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成功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5:10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58

1 引言

高速公路虽然具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优点,但是公路的建设、使用与维护过程会干扰周边区域生态系统,例如路基施工直接损害地表植被或间接干扰植物正常生长、车辆行驶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或造成动物交通事故、无防护的路堤边坡在雨季产生大量泥沙使得水土流失、以及公路带周边自然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尤其当路域涉及特殊地貌气候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地带时,若不采取预防与补救措施,不仅会对路域生态系统造成永久破坏,而且也会危害到高速公路运营。生态恢复是解决高速公路路域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对于提升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和使用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2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路域生态恢复是依据恢复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耦合一定的生物代谢、理化技术及工程措施,来调整路域生态系统的内部组成、能量平衡与信息传递等,以遏制生态退化过程,并强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最终使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至历史甚至更佳的服务功能,路域生态系统范围一般划定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宽的线性区域。路域生态恢复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展示出良好前景,已成为公路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集中在路域的绿化设计、边坡防护、景观恢复等方面[1]。

国外关于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起步早且成果多,其中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发展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建立起成熟的法律规范与管理制度。例如日本的公路建设已全面采用植物防护,取得多项植被恢复专利技术,路堤边坡的绿化技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恢复技术向自动化与智能化与方向发展。美国的环境治理方式以植物恢复及自然转移为主,结合物理和化学恢复技术,同时致力于研发经济和绿色的原位修复技术。

国内对路域生态恢复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已有报道主要关注植被护坡措施,缺乏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与演替过程的系统研究,选择先锋植物时没有考虑路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适应性与共生性。在路域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分析与保护方案设计方面,缺少具体应用案例。生态恢复研究工作缺乏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动态视角,在生态恢复后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估方面尚存在空白。国内生态恢复技术在设备化、多元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常见技术措施有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水土保持及净化三类[2]。

3.1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路域生态恢复的首要措施,是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植被恢复为适应性物种进入和新群落生成提供前提条件,保障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植被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性、植物选择和植被种植3个方面。

土壤改性是路域植被恢复的物质基础,其理化特征直接影响植被的选择与种植。土壤的理化特征主要包括土壤密度、粘度、颗粒大小、通气透水性等物理性质,以及pH、化学元素(N、P、K为主)含量等化学性质。对于板结或过粘土壤,可适量添加粗细砂并进行翻耕。对于酸碱性土地,可采用熟石灰、草木灰等改良酸性土壤;采用碱性石膏、有机酸或钠离子交换剂等改良碱性土壤,将土壤pH调节至5.0~7.0以便于植物生长。土壤改性也与拟采用的整体生态恢复工程方案密切相关。例如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土壤改性与植物栽种两个工序,避免了传统方法先改良土壤再栽种的问题,大大提高植被恢复效率。其中喷播基质提供制备生长的土壤条件,可由土壤改良剂、保水剂、粘合剂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复合而成。

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一般遵循以下顺序:先锋植物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因此植物选择也涉及以上四种植物。先锋植物通常选择当地存在的生命力强、耐贫瘠的草本植物,以禾草类和豆科类植物为首选。草本群落的选择也应优先考虑当地的禾本科与豆科草本的搭配,并且兼顾深根与浅根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植物的配置。灌木群落目前常见的有紫穗槐、沙棘和荆条等。乔木群落的选择原则需要兼顾生态、经济与美观作用,常见的有松、柏、槐、柳、杉等。

植被种植包含种植密度设计、植被配置与植被养护。种植密度设计采用大行距内密植的方法,既可以得到密集植被,又能够保证植物所需资源充足。植被配置一般分为行状与群状,行状特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植物生长均衡、便于管理;群状特点则是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后期需要人工间伐。植被养护主要是指为植被持续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包括灌溉、施肥、松土、修剪和防病虫害等内容。

3.2 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应贯彻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以公路设计阶段的保护措施为主,以公路施工与运营阶段的管理教育方法为辅。遵循“最大程度保护和恢复,最小程度破坏”的原则。

在设计阶段,公路设计方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尽量绕过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迁徙路径。例如大广高速黄河大桥工程花费1年时间调研优化路线,显著减小对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云南小磨高速公路通过绕线11公里,避开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设置动物通道也是设计阶段的主要保护手段。不同地域的野生动物种类与习性,动物通道的类型、尺寸、位置、维护,以及警示标志等配套设施建设都是公路设计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例如明哈高速公路结合当地动物的活动规律,以水源作为动物通道位置依据,并借鉴青藏铁路经营确定动物通道尺寸与类型。

在施工阶段,公路建设方应该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动物保护与救助培训教育,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约束员工行为,明确岗位责任,尽量减小施工人员、设备与污染对周边野生动物的干扰。在运营阶段,公路管理方则应该建立野生动物交通事故救助机制,针对驾驶员及周边居民开展野生动物识别与自然资源保护教育,在野生动物繁殖期或栖息地限制车流车速等。

