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0 14:57:08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言语矫治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伤导致丧失口语、文字表达和领悟能力的疾病。近10年来,由脑卒中引起的失语症病人日渐增多。据国内报道,脑卒中患者中约25%伴有言语障碍,急慢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分别有34.2%,56%~69%出现言语障碍[1~2];国外报道,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1%~38%伴有失语症。失语症影响了患者与他人的交流能力,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工作。为使患者能回归家庭和社会,需要使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言语功能训练。我们观察66例脑卒中所致言语障碍患者言语矫治的康复疗效,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2003~2006年住院的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66例,均意识清楚,并经脑CT或MRI确诊。男42例,女24例;年龄33~80岁,平均63.4岁。9例病变位于右大脑半球(左利手),其余57例均位于左半球(右利手)。脑出血26例,脑梗死40例。病变性质和失语类型见表1。

方法: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即行语言康复训练。

Schuell刺激法:①听语指物:指图;②执行指令:一次一个动作,或同时多个动作;③复述:语句、短语或字词;④回答问题:回答熟悉问题,重复失语症回答是与否;⑤阅读书、报及图片。

记忆、思维刺激法:对运动性、命名性失语者,应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语言产生的丰富基础。方法:①图形记忆;②回忆自己的姓名、住址、工作等;③列出物品名:列出属于一个大范畴的物品;④物品用途:列出物品的多种用途。

手势与语言结合刺激法:对于完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者,因有严重的表达及理解缺陷,开始训练时应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的结合,进行交流。①做手势结合;②患者模仿口型。

医院与家庭结合方法:对任何类型的失语,康复环境都是语言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熟悉的环境和人可调动患者说话的主动性。所以训练中采用医院+家庭方式,让家人多参与训练。

以上方法言语训练3个月后随访。①显效:经过康复治疗,言语障碍基本恢复;②有效:经康复治疗有所恢复者;③无效:治疗后无变化者。

结 果

66例脑卒中言语障碍康复治疗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言语矫治对失语症有效;命名性失语效果最好,运动性失语次之,混合性失语效果差;脑出血与脑梗死比较,经X2检验(P

讨 论

失语症恢复的机制包括病损侧半球语言网络的结构修补、重建和对侧半球相应语言网络的激活。在这两者之间,前者似乎起主要作用,尤其在急性期间。但是失语症处于慢性期,或者病损侧大脑半球语言区域的功能完全不能恢复时,会出现对侧半球言语区域的激活,这对于失语恢复也有作用[3]。正常的语言有赖于感觉-运动功能相互的协调、语言符号的联系及习惯句子模式的产生。许多研究表明,感觉刺激可以改变脑的电活动,增加刺激强度可以增加神经纤维激活的数量,反复刺激可以改变反应阈值,反复的感觉刺激是脑内模式的组织、储存和提取的基础。语言模式也不例外,语言的熟练大部分是由于语言刺激和经历的结果,适宜的提取需要适宜的刺激[4]。我们采用的Schuell刺激法即刺激-反应法,是目前绝大多数言语语言治疗师仍在广泛应用的方法。它采取不同的输入、输出方式,如听理解、言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语表达,直接刺激受损的不同的语言层级,如音素、语词、语句、篇章,使语言功能得到改善。本课题研究结果:本组语言恢复总有效率:脑出血为96.2%,脑梗死为75%。可见脑出血较脑梗死造成的言语障碍易于恢复,与高氏[5]结论一致。

上述研究为我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6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训练,体会如下:①正确判断失语的类型及程度,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使治疗个体化。语言康复首先针对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然后才是职业的康复训练。②语言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坚持不懈,训练时间宜化整为零,即每日训练1小时以上,分多次进行。③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重视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在家庭治疗时,语言治疗师定期与家属接触知道其工作,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定期随访,评估其言语功能,根据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经过正规、系统的言语功能锻炼,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功能恢复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潘翠环,王璇,罗爱华,等.早期高压氧与schuell干预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影响.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0):42-44.

2 张玉梅,王拥军,朱镛连,等.影响失语症类型的相关因素.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0):241-242.

