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32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颈性偏头痛;影像学检测

颈性偏头痛发作时多表现为一侧头痛剧烈, 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持续发作性头痛, 其症状酷似一般偏头痛, 但与偏头痛治疗方法不同, 二者在发病原因尚也有不同, 偏头痛病因较为复杂, 而颈性偏头痛多与颈部疾病有关, 且在发病时表现为阵发性偏侧搏动性头痛[1]。近年来关于颈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和报道并不少见。大理州南涧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12月~2012年12月间共收治颈性偏头痛患者为136例, 经综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l.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颈性偏头痛患者136例, 其中男69例, 女67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44.6±12.3)岁。病史时间为10 d~11年, 平均为(19.2±11.7)个月。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20岁以下为12人, 21~50岁为70人, 51~60岁51人, 61岁以上3人。

1. 2 临床表现 患者在治疗前多表现为眩晕、视物模糊、耳鸣、耳闷胀, 胸闷、心悸, 四肢乏力等。疼痛部位为顶枕部疼痛54例(39.7%), 额顶部疼痛38例(27.9%), 枕部疼痛26例(19.2%), 前额部疼痛18例(13.2%)。

1. 3 临床分型 据临床症状的不同, 分为2类, 一类临床症状表现为转颈时突然诱发一侧从颈枕部向前似跳痛、触电样痛、刺痛感, 此类患者为96例(70.6%);另一类临床症状表现为痛侧头皮紧, 头发竖立感, 头皮肿胀感, 此类患者有42例(29.4%);所有患者发作时均为持续性头痛, 发作时间为5 h~4 d。发作频率不定。

1. 4 影像学检查 全部患者均做TCD检查, 检测结果为:血管痉挛患者97例(71.3%), 其中其中双侧血管痉挛48例(35.3%), 单侧(头痛侧)49例(36.0%);供血不足30例(22.1%);TCD检测正常者9例(6.6%)。

2 结果

本组头晕、头痛较重的13例患者住院治疗, 其余123病例全部门诊治疗。治疗方法为药物、颈牵、封闭综合治疗。治疗后, 头痛症状全部消失。

3 讨论

颈性偏头痛的本质是由颈椎损伤所引起的神经根、颈部软组织以及颈交感神经等受损所引起的一种头痛症状。有研究报道[2], 颈性偏头痛与颈、颅神经受牵拉或刺激有关。另有研究报道, 颈性偏头痛可能与职业有关[3], 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文研究显示, 颈性偏头痛的年轻患者多发生于会计、教师、司机、学生等, 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农民居多。

颈性偏头痛的治疗和典型的偏头痛治疗方法并不同, 颈性偏头痛治疗时一般不选用缩血管药物, 这主要是由于缩血管药物不利于改善局部供血障碍以及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另在颈性偏头痛发作时使用缩血管药物可加重颅外软组织、枕大神经的血供障碍, 不利于头痛的恢复[4]。本院治疗颈性偏头痛多使用钙离子拮抗药、东莨菪碱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另在发作期给予患者按摩、推拿、理疗、局部封闭等手段,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正确的服用药物, 物理手段给予松解颈部, 颈性偏头痛的发作可终止。

参考文献

[1] 李平平, 肖芝秀.颈性偏头痛85例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17(1):53-54.

[2] 王永红, 刘雪芳.颈性偏头痛53例临床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24):2697-2698.

[3] 潘云霞, 刘学昌, 程秀兰, 等.颈性偏头痛371例临床分析.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 4(4):15-16.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氟桂利嗪;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搏动性头痛,容易反复发作。偏头痛发作之前患者通常会视觉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精神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是氟桂利嗪,但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探讨了血府逐瘀汤加减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14例,女2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6.3±6.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5±2.6)年,发作频率3~6次/月,平均(4.3±1.2)次/月,有家族偏头痛史18例,无家族偏头痛史21例。观察组男15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7.3±6.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7±2.2)年,发作频率2~6次/月,平均(4.5±1.3)次/月,有家族偏头痛史17例,无家族偏头痛史2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氟桂利嗪治疗,10 mg/次,1次/d,每晚睡前口服。

