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课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1 17:17:43

对微课的认识篇1

摘 要: 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开发质量精良的微课、如何有效地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文章对微课的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以“三环四步”教学法为基础构建了微课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基于教学“靶向”问题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微课 “三环四步”教学法 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微”事物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课广为流行。

本文所指的微课主要指微型课程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而又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

笔者拟就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发展对策及就微课微课开发和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微课的大发展。

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自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和众多省市连续开展了多次微课大赛,众多中学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少教师在大赛中获奖。本文以中国微课网搜集整理的具有典型性的中学教师的500多节微课为样本,并且结合教师问卷调查,对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

2.1中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现状

对微课内涵的认识。调查l现,目前老师们对微课的认识不尽相同,有资源说、手段说、课程说。资源说强调微课是一种资源组合的方式。手段说强调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课程说强调微课是传统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对微课特点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微课具有设计选题针对性强,主题高度凝练、视频短而精练,应用领域广泛、资源类型构成多样,应用情景真实的特点。

对微课时间长短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10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15分钟,大多数中学教师倾向于制作10分钟的微课视频,甚至有教师主张60秒微课。

对微课的内容构成认识。普遍认为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个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微课强调一个“微”字,不贪多求全,主张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主张解决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如何应用微课的认识。较一致的意见是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主要指导学生把握教材。课中学习主要解决课程重难点。课后复习主要进行巩固练习。

对如何评价微课的认识。微课评价可以分为微课课例竞赛类评价;课堂现场教学评价两大类;可以从形式、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专门的微课大赛都制定了相关的评审标准,对于中学教师的微课制作有规范和指导意义,但仍有教师认为需要制定适合微课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

对微课的应用前景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微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有少数教师认为在很长的时间,目前的教师现场讲授的教学方式不会改变,微课只是传统授课方式必要的补充。

对设计制作微课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软件上看,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熟悉微课制作流程和技术;从硬件上看,需要开发制作微课的设备和软件;从内容设计上看,要选取有意义、值得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的内容;从流程上看,要遵循教学规律,注重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策略的侧重点的异同。

对微课与传统课堂实录关系的认识。许多教师认为微课对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2中学教师微课的开发现状

教师微课制作工具。调查发现,硬件设备不同的学校,教师开发微课的工具不同,常见的由免费录屏软件、DV、手机等摄像设备完成。

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确定选题、准备素材、精心设计,技术录制,后期剪辑,应用教学,后期反思修改等。

教师制作微课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的数量、质量各不相同,有制作精良的,也有质量一般的,多以零敲碎打的状况存在,质量上参差不齐。

2.3中学教师微课的应用现状

应用于课堂。较多数量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制作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用于参赛。由于各级微课教学竞赛的开展,某些教师制作微课课例是为通过参赛获得奖励、获得荣誉。

总体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方面,微课普遍应用于课堂上较弱部分的讲解。

2.4分析与讨论

2.4.1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微课的认识不统一。目前关于什么是微课还没有一个较一致的说法,急需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对微课的内涵、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国内研究者,比较有名的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微课的开发存在一定问题。限于条件,有些教师微课制作还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录制软件或过于复杂,或过于简陋,都影响了微课的制作,没有相对成熟的开发流程。

微课的应用存在问题。教师制作微课课例的热情处于参赛阶段,微课应用于课堂的频率还不高,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资源库建设滞后。目前微课制作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缺乏微课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的微课资源库,尤其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缺乏。

微课的互享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供微课资源的互享。教师微课资源的互享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微课的评价急需规范。目前微课的评价主要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和体系,缺乏符合微课特色的评价规范,并且微课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参赛微课课例的评价。

微课的课程开发和研制仍然是空白。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系统专业的微课程等应用资源被开发和研制出来,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关系还未理顺。微课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说法占据主流,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4.2促进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对策[1]

微课制作的设备技术层面。要进一步开发简单高效的录制硬件设备,使得录制功能更完善,操作更简单、更智能、更人性化。

微课应用交流方面。要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搭建交流共享的资源平台;鼓励教师提高微课应用的频率;建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研发成熟的微课设计、应用模式,避免微课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加速微课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竞赛方面。以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举办形式多样的微课比赛活动。

微课的教材、视频资源的开发方面。倡导编写地方性、校本性微课教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发微课资源。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微课可持续发展。微课建设要有长远规划,避免短期的急功近利,以做成一项事业的热情发展微课。

制定统一规范的微课管理和评价标准。只有评价标准规范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才能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3.微课设计_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

鉴于微课在开发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在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微课设计开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的角度,笔者尝试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以期更有效地发挥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1微课在中学课堂中的开发流程

3.1.1微课开发流程图

3.1.2流程图说明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前提。教师根据学情、课标、教学大纲等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设计短小精悍但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

录制视频是微课开发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实现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应用现有的录制手段,录制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观看学习的兴趣,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任务。

