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25 11:25:49

藏品管理流程

藏品管理流程篇1

[作者简介]宋斌(1968—),男,河南省电力公司物资部计划合同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物资合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余向前(1973—)男,高级工程师,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研究方向:营销和信息系统;王琦(1989—),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张洪青(1962—),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供应链管理。

王彩霞,等: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出现了冷链脱节、损耗过大的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湖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21-02

1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1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冷链物流,又称为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欧美国家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最为成熟,蔬菜从田间采收到消费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形成一条田间采后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藏批发—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的冷链。

1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冷冻加工: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冷冻储藏:包括农产品的冷却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的气调储藏。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冷冻柜及家用冰箱等。

冷藏运输及配送:包括农产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此环节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所以运输工具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这一点,在长途运输中尤其重要。

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此环节主要涉及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柜。

2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并呈现出规模

2008年,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开启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湘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1万吨冷藏库、40吨结冻库、1500平方米精加工车间、50个农产品展示厅。中心集农产品加工、冷藏、批发、配送、检验检测和电子信息商务于一体,是全省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

2012年11月9日,湖南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式在长沙县黄兴镇打卦岭村举行奠基仪式。项目用地100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5个亿。项目将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用地609亩,预计2013年年底建成;二期用地400亩,计划三年内建成使用。中心将建20000吨恒温冷库和20000吨低温冷库,减少农产品腐败变质风险。

以怀化市、衡阳市、南县、双峰县等为代表的各县市,根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初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路。特别是近年来商务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路:“生产者或商—超市—农家店—消费者”。

22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冷链物流技术得到逐步推广

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当中已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冷链保鲜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辐射效应,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长沙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现代化冷藏仓储的股份制民营企业,红星冷库首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建设总投资为13亿元,引进了国内一流的制冷设备和技术,投入使用的低温库房容量14000吨。为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把“红星冷链”这个品牌做大、做强、做活,二期容量为14万吨的低温冷库已正式动工,三期工程容量为30000吨的低温冷库也已在筹划之中,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冷冻产品批发市场。

伟鸿食品有限公司为了扩大生猪及农产品销售范围和辐射半径,公司着力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公司新征用地205亩,计划投资21亿元,将建设容量为5万吨的冷藏库及与之配套的制冷控制机房、交易门面、冷库冷冻冷藏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中心。

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属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预计投资5亿元建成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包括冷链配送、蔬果配送、生鲜加工配送、食品加工中心四大功能区,是湖南地区最大的低温物流配送中心。中心为步步高超市各门店提供蔬果、肉禽、水产、净菜等冷冻、冷藏生鲜食品。同时,以冷链系统为依托,开设“中央大厨房”,加工熟食及半成品,包装后上柜。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库再到连锁超市门店上架销售,均实现全程冷链配送。

3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虽然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产地预冷缺失、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农产品物流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模不足

以马王堆和红星两家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存在冷藏仓库、冷藏运输车辆、停车场地等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冷藏仓库容量过小,为了缓解库位压力,经常将高温仓库用作低温仓库使用;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小,甚至不到05%,基本上采用常温物流运输。农产品物流终端零售环节,不少农贸市场仍然是简易或露天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

32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目前,湖南省农产品的产销模式基本上采用自产自销,订单交易的模式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就导致了冷链物流服务网点盲目自发建设,冷链物流设施与设备资源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完整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湖南从事食品冷冻冷藏的仓库主要集中在长沙,如五里牌冷库、上大垅冷库、黑石铺冷库和红星冷库,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冷链食品配送公司基本上没有。

33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湖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经营成本高。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状态。

34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未制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包装、标志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4湖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立足长远稳步推进。

41优化宏观环境,政府加强规划管理与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园、配送中心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构建合理的能辐射一定区域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42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发展

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鼓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高效节能的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移动式冷却装置、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专用保温厢和质量安全追溯装置等进行集中攻关与研制。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而建设成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43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积极引导传统农业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发展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冷库,购买冷藏车,构建服务网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引进专业化的农产品管理人才,这些投入巨大,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包括银行、保险、租赁、证券金融部门的支撑。要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对龙头物流企业政策性贷款优势;积极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水灾、旱灾、病虫害等对农产品的危害及农产品运输途中造成意外事故损失,迫切需要保险业对农产品物流企业跟进,以分散和降低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自然风险。

参考文献:

[1]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关于岳塘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报告[R]. 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2]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我市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调研报告[R].http:wenkubaiducom,2010-12-27.

