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的灌溉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8 17:27:37

节水的灌溉技术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1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工程模式

Abstract: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ignificantly save water an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efficient water use of irrigation methods, whether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water is high efficiency is based on unit crop yield water consumption is (count from water until tian asked how to measure, or with the unit output value of water consumption has how many will measur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ts efficiency is also improv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som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engineering model of a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TU99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 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一、灌溉技术。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1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沟)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的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敛率.即常说的小畦短沟畦。至于沟畦尺寸多大为宜,则因不同地形与土质而异,各地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2新的淘畦灌水工具。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这样既不准确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水的田间损失.国外早巳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的情况)或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的情况)放水,但这种方法造价较高,在我县很少使用。我们也做了一些试验,证明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5%~10%。

3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人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沟尾时,沟首还没有灌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沟尾泄水,如将泄水排掉就会浪费灌溉用水.如果此时在沟尾安装集水系统把泄水收集起来用于更低地块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处重新灌溉。这也是一种节水的措施。但我地目前还很少采用。

4膜上灌(叉称膜孔灌)在地膜上做成沟状,水就在膜上流动,到作物长出孔处才渗入土地,这样灌水效率高,一般可节水25%~35%。增产15%~20%,又不要专门的设施。

(二) 喷灌式灌溉。喷灌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是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道空中散成细小德水珠均匀的洒在农田上。适合灌溉所有的旱作物,粮食、蔬菜等。适用于气候温暖的平原和山丘。也适用喷洒农药,但在北方很少使用。一是北方土地少,而是造价高。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公顷。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

(三) 滴灌这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这种方法也多在南方和大面积土地上使用。此法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我国现有面积34万公顷,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

1固定式地面滴灌一般是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干管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

2半固定式地面滴灌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

3膜下灌 在地膜裁培作物的田块,将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这样可充分发挥滴灌的优点不仅克服了铺盖地膜后灌水的困难,而且还大大减少地面无效蒸发。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为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各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均采用了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了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1.城郊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最理想的地区,在这些地区滴灌技术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尤其在现阶段,应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装备。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纯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农业”,二是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3.引河补源渠井结合渣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在小型河道较多地区,渠井结合灌溉也是一种较好的灌溉模式。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灌区上游用引河水灌溉.下游用井水灌溉,采用渠灌和井灌两套灌溉工程系统-另一种是灌区内同一地块既用河水灌又用井水灌,共用一套灌溉工程系统。在这类灌区发展节水灌溉时,既可以采用渠道防渗和先进的灌水技术减少渠道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的工程技术措施,也可以渠道不防渗,田间灌水仍用传统方法,而采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量。

三、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节水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临沂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临沂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好务。

要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1 郑文群.渠道防渗措施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0(16):120-121.

2范晓阳,唐莉.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7(27):31.

3 张秀锦.试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0(8):61.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2

目前,在我国要着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系建设,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二是坚持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要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大力普及灌溉节水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等。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对外公布的节水“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由0.45提高到0.5左右。前不久,农业部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重大技术措施,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150多个县组织开展了节水农业试点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土壤水库营建、集雨补灌、经济植物篱、聚水保墒、抗旱坐水种、冬小麦测墒节灌、水稻浅湿控制灌溉等9大农田节水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针对性强、节水效益明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成为不同区域农田节水的主要技术模式。

因此,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成果对大型灌区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指导原则与具体技术措施,选择五个大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造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五个不同类型灌区的总体改造方案。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皂河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示范推广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在实施大型灌续建配套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和探索,建立了“灌区专管机构+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在皂河灌区成立了由4万多农户参与的以水文边界为单元18个用水户协会,形成了符合皂河灌区实际的用水户协会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对灌区水价、从事制度和工程管理进行配套改革,在工程管理上实现管养分离,建立了灌区骨干工程长效承包管理模式;并将灌区续建配套、灌区信息化管理和灌区运行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全国大型灌区良性运行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卷盘式喷灌机规模化生产开发

成果简介:该项目完善了卷盘式喷灌机规格品种,先后完成了65TX、75TX、85TX、90TX四种底盘的大中型卷盘式喷灌机开发、设计。管径有φ65、φ75、φ90和φ100,管子长度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配备200~420m不等,每间隔20~30米为一个规格,形成了JP65、JP75、JP90和JP100四个系列。产品经排灌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镇江分中心测试,其主要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经多家用户使用质量可靠,性能良好。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溉用水管理新技术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是分析计算了霍泉灌区、漳河灌区、华北平原等地长系列参考作物腾发量及其变化规律基础上研发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模型;建立了灌区基本资料信息数据库和实时信息数据库;开发了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辅助的预测和决策工具。在充分考虑国外先进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灌溉管理水平、管理体制等现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先进性与实用性并重。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技术与应用研究

技术简介:该技术紧密结合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冻胀破坏严重难题,在对区内外砌护渠道进行防渗及冻胀破坏现状调查、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选择典型试验段,通过三年现场试验观测,提出了适合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结构型式;提出的“混凝土板+土工膜+苯板+砂砾石换填”等结构形式,具有显著的防冻胀效果,并已应用于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践中;提出了灌区不同级别渠道衬砌应用的型式和不同衬砌型式适用的地区、范围,为灌区渠道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干旱区非工程抗旱措施研究及推广

