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59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1

一、加强学习,提高履行现任职责的能力。我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但对于城建工作来说却是一名新兵。既然组织上把我安排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决心铺下身子当学生,虚心向同志们学习,重新给自己定位,一切从零学起。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还要学现代管理、学经济理论、学政策法律、学科学文化知识,尤其要加强城建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履行现任职责的能力。

二、依法行政,自学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市建委的主要职责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与城市建设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就达50多部,政策性很强,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管理水平,关系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我一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正确掌握和运用城建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高效服务。行使好“审批权”和“管理权”,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政策,该办的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好;该管的不但要管,而且要管严。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工作中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联系,经常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行政、执法情况;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和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主动争求人大常委会主任、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三、开拓创新,把我市建成一流的现代化文明城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经启动,市委、市府又确定了实施城市化战略再建一个新××的大思路,这也为我市的建设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一定带领一班人,认真落实好《纲要》,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的工作中心,以建设3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配套、高档次美化、高水平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发展××经济和市民工作生活创造一流环境。争取到2005年,全市城市住宅人均使用面积大于20平方米,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180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4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98%以上,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把我市建成“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园林式现代化文明城市。

四、牢记宗旨,廉洁自律,模范履行“三个代表”。城建部门担负的工作与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密切相连,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工作中,我一定把服务××经济、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努力争做“三个代表”的模范,以身作则,廉洁勤政,无私奉献,从内心深处构筑起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以律已,秉公办事,发扬民主,团结带领一班人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创造性地完成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府交给的光荣任务,以一流的业绩回报各级领导和××人民的厚爱。

最后,我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提一个请求:希望各位领导多关心建委的工作;希望市人大常委会经常组织视察、指导城建工作,多提批评指导意见;希望大家监督指导我的工作,不对的地方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我保证虚心接受,及时改正。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2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央印发《意见》的重大意义。

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由党中央的关于党史工作的第一份重要文件。《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规定了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加强党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意见》的印发,对于推动全党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大力宣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问:《意见》是如何阐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的?

答:《意见》明确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对运用党的历史经验和总结党的新鲜经验、提高党治国理政水平,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意见》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党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党委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党的历史新篇章。

问:《意见》对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作了哪些规定?

答:《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做好党史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党史工作更好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意见》对新形势下党史工作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问:《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务?

答:《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对做好党史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要深化党史研究,准确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的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的研究。组织编写出版中央和地方党史基本著作,逐步编纂出版编年史、专门史等其他党史著作。积极开展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专题研究,为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提供咨询服务。将党史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意见》提出,要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广泛深入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党史知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党史作为重要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党史教研部门和党史教研基地,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党史师资队伍。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党史教育、研究、宣传重要阵地作用。组织编写适合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大中小学生等不同对象阅读的党史教材和读物。

《意见》提出,要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宣传部门要统筹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史宣传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强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出版部门要精心组织党史作品出版发行。文化、广电部门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办好党史专业类报刊。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党史网站,加强网络管理。推动党史教育进基层。增强党史宣传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有效性,正确区别和处理文艺创作和历史真实的关系,防止片面性和庸俗化。

《意见》提出,要搞好党史纪念活动,深化党史事件和人物研究。通过党史纪念活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切实做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要党史事件纪念工作。办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有重点地搞好各地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纪念活动。健全举办党史纪念活动制度和规定,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加强管理。

《意见》提出,要抓紧党史资料征编,妥善保存党的历史财富。要积极开展党史资料征集、保护、编纂工作,抓紧征集领导干部及社会人士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组织撰写反映党的历史的回忆录,注意征集口述史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收藏和出版工作。加强党史资料保护利用工作。抓紧改善党史资料保管、利用、展示条件。提高党史资料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水平。

《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组织开展党史遗址普查,重点摸清革命遗址底数,同时注重调查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保护重要党史遗址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统筹建设党史纪念场馆,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意征集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把党史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运用党史资源促进革命老区建设。

问:《意见》对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史工作的领导,健全和落实党委领导党史工作的制度。强调加强对党史工作的领导是党要管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要站在全局高度,增强抓好党史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把党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关心党史工作,对党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党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在承担和组织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党史资料征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党史工作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把党史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大力培养优秀党史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富有开拓精神的党史工作队伍。要适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需要,制定完善有关党史工作的制度和政策,从机构编制、领导配备、队伍建设、办公条件等各方面保障党史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党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问:《意见》的颁发,为党史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党中央的党史研究部门和党史工作部门,对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有何考虑?

答:《意见》的下发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党史事业繁荣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和充分运用好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抓好《意见》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我们要将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同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全面领会党中央关于党史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实现思想认识上确有新提高,精神状态上确有新气象,工作成效上确有新起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重点要抓好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活动提供服务、迎接建党90周年重点项目、重要资政课题研究和编制新的五年规划等工作。党的事业伟大而光荣,党史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3

国务院总理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决定清理规范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持续为企业减负;部署全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会议指出,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市场,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一要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二要抓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促进大中小企业、初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双创”平台,带动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三要完善加计扣除等政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启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技改工程。四要加强标准建设,面向市场多样化需求制造消费者和客户需要的高质量中高端产品。五要加强国际交流,深化中外制造业创新合作。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几大任务,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制造业景气指数有望提升。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意见》分6个部分,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此外,《意见》要求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保监会全面推进保险法治建设

将加快重点领域立法

保监会1月27日了《关于全面推进保险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不断完善保险法律制度体系、推进依法监管、加强监督制约、提升保险业依法经营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等方面作出规定。

