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改造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15:49

旧厂房改造方案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1

关键词:衡阳市;旧厂房;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06-1

一、衡阳旧厂房资源情况

经过调查,衡阳市区现有典型的倒闭工厂如衡阳市制锁厂、衡阳市冶金厂、衡阳量具厂、衡阳市建湘柴油机厂、衡阳织布厂、衡阳市灯泡厂、衡阳市皮革厂、衡阳自行车厂、衡阳市手表厂等等。在衡阳人民心中,这些工厂曾经辉煌过,很多工人把青春投入了这些工厂,工厂曾经生产的很多工业产品甚至是衡阳人民的骄傲,老的工厂与场所在很多衡阳市民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工厂倒闭与半倒闭之后,许多厂房与场所都被闲置,而这些旧工业建筑结构稳固,基础设备齐全。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实际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要长,尤其是工业建筑,在其实际寿命之内往往可以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转变。昔日生机勃勃的工业区,现在变得荒草萋萋、残垣断壁,对于很多衡阳市民来说,无疑心中充满了遗憾。

二、衡阳市区旧厂房现有的利用方式

近年来由于衡阳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城市内地价的不断上升,城市对空间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样一些被闲置的厂房重新被关注。但是,在衡阳市内,现有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方式单一,效益不显著。比如大多数倒闭的旧厂房被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出租出去,各种不同行业的租户自发集结,各个租户之间在生产上没有重要的联系与合作,不同类型的租户集结,不成规模,管理难度也比较大。

在衡阳市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中也有相对成功的案例,有些交通位置好的旧厂房被改造成羽毛球馆,使本来闲置的厂房和周边小范围区域又重新恢复了人气。

三、国内外的利用情况

总的来说,衡阳旧厂房的功能转换与再利用刚刚起步,但是在国内外已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尝试,当中不乏经典案例。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成熟并盛行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各国,之后便迅速风靡全世界。其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这种对旧工业厂房注入商业及文化艺术活力,赋以新的生命内涵,使之成为第三产业和创意产业的载体的做法,也是激活城市、复兴城市,创造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一条途径。

四、旧厂房再利用的意义

从成功案例中可得知,成功的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有着很大的经济意义,它有利于盘活资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复兴地方经济。实质上,它反映了在工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布局变化及运输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区域功能的客观需求的变化。由于历史的原因,那些衰落的厂房、仓库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因而也最易老化,且处于城市的地理核心位置,升值潜力巨大,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首选地段。利用其良好的区位,把具有单一工业功能的建筑改造后再利用,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

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段的建筑大多远未达到其使用寿命,其内部空间还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商业效益。在自然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前提下,在现今不断强调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近几年最受关注且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课题之一。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恰好适应了这一潮流。

五、衡阳市旧工业厂房改造和再利用的启示

从成功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工业老城衡阳能够合理利用闲置厂房这一资源,将能够给城市留下曾经辉煌的工业城市的印记。合理地利用改造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旧厂房,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衡阳的城市品位。

在衡阳市的建设中,开发商与政府应该着手开辟新的开发方式,关注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注重有历史的旧厂房场所精神的延续,比如把以前倒闭的的纺织工厂改造成一个新的布艺市场,新的市场无需大量的广告与宣传就能够被市民记住,能够延续这一地方的场所精神,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衡阳市内还有大量的闲置厂房与设备,如果政府与开发商多从旧厂房功能转换与再利用这一角度出发思考这些闲置厂房与设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能开发出新的售楼处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茶楼、摄影基地、售楼处等类型。

六、结论

在衡阳市这一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总和构成了衡阳市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特定的场所内涵。与其他建筑类型一样,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和历史价值等的工业建筑,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见证了一个城市文明的进程。衡阳市区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资源,节约投资,而且能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城市内涵。这对发展衡阳市的经济与延续衡阳这一老工业城市文脉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郑贱成,李鑫.衡阳在湘南城市群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策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2).

[3]张宁.从厂房到艺术中心―――北京远洋艺术中心室内改建工程介绍[J].室内设计,2002,(01).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2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一线城市正在完成一项重要的转变,即工业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功能转化,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厂房被遗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城中村”问题愈发严重,这些旧房子中即有结构坚固、空间高敞的旧房、旧厂区,也有很多是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区,甚至现在依然有大量住户。对于这部分旧建筑的改造,不仅能优化城市环境,解决住户普遍存在的生活保障问题,也能节能减排,贯彻绿色环保的宗旨。特别将某些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基地,更能改变旧城区现有陈旧老化的面貌,增添城市文化氛围,同时又是见效快、收益高的理想投资方式。可见旧厂房改造项目对于城市、本地居民以及投资方都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旧房改造课题的基地状况

该旧房改造课题基地位于中山市一工业遗弃厂区内。旧厂房内部空间高阔,底层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平均层高为6.5米,原始厂房内部形态相对丰富,有预制钢筋砼屋架和钢筋吊车梁作为主体支撑,形成“山”字形屋顶。外墙主体材料为红砖。由于后期曾经加建附属楼,因此只有60%的面积为通高,最高处达12.8米,其余的空间被分为三层,由两个不同向的单跑楼梯作为连接。该厂房南面与东面皆为开阔平坦的小型广场,西、北向为三至五层小型建筑群。现拟将此旧厂房,改造为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如广告、影视策划、设计事务所等)。要求学生在针对此空间进行设计时,尊重创意产业公司的组织结构特性,并延伸出合理的功能空间。

三、旧房改造课题引入空间设计教学的特色

(一)引入空间结构特征

旧厂房本身具备特殊的空间形态,十几米高的空间引导着学生不得不考虑纵向空间比例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空间高度入手,有意识地增加空间的通透性。空间通透性有助于形成上下无阻、水平流动的视觉感受,而这种方法也恰恰促成了光与空气的循环、流通,营造出怡人的空间感观。该旧厂房中独具特色的是预制钢筋形成的山字形屋架和大型吊车梁。起初学生们都认为这些无法改造的梁架结构是设计中的大难题,但是经过对上海、北京以及德国维斯马老港旧厂区改造等优秀案例的解析,在教学别强调了利用自身结构的重要性。比如,置换顶层材质,对屋顶进行部分破拆;故意结构,增加视觉的通透感和工业化的线条感;利用山字形屋架和错层的夹板与丰富多变的楼梯相结合。巧妙设计出不同层高关系的丰富空间,以此来适应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多种功能需求。化解空间矛盾,保持基地自身优势,变不利为有利。

(二)强调空间设计中材质的应用

为了增加旧厂房内部的有效使用面积,必定需要增加夹层,但是夹层的位置、面积等创作要素均是开放式的,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完成。由于是旧房改造课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中加建的各种要素既要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和原始的红砖墙、钢架结构相结合,达到空间肌理上的协调、美观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材质不等同于材料,材质更加着重质感的表现,有更为丰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首先,让学生分列出自己喜爱的几种材质肌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质的效果、颜色、施工工艺进行对比,优选出不超过三种主体材质。这三种主材必须适合高阔空间的尺度需求,也要符合环保标准,便于施工加建和损耗后的替换。以这三种主材为切入点,分别和旧厂房固有材质进行面积上的配比,形态上的推敲。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在加建的部分中:墙体、层板、楼梯是三个重要的改造要素。想要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特色,可尝试对以上要素进行材质上的置换。将常见的砖墙、水泥楼板、木质楼梯,换成不锈钢隔墙、合金冲孔板地面、钢化玻璃楼梯等更为丰富的材质,能够更好地烘托工业氛围,展现时代气质。

