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课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9 17:28:56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1

关键词:微课法;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福建省福清市红博小学为对象,在具体的教学调查中,将受访群体分为学生组和教师组,首先,学生组为该校62名各年级学生,男生37人,女生25人。其次,教师组为该校教授美术的专业教师4人。

1.2调查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展开实施。首先,编订《美术课堂微课学习体验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或课后时间发放给受访学生,整个调查中,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6%。其次,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4名该校美术教师展开访谈,收集他们关于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成图表形式,为后期的分析提供依据。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群体调查结果

学生是微课教学中的受教群体,他们对微课学习的体验,是反映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本次调查编订问卷对受访学生群体展开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喜欢美术课吗?第二,老师经常采用微课形式组织美术教学吗?第三,对于美术课堂的微课教学,你的体验是?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将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为:25%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45%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3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其次,关于第二个问题的结果为:30%的学生表示“经常”,50%的学生表示“偶尔”,20%的学生表示“从不”。最后,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为:50%的学生表示“很完美”,30%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20%的学生表示“不好”。

2.2教师群体调查结果

教师是微课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者,了解他们对微课的态度,对于判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十分有帮助。此次调查中,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收集了4位美术老师关于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会经常采用微课形式组织教学吗?第二,你主要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微课教学?第三,你觉得影响微课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第四,你会对微课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吗?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将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首先,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为:3位老师表示“经常会”,1位老师表示“偶尔会”。其次,关于第二个问题的结果为:3位教师表示“采用传统的视频微课模式”,1位教师表示“会将传统微课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其次,关于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为:2名老师表示“自身的微课制作技能不足”,1名老师表示“缺乏系统性的微课教法培训”,剩余1名老师表示“学校的微课教学条件较差”。最后,关于第四个问题的结果为:4名教师均表示“不会”。

2.3影响美术课堂微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整体而言,该校美术课堂的微课教学开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现有的微课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总结如下:①教师教法的问题,在教法上,受访教师组织微课教学的形式过于“套路化”,即:沿用传统的视频形式,组织美术微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不足;②教师技能的问题,受访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匮乏,也是影响美术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③教学评价的问题,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使得现有的美术微课教学效果难以实现精确评估。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第一,该校美术课堂微课教学开展现状良好。由调查结果可知,无论是学生对微课学习的体验,还是教师进行美术微课教学的频度,都能够反映出该校美术微课教学的开展现状整体良好,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微课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学生也能够有效配合教师的教学。

第二,制约美术课堂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呈现多元化态势。调查结果也反映,目前,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该校美术课堂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包括:教教法比较套路化,缺乏创新;教师微课制作技能不足,影响微课制作质量;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效果难以有效评估。

3.2建议

第一,美术教师应在教法上勇于创新。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美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形式多样,在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竭尽所能,通过多元化的微课教学形式去呈现美术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可将传统的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组合,构建“微课+游戏”“微课+小组探究”“微课+现场绘图”等形式多样的混合型微课堂,不断丰富美术微课的形式,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校应加大对美术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中,该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美术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的培训,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校内微课讲座、选派优秀美术教师外出培训微课技能等方式,不断打造优秀的美术微课教学优质师资团队,为美术微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应尽快构建系统的美术微课教学评价体系。为使美术微课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评价,并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建议该校美术教研组应尽快编订系统性的微课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应采用量化的形式,分为学生自评、家长帮评、教师总评三个环节,各环节中都应设置具体的指标,在每节美术微课结束后,教师可通过问卷发放、小节测试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展开阶段性、总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01).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徐立芹,房秀坤.谈微课资源开发应用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2

1.1微课程对大学音乐教育提出挑战

传统的教育贯以教师与学生为中心,面授知识,学生以被动式学习方式接受来自教师传授的教学信息,该方法适合大规模的班级制教学,却无法适应数字网络化教育模式的挑战。微课程教育理念的兴起对大学音乐教育及其它学科专业教育开辟了佳径,对传统大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微课程教育融合数字网络信息技术,以其迅猛的态势传播音乐知识,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广作用。

1.2微课程教学促使大学音乐教育进行变革

微课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传播能力,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广泛应用,实现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微课程对以大学音乐艺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且以全面直观及富有创造力为教学原 则的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教学以学校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不得不破旧立新,寻求和探索大学音乐教育教学变革。传统大学音乐教育如何变革,使之适应网络时代的无缝学习的市场需求尤为迫切。

