会议闭幕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592件,经审查立案5230件。3100多名中外记者对大会进行了多角度、高密度、全方位、充分及时的报道,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委员们充分肯定。

2、委员关注的问题

关注一:经济建设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把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扩大内需是根本,要努力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加大统筹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重视“三农”工作。民营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关注二:政治建设方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切实保障人民的民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要进一步发挥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新路子。

关注三:文化建设方面。文化事业发展要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有外壳,更要有内核、有神韵。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应探索进行网络思想文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强网络监管,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在重视慈善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依法行善”的制度建设。

关注四:社会建设方面。委员们关注就业问题、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

关注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节能增效、生态环保上下大力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二、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一)《规划纲要》简介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在前60年基础上向着教育强国目标迈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8年8月底,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启动。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总理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规划纲要工作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的直接领导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教育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重大战略专题调研,邀请各派中央、社会研究机构进行平行调研,委托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三是反复论证修改。文本初稿形成后,数次在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工作,在数十次修改后形成了纲要的初稿。总理先后发表两篇重要文章,主持召开了五个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在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正式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截至3月28日。目前,规划纲要进入审议阶段。

(二)《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除序言和实施外,包括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4个部分、共22章。主要内容是:

确立战略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提出工作方针。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明确三大任务。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设计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一是6项发展任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二是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三是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三)《规划纲要》中的创新突破、十大看点和十项改革试点

1、创新突破

一是突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改革开放,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因此纲要定名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二是强调了教育改革的系统性。三十年来,中国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最早的恢复高考制度,大规模培养留学生等。到了新阶段,改革都亟需其他改革配套,否则就很难推进。此次纲要的规划更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更加强调教育改革的系统性。

三是注意教育改革的艰巨性。《规划纲要》充分注意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这次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第二是自上而下,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一考虑。因此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四是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目前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改革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这次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十大看点

一是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入园难”;二是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三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四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五是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六是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七是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八是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九是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十是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

3、十项改革试点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教育改革试点。这十项改革试点分别是:

一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四是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五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六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七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八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九是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十是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四)专家解读《规划纲要》

1、袁贵仁解读纲要工作方针

教育部长、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袁贵仁解读工作方针:方针5句话,20个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系统内的根本要求,它强调的是学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求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部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围绕育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两大工作重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另外一个重点是提高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两个工作重点,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事是今后十年的重点。

第三部分,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育人的两项重点工作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要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都需要全社会优先发展教育,优先规划,优先投入。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优先发展强调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改革创新着力强调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所以要把这两个看作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

2、张力解读纲要高等教育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张力就纲要高等教育的内容进行解读,谈了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正确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从1999年扩招,整个高等教育从原来近70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979万人,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我国初步形成了若干向世界一流冲击的高水平大学,一批重点学科,培育了一大批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每年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从不到百万现已达六百多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当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很多国家也在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许多欧美国家从原来的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同世界水平还有差距。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持续发展能力、就业压力、体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第二,正确看待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目标。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规划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按照专家组的预测,到2020年前只需要每年增加1.6%,平均每年增长50万人就可以达到未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

第三,如何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任务定位。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第四,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纲要》全面谋划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高等教育领域,比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等,都需要广泛的共识和共同的自觉的行动。与此相关,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社会上关注和热议的问题。

3、朱之鑫展望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前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朱之鑫解读我国教育事业前景。

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从教育的对象、教学的方法、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结果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体现了人尽其才的目标,体现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到了2020年,未来我们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幼儿的入托可相对容易,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可达90%,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那时,我国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比现在提高一年。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我国拥有有大学学历的人将由现在的9830万人增至2亿人。二是明显感受整个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教育质量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通过学习,提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革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2

贯彻

集团公司20xx年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二0xx年六月十日,集团公司召开了20xx年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突出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的中心内容,奏响了“改革紧凑发展主题,以发展统领改革,用改革促进发展”的主旋律。集团公司的决策者们用高瞻远瞩的目光,规划了,,新前景,构建了义煤新框架,绘制了、、新蓝图。这次会议不仅对今年的改革,而且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完这次会议之后,处领导站在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领会贯彻落实这次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我处的改革改制工作。