(三)注重空间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结合

“Soho”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其所倡导的理念却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整合的概念,代表着将办公功能和舒适的住宅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科技与设计营造灵活两便的普适性空间。这样的空间性质就要求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空间的可用性和可变性。如将宽敞的大厅进行多次分隔,以兼顾工作与生活能同时进行。分隔的形式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利用多功能家具的变化组合形成一物多用的形式,将坐具、床具相结合,加入折叠、拆解、重构的概念;也可以用屏风、书柜、投影幕布等设置软质隔断进行空间分隔。在讲解了这些理论方法之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空间形态的基本知识,结合材质,努力尝试将Soho的设计理念融入此次作业实践中去,以此来深入的体会“绿色、环保、自然”的精神。在学生作业中,《GreenZone》是空间设计部分表现较好的。该方案在设计初期,大胆地将建筑外部厚实的砖墙拆除,仅仅保留梁架部分。以轻质钢结构作为建筑外立面支撑,辅以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对50%以上的建筑外表皮进行置换,变压抑昏暗的厂房为宽广明亮的阳光房,整个空间的主材具有工业气息而又明亮简洁。《GreenZone》在室内空间划分上主要运用了两种手法:一种是首层无隔墙,用曲线形的植物地毯营造出置身户外大草坪的感觉。辅以大的曲线形沙发组,搭配藤编类座椅,作为空间区域分割的要素。公共空间中大量引入绿植和绿墙,清新环保;另一种用绿色的压克力制成装饰意味浓厚的景观树形背景墙,产生了隔而未隔的效果。在空间表现中,善于应用楼梯作为空间塑形的标志。对传统的双跑楼梯进行变形、角度旋转,将楼梯下部空间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处理,又结合了置物架的功用,用线性构成的方式,达成百叶窗般通透的效果。该设计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后期室内空间深入表现出灵活开放性,红砖、玻璃、金属、压克力等材质的应用也贯彻了经济、环保的理念。当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课程结课时,学生们做了一次综合方案汇报。每组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方案之后,往往会在结语之时,发表一番课后感言。他们普遍认为,这六周的专题学习丰富充实,开拓了眼界,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空间形态设计的意义。这是一次综合的课题实操训练,从基地调研到空间优劣势的分析讨论,再到空间流线的形成,以及空间功能的综合考量与设计,有序展开,逐层递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比较强调功能分区以及色彩与材质、灯光之间的搭配关系,而在此次旧房改造课题中,强调空间的整体观,先设计出丰富的空间形态,再结合功用性进行细节处理。在整体的改造规划中,强调空间形态、空间维度、空间材质对于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重要影响,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成果,也是一次有益的教学尝试。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3

旧厂区改造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也有整体性再利用;功能上有博物馆、餐饮酒吧、创意产业、遗址公园、居民住宅等。同时,也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以及与周边社区、环境的互动等。

旧厂区改造的常见模式

目前,旧厂区改造后主要用作创意产业区、公园休闲区、公共服务区和房地产开发等,体现了旧厂区改造的常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一)创意产业将面积较大的旧厂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是当前旧厂区改造的主要模式。通常标榜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价值与经济转型的结合。随着当前城市中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有些旧厂区变成了企业总部、科技研发中心,并引入设计、制作、展示等生产服务环节。一些律师事务所、保险金融业、经济型连锁酒店、中介咨询机构等经营性行业也纷纷进驻,完善了园区的功能。例如上海泰康路田子坊艺术仓库、“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广州TIT创意园、信义会馆等。(二)公园休闲对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旧厂区,可整体保护,建成工业遗址公园。这一模式通常需要对旧有建筑及其环境进行统一设计,增加科普环教、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等功能。例如曾经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之一的德国鲁尔工业区,1989年改造成为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原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建成的岐江公园适度保留了原有厂房和机器,并创造出一个公共休闲景观。(三)公共服务位于城市中心的旧厂区可改造成公共服务和市政用途,例如展览馆、博物馆、校园、变电站、公交首末站、停车场、文化体育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医疗卫生、科研设施等,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原江南造船厂改建成为博物馆、综艺大厅与文明馆,上海南市发电厂被改造成城市最佳实践区展馆,这些改造充分利用旧厂区建筑,实现了配套城市公共服务的目的。(四)房地产开发针对在旧厂区进行的房地产开发,许多城市都有相关的限制和要求。例如上海规定“退二进三”的地块进行房地产开发,房产商50%用于开发经营,50%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而政府部门拿到此类地块,大部分将用于公租房建设,小量用于就近动迁安置房建设。旧厂区改建成商品住宅虽能获得较大的经济回报,但原有的场地历史和文化将无法保留。因此,房地产开发仅适用于保护价值较低的旧厂区。