2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

2.1音乐微课程硬件的制作

音乐微课程的制作需要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支撑,其中硬件设备需要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微课程开发平台:个人PC机硬件可以使用的是I3第3代的CPU,4G金士顿内存。

2.2音乐微课程软件的制作

大学音乐微课程强调的是音乐的特点和音色音质,不同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所制作出来的音乐微课程有差异,需要合理运用好工具来制作。

2.3大学音乐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处[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深化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笔者在此尝试探讨大学音乐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供探讨交流。

3实现大学音乐教育微课程模式的障碍与对策

实现大学音乐教育微课程模式存在经费不足、师资队伍、技术难点、资源浪费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并积极探讨出解决方案。

3.1经费筹集

大学音乐微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微课程视频录制、存储、维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关于经费若能获得政策扶持即能迎刃而解。在职称评聘中实施优惠政策或者实行增加课时酬劳等,鼓励和奖励制作开发、推广音乐教育微课程的教师,在网络技术平台上适当投放广告宣传促进微课程新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某些精品微课程实行付费点播。

3.2师资队伍建设

在网络技术的信息时代,要推广和运用微课程,对大学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提高了要求,增设了难关。因此,建议高校加强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符号制作相关教学资源并到互联网中,通过以微课程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单一的传统课堂成为网络化、信息化的多元化课堂。

3.3技术攻克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现重在攻克音乐微课程的压缩与解压和存储。将声音图像等制作成为视频,数字化后的微课程容量大,压缩编码上传下载对网络的传输速率要求高,对其存储空间的容量和安全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微课程在互联网的传输格式需要严格控制,可建议以FlvRmvh的视频格式存储,并且建议微课时间不超过8min,在不影响音乐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相对低要求的文件品质,以缩减微课程文件的存储容量。

3.4教学资源优化

由于现行的大学音乐微课程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程资源库整体规划,因此导致微课程的共享程度低,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解决此难题需要着重解决和规范微课程的制作和存储格式,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化教学,如大学音乐微课程教学资源标准、微课程学习和使用说明书、微课程教学环境标准、微课程教育服务质量标准。另外为提高微课程的建设质量,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征集优秀教师、教学团队,聚集优势力量和资源进行专业微课程的开发,以提高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

地理这一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方便、灵活、有针对性等特点。微课可以是视频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它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师灵活教学。同时,微课能够创建出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微课的针对性特点,有助于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突出讲解。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对网络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有限

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来说,地理微课教学还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实践操作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微课出现较晚,教师对于运用微课教学还没有很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还不到位,无法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微课教学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制作微课的素材资源短缺

微课多数是从课内外教材中进行提取的,教师要自行进行总结、分类,可选用的半成品素材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导致微课素材成为阻碍微课教学的一大问题。加之教师还要兼顾科研方面的工作,使得很多教师都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且贴近地理教学内容的微课。

(三)微课教学定位不准

微课虽有其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用微课取代了传统教学,讲解任何知识点都是通过微课进行的,这严重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高中地理通常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微课教学只适用于自然地理的地形、经纬度、洋流、气候等问题的讲解,在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时微课没有太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微课教学,不能滥用。

三、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并没有涉及微课这方面,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微课制作的技能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学习微课技能的意识,可以利用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高自身微课的制作水平。

(二)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课堂反应,尽可能地将教学模式调到最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微课视频,并对学习效果做简单测试。②组织学生针对视频与测验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③教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④教师主导进行课堂总结,完成巩固练习。

(三)组织微课大赛,助力微课教学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4

关键词 微课;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微课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29-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关键词的出现,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关于什么是微课,国内外很多专家对它也是众说纷纭。通俗地讲,微课就是以短视频解决一个小问题的教学资源。微课有其独有的特点,学习者应用起来方便易掌握。自2011年以来,微课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以微课进行的翻转教学模式较为流行,由此引起教育行业的足够重视,各校、各省及全国的微课大赛也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晋中市教育局为了提高晋中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微课认知水平和制作技术,于2015年4―5月开展了送教下乡――微课制作培训,笔者有幸成为专家团的一员。本次培训分别在晋中地区的昔阳、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榆社和和顺8个县的中小学校开展,通过培训共收取392件微课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晋中地区中小学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下面分别从微课作品分析、微课存在的问题、对微课制作软件的掌握及微课未来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 微课作品分析