成果简介:该研究成果是利用“旱地龙”等抗旱剂的经验,提出非工程抗旱措施研究的概念,在研究过程中对国产旱地龙多功能植物抗旱生长营养剂,以及引进的法国产BP保水剂进行了多点对比试验,证明了它们均具有明显保水抗旱效果,尤其是采取使用旱地龙这种非工程抗旱措施具有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技术简介:该技术紧密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雨水高效利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具体技术落实与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创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组装集成了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林草利用模式、道路集雨农田补灌利用模式、屋面集雨庭院经济利用模式和旱作农田雨水就地高效利用模式等5种集雨补灌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技术试验监测与示范推广

技术简介:该技术进行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示范推广。经过3年努力,对河套灌区正在进行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和难题展开了研究,为灌区渠道防渗工程设计所需基本数据、为科学地设计、施工、概算、节水效益测评等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节水工程改造后可大大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缓解灌区用水供需矛盾,必将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意义重大。

灌区量配水系统研究

成果简介:该系统研究主要针对灌区信息化建设而研究,该系统的使用可使灌区管理局实时掌握各渠道水位、流量等,通过数据库存储灌溉历史数据,查询历史信息。使灌区水费收缴有据可查,实现按方收费的目的和达到节水目的。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问题,建立了灌区统一高效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用水管理“数据化”,使灌区管理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备

产品简介:该技术成果创新点包括:利用声学驻波原理对液面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为目前国内首创;创造性地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独特的硬件设计成功实现降低信号噪声,以及运用最新的DDS声音生成技术,保证了声波测距的准确性;提供了测量精度高的声波液位测量方法,对灌区水位测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太阳能供电遥控水工闸门成套设备”统筹创新性包括:采用模块化集成组装,密封式设计,防护性能好,安装调试简便;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配备100W太阳能板和100AH的蓄电瓶,可以以0.305m/min提升,0.283m/min关闭的速度启闭重达10T的闸门,保证了闸门反应的及时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水田灌区泵站空闲旱田灌溉

成果简介:该成果通过对悦来灌区、星火灌区、新城灌区及新河宫灌区水、旱天灌溉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把水田灌水率图和旱田灌水率图适当调整并按时段叠加形成综合灌水率图,从中可以直观地分析出:水、旱田作物生育期全过程的最大用水流量并未超过泡田期流量,利用水田灌区的剩余水量来发展旱田灌溉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从水量上分析:按水田灌溉定额为430立方米/亩,灌溉站每亩可剩余水量150立方米/亩,完全可以满足一亩旱田的灌水要求。从灌溉时间上分析:水田用水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此时旱田尚不需要灌水,而在旱田用水高峰期的6月上旬,又恰是水田用水的低谷时期,所以在时间上也有保障。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引大灌区中草药新品种引进示范

产品简介:该产品引进各类中药材33种,筛选出适宜秦王川种植的23种,其中具有推广前景的有9种。建立药材示范繁殖基地574亩,累计推广黄芪、甘草、党参、柴胡等中药材38986.4亩,新增纯收益6373.9万元。通过黄芪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耐盐抑盐的效就研究,得出种植黄芪扣当年折抑盐效果可达67%―76%的结论。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在引进、吸收原产地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秦王川生产实际,总结编写了无公害黄芪、甘草、党参、柴胡、板兰根、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为指导秦王川引大灌区药材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灌区水管理信息化技术与示范研究

技术简介:该项目灌区水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按照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的设计原则,集水雨情遥测、水量计量、泵站自动监控、闸站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和配水优化调度于一体,应用于我国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系统由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决策支持软件、语音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将扩频通讯技术、无线网桥与超短波混合组网等多项新技术应用于该灌区自动化领域,该技术为灌区全面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积累了经验。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在江苏五岸灌区应用后,增产效益明显,节水节能效果显著,从功能上已具备了灌溉、防洪、排涝、降渍、治碱的手段,提高了水管理决策水平,促进了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为灌区全面建设水管理信息化积累了经验。

大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系统

成果简介:该项目采用的渠道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使用公共电话交换网或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对闸门的远程测控。对干、支口关键点的水位(流量)采用GSM通讯网络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斗口水位(流量)采用安装自记式水位计实时记录,定期IC卡转储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及传输。对野外无通电条件的测点可采用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方式解决电源问题,解决了灌区测水点分散、战线长且普通较为偏僻,实现有线通讯方式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技术简介: 该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壁波纹管作为输水管道,管件采用铸铁或注塑件,给水栓采用铸铁件。管材之间、管材与管件之间全部采用承插连接胶圈密封,施工快捷,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系统适宜控制规模300~600亩。亩均工程造价300~400元。亩均年节水达100m^3以上,管道埋于地下,省去地表输水土渠,可节省土地3~5%。工程使用寿命一般20~30年。天津市渠灌区面积36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3,目前在渠灌区推广大口径管灌近17万亩,建设防渗渠道60万亩,尚有300万亩仍然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左右。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水的浪费又十分严重,因此在渠灌区推广大口径管灌节水技术潜力巨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水资源紧缺,水库多元化供水,灌溉水利用率小,灌溉管理水平低等技术关键问题,研究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作物最低灌溉需水量及水分生产函数、节水灌溉制度、经济灌溉定额及最佳灌水模式;编制了灌溉预报专家系统,研制出石膏块土水势传感、计算机数字采集灌溉预报自动化系统,精度较高;提出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水分生产率及灌区整体净效益等五项指标,对评价节水灌溉及其管理水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综合提出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属复合(集成)型创新,经过四年试验示范推广,节水灌溉面积达3.38万平方公顷,效益达1.58亿元。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