为贯彻好、落实好、实现好这次会议精神,为完成改革任务,实现确定的改革改制目标,建立改革工作的保证机制和措施,经处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目前着重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处成立了以处长、书记同志为组长,分管副职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把改革工作作为我处当前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改革与日常工程建设的关系。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改革专门工作机构,从各科室抽调精干专业人员组建孟津煤矿筹建处改革改制办公室,预拨办公经费,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工作制度,立即展开工作。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指定工作联系人,向集团公司报告工作进度,及时联系沟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处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把改革工作任务列入各科室的检查考核内容之一,实行定期考核与日常检查监督相结合,由改革改制办公室负责考核,把改革任务与科室负责人的奖金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四、注重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改革改制工作专题学习会,传达贯彻改革改制文件精神,利用工作简报、、、信息港、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利用日常工作例会、组织生活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做好改革政策宣传工作,要求处改革改制领导小组成员深入群众,召开群众会,和职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仔细听取和认真解答职工提出的有关问题,让全体职工及时了解改革政策精神,真心实意帮助职工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有疑难困惑的问题,争取使处全体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自觉自愿的主动参与改革。

五、顾全大局、保持稳定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以“有问题提出来,能解决的落实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政策,做好安置”为工作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教育,要求全体职工讲大局、讲政治、识大体,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个人当前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学习心得和初步打算

奉行“新单位、新机制”,明确目标,着力落实。

1、我矿属于新建项目,通过改革传统的建设管理体制,增强筹建处责任心,增大班子压力,实现逐级传递,充分调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建设速度与质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尽量缩短工程建设日期。

2、矿井建设坚持设施、机构精简,能省则省,不省则优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对可有可无的设施或不建或交给市场运作,彻底摆脱企业办社会负担。在安全投入、高产高效、设备配套、技术选型方面按新技术要求,在生产效率上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让科学技术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按“结构扁平、职能清晰、人员精干、运转高效”要求设立内部组织机构,致力打造综合化、精简化、效率化的机关。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新机制。在矿井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目前集团公司确定了实施市场化、精细化管理试点单位,我们将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创新,使我们的管理水平有较高起点。

4、大力推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上岗、合理流动的动态劳动管理机制。根据《、、集团公司劳务中心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劳动人事实施办法》实施新办法、新机制。对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对技术岗位和非技术岗位工人采用多种用工形式,坚持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精干高效原则,尽量减少用工数量,减轻企业负担。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分配形式。在科学、合理劳动定额、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多种经济分配方式,可按岗、按劳、按能取酬,推行年薪制、包岗制、包机制和承包经营新机制。

5、构建企业文化,以文化促发展。从筹建初期就开始策划、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树立我们核心理念和企业精神,形成我们的教育观、成本观、发展观。加大矿井环境建设力度,井上环境绿化美化,井下开展文明生产和质量标准化活动,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逐步树立、、煤矿良好形象。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我处坚决以改革来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发挥聪明才智,力促改革创新,坚定不移的完成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伟大工程,为集团公司“跨越发展、十年百亿”宏伟目标的提前实现而团结奋斗,积极奉献,共创。。新明天!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3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部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 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

[作者简介]贾历程(1976- ),男,湖北天门人,广西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韦化(1954- ),男,广西忻城人,广西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最优化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和高等教育管理;苏一丹(1962- ),男,湖南汨罗人,广西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系统和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GZD00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29-02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国家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以来,高校人数迅速增加,到2010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近662万人,是1998年的6.13倍;高校在校人数近2232万人,毛入学率达26.5%。由于教育规模短期内迅速扩张,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凸显;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党和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非常重视。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增强质量意识、加强教学工作。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200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把“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会议的主题。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正式,通过狠抓30条措施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3月23日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广西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一直思考如何在稳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组织分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的主导因素。研究认为,课程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学校高层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在全校开展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

二、对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有两个问题需凸显,即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被严重忽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

