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发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1:47

奖金发放方案

奖金发放方案篇1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技巧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

企业作为纳税人,既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要防止过多的无效现金流出。进行纳税筹划,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负担,减少涉税风险,防止过多无效现金流出。纳税筹划,尤其要做好事先纳税筹划,这是有效节税的根本途径。事先筹划,是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事先进行税收筹划的合法行为。企业只有在事前计算好不同业务行为的综合税负,事前调节好业务方式方法,才能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降低税收负担。下面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探讨纳税筹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技巧

对于一个大中型企业来说,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促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某市供电企业职工工资表显示,月工资在3 500元以下的占20%,3 500元至5 000元的占50%,5 000元至8 000

元的占30%。如果以每人7 200元年度奖金为例,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12月份作为年终奖一次发放;方案二:分两次半年奖发放,即6月份发放一次,12月份发放一次;方案三:平均到全年12个月发放。哪种方案对大多数人更为有利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缴: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另外,《通知》还规定,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新修订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分别按工资等于扣除额、工资稍高于扣除额、工资高于扣除额较多三种情况进行纳税筹划。

(一)假设月工资3 500元,全年奖金7 200元

方案一:12月份作为年终奖一次发放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7 200÷12=600(元),不超过1 500元的部分,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 200×3%

-0=216(元)。1至12月份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为:(3 500-3 500)×3%×12=0(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216(元)。

方案二:将年终奖金分两次发放,一次在6月底发放,另一次在年底发放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两次发奖金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不同。

6月份发放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3 600+3 500

-3 500)×10%-105=255(元)。

12月份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3 600÷12=300(元),适用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 600

×3%-0=108(元)。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3 500-3 500)×3%×11=0(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255+108+0=363(元)。

方案三:平均到全年12个月发放

如果将全年的奖金7 200元与工资合在一起,在全年12月中平均发放,那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则为:3 500+(7 200

÷12)= 4 100(元),应纳税额=(4 100-3 500)×3% ×12

=216(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方案一、方案三所缴税款一样,相对较少;方案二缴税最多。

(二)假设月工资为3 600元,全年奖金仍为7 200元

方案一:将全年的奖金一次发放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7 200÷12=600(元),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 200×3%-0=216(元)。1至12月份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3 600-3 500)×3%-0]×12=36(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252(元)。

方案二:将年终奖金分两次发放,一次在6月底发放,另一次在年底发放

6月份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3 600+3 600

-3 500)×10%-105=265(元)。

12月份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3 600÷12=300(元),适用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 600×3%-0=108(元)。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3 600-3 500)×3%-0] ×11=33(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265+108+33=376(元)。

方案三:平均到全年12个月发放

如果将全年的奖金7 200元与工资合在一起在全年12月中平均发放,那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则为:3 600+(7 200

÷12)=4 200(元),应纳税额:[(4 200-3 500)×3%-0] ×12=252(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方案一、方案三所缴税款一样,相对较少;方案二缴税最多。

(三)假设月工资为5 100元,全年奖金仍为7 200元

方案一:将全年的奖金一次发放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7 200÷12=600(元),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 200×3%

-0=216(元)。1至12月份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5 100

-3 500)×10%-105]×12=660(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876(元)。

方案二:将年终奖金分两次发放,一次在6月底发放,另一次在年底发放

6月份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3 600+5 100

-3 500)×20%-555=485(元)。

12月份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第一步:找适用税率。3 600÷12=600(元),适用税率为3%。

第二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 600×3%

-0=108(元)。除6月份外其他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5 100-3 500)×10%-105] ×11=605(元),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为:485+108+605=1 198(元)。

方案三:平均到全年12个月发放

如果将全年的奖金7 200元与工资合在一起在全年12月中平均发放,那么,每月应纳税所得额则为:5 100+(7 200

÷12)=5 700(元),应纳税额:[(5 700-3 500)×10%-105] ×12=1 38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方案一最少,方案二其次,而方案三最多。

三、筹划结论

按照最新个人所得税法,我们在同一数额年终奖的情况下,工资分别等于扣除额、稍高于扣除额、较高于扣除额三种情况对个人所得税应缴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在年终奖在1万元以内(较低)时,工资水平小于、等于或稍高于扣除额时,年终一次发放奖金(方案一)与分月发放奖金(方案三)相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没有区别,但都比按半年奖(方案二)节税;反之,如果工资水平较高(如工资在5 100元以上),则年底集中发放(方案一)相对节税。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对于案例中的某供电企业来说,按照其职工工资结构,采用第一种方案12月份发放一次全年奖,在新所得税法下全体职工都能减少税收支出,尤其是对月应纳税所得额在5 100元以上的职工来说,获益更多。

