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土地管理法范文

时间:2024-01-30 17:20:36

新旧土地管理法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1

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中排水管道的修复都是采用开挖后重新埋管的方法,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城市道路的负荷越来越严重,使得地下管线在修复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非开挖铺管、修管和换管技术以其不影响后交通,铺管速度快、效率高,无环境破坏,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等一系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城市排水行业管理部门的青睐。

一、城市排水管道巡视检查与抢修

1、管道巡视检查内容包括管道漏点监测、地下管线定位监测、管道变形检查、管道腐蚀与结垢检查、管道附属设施检查、管网的介质的质量检查等。

2、管道检查主要方法包括人工检查法、自动监测发、分区检测法、区域泄露普查系统法等。检测手段包括探测雷达、声纳、红外线检查、闭路监视系统等方法及仪器设备。

3、各种水泵、闸阀等管道附属设施也要根据其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 进行维修与更换。对管网系统的调度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和监测仪表也应遵照规定的工况和运行规律正确地操作和保养。

4、对管道检查、清通、更新、修复等维护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要进行细致系统的处理,做好存档管理,以便为管网系统正常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和保障。有条件时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管网中进行应用。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要时需戴防毒面具、防水衣、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帽等,穿上系有绳子的防护腰带,配备无线通信工具和安全灯等;针对管网维护可能产生的气体危害和病菌感染等危险源,在评估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作业区和地面设专人值守,确保人身安全。

二、管道的修复与更新方法

(一)管道修复

1、内衬法

传统的内衬法也称为插管法,是采用比原管道直径小或等径的化学建材管插入管道内,在新旧管道之间的环形间隙内灌浆,予以固结,形成一种管中管的结构,从而使化学建材管的防腐性能和原管材的机械性能合二为一,改善工作性能。该法适用于管径60~2500mm、管线长度600m以内的各种管道的修复。化学建材管材主要有醋酸一丁酸纤维素(CAB)、聚氯乙烯(PVC)、PE管等。此法施工简单,速度快,可适应大曲率半径的弯管。但存在管道的断面受损失较大、环形间隙要求灌浆、一般只用于圆形断面管道等缺点。

为了减少修复后管道过流断面的损失,可以采用改进的内衬法。施工前首先将新管(主要是聚乙烯管)通过机械变形,使其断面产生变形(直径变小或改变形状),随后将其送入旧管内,最后通过加热、加压或靠自然作用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从而与旧管形成紧密的配合。改进的内衬法适用于管径为75~1200mm、长度在1000m以内的各类管道的修复。

2、缠绕法

缠绕法是借助螺旋缠绕机,将PVC或PE等塑料制成的、带连锁边的加筋条带缠绕在旧管内壁上形成一条连续的管状内衬层。通常,衬管与旧管直径的环形间隙需灌浆。此法适用于管径50~2500mm,管线长度300m以内的各种圆形断面管道的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修复,尤其是污水管道。其优点是可以长距离施工,施工速度快,可适应大曲率半径的弯管和管径的变化,可利用现有检查井,但管道的过流断面会有损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3、喷涂法

喷涂法主要用于管道的防腐处理,也可用于在旧管形成结构性内衬。施工时,高速回转的喷头在绞车的牵引下,一边后退一边将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均匀的喷涂在旧管道内壁上,喷头的后退速度决定喷涂层的厚度。此法适用于管径75~4500mm、管线长度在150m以内的各种管道的修复。其优点是不存在支管的连接问题,过流断面损失小,可适应管径、断面形状、弯曲度的变化,但树脂固化需要一定的时间,管道变形时施工难以进行,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二)管道更新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原有的管道直径有时就显得太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旧管道也会破损不能再使用,而新管道往往没有新的位置可铺设,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管道更新。常用的管道更新是指以待更新的旧管道为导向,在将其破碎的同时,将新管拉人或顶入的管道更新技术。这种方法可用相同或稍大直径的新管更换旧管。根据破碎旧管的方式不同,常见的有破管外挤和破管顶进两种方法。

1、破管外挤

破管外挤也称爆管法或涨管法,是使用爆管工具将旧管破碎,并将其碎片挤到周围的土层,同时将新管或套管拉入,完成管道更新的方法。爆管法的优点是破除旧管和完成新管一次完成,施工速度快,对地表的干扰少;可以利用原有检查井。其缺点是不适合弯管的更换;在旧管线埋深较浅或在不可压密的地层中会引起地面隆起;可能引起相邻管线的损坏;分支管的连接需开挖进行。按照爆管工具的不同,又可将爆管分为气动爆管、液动爆管、切割爆管等三种。

2、破管顶进

如果管道处于较坚硬的土层,旧管破碎后外挤存在困难。此时可以考虑使用破管顶进法。该法是使用经济改进的微型隧道施工设备或其他的水平钻机,以旧管为导向,将旧管连同周围的土层一起切削破碎,形成直径相同或更大直径的孔,同时将新管顶入,完成管线的更新,破碎后的旧管碎片和土又螺旋钻杆排出。

破管顶进法主要用于直径100~900mm、长度在200m以内、埋深较大(一般大于4米)的陶土管、 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新管为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混凝土管或陶土管。在排水工程中,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材。该法的优点是对地表和土层无干扰;可在复杂的土层中施工,尤其是含水层,能够更换管线的走向和坡度已偏离的管道;基本不受地质条件限制。其缺点是需开挖两个工作井,地表需有足够大的工作空间。

泥水钻进机前面安装一台清管器,随着顶过将旧管道内的残留物和污水推着前移,不使其污染管道四周的土体。进入雏形碎石机的旧管道被破碎,连同泥土一起被运载泥浆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就这样边破碎、边顶进,直至旧管道全部粉碎排出地层,用新管道代替。这种施工方法的工作井可以较小。旧井如能满足,就不需要建新工作井,这样可以减少投资,同时还可以缩短工期。这是一种旧管更新的理想施工法。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2