1.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被忽视。高校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根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或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教师方面。本科课程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备课、编写教案、实验示范、实训准备、教具准备等)、授课、课后延伸工作(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考核四大基本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部分教师甚至完全不愿拿出时间、精力认真从事本科教学,部分教师的教学随意性过大,存在不备课、不整合教学内容、忽略答疑、不批改作业等问题。二是学生方面。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自主做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突出,学习以对付考试和考试拿高分为主要目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三是管理方面。高校课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课程的生成系统管理、课程的实施系统管理、课程的评价系统管理等,其中课程管理阶层与课程执行阶层较易脱节,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全部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情况,很多时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教学督导员听课时偶然发现问题,或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状态不满,处于事后干预状态。四是考试方面。考核形式单一,期末考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所占比重过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尚未建立。五是教学内容方面。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科学,课程内容老化,课程内容与时代脱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2.教学方法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坚冰。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的改革创新突破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教学方法的大改革,可能是今后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大提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近年来,尽管政府和高校一直强调教学方法改革,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教学方法改革难以突破重围,效果一直不好,成为教学改革的坚冰。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表现在:传统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知识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授课忽视对学生“怎么学”的考虑;一些教师讲课时不顾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怕自己准备的东西讲不完,因而满堂灌,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不多,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中国高等教育》概括描述的“三不”引发广泛议论,即不能享受先进教学方法的学生是可怜的;不善用好方法施教的教师是可悲的;不会激发大多数教师革新教学方法的高校教学难能生机勃发。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还应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此理论为指导,我校进行了以下探索:

1.明确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三项原则。一是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评价,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学校明确提出教学过程的评价涉及作业、上课发言、指定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期末考试等十余个环节。教师要主动进行改革,学生要积极参与。对于学习者来说,重要的是能够经历一个学习过程:自己经历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的真实的建构,并且注意到还存在着其他人的建构。二是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同于以往,学生上课学习仅仅带上耳朵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动地自主学习。建构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依靠建构来完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三是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

2.确定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内容。确定课改主要内容为教改、学改、考改、管改。教改即狠抓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改;学改即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习惯;考改即建立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管改即建立适应课改需要的管理体系。

3.采取五大措施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第一,建立课改激励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改工作中来。学校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充分调动高学历高职称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全面实施课改。一是物质层面,增加课改补贴。设置课改补贴系数,在组织课内和课外小组讨论、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答疑、课程测验、写课程论文或做课程设计四个方面予以补贴,为从根本上改变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现代版的照本宣科状况,取消多媒体上课补贴;实施责任教授制,规定申请专业责任教授、公共基础课程责任教授和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岗位的教师必须参加课改,并获得每月责任教授岗位津贴。二是精神层面,建立课改推广机制,让课改典型教师赢得尊严和好处。学校积极了解一线教师的课改进展,及时发现课改典型,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和责任教授培训会议上,邀请典型做经验交流,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开辟课改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地积极营造课改氛围。

第二,实施研究生助教制,为课改课程配备研究生助教,通过“学校补助一点,学院自筹一点,导师资助一点”的工作思路,多方筹资,努力改善研究生助教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每年投入70万元用于发放研究生助教酬劳,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鼓励学院根据课改进展,提供配套经费投入。硕、博士生导师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资助助教,安排研究生承担本科课程助教工作。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参与课改的教师人数达2674人次,配备研究生助教达2883人次,课程达1760门次,覆盖全校所有学院。

第三,建立课改培训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并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我校多次邀请台湾著名学者和国内“985工程”高校学者进行课改讲学,为课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

第四,从学生主体性入手选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多选择能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动手寻找课堂重点、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结合点、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各学科课程均可采用精品觅食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科课程应多采用激发想象法,鼓励逆向思维的教学法尤其适宜理工科课程,观点烹调法适合法、哲课程的教学,还可以推广个人魅力教学法。

第五,建立课改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包括学校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及抽检;外部评价包括通过对学生发放、收集《满意度调查表》和召开会议的方式了解教学情况。改善学习课程内容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试制度,增加平时成绩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有效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和规范本科课程教学过程。学院制定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过程定期指导和管理,将课程建设工作纳入评价教研室教学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每学期期末组织本科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将结果反馈给教师。

4.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六个步骤。一是学校高层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2009年学校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讨论并通过今后两年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在全校开展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二是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制定政策。2007~2009年我校调研了四十多所国内高校;教务处副处长和处长分别在2007年、200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本科教学学习考察,走访了三十多所高校,掌握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学校相继出台《本科课程教学过程规范要点》《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各学院出台《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三是全校动员,进行试点。我校在25个学院开展试点。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共有143门课程,290位教师参与,配备研究生助教127人。四是开展试点,取得经验。我校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在总结试点工作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入手,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从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已在全校展开。五是树立典型,营造氛围,请专家指导,增强信心。经过2009年一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学校了解一线教师的课改进展,及时发现课改典型,并在全校广泛宣传。六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1年、2012年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慕名来我校取经,调研课改工作。2011年我校韦化副校长率团在合肥出席第四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并作了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课改推进情况,引起了会议代表的广泛共鸣。作为广西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我校重视在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随着我校课改的发展,自治区教育厅3次召开全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会议,介绍课改做法和经验,其他高校热烈响应,纷纷邀请作报告,指导课改工作,广西各高校的课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参考文献]

[1]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 ,2012-06-08.