旧厂区的景观改造

旧厂区常见的景象通常是:方块状的几何体混凝土建筑、的钢结构、纵横交错的管道设施、灰暗的水泥地面、砖砌外墙、老式防火梯、高耸烟囱、笨重的水塔、老旧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业时代的标志性符号,最初并不是为了审美而设计的。而今在特有的历史意义下,旧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形、绿化、水系等,变成了新的景观。(一)旧厂房、仓库旧厂区中的建筑包括厂房、仓库、工人宿舍、食堂、管理办公用房等。其中旧厂房、仓库因其高大宽敞、空间结构灵活,常被改造成住宅、公共服务建筑、商用建筑等。其中,Loft文化艺术空间的转型改造最具有代表性。将这些地段较好、租金低廉而且坚固耐用的建筑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展示等空间,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提供了多样的使用方式。无论源自于市场化结果、个人自发行为还是政府政策引导,Loft文化已经渗透到旧厂区建筑改造中,并成为旧厂区功能转换的主角,使旧厂区的历史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和再现。例如北京798艺术区不仅印证了这一改造思路,而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商业方法,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旧厂区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所蕴含的巨大生命力(图略)。(二)构筑物旧厂区中的机械设备及管道沟渠、烟囱水塔等,可保留作为景观雕塑、节点或标志物,这些构筑物具有严谨的几何造型、金属的冷漠质感、的结构等特点,不仅是视觉上对场地历史记忆的呼唤,有些加以改造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例如将管道装饰成交通指示、照明设备等。同时,配合以简单的粉饰或利用废弃的材料塑造成小品雕塑,共同营造独特的工业景观。例如广州红专厂将废旧的机械设备放置于厂区出入口和景观节点处,随时勾起人们对旧厂区的回忆(图略)。(三)墙体装饰主要包括建筑外墙和厂区围墙,改造以材料修补和涂鸦粉饰为主。对破旧的墙体做修补时所用的材料要与旧厂区风格相协调,尽可能的消化利用厂区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上海世博园中由南市发电厂改造成的案例联合馆,将旧建筑中拆除的砖块筛选后重新编排和整理,巧妙设计了各种砌筑方式,不仅增加了建筑外立面表皮的装饰效果,也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图3)。旧厂房单调冷漠的砖墙与色彩明艳、个性张扬的涂鸦有着鲜明的对比,涂鸦这种街头文化艺术在旧厂区改造的文化氛围下,彰显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因而成为极为常见的改造墙体的方式。例如重庆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依托原旧厂房外墙改造,被誉为世界最长的涂鸦街,成为重庆时尚之都的新地标。(四)道路铺装旧厂区内的道路和场地应在尽量维持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景观改造,形成完善的交通系统和流畅的景观步道。适当增加高层步行系统,利用廊道、天桥连接厂区的设施,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在不同建筑中穿梭,以丰富行人对建筑空间的体验。例如福州芍园1号文化创意园(图4)、广州珠江啤酒博物馆等,在园区内部通过二层连廊联系主要设施设置参观流线。(五)绿化种植旧厂区的绿化种植应尽可能予以保留,并配置观赏性强的树种,改善原旧厂区较乏味单一的景观效果。同时需要考虑到,有些旧厂区为禁止类、淘汰类产业,或者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其空气和土壤不可避免含有废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工业污染物。因此,在树种选择上应优先考虑抗污染性强,易吸收有害物质的乡土树种,必要时对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处理。例如深圳OCAT艺术中心的植物配置,上层采用香樟、榕树、木棉、海南蒲桃、羊蹄甲等抗性强的树种,中下层采用黄槐、小叶紫薇、宫粉紫荆、毛杜鹃等小乔和花灌木,既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层次又适应了旧厂区植物种植的不利条件。(六)水体有些传统工业区往往依托天然河流或运河形成规模布局,因此以河道为轴线,修复沿岸建筑等历史遗存,再现河道两岸传统风貌,形成工业景观与河岸风光交相辉映的工业景观带。例如广州珠江后航道历史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清末民初的老厂房、仓库、码头,建国后期兴建的苏式厂房与周边古桥、古树等历史元素,在珠江水系的串联下组成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风貌区。此外,旧厂区的景观改造应在色彩、材料、形态、空间上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保护旧厂区原有的空间肌理,协调控制新功能的景观空间;增强改造后厂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保证视线的可穿越性和增加内外景观的互相融合;改造后的旧厂区应具有可供人们活动的公共空间和渗透性强的景观节点等。

结语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4

旧工业建筑,属于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业时代拔地而起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文明的发展,拥有多种复合资源及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中潜在的可再生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以上众多的历史价值和物质价值,对历史物证资料的保留也是难得可贵。因此,保护、改造与在利用旧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在保留旧厂房原有建筑外观基本不变,但已失去生产功能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从环境艺术角度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厂房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和生命力,以实现旧建筑厂房的再利用等相关问题。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发生变化,大量旧工业建筑面临停产的局面,处于闲置和衰退的状态。近几年来,受到国外对旧厂房大量闲置空间的改造与利用的启发,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功能更新成为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不过,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时代来临的较晚,城市化进程也相对落后,对于旧厂房的改造也仅处于自发阶段,不够成熟。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以艺术家或者商人为代表进行设计的“非规划性的野生风景”形式后,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后带来了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用途,同时还可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人们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利用这一实践研究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发展方式已由自发实施改造上升为自上而下全面系统规划、设计和运作的过程。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利用的概念界定

1.改造和利用

改造的意义:一是指另制、重制;其二是指另外选择。利用是指:再次开发物质文化资源为当代或者未来社会的需求服务。

改造再利用就是在重建和复兴的基础上对旧厂房进行再次设计,它并不是简单的对其进行修补,而是赋予原建筑质的提高和量的强化从而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2.旧工业厂房的自身条件对改造方向的决定性

旧工业建筑包括历史性工业建筑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两个方面,历史性工业建筑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物质价值是其主导特性与改造方向。

①历史性工业建筑

旧工业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工业发展史的记载,充满了历史的记忆,而这些工业历史的美丽记忆是文化和民俗传统的传承。因此在改造中,我们将保留这些工业痕迹,不对其进行过多装饰,因地制宜,从当地取材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从而将其具有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情感认同作用发挥出来。在室内的空间改造方向,可改造为主题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或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等方向。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尽可能保留原貌,更新功能,采用新旧共存的手法让旧厂房的原有空间属性与新功能融为一体,产生工业时代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承载着时代变迁和城市文脉发展的精神,让人们不再通过大脑来进行回忆,而是通过对建筑遗址改造再利用继续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感触。

②非历史性工业建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并非没有历史,相对较历史性工业建筑而言,只是在某个旧工业建筑或者地域环境,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少些而已。对于这类建筑的改造一般会利用结构,进行全面改造。例如,在建筑的外观的改造上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明确建筑风格,使其具有时代感。在室内的空间的改造上,可以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中心、展示空间、商用办公空间或休闲娱乐空间等方向。最终在明确改造方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室内空间功能,使改造后的建筑符合使用功能的要求。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探析

1.尊重旧址,因地制宜:打破旧厂房本身的规则形态,在不改变内部结构的同时进行新的功能区域划分,最大程度的保留旧厂房的结构体系和氛围。赋予它更多的空间穿插和层次的错落感,使整个空间更具有设计感。

2.材质的运用:通过对材质肌理的运用、色感和原建筑的材质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强烈的空间效果。在旧厂房改造中运用的最原始的材质来引导空间设计。例如在方案的设计中,墙面可选用的材质主要有:青砖、原始墙砖、以及素混凝土墙面,在素混凝土墙面中利用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同时圆孔更好的起到了通风换气的效果。

3.绿化的运用:即通过适当的绿化,掩盖原有建筑结构的破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室内植物的运用,不仅能起到绿色环保的效果,而且可以体验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例如我们会在个别空间引入绿色植物到墙面上,给原始破旧的砖墙增添一抹绿意,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使室内环境生机勃勃,也是一种很好的

墙面装饰。

4.灯光的处理:灯光效果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材质与灯光的对比或融合创造出新的意境。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对绿色景观的设计,使用LED轨道射灯来进行重点照明,运用灯光来营造情景照明的效果,烘托整个小景的艺术氛围。

5.小景观、小空间的创造:在旧建筑空间改造中,注重空间品质追求,在空间入口或转角处的小空间来进行小景设计,营造充满艺术品质的氛围。

6.室内空间结构的打造:介于旧厂房的空间大多是开阔的空间,尺度较大,因此在本次方案设计中通过对大空间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巧妙的分割,打造夹层,形成多变、趣味的空间,使空间更有层次感更强。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系统工程,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综合考虑室内外空间环境各个方面的设计,并对空间改造与再利用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在立足我国当前国情和保护有历史价值旧工业建筑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和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从而赋予旧工业建筑更多个性化的功能特征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5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plant is ainnovative and feasible way to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circular society implemented by "Eleven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highenergy consumption, irrational use, low efficiency, high emission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For this, we must intensify the reform and reuse of theindustrial building. New campus building of Liaocheng University shows this philosophy thought, so it is worth of further study.

