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8:22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1

一、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基本情况

(一) 雨情与灾情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全市19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其中房山区河北镇达到541mm,单点雨量及覆盖范围均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极值。全市受灾人口164万人,紧急转移近10万人,因暴雨洪涝灾害死亡79人;灾害造成道路积水、路面塌方、地铁进水、铁路停运、房屋漏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水利设施受损严重。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16.4亿元。本次降雨总量多、范围广、历时长、局部雨势大,严重影响了城市运行安全,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全社会积极投入救灾。据统计,全市16万余人参加本次暴雨应对行动。

(二)暴雨应对措施

1.提前预警与预案启动

气象部门从7月21日9时30分至22时共6次预警,并不断提高暴雨预警等级,自2005年北京市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

在暴雨到来前的7月20日,市防汛指挥部根据市气象台的预报召开例行汛情气象会商后,向全市各区县政府、各级防汛指挥部下发了做好应对强降雨天气的通知,向山区县、市住建委等部门紧急通知,同时组织4组专项督查组,分别对山区泥石流、中小河道、在建工程、危旧房屋等进行专项督察。7月21日上午,暴雨到来,防汛部门提前派出工作组检查防汛人员到岗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2.多方面联动抢险

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区县主要领导亲赴灾区,指导群众安全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武警部队,市重大项目办、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交管局,市属河道管理单位,城市排水集团、自来水集团、市电力公司等积极投入应急抢险工作,各方严格按照防汛应急预案,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发挥媒体优势

在这次暴雨应对过程中,各家媒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北京电视台直播节目“雨中进行时”进行了全面报道,电台等媒体也实时播报雨情水情和温馨提示,尤其是微博等社交媒体让信息传播得更加迅速,气象、水务、公安、消防等政府机构微博滚动播报信息,提醒防灾自救,避让抢险车辆,广泛深入宣传报道。

4.社会公众的互助自救

一些企业、个人通过微博免费为受困群众提供临时容留场所。暴雨降临后,缺少心理准备的市民以各自方式应对灾难。望京地区的私家车车主们有组织地前往首都机场,运送滞留在机场的到港旅客;网友通过微博获悉最新汛情,也通过微博求援并及时获得反馈,建立了一个高效且真实的救援信息网站,统一调度志愿者车主。

二、灾难管理与致灾因子分析

国外灾难管理理论认为,灾难危机管理“同时包括预防与准备,以及危机之后的及时回应”(Comfort,1988)。由于暴雨作为自然灾害具有非常规性、突然性,其危机管理过程要特别注重主要致灾因子的识别。

在对“7.21”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本次特大暴雨致灾的主要因子进行甄别与筛选,结果显示,前10位致灾因子中,除位于第1位的为极端气候事件所导致的自然因素外,位于第2-8项主要影响因素均分别为排水管网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应急管理等人类活动因子。由此可见,人类因素是导致暴雨成灾的重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处理灾害突发事件的主体是政府。虽然我国政府行政动员能力强,应急管理中能充分发挥全社会资源及人力优势,但由于防洪、防灾等基本规划与建设管理不完善,防灾排涝意识普及不到位、政府调配资源能力偏弱等原因,导致本次灾害造成严重损失。

(一)北京建设规划防旱不防涝的 惯有思路导致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近50年,北京没有遇到大的水灾,尤其是近13年持续干旱,北京建设规划惯有的思路是防旱不防涝,城市防洪排涝意识较为淡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水的问题一直缺乏统筹考虑,尤其是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对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地下排水系统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建设不平衡、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管网布置不科学;与地下排水管网相联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泄洪通道不断被改造甚至被填埋,使得调节洪水的功能完全丧失;城区地面过度硬化,部分河道、排水通道或管渠被侵占、挤占,严重影响行洪通道,诸多问题导致城市洪涝调蓄能力不足,现有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已不能满足快速城市化的防洪排涝的需要。

(二)公共宣传不到位,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有待增强

此次暴雨,气象部门提前了预警,但仍有人因溺水和次生灾害遇难,其中不少人显见是低估了暴雨的危害。他们在获悉暴雨预警信号之后仍照常出行、逛街、去山区旅游等,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市民对天气预警信号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灾害常识。对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较差,大部分普通市民不具备遇险自救的知识、没有参加过相关训练。

(三)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资源调配能力相对不足,应急预案未转化成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的充分实施可以尽可能大地减少灾害程度。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86%的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至少70%的预案内容演练后都会再做修改。避险、自救和救护知识、技能的培养,有各种各样的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实景演练和亲自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较而言,北京应急预案体系的修订刚刚完成,实质性的演练也才刚开始。实际上很多市民根本就不理解暴雨的橙色预警是个什么概念。执行力相对不足使得应急预案没有转化为应急能力。

暴雨灾害发生之后,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组织管理能力就成了灾情能否减缓的决定性因素。这次暴雨过程中,一些市民孤立无援,政府职能部门没能有效地调动、开放所有公共资源成为安全的庇护所。应急电话打不通,高速路继续收费,泡水汽车被贴罚单,有的出租车、酒店借雨“宰”人。显然,政府事先并没有将这些突发状况列入预案,缺乏事前协调和准备,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能力、调配公共资源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四、政策建议