成果简介:该成果集研制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一套(含灌溉系统水量监测与调配系统、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配置了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农业节水调配模型。可监测示范区水情、气象、墒情变化情况,调配管理示范区农业用水。提出了不同干旱年景预案,编制了实时调配软件,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强水利设施的供水和抗旱能力。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节水模式,即将小、微型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模式;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联动调配技术;该系统突出区域特色,直接进入田间实现水情、雨情、墒情监测与调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较广泛的代表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引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建立了自然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和农业、林业等十五个生态系统,并找出了三个子系统和十五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域耦合,区间耦合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随资源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两个数字模型,揭示生态与社会经济体系相耦合运行的内涵和规律,初步建立了引黄生态灌溉区的模型。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灌区春小麦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是根据该地区季节性水盐运动规律,采用合理的灌水技术措施,在满足小麦生育阶段需水的同时,适当加大部分水量淋洗和调节土壤耕层盐分,使耕层盐分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改善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活环境,提高抓苗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并逐步起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小麦抓苗率由原来的70%以下,提高到95%以上。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干旱河灌区节水综合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该成果从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灌溉节水三个方面,集成了农业高效节水、水肥盐调控、生态保护、监测与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体系与应用模式。提出了仅需根据水流推进过程确定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的新方法,简化了地面灌溉设计。提出了根据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估算柽柳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理论方法与数学模型,为解决天然植被实际生态耗水问题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方法。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系统理论和可靠性理论在灌区老化评估中应用

成果简介:该成果的研究内容系统性较强,研究以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在役工程结构的随机时变可靠度及实用计算方法,建立了在役工程结构动态可靠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区域水资源规划及灌区节水增产灌溉专家系统研制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地下水位预报集中参数模型方法精度的提高。提出了农业用水量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用水量计算模型。提出了灌区全区域的水盐平衡灌排制度设计方法。提出了系统合理的指标体系,率先将半结构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与方法引入到节水灌溉专家系统。并将灌区水资源评价与灌溉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功能强大的高效节水灌溉专家系统。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以上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均未见相关报道,属于创新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灌区用水管理测控新设备

成果简介:“声学驻波水位计”技术成果创新点包括:利用声学驻波原理对液面进行测量,该测量方法为目前国内首创;创造性地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独特的硬件设计成功实现降低信号噪声,以及运用最新的DDS声音生成技术,保证了声波测距的准确性;提供了测量精度高的声波液位测量方法,对灌区水位测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太阳能供电遥控水工闸门成套设备”统筹创新性包括:采用模块化集成组装,密封式设计,防护性能好,安装调试简便;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配备100W太阳能板和100AH的蓄电瓶,可以以0.305m/min提升,0.283m/min关闭的速度启闭重达10T的闸门,保证了闸门反应的及时性。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节水灌溉技术、设备生产状况及市场需求预测

成果简介:该课题研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和评价;从分析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产品预测的依据入手,对我国今后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及应用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建立了全国灌溉设备企业产品信息库与报价系统软件。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西浚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采用的渠道闸门自动控制系统,使用公共电话交换网或无线通讯网络实现对闸门的远程测控。对干、支口关键点的水位(流量)采用GSM通讯网络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斗口水位(流量)采用安装自记式水位计实时记录,定期IC卡转储方式实现数据的存储及传输。对野外无通电条件的测点可采用蓄电池或太阳能供电方式解决电源问题,解决了灌区测水点分散、战线长且普通较为偏僻,实现有线通讯方式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

成果简介:该课题组集成研制农业用水监测与调配系统一套(含灌溉系统水量监测与调配系统、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配置了农业用水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农业节水调配模型。可监测示范区水情、气象、墒情变化情况,调配管理示范区农业用水。提出了不同干旱年景预案,编制了实时调配软件,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强水利设施的供水和抗旱能力。

该成果提出了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农业节水模式,即将小、微型水利工程联合运行模式;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联动调配技术;该系统突出区域特色,直接进入田间实现水情、雨情、墒情监测与调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较广泛的代表性。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在整个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小开河引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建立了自然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和农业、林业等十五个生态系统,并找出了三个子系统和十五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域耦合,区间耦合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随资源优化配置,土地优化配置两个数字模型,揭示生态与社会经济体系相耦合运行的内涵和规律,初步建立了引黄生态灌溉区的模型。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黄淮平原井灌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该研究提出了灌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参数的校正(识别)方法。开发了功能较强的地下水资源有限元评价预测的数据前后处理软件。将相空间理论的数据处理组合方法应用于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拟合和预测研究,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提出了以区域水量平衡为原理的新的灌区农业水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了作物加权平均耗水量计算公式和节水灌溉方法选择指标体系。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对灌区管理及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灌溉水费价格改革进行了探索,对于加强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理论与应用