四、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要充分发挥纳税筹划的最大效用,财务人员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要善于和领导沟通,使领导对纳税筹划足够重视,取得领导的支持。2.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掌握好会计、税法及税务筹划知识。3.要善于学习,广泛吸取各方面知识,运用各方能力。

【参考文献】

奖金发放方案篇2

关键词:奖金发放方式;个人所得税;影响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要想留住高素质人才,除了企业拥有比较好的企业文化,还需要高薪水,这也是比较实际的问题。企业会按照人员的工作情况来给工作人员发放奖金,但是奖金的发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按月计算,也可以是按年计算等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进行奖金的发放,对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都是会有影响的。

一、奖金发放方式

人员工资的构成主要就是基本工资和奖金,奖金一般是完成工作任务量以后多出来的部分,企业为员工发放的就属于是奖金的部分。奖金的发放有三种形式:一是每个月进行发放,也就是把基本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进行发放;二是一次性进行发放,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多企业都在遵循的奖金发放形式,企业年终按照企业的年收益决定给员工发放奖金的数额;第三种就是企业在每个月都会发放一部分的奖金给员工,剩下的另一部分到年底的时候一次性发放给员工。奖金的发放方式对于员工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应该选择最佳的发放方案,这样就可以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二、不同奖金发放形式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一)每个月发放奖金

奖金的发放形式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案例:一名年收入在10万员的企业白领,按照每月发放奖金的形式计算个人所得税就是用10万除以12个月,再减去2000元,所得到的数值乘以20%,再减去375元,然后乘以12个月,就是一年时间这位白领所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数额是10700元。

按照计算这位白领按照每个月都可以领导奖金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并不比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缴纳的少。

(二)年终一次性发放

案例:王先生所在企业是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的形式,王先生一年的奖金数值是18000元,这样算下来王先生每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1900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65元钱。按照10%的税率来计算,王先生全年纳税的金额是3755。

按照计算可以得出按月发放奖金对于员工来说并没有减少个人所得税的上缴,年中一次性进行奖金的发放的方式更适合企业使用,可以帮助员工尽可能的减少个人所得税的上缴。

三、奖金发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按月发放奖金不是最佳方案

企业对于员工进行按月发放奖金的形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最佳的发放方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数值并不是最少的。企业可以在年终进行一次性的奖金发放,年终奖金可以当作是一个月的工资来计算个人所得税,这样缴纳的数值就相对每个月发放奖金要少很多。因此企业在进行奖金发放的时候要进行综合考虑,不是只需要达到奖金均衡就可以的,更多的是为企业员工的收益考虑,降低纳税数额,增加员工的收入。

(二)科学组合奖金和工资

工资和奖金之间的组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数额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进行合理科学的工资和奖金的组合发放才可以达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如果在组合以后出现了两个不同税率,需要按照最低的税率进行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数额。对于企业工资和奖金的计算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理的奖金发放形式。

(三)注意纳税临界点

企业在进行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纳税的临界点,因为超过了临界点,就会按照比较高一级的纳税税率来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对临界点的变化比较敏感,否则哪怕仅仅超过了一元钱,就需要按照比较高的税率进行纳税了。在企业中进行奖金发放和核算事务不单单由财务部门进行,好需要人事部门以及管理层审查批准才能进行的。人事部和领导需要按照工作人员任务量的完成程度,日常的表现来制定奖金,无论怎么样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临界点的合理使用。

案例:假设一位员工的年收入是9万元,现在年收入增加了5元钱,也就是90005元,年终企业的奖金是25005,这个时候纳税的临界点就是25000元,虽然只是比25005少了五元钱,但是25000元奖金就是按照10%的税率进行征收,25005元就是按照15%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虽然看上去相差的不多,但是在税率上相差很多,也就是在纳税数额上相差很多。所以,企业一定要掌握好纳税的临界点,尽可能的帮助员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

四、结语

每个人在社会上进行奋斗除了要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有就是要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这就和工作中的工资和奖金是密不可分的。在企业员工获得奖金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数额,不要让个人所得税成为员工经济的负担。在进行奖金的发放过程中可以有几种主要的形式,不同的奖金发放形式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其中按月发放奖金并不是最佳的发放方案,因为按月发放奖金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并不是最少的,年终发放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国伟.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10.

[2]周洁. 企业薪酬纳税筹划研究[D].贵州大学,2009.