一、本方案所指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对城镇规划区(县城控制区和乡镇中心镇区)以外的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新增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保持建设用地总量平衡。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可以在本县有偿使用,也可以转让其他县(市、区)有偿使用。新增耕地指标作为城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占用耕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抢险救灾、军事设施以及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用地除外),政府从城镇土地出让收益中转移部分资金到农村,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二、农村土地整治应遵循群众自愿、依法补偿原则,保护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拆旧建新补偿、补助标准、新村建设方案等,要广泛征询村民意见,最终确定的方案要充分公开、广泛宣传,依法足额补偿到位,做到村民理解乐意接受。

三、农村土地整治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做法,以空心村、危旧房、石结构房、地质灾害点和造福工程搬迁改造为重点,纳入近期农村土地整治范围,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四、农村土地整治要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控制管理,引导村民集中合作建房或由政府统一建设安置房,严格控制零星建房,建新房者必须将其所占用的旧宅基地退还村委会统一复垦,原已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的农户不再进行安置。

五、农村土地整治充分拓宽安置渠道,按照一户一宅或一户一套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安置应尽量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要有效整合中小型水利、农村交通、村镇建设、农村扶贫、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农村土地整治相衔接,有效促进新村建设。

六、原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属于集体的,整理后形成的耕地仍属原集体经济组织,由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发包给村民,或由该农村集体组织统一经营。原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属于国有的,整理后形成的耕地仍归国有。

七、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统一组织协调,研究部署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整治方案的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办、农办、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农业局、民政局、水利局等成员单位的相关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

县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作进行部署、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制定各项鼓励政策。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也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

乡(镇)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业主单位,负责编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及组织农村旧房拆除补偿安置、土地复垦等具体实施工作,根据计划分季度上报实施进度。

县农办:负责在实施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把农村土地整治区群众搬迁安置纳入工作盘子,实现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并出具造福工程相关证明材料。

县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村建设规划,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指导,并出具危旧房相关证明材料。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政策技术指导、将整治安置区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安置区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牵头组织新增耕地验收、土地增减挂钩调剂服务等工作,并出具地质灾害隐患相关证明材料。

县农业局:负责项目用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土地复垦土壤改良的技术指导,参与项目新增耕地的验收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受灾造成房屋倒塌、危房的核定,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收支情况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县水利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电力公司等部门负责对新村建设配套进行规划、设计、指导和监管工作。

八、组织实施

1、确定项目区范围。各乡镇要充分征求相关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取旧宅基地闲置相对较为集中,群众大多愿意拆除的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区。项目区应相对较为集中连片,允许以乡镇为单位,将若干个的农村整治点捆绑为一个项目申报,但要求净增耕地面积不小于10亩。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农业、规划建设等部门进行前期的项目踏勘。

2、编制实施方案。由各乡镇负责聘请有资质的机构对项目区进行测量和规划设计,编制好农村土地整治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拆旧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复垦方案等内容,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方案。

3、方案报批。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将报件送给县国土资源部门。县国土资源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会同农办、农业、规划建设、水利、财政等部门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申报材料应包括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审批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请示、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图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土地整治实施方案的意见、村民同意搬迁的协议书、村民同意退还旧宅基地的协议书和拆旧地块相关影像资料等。

4、指标先行核定和对接。

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上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挂钩指标,纳入省厅建立的指标交易平台,实现指标对接,获得挂钩指标收益。

5、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获得挂钩指标收益后,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包括拆旧补偿、建新安置、复垦耕地、产权调整等工作。

6、竣工验收。土地整治项目按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后,乡(镇)人民政府先行自行组织自验收,然后以书面方式向县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验合格后,复垦新增耕地再提请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报请复垦新增耕地验收时需提交乡镇政府验收请示、乡镇政府竣工报告及竣工图、县有关部门初步验收意见、拆旧地块复垦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表以及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7、新增耕地面积认定。村庄复垦新增耕地验收合格后,市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进行认定,出具验收报告,并抄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验收报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相关图斑的变化情况以及向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系统备案情况,结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纳入指标交易平台。

九、工作要求

(一)项目区选取要求

1、项目区必须是镇区外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利用数据库显示为203地类);

2、复垦潜力较大;

3、项目区涉及的村民整治积极性高,村干部组织工作能力较强。

(二)实施方案内容要求

1、项目情况概述

2、土地整治规模及投资估算

3、拆旧与补偿办法

4、安置与建新安排

5、村庄复垦耕地方案

6、资金来源与筹措办法

7、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8、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9、地块面积数据表

10、图件要求:上一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标出拆旧地块、安置建新地块位置)、村庄复垦设计图、安置建新地块平面布置图。

(三)项目管理要求

项目建设要依照有关规定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制,加强项目管理。经批准同意实施的项目建设要确保验收过关。项目区内不论是拆旧区还是建新区,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的位置实施,保证复垦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验收过关。

(四)资金管理要求

县、乡两级均要设立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专户,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确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对农村土地整治自己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前期按18万元/亩由乡镇人民政府包干统筹使用。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用于项目区拆旧、复垦、补偿以及新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落实项目报账制,专帐核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项目由业主负责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期拨付资金。

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包干使用费分三个阶段进行拨付:

1、项目启动阶段,按省厅核定指标的数量和补助标准(18万元/亩),先行拨付补助经费的40%作为启动资金;

2、完成拆迁和复垦,再拨付补助经费的40%;

3、项目完成通过验收,拨付剩余补助经费20%;

(五)时限要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自县政府对实施方案批准之日起一年内全面完成。

十、考核奖励

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村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县政府建立奖励制度,对土地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奖励。项目自本方案实施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项目申报手续,并经县政府审批,按净增耕地面积1万元/亩给予奖励,三个月以内完成拆迁工作的,按净增耕地面积1万元/亩给予奖励;三个月以上至半年内完成拆迁工作的,按净增耕地面积5000元/亩给予奖励。剩余指标收益将用于农村土地整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上。

