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9 10:55:18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1

一、引言

现代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目前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以达到资源的优化,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旅游管理是针对旅游资源的一种管理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旅游档案的管理。旅游档案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目前,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人们对旅游档案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对旅游档案特点的解读,讨论一下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档案。

二、旅游档案特征分析

(一)开放性

旅游业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它身上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质,而旅游档案是记载旅游活动的一个缩影,所以它并没有政治色彩,也没有任何科技成分,完全可以对外开放;同时,旅游就是让旅游者来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特点,所以,每个景区的旅游档案都可以把这一地区的特点总结起来,印制成传单、彩页、甚至书籍来向社会进行推广,通过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所以,景区的宣传与旅游档案的内容需要一致,这说明旅游档案本身具有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

(二)综合性

旅游档案是针对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一种载体,它包括的范围广、种类多。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现代旅游业包括了很多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比如交通、饮食、穿着等。为了让游客充分地了解这些信息,旅游档案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旅游档案可以为游客系统地、全方位地介绍某个景区的特征,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复杂性

旅游档案的形成过程是较为复杂的。旅游资源在被发现到推广到旅游者那里,是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考证时间的,在这期间不断出现的旅游资料会在旅游档案中不断地得到完善,这些零散的旅游档案不断加入到已经整理好的旅游档案中,将一个旅游资源不断由浅入深地调查清楚,这一过程是复杂的。

(四)经济文化性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产物,但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旅游业衍生出的旅游产品与服务随着市场的行情不断地起伏,而在此基础上所逐渐形成的旅游档案也免不了会受到影响,这也就是说,在旅游档案身上也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经济性。旅游档案还带有强烈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真正的消费对象其实是一种文化,旅游者对某一景点的青睐是因为当地的美景与民俗,所以说,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旅游档案也带有着一定的文化性。

三、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措施

(一)转变观念, 树立旅游档案管理意识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旅游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开发更多地旅游景点才是应该做的。这种观念必须得到转变,旅游管理者树立起旅游档案管理的意识,才能逐步意识到档案管理的正确性,只有做好档案管理,才能不断地从中受益。

(二)加强旅游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旅游档案的管理部门,其实也是一个旅游资源集中的信息中心,这里有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旅游信息。所以,加强旅游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旅游档案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旅游档案信息的新资源,以不断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旅游需求。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在各方面全力配合的情况下,依据我国法律法规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三)树立为旅游事业服务的思想 , 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旅游档案管理事业是依傍旅游业逐渐形成的,同时,旅游档案管理是为了旅游业发展服务的,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摆清自身地位,不断升级服务内容,更好地帮助旅游事业得到发展。

(四)建立旅游档案的横向联系制度,合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旅游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逐渐步入正轨,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所以,旅游档案管理也应该建立起横向联系制度,这主要是通过旅游经营部门之间的联系来完成的,在这一方面,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从上级到下级的贯彻,除了实现上下级的档案关联之外,还要实现同级之间的档案关联。在旅游档案管理中实现横向关联,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旅游档案中发挥出不同的优势,这也可以使旅游者得到更多的旅游信息。

(五)加强培养旅游档案管理人才,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旅游档案管理是近些年刚刚形成的一个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国家的旅游档案管理存在着管理人员少,专业人才质量不高的现象。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不但要迅速完善旅游档案管理的体系,还应该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积极地为旅游档案管理配备专业型的人才。同时,档案管理局还应该重视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让他们结合实际来对旅游档案更好地进行管理。

四、结语

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管理者一定要快速转变观念,认识到旅游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旅游档案的管理来规范和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同时,作为旅游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旅游档案提供的数据和依据,并以此做出科学的决策。旅游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我国的旅游业提高到更高的一个水平当中去。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2

【关键词】旅游档案;开发利用;方法

旅游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业发展的各项资料,为地区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规划的制定、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管理质量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最为基本、直接的参考资料。而旅游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只有对旅游档案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旅游档案原本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行业。

一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意义

对旅游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更好地行使职能。旅游档案为旅游管理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凭证及参考,因而开发利用旅游档案能帮助旅游管理部门更精准地判断旅游工作的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更及时科学地制定旅游计划,开展旅游决策,有效管理旅游资源及旅游决策,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及成效。其次,旅游档案真实全面地记录了旅游行业发展中的历史资料,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凭证及参考,因而加强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程,为当前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为旅游行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为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借鉴。再次,旅游档案记录旅游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社会精神文化,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社会文化,而且也促进文化的传承及延续,有力地推动了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

