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9 17:15:38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1

关键词:卢龙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 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依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选取原则和条件,在充分调查本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并征求国土、林业等单位和技术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013-2016年坡改梯工程项目区为棋盘山、燕河、双望和潘庄项目区。2013-2016年完成4个项目区建设,共涉及5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完成投资6668万元,完成水平梯田1775hm2,修建蓄水池、大口井、机井、节水管路、护地堤、水泥路、标志碑等相关配套设施。

2 项目实施成效

通过4个项目区的建设,将坡耕地改梯田,使原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工程均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1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委托河北省唐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对工程进行监测与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完成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坡面和沟道泥沙冲刷,减轻土壤侵蚀,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年有效拦蓄泥沙在0.64万t以上,年保水11.39万m3。在有效控制项目区严重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减少了面源污染,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2.2 经济效益显著

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后,加上水利设施配套等措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项目区内新修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180万kg,增加产值360万元,年人均增加粮食333kg,人均增加收入666元。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交通道路等配套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加速机械化进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

2.3 社会效益突出

本h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被县委、县政府确立为民心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的坡耕地建设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山、田、水、路得到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项目区的粮食产量,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同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加强了山区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3 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3.1 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建设领导

本县成立了专门的坡改梯工程组织协调机构,即卢龙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处,负责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全面工作;下设工程科、财务科、综合科、质量安全科,负责坡耕地建设的相应具体工作。

3.2 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通过市、县电视台,卢龙导报等媒体宣传坡耕地治理的意义和取得的成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基层群众对坡耕地治理的认识。二是水利职工采取走村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三是组织群众参观学习。组织相关项目村群众代表到坡耕地治理现场进行参观,让大家亲身感受到坡改梯的好处。四是树立坡改梯工程标志碑。4年坡改梯工程恰好分布于卢龙县四个方位,利用四个方位交通干道立起了坡改梯工程标志碑,并将国策口号写于标志牌之上,让全县人民真切的感受到了水土保持在卢龙大地上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重视、支持坡耕地治理的良好氛围。

3.3 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3.3.1 项目严格实行“四制”

项目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公示制和合同制。卢龙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处为项目建设单位法人。按照省发改委对该项目批复,委托中央投资项目招标机构乙级资质以上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招标机构,并签订了招标合同,并在河北省招标投标综合网进行了公示。招标过程受市水务局和县纪委的全过程监督。

工程严格执行了项目公示制,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和项目村对该工程的建设内容规模、投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等进行了公示。

工程全方位实行合同管理,从编制合同、招标合同、施工合同、监理、监测均与相关单位签订。

3.3.2 狠抓施工关键环节,夯实工程建设质量基础

工程建设中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蓄水池、输水管路、大口井等工程措施建设,从项目选址、材料把关、砂浆拌合到外观质量,均有施工队技术人员、监理代表和甲方代表检查巡视。在梯田田埂制作推行精细化施工。机械整地效率高,平整度好,也存在着不易做好田埂的问题。比如燕河项目区大多数地质情况为砂页岩,有极易风化和较难风化的石块,这样就得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将大的难风化的石块捡出,垒到田坎上,同时当地农民工,使用铁锹、镐、钉耙等农具,纯手工细作田埂,田中机械翻出的小石块也被扒出来,很受群众认同。

3.3.3 强化工程验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验收有严格的制度,比如让项目区群众参与验收,本县创新使用工程完验单制度,工程每完成一户都必须有本户群众的满意签字,如本户群众不签,说明该工程没干好,返工重干,直到群众满意为止。现场技术人员、监理代表、建设单位代表签字把关,做到工程无返工,确保工程质量。

3.3.4 加强财务审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资金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竣工决算与审计。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规模使用,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没有截留、挤占和挪用情况,并及时足额支付项目资金。财务编制专门的财务竣工结算报告,同时聘请会计事务所对项目进行了审计。会计事务所完成内业审计和现场查勘,出具审计报告,肯定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3.5 加强档案管理,做到规范有序