调试应用是微课开发的目的。教学设计和录制视频是前期准备工作,调试应用才是目的。通过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目标。

反思修改是微课开发的收尾。只有通过应用发现新问题,进一步对微课进行打磨,才会进一步提高微课质量,打造精品微课,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发挥微课更大的作用。

3.2“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微课中的应用

“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是白银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把一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知识、能力、觉悟)置于渐进式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靶向”问题开展的。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在一个和谐、有机的背景下达到优质和高效,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2]。

“课前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在进入课堂讨论答疑阶段前,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领会教材重难点,通过视频习得一些基本的知识,达到要求的水平,是学生接受课本内容的重要一环。

“课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高效推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进一步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主动生成知识。

“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指导学生高效复习,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内化、创造知识。

4.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微课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整合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尽快地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快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建设。

微课正在逐渐地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它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种新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迎面而来。我们应该迎头赶上,热情拥抱和欢呼这个变革教育的机遇,创造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苏富强.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的发展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6(03):69-72.

[2]杜鹏花.基于“三环四步”教学模式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6(05):75-78.

对微课的认识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元文化;微课教学

前言

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与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相互结合,能够促进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微课是现阶段教学不断改革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高科技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现阶段很多的课堂中都使用了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微课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中供老师使用,学生也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课件的下载,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将大学英语与多元文化、微课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什么是微课

1.微课的含义。微课指的是按照现阶段国家对教学的要求,将教学中的重点进行划分,使用短视频的方式,突出教学重点,能够使重点更加的突出。也可以针对老师在课堂中对某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进行记录。一般微课的时长都会控制到十分钟之内,能够使教学重点更加的明确。2.微课的特征。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有限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讲解,能够突出重点,在微课的录制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课中的实例都比较具有说服力,能够有效地保证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而且微课能够在课堂中使用,也可以学生自己下载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自由。

二、多元化教育理论

随着现阶段世界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的特性逐渐的显露出来。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了更多的新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文化冲突,为了能够使文化更好的融合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认识到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多元化教育能够引导人们更加客观的看待多元文化,通过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够使跨文化的交流更加的深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

三、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班授课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现阶段大多数的大学英语使用的都是大班授课的方式,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过多,学校的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效率,就要使用“大课”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英语课还是大学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大班授课的方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老师在课堂中要管理的人数过多,课堂的精力被分散。课堂的效率也比较差,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还有可能会出现逃课、溜号、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等等的现象,都会直接的印象课堂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质量。2.过于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方式。现阶段,大多数的英语课堂都过度的重视语言基础。大学生经过了小学、中学的英语学习后,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完善。大学的课堂可以完善在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传授英语的使用方法。但是大多数的老师只注意了知识,没有注意实践,导致学生学习了英语却无法熟练的使用英语,也会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3.对多元文化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现阶段,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对多元文化的教学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大多数老师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将中西方文化的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的方式导致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比较单一、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四、现阶段微课在实际中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1.使用不当占用课堂时间。由于学校提倡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方式提升教学的质量,老师们就要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老师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导致没有对微课进行合理的使用,一节课单纯的讲课,另一节课一直播放微课的内容。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科学的课堂时间,也没有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很多的老师出现了过分依赖微课的现象,在课堂中只是进行补充说明,不对知识进行细化讲解,导致课堂的效率更差。2.学生没有掌握使用微课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微课的内容进行学习,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使用微课的方法,听一节课紧接着听下一节课,这样的方式也不利于提升学习成绩。学生看不见微课的效果,也不会再次选择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环境就会导致微课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达到了反作用。3.老师对微课的作用没有深刻认识。现阶段,很多老师也没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微课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微课的发光点。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一部分的老师使用微课做课件的参考,另一部分的老师会依赖微课,在这种环境下,老师的教案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而且部分微课中所举的例子也许并不适应实际的教学情况,微课中的内容只能够针对大多数的学生。要求老师在微课的基础上多多的添加一些实际的例子,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结合多元文化渗透微课的教学方式的建议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多元化文化与微课的使用都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要根据英语学科的性质,在微课当中融入多元化的内容,比如:国外的传统节日、传统的习惯,甚至是国外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等,都属于多元化文化的一种,使用多元化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美剧、美国电影、美国小说等等,都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普及微课的使用方式。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微课,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反复的听微课中存在的知识点,能够认识到那一部分是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引导学生使用微课进行预习,能够认识到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先对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到课堂中向老师提问。在课后使用微课,可以巩固课堂的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一起学习多堂微课,要一节课一节课的进行学习,才能够看见效果。3.教学内容多元化发展。使用多元文化的微课方式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将英语知识与课堂相互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老师可以按照微课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与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练习,并不是对单一的对课文进行阅读,还要结合生活实践。在这样的方式之下,能够逐渐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使用能力。4.创新教学方式。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微课教学,能够创新更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微课的方式,能够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局限性,能够使课堂更加的生动起来。老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带动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推进了教学事业的发展。5.教学的过程中自由化发展。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的自由,在使用微课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实际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微课内容进行选择,还能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老师要在课堂中顾忌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使用微课的方式还能够为基础不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逐渐的与老师的进度相互同一,提升了学习的质量。综上所述,现阶段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的高校越来越多,大学英语的难度相对于其他的英语来说比较高,很多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使用微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在进行微课的过程中,结合多元化文化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尽管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与微课之间还存在着问题,但是可以根据相关的解决方案,对微课进行不断的改进,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俊飞.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石心.多元文化视域下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159-162.