(一)加强旅游档案基础建设。较之其他类型的档案管理,旅游档案工作的起步发展较晚,并没有现成的档案管理方法可循,因而需要加强旅游档案基础建设。一是在有效遵循旅游档案的形成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并分析旅游文件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旅游档案分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系统地整理、归档、编目及管理,不断完善旅游档案的基础建设,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提升旅游档案归档的全面性。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实物、音像、图表等,包括旅游景区的管理、风景名胜建设、人事、设施建设、环保、交通、名胜文物档案、非物质文化档案、旅游产品档案等等,均需要列入到旅游档案的归档范围中,只有全面地进行旅游档案的归档,才能充分挖掘出旅游档案的资源效益、经济文化价值、社会文化效益,促进旅游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实现旅游档案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三是加强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档案的编研工作属于档案的二次信息加工及三次信息加工,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需要立足旅游行业的现实情况,根据本区域旅游发展部门及业务领域对档案资源信息的需求及旅游行业动态,选取合适的课题进行编研。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可以采取专题编研、系统编研、文件编研等诸多形式,形式多样的编研工作能提高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效果。

(二)完善旅游档案目录体系。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提供旅游档案原始资料,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往往加大了利用者的利用难度,因此需要完善旅游档案目录体系,以提高旅游档案的利用效率。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档案信息资源更新极快,因而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旅游档案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修订,加强旅游档案管理方法及成效的规范,为旅游档案资料的系统化、科学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完善旅游档案的目录体系,在围绕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及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利用者的档案需求信息,积极探索利用的途径,建立旅游各部门、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出各自的档案优势。不断丰富档案的检索工具,编制出大量适合旅游行业发展的档案编研资料,并进行针对性地筛选、归纳、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极具使用价值的旅游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旅游行业对档案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完善的目录体系有效地揭示出旅游档案的库藏资源。例如,可以在进行档案文件登记的同时,增设与之相关的著录项目,加强后续的整理、排序、分类工作,实现文件的有效归档及著录,不断完善旅游档案的目录体系。便于使用者更好地查找和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的效率。

(三)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现代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有效地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现不仅能使旅游档案的整理、归档、立卷、管理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更为高效快捷,而且能有效地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从而大大提高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计算机中录入种类丰富的旅游档案信息,并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以此快速地进行二次文献的整理编辑,而电子化的档案信息成果也能进行多次复制,便于旅游行业各个部门的利用,有效地拓展旅游档案的服务范围。此外,通过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还能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效果,大大节约了旅游档案管理及信息加工的成本。不同区域的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联系,定期进行集中交流及规整,促进各地旅游资源的动态更新,最大限度地提升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曹新素. 档案信息用户工作研究[D]. 安徽大学 2012.

[2]王旭东.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 云南大学 2013.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对策展望

乡村旅游起源于西方,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是蓬勃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政府发展旅游的主导战略指导下,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促动下,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传统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了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各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1乡村旅游的形式与发展特点

1.1我国乡村旅游的形式

按照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农园采摘形式。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作为农村旅游获取收益(如利用荔枝、桔柑、杨桃、葡萄、橄榄等果实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二是农业生产技术或生态农业园形式。主要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的一些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环境为主,使之成为生产花卉树苗进行买卖和观赏相结合的花卉园;三是畜牧观赏狩猎形式。利用牧场、养殖场、猎狩场、跑马场等,给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情趣;四是乡村文化或乡村休闲旅游形式。以乡村地居留、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方式,理解和享受自然、淳朴的农家饮食和文化特色。

1.2我国乡村旅游特点

1.2.1资源分布广泛、内容多样。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纬度跨幅大,除高山、沙漠等少数地区外,广泛分布着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民,他们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世代不断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资源。因此,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极为广泛。同时,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物质成分,又有非物质成分。旅游资源多样化的组合形式,决定了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区等不同的农业景观,集镇、村落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又有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1.2.2乡村旅游产品地域性强、整体性鲜明。乡村旅游产品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不同气候带形成了相应的农业带。而由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和文化环境,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日庆典等。这种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复杂而和谐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1.2.3乡村旅游活动规律季节性不强、淡旺季不明显。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的休闲特性,来自大、中城市的游客,其活动就不单纯以观光式的大众旅游形式为主,虽然随四季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运行规律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但以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春之花、夏之绿、秋之实、冬之作”等等,却可以展现给都市的人们不同丰富景观与乡村文化氛围,从而与传统的旅游活动淡旺季有所区别。

2我国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2.1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就业

2.1.1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巨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每增加1元收入,可带动关联产业4.3元的收入,而该乘数,在经济落后(边际消费倾向更大)的地区还要更大。

