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概况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4:26

淡水资源概况

淡水资源概况篇1

今年1月以来环渤海地区的海冰成灾让人记忆犹新,而如今我国西南地区正在大面积蔓延的旱灾令人扼腕。如果能让有害的冰变成有用的水?……听上去这似乎是个笑谈。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开展的海冰淡化技术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一重大突破在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海冰淡化技术,不仅可以让海冰变害为利,而且有望使我国环渤海地区变为巨大的“水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卫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动力研究室主任陈伟斌等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海冰淡化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前期的关键设备研制和综合实验阶段,尽管离产业化应用已为时不远,但仍面临重重困难,亟待政府和企业支持。相关人士呼吁,应尽快推动渤海海冰淡化的产业化进程,使海冰资源真正成为环渤海地区的巨大“水碗”。 海冰淡化技术全球领先 专家认为,开发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这一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陆基海冰采集、脱盐、存储和海冰水的农业应用实验,具有原始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中国国情开展的原始性创新研究,它不仅为增加我国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战略储备开辟了新路,还提出了化灾害为资源的科研新理念。 2月下旬和3月初,曾两次前往辽宁瓦房店市西阳乡将军石渔港,看到了正在实验中的海冰淡化实验装置,只见采冰船在岸边采集冰块,蜿蜒的冰块传输系统自海边引出,一支引向一所硕大的蓄冰池,一支引向离心脱盐机。 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动力研究室主任陈伟斌介绍,海冰淡化是1995年由现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等人提出来的新概念,而这一概念是国际上属首创。它提出的背景是中国北方缺水,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环渤海地区尤其严重。 2000年前后,海冰淡化这一全新的概念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宋健的鼓励和支持,海冰淡化研究作为一个探索性项目开始走上科研舞台。2001年以来,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大学、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在海冰淡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专家介绍,在近两三年的冬季,研究团队在河北黄骅基地和辽宁瓦房店基地开展了海冰淡化中间实验,完成了海冰从采集、输送到脱盐、存储的完整工艺过程,获得的海冰淡水盐度为2‰以下,达到国家水源地的水质标准。目前研制出的岸边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200立方米,海上采集设备每小时可采海冰1000立方米。 至于海冰淡化后的储存问题,技术人员也想好了途径:一、可以利用现有的淡水库;二、可以向海洋要地方,在海湾建淡水库;三、可以在海上建橡胶水库,这种方式方便、灵活,建成后可以移动,哪里缺水就移到哪里。 产业化之路仍存桎梏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海冰淡化即将“破茧化蝶”,但在产业化实验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影响了这项创新性项目的进展。 记者了解到,海冰淡化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的障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体制上,创新性项目需要创新性体制扶持。据陈伟斌和顾卫等专家介绍,尽管海冰淡化项目前期曾受到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且该项目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和工业的结合点———即将应用阶段,但体制上出现了断层,既得不到科研部门的支持,也得不到产业部门的支持,使这个创新性项目目前遇到了许多困难。专家指出,最大的瓶颈是没有实验基地。近两年来,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实验基地,他们四处奔波,先后在河北黄骅和辽宁瓦房店建立了两个临时性基地,不仅花费了大量租金,还要自己修路、通电,困难重重。由于场地是租用的,设备是临时的,给项目进展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个困难是缺少后续资金支持。由于尚处于实验阶段,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一些企业想投资却又怕担风险,而国家当初的扶持资金目前已经捉襟见肘,导致实验经费不足。相关研究及技术人员迫切希望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 第三,尽管社会各界对海冰淡化的认识已经从最初的质疑到目前的逐步认可,但总体上说了解还不多,认识还不足,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淡水资源概况篇2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 自然 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WwW.133229.CoM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 ,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 现代 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 自然 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宪章精神以和平解决。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 法律 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法在体系机构上所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渊源构成多样化,在内容上存在着国家主权与水道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保护法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已经签署的双边、多边条约执行的不彻底。国际河流委员履行的职责有限,上下游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尚且存在,国际水资源争端的解决存在争议。

淡水资源概况篇3

一、前言

反渗透海水淡化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需有驱动高压泵的电能。太阳光发电技术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使反渗透法能够在无商用电源或电力紧张的地区特别是海岛和沙漠地区淡化海水、苦咸水成为可能。