3.3 水土保持及净化

高速公路路域的水土流失与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径流造成。雨水径流会冲刷走边坡土壤,产生大量泥沙,并侵蚀路域良田;雨水中还富含悬浮物与有机污染物,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与污染程度主要受到区域降水特征、地形地貌、路面与路域维护方式、车流量等因素影响。目前一般采用工程控制措施以实现水土保持与净化目的,常见工程技术有生态护坡、稳定塘与人工湿地等。

生态护坡是指恢复生态功能的自然边坡,或是具备水透性的人造护坡。恢复机理主要是提供生物栖息地和增加水体溶解氧,以保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和缓冲带的连续性。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既要保证公路路面与边坡的安全稳定,又要固定土壤砂石和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还要具备生态景观功能。按照使用结构材料的不同,生态护坡可分自然型、半自然型和人工型三类。自然型生态护坡采用植被、干砌石或原木等柔性材料;半自然型生态护坡则在柔性材料基础之上加入混凝土、钢筋或高分子进行增强增韧,以提高坡面稳定性,如联合石笼网、生态袋和废旧轮胎,并在废旧轮胎腔体内种植香根草;人工型生态护坡使用生态混凝土、土壤固化剂、框格砌块等材料作地基,再铺设地表土种植草木,生态混凝土有利于藻类和微生物附着生长,具有改善水质和景观作用。

稳定塘是利用人造或天然池塘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来处理引入污水。作用机理主要是污染物的稀释、混凝、沉淀等物理修复;以及池塘中植物、藻类、微生物的生物修复。该技术建造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方便、节省能耗、处理量大,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污水。按照充氧情况及微生物类型划分稳定塘。稳定塘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技术改进与工艺组合,来改善塘内供氧环境、微生物浓度与底部淤泥状况,例如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较高的高效藻类塘;由底部污泥降解区和上部生物膜填料区构成的复合厌氧塘;采取底部分散进水且塘底铺设过滤基质层的生物滤池等。

人工湿地主要是在一定地形下建造的,由人造填料(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理是水生植物对污水中P、N等营养元素的富集吸收;透水性人造基质的过滤、吸附、混凝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作用;以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分解。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好、建造成本低、操作运行少等优点。

4 结语

生态恢复是治理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生态恢复应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适用性与安全可靠性,结合环境工程、生态评估、材料改性和生物培育等多种学科,实施过程考虑恢复潜力评估、恢复方案确定、恢复过程监控与恢复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以实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成玉.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2008.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2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路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43―01

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溶解术后脑出血是临床上少见但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生部位多在幕上,偶有硬膜下、幕下和多源性。患者个体情况差异极大,对综合护理要求较高,必须采取个体化护理。本研究针对临床特点及结合脑出血患者的一般护理,采用路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01于我院治疗心肌梗塞伴发脑出血患者76例,研究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1.3±5.1)岁。者血压水平:175.6±21.89/95.44±11.76mmHg;合并冠心病史者5例,初发心肌梗死25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拉斯哥昏迷评分4-12分,平均(8.3±3.7)分。头颅CT显示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9例,颞叶及枕叶皮质下15例,破入脑室6例。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9.8±4.9)岁。血压水平:180.4±17.5/99.3±14.8mmHg;合并冠心病史者2例,初发心肌梗死17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拉斯哥昏迷评分4-11分,平均(7.9±4.4)分。头颅CT显示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5例,颞叶及枕叶皮质下10例,破入脑室4例。两组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均出现心肌梗死;②急性起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③颅内压增高;④头颅CT典型的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像表现。研究组手术治疗患者14例(31.8%),对照组10例(31.3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德国拜尔公司生产)300mg嚼服,氯比格雷(杭州赛诺菲公司生产)225mg。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杭州赛诺菲公司生产)40mg皮注抗凝。确诊合并脑出血后立即停止溶栓,停止抗血小板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给予吸氧、扩冠、极化液、脑细胞活化剂及脱水对症治疗。对于满足手术指标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

1.2.2 临床路径护理方案

第一阶段:接诊患者,全面评估患者各项基本情况,做好常规准备: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心肺功能,泌尿系 B 超、CT检查等。

第二阶段:系统治疗,手术后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肢体活动情况。每次护理操作过后详细记录用药以及过程,并且根据每位患者用药特点和药性制定护理方案。密切注意患者情况,评估状态,调整护理方案。

第三阶段:饮食及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符合手术患者积极进行手术后护理,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第四阶段:出院阶段,患者治愈康复出院,2个月后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神经、精神、运动功能改善恢复情况。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1]