十一、加强后期管理。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必须严格实行规划建设管理,村民建房原则上应在规划区内建设,一户一宅,严格控制村民零星建房,建新必须拆旧,旧宅基地应退还村集体统一处置,收回原土地使用证,注销原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3

农村宅基地登记确权的相关问题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农村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一。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土地改革,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农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确权工作,是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农村广大人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登记与使用的重要过程,其有利于保证对我国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维持农业生产秩序、社会和谐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二、宅基地确权登记中的常见问题

(一)一户多宅现象

过去,党和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未形成有效的法律体系约束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并且宅基地登记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农村地区在宅基登记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户多宅的乱象。例如,新宅基地已建成但未及时搬迁、已搬迁入新的宅基地但旧的宅基地未拆除,或迁入新宅基地在旧宅基地拆除后,宅基地废置浪费土地资源等。

(二)宅基地私有化

私占宅基地问题是我国发展历史上的遗留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主要侧重城市的改革和建设,对农村土地问题疏于管理,而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民建房选址大多以农业生产便利为第一要素,即“耕地在哪里,宅基选哪里”。再加上当时土地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村民的宅基地大多由村委会或村干部负责分配,并且宅基地不动产审批登记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宅基地私有化”这一现象,根据便利条件或个人选择随意将耕地作为宅基地使用。虽然有些地区实行村组织盖章的方式来确认宅基地的物权,但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立法来看,这么做是不符合法律规范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耕地资源浪费现象。

(三)空置或闲置房屋、宅基地

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农村和城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人口选择脱离农业生产到城市地区务工的生活方式,这导致农村常住人口明显减少,但农村集体的土地资源规模、宅基地数量相对固定。有调查显示,很多农村地区人均宅基地面积可达180?O,而城镇地区的人均住宅面积仅在30~40?O左右。这说明农村宅基地数量已明显超过实际需求,其中必然存在大量的空置或闲置房屋、宅基地。这种情况不符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理念,是对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且闲置房屋自然损毁严重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宅基地确权登记中问题的对策

(一)宅基地登记

此举主要针对一户多宅的问题。在登记时需要测量和统计农户的宅基地面积,如总面积未超过省级以上政府的限制要求,可以酌情受理农户的多宅基地登记申请;对于因搬迁逾期或宅基拆除逾期导致的一户多宅情况可以先进行新宅基地登记和旧宅基地注销,之后再根据相关的土地管理办法进行拆除和督促搬迁处理;由于土地流转或继承导致的一户多宅问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先行登记,随后派出专门机构或委托其他部门完成后续工作。

(二)健全审批制度

在宅基地审批中,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审批前,对村组的旧宅基地、空闲地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地籍图件,并进行标注;在审批中,对照图件先使用村内这些旧宅基地和空闲地;审批后,通过签订合同、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措施,约束村民占新不腾旧,及时交出旧宅基地。

(三)??化建设规划

宅基地本质上属于建设用地,是农村或城镇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土地资源利用形式。因此,宅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应当严格符合建设规划,符合村、镇文明建设需求。在规划的过程中需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督促和监督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农民在申请宅基地时,受理部门需要求农户先提交书面申请,承诺新宅基地的迁入日期,并将旧宅基地交由集体管理。

其中,新宅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应当符合以下规划原则:第一,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宅基地使用;第二,不得存在空置、闲置宅基地,鼓励农民在旧宅基地上进行新宅基地建设(主要是空心村、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第三,宅基地的选择和建设规划应当与村、乡、镇文明建设规划相适应;第四,宅基地应当符合基本的土地集约利用要求。

(四)登记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防止通过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尤其不能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第二,要严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关口,保障登记发证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对登记申请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做到权源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第三,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登记时,要采取与户籍相一致的实名制,并注明其共有使用权人,避免出现钻政策空子,弄虚作假用多人名字进行登记以骗取土地证的情况。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4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推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旧村改造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彻底摸清全市旧村改造的开发运营模式和税收管理现状,xx市地税局文昌征收分局安排专人深入街道办事处、相关村(居)委会及职能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规范税收征管提出建议。

一、旧村改造的现状

旧村改造是指改造区域占地原本就属于农村集体土地,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对村民集体居住房屋、配套设施等按预定规划进行改造新建以提升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的一种方式。自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以来,居民主要依赖商品化房屋以解决住房需要,导致城市化发展速度和城市房价攀升并存。由于通过招、拍、挂和协议转让土地面积的增多,使得城中村和市郊村的土地越来越少,有力推动了农村特别是具有地域和资源优势的村庄旧村改造的速度,由于房屋价格低廉,可以使村集体、村民和居民通过灰色地带享受房价上涨和土地增值的特殊利益,村民通过旧村改造获得了较大的福利。以文昌分局辖区为例,所辖33个自然村有40%进行了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率高达60%,城中村入住率达80%以上,市郊及较偏僻的村入住率不高甚至无人入住。

二、旧村改造的形式

旧村改造主要分为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统一开发和所在村(居)委会自行滚动开发两种形式。按照房屋分配方案的不同,大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村(居)委会负责规划、拆迁,房地产开发公司统一开发。由于规划区域属于黄金地段,一般由所在村(居)委会依据城市规划提出申请,由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后,政府以划拨的形式供给土地,村(居)委会负责落实前期拆迁和后期安置,交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统一开发,楼房建成后,除安置拆迁户外,其余全部对外销售。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住宅楼和沿街商业设施等,对内安置综合考虑旧村改造项目所处位置、村居委会集体经济基础、当期市场销售价格等多种因素,确定回迁安置方案。大多实行按旧房占地面积折算新房面积,超面积补差,不足面积退款的方法。回迁户不发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对外销售发放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以某村委会为例,旧村改造由本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建,首批于20xx年建成后,确定了两个回迁方案:一是拆迁户按旧房占地面积1平方米1020元作价,直接以现金偿付,拆迁户自行决定是否购买安置住房;二是拆迁户按旧房占地面积1平方米折算为楼房建筑面积0.85平方米, 超标准的面积按市场价格补差。