微课时长 由表1可知,94.6%的微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初中微课时长略长于小学。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体现了微课“微”的特点。微课录制的最佳时长应为5~8分钟,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严格控制微课时长。

微课学段分布 小学教师开发微课的积极性更高,总占比达74%。小学教师教学负担相对轻一些,他们能合理应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并制作微课。初中教师教学压力相对大,仅占26%。这也反映了一线教师对微课理念的接受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微课学科分布图 由图1所示的微课学科分布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论是初中段还是小学段,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占到绝大多数,可见传统的主科观念没有改变。其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比例仅次于语数外,这也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制作技术的熟练性,能快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微课。

3 微课作品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这392件微课作品进行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以下问题。

对微课的认知存在问题 有20件作品存在应付的心理,有些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微课,微课中只有视频没有音频。这些教师对微课理解不到位,他们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了解程度不深。大多数教师虽然接受微课的形式,但不愿自己亲自录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他们更愿意保持现状,对待新鲜事物的发展持有异样的态度,不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微课制作时选题不当 微课主要解决讲授中的重难点,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微课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微课前要考虑所选内容是否适合做成微课。同时微课又是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也要适合多媒体的特性,要考虑微课呈现的知识点是否能充分发挥视频和音频的特长?是否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如祁县程家庄小学的某教师把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植树问题做成微课,不仅选题巧妙,也能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微课展示得十分清晰。

微课不微 有3%的作品时间超过15分钟。微到极至才是质量,微课一定要体现“微”的特点。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微课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是一整节课的缩影和知识呈现。微课中不需要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只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录制好微课后,在最后的剪辑修改中要把贯用的口头禅等全部去掉。

微课构思凌乱、方法欠活、脉络不清 一节成功的微课离不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制作微课的灵魂。这些微课中有10%的教师没有进行合理规划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参考教材,除对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的讲解、阐述要正确合理外,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还要针对教学对象,设计符合认知过程的教学设计。有些教师微课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有的过于平铺直叙,没有讲明知识点;有的教师直接演示PPT,照PPT的所有内容宣读,没有设置“激趣”“启惑”和“解惑”,更没有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感悟新知识。其实PPT在微课中只是一个引领作用,在使用时不能过分依赖它。

微课没有开头结尾 这些微课中有8%没有开头和结尾,直接讲授内容,或者讲完仓促结束。微课要有片头片尾,片头中要有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的信息,片尾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使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提出一个新问题给学习者制造悬念,让学习者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总之,好的片尾能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把控好讲述节奏 有些微课语速过快。录制微课的语速不能过快,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讲解“为什么”时,要把控好说话和内容呈现的节奏。但也有些语速过于缓慢,这样不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也要注意录制微课时PPT内容出示要与讲解内容同步。

4 制作微课的技术问题

本次培训微课制作软件为CamtasiaStudio8.4,由于仅有半天的培训时间,很多教师课上不能完全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的基础不同,软件使用熟练程度不同,制作出来的微课作品中视频不够清晰,缺少后期制作,对微课中多余的部分没有进行必要的裁剪,黑屏或空白部分不能正确裁剪,剪掉多余音频、补录旁白等技术没有掌握。音画不同步、噪音大也是存在的较大问题。也有的教师滥用变焦、标注和转场等功能,认为对软件的功能用得越多,制作出来的微课越好,看起来有些像画蛇添足,不能用得恰到好处。

5 微课未来的发展

搭建微课学习平台 未来,微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目前,微课只停留在资源堆积和展示阶段,并没有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没有实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美国可汗学院的微课模式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建立一整套的微课学习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

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组织团队开发资源,合理应用并共享 以师范院校为基地,建立微课制作团队,负责短时间内培训一线教师掌握微课录制技术。引领中小学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自身的优势,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积极研究并制作中小学各科整套微课系统,逐步建立一个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使微课真正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20-27.