术后12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价:死亡;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偶有睁眼、吸吮、哈欠等局部反应;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度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中尚能勉强独立;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活动,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新后遗症;完全恢复:意识、认知、语言、运动完全正常,无明显后遗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以X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采用q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将P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12h内死亡1例,24h内死亡2例,脑出血并发症死亡2例,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后12h内死亡1例,24h内死亡1例,脑出血并发症死亡3例。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状态,两组死亡、植物状态患者无差异,但研究组完全恢复和恢复良好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临床途径护理建立

临床途径护理的关键在于合理评估患者状态以及制定完善合理的计划表。计划表的制定包括[2]:①表格绘制,结合各科专业人士意见,作出综合评估,各组人员商讨设计计划,合理规划患者各项检验、治疗、饮食、康复、心理等护理细节。②根据医嘱制定标准化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过程全面、准确,按照医嘱执行每一步治疗,详细记录并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③知识宣讲,包括入院宣讲,疾病知识介绍、手术介绍、康复活动讲解、心理辅导等方面。④方案试行,试行对所设临床路径进行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完善修改方案。

3.2 专科护理

自脑出血症状出现开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语言等的变化,根据病情判断有无手术需要。并针对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3]。对于心梗血栓溶解后脑出血患者,实行实时心电监护。由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存在,常常会发生再通冠脉的再闭、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提放患者出现频繁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的下移[4]。若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警惕潜在的心血管系统病情变化。维持患者营养和电解质平衡,对重症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与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同时注意液体量和滴速,早期给予低脂、低钠清淡饮食。对于出现肺部感染、烦躁不安、癫痫发作等并发症者立即对症处理并向医生汇报。脑出血后早期康复对于日后患者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极为张亚平护士应配合康复师完成适合患者的个体康复计划,并协助和督促患者及其患者有效执行[5]。包括:①主动锻炼,如医疗体育、作业疗法和生物反馈训练;②被动治疗,如理疗、针灸和按摩等;③康复工程,如矫形器、拐杖和轮椅等。

总之,对心肌梗塞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及各系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Gebel JM, SilaCA, SloanMA,etal.Thrombolysis-related intracranial bemorrhage: a 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244 cases from the GUSTO-1 trial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 GlobalUtilization of Streptokinase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J].Stroke, 1998, 29(3): 563-569.

[2] 富艳冰,王桂静.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康复干预影响[J].现代康复, 2001,5(11):105.

[3] 武 婷,贺 明,邓 莹,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杂志, 2004,21(10): 34-35.

[4] 李筱芬.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杂志, 2003, 20(3): 50-51.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3

1.1案例1

2008年9月29日,#1机组负荷600MW,机组处于CCS控制模式及AGC投入方式。#1机组突然出现操作员站部分画面变粉红色、参数检测不到、机组负荷等参数无法控制、汽机DEH控制器BRC状态报警等现象。经现场检查发现,#1机组DEH系统控制柜4号、5号2个主备控制器同时出现故障报警,2模件状态灯同时绿闪,4号模件状态灯1、6灯亮,5号模件状态灯7、8灯亮,2模件皆处于离线状态。热控人员在处理控制器恢复控制的过程中,模件内的运算数据自动重置,程序执行了初始状态参数,使汽轮机调门关闭,2台汽泵跳闸,最终导致#1机组跳闸。

1.2案例2

2010年1月19号,#2机组在运行中停运,停运期间准备对21号柜3、4号BRC控制逻辑进行下载,下载完成后在BRC由组态方式打成执行方式时出现错误,无法将BRC打成执行方式。对21号柜内的3、4号BRC进行了检查,发现3号BRC(主)状态灯为红色,同时2、3灯亮,4号BRC正常。对其进行复位操作后重新下载,逻辑无法下载。此后对3号BRC进行了初始化操作,重新下载仍然报出相同的错误信息无法下载。更换新的BRC后重新进行下载仍然无法将其打至执行位。此后一段时间内分别对新的BRC、原备用BRC进行初始化,将新的BRC与原备用BRC调换位置等,但下载均无法正常进行。同时根据错误信息我们也对控制逻辑进行了检查,结果也未发现异常。为了彻底排除21号柜内的通信故障对逻辑下载的影响,将21号柜3、4号BRC移至2号柜5、6号BRC处,尝试在此处看逻辑是否能够下载,结果仍然失败。为了能使#2机组尽快启动,决定不再使用原BRC,更换2块新的BRC再进行下载,并对控制逻辑进行备份,结果下载成功并且顺利打至执行位,系统恢复正常。

