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画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01:47

机械制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 组合体 三视图 学习兴趣 模型制作

机械制图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还是学好机械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深入研究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笔者从事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工作多年,不断尝试、总结,探讨应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打好教学基础

技工学校的学生对机械零件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机械制图新课程导入时首先要指出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的重要性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决定的。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机械图样的图示原理、看图和绘图方法及有关标准规则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先讲清楚机械图样的重要性。机械图样的重要性则可归纳为“一个表达”(表达设计意图)和“三个依据”(加工、装配、检验的依据)。机械图样如此重要,则研究机械图样的课程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通过以上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萌发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求知欲,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

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教学难点,而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是基础。技工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基本体正投影作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模型展示、对比法、观察法。通过把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相对比,分析它们的投射线与投影面之间的不同夹角以及产生的投影与原物体的位置关系等,从而对正投影法的特性进行归纳,突出一个“正”字,即:物体放正、投影线正射(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然后引出正投影法度量性好、便于绘图的优点。在观察时,教师要强调“正对着”看,提示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从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投影规律和三视图的画法;还要强调投影线与视线对应、投影面与图样对应、投影与视图对应的关系,以便为讲解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手工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直观认识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直是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制作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把平常想象不出的组合体形状具体化。然后,把学生亲手制作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好放置位置“放正”后,让学生观察、想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主视图是什么?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是什么?之后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学生经过制作、观察、思考、想象,最后绘制出该组合体模型的三视图。模型的手工制作也可以和学校团委组织的活动联合进行,学校可以专门组织学生手工制作模型大赛,由团委组织号召、机械制图教师出题、有关人员进行评分、设立奖项。制作材料选用红粘土,这样便于制作和保存。学生踊跃参与,热情很高,社团活动与教学密切结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组合体三视图画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把形体分析法应用于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教学中。例如:如图1(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1(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组合体的画法以图1所示的支座为例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支座的绘图步骤。

一是形体分析。在画图前,先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二是选择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如图2所示的支座,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A向视图为主视图比较合理。

三是确定比例和图幅。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标注尺寸、画标题栏等。

四是布置视图位置。在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五是绘制底稿。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六是标注尺寸,整理全图,加粗描黑。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总结,机械制图教学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2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法;机制设计;画图;识图

在成人理工科类机电大专班为主的教学中,《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图样的绘制、机械图样的设计、机械图样的识读、计算机绘图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具有较强机械图样的识读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一些简易机械产品图样,能够运用计算机绘制常用的图样,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画图和识图的综合应用能力。

但现在的成人类大专班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没有立体应用的空间概念,没有理论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的经历与经验,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难度很大。如何设计、安排教学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全面掌握科学、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具有较强的画图与识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产品等综合应用能力,将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根据《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成人类大专班教学特点,探讨一种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通过最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方法安排,提供给教师们一种优化的方案与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彻底掌握《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画图、制图做“树根”,识图、用图做“枝叶”。

《机械制图》课程培养成人类大专学生的目标,是让他(她)们能够首先胜任工业生产中技术员的工作,即具有较强的制图、绘图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

为了将来很好的综合应用,必须扎实地从画图、制图做起,只有把每个学生的这个“树根”栽好,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是指导、安排生产的技术文件。以机械零件图和机械装配图为主的图样,一般都具有多个视图、尺寸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质量、技术要求等,或是多个零件的装配关系。要画好、用好这些图样,需要掌握全面、正确的投影、制图方法,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立体感),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知识。由于成人类大专学生普遍的底子薄、经验少,更需要教学中循序渐进,从基础抓起,培养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方法,完成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前期重点教会学生们掌握平行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重点讲解、训练的课题有:①空间点、线、面的三视图正投影;②基本几何体,例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台等的三视图;③切割体的绘制与识读;④相贯线的画法与识读;⑤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对照实物模型的三视图绘制及尺寸标注。只有培养起学生们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以后的综合应用。