在保险立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以保险法为核心、以保险行政法规为主干、以规章规范性文件为重要组成的保险法律制度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增强保险制度的协调性;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在监管执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严格依法行使监管职权,积极推进依法决策,完善监管执法程序,提高行政处罚工作质量。在加强监督方面,《指导意见》从切实增强执法监督指导、充分发挥复议的内部监督作用、做好行政应诉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全面推进保险法治建设,是深化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提升保险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国家海上溢油应急规划出台

能力建设以中央政府投资为引导

近日,我国第一个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多部门力量于一体的溢油应急能力专项规划――《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规划》统筹协调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等23个部门,沿海11个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能力建设内容。能力建设以中央政府投资引导,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在完善的市场环境下参与,形成溢油应急能力多元化投资建设格局。

《规划》提出,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5年时间,我国将初步建成重点覆盖、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与风险相适应的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体系,距岸50海里内任意水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1000吨,距岸50海里内的高风险水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1万吨。

我国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将从单一部门建设转变为多部门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从单一的装备设施建设转变为装备设施和人力资源共同发展的新方向。

电动车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出台

将建立动力电池编码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五部委1月28日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回收主体、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技术政策》明确,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其中,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应负责回收安装在整车上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指系统生产企业)应负责回收其销售给独立电池经销商(整车生产企业售后体系之外)的动力电池。此外,《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将建立动力电池编码制度,构建起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可追溯体系。具体编码工作由生产企业负责,国家汽车标准化主管部门将尽快制定动力电池产品编码标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要对所生产(或进口)的所有动力电池产品进行编码,并建立可追溯系统。

《技术政策》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再利用体系,防止走上其他废弃物治理走过的“先乱后治”的老路。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出台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决定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意见》明确,改革总体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通过3-5年努力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意见》强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是要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二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三是要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以及易于操作、用户普遍接受的节水奖励机制。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4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为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向纵深推进,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皖办发〔2006〕8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x字〔2006〕2号)文件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启动、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率先突破”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标准为阶段性工作目标,重点围绕“七新一好”,全力组织实施“抓百村促千村”工程。力争2006年有10个村达到“十有”标准,30个村基本达到“十有”标准;2007年40个村达到“十有”标准,30个村基本达到“十有”标准;2008年100个村达到“十有”标准;2010年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实现“十有”标准。

二、组织领导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各区县、乡镇、示范村要迅速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宣传、督查工作;其他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2、组建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组。组织、人事等部门要从市、区县、乡镇抽调人员组成驻村指导组,协助村两委抓好示范村建设,驻村指导组为期3年。驻村指导组由组织部、农委进行一次短期培训后,3月下旬进驻示范村。

3、建立新农村工作长效机制。各区县、乡镇要根据“市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尽快制定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措施。指导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示范村的实际,尽快制定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各区县的实施方案于4月上旬报市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三、宣传发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各地新闻单位、主流媒体要紧紧围绕“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全民发动,大造声势,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社会氛围。

1、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在市“一报两台”要开辟专题专栏,深入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政策措施和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

2、召开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动员大会。各乡镇要开好村民小组长以上的村两委班子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开好示范村村民代表动员大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

3、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组织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门,结合“三下乡”活动,采取文艺演出、出动宣传车辆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乡镇所在地及示范村悬挂宣传标语和制作户外宣传牌;在村务公开宣传栏、科普橱窗等进行动员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区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统一编印简报,及时报道各地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各乡镇要确定1-2名专职宣传员,负责本乡镇的宣传报道工作。

四、规划编制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基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盘考虑农业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各区县要以行政村为单位,科学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1、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徽派徽韵特色,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现代文明为目标,统筹抓好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由区县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以乡镇为单位将所属村庄的规划向规划编制部门申请委托编制;市建设规划部门做好村庄总体规划编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规划人员的系统培训;交通、水利、电力、通讯、邮政、广播、文化、民政、卫生、农业、供销等部门要结合示范村的实际,提出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意见,协助建设、规划部门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须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后,并由区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牵头,组织建设、规划、农业等部门评审,批准后方可实施,并报市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2、新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要坚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综合实力为重点和切入点,围绕示范村的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确定1-2个主导发展产业,促进农业资源整合,提高主导产业效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区县农委牵头,组织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成立农业技术专家组,指导编制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市直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的协调和指导工作。规划由各乡镇政府报区县新农村领导组核批后执行,并报市新农村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其他村的规划编制(参照示范村组织编制)工作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

五、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必须要结合实际,确定建设重点,各级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搞好服务,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各地必须从本地资源情况出发,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乡村旅游三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

1、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产业化理念抓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围绕茶业、竹业、蚕桑业、果蔬业、药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结合资源条件和市场要求,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要重点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要着力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本着自愿互利和“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农村能人和其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形成“基地+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力争示范村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2、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围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集中力量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突出对新毕业的初、高中生以及未参加过培训的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占农业人口比重达40%以上。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发挥农村能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更多的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创造条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广辟途径。

3、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光观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专业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来自旅游业的收入比重。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加强农村、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村内道路、村庄环境、家庭生活、农田设施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四化”。

1、村内道路硬质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通行政村交通主干道硬质化,路宽不少于4.5米,村内路网及宅间道路硬化,配套建设路网排水系统;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并能正常使用。

2、村庄环境绿色化:要加强村内主要道路、河道两边的植树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广植竹木,注重村口、水口生态林和古树、名树的管护,提高绿化质量。

3、家庭生活现代化:农户使用卫生安全的自来水;电视、电话终端由村统一安装到户;扎实推进“一池三改”沼气建设项目,提倡使用沼气等清洁化能源,有条件的家庭率先建无害化卫生厕所。