[2]董洪亮,肖思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N].人民日报,2011-03-29.

[3]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4]张翼星.为何出现大学生学习的“四多四少”现象[J].中国大学教学,2011(6).

[5]张琪.浅析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育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5

思想决定行动,没有思想的破冰,就没有行动的突围。在推动我省港口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我们应当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赶考姿态投身改革发展洪流中。

一、以改革的思维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20年,集团在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情况下,在履行政治、社会、经济三大责任中展现了担当之力,在港口资源整合落实、集团组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三大任务中彰显了奋进之为,在发挥平台优势、功能优势、组织优势中凸显了发展之效,在集团发展元年走过了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历程。

当前,集团正面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交通强省战略、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水运改革发展等重要的“窗口期”“机遇期”。改革动作大、范围广,势必会带来思想上的碰撞、思想上的交锋。因此建议用改革的思维从领导、中层和员工三个层面,掀起一场思想大解放,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政策、理解支持改革,跳出习以为常的思维框框,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从静态直观思维转向动态变革思维,凝聚力量找出冲破阻碍、摆脱束缚的有效办法,推动集团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建议建立经常性思政工作机制,通过日常性的宣传讲解、近距离的观察和思想沟通,提前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改革进程中干部思想平稳、工作推进有序;建议制定保护大胆改革的相关政策,出台具体可行的容错制度,论大功者不录小过,激励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膀子、大胆尝试,营造包容开放的改革氛围。

二、以文化的力量增添改革发展动力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活力和精神面貌,是改革发展的粘合剂,为提升集团文化建设,特提出二点建议。

一是建议在文化育人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优势,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党建引领新动力,把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考虑,以经济效益优先为原则,考虑选拔一批懂得市场经济,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富于改革进取精神,驾驭子公司在竞争中求发展的管理人才,不断拓宽企业业务领域,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同时围绕集团高质量港航建设、高效益板块经营、高水平运营管理的目标定位,以助推成长为目标,积极开展“港口工匠”“改革先锋”等育人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

二是建议在制度文化上下功夫。

企业要发展,激励是关键,建议集团在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制度上进行适度调整,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区别性的目标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体制,建设相对统一、去行政化、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以比较的优势做强做优做大企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发展需要利用好自身优势,以己之长推动工作事半功倍。

一是积极发挥好政策的优势。当前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政策、资本和劳作三方面,国有企业虽然存在着效率低、体制不活的问题,但拥有政策的先天优势。且集团当前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水运具有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小的特点, 在大宗货物运输和全球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省提出加快水运建设、补齐水运短板,水运发展开启了复苏奋进的新征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运建设的实施意见, 完成了港口资源整合工作, 明确了“一省一港一主体”和“四统一治”的发展要求。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专项债发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为水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筹融资条件。集团作为全省水运发展的主平台,应该扬长避短,在用好当前政策的基础上,争取省委、省政府在优质资源注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等的更多全方位支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争取优势项目或垄断项目。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山东省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烟台市第三中学、烟台市芝罘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现场。刚才,6位省教育厅和师范院校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做法各有特点,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质量、规模、效益、结构和模式等内容。其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关键点和着力点。各地各师范院校要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大胆探索,深化改革。要面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五类教育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积极创新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五类教师的培养新模式,大力推动教师教育模式、课程、教学、实践、师资五大领域改革,探索建立师范生招生、培养、评价、激励、就业五项保障制度,建立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合作培养师范生新机制,培养造就一批师德素养良好和业务能力突出的未来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2012年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9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会前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013年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和今年“两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要求,抓好2013年教师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

党的十和全国教师工作会议指明了教师工作的前进方向,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现在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抓好落实。落实,是2013年教师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央要求、人民期盼、教育需要。

一是中央的明确要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出今年政府工作建议时指出,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强调,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时两次提到教育,一是谈到施政目标时,强调不断改善民生,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二是谈到推进社会领域相关改革时指出,现在高等学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落实中央的要求,无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