成果简介:项目针对区域农业用水特点,对水文预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多目标优化、水资源价值及风险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以理论成果为依据,研制开发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已在河南的中牟县、濮阳渠村灌区和河北省的沙河市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灌溉系统配水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灌溉配水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灌溉渠系输配水过程中水量损失大这一问题,探讨通过非工程措施降低输水损失,节约农业用水的可行性。从灌溉管理软件着手,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灌溉用水实时调度,达到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供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内容包括土壤墒情监测预报技术;灌区动态配水技术;灌区量水新技术。

研究开发的灌区用水决策支持系统成果是实施管理节水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投资少(仅少量量水、墒情及其他实时信息预测设施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软件等),见效快的优点。目前各项技术均已研究完成和组装配套。由于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每一步操作都有详细的提示,且采用表、图形式输入输出,具备高中文程度的人员均可掌握。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运行过程中决策人员可根据经验及实际可行性,对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人为干预,使配水结果更符合实际。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水库自压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开发

成果简介:该课题针对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施了先进节提水技术,研究创新了变接式接头,解决了放水洞与管网的连接难题,对立体、交叉节水灌溉技术及整体自压灌溉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进行了研究,实现了水库无压水变成有压水及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井河配套经济自立灌排区管理模式研究

成果简介: 该项目引进国外经济自立排灌区的先进农业用水管理模式,按照水利产业化要求对灌排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井河配套经济自立灌排区,形成了供水部门与用水户之间的市场运行机制。用水者用水实现了统一管理、自我完善;供水部门达到了经济自立的良性循环。

该项目实施以来,实现了地下水、地表水的联合调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了政府负担,减少了工程维护费用,提高了灌溉服务质量和水费征收率,为灌区改革和市场化运行管理树立了典范。该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多灌溉水源联网调度类型区研究

成果简介:农业高效用水创新集成技术研究是本次攻关的主要任务。主要创新集成内容包括5部分:多灌溉水源的联网调度创新技术,该项技术要求如何因地制宜的解决分散水源的联网、调度及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联网工程技术、调度技术、管理技术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有所创新,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灌溉自动化控制创新技术集成,该项技术主要针对大面积灌溉工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主要解决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系统的灵敏性、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大面积的灌溉自动化控制在我国尚未试行,其硬件、软件的技术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特别是根据作物生长规律自动控制机泵的启闭更是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创新。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3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建设: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也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态势。相比较而言,农业生产方面虽然用水量大,但是存在着很大的节水空间。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若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及推广,不仅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的灌溉水源,还可以推进节水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的管理与应用。而在农业建设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指农作物种植中利用低量的水来获得农田的高产,是在保障农业生产不受到影响的基础上,尽量节约灌溉的用水,而主要的措施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来进行灌溉,避免在水资源的运输及运用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尽可能地追求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中,并不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所运用的水资源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真正应用到了农作物的生长中,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不容的,是对农业科学建设的重大阻碍。

1 节水灌溉技术简介

1.1 微灌技术

微灌是继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之后农田水利建设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具体来说微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技术主要包括微喷雾、脉冲灌溉以及滴灌等。在对其进行具体分类时,按照灌溉设备的情况进行划分可分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按照灌溉设备性能划分又可分为重力微灌和常压微灌。微灌技术的结构主要包括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以及灌溉控制系统 3 部分,其优点就在于彻底杜绝了以往大水漫灌对灌溉水量无法控制的现象,实现了对水量的严格把控。

1.2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灌溉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灌溉。喷灌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搭配相应的设备,较常使用的是动力机和压水泵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产生的势能将自来水或是水泵的水压缩到管道里,管道终端的喷嘴会将管道里的水喷洒到空气里,在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对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喷水速度均匀,水量也较为适中,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地板结,利于植物根部透气。

1.3 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以往的农作物灌溉技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灌溉水源在渠道输送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灌溉压力。灌溉渠道防渗技术依据防渗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塑料薄膜材料防渗、浆砌、石头衬砌以及混凝土衬砌等。该技术的优点就在于灌溉渠道一旦进行了防渗控制,就能长久有效地杜绝渠道对灌溉水源的吸收。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针对农田的地势、地质、水土条件、农业结构选择适当的断面形式、防渗材料以及止水材料,另外该技术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1.4 步行式灌溉技术

