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9:09

节水管理制度

节水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节约用水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用水、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四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节约用水日常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经批准实施的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广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非居民用水单位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实际用水量明显下降的;

(二)城市再生水利用作出显著成绩的;

(三)研究推广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器具等有突出贡献的;

(四)节约用水宣传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明显的;

(五)举报和制止严重浪费用水行为属实的;

(六)其他对城市节约用水作出突出成绩的。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计划用水

第九条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根据水资源和供水状况、用水需求以及用水定额,组织编制非居民用水单位年度计划用水指标,报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非居民用水单位(含生产、经营性的用水个人)实行计划与定额相结合的计划用水管理。具体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非居民用水单位的范围,根据国家节约用水的有关要求及非居民用水单位月用水量确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管理,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抄表到居民生活用水户。

第十一条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办理计划用水指标,签订计划用水管理责任书,并按照下达的计划用水指标用水。

第十二条需要增加用水量的,应当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提出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申请。

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申请临时计划用水指标,并接受使用期内的计划用水指标考核。

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接到非居民用水单位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申请,应当受理,并根据计划用水指标管理规范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接到临时计划用水指标的申请,应当受理,并根据计划用水指标管理规范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三条计划用水指标的核定、下达和调整,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便民和效率的原则。

计划用水指标应当满足非居民用水单位合理用水的需要。

第十四条水资源紧缺时,在确保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前提下,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采取限制用水措施。

第十五条对取用地下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并逐步压减地下水井开凿和地下水开采量,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禁止新凿地下水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外严格限制新凿地下水井。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经批准开凿的地下水井,取用地下水应装表计量,缴纳地下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纳入计划用水管理。

第十七条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用水和节约用水统计制度。

供水企业应当在每月10日前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报送上月非居民用水单位的用水量和相关用水资料。

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做好用水和节约用水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并定期向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报送月(年)统计报表。

第十八条非居民用水单位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超出计划用水指标的用水量,除据实交纳水费外,由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根据该单位实际执行的水价标准收取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

第一个月超计划用水指标用水的,超出部分水量按水价(不含污水处理价格,下同)的0.5倍收取;第二个月仍然超计划用水指标用水的,按水价的1倍收取;第三个月及以上继续超计划用水指标用水的,按水价的1.5倍收取。

第十九条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交同级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宣传、奖励,补助城市供节水设施建设,行业管理和城市水资源保护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节约用水

第二十条建设项目实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年设计用水量在3万立方米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用水节水评估报告,其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用水节水评估的内容。

用水节水评估报告编制和审查的具体办法,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节约用水措施方案应当经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在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节约用水措施方案的审查意见。

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应当严格审查节水设施相关内容。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应当对节水设施进行验收。未申请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对该非居民用水单位不予下达计划用水指标,所用水量可以按超计划用水收取加价水费。

第二十四条供水企业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漏水损失。

供水企业管网供水漏失率、供水产销差率以及水厂生产自用水比率应当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第二十五条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规章制度,并指定部门或者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第二十六条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加强对用水及节水设施、设备、器具的管理和维护,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避免漏水损失。

未经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

已安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水器具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按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的要求限期更换。

鼓励居民生活用水户使用节水型器具。

第二十七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节水型用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

第二十八条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管线管理单位应当给予配合,避免施工中损坏供水管道,造成漏水损失。

供用水管道、设施、设备、器具漏水的,供水企业、非居民用水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在发现后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在接到漏水报告后应当责令限期修复。

第二十九条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损耗。

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应当按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要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

第三十条使用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安装计量仪表;自建设施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安装计量总表并按规定定期校验。

第三十一条从事洗车、洗浴、游泳、水上娱乐等业务的,应当安装节约用水设施、设备,提高水的利用率。

第三十二条积极采用低洼草坪、渗水地面等雨水收集利用方法节约用水。

第三十三条非居民用水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水量平衡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改正用水浪费问题,提高合理用水水平。

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水量平衡测试的具体规范要求并予以公布。

非居民用水单位的水量平衡测试,可以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专业单位进行,也可以按照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要求自行测试。

第四章城市再生水利用

第三十四条城市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设施是指再生水的集水、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设备冷却、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三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楼及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

第三十六条原已建成使用的工程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7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且具备建设场地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的要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三十七条符合第三十五、三十六条规定,但可以使用其他再生水利用设施供水的,经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但需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

第三十八条再生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办理建设备案。再生水利用设施竣工后,必须经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三十九条再生水的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

第四十一条再生水的价格应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的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四十三条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再生水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四十四条已建、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建设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