(一)构建精细的防灾减灾社会化体系,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切实唤起全社会的水患意识

按照“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原则和“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解决灾前、灾中及灾后的联动衔接盲点,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化体系建设。一是构建现代化防灾应急指挥平台。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社区灾害应急保障体系、抢险物资管理和抢险队伍建设,实现与市级应急指挥平台的融合对接。二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城市防汛与排水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做好灾前风险评估,完善灾中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灾后评估和重建。三是完善防汛排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整合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通讯网络、信息采集、数据库系统、应用平台等建设工作。

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着力于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提升。一是加强灾中应急服务和保障。建立统一指挥、军地联防、专群结合的防汛抢险体系和高效的联动机制及社会响应机制,通过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对外不间断,告知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采取必要的防灾避险措施,确保防汛、交通、气象等不同部门的防灾体系、措施和组织应变能力更加协调一致。二是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培育公众防灾救灾能力。开展常态化的防洪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防灾避险演练,提高公众自防自救能力。

(二)强化城市排水静脉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城市防汛安全管理能力

排水系统作为城市运行循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好比“城市静脉”,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是否具有完备的、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是考验城市防汛安全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

实现城市静脉健康畅通,关键在规划。要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促进水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充分考虑城市水患风险分布特性和演变趋势,结合全面的排水设施基本资料(包括位置、管径、高程、汇水范围和面积等重要信息,复杂排水系统的网络特征和上下游关系,以及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区域地理条件、人口密度、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调整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保障城市静脉更畅通、城市运营更健康。

实现城市静脉健康畅通,落实在建设。科学制定防洪排涝标准,坚持排蓄结合、地上地下结合的原则,“大建设”与“小治理”兼顾的方式建设城市静脉。“大建设”是在充分考虑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实施中小河流及天然湿地治理清障工作,加快蓄水池、人工湿地等雨水储蓄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排、蓄、疏通河道整体方案,构建城市河流、湖泊、管网、人工水域、雨洪蓄水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泄洪排涝雨水利用体系,提高水体的调蓄及行洪能力。“小治理”主要针对当前亟需解决的立交桥积水问题、高速公路积水问题、山区泥石流问题,提高城区下沉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排水能力,规划在有条件地区建设地下蓄水池,增加交通线路沿线保水种植面积、加快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管理。

实现城市静脉健康畅通,重点在运管。运行维护管理要充分发挥其强根固本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做好预防性养护计划,加强日常建设养护,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设施养护资金投入力度,保证设施安全运行和排水畅通,形成防汛安全保障体系。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执行能力

尽快修订完善《北京市实施办法》,对在河道、湖泊、水库、滩涂、人工水道、蓄滞洪区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责令限期拆除,对违规的政府部门、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进一步理顺区县排水和再生水行业管理体制,完善市区两级监管机构,严格落实防汛目标责任制,将“十二五”规划及其他政府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区县和运营单位,签订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优化整合现有的监管资源,组建专业化的管理、执法、监测队伍,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监管队伍应与社会建立畅通的工作渠道,建立信息通报工作机制及公众参与机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执行能力。

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对因失职渎职造成城市排水设施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要予以严肃追究,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参考文献:

[1]Comfort, Louise K.,ed.Managing Disaster: Strategi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水务情势报告:北京“7.21”特大暴雨分析[B]. 2012.10.

[3]朱力.走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漩涡[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北京市水利局.北京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台防汛方针,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根据《XX省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手册》要求,全力做好XX乡防洪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结合XX乡实际情况,修定2020年度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

一、基本概况

XX乡辖区范围内包括14个行政村,现有面积60平方公里,总户数3186、总人口13613人,全部纳入本预案管理。辖区内通过的主要交通干道为省道宁古公路。

二、重点隐患部位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XX村室头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院后自然村、XX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及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定洋村、下竹洋村等15处。

辖区内高陡边坡分布在定洋村、XX村、XX等村,危及群众17户59人。

辖区内低洼地带分布在XX村、XX村,危及群众5户8人。

辖区内危房分布在XX村、XX村等村,危及群众15户34人。

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在XX村、XX村、XX、XX等村危及群众26户68人。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

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常务副指挥长:XX(乡党委副书记)

副指挥长:XX(乡党委委员、综治副书记)

XX(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

XX(乡党委宣传委员)

XX(乡政府副乡长)

XX(乡政府副乡长)

XX(派出所所长)

成员:XX(党政办主任)

XX(陈坂片区片区长)

XX(三望片区片区长)

XX(XX片区片区长)

XX(武装部副部长、安办主任)

XX(土地所所长)

XX(林业站站长)

以上指挥部小组成员由乡直单位负责人组成,如有岗位调整以防台暴雨预案启动时的岗位负责人自动顶岗。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乡党政办。电话:XX,传真:XX。