[7]于天贞.国内基础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对微课的认识篇3

关键词 学校 微课 课程资源 微课程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2008年,戴维・彭罗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提出Micro Lecture的概念,目的是让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1]国内胡铁生将其最早引进,并提出“微课”的概念,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人们对学习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对微课研究的热潮,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课发展的简单介绍、微课的制作技术研究以及组织各级各类微课竞赛。目前来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部分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微课的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同时,当前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理论研究匮乏、认识观念片面、现实条件不足、实践过程盲目等问题。对此,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特点,合理把握微课的优劣,针对现实问题科学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学校微课的基本特点

当前不同的学者对微课有不同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虽然人们对微课从时间长短、开发主体归属、课程优劣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定义存在一些争议,但在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方面却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

1.时间短

微课的“微”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时间短。有学者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三个比较有影响和知名度的项目中的微课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微课的时长以0~10分钟为主,在调查的微课中,小于十分钟的约占83.3%[3],这相对于传统课堂授课的40分钟而言,其时间是非常短的。

2.内容精

通过对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微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均短小精悍,具有吸引力,针对性较强。每个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明确地阐明一个知识点或思想,例如淄博市的一节微课《拼音巧标调》,即用4分38秒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给拼音标音调”这个一年级的重难点,针对性非常强。

3.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目前微课的呈现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既有用摄像机录制的视频,也有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视频,还有用flash等软件编辑的视频,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二、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打破时空限制、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微课因其自身内容的单一性、时间的短时性、载体的技术依赖性等特点,而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和实施中的困难。由此,在学校微课的建设与实施中,必须灵活辩证地对待。

1.学校微课的主要优势

(1)突破传统学校课程实施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进行的,为了学习特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通常在确定时间、确定地点进行授课和学习。微课与此不同,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特性使得教学双边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加灵活多样。从时间上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或目的不同,灵活选择进度和内容,不必担心因一时分心而造成知识点遗漏的情况。从空间上来说,微课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不仅可以发生在教室里,而且可以发生在学生有条件观看微课的任何地方,诸如教室外、家庭中,甚至公交车上、商场、路边等等,这为学生时时处处地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2)更充分地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适龄儿童几乎全员入学,加之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经验背景的差别也在扩大,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似乎越来越“加剧”。[1]在大班额教学的现实条件下,如何使教学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教师努力解决的问题。学校微课的出现为弥补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传统课堂的统一讲授会对能力水平相对较低、思维品质不高的同学产生压力,导致学习跟不上,然而学校微课是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主控制播放速度和次数,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学习速度和频率,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第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微课不仅局限在教材的重难点解析,还有部分内容是用来拓展学生课外生活的,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性格和气质出发,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索学习,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可汗学院的《艺术史简介》、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的《切开榴莲的秘密》等内容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3)有效增进课程资源的共享性

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而当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差异过大,不同学生享受到不同的资源,有悖教育公平。学校微课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将各地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和分享,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学习终端方便、快捷地享受国内外名师的优秀授课。就微课网来说,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感受到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一■一中学等十余所顶尖名校名师的精彩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势课程资源的共享,有效地增进了教育公平。

2.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认识片面

观念的不正确往往导致行动的不合理,因此正确认识学校微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校微课在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功利化。有些学校制作微课仅仅是为了参加微课大赛,获得奖励,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应付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忽略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观念过于功利化。第二,微课功能扩大化。主管人员对微课的优劣认识不清,只看到它的优势,却无视其局限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不顾及本土特色、学校的水平、教学内容、学生的家庭条件,盲目跟进微课,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佳、学生和家长对此方式产生反感、耽误学校正常的课业教学等问题。第三,建设流程简单化。不少学校认为微课建设就是制作一个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只要有一个会制作视频的电教人员就可以完成该任务。事实上,微课的开发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视频制作,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支持资源的建设、教学反馈的提供均应包含其中。

(2)资源不足

学校微课建设资源不足体现在计算机硬件缺乏、专业师资匮乏、实施经验欠缺,该类问题大大抑制了微课的有效推进。首先,计算机软硬件缺乏。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的特点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相应的移动终端和微课制作工具,当前学校尚未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抑制了教师对微课的开发以及学生对微课的利用。其次,专业师资匮乏。学校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统筹规划,然而目前一般是由学校负责人兼任此任务,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导致微课建设出现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最后,实施经验欠缺。国内微课在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经验,虽然部分学校也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微课发展的一些经验,但尚不够系统,学校不知如何去管理微课;评价人员不知如何去考核微课;任课教师也不知如何常态化应用微课。