关键词: 工业厂房改造;节约;文化传承

Key words: industrial workshop transformation;economize;culture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00-02

0 引言

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英国,成熟并盛行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各国,之后便迅速风靡全世界。其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功能转换和创意提升。这种对旧工业厂房注入商业及文化艺术活力,赋以新的生命内涵,使之成为第三产业和创意产业的载体的做法,也是激活城市、复兴城市,创造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一条途径。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旧工业厂房的存留问题。由于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政府及建筑师对工业建筑、工业遗址的保护缺乏投入。废弃的工厂难逃厄运,昔日生机勃勃的工业区,现在变得荒草凄凄、残垣断壁。一些国家把废旧工厂统统推到,重新建立起一座座新城市。但是,这种“破旧立新”、“地震式”的大变样,很快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虽然城市是发展的,城市化是永恒的,然这种舍旧造新的做法既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又会隔断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中旧厂房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这就要求必须改变对其大拆大建的做法,通过大量的、小规模的、细致的、持续的除旧布新,实现城市内涵的、累进式的更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在“消化”这些保留建筑的大规模行动中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遗迹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按欧美等国家的估算,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对比新建同样规模、标准的建筑,至少可以节省20%~50%的费用。按这样估算,如果我们城市都能对旧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就至少可以节约上百亿的建筑费用。

对大量一般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再利用是落实我国“十一五”规划所指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型社会的一条创新、可行之路。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数量和办学规模节节攀升,高等院校作为资源、能源的消耗大户,由于发展时间短、底子薄、管理相对粗放,低效率使用能源现象很是严重。因此加强节能工作、认真研究并加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已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开展了以聊城大学新增校区二毛厂厂房改造为调研对象。我校二毛厂改造体现国家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中营造积极的人文气氛、增加科技环保的份量、技术服务于功能,并采用新型可靠的技术、材料、结构形式。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使学校设施、交通、景观变得丰富起来。

1 聊城大学新增小区厂房改造具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1.1 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空间的重构 在满足设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原结构不变可以大幅度地减少造价。对于不符合设计与使用要求的进行加固或者替换。比如1号楼结构良好,但是屋顶损坏严重,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才能使用;2号楼内部结构较好,空间相对集中,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可以不用大幅度的修改; 3、4、5号楼墙体完好,屋顶需要重新改造;7、8号楼破坏严重,需要进行结构上的加固等等。根据具体的结构实际情况经过计算设计进行不同的加固与改造。

同时为最大限度的利用交通优势,体现交通组织安全、便捷、流畅,将各实验室分成一块一块的,增大了交通面积。同时减少了从南面到背面的距离,分散了人流与车流。

1.2 建筑节能的改造 由于旧厂房室内为大空间构造,所以内保温并不占用室内空间,对室内布局设置影响不大。对内保温易结露、潮湿、产生冷热桥等薄弱环节进行局部处理改造,加强了保温效果,消除了热桥的影响。墙体采用防护涂料并加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屋顶铺设60mm厚的聚苯乙烯挤塑泡沫保温板。同时聊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所以聊城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为改善光环境,保留了原结构中上下通高的共享中庭,大面积的自然采光能够节约照明能耗和改善室内的生态环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旧厂改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厂房内部空间大,便于充分改造利用。可以将厂房改造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各类实验室,方便实验设备的安装。②厂房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③厂房受力构件的强度及承载力较好。因为本厂房大都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且当初用于工业生产,故其承载力较大,可以满足实验室的设计使用要求。

当然在厂房改造中我们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为保证原结构与新增梁板共同作用,保证改造后的建筑满足地震荷载下的位移和承载力要求,必须使其具有可靠的强度和刚度,对框架节点的设计是关键。②原有的排架结构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厂房的主框架方向一般能满足改造后的承载力要求,一般具有明显的主框架方向(横向)和次框架方向(纵向),但次框架方向一般不能满足地震荷载下的承载力和位移要求,需要提高次方向的刚度,如增加该方向的框架梁或局部增加抗震墙,使改造后的结构成为双向框架结构。③改造宜与抗震加固相结合,主要是由于本厂房的空间整体性较差。

2 结束语

聊城大学新增校区厂房成功改造,代表了废旧建筑的发展方向,也是节能的重要体现,很值得我们研讨与借鉴。需要我们对这一厂房改造的新理念进一步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智星,邓元媛.苏北矿区工业厂房改造再利用设计理念与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24).

[2]王伟年,张平宇.生创新产业与城市再[J].城市规划学刊, 2005,(1).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6

一、关于集镇街道综合改造的问题

会议认为,集镇街道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地区的加快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地区的形象。会议认真审议了集镇街道综合改造规划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定位”的思路,对规划方案认真进行完善,春节之后提交区规划委员会审定。一是名称定位。注重挖掘集镇的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确定一个有影响、叫得响的名称,拟定为“江南古镇—集”。二是风格定位。结合的区位,与集镇悠久的历史相适应,把改造风格定位为古典。三是功能定位。依托本地的特色产业,探索实施“前店后厂”、“前店后园”的模式,发展植根本土、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充满活力的经营业态。四是布局定位。清晰布局交通、休闲、餐饮、居住、宾招、购物、广场等功能区域,形成科学合理的街道空间架构。同时,要按照“八先八后”的原则实施具体操作,确保综合改造顺利推进。一是先规后干。坚持规划在前,行动在后,杜绝改造无序、简单粗糙或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先易后难。特别体现在拆迁工作中,容易拆的要先拆。三是先简后繁。改造中一些简单的工程、工序先进行,精雕细琢的工作后开展,提高建设效率和品质。四是先外后里。临街的建筑先改造,逐步向纵深辐射、推进。五是先路后店。地下道路管网先改造到位,随后实施地上工程。六是先公后私。在综合改造涉及的利益调整中,应从集体、单位资产入手,引导私有财产理性对待、积极参与。七是先清后细。成立仿古一条街管委会,在改造之前对房屋产权等利益进行清理明晰,因改造产生的增益统一划归管委会经营管理,并在服从统一规划和风格定位的前提下,实行集体、个体等资产股权多元化,按照《公司法》等有关章程合理分配收益。八是先争后算。既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规划制定、开发经营、资金扶持等支持,又要引导镇村树立大局观念,目标一致推进改造,避免镇村各自打“小算盘”。会议明确,该项工作由、戴琼等同志具体负责。

二、关于实施南钢铁路专线下穿隧道工程的问题

会议明确,作为集镇街道综合改造附属工程,该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形成专题报告,积极向市里争取列为全市工程。