该技术又叫行走式灌溉技术,是指利用农村使用较普遍的农用运输车或是拖拉机等行走式的动力机械,将节水灌溉机具配带在车上,在动力机械行走的过程中对农作物进行浇水灌溉,具体包括节水播种技术和抗旱保苗节水灌溉技术这两种。该技术实现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的有机结合,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使用常见的拖拉机就能进行灌溉作业,极大地减少了灌溉投资;不用进行田间修渠,只要有灌溉水源,灌溉机就能开进田间地头进行灌溉,减少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1.5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以管道代替以往的明渠进行输水灌溉,将灌溉溉水源由分水设施送到农田里,实现了经过管道分水口分水后直接对沟、畦进行输水的灌溉方式。就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来说,它既可以为田间沟畦进行低压管道输水,也可以与喷灌技术相结合为其提供压力输水管道。低压管道输水的特点主要有:由于仍属于地面灌溉方式,出水口的流量很大,所以不会发生堵塞现象;采用管道输水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渠道的渗透,实现了节能节水的灌溉目的;该技术的投资相对较小,而且对农田的适应性较强,不受地形影响,实现了小投资高效益的效果;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低,比较适合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水平,便于在农村大范围推广。

2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节水灌溉能够真正的起到科学的利用,并在农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和作用,需要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对其中的要点着重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农田灌溉方案进行实时调整

农田灌溉方案的选择必须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各地区对农业节水灌溉制定的指标不同,所以各地种植的农作物的耗水情况、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另外,随着各地农业政策的调整,不同阶段的农业种植结构也会存在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农民群众要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的调整。除此之外,为了减少农业灌溉有水,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大对低耗水作物的种植。

2.2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我国地形地势复杂多样,所以要结合当地的水土条件和农田种植作物的类型来具体选择灌溉技术。例如,对大田粮食作物而言,基于其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现状,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应选择以地面灌溉方式为主,并且还应加大对膜垄沟灌技术、免耕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这样能减少很大的资金投入;在条件允许、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选用资金投入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滴灌和喷灌技术,这样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节水灌溉,进而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大面积建设。

3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探讨

3.1 依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类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根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即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确定各类农业节水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3.2根据作物类型与水土条件,因地制宜的选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该根据种植的作物类型与当地的农田水土的条件,因地制宜地来选用农业节水的灌溉技术。而对产出的效益相比较低的大田粮食农作物,在采用农业节水的技术工程中,还应重点考虑用改进地面灌溉的方式为主要的节水灌溉的技术,提高对投入较小的减免冬灌。机械化免耕秸秆的覆盖技术与膜垄沟灌技术的研究及成果的广泛应用。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适当选用投资较高的喷灌与滴灌的技术。从而大力发展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来合理的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努力推行渠道的防渗、管道输水的灌溉、喷灌及微灌等节水灌溉的方式,并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进一步消除大水漫灌的现象,以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从而进行科学的用水管理,来提高用水的效率,全面提高节水科技的管理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重点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及完善应该结合当地的特点,并探索不同形式的推广服务组织,从而使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慢慢由零散分散型转化为专业化、系列化、社会化。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应该以地方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为主导、基层水利与农业服务组织(水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实施主体、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地方政府还应该建立专项资金来用于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允许地方科技人员参与到技术服务与转让及承包的效益分配,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并扩大掌握节水农业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从而带动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农业及增加收入相结合起来。

3.4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节水技术的水平,从而加快水费改革的步伐,并树立水商品的观念,要实行有偿供水,还应对超定额的用水来实行加价收费,对节约水量的要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充分树立节水的意识。

结语:农业产业建设时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的,但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应根据现实情况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其发展的方向和形式更适用于社会的需要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对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保障,但是其技术和体系的应用还不完善,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应对该技术进行积极地创新和巩固,使其能够真正应用于农业的建设中来。

1 刘丽 庄永娟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J]. 农业与技术, 2013,(9).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4

关键词:农业发展;水利工程;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水资源匮乏,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显得更加重要。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国,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确保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又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研究机构必然面临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时,我国的人均水量不足,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根据我国各个区域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来分析,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匮乏这一严重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作物的灌溉量达不到要求。为了用最少的水资源达到最优的灌溉效果,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同时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增收,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

(1)在节水灌溉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范围相对比较小。从喷、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在目前相关地方的实践过程来看,这些技术措施只是作为示范工程,而没有进行相关大规模的技术管理措施,应大规模推广一些比较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范围;

(2)农田灌溉的节水资金投人相对匮乏。由于节水灌溉的维护资金相对不足、或者说已建灌溉工程大多已经老化失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节水灌溉效益及灌溉面积逐年降低和衰减的趋势。由于在节水灌溉过程中,建设资金短缺,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尤其是配套资金往往安排不当或者安排不到位,使发展规模严重受限;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备有时会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相关原因导致节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率高。因此,使节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这样一来,进一步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3、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的节水灌溉措施主要为挖土成渠,然后把水输送到田间地头。这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输送水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量比较大,浪费比较严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灌溉渠道中的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仅有50~60%。表明农业灌溉用水的重点是搞好输水管道的节水,制定可行的节水措施和方案。这是节约灌溉用水的关键。输水节水措施主要有:(1)加强输水渠道的防渗。由于防渗可采用多种材料,而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应用较多的防渗材料包括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干砌块石和现浇混凝土护面等。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大都是建设的“三面光”渠道。如果渠道较小,则可选用U型混凝土渠道,改善输水流量,降低过水断面。(2)使用输水管道。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渠道灌溉不仅有渠床渗透,也可能出现水面蒸发或者渠床上杂草的蒸腾,如果使用输水管道便可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损耗。如果对滴灌、喷灌等的要求较高,可从地面灌溉中选择低压输水管,压强通常小于200MPa。