[3]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科技厅研究课题(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问题的研究,编号2011ZK3048)阶段性成果。

藏品管理流程篇2

疫苗事故折射断链风险

针对疫苗运输、储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如下的规定: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C至8°C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C至8°C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疫苗一旦脱离规定的存储环境,即使是质量过关的疫苗,也可能成为质量异常疫苗。

在部份医用药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应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也就是说,从生产到交到消费者手上的过程里,药品应该全程处于低温之中。然而,医药冷链各环节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引起医药物流断链的现象。简单假设这样的物流过程,药品生产以后,经过了:药厂——(运输过程)——仓库/配送中心——(运输过程)——医院/药店——消费者。从管理药品最长时间的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以下以仓库为例)的角度,冷链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盲点包括:入库过程中药品的高温暴露问题、储存环节仓库的温度控制问题、发运环节药品包装的规范性、运输配送环节冷藏车的监控。那么,针对这些盲点,物流企业有哪些管理方法?现行监管条例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入库,药品高温暴露

仓库接收从药厂运来的药品,可以自行派车,也可以由药厂运输。记者采访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陈杰烽副主任,了解到国药物流在收货的时候,以上两种方式都会采用。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陈先生坦承,国药物流能做好的就是管理好自身冷库运作和收货、发货的环节。对于上游药厂的储存环境、冷藏温度的情况,还未能监督到。

针对这一盲点,在现实中,仓库如何见招拆招呢?

今年4月,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简称GSP)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对冷藏药品验收入库有这样的指引:“冷藏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运输过程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运输的应当拒收。”

那么,仓库有权要求提供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数据,并且验收时检验药品温度。陈杰烽先生表示,一般来说,自行派车提货的车厢会按照每一批次放置一个温度记录仪,入库检验也比较省心。而药厂运输的冷藏车,部分配备温度记录仪、部分则没有配备,而温度记录仪的放置数量也有差异。这时,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冷车的温度,用冷藏箱放置药品测量冷藏箱的温度,从而完成冷藏药品的验收,药品是否遭受过高温暴露的情况,便一清二楚了。

储存,仓库温度控制

冷藏仓库是药品存放最长时间的地方,但也是相对而言较安全的地方。得益于固定的存放位置、稳定的人员配备和设备运作,冷库的安全系数大大飙升。要维持2-8°C的库温,实时的温度记录和灵敏的温度报警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药物流的冷库里,根据三个冷藏库的不同面积,在内放置六到八个温度探头。

冷库门外的显示屏幕上实时反映每个探头记录到的温度和湿度大小。只要情况一出现异常,现场的指示灯亮起、报警声响动实现声光报警;随之电话报警系统启动,将异常信息即时传达到二十四小时值班的监控人员处。另外,监控人员每两个小时巡查仓库,定期验证冷库的温度储存条件。

每年,温度计都会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校准。有了这一系列措施的辅助,冷库可以常年维持2-8°C的条件,达到GSP的温度控制要求。

发运,药品包装

根据GSP标准,药品出库前要核准三项内容,包括:

(一)发运前应当检查冷藏运输设备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并记录发运方式、运输工具和发运时间等内容;

(二)使用车载冷藏设备运输药品的,应当在冷藏库内完成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三)车载保温和冷藏设备使用前应当符合相应的温度要求。

另外,出库的时候还需要核对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发货数量等。冷藏药品的包装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运输过程中温度的保持情况,还关系到药品所处环境的卫生清洁条件。

冷藏药品的包装按照一定的方法。举例来说,需要航空运输的药品按照存放的温度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软”“硬”冰排。“软”冰指代-5°C的冰块,“硬”冰指代-18°C的冰块。冰和药品的接触距离要有讲究,药品紧挨着冰块将会对其保质情况有负面影响。货物外包装十分清洁。在冷藏药品的发货清单上,明确记录每箱货物的包装情况,例如“软”冰、“硬”冰的数量。还分段标注药品所需的温度要求,监控人员必须在相应的时段测量并记录货温、并签名确认。完成包装的冷藏药品货物暂存在发货区等待,期间发货区保持20°C以下的温度。

