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项目范文

时间:2023-09-28 23:05:43

新旧项目

新旧项目篇1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筹划;计税方法;新项目;老项目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新旧项目税收筹划的现状

2016年5月1日起,房地产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此前,房地产开发行业适应多年的营业税终结了,此前所设计的一些税收筹划路径不再适用。因此,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顺应国家政策的变化,并深入研究营业税,设计更合理的税收筹划路径,以保C企业合理、科学地进行纳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国家的相关文件,实施增值税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旧项目即2015年5月1日以前开发的项目(以下简称旧项目),企业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计税,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如果选择了简易计税方法,企业在一年半得到期限内不能做出变更,对于2016年5月1日新开发的项目(以下简称新项目)就必须使用一般计税方法。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要适应“营改增”的政策,探讨合理的方法,以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

二、“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新旧项目的税收筹划

旧项目的税收筹划:对于2015年5月1日前的旧项目,比较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可以从以下的因素得出此结论。

(一)税率

“营改增”以后,房地产的老项目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有两档,分别是5%和11%。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营改增以后选择的是简易计税方法,那么相较于一般计税方法,其税率可降低6%。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负。

(二)增值税进项税专用发票的取得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增值税税额计算主要是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开发的建安工程发票。但是,签订建安工程合同时,“营改增”这一变化并未被考虑在内。对于老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要求开具进行增值税抵扣的专用发票,其税率也从3%提高到11%,这样将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税务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也可能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工程结算价款,那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不能跟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协调,很可能会造成双方的经济纠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综述,对于房地产老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更适宜采用简单计税方法。

(三)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我国房地产价格在不断快速地增长,上涨了数倍。由于税负也是企业开发成本的一部分,那么为了缓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就要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也就是要把企业的税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所以,对于老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采取简易计税方法。企业在选择计税方法的时候,还要考虑房地产的类型。对于商业地产、高档豪宅,其增值空间大,更应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而对于普通住宅和政府安居工程等一些增值幅度不大的工程,企业则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增值税计税方法。

(四)会计核算方法

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较,其会计核算的难度与工作量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不同,其也需要一个适应期。而简易计税方法相对于一般计税方法来说,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都比较小。因此笔者认为,“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最初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老项目的计税方法更适合采用简易计税方法。

三、新项目的税收筹划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2016年5月1日后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必须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因此,企业必须把这个时间节点前后的项目分开核算,包括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等,以规避税收筹备造成的风险。

(一)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

营改增以后,需要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企业必须重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企业要加强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提高其规范性与合理性,以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抵扣,以减轻企业的税负。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对税法的学习。由于全面实施增值税的时间不长,企业难以改变传统的经营习惯,适应营改增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加深对增值税的理解,增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

2.在签订合同时,重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方面的规定。建安工程的费用和建筑材料要进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必须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来源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相关合同时要重视这方面的规定,注明建筑施工企业应提供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

营改增以后,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仍然采用承包商包工包料的经营模式的话,会加重企业的税负。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若仍由承包方包工包料,承办方无法分开核算的时候,建筑施工企业应税劳务和货物销售的混合销售行为,则按照11%征收增值税,那么建筑企业会选择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减少企业的税额,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税负也由此加重了。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重视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税负。

(三)明确新旧项目的费用划分依据

旧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而新项目必须要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这两种计税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企业要明确新旧项目费用的划分依据,使其既能准确地核算旧项目应纳税额,又能合理地进行新项目的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规避营改增带来的风险。有些同时涉及新老项目的成本费用,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在两者之间进行分摊,如果无法分辨成本费用得到归属则应全额由新项目承担,与之相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全额抵扣。

四、结语

营改增全面实施的时间不长,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变旧有的经营模式需要一定得到时间。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营改增,会造成涉税风险,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积极地学习增值税,并深入研究,以更好地适应增值税。优化营改增背景下的税收筹划,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成.浅谈营改增之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J].财会学习,2016(19):158-158.

[2]葛柳燕.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研究[J].会计师,2016(23):69-72.