3 孔莉,吴慧敏.失语症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20(4):154-157.

4 陈攸,马连萍,赵建民.脑卒中失语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现代康复,2001,5(7):61.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 综合行为干预 血管性痴呆

我国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发病率中居于首位。[1]但VD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本研究考虑到用综合行为干预的方法, 旨在为治疗VD提供一条新的思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02年9月~2005年5月间收住我院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第四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中痴呆诊断标准;②有脑卒中病史,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③CT及MRI证实大脑半球或皮层下缺血改变;④病程波动,呈梯样进展;⑤Hachinski缺血量表记分≥7分;⑥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⑦简易智能量表(MMSE)得分在4.5~22之间。

按以上标准,入选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2~96岁,平均79.9岁,MMSE5~21分。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70~94岁,平均80.8岁,MMSE4.5~21分。痴呆病程治疗组3个月~13年,平均3.7年,对照组3个月~12年,平均2.9年。研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因转院及死亡等原因退出分别为4例和2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相同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益智药(如石杉碱甲)、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行为干预治疗,每周5天,每日l小时。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

干预内容 ①感受干预训练:根据患者的背景因素(神经因素、认知能力、体力、病前的个性特征)及紧邻因素(心理、社会需要及物质、社会环境的质量)确定其人格类型及兴趣爱好,为患者设计并提供既适合其技能水平,又能使其感兴趣的活动,如手指操训练、音乐治疗、中英文认读、怀旧歌曲联唱等,使患者全身心参与,体验正向情感、减少负向情感。②意会干预训练:将单一的行为进行组合训练。训练时选择日常生活中一些由一系列分解动作组成的完整动作。如摆放餐具后吃饭、取牙刷后刷牙、取笔后写字、取茶叶后泡茶等。训练患者将空间和时间组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③结构干预训练:训练时选择积木组合、点的连接、从平面图到立体图变换等方法进行。训练患者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④记忆干预训练:通常采用记忆夹(memorywallets)形式。记忆夹包含多种关于患者的信息。如患者本人的照片、一系列代表患者可能讲述事件的简单语句等。训练患者与熟悉的人交流时使用记忆夹,观察交流的质量与数量。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进行MMSE量表测定,侧重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情况,观察患者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吃饭自理能力等等。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结果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为认知功能的判定。①得分增加>20%为显效;②增加>12%为有效;③增加

治疗组在治疗前MMSE量表计分平均12.04分,治疗12周后平均15.39分。对照组在治疗前MMSE量表计分平均12.59分,治疗12周后下降了1.05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讨 论

近年来对于VD患者的康复训练及其他非药物疗法十分重视。加强认知功能的训练和教育对维持残存的脑功能、恢复认知能力具有积极意义。⑵通过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认知功能重新恢复⑶。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帮助患者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提高生活质量。行为治疗的支持者认为:患者的行为可用学习的原理来解释并可用同样的方法获得改变。患者的问题行为是某种需要的提示。如果得到满足,患者即体验正向心境、情感,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对于痴呆患者特别是中至重度患者时,控制刺激、环境改变、转移注意力等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⑷

本研究结果说明,持续性有效的行为干预训练,是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行为问题,阻止疾病进展,早日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在训练对话过程中,医生应尊重VD患者的人格,注意说话语气及用词,建立信赖关系;在示范和指导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进行引导。在一对一训练时,结合患者原有的生活、社会环境及实际能力进行,使患者容易接受和理解,促进训练效果。在集体训练中,加强医患互动,鼓励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选派认知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示范,给予言语、神情等激励,可以增强VD患者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综合行为干预方法在生活社区内作为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加强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继续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干预训练,使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梨。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0:1269

2 BanazakPA.Difficult dementia:six steps tocontrol problem behaviors[J],Geriatrics,1996,5l(2):36-42

3 丘翠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现代护理,2004,10(4):298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3