[3]廖石磊. 中国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流失成因及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奖金发放方案篇3

关键词:全年一次性奖金;月工资发放;比例;个人所得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新条例主要变化及分析

1.新条例相对于2011年9月实施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应交个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条例税前可扣除费用由原来的2000元增加到3500元;二是税率由原来的九级累计税率调整到现在的7级累进税率,最低税率由原来的5%降到3%,最高税率从原来的45%降到40%。

2.税率调整造成前三级税率差异扩大。旧条例中每一级税率的差异是5%,而新条例前三级的税率差异增大,第一级与第二级差7%,第二级与第三级差10%,从第四级之后,每级税率差异仍保持在5%。

3.本次调整中,减少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税前可扣除费用由2000元增加到3500元;一是不同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变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二、新条例与旧条例税率变化对不同收入水平人员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按照新条例与旧条例税率分别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扣除三险一金后(应纳税所得额扣除可减除费用3500元之前,下同)在38600元以内的,新条例相比旧条例,应交个税减少;在38600元以上的,新条例相比旧条例应交个税增加。工资薪金所得扣除三险一金后在8000-12500之间的职工,在本次的税率调整中受益最大,少交个税金额为480元。

表1:新条例与旧条例税率对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对比新条例与旧条例税率可以看出,20%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范围变化较大。旧税率表中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20000元之间对应的税率为20%,而新税率表中,5000-9000之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为20%,9000-20000元之间对应的税率为25%。该税率变化是增加应纳税额的重要因素。

应纳税所得额在4500元以下(加上税前减除费用标准3500元及扣除的三险一金等费用,月均工资约11000元)的部分,新条例相对于旧条例优惠最多。旧条例中500元以下按5%纳税的部分,新条例中只按3%纳税,旧条例中500-1500元按10%纳税的部分,新条例中仍按3%纳税;旧条例中2000-4500元按15%纳税的部分,新条例中按照10%纳税。该部分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差异是减少应纳税额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于中等收入的职工来讲,将扣除各项保险后的税前月工资控制在8000元以下,既可以每月享受10%的较低税率,又可以降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平均月工资金额,从而降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三、每月应发工资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比例不同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假如某员工2012年度平均月收入为17000元,有三个工资发放方案。

方案1:每月应发工资为月平均收入的80%,全年一次性奖金为月平均收入的20%,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约为14079元。

方案2:每月应发工资为月平均收入的60%,全年一次性奖金为月平均收入的40%,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约为18807元。

方案3:每月应发工资为月平均收入的40%,全年一次性奖金为月平均收入的60%,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约为30218元。

由此可见,同样的收入因每月应发工资和年终全年一次性奖金发放比例不同,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差异很大。方案1较方案2节税4728元,较方案3节税16139元。

表2: 三种方案应交个人所得税情况对比表

(注:月应纳税所得额已扣除三险一金及可减除费用3500元)

四、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企业每月应发的基本工资不高,但年底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很大,往往需要交纳一笔数目不小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低于月工资税率的员工,应提高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金额;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高于月工资税率的员工,应减少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增加月发放工资金额,使两者税率差异趋同,可以起到很明显的节税效果。

奖金发放方案篇4

关键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68-01

一、纳税项目的转换与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往往难以区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得到的报酬;后者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劳务取得的所得。二者转化的关键,在于劳务合同的签订,即雇佣关系的确定。

[例]刘某2012年度在上海打工,约定年收入为4.8万元,与企业主签署了非雇佣合同。因此,刘某取得的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纳税,每月应纳税额=(48000÷12-800)×20%=640(元)。

假设刘某与企业主签署雇佣合同,则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每月应纳税额=(48000÷12-3500)×3%=15(元)。

可见,在应税所得不高的情况下,以雇佣形式提供劳务可降低税负。由于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在税率上存在差异,前者的税率最低为3%,最高45%,后者的税率最低为20%,最高40%,这就为个人提供了筹划空间,个人可根据报酬的具体数额,决定是否确定雇佣关系。

选择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主要适用于收入水平一般的“工薪阶层”。对高收入者而言,则选择“劳务报酬所得”税负较低。第一,因为工资、薪金所得的最高税率高于劳务报酬的最高税率,当个人的月应税收入超过8万元时,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税负更低。第二,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其税前减除费用统一为3500元;而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税前减除的是应税收入的20%。仅从税前扣除的角度看,当个人收入较高时,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更为有利。

二、均衡收入,合理安排奖金的发放方式

现行税法对于个人从任职单位取得的全年奖金,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计税方法。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其他各种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等,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按规定计算纳税。

因此,单位在发放时要特别注意两点:

1.将季度奖、半年奖分散到各月平均发放更为有利。

2.注意年终奖金额的确认,相邻两档税率的分隔点上可能出现“倒流”现象,即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从而使得收入的小额上涨引起税负的大幅攀升。