为了规范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对前期审批手续、合同文件、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分门别类归整档案。档案管理达到了条目清楚、内容翔实、资料齐全、方便使用的目的。

3.3.6 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法人建立产权移交和建后管护制度。工程全部完工后,即移交给管护单位。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处名义同项目村签订工程竣工移交书和工程管护责任书,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落实了管护责任。

4 几点建议

4.1 提高田间道路和排水沟修建标准

通过几年的工程实施,我们发现由于修成水平梯田,田里的水主要从道路和路边排水沟排出,致使田间道路和路边排水沟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增加田间道路和排水沟的硬化十分必要。

4.2 增加配套电力设施

坡改梯完成后,由于该县原农村田间无电力设施配套,农民要改变种植结构,需要解决水源动力问题,增加电力配套十分紧迫。

4.3 地方配套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中,地方配套比例较高。该县年财政收入6亿元左右,县财政配套比较困难,希望加大省市配套比例以解决配套资金问题。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2

第一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时间长。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效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组织、实施和管理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根据《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经国家和自治区审批并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费的项目均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为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具体如下:

第四条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负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审核、平衡、汇总,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各业务部门,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第五条财政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的编制,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监督和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的管理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林业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补植补造、经济林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农牧业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水务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负责改河淤地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科技部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协助发展和改革部门做好退耕农户技能培训的组织实施。

第十条监察和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各项目乡镇、开发区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协助各业务部门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将与承担任务的各业务部门和乡镇、开发区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十三条县巩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国家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

第十四条各业务部门按照规划于每年的8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建设任务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后,于9月15日前由发改部门联合林业、农牧业、水利部门上报市有关部门。年度建设任务经国家和自治区批复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方案要落实到有退耕任务的行政村组。自治区于年底前批复下达实施方案,各业务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部门编制作业设计(工程设计),经市相关部门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充分听取退耕户的意见后编制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投资形成资产的效益要落实到农户,避免向承包大户集中。

第十七条各项建设容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工程补助标准执行,暂无国家补助标准的项目,各业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类似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及比例确定。

第十八条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实施方案和设计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和变更的,必须报经原批准部门,按程序审批。

第十九条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明确项目法人。

第二十条工程实行招投标制。要建立健全项目所需大宗物质、原材料和较大土建工程招投标制,降低工程成本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种子法》、《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有关精神,要加强林木种苗、草籽的生产与管理,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公开招标,严把质量关。

第二十一条工程实行监理制。根据项目情况及相关要求实行监理,主要监控工程建设质量、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费用由本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经费解决,不得从国家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二条工程实行合同制。根据工程性质与项目设计、原料提供、施工、管护、监理、科学技术支撑等单位签订工程委托合同,规定各自责任、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工程实行公示制。各乡镇、开发区及行政村要利用媒体和村务公开栏将各自承担的任务、资金、标准、分配原则、涉及人员姓名和完成情况进行张榜公示。领导小组将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工程档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业务部门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管理等工作,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设计固定的档案保管场所,并保持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重要容。

第二十五条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验收报告。

第二十六条工程实行管护制。各部门要将建成的项目及时交付使用,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落实工程维护责任,保证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和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七条各项目实施单位要于每年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前及时上报各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报表。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按照“三专一封闭”(专人、专户、专帐和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实行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第二十九条购买列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三十条工程项目竣工后,业务部门要及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凭业务部门的竣工验收意见书审核批准并拨付资金。

第五章监督检查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3

关键词:土地 开发整理 项目 管理

一、引言

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开发整理是一种主要的手段,同时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有计划地利用国土资源,保持耕地总量稳定平衡,目前应当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着重解决的问题。自国家、省、市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性工作,具有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门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有很多内容,但主要是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最终的目的是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目的。我们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进行探讨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为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县、镇两级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县领导小组组长,县国土、财政、水利、审计及各镇主要负责人为县领导小组成员;项目所在地镇长任镇领导小组组长,镇国土、财政、水利、审计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财务、监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镇两级政府及国土局领导机构的成立,一是体现了县、镇两级政府的重视,二是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现场勘查,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入库前,县国土资源局抽调耕保、地籍、规划、开发所、测量队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每个项目区核定项目区范围、确认新增耕地面积、测算施工的工程量,核算工程所需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项目能够按设计方案完成。