4、农田设施建设标准化: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保护和加固村域内、生产区域内现有的河道、水库、沟渠等基础设施;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对当家塘、水井、沟渠、蓄水池等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清理和整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抓好农村文明创建。

1、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和“三治”(治脏、治乱、治空)工作,切实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

治脏:加大村内河道清障疏浚,对沟、渠、塘、库要综合整治,引导农民对房前屋后的沟渠清淤整修;示范村要建卫生公厕和垃圾集中处理场所,并配备专、兼职环卫保洁员,建立健全保洁制度。

治乱:坚决治理道路乱堆乱放杂物,违章乱搭乱建,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房,未规划不批建”的原则;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治理乱埋乱葬,倡导建设生态型、环保型、公益型公墓。

治空:治理空壳村,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以村委会为中心,集中建设规范的村务公开宣传栏1个,科普橱窗1个和相应休闲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中心要配备党员干部学习室、图书阅览室,完善村文化广播室设施,并配备1名村文化干部具体负责。

2、积极开展“三户一星”评选活动。在示范村全面开展评选“优秀党员户”、“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创业之星”活动。每年评比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评优挂牌。同时,在全市100个示范村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农村创建品牌。

(四)抓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各地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扩大“两免一补”实施范围,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济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培育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困户、受灾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播站)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送电影下乡活动,加大农村文物保护,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花会、灯会、农村文艺演出、劳动技能竞赛和体育活动等,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五)抓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地要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重点要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村级班子建设,要通过“两推一选”把“双带”能力突出的“双强”型农村能人充实到村级党组织中来,选准配强领路人,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对村干部进行轮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2、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抓好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各村委会要设立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六规范一满意),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逐步将村务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开展平安乡村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创造安全详和的社会环境。

六、组织实施

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区县,各区县、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直、区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市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搞好服务,形成合力,精心组织实施“抓百村促千村”工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组织、人事和农委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领导联村、部门包村、企业援村”的要求,明确和落实100个示范村的驻村指导组、联村领导干部、包村部门和援村企业,确保100个示范村如期实现建设目标。

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每个示范村市、区县财政各安排1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各部门要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各地要注重统筹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包装村级建设项目,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和对外招商引资,扩大乡村对外开放。各地要切实加强启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资金使用混乱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七、督促考核

1、市、区县两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采取定期(半年一检查、年终一考核)和不定期派督查组对各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措施不力,进展缓慢,工作推诿的,给予通报批评。

2、市直、区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经常性深入到乡镇、村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全市“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及时掌握情况,客观反映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和示范村建设考核评优提供依据。每年12月份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将对区县和100个示范村进行考评。对达到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标准的示范村,由示范村申报,区县审核后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市里组织有关单位依据市级“十有”建设标准进行评定,对评优的村,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对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区县以及包村部门,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

附:1、全市100个示范村年度建设任务分解建议表

2、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主要考核评优指标

3、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主要职责一览表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5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江苏体系建设;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39-03

【作者简介】许振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德育与教育管理。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显性指标,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观测:一是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规模数量、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相适应;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通道是否有效形成;三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与质量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等。这些制度设计与重大举措,引领和推动了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地各职业院校围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培养模式以及价值取向诸方面的差异,学校在实施中产生了不少困惑,本文择其重点略作思考与探讨。

一、江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在数量、结构和纵向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

从2013年始,江苏推出了“3+3”“4+2”“3+4”“3+2”分段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以此为逐步调整与扩大应用性本专科院校政策上的导向,并为应用性本专科院校提供生源储备。同时,建立中高、中本、专本衔接通道,破除职校生成长的“天花板”,探索区别于高中后的“一贯制、分段式、双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以来,有三个显性的矛盾影响了项目推进。一是高校热情不高,原因不仅是这一模式占用原校招生指标,分段式培养与高中后入学的学生考量标准也不同,教学管理难度增大,质量尺度难以把控。二是试点项目所选专业的合理性与适切度有待提高。2016年江苏省公布了616个试点项目,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390项,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96项,高职院校与本科“3+2”分段培养105项,高职院校与本科联合培养25项,计划数近24000人,再加上前三年入学的学生,总量已逾100000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在专业设置及选择上,绝大多数牵头的高职院校并未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可行性分析,这种“定制培养模式”对地方产业的需求、项目数量与结构等缺乏预判。三是分段培养的人才方案、转段考核要求以及过程性的质量控制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尤其是“3+3”模式,随意性比较大。

(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与现行中高职学程模式的兼容管理问题

从2015年始,江苏省中高职学历教育由原来的“2+1”和“4+1”学程模式分别调整为“2.5+0.5”和“4.5+0.5”学程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计划亦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学生顶岗实习由原来的一年缩短为半年,且在第五学期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这是刚性要求,其目的是强化对学生文化基础、专业知识的诊断。而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采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贯制和分段实施相对独立的方式,与前者在教材选用、教学安排以及考核要求等方面难以融合。如“3+4”的学生要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其他试点项目学生要参加高职院校的转段考核等。另外,现代学徒制、中外联合办学等也是各具特点,培养机制、模式、考核要求和工学结合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不同办学形式在中高职学程模式的框架下难以并轨运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宏观上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和多向性,提出分类管理、合理兼容的可行性指导意见。