[例]2012年,王某每月工资为4000元,该年王某的奖金共计30000元。奖金的发放方式不同,其承担的税负自然不同。

方案1:奖金按月发放,每月发放2500元

王某每月应纳税额=(4000+2500-3500)×10%-105=195(元)=3000(元),年应纳税额=195×12=2340(元)。

方案2:7月份发放一次半年奖12000元,年末发放一次年终奖18000元

除7月外,王某每月应纳税额=(4000-3500)×3%=15(元);

7月份应纳税额=(4000+12000-3500)×25%-1005=2120(元);

年终奖部分,应纳税额=18000×3%=5400(元);

全年应纳税额=15×11+2120+540=2825(元)。

方案3:年终一次性发放奖金30000元

王某每月应纳税额=(4000-3500)×3%=15(元);

年终奖部分,应纳税额=30000×10%-105=2895(元);

全年应纳税额=15×12+2895=3075(元)。

方案4:每月随工资薪金一起发放1000元奖金,剩余18000元于年末一次性发放

王某每月应纳税额=(4000+1000-3500)×3%-45(元);

年终奖部分,应纳税额=18000×3%=540(元);

年应纳税额=45×12+540=1080(元)。

通过比较分析,方案4税负最低,其优点在于,确定月度奖与年终奖的比例时,充分利用了税率的临界点,通过合理分配发放金额,使得工资、薪金与年终奖部分的适用税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上。进行年终奖的纳税筹划时,若求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12)商数高出较低一档税率的临界值不多,则可以减少年终奖的发放金额,将其一部分金额并入职工的月收入发放,从而降低年终奖部分的适用税率,使得工资、薪金所得与年终奖部分的税率组合达到最低,节税效果更为明显。

奖金发放方案篇5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一、临界值时的纳税筹划

全年一次性奖金和每月工资处于同一税率时,全年应纳税额最少(本文所指每月工资及全年工资、薪金均扣除了按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社保费用)。临界值数据如表1所示。

但工资、薪金纳税筹划可能面临着如下问题:(1)全年工资、薪金不处于临界值;(2)全年工资、薪金年中调整。本文所指的调整是指在纳税筹划下,跨越级数的调整。下面将以案例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二、非临界值时的纳税筹划

若全年工资、薪金介于7.8―15万元之间,如全年工资、薪金为12万元,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表2所示。

若全年工资、薪金介于15―25.8万元之间,如全年工资、薪金为20万元,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表3所示。

当全年工资、薪金超过25.8万元时,需采取其他的纳税思路和方案,上述纳税方案不适宜,在此不予讨论。

三、全年工资、薪金年中调整时的纳税筹划

(一)若预计全年工资、薪金不超过7.8万元,年中调整后全年工资、薪金为12万元

1.如果工资、薪金调整发生在11月,因为之前按照不超过7.8万元的工资发放额进行纳税筹划,前10个月工资、薪金已发放且个人所得税已确定,在选择全年一次性奖金后,最后2个月的工资按剩余工资的平均数发放,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上页表4所示。

2.如果工资、薪金总额调整发生在12月,前11个月工资、薪金已发放,在选择全年一次性奖金时最后一个月工资也是确定的,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表5所示。

(二)若预计全年工资、薪金不超过15万元,年中调整后全年工资、薪金为20万元

1.如果工资、薪金调整发生在11月,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表6所示。

2.如果工资、薪金调整发生在12月,不同纳税方案计算如表7所示。

四、纳税筹划结论及原因分析

(一)根据案例分析计算,可以整理得出表8

(二)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

1.全年工资、薪金总额处于临界值时,纳税方案可参照表1。

2.全年工资、薪金总额不处于临界值且不调整,应交个人所得税最少;工资、薪金总额调整发生在11月,应交个人所得税会增加;工资、薪金总额调整发生在12月,应交个人所得税最多。因为越早调整,就能越早进行纳税筹划,税额就越少。

3.工资、薪金总额调整完毕后再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可能会少交个人所得税。因为工资、薪金总额调整后,可能需调整预先确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才能使全年应交个人所得税减少。

4.当全年工资、薪金总额超过15万元时,使用低一级数税率对应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更有利。因为超额累进税率只对差额部分使用更高税率,而全年一次性奖金则对全部奖金使用更高税率。J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OL].http:///guoshui/action/GetArticleView1.do?id=157488&flag=1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OL].http:///guoshui/action/GetArticleView1.do?id=156773&flag=1

[3]吴福喜.工资薪金所得个税的最优纳税筹划[J].商业会计,2015,(6).