运输配送,冷藏车的监控

市面上的冷藏车都会在车身有温度计、车头有温度控制器,从事干线运输的冷车会装上GPS。记者采访过第三方冷链运输服务商以利物流。他们的GPS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车的行驶情况。利用系统中实时跟踪的功能,查询到每辆车的位置、时速、车厢温度、发动机温度、油量;出现异常情况,司机启动报警功能向公司请求协助;回放轨迹可以查询过去三个月保存的数据,还原某辆冷车在一段时间里面的状态、行驶线路。

不过,对于冷藏车的管理,市面上还存在没有统一规范的地方。例如车厢内放置温度计的数量和放置的位置、车厢的洁净程度有哪些衡量标准等等,令冷藏车的管理存在隐患。

新版GSP全方位鞭策业界

对比2000年7月起实施的现行《规范》共88条,而新的修订草案扩容至201条。草案中关于“药品安全”的表述显著增加,在扩充既有框架的同时,新设章节明确提出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藏品管理流程篇3

一、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总销售额中的3%-8%,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目前医药品冷链物流的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低效率,高成本的运作.

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往往影响装卸搬运效率;冷藏药品储运的不规范,有些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医药流通管理范围,往往带来了恶果.

(二)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我国目前冷藏运力不足.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

(三)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五)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我国大型商业公司几乎都有冷链物流部,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化公司,但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整体规模不大,比较分散.

三、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二)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三)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五)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

藏品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管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食品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全部处于低温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供应的食品新鲜、安全,不会出现或者较少出现变质情况,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的冷链物流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冷链物流过程有许多环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整个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实现冷链物流和技术管理规范化。

1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冷链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虽然,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不是很完善,构建的冷链物流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在国内消费发展需求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冷链物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2 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第三方的介入

在我国的食品市场上,冷链物流主要是由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完成的,目前,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上来看,物流配送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缺少第三方的介入,并且配送系统的建立还不完善,在配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商品消耗很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当前,食品行业非常关注食品配送网络系统的建立,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增高。

1.3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用于冷链物流的保温车辆还不到四万辆,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1/7,在我国的铁路冷链中,用于冷藏的车辆数量不仅相当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陈旧、落后的机械式速冻铁皮,缺少规范的保温车。目前,我国的冷库发展还远远未达到需求,并且好多冷库只用于肉类、鱼类冷藏,并且利用率不是很高。

2 冷链物流中的食品的温度要求

由于食品的特性不同,在冷链物流中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每一种食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冷藏要求,以上海实施的国内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为例,可以把食品划分为五大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所列温度情况是根据某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的,在物流中有其他要求的食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运输,以确保食品质量。

3 食品冷链中对温度的操作规范

食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环节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温度进行不同的控制。虽然在食品流通中有基准温度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流通环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和规范。

3.1 冷冻食品

冷链物流中对冷冻食品的温度要求是:根据规定,其基准温度是-18℃。具体规范是,第一,在冷冻食品的运输途中,温度要保持在-18℃,如果出现回升状况,那么回升限度是-15℃,但是要保证温度尽快降到-18℃;第二,在食品装载前,装载车厢内的温度要达到-10℃以下;第三,冷库要处在封闭式空间中,周围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下;第四,要保持冷库温度恒定,波动范围不能超过1℃;第五,如果冷冻的食品温度超过-12℃,那么食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时,接收方应当拒绝接收;第六,食品接收以后,在冷冻柜里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下,温度回收上限不能超过-12℃;第七,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

3.2 冷藏食品

根据相关规定,冷链物流中的冷藏食品基准温度是在4℃以下,但要在冻结点以上。具体情况是:第一,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温度均要保持在7℃;第二,冷藏食品接收以后,在冷藏柜中的温度如果出现回升,那么不能超过上限温度是10℃;第三,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为宜。

4 完善设施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4.1 冷链中的环节建设

在冷链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运输中,配备全套、先进的冷藏运输工具,为避免食品出现变质情况,还要配备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以及消毒仪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车辆养护制度和调度制度;在储存中,加强冷库、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等设施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冷库管理制度、食品储存制度以及食品装载制度等;在销售中,要配备冷藏柜,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温度调节管理制度。

4.2 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

低温配送中心在冷链物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在实际的冷链物流中,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食品流通的环节都会经过低温配送中心。有些时候,低温配送中心不仅承担着储存的功能,还承担着加工、分拣的功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5 结语

食品冷链物流在我国的食品供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中各个环节的设施以及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张东杰,刘子玉,马中苏.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13).

[2]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供应链管理,2007(38).