2.1.2促进多种形式副业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务农为主要就业形式,往往无法达到充分就业,而旅游业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从事副业的好机会,农民可在农闲或旅游旺季,通过生产有乡土特色的小商品,提供农家住宿餐饮,采摘当地土特产出售,充当导游轿夫等多种角色来实现就业。这不但能成为他们进行充分就业的有益补充,而且在乡村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成为其就业的主要形式。

2.1.3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国农民无法充分就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知识技能有限,就业选择面较狭窄,无法应对高技术含量行业的挑战。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引入农村,为农民接触广大世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时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将为农民在转向其他非农产业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就业的几率。即使这些农民不从事旅游业而继续进行农业生产,也有更大机会发展农业的前向生产和后向生产,从而促进其在农业领域充分就业。

2.2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的困境在于有效就业不足,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有助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入。当前,农村发展观光农业,以吸引城市人来农村直接采摘瓜果、花卉等形式,使农民可将更多的农产品顺利出售,避免农产品销路不畅造成损失。同时,将农产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也可获得更好的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会在乡村进行多种消费,如购买有民族风情或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在农村享受农家饭和农庄住宿,需要导游及轿夫提供脑力、体力服务等,这些都将使农民获得新的收入渠道,农民可以从提供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地方财政收入有望得到较大增长,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性补贴,从而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农民可以得到更多转移性收入。3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3.1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而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既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并组织他们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他们的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使他们具备承担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也要重视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地培训。

3.2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策划,丰富内涵,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要坚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发展协调”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精心编制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布局建设规划。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改变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相似、档次不高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

乡村旅游经营者要以旅游服务为舞台,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让游客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游客长久存在。

3.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突出田园特色。项目开发要注重对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要创立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拓展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把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列入旅游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荐名录。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业主以协会等形式组团参加省、市统一组织及推荐的促销活动。要鼓励和引导经营户根据导向和消费需求,依托产业特色、生态优势打造品牌景点;依托文化底蕴、特色民俗风情打造品牌活动;依托集观光导游员、民俗风情讲解员、特色活动指导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于一身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队伍打造品牌服务。营造品牌促提高,经营品牌促发展,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3.4加强领导,加大扶持

乡村旅游是丰富的旅游产品,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有关部门形成服务合力。因此,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要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款专用,重点用于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扶持,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的奖励,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乡镇和村的奖励。同时,要落实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使办公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能,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4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展望

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心灵回归的精神家园,是旅游业中日渐绽放的奇葩,是至今保存得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是实现落后农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乡村旅游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扩展和旅游内容的不断更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旅游活动,也必会不断地改变其方式和内容,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使之成为一种重要而流行的旅游方式。同时,乡村旅游也会与各种旅游方式相互结合,共同谋求最佳利益,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前进。

5参考文献

[1]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6,34(19):5106-5107.

[2]李坚.基于SWOT-PEST分析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12):193-194.

[3]郭宾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J].新农村建设,2006(1).236-237.

[4]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2006,25(1):1-3.

[5]秦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715-718.

[6]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开发研究,2006(6):72-74.

[7]马勇,赵蕾,宋鸿,等.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7,27(2):336-339.

[8]孙冬玲.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58-63.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4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档案;管理;利用

旅游档案是记录旅游实践活动当中有着巨大价值和意义的载体,更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旅游档案助理工作落后与旅游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新时期旅游行业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旅游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创新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档案作用。

1 旅游档案的管理策略

保管好旅游实践活动当中的各项文件和材料是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旅游事业进步的趋势,要重视对相关的旅游材料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旅游档案的综合管理体系,奠定旅游档案终身发展的基础。旅游体系当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必须考虑到自身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策略来为档案的利用和保护打下坚实根基。旅游档案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根本上提高对旅游档案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进而明确组织领导关系,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旅游档案管理效力。旅游信息部门承载着旅游档案管理的重要职能,要想做好旅游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构建开发中心以及完善的旅游信息网,从而做好旅游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切实满足旅游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提高管理工作的运转效率。

第二,有效做好旅游档案管理的服务工作。我国的旅游业起步晚,而旅游档案管理但是明显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档案管理体系,那么要想做好新时期的旅游档案管理工作就有了较大难度,尤其是档案基础建设和旅游业需求不相符。例如,档案收集范围存在局限性,内容整理有待规范,管理结构不够科学等。为了转变这一局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有效做好服务工作,做到和旅游业发展的同步,同时在进一步的规范档案管理,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管理策略。

第三,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建设工作的成效。旅游档案伴随着旅游业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当前的但管理规范当中并没有对其给出明确的规范说明,而且也与旅游业的档案管理需要不适应,如果一味的照抄照搬只能够造成旅游档案管理的混乱。因此,旅游档案的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工作的需要和规律来形成一套旅游档案管理基础规范,更加系统和综合性的做好档案管理,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