[2]教育部科技委《专家建议》:“微课”的现状、问题及

发展建议[EB/OL].http:///content/15/0720/

07/421844_486119583.shtml.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5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程制作;常见问题

笔者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亲自参与了微课程的制作工作,在微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思考。

一、微课程的属性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焦宝聪教授认为:微课程具有课程属性、技术属性、时代属性。

1.微课程的课程属性

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

2.微课程的技术属性

微课程主要采用微视频支持自主学习。因为视频最便于人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陷于思考,也可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

未来将采用 以 " 微视频 " 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3.微课程的时代属性

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使教师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被比尔o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如果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程"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

二、微课程的制作

1.准备录制微课的素材。

准备在进行微课制作之前,应该做好准 备工作。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其作为微课制作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将整个微课教学设计过程编写脚本,并进行相关材料准备,如PPT的制作。 最后,教师在微课制作中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能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

微课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几分钟之内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重点来讲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2.开始录制

微课制作以教师自己制作为主,因此教师应学会使用一些常用软件。常用的软件有录屏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相关的免费软件有:绘声绘影、格式工厂、Cool Edit、Caratasia Studio等。这些软件操作比较简单,容易学习,只要教师勤于动手操作就 可以编辑出一段完美的教学视频。

也可以借助手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录制时边讲解边录制,或边操作讲解边录制。

3.后期制作

录制好视频后,要进行后期的视频剪辑、整合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声音和图像的编辑,必要时可以加一些"聚集"、动画等效果和文字说明,使微课视频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微课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选题不当

选题太大,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学不到什么实质性内容。

2. 将微课程等同于课堂实录

教师出镜、出声过多,分散学习者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3.知识点划分过细

既没有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先前经验,又忽视引出后续知识点,显得特别孤立,成为知识孤岛。另外知识点划分过细,容易忽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知晓的肤浅层面。

4.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

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满足于短暂视觉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

5.片头、导入及片尾过长

因为追求上课形式上的完整,甚至将上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和下课礼仪一起录制,导致微课冗长、乏味,失去短小精悍的优势。

6.视频拍摄和制作有技术缺陷

视频不够清晰,缺少后期制作,例如没有进行必要的裁剪、添加字幕、特效,音画不同步,视听不一致;噪音大。

7.不以学生为本

只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不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缺乏真实问题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单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几点建议

好的微课程只有一个标准,就是 问题解决,即解决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给出以下建议:

1.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微课程创作者应首先全面了解微课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核心本质、教育价值、应用领域、优势短板和发展趋势;然后再熟悉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创作方法和制作技术。

2.观摩、借鉴优秀微课作品

从微课程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内容呈现、制作技术等方面分析、借鉴全国性微课程大赛的获奖优秀作品,学习其优点;? 同时通过剖析设计欠佳的微课作品避免走入误区;通过对比分析建构自己对微课程的独特理解和设计思路。

3.做好整体设计

从某个专题或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和制作系列紧密联系的微课程。系列中的每个微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

4.语言通俗易懂

口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5.以提升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

不要过度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化,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体抽象结合,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当中,使学习者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所呈现的内容,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6.根据需要确定教师是否出镜和出声

数字故事类微课程旨在让学习者在优美的轻音乐中细细品味内容展开思考,这类微课教师不宜出镜和出声。

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形体语言、师生互动、角色扮演辅助的教师特别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气场,这时教师出镜和出声,可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

7.提升拍摄水准,加强后期处理

对于教师出镜、师生互动和场景切换较多的微课视频,建议由专业人员拍摄。拍摄后应该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裁剪、添加字幕和特效、使音画同步、增强视听一致性。

8.根据内容和对象确定合适的持续时间

依据注意力10分钟原则。一般一个微课不超过10分。

总之,微课程制作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微课程,掌握微课制作的方法,创造出大量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 师,2013(2) :42 - 44.