(二)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规划,借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开发。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原因,部分村(居)委会由于宅基地规划面积不足,为满足村民的居住需求,由村委会统一择地规划施工,建成后分配给本村村民,剩余部分进行对外销售,所获收益归集体所有。以某居委会为例,该村于20xx年开工建设了70套住房,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村居委会给予每个村民补偿1.5万元,折算为楼房相当于每人按优惠价提供24.53平方米楼房,超优惠面积按市场价购买的分配方案。村民购买47套后,其余23套全部由房地产公司销售。由于对外销售房屋为“小产权房”,且当初销售环节许诺给外销户办理两证,目前该村在缴纳违法占地罚款和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正协调有关部门补办房产证、土地使用证。

(三)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村民自行建造住宅,出售转让不受限制。以某村委会为例,20xx年该村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新建,按一处老房分配一处宅基地的标准,根据村居委会统一规划要求,每户占地面积179.28平方米,每户上交村委8000元后(其中3000元由村委会负责修路和水电的铺设),由村民自行建造二层楼,新建房一律不办理两证。目前共建成二层楼241户(本村有户口172户,户口迁走分宅基地69户),部分住房已经对外转让。

(四)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集中建造,出售转让不受限制。以某村委会为例,20xx年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规划,统一施工。建成后,对需要分配宅基地的村民收取成本价,统一抓阄,决定住房位置。新建房不办理两证。目前已建户型为3间的二层楼57户,每户占地183平方米,收费8.7万元;已建户型为2间的二层楼8户,每户占地127平方米,收费7.1万元,部分住房已经对外销售。

(五)村(居)委会以宅基地的名义统一规划,集中建造,出售转让严格限制。以某居委会为例,该村以划拨宅基地的名义择址规划,统一建房后分配给村民,每平方米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办理两证,以按1800元/平方米收取楼房押金,三年内不得转卖,否则按2100元/平方米收取房款。

三、旧村改造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凡旧村改造过程中规划建设占用土地通过招、拍、 挂方式取得,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改造开发,在税收管理方面不存在问题,以其他方式取得规划建设用地的,存在问题较多。

(一)规避国家法律法规,追求利益最大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政策文件,三令五申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不少村(居)委会在旧村改造前,一般都会对国家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土地监管和惩处上的漏洞,借鉴临近村庄的成功模式,认为村(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规划宅基地名义开发房地产是为百姓办事、为集体牟利,加上国家上下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即使违法违规占地建设,国家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也不会大规模拆毁,无非就是“先乘车、后补票”或者干脆就是“乘车不补票”,扰乱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也给税收管理造成困难。

(二)实际调查取证难,税收征收阻力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村(居)委会无论是以规划宅基地名义还是以其他形式建造的房地产,对本村(居)委会以外的人员销售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由于税负较高,对于税务部门的调查询证,无论是村(居)委会主任还是会计人员,一般都推委扯皮,加之近几年来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人事更迭等原因,一些涉税开发销售的立项、审批、建设、分配方案等基础资料难以核实,个别村(居)委会甚至对调查工作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以种种借口拒不提供资料。而以划宅基地名义分房的村民,数量多、身份杂,不愿提供甚至故意隐瞒转卖事实,给征管工作造成阻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多样,建筑业税收大量流失。村级财务人员由于素质差异和财务核算基础薄弱,缺乏索要发票意识,对旧村改造涉及旧房拆迁以及规划宅基地范围内修建道路等工程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多采取白条或工资表的形式结算拆迁工程款;缺乏协税护税意识,宅基地土建工程一般由村(居)委会或村(居)民自行选定个体建筑队伍施工,施工方和建设方开票和索票意识较差,且村(居)委会经常以房抵顶工程款项,造成建筑业税收的流失。

(四)“小产权房”管理不力,难以应收尽收。日前,国家有关部门新规,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而在此之前,尚无法律法规对“小产权房”是合法还是非法作出界定。同时,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方式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该局认为税收管理意义上的“小产权房”界定至少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占用土地性质为农村集体所有制;二是城镇居民通过购买村(居)委会开发或村(居)民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及住房的行为为非法行为。另外,城镇居民通过各种变通方式取得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房屋产证、土地使用证的,也应当认定为“小产权房”。目前,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部分已经能够明确界定“小产权房”销售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征收管理,但是由于不能办理产权证书,普遍存在拖欠房款的问题,另外部分对外销售的“小产权房”不能准确界定,实际工作中难以征收到位。

(五)监管弱化和政策不明,税收管理难以到位。税务机关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农村划分宅基地属于免税事项,缺乏对实际运作中涉税事项加强管理的清醒认识,缺乏对旧村改造中发生应税行为规范管理的调查研究,实际税收管理工作相对弱化。另外,因为现行税收政策不明确,造成税收征管措施无法落实。例如对于“小产权房”的征税依据,除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外,目前没有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再比如旧村改造中的拆迁安置税收政策问题,依据国税函[1995]549号文件明确规定,对房地产企业从事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对偿还面积与拆迁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由当地税务机关按同类住宅房屋的成本价核定计征营业税,对最终转让时未作价结算的住宅区配套公共设施(如居委会用房、车棚、托儿所等),凡转让收入已包含在住宅房屋转让价格中并已征收营业税的,不再征收营业税。目前各省市执行情况不一致,省内目前尚没有明确政策,基层征收管理人员难以把握。

四、加强旧村改造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纳入正常申报征收。税务登记是税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严格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村(居)委会应税项目较多的实际,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同时对于旧村改造中零散建筑工程项目较多的实际,及时办理扣缴登记,改变以往按年查账、一次征收的模式,实行按月申报、动态监控的方法,确保实现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强化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要增强税法宣传的针对性,深入开展税法宣传进村(居)委会、进社区活动,结合村(居)委会财务人员办税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旧村改造过程中涉税问题,举办专题辅导班详细讲解,充实财务人员的税收知识。同时,要借助村(居)委会这个宣传平台,进行多形式、经常化的宣传,将税法、土地和房产管理等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进行宣传,促使村(居)民增强索要发票和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依法纳税意识,避免村(居)民因不懂法而承担法律风险,为税收征收管理打好基础。