(3)自身局限

上文提及到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这既是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首先,时间短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时集中。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时间的长短问题,传统授课一般是45分钟甚至更长,而一节微课仅仅5~10分钟,前者要求学习者有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如若学生习惯了对微课的学习,其长时注意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传统教学,这是微课的设计者不希望出现的。其次,内容精炼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一专题为例,如若分别将厘米、分米、米的特点、应用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设计,那么三个简练的微课无疑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此知识点,但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不易被学生所感知,这应当引起微课规划者的重视。

三、学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学校微课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样的挑战,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促进微课向微课程转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学校微课建设面临的问题。

1.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一方面,鉴于当前学校建设微课面临的观念上的问题,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组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定期研讨交流的形式督促学校人员端正建设微课的态度,全面科学地认识微课。另一方面,鉴于目前我国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不足,对实践者的启迪作用有限,理论研究者应加强对学校微课概念、特点、优势和劣势等的理论研究,帮助一线人员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相关内容,为其实践工作导航[4]。但需注意,在对微课的理论进行研究时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土,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方式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微课。

2.规范微课的设计开发

为了使学校对微课的投入有所成效,规范其设计开发是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首先,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者的建议制作出一条符合本校微课制作的流程,明确微课建设的人员构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制作效率。其次,精选学校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分界线,提供两类微课内容,一是对课本重难点的解析课,二是对学生兴趣的拓展课,两类内容从不同的视角为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便利。最后,保障学校微课的质量。学校微课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求数量,更应当追求质量,评价和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把守每一个微课的质量关,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3.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

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是学校微课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增强其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一,提供充足的软硬条件。充足的软硬件可以使得教师有制作微课的条件,学生有必备的学习条件,避免教师和学生因计算机或其他各种移动终端的匮乏而丧失使用微课的权利。第二,建设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良好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微课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建立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也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第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程的规划能力,为其更加顺利、有效地使用微课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再借以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定期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验,促使学生展示自学内容等方式,将学生对微课的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完善学校微课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微课的一个反馈,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微课建设稳步前进。学校应当从评价人员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进行周密的考虑。在评价人员的确定方面,秉承多种评价主体并存的原则,既重视专家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将教师自评和家长评价等纳入其中,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评价更加的客观公正。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方面,学校可以参考成功案例或者直接聘请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全面、系统、可测量的标准,为开展微课建设奠定基础。在方法的选择方面,应当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切勿走上只注重分数的歧途。总之,为了充分响应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微课设计优劣的评价既应当有学习过程方面的体现,也应当有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充分考虑。

5.促使微课向微课程转变

受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课”等同于“课程”,因此,在微课的研究中,也经常出现把“微课”等同于“微课程”的情况。其实,二者虽然密切关联,但内涵并不相同。教育学研究中的“课”,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一个阶段;“课程”则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可见,“课”偏重于教学活动,“课程”则偏重于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文提及微课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化,鉴于微课与微课程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考虑将系列微课组成专题的微课程,将专题内容的课程分解为多个微课,既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又保留微课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它自身带来的问题。

总而言之,微课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总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敏锐的视角、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行进中思考,不断修正和反思,使微课能够得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 王建军.个别差异与课程发展中的通用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对微课的认识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技术;促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微课技术,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特点、性质等,优化利用微课技术,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转换师生角色,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一、借助微n技术,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首要前提,也是整个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预习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微课技术,可以帮助更好地预习章节知识,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微课讲教学过程划分成多个小单元,符合小学生的各方面特征、认知水平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也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倍数与因数”为例,上课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该章节知识难易程度,制作“科学、合理”的微课,群发给学生,班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微课内容,预习“倍数与因数”知识点,试着解答相关的预习试题,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上记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全方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准确把握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教学,有效解决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利于提高学生预习效果,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借助微课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结合章节知识难易度,优化利用微课技术,制作合理化的微课课件,向班级展示相关的情境图,进行针对性引导,加以说明,开展针对性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三角形、四边形”的空间概念,直观、形象地感知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准确辨认出三角形以及四边形,逐渐培养其“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特点,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巧妙引入到课堂中,最近羊村中的美羊羊开了一家有趣的图形店,里边有不同类型的图形,吸引大批的小羊,美羊羊忙得不可开交,想要招聘一些专业的营业员,必须掌握图形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教师巧设这一问题情境,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啊,将班级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其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展其视野,将数学中的“图形”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借助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知识,有效突破该章节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三角形与四边形图形知识点,说说生活中三角形与四边形实物,使其意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学习章节知识,为后面图形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微课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全方位正确解读教学大纲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以“时、分、秒”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前制作好的微课课件,播放相关录音,让班级学生根据自身有限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说说这是什么声音,“钟声”这是他们一致的回答。教师可以借助“时钟”,让学生观看微课课件中的钟面,说说上面有些什么,即“数字、指针”,全方位正确认识时钟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层层递进,即钟面上有1-12这些数字,其均匀地围成一个圈,均匀分割了整个钟面,将其分成了大小相等的大格子,让班级学生数数被分成了多少个大格子,再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看看这些大格子间有什么特点,发现每个大格子也被平均分割了,有个五个小格子,让他们数数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子,促使他们对“1分、1秒”留下初步印象,建立起时间观念。以此,充分发挥微课技术的作用,优化章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心,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效展开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借助微课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视频是微课的关键性内容,也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在设计微视频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各方面特点,坚持“通俗易懂、语言简洁”原则,合理搭配“颜色、图片、动画”等,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制作大约10分钟的微视频。以“位置与方向”中的“辨认方向”为例,上课前,教师要全方位准确把握该章节知识,制作相关微课课件,以某重难点知识为切入点,制作相关的PPT课件,比如,借助方向板找出地图上面建筑物具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制作动态的方向板,采用动画形式有效移动方向板,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借助方向板准确辨认方向的全过程,使其全面、客观理解“位置和方向”一系列知识,有效突破该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逐渐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体系,为后续知识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