八十年代初,以太阳能电池为源的反渗海水淡化装置开始在世界上运行。本文以日本冲绳市濑户和因岛市细岛两个太阳能反透渗法海水淡化系统为例,阐述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利用技术及其目前的水平,初步给出系统的有关设计参数与工艺流程,同时浅析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与经济性,从而展望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前景。

二、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

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位于濑户离海岸较远的地带,由日立制造船有限公司于1982年底开始建造、1983年1月开始正式运转,日产水量15m3,反渗透产品水经后处理成饮料水。当时尚缺乏利用太阳光发电作为反渗透装置动力源的经验,因而该系统采用了太阳光发电负担装置的一半动力电源,另一半由商用电源以蓄电池方式供电。冲绳市太阳能发电为动力源的日产15m3海水淡化装置的太阳能电池与反渗透装置的概况分别列于表1、表2。

冲绳市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由于PEC-1000膜耐氧化性能较差,因此在给水中必须添加60mg/L二亚硫酸钠(SBS),1.5mg/L灭菌用的次氯酸钠,2mg/L作为砂滤槽凝聚剂的氯化铁。这些化学药品每星期补加一次。

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如果一点都不用外部电源,就需要有60kWp的太阳能电池。表3列出了冲绳市濑户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从1983年1月至1984年10月期间每月生产运行性能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日照时间和日辐射量不同,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大不相同,从而显著地影响反渗透产水量。5月份产水量最高,12月份产水量最低。1、2、11、12这四个月的产水量达不到设计值(日产15m3淡水)。因此,由于气象条件原因在太阳能电池供电不足时,采用蓄电池供电以维持正常的产水量是一个较为可取的工艺。

三、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透渗法海水淡化系统位于因岛西北方向约500m的濑户内海的中央部位的小岛——细岛上。该岛面积0.76km2,入口约100人,居民以农业为主。该海水淡化系统是造水促进中心受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委托于1985年开始开发的。首先进行了地区选定条件的研究,基本工艺的设计,以及以气象资料为基础的发电量、造水量的模拟试验。据此在1985—1986年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制作,1986年末完成了淡化装置的建造并进行了试运转,1987年和1988年进行该系统的实际运转研究,寻求系统的最佳化,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占地面积2500m2。太阳能电池系列组合了单晶硅和多晶硅,总容量为30.4kWp,其中多晶硅为3.1kWp,其余为单晶硅。海水淡化系列设置了两级反渗透,一级反透渗生产饮料水,二级反渗透将一级的产品水进一步淡化后作为农业耕作栽培用水。表4列出了该太阳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概况。

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流程如图2所示。该系统中各种供料泵全部由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驱动,气象仪器、照明、空调等控制设备的电源为商用电源,因此太阳能电油的电能几乎没有因直交变换而损失。

目前尚未见到因岛市细岛太阳能反渗透法海水淡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但是根据1986年试运转的结果及气象资科所作模拟计算,可知该系统年间平均每天的产水量为:一级反渗透5.5m3,二级反渗透4.9m3。绍岛居民从1987年开始可以饮用该海水谈化系统生产的淡水,同时该岛平均每天需4.5m3农业耕作栽培用的淡水也开始由该淡化系统供给。

四、结语

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由于不用外部电源,因此在海岛和沙漠地区建造和运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淡化系统中配备一定容量的蓄电池,可以消除年度间气象、日照等因素对反渗透产水量的影响。为了使反渗透系统适应日辐射量的变化,可将太阳能电池进行直列式或并列式组合,淡化系统进行单列式或复列式组合,以提高海水淡化系统的生产能力。

反渗透淡化系统的二分之一以上的电耗是用于泵送海水到反渗透膜。因此,在提高反渗透膜的性能,使反渗透装置紧凑化,进一步改进谈化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同时,在反渗透设备上配置能量回收装置,则可望将现行的反渗透设备从海水制取1m3淡水的电耗从9—10kWh下降到6—7kWh。

参考文献

[1]佐藤根弘之,造水技术,12(1986),2,23—25.