1.3案例3

2010年1月20日,#1机组负荷600.26MW,CCS自动投入,给水在自动。运行人员发现21号柜3号BRC(主要控制给水和气温)故障,故障导致一、二级减温水调门全开,A、B给水泵最小流量阀开启等一系列动作,最终导致主汽温度4min下降43℃,运行人员手动MFT打闸停机,同时热控人员对故障的BRC进行开柜门检查,打开柜门发现2个卡件状态灯都已经在离线状态,3号BRC状态灯变红1、2灯亮,4号BRC状态灯7、8灯亮,等机组停下后卡件重新复位打执行,恢复正常。

2对故障案例的原因分析

2.1案例1分析

热控人员在处理DEH主辅控制器BRC故障过程中,对处于离线状态的模件置执行方式时,系统提示模件进入错误状态。在对备用控制器进行初始化后,进行逻辑下载,仍然不能置于执行方式。更换新控制器并完成下载逻辑后,也出现同样问题,仍不能使模件置执行方式。多次咨询ABB公司及东方自动控制公司专业工程师意见,删除用于汽机ATC站热应力计算逻辑的功能块143(块地址为100),经编译后,无法完成逻辑下载,多次尝试仍不能完成下载任务。在多方研究下,通过GPI编写了一个引导程序后,对模件进行下载,结果成功使模件置执行方式。但在控制器恢复控制的过程中,模件内的运算数据被自动重置,程序执行了初始状态参数,使汽轮机调门关闭,2台汽泵跳闸,最终导致#1机组跳闸。

2.2案例2分析

21柜主辅控制器不能够下载组态或下载后不能够切换到执行状态,经检查,是其模件内的组态不完整。如果进行组态下载,下载到1153块时会因故障而中途终止。在对这2块模件做17、16顺序初始化后组态可以正常下载,模件可以切换到执行状态。判断这2块模件没有任何故障,现场不能下载组态可能是使用了错误的初始化顺序引起。模件初始化顺序应该是先17后16操作,其中17代表初始化NVRAM并格式化NVRAM到厂环模式;16代表格式化NVRAM到INFI环模式。而现场使用INFI环模式,所以做完17初始化后必须做16初始化。INFI环和厂环在环路上传递例外报告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厂环例外报告的功能块号不能大于1023,而INFI环则没有这个限制。如果使用16、17错误的初始化顺序来初始化模件,那么当下载组态时遇到第一个块号大于1023的例外报告块则会因故障而终止下载,经检查组态1153块号恰恰是第一个块号大于1023的例外报告功能块,故障现象与现场反映的现象完全一致。

2.3案例3分析

对#1机组DCS系统以及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内容包括在工程师站composer上做检查、在操作员站PGP上做检查和硬件检查,以及收集热工人员对当时情况的反映等。可以查明05:51出现BRC离线,06:07恢复正常,中间间隔16min。(1)从在工程师站composer和操作员站PGP上查到的信息来看,在composer上做execute操作和BRC恢复运行的时间基本吻合,可以判断在composer上做execute操作后BRC恢复正常;(2)一般主辅控制器组态是冗余的,当一块BRC出现故障时,会自动切换至冗余备用控制器,然而当原备用控制器内部出现报警或者错误时,还未出现故障(如状态灯绿闪、NVRAM数据消失而组态并未消失,即运行可操作而工程师站逻辑组态不可操作),这样主控制器一旦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备用控制器将无法切为主控制器,从而造成主辅控制器同时报故障。

3结语

以上只是ABB公司DCS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除此之外,在生产中还遇到过很多其他DCS故障,如输入/输出子模件的故障、端子板的故障等,但这些故障影响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容易控制。DCS控制系统发生故障再所难免,但如何把故障率以及因故障而产生的危险降低,是我们通过相关工作就能做到的。不管对于哪种DCS产品,我们都应该做到以下3点:(1)加强设备的巡检巡查,定期对控制系统进行巡检,对电子间的环境温湿度进行监视;(2)完善逻辑,争取做到对重要点、重要环节的全部监视;(3)加强管理,完善各种制度,比如应急预案等。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4

论文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社会关系恢复 检察工作 社会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司法工作不能只追求法律效果,而必须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题记

一、社会管理呼唤恢复性司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呈现高发态势,在一些地方因不服司法裁判而衍生出来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管理者面临的社会管理压力有增无减。缓解社会矛盾,应当筑起司法的防线。注重社会效果也应当是当代司法的题中之义。