二、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来“画龙”,课堂总结来“点睛”。

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讲授《机械制图》这门课时面临两种选择,究竟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课堂以粉笔、黑板、教具为主,还是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方法讲解。前一种方法,讲解具体、直观,便于课堂的启发式教育,但图解、实例不可能举很多,遇复杂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过于抽象;后一种方法,讲解图文并茂,图解、实例丰富、全面,极大地启发了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但由于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把两种方法综合应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方为最佳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来“画龙”:

不管是机械制造班,还是机电班,主要以运用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进行讲课,形象的比喻为“画龙”。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可以使学生们看到详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图解、图样或模型动画。通过教师精彩、生动的讲解,学生们能高效率地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给学生们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主体理论方法的同时,可用AUTOCAD软件给学生们演示二维、三维图形的绘制,播放大量现代化工厂生产线、机器人、机床、生产图纸、各类零部件图片等资料,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使学生们了解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技术应用情况,训练了学生们把机械制图与识图知识应用到工业生产第一线能力,使学完后,学生们似乎有在工厂工作了多年的“感受和经验” 。

2.课堂总结来“点睛”:

但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很大,学生们会感到一时难以消化,一定需要安排一章一两次传统的教学法的课堂总结。这时,不需要在理论上长篇大论,而是由教师借助实物模型,就本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刻剖析,现场解答学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解答由学生们提出的作业上的难题。通过课堂近距离的互动、交流,将会使大部分学生茅塞顿开,学过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如果课堂总结来的及时、恰当,将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设计:理论教学来“搭台”,实例应用来“唱戏”。

《机械制图》课教学计划的前半部分主要是理论教学。首先,考虑到个人前途和社会需求,启发、培养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坚定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克服各种困难,重点培养学生们学习、掌握:⑴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⑵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的三视图与识图;⑶组合体的画图、识图与尺寸标注; ⑷机件外部形状的表达―视图:六个基本主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⑸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剖视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⑹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⑺机件局部细小结构的表达―局部放大图;⑻常用简化画法;⑼表面粗糙度;⑽极限与配合;⑾形状和位置公差;⑿AUTOCAD软件画图。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将培养学生们全面了解并重点掌握:正投影和立体视图表达、图样的主要画法、图样的技术标注、技术要求及有关国标规定。这给结合生产的画图、识图、用图以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等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比喻为“搭台”,即搭了个戏台,如果继续努力,可以期待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一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应用的“好戏”。

教学计划120学时,分两个学期上。在每学期后半段,结合典型零件图、装配图等综合图样,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和系统理论相结合,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和学生们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培养出学生们超强的综合应用能力。

⑴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典型零件A3图样一张,包括想象该零件结构形状,了解图样中的有关技术要求。

⑵ 培养学生们能绘制、识读中等以上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学生们平时必须完成习题册的作业,每学期绘制常用装配图A3图样一张,包括了解装配图的画法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分析装配图中各零件的形状轮廓以及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和连接形式等。

⑶第二学期末,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们独立设计出砂轮机、切割机等简易机械的全套图纸,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开发相结合,使学生们具有设计、创新能力,为《机械设计》课学习打下基础。

⑷培养学生们能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独立使用该软件绘制典型的零件与装配图的图样。第二学期末,学生们要通过考试,独立使用AUTOCAD2006软件绘制两张(老师指定)A3图幅的零件与装配图图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与AUTOCAD软件成熟,计算机绘图正逐步取代手工尺规绘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绘图、徒手画图训练,适当减少尺规绘图的作业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工厂里转一转,在机加工车间看一看,在机械装配线旁站一站,与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工人聊一聊,亲身体验一下图样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将来他处在工厂的任何一个岗位,担当任何一个角色都离不开图样,使他们真正的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机器的必备技术文件。

通过由感性到理性和理性到感性的反复锤炼,培养学生们能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能规范、高效地进行尺规绘图、徒手画图、计算机绘图,能创造性地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识图、读图和用图,从而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综合实力。