三、关于全面关停砖瓦厂的问题

会议认为,全面关停和工业区的砖瓦厂,既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的现实需要,必须按照上级要求无条件关停。会议明确:(1)原来区政府既定的有关关停补偿方案不变,关停的责任人为万卫国、汪斌、龚华、王海波和有关村两委主要负责人。(2)全区所有的砖瓦厂必须在今年3月底之前关停,具体时间和方案由和工业区自行安排,区里给予必要的力量支持。(3)对关停后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积极整合造地,有关收益由区里和镇(园区)村按照各占50%的比例分成。区里的50%主要用于完善地块基础设施;镇(园区)村所占的50%,由镇(园区)根据实际,商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砖瓦厂关停后的土地整理盘活工作,由区国土分局负责实施。

四、关于土地修编的问题

会议明确,该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形成专题报告,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

五、关于工业区兑现土地征用款的问题

会议明确,工业区拖欠的土地征用款,待该园区融资到位后,优先予以偿还。

六、关于村庄规划认定的问题

会议明确,的村庄规划要与土地整体修编相吻合,根据修编情况完善村庄规划,报区规划委员会审批。

七、关于安置房建设的问题

会议明确,将该项工作列入区“十大工程”中的“项目带动工程”实施,积极加强跟踪,争取市里尽快下发工程建设的许可抄告,确保在今年3月底之前办妥有关手续,具体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

八、关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的问题

会议明确,负责对灌溉沟渠全面维修前的基本整治成型工作。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区水务局与有关方面要积极想办法,对沟渠进行全面整修;另一方面,区水务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减免我区农田灌溉水费。但在未减免之前,自今年开始,的农田灌溉水费按年度已实际收缴入库数列入区年度财政预算,暂由区财政核拨。

九、关于货场、濡溪、楼付三个行政村农电网改造的问题

会议明确,该项工作由区政府办负责协调城东供电公司,争取得到供电公司的重视并给予其他村用电的同等待遇,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报区审批,具体工作由同志负责。

十、关于新增道路清扫经费由区财政拨付的问题

鉴于该项工作涉及市容管理体制改革,会议明确,道路清扫经费仍暂由自行解决,待“三位一体”的城市长效管理机构成立后,酌情由区里通盘考虑。

十一、关于企业改扩建审批的问题

为搞好企业服务,做好控违工作,会议明确,今后该镇所有企业改扩建的核查审批权限,按以下要求由区里委托工业区暂行使:对零星或小规模企业的改扩建,由工业区管委会集中统一审批,并报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对50平米以上的改扩建,工业区管委会要指导企业在原址或原规划范围内,高标准、上水平、有规模地设计,按照“界定范围、界定面积、界定方案”要求,将有关规建方案经管委会集中统一初审后报区规划委员审批,防止形成新的粗糙建设或乱搭乱建。同时,将有关情况抄报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此过程中,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做到“照章操作、依规收费”。

十二、关于农房新改建审批的问题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7

关键词: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7-54(4)

位于镇江城西北的西津渡历史街区始于六朝,这里曾是长江下游地区沟通中原和南方之间的主要渡口,也是镇江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正式开埠通商,成为由海入江的“第一商埠”、“洋货内运的最大口岸”,并在交通要道西津渡设立了“国中之国”的英租界。随着时代的推移,清末时这里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江苏省政府于民国18年(1929)迁镇后,位于西津渡古街东南方的大西路和伯先路一带店铺林立,业务兴盛,十分繁华。1949年以后,镇江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53~1957年,镇江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核心是大力发展工业生产,使镇江实现由消费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变。在这样方针的指导下,位于滨江的西津渡成了工业发展最好的地段。

从1980年代开始,镇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企业或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面临重组、破产的境地,或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从城市中心向郊区搬迁,城市工业用地在转化成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其建筑遗产如何保护与再利用,就成为了新的发展课题。

工业建筑是工业文明进程和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这些工业建筑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挖掘研究,作为物质载体,工业历史建筑及地段见证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建筑的保护性更新也给我们提供了具有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思路。2006年4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通过了《无锡建议》,揭开了我国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序幕。

西津渡历史街区内的工业建筑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在介绍街区内市前进印刷厂 、市农药厂、市滤清器厂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总结其在整个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1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特征

1.1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概况

出于贸易的目的,工业最初都在比较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方布局,镇江也是这样,便利的交通位置,使镇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成为通商大埠。西津渡码头,这一传统的经济活动中心,通过位于码头上如洞穴般的仓库、货栈,接受进口和转运出口,接受原材料和配送产品。到了解放以后,交通便利的西津渡又成了工业发展的最佳之地,镇江市前进印刷厂 、农药厂、五金厂(后改为市滤清器厂)三个厂相继在这里落户、成长、衰败。

1.1.1 市前进印刷厂(早期红色宣传基地)

前进印刷厂是一座具有辉煌革命历史的工厂,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原为新四军印刷厂。镇江解放后,镇江市军管会接管了《江苏省报》、《东南晨报》、《新江苏报》、《苏报》和江苏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五家单位的各种机器设备,建立《前进日报》印刷厂。该厂除先后承印《前进日报》、《前进》党刊、《大众日报》和机关文件外,于1950年向社会承接印刷业务。1952年改名为“地方国营前进印刷厂”。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企业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各种原因,前进印刷厂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频临破产。

1.1.2 市滤清器厂(前身市五金厂机械厂变成汽车配件企业)

位于苏北路(后改为长江路)213号的镇江市五金机械厂, 1966年初,该厂试制出南汽跃进牌机油粗、细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等主要产品后,获得省汽车配件公司投资13万元,添置了7台精密度较高的新设备。同年7月,镇江汽车滤清器厂成立,成为南汽的协作定点厂。后该厂由于生产能力不断扩大,1974年又获投资22.8万元,扩建厂房1200平方米。到1985年,该厂主要产品已达63个品种,在职职工510人,年产值510万元。

改革开放后,濒临破产,收购。

1.1.3 市农药厂

成立于民国25年(1936)的私营大新石粉厂是镇江农药厂的前身。该厂1952年试产DDT粉。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定名为镇江农药厂,并受农业部和全国合作总社委托,成为定点生产加工农药的专业厂。1955年,转为大批量加工生产粉剂农药为主。2002年底改制为镇江农药厂有限公司,公司因环境污染、城市建设需要,实施“退城进区”,在镇江新区化工区建立新厂,原老厂区占地9560m2、建筑面积5570m2被我公司收购。