(二)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测组、信息报道组、工程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卫生救护组、学校安全组、治安保卫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决策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救物质、车船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在防汛期间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2、监测组:

组长:XX

成员:XX等堤塘、水库和区地质灾害点监测人。

工作任务: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在每个村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如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区防汛指挥部。

3、信息报道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及时收集抗洪抢险救灾中的典型事例,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

4、工程抢险组:

组长:XX

成员:XX

工作任务:做好在建工程停工通知,落实企业、施工队等安全防护措施;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设施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保持道路畅通。

5、转移安置组:

组长:片区分管领导

成员:各村主干、包村干部等

工作任务: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6、卫生救护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由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等单位组成

工作任务: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7、学校安全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学校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8、治安保卫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乡派出所和村冶保主任、综治管理员组成

工作任务:做好防汛抗台期间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三)成立村级防汛抢险救灾应急工作组

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为副组长,所有村干部及村两委成员为组员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小组。主要职责:在乡防汛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安定,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1、协助乡制定和完善防汛抢险救灾预案,组织参加防御演练,落实本村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进行水库、山塘、堤防、危房等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四、预警等级划分及应急响应行动

按洪水和台风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响应工作由低到高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一)Ⅳ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Ⅳ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黄色预警,且暴雨可能对我区造成灾害。

2)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到20.1-35mm、6小时降雨量达到25-49.9mm、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0-69.9mm、24小时降雨量达50.0-99.9mm;

3)前期雨量达到80mm,预计当日雨量4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1-3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镇防指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分析发展趋势及时向各村组天气预报或暴雨警报。

2)乡防指加强值班,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密切监视全镇雨情、水情,做好上传下达,通知各村组及防指各成员部门做好防御暴雨洪水工作。

(二)Ⅲ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Ⅲ级响应

1)区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大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40-60mm、6小时降雨量达60-90mm、12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24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

3)前期雨量达1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3-5年一遇洪水;

5)热带低压与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较大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在接到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实施24小时值班,乡、村领导带班,进行防汛部署、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村级组织应急小组人员进行防汛巡查(包括路、地灾点、低洼地带等),村委会应负责通知防汛抢险应急小组人员回村待命不得外出。当应急队伍接到集合命令时,应在15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口头或书面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将底层财产往高层搬迁,并严密注视水情、风情,加强防范,做好低洼地、易滑坡、地灾点人员安全转移的准备;

4)对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并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络,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和撤离准备;

5)督促辖区内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及企业做好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

6)对危险的路、桥、渡口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Ⅱ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Ⅱ级响应

1)气象局暴雨红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较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60-90mm、6小时降雨量达70-110mm、12小时降雨量达90-140mm、24小时降雨量达120-170mm;

3)前期雨量达2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50-99mm;

4)辖区内河流发生5-10年一遇洪水;

5)热带风暴与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进入紧急防御状态,乡领导干部分别到包片村,除按重要防御状态部署外,还应做到:

1)根据山地灾害防治预案和上级指令,书面通知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组织动员该地段群众按各村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高处或安全地点,(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安置工作。

2)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报告。

3)在建工程施工单位与企业根据安全检查情况,采取人员转移、停产等措施,确保安全。

4)组织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风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应设立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5)抢险救灾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质,随时待命。

(四)I级预警: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入I级响应

1)市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且暴雨已经对我区造成特别严重灾害。

2)预报未来3小时降雨量达80-100mm、6小时降雨量达110-140mm、12小时降雨量达140-180mm、24小时降雨量达170-250mm;

3)前期雨量达300mm,预报当日雨量达100mm以上;

4)辖区内河流发生10-20年一遇洪水;

5)强热带风暴与超强台风警报并对我区有可能影响的。

2、响应行动

1)进入特急防御状态,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紧急动员通告及防汛防台预案,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抗台抢险救灾;

2)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防台防汛重点部位的受威胁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高就近转移,(必要时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应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3)在建工程施工单位与企业应全部停产,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3

防台风暴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各岗位责任分工

1、安保部认真做好暴风雨紧急情况时的信息传递、资源调配及有关后勤保障工作。

2、工程维修部门负责给排水、供电、供空调、电梯等机电设备的故障及应急处理。

3、物业服务公司治安消防部门负责“三防”及安全保卫、义务消防等情况应急处理,同时负责抗灾救灾工作。

4、保洁绿化部门负责绿化、环境的抗灾保护和灾后恢复工作。

二、防台风防洪水及应急处理

1、物业服务公司接到台风或暴雨警报信号通知后,应立即紧急动员,各部门处于临战状态,同时成立指挥小组经理任总指挥,各部门主管为成员的三防临时指挥部,相关人员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作好防洪防汛救灾准备工作。