[3]魏巧云,田雪.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研究[J].供应链・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55).

藏品管理流程篇5

关键词:RFID;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52-03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随着国际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转基因食品的涌现,人们对农产品,尤其是新鲜、营养的水果、蔬菜、海鲜产品、肉类等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内在品质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这类商品具有鲜活性、易腐烂性等特点,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冷链物流为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的保证提供了途径。冷链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存储、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食品质量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是一种由完全低温环境下的各种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体系。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在冷链中贮藏、流通时间、温度及产品耐藏性方面,有着比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的过程。有数据表明,中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于中国冷链物流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白白浪费,这也是中国一直出现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贵”并存的矛盾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利用物联网进行产品追溯,可以有效地对农产品进行跟踪,使信息更加快捷有效地传递给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使整个运输过程可靠、快速、准确、一致,使农产品的质量更加安全、有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利用RFID技术,把农产品信息通过电子标签记录到食品安全数据库中;在农产品运输环节,RFID可以为物流公司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很方便地查找车辆所在位置,减少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蔬菜、水果、生鲜类产品腐烂变质的问题,RFID可以在中转过程中做到及时检测,及时剔除,减少了最终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隐患。

一、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藏保鲜车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在中国,农产品的运输工具主要以敞篷卡车为主,具备制冷(保温)功能的车辆少之又少。这种运输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中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损耗量高居世界首位。事实上,中国冷藏车市场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冷藏车、保温车的年产量只有3 000台左右。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1—8月,冷藏车共生产3915辆,保温车共生产200辆。日本冷藏车的年产量稳定在3万辆左右,美国为5万辆,分别占全国货车总量的80%以上,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仅为10%左右。中国农产品的冷藏运输在整个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保鲜车3万辆,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有12万辆。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冷藏车数量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悬殊很大,美国的冷藏车数目是中国的近7倍,人口相对较小的日本,其冷藏车的数量也是中国的近4倍。2009年底,中国共有6587辆铁路冷藏箱,占铁路货运车厢的1.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美国为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目前中国冷藏保温车辆有5万多辆,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在中国台湾,每1 0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而中国大陆人均冷藏车数量远低于这一水平。

除了在冷藏保鲜车等设施方面中国严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农产品的存储设施上也显示出严重的不足。在冷库建设上,目前中国有冷藏库约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随着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的逐年上升,冷库缺口较大,中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经使用30年以上,而且冷库的结构不合理,很多冷库只用于肉类和鱼类的贮存,水果和蔬菜的存储量较少,但是即便是专用于果蔬存储的冷藏库,其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也有明显的缺陷。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在中国,下游的农贸市场几乎没有冷链,冷链主要集中在超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农产品物流相对来说市场化程度低,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也造成了行业运营状况的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损耗和较高的成本。相比之下,国外的冷链物流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将容易在途中腐烂的农产品承包给一些优秀的冷链物流公司,这不仅使得市场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

藏品管理流程篇6

关键词:军队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食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经长期的研究证明,在低温冻结环境中,食品体内的化学变化将会趋缓,适当的低温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食品内部所含营养及水分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食品的变质过程1。食品冷链物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保鲜需求与制冷技术、贮藏技术、运输技术而发展建立的一种专业化的低温物流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于冷链的定义是:“冷链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

食品冷链物流是以低温冷藏为核心要求的技术密集型物流系统。需要研发专门的设施装备,确保食品在“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运作过程,处于适合的温度环境中。食品冷链物流又是一个庞大的资金密集型工程。冷库建设与在途冷藏运输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以冷藏车为例,一台性能先进的冷藏车就要上百万元,即使是小型冷藏车,也要30万元至40万元3。食品冷链还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信息密集型管理方式。需要建立高效、准确的信息系统,协调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各个作业环节,确保“无脱链”。

二、我军食品冷链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军还没有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对需求冷藏的食品进行从采集生产、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储存等一套完整的冷链监控管理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标准缺位,食品冷链存在短板

我军饮食保障中所涵盖的需要冷藏的易腐食品种类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的食品所要求的低温贮藏环境及各项技术指标不尽相同。例如:牛奶、蛋类、水果及蔬菜适宜在0℃至7℃的环境中贮存;肉类、水产品适宜在-2℃至2℃的环境中贮存;速冻食品、冷冻农产品等适宜在-18℃及以下的环境中贮存;生鱼片适宜-50℃的超冷环境下贮存。目前,我军在食品冷链中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指标处于空白状态,未制订与部队饮食保障相适应的食品冷链管理标准和规范。此外我国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执行。由此造成了我军目前食品冷链管理上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