(三)学业水平测试的价值取向、标准制定和统筹安排问题

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职业精神,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省教育厅于2014年12月下发了《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2015年开始试点,2016年正式实施。这里涉及三个关键词:“全省”“学测”“制度”。可以这样理解,全省统一组织,运用学测手段进行教学诊断,通过制度形式予以保障。但从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和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审视,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首先,现代职教体系的特征是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如上述的现代学徒制、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但在统一的学测制度下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其次,用学测这种手段对基础差异较大、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基础条件不一的学生进行教学诊断与甄别,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值得商榷。第三,学测标准的制定与结果的使用很难准确把握,A、B、C、D四个等级对毕业、升学和就业究竟起什么效用(文件中只对升学有定性描述)等,还需进行深入探究。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的瓶颈问题

2014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这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确定了全国165家单位(17个城市、8家企业、100所高职院校、27所中职学校、13家行业)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这种“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工学交替深度融合”的升级版学徒制,行业企业协同职业院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统筹协调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管理。运行一年来,在现有环境下有三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地方政府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扶持政策、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保障措施尚未出台,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以及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责任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大多数企业由于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判和企业发展需求缺少比较清晰的规划,特别是新学徒制的实施区别于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在多个岗位进行锻炼,企业在人力、财力上投入成本较高,热情不高,缺少动力。三是双导师制难以形成。受制于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学校与企业都面临着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以及双方的责任和待遇等方面的新y题。此外,“双证融通”也有不少环节值得研究。

二、江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

仔细研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们不难发现,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其中对政府及各级部门提出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是比较明晰的。作为职教大省,江苏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过程中先行先试责无旁贷,但必须理性思考,科学设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一)研制职教体系三级考量指标

当下,江苏正处于GDP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时增长的发展阶段,科学研究表明,这个阶段应该实施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结构。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9号),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形成有依据、可操作的省、市、区(县)三级考量指标,通过大数据、时间表、路线图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指标(例如职业院校的数量、规模、布局、层次、发展定位以及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等)进行科学的设计。要着力统筹与整合职教资源,扭转职业院校多头管理、专业建设重复、同质化办学以及财力重复投资的倾向。要进一步规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形式、范围,明确入学条件、转段要求、证书发放等方面的政策,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4〕2号)精神。同时,为实现人才分段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对高校并轨招生和质量监控要加以引导,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二)建立“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

鲁昕曾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概括为三个要素: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政府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者,行业企业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学校要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不难理解,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有效搭建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平台,建立常态化的对话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的活力与积极性,尽快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常设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教集团、教育联盟和政府督察的职能效应。否则,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难以真正开展,产教融合将难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供需结构性的矛盾、校企合作的短期行为将难以根本改变。

(三)形成多种模式兼容的评价体系

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有其自身的内在需求。不同的培养指向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等具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现行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框架下,如何实行有机对接和相互兼容,在以下三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良。一是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要求,认同和鼓励适合某一类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用此类人才培养有代表性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替代学业水平测试,实现有效对接。二是实行不同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工学结合、考核结果之间的学分互认互换。三是通过建立弹性学制,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四)把握教学工作诊断的方向和有效性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6

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二十六年间,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就文化建设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见解和正确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

周恩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是以经济的改造和建设为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全面改造和全 面建设。1953年9月, 他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九次常委扩大会上所作的总结发言中指出:“改造当然不限于经济方面,整个社会都在改造,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在改造。整个国家在建设中,在改 造中,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253页。)1957年8月,周恩来在《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又提出,社会改革“不仅是经济制度的改革,也会影响到别的方面。因为经济基础变动了,上层建筑也要受影响,就是说,政治上、思想上也要受影响。政治上的制度要适合社会 主义的经济基础,也要改革,要改革成为民主集中制。……思想也要适合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大家要学 习马克思主义,要爱护社会主义制度。”(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26—227页。)1959年12月,周恩来 在一次谈话中又说:“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注:《周恩来统一战 线文选》第398页。)这就是说, 社会主义建设是包括经济、政治、精神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建设,精 神建设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三位一体”,构成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正是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周恩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的重要思想。1952年10月,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高潮就要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此 ,我们不应该把文化建设看作是将来的事,不能等待,现在就应着手。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象一辆车子的 两个轮子,相辅而行。”(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71页。)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并根据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建设需要文 化建设的支持。“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其它条件都具备,缺乏干部、人才,也是 不行的。而培养干部、人才,就是文教部门最主要的任务。”文教工作中,除了教育,还包括文化艺术、科学 、卫生、新闻、出版等,都与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所以,要进行经济建设,文教部门就必须加强,决不能削弱。

二、组织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自我改造, 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周恩来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必然地要求人们的思想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适合这个社会主义制 度的要求”,这就必须组织和引导人们自觉地经常地进行思想改造,包括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及旧习惯势力的 影响和改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他指出,所有的人包括共产党员在内都要进行自我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 人,头脑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旧的思想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今天的青年也会受家庭、社会旧思想残余的影响, 所以旧思想旧作风在人们的脑子里或多或少的存在。因此人人都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要把思想改造看成象 空气一样,非有不可。”(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5页。)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 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一万年后,在人们的 头脑里,还会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新和旧的矛盾,个人和集体的矛盾,还会有思想改造的问题。”(注:《 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23页。)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改造看成是长期的无止境的工作,是一辈子的事。 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扫除旧社会习惯势力的责任,用新的思想去教育人民,影响人民。”(注:《周恩来论 文艺》第148页。)