《机械制图》课教学法的机制设计,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一套适应成人大专班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与方法,供教师们参考、使用,不同情况、条件下,还可适当调整,因材施教。通过不断的探索,只有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学,才能够保障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从而使机械制图课达到优秀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力.机械制图(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钱可强.机械制图(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

《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生产实践中,时时要涉及到机械制图知识,要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素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1)深刻领会教材,掌握内容实质,提纲挈领,去粗取精,通过各种方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而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将学生置于一个重点与难点起伏跌宕的教学气氛中,不仅提高了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而且使他们保持了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也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同时,由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有趣味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智力活动,这样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达成了一种互动。教与学相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空间直线与投影面的夹角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将直线与三个投影面的夹角都一一进行讲解,而是只讲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学生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动手总结出图解三个夹角的规律。教学实践证明,授课内容精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于保持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第一,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生动、形象和充分地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动静相兼,视听组合,它所创造的这种特殊的教学气氛,不仅能将大量的,多样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具有的很强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课前对复杂的形体作必要的编辑处理,课堂上随时调用,这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来得直观、快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一些好的教学课件极大地弥补了教学模型的不足,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也产生产了很大的帮助。比如,CAI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流界面,在计算机上实现空间形体的立体展示,以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如讲基本体的投影或截交线时采用动画的方式一步一步画出来,移去靠近观察者的被截切部分,将其放到三面投影体系中,并将三投影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则三个视图清晰可见。这样营造了多方位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概念。CAI的画面色彩丰富,三维动画的效果直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复杂形体的不同方位的相贯线形状和投影等,这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需要对机械制图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对于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该删减的要删减,该简化的要简化;而对另外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有些要加强,有些要补充。比如,现在都采用计算机绘图,那么对绘图工具、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图纸、标题栏的设置,字体的书写,常用的几何图形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椭圆等的绘图方法等只需作简单的介绍即可。在作图上,手工制图的精确性也不需太高,所以手动制图的精确性训练也可以减少。但对其它方面如: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轴测图的画法;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尺寸的标注等这些内容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还有,虽说手工制图的精度要求降低了,但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当我们临时需要绘制一个零件图时,就需要通过实际测量徒手绘制,最后一点,计算机绘图的内容要补充、完善;计算机绘图的训练要加强。《机械制图》课本中关于计算机绘图部分的内容单一、笼统、不够细化,特别是立体的三维实体造型内容根本没有。而三维图形可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使用三维显示的工具,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现察图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根据平面图形想象物体的空间结构非常有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为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制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各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标准、识图及绘图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机械识图的必备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采用CAXA制造工程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再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再者这种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最大改进。

2、《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方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CAD的人材。

3、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

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尽快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特别是标准件,常用件和零件上的一些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请清楚,在现场讲解可一目了然,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工厂去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不公会画图还要知道它真正的零部件是什么。

四.结束语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4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程 教学方法 平面投影图 实体模型

《机械制图》以是图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维的一门工科类基础学科。是机械类和机电类学生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由于《机械制图》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由物―图、由图―物的思维流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形象思维能力,这都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当前的一些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一、引导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习中,学生由“疑”到“悟”,无限循环往复,每次循环都螺旋式地上升一个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不会发问到会发问,由提出一般性问题到提出经过自己思考的有质量的问题,并由此逐步培养出一种探究的氛围和学风。例如:在讲授剖视这一章节时,我首先用幻灯投影映出一个内部形状较复杂(含孔和槽)的机件,要求学生画出该机件的三视图。结果学生们画出的三视图上出现虚线较多、虚实交叉重叠的现象,视图尺寸也很难标出。这时有些学生发问:遇到这样内部形状较复杂的机件该如何把它的内部结构表达清楚呢?这时我结合投影画面介绍剖视这一内容。当学完这一章后,又有学生提问: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有什么区别?一个机件用全剖视图表达后,能否再用半剖视图表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结合投影画面进行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这样教学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学习效果也很好。