然而,在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司法模式却陷入了困境:“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虽然在法律效果上实现了对犯罪的惩处,彰显了社会正义;但在被害人损失的弥补、犯罪的矫正以及被破坏社会关系的恢复等社会效果上却渐显力不从心,带来了成本过高、改造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难题。” 此外,一些案件的裁判过于看重对其本身的事实和法律关系作出的判断,即所谓“因断案而断案”,而轻视案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这往往导致司法个案虽然在法律层面上解决,然而在社会层面上仍没解决,矛盾和纠纷仍然存在甚至加剧,因此容易引起当事人申诉、上访不断。这不仅背离了司法的目的,还会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例如,在一些刑事案件里,法庭判决被告人(犯罪人)有罪,在刑事部分,犯罪人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而受害人以及他的亲属也因犯罪人的伏法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时常会出现犯罪人家属因为犯罪人被判有罪,因而对抗法庭裁判据不履行附带民事部分的赔偿义务的情况。这种“有判无执”的情形会加深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之间的敌对态势,不仅不利于双方矛盾的化解,反而还加深了矛盾,更不利于正常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甚至还会让当事人在日后因仇恨而踏上重新犯罪道路的可能。

由此可见,“简单地对犯罪人一判了之,在对犯罪人加授损失的同时,并没有恢复被害人和社区受到的损失,在对犯罪的矫正效果上也不佳。这种情理法的脱节,呼唤一种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引入。” 于是,刑事和解、社区矫正、被害人救助等新举措应运而生,这为司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而这些,都属于恢复性司法的范畴。

二、恢复性司法概说

恢复性司法的产生,源于刑罚功能的变迁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一方面,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刑罚的认识开始由单纯的制裁犯罪转变为矫正犯罪。而传统的监禁刑、犯罪矫正的政策却陷入了濒临失败的困境。另一方面,被传统刑事司法所忽略的被害人权益开始受到关注。 此后,恢复性司法逐渐成为刑事司法平衡被害人保护和罪犯复归的有效途径。

根据联合国《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 指出,恢复性司法是采用恢复性程序并寻求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任何方案。恢复性程序通常是指在第三方的协调下,由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双方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协商、调和矛盾并共同确定责任。恢复性结果,是指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亦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

通俗来讲,恢复性司法就是通过搭建一个犯罪人与受害人平等沟通的平台,促进司法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各方一起商讨双方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弥合双方分歧,促进相互谅解,化解社会矛盾。司法机关通过这种模式,恢复了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管理的推进。

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体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价值原则,它致力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互相平等协商的结果,它打破了在治理犯罪的司法程序中代表国家利益一方主导一切的结构,转而把国家、社会与个人看成是彼此平等的主体,其间关系是平等协商、自主自愿。 这种恢复性司法理念与传统的司法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司法模式过分强调“断案”的行为本身,片面地将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的裁判看作是司法的全部功能,而忽视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从而导致司法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彰显。而作为一种替代式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主要依靠当事人之间、社区、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来制裁犯罪,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恢复性司法“关键就在于旨在促使犯罪人和被害人和解、沟通的恢复性司法计划,并以恢复性司法计划为基础建构合理处遇犯罪问题、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新的制度进路。可以说,‘恢复’,就是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

三、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检察工作

就检察机关而言,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其定位不再拘束于充当审查起诉的“生杀大权”的裁判者,也要做社会关系恢复的协调者和“操盘手”,做到既要会“武功”,也要懂“文治”。

以刑事和解为例,针对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 ,酌定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以此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推进社会管理。

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言,由于犯罪人都是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同时,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对其加强教育能够实现犯罪行为的矫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让犯罪人和被害人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尽可能地对受害人进行赔付,依此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挽救未成年罪犯,恢复因犯罪行为而损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又如,在诽谤罪和侮辱罪案件当中,由于犯罪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名誉权,涉及的是人格权范畴,处罚的关键不在于对犯罪人科以重刑,而在于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修复。因此,通过让犯罪人和受害人进行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公开赔礼道歉以达到修复名誉的目的,检察机关就可以视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

再如,对于涉及家庭纠纷的案件(如遗弃罪、重婚罪),由于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有亲缘关系,通过恢复性司法这种柔性司法模式,更能让被害人原谅犯罪人的过错,从而化解家庭和社会矛盾,让犯罪人改过自新。因此,在犯罪人与受害人双方谅解的前提下,检察机关可以对此类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恢复。

由此观之,这些相对不起诉的案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犯罪人所犯罪行侵犯的法益较轻,其与受害人之间的矛盾存在着通过沟通协调而解决的可行性,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此得以恢复。可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也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应当限定在《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的自诉案件 ,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的刑事案件,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额较小的盗窃案件、部分轻伤害案件等等。这些类案件一般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情节相对较轻,有特定的从轻处罚的事由,社会危害性较小。

第二,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司法监督的原则。首先,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作为受害人,其与犯罪人的和解必须是自愿,这是开展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性原则和前提,否则就背离了“恢复”的目的。其次,和解双方的协商必须平等,这不仅强调和解内容的平等,更强调双方地位的平等,这是保护犯罪人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最后,恢复性司法需要检察机关进行司法监督,因为恢复性司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司法措施,行使权仍然属于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活动的监督机关,职权上要求他必须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同时,检察机关还享有对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权,对于已经通过物质赔偿、赔礼道歉等谅解的方式实现“恢复”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提升社会管理的质量。