周恩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 根本原则。他提出,在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必须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下的人民大众服务。”周恩来认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还必须明确如何服务的问题,要在坚持政治标准 的同时坚持艺术标准。服务是用文艺去服务,要通过文艺的形式。“文艺为政治服务,要通过形象,通过形象 思维才能把思想表现出来。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绘画语言,都要通过形象、典型来表现,没有了形象,文艺 本身不存在,本身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政治服务呢?标语口号不是文艺”。周恩来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 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艺术家要面对人民,而不是只面对领导。 艺术作品的好坏,不是哪位领导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由群众来回答。(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36—337 页。)

周恩来指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就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是要坚持百花齐放。 艺术形式要多样化,文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框起来。题材要多样化,现代片多少、历史片多少,要大 体上有个比例,至于题材,完全可以允许作者自由选择。艺术典型要多样化,要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 的人物来,不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总之,文艺工作者,要“各显所长,百花齐放”,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 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需要。二是要坚持百家争鸣。“文艺作品要允许别人批评,既有发表作品的自由,也要有批评的自由;同样,既有批评的自由,就要有讨论的自由”。要提倡百家争鸣,自由讨论。只要是在社会主义大框框中争论,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3页。)

六、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 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

周恩来在我们党内第一个明确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诊断。1956年1月, 周恩来 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 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注:《周恩来选 集》下卷,第162页。)1962年,针对当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的错误倾向,周恩来又强调指出:“知识 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积极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愿意继续进行自我改造的,毫 无疑问,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2页。)

周恩来正确地估价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他指出,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 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 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 联盟。”(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60页。)在这里, 周恩来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 建设的三个基本力量之一的思想。

周恩来还就如何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意见和主张。他指出,第一, 要改善对于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坚持纠正安排不当,用非所学等“浪费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的现象,使他 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对于国家有益的专长。第二,要对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有的信任 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工作。第三,要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包括要保证他们至少 有六分之五的工作日用在自己的业务上,使他们能够最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图书资 料和设备;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升级制度及学位、学衔 和奖励制度;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积极慎重地做好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等等。 七、正确地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文化

周恩来指出,为了建设我们的新文化,必须正确地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文化。一是要立足现实, 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指出,“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分析历史”。(注:《周恩来教育文选 》,第58页。)五四运动时,我们提出打倒孔家店,那是先要把它摧毁掉,把它否定,以便打出一个新的天下 。这在当时是需要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做了。我国历史上有一些很宝贵的传统,其中最基本 的就是革命的传统。这方面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发扬。还有,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过一些进步作用,对广 大人民有好处的东西,也是应该肯定的。总之,我们要继承历史上有利于人民的传统,否定有害于人民的东西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总是今胜于古,但是古代总有一些好的东西值得继承。因此,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 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它发扬光大。当然,学习古代的东西,是 为了今天的创造,要把它们溶化在我们今天的创造之中。

二是要以我为主,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周恩来指出,科学技术不分国界,对于全人类都是有用的。每一个 民族都有它的优点,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 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41页。)当然,对待外国的文化,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我们应该从世界各 国吸取一切好的东西,但“决不能让那些糟粕影响我们的干部,影响我们的青年一代”。(注:《周恩来选集 》下卷,第427页。)同时,学习外国的东西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中外关系上,我们是中国人,总 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3页。)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切合中国的实际,要根 据我国的实际来取舍,不能勉强地生吞活剥地运用,要把它加以溶化和改造,使之溶化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周 恩来强调指出,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我们要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文化,但是外国的文化只能做我们 的参考和借鉴,不能代替我们的文化。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用我们民族的形式,进一步创造 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

八、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周恩来强调指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在领导知识分子和领导科学文化事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是比过去更有经验更有办法了,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 一定能够领导知识分子在科学文化事业中取得更大的胜利。那种认为党不能领导知识分子进行科学文化建设的 想法,是毫无根据的”。(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8页。) 党的领导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顺利发展并 保持正确方向的基本保证。科学文化工作者“要做到接受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自觉地坚持自我改造” 。(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4页。)

周恩来认为,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必须正确地实行党的领导。一是要实行党政分开。党要领导一切,但不要包办一切。“我们说党领导一切,是说党要管大政方针、政策、计划,是说党对各部门都可以领导, 不是说一切事情都要党去管。至于具体业务,党不要干涉。”(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65页。) 二是 要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精神生产“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它客观的发展规律”。“物质生产的某些规 律,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搞得过了头,精神生产也会受到损害,甚至损害更大。”(注:《周恩来选集》下 卷,第328页。)因此,一定要学毛主席倡导的优良传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三是要坚 持群众路线,发扬民主作风。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党委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四 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事实证明,这个方针,是有利于科学和文教事业的繁荣发展的,是 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的,也是有利于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的。“科学、文艺上的是非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界和文艺界的自由讨论,通过科学和文艺的实践,才能解决”。那种违反“双百”方针,在科 学、文艺问题上不是鼓励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而是加以限制,甚至进行粗暴干涉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必 须坚决加以纠正。(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4—205页。)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涉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是周恩来 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 确意见和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这一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 方面,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在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 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周恩来还就如何进行思想改造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思想改造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社会生活的 观察和实践、自己的业务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的思想的转变常常 在三方面都受了影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于人们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决定的意 义。他强调,思想改造要启发自觉、循序渐进、和风细雨、互帮互学、长期坚持。第一,改造要靠自觉,一个 人的进步要靠他自觉地认识以后才最可靠,自我改造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觉性。第二,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 要求很高很快,这是急躁的,不符合实际的,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三,改造是从团结出发,并在新的 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因此,改造的方法要和风细雨,不能粗暴。第四,改造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帮助人 家,首先要学习人家的长处。第五,改造要长期坚持。要承认社会上各种关系各种事物都会影响个人的思想, 要经常反省,经常“洗澡”。“要承认我们的确是有许多事情还不知道,知识还有限,我们的确是要做到老, 学到老,改造无止境。”(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94页。)