第四,有效提升旅游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旅游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是影响到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这与旅游档案事业发展历史较晚有着直接关联,而且旅游行业的档案管理更新速度较快,必须要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够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要做好知识的更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 旅游档案的利用方法

新时期做好旅游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相关部门也要从根本上提高对档案利用的重视,除了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以外,还要在旅游事业的推进过程中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旅游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旅游档案的价值。做好旅游档案的利用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相关部门必须要具备为旅游业服务的思想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工作质量,除了要提高日常查阅以及借阅工作的质量以外,还可以利用网上服务,送货上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开放性的利用好邮档案的各项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第二,积极构建旅游档案横向联系机制,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进程中,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紧密,而旅游档案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走上改革之路,积极构建横向联系的途径和制度,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间、地区间等的关联,发挥各自的档案利用优势,进一步扩大档案信息的影响以及服务范围,使得我国的旅游事业走向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而且分布范围较广,形成一种交错存在局面,那么在建立横向联系机制以后,就可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做好综合开发工作。

第三,对传统的旅游检索工具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编制,使得旅游信息档案的查找工作更加的便捷,信息涉及面积更加全面。除此以外,要加强对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并根据需求来编辑旅游景点的简介资料,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信息网络,这样在档案利用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档案信息网络中心当中快速获取,为需求者提供开放性的档案服务,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第四,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旅游档案当中的各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旅游档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价值,而且档案利用率O高,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旅游档案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旅游档案的编研工作,并为这一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和推销工作来让旅游景点迈向更高台阶。

3 结语

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旅游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为行业发展更有生机活力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满足旅游档案工作的城市发展,而利用旅游档案来服务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对旅游档案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对旅游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推动这两项工作的综合发展,为旅游行业的全面进步给出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旅游资源档案的收集和利用[J].城建档案,2014,(8):96-97.

[2]周红梅.浅谈旅游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和利用[J].档案物语,2014,(14);476-477.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5

黄局长:在国家旅游局和云南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明市旅游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全行业的积极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012年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3.28%,旅游外汇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13.68%;接待国内游客4580.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5%;旅游总收入426.6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业发展取得骄人成就。

《商务旅游》:昆明市为发展旅游业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黄局长:在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多年来我们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为旅游业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一)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突出规划引领的作用,根据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修编了《昆明市旅游发展规划》等一批旅游发展规划书。带动昆明城市国际化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桥头堡战略建设的先导产业来谋划。

(二)内引外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2012年昆明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旅游重大项目39个,协议投资金额1597.59亿元。以阳宗海生态旅游小镇、七彩云南名胜世界、星河温泉旅游小镇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全面提速。

(三)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产业发展聚集区正在形成。按照“项目集中、管理集中、政策集中、扶持集中”的原则,昆明市在石林风景名胜区、滇池旅游度假区至滇池东岸片区等九个区域集中建设旅游产业集聚片区。

(四)全方位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在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投放昆明旅游形象宣传片。加强对国外旅游客源地的宣传推广。定期举办“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郑和文化旅游节”、“浪漫春城·花开昆明—2013昆明茶花节”等大型旅游类活动。

(五)“智慧旅游”成果丰硕。在昆明市“数字旅游”平成备案的旅行社有342家、分社4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46家、旅行社部门1561个,景区景点207家。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和市场的管理监督作用。

(六)深入开展旅游业“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2012年昆明市共立案查处旅游行政案件259件,罚没金额125.95万元。其中“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立案查处旅游行政案件206件。所有案件均已按程序和时限办结,结案率100%。

(七)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成效明显。昆明市积极推进“平安旅游”活动,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八)旅游业基础工作进展快速。2012年昆明市共举办25期导游培训。成功举办了昆明旅游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全省导游大赛等活动。新增4家A级旅游景区。为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撰写《昆明市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办法调研报告》。

《商务旅游》:未来昆明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与2013年旅游业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局长:未来昆明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挖掘优势,将旅游业作为经济腾飞的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为突破口,以推进旅游业综合改革为内生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统筹旅游业与现代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构筑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发展新格局。

2013年努力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6.65%;接待国内旅游者5476.99万人次,同比增长17.71%;旅游总收入513.84亿元,同比增长18.95%的发展目标。

《商务旅游》: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昆明旅游业以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黄局长:为把昆明全面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重视战略研究。加强与国家旅游研究院战略合作,启动昆明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一批对全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做好各项规划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工作,将规划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确保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二)加快提升景区质量,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善景区游览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39个全省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旅游综合改革。提升旅游市场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各要素流动。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建立运转高效的涉旅工作协作机制。积极稳妥探索旅游度假区改革创新工作。