第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就检察机关的职能而言,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来解决纠纷,检察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等第三方进行调解,如果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根据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情形,检察院可以作不起诉处理,或建议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四、恢复性司法与当代检察工作

中国历来具有“以和为贵”的传统,讲究“和平”、“和气”、“和睦”、“和谐”,司法传统致力于“化干戈为玉帛”;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地区的“马锡五办案方式”就是一套讲究“和解”的司法模式,也反映出恢复性司法理念的雏形;而现实生活中普通群众的纠纷解决往往更倾向于和解。因此,“和”是社会管理的主题。而恢复性司法,便是“和”的精神的最直观的反映。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以参与、沟通、谅解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让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让受害人和社会成员也参与到司法程序当中,有助于重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这种司法新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刑事司法理念,更是符合当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对此,检察机关大有可为。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5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期;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56-02

脑梗塞是以后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多发于老年患者。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机体的功能衰退,组织器官逐渐衰老,康复也较慢,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发展成为不可逆的病理状态[1]。临床上,及时纠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因此,对脑梗塞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为探讨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该研究选取了该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128例,对其中的68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128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在4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6+6.84)岁,且60岁以上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都经过CT确诊,且都符合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标准。128例患者中酒后发病16例,由情绪波动引发28例,原发性84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清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而且肢体瘫痪。然后随机将所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康复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传统护理。然后对照组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的相关措施如下。

1.2.1 心理分析 病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病情恢复阶段:有部分患者虽然在抢救之后,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机体受损的部位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恢复,从而使患者传声沮丧、失望等情绪[3]。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惊醒积极的锻炼,并且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联系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治疗的方法不合适,导致机体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恢复,严重的患者甚至产生废用性肌萎缩或者关节强直僵硬,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变差[4]。第2个阶段是后遗症阶段:此类病的患者一般在10个月之后就会进入后遗症的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即使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锻炼,还是会有一部分患者会存在肢体和语言障碍,严重的患者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拒绝或者消极接受护理和治疗,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且也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影响。

1.2.2 心理护理 ①基本护理:首先对患者临床的各项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综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对于患者的任务疑问都要给与准确、耐心的回答,特别是对于康复期间的患者,从而帮助患者减少疑虑。此外,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对于存在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尽量根据患者模糊的语言表达和手势去揣摩患者的意思,并从中了解患者的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由此建立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亲近感以及信任度。②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锻炼方案。对于可以进行主动锻炼的病人,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直立和坐骑的锻炼,并且逐渐向行走训练以及身体平衡的锻炼过渡;对于肢体严重不便或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被动型的训练。比如可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加强患者的关节锻炼,从而增加患者关节的灵活度以及肌肉的功能。当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根据情况逐渐减少训练的内容,并逐渐加强患者主动锻炼的意识。综上,锻炼遵循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间断到持续的原则,患者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锻炼方案,是患者保持锻炼的信心和热情。③语言训练:丧失语言功能很容易因为不能正常表达而产生沮丧、焦躁的心理。和这类患者的交流可以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从而了解患者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初步的缓解作用。同时,应该积极对患者进行语言的恢复训练。每天让患者听听喜欢的歌曲、相声或者录音等等,以此来刺激患者的神经。部分严重的患者可以先指导患者进行发声练习,从简单的音节、短语词汇开始,之间加强练习的复杂度。总之,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必须从多种渠道进行练习,并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 结果

经过综合性治疗以及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未愈6例(8.8%),好转27例(40.2%),痊愈35例(51.0%);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患者未愈21例(34.6%),好转例32(53.8%),痊愈7例(11.60%);总有效率为65.4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在抢救之后虽然大部分可以脱离生命危险,但是非常容易留下后遗症,而且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抢救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5]。主要是因为患者沮丧、悲观的心理,不仅可以直接对康复造成影响,而且由于负面的情绪可以间接地对康复训练的效果造成影响[6]。所以,脑梗塞患者的不良心理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首先应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分析,而且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其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7]。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的根据这种差异来调整护理的方案。其次,在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和患者之间的亲近度以及信任感。此外,功能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积极的训练不仅可以重新建立患者康复的信心,而且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秀珍.脑梗塞患者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22-23.

[2] 冯鹏雄,郑英华,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3] 王海英.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7):117-118.

[4] 冯建辉.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2):236-237.

[5] 楚立云.脑卒中早起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8(15):594-595.

[6] 时立芬,李英.脑梗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1, 6(3):79.