一、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

在青少年摔跤运动员比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有竞赛动机障碍、比赛情绪障碍、心理仰制障碍、注意障碍、恐惧障碍、心理激活障碍和疲劳障碍等。这些心理障碍对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发挥有较大的不良影响。要通过改善运动训练内容和提高心理训练的比例,来消除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1、消除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体力和脑力消耗巨大,必须通过心理学方法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消除提早出现的紧张情绪。如教练员可以通过轻松的交谈和一些娱乐活动缓解运动员紧张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减少心理能量消耗,排除杂念,充分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2)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通过参加竞赛和模拟比赛获得实战经验,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时的紧张情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比赛或是模拟比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提高运动员控制和消除比赛紧张情绪为训练目的,以便在正式比赛中运用。模拟比赛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实景模拟是设置比赛的情景和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的技术、战术、模拟比赛场地、模拟观众行为或裁判处罚等;语言图像模拟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想象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运动员对比赛情景形成先期适应。在模拟比赛训练时,严格要求运动员按计划完成,训练后及时进行反馈。这样能提高各运动员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缓解比赛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在不利环境下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

(3)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训练。通过系统脱敏心理训练对运动员消除心理障碍进行指导。具体内容是要求运动员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特定场面,并保持放松状态。其理论依据是当运动员对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刺激能处于放松状态时,刺激也就失去其效力。另外,可以通过娱乐调整训练使焦虑分散和转移,松弛紧张的情绪,使人从困厄和冥思苦想中解脱出来,清除脑细胞的代谢产物,使部分疲劳的脑细胞得到休息。

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目的是使技术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练习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的集中能力。如看钟表的走动,目光始终不离开秒针;晚上听表的走动声,默默记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二是训练比赛中我们不必考虑对手如何,只需将精力集中注意在自己正在进行的运动技术上。同时我们必须立即放弃对任何一种突发事件的注意,迅速排除干扰,注意力集中在下一轮次或下一个动作的技术思维上;当一个轮次失误时,就应分析判断出症结所在,以预防相同错误的出现。

4、树立信心的心理训练

提高信心的训练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引导运动员回忆表现优秀的时刻,回忆每次以作动作时候身体细致的力量感觉,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以及克服阻力的成功感,激发比赛的欲望,增强竞赛信心。

5、心理疏导训练

这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其特点在于使运动员认识所存在的心理障碍,调动自我治疗的能动性和自信心,恢复乐观情绪,提高记忆力。

6、采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增强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生物反馈就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心率、血压、脑电等信号加以处理扩大,并以视觉或听觉的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能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目的、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进而调控自身的运动行为。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4

【关健词】脑卒中;失语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09-02

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针对32例脑卒中致失语症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的85岁, 最小的50岁,患者均神志清楚,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脑卒中患者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别人的“累赘”,自然会产生消沉、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改变。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负性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高度责任心出发,耐心地向患者说明康复的重要性及长期性,解释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2 制定急性期患者的护理目标 急性期是指发病3周内,此阶段患者症状不稳定,往往在家人不能理解其某种意图时,患者动怒或者拒绝理睬任何人,还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2]。护理人员应制定护理目标:恢复患者与他人初步的直接言语交际能力,通过对患者语言障碍的调整和简单的言语交流技巧训练从而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因此,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之交谈,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是急性期护理的任务首先。护理人员还要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言语障碍的性质,教给他们简单有效的言语交流的方法,并且经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咨询及心理指导,调动其配合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3 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并生命体征稳定,及早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3.1构音器官训练法[3] 康复师做示范,让患者学着做。头颈部放松运动,如低头、仰头、侧头及头的左右旋转运动;唇力度训练,如噘嘴,咧嘴;舌的运动,如左右摆动舌、伸缩舌及卷舌。

3.2听理解刺激法各类型失语症早期均表现出听理解障碍,故听理解功能的恢复是其它语言功能恢复的前提。对残存的语言功能采用集中、恰当的反复感觉刺激,如视触觉刺激。具体方法[4]:①听语指物、指图;②执行指令(一次一个动作或同时多个动作);③复述语句、短句或字词;④回答问题;⑤阅读书报、图片。