(四)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旅游新项目和新产品。抓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策划包装环滇池体育赛事;依托特色旅游街区,引进各类地方名特商品和连锁经营业态。

(五)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请专业机构对昆明旅游形象宣传总体策划;利用现代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昆明-东南亚旅游城市联盟;加强入境市场开发力度,拉动昆明入境旅游的持续增长;探索与航空公司的联合营销模式,引进国外航空公司开通更多国际航线。

(六)抓住《旅游法》出台契机,推进依法治旅和市场治理。以《旅游法》为依据,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矛盾性问题,全面推进旅游市场治理工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昆明打造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七)治大隐患、防大事故,扎实有效推进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对重点时段旅游安全生产和行业综合治理维稳监管。加大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共建安全综治维稳防控体系。

(八)保障办好“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南博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中欧旅游论坛”等大型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培育国际节庆、会展品牌。积极争办国际性展会,争取更多国际性主题会展和论坛落户昆明。

(九)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结合“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要求,深化和完善“数字旅游”平台功能,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力度,建立旅游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深度挖掘旅游服务产业的潜力,大力推动旅游产品服务创新。

(十)启动新一轮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全行业服务水平。在游客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推进A级景区旅游厕所星级化工程,建设统一的旅游交通标识。构建以自驾游体系并力争将昆明市列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6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02-2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以及农家生活等资源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发展休闲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我国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1 广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西逐步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型、垂钓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历史人文景观型、特色餐饮休闲型、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

1.1 发展呈良好态势

“十一五”期间,广西累计建成生态旅游园区528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园区或企业有45家;现代农业科技园78家,休闲农庄129个,农业观光采摘园137家,农家乐988家;从业人员约38.4912万人,年营业收入达206216.64 万元,实现利润50403.88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约62306多万元,年旅游收入达116147万元,其中农民收入53550万元,实现了以游带农、以旅促农的发展好成效。

1.2 经营层次多样化

广西山青水秀,形成了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山地文化、边疆文化等,这些为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诸多有利的发展空间。已形成了四种主要经营类型:一是观光观赏型,突出广西自然优美的山水风光,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农业;二是参与体验,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农耕文化,为游客提供餐饮、避暑、度假等服务;三是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建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四是民俗旅游型,利用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壮乡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组织开展观光、体验、休闲旅游等活动。

1.3 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体系,休闲农业增进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城市与农村互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1.4 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城乡的生产系统、流通服务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系统的循环经济系统发展;倡导发展绿色产业,调整低碳化方向发展;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广西水果、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结合休闲农业开展的品尝、采摘、营销等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

2 广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是新兴产业,广西的休闲农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产业规划不够科学

广西休闲农业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等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明,经营粗放,开发建设随意性较大,无序性和盲目性较为突出。

2.2 定位单一,档次不高

广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档次低、品牌单一,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的较少,且大多数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生态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

2.3 服务、管理跟不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广西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等相关部门管理协调性不足。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布局还比较散乱,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2.4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须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

广西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原来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都是非专业型人才,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从整体上来看素质偏低,管理服务水平暂时还跟不上。

2.5 政策、法规扶持滞后

各个地方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税收、贷款、工商管理、食品、卫生以及安全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

3 “十二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当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被列入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广西将按照“一县一个点,一市一条线”布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个接待能力在30万人次以上的休闲农业点,14个地级市选择2-3个景点进行重点建设,建成本市1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到2015年,力争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100亿元。为推动广西休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地区的差异化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要准确把握本地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客源,做好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目标,打造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三要重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四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原生环境保护,不要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进行破坏性开发;五要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3.2 服务至上,科学管理

一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分工负责,统筹联动,协调互补;二要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三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都要按规章办事;四要把旅游人才发展战略纳入整体人才规划,优先发展,大力引进中高层人才,优化用人机制,完善旅游人才队伍;五要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实行量化和奖罚制度,提升行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3.3 扩大多方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应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金融机构应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同时,积极吸引国内以及东盟企业的资金,通过争取国家和地方扶持(“跑钱”方案),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钱”方案),加大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钱”方案),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融钱”方案),创新模式――农民宅基地资产(“兑钱”方案),加大本级政府投资力度(“挤钱”方案)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投资方案,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方案。

3.4 整合品牌推广宣传,全面推广营销

占领客源市场,要增加营销投入,加大整合资源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讯息时代,就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通微博,随时宣传景区,处理公关事务,进一步与户外广告、网络、电视、报纸、车身广告、楼宇电视等媒体进行强强组合;利用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积极与旅行社合作,与周边景区结合,扩大旅游市场;向客源地旅游批发商、零售商等派发旅游宣传资料。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1.