[7] 金美兰,姜英雪.脑梗塞康复期心理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2001,10(18):17-18.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6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28-02

Effect of depression after acute stroke for the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HE Jinzha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eyuan 5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epression after acute stroke for the neural function recovery. Methods: 60 cas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were treated after 1 month and 3 months, 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were evaluated; another 60 cases in gender, age, disease, cultural degre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apoplexy comparable as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1 month and 3 month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neurologic deficits symptoms and the daily life ability in two groups (all P<0.05). Conclusion: Depression of acute strok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affecting the neural function and the daily life abilit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Acute stroke; Depression; Neural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

脑卒中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患病后常出现精神障碍,这方面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抑郁状态是急性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及回归社会。本文通过对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对比研究,揭示抑郁状态对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2007~2009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及失语,既往无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史,检查合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其中60例≥18分存在抑郁状态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病程1、3个月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定(BI)。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1、3个月末NIHSS及BI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NIHSS及BI评分1、3个月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抑郁状态严重影响卒中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

表1 两组1、3个月末NIHSS及BI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当病灶累及上述部位时,其含量降低,两者失衡导致抑郁发生[1]。还有人认为卒中后出现躯体功能障碍,生活能力降低,社会功能丧失等,在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抑郁的发生。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卒中后继发的一种高发的情感障碍,它不仅造成情感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肢体功能,认知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2]。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给予循证支持。本文欲从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的变化作比较研究。对照组资料显示,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观察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合。吴卫文等[3]认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有显著关系,且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生率要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产生有明显关系;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由于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又延迟了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结局有关,但目前对其认识不够,许多患者不能接受治疗,或者重视程度不够[4-6]。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和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及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康仁.卒中后抑郁症[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60-61.

[2]姜超,许永城,张秋娟.卒中后抑郁症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9,4(8):692-698.

[3]吴卫文,顾青.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4):356-358.

[4]刘永珍,于逢春,尹静.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7年随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5):292-295.

[5]李华军,李晶,尹娇.氟西汀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205.

[6]王冠军,王立涛.维思通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1):48.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7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年龄≥60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8±9.2)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车祸6例;手术方式:内固定8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1.9±8.8)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车祸7例;手术方式:内同定7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宣教,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早期主要是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后期主要是进行髋外展、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等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步进行负重与行走训练。③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意见开出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督促并评价患者功能锻炼护嘱单执行情况及锻炼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法及锻炼量。④出院时除发放髋关节术后的出院指导,还要给患者详细制定出院后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每日的锻炼方法及锻炼量,并请家属督促执行情况。⑤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每周护士上门回访1次,术后1个月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1w上门回访1次,3个月后2w电话回访1次,每月上门回访1次至术后6个月。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解答并指导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态11分、功能(走楼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袜4分,共14分)、行走辅助器11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动度5分,共100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观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比较见表l。

3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轻微间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创伤及手术卧床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供血相对不足,骨折愈合缓慢,术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3]。为恢复下肢肌力,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欢根据老经验办事。在临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担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锻炼;还有一部分老人则很要强,超负荷锻炼。针对上述情况及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预防和减少各类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并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定期随访、指导的持续性护理方法,了解并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

本研究所实施的持续性护理方案是院内、院外持续进行的护理干预,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实施该方案,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向患者讲解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消除对功能锻炼的惧怕心理,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从而更为有效地改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促进老年患者积极参与康复功能锻炼[5]。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引起患者的厌烦、恐惧情绪,以保证功能锻炼的持续进行。制定出院后康复锻炼计划,出院后严格执行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保证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持续性康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恢复生态成功案例篇8

    前牙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常因各种原因导致缺损缺失,不仅影响患者的口颌系功能,更有损其容貌美观,影响身心健康。我们针对这类病例,采用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与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既恢复了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又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口腔咀嚼功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恒牙牙合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7~48岁,平均35岁。个别牙缺失伴散在间隙10例,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移位5例,深覆牙合深覆盖8例,外伤冠折余留牙体组织?2.0 mm 7例,前牙重度磨耗4例。

    1.2  治疗方法

    制取上下颌研究模型,进行分析和设计;针对患者的要求并结合其口腔情况做出设计,与患者确定最终修复方案。进行口腔清洁、拆除不良修复体等治疗前准备工作,并根据需要进行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等相关治疗。

    对于个别牙先天缺失伴散在间隙和牙列缺损伴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集中间隙、倾斜牙正轴复位、恢复缺牙区近远中距离后,再行义齿修复治疗。

    对于安氏Ⅱ类2分类闭锁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解除前牙的闭锁状态,恢复牙齿正常的轴倾度和修复的空间,再行修复;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伴深覆牙合深覆盖影响美观者,下颌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解除深覆牙合,上颌采用改向固定烤瓷修复改善深覆盖,治疗后上前牙平均内收 5.0 mm,下颌spee氏曲线平均降低1.5~2.0 mm,获得满意的效果。