五、充分发挥微课辅导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课后辅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学“活”,逐渐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学完某单元知识后,进一步归纳章节知识,结合重难点知识,教师要将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班级QQ群中,让学生优化利用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时、分、秒”后,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微课,《如何认识时间》、《如何计算经过时间》等,学习“乘除法”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两位数乘以/除以一位数》微课课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这些针对性微课课件,有效发挥微课辅导功能,辅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有效巩固课堂中所学的新知识点,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对其的认识,引导他们自主思考,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单元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做好铺垫。

对微课的认识篇5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影视教学 微电影 传播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逐渐流行,近几年微电影也开始蓬勃发展。微电影的盛行原因,有学者甚至认为它“打破了传统电影创作中‘精英’与‘草根’的界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影像作品表达自己。大学生是引领时尚的弄潮儿,不仅是影视类专业学生对微电影相当关注,非影视类专业学生对微电影知识的需求也日渐凸显。然而,大多数高校基本上甚少有影视类及其相关专业,与微电影知识及创作相关的课程也比较少见,这极大地限制了微电影知识在校内课堂的传播。

二、大学生微电影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正是由于微电影知识在课堂教学这一传播途径上受到很大限制,逼迫我们去思考如何让非影视类专业学生更多地了解微电影知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笔者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了大学生微电影认知与需求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微电影的关注度、兴趣度和参与度,进而提出可否通过全院范围内的公共选修课影视教学,在大学生中传播微电影知识。

(二)调查过程

问卷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目的明确了问卷调查的方向,问卷设计主要突出调查学生对微电影认知度和感兴趣程度,所在院校微电影课程设置情况,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热衷度,以及对校园开设微电影相关课程的支持度等几个方面,题型分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以单选题居多,约占75%。

问卷调查及分析阶段。为方便问卷数据的统计,亦考虑到学生手机、电脑等网络使用的便捷性,问卷通过问卷星,共产生有效问卷107份。

(三)调查结果

学生对微电影较为喜欢,不感兴趣的仅占12%,而对微电影概念的认知通常以“微”和“电影”简单拼凑理解为主;有微电影创作经历的占3.74%,有意向拍摄一部微电影占28.97%。在对“如果学校开设有关微电影的相关课程你会去上课吗?”这一提问中,49.53%表示会去上,35.51%表示看情况。学生们认为,限制拍摄微电影的因素较多,排名最前的是拍摄经验和投入资金(约70%),其次是取决于机会和是否敢于尝试及能否找到演员等,而想拍摄的题材方面,主要以校园题材类为主,其次是科幻、社会、爱情、经典等故事类型。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的对微电影知识的认知较浅,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拍摄微电影存在一定的需求量,同时开设微电影相关课程学生支持率也较高。由此可见,在院校开设微电影相关课程这一想法是切实可行的。

三、影视教学中的微电影知识的传播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高校通过公共选修课开展微电影相关的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由此我们设想,可以将较为系统的微电影知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层层传播与实践。

(一)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的设置一般需要三个基本因素:学科知识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微电影和电影、影视密不可分,因而其知识的梳理可以借鉴电影学、影视学的知识体系。以影视学为例,其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主要课程: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等。

从这些课程当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微电影所需要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艺术领域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力;专业技术类,提高学生拍摄、剪辑技术;作品创作类,提高学生作品策划、创作能力。因此,微电影的知识传播,从宏观角度出发,则可以建立一个课程体系,从中微观角度出发,则可以在某一关键课程中巧设微电影相关内容。在下面的优化教学设计和强化实践教学上,我们采用了后者传播方法和途径。