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合氟桂利嗪治疗。氟桂利嗪用药与对照组相同。血府逐瘀汤基本方:川穹15 g、桃仁15g、生地15 g、牛膝15 g、赤芍15 g、当归15 g、红花10 g、桔梗10 g、柴胡6 g、甘草3 g、枳壳6 g。随证加减:肾虚证加熟地黄30 g、太子20 g、山茱萸15 g、杜仲20 g、枸杞子30 g;痰浊证加白术15 g、陈皮15 g、半夏15 g、天麻10 g、黄芩10 g;有恶心呕吐症状加旋复花10 g、竹茹10 g、代赭石10 g;淤血证加延胡索10 g、郁金10 g、蜈蚣2条、全蝎6 g;肝阳证:天麻10 g、石决明15 g、栀子15 g、钩藤15 g、白蒺藜15 g。1剂/d,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连续用药8 d。

1.3观察指标 治愈:治疗后患头痛以及相关并发症全部消失,6个月之内未复发;显效: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显著减轻,头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减少超过2/3;有效:偏头痛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时间间隔边长,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变短;无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以及相关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头痛持续时间未见缩短。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4.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平均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改善(P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呈周期性发作的疾病,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上普遍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导致,当血小板功能和内皮素分泌异常时容易引起患者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后容易伴有精神和神经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偏头痛发作的原因有多种,以肝阳、痰浊、瘀血、气血虚为主要病因,病久容易导致气机不畅、脑络不利,从而使患者产生头痛感觉。从经络学上看,偏头痛的发病因素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内伤因肝郁肝火上级阴络,脾失健运导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此病。

血府逐瘀汤可治全身多部位由于血脉瘀滞导致的病症,该方以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外加牛膝、桔梗而成,其中四逆散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桃红四物则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合方共用可起到解气分郁、行血分瘀滞的作用。另外该方还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降低胆固醇来达到调和血气的功效[3]。方中当归、生地可活血、养血;枳壳和桔梗则可行气、理滞,甘草可调和诸药。西医治疗偏头痛主张扩张脑血管。本次研究中所用氟桂利嗪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该药可有效阻止钙离子进入到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防止血管发生痉挛,同时能够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介质,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止头痛的功效,但该药无法彻底治疗偏头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加减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

参考文献:

[1]侯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4-187.

[2]张希玉.氟桂利嗪单用及联用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8-1869.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蒙医药;偏头痛;临床疗效

原发性偏头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有顽固难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血管搏动性疼痛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典型病例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部分患者有家族史[1]。据WHO调查显示,该病已经成为导致残疾的慢性病之一,根据健康寿命损失年排列,偏头痛居前20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阿片类等药物治疗,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较差,存在明显不良反应[2]。传统蒙医药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偏头痛属于蒙医学“头痛病”的范畴。蒙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气血相搏,巴达干、希拉激增而上亢致使头颅部位气血运行受阻,或阻塞经脉,浊邪上踞所致。本研究应用蒙医药治疗原发性偏头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疼痛程度:轻度71例,中度39例,重度16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0.35±4.37)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61±0.21)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9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0.05±4.47)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08±0.14)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蒙医诊断标准

参照《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3]。楚斯希拉型:头痛剧烈、颞部跳痛、眼眶刺痛,或者前额和眉间爆裂般胀痛,身热面红,尿清澈多沫,舌苔厚黄,脉象芤;赫依希拉型:头胀痛、口苦、恶心、吐酸水、全身无力、消化力弱、发热、烦躁、眼红,尿黄有气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巴达干赫衣型:头晕头痛、头额部压痛、身心沉重、全身无力、消化力弱、阴天或早晚时头痛加重,尿白色,舌苔白腻,脉象沉而弱。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32021549)进行治疗,口服,10mg/次,1次/d。疼痛严重可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次。观察组予蒙医药治疗,以清血热、止头痛、辨证施治为治疗原则。楚斯希拉型:早:胡日查-6味13粒;中:乌兰-13汤3g,加服巴特日-7味丸15粒;晚:红花秘诀-13味丸15粒,温水送服。赫依希拉型:早:胡日查-6味丸13粒,加服玛奴-10味散3g;晚:查格得日11粒,温水送服。巴达干赫衣型:早:嘎巴拉-3汤3g;晚:阿魏-8丸13粒,温水送服。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

蒙医证候积分。①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其中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②疗效标准: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为治愈;头痛症状显著控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为显著改善;头痛症状及发作次数均有缓解,为进步;头痛症状及发作次数未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著改善+进步)/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各项症候评分比较