新旧项目篇2

第一条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

本规定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我县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灾毁等)旧村复垦项目的资金。

第二条设立专户、封闭运行

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上交易平台与购买方确定交易数量和价格后,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国土资源部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专户。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接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支付村民拆旧补偿和安置费用。根据各乡(镇)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对一户一宅被拆迁的农村村民,可在村庄规划区内安排新的宅基地或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房,保障其生活居住需要;对不需要安排新宅基地或安置的农村村民,在拆旧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二)旧村土地复垦费用。旧村土地复垦为耕地的直接工程施工费,包括:旧建筑物拆除并外运弃渣、土地平整、耕作层客土、土壤改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等。

(三)灾后重建费用。因地质灾害、灾毁等实施的旧村复垦,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应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包括灾后重建家园补助;项目所在乡(镇)、村的道路、农田、水利、公共设施等受损灾后修复重建工程费用等。

(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新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包括: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费用。

(五)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费用。包括项目所在乡(镇)、村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公共公益设施建设费用。

(六)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费用。县、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专项规划;项目所在乡(镇)、村根据确定的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旧村复垦范围,按项目制定实施方案的费用支出。

(七)旧村土地复垦工程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的费用。包括:旧村土地复垦工程直接工程施工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即土地清查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即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及审计费、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其设计与投资预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169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和投资预算标准的通知》(财建〔〕79号)执行。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审批使用

凡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要求的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申请,县国土资源局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办理拨付手续(从县级专户中拨付至乡镇政府专户)。乡镇政府享有项目资金审批权,即项目资金的使用由乡镇政府负责审批,并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条件的有关规定,资金支付的原始凭证应具有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规范项目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项目及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按项目建设要求,做好项目的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结算、工程量审核及资金审计、决算等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呈报县财政、国土资源部门。

严格项目新增耕地验收,结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规范内业资料管理。

第六条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县财政、审计、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对各种违法违规使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的行为,要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查处。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预决算;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对农村土地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工作不得力、旧村复垦进度和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未能按时完成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或资金使用不规范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

新旧项目篇3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改革; 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86-01

医院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既体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又体现了医院的特点,与老的制度相比,在往来帐、药品差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净资产等方面的核算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医院的资产状况,具体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到后续处理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方面进行分析。

1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只考虑取得方式,如购置、自建、调拨、融资租赁等,没有考虑资金来源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增加固定基金,根据新购固定资产的价值,入资本性支出或冲销专用基金,在新会计制度下,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并且按照取得固定资产不同的资金来源,也应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资金来源分为三种:医院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对于医院医疗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下面举例说明,在新旧两种会计制度下,对于新增固定资产的不同处理。例1:2011年12月,某三级医院购置了三台设备,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根据上表资料,在旧会计制度下,不分资金来源,借方全部入固定资产,而贷方全部入固定基金。借:专用基金60万元,贷:银行存款60万元。借:固定资产―腹腔镜60万元,贷:固定基金60万元。借:财政补助支出130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130万元。借:固定资产―彩超90万元、―细胞分离机40万元,贷:固定基金130万元。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虽然借方也全部入固定资产,但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其相应的会计处理不同,对于使用医院医疗收入购置的腹腔镜直接入固定资产即可,而不用考虑固定基金,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腹腔镜60万元,贷:银行存款60万元。

而对于财政拨款和科教项目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固定资产的时,贷方确认待冲基金,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或科教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或银行存款等。如上例:借:固定资产―彩超90万元、―细胞分离机40万元,贷:待冲基金130万元。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90万元,贷:财政补助收入90万元。借:科教项目支出40万元,贷:银行存款40万元。

2 固定资产的后续处理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较旧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折旧的处理上,在旧的制度下,固定资产以原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按月提取修购基金,没有直接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新会计制度下,设置“累计折旧”科目,通过核算累计折旧,能够真正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对于上例中的资料,使用医院医疗收入购置的腹腔镜,每月计提的折旧为60万元/(6年*12个月)=0.83万元,其折旧应计入医疗业务成本,分录如下:借:医疗业务成本0.83万元,贷:累计折旧0.83万元。

对于财政拨款及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彩超和细胞分离机,每月计提的折旧分别为90万元/(6年*12个月)=1.25万元,40万元/(5年*12个月)=0.67万元,它们的折旧应冲减待冲基金。借:待冲基金1.92万元,贷:累计折旧1.92万元。

3 新旧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3.1 分类 首先要对旧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来源和价值分类,按照资金来源分为医院医疗收入购置固定资产、财政拨款购置固定资产、科教项目收入购置固定资产。按照价值分为新价值标准以下的和新价值标准以上的,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确认价值标准为单位价值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为1500元及以上)。

3.2 过账 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将相应余额转入新帐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符合新制度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将相应余额转入新帐中“固定资产”科目。新制度下,不设固定基金科目,将按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对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帐中不同的基金科目,其中医院医疗收入形成的固定基金余额转入新制度下事业基金科目,由财政拨款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基金余额转入新制度下待冲基金科目。