奖金发放方案篇6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 案例分析; 刚性约束

一、引言

自1799年英国创立个人所得税,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应用,并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作为经济杠杆,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在当前缓解贫富分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尤其应当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由现行的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工薪所得税率表由9级简并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最低一档税率由5%降为3%。如何使纳税人在遵守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税负,为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个人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保护中低收入阶层利益,这是政府向公众传递出今后将更加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民的信号。进一步改善了民生,使广大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再增加一些,保持经济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对个税起征点的三次调整,引发了民众对个税改革的空前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刚刚成长起来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种种问题,构思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放到此处。

本文主要针对个人所得税项目中的工资、薪金所得以及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剖析,利用刚性约束的个税优化模型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个案进行实证,并结合税务筹划理论,提出几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案,旨在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提供参考。

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改进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工资薪金所采取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1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在遵守税法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纳税人应该平衡各月收入,尽量使每月工资接近或降到允许扣除额以下使用抵挡税率,减轻税负。

在我国所得税法的刚性约束下和上述的基本假定之下,个人对所得税的筹划是使年度税负最小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设个人年薪总额为固定值A,每月发放的工资为xi(i=1,2,3,…12),年终一次性发放的奖金为B,每年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Z,根据最新修订的所得税税率,设月工资适用的税率为分段函数r(x),年终奖金适用的税率为分段函数R(x)。同理,速算扣除数为分段函数k(x),那么,每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Z等于每月缴纳个税额和年终奖金B所对应缴纳的税额之和。但在计算时要注意年总奖金B需要先除以12再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在实际计算时,月工资适用税率r(x)与年终奖适用税率R(x)之间存在区间上的不对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年终奖与月工资的互补关系来调整区间。如假设年薪为A,月工资为x,则一次性发放的年终奖为A-12x,适用税率要根据(A-12x)/12查得。

假设x的取值范围为(a,b),(A-12x)/12的取值范围为(m,n),但(a,b)与(m,n)不一定相同,这就需要将(m,n)细分为若干个子区间,如(m1,n1),(m2,n2),…(mn,nn)来保证取值的一致性。在x的不同区间中,要将(A-12x)/12的区间细分才能进行运算。

如我们要计算(a,b)区间内的应缴所得税,根据模型可列出算式,再将两式所求答案相加即为应缴税金。实际运算中,根据A取值的不同,(A-12x)/12的区间可能要分为若干个,计算原理相同,但基本思路都是先分区间再分别计算最后求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月工资薪金是否均匀发放影响其应交的个人所得税税金

在个人薪水金一定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发放模式,但是无论哪种发放方式,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综合税负率在可能的条件下最低。

假如某公司处级员工的每年工资、薪金合计为72 000元(不考虑一次性年终奖和每月的工资税前扣除的公积金、保险等),下面以工资、薪金是否均匀发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如果每个月均匀发放6 000元,则年应纳税额=[(6 000

-3 500)*10%-105]*12=1 740(元),每月应纳税额为1 740/12=145(元)。

2.如果一年中,有11个月均匀发放4 000元,在10月份发一次奖金24 000元,那么年应纳税额

=[(4 000-3 500)*3%]*11=165(元),10月份工资加奖金合计

28 000元,10月应缴纳个税=

(28 000-3 500)*25%-1 005

=5 120(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如果每月均匀发放6 000元,则该年度12个月共计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金1 740元;如果不均匀发放,如10月份发放上半年奖金,则当月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金5 120元,则该年度12个月共计应交个人所得税税金5 285元,第一种筹划方式比不均匀发放方式少交税款3 545元。

企业发放半年奖、季度奖等数月奖金以及员工每月工资的不均衡发放,必然导致员工个人负担的税额增加,实际收入减少。一般讲,每月均匀发放工资薪金会降低个人所得税的使用税率,从而减少应纳个人所得税金额。

(二)案例二:年终奖的个税筹划

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政策采用简易计税办法,与工资薪金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税办法有很大差异。在某些奖金区间内,可能会出现税前应税奖金多的员工比应税奖金少的员工,实际取得更低奖金收入的情况,也就是应纳税所得的无效区间。

举例来讲,如果发放含税年终奖18 500元,个税为1 745元,税后所得为16 755元;而如果发放含税年终奖18 000元,个税为540元,税后所得为17 460元;后者大于前者。这也就是说,在年终奖无效区间内多发一元钱,纳税人要多交更多的税金。因此,在进行年终奖的个税筹划时一定要避免进入无效区间内。能够使纳税人收益最大化的往往在临界点上,也就是每一档税率的上限。本着这一思路,对年终奖的不同发放金额进行测算,尽量将年终奖金额落在上限上,避免进入无效区间,比较不同的发放金额所需承担的综合税负率,选择综合税负率最低的点为发放最佳点。