(三)聘请专业人员,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为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能够按照省、市要求,严格程序,规范实施,县国土资源局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专业骨干作为技术指导,对项目的规划设计、现状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修改,并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确保了项目能够按照规划设计,规范施工、科学实施。

(四)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制

为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实行了分工负责,耕保科负责内业资料整理、项目审验工作;开发所负责外业施工工作;测量队负责项目勘测定界工作;规划科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审核工作;地籍科负责审核确认新增耕地面积的数量及图斑变化、地籍台帐核对工作,各项工作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落实制度、规范实施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五制”的要求,落实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的合同制等五项制度。

1、项目公告制

项目在实施前,将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在项目区向社会进行了公告。

2、项目法人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镇长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招标、工程实施及资金使用等工作,按照项目公告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实施。

3、项目招投标制

项目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在县政府网站招投标公告栏上招标公告,按投标单位报名、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综合评估等程序,完成了项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工程监理制

项目工程监理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监理单位备选库中指定,监理公司对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直至工程结束并完善一整套监理材料。

5、项目合同制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与每一个施工单位都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确保了项目的规范实施。

(六)严格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均建立了专门账户,由项目所在镇财政所专人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拨付资金,项目实施结束后财政部门进行了工程财务决算,审计部门进行了资金审计,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保证了项目资金用到了项目上。

(七)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巡查制度,保障项目有序实施

为及时发现解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保、规划、地籍、开发所等人员组成巡查小组,做到每周到施工现场巡查一次,及时掌握、指导和解决各个项目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查出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召开调度会,及时与各镇及各施工队沟通情况,及时协调,确保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005-2010年丰县共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76个,项目建设总规模36894.131亩,新增耕地面积23751.7665亩,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2011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11个,项目建设总规模2146.7625亩,新增耕地面积2014.608亩。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丰县共下达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个,项目区总规模71420.44亩,可整理面积55381.05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3057.86亩,总投资8191.5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足量的新增耕地指标,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我县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广泛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通过以江苏省丰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要从总体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具体的实例可以看到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的前景和未来,让我们更加相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为影响百年大计的规划,真正可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们需要长久坚持不可以忽略的“民生”大计。

参考文献:

[1] 朱凤武.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省土地学会土地学术年会.2004.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3] 周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 魅力中国2009(16) .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4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省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效益,为改善生态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立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遵循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落实国务院的部署,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工程管理,培育后续产业,努力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一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二是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快后续产业培植、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进生态移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

(三)基本原则。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执行中央统一的基本政策与省人民政府负总责、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责任落实到州(市)、县(市、区)相结合。

二、政策落实

(四)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现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限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凡2006年底前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要从2007年起发放补助;2007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发放补助。兑现补助资金以检查验收结果为依据。

(五)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省按照中央安排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总量,统筹安排到县(市、区)。专项资金从**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后续产业培植、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和补植补造等。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统筹安排落实到退耕还林地区,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与原有中央和省各项扶持资金统筹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我省的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林业厅、农业厅、西开办等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配套措施

(六)基本口粮田建设。各地要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退耕还林地区具备条件的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1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要逐户调查摸底,对人均基本口粮田不足1亩,但可建基本口粮田空间较大的退耕农户,优先安排建设任务。对基本口粮田建设,从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给予补助,每亩补助标准为600元。各级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本口粮田建设进度,保障退耕农户长期口粮需要。

(七)农村能源建设。逐户了解退耕农户使用能源的现状及需求,在充分尊重退耕农户意愿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设农村能源。凡是有条件建沼气池的退耕农户,要实现户均建1口沼气池,没有条件建沼气池的,要确保退耕农户每户改1口节柴灶,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等。农村能源建设资金,采取中央补助、地方配套和退耕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能源问题突出、特别是以烧柴为主的退耕农户,优先安排建设补助,对已经得到国家和省能源建设补助的,不再重复安排。