3.2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的应用

(1)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应用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就是通过相关的工程措施将自然降水收集起来,在农田需要灌溉时利用管道将雨水输送到田地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可以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还可以补充人畜饮水,在季节性缺水和干旱的地区比较适用。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有利于改变农民的种植模式,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2)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无论采取哪种灌溉技术都要确保农作物的根系活动层土壤的湿润,满足农作物的吸收和农作物生长需要。可以采取麦秆覆盖与中耕保墒的方式保持土壤湿润。麦秆覆盖是把切碎的麦秆铺在土壤的表层,利用覆盖表面减少水分的蒸发。中耕保墒就是在灌溉以后进行土壤表层的耙松,切断水分蒸发的毛细管道,防止水分的过分蒸发。实践证明,这种技术可以使土壤水分增加1%~4%,在干旱的地区可以节约水量达1,500~2,250m3/hm2,可以增产40%以上。

(3)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和微喷雾等技术。如果参照微灌技术设备性能划分,分为两种:①重力微灌;②常压微灌,如果按照灌溉设备分类,同样分为两类:①地下灌溉;②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该技术主要包括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和灌溉控制系统等。

(4)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喷灌技术的全称是喷洒和灌溉技术,这项技术是当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其主要是利用水泵、动能机等能产生动力的设施把水进行加压处理,并使用可以采用自然落差的设备将水资源灌溉到农田。按照喷灌设施是否可以灵活转动,喷灌设备可以分为固定型、半固定性和移动型设备。不同型号的设备的应用领域也是不同的,固定型的喷灌设施除了喷头可以自由移动,其他部位都是固定的,这样的设施一般应用于面积较大的农田中;半固定型的设施的喷头支管也可以自由移动,这样的设施可以应用于范围较大的场地;移动型的设备可以应用于环境恶劣或者山地区域。

4、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的建议

4.1提高农户节水意识

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需要政府极大的宣传力度,让农户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改变他们“水分来自大自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思想,全面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有责任开展节能节水宣传活动,向农户传达科学用水方法,合理灌溉技术等,以期提高农民保护水资源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4.2对灌溉的模式进行更新

就现状来看,灌溉技术主要有沟灌、管灌、滴灌和喷灌,然而只有沟灌、喷灌和管灌是最为常用的。农业生产者发明了沟灌这项灌溉技术就是为了利用河流周边的天然水道进行灌溉,节省灌溉成本。虽然这种技术可降低成本,但灌溉效率却不是很高,因为在水资源的传输过程中会有很大程度的水分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了农田水利运行情况与水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灌溉模式进行改善。一方面,使用覆膜技术对沟灌进行改良来提高灌溉效率,建立系统的沟灌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向农业生产者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将水流转化为水滴、水雾等形式,降低灌溉用水量。灌溉技术利用地下管道实现回流,从而也控制了水的消耗与浪费,比传统模式节省水资源百分之五十左右,与此同时还提高了灌溉效率。

4.3合理储水、蓄水,实时开展灌溉作业

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宽广,大多数地区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受季风气候影响非常显著,为此,我国降水大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夏秋两季降水如果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储存,则完全能够达到我国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同时,可以运用汛期蓄水进行灌溉,能够依据所需增加的灌溉次数或利用沟渠把水资源在农田当中进行循环性灌溉,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水资源得到有效的节约,提升灌溉效率。

结束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生活和人民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因此,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结合农业用水和节水的多年实际,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付海波,武冬锟.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2,20:42.

[2]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36-37.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5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推广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使用日益紧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水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水农业的发展就无从提起。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农业用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节制的进行农业的灌溉,将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所以要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技术上的改革,实行节水灌溉。

一、当前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农业高速发展,用水过多,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加剧城乡用水矛盾,破坏生态平衡。

2、建设规模过大,投资能力不足,许多灌溉工程未建成即投入生产运用;投产之后,又由于资金缺乏,设备不能正常维修养护,有效灌溉面积呈衰减趋势。

3、建成的灌溉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无自,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4、水利院校的教育和教材内容重视水工结构的设计理论,忽视管理科学与实践。加上部分水利建设项目常以形象工程表现政绩,而对项目管理及其效果缺乏监测制度和评价指标;所以,就形成“重工程、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建设、轻效益”的社会思潮。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需要政府加大工程续建配套的财政投入,从长远发展考虑,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具有新知识和新思维的后继人才。

二、推广节水灌溉的措施

1、深刻理解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

我国人口资源庞大且发展状况不均,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居民聚集,而内陆部分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生产用地较大,用水量也巨大,为各个国家之首。每年用于种植生产用水约为4000亿立方,是整个国家总用水量的四分之三,可为消耗巨大。然而有效用水仅占其中的25%~40%,浪费程度较高,而我国又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因此,在农田水利中进行节水灌溉不仅可以为我国节省大量水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为我国进入现代化农业时代铺平道路。