二、实体模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拿实物模型画图和根据投影三视图做模型实物,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有两个环节:(1)先发给学生实物模型让学生照实物画平面三视图,然后收起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所画图想模型;(2)给学生指定投影图形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胶泥、萝卜等辅助材料做出实体模型,之后相互交换实物分别再画出投影图形。通过大量的由图―物和由物―图转换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读图、绘图能力。

三、直观演示教学法

制图课的学习基本分为两点:(1)由物―图,由空间实体―平面图形转换,即运用投影原理和投影规律绘制平面三视图。(2)由图―物,由平面图形―空间实体转换,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把实体从图中抽象出来,确定空间实体形状。

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使图物对照,以“物”代“言”,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直接从实物模型入手,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最后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表象,建立起具体的“实物”,然后按照投影规律绘制出平面图形。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实物、挂图、教具,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所讲的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以机械制图中重要的组合体为例:在讲到组合体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时,利用轴承座模型如图(a),在课堂上先演示模型,把模型拆开成五部分:底板1、支撑板2、加强肋板3、圆筒4、圆凸台5,再组合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各部分与各部分之间组合形式及各基本体表面间连接关系。这样叠加、挖切、综合三种组合形式与相切、相交两种表面位置关系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四、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使用一种手段来进行教学。灵活地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往往比单一方法使用更加理想,还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机械制图课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内容需要出发,充分运用幻灯投影等电教媒体,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如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先做好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投影,再用教鞭指点投影画面,进行讲解、分析,并指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对着投影画面进一步询问,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

五、归纳总结教学法

对一些实践性强的问题还可以总结画图和看图的规律。比如:(1)由立体图画三视图,初学者在画图时,一般都是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最后画左视圈,其弊端是画比较复杂的物体时,会出现画到一半画不下去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具体实例给学生讲解:我们所画的三视图是一个整体的不同的三个侧面,而这个整体可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的一部分组成的,而这些基本形体或部分基本形体的三视图我们已经会画了,基本形体之间的组合方式及投影特点也已掌握,所以在画图时,应一块一块地画,就是说要画哪一部分,应三个视图一起画,这样可省去很多量尺寸的时间,提高画图速度及画图质量。(2)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其难度要比由立体图画三视图大得多。这是因为要画出所缺的视图,必须根据已知的视图想象出该物体的立体形状。可按形体分析法把形体假想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再按基本形体之间的结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复杂的地方用线面分析法来画。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授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宜侯.窦墨林.机械制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谢宝锋.谈机械制图的教学[J].教师论坛,2002,(8).

[3]毕广兰.机械制图课的教法探讨[J].教师论坛,200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学业水平测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65-03

【作者简介】蒋文亚,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锡山,214191)教学工作处主任,高级教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2016年起,江苏省正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其中,专业基础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群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机械制图”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原理及方法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看图和画图,掌握“图样”这一技术语言,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顺利地进行技术交流,是工程技术界的“工具类”课程。“机械制图”也是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加工制造类34个专业中19个专业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属于“专业群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虽然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专业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具体的课程(或知识点),也没有考试大纲等相关信息,但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需要主动思考学业水平测试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三学三用”,积极迎接2016年开始的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一、坚持“三学”,把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向,为推断学测方向提供依据

(一)专心学教学大纲,精确掌握课程的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规定,“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模块是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绘图等内容。其中,基础模块教学单元包括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常用几何图形画法,正投影法和视图,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体、轴测投影,组合体、图样画法,标准件、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教学大纲通过用“了解”“理解”“熟悉”“掌握”“会使用”“会运用”等不同的措辞对这些内容分别提出了有区别的教学要求。专心学习教学大纲,有助于一线教师精确把握教学中的“深浅度”。

(二)用心学专业教学标准,准确理解专业的要求

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加工制造类19个专业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涉及“机械制图”。这19个专业包括金属压力加工、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金属热加工、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这19个专业中,除了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金属热加工5个专业外,其他14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都收录在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这14个专业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求,在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有明确的说明,普遍要求学生具备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以及绘制零件图的能力。用心学专业教学标准,有助于帮助一线教师准确理解专业的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细心学人才培养方案,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要求