经治疗,两组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和头痛伴随症状等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82-0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独特而顽固的疾病,是头痛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目前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降低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为患者减轻痛苦是临床面临的一项艰巨的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8~41岁,平均31岁;对照组35例,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8~41岁,平均31岁。两组中,病程最长19年,最短3年,平均为11年,均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疾病,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颈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排除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颅内感染、脑肿瘤、颈椎病变所致的头痛。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1.2 诊断依据

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头局部疼痛分类诊断标准,且脑CT正常,而TED检查均提示:“脑血管痉挛”及“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风)诊断标准: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头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隐痛等。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宁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由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组成。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对照组单纯用盐酸氟桂嗪片10 mg,3次/d,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头痛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无复发,相关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消失,TCD检查正常,半年以内无复发;有效: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表1)

3 讨论

偏头痛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3.7%~13.5%,占头痛患者的1/4以上,此病常呈间歇性发生单侧或双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多有明显家族史者,少部分女性患者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头痛类型临床分为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型偏头痛、特殊型偏头痛三种,其中以普通型偏头痛最常见,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仍不能完全阐明,但己发现与其有关的一系列生化改变,尤其是与5-羟色胺的变化,故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血管舒缩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痉挛收缩和扩张引起血流改变和障碍,造成附近组织血液淤阻[1]。目前,西药治疗偏头痛症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难以去除病根。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病理机制关键在于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不通的根源在于气滞血瘀导致脑组织的气血不能正常畅通运行,从而引起血管的痉挛收缩而头痛。血管的痉挛收缩,势必引起血流改变和障碍而形成瘀血,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一些矛盾,在治疗上必须以调气活血通络为原则。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头痛宁方;偏头痛;氟桂利嗪;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04

中图分类号:R27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4-0012-04

Clinical Study on Toutongning Formula in Treatment of Migraine REN Shan, CHEN Zhi-gang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utongning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Totally 100 cases of migraine patients (wind disturbance,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utongning Formula orally,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capsules 5 mg orally, for 30 d. The scores of number, degree, duration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 of episod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the total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Clinical total efficiency was 92.0% (46/50)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4.0% (3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0.0% (10/50)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0.0% (40/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Toutongning Formula; migraine; flunarizine; clinical study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2013- ZDXKKFKT-38)

通讯作者:陈志刚,E-mail:

0.7%~16.1%[1]。西医对偏头痛以预防治疗为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麦角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抗焦虑药及其他药物[2]。但长期应用西药会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效,而且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显示,偏头痛以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者居多,治疗应以祛风清脑、通络止痛为主,自拟头痛宁方治疗此类型的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明确疗效,本研究采用头痛宁方治疗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50例,并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进行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62±11.24)岁;平均病程(7.04±5.18)年;病情轻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80±12.20)岁;平均病程(7.13±4.94)年;病情轻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证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3-4]。

1.2.1 无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标准(2)~(4)。(2)在未治疗或未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头痛持续4~72 h。(3)头痛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中的2项:①单侧;②搏动性;③中到重度疼痛;④因走路或上楼梯等其他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头痛加重或日常活动被迫停止。(4)发作期间至少有下列之一: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患的头痛。

1.2.2 有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标准(2)。(2)先兆至少包括下面的1项,但无运动减弱:①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特征(如眼前闪光,亮点或线)和/或阴性特征(如失明);②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特征(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特征(如麻木);③完全可恢复的言语障碍。(3)至少包括下面的2项:①同时的视觉症状和/或单侧的感觉症状;②至少有1项先兆症状逐渐发展≥5 min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连续发生≥5 min;③每一症状持续≥5 min并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和《中医内科学》各版统编教材[6-8]辨证为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主症:头痛胀痛或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次症:畏风或因遇风而发,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偏头痛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③病程在6个月以上;④近3个月以来,每月头痛发作次数≥2次;⑤年龄18~70岁之间;⑥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⑤其他特殊类型的偏头痛,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者相关头痛。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予以剔除;②未按规定用药者予以剔除;③失访者视为脱落;④疗程中患者自行退出者为脱落;⑤疗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的病例均视为脱落。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头痛宁方(川芎40 g,白芷10 g,细辛3 g,薄荷30 g,青风藤15 g,天麻20 g,郁金12 g,炒僵蚕12 g,地龙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早晚各200 mL口服,疗程30 d。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1104433,5 mg/粒)口服,每次1粒,每日1次,疗程30 d。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偏头痛发作情况 分别于用药0、30 d采用计分法记录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情况[9]。①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或以上为6分,3~4次为4分,2次或以下为2分;②程度:发作时需卧床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2分;③持续时间(直接记录头痛发作时间至头痛停止时间并计算持续时间,如果患者疼痛时入睡,到醒来时头痛已消失,则醒来的时间为头痛停止的时间):2 d以上为6分,12~48 h为4分,