第四十五条园林、绿化、景观、洗车、环卫及建设施工用水,应当首选使用再生水。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纳入计划管理的非居民用水单位未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或者拒不签订计划用水管理责任书的,或者供水企业未按要求报送非居民用水单位的用水量和相关用水资料的,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使用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的非居民用水单位未按规定安装计量仪表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建设单位未办理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四)非居民用水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擅自停止使用节水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水量平衡测试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再生水利用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的再生水水质未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六)从事洗车、洗浴、游泳、水上娱乐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未安装节水设施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七)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擅自停止运行或者供水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单位或者个人将再生水管道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连接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符合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但未按相应规模同期建设,或者可以使用其他再生水利用设施但未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的,对建设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符合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但未按相应规模组织建设,或者可以使用其它再生水利用设施但未组织安装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的,对物业管理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产权单位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核减计划用水指标;

(四)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竣工后,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对建设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处损失水量总价20倍以下罚款,罚款总额不超过5万元:

(一)供水企业和非居民用水单位因失修、失养或者人为造成供、用水设施、设备、器具损坏漏水的;

(二)施工单位因施工损坏供水管网造成漏水的。

第四十九条非居民用水单位未按要求更换原已安装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的,由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每套(件、只)处3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罚款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

第五十条工业企业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未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由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核减计划用水指标。

第五十一条逾期不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从期限届满之日起,由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除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外,同时核减计划用水指标。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凿地下水井取用地下水的单位或者个人,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罚,直至封井。

第五十三条市城市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照管理权限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

(二)在核定计划用水指标时,故意压低或者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

(三)在国家、省及本条例规定之外乱收费、乱罚款的;

(四)接到供水管道漏水报告后,不及时责令相关责任人修复的。

第六章附则

节水管理制度篇2

【论文摘要】 “强化流域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河道管理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以构建起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举措。实行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管理,对于恢复和保障河道正常的排洪输沙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河道的不利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和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 自然 的和谐,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经成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一、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

黄河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无可代替的重要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在我国国民 经济 和社会 发展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黄河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特别是黄河流域地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80%以上靠的是黄河水。因此,加强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强化节约用水与治理水污染势在必行。

二、黄河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据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亿立方米以上”。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水资源日益短缺、节水意识淡薄、节水法制法规滞后、节水措施不到位、设施落后和水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亟待解决。同时,黄河水资源短缺,又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殊河情,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要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科学 配置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黄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而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引黄供水虽然改变了过去公益性服务、无偿式用水的管理模式,但水费低也是造成水浪费的重要原因。农业灌溉水费标准太低,实际水费标准不足供水成本费的30%;目前,黄河渠首农业供水水资源费仅为0.01元/每立方米,150立方米黄河水不足一瓶矿泉水的价值,离供水管理实际成本相差甚远;非农业供水为0.85元/立方米,也就仅仅只够成本,而不够弥补农业供水的成本差额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与养护费用。对黄河供水事业的发展和引水工程建设的维护十分不利。也就说没有资金投入于供水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合理的水价应包括引黄供水工程的投资、折旧费、维修费,正常运行的经费,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工程老化维修费、以及合法、正当的利润。在水费征收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水费不能全额征收,影响了引黄工程、灌溉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缺乏必要的机制

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 企业 、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强化节水机制建设,必须在资金的投入、政策的优惠与扶持等诸多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通过运用行政、市场、 法律 、制度等手段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有效运行。

(三)节水立法不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节水也是如此,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在我国节水意识和节水法制都很薄弱。目前节水管理尚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状况,定额标准混乱,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国家还没有一部有关全面节水的法规,节水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决好“节水”的问题。因此,强化全面节水法规建设,通过法律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治理水资源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我认为节水法规建设,应当本着既符合宪法、水法等国家基本法的要求,又要注重民生,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既要考虑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又要尽量满足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正常用水所需。真正使节水法规、制度建设服务于民,用之于民。真正使节约用水成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由政府和市场联动,在法律法规的有效制约下才能真正奏效;才可能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实效。

四、节水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个机关、组织、单位、团体、厂矿企业和每个人,必须加强宣传 教育 ,正面引导,发动全社会每个公民、每个团体起来节约每一滴水。充分利用“世界水日”和“

(二)农业节水 

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实际能够真正用于灌溉农田的水量也不过30% ,有约70%的水被浪费掉了。因此,今后应大力 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对灌区和下游引黄灌区进行工程配套和防渗改造,增强渗漏防护措施;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整平土地、沟渠配套、沟灌、间歇灌、滴灌、喷灌等)。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 现代 旱地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夏季多雨季节,集蓄雨水用于旱田灌溉;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努力发展抗旱作物种植,确保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农业不减产。 