(八)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培植。退耕农户后续产业是巩固成果、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和渠道。后续产业培植要与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林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林竹、林药、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林产品基地建设。通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努力实现退耕农户人均建设1亩以上特色经济林的目标。后续产业项目和资金安排要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退耕农户倾斜。

(九)稳步实施生态移民。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退耕农户,本着自愿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易地搬迁。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的补助参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易地搬迁农户补助标准执行。各地要结合实际,创新管护机制,实行承包经营管护等方式,做好搬迁农户退耕还林新造林地的后期管护工作。

(十)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在不破坏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鼓励指导退耕农户间种豆类等矮秆农作物,以耕促抚、以耕促管。要对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进行全面检查,并尽快完成补植补造任务。补植补造要与林种结构调整、树种优化配置和农民增收相结合。要加强林木抚育和管护,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补植补造和抚育经费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中安排。各地与退耕农户签订退耕地还林管护合同,经检查合格后兑现20元的生活补助费。退耕还林营造的速生林、工业原料林,符合采伐规定的,优先保障采伐指标。

(十一)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各地、各部门有关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惠农财政资金要继续按原计划安排,统筹协调,保证相关资金能够整合使用。鼓励退耕农户和社会力量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允许退耕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

(十二)认真编制退耕还林规划。各地要进一步摸清现有耕地面积及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面积,特别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实际情况,认真测算农户的口粮田面积和可退耕面积,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有量的关系,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和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口粮保障需求,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制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稳步推进我省退耕还林工程。

(十三)继续实施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各地对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任务的落实,要与特色经济林发展、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和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总结推广成功的造林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特色林产业发展。

四、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州(市)、县(市、区)、乡要层层落实巩固成果的目标和责任,做到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逐乡、逐村、逐户狠抓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要安排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省人民政府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管理责任状,继续执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具体考核办法和考核工作由省林业厅制定和实施。

(十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安排年度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前提和依据。专项规划主要包括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规划,各地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协调省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农业部门牵头编制基本口粮田建设专项规划,移民部门牵头编制生态移民专项规划,林业部门牵头编制后续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专项规划。规划要综合考虑还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和退耕农户近期生计及长远发展配套项目,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各地在上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时,要一并上报退耕还林工作经费安排方案。省级专项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按照程序上报。

(十六)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涉及面广、建设期长、内容复杂、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退耕还林工作。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等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各级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管理,搞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沟通协调、检查督促和指导服务,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十七)强化监督,严格检查。为确保补助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按照县级全面逐户逐块检查验收、州市级组织复查、省级进行抽查的原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全面、完整、翔实地将工程实施以来的退耕还林面积核实到村、核算到户,建立健全退耕还林档案,制定补助方案,并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对于不认真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省林业厅要制定省级检查实施方案,并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将年度检查结果上报省人民政府。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5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管控;注意的问题;要点;相关措施

引言

工程造价问题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也不例外。合理管控工程造价就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好施工成本,促进建设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注意,有许多要点需要把握好,本文以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造价控制管理为切入点,分析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管控所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探究造价管控要点,切实提出合理进行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控制管理的相关措施。

1 高速公路桥梁的造价控制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桥梁的造价管理不仅与资源的合理科学配置有关,还在投资成本控制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造价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

1.1 投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招投标阶段有效控资对于高速公路桥梁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工程项目成功获得的前提,也是对之后的竣工结算有着很大影响。为了防止工程控资不当而导致造价过高,建设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情,适当压低投标价以利于成功竞标。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首先应制定出逻辑清晰,内容合理的标书。各企业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资源的同时,始终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

1.2 设计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桥梁设计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误区,为此要特别注意。(1)按施工限额安排设计工作:顾名思义施工限额即在熟知各种相关资料与详细做出预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确定投资方案。(2)全方位的考虑: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尤其是工程实情,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论证如:详尽评估技术的可行性,计划风险性、经济合理性等问题。如此全方位的考虑,可以避免设计先天缺陷而引起的一系列施工问题如:拖延整体的施工进度,其质量也远不及标准等。(3)随机应变:若对方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要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修改审核,各方面周全的讨论如:经济损失问题、修改方案后的利弊分析,方案可行性问题等。最好安排相关人员对设计环节进行监管,反复对比各个方案,评选出最佳方案,确保项目实施后的收益达到预期目标。