[2] 吴忆明.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论文摘要.

[3] 郭存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6):1.

[4] 中国经济网.休闲农业:“十二五”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EB/OL).省略/,2011.4.14.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7

[关键词]东巴档案;文化旅游;共赢发展

文化旅游可以看做是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1】。东巴档案是适应其民族文化生态的产物,以其古朴的形态和原始的文字保留了纳西族璀璨的传统文化,东巴文更是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东巴档案在旅游景观文化内涵的延展、旅游宣传及旅游品牌树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档案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丽江地区东巴档案具有的旅游资源价值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档案和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丽江地区各级档案馆保存的东巴历史资料及相关人文历史档案都是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东巴档案蕴含的文化旅游资源效用,对丽江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而言是一条捷径。一般而言,民族档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值等。

(一)蕴含历史文化价值。东巴档案是纳西族先人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一列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记录,真实准确地反映了纳西族各个领域的的人民在当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立场和意志,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成其为旅游资源有自身优势。例如,东巴古籍《创世纪》,记录了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发展变化过程,是研究纳西社会状态变化以及婚姻形式变化的重要历史记录。而东巴经《鲁般鲁饶》的记载则更是印证了汉文史志关于纳西族迁徙发展的历史,对研究纳西族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提供了可靠的档案材料【2】。

(二)具有社会价值。东巴档案因其丰富的种类和数量而蕴含不同的社会价值。首先,科学价值,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天文、植物、医药、农业、矿产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纳西族先民的重大科技成果;其次,哲学研究价值,东巴经蕴藏纳西族关于人类及万物起源的原始神话传说,反映了纳西先民的朴素唯物世界观和自然辩证观,对研究纳西族早期的哲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再次,文字学价值,东巴文是世界上罕见的仍流行于民间的活象形文字,对探讨人类文字的形成、发展、演化有宝贵的查考利用价值。

(三)拥有审美价值。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首要特征即为审美价值,东巴档案凭借自身的神秘魅力能够满足游客多层次的审美要求,东巴档案不仅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舞、东巴画和东巴音乐等方面内容的档案。东巴经书记载的历代民间传说、神话给丽江文化赋予了灵魂;东巴文线条优美、颜色淳朴,其象形之美也成为别具风格的民族景色;东巴画则“内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驻画及汉代画像砖相媲美;外可与古埃及、古玛雅绘画和非洲原始木雕比高下”,例如东巴卷轴画《神路图》,既有藏族唐卡画的风格又继承纳西族传统的绘画特色,静谧不失活泼【3】;纳西族音乐档案,更是以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时代的印痕而兼具自然美和人格美,彰显了东巴档案的审美价值。

(四)蕴藏宗教价值。东巴档案是在宗教文化传播中形成和发展的,体现出纳西族东巴教活动的轨迹与东巴文化的变迁。藏传佛教与汉族道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纳西族的历史文化,许多纳西族档案都体现出佛教、道教、东巴教多教交融合一的特点。纳西族档案的传承本身就是一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宗教旅游,它饱含的纳西族文化精髓,为游客们进行现代意义的文化朝圣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东巴档案价值实现的契机

东巴档案是纳西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使东巴档案实现自身价值、得以更好传承的最好契机就是丽江文化旅游的大力发展。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东巴档案积淀的纳西民族文化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旅游市场。丽江紧抓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机遇,促使本地区旅游业突飞猛进,其中,东巴档案的价值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的扩展和价值形态的变化。

(一)价值主体的扩展。价值主体的扩展是指随时间推移,与档案发生关系的人群的扩大,利用者需求范围的拓宽。对旅游文化的需求是一种对异质文化感同身受的渴望。丽江市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而东巴档案则以丽江地区的文化旅游为平台契机,将神秘、专属的东巴文化呈现给大众,游客们通过口耳相传和借助信息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一睹东巴档案的真容。随着信息传播的手段与途径的多元化,丽江文化旅游的宣传也使得东巴档案被更广泛的接受。例如2003年在美国举办的“图像及其变迁――东巴艺术及其再创造”展览,使世人感受纳西族传承的档案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将东巴档案推向世界,引起各界学者的研究热潮和各地游客的蜂拥而至。