2.缺乏有效监管,食品安全留有隐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军费投入的提高,我军对于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牛奶、肉类、水产品以及各种农副产品出现在官兵的餐桌上。这些农副产品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常温状态下难以贮藏,容易腐败并导致食物中毒。由于易腐食品在一定条件的贮藏时间是一定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为最大化提高部队易腐食品食用的安全性,要从食品生产直至制作完成放上餐桌的整个过程避免在单个冷链环节的操作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尤其是舰艇部队从浅蓝走向深蓝,远洋作战要求最大化食品存储周期。因此,必须在食品采购过程中尽量缩短进入舰艇冷库前的食品生产及运输时间,从而最大化易腐食品在舰的存储周期。目前我军尚未建立严格的冷链物流的监管机构,存在部分供应商为降低成本损耗,将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供给部队,以及采用土办法对需要冷藏的农副产品进行运输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食品的贮藏周期及食品安全。

3.经费缺口较大,人员装备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建设成果已在我军饮食保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部分冷藏设备,如食品冷柜、冰箱等等,已经列装到基层。为部队完成平时保障、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发挥了巨大贡献。此外,部分处于山区、孤岛的小、散、远单位由于交通不畅,建立了较大规模的食品冷库,可在无法得到补给的情况下,保证官兵在一段时间内吃到健康、营养、新鲜的食物。但是,由于整体经费不足,我军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冷链装备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我军食品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总体数量偏低,难以满足较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二、设施装备不配套,自动化程度不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及包装技术落后,造成了“有冷无链”现象;三、虽然部分食品低温贮藏及运输装备已经应用于部队,但由于缺乏食品冷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用人员对食品低温装备的操作随意性较大,破坏了冷链全过程的连贯性,容易造成“脱链”现象,给部队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利因素。

三、我军冷链物流建设与发展对策

建立完善的军队食品冷链管理体系,单独依靠部队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政府、军队、行业组织以及地方企业的通过力合作才能实现。我军应结合我国国情、军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军饮食保障实际的食品冷链建设之路。

1.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军队食品冷链监管力度

食品冷链物流的正常运行,需要具有高度的监管和协调能力,我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食品冷链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强有力的军队食品冷链管理机构是确保我军冷链建设与发展处于正常的轨道的基础。应在总部军需部门下设专门的食品冷链建设与管理小组,负责制订我军食品冷链建设相关政策及指标体系;积极与地方食品供应商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沟通,制定鼓励措施,加强方向性指导;对全军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建设目标、发展步骤进行统一的规划,并在战时无法利用地方冷链企业力量时,全面调用全军冷链资源、集中冷链保障资源对作战部队进行饮食保障。

建立军队食品冷链管理监控系统。通过将先进的北斗定位技术、RFID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温度传感器技术有机结合,在那些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食品质量的军队食品的冷链物流过程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上,或“实时”的通过北斗定位技术及温度传感功能的设备终端,结合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军队饮食管理平台,对军队易腐食品冷链的各个环节、各个贮藏环境进行动态的信息采集以及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军队易腐食品的全面、细致、实时的全过程监控管理,提高饮食保障质量。其次,将冷链食品的贮藏情况进行动态掌控,利用计算机系统定时记录,更新食品的保持期、库龄等信息,并依托军地一体化保障网络,公布需求,组织供应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建立军队食品冷链标准规范体系。应将军队食品冷链标准规范的制订纳入到我军军需及饮食标准化建设之中,并应与国家标准相兼容。在制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我国食品冷链发展的动态及标准化建设成果,并涵盖军队易腐食品及野战快餐原料的种类及质量要求,冷链硬件设施型号与配置、易腐食品储运温度与装备参数设定、野战快餐的低温储运要求、冷链各环节操作技术规范、冷链设施装备的保养与维护方法等等。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我军冷链技术与装备水平

高质量的食品冷链保障需要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军队易腐食品的冷链保障能力,就必须积极吸收先进的冷链技术和研发新型冷链保障装备。这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开发多温层运输保障装备。多温层技术是针对易腐食品对低温环境需求各异的特点,在传统的冷藏设备内设置温度隔离层,从而在保障单元内实现不同食品需求的理想低温环境,从而最大程度的对易腐食品做到保营养、保口感、保水分、保质量。多温保障技术的研发和配备可以助力我军走向蓝海,同时又可以在地方冷链保障力量无法介入的区域内实现自我保障。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将多温层技术与我军现有保障装备进行结合。以避免重复建设与降低成本消耗。