江苏省教育厅编《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加工制造类19个专业中的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4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

比较这三个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项内容完全一致: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几何作图,正投影法和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组合体,零件图,标准件、常用件及其画法,装配图,计算机绘图。不同的内容有3项:极限与配合,图样的表达方式,典型零部件测绘。“极限与配合”可以在“零件图”中讲授,“典型零部件测绘”可以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讲授,这两项的区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是单列或整合,对教学没有影响。“图样的表达方式”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教学大纲称之为图样画法),三个专业中只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教学内容中有,建议各个学校在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增补,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确保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这三个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比较,还缺少“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和“轴测投影”两项,“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可以在几何作图中讲授,“轴测投影”可以在基本体和组合体中讲授,对教学没有影响。

二、坚持“三用”,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为达成学测要求提供保障

(一)用好国家标准,提高标准化意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国家标准是工程技术领域里的基本法规,是使图样能真正成为工程界共同语言的保证,也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标准出版社购买各类标准汇编、重要标准的宣贯图书、国家标准光盘及其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跟踪最新标准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在分析剖视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时提到了“斜剖视”,这个术语事实上已经不再使用。旧标准将剖切面分为“单一剖、旋转剖、阶梯剖、复合剖、斜剖”5类,新标准将剖切面的分类调整为3类,即“单一剖切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新的3类剖切面涵盖了原有的5类剖切面,但为了与国际标准一致,不再规定剖切面的简称,因此,不再使用单一剖、旋转剖、阶梯剖、复合剖、斜剖等术语。显然,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国家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一线教师需要用好国家标准,提高标准化意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二)用好教材,学会取舍,确保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机械制图”课程教材很多,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国家规划教材就不少,例如,王幼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金大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柳燕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等等。不同的教材反映了编者对课程的不同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完整,表述详尽,系统性好;有的教材标准更新快,表述严谨,规范性强;有的教材配图典型,色彩鲜艳醒目,直观性好……教师只看一本教材是不够的,需要研究多本教材,比较教材之间的异同,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恰当取舍,灵活应用。

(三)用好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素养,确保教学手段的现代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最普通、最普及的一种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必将成为教师和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

1.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善于应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基础课程,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一般都建成了精品课程,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动画素材、视频素材、题库等等,教师可经常上网浏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实效。

一些动画素材有助于师生理解零部件的空间形状和结构,为看图和画图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看零件图”这一节内容时,需要了解典型零件在部件或其他装配体中的位置和功用,从而分析清楚其结构,帮助学生正确看图和画图。比较典型的部件有滑动轴承、减速器、铣刀头、台虎钳等,在百度或者一些精品课程网站中输入“滑动轴承”或者“铣刀头”进行搜索,就能搜索到相应的动画素材,直观演示滑动轴承或者铣刀头中各个零件的装配和拆卸过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其中的轴承座和轴等典型零件的形状、结构,能顺利、迅速地看图和画图。

一些视频素材有助于师生熟悉真实的生产情境,提高职业能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看图和画图,这里所说的图是指生产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何?选取生产中常见的滑动轴承为例,请学生观看生产过程的视频,然后阅读产品说明书,进行观察和拆卸,了解滑动轴承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和相对位置等。拆卸过程中,应将零件分类、编号,然后画出装配示意图,接着画零件草图,最后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按照实际加工生产的流程和思路进行看图和画图,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车间,走向生产。

2.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善于积累资源,建设自己的资源库

网络上的资源很多,不乏优秀的资源,但它们不可能结合不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况且,不同的层次(如高职、中职)对“机械制图”课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如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对“机械制图”课程也有不同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库,针对自己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素材。例如,可以制作微课实现课堂翻转,可以建立试题库模拟学测等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构建学习平台,积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业水平测试必将改变原来一支笔一张纸的传统考试方式,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和学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教学和辅导,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作业和测试,积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实现对话与协作。教和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限于课时。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 信息技术 “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 Solid Works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24-02