淡水资源概况篇4

凝视一张张令人为之动容的图片,我沉默了,这样的严重!如此的干涸!我羞愧了,曾几何时,我也如大多数人一样肆无忌惮的浪费着宝贵的水!我行动了,用我笔呼唤国人沉醉的“惜水观”!

既然干旱如此之多,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甚至出现在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如受灾省份云南),为什么还不能如“当头一棒”,醍醐灌顶,惊醒国人沉醉的“惜水观”呢?

我想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从水资源状况来说:大多数人片面的认为,于动态水,有两条世界级江河以及众多湖泊;于静态水,有绵延千里喜马拉雅山的我国(甚至有人曾提出过炸喜马拉雅山借西南季风挟水汽济西北干旱的大胆想法)。水资源总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自古以来,很少有历史文化名人倡导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致使长期以来,国人没能关注水资源匿泛问题,从而没能形成一种节约用水的民族意识。

最后,对科技进步抱有过高的期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许多北方人也能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从南边送来,不必担心缺水,也逐渐抛弃了在过往缺水日子里初露的忧患意识,变得“挥霍”起来。加上“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人慢慢滋长了“茫茫海洋广阔无边,既然能淡化,还愁没水用吗?”这种心理。

……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是很大,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胆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并不像大多数人理解的那样!13亿多人口这个除数可以使任何储量丰富的资源变得匮乏,变得捉襟露肘!

意识观念十分重要,一个积极的民族意识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节约用水,乃至对各种资源的节约,都关乎一个国家的生存大计。“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句话。它需要实际行动去践行,需要政府、媒体千方百计的宣传倡导,使之根深蒂固于每个国民的心里。

我从来不否认,科技的迅速发展确确实实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我想“南水北调”毕竟改变不了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吧!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随之更加少的平均淡水资源量,在搞个“北水南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吧!至于“海水淡化”,现如今的技术还并不成熟,而且成本十分昂贵,通过其“生产”的淡水也很有限。有人会说随着科技进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是的,可能会,但是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毕竟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更何况远水救不了近火!

淡水资源概况篇5

水、土地和矿产资源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这些自然资源是食品和饲料的来源,支持着对地球进行调节的生态系统。能源提供了人类必不可缺的光、热和交通。

BP公司资助了一项由世界15所顶尖大学参与的“能源可持续性挑战”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分析了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水、土地和矿产)约束对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影响。

我们日益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在各种系统的背景下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全面的技术性理解、并辅以强大的数据支持,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

“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更多地了解能源与直接维系我们生活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全球可再生淡水资源中的10%为人类所用。这些人类所用淡水中的70%用于农业,其中一半多通过蒸发再次返回到大气,其余返回地表和地下水。约一半的工业用水用于冷却,特别是用于能源生产的冷却系统。因而,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化石能源与水的使用问题。

水的局限性与能源生产

首先,我要澄清两个有关水的概念:一般说到水的使用时,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表示水的取水量,另一个是表示消耗量。取水量的意思是说,把水从当地流域里提取出来进行使用的量,但水使用后可重新再利用;另一种情况是水从当地流域提取后没有返回的量,即水被消耗了。混淆取水量与消耗量的区别可能导致结论有失偏颇。

以火电行业为例,人们通常认为火电是一个耗水的行业。事实上,全世界使用淡水大约为4万亿立方米,其中火电行业取水量为4000亿立方米,其中的一半用于冷却系统,实际消耗才160亿立方米。

这就意味着,被抽取的水资源从地表或地下移走,至少是暂时性移走。而被消耗的水资源是被抽取水量中未返回到抽水区所处流域盆地地表或地下水体中那部分水资源。大多数发电用取水并未被消耗。

在不同行业和区域,对水的依赖程度也不同。由于开采规模和方法的不同,各行业和地区抽取量和消费强度也不同。在每个行业或地区中,根据地质情况,当地气候和节水技术投资的差异,用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传统石油开采中大量使用水资源,但不一定必须使用淡水。在海上油田和中东使用海水和半咸水、以减少淡水消费,使淡水消费强度降低到零桶淡水/每桶石油。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的数据表明,虽然每开采1桶石油的采出地层水量在增加,但淡水消费量一直保持稳定甚至有所降低。