开发新型包装材料。未来战争作战方式、打击手段多样,针对食品冷链的安全威胁也空前加大。因此在开发多温层运输保障装备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制。在包装新型材料研发过程中,首要强调包装材料的在温度上的隔绝性,在较小的环境中,以及较短时间内保持食品处于稳定的低温环境,避免在食品在装卸、倒运过程中食品温度环境产较大的波动。其次,要强调包装材料的物理隔绝性,未来战争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在战场上的使用,给军队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据此,应根据未来作战特点,开发具有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包装材料,有效防止细菌、毒剂液滴及有毒蒸气的侵入。

3.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军队食品冷链多边共赢

于目前我军冷链运输仍处于近似空白的状态,如果单纯依靠自己力量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投入及运营成本相对较高,也会在无形中消耗人力资源。地方通过近二十年建设,目前已具备了较大规模的冷链保障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拥有冷藏库接近2万个,总容量约为880万吨;符合冷藏技术指标的冷藏车保有量约为2万辆;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冷藏船吨位10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4。然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分布并不均衡,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保障力量比较集中,设施设备较为先进,具有相当规模的冷链保障能力。这无疑是对我国军事战略向海洋转移的一个利好消息。但如果将地方冷链力量分布与我军未来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区域进行重叠,可以发现在我国的西部、北部的地方冷链保障力量并不发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仍具有散、小、乱、弱的局面,难以通过第三方外包的形式解决我军的冷链保障需求。据此,本文认为无论是部队还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都应抓紧这一契机。部队通过借助地方力量,在保障易腐食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冷链保障效能;地方企业则在部队的规划和扶持下进行兼并和重组,将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科学的准入制度。科学的准入制度是实现第三方冷链物流外包的保证。应积极参考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地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制度,对于承包企业的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科学、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行业准入标准,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进入门槛。安全、高质量的食品冷链发展离不开严格的行业监管。我军应借助现代的检测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对军队及地方各个单元的冷链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直接追溯相关单位及个人,实现易腐食品从初级生产至最终食用的全过程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抽调军队及地方企业人员实现共同监管,对于违反操作规范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问责制度。情节严重者取消准入资质。

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查之后,对于严格落实操作规范的企业,可以根据我军的具体需求与地方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制定相对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战略共赢。

充分利用地方教育与培养资源。只有在军队食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和位置都有切合实际需求的食品冷链物流建设人才,才能保证军队食品冷链建设的正常发展。军队食品冷链物流与一般物流行业在人才要求上有所不同,从事该业务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除了基本的物流操作和管理技巧外,还需要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冷藏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军队食品冷链人才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宣传教育、知识普及的方式进行培养。而应发挥地方培训机构、生产企业的技术优势,为部队提供军队食品冷链物流工作相关的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提高军队食品冷链管理及操作人员素质水平,节省体系内培训经费,实现多渠道军队食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则刚.信息化开启冷链物流产业新蓝海[J].粮食流通技术,2012(6):1-5

[2]白世贞.冷链物流[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

[3]粱旭.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3(1):79-81

藏品管理流程篇7

当前我国急需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包括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准入标准、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冷链物流服务的接收标准、生物制剂、血液制品、高档食品等特殊商品的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以及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冷链物流终端产品的接收标准等。

据悉,我国目前正在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从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同时,农副产品冷链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安全屏障。建立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具体运作、政府资金扶持并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督导、监测的信息平台。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它需要现代新技术的支撑。即依托现代前沿网络技术——物联网资源,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信息系统,构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备案制度,实施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中任何环节的信息备案,以备查询。该系统不仅对农副产品生产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对其冷链物流环节的质量和安全予以全程监控,追溯任何环节和过程的问题,从而找出真正原因,最终实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冷链物流行业及其农产品和食品制造企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的检测、监督和控制。

同时,我国也应尽快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和空车调配方案。保鲜是消费者对冷冻冷藏产品的第一要求,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储藏也就比较麻烦,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到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藏品管理流程篇8