2、在台风或暴雨来临前,应做好各项防风、防水浸措施,如:紧急做好防风、防水浸工作、关闭公共门窗,检查清理排洪设备、设施、广告招牌、花盆等。

(1)检查所有门窗,特别双开玻璃门是否有足够保护及稳固。

(2)牢固所有容易松脱物件,尤其是位于天台及露台等地方,对于一些较易吹倒的物件发如花盆等应搬至室内或将其绑紧。

(3)检查所有去水道、沙井、雨水渠等,并清除可能引致淤塞的垃圾、泥沙及杂物。

(4)确保所有紧急用具可以随时应用,如沙包、雨衣、头盔、水靴、绳索、后备照明、方木(用于固定玻璃门)等。

(5)检查排水泵系统是否正常通畅。

(6)检查发电系统及其供油装置正常与否,并按规程试开发电机组。

(7)关闭霓虹灯电源。

(8)智能化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9)检查完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有处理不了的问题,应立即向领导报告。

3、在发生台风、暴雨时,值班安保员对防风、防水浸关键区域和部位加强巡视,检查门窗状况,如发出有窗户玻璃破碎,以最快速度赶至现场,并用板材临时封堵(转载于

:Www.dyhZdl.cn

:

防台风暴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程部维修人员集中待命,各层管理服务人员坚守岗位,如果有设备故障投诉以及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4、各级工作人员协助维修技术人员做好排洪及排泄积水工作。

5、在台风、水浸等自然灾害事故时,防止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灾后处理

台风、雷暴过后,工程部组织维修人中对所辖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并及时修复。保洁部检查损毁的树木情况,并加以恢复,努力将灾患影响程度降至最低。物业经理及时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受灾及损失情况。

防台风暴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防台风、暴雨工作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为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提升幼儿园防汛防台的处置能力,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防步骤:

1、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

组长:

组员:

保教主任

工会主席

幼儿园启动防台防汛预案,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24值班制度。

三.应急措施:

1.加强信息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发生重大汛情,全体领导进岗到位,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开始运作;分管领导向防汛防台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汛情;全面部署抗台防汛工作。

2.预防为主:

1、清走廊。台风登陆前,对阳台、走廊上的杂物、花盆等都要进行清理,以防止台风登陆时,被风吹掉下来伤害到人。

2、关门窗。台风、暴雨来临时,风力、雨量较大,要关好门窗,防止风、雨损坏门窗、家具和造成人员伤亡。

3、门卫对全校下水道和主要集水井进行全面的疏通。

4、对校建筑房屋上的天沟、落水管疏通,对全校大树进行修剪和加固。

5、对全校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及室外电线做全面安全检查。

6、对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做全面安全检查。

7、各部门的室内电源、插座、门窗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8、因台风造成电路、电线中断,应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启用应急灯、电筒或蜡烛照明。

四.保障措施:

预案启动后,幼儿园做好预警和信息记录。召开紧急会议,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电话等形式对幼儿园防汛防台工作进行部署,通报台汛动态,布置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要求和任务。

随时与上级部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防台风暴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目前,雨季来临,时有强降水过程,甚至会出现大到暴雨,极易引起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在汛期极易引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关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教育局和中心校有关防汛文件精神,特制定防汛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汛期的安全工作,其严峻形势要有充分的估计,思想上要有充分的认识,工作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立足大洪灾,立足高险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立足校园,精心周密部署,明确职责分工,不断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着眼于汛期防洪抗灾,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地做好汛期防洪抗灾应急安全工作,维护好校园社会治安,确保稳定、安全的良好环境。

二、工作原则

防汛救灾工作在上级部门和梨埠镇中心校的领导下,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做到及时安排,及时布置,及时抢险。

三、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臧伟业(副校长)

成员:琨张润利任学武冯卫东姚俊各班主任

职责: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指挥、协调和组织学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梨埠镇中心校、镇人民政府领导汇报,请求指示;检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学校防汛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小组:

1、防汛抢险、安全保卫组:

由张勇同志任组长,白建军、刘晓诚同志为成员;

2、救灾安置、后勤物质保障组:

由张润利同志任组长,任学武、曹琨同志为成员。

3、通信联络、灾情统计组:

由臧伟业同志任组长,张彦平同志负责向上级及时汇报灾情。

四、报告制度及程序

学校发生灾情时,必须立即向校长报告,启动学校汛期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中心校办公室。学校在最短时间内写出灾情书面报告,报告灾情情况,灾区已采取的措施和灾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灾情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后,学校应及时进行补报。

五、工作安排及措施

(一)预防为主,排除隐患。

要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要求学生不能到江河湖、水库边、低洼地带等可能发生山洪及地质灾害的地区游玩,做到防患于未然。汛期强风暴发生时,学校根据校内的地质环境、低洼地带、操场、校舍和易发生倒塌、滑坡等地方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防灾部署工作,做到早准备、早预防,严防洪涝、地质灾害给师生造成人身伤害。

(二)加强巡查,确保汛期防汛值班制。

安排领导带班,值班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必须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等信息,如遇第二天有雷雨或出现大到暴雨天气时,收集信息的老师应及时通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立即通知各位班主任,做好通知本班学生做好汛期的安全防范准备。并要认真填写值班记录,交班时要手续清楚,签名移交下一班。

(三)加强排查

汛期期间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校区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并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

(四)加强宣传

做好防汛宣传工作,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师生的防汛安全意识,特别是加强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五)防汛抢险队注意事项