在对全球石油生产地区的抽样调查表明,淡水消费强度最高为1.5桶水/桶石油,其中很多开采活动的淡水强度都低于这一水平的10%。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也对能源的生产产生巨大影响。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能源可持续性挑战”项目主要研究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全国分布极不均。中国北方的水资源在全国总量中的比例不到8%,但却必须供给1/3的全国人口,灌溉全国2/5的农田,实现1/3的GDP增长。

在中国,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中国使用煤比其他地区都要多。生产煤的区域水资源有限,中国政府对水资源非常担忧,政策上设定了水使用量目标。如果持续像现在这样使用水,超过政府设定线。同时,中国仍在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发展水资源密集型行业(例如煤化工行业)。

技术和治理是关键

我们做的研究表明,技术的改变可以减少用水的使用量。从其他国家例子看,需要资本投入。要做这样的改变,需要几个前提比如政策和成本激励机制。实际上,不需要使用特别高科技的方式,而是更好的利用现在已有的技术就可以达到节水的目标。

我们用“4R”描述对水的管理措施,一是可替代(Replace),用海水、半咸水、产出水和废水等非淡水水源替代淡水资源;二是再利用(Reuse),相同的水在工业流程中多次利用;三是再循环(Recycle),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其可以再次使用,取代其他用途所需的淡水。四是地区责任制(Responsibility),调整工业实践,适应当地水资源可用程度和可再生淡水需求。

过去50年,在化石能源开采中,我们试图利用非淡水替代淡水,降低对水资源消耗。在电力行业,每年有4000亿的水用于冷却装置,主要是因为很多发电厂都很老旧。如果我们继续使用这样的设备,到2030年我们提取的淡水量将增长25%。如果淘汰这些老旧设备,水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减少30%。

采掘行业已经开发了许多采掘过程中减少使用淡水的方法。除了水资源重复利用和循环外,使用低品质水已经在减少淡水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一种通过注水驱油以及驱油填地层水的方法。每向油层注入6桶水,就可以开采1桶石油和5桶油田地层水。注入水由5桶再利用的采出地层水、0.5桶非淡水和0.5桶淡水构成,因此淡水强度就变为每桶石油0.5桶淡水。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用水方式来生产能源。20年前BP一名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我们一般用咸水挤压石头的缝隙进行油气开采,但科学家发现,低盐度的水挤压出来的石油更多。去年我们在一个新的钻井平台上用了这项研究成果,用淡化后的海水开采石油,效果很好。

在天然气液化厂中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能够消除对淡水抽取的需求。改进费托合成工艺是现代天然气液化工厂的核心。首先,天然气被重整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生成合成气。然后,合成气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碳氢化合物。从水资源使用的角度看,关键点是净化学反应序列生成富余水。因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分离和循环利用生成的水,工艺用水能够在封闭式循环中接受管理,为工厂作业的其他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用水,甚至提供有用的水产品。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严格的水资源内部循环利用和干式冷却技术应用,能够消除抽取淡水的需求。

与此同时,政策杠杆和成本的作用不能忽略。为了应对水资源问题,中国设定了目标,用来限制工业用水的绝对量。如果不设定该目标,到2030年,工业用水量至少会翻一番。在“一切照旧”情境下,即使减少能源需求,这一目标值也会在2020年之前被突破。但是,通过技术改进、加上有效的政策杠杆指导,可以将用水量减少到目前水平以下。

煤炭开采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电厂节水冷却系统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之道。“能源可持续性研究”也表明,洗煤过程中水的使用,能够提高燃煤效率,节约电厂环节的用水。只有通过政策激励抵消运营成本的增加,才有可能实现使用精洗煤带来的更高能效。

当然,能源成本自身对水资源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淡水必须被泵压到很高的海拔或者经过长途运输交付给消费者,水资源运输的能源成本可能会达到或超过咸水淡化的成本。在西班牙北部,从埃布罗河运水到阿瓜杜耳塞将跨越大约700公里的距离,净垂直运输高度为1公里,需要消耗超过4千瓦时/立方米的能源。这将多于将半咸水进行反渗透处理的能源需求,说明如果有半咸水供应,则本地咸水淡化处理将更节约能源。