2.尹雄英.浅谈微课制作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作用.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5):136-137.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6

【关键词】爱学课堂教师发展共同体跨学科融合式研究跨区域联动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性的提高。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单打独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行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爱学课堂”研究的必然选择;优化“教师发展共同体”,营造“百花齐放”的教学研究生态,能够促进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塑造,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传承“以贤为范、超越自我”的百年学校精神,提升“爱学课堂”研究的质量与品位。

一、 构建梯队式教师发展共同体,助推“爱学课堂”实践研究

为加速“美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教学业务精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构建梯队式教师发展共同体。

1. 强化语文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学校各校区确保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某个“共同体”之中,并引导每一位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引导每一位教师确定共同的目标:“爱学课堂”实践研究与“范贤”精神的传承以及“创意实小”品位的提升当做“共同体”的总目标之一。

2. 第三梯队培养对象覆盖各备课组,做到“一个都不能缺”。在全员参与“教研组、备课组”这一共同体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第三梯队名师培养对象”,覆盖各校区所有年级的备课组,做到学科“一个都不缺”。

3. 第二梯队名师培养对象,“一个都不能弱”。学校将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列为“第二梯队培养对象”,要求每个培养对象都要围绕“爱学课堂”确定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每个培养对象都要有比较过硬的研究成果;每个培养对象都要有自己草根团队。

4. 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人人都是领跑者。学校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列为“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要求每个培养对象提炼自己比较明晰的教学主张,做好一个课题,带动一个团队,打磨一批“见思想、见底气、见风格”的“爱学课堂”精品课例,并能撰写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其中,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以及第三梯队名师培养对象作为“‘爱学课堂’先锋队”成员。在特聘导师及我校两位语文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学校倾力打造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在各自所属的共同体中不断“刷新”自己,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共生、共进、共荣”,助推“爱学课堂”的研究。

二、 推进“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构建语文“爱学课堂”“量规”

量规(rubric),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在这里,“量规”指的是对语文学科“爱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准则。

受功利主义价值观、传统二元对立思维及人文主义教育失落等因素影响,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显得比较严肃、比较沉重、比较繁杂,“儿童立场”“游戏精神”缺失现象随处可见。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苏式课堂教学”项目指导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两位特级教师领衔的“范贤语文工作室”成员、各类“教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将“有趣、有法、有序、能创”分别作为阶段研究专题,聚焦“学的关系”“学的方式”“学的资源”“学的品质”深入研究,在探索过程中,制订了《小学语文“爱学课堂”量规》。

我们初步制订的“量规”共16条。比如,有能够凸显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暖场游戏,如故事、音乐、谜语、童谣、头脑风暴等形式;适时融入微元素,如微教学、微辩论、微演讲、微视频、微习作等;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紧张感;每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少于三名学生回答等等。“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量规”引导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并不断优化“量规”。

学校组织不同“共同体”的教师,分别执教“爱学课堂”示范课、展示课;组织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分别参加“爱学课堂”同题异构优课评比。各类课的研磨,人人参与其中,采用“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磨课模式。“一课三议”,即针对同一个教师上的同一堂课,进行三次评议。一议,课前,与同伴合作提出教学设想;二议,备课组或教研组评议;三议,课后,集体点评,提出改进建议。“三课一评”,指的是几位教师执教同题课,集中评议,互学共进。

梯队队式“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中,教师磨出自身的专业成长:磨出自己的见解,磨出自己的方法和模式,磨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磨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专业品质:磨出强烈的成长意识,磨出专业化的研究素质,磨出共生的研究团队。

三、 推动跨学科融合式研究,探寻“‘爱学课堂’金三角”

“跨”,意味着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一种融通。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意识地强调了本学科的重要性而轻视了其他学科的存在。校本教研活动始终也局限于分学科进行,这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创意小学、实验梦想”的核心理念引领下,学校不断优化管理路径,创新工作方式,推动跨学科融和式研究,实现学科之间思想、方法和资源等的整合,在绽放“融通思维”之美的同时,探寻“爱学课堂”的本质。

1. “三点读书”微沙龙――教师读书的创意品牌。每一天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各校区都有一场读书沙龙。沙龙核心发言人跨学科自由邀约几位教师相聚“教师读吧”。曼妙的音乐,香浓的咖啡,温暖的阳光,大家分享阅读的收获,交流教育教学的思考。活动中,教师丰富了文化底蕴,培育了人文素养,拓展了文化视野,涵养了精神气质。

2. 跨学科教学研究――校本研修的创意举措。学校提倡“‘爱学课堂’先锋队”成员跨学科参与教研活动,形成学科间交流互动的氛围。研修活动中,教师分享各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整体优化教学方法,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学科已有教学方式之间的大融合,让学生“爱学”,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 “爱学课堂”头脑风暴――教师例会的创意活动。学校将“头脑风暴”作为教师例会的板块之一。教师例会上,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的团队聚焦“‘爱学课堂’金三角”――“儿童立场”“游戏精神”“学科本色”,分享“爱学课堂”实践智慧。