3.3 追溯调整 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因此对于旧制度下的存量固定资产需要进行追溯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按制度要求,根据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计算截止到新旧会计制度交替基准日时的累计折旧。然后按照固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分类,对于医院医疗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借方计入“事业基金”科目,贷方计入“累计折旧”科目,对于财政拨款与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借方计入“待冲基金”科目,贷方计入“累计折旧”科目。

新旧项目篇4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完善

计提折旧是固定资产损耗得以补偿的手段,但1998年版的医院会计制度却未要求医院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是要求医院计提修购基金,列示于“专项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中,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导致医院报表存在“虚增资产、虚增权益”的问题。2010年12月31日出台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要求医院对其固定资产全面计提折旧,相比旧制度,这是新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深思新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存在违背会计中成本费用归集基本原则以及会计信息完整性原则的不足。本文在对新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规定对比

1、旧《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规定

1998年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不要求医院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是要求计提修购基金,计提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并未详细规定修购基金的计提方法。而在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的固定资产管理章节规定:“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具体的比率由医院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核定,报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或批准后执行”。显然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修购基金的计提方法与普通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相同,考虑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年限,并不是完全照搬普通事业单位的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方法。但这种计提修购基金替代折旧的方法,却使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列示的永远是原始价值,虚增了资产。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净值是多少。而贷方计入净资产类“专用基金”中,又虚增了医院的净资产。

2、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2010年底颁布的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的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进行了分类规定:

(1)对于使用医院自有资金等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以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借方则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的不同,计入不同的科目中。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贷:累计折旧

(2)对于使用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则借记“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贷记 “累计折旧”。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冲基金——待冲财政资金

贷:累计折旧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规定克服了旧制度的不足:首先,要求医院对除图书外的所有固定资产全面计提折旧,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了“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既能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总规模,又能揭示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克服了旧制度虚构资产的不足。其次,对于使用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如上所述,不再计入成本费用,而是冲减“待冲基金”,避免了重复确认成本费用的不足。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核算的不足

新医院会计制度虽然克服了旧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核算规定的不足,但这种处理方法却存在违背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基本原则和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的不足:

(1)违背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基本原则

成本会计中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即使这些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但却发挥着相同的作用,要么为医疗活动的开展服务,要么为管理活动的开展服务,或者发生使用权转让,在费用归集分配时理应分别归入“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或者“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考虑其资金的来源。

(2)会导致各费用科目所归集的费用内容不完整。

新制度设立了“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并要求按照费用内容设置一级明细科目。所谓“医疗业务成本”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此定义,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最终都应当计入“医疗业务成本”,其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也应当全部计入。但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累计折旧的处理方法,“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显然只记录了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以外资金所获取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这显然是不完整的,违背了会计核算原则中的完整性原则,低估了医疗业务成本,自然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事实上,“管理费用”科目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新制度的这种规定本意是政府补助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损耗不需要医院通过医疗收入来进行补偿,但医院财务信息使用者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这一个,尤其是新医改以后社会资本的逐步进入,还要满足社会投资者的需要。

三、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核算的完善

公立医院获取政府部门或者上级部门补助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其收费水平远低于市场定价,其成本费无法完全依靠医疗收费补偿;其二是公立医院是政府主办的医院,政府部门理应履行出资人的资本投入责任。其实公立医院获取财政补助的原因与公益性国有企业获取财政补助的原因相同,因此,在对政府专项补助获取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应作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主要是对企业特定产品由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一种补偿”,并将其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其中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像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专门借款的财政贴息贷款等[3]。以固定资产为例,具体的处理方法是:

当企业收到财政补助款项时,按照到账额实际金额计量,确认资产(银行存款)和递延收益(递延收益该科目专门用来核算企业获取的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当企业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核算与企业正常资产购建会计处理一致。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自固定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与企业其他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一致。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具体来说,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所有补助必然使医院在当期或以后期间收益,使医院可以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收费水平得以生存和发展。换句话说,医院收费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那部分是由政府的补助以当期收益或者以后期间收益的形式得以弥补,因此,政府补助理应作为收入的组成部分。政府补助中的财政专项补助如果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就属于以后期间收益的部分,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原则在资产的收益期内分摊计入各期收入,其对应的折旧费用则根据资产服务的经济活动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中。按照收入的分类,既然属于财政补助,不属于医院的医疗收入,因此,我们认为分摊时选择“其他收入”科目比较合适。鉴于财政专项补助要求专款专用,必须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还需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将获得的补助款计入“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同时,如果是财政直接支付,则借方直接计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如果是授权支付,则先计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待实际支出时再计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为了衔接以上收益分摊的权责发生制和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仍按新制度的办法,使用过渡科目“待冲基金”,获得固定资产时,则一方面增加固定资产,另一方面增加医院的权益,计入“待冲基金”。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为例,具体核算如下:

(1)财政直接支付医疗设备款时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

(2)每期计提折旧和分摊财政补助收益

借: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

贷:其他收入

借:医疗业务成本(医疗业务及辅助业务经济活动)

管理费用(行政后勤部门)

库存物资(制剂业务)

其他业务支出(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这样的会计处理,或许有重复记录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嫌疑,事实上,这里并不存在重复的问题,纵观新制度的收入费用总表,主要有两大部分信息组成,:一部分是收入、费用、结余及其结余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这体现在报表中的“一、二、三、四”,是医院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反映的是医院全部收入费用;另一部分是医院当期的项目收支情况,这体现在报表中的“五、六”,是医院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反映的是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虽然在同一张报表中反映,但两部分信息披露的目的不同,不能为了满足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而使医院的收入费用信息反映不完整,因此,不存在重复的问题。实际上,最科学的做法,笔者认为应当将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状况的信息和科教项目收支结余状况的信息独立出来,用单独的一张会计报表披露。毕竟“收入费用总表”中的“收入”、“费用”是权责发生制下的概念,而将收付实现制的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披露进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从会计的分类来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不需要对外披露,只是鉴于公立医院自身的特性和这两类资金的特性,需要对外披露,做到信息透明和公开。要兼顾到这些,就应当采取新增一张报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会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8-88.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医院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9-143.

新旧项目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累计计提折旧;思考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体制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不断发展。原有的财务制度对多项项目支出明细没有进行具体要求,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可比性下降,对相关可优化的项目无法进行评价,严重制约的事业单位的发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推出解决了事业单位中传统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合理。

一、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原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性质

事业单位指从事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国家机关出资建立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建立的,主要为社会进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宗旨是公益服务。这些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建设的,并且单位的财政支出以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我国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有国家出资建立的。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的规定: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这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主要原因。

2.事业单位的分类

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十八类: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科教事业、教育事业、交通事业、城市公用事业、体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信息咨询事业、中介服务事业、勘察设计实验、地震测防事业、海洋事业、环境保护事业、农林牧渔水事业、知识产权事业和其他事业。将这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仅能够使事业单位摆脱不必要的项目维护,还能促进事业单位核心项目的发展。

3.事业单位原有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按照原有会计制度进行年度财务结算时,会出现财务收支状况不清楚的情况。事业单位对部分项目支出明细没有进行分类记载,使当年和往年项目收支出情况出现明显差异,容易造成财务报告失去可比较的性质,将导致事业单位对这些支出无法做出评估,容易对事业单位的考核造成影响。并且,相关项目的性质难以界定,会使支出资金难以划分,从而使结算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设置责任到人制度,对批准相关项目支出的负责人建立责任承担,明确相关项目支出情况,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的合理程度,降低财务报告不合理程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提的主要方式

1.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对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进行分摊。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只反映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无法使用期间的原值,不计折旧,导致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无法进行评估,使会计信息出现缺口。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提的虚提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根据现今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对旧会计制度的改革,并且创新的提出固定资产虚提折旧概念,也就是事业单位在计提折旧过程中对单位的流动资产和基金的控制,不计算到支出中。同时提出固定资产提足折旧概念。当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固定资产情况是否能够继续使用,都不再进行计提折旧。并且,当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但是已经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再补提折旧。对于已经进行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如果状况良好,能够继续使用,那么事业单位应该进行维护和管理,继续使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计提折旧不仅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正常支出预算,还能提升财务管理价值。这种创新性的制度反映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越长,其耗损价值越高。能够推动事业单位落实事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是固定资产的成本,采用工作量法或者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1)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值÷预计总工作量;(2)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年限平均法: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1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名目繁多,而且部分固定资产专用性较强,进行折旧计算时,应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科学、合理。