1 前言

在长期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讲授及指导实践类教学工作中,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专业课的接受和理解。其中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工具——《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及掌握状况,让学生基本能够识读机械图纸,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将来所从事的机械加工制造等工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如何讲授这门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感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和今后借鉴的经验需要总结。

2 是否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

基础投影理论是《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是研究把空间形体(点、线、面、体)表现在平面上而建立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即投影原理、基本几何元素(如点、线、面、体)的图示法则、元素间几何关系图示法的基本定理(如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等)。其基本的作图方法,包括点、线、面从属关系的作图,如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与线、线与面交点、面与面交线的求法等,它们组成了课程所特有的理论系统。由于课时原因,关于基础投影理论部分是否有必要讲授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学时少时(总课时少于60学时),就没有必要讲授基础投影理论。经过几轮尝试,笔者认为:基础投影理论需要讲授,而且需要精讲细讲。

基础理论部分是学习画图、看图、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课程的中心,即使在讲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下,也不应该过分压缩或分割这一部分,以免破坏课程的轮廓和体系。事实证明,教材中各个部分的内容前后连贯,联系紧密,并相互影响,前面所学习的内容都是学习后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每一部分的学习效果都影响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只有从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开始,按照点、线、面、基本几何体、组合体的顺序,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讲授,才能使学生逐步具备物体的“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的关系转换,即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形成。在讲授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述外,还应借助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用多媒体技术把投影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3 如何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

《机械制图》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几何形体投影过程的分析而归纳它们的投影规律,并运用于读图和画图上,读图和画图都需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多年专业课的讲授告诉我:许多学生比较欠缺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没有透彻掌握平面图形与空间物体间的转化规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解决学生“从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换的难点,既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又是学好本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应采取相应措施和办法来解决这一难点。

3.1 结合网络资源,合理组织教材,课程内容精讲多练

本课程虽然以识(读)图为主,由图思物,但是识(读)图源于画图,只有多画图,才能以画促读。由于课时少而内容又不能过分压缩或删减,所以本课程讲授时,内容必须要精讲,尽量多地挤出时间给学生练习画图。精讲的前提是认真备课,即钻研吃透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合适的资源,结合学生思维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资源整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地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赅。

3.2 教学设计新颖,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练习有乐趣

3.2.1 教学设计方法一: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竞赛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抗,在博弈中获取和巩固所学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意识,又可收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印象等极好的效果,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以“截切体画法”为例。

游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组坐好,每组每人分配一定大小的橡皮泥(或萝卜),每组发给几张不同形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各组学生分工合作,讨论、研究、看懂三视图后,制作相应的基本几何体若干(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参与,而不是几个学生包办制作,游戏规则中要加上相关约束条件和评分标准)。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将基本几何体进行不同方位的切割,画出切割体的三视图,而且至少三种不同放置方式(主视图不同)的三视图都要画出,最后同多媒体展示出所有的组合方式,并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

竞赛教学法:每次有两到三个小组同场比拼,小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与,每人轮流到黑板上画“切割体”三视图中的一笔或一个视图,以共同完成三视图最快、最多、最正确的小组为胜,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落后的小组,要在全班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3.2.2 教学设计方法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讲授《机械制图》时经常采用而且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包括语言直观和教具直观。语言直观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手势、姿态、表情等)进行传授,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具直观则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电视、电影、幻灯等演示教具,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如通过展示各种截交和相贯模型以及零件实物,让学生对表面交线的物性有所感悟和理解;通过学生进行组合体和零件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建立叠加体和切割体两种形体的区别和联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多媒体课件以其信息量大、画图速度快、动理形象逼真、利于复习等诸多优越性,而被各学科的教师采用,也成为《机械制图》教师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例如,讲解“三视图的形成”内容时,我制做的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过程如下:将一立体实物放置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互相平行的投射线,模仿光线照射,分别将实物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正投影,动画显示,在三个投影面上分别得到三个视图,然后再利用动画的演示,将三个相交的投影面分别绕三根投影轴展开,原本在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上的三个视图,展开在同一个平面内,三视图形成了……多媒体动画课件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用语言很难表达完整的内容,既生动形象又鲜活逼真。在学生感性认知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进行分析,结合想象与思考,分析出展示对象的特点和各种现象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思维中的抽象观点,并使之具体化,诱导学生总结归纳,抽象概括出准确的概念,完成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样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3.2.3 教学设计方法三:软件辅助教学法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简称CAD/CAM)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机械专业的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信息化教学中显得相关重要,除了每门课程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教学外,相关软件技术也应该逐渐运用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例如Solid Works 软件辅助《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法。