1.2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的特征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主要包括自开埠以来的殖民建筑与工业建设所遗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并体现了镇江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如坐落在前进印刷厂内的税务司公馆,市文保单位,解放后这里成了印刷厂的办公楼。该建筑二层西式楼房,长19米,高10米。税务司是一种操纵关税的机关,是清政府在1865年设镇江关署,选派洋人管理海关的见证;又如遗留的三个厂的厂房,这是20世纪50~80年代镇江工业生产活动发展的建筑和场地,反映并记录了镇江工业生产活动的设备和实物档案,以及折射出那段时期镇江人们精神面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这些遗产具备时代性和工业文化的特征,能够折射出镇江工业是随时展、经济与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19世纪末,镇江开始出现以机器生产为代表的近代工业,镇江地区面粉、火柴、丝绸、榨油、制醋等工业作坊工厂的建筑形式大多为传统的木结构砖瓦平房;到20世纪初,地方和民族工业陆续开办,如“先后创办省立第三工场、慈幼织布厂、贻成面粉公司、大源榨油厂、荧昌火柴第三工厂等较大规模的工厂。电力和机械的扩大使用使工业建筑出现了近代化的特征,厂房在空间高度、跨度上发生了变化,其结构也由传统的木结构转变为砖木混合结构。解放后兴建的工业建筑的特点是开始按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来规划和设计,确定其结构形式以及厂区办公、宿舍、生活等附属设施的配套,其中印刷等轻工业工厂的厂房大多采用砖混单层多层的建筑形式,机械工业的厂房如滤清器厂则基本上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建筑式样独特,有的保存完好,很有保护再利用价值。

2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思路与策略

2.1 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2.1.1 保护原则

按照“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保护原则,对部分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旧工业建筑,保存其外立面或结构特征的完整性,避免破坏其原来的面貌;在引入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的同时应保持原有建筑的可读性,实现建筑“新”、“旧”部分之间的对话。

2.1.2 发展原则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使用等功能的需求,对旧建筑作适度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寻找到旧建筑“结构保留”、“风貌保留”和“适用性”三者的平衡点,保留“旧”精华的同时将“新”生命注入其中,提升原有功能并赋予其现代内涵。同时,对旧建筑的利用需保证其原先的文化内涵,对结构进行改造时应防止对原有形式和风格的破坏。

2.1.3 效益原则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效益回报是旧工业建筑利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被再次利用的旧工业建筑会因为新的功能的加入而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要有效地挖掘、增加造血功能,使其产生良性的文化和社会效益。

2.2 保护与利用的价值

2.2.1 历史价值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又是镇江的“历史文化博览区”。西津渡在近代史上被设立“镇江英租界”,正是它得以被世人所认识的主要因素之一。西津渡街区内的工业建筑遗产见证了镇江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它是镇江城市记忆和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诸多文化符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2.2.2 生态价值

当今世界提倡一种生态的建筑观,主旨是使建筑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用,从而减少能耗与污染。在满足同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再次利用旧建筑与拆除重建相比,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方面具有优势。另外,由于营造技术和所使用建筑材料的差异,不同建筑保留与再利用的生态价值也有很大区别。

2.2.3 建筑学价值

西津渡现存的工业建筑遗产主要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大多采用平房、红砖、灰瓦的外观形式和砖混结构及大跨度钢梁结构,还有部分木结构梁和人字屋架,也不乏利用原租界的税务司西洋建筑改作办公楼。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旧工业建筑中标准化、功能与效率优先等导向恰好符合现代建筑的本质理念,即工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对建筑抽象性和还原性的追求,其“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符合工业生产需要的几何美学、逻辑性和建构性原则,成为左右建筑表现的支配性法则,这些法则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2.2.4 经济价值

建筑的物质寿命通常比其功能寿命长,尤其是工业类建筑,往往可在其物质寿命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由于工业类建筑特定的使用功能和空间要求,其在建造时多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以使结构坚固,从而更好地延长了物质寿命;建筑内部空间与功能无严格的对应关系,生产厂房、综合仓库等大空间在改造上具有很好的灵活性,提供了多种利用的可能;一些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生产设备和厂房若拆除反而要付出比改造利用更大的成本。选择后一种做法还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轻施工过程给城市交通、能源带来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都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了较好的经济价值。此外,保留一些优秀的旧工业建筑还将促进以工业遗址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其在工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和利用方面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具有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思路。

3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工业建筑有着自身独特的形式和空间构成法则,以“工业语言”表述其所具备的“工业美”。由于生产工艺流程等的需要,工业厂房的建筑体量往往相当大,内部空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改造或改作它用时不仅可以满足许多不同的功能需要,若在其中进行有创意的空间划分,还能带来其它建筑类型通常难以获得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西津渡三个工厂的工业建筑,我们遵循“保护—再利用—再创造”的改造思路和策略,使其成为镇江城市中更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去处。

3.1 根据旧工业建筑本身的类型确定改造方式

3.1.1 高层建筑的改造

由于市区土地的稀缺,厂区内的办公楼与宿舍楼一般都建了高层,农药厂和滤清器厂的办公楼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但由于高层建筑违背了“显山露水”的原则,破坏了视觉上的美感,需要将原农药厂七层办公楼和滤清器厂办公楼进行降层改造,一律降成二层。首先拆除违建和各种附属物,对该建筑进行全面检测、测量,并进行钻心取样,召集相关结构、建筑、文物、抗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请有关部门设计外形,拿出施工方案等。同时对原有结构实体加固,以满足今后安全使用;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对建筑外貌尽量保持原貌,屋面采用人字结构,蝴蝶瓦、马头防火墙;三是内部增设空调、信息、水、电、气、暖等基础管线,并考虑节能环保、抗震、消防和内部装饰,满足今后使用需要。改造后的农药厂办公楼将成为具有传统风貌的“镇江菜馆”。

而原滤清器厂办公建筑为砖砼结构四层楼,降至二层,坡屋面、马头墙;对保留建筑,砼、梁、柱,进行钻心取样检测,实测数据,复算出结构加固方案;对原有大梁,进行钢行架加固方案,柱包角钢,墙体加固,对砼梁裂缝灌注环氧树脂配剂;原有门窗一律改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具有传统吉祥图案的木门木窗。改造后的场地成为“八分饱·西津会”的经营场地。

3.1.2 常规性厂房改造

西津渡工业建筑遗产中,常规性厂房较多,也是保护改造的重点,其内部空间结构与现在多种类型的民用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改造成参观、休闲中心、展示馆等商业设施。例如原印刷厂内的单层工业厂房整修后做成“西津画院”。

又如滤清器厂的连跨厂房,首先对屋面减载,全面检查木结构的屋架,增加屋面保温层与防水层;原建筑沿墙高度为5米,对墙体进行加固,增加基础地梁,楼层面圈梁,增加室内钢结构体系;考虑到原房屋较高,将原来单层工业厂房,改成室内双层,增加使用面积;基础建设完工后,再增设现代使用的自动电扶梯,增加水、电、气、信息、消防、节能环保等设施。这处建筑完工后成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与“滤清器厂·1966休闲会馆”的场所。

3.1.3 特殊场地与构筑物改造

“为什么这里不能是座公园?”这是每当外地客人来到小蒜山时,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原来这小蒜山有一段精彩的历史:相传诸葛亮与东吴周瑜就是在此山上算亭内共商破曹之策,其时,二人各将谋略书于手掌,伸开时,二人掌中均写一个“火”字。唐朝诗人陆龟蒙有算山诗:“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这虽是传说,然而在《三国演义》里却是颇为著名的一段篇章。然而在2003年以前,这儿却是农药厂的仓库,破败、零乱。2003年镇江市报资集团收购了该地块,进行了改造。整个园区由西津广场、京江秋女、翠叠算亭、月晓来烟、曲径通幽、闻妙香居等六大景点构成,宛如一幅典雅的水墨画。景随人走,人随景移,只有弹丸之地的蒜山园区,处处皆景。