1.3 工程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控的最为关键的阶段为施工阶段,如此重要的阶段也有着严格的要求:(1)施工方案的提出与确定要建立在对项目的综合分析与总投资上。(2)施工人员需娴熟掌握设计内涵,挖掘理念的深意。(3)施工时要遵循设计方案。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定设计的不足,要及时将情况如实反馈给有关单位,做进一步探讨,切不可擅自改动计划内容。

1.4 工程竣工验收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衡量项目的造价能否达到预期标准的关键阶段,竣工验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内容包括审核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在竣工验收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其原因为建筑的施工进度、质量等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此外还要审核各阶段管理中的核算方法与计价依据。一旦发现不符规定之处要及时改正。

2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管控要点分析

2.1 控制好临时便道的造价

山区公路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进出场道路,需要修建临时便道,修建工作量极其巨大。为了给峡谷深处桥梁施工打通便道,开山炸石工作量惊人,一条便道造价超过100万元也是相当常见的。这就要求业主招标时,便道工程不宜按总额报价,因为投标时,由于时间仓促,投标人是无法详细弄准确便道工程的具体数量的,便道实行总价包干容易导致投标人报价过低或过高,不利于造价控制。如果由业主先期与当地路网统一进行便道规划设计施工,既可以为当地山区新建交通道路,也可以服务于主体工程施工,可谓一举两得。

2.2 控制好临时电力设备的造价

山区公路中,桥梁非常分散,电力线路架设量很大,投标人一定要做好详细准确的电力线路规划,估算准确工程量,与当地电力施工部门取得联系,详细询价,从而准确报价。招标时,临时电力设施宜按照单价形式报价,暂估工程量,如细目设置如下:架设电线按延米报价、变压设备按套报价等等,招标文件中明确,施工单位进场后,及时上报临时用电方案报业主审批,计量时按照审批工程量计量。

2.3 控制好临时征地的造价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临时征地量非常大,主要用于临时便道、临时驻地、弃、取土场以及爆破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打、占、压”。由于山区耕地稀少,弥足珍贵,施工单位进场后,要制定严密的用地计划,尽量少占地。另一方面,耕地被征用后,复耕难度大,复耕后可用性小,施工单位按照临时用地补偿标准征地,一般是征不到的,往往是按永久征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的,临时征地与永久征地补偿标准相差是很大的。招标时,临时征地以单价形式报价,暂估征地面积,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那些属于临时征地范围可以计量的,如便道、弃土场和临建,均属于可计量范围(含变更工程增加的),招标文件应该将临时征地补偿标准公布公出来供投标人参考报价。施工单位进场后,上报临时征地方案报业主审批,按审批的范围和面积计量。

3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管控措施

通常来说,项目招标实施中,施工招标要按规定严格进行。不仅如此,施工设计、方案等也要严格审查,由阅历丰富的工作人员执行审核,各个方面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如质量方面、技术方面等。施工人员如若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的缺陷,应及时交付给有关设计单位解决,阻止设计与实际情况矛盾致使整个工程进度的拖延与质量的低劣进而导致非必要损失的情况的发生,切不可私自篡改图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施工质量的管控问题,为保证原材料与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合格状态,其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质量检验的管控要交付给颇具资质的相关单位,与此同时,保证原材料与设备的质量优良,对其做好保管工作。为减少质量施工概率,应设有有效的保证措施例如事故保证等。施工进度与项目计划管控工作协调好,结合总目标合理规划工期。由于工程项目中,原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处于变动状态,且其价格若大额增长会导致投资费用的增长而突破预算,所以要避免出现开工后的拖延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在管控工程造价时,在招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方面都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在具体的造价管控过程中也要把握相关要点,只有综合二者,才能切实的管控好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造价,才能进一步推动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林平,钟琼,顾缨.山区高速公路特大桥梁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1.1.