淡水资源概况篇6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利用

一、水资源的概况分析

(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下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是一种有限而又不可替代的宝贵的资源。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二)水资源在分布

水资源分布具有时空与空间、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显著特征,从时间上的分布: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南多北少;地域分布:因为地形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所以,而降水量的时空不均衡与地形的复杂性造成了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三)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灌溉、农业养殖、农业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目前,全国多数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污染的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也造成了影响;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按照水利部预测,以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为例,届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750立方米。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有效利用水资源

(一)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1.保护水资源,要强化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用水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节水宣传工作,让全社会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神圣职责。

2.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例如: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所以,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3.使用节水器具,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1.利用水资源在同一空间有可以综合利用的特点。例如: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在灌区下游重新抽出,重复利用。

2.调水工程

(1)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开辟上游、下游用水关系。用于干旱地区要农业灌溉。

(2)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三)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1.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

2.降低水资源成本,保护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合理收费,污染罚款”的原则,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建立水的消费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机制。鼓励节约用水,防止淡水资源位的不断降低,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使用。尤其要把保护好饮用水源作为水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

(2)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务市场,从而优化配置水资源。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对水的补贴,实现市场化顺价经营,建立节约用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的价格。为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应调动各方面对水资源的投资积极性,增加在水资源供给方面的投资。

(四)减少水资源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

1.建设水源保护区及专用污水通道。

2.削减农业污染与养殖污染工作。

3.与水得单位共同进行行水区垃圾处理工作。

三、总结

淡水资源概况篇7

1.1水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2000年3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水的安全,从洞察到行动。世界各国给予水安全以高度的关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首脑或部长和3000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宣言中提到水安全的含义是:确保淡水、海岸和相关的生态系统受到保护并得到改善,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和政治稳定性得以提高,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并有能力支付足够的安全用水以过上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并且确保易受伤害人群能够得到保护以避免遭受与水有关的灾害威胁,但常规模式不是我们的选择。同时,该宣言还明确提出了实现水安全面临的挑战为满足基本需要、保证食物供应、保护生态环境、共享水资源、控制灾害、赋予水以价值、合理管理水资源等7大方面[1]。可见,水安全定义内容丰富,既包括水资源的利用,也包括水环境保护和水灾害控制,同时涉及经济、政治、生态以及可持续性等层面。早在1998年,洪阳等[5]就以水危机为出发点,定义水安全。他们认为水安全的内涵是:由于人类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体弱化或丧失正常功能,不能维持其社会与经济价值,进而危及人类对水的基本需要。其广义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能可持续地获得维持或改善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用水。对人类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人人获得满足其基本生理或生活需要的用水量;对社会经济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社会经济系统获得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用水量;对环境子系统而言,水安全就是环境系统获得能维持或改善环境质量的用水量。并且认为水安全的作用层面有3个:个人生理或生活的基本需要;社会、政局的安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水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以及水环境恶化。以后还是洪阳[6]进一步丰富了水安全的内涵,认为水安全的内涵包括自然型水安全,如干旱、洪涝、河流改道等,以及人为型水安全,如水量短缺、水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污染、水环境破坏。同时指出,其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其它安全,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韩宇平等[7]更强调水安全的动态属性。将水安全理解为,在现在或将来,由于自然的水文循环波动或人类对水循环平衡的不合理改变,或是二者的耦合,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区域水状况发生对人类不利的演进,并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表现为干旱、洪涝、水量短缺、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等方面;并由此可能引发粮食减产、社会不稳、经济下滑及地区冲突等等。成建国等[4]比前人更进步的一点是赋予水安全以人文属性。认为水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人都有获得安全用水的设施和经济条件,所获得的水满足清洁和健康的要求,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同时可使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水安全的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即产生水安全问题的直接因子是自然界水的质、量和时