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除了藏品本身的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了藏品的许多数字资源信息,如藏品的影像、文档、视频等。为了实现科学、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文物藏品,这些数字资源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管理。本文将故宫博物院影像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例,阐述博物馆数字资源系统的开发思路和经验。

作为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数字资源系统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初,文物影像数字资源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文物影像数字资源子系统主要是将拍摄文物后形成的传统胶片,扫描后将其存储为文物藏品的影像资源系统。

如果依照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那么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的影像,就要在古建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大量影像信息。小型博物馆或藏品门类单一的博物馆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把数字资源系统作为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将藏品的各种数字资源如文档、影像、视频等存放在一起统一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博物馆不需要太多对于系统构建方面的投入,并且系统结构简单,脉络清晰。但对于藏品数量众多、分类丰富的大型博物馆,该种方式便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独立于藏品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数字资源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故宫博物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确定,既明确了故宫博物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方向,也明确了各个信息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避免了各个信息子系统的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的弊病;减少了相同类型资源采集、加工和存储系统的重复建设,既节省了经费又提高了资源信息的利用效率。该框架确立了将数字资源系统作为基础系统,支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古建管理信息系统等藏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来解决故宫博物院各类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003年按照已经提出的影像资源加工和利用系统原则,开发单位经过需求分析首先完成了影像数字资源系统中的加工部分。该系统是由多个流程组成的工作流系统。改变了以往一次录入不经审核的工作方式,首先加入了审核流程,提高了对影像资源加工的质量管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录入分为一般属性和影像属性两部分,因此,在影像拍摄或扫描前一般人员可以录入项目、文物等一般属性,在拍摄或扫描完成后再录入关于影像本身的属性。审核也由于影像质量和属性的审核人员不同而划分为两个流程。影像资源加工设计成一个规范的流程,即整个影像的加工流程分成不同人员参与的四个环节:属性录入、影像录入、电子影像审核和终审。影像大致分为文物影像、古建影像、业务活动影像和其它影像等几大类。文物影像的一般属性包含项目名称、文物号、文物名称、文物类别、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古建影像的属性包含项目名称、影像名称、相关古建名称、相关局部信息、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业务活动影像的属性包含项目名称、影像名称、拍摄内容、拍摄时间、摄影者等。在属性录入环节录入这些一般信息,到了影像录入流程录入关于影像的数字化设备、数据量、扫描人员、制作人员等信息。电子影像审核员则根据拍摄规范要求回退或删除不完善的影像,终审员审核所有信息后提交完成整个加工流程。

数字资源系统的升级、改造与延伸

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闻名的大型博物馆,绝不能仅满足现有影像数字资源系统所取得的成绩。为此,通过系统升级和改造,重点解决了大量制约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的问题,如上传录入等问题。原有系统采用的以共享方式上传录入,这种方式既不安全又容易出现错误。解决方法是升级现有的影像数字资源系统,取消共享方式,所有上传和下载均通过服务器后台操作来实现,同时为应对临时需要读取大影像这种情况,采用了首先检索出所需影像,然后使用系统工具下载到中间服务器的指定目录的方式,这种方式系统会同时自动记录某一个影像何人何时下载过。这样创新处理,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便于系统管理。

通过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整合了各种系统工具,简化了录入内容的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易用性。在系统工具方面,将各种系统工具整合在一个页面,以方便操作员工作。原有系统中使用的工具种类较多,包括三种清理工具、三种替换工具、三种上传工具,还有新建精修、利用抽点、转储转存等几类。升级后的系统将各个工具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中,按照各操作员的权限仅显示其可以操作的工具。这样的处理,既便于不同人员操作,也利于系统管理。

在功能继承方面,系统首次实现了属性录入流程和影像录入流程共享属性继承功能,这就使得录入人员在录入某一类影像时,可以自动继承录入相同内容的属性,如项目名称、摄影者、数字化方式、数字化设备等,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有效地减少了数据的人为错误。

未来应用展望

信息技术、图像技术、互联网等新技术,博物馆学、管理学等学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如何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提升现有的系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

首先,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快构建三维精细影像,对立体文物进行标注管理,进一步提高文物的展示和研究水平。

其次,需要建立统一的跨架构跨库的检索平台,开发智能型全文检索技术,重点解决跨地区、跨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检索难题。

第三,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整合各种新媒体来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影像系统,成为数字资源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未来的新的应用,都需要加强故宫博物院的网络覆盖,提高对RFID、二维码等在院内的应用。

上一篇: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