2.2.2 不良反应 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反应,包括思睡、疲惫、恶心、胃部不适感,具备其中之一者即视为不良反应。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或以下。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各项指标得分及总分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偏头痛发作情况各指标得分及总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x±s,分)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发作次数 试验组 3.52±1.33 3.12±1.17 0.022

对照组 3.44±1.23 2.16±0.55

P值 0.826 0.001

程度 试验组 4.48±1.67 2.88±1.17

对照组 4.24±1.67 2.88±1.30

P值 0.612 1.000

持续时间 试验组 4.24±0.66 2.16±0.80

对照组 4.00±1.00 3.28±1.14 0.001

P值 0.323

伴随症状 试验组 2.68±0.48 1.68±0.69

对照组 2.60±0.50 2.04±0.79 0.001

P值 0.565 0.009

总分 试验组 14.92±3.32 9.80±2.86

对照组 14.28±3.73 10.28±2.75

P值 0.524 0.548

3.2 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各项指标得分及总分差值比较

发作次数差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总分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偏头痛发作情况各指标得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值2组比较(―x±s,分)

项目 试验组(50例) 对照组(50例) P值

发作次数 0.40±0.82 1.28±1.28 0.006

程度 1.60±1.53 1.36±1.50 0.577

持续时间 2.08±0.70 0.72±0.98

伴随症状 1.00±0.71 0.56±0.77 0.040

总分 2.08±0.70 0.72±0.98

3.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8(16.0) 38(76.0) 4( 8.0) 92.0

对照组 50 10(20.0) 22(44.0) 18(36.0) 64.0

注:2组比较,P=0.037

3.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例),对照组为80.0%(4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2组偏头痛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思睡 疲惫 恶心 胃部不适感

试验组 50 0 0 5(10.0) 7(14.0)

对照组 50 18(36.0) 33(66.0) 3( 6.0) 5(10.0)

注:2组比较,P

4 讨论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偏头痛发病率逐年增高[10]。偏头痛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头痛”“头风”“脑风”“首风”等范畴。随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不断完善补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11-15]。

笔者认为,本证虽以外风诱导而发,而络中之瘀为发病之根本因素,故在祛风同时应重点行散络中之瘀,由此制定出头痛宁方。方以川芎为君,取其祛风止痛、通散络中之瘀;配伍白芷,气味辛香走窜,加强其散瘀作用,并能宣清窍,使窍通瘀散而痛止;薄荷疏风化浊,清利头目;天麻既祛风,又通络止痛,能助川芎通络散瘀之力;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郁金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以行散络中之瘀;僵蚕能够祛风解痉;青风藤和细辛对祛风止痛有奇特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研究表明,偏头痛为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疾病,而钙通道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断钙通道就成为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的重要策略。氟桂利嗪胶囊是治疗此疾病较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阻断病理情况下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解除脑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还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传递和大脑皮层抑制性扩散的发展,改变神经元兴奋性[16]。其疗效已得到众多研究试验的证实。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出现头昏、头胀、疲乏、思睡、恶心、呕吐、胃痛或皮肤过敏等不适。因此,本研究以氟桂利嗪作为对照,观察2组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头痛宁方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均有疗效,但头痛宁方的总有效率高于氟桂利嗪胶囊。进一步分析可知,头痛宁方在降低疾病发作次数方面不如氟桂利嗪胶囊,但在缩短每次发作时间、改善伴随症状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氟桂利嗪胶囊,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桂利嗪胶囊。综上表明,中药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 REDILLAS C, SOLOMON S. Prophylactic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daily headache[J]. Headache,2000,40:83.

[3]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Headache Disorders (2ed)[J]. Cephalalgia,2014,24(S1):1-160.

[4] 乔向阳.头痛疾患的分类和诊断(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 19(18):2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

[6]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9-201.

[7]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7-348.

[8]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6-308.

[9]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10] 王玉香,庞来详.偏头痛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S1):96-97.