四、 推动跨区域联动,提升“爱学课堂”实践智慧

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互学共进”的方式方法,实现跨区域联运,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学校特聘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晓东博士等专家指导学校的文化发展、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研究。邀请专家、名师走进语文课堂,对“爱学课堂”的研究进行“望闻问切”。学校积极承办“2015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苏派课堂教学共同体活动”等,以高品位活动推动跨区域联运,推进“爱学课堂”的研究。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微信 实践建议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网络开展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近年来微信的普及,据统计微信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通过这种高普及率的媒介进行电子商务授课已经成为变革教学模式的首选。

一、以微信为载体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及优势分析

目前来看,全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为了更好的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各所高校均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良好办法。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也日渐走入电子商务课堂,但是就以微信为载体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契合时代背景,加强课堂互动性。

目前,已有部分电子商务课堂上采用了微信作为授课媒介,这种授课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虽然尚未在全国内大面积普及,但是其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相比,通过微信进行授课,可以大大提高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之微信作为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日常沟通渠道,通过其作为授课渠道也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微信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还可以通过语音、图文和拍照等功能形象生动地提问,并及时得到行业专家、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答,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二)实现随时教学演示,提高学习灵活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既重理论又讲究实践操作的学科,主要涵盖了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经常需要运用不同材质的包装材料,不同的商品也多有着其特有的打包注意事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都会进行实操演练,但是受限于场地和设备,在老师进行演练之后,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并且掌握,难免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微信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微信的语音或图文功能将学习任务的主题、要求和学习要点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微信查看图文,重听教师的讲授内容,从视觉和听觉上开拓学习思路,还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演示视频短片发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拿出手机观摩复习,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哦所习知识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原则

在开展微信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将电子商务的课程特点与微信这一载体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学习的专业性,也要注重学习的灵活性;既要以老师为引领,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专业性与灵活性兼顾的原则。

在以微信为载体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确保课程专业性知识都能够有效向学生讲授,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在进行理论性知识学习之后,可以结合一定的实践操作进行讲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对于理论性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充分,此时便要充分运用微信教学的便利性,便可以建议学生将实践操作的视频留存,课下或者与老师私聊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网络化的教学过程中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和交流机会。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有效带动学生学习,以教材为依托,以问题和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学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三、电子商务教学实践建议

(一)用好微信这一载体。

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跟上现实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信等载体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开展,结合微信的实时交流功能,多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模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过分地依赖微信,要进行周详、细致的教学计划安排,避免出现同学通过手机进行其他娱乐而非学习的情况,敢用、善用、用好微信这一载体。

(二)探索开展师生互评。

在通过微信进行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探索开展微信的功能优势进行课程互评,例如,老师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课程信息,并组织班级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赞和评论,以此便于老师知晓学生们对于课程安排的喜好;在学生进行学习之后可以将学习成果分享到朋友圈,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点赞和评论,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可以及时了解评价结果,反思和改进教学,以此既实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管理,也可以及时地接受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建议,便于更好地改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红霞;李赖志.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

[2]谢芳.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指导.现代经济信息.2015.

[3]王进.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相关问题的分析及优化对策.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4]赵胜刚;王红梅.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考试周刊.2010.

[5]罗娟.微课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商.2015.

[6]陈兵.加强对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环节的探索.学园(教育科研).2013.

对微课教学的建议篇8

关键词: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微库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同学科都在围绕和探索如何上好各自学科的课堂为主阵线,追求一种高效课堂。作为信息技术这门特殊学科,围绕它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探讨与实践,层出不群。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OOCs)。慕课的创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而又良好的教学资源,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更以微课视频作为前提。慕课的核心就是“微课程、小测验、在线解答”,它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除旧布新,它是对传统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呈现以“e学习”为主要技术方式、突破时空界限的在线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各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一线教师一直在不断探讨、实验,其中尤为突出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最好,或多或少都有它的缺陷性。近年来出现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更是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并得到了很多专家及一线教学工作的肯定。

在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和观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深受启发。深深感觉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更适合这类形式的教育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模式,来组织学科教学工作。