2、推广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⑴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植物种植对地表的要求首先体现在平实程度和土壤质量。这能够保证作物种植的稳固程度以及含水量的多少,使作物生长发育保湿程度有所保证,此外需要进行储水沟、垄等的标准化设计,设计出能够合理放出水源的数据参数。这是增加用水效率和节水成效的必要手段。研究表明,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米时,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对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灌水定额小于675m3/hm2,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3/hm2时,约有150m3/hm2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3/hm2时,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⑵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采用新的方法,在利用传统灌溉优势的同时改变其浪费水源,作业量大而效果不好的缺陷,进行具有针对性而非整体性的模式,这种方式节约了大量操作而由于蒸发引起的总水量浪费,并给作物用水增加一个缓冲余地,避免过多或过少,大大增加水的使用效果,并且让植被根部得到温和养护,使其向下发展,对于牢固植物,促进强壮生长等有良好效果。

⑶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上层作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流速提高,在此情况下若初始水量相等的情况下,该技术下的水流速为普通方式的1倍到十几倍,速度加快的条件下水向地下的流失量会相对减少,这样的优势体现在灌溉的均匀程度,节约用水,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⑷改进沟畦放水设施。改进沟畦放水设施,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这种方法自动化程度较好,避免了人工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这类器械在我国尚未大量投入使用,仅处于尝试阶段。

⑸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

三、完善节水灌溉的制度保障

⑴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用水协会,参与灌区制度改革和管理运行,增强灌区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⑵加强管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现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实行水价定额制,以约束管理,节约用水。

⑶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加大投资,企业助资,个人集资等,以多种方式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大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并做好节水灌溉宣传力度。

⑷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灌溉发展计划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工程投入的积极性。有关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灌溉发展计划,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搞好优化设计,搞好示范,努力把成本降下来。

⑸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同时完善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把质优价廉的产品用到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去。

四、小结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6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Abstract】This text overview stanza water irrigation technique content, syst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propulsion stanza water irrig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on this foundation of 4policy suggestion.

    【Key words】Stanza water irrigation;Technique, trend, suggestion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 (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3) 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7

关键词:节水灌溉;重要性;方法;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节水灌溉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所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其核心是降低灌溉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损耗,尽量减少水量输送过程中水库、渠系的水面蒸发和渗漏损失,减少农田的无效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减少作物的蒸腾耗水,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一、推行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节水灌溉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所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其核心是降低灌溉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损耗,尽量减少水量输送过程中水库、渠系的水面蒸发和渗漏损失,减少农田的无效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减少作物的蒸腾耗水,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但是,我国的节水灌溉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不足10%。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只有25%~4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5%~30%。传统漫灌使1 hm2 耕地每年灌溉用水量高达9 000 m3,比发达国家多4 500~6 000 m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据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约400 亿m3,其中,农业缺水现象较为严重。旱灾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旱灾损失的粮食产量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粮食总产量的50%以上,占年平均粮食总产量的5%左右。据统计,20 世纪90 年代, 全国农业因旱受灾面积年平均为2 490 万hm2,进入21 世纪,年平均为2 570 万hm2。2000 年是严重干旱年, 因旱灾减产粮食600 亿kg,占年粮食总产量的13%,经济作物损失高达511 亿元。在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同时,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不当,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水资源的浪费也是非常严重的。有人估计,每年农业浪费的水量达1 00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问题已成为21 世纪我国通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大障碍。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二、节水灌溉的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1、 喷灌

喷灌技术是对一整套的喷灌机器, 如加压水泵、动力机等,或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势能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由喷嘴将水喷到空气中弥散成水滴状,使水均匀地分布在农田实现灌溉的目的。喷灌技术几乎适合所有农作物的灌溉。

2、微灌

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和涌泉灌等多种灌溉方法。根据微灌设备的工作压力状况不同, 可以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根据灌溉设备的铺设不同方式,可分为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能够较好的控制作物灌溉用水,主要是由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及输水管道组成。进行微灌时,通过管道上的特殊喷头(如滴水头、微溉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水带、喷水带等) ,把水和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肥料和营养物质,以较小的流量速度准确地直接向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在实践中,微灌主要为适用于局部的农田灌溉。

3、灌溉渠道防渗

灌溉沟渠渗透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土质渠道的通透性或形成河床透水的保护层,从而采取的各种节水技术措施。比较常用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有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浆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和多材料组合防渗等。

4、行走式灌溉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是使用农村现有的各类农用机械和电力作为灌溉的动力,支持配套的灌溉设备,以提高移动灌溉适应性。这种节水灌溉机械不需要的复杂的工程设施,只要能够达到灌溉用水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进行灌溉。机器的装配采用组装的方式,拆卸十分方便,因此可以快速组装的灌溉设备组,支持拖拉机的使用, 可以对急需的地区有针对性的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有效性,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