(二)优化教学设计

我们基于《会声会影影视编辑》这一以剪辑技术为主的公共选修课程,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设计。会声会影本属于家庭级、业余级人员都可以掌握的软件,学生学习不需要安排大量课时,可以满足微电影相关知识的融入和讲解。因而在课程内容方面,笔者融入电影史和微电影发展、电影如何拍成的、电影结构与蒙太奇、素材拍摄等系列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微电影相关知识的介绍,引出会声会影软件中各功能面板的使用,进而通过课堂教学任务的布置、完成、巩固,深化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三)强化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微电影知识的传播最后起到的效果也可以看成:学生最终能将好的创作通过画面形式呈现给他人。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程安排中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积极引导、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一对一指导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信心,带动学生自发创作。实际上课过程当中,在实践案例的选取上,注重选取校园风景创作、校内活动剪辑、诗词制作、流行剧声效处理、宣传片剪辑与制作、个人生活照和视频编辑等方面的题材,引发学生深入挖掘创作题材。通过课堂案例的引入、任务的完成,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树立了学生自行创作的信心。

四、《会声会影影视编辑》教学中微电影知识传播有效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考核设计

为检验学生对微电影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设计了课程前期问卷调查和课程后期实践考核,通过课程开设前后,对比了解学生对微电影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前期问卷主要基于前面提到的全院性《大学生微电影认知与需求调查》为基础,简化部分题目题型,增加课程教学期望值等题目。课程后期实践考核,主要通过设计期末考试卷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技能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加以定性。考核设计重在了解学生对微电影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涉及微电影、视频剪辑、拍摄技术、课程掌握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前期问卷调查分析

授课班级前期问卷(有效31份)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微电影表示不感兴趣的仅10%,对微电影概念的认知停留在浅层居多,普遍认为是小型电影,有意向拍摄一部微电影约40%。对“如果学校开设有关微电影的相关课程你会去上课吗?”回答显示65%表示会去上。认为限制拍摄微电影的因素仍是拍摄经验和投入资金以主,其次是机会和尝试等其他,至于拍摄题材,主要以校园、爱情、科幻居多,其他是社会、经典等类型。以上结果与前面大范围调查统计基本相似。在“学校开设微电影相关课程影响会如何”的选择中,认为“不好、没有意义”的数值为零,77%表示丰富了学生知识,26%表示不关心这些。而在通过课程学习希望学生到的知识方面,普遍学生希望能学会视频剪辑的相关知识,能制作关于一份自己班级或和自身相关的一些视频,也有些学生反映希望能学习到微电影的一些拍摄手法等。

(三)后期实践考核分析

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通过后期期末实践考核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微电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微电影的概念、拍摄流程、拍摄技巧等方面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视频剪辑方面,对视频修剪、视频特效使用、字幕处理、配乐等应用均比较熟练。从考核成绩来看,良好及以上占了近85%,不及格人数为零。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过公共选修课《会声会影影视编辑》课程传播微电影相关知识也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微电影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某一门影视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始微电影系列课程来更进一步地达到微电影知识的有效传播。

五、结语

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后期开设课程并实践,高职院校利用公共选修课平台开设影视教学类课程达到传播微电影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在某一课程中融入微电影相关知识进行加以传播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若后期能更进一步,利用院校公共选修课平台深入挖掘微电影相关系列课程,将对微电影知识的有效传播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对微课的认识篇6

关键词 微课程;问卷调查;微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9-02

1 引言

微课程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上,微课程就是微课,包括所有具有教学与学习意义的结构完整的微型视频,这些视频或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或讲解某一特定问题等。广义上,微课程不只是视频资源的简单呈现,还包括对微课程的设计,对微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微资源的呈现形式、呈现时间等,它是一个对于微型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的系统性工程。

目前关于微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等视角展开,学习者视角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根据访谈情况,编制问卷在网上进行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微课程的普及情况,以及大家对微课程的看法,以便后续研究时有一个参考。

2 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星编辑问卷并发放,有效答卷数为210份。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中年龄段在18~28岁的人群占81%,29~40岁人群占11%,其他年龄段非常少,基本符合信息技术应用人群的范围特征。

微课程传播现状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只有47.62%的人知道微课程,还有52.38%的人完全不知道微课程。知道微课程的人群中有73%的人观看过微课程,有27%的人只是知道微课程,并没有观看过。

微课程时长 知道微课程的人群中,34%的人认为微课程时长在5~10分钟最合适,36%的人认为微课程时长在10~15分钟最合适,持其他观点者占31%。

被调查者对微课程的具体认识 知道微课程的被调查者中有98%的人认可通过观看微课程来学习,只有2%的人不认可这种学习方式。70%的人认为微课程并不能适合所有的学科,认为微课程适合所有学科的被调查者只占30%。