又如原印刷厂南端的围墙,原来是实心的水泥墙,主要是满足安全、私密的需要,后厂房改造成“清水湾温泉CEO会所”,这样的围墙就不符合场地透绿框景的需要,于是对该围墙进行了改造,做成了“西津渡墙体展览墙,”空出2米宽的间隔,中间栽上竹子。这样,一个呆板的围墙变成了充满活力且特色鲜明的景观。

3.2 改造后的功能模式

3.2.1 文化馆、国画馆、展示馆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模式

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遗产,结合自身特点改造为国画馆、展示馆,进行原真性的保护。例如原印刷厂临街的二层厂房,旁边是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不远处是镇江中国救生会博物馆、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镇江博物馆。现将此建筑保留原红墙外貌,内部加固改造,增添现代功能,现在成了镇江画院的办公、创作、展示场所;又如原滤清器厂的南端一处一层厂房,将其改建为艺术展示场所“西津画院”,并一房多用,成了“西津渡孙氏太极文化园”的场地。

3.2.2 餐饮、住宿、酒吧等服务性综合开发模式

利用原三厂工业建筑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业厂房高大的内部空间和独具特色的建筑个性,改造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餐饮、住宿、酒吧等服务业。例如将原滤清器厂临长江路的一处厂房改作了“镇江锅盖面品鉴馆”;临迎江路的四处厂房改作了“雅士度假精品酒店”、“蓝色海洋西餐厅”、“清水湾温泉CEO会所”;原滤清器厂一处五跨度厂房改作“滤清器厂·1966”,成为一处集购物、餐饮、影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原三厂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增添了雕塑、水池、绿化设施,路旁增设座椅、停车场和草坪。

3.2.3 公共休憩空间模式

将一些紧靠山与水的场地,努力打造成具有镇江江南传统风貌的开放式公园,以满足市民休憩需要。例如原来作为农药厂仓库用地的小蒜山地块,改建为蒜山游园。该园总建设面积5800平方米。以小蒜山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主要建设项目有绿化、水系、雕塑、游步道、青石铺装、水榭、廊亭、灯光亮化、山体整治等,成为一个具有面向公众、充满活力且特色鲜明的城市开放式景园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伯英.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12,(12).

[2] 张松.上海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当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7,(8).

[3] 龚恺,黄玲玲,张嘉琦,寿焘.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分析与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1,(1).

[4] 左瑛.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

[6] 周庆华,雷会霞,陈晓键.探索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和谐之路——西安纺织城改造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9,(3).

旧厂房改造方案篇8

通过整理蚌埠市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对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于蚌埠市发展及其现存老工业建筑的现状,结合国内可借鉴的实例,总结了当下适合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

近年来,城市在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大量老工业建筑渐渐荒废,进而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绊脚石”,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拆除的境遇。如果经过合理的改造及利用,这些“绊脚石”其实仍然是具备很大价值的,并且能够迸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这是当下很多城市面临的一个值得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1蚌埠老工业建筑历史沿革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是皖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作为一个兼具码头、商埠、工业、铁路等多种文化的中小型城市,有着特殊的商贸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业资源。但当下这些旧工厂、仓库等老工业建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多半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及利用,加之社会对此关注程度不足,所以妥善处理好这些老工业建筑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兴起于交通,发展于商贸和工业。由于兼具运输、商埠、工业等特点,其工业建筑主要可分为生产性建筑与仓储建筑两大类。1919年,在二马路民乐里建电灯公司的机器房和锅炉房,共600平米,另有二层砖木结构的办公楼房一幢,30米烟囱一座,是蚌埠最早出现的工业建筑。1927年,蚌埠当时最大、最高的工业建筑信丰面粉厂完工,为高五层的粉楼厂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76平米。1928年建宝兴面粉厂,砖木结构,共五层,粉楼,建筑面积3108平方米,为解放前蚌埠较高大的工业建筑。建国后,1950年建第三发电所。1953年工业基本建设兴起,开始兴建自来水厂、蚌埠铁工厂部分车间、淮光布厂。1956年,苏联援建的蚌埠肉联厂竣工。1957-1958年,扩建、新建东海烟厂、面粉厂、建华造纸厂、福昌火柴厂、纺织厂、染织厂、酒厂、针织厂、麻纺厂、毛纺厂、化工厂、橡胶厂等厂房,两年内竣工面积达6.3万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发展较快,兴建和扩建了肉联厂剥皮车间、针剂车间和酒厂、纺织厂、汽车修理厂、水泥厂、半导体厂、果糖厂、制革厂等86家厂房。1978至1985年,工业建筑竣工面积累计30万平方米[1]。

2蚌埠老工业建筑现状

随着蚌埠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业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由民国及建国伊始的重工业商埠型城镇向以创新型科技研发为主体的科技型城市转型。如此一来,众多旧的厂房、仓库等工业时期的建筑就出现了闲置以及利用率不足等状况(见表1)[2]。蚌埠市政府及相关文保单位对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0年,宝兴面粉厂建筑群被列为蚌埠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蚌埠市首批也是目前唯一一项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工业建筑遗产[3]。蚌埠在老工业建筑保护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老工业建筑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及再利用。以宝兴面粉厂为例,自2010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以来,相关保护及修缮工作还是不足。该建筑群损坏情况较为严重,保护范围所含的厂房、厂内铁路专用线、厂北侧阁楼等建筑,目前质量一般,铁路及阁楼现状尤为堪忧,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厂房区被租给企业自主开发,现被规划为民间金融借贷的“金融一条街”,已挂广告牌若干(见图1)。由于缺乏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没有发挥出老工业建筑的文化特性,现行再利用效果并不理想。缺少政府指导下的社会综合力量推进。蚌埠老工业建筑的现状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荒废状态,原单位仍在使用,但产业结构已经死亡,厂区处于单位管理下的荒废状态,即生产已经停止,却没有对原有厂房做新的规划利用。另一类是原单位已经破产或取消,厂房出租给个体商户使用,多被用作仓库,再利用效果也不够理想。针对这种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能够调动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热情。由政府主导,以公共文化展示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为目标,通过公开招标,对现有老厂房进行改造设计,进而引入民间资本,由此既可以将现有厂房进行合理的保护及再利用,又能够发展第三产业,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3国内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案例分析

蚌埠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及产业模式转型时期,自上世纪初遗存至今的老工业厂房在城市发展及建筑风貌上都承载着属于一定时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蚌埠市不同时期城市风貌的直接见证者[4-8]。其中,不少工业厂房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有的场所符号,有些生活区至今仍然沿用着以所在工厂区域名称的命名,如:二钢社区、柴油机厂社区、纺织厂社区等。这些在蚌埠都是被市民所熟知的生活社区,居民众多,已经形成了当地的工业社区文化,若处理不当,会对城市文脉传承及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蚌埠在对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及再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尚无相关成熟案例(宝兴面粉厂的金融一条街改造方案目前处于未完成/搁浅状态),因此从第三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造前景颇为乐观。针对蚌埠具体情况,有必要借鉴国内一些在老工业建筑改造及再利用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