(三)实行区别对待,明确税收政策。实施旧村改造,既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必需,也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旧村改造的开发动机和受益对象看,一方面要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受益者是农(居)民;另一方面要通过旧村改造运营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和扩大福利积累,受益者是村(居)委会和农(居)民。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旧村改造的税收政策,对具体涉税行为应区别对待:将房屋安置给拆迁户的,暂不征收营业税,但对安置过程中向村民收取超面积部分的价款,可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向非拆迁户出售商品房,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四)依托综合治税,实现源头控管。旧村改造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加强涉税管理,必须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管理局、房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乡建办以及村(居)委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一方面要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完善旧村改造税源监控网络,完善涉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定期交换,及时掌控“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对于“小产权房”的控制政策,一旦政策松动,要及时提请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加强与土地、房管部门的配合,在办证环节落实“以票控税”,及时进行税款的追征。另外,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对部分已经规划多年无产权的住宅小区,在责令补缴违法占地罚款和土地出让金后准备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要及时跟进管理,加强税款清算。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5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保证了挂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拆旧建新挂钩试点没有一条成熟的路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区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到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部门、乡镇一把手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财政、审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公安、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拆旧建新领导小组,制定了分工协作制度,明确了部门分工。拆旧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小组。为更好的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国土资源局组建了由整理中心、储备中心、规划站、财务科等科室组成的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明确规定项目区旧村址拆迁复垦工作由整理中心负责,项目区的建新工作由储备中心负责,指标管理由规划站负责,资金的收取与监管由财务科负责。各级管理机构的建立,提高了各级干部对挂钩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责任,有效的促进了挂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抓住关键,明确重点,确保拆旧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挂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抓住关键环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工作进行。

(一)严格程序,精心组织,确定试点村。在拆旧项目区的选择上,依据《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_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仔细对__市农村居民点潜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压煤搬迁、整理建新、合村并点、“城中村改造”等四种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走访调查、充分征求拆旧项目区群众意见、对拆迁的难易程度和复垦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反复研究、综合筛选,确定拆旧试点村,认真编制了项目区规划。同时为保证项目拆旧工作的顺利实施,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社会稳定。做到在拆旧工作实施前,要求所有拆旧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决议,通不过的不予以立项,将拆旧工作由村两委的决议变成全体老百姓的意愿,叫老百姓被动拆变为老百姓主动拆,将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群众思想意识中来。同时,国土资源局同乡镇、乡镇同拆旧村分别签定了实施协议,明确了责任权利义务,保证了整个拆旧工作的顺利建设。

(二)查清核实,摸清底数,为拆旧安置打好基础。对确定的拆旧区在项目安置、拆迁实施前对区内建筑物、树木等附着物进行了详细的丈量摸底,对土地的权属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将有关资料登记造册,由项目区的群众对登记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并签字认可。同时,对拆迁项目区内住户的家庭情况、财政收入情况进行了摸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理顺了实施思路,保证了工作进展有的放矢,为项目顺利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详细测量,科学规划,确保拆旧复垦科学合理。为真正把拆旧项目区建设好,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有关求,在项目拆旧复垦实施前,聘请了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对项目区进行了详细的地形测量;聘请了有资质、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写规划、设计和预算,详细指导项目区安置、拆旧、复垦等工作的建

设。另外,为确保项目实施科学合理,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民政局、新农村办公室、财政局、规划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评审论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在论证的基础上,在20__年选取了__镇北僧台村、__镇村2个村治理面积13.5456公顷,作为先期试点村进行实施。目前##镇村已经全面完成拆旧任务,旧村址的复垦工程已完成80%##村的安置拆迁正在进行中。在典型带动下,又陆续铺开##镇&&7村,#####等19个村拆旧安置工作,20__年底能全面完成。剩余7个村的村民代表大会、拆迁协议、房屋树木清点等项目实施必备的复杂工作也都完成,正在进行村民安置和复垦前的准备工作。(四)严格制度,多方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对工程建设严格推行了招投标制度,根据项目建设的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林网建设等工程的技术含量,划分了不同的施工标段对外进行发包。建立了“三级监督、一级监理”制度,即聘请有资质的、有监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验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国土资源局不定期对拆旧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现场调度解决部分施工中的问题;乡镇国土资源所定期对项目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国土资源局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同时,邀请了拆旧项目村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作为检查监督队伍,发挥检查监督作用。多方监督体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项目规划设计的落实,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五)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使用效益。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每亩1.8-2.2万元的收费标准,其中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每亩收取2.2万元;占用一般农田的收取1.8万元。经市政府同意,__市财政局单独开设拆旧项目资金专户,并予以监管,__市审计局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审计,__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向市财政局申请拨付项目资金。对于拆旧项目资金的使用、拨付,实行乡镇国土所、局整理中心、财务科、分管领导、局领导会签。申请工程资金拨付时,村集体、施工方、监理单位必须签字认可,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依据工程施工合同将项目资金拨付至施工单位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项目资金拨付至工程施工费的80%,其余部分经工程审计、项目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拨付。