在研磨、解读和反思何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后,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我校现有的软硬资源条件,本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尝试。结合“三者”之长,用“慕课”形式,搭建校内微课资源库,以更好地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服务,提升学科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就一年来仿照慕课形式,创建校内微课视频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新尝试作简要阐述。

一、如何仿“慕课”形式

1.慕课是在线教育

我们在局限的校内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局限在校内“在线教育”,就要建立校内网络平台,即“校内在线”,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即校园“慕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上传、更改自己的“微课”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线”观看相关知识点视频,重复使用,形成“校内在线”,也达到了校内资源共享的要求。

由于现实情况等因素,信息技术学科除了课堂时间,每周1到2节课外,再无其他时间供其使用。学生要想在其他空闲时间“在线”学习,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在线”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根据课堂任务要求,可以“在线”查找相关学习要点,形如“翻转课堂”模式,先学后练。

我校信息化硬件配备相对完善,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大屏幕、投影仪、电视、网络等,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在线”观看微视频,加强知识的巩固,达到知识内化作用。

2.慕课是开放教育

作为局限在校内的“慕课”形式,学生要想及时在线咨询疑难问题,就必须要求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定时登录服务终端,给出咨询者必要及时的解答。现实情况就是“在线”咨询一般都会出现在信息课堂上,针对不同任务,不同知识点,会有学生提出问题来。如何及时解决,形如“在线解答”“在线课堂”,这就要求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微库”平台及时给出解答办法和建议。

3.慕课是大规模教育

慕课是大规模的平台,它小到成百上千人,大到几万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在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那么,作为局限在“校内”的“慕课”,它的规模也只能是校内五六千学生,其主要是高一高二学生,资源的提供者也只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为了和慕课的大规模平台一样,建立校内慕课平台,即“微库”资源平台,不仅要具有和互联网慕课平台一样的功能,要易于学习、操作、管理等,更要有利于自身教学,有利于本校学生评价管理。

二、如何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即微库

1.在线资源平台搭建

随着大数据、云存储的到来,为慕课提供了更广阔的存储条件。就我校的硬件条件来看,我们有着多台服务器,服务器存储空间足够校内所有学科使用。

如何建好一个平台,使用何种数据库,这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根据现有情况和服务器的配置环境,我们选择MYSQL编写“微库”数据库,使用PHP建立动态视频播放服务页面,视频播放格式使用目前流行的FLV格式,方便在线播放。

视频播放平台要利于管理与维护,登录者可以是匿名登录,也可具体分组,设立年级、班级、学科等注册会员登录,可以是学习者、维护者。对于学习者要设立学习管理信息,便于评价管理。

2.微视频录制情况

慕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相应的微课视频。同样,作为校内“微库”,一定要有相应的高质量微课视频。如何制作微视频,这是整个“微库”的核心。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录制、编辑微视频的技术层面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问题更多出现在视频内容、知识点的把握上。视频录制既要考虑在有限时间内把知识点讲清楚,还要考虑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教学语言更要有亲和力、幽默感,便于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具有好的吸引力。

三、“微库”平台的管理维护

有了在线浏览的网页和相配套的MYSQL数据库,一个“微库”平台就基本搭建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完善、应用和维护平台。

“微库”平台内的微视频资源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不同,章节不同,一步步完善起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分工协作,录制相关知识点,上传各知识点到相关的学习模块内。相同的知识点内容可以采用多人录制的多个视频,供学生选择观看。根据学生观看的人数,点击的次数等情况,保留点击率高的视频资源。每个视频资源都可以让观看者给出评价,提出建议,写观看心得。

通过借鉴“慕课”形式,借助“微库”视频资源,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学生整体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大量不足之处。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能高效快速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有少量基础极差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微库”层面上,功能不完美,相同知识点视频资源不充足,供选择性太少,“在线”性能不稳定,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目前,我们的尝试只局限于单一的信息技术学科,并且只是在学科实践操作部分进行的微视频资源的录制。我相信,随着这种尝试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不久将会使整个学科教学内容都将纳入“微库”内,以此推广、带动其他学科,最终突破“校内在线”,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慕课,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2]耿学华.桑新民学习者、教师、研究者三重身份的MOOCs体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4(07).

上一篇:成功的企业营销案例范文 下一篇:常见煤气化技术及工艺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