(二)价值形态的变化。随着文化旅游热潮的出现,东巴档案的价值已然发生变化。东巴文凭借“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美誉,作为当地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无形中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旅游消费、招商引资,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东巴档案具备了经济价值;东巴档案是纳西文化的凝聚物,对于丽江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符号标杆的作用,是指引游客体验纳西民族风情的“路标”,可以说东巴档案具有了宣介价值;东巴档案作为对纳西族生活的原始记录,通过档案场域与旅游场域的结合,使游客获得对过去文化例如历史人物、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记忆和缅怀,也就是具备了怀旧价值。

三、东巴档案与文化旅游的共赢发展对策

(一)着力于构建文化旅游的优质服务平台。首先,要优化管理机制,积极运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与应用软件,实现从档案数字化接收、整理编目以及档案利用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努力推进档案网络化管理,与相关部门资源共享,提供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提高档案资源效益。其次,丽江地区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举办特色展览。结合法定节假日在景点举办极具民族韵味东巴档案展览活动,实现互动发展。各地档案部门要因时因地举办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档案活动,真正使东巴档案成为打造丽江地区文化旅游“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可持续地开发和保护东巴档案。丽江旅游开发的放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有弊,纳西族必须在外来民族文化冲击下维护自身固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同时吸取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子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泸沽湖畔原始保存状态的摩梭族文化,其母系社会制度使泸沽湖成为人们趋之探秘的胜地。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例子提醒我们切不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对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要求,避免旅游文化的扭曲和文化旅游的毁坏,政府与档案部门、文化机构都应该严格把关,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法律条文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三)对东巴档案进行文化旅游的品牌化运作。民族档案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绕不开市场化的运作,通过创立品牌,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产生资本积聚、品质提升的效应。很多时候,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在于其树立的品牌形象,管理部门将景点最典型最特色的信息表达给大众,使大众从中摄取到远大于此的精神内涵。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文化品牌都诠释着丽江文化旅游的精髓,很多时候,作为丽江旅游动机内驱力的,往往就是这些品牌形象,东巴文应成为丽江文化旅游中的标示物,在对外旅游宣传、景区设计中更多的使用大量色彩绚丽、线条优美的东巴文,促使其成为纳西族民族风情的“路标”。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内涵,以自然为本,以民族特性为根,以民族档案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民族档案与文化旅游产业和谐互融。

综上所述,要实现东巴档案和文化旅游的和谐互融,不仅要以东巴档案的原生态为根本,维护文化旅游中的纳西民族特色,还要坚持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教化和愉悦大众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东巴档案价值的实现。东巴档案与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之路,也是一条人类与自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04).

[2]谭莉莉.珍贵的纳西族东巴经历史档案[J].档案学通讯,2005(05).

[3]段丽波,余璐.旅游人类学视阈下丽江纳西族档案价值探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4(09).

文旅产业发展方案篇8

休闲档案资源旅游信息技术城市实践总结

2013年我国颁布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要求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民旅游休闲生活体系。从业态划分角度讲,休闲产业是旅游度假产业的深化阶段,而其中的城市休闲产业则是广大民众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必然需求。目前,我国部分特大型中心城市亟待建立科学、完善的休闲业态。这既是人口大规模集聚后的发展趋势,也是该类型城市历史积淀的基本走向。诸如北京、成都、杭州等特大型中心城市,一般都具有魅力独特的历史渊源,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区,城市休闲业态古已有之。

一、中心城市休闲业态的历史档案资源概述

现代城市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休闲应该是一座成熟城市的本质,它与经济产业结构、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品质的城市发展链条,即:生产、生活、生态。相当数量的城市重视发展休闲产业,特大中心城市更是将其定位为支柱产业和城市特征。然而,相关的休闲档案资源往往存在缺陷,运用也欠合理。

(一)北京、成都城市休闲产业发展存在共同性

一方面,这两座城市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居民沿袭祖辈的生活特色,无论贫富贵贱,均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劳作之余喜好放松娱乐。北京、成都保留下来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其内涵多有休闲的目的。例如:北京、成都居民都爱喝茶聚会,北京有大量的京剧戏迷票友,成都则有壮观的“好吃嘴”美食大军。北京玩家把赏景泰蓝,成都藏客则痴迷蜀锦蜀绣……就连世界旅游休闲最新业态的创意板块,都有两地的归宿――北京“798”和成都“东郊记忆”。

另一方面,北京、成都都是“大都市带大郊区”的格局,中心城区之外有大范围的近、中、远郊涉农地区。从都市游客的休闲需求分析,最喜好周边区域的乡村旅游度假休闲,远离都市凡尘,感悟山水田林。因此,两地的农业休闲、乡村郊外旅游都较为出众。北京现有顺义、大兴、通州、昌平等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成都则有著名的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带。从两地旅游部门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凡遇“双休日”、“黄金周”,上述郊区生态农业休闲游憩带就可以吸纳大量的游客,满足民众的休闲需求,缓解中心城市压力,以休闲的成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休闲产业档案资源及其运用的欠缺