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化的关键,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

早在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没有现代化的技术, 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36页。)的科学论断。1956年1月,在《关于知识分子 问题的报告》中,周恩来进一步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 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1页。)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 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 和工业革命的前夕。“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力求尽可能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而在不太长的 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们党和全国知识界、全国人民的一个伟大的战斗任务。”(注:《周恩来选 集》下卷,第180页。)。1963年1月, 周恩来在上海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农 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 学技术的现代化。”(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页。)

周恩来不仅指出了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提出了实现我国科学技 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和一系列战略措施。他指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相互促进、迎头赶上。”(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12页。)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尽快地赶上世 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大志,只有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比较快地赶上 世界先进水平。周恩来提出,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一,要打破那种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全 面规划,分清缓急本末,有系统地提高我国的科学水平。第二,要打破近视的倾向,在理论工作和技术工作之 间,在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之间,分配的力量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形成正确的分工和合作,以免有所偏 废。第三,要集中和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科学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要密切结合,有分工有合作。第 四,为了扩大我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既要按计划增加高校学生的名额,还要注意培养现有的一般知识分子,不 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周恩来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 干部、人才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随着我国建设的 全面展开,人才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培养人才是一项重大的任务,是国家建设的关键。教育工作是培养干 部、培养人才的,因此要切实抓好。

周恩来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制定和全面贯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在1954年2月,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就提出 了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 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不均衡地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利。”(注:《周 恩来选集》下卷,第129页。)显然,这一思想同毛泽东后来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 0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意见和主张。第一,他指出,我们的教育目的 ,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所指的劳动者是就广义而言的,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 劳动者。”数量最大的是工人和农民,还有士兵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注:《 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7页。)第二,他系统地提出了学生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应有的基本训练和基本 功夫。在德育方面,要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革命观点和集体 观点。在智育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风,善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要在实际斗争中学习,掌握学习的基 本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一点革命文艺。在体育方面,要有健 康的身体。第三,他指出德育、智育、体育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政治是灵魂,决定着学习的目 的和成才的方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方面的“红”,一定要体现在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 上。身体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物质基础,思想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做到全面发 展、又红又专。第四,他强调指出,为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必须正确理解和坚持教育为无 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具有社会 主义觉悟,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经过生产劳动,锻炼成为一 个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注:《周恩来教育文选》,第206页。)他还指出:“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教育是主导方面, 因为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注: 《周恩来教育文选》,第181页。) 因此,一方面要克服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要纠正忽视教育,用简单地参加生产劳动代替教育 的倾向。

五、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实行“双百”方针,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7

关键词: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思考

Abstract: The city planning to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blueprint, is all the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plann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goals. However,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re not idea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thod of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thinking of city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科学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作为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的规划,更容易被地方政府所接受,同时其对下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近期建设规划所起到的作用有可能是突破性的。

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

1.1 以往规划方法的不足

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传统的方法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仅作为一个专项与城市总体规划,仅是对总体规划期限的前5年的基础设施规模、各项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环与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与重点有所安排和考虑。当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规划期限过后,不再延续下一个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客观上降低了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新诉求

1.2.1 思维方法新诉求

在思维方法上,近期建设规划应选择从远期着眼,还是从近期着眼亦或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笔者认为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更适合近期规划,既有远见又很务实,既有弹性又有刚性。规划实践表明,城市总体规划焦点都聚在远期15~20 年,从现实着眼的近期规划(以近期5年项目导向为主)因其缺乏战略目标指导,通常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

1.2.2 项目建设的新诉求

建立项目库系统,实行“五定”为达到对近期建设用地进行引导与控制的目的,建立以公共设施项目、交通设施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工业建设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农业建设项目、住宅项目建设项目、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和特殊用地建设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库系统,同时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市场运作的需要,对部分用地只规定性质,具体项目根据实际开发需要而定,确保规划的弹性。

1.2.3 规划过程的新诉求

集思广益,强调规划的多部门参与。采用“在编制中协调”的开放式工作组织方法,规划过程中应主动寻求相关部门参与和合作,力争在规划过程中使各部门达成一致,而不是把规划的协调放到规划编制结束后,并使这一过程纳入制度化、法定化的编制程序。

2 唐山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2.1 规划思路

规划采用“问题导引式”和“目标导引式”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通过对上轮规划的回顾总结,找出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立足于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唐山市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城镇群专业性国际港口城市和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生态宜居城市为城市发展总目标,明确近期城市发展方向为“西扩、东延、北控、南拓”,通过重要城市建设项目,住区的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以总体规划为依据,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估算近期土地的需求量。

2.2 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开发策略及规划重点

重点发展地区是对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区。规划确定近期十一大重点发展地区:

2.2.1凤凰新城西北区域

(1)空间范围: 北至大庆道,西至站前路,南至翔云道、长宁道,东至学院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围绕“三中心、两基地”( 现代化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总部基地、创新基地), 基础设施先行配套,抬高门槛,机会发展。

(3)规划重点:以瓦官庄、宋学新庄、大官庄等村的平改带动居住用地的发展,合理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凤凰新城南北向发展轴线。商贸、办公等高档次的项目可选择落户,打造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发展平台。

2.2.2铁西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裕华道,西至西外环,南至规划路,东至京山铁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6.8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以新火车站建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完善公共设施建设,集聚新区人气。