[2]吴刚,陈晓宇,孙向东.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造价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1.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6

项目实施单位江南村位于浦阳镇浦阳江畔,村区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2亩,现有村民小组15个,农户630户,农业人口1763人。我村耕地主要分布在浦阳江防洪堤下,地势比较低洼,与防洪江堤有较大的高低差,去年开始,杭长线铁路建设又对原本不太顺畅的排水主干道造成较大影响,大多田块排灌不畅,易涝易旱,原有田间道路废弃或多年未修,杂草众生,进出很不方便,这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完善农业生产基础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今年村委决定投资158.7万元,对其中下定南畈凉亭处低产田实施改造,建设成高标准、高质量的高效益农业精品园区。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有:机耕路、排灌设施建设;河道、排水沟疏浚工程;田间道路,旧渠、排维修工程;以及农艺生物工程措施等,计划项目总投资150.6万元,实际投资158.7万元。工程量具体分解如下。

(一)机耕路、排灌设施投入98.1万元。

1、新建抽水机埠二座,(进水出水各一座)投入资金9.6万元;

2、机耕道路铺设1537米(宽3.7米),投资66.09万元;

3、主排水沟1080米,投资9.11万元;

4、直径50厘米排水涵管铺设250米,投资8.5万元。

5、新挖排灌塘1950立方米,投资4.8万元。

(二)河道、排水沟疏浚工程投资11.65万元。

1、疏沟清塘11.65万元;

(三)田间道路、排灌渠维修工程,投资12.45万元。

1、U形渠维修300米投资2.1万元

2、原有机耕路修缮500米投资10.35万

(四)农艺生物工程措施预计投资36.5万元。

1、田间绿化工程投资6万元。

2、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地肥力,投资25万元。一是全面深施有机肥料,按每亩1500公斤标准施肥,增加土地肥力;二是采用抬地造畦,提高地层,使长期浸水土壤增加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三是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引进新品种种子投资5.5万元,积极引进早春经济作物,如小黄瓜、小番茄等品种,增加经济效益。

三、项目效益情况

1、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低产田改造,可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增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收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经过低产田改造,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设计要求。路渠沟配套,达到农田标准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系统化、生态良性化的目标,基本排除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提高。

3、密切干群关系。通过低产田改造,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激发发展效益农业的热情,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四、主要做法

1、为切实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几项工作:组建领导班子。专门成立以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有关项目实施组组长等主要成员组成的中低产田改造领导小组,并建立具体项目实施小组,做到职责明确,分工落实。

2、编制好工程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勘察分析,制订好工程规划,精心设计工程方案。抓好统一服务管理。项目完成后,村里抓好统一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统一排灌,村里将专门组织统一的排灌及路渠沟清理养护专业队,严格项目工程管理,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都实行严格的标准规范。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对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到人、任务到区,分阶段组织自查自验,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建设质量。

3、做好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为大力推广生物农艺措施,特别是推广秸秆还田,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料等改造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通过宣传与培训,做到宣传到户,发动到田,并落实好示范方进行示范推广。

4、抓好统一服务管理。项目完成后,村里将抓好统一管理工作。一是抓好统一排灌,村里将专门组织统一的排灌及路渠沟清理养护专业队,做到路渠沟畅通无阻,又实现洁美家园的新环境;二是统一机收机耕,调集大型机械,全面进行机收、机耕,全面实现晚稻秸秆还田和冬季深耕;三是统一供应肥药和统防统治等,示范方内由村帮助为农户引进和串换供应良种,利用肥药站供应专用肥和新农药,确保新技术推广。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7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市也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充了耕地数量,基本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1997年~20__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市累计补充耕地1866公顷。20__年全市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约有节余。

——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低改面积和土地整理面积累计受益面积超过100万亩。

——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有组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开发、轻整理和复垦”、“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据调查测算,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新增耕地面积的总潜力为45500公顷。其中:

1、土地整理潜力。全市土地整理补充新增耕地潜力约2026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4.5。

我市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空心村”多,布局零散。据调查,道县寿雁镇涂家村共240户,有90多户占有两处宅基地,仅这个村通过整体搬迁综合治理可新增耕地40多公顷。这种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据初步测算,全市通过合理规划,整治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15222公顷。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5045公顷。

2、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全市有宜农土地后备资源530万公顷,其中宜耕土地后备资源约2433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53.5。

3、土地复垦潜力。全市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1609公顷,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约896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2。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转变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和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的道路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为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各县、区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整体推动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不断健全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为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从近3年的情况看,省国土资源厅返回新增费49部分近1000万元,国家和省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23个,资金总额达1.32亿元。

2、不利因素。我市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补充耕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粗放利用的观念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扭转,引导土地开发整理向内涵挖潜、集约利用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难度逐步加大;优质耕地集中地区占用耕地量大,后备资源集中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补充优质耕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与方向

(一)土地开发整理目标

1、20__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新增耕地面积170公顷。 其中,承担省易地补充耕地面积70公顷。在新增耕地总面积中,耕地整理规划新增耕地面积80公顷,土地开发规划新增耕地90公顷。耕地整理以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地域为重点,土地开发以开发未利用的荒草地、滩涂及部分废弃园地为主。

2、20__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4990.0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011.74公顷,其中耕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456.62公顷,村庄整理新增耕地面积104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84.29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7066.83公顷;改造低产田14432.31公顷;土地利用率由20__年末的88.5提高到20__年的89.8;土地产出率由20__年每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2419元提高到20__年的31453元;复种指数由20__年的186.6提高到20__年的197;提高田、水、路、林、村的协调能力,使之在土地开发整理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30年一遇;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平整土地,发展节水农业,集约农业,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020年,土地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3715.91公顷。耕地整理以地形较为复杂,耕地较零散的地域为重点,土地开发以投资相对较大、效益相对可观的地域为主。

(二)土地开发整理方向

1、耕地整理方向。通过土地平整、地块规整、废弃地复垦、河流整治、灌溉设施等各方面的整理与改造,完善整理区域内的沟、渠、路、林等配套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总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建设标准农田;进行田块归并和产权重划,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兼顾生态环境效益,避免盲目毁林毁草,在方便生产的同时,把耕地整理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

2、土地开发方向。通过综合开发与整理,完善开发区域内的沟、渠、路等配套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的耕地;重点开发荒草地、滩涂地及裸土地,避免开发林地。

3、土地复垦方向。通过对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环、废弃的土地,采取工程、生物整治措施,恢复其经营状态,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质量,改善生产条件。

4、土地综合开发方向。通过对综合区域的耕地、农村居民点及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开发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土地开发整理投资规划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规划

1、投资概算。到20__年,全市规划总投资82181.92万元。其中耕地整理规模14432.31公顷,规划投资43296.93万元;村庄整理规模148.25公顷,规划投资2223.75万元;土地开发规模9953.62公顷,规划投资34837.68万元;土地复垦规模455.89公顷,规划投资1823.56万元。

2、筹资渠道。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家、省、市、县土地开发资金,当地财政专项安排的资金,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农业综合开发基金等;可以集中使用的农业、林业、水利等专项基金,农民投工和其他社会投资。

(二)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1)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途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将使我市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增加,同时也为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农业集约化、智能化、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市域经济发展。(3)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实现市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2、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从耕地数量增加和耕地质量提高两方面来计算:(1)通过土地开发新增加耕地面积7066.83公顷,新增收益3710.08万元/年。(2)通过耕地整理,原有耕地面积14432.31公顷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可新增收益2164.85万元/年;通过耕地整理的新增加耕地面积2456.62公顷,可新增收益1289.73万元/年。两项合计为耕地整理后的新增收益3454.58万元/件。(3)村庄整理新增中耕地面积104公顷,新增收益59.28万元/年。(4)土地复垦新增加耕地面积384.29公顷,新增收益172.93万元/年。