知道微课程的被调查者中有56%的人认为微课程更适合讲解难度适中的内容,有33%的人认为适合讲解难度小的内容,只有11%的人认为微课程适合讲解难度大的内容。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有48%的人认为微课程最吸引自己的是“知识点集中,有针对性”,34%的人认为微课程最吸引自己的是“视频形式,方便观看”,另有13%的人认为最吸引自己的是“课程时间段”。

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知道微课程的人群中有67%的人表示更喜欢用微课程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78%的人认为要运用好微课程资源,必须配套“微课程学习资源平台”,69%的人认为需要“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64%的人认为需要配套“多媒体教学”设施,58%的人认为需要配套“校园Wi-Fi”。

微课程与中国教育 80%的人认为微课程是适合中国教育环境的,只有20%的人J为不适合。

从表3可以看出,有51%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传统教学和微课程相辅相成,不分彼此”,只有35%的人认为应该“以传统教学为主”。

53%的人认为微课程的发展前景很好,37%的人认为微课程的发展前景好,认为微课程发展前景不好的人根本没有。

3 对微课程开发的建议

微课程平台建设 现阶段微课程平台主要集中在PC端,包括微课网、教育通云平台、五分钟课程网、中国微课网、优课网、可汗学院等,这些网站的微课程资源库也在快速扩充。但是适用于移动客户端的微课程平台,如全国微课程大赛移动客户端、微课拍拍等,还是凤毛麟角,远不能满足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需求。

在微课程专门平台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微信等已经成熟的移动平台进行微课程的推广与应用。现有的微课程平台应该进一步进行开发,建构成集建设、管理、应用、研究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移动客户端的微课程平台。建立起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完善的微课程平台,这将是微课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微课程也才会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微课程开发培训 微课程的开发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也不是任意一个会使用某种技术的人就可以做,因为微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对微课程开发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首先,应该对开发人员进行微课程理念、原理等方面的培训,让开发人员从总体上把握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其次,为了通过模板来引导微课程开发者使用稳定的结构框架,对思路、内容、资源和评价进行有效设计,需要对微课程开发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学习者心理等方面的培训。

最后,微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应该由简单到容易,如首先培训使用PPT制作微课程,再使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程,最后培训使用摄像机摄制微课程,并培训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当然,不一定非要按照这个顺序来,如果是制作过程中需要某种技术,或者开发者对某种技术特别感兴趣,那么也可以优先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培训。

立足现实,开发使用微课程 微课程时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定论,只有大家比较认可的几种时长说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微课程时长应以10分钟左右为宜。当然,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在实际应用中适当调整,例如:对比较难的内容,微课程时长就长一点儿,争取讲得更清楚;对简单点的内容,可以时间短一些。也不能为了追求微课程的时长,使微课程的展示频率过快或过慢,这样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用微课程进行学习。

微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不仅自身具有“课程”属性,而且开发出来的同一个系列的微课程也应该具有“课程”属性。开发微课程时,一定要系统思考微课程的构成,既要让微课程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又要使这些单元能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微课程体系,以便使学习者学习的内容能够结构清晰,容易架构到已有的知识树上。这对开发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相信微课程开发者经过学习、实践,一定能够做好。

参考文献

[1]张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1):26-27.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3]郑琴.浅析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的发展[J].西江月,2013(26).

[4]范建新.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5-8.

[5]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对微课的认识篇7

关键词 微课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67 - 03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使用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具有以下特点:① 时间短,一个微课的时长一般是1~10 min,学生观看不易疲惫;② 内容精,一个微课只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内容高度提炼;③ 可重复,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直至弄懂为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6月不足2个月的时间,多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展开,时间紧,内容多。如何提高生物二轮复习的效率,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期望通过自制学生需求的微课应用于生物二轮复习中以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利用微课的可行性和需求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展开了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于2015年4月学生进入第二轮复习前(福建省质量检测结束后),调查的对象是笔者所任教的高三年级2个班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88份,提交76份,问卷回收率86%,有效率100%。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应用微课的可行性――助跑硬件

在调查中,84.2%的学生有智能手机(可观看视频)、平板或电脑等数码产品,具备观看微课的条件(图1)。84.2%的学生在家能及时下载资源,能第一时间获得新制作的微课(图2)。85.5%的学生有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过,其中21.1%的学生经常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图3)。可见,微课在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应用是方便可行的,即便有的学生自己没有相关的硬件条件,也可以通过班级公用电脑使用微课资源。

2.2 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助跑空间

本次调查对象都为普通班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水平一般。在调查中,有90.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物学科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图4),这与真实情况相符。在课后自主复习时,学生遇到不同的困难:40.8%的学生认为缺少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如针对单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38.2%的学生认为知识点太多,无从下手;22.4%的学生认为对课堂学习过的知识难以学以致用;18.4%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之外的学习(图5)。学生自主复习多数是在晚自修和周末时间,所以在生物学中碰到疑难时,52.6%的学生选择自己思考;由于与同学共处时间最长,有42.1%的学生会求助同学;受师生共处时间、场所等限制,只有34.2%的学生求助老师(见图6)。根据图7统计,过半数学生希望通过改变目前生物的复习方式来取得进步,然而却有36.8%的学生对是否改变复习方式表示无所谓,说明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跟他们的生物学科已有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等各方面有关系。可见,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自主复习效率有待通过微课辅助提高。