城市休闲产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观光、历史文化、考古文博、餐饮娱乐,因此其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及运用也就不能等同于相似的行业。事实上,北京、成都等地的休闲产业档案并不完善,多数存在缺失,或借用、混用相关行业的资料数据,与业绩突出的休闲产业形成较大的反差。例如,根据世界休闲组织和国家旅游局制订的“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体系考量,其支撑的档案资源应该包括城市的休闲环境、休闲条件、休闲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公众对城市休闲的认知度等。城市发展基础与核心竞争力、历史渊源、环境保护、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好客友善、购物美食、休闲设施等多项重要指标应该是提取档案资料的重要口径。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的2013年全国60个主要旅游城市第二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成都、北京分别位列前二、四位,成绩的背后自然是两座城市休闲业态日益增加的成熟度,但前提是广大游客越来越挑剔的评价尺度。这种能客观反映特大中心城市综合魅力影响因素的档案资料,外界却很少知晓,公众更不能体会其中的价值。

涉及到城市现代产业的档案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一种增加宣传教育效果的生动素材。不能局限于书面、文字资料,还需实物、标本、模拟场景、时空体验等感性载体。从这一角度讲,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的休闲产业档案馆、博览馆,档案资源的展示手段还十分单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以旅游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休闲档案资源科学运用

据2012年8-10月间中国旅游研究中心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以北京、成都等特大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休闲产业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我国国民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内和城郊;二是大部分居民经常和家人一起参加休闲活动;三是国民休闲的主要动机表现为:缓解工作压力,弥补身心疲惫;四是在家中、社区、市内、城郊的休闲活动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国民需求偏好。 家中休闲以上网、看电视为主,社区休闲以散步、体育锻炼为主,市内休闲以游逛购物、逛公园或城市广场为主,城郊休闲以乡村旅游农家乐、爬山或攀岩等为主。这些表征说明,城市休闲档案体系亟待构建与完善,以支持日益发展的休闲产业。

(一)旅游信息化是发挥档案资源功能的时代增效器

所谓旅游信息化,就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以信息化的发展来优化旅游经济、休闲产业的运作,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前沿,休闲业更是如此。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经历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未来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对于广大游客而言,由于网络、手机的普及,旅游信息化则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获得手段。一般而言,大家不喜欢研习传统古板的文字资料,但对网络技术包装下的多媒体展陈信息爱不释手。如果能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便于公众吸纳的档案运用路径,将会扩大休闲产业档案资源的全面收集、整理领域,也能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功效。

(二)旅游信息化对特大中心城市休闲档案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是将繁杂的城市休闲资源合理储存在信息平台中。北京、成都休闲产业发达,适合中外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建议将各地普遍已有的旅游休闲电子政务网、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网和休闲产品公共数据库进行“三网整合”,设立合理、便捷的手机互动短信发送渠道、专题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游客集散地信息查询平台,让普通民众能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积极主动接受休闲档案资料,鼓励他们养成收集城市休闲业档案资料的兴趣。

二是信息化要突出城市的休闲特色。例如,北京是世界著名城市,但内涵具有强烈的古朴和怀旧,看似普通的四合院、老胡同、黄包车等京华风采均可进入信息化档案平台。成都是著名的休闲城市,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麻将、茶馆、美食等蜀风雅韵也应该是信息化档案建设需要把握的。这种城市特色的体现,可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以凸显,例如实物、模型、3D+4D时空体验等。

三是在全国创建专题休闲博览馆,成为该城市新的旅游休闲景点。旅游休闲业本身应发挥对游客综合素质提高的社会责任,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暴露出少数游客素质不高,有一重要原因就在于游客还不懂得“为什么要旅游休闲”,盲目出游、走马观花。因此,具备财力、物力和城市魅力的北京、成都等特大中心城市,如果能率先打造城市休闲博览馆,将相关档案资源进行集中展示、运用,对游客进行休闲教育,将会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发挥历史档案的旅游文化价值[J].浙江档案,2012(08):63.

[2]赵春燕.本土与现代―城市休闲发展的两个维度[J].学术论坛,2013(03):130-133.

[3]尹巧巧.档案休闲―离我们有多远[J].湖北档案,2012(10):18-20.

[4]王晓雪.我国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建设研究―从档案文化休闲视角[J].档案与建设,2012(02)25-27.

[5]陈美爱.市民休闲动机与休闲城市的发展[J].求索,2013(02):257-259.

上一篇:老年人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建设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