3.3记忆思维刺激法对运动性、命名性失语患者应激发其记忆思维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语言产生的丰富基础[5]。图形记忆,回忆自己的姓名、住址、工作等;列物品名;列出属于一个大范畴的物品。物品用途;列出物品的多种用途。

3.4 手势与语言结合刺激法[6]对于完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开始训练时,应利用表情―手势―语言的结合进行交流。

3.5 医院与家庭结合法 对任何类型的失语,康复环境是语言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熟悉的环境和人可调动患者说话的主动性。所以,训练中采用医院加家庭方式让家人多参与训练。

3.6 做好查房及督导工作 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查房,这对患者起着监督和督促训练的作用。医护人员对患者说出简单句子给予鼓励,向患者问好,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

4 结果

通过对32例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29例患者语言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8周后只能说简单词甚至失语患者3例。

5 讨论

语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理生理基础。[7]因此,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关心和尊重患者,了解患者心理的动态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也应该注意到,康复训练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它不是短暂的,出院并不代表康复训练的结束,因此出院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利用各种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并定期随访,对于患者出院后的训练给予积极的指导,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在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下坚持训练,从而达到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红,付玉娟.脑卒中失语病人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4C):1037-1039.

[2] 于红梅.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天津护理,2011,1(6):357-358.

[3] 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7): 57-58.

[4] 陈伶俐,刘晓加.浅谈失语病人的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04, 1(19): 78-79.

[5] 郑丽萍,王红明.脑卒中失语病人言语功能恢复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6): 942-943.

[6] 刘春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 5(7): 145-146.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13-01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发病较急,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常见和高发群体,有较高的致残率[1]。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患者发病后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则可从急性期转入康复期,该时期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心理消极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工作极为重要,科学的康复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文对急性脑卒康复治疗措施进行探讨,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①对象选取: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②年龄分布:48~83岁不等,平均年龄(58.5±2.5)岁。③性别分布:男性者49例,女性11例。④分组情况: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2.康复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2.1.1加强功能锻炼

在脑中风患者渡过急性期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需及时、有效、科学的开展[2]。待病情稳定后,我院医护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①肢体的主/被动活动,关节ROM训练;②转换训练;③感觉功能训练;④坐、站平衡训练;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厕、穿脱衣等。

2.1.2饮食治疗

科学、健康的饮食有利于患者康复:①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②规律饮食,指导健康饮食规律,按时进食,不食辛辣、油腻、生冷,少量多餐;③禁烟、酒、浓茶、咖啡。

2.1.3并发症预防

中风后,患者多存有肢体感觉障碍,且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3]。在这种情况下,中老年中风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以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①每日消毒,保障空气流通。②每日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③每日更换患者卧具,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④保持患者外的干燥,及时清洗局部区域。

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功能锻炼、针灸理疗、饮食康复以及脑卒中并发症预防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认知功能训练。一、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应家庭负担而精神焦躁;另一方面,该病治疗、恢复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此,我院医护:①对于失语的患者,根据患者口型、面部情感、语音交流卡判断患者的需求。②分析疾病病理特点,让患者清晰疾病的转归,明白健康心理对康复的重要性。③常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不安。二、认知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障碍,主要包括注意力障碍、记忆力障碍及定向力障碍等,要根据患者的评定结果采取相应的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表达力、计算力、理解力等方面的训练,30min/次,2次/d,治疗30d。

2.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结果

两组经30d康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其中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具体结果见表1。

4.讨论

患者在脑卒中后,会遗留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不少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经过功能锻炼、针灸理疗、饮食康复以及脑卒中并发症预防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后,病情明显好转;而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行心理疏导、认知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强.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4(04):133.