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规定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众多,可以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集中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另一类是集中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对集中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规定,而集中招标采购的固定资产之外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可以参照其他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进行。事业单位对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所依据的年限主要参照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主要有:轮船、机械、火车、飞机和其他相关设施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最低是10年;轮船、火车、飞机以外的运输工具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最低是4年;房屋等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最低是20年;电子设备固定资产的使用最低年限是3年;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最低为5年。对于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时,相关部门应该进行严格审查和复核。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提中存在的问题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使用短期计提折旧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月为单位进行,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账目清晰程度。这种方式使事业单位每个月都要对自身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核算,将事业单位财务物账目明细细分化,但是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极大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其他项目的进行,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此,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例如:可以将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分组,将财务工作按照项目重要性进行划分,并且安排专门人员进行专项项目的财务管理,将财务负担分化,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只有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进度,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事业单位自行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已经用旧,或损坏情况的固定资产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可以根据自身单位情况和资产的状况进行自行确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权限。这种方式容易让部分事业单位谎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给国家资金投入造成压力。因此,对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该项漏洞,应该建立审核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防止部分事业单位虚报情况。

3.合理选择折旧计提方法

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折旧计提方法。对折旧年限、折旧总额等各方面根据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折旧方法,年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属于直线法,而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例如:现今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淘汰率较高,对此类固定资产,应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更加科学、合理。

4.准确进行固定资产消耗评估

固定资产由于外力的作用造成磨损,是有形消耗,容易分辨和确认。但是存在无形的固定资产消耗,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加强,相对原来的购置价值,固定资产价值降低。继续使用原有的固定资产会无形减少经济效益,导致固定资产虽然能继续使用,但是实际效用降低,可能提前淘汰。对此,事业单位进行计提折旧时需要关注固定资产的无形消耗,准确进行消耗评估。

四、结束语

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删减资金支出项目,事业单位中可有可无的开支可以进行剔除,以提高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同时减少国家对事业单位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节约了资金,促进了资金流向必要项目建设中,促进了社会现代化建设,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杨镇.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实际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2]钟洪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商贸,2011(32)

[3]路文秀.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折旧问题的几点讨论[J].现代商业,2011(15)

[4]李延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建议[J].西部财会,2011(9)

新旧项目篇6

【关键词】 医院; 新制度; 固定资产; 创新; 制

2010年年底,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修订出版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固定资产的含义到科目的设置,从折旧的计提到不同资金来源的账务处理都做了详细规定,在借鉴企业会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紧密配合医疗体制改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这些变化,本文对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如何做好信息的基础工作让固定资产的待冲基金和折旧为将来医疗项目价格的确定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作一探讨。

一、这次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的优势之处

(一)在科目设置上新增了“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两个科目

与旧制度相比的优势:一是固定资产以净值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这样能一目了然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净值,改变了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以原值列示存在资产虚增现象,旧制度规定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计入当期费用,提取的修购基金直接补充了净资产,造成了净资产的虚增。固定资产长期按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制度的规定能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医院的固定资产状况,更合理地组织医院的运营,保证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核算了固定资产清理的全过程,原来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没有得到上级的批示,该资产就一直放在固定资产总账里,没法核算它的清理过程,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了区别它和其他在用资产的区别,给这部分资产单设了一个名字“等待报废资产”,等上级的批示下来后进行账务处理: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如有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因旧制度没有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报表中无法体现清理过程,而这次新制度设置了这两个科目,规定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贷:固定资产,变化就在于新旧制度的记账时间不同,新制度规定当固定资产拟出售、报废或发生毁损时,需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并通过该科目记录清理的过程,而旧制度是在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将清理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两个科目的应用对医疗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含义重新进行了定义

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新制度把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计提折旧。本次从定义中体现出内涵变化,金额从500元变化为1 000元(专业设备由800元提升到1 500元),单位价值的提高更有利于管好固定资产,因为物价指数的不断升高,导致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如果还按原来的单位价值来管理固定资产,势必导致投入的人力、物力在管理一大部分低价值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低下,新制度的规定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制度对于应用软件也有了明确规定,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因旧制度无相关规定,医院在处理应用软件时很难统一,这也导致不同的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也各异,有让调入无形资产的,有让进入期间费用的,有让进入固定资产的,医院左右为难,此次新制度明确了应用软件的核算口径,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在各个医院的难题,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在建工程作出明确规定,从源头上制定确认标准