(三) 工业 和城市生活节水 

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 企业 的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水资源。(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提高节水技术,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五)治理水污染 

除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节水外,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利用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首先应从战略上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积极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深度,将城市污水开辟为“第二水源”。这种再生水可用作城市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这是保护供水水质和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六)合理提高水价,促进节约用水

黄河流域水价严重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用水浪费,同时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缺乏足够认识,对水资源保护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合理提高水价有利于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也可以筹集资金,改善供水设施,减少供水环节的渗漏浪费,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等。

(七)合理配置水资源 

我国北方水少而南方水多,且时间上波动很大。这种空间分布与时间分配的极不均匀性,决定了采用区域水资源调配办法改善这种不均匀性的必要性。但是确定是否需要调水,又必须具体地分析北方受水各地区缺水的性质,并根据区域 经济 与社会近期与远期的需求进行周密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确定调水的合理规模,并充分论证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南水北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它可以使调入区的调水量规模最小而效益最大。调水对于调入区来说是一种重要开源,但开源又必须在节流的前提下进行,在节流的基础上开源是水资源调配的基本原则。调水应是对当地水源的补充。只有实现了地区节流,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的潜力后,实施调水才是最济、最合理的。

(八)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一是逐步完善各项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量化、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二是解决流域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赋予流域机构及下属管理机构行政处罚权,明确其执法主体地位。三是理顺黄河内部各部门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关系,形成一个责权明确、关系协调、运行有力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机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定全国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必须进行 科学 论证。在地下水超采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维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水体的 自然 净化能力。一是逐步完善各项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量化、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二是解决流域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赋予流域机构及下属管理机构行政处罚权,明确其执法主体地位。三是理顺黄河内部各部门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关系,形成一个责权明确、关系协调、运行有力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机制。

节水管理制度篇3

论文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促进金昌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金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机制、体制保障,有利于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金昌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是基本市情。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社会,已经成为“十一五”金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1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金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从水资源的自身运动规律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金昌多年平均降水量100mm左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4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74亿m3,多年平均用水总量达到8亿多m3,供需缺口2亿多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高达148.90%,远远超出国际50%的警戒线,加上废污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已经大大超出了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水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条件,这是导致金昌市水资源、水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从源头上控制废污水的排放和农业污染源,把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废污水排放控制在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维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1.2 从水资源对其它资源环境的影响来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工程没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商品粮基地的不断发展,下游地区大量打井,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泉水流量锐减。目前清河、双湾两个井灌区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地下水位累计下降15~40m,水质不断恶化,地表植被成片死亡,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万亩沙枣林已大部分枯死。金川河流域的永昌县焦家庄乡、北海子大部分泉眼干涸,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尘天气日益频繁,年平均风沙日达90d,土地沙漠化急剧扩张,目前全市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40万亩。因此,要控制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维护水环境的健康生命,建立人水和谐共存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从资源占用成本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从水资源占用及效益看,农业用水量占到全市用水总量的80%,而农业增加值仅占gdp的5%。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渠系水利用率仅为62%,灌溉用水效率只有45%,大水串、漫灌现象仍然存在,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占用量大,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从水价看,目前工业用水价格0.54元/m3,农业用水价格0.085元/m3。现行水价仍未达到供水成本价,在目前情况下农业所得的效益,不过是由于部分供水成本是由政府支付,而不是生产者承担的。再从水资源占用的间接成本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的面源污染排放,需要花费大量的代价进行污水处理。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处理1 m3污水大约需要1.20元左右的成本。可见,节水的直接、间接的经济环境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综上所述,节水,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保护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自身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2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组织保障

一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节水型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根据省水利厅和市政府联合批准实施的《金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和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认真组织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市委发[2007]15号)精神,进一步明确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制定出各部门完成分解任务的倒计时时间表,紧密配合,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了各相关部门的优势,形成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合力。三要在全市开展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节水工作的社会化水平。四是要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和政策,对于认真按时完成分解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予以奖励和表彰,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责任。五是要加强工作阶段督察和验收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分工作阶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检查和督察,从而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工作结束时,要及时进行验收总结。六是要保障工作经费的足额到位。各级政府都要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体制保障。目前金昌市供水仍然呈多头管理、协调不力的落后运行状况。参与全市水资源管理的单位除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外,还有金川集团公司、市建设局、市供水处等多家管理单位。水源工程归水利部门管理,并分管农业用水。城市配水设施、城市用水和污水处理工作分别由金川集团公司、城建和环保部门负责,全市的节水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金川集团公司、市城建局协管公司节水和城市节水。这种城乡分割、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造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支解,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回用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世界银行的咨询专家也曾尖锐地指出:“中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构不足以应付缺水和水污染的挑战”。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就是要对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水务统一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新型管理体制,尽快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全市的防洪、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政出多门”为“政出一门”,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水资源管理上的质与量的统一,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力度,尽快理顺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机制保障