防汛抢险队成员要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上涨情况。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全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资。

(六)停课工作安排

学校接到上级的停课指示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安全的前提下疏散学生;对无法回家而在学校停留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学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七)汛期学校突发事件措施

如若学校受淹,待洪水开始退落时,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清扫污泥垃圾。同时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学校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对在预防、处置学校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注意事项

(一)防汛救灾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救灾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中小河流;气候;暴雨;灾害;防汛减灾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各国 科学 家上百年持续的观测和几十年艰辛的探索,为人类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0.74℃,而且这种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气候事件变率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极端干旱、连续干旱以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这就意味着洪涝、干旱、台风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将加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大江大河历来是我国防汛抗洪的重点,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水灾发生几率更多的往往是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近年来我国防汛形势特点总的是大江大河在持续加大投入,建立水文遥测系统、提高堤坝防洪能力后水势平稳,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主要是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失事造成的。

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防洪标准低。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二是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眼前的 经济 利益,盲目开发、乱采矿石、拦河设障、挤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快,气象监测困难,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四是中小河流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地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五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的投入,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

以上原因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在国家对水利投入不断加大、大江大河御洪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对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2中小河流的暴雨灾害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要求,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对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央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全国开展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水利部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今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9月份在湖南长沙全面布置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中央编制近期(3年)治理项目规划,并争取在09年下半年实施。

3如何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3.1暴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编制

要卓有成效的开展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这个了解不仅是根据 历史 资料来了解,更应该走下去了解,现时与历史相结合,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并编制成册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步。这步工作应涉及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洪水及洪水灾害的特性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研究建立区域暴雨与洪泛区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实用模型;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 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省区的地级市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3.2用非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从大江大河的防汛抗洪经验来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非工程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手段之一。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达,无线通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这为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多样的信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管理运行工作主要由水文部门完成,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地方老百姓对系统知之甚少,因此,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保障。各地重点突出乡(镇)及村组的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干部的防灾责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紧、抓实:首先,各洪水易发区都明确行政首长为洪水防御第一责任人,汛期发生较大降雨时主动向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了解本次降雨的范围、强度及是否引发灾害,所有乡、村干部都联系防范责任区;其次,落实干部防灾责任,重点是如何确保人员安全、组织群众和物资转移;第三,制定部门防灾职责,水利、水文、气象、国土、卫生、安全监督等部门都明确洪水防御职责;第四,把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洪水防御工作的好坏纳入到干部考核范畴,作为干部考核、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用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各项职责落到实处。

在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落实防灾责任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防御预案。有效防御洪水,涉及到的工作多,一旦暴发洪水,要能够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灾中,必须要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操作性强的预案,包括水库调度预案、人员紧急转移预案、抢险预案、救灾预案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制定详细的、以避灾躲灾为目的的人员紧急安全转移、安置预案,涉及到洪水发生的条件、影响范围、安全区域的划分、人员紧急转移安置方案、预案启用条件及程序等各方面内容。预案一经制定,各地广为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熟悉,有些地方还有必要组织实践演习。这样当洪水来临时,各级责任人可迅速启动预案,有效组织抗灾工作,群众可以按照预案确定的转移路线紧急逃生,避免关键时刻打乱仗,减少灾害损失。

3.3用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除了天气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落后,很多 企业 及个人没有根据相关环保政策对自身活动后果影响行为做出相应的补救,造成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引起河道淤积,同时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建房、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修建堤防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清淤疏浚的目的是要还河流的天然河道,因此清淤的河段要尽可能的彻底且不让清淤出来的物质再回到河流中。经过清淤修堤的河道,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前人”清淤修堤之后“后人”跟着破坏。

4结语

江河治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 现代 化迈进的过程中,在大江大河治理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中小河流治理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 经济 社会稳定 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具体表现。作为老百姓应该懂得尊重 自然 ,上下齐心,共同把生命之河治理好、守护好。

参考 文献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5

为有效应对突发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

二、遵循原则

(一)以人为本。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种防台职责,最大限度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二)以防为主。

有效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三)反应迅速。

落实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村支部书记总负责的工作机制,在接到乡防汛信息后要及时全面启动本村防汛预案。

(四)公众参与。

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群防、群控、

群救为核心,事发前广泛开展村内有潜在危害的分析、预防和报警等工作;事发时准确预警、处置遭受自然灾害的相关工作;事发后组织可动用的力量开展重建、善后工作。

三、防汛方案

本村防汛工作办公室设在村委办公室,防汛组织机构

任:XXX

副主任:XXX

员:XXX

XXX

XXX

(一)村防办工作职责:

1、接收上级防汛信息及时传达,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张贴公告;

2、加强宣传动员,在汛期做好防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因地制宜及时妥善地转移危房、地质隐患等不安全因素涉及的所有人员;

4、及时向乡防汛办报告本村防汛工作和村内受灾情况;

5、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工作。

(二)村防汛办工作分工:

1、在汛期接到上级暴雨预警信息后,村防办迅速到位,由支部书记XXX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到村上散发暴雨信息,并安排人员转移。人员安置后,做好安置人员后勤保障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

2、在册人员转移安置后实行跟踪服务制度,直到暴雨警报解除。如遇紧急情况,村内难以继续安置落实的,应及时与乡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尽责尽力实施转移安置工作。

3、各小组要求做到隔时段巡逻制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村内减少损失。

四、应急抢救

成立村应急抢救领导小组:

任:XXX

副主任:XXX

员:XXX

XXX

XXX

(一)具体分工:

1、紧急抢救组:负责人:XXX,遇险后迅速组织5名以上在家党员赶到事故现场,在上级救护人员没有来到以前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尽力实施救助工作。

2、遇警疏散组:负责人:XXX,遇险后迅速组织5名以上在家村民代表,逐户安全疏散遇险周边群众。要求细致耐心做好劝解工作,极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后勤保障组:负责人:XXX,遇险后负责食物供给和安置好灾民,并落实车辆调度与上级的联系。另外,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在第一时间来提供紧急抢救组所需的物资及工具等设备。

(二)防汛物资

铁锹、手电筒、雨衣雨鞋。

(三)

应急处置

1、灾前

通过广播等方式向村民防汛预警。

2、灾中

各小组各司其职,做好抢救、疏散、发放救援物资等工作。

3、灾后

对全村进行排查确保受灾人员全部转移;对受灾人员进行安抚。

四、后期处置

接上级防汛应急结束信息后,村应急行动结束。组织疏散村民安全返回;对受灾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经书记审核签字后上报乡政府。

XXX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6月14日

END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气象灾害;分类;防灾减灾;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都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1]。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次生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大的特点。且呈经济越发达,损失越大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10多年中,我国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增长3倍。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 20世纪90年代全球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比50年代高出10倍。

为了减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必须建设好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进一步搞清楚气象灾害的产生机制、发展规律,研制出行之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方法、业务流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防灾减灾对策。

1、气象灾害的概念

在我国,事件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 事件至少应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突然爆发是事件的第一要素,它指事件往往是在完全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爆发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形态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难以预料是指事件的发生和人们的意识之间有一段空白,或者说,事件往往发生在人们意识的空白之处;事件突如其来之时,受众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也来不及对事件做出任何判断。必然原因是指事件虽然是通过偶然的契机,以偶然的形式突然发生,无章可循、令人难以预料、措手不及,但在这种偶然性、意料之外的背后,总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在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事件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严重后果是指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造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损失和破坏,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或精神上的损失和损害。需紧急处理是指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安危,必须马上处理,而且还要处理好;在事件中,时间非常紧迫,对时间的把握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而自然灾害的本质就是自然界部分物质的自然运动并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关于气象灾害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能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害的气象事件。这种气象事件是大气的某些特殊运动,它们可以形成某些灾害性天气。按气象学定义,气象一般可分为天气和气候,天气就是几天时间内的大气现象;气候是指某一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统计状况,是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现象,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情况。因此气象灾害也有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之分。习惯上,人们把天气灾害与气候灾害统称为气象灾害,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天气灾害一般是指几天内的一次异常天气过程造成的,是由局地性、短时间的强烈天气而带来的灾害,如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强降温(寒潮)等。这类天气常伴随有强风和暴雨,对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严重威胁,并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毁坏作用。天气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可以造成突然的损失,因而受到人们的注意;而气候灾害则是大范围、长时间的气候异常所造成的灾害,如长时间气温偏高、偏低,或降水量偏多、偏少,风力偏强等,这些气候的异常会带来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沙尘暴等灾害。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适应,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发育,造成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气候灾害由于经历时间长、受灾面积大,往往造成的灾害也重,特别是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

2、气象灾害的分类

当前,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频繁,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气象灾害威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和冷冻的影响、危害和造成的损失程度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由于局地风暴的危害因其常伴生在大范围的暴雨中,因而过去常把其中的雷击死亡人员和雷雨大风摧倒建筑物、机械设备导致人员伤亡以及冰雹造成农作物损失等灾害列入暴雨洪涝灾害中,忽略了它的危害程度。主汛期中国气象局组织的“性气象灾害信息应急处理”业务中收集到的各种气象灾种造成人员的死亡数表明,仅雷击和雷雨大风在我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就达350人,占全部气象灾害死亡人数的32.2%,比单一由暴雨洪涝、地质气象和台风灾种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都多。

3、我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措施

3.1、在全国范围内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在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决策中,气象监测和预警信息收集及分析工作最为重要。在区域间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将会准确、及时、客观地监测气象灾害数据,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预报预警提供必要的支持。近年来许昌市为了预防气象灾害,已经在市区内建成 5 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 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 17 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及 2 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完善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3 建立气象灾害评估体系。重点开展气象灾害研究工作,只有大力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前兆、发生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水平的基础,为政府预防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使政府掌握灾害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各种情况,在气象灾害防治和治理上,及时采取防灾抗灾救灾措施。