(3)规划重点:以商务办公及配套服务区为铁西区域的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物流区、火车站西北片居住区、商业区、火车站西南片居住区和大型市场商业集中区。实现火车站与城市的高效衔接。

2.2.3南湖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南新道,西至学院路,南至205外辅路,东至复兴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借“世界园艺博览会”东风,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开发强度,逐步发展为南湖配套的旅游服务用地,打造城市精品。

(3)规划重点:以201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以市级行政办公区的搬迁为重点,重点发展文化娱乐、高档商务酒店等旅游服务用地,形成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主题公园特色鲜明的城市精品,充分体现“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的园博会主题。

2.2.4大城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建华道,西至龙泽路,南至龙泽路、新华道,东至河西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对语大城山,漫步陡溪畔,退二进三,逐步将区域内工业搬迁,有序开发,规模推进,完善配套。

(3)规划重点:以启新水泥厂和陶瓷厂的搬迁为主,改善城区环境,依托大城山公园内的唐人文化园,打造体现唐山根源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域,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5弯道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唐马路,西至河东路,南至长宁道,东至规划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生态型住区,主题文化公园,陡河景观绿带,工业逐步搬迁,优化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3)规划重点:以工业用地退二进三为主,合理开发房地产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陡河为景观廊道,弯道山主题公园为核心,打造东部陶瓷文化、生态景观居住区, 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6丰南西区域

(1)空间范围:丰南老城区京山铁路西侧区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7.2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打造西部新城区。

(3)规划重点:丰南区为唐山市南部主城区,新兴商业中心,生态城区。近期铁路西侧新城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以行政办公区、教育区、文体科技区的建设为主,打造以惠丰湖为核心的生态型综合区。

2.2.7开平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区域,东至东城路,西至东外环,北至规划边界,南至荣盛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整治、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服务。

(3)规划重点:以棚户区改建为主,重点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通过对工业用地的置换和村庄用地的整合整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2.2.8开平南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开越路,西至陡河,北至南十九道,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5.5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与开平城区在功能、空间上相融合。

(3)规划重点:“有序、紧凑、适度”建设,以村庄平改为主,提升整体城市形象。近期做好居住用地储备,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时序。

2.2.9高新区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规划道路3,西至京山铁路,南至大庆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3.9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强化特色,抢占生产链的高端地位,紧凑发展,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以发展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使用率,打造区域意义的科技研发基地,为近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留有空间。

2.2.10开平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南侧现代装备制造园区内,北至205国道,西至东外环,东至东外环高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9.0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保持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完善工业区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通过道路改造、建设,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带动整个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的发展。

2.2.11丰南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汇通路,西至迎宾路,北至幸福街,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丰南区重要的工业区,加大与唐山市的全方位互动,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以金属制品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食品、化工、电子等产业为辅助,紧凑开发,带动整个工业区的发展。

2.3 注重规划实施

传统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于编制内容过粗,过于注重规划布局,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因此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决策的随意性。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对未来5年的建设安排,建立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包括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等。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

2.3.1近期建设项目汇总

今后五年是唐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顺利实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整合各部门、各级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意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以及对于城市用地和设施方面的需求,对近期和年度较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于实施操作,落实空间。

近期建设项目可分成二类,一类是为了达到近期建设目标,政府应优先建设的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绿地、市政设施、政府重点扶持工业区等。另一类是根据市场规律的建设项目,如居住小区、商业网点等。同时根据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不同性质可以细分为指令性、指导性和选择性项目,分别采取政府建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以及纯市场行为三种控制建设。

2.3.2近期建设投资分析

按现行的投融资模式,完成近期建设目标,将带来政府负担过重等问题。战略上需要创新思路,以统筹解决建设资金缺口;操作过程中需“量入为出”,注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融资方式,健全投资管理体制,以经营城市理念,搞好新一轮城市建设。

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筹措以其属性选择合理方式进行。如下:

高铁。高铁交通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可采用“政府引导,政策调节”模式,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同时引入商业贷款、民间投资、建设债券等多种方式;或参照香港和新加坡地铁“以路养房,滚动发展”模式,利用高铁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来补足建设资金。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这类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可采用以下两类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向社会举债建设,社会机构负责一定期限内经营和管理,政府以按揭还款方式补助。二是完全非政府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实质是由依法成立的项目法人公司全面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从企业设立、融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等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可按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定期提供资金补助。

城市供电、水、排污、污水处理、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基础设施。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可由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按银行要求,资本金比例在20-40%之间),成立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建设债券,建成后通过收费还贷的方式,并积极探索BOT和TOT等融资方式;供电配套设施、雨污水管网、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主要由政府投入。

文化、体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政府向公共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补贴,并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

2.3.3规划实施保障与措施

通过健全规划法制,树立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权威性,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提升近期建设规划执行主体的法律地位层次,加强城市规划立法。

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空间管制规定,严格管理中心城区的城乡建设活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近期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时序,处理好近期建设用地与远期发展用地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明确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责任,建立责权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

以提升城市整体投资环境为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之间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

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

2.4 规划实施效果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以来,不仅有效指导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在政府决策、规划编制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对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城市规模、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建设用地供应、建设项目安排、实施措施得到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建立的项目库已分批纳入全市年度建设计划中并逐步实施。

3 实际工作中的思考

市规划局在这一轮规划事权调整中,将大部分的市区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分局,市局将更多关注规划,实施统筹管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市局用什么来指导区县分局规划建设工作,使其不偏离宏观轨迹。单独下发文件的形式就显得过于具体和零碎;总体规划又明显无法满足区县政府的短期政绩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解决具体地块的规划条件与指标,而对挖掘区县的发展潜力却没有意义。这时近期建设规划对区县分局的指导意义就彰显出来。