2.3 学生对生物微课的需求情况――助跑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前,教师先介绍微课,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制的生物微视频,从而使学生对微课有一定的认识。教师通过建立微课群以期望及时提供新制的微课,并及时为学生答疑。在调查中,93.4%的学生愿意在生物二轮复习中应用微课(图8)。通过群共享的方式,有43.4%的学生非常愿意利用周末时间及时下载并复习微课内容,他们表示自己可以做到;而40.8%的学生心里愿意,但认为出于惰性难以践行(图9)。有54.2%的学生愿意在群里面进行交流或私下问老师,让老师来答疑(图10)。从调查可见,多数学生愿意在复习中应用微课、也期望通过微课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想学习、想进步却难以践行,可能跟他们长久积累的学习惰性及自我掌控能力有关系。因此,学生对微课较高的需求意愿成为微课开发的良好动力。

2.4 学生急需教师制作的微课――助跑方向

对于微课制作的内容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要求制作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的微课。此外,学生对遗传专题、细胞三种分裂方式、实验专题、选修三专题、解题技巧等方面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图11)。学生需求的这些微课内容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制作微课以供学生学习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3 后续研究展望及不足分析

3.1 微课制作中后续研发展望

根据调查,在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笔者结合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时间精力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如下目标:

① 制作的微课内容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选修三专题、实验专题、细胞分裂。

② 制作的微课类型包括:专题知识型微课和解题答疑型微课。在专题知识型微课中,针对某个重要的专题进行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练习及其讲解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一般含5~10个微课,有利于学生考前复习。在解题答疑型微课中,教师重点针对学生课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高考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

③ 制作微课的时间和使用方式: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制作课件和微课,建立微课QQ群,将制作的微课第一时间上传到群文件中,供有条件的学生及时下载学习;对于那些家里没条件下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微课拷贝到班级电脑供他们学习。学生使用微课过程中有什么困惑或意见都可以在QQ群中进行交流或私下与教师交流,教师及时进行答疑和调整。

3.2 微课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善办法

由于教师制作微课的技巧及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所以在制作微课中,电脑录制声音效果有时不是很清晰;微课的艺术效果也可能不大理想;微课的生动性不够,缺乏幽默。这些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期望今后能更多学习微课制作技术并参考优秀微课,从中吸取优点,积极参加微课制作的交流与培训,最终提升微课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此外,制作微课耗时耗力,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制作的微课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可以发动更多教师共同参与制作更多的微课。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对微课的认识篇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学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对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构建学习型社会有重要意义。微课资源是开展微课的前提条件,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微课是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数量日益丰富多样,如何提高微课的教学利用率,以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微课资源应用到教学中进行设计。

2基本概念

最早运用微课资源的是北爱荷华大学教授,他为了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够了解化学知识,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随后可汗学院提出了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这一举动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微课的可行性探索。黎加厚教授:微课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时间短小的课程。焦建利教授:微课是一种以阐释某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炼简单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的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和焦建利教授主要从微课的“微”角度认识微课,而余胜泉教授:“在‘课’的基础上,强调微课本身不只是一种学习资源,而是包含了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评价等要素的教学服务。”尽管研究者对微课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共同点都是将微课看成一种新型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教学资源。

3微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要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以下七个方面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

3.1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

微课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设计,用来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问题。在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中要遵循多媒体学习的认知原则,选择适当的资源及媒体组织形式,以呈现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微课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教室以及教室的场景布置,为学习者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充分利用资源,使学习者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3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资源是以某个知识点呈现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分析教学重难点,熟悉教学内容,并做好教学内容与微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利用教学环境氛围恰当呈现微课资源,加强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4授课教师技能分析

微课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这对教师有两点要求,一是,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内容与微课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教学。二是对于非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包括计算机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能培训,也可以自己探索学习,熟练操作多媒体,以实现教学目标。

3.5学习者认知结构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信息化条件下运用其他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都需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达到知己知彼,提高教学效果。在微课资源的教学设计中要了解学习者的原认知结构,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考虑学习者之间差异等要素,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精心分析和选择微课资源。

3.6微课资源教学试用设计

针对知识点的重难点和疑点,设计和开发出微课视频,将设计的微课用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微课使用效果,做好微课资源运用效果记录,并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7微课资源评价、修改设计

依据微课评价标准对微课做出评价,发现微课设计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再将之应用于教学中,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微课作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产物,如今已引起很多微资源爱好者、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如何将微课更好更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于教学中为学习者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以激发学习者兴趣,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是所有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纺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下一篇:智慧医疗的应用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