二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集中体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有用之才。“两会”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农村教师补充和交流机制,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快农村学校周转房建设;二是提高绩效工资总额和标准,将青年教师住房纳入政府保障房范围;三是加强教师培训,重点培养贫困地区教师,加强县级培训机构建设,重视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幼儿园教师应持证上岗。

三是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教育部近期将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统筹品德、语文、历史、体育、艺术五个学科,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五个学段,统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考试五个环节,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社会力量五个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五个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施立德树人工程,重中之重在于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义务教育看,优秀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局面尚未形成,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尚需建立;从职业教育看,生师比依然过高,“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依然偏低;从高等教育看,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工作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从学前教育看,合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职业吸引力严重缺乏;从特殊教育看,教师数量亟待增加,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亟待加大。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能不能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工作举措,能不能把重大考验转化为工作成效,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决心、工作状态和能力水平。我们必须进一步抢抓机遇,不惧挑战,齐心协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

二、总结回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进展

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各师范院校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国发41号文件以及教育部的6个配套文件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教师工作的新机制、新举措,取得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

第一,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更加突显。各地党政领导亲自推动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牵头制定贯彻国发41号文件及配套文件的政策举措。山东省召开了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将2013年确定为全省教师工作年。甘肃省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会议,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江苏省召开了全省教育人才工作会议。江西省颁布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河南省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提出了落实国发41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安排。其他各省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等部门正在抓紧工作,制订出台本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

第二,各地教育部门勇于攻坚,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所突破。各地教育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的环节,抓住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主要矛盾、瓶颈问题、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探索师德建设新制度。浙江省在全省建立每学期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制度,从去年起把师德师风纳入对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核。重庆市出台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十项规定,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探索教师教育新举措。河南省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发展计划”,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上海市完善市区校联动的教师教育模式,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建立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天津市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是探索教师管理新机制。安徽省颁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实施意见,建立中小学教师“省考、县管、校用”体制,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陕西省出台《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通过公开招聘、转岗等形式着力补足配齐全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广东省中山市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校长职级体系和津贴制度。四是探索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办法。湖北省加强省级统筹,建立了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和评价新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框架。福建省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设立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编制最低保障数。河北省、江西省设立农村教师津贴,提高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教师的工资待遇。

第三,师范院校锐意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师范院校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西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紧扣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探索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二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与学科最新成果紧密结合。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探索建立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三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华中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半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要继续坚持的有效做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距离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教育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各师范院校落实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区、师范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尚未真正启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落实意识,努力提高落实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决的举措、更加积极的行动,狠抓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全面落实。

三、切实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关于2013年的教师工作,教育部工作要点已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强与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第二,狠抓工作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完善工作责任制,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确保各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及时工作的进度和取得的成效,力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三,奋力改革创新。改革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为推动和引领各地各校改革创新,教师工作司近期遴选了部分地区和高校实施45类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各地各校要以此为契机,在破除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力争取得更具标志性、更有显示度、结果可衡量、群众能感知的成效。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要聚焦改革重点,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资格和定期注册制度、深化教师职务(职称)改革、推进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要充分考虑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统筹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待遇保障等各个环节,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统筹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等各个方面,确保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相协调;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统筹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各方面资源,在立足自己培养的基础上,广泛吸引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第五,加强舆论宣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各校要重视总结推广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手机短信、微信、微访谈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加强舆情应对,把握回应主动权,赢得舆论话语权。要加强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商业网站的合作,形成全面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良好氛围。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7

关键词:“两房” 立法改革进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D901 文献标识码: A

一、立法改革背景及原因

2014年5月15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投票通过了《2014住房金融改革和纳税人保护法案》(S. 1217)。根据该法案,“两房”将逐步退出市场,被新设的联邦抵押贷款保险公司(FMIC)所取代。同时,建立一个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和统一的证券化平台,私人资本的作用将被强化,政府在住房融资市场中的作用将被削弱。尽管该法案要最终获得国会两院通过并正式成为法律仍面临不少阻力,但其进展及影响值得关注。对此,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一)“两房”主导的住房融资体系存在缺陷,长期内不可持续;(二)强化私人资本作用,保护纳税人利益;(三)促进抵押贷款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市场参与者和购房者合法权益。

二、立法改革主要内容

(一)建立联邦抵押贷款保险公司取代“两房”

参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模式,建立新的联邦抵押贷款保险公司(Federal Mortgage Insurance Corporation,FMIC)取代“两房”。FMIC将组建独立董事会,由来自两党的5位人士组成,需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通过。[1]此外,FMIC还将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总督察办公室、消费者及市场准入办公室等内设部门。