三、因地制宜,多策并举,顺利开展了安置补偿工作

在拆旧项目区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按照村民自愿、适当补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根据试点村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一是村解决一点。对于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条件许可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兑现拆迁安置补偿,条件差的可以挂账处理,在搬迁户搬迁至新宅基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选择权进行补偿。二是分级负担一点。对于拆迁区内的困难户、五保户,按照国家有关民政政策,实行“各级财政承担,集中供养”的原则予以安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由镇里统一协调,集体纳入镇敬老院供养,镇村分级负担。不能纳入的,由村在拆迁区外协调解决房屋,集中供养,以解决其居住、日常生活问题。三是以奖代补解决一点。我们采取以工程补助的方式,把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群众可自行组织的工程,由村统一组织,群众参与施工,并且房屋搬迁复垦后的土地优先交由原住户耕种,3—5年内免收承包费,这样既解决了实际困难,又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四是采取“以房置房”的原则进行农村房产流通解决一点。对于拆旧项目区内的不愿搬迁或是没有经济能力搬迁的,由村集体组织出面协调,在拆旧项目区外协调有意搬迁的农户采取置换房号的办法进行解决,搬迁户的原有房屋根据房屋结构、使用年限的不同进行作价置换给搬迁区内无能力搬迁的农户,以便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矛盾突出。挂钩试点工作虽然促进了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推进了土地集约、高效、节约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地供需矛盾,但就目前来看规模小,周转慢,不太符合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求。__市20__年共申报批次用地6次,建设占用耕地64.6041公顷(969.0615亩),而此次挂钩试点__市3年内可使用建新指标98.5公顷(1477.5亩),平均每年使用32.8333公顷(492.5亩),因此用地缺口还是比较大,国土资源管理的耕地保护任务还是十分严峻。

(二)部分单位认识上有偏差,造成建新与拆旧步伐不一。由于对拆旧建新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样,造成个别乡镇或是村组织对待建新和拆旧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差别,又因为拆旧区形成的历史原因不同,造成建新快,拆旧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拆旧任务的完成。

(三)拆旧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明确,造成收取的资金无法满足拆旧区建设需要。由于拆旧区的形成历史原因,拆旧区内树木多、附着物多,加之原先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手段薄弱,拆旧区内农户自主经营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拆迁难度大,资金投入高。目前没有明确的拆旧区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在运作实施的拆旧项目建设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范围只能参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支出范围,造成拆旧区部分水利、道路工程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个别村庄的拆迁、安置等前期费用较高,收取的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

(四)缺乏明确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政策和办法。按照规定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着物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村民会议确定;也可以实行有偿使用,但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必须退出多余的宅基地。对收回和退出的宅基的,应当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但是对宅基地依法收回的程序、谁来申请、适当补偿的标准、有偿使用的标准及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如果不退出多余的宅基地怎么处理等问题,没有出台详细的管理办法。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挂钩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城乡挂钩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从思想上、心理上排除障碍。让各级领导、乡镇、村,特别是老百姓了解、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挂钩工作的开展。

(二)不断完善体制,加快进度,扩大规模。总结各地市近一年来挂钩试点的运作实施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并加以推广,以促进挂钩试点工作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同时缩短计划指标周转运营周期,并不断扩大挂钩规模,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建设占用同耕地保护的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

(三)加大挂钩试点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挂钩工作的实施力度,在新农村建设与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挂钩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目前,我市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又十分严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建议加大挂钩实施面,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挂钩试点工作要进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挂钩试点工作的全面落实。积极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议上级出台有关政策,对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准部分、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6

关键词:废旧基桩、挤土效应、拔桩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老旧城区规划改造和基础交通设施改扩建项目的进程加快,大量废弃基桩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重大障碍。二次利用或清除旧基桩,使其为新建设施提供一定的承载力,减少对周边建筑的扰动,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难题,摆在了每位建设者面前。

1.废旧基桩产生的原因

(1)建筑物自身结构安全问题。当建筑物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者因周边施工不当造成的桩基础破坏,以及出现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破坏时,必须拆除原有建筑物而遗留的大量废桩。

(2)城乡交通规划问题。城乡规划和轨道交通发展造不仅导致大部分建筑在未达到使用年限前就被拆改,还给建设者留下大量废基桩的问题。

(3)设计功能发生变化问题。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工业建筑改扩建项目。往往这些项目通常是边设计边施工,并且还在不断优化改进设计,致使建筑物的荷载发生变化,从而已经施工的桩基础需要补桩或清除。

(4)由于设计者本身考虑建筑物承载力不足也可能导致出现废弃基桩。例如,天津市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在天津静海县大邱庄地区建立新厂区时,就因为设计错误导致已施工的一千多根预制管桩废弃,而且废弃的基桩影响了设计修改后的桩位,造成工期拖延和重大经济损失。

2.废旧基桩的影响

2.1 废旧基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打桩过程会产生挤土效应,即在沉桩时土体中产生很高的超空隙水压力和土压力,使之侧向位移或向上隆起,影响附近建筑物和市政管线发生变形,严重时甚至发生开裂或倾斜的严重事故。当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或边长时,土体挤压不均匀的现象更加明显。而且,桩的主要受力形式是摩擦力和端头承载力,基桩的增减或移出对土体结构和受力情况影响很大,必须考虑土体侧压力、动水压力、土体含水率、土体扰动等因素。此外,基桩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基桩的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部分物质交换到水土环境中,造成基桩的强度降低,结构破坏。这也对废旧基桩的二次利用带来的困难。

2.2 废旧基桩对改扩建项目的影响

(1)影响新桩基位置布设。当废旧桩未被处理,就要占据一定的地下空间,进而影响桩基础的设计布局,特别是扩径桩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

(2)影响新桩基和地基受力情况。因为旧的桩基础也是以桩群形式出现,会对地下空间应力场产生作用。当进行补桩或拔桩时,将造成地基出现不均匀压力。

(3)影响桩基础施工。当利用原有基桩时,因废旧基桩受地下水的腐蚀和地基沉降等影响,需对桩位、桩身的完整性和高低应变进行重新检测。而且旧桩的桩径、强度、垂直度都会影响补桩施工,导致新旧桩碰头或是钻头破坏旧桩等问题。当拔除废旧基桩时,要进行合理回填并且保证土体强度的均匀性,避免打桩过程出现断桩、塌孔、桩体偏移等问题

(4)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废弃基桩直接阻碍地下工程的施工,特别是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一般地下工程(如地下室或地下管线),只需去除底标高以上的废旧基桩。但在地铁修建过程中,盾构机时常要穿过存在深桩基的地层,这是就必须清除相关的废旧基桩。