要求医院的在建工程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建工程是指医院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按规定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医院除按本制度执行外,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做好工程概、预算管理,工程完工后应尽快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这些规定不仅明确了可操作性,而且在管理上指出了控制的关键点。例如:加强在建工程的管理,从工程起始点的概、预算管理到工程完工后尽快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这些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医院替政府实现公共职能和确保医院公共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证。从源头上指出医院的在建工程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这些规定使实操中确认标准统一,对于那些多年来在建工程中制度松弛,概、预算管理不严谨,工程施工中管理不到位,财务处理不及时,致使工程潜亏隐藏在账上而不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和竣工验收的事项亮出了红灯,必须归顺到确认的标准中来。同时也对违法违纪的现象提出警示必须收敛,否则违反制度。

(四)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

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中增加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比例的登记,要求出租、出借、作为担保的固定资产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这在旧制度中没有相关规定,新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精细化,更全面完整地反映医院资产的价值,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资金来源比例在明细账中完整体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一致,为下一步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对将来的医疗项目定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二、新制度的创新之处

新制度在借鉴企业会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来核算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材料,使用财政或科教资金购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待冲基金――财政补助资金/待冲基金――科教项目资金,同时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按月提取折旧时,按照财政拨款、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部分,借:待冲基金――财政补助资金/待冲基金――科教项目资金、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其他资金部分购买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金额应进科目),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待冲基金――财政补助资金/待冲基金――科教项目资金,贷:固定资产。在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买材料的账务处理:入库时借:库存物资――卫生材料,贷:待冲基金――财政补助资金/待冲基金――科教项目资金,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出库时借:待冲基金――财政补助资金/待冲基金――科教项目资金,贷:库存物资――卫生材料,通过待冲基金科目核算了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的全过程,反映了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待冲基金科目的设置是一个创新,它符合现实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像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拨付情况和使用效果,能客观地评价政府对医院的项目资金投入的情况。

新制度在固定资产科目的设置上有许多亮点,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为了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保证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结果的一致性,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要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提供最基础的会计数据,目前所有成本核算的数据都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一致,这就导致新制度中待冲基金的设立保证不了成本的全面、真实、准确,因为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材料都通过待冲基金核算,其他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材料进入了医疗成本,因对各个医院拨款的项目不同,导致各医院计算出来的项目成本就失去了可比性,价格方面更是无法比较,病种核算也无从参考。例如:一台1 000万元的核磁共振设备,财政拨款500万元,医院自筹500万元,按照使用六年计算每年折旧为166.68万元,进入医疗成本和待冲基金各为83.34万元,项目成本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由人员成本、设备折旧和物资材料组成,在计算磁共振的项目成本时折旧成本应该以166.68万元除以磁共振的工作量乘以工时,但现行成本核算制度要求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医疗成本数据保证一致,在待冲基金里的83.34万元就不能进入项目成本,这样核算出来的磁共振的项目成本就比医院自筹1 000万元购买核磁共振设备计算的项目成本数据小很多,核算出来的数据就没有了可比性。如果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来源所登记的明细账核算,把财政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都计入医疗成本,这样核算出来的医疗成本数据就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不一致,成本核算结果与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共同构建了医院核算体系,为了客观地反映医院的成本,笔者认为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可以不一致,实行双轨制在成本核算的医疗成本中加入待冲基金(用财政拨款购买固定资产每月计提的折旧和材料),这样核算每个医院投入在每个医疗项目上的口径是一致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就具有了可比性,医疗项目成本和病种的构成就有了核算基础。实行双轨制,并不意味着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各自独立,二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成本核算中的医疗成本要大于会计核算的医疗成本,它包含待冲基金(用财政拨款购买固定资产每月计提的折旧和材料),这就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要特别扎实和完善,做好信息的基础工作,在固定资产的信息系统中从卡片的原始录入就得区分资金来源,按比例登记,每月能从系统中提取用财政拨款购买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和材料的待冲基金金额,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总结

笔者首先探讨了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的优势之处;然后分析了新制度的创新之处,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管理做了一些分析,新制度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明确了有关计量标准,指导了医院的会计工作,对医改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侯常敏,程薇,刘建民.新《医院会计制度》解读与衔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赵宜珍,周瑞,李春.医院财务管理研究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 王玉华.浅谈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J].卫生软科学,2005(3).

[5] 胡婕.略论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12).