(二)建立抵押贷款保险基金

设立再保险基金,即抵押贷款保险基金(Mortgage Insurance Fund,MIF)。FMIC将作为独立机构,为符合既定标准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提供保险。如果FMIC保险的MBS发生损失,私人资本将承担最初10%的损失,剩余部分损失由MIF分担。在出现非常和紧急情况时,FMIC将在会商美联储、财政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后,对二级抵押贷款市场所有的担保MBS提供保险。

(三)确保新旧体系平稳过渡

为确保新旧住房融资体系的平稳过渡,草案规定了5年的过渡期,必要时可以延长。在法案生效6个月后,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FHFA)的职责及权力将被划转至FMIC,FHFA将作为FMIC内设的一个独立办公室,并继续负责监管政府支持企业(GSEs)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s)。在过渡期结束后,“两房”终止运营,其资产将出售给私人部门或者其他机构。

(四)为合格借款人提供公平机会

根据新法案,经FMIC批准进入新体系的担保人及抵押贷款集合人不能歧视借款人。FMIC将建立差别化费率机制,向参与FMIC体系的实体收取一定费用,为住房信托基金、资本磁铁基金以及新设的市场准入基金等提供资金支持,部分资金将专门用于支持农村、印第安人部落及贫困社区的住房融资。

(五)为小型贷款商提供市场准入机会

根据新法案,将设立由社区银行、信用社等组成的小型贷款商互助组织(the small lender mutual),为成员提供直接进入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通道,包括抵押贷款转让、贷款集合及证券化等服务,从而在“两房”解体后不会受制于其他大型竞争者。该互助组织将设立董事会,有权设定成员标准和会员费,但必须遵循平等和非歧视原则。

三、立法改革前景

(一)有利条件

一是国会和政府对改革“两房”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两房”的改革和市场退出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多德-弗兰克金融法案》的要求,2011年2月,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交住房融资市场改革方案(又称白皮书),提出了三种改革备选方案。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近日也呼吁美国国会必须现在就通过立法对住房融资体系进行改革。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在2014年度报告中建议财政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以及联邦住房金融管理署(FHFA)继续与国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一起,设计和实施改革住房金融体系的广泛计划。白宫也支持两党共同推动住房金融体系改革。

二是法案在国会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3月11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高层共同宣布就有关住房融资体系改革达成协议。此次跨党派协议吸收了来自该委员会两党议员、行政当局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意见。3月16日,该委员会披露了S. 1217法案的详细内容,该法案以2013年6月提出的S.1217法案为蓝本,总体上保持其框架。法案目前有12位来自两党的共同发起人。该法案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内部进行了十余次听证。此次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13票赞成、9票反对的结果投票通过后,将送交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将送交众议院审议。

(二)不利条件

一是各方观点分歧和利益博弈仍较激烈。虽然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高层已对“两房”改革草案达成一致意见,但还有许多细节未最终敲定,不少两党议员持反对态度。例如一些自由派议员反对激进改革“两房”,大幅削弱政府在住房金融市场的作用,而新的法案仍无法完全避免道德风险。同时,此前众议院共和党人曾提出多个改革法案,计划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关闭“两房”,政府完全退出住房金融市场。但人认为,共和党的行动将破坏房地产市场复苏,阻碍低收入阶层获取长期低利率房贷。这些法案一直在众议院被搁置。此外,包括“两房”自身及其债券、股票的国内外机构投资者都对法案持反对态度,担心利益受损。

二是国会中期选举和预算争斗可能干扰立法进程。随着美国11月份中期选举的临近,加上预算争斗不时出现,国会的立法日程将会受到干扰。由于各方分歧尚未弥合,且“两房”及其他院外游说团体的政治影响力较大,该法案即使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在众议院仍面临激烈争论和反复修改,要获得通过并成为立法仍将面临重重阻力。

综上,美国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国会年内不太可能表决通过“两房”改革法案,法案最终获得通过并成为正式立法至少将需两三年时间。

四、立法改革的潜在影响分析

(一)“两房”资信等级面临考验,需关注潜在投资风险

“两房”逐步退出市场,减少政府隐性担保,无疑将对其信用等级造成负面影响。参议院推动“两房”改革的消息公布后,其股价一度出现近40%的暴跌,“两房”相关的债券收益率也出现上涨。有市场分析人士建议机构投资者赶快抛售“两房”资产,避免遭受巨大损失。但也有专家认为,“两房”债券中约七成依然被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包括美联储和其他私人投资者,“两房”被彻底关闭前,政府将会妥善处理“两房”的债务,否则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2]