(三)案例三:利用刚性约束的个税优化模型寻找月薪与年终奖的最佳组合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对于员工拿到的工资薪金总额,可以合理安排月薪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分配比例,使得员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总额可缴纳最少的个人所得税,即综合税负率最低,也就是纳税额最小化。

1.案例分析

假设某人年薪为24万元,月薪为240 000/12=20 000(元),则每月应纳税额为:

(20 000-3 500)*25%-1 005=3 120(元),每月实际所得为20 000-3 120=16 880元;那么每年所得为16 880*12=202 560(元);年缴纳个人所得税为3 120*12=37 440(元)。

(1)若每月发x,当3 500

则全年纳税:min{Z}=min{[(20 000-x)*12*适用率-速算扣除数]+ [(x-3 500)*适用率-速算扣除数] *12}

在实际计算时,月工资使用税率与年终奖适用税率之间存在区间上的不对称。如前设年薪为A,月工资为x,则一次性发放的年终奖为A-12x,适用税率要根据(A-12x)/12查得。

这就需要将与x对应的区间细分为7个子区间,来保证(20 000-x)与x的一致。

minZ=(20 000-x)*12*25%-1 005+[(x-3 500)*3%-0]*12 3 500

=minZ=57 735-2.64x 3 500

=minZ=44 53539 13537 33532 38532 38529 23533 480=29 235?圳x=15 500

所以在月发3 500

(2)若月发x,且x≤3 500,年终为240 000-12x,则全年纳税最低为:

min{[(20 000-x)12-(3 500-x)*25%-1 005}=min[(236 500-11x)*25%-1 005]

=(236 500-38 500)*25%-1 005=48 495?圳x=3 500

如果选择月工资发放3 500元,年应纳所得税总额共计48 495元,并且年综合税负率达到24.53%。

2.分析结论

为了验证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是否为税负率最低的点,本文分别计算了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全年所得从4 000元到20 000元这个区间内,纳税人的税负率。由图1可见:对月收入2万元即年收入24万元的个人,选择月工资发15 500元,年终奖一次性发放54 000元综合税负率最低,因此此方案为最佳。此方案比筹划前的19.66%综合税负率低了7.48%,少交税款17 940元,即节省了年收入的7.47%。

(四)案例四: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主要途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支出以及增大税前扣除金额这两条途径来实现。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支出可以通过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免费为职工提供宿舍;免费提供交通便利等。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包括按国家规定比例计提并实际交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及符合税法规定的差旅费津贴和误餐补助。其中住房公积金扣除标准为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税法规定: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应避免以现金形式发放住房补贴等。

某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月收入总额为8 500元,当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缴存比例为5%时,个人需缴存住房公积金425元计入个人账户。社保缴费比例为11%,则社保费为8 500

*11%=935(元)。全年应缴个人所得税为:[(8 500-425-935

-3 500)*10%-105]*12=3 108(元)。当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缴存比例为12%时,单位和个人分别缴存住房公积金1 020元计入个人账户。社保缴费8 500*11%=935(元)。全年应缴个人所得税为:

[(8 500-1 020-935-3 500)*10%-105]*12=2 394(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当企业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5%提高到12%时,员工个人每年可节税714元,同时企业缴存的部分也可以在税前列支。可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后,企业应纳所得税相应减少,同时员工也可获得更多的税后收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总结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税收的作用日益强大,但在其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征收面过窄,纳税不公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个人所得税纳税的出发点是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为国家服务。个人利益是放在首位的,而利益的主体又是经济利益。可惜的是,现有的研究成果比没有系统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分别介绍了四种不同的筹划方案:通过均衡各月收入、年终奖无效区间以及寻找月度工资与年终奖最佳组合点来达到降低税负率的目的;通过增大税前扣除金额以及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支出以降低职工个人名义收入金额来实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文章的难点和亮点就在于有效利用年终奖及月度工资税率的不对称区间,引入了刚性约束的个税优化模型,求出月度工资与年终奖的最佳组合点,并在实际中得到验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使个人获得了最大收益,从而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该模型将应用在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其效果也会越来越显著。当然,在确定年终奖与工资薪金的最佳组合时,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薪酬激励政策,要奖罚分明,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公正的薪酬体系,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由于时间和笔者学识有限,本文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有相当多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期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修订第三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 盖地,蔡昌.税收筹划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 蔡昌.税收筹划谋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 蔡昌.税收筹划规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 周小兵.工资薪金全年发放之筹划方案[J].财会月刊,2009(1):35-36.