[2]陶萍.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05(22):89.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脑出血; 康复期; 护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有些患者经抢救虽幸免于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待病情稳定后,多数患者转入家庭调养。恰当的调养方法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功能改善,疾病恢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三年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均为突然起病并有头痛、呕吐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既往均有高血压史,发生脑出血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CT示:内囊(基底节)出血33例,脑桥出血6例,小脑出血3例,出血量在30~60 ml之间;住院天数最短2 d,最长34 d,其中死亡7例,好转出院31例,家属要求自动离院4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夏永,男,63岁,因突发性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 h于2008年8月5日16:00入院,查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24/14 kPa,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Ⅰ级,口角左斜,CT检查示:右侧基底部出血(约 30 ml),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止血、预防脑水肿、营养脑细胞等处理。主要护理诊断为:生活自理缺陷、焦虑、抑郁、语言沟通障碍等。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观测生命体征、预防褥疮、协助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者住院两周后生命体征平稳,能说简单的日常用语,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Ⅰ级。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有沮丧心理,甚至有放弃治疗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并同情他们,仔细的为其讲解脑出血的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给予关心、体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疾病的早日恢复是极为重要的。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护理 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4~5次/d、200~300 ml/次,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人,忌食甜食及高脂饮食。恢复期的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多吃蔬菜、水果。

3.3功能锻炼

3.3.1 面瘫的功能锻 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3.3.2 语言功能训练 要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稳定,说话节奏宜慢,先从简单的单字、单词练习。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早期还可利用抄写、自发书写、墨写等方法加强患者的语言记忆功能,要求患者多读,大声地读,以刺激记忆。

3.3.3 半身不遂功能锻炼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患者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

3.3.3.1 起床 由健侧起,嘱患者以将上身尽量移近床边,带动患肢移出靠近床边放下,以健手肘关节撑住床面,扶住患肩以帮助患者起床。由患侧起,准备情况同健侧,起床时以手掌撑起以助起床。这两种起床方法省力、安全,患者习惯后,能自行起床。

3.3.3.2 患肢平衡训练 帮助患者患侧肩关节取外展45°位: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背曲90°:五指分开支撑在床面。如患者伸展不充分,可将臂部压住患手,用靠近患者的肘关节,两肩相抵,助患者伸直肘关节,患者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躯干尽量向患侧倾斜,停留一段时间后坐直,反复练习。

3.3.3.3 行走训练指导 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到Ⅳ级,最好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误用综合征,遗留一些难以纠正步态。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至后足,开始下一个周期。

3.3.3.4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排球,以训练患者的协同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行活动。编织毛线: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患者手眼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官等知觉培养,有柱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

3.4 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要定期测血压,测血压时最好保持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使血压保持在18/11.5 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擅自换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

3.5 针灸 可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和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行穴位封闭[2],1次/d,14 d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4 护理心得

4.1 护士通过科普宣教及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密切配合康复训练。真诚、耐心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

4.2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好效果时间是发病后11周内[3]。加强这一时期患者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把握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最佳时机,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徐瑞琴.浅谈康复护理与伦理道德.护理学杂志,1997,12(12):110.

[2] 刘晓琴,候美玲.维生素穴位封闭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疗效护理.护理学杂志,1997,12(1):45-46.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 心理障碍心理训练竞赛

1 前言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 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2 情绪障碍

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观众的情绪、比赛胜败的意义、竞赛对手的水平等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将会上升。

2.3 心理饱和障碍

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饱和是影响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学生和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努力,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精细的感知、敏锐的观察,但当运动竞赛的时间持续时,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便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逃避参加比赛和厌倦体育运动。这种心理状态对竞技能力的发挥有很大影响,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来阻抗竞技能力的发挥,破坏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2.4 激活障碍

在临赛前使学生和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状态,是竞赛中充分调动生理机能潜力、适应比赛环境、发挥技能水平、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赛前的过度训练、生理疲劳、心理准备不足、动机过高或过低、环境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引起激活障碍。当激活不足时,学生和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冷漠、抑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恶等情绪特点;激活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焦虑、慌乱、亢奋等情绪特点。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平的发挥。

2.5 攻击障碍

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对象并处于全力拼搏和进攻性冲动状态之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得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 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3.1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3.1.1 转移注意力训练

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学生和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学生和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学生和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注意中心。

3.1.2 肌肉神经放松训练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1.3 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 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3.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3.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生或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与以上三种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相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 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3.4.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刘慎年,许尚侠.体育运动心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篇8

[工作动态]