(二)“两房”改革对房市、经济复苏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实施住房金融改革有利于美国住房市场以及整体经济金融的长期稳健,但要处理好中长期改革与短期经济复苏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前美国大型银行按揭贷款标准总体较严,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QE)规模带动抵押利率回升,美国房市复苏力度减弱,抵押证券结构化产品增速放缓。“两房”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推动美国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利率在未来继续走高,增加购房人获取按揭贷款的难度和成本,阻碍房市和经济的短期复苏。

参考文献:

[1] 梁新伟.外国住宅法和城市住区改建法[J]. 城市住宅. 2009(04)

对新高考改革的建议篇8

去年秋季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应对,做好了于今年秋季入学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统一认识

去年10月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员会议后,市教育局赓即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不仅汇报了会议精神和上级要求,也汇报了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现状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议,立即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员会议。之后,我们又通过中心组学习、会议发动、培训研讨、媒体宣传等形式,转变党政领导、教育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形成有利于课改的舆论氛围。为了搞好宣传,市教育局编印了《规范办学行为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料汇编》,一些县还创办了“课改信息”,传播先进理念,推广经验探索,营造课改氛围,促进认识统一。

二、争取政府重视,改善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通过调查,摸清了我市普通高中现状:班额大,全市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平均班额71.6人,平均班额超过80人就有两所学校;设施差,所有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与新课改实施的要求差距较大,而农村学校尤为突出,缺少计算机,缺少实验用品,缺少音像设备、资料,缺少图书,而且规模偏小,学生选修、走班上课很难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联合出台了《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市财政局安排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工作经费,市编办据实确定了普通高中学校的编制总数,市人事局在普通高中招考教师等方面做了政策上的调整。教育系统内建立了管理项目组、教学项目组、评价项目组等工作小组,对涉及普通高中课改实施方案、课改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文件十余文件。各区市县、各普通高中因地制宜,安排专项资金,尽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添置必须的设施设备和器材。武胜县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课程巩固同步考虑,以网络技术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抓手,更新了全县所有学校的网络设备,其做法在全国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做了发言,友谊中学、邻水中学为每个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岳池中学加快了标准田径场建设。除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外,各学校主动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挤出资金添置设备、图书等,装备远程培训视频教室,用于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改实施、以及成功经验的宣传和推广。

三、规范办学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除了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提出实施的具体要求外,在今年高考结束和普通高中招生时,由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紧急通知》,对宣传行为、招生行为和教学行为予以了重点规范。今年,全市未再对普通高中学校以高考结果排名和奖励,没有出现学校“炒作”高考成绩、状元和录取率等情况,真正实现了高考的平常化。市教育督导团组织了办学行为的明查暗访,对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发出整改通知书20余份,处理有关责任人10人,为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去年秋季以来,市和区市县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的监管,明确了责任,禁止学校占用节假日、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习功课,禁止学校及教师以各种方式和名目组织安排学生有偿补课或参加补习、培训等。加强高中招生管理,严格控制高中招生规模,切实解决大班额、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各地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力度,不仅停止了中职学校办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而且压缩普通高中招生学校,扩大招生学校招生规模,以满足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供师资保证

一是配足教师。采取从高等院校选、基层学校考调等方式,努力配齐配足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招考的近1000名教师中,普通高中教师占到了1/3以上。二是强化培训。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和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的要求,我们通过国家、省、市和校本四级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为课改实施提供理念、实践准备。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山东、北京、江苏、上海、山西、海南、宁夏等地参观学习和培训。同时,市教育局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了北京海淀区和省教科所的专家授课,市内样板校介绍准备情况。各区市县也组织了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以及外出的尊点培训。精心安排,督促教师参加省上组织的远程网络视频培训与国培计划,市教育局领导分片负责,进行督促检查,并通过召开特别会议、印发书面通报等形式通报情况,基本实现了对课改所涉及人员的“全覆盖”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改将对学校教学与管理,对教师教学组织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方式等,都将带来巨大的变化,我们虽做了些探索和努力,但仍有不少矛盾和困惑,有不少问题和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好处范文 下一篇:生物统计学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