3.1 一个相对完善的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作为市局指导区县规划建设工作的总体纲领。其远比总体规划更加具体,更具参考价值。区县规划工作中提出的的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绿色家园、创意产业等,都可以从近期建设规划中找到依据,这样就使得基层工作能够更成系统,也更加体现规划的指导性。

3.2 市局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实施情况,下发新一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为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这也可以成为每一年的区县分局的工作方针

3.3 因为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切实、可行、望的见、够得着。区县政府觉得与自身利益更加贴近,也就更愿意实行近期建设规划,这就可以改变在区县政府心中规划实施性不强的印象,进一步提高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

4 结语

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篇8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刚才*总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公司**年的工作,回顾了“十五”规划的落实情况及取得的经验,介绍了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安排部署了**年的工作。*总的报告为今年的工作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下面,我代表公司党委就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会议精神和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各项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为完成公司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提供思想保证。

**年,是实施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公司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集团公司**年工作会议又为我们谋划了“十一五”的宏伟蓝图,各单位、各部门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精神为动力,客观、全面地分析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向广大干部职工讲透我们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通过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统一大家的认识,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各级责任。当前,公司的工作重点就是用会议精神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用公司发展建设的宏伟目标来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聚精会神抓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实现**年各项业绩指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牢牢抓住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历史机遇,以*石化公司“三大基地”建设为己任,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实现公司生产经营与发展建设的新突破。

二、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为公司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去年,公司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已在建立。为了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各级党组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坚强有力、堪当重任的领导班子,以适应公司大发展的要求。公司的大发展,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也可以说是决定因素。实践证明,班子强,队伍就强,工作水平就高,工作效果就好。各级党委要牢牢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结合“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切实引导班子成员,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从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作风的建设和磨练,要牢记“两个务必”,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增强“三个意识”、落实“四项要求”、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坚持埋头苦干,力戒心浮气躁,本着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把当前的工作作为一份事业,以奉献忘我的精神、扎实细致的作风,去影响队伍、带动队伍,共同推进公司发展的实践。

二是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关键是在思想、道德、品质、知识、能力、业绩等方面保持先进性,这就意味着要从抓的执行落实、党员的学习培训和党内组织生活入手,探索和完善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四个高于”和发挥好“四个作用”。“四个高于”就是:党员的学习热情要高于群众,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精神追求来对待,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思想觉悟要高于群众,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业务能力要高于群众,具有过硬的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工作业绩要高于群众,勇于领先并创造一流业绩,勇于竞争并在工作上不断有新进步,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诚服于职工群众。要发挥好“四个作用”,主要是发挥好带头作用,时时处处走在群众的前面,成为群众的表率和榜样;发挥好骨干作用,在各项工作勇挑重担,成为公司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发挥好桥梁作用,作好周围群众的工作,成为党组织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发挥好奉献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三是以内控体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前,公司的内控体系已经进入了全面正式运行阶段。按照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股份公司反舞弊管理规定也已经下发,这是作为对领导干部行为约束的纪律规定。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也即将下发,这将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发展的有利时机,各级党委要将集团公司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与内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有机结合,与学习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有机结合,制定出年度任务分工方案和推进计划,从严肃纪律,严格制度和加强内控管理入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落实,着力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效能监察和源头治理等重点工作。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推进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三个机制”和规范“四项权力”,从而确保惩防体系的建立,确保集团公司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强化“三基”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提供服务。

以继续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为重点,加强“三基”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是乌石化的优良传统,也是近年来公司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搞好岗位练兵和职工技能培训,以实施全员培训为主线,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在端正工作态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上下功夫,在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开展全员培训上下功夫,在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切实解决有章不循,执行制度不力,管理不严等存在问题,提高我们的科学管理水平。要通过加强“三基”工作,把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把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手段有机结合,把从严要求与科学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去年,我们将基层建设与QHSE管理体系、与内控体系的结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今年要借助考核机制推动体系标准的落实,不断摸索将基层基础工作与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加强“三基”工作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突出党支部建设这个核心,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规范员工行为”为主线,努力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形势下,公司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建设即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又拥有自身特色,从继承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去年,公司出版了《企业文化手册》,今年,公司企业文化的宣贯仍是工作重点,各单位要从打造企业文化整体优势出发,以“规范员工行为”为主线,努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进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让我们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各单位应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细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工作,内容宽泛,公司提炼出的是一个总的思路和大的理念,具体到每个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将公司的统一的文化与自身传统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细则。二是充分发挥管理层和广大职工两个积极性,在“认同”和“统一”上下功夫,继续下功夫抓好企业文化宣贯,使企业文化取得广大职工的自觉认同,使大多数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案例事例、典型人物思想与品质耳熟能详,准确理解文化真谛,融汇进自己的思想中,成为主导意识,并逐步有意识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规范行为”使我们的企业文化走出“口号”,走向职工,走进我们的管理实践。三是各级党组织继续加强对工团组织的领导,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去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乌石化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今年我们还要向全国文明单位努力,各单位应充分运用“创建”活动这一载体,在“创建”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民族团结等多方面的教育,共同营造乌石化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调动工团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发展建设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经过公司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做好今年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设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成绩属于过去,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公司“十一五”规划的确定,我们新的征程又将开始,让我们在实现公司发展新跨越的征途上,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在前进中创造卓越,在发展中营造和谐,为完成**年各项业绩指标,夺取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乡村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网络营销的前景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