新旧项目篇7

摘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引导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章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农户安置补偿,农民拆迁意愿征询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拆旧地块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

首先以实际为出发点,必须符合规划原则

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拆旧地块必须是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已确定的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工矿企事业单位破产、关闭搬迁后的废弃地等,建新地块包括用于拆旧区农民安置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

规划:拆旧地块必须是相关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可整理复垦区,建新地块必须是相关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区。拆旧地块和建新地块同时要与相关县(市、区)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衔接。

其次挂钩指标按计划归还,坚持增减平衡原则

完善相关实施计划措施,严格按计划编报项目计划,项目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必须详细叙述其主要用途。挂钩周转指标必须专项用于建新地块,不得挪作他用,并应按照年度实施计划优先用于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安置和乡村基础设施等建设,使用后有节余的,可用于城镇建设。项目区内建新地块总面积必须小于拆旧地块总面积,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比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项目区内拆旧地块整理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占用的耕地的,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精髓

1、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

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民了解增减挂钩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让农民群总充分认识到增减挂钩工作是一项真实的利国利民的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以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项目拆旧地块涉及到的农户有充分的知情权,国土部门在收集、整理项目拆旧区资源的时必须和当地的农民签署农民意愿书,征求农户拆迁意见,确保农户同意拆迁后将该拆旧地块纳入本次增减挂拆旧资源中。坚决反对强拆强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的参与需求技术和制度相结合。国土部门及编制工作人员到项目区所在地就农户拆迁拆迁意愿、规划布局、工程设计与当地各方面的专家和群众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各部门以及群众的意见;编制小组人员深入调查,了解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对项目实施的看法;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到项目的规划中来,鼓励群众多提意见,提好意见,以保证本项目的顺利进行

2、农民的安置补偿必须依法依据

涉及拆迁户的安置房严格按国家规定一户一宅进行安置,按国家规定的占地标准进行建设。新建住房用地安排在各村闲置建设用地。建设由村委统一申请,统一安置。同时,对拆旧区拆迁农户的补偿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征求权利人的意见,按照征地方面的程序、规定和政府相关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人均住房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实行统规统建,并按可住房标准进行建设;配套基本生活设施,要求达到最起码的入住条件;人均配套8平方米养殖、杂物房,集中建设,分户饲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畅通的对内对外信息及交通网络等。

3、加强增减挂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力度,严格审批、专项使用

为确保 “增减挂”项目顺利实施,当地部门应将“增减挂”项目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设立“增减挂”专项资金,由“增减挂”项目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为了拓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来源,除政府资金以外,也可已开辟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渠道,可通过项目招标、合作、合资等形式,广泛吸引境内外资金的参与,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事业的发展。

4、项目区实施前后土地权属变更造册登记

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是指对规划后的土地产权进行调整,其目的是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权利,避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使规划后的土地产权关系明确;促进社会稳定。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产权保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力,促进项目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此从以下方面开展土地的权属调整工作。

5、公众参与是增减挂钩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关键

公众参与是为了充分了解社会各界人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态度和观点,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项目的建设更加民主化、公众化,从而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更加完善,更加合理,使项目的顺利实施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长远发展。技术承担单位和国土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人员一道进行实地踏勘,充分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书,逐户获取村民的对拆旧区、建新区、安置区的意见。获得项目区的基础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实施规划草案,并再次征求意见,以使项目实施规划方案更切合实情。

参考文献:

[1] 杨庆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35(8):2377—2379)

[2] 林建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探讨——以江西省定南县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 王君 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的探讨 (农村经济,2007.08)

[4] 杨巧玲对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挂钩政策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07,35(2):536—538)

新旧项目篇8

【关键词】旧城改造;合理规划;运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城市建成区中某些建成时间较早故而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的地区,存在着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以及结构性衰退等问题,迫切面临更新改造。1958年荷兰海牙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对旧城改造的概述即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1、旧城改造的现状和问题

1.1 重视城市再开发,忽视原有设施的修复和保护

我国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普遍采取片区整体拆迁重新建设的操作模式。采取此种方法对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及改变地区的整体风格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等。有时这种方式也会造成旧城中可以修复、利用的城市设施弃之不顾,转而投入大量的资金予以拆除重建。

1.2 改造强度普遍偏高,忽视城市环境建设

由于旧城改造的拆迁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按照现行就地块平衡收益的改造模式,为保证经济收益,改造项目必然会过度追求高容积率。高容积率的旧城改造虽然改善了城市形象,但由此引起了城市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城市绿地的急剧减少,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综合利用率偏低,规划过程缺乏综合研究

由于在旧城改造中采取片区拆迁,全部重建的模式,开发商拆住宅后仍建住宅,拆商业门面后仍建商业门面的方式屡见不鲜,这就造成对土地的无法综合规划、评估,造成土地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低谷现象。