3.废旧基桩的处理方法

(1)直接利用旧桩。首先要满足新基础对基桩承载力和耐久性的要求;其次旧桩与新桩的设计指标相同或者相仿;再次,旧桩具有完备的成桩施工信息;最后,重新检测的各项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直接利用旧桩有利于节省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2)旧桩处理。除了满足直接利用旧桩的要求外,通常旧桩标高与新基础标高不一致,需要根据桩基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制订合适的截桩或接桩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以达到利用标准。接桩施工要求高,开挖后再处理对工期有一定影响。

(3)补桩处理。因为改扩建项目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建筑方案发生变化,即新旧设计不同。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需复核计算,补充部分应选用与旧桩参数相同或相仿的新桩,使新老桩共同协调发挥作用。

(4)避让旧桩。在新基础的桩基布置时,按照规范、新旧桩型及施工工艺要求避开旧桩,布置在旧桩的合适距离之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再去除影响承台施工的废弃基桩。

(5)截成废桩。对于可以避让的旧桩,其桩底标高在新基础底板之上时,需要在底板以下300~500mm处截断,再回填粘土,使该桩不能发挥作用。此方法能减少了土体的扰动,保证土体强度。

(6)拔除废桩。对于不能利用的旧桩,且它的存在又影响到新工程施工时,只有采取拔除的方式处理。通常拔桩施工方法有静拔法、桩周取土减摩振拔法、套钻或套冲成孔减摩吊拔法及振动沉管加水力切割拔桩法。当拔桩过程出现断桩时,也可以采用过度钻孔法从上至下逐段拔除,或是用全回转套管清障机逐段拔除或者粉碎抓出。桩体清除后,要及时回填水泥土,以保证新桩的承载力。如果是盾构工程,需回填砂浆,用来防止地表及周围建筑物沉降和盾构推进时起止水帷幕作用。该方法成本高,技术难度大,需要回填孔洞,但可在正式开工前处理.不影响工期。

4.建议

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废旧基桩时,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步骤处理:

(1)收集被拆建筑信息,了解原建筑的结构形式,掌握原建筑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桩位布置。为新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资料。

(2)综合考虑新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成本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利用原有基桩或避开废弃桩群,以达到减少成本投入,缩短建设工期,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次利用废旧基桩主要针对建筑形式和承载能力形式的工程项目,并且对原有基桩的桩位、桩长、垂直度、桩身完整性和强度进行检测。

(3)如果影响管线布置、设备基础新建、地下隧道通行以及重建桥梁等,则应对废旧基桩进行部分拆除或拔桩处理,以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和使用。在决定拔桩前,应充分考虑废弃基桩的受力形式及边土体情况,以确定拔桩方案和工艺,并进行多次模拟试验,以避免造成失误。特别要注意拔桩后要及时回填水泥土或砂浆,并且坚持“拔一根,灌一根”的原则,以免严重扰动土体和附近建筑。对于拆除旧桥基桩时,还应搭设拔桩工作平台,以保证拔桩施工能安全有序的进行。

(4)选择专业拔桩施工队伍,并邀请拔桩机或清障机的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对周边建筑群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并进行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

最后,施工单位可以借鉴南京地铁二号线工程、天津津滨轻轨中山门西段工程、迁安市滦河新特大桥翻建工程、上海世博会园区浦东部分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工程等,作为参考案例。施工单位应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基桩评价和处理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金砺.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丁克胜,李文渊,刘俊玲.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1).

[3] 陈辉,陆秋平,曾晖. 老建筑物遗留障碍物的处理技术[J] .建筑施工,2007(5), 第29卷第5期.

[4] 刘广斌.拔桩法排除旧桥基础对桩基施工的影响[J].公路交通技术,2007(6),第3期.

[5] 孙立宝,王云春. 套管钻进拔桩法及其工程应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9).

[6] 李强.旧基桩上新建房屋的基础处理[J].建设科技,2010(11).

[7] 劳骥民.废弃桩基问题及拆除手段初探[J].浙江水利科技,2012(6),第4期.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7

一、明确旧区改造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一)明确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筹办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在总结历年旧区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事求是,尽力而为,积极探索适合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的旧区改造新机制,全力推进本市旧区改造工作。

(二)确定工作原则。具体为: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建立与尊重民意、住房保障、多渠道安置相结合的旧区改造方式,并注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操作性。

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进一步突出旧区改造公益性的特征,努力形成居民主动参与、操作规范有序、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局面。

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在积极推进已启动旧改项目改造的同时,加大力度,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成片、成规模和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坚持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和政策制定等工作,有关区政府作为旧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具体承担组织实施和推进工作。

二、积极探索旧区改造新机制

(三)扩大旧区改造事前征询制度试点。在试点地块启动改造前,按照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制定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制度的规定,开展两轮征询,充分听取市民群众对旧区改造意见。第一轮,征询改造区域居民意愿,同意改造户数超过规定比例,办理地块改造前期手续;第二轮,征询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意见,在一定时间内,签订附生效条件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居民户数超过规定比例,进入实施改造阶段。

(四)完善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居住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试行以被拆除房屋的市场评估价为基础,增加一定的价格补贴和套型面积补贴的办法。对补偿安置后居住仍然困难的被拆迁人,符合本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可申请保障性住宅解决居住困难。具体办法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另行制定。

(五)实行多种安置方式。在居住房屋拆迁实行货币补偿或跨区域异地安置的基础上,增加本区域就近安置方式。货币补偿、就近安置和跨区域异地安置的补偿安置标准基本等同。

三、加大旧区改造政策扶持力度

(六)加大市、区财力支持力度。对市、区合作,纳入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的旧区改造项目,市发展改革、财政、土地部门在审核市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年度收支计划时,按照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安排改造资金。有关各区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相应增加对旧区改造资金投入。

(七)实行旧区改造土地储备资金先行拨付办法。对出让的土地储备旧改地块,在取得土地出让收入后,按照市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土地储备投资总额90%的比例,先行拨付部分土地储备资金,在核定土地储备成本后再予以清算。