[11] 邵明.偏头痛证治[J].新中医,1991,23(3):52-54.

[12] 卢明.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近况[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1):26-28.

[13] 樊志明,包科颖.中医中药为主辨治偏头痛120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324-325.

[14] 张国明,邱捷.川芎嗪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8):135-136.

[15] 赵永烈,王玉来,姚卓亭,等.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542-1544.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头风汤;偏头痛;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Effect of decoction treating migraine headach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ail number,58 cases of migrain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estern Medicine) and treatment group (Toufeng soup),29 case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oufeng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graine,having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head wind soup; migraine; cura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89-02

偏头痛属于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症状,病人在发病时会承受极为剧烈的头疼,并且存在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的情况,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只能够缓解一定程度的疼痛感,无法实现根治的目标?基于此,我院从2012年开始采用头风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山东省即墨市中医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偏头痛患者?当中男35例,女23例;当中男57例,女31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8.4)岁?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西药)与治疗组(头风汤),每组各29例?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睡前口服1次?

1.2.2?治疗组?治疗组病人采用头风汤进行治疗?详细配方:地龙10g?僵蚕10g?全蝎5g?天麻10g?红花6g?牡丹皮10g?赤芍10g?钩藤10g?法半夏10g?茯芩12g?桂枝10g?针对体温较高者,增加柴胡;疼痛情况剧烈,存在额窦炎的病人,增加藁本?苍耳子;针对头痛伴随有呕吐的病人,增加生姜?病人

作者简介:丁国瑜(1985-),女,汉族,硕士,助教?

每天服用1剂;通过水煎取500ml,分别于早晚进行服用?

两组病人均治疗两个疗程,4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断标准?基本恢复:头痛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治疗百分数90~100%;显效:头痛症状消失,半年内没有复发,半年至一年内偶尔会复发,疗效百分数55~90%;有效:头痛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时间有所延长,疗效百分数20~55%;无效:头痛症状无明显变化,疗效百分数在20%以下[1]?

2?结果

通过治疗,治疗组中基本恢复为12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中基本恢复为9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23/29)?治疗组显著由于对照组,(P

3?讨论

从中医层面来看,偏头痛属于厥头痛?首风?脑风?头风以及头痛等范围,大部分病人都属于内伤性头痛的情况,辩证应当以肝经鉴证为主,基本上是以少阳风火?肝阳以及肝火上扰清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2]?本文头风汤方剂中,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的作用;地龙具有通利经络的作用;全蝎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牡丹皮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红花?赤芍具有祛瘀生新?止痛的作用;茯芩能够渗利下行益心脾之气;钩藤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桂枝具有通阳活络?温经的作用?通过联合使用,能够对偏头痛病人起到良好的畅血?止痛作用?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头风汤治疗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由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证明,头风汤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学慧. 头风汤防治偏头痛与改善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川芎;清脑颗粒;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现将我院应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偏头痛68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发作频率>3次/月。排除标准:经神经系统检查及血液生化、CT、MRI等检查排除高血压病、颈椎病、急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后遗症、脑肿瘤、感染性疾病、五官疾病所致头痛。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14岁-58岁,平均年龄(32.4±4.1)岁,头痛部位多为一侧颞部或额部,少数在枕部及全头痛,头痛的性质为搏动性、刺痛、钝痛,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头痛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川芎清脑颗粒口服,10g/次,3次/日,对照组应用西比灵口服10mg/次,1次/晚,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在服药4周后头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半年以上未复发。显效:头痛明显好转,伴随症状亦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有效: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总有效率比较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临床上,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患,有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为5%-10%[2]。其发作频繁、头痛症状较重,使患者的工作及学习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着争论,部分学者认为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有关。在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进一步导致局部血管痉挛,当血流经过痉挛的血管时,局部层流消失产生湍流,导致远侧端出现缺血状态,进一步产生前列腺素、乳酸,从而引起血管性头痛[3]。部分学者认为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当其受到内外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等物质,引起颅内血管收缩、痉挛,在痉挛期后,血肿5-羟色胺含量下降,缓激肽含量升高并渗出,聚集在血管周围,进一步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4-5]。

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腑”、“诸阳之会”,所以,头痛的发生于脏腑、气血、痰浊、瘀血等密切相关,导致偏头痛的主要因素为风、火、痰、瘀阻络。川芎清脑颗粒的成分主要为川芎 当归 防风 白芷 麦冬 细辛 姜活 独活 苍术 蔓荆子 黄芩 甘草