    外伤冠折余留牙体组织?2 mm 或位于龈下:7例患者均先采用正畸助萌技术伸长患牙的临床冠长度,平均伸长1.0~2.5 mm,待其到达预定位置后,巩固 6~8周,行固定烤瓷修复。在助萌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使用轻力牵引,一般35 g 左右,不超过60g[1]。

    前牙重度磨耗采用片断弓固定矫治技术伸长磨牙,同时戴用治疗性牙合垫,为重度磨耗的前牙获得足够的固定修复空间,依据前牙磨耗的程度直接行烤瓷冠固定修复或用根管螺纹钉形成核后行烤瓷冠固定修复,恢复前牙正常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2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经正畸结合修复进行治疗后,不仅恢复了牙列的完整性,患者的牙列高度和牙体解剖形态也获得了较好的恢复,异常的牙合平面和牙合曲线得以矫正,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效改善了美观及咀嚼功能。随访1~ 6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磨牙关系稳定,无颞下颌关节症状,修复体无崩瓷、松动和脱落;基牙无松动、牙根无断裂,基牙龈缘无充血水肿,无松动。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

    3  讨论

    在口腔修复临床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如果单纯按常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勉强进行修复,也难以满足患者对口腔的功能和美观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治疗计划时,须针对患者的口腔条件,制定出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前牙先天缺失伴散在间隙或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移位的患者,因间隙大小不等、中线偏移、余留牙向缺隙倾斜移位,造成缺隙修复空间不足,给临床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此类病例,我们采用正畸治疗集中牙间隙、调整中线、竖直倾斜邻牙,使口腔内余留牙建立起正常的生理状态,为前牙美容修复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修复体的长期稳定,达到改善局部的牙周状况,提高患者自我维护牙周的能力,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颜面部的和谐美的目的。

    前

[1] [2] 

牙缺失伴深覆牙合深覆盖的闭锁牙合患者,由于下前牙紧咬在上腭黏膜处,修复空间严重不足,给义齿制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是临床修复工作中的难题,而固定矫治技术的应用,则可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通过解除前牙的闭锁状态,恢复正常的覆牙合深覆盖关系,从而降低了修复难度,提高了修复效果。

    对于上颌前突伴深覆牙合深覆盖影响美观者,通过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下颌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解除深覆牙合,上颌采用改向固定烤瓷修复改善深覆盖,获得满意的疗效。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既满足了患者对牙齿功能、形态、美观诸方面的需求,又避免了磨除过多的牙体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颌牙在口腔的自然健康状态,获得了单一治疗技术所不能得到的治疗效果。由于改向后的牙齿所承受的压力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通过与周围方向正常的牙齿作连冠固定修复,从而达到控制改向牙齿所承受的侧向压力,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前牙常因外伤导致冠根联合折断,对于余留牙体组织高度?. mm 或位于龈下的病例,由于基牙短小、固位效果差,临床上为了增加固位体的高度,基牙预备常常至龈下较深的位置,破坏了生物学宽度。Allen的研究显示,在生物学范围被破坏之处,牙周组织会引起明显的炎症,牙槽骨不同程度被吸收,特别是修复体边缘位于龈下者,常会引起慢性龈炎和局部的牙周组织丧失。因此直接进行烤瓷修复,常会出现修复体脱落、松动、折断,导致修复失败。本研究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增加残根残冠的临床冠高度,使永久修复的牙冠位于健全的牙体组织上,取得了“箍效应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牙体预备高度,增加了修复体的稳固性,减少了基牙的继发病变并降低了拔牙率。通过增加残根残冠的临床冠高度,重建生物学宽度,达到改善牙周及修复治疗预后的目的。

    对于前牙列重度磨耗,而后牙列磨耗较轻的牙合重建病例,正畸助萌术与前牙烤瓷固定修复的联合应用,减少了牙体组织的损伤,具有费用低、临床操作简单、椅旁操作时间短等优点。有研究认为正畸助萌的过程没有骨阻力,不涉及骨质吸收,在牙齿的伸长过程中新的牙槽骨也随之产生。只要正畸治疗应用合适的力值和适宜的牙齿移动速率,拉长的正畸力使牙齿连同牙槽骨一起拉入牙弓,这样骨附着牙龈的高度在正畸完成移动后相同于开始治疗的水平。由于牙列重度磨耗是逐渐由生理牙合演变为病理牙合的过程,要从病理恢复到生理情况,同样也需要一个重新适应过程。为了使患者有一个逐渐适应、自我调节的机会,作者认为在正畸助萌的同时同步戴用治疗性牙合垫,可以使颞下颌关节、牙合、咀嚼三者之间逐步协调,减少不良反应。

上一篇: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廉租房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