空分布特性;二是水安全的社会经济属性,即水安全问题的承受体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三是水安全的人文属性,即安全载体对安全因子的感受,就是人群在安全因子作用到安全载体时的安全感。具体说就是水安全和水资源系统的丰枯等属性有关,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有关,和人群心理上对水安全保障的期望水平、对所处环境的水资源特性认识以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等有关。水安全的外延指的是由水安全引发的社会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这些系统下面的子系统如社会经济系统下的粮食安全、政治稳定等。并指出水安全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的综合效应。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水安全的子集。而陈绍金[3]则给出了更为概括的定义,认为水安全就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可承受涉水灾害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确保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没有强调水环境安全。1.2水资源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2000年3月,还是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及部长级会议”上,把水资源安全理解为“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足够安全的水”[2]。贾绍凤等[2]对这一概念作了具体的解释,认为水资源安全实际上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几个层次;水资源经济安全强调水资源能够支持经济的发展,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可以提供水量和水质保障,二是供水价格要适中;水资源安全的实质是水资源供给能否满足合理的水资源需求。郭安军等[8]把水资源安全的水质和水量分了先后层次。认为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包括水质的安全和水量的安全两个方面。从水资源安全预警机制的角度看,水资源安全的概念分为3个层次:(1)水质的安全这是水资源安全概念中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地表水质的安全和地下水质的安全;(2)基于水供给和水需求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3)基于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的水量安全,指在一定的水储备条件下,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每年水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贴现率。郑通汉[9]提出了广义和狭义水资源安全定义,认为广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国家利益不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质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造成严重损失;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过程和系统不受破坏或严重威胁;水资源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狭义的水资源安全,是指在不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够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夏军等[10]把生态用水作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认为水资源安全是指,在满足生态用水前提下,以可承受的价格,为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提供符合水质要求的供水。1.3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与水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相比,水环境安全的定义还要年轻。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见。曾畅云等[11]定义水环境安全为:水体保持一定的水量、安全的水质条件以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障水中生物的有效生存,周围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使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同时能较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自身和人类群际关系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水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概念辨析

总结前人对水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定义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水安全定义的范围更为宽泛,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水安全的子集。水资源安全是以水为资源的角度讨论水安全;而水环境安全更强调以水体为载体,从环境的角度讨论水安全。同时,水安全问题涉及水危机,即与水有关的水灾害。水安全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的综合效应。

3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其内涵与外延

从水资源利用的对象分类,一般可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等。农业水资源安全属于水资源安全范畴。基于农业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份额较大,农业水资源安全是关系水资源安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叶正伟[12]在“海牙会议”水资源安全定义的基础上,定义农业水资源安全是农业用水能持续、稳定和以合理的价格得到保障。其核心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充足的数量;二是稳定的供应;三是合理的价格。这一定义没有强调水质保障。为了进一步开展农业水资源安全研究,并使该项研究从思辨阶段转入量化研究阶段,需要完善农业水资源安全定义。3.1农业水资源安全定义从农业水资源安全概念的构成要素来看,广义的农业是指包括农、林、草、牧、副、渔的大农业;狭义的农业主要指种植业;安全的含义是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资源是指可利用的自然物质。尽管水资源的提法由来已久,但是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定义。直到2001年,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水法修订草案中,提出要明确界定水资源定义。以至于从水资源管理立法的角度提出,水资源是指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包括水源、水量、水质、水温、水体、水能、水运、水产和旅游等资源。并将海水也列为了水资源。简单地说农业水资源安全应该是水资源的供应,保障农业不受威胁,

淡水资源概况篇8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技术策略可持续利用

0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多,相应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和非点源污染控制不够得力,使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两大问题: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愈益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1~3].。

在本世纪60、70年代曾发生过石油和能源危机,这种危机愈演愈烈,并最终引发了一些局部战争。通过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危机。同样地,淡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了人们的生存,这也同样孕育着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威胁[2~3].。

在1998年8月份召开的"水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代表们警告说"如果不尽快行动起来,下个世纪可能因水而引起战争[4]."。在他的重点发言中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常常是冲突的起源"。联合国确定了70处与水有关的冲突地区,从近东到西非,从拉丁美洲的干旱地带到印度次大陆;主要的闪燃点包括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执;埃塞俄比亚与埃及对尼罗河的争执;印度与孟加拉国对恒河的争执;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对幼发拉底斯河的争执等。

当水不是潜在的冲突起因时,它也可能引起大的外交问题,例如墨西哥抗议美国对科罗拉多河上游的污染,有时水甚至成为政客们的交易工具。

上一篇: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 下一篇:数据通信概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