在该方剂中,川芎为君药,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当归 防风 白芷三味为臣药,具有祛风解痉、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川芎以增强其疗效;细辛具有辛香走窜的作用;姜活擅治太阳经头痛;独活具有祛风湿、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苍术具有散风祛湿止痛的作用;麦冬、当归养阴血、养胃生津,防温湿燥之品伤阴太过; 蔓荆子 黄芩加强祛风湿、散湿热之功效,具有返佐之妙;甘草为使药,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全方寒热并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养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剂的主要化学成分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6]。

综上所述,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ManzoniGC,TorelliP.Headache classification:criticism and suggestions[J].Neurol Sci,2004,25(3):67-69.

[2] 吴国荣,梁接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4):120-121.

[3] 卢峥俏.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81-3083.

[4] 胡艳萍,陈红莲.川芎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18-719.

[5] 杜艳芬.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317.

偏头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盐酸氟桂嗪;尼莫地平;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以血管性头痛为症状的疾病,是由于颅内的血管无法正常收缩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性头痛。病发时的临床特征为一侧或两侧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无明显征兆,间歇期与正常人无异,约47%~60%的患者伴有家族遗传史。偏头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生化及血小板的改变、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情绪紧张、饮食因素、气候变化等有关,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引发血管异常收缩,导致偏头痛的发生。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常于青春期发病,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周期性。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分别用盐酸氟桂嗪和尼莫地平对60例患者进行偏头痛的治疗,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2004年"IHS偏头痛诊断标准";患病至少6个月以上,病发频率2次/月或以上;经神经系统检查,头部CT,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排除各类器质性疾病引发的头痛,例如高血压、癫痫等。

选取我院患有偏头痛的患者60例,包括:普通偏头痛、特殊类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3岁,平均病程8.2年,普通型16例,特殊型3例,典型11例;对照组男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4岁,平均病程8.5年,普通型18例,特殊型1例,典型11例。

1.2方法 观察组口服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氟桂嗪10mg/d,1次/d,连服4w;对照组口服由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尼莫地平90mg/d,3次/d,连服4w。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个月,治疗期间患者禁止使用其他预防或是治疗片头痛的药物。

1.3观察方法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2004,第二版)的诊断标准分为4级:①IV级(严重头痛),病发时无法进行其余任何活动;②III级(重度头痛),病发时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发病程度>50%,可不卧床;③II级(中度头痛),病发时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发病程度

1.4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发病的频率及发病程度的改变,将治疗效果分为4级。①发作控制:连续用药15d后未出现头痛现象;②明显好转:用药期间出现阵发性轻微头痛;③好转:病发次数减少50%或以上者,或是发作程度减轻一级者;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统计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发作控制的有11例,明显好转的有10例,好转的有6例,无效的有3例,有效率90%。对照组发作控制的有5例,明显好转的有10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5例,有效率83.3%。两组患者有效率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有效病例的患者中,从用药开始到头痛频率明显减少所用的时间比较:观察组,2w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频率降低者14例(46.5%),4w内16例(53.3%),6w内1例(3.3%),8w内1例(3.3%);对照组,2w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频率降低者5例(17.6%),4w内15例(62.5%),6w内3例(12.5%),8w内2例(8.3%)。观察组用药2w后的症状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病理生理的改变由许多 因素共同参与完成。5-羟色胺(5-HT)能引起偏头痛的的发生。脑细胞中存在许多5-羟色胺能神经元,因此对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也可作为中枢性5-HT受体拮抗剂或部位激动剂。该病急性发作期时, 5-HT在血小板中的含量减少,而在尿液中的含量增多,利血平可耗尽5-HT,导致偏头痛的发生,睡眠减少可使5-HT神经元点燃,遏制偏头痛的发生。因此,偏头痛反映中枢5-H4能神经传递受阻,三叉神经神经元起始的疼痛可能通过一种强力血管扩张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导致血管扩张。偏头痛的发作与脑内动脉收缩钙离子通道异常有关,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使小动脉扩张,改善脑组织局部微循环,而缓解偏头痛的发作。

参考文献:

[1]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王书望.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03.

[3]徐明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2008,(22).

[4]刘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98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1).

上一篇:口腔诊所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