3、生态效益。(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和实施后将大力推进本市的退耕还林进程。(2)将为本市生态环境整治和防洪减灾做出重要贡献,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3)开发的荒坡隙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全部为15度以下的缓坡地和平地,有利于改善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增强抗灾能力。

六、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议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要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

2、健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管理。各县、区应在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规划设计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切实发挥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控制和引导作用。

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评审和备案、规划公告、规划审查、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

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依 据。要严格依据规划审批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审查农用地转用中的补充耕地方案。新的土地开发重大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3、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按照“谁占用、谁补充,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做到收缴到位,专款专用;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投入的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优先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投入。

建立多种投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4、完善制度,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加强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年度计划管理,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挂钩制度。严格按照规划编报项目计划,合理引导国家、省、市、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要依法实行承包经营并纳入耕地保护范围。

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切实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形成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投标方案篇8

退耕还林的实施是推进我省工程造林的一次革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黑龙江省多年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就乡镇编制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有关概念、内容和作用谈谈体会。

1.有关概念

1.1退耕还林(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50公斤、现金20元;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还生态林的暂定补助8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草的补助2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明确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

1.2退耕还林作业区(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site)

预备栽植或正在栽植乔灌木及防风固沙草本植物的退耕还林地块。退耕还林作业区与退耕还林地意义相近。退耕还林地的时间跨度大于退耕还林作业区。退耕还林地既可用于表达退耕还林作业前的地块,也可表达已完成退耕还林作业的地块。退耕还林作业区仅表达计划退耕还林、尚未完成退耕还林作业的地块。

1.3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Design for returning land for farming to forestry projects Operation)

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地块植树造林而预先编制出的工作方案、计划,绘制的图件。

2.作业设计在县级退耕还林管理工作中所处的位置

县级退耕还林管理工作六个环节:①计划任务的分解下达;②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的编制、上报;③签订退耕还林合同书;④按作业设计组织工程实施,并制定后期管护措施;⑤县级自查验收;⑥政策兑现。

作业设计的编制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或有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承担,以乡镇(或林场、农场等,下同)为单位进行编制,按村设计到小班地块,退耕地造林任务应落实到农户。作业设计成果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作业(施工)设计图和有关附件等四部分构成。内容主要包括:①落实本年度的作业小班和退耕还林农户。②分别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进行营造林施工设计;③种苗生产、供应;④新造林地管护设计;⑤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⑥施工作业顺序、时间、劳力安排;⑦施工材料、用工量测算与投资预算。

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巩固整改措施

针对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3.1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

成立了县、乡、村、屯和户五级管护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3.2严把补植关

制做水桶,解决春季坐水造林运水工具不足的问题。在新植造林地加行加密,即五行加一行,雨季带土移植;培育容器育苗用于雨季补植。

3.3在全县实施封山禁牧,避免牲畜危害,确保保存率

及时合发了林权证,给林农吃上定心丸。进行退耕还林“回头看”,查找问题,及时整改。

3.4采取优惠政策,提高退耕户积极性

允许退耕户进行林药、林草、林菜间作,增加退耕户的收入。

3.5扶持退耕户进行多种经营

鼓励和帮助退耕户从事养殖、加工、运输、劳务等产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群众举报问题的查处力度。针对群众举报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每个问题,我们都认真查处,派专人组成调查小组,依据有关政策拿出处理意见。二是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管理程序。三是对有能力经营而放弃经营的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使其认识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受利益的国家重点工程,进行全面补植达标,要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效益的统一;同时,对个别复耕的退耕户进行严厉的打击,对不能继续经营的,取消合同,采取找积极性高的农户串地、串户进行补植和造林,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面积一亩不少。

4.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巩固保障措施

(1)对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地块造一块成林一块,尽快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依法管理,坚决防止毁林、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返弹。加强对退耕还林的指导服务,发展后续产业。

(3)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不流失,对验收不合格的地块资金不予兑现,专款专储,待检查验收合格后再兑现给退耕户。认真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保护好退耕还林户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法治对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范文 下一篇:初中数学基本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