此外,我国旧城改造规划过程较为封闭,从规划编制、审查、审批到项目实施等环节没有充分兼顾居民利益,同时对于改造建设主体的利益调控手段单一,由此规划内容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其次,旧城改造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缺乏从宏观层面的全面统筹到微观层面的具体开发建设指导的完整体系,以及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成果缺乏对旧城改造问题的综合研究。

2、旧城改造的合理规划及调整对策

2.1 有机疏散,整体可持续更新

有机疏散,整体可持续更新的方式可以使现代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较好地应用的旧城改造当中来,使城市发展与现代生活较好地同步。注重了城市发展的整体性,重新构建了城市形态与功能,使之与周边地区联系成了一个新整体,通过引入现念,重新构建多样性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使城市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但是在改建之前,要对项目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以合理利用资源,使得旧城改造后,城市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引导,建设宜居城市

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功能更新等问题深入研究,制定详细可行的改造计划和改造规划,在满足用地功能、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方面提升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方面合理引导旧城改造项目详细规划的编制。以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居住人口、提升区域居住品质为原则,控制改造项目中住宅开发量,增加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比例,使旧城更新改造与总体规划确定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相配套,真正达到建设宜居城市的目的。

2.3 整体可持续,新建城区与旧城相协调

整体可持续更新的方式适用于旧城面积不大,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城市。这样既可对旧城的历史风貌予以保护,又可使新的建设较为方便和顺利,它容易两全,减少矛盾,体现了新旧城市的融合和交替,保留了历史的文脉,使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协调统一。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新城的建设要注意保留旧有建筑的元素和肌理,与旧有建筑和谐地融合,以促进城市的和谐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2.4 延续传统风貌,更新旧城内部功能

延续传统风貌,更新内部功能的改造方式,延续了旧城的风貌和历史,对建筑内部的功能进行置换,对于历史建筑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通过改造与利用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把保护、改造和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旧城改造成本较高,置换为商业等功能后,要使商业能成功运作,必须以较为成熟的区域商业办公条件为依托,这是实行这种模式的重要条件。

3、旧城改造的运作模式

旧城改造中,涉及的主要利益方有政府、旧城改造项目开发商和被拆迁人。在旧城改造项目中,被拆迁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体。从本质上讲,旧城改造拆迁冲突是表面现象,蕴含的是各方利益的争夺,矛盾冲突的根源和本质是利益的争夺。对旧城改造中利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是寻找解决旧城改造问题途径的突破口。

我国目前的旧城改造是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政府既宏观监管,同时密切地参与旧城改造的具体过程。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市场化操作应是旧城改造的原则和发展方向。政府应明确旧城改造的方向、原则和要求,强化引导和监管,同时尽量少干预企业的具体市场化运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PPP模式是公私部门各得其所的一种运作模式。三方联合开发模式中,政府、私人机构以及社区居民三方权利相互制衡。被拆迁人、公共部门以及旧城改造项目开发商三方都具有推动旧城改造的驱动力。被拆迁人作为旧城改造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不再是被动的被拆迁安置的群体,而要享有城市更新所带来的利益。被拆迁人不但参与到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提供群体决策,而且以其所拥有的房产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享有改造项目的优先获偿权。公共部门作为旧城改造项目的发起人和主要推动者,在三方联合开发的实施过程中起着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旧城改造开发商作为项目的主要投资人、旧城再开发的主要策划人和操作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旧城改造项目。

4、小结

旧诚改造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既关系到居住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旧城改造的目标应当是以人为本,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适宜居住的场所;从城市层面上来说是重新激发旧城活力、引导旧城蓬勃发展。除了这些基本目标之外,要提升城市品质,就必须保护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其自然生态、城市肌理和特色景观风貌。旧城改造一定要与该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相符合,政府部门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突出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多元化,贯穿“以人为本”的主线,走一条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有利于政府一直提倡的旧城更新向连续渐进式的小规模发展,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姝瑜. 浅谈我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 四川建筑,2010,05:27+29.

[2]孙力如. 对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 山西建筑,2012,11:29-30.

[3]刘贵文,王曼. 基于公众参与的旧城改造模式研究[J]. 建筑经济,2011,09:15-18.

[4]潘悦,刘媛,洪亮平. 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研究[J]. 中国名城,2013,03:19-24.

[5]刘宛.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四个原则[J]. 世界建筑,2001,(06):30-33.

[6]张剑涛. 旧城改造须借鉴国际经验[J]. 改革,2009,(10):157-158.

[7]李洪刚. 关于旧城改造合理规划的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139.

上一篇:宫殿建筑范文 下一篇:税负效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