政府调控是指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人大立法、制度建设、税收及水价经济政策制定、定额和生产技术标准、水资源总量及排污总量控制等措施,达到促进节约用水的目的。一是要积极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二是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制度,保证用水指标的实现。三是要逐级明晰初始用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

市场引导是在明晰水权,实施水量、水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水资源向节约型、循环型、高效益的产业和企业配置,从而实现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在节水中的杠杆作用;二是要确立水权、建立水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水资源由高耗水、低效益行业向低耗水、高效益领域配置。三是实行“水票制”,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确保总量控制,促进水价到位,方便水权交易。

公众参与就是要把民主政治的思想贯穿到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保护、治污回用、水生态修复的全过程,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各级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质、水量配置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建立水务信息社会公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区域内主要水功能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供需预测、水量配置与调度、水价信息、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国家节水政策、技术标准、水行政许可等信息,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5 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创新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保障

节水管理制度篇4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约束性指标和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的预期性指标,就必须加大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力度,探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发挥政府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目前,人们的节水观念还不牢固,促进节水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确立,政府的调控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地方配套的节水规范性文件,推动取水许可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节水管理制度的建立;确定政府节水工作目标,编制节水规划和实施方案,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支持;保障公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用水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建立公众参与的节水制度和公众监督制度,形成节水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统一水资源管理主体,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践证明,多头管理不利于水资源的调度、管理和合理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建立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首先,明晰水权,落实水权主体,同时通过政府协调推动解决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在水资源管理上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改变过去农村水与城市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割管理的局面,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其次,制定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同一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的取水总量限额,杜绝水资源无序开发行为。第三,强化取水许可管理,通过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许可监督管理等措施,实现对区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第四,针对部分地区水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问题,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涵养水源,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第五,解决农业灌溉节水和农业用水管理问题,改变农业用水管理松散、浪费严重的状况。

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完善水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市场约束用水行为,必须尽快建立起水权分配制度和水市场运行机制。水资源是按流域分布的,一个流域往往跨多个行政区。因此,首先应建立水权分配制度,分配流域的取水量,各个行政区根据取水量进行取水总量控制。在行政区域内控制取水总量,制定各行各业合理的用水定额,规定取水的先后顺序。其次应建立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节水制度。在实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水资源费、水费、污水排放费为主的价格调控体系,严格执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经济杠杆促使人们自觉履行节水义务;建立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回用的激励机制,鼓励循环用水和使用再生水;建立稳定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节水专项奖励、财政补贴、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节水型社会。

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建立节水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一是加强节水工程规划,杜绝结构性缺水问题的出现。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产业布局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分布,坚持以水定产。二是拓宽渠道,加大节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设以配置水资源为主的节水工程,如水源涵养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工业节水改造、海水及微咸水利用、集雨设施建设等。通过节水配置工程,把丰水期的水资源储存到枯水期使用,把丰水区域的水资源引到缺水区域使用。三是建立节水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开发节水新技术;建立节水推广体系,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和节水技术推广制度;加强节水技术的指导、示范和培训,完善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

节水管理制度篇5

为切实做好我市节水建设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水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5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四)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五)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初步建立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指标

到20**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64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33.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0.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2%,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6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60升以内。实现全市农业用水零增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微增长。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凿井市场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源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市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乡(镇、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年,全市建设节水型示范企业6家、节水型示范单位4个、节水型示范小区2个、节水型示范学校1所。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市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节水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和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1)实施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三年内修复改造机电井156眼,修复田间渠道32公里,新建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

(2)实施寇店镇李家村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3)实施伊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高灌溉效率。

(4)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2.工业节水项目。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重点开展年取(用)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节水工作,更新改造一批耗水量大、技术设备落后的工业企业用水设施。用3年时间,对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的企业分批次开展水平衡测试;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全面实施“三同时”制度,提高工业冷却水和空调冷却水回用率。积极引导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到20**年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个、**市级节水企业4个,推广创建经验,全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

3.生活节水项目

(1)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以内。强化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开展农村节水教育,培养农民良好的用水习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改造老建筑中非节水型用水器具。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选取条件好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采取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用或民用建筑,均应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楼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5.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给大唐首阳山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用水。

(2)煤矿疏干排水再利用工程。实施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矿疏干水利用项目,日处理水2万吨,发展农业灌溉1.2万亩。

(3)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做到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新建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项目,凡经水资源论证审批使用中水的,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河市区段水面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市区环境。