SolidWorks软件是一款专业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它功能强大、组件繁多,具有操作简单、绘制规范、装配设计、检测全面的特点。在投影理论教学中,SolidWorks软件可以打破传统的二维挂图、有限模型的局限性,利用其三维视图的功能,借助三维平台提供的拉伸、旋转、扫描和放样的操作方法来创建三维实体模型,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形成正确的思维和逐步提高的识图绘图能力;在剖视图教学中,剖视图往往由相对复杂的线、面构成,SolidWorks软件中的“剖切视图”功能调整视图角度进行各个角度的成像和观察;在装配图教学过程中,Solid Works软件中有一个专门的“装配”命令,通过这个命令,设计者可以对已有的机械远近进行位置、角度、关系等参数的定位,然后自动将机械元件装配起来,形成相应的装配图,而且Solid Works软件还能模拟出实际的装配过程,从而及时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3 作业适量,辅导跟紧,批改反回及时

课后要布置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习题,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布置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难易适度,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完成作业的有力保障,是课后的辅导、答疑要跟紧;检查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习题集要勤收、快批、即返,以便因势利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批改学生的作业,应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进行,既看所布置的作业题是否全做完了,也看学生在解答这些题目时出现了一些什么错误或问题,将作业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讲评、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并要求学生重新改正后,再进行批改。

3.4 总结、归纳作图技巧,提练、运用识图口诀

为了解决学生由“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的难点,每个单元结束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提炼一些对作(识)图很有帮助的方法、口诀等。例如,“三视图的画法——放、画、展”、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是三个线框;平行面的投影是一线两框;垂直面的投影是两线一框”;识读组合体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还有八条经验等等。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投影原理、制(识)图技巧,建立空间立体感,最终实现“由图想到物”的转化都非常有效。

4 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授课是天经地义的职责,可如何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授课,解决学生的难题、难点,是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的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和制造业信息化是时代的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类专业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机械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也是机械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参考文献:

[1]叶建华,曾寿金,晏岱.现代信息技术与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整合[J].韶关学院学报,2012,(10).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考试改革;双证书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是机械和机电、数控、汽车维修等近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继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课程的铺路石,是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制图及CAD”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图学教育的研究重点,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最初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针对不同专业,增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改效果并不明显。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认为“机械制图及CAD”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多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核方式存在缺陷。因此,在对学生加强教育,增强其对本课程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考核模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试现状分析

我院“机械制图及CAD”课程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学习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学期末老师出一套AB卷的考试试卷,考试时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采用100分钟闭卷考试,题型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补全视图、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识读等。

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核了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学生绘图和读图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试卷容量和考试时间的制约,考核范围无法涵盖整个教学内容。而且这种考核方式还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仅仅通过强化记忆例题和习题的方式获取高分,但实际上完全不具备熟练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考试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及CAD”是一门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在考核过程中,除了应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考核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对2011-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核进行改革试点。

2.1第一学期的考核

改变过去简单采取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模型制做占20%,减速器测绘占30%,平时成绩占10% 的原则评定。