[6] 毛夏鸾.税收筹划教程[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7] 杨志清,庄粉荣.税收筹划案例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刘容.企业合理避税[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奖金发放方案篇7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举报人应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地址,尽可能对被举报人的违法事实、采取的违法手段等提供详尽的资料,不得故意虚构或夸大违法事实。对恶意虚假举报的相关人员,一经查实,依法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非故意、不知情或因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而造成举报失误的除外。

二、举报形式

以口头、书面、电话、电子数据等形式向我市文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及证据材料

受理举报后,文化部门必须告知举报人举报奖励的相关规定、领取举报奖金的要求及程序。

三、奖励范围

对举报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扫黄打非、文物等市场中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且举报情况属于文化部门管辖范围,经查证属实并由此破获有关案件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严格为其保密。

行政执法人员举报和行政执法部门直接查获的案件,不属本办法奖励的范围;文化、工商、公安等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四、奖励对象

1、举报奖励对象原则上限于实名举报人;但对匿名举报案件查实后,文化部门认为可以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酌情给予奖励。

2、对不愿透露姓名的匿名举报人,可告之其设置两组密码(密码姓名和领奖密码)代替,密码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合,并在密码前注明密码姓名和领奖密码,位数不限。领奖密码,举报人要自行保密,便于事后领取奖金。

3、同一案件被多个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但其他举报人提供的情况对查清该案确有直接作用的,可以酌情给予奖励。(举报顺序以“”违法案件专线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时间为准)。

4、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按照单人举报标准给予奖励,奖金按照举报人数平均分配,奖金由举报第一署名者或者第一署名者委托的其他署名者领取。

五、举报奖励条件

获得本办法规定的举报奖励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有明确、具体的违法当事人;

2、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文化部门掌握的;

3、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并依法受到罚款以上处罚的;

4、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六、举报等级

根据举报者提供的举报事实的确凿程度、举报人的协助调查情况与查清的违法事实相符程度,举报奖励分为四级:

1、举报人对违法人员、违法地点、违法事实完全清楚,并能提供关键证据或直接掌握现场物证、书证并积极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证事实完全相符的为一级。

2、已掌握部分重要物证、书证,但尚未对违法事实进行直接核实,能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证事实基本相符为二级。

3、仅能提供查办线索且不能协助查处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的为三级。

4、仅为怀疑或推测性举报,经查证属实的为四级。

七、奖励标准

1、奖励给举报人的奖金,根据举报的不同等级,在该案罚没款入库总额的%以内掌握,分别按照%、%%、%-%、%-%、%以内的比例提取,但单案的举报奖励金,额度最高不超过元。

2、对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举报人的奖金,经同级财政部门特案批准,可以不受限额控制。

3、对无罚没款的举报案件,必要时可以酌情发给举报人一定的奖金,但一般不超过元。

4、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案件举报人的奖金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八、奖金兑现

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金待结案后由市文化部门向举报人兑现。

举报奖励经费由文化部门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拨付,文化部门建立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经费专款并滚动使用。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奖励举报有功单位和人员。

其他执法部门移交或联合查办的案件,需要向举报人发放奖励金的,可把奖励金交给有关部门发放,按照本办法履行审批手续,并向对方单位索取合法收款票据。

九、发放程序

举报奖金由负责查处文化市场违法举报案件的稽查队支付,按下列程序兑现:

1、应当在案件处罚决定生效并执行完毕后一个月内,按照举报人的申请填写《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对象和奖励金额,并注明有关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

2、举报人应当在接到领奖通知后三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权利。

3、举报人领取奖金时,应当在《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上签名,并注明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的号码及填发单位。匿名举报人,文化部门将在网站和办公区域公布受奖举报人的密码姓名和领奖事宜。

4、《文化市场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由监察室制作并作为保密件保管。领取奖金款项的财务凭证由办公室另行制作,财务凭证只注明举报案件名称、编号和举报奖金数额及审批人、经办人的签名,不填写举报内容和举报人姓名及身份。

5、稽查队发放举报奖金时,可应举报人的请求,简要告其所举报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但不提供文化市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及有关案情材料。

十、经费管理

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奖励资金申报和发放的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有关财政规章制度,强化监督,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一、责任追究

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支付举报奖金时,应当严格审核,防止奖金被骗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除追缴奖金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1、利用职权,故意拖延发放奖励金、伪造举报材料、冒领奖励金,收受或变相收受举报人奖励金回报的;

2、挪用、侵吞举报人没有领取的奖励金的;

3、捏造举报人、指使或教唆他人冒充举报人领取奖励金的;

4、向被举报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奖金发放方案篇8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和政府人口计划生育的决策,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在全市建立以奖励扶助制度为主、其他配套制度为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上新水平,为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内容