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走访慰问全市住院及因病卧床离休干部

我局开展党政干部勤廉优政知识学习教育活动

我局召开中层干部评议工作会议

市玉山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保健广角]

两种锻炼治老年痴呆

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对全市住院及卧床不起的离休干部进行高温走访慰问活动

近日,昆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对全市25名生病住院及长年卧病在床的离休干部进行高温走访慰问。部、局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在前期摸底排查后组成两个慰问小组,分别对生病住院及卧病在床的老干部进行慰问,其中生病住院13人,卧病在床的12人。在慰问过程中,部、局领导着重了解老干部的治疗恢复情况和身体近况,对老干部提出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给以耐心细致的答复。慰问小组在慰问的同时,送上了防暑降温用品和营养品。走访慰问受到了老干部的热烈欢迎和由衷感谢。

我局开展党政干部勤廉优政知识

学习教育活动

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党政干部勤廉优政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内容包括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三个方面。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推进机关作风和效率效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效率效能,切实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我局召开机关中层干部评议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年初单位的工作计划,日前,我局召开了机关中层干部评议工作会议。

会上,符合评议对象要求的两名中层正职对依法行政、履行职责、服务水平、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五个方面情况进行了书面述职。根据测评工作要求,当场进行了科室工作人员测评、中层干部互评和部门班子领导测评,测评表填写后,投入票箱,同时由专人负责回收,及时密封送至市中层干部评议工作办公室进行汇总统计。

中层干部评议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局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积极进取、办事高效、从政廉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机关中层干部队伍,从而提升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市玉山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一是做好体检中的服务。党委、政府每年为老干部进行一次体格检查,体检当天各支部派人到医院安排指点,体检报告出来以后,请医院派医生到各支部会议室,让每个老同志对自己体检结果面对面向医生咨询,使有些疑似病情得到解说,消除顾虑。

二是开展普及和重点祝寿活动。每人每年都有一次生日庆典,从去年开始在每个同志生日的时候,送蛋糕、面票和礼品。重点祝寿是年逢七十岁、八十岁的老同志,除馈送以上礼品之外,另送祝寿礼金。对年过八十岁以上的老同志,每人每年发高龄补贴费,帮助他们延年益寿。

三是探病慰问,温暖人心。一人生病,本人受苦,全家受累。支部规定每个老同志要执行“生病住院报告制度”,支部得到信息,及时探望慰问,今年上半年有十逾人次住过医院,每次探望都送上慰问金,做到反复住院反复探望,使这些老同志和家属感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两种锻炼治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0%的人患有此病,85岁以上老人中则几乎有半。

如何帮助他们恢复记忆呢?可以通过记忆锻炼和智力锻炼的方法。

■记忆锻炼:

(1)瞬时记忆(超短时记忆)。方法是可以念一串不按顺序的数字,从三位数起,每次增加一位数,念完后立即让病人复述,直至不能复述为止。

(2)短时记忆。给病人看几件物品,让其记忆,然后请他回忆刚才看过的东西。

(3)长时记忆。让病人回忆最近到家里来过的亲戚朋友的姓名,前几天看过的电视的内容,家中发生的事情。

(4)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记忆锻炼,效果更好。如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的地方,尽量让病人自己取放。陪同病人外出也尽量让病人自己辨别方向,或告诉病人该如何走。对于言语困难病人,可在经常接触的用品上贴上标签,帮助读出物品的名称。多培养、鼓励病人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如花的种植、养护、观察等都有益记忆恢复和身心健康。

■智力锻炼:

1、逻辑联想、思维灵活性训练:从儿童玩具中去寻找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

2、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经常让病人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

3、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给病人讲述一些事情,讲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让病人回答。

4、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尽可能地让病人多了解外部的信息,不要使其处于封闭的生活环境,鼓励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对于家庭生活中的事情应当有目的地让病人参与,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常识的训练:所谓的“常识”,有相当的内容属于病人曾经知道的、储存在记忆库里的东西,伴随病情加重不断丢失。如果能经常提取、再储存,遗忘速度会大大减慢。

上一篇: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范文 下一篇: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