2.1.1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内容包括:1)制图的基本知识,主要考核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2)点、线、面的投影;3)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基本体及其截切体三视图的画法,以考核截交线的画法为主;4)相交立体三视图的画法,以考核不同情况下相贯线的画法为主;5)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考核方式是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并标注尺寸,补画三视图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尺寸标注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家标准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基础知识表达形体的能力。

2.1.2模型制作

组合体的内容讲授完成后,由学生进行水萝卜切割造型、黄泥造型、纸片折叠成形等方式,制作组合体实物,并绘制三视图。这种先制作模型后画图的学习方式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减速器测绘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螺纹紧固件、齿轮、轴承、键、销子等标准间和常用件,以及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内容多而杂,无法用试卷的形式来考核。为此,在实践中,笔者采取的是测绘加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2.1.4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随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2.2第二学期的考核

第二学期主要是对计算机绘图部分的考核,结合学院实行的“双证书”政策,通过参加国家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CAXC证书的考试来代替期末考试。近四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这两个证书的考试,通过率达到了98%。

3.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良好的“机械制图及CAD”课程考核机制,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模型制作、减速器分组测绘、口试等环节,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与考核过程中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拾遗补缺

“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能无法完全掌握,通过减速器测绘、模型制作与绘制三视图,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3.3双证书教育

以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对“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调整,使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之间建立双向沟通的对等关系,将课程考核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响应学校的双证书教育,保证“双证制”在学生培养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慧玲,李卉.“机械制图”考试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2]徐永军,陈伟,漆文凯.减速器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开发研究[J].通用机械,2006(9)

【作者简介】

张世亮(1981-),男,汉族,籍贯:山东临沂,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机械制图的画法篇8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探究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机械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计算机绘图-CAD》整合教学。

1.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有些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可通过CAD加以解决,如机械制图教材装配图中零件的拆画,这是整个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为重点的理由是:

(1)正确区分不同零件的位置,想象零件的形状有利于理解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

(2)充分考查学生对装配图识读的基本方法三结合(即结合投影规律,结合规定画法,结合明细表)的应用能力其为难点的理由是:

①不少同学仍然停留在上一章零件图的认识中,对于多个零件的组合尚不习惯。

②需要兼顾的方面较多,很多学生容易顾此失彼。

2.学生在做机械制图习题时,都不能很好地运用铅笔,橡皮,绘图工具等,影响了绘图效果,更有些机械图是不能用手工绘制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CAD》和《机械制图》课程整合到一起,才能制作出三维模型题,从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将实物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零件、装配体的测量与表达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将机械零件等实物引入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所要表达零件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工作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在测量技能的训练中,要将测量工具、仪器和典型零件引入课堂,通过教师对测量方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典型零件,并根据图纸中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断该零件是否合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测量技能,又使学生对尺寸标注中基准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理解。

《机械制图》教学的完成主要是通过绘图来实现的。诸如立体表面取点;机件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画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视图画法、读图方法以及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等。为了紧扣讲课的主题,必须十分重视图例的选择。选用的图例目的性要明确并有一定的典型性,作图量不宜太大。图例的选用可以在别的教材上挑选,或自行设计,但比较复杂的图例应尽量选用所使用的教材,以便学生复习。凡涉及画图方法的内容,最好在黑板上边讲边演示作图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便于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联结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它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典型性与示范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提出“圆的正等测图是圆吗?”“作圆的正等测图的方法和步骤怎样达到最优化?”“分别在xOy、xOz、yOz三个坐标平面上的作圆的正等测图该如何作辅助线?”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讨论。课堂讨论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代表讨论,还可以组织正反方辩论等形式进行。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节次分明、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所绘制的图形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图应画得清晰(适当大些)、准确,图线应粗细分明、文字要标准、工整、准确。同时还应保证有一定的保留时间,以便于学生理解和笔记。一些讲授作图方法内容的图最好使用彩色粉笔按作图步骤有层次地画出,边讲边画,这样不仅易于讲清图中的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树立了榜样。

上一篇:学艺术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