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减少渗漏和蒸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 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溉。由于它直接利用地下埋管和地面移动管道输水到田间, 因此又称为“管灌”。管道输水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的, 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12MPa, 水进入田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

6、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

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沟灌、块灌、漫灌) 灌溉效率较低, 灌水不均匀, 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和无效排水。我国推行的节水措施为: 在地势平坦的土地上, 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 平整土地, 实行田园化建设, 每次灌水量可控制在750m3 /hm2 以内, 棉花、玉米、高粱等中耕作物可采用沟灌和隔沟灌。改进沟畦技术简单, 易于操作, 只需一定的劳动力投入, 可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

6、雨水灌溉

该技术是在年降水量只有200~ 400mm 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将雨水积蓄起来进行农田灌溉的方法。雨水一般收集于水窖或涝地, 除解决人、畜生活饮用水外,将剩余的蓄水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发展庭院经济作物。这种灌溉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已得到迅速发展。集雨灌溉工程可分为水源工程、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3个部分。

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不同的情况下节水效果是不同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选用节水灌溉技术。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进行灌溉技术的选择,而且在选择时要注意分清重点。比如说,一些比较重要的产物如水稻等就要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优先考虑,要保证其水资源的充足应用并保证对其使用的栽培技术最优化、灌溉技术最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相对的对其增加投资,使得其产量得到保障,以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项目,就可以适当的向后面排一点,在运用的资源及技术上可以适当的让出一些给那些重要的项目。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选择上,我们要分清重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安排。

2、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上,要注意考虑农业种植结构方案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时,要能够灵活的应变。可以依据种植结构的调整如适当地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来进行不同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有了稳定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要确保农业的稳产增收,做好农田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为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以有效的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与所产生粮食的产量之间的价值,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增收,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开展,加快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吴普特,冯浩.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初探[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06)

[2] 兰才有.发展节水灌溉De若干问题[J]. 农机科技推广. 2005(04)

节水的灌溉技术篇8

关键词:节水灌溉  输水  制度 

        0 引言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按照作物的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 经济 效益,是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 现代 农业转变的必要措施。

        节水灌溉不仅节约水源,而且带来的相关效益也比较显著。主要表现为:水分的生产绿率提高、单产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提高、病虫害减少、施肥量节省、电力能源节省、生产用工大量节省、耕地节省及环境效益提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灌溉潜力很大,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是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只不过有些技术成熟一些,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技术优点更多些,适用范围更广些,而有些技术稍逊而已。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节水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目前节水技术有以下几种:

        1.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 自然 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旱作物。

        1.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灌、涌泉灌等。滴灌又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滴灌和重力滴灌;根据设备铺设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地下灌溉和地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控制、过滤系统及管道和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喷水器(滴头、微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带、喷水带等),将水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

        1.3 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是为了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混凝土衬砌、浆砌、石块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混合材料防渗等。

        1.4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通过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田间对农田灌溉。水进入田间后仍属于地面灌溉的范畴。

        1.5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 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是利用 农村 已有的农用动力机械兼作灌溉动力,配套使用的灌溉设备,以增加流动灌溉的适应性。行走式节水灌溉机不要求田间工程设施,只要有水源就可以实现灌溉。该机都是组装的,装拆方便,所以那里干旱,就可以迅速组装一批灌水机具、配套使用的拖拉机,就可以实施行走式灌溉,以达到补水灌溉的目的。

        2 节水输水方法

        几千年来我国都是用土渠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头。这样有大量的水在还没送到田头就已浪费掉了。我国现有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很低,一般为0.3-0.5。因此在输水过程中节约水的潜力很大。常用的方法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

        2.1 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有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卵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塑料薄膜、土工膜等,最近国内比较普遍推广的“三面光”渠道就属这一类。当采用砼护面时,如渠道不大还可用u型砼渠,这样还可以提高输水流量,减小过水断面。

        2.2 管道输水 渠道输水除了渠床渗漏之外,还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3 节水灌溉的相应制度

        3.1 不充分灌溉按早期灌溉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就要给作物供应最充分的水,以使之达到尽可能高的单位面积的产量,这就是充分灌溉。这种灌溉方法可以获得最高的单位产量,但是单位水量所获得收益就不见得最高。因此,近年提出丁不充分灌溉的理论,也就是说灌溉的目的并不是要达到最高的单位面积产量,而是要使单位用水量的作物产量较高。这在现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亩少灌一些,就有可能灌溉更多的面积,从而获得更高的总产。我们民间过去曾采用过坐水种,灌关键水等就属于这种灌水制度的雏型。而现今则要研究出完整的不充分灌溉制度。这要做大量的实验工作,而且这种灌溉制度对于不同的地区的不同作物也是不相同的。

        3.2 水稻薄浅湿晒灌 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水肥流失严重。最近研究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其基本做法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保持薄水,乳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湿润落干。

        4 节水田间辅助措施

        各种灌水方法都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以便于作物吸收。这样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不可避免的就有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而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中去,这一部分水基本是浪费掉了。因此为了节水许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将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或其他植物茎叶)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土表水分的蒸发。

上一篇:病理学概念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