3.1以文化传播模式进行再利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先驱,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的黄浦江畔正是中国民族工业诞生的地方,这里汇聚着中国最早的民族钢铁企业、发电厂、外商纱厂、煤气供热厂、自来水厂等。不仅对于上海意义非凡,也是中华民族工业文明的里程碑,历史文化价值极大。南市发电厂是其中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老工业建筑。世博会期间,其主厂房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烟囱被改造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体温计,此项改造颇受观者好评,及至世博会结束后,反响依然较高。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经过广泛调研及论证后,于2011年决定将该馆改造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种改造不仅能传承上海的城市文脉,也与国际上现行的将具有特色的城市老建筑改造为文化艺术展馆的观念相吻合,而且与周边现有世博场馆之间也能够有机互动,形成了上海新的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改造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占地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它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也是对以往无度攫取能源告别的纪念。老工业建筑粗砺不羁的风格在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丰富可能的同时,也在文化传播方面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

3.2以创意产业园模式再利用: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大山子地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该厂区是新中国工业化开始的地方,在北京工业发展史中意义重大。2000年,北京市政府将798厂及其它六所老厂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对厂区进行了重新整合,闲置出部分房产,并将这部分老厂房陆续出租,以求充分地利用。由于老厂房具有空间可塑程度高、施工改造简易、交通便利、租金低廉、环境安静以及为当地人所熟知等良好的物质条件及文脉影响,很快就吸引了一批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等文化行业的先期入驻者,随后又有了酒吧、餐饮、创意品商店等商业形式的发展,798艺术区逐渐形成。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北京首度入选《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原因在于798艺术区把一个废旧厂区变成了时尚社区。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有发展性的20个城市之一,入选理由仍然是798艺术区。由此可见废弃的老厂区在通过合理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后,完全可以成功转型为集文化创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活用了老厂房的同时,又能带动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非常值得借鉴。

3.3以公共休闲模式改造再利用:湖南长沙船舶厂长沙船舶厂建于1950年,曾是湖南省最大的造船企业,其厂房建筑在长沙工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脉承载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该地需建设为滨江风光带,目前除了一处约4700m2的车间被保留了下来以外,其余厂房已基本拆除。裕湘纱厂和船舶厂两处建筑将被保留在滨江新城规划范围内,裕湘纱厂工业景观将着重体现“民国建筑特色”,船厂车间则以“现代工业建筑”为设计风格。两处景观在风格上形成互补,从宏观上反映出河西工业发展的文脉。通过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厂房改造及再利用案例,植入和培养新的城市功能,以“艺梦工厂”的概念打造原船厂车间,亦或是将大开间改造为体育活动设施,从而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及娱乐休闲场所。

4蚌埠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方法

蚌埠老工业建筑具有承载蚌埠城市文脉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发展变迁的物质载体,其自身作为产业建筑类型的物质形态遗存,也具备独有的美学价值。加之老工业厂房的区位及建筑结构优势,很容易对其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并且能够有机地与周边环境协调。因此,很有必要在尽量保留的基础上,通过注入新元素的处理手法,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4.1商业模式改造再利用对于在城市商圈附近的老工业建筑,可将其改造为购物、娱乐、餐饮等消费型的商业环境,既可以解决消费时代下商业用地需求的不足,又可减少拆除重建商业建筑的资源浪费,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保护文脉三位一体的目的。例如原蚌埠第一粮食仓库,建于1950年,仓容量3950万公斤,库区内铁路专线长341米,为安徽当时重要的战备屯粮基地。目前所在区位极好,北临淮滨公园,南接淮河路商业街,是绝佳的商业可利用资源。库区内仓库及铁路目前保存尚可,暂租给物流公司做仓库用。库房为解放初期苏联援建的工业建筑风格,具有特定时期历史风貌特点,极具保存价值。库区内的库房、旧火车等,都是极佳的时尚街区元素,可将其改造为工业风格的特色酒吧、餐饮、演绎街区,如此既发展了商业,文脉也依托建筑得以保存。

4.2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改造再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有一些把老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如:北京798、上海8号桥、南京圣划艺术中心等。创意产业具有污染小、空间适应性强、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等特点,也非常适合在蚌埠这类小城市推广。相信这类依托于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文化创业产业园,定能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上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蚌埠正加大力度发展旅游经济,兴建了一批在省内乃至周边省市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花鼓灯嘉年华游乐园、龙子湖景观公园、栖岩寺文化园、湖上升明月古民居遗产园等。若将蚌埠市遗存的部分历史建筑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模式加以改造及再利用,则可起到丰富旅游资源的作用,蚌埠也正缺少这类型的旅游资源,因此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开发模式。位于淮河之滨的宝兴面粉厂,既是蚌埠工业发展史的活化石,也是目前蚌埠市唯一列为市文保单位的历史工业建筑。该厂北临淮河,南接淮河路商业街西段,所处区位优越。由于缺乏优势商业资源,淮河路商业街西段的人气弱于中段,因此,若将宝兴面粉厂以文化创意街区的形式加以改造利用,既可活用这一建筑遗产,又能激活一个新的旅游经济区域。

4.3创业孵化基地模式改造再利用蚌埠现有四所高校,具有一定的人才输出能力,但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学生们往往一毕业即前往其它城市寻求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空间不足。基于此种现状,可以尝试将规模较大,且处于荒废闲置状态的老厂区,如蚌埠市柴油机厂(见图3),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柴油机厂建于1960年,于上世纪末破产,现状颇为萧条,主要厂房保存完整,目前被用作废品回收、石材加工、汽修等边缘用途。可先将厂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再对原厂房进行空间的再分割,以粗犷的工业风格做艺术塑造,使其成为数量可观且颇具特色的商铺及办公楼集合区,低价出租给大学生或创业者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厂区曾多次被国内影视剧组选为取景地,由此可见其艺术文化价值,若将其改造为影视基地也不失为一种尝试途径。

参考文献:

[1]蚌埠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蚌埠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237.

[2]周琦.从老厂房到新街区[J].建筑与文化,2012,9(11):15.

[3]张雨奇,胡莲,王琳,等.政策导向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5,12(5):100-103.

[4]王建国,戎俊强.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1,22(6):17-22.

[5]屠海鸣.保护历史建筑不妨产权多样化[J].中华建设,2005(2):64.

[6]李新鑫,李慧民,温艳晶.大连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状与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14,41(6):60-62.

[7]郑剑峰.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J].中华建设,2014,21(8):84-85.

[8]姜书明.既有建筑改造再利用刍议[J].天津建设科技,2014,24(5):29-31.

上一篇:初中数学计算规则范文 下一篇:工程制图投影的基本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