奖励扶助制度是在各项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帮扶救助措施基础上,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的一项奖励制度。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条件及其确认程序

1.奖励扶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本市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2.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按以下程序进行:

(1)本人申请;

(2)村民委员会评议;

(3)乡镇(街道)初审并张榜公示;

(4)县、区人口计生局审查确认。

(二)奖励扶助的发放标准及发放方式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在确定农村“低保户”时,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其家庭收入;取得奖励扶助金的“五保户”,不影响其原有待遇;已经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不再发放奖励扶助金。

发放奖励扶助金采取一人一卡(存折)的方式,直接发给奖励扶助对象。发放机构根据县区人口计生局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和身份证号码为每一个对象开设一个奖励扶助金个人账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奖励扶助金划入每个对象的个人账户。奖励扶助对象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和奖励扶助金存折(或卡)到发放机构领取。委托他人领取时,须凭受托人身份证、奖励扶助对象身份证(或户口簿)、奖励扶助金存折(或卡)领取。

(三)奖励扶助的经费来源

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奖励扶助经费由省、县(区)财政共同负担,各级财政要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市财政对各区按比例分摊。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控制。严格按省定资格条件确定奖励扶助对象范围,奖励扶助金不得低于市定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确认程序,做到本人申请、逐级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三)直接补助,到户到人。按省定发放机构直接将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对象确认、资金管理、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运行机制。同时,各地要继续完善并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救助保障政策,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五)因地制宜,注重结合。各地要从财力情况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要求出发,注重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注重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一)2006年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准备、动员部署和宣传培训阶段(3-4月)

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奖励扶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奖励扶助制度培训班,掌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摸清奖励扶助对象底数,搞好经费的测算和预测工作;召开各种会议进行部署。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联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对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奖励扶助金的发放方式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迅速掀起宣传热潮。

第二阶段:奖励扶助对象申报、初审和审查确认阶段(5-7月)

严格按照省定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条件、确认办法和程序,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申报、初审和审查确认工作。5月20日前,完成奖励扶助对象本人申请和村民委员会评议工作;6月20日前,乡镇(街道)完成初审、公示和上报工作;7月20日前,县区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同时要建立和妥善保管奖励扶助对象的个人档案,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数据库,确保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无虚报、无遗漏、无差错、无延误。

第三阶段:奖励扶助金发放阶段(8-9月)

7月底前,县区人口计生局对乡镇(街道)报送奖励扶助对象信息审查确认后,上报市人口计生委和财政局审核;市、县区人口计生部门要将已确认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和发放机构。8月31日前,省级奖励扶助补助金核拨到各县区,县区配套资金到位,并足额拨付到机构。

9月30日前,县区发放奖励扶助金。奖励扶助金发放机构按要求制定奖励扶助资金发放办法,为奖励扶助对象开设个人账户,制作专用储蓄存折,直接将奖励扶助资金发放到户到人。县区要认真组织好奖励扶助金的首发式,进一步做好奖励扶助制度的宣传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阶段(10月)

县区要认真总结奖励扶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总结报告于10月20日前报送市人口计生委和市财政局。

市人口计生委结合人口计生工作暗访、考核评估对各县区奖励扶助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

(二)从2007年起,实施奖励扶助制度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在做好本年度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和年审复核的同时,对下一年度新增加的目标人群进行摸底测算,累计数字报市人口计生委并抄送同级财政局,为制订财政预算提供依据。

每年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1.个人申报,村级评议,乡镇(街道)初审,乡镇、村公示(1—3月)。

2.县区审查确认;县区、乡镇两级信息录入、变更和审核(4—5月)。

3.县区人口计生局向市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报送所属地区经确认的当年奖励扶助对象的个案、汇总信息和下年度奖励扶助对象发放规模及资金需求预测信息。同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发放机构提供相关信息(6月5日前)。

4.省级奖励扶助专项资金核拨到各县区(7月中旬)。

5.县区配套专项资金到位,并足额拨付到发放机构,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7—8月)。

6.各级发放机构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反馈当年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10月底前)。

7.县区人口计生局对当年奖励扶助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书面材料报市人口计生委(11月底前)。

五、组织领导与管理

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实行首次申报制度。各县区要将实施奖励扶助制度的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情况、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奖励扶助金(含配套资金)安排计划和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预测)数等内容报市审批后实施。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将审批后的上述内容报省奖扶制度协调小组备案。

市纪委(监察)、宣传、人口计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负责做好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中的各项相关工作。要建立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要做好奖扶制度与社会基本养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的衔接。要建立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奖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加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对奖励扶助金的发放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考评。

上一篇:消防员主要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