3.2、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广大群众的了解,以及社会的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先决条件。国家气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深化宣传及培训力度,让所有受众了解必要的应急措施。国家气象系统强化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措施》的宣教,让各界都知道预案的启动模式、级别以及应对方案。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普书籍与宣传手册,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别、特性、预警信号、应急的保护方式等知识实施全面系统的讲解,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给出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概念。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还构建了一系列气象应急宣传参考资料,在国家气象网、国家政府网、各区域的气象网与社会相应的网站上进行发表。在世界气象日等相关活动时,相关的气象系统对外进行活动,请一些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入气象工作领域,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气象,知道一些必要的气象灾害应急知识。

3.3、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

气象灾害主要是较为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只有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形成机理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弄明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冻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形成的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内在原因和环境条件,才能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达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目的。提前一个月预测少雨干旱和提前3d准确预报暴雨的落区、落时及其形成的洪涝灾害,目前还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对于旱涝特别是干旱的监测预测能力也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大范围长期的干旱和持续性暴雨形成涉及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应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加强少雨干旱、暴雨洪涝的监测和干旱、暴雨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旱涝预警能力。另外,开展气象灾害评估技术和方法研究,建设满足自然灾害预警需要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开展实时气象灾害评估业务。

3.4、加强政府防灾减灾的组织行为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才能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的整体效益。作为气象灾害预防的重要部门,气象部门应与政府相关气象灾害预防部门,联合制作和气象灾害情况等预报,并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进行评估等,以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4、结语

由于我国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是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需要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提高大气监测、信息加工和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还应贯彻以人为本、效益优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和不同气象灾种采取不同防灾减灾对策的原则制定相关规划、计划和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陆林. 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向静.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袁琳.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7

一、地质灾害状况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边和人为削坡建房、修路等形成的斜坡处。年我区未发生新的地质灾害险灾情,全年排险、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截至2012年月,全区有房前屋后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已完成工程治理基本消除威胁但尚须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见表1。

(二)地质灾害态势

我区地质灾害大多由强降雨诱发。根据市气象台的《市2012年重要季节气候趋势展望》,今年总雨量接近常年,冬季降雨量偏少,春雨季降雨量偏少,梅雨季降雨量略偏多,台风季总雨量正常略多;影响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比常年略多,可能有1个会严重影响。根据降雨趋势等预测,本年度我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比常年略偏多。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等分析,我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在山—山—山一带。其它区域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容易发生灾害外,受台风暴雨、强降雨影响,高陡斜(边)坡、山边地带、建设工程开挖或堆土地段等区域可能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预计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与滑坡。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威胁对象

(一)重点防范期

汛期(~10月)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其中5~6月雨季及7~9月台风季强降雨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二)威胁对象

依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预测的地质灾害活动区域,确定今年全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街道有2个、社区居委会有7个

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活动表现等情况,今年的防灾重点《区2012年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并督促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建设局作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宣传、指导和监督,督促各街道进一步建设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工具,加强汛期防灾、应急处置、灾害治理等工作,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防灾监督工作。各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把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发生地质灾害险、灾情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职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情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造册,建立预警预报、监测巡查的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基础体系,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承担;防灾责任人原则上由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居委会防灾责任人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受威胁居民开展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及其相关设施,由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巡查、监测。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级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调整落实到位。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建设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市政林局、区安监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监察局、区经发局、公安分局及各街道办等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电话。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预警预防

1.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在汛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包括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排查和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新安全隐患排查;防灾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包括对防灾责任人与监测人落实情况、防灾明白卡发放情况、警示牌设立情况的检查以及对防灾工作制度、预案、防汛物资等的检查。对防灾工作不到位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且一时不能排险的,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或者有关部门监控范围,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采取防范措施。

2.制(修)订《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或者防灾责任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发生变动变化的,街道办事处应在3月底前完成《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的制订或者修订,并纳入当地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群众转移预案要在本社区居委会公布,同时报区政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备案。

3.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本部门防灾工作实际,编制、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工作相关机构与职责,应急决策程序、响应组织、响应行动和响应保障等。

4.开展巡查、监测。我区已建立区、街道、居委会及灾害点四级监测防灾网络(详见附表2《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网络表》),各街道应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工作,社区居委会要组织群众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和组织监测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加强巡查、监测,对重要隐患要安排专人盯守巡查。发现险情和灾情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转移受威胁人员,情况紧急时,应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同时按照速报制度要求上报险情和灾情。

5.设置警示标志。区政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危险区域予以公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等,及时制作新增(或险情有新变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各街道办事处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防灾明白卡应当明确地质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威胁对象、预警信号等内容。避险明白卡应当明确转移负责人、转移路线、自然灾害避灾点(或临时避灾场所)、应急联系方式、联系人等内容。

6.开展预警预报。我区未设气象部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由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合。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到各街道及相关单位,并部署防御工作。各街道可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和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社区居委会可通过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方式,将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受威胁群众。