(八)优先供应配套商品房和就近安置房建设用地。市、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配套商品房和就近安置房建设用地,确保土地供应。在符合城市规划情况下,企业提供自有土地建设就近安置房,且就近安置房建造面积比例不低于可建面积50%的,土地管理部门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单位。

(九)建立旧区改造审批绿色通道。按照“精简、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完善旧改项目审批方式,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旧区改造。积极探索选择有品牌、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企业参与旧区改造的途径。

(十一)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旧区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根据信贷原则和监管要求,对土地储备机构和房地产企业参与旧区改造,提供融资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探索通过信托、债券等金融工具,拓宽旧区改造融资渠道。

四、多渠道筹措动迁安置房源

(十二)积极推进就近安置房建设。有关各区根据市建设交通委制定的保障性住宅建设技术标准,在本区域范围内建设适配的紧凑型、小户型就近安置房。就近安置房建设、销售、管理等,参照本市配套商品房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加快配套商品房建设。市、区相关部门根据旧区改造计划和动迁房源需求情况,抓紧推进配套商品房建设,加大供应力度。同时,继续完善配套商品房基地市政、公建、公用、公交等配套设施建设。在配套商品房大基地内,积极引进优质的教育、卫生、商业等社会资源。

(十四)收购中低价普通商品住宅。有关各区政府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动迁居民实际需求,可收购适配的中低价普通商品住宅,供动迁居民选择安置。

五、继续坚持“拆、改、留”多种改造方式

(十五)进一步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对部分结构相对较好、但建筑和环境设施标准较低的旧住房,按照“业主自愿、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多元筹资”的原则,通过成套改造、综合整治、平改坡以及拆除重建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改善市民群众居住质量和环境。

(十六)继续推进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整治。在严格执行*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和《*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整治试点,在有效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努力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

(十七)建立旧区改造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市旧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办和中心城区10个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交通委。

有关各区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域范围内旧区改造组织实施工作。有关街道(镇)要全力配合,协同推进旧区改造,并做好社会稳定和居民思想工作。

(十八)落实工作责任。有关区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区旧区改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并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监督。

(十九)引入第三方参与房屋拆迁的监督。在坚持“阳光拆迁、公开操作”制度的基础上,有关各区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法律界人士等,参与房屋拆迁全过程监督。

新旧土地管理法篇8

一、当前“空心村”现状

在调查的76个行政村中,有69个村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空心”现象,其中:荒弃宅基院落20处以下的有51个村,20-30处的6个,30-40处的1个,40-50处的5个,50-60处的2个,襄垣县古韩镇上庄村、善福乡七里脚村、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杏城镇杨威村等4个村荒弃宅基院落均在70处以上。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1.建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按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但多数农村居民建起新房以后,以植树、种菜、堆放杂物等方式继续占用旧宅基,不肯交还村集体统一管理。究其根源,一是多数群众对“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没有起码认识;二是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甚至知法违法,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其亲戚牟取私利,多批、多占宅基地。

2.村庄建设无序扩张。改革开放以来,多数村庄建设由于缺少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现象较为严重。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后,村庄规划工作才逐渐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但由于村庄内部基础设施较差,土地干旱贫瘠,生产、生活不方便,部分乡村干部群众依法用地的意识不强,导致占用村庄的耕地建新房,而村内旧宅基则被废弃。

3.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农村居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宅基地可以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但在具体执行中难以实施,主要是执法成本高,执法费用难以收缴,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执法不力。

4.人口流动、变化的影响。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部分农村居民或因工作、求学等原因迁居城镇,部分孤寡老人、五保对象去世后,遗留下来的房屋成为无主房,多数破败不堪,濒临倒塌。例如,武乡县上司乡铺上村、平顺县东寺头乡羊老岩、黎城县西井镇和尚坟等村。其中尤以黎城县西井镇和尚坟村最为典型,该村原有30余户、120多口人,现已全部搬迁出去,整个村子已空无一人,房屋宅基全部遗弃荒废。

三、“空心村”的危害

1.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在调研时发现,由于长治市有着数量众多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点,“空心村”内闲置的旧宅基、空闲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在“空心村”形成过程中大多占用的是耕地良田,又加剧了人地矛盾。

2.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随着土地管理制度的日益严格,农村居民继续占用耕地建房的可能性减少,农民建房使用宅基地是一种必然要求。而由于村“两委”难以对村内空闲地进行统一管理,又无法为建房户安排宅基地,导致个别村民借机私下买卖旧宅基地,并以地上附着物为由索要高额补偿,造成邻里纠纷、干群矛盾,引发案件,影响了社会稳定。

3.影响村庄环境卫生。由于部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加之村集体管理不到位,很多旧宅基、空闲地变成了柴草垛、垃圾场、粪土堆,这既为老鼠、蚊蝇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也污染了空气、水源,埋下了疫病传播的隐患,破坏了村庄居住环境,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关于治理“空心村”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抓好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县乡两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村庄规划,借助村庄规划的法律效力制约村庄建设的随意扩张行为。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用地方向,尽可能使用旧宅基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注重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大拆大建,以提高原有道路、房屋的利用率。

2.加强宅基地管理。土地部门要严格执行“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坚持按规划、按法定面积标准审批,实行先批后建,并实施申报前、申报后的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对于申请拆旧建新的,实行先拆旧房后建新房,或收取相当数额的保证金,以起到约束作用,遏制一户多宅现象。

3.加大执法部门的支持力度。土地部门要大力宣传并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对一户多宅、超占宅基地的农村居民依法予以收回,拒不执行的要严加惩处,以儆效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4.对宅基地超占部分实行有偿使用。对于特殊原因,确需多占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的,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请上级土地部门批准,并由村集体对超占部分收取有偿使用费。

5.搞好空闲宅基地的开发整理。对于村民自愿交出、村委会依法收回或长期弃置的无主房,村委会要报请土地部门搞好科学规划,进行开发整理,恢复为耕地或其它用地。

上一篇:乡镇关工委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养老服务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