7.防范强降雨。我区的地质灾害大多数由强降雨诱发,各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防灾工作制度,采取措施严密防范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1)当天气预报日降雨量可能达到50mm(暴雨)以上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可能达到60mm以上时,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提高警惕,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2)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时,各街道办事处接到预报预警后,应当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效运转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逐级将有关信息迅速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区域内的居民,做好防灾的各项工作。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三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应适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四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适时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避让。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五级时,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工作和随时抢险救灾准备(抢险人员随时待命);区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社区居委会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挂点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转移对象包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其他在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3)当突遇短时间强降雨(3小时降雨量超过30mm)时,社区居委会防灾责任人要及时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山坡地段的情况,关注雨情,适时组织受威胁的人员转移避险。

(4)按照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防御台风、暴雨的部署开展防灾抗灾工作。

8.落实值班制度。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通讯方式、工作制度、职责分工等信息应上网上墙。汛期期间,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和各防灾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班;台风暴雨、强降雨、长时间降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双人值班,分管领导带班,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必须在岗在位;值班人员要认真收集、汇总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汛期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办公厅(室)值班电话和市、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工作联系人及电话详见表3。

(二)灾情险情报告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街道、社区或者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区政府和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报告。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灾情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

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发生特大型、大、中型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和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的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口头速报市人民政府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同时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应于1个小时内上报;区政府及其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接到其它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三)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发生后,区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做好人员转移、灾(险)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险疏散。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应急调查,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有效提供应急保障。灾(险)情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

区政府负责开展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先期处置工作,负责具体组织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和救灾工作(灾害体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低的小型地质灾害,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地质灾害治理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危险性、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尽快组织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协调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工程治理;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房前屋后地质灾害点自治工作。

(五)工程建设防灾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论证应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工程项目,应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实施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要加强对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各街道办事处要采取防灾措施,制止群众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自行违章建房。

(六)群测群防建设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各街道要继续推进地质灾害“十有县”群测群防建设,落实好各项工作。

1.应做到“十有”:有组织机构、有防治经费、有防治规划、有应急预案、有防灾制度、有宣传培训、有预警预报、有巡查监测、有监测手段和有警示标牌等。

2.社区居委会应做到“四应有”:应有防治方案、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班、监测、巡查、速报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名单;应有监测器具、通讯工具。

3.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应做到“四应知”:应知辖区隐患点(易发区)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应急转移和处置;应知灾情险情报告程序;应知巡查监测方法。

(七)宣传培训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做好防灾抗灾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指导居委会利用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等基本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识灾报灾、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对新任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及时组织防灾减灾知识技能、防治责任与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等培训,尽快胜任防治工作。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街道、社区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八)防治规划制定

区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根据《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政文[]388号)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在2012年6月前完成编制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经区政府批准公布后实施,指导我区“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九)落实防灾减灾资金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篇8

现场突发事故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警戒指挥: 疏散指挥:

施救指挥:

一、 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作好施工现场“防台防汛”工作,加强现场组织管理,认真落实抢险准备工作,以对付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灾害预警

凡气象台特大暴雨、风暴或台风等紧急警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全体人员进入紧急应急状态。小组成员应指挥各施工班组做好“防台防汛”准备,如准备好沙袋、加固临时建筑的窗门及各类机械设备的入库措施。同时小组领导应向公司领导报告“防台防汛”情况,听从统一调度指挥。

3、灾害防治

一旦发生台风或水汛的苗头,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奔赴现场,组织抢险工作。要求施工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到安全区域。若发现人员伤亡应及时组织抢救,并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

4、灾害性措施

1) 、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以身作则,把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中

2) 保证安全生产的计划、落实生产责任,确保防止灾害性天气的多项具体措施。。

3) 定期于季节性检查相结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和苗子,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实改进方案。

4) 落实天气预报上墙公布制度。设有专人负责每天将上海中心气象台的预报内容填写好,遇台风暴雨应用由警示提字。

5) 所有机械设备、电气箱做好用电安全检查工作,做好防汛防台的多项设备保护工作。

6) 架空电缆,过路电缆需认真检查,确保抗风抗暴雨能力,乙方损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财产。

7) 做好宿舍、仓库、办公室的抗灾能力,对存在隐患的住房及时做好修理和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苗子的危房需马上做好转移与安置工作。

8) 对已完工的箱涵接头井盖需采取必要防范设施,对施工中的箱涵基坑应备足水泵,作好暴雨排水准备。

5、救护和疏散

救护电话:120

根据“救人重于救灾”的原则和公司防灾演练操作规程,首先是拨打救护电话和抢救被围困灾害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有序疏散人员和物资至安全区域。

二、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

1、目的

在防暑降温的高温季节中,应加强现场的组织管理,认真落实公司下达的多项责任与规章制度,以防止由于高温对施工人员和工程带来的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高温预警

当气象台发出高温警示报告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及时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调整作息时间,严禁加班加点的超负荷施工。

3、 温防治措施

1) 积极主动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做好 夏季工作期间的作息制度,是工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 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和落实急救措施,以防万一。

3) 积极改善企业工人的劳动条件,住宿的通风降温设施,做好工人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 救护

救护电话:120

上一篇:公务员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村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