7.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到2010年,建成全方位的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对我市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8.规划编制。完成《**市水资源总体评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为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多方加大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在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专项配套资金。各乡(镇、区)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注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矿井疏干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新晨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各乡(镇、区)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乡(镇)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市政府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八)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节水意识。认真制定、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方案,深入宣传节水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公开曝光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节水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水资源;企业;节水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为2200m3,仅为世界水平的1/4,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导致水质性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节约用水工作以来。按照“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的指导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实行依法节水、计划用水,严格执行用水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我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但与2011中央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工业用水效益总体水平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节水潜力很大。

一、企业节水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把水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水是公共产品,因此,水成为最廉价的资源,造成水费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使企业缺乏节水动力,缺乏科学正确的用水观念。没有把节水施在突出位置,粗放经营、浪费水、污染水环境的现象严重。

(二)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用水计量不完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备重建设轻管理,由于长期无人监管,无人养护,造成“跑冒滴漏”问题严重。

(三)节水信息零散,企业的节水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财务、设备、环保、节能和物业管理等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节水信息也往往与部门的职责有关。由于节水信息不系统、不完整。大多数企业无法提供关于本企业用水和节水的完备资料。给本企业的节水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缺乏技术交流。目前企业的节水主要通过企业的环保、设备、节能等部门或生产班组独立开展工艺改造和革新行为来实现,由于侧重点不同,企业节水缺乏竖向指导和横向交流,严重阻碍了工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节水成本。

二、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节水管理机构,要依据2011中央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的精神,企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节水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的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回用等水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根据行业节水规划制定本企业的节水规划、节水管理制度、节水计划和节水目标,因地制宜地实施节流减污和水源替代。提高企业用水效益,促进企业节水技术进步。

(二)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用水计量管理制度,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来配备安装用水计量器具,用水计量是保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用水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行管理的根本措施,企业建立用水计量管理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节水意识,有效的控制“跑冒滴漏”的现象,也只有通过用水计量和对各用水环节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浪费水的原因提出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2)建立健全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准确、全面、连续的用水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能充分反映本企业用水的综合信息,包括用水用途、技术、器具和管理水平、用水效率和效益,以及对水环境的影响,为了反映用水单位的用水情况,用水单位应按月抄表、按季、按年进行统计,并对节水技改情况登记、评分,以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通过用水统计,使企业做到用水量清楚、用水关系明确、用水投放产出清晰。

(3)建立健全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企业每年应将节水管理机构下达的用水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建立用水单位内部的管理考核制度,节将超罚,严格控制单位的用水量,并积极采取一定的管理技术措施,努力降低用水量,做到合理高效、节约用水。

(4)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水平衡测试是工业企业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强化用水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定期的(一般3年应进行一次)水平衡测试可以掌握企业用水现状,挖掘节水潜力、制定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完善和建立企业用水档案,提高企业用水管理人员的素质。

(5)建立企业用水节水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用水面广量大,信息收集困难,为了提高工作效益,缩短数据处理周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开展用水节水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实行企业节水信息的共享、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达到管理最优化。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节水管理工作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用水、节水情况,并经过企业用水的合理化分析找出企业节水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用水的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节水型企业的创建。

作者简介:

李海岭,男,1968年11月生,安阳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节水管理制度篇7

1.现有农场的管理模式

农场的主要水源是渠水,渠水水质泥沙含量大,地下水位在300米以下,没有井水。针对农场水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

1.1农场管理模式 采用加压滴灌系统进行管理,从沉沙池、设备操作到田间开启闸阀滴灌由连队派人负责;节水设备的维修、养护以及收缴水票设有相应的负责班长;农场的水管站负责将水配到沉沙池。

1.2自压系统管理 水管站2013年开始从源头管到地头,管理费用按照农场滴灌管理办法进行,每亩收取12元,今后农场要求水管站把加压系统也管到底,只是目前水管站管水人员少,年龄老化,先把自压系统(共2个、控制面积1.4万亩左右)全部管上,加压系统(共14个、控制面积1.8万亩左右)由连队管理。

1.3水质管理问题 随着节水灌溉的全面推广和实施,节水灌溉如何管理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另外,水质问题也要加以重视,农场水源来自头屯河水库,泥沙含量很大,虽然有一个水源来自十二师的红岩水库,水质清澈,无泥沙,但它只是作为调节水库,在头屯河水库春秋两季水量少时,或者遇到下雨头屯河水库泥沙含量过大时才可以用,因此如何解决泥沙问题,将成为节水灌溉要研究的课题。

2.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

2.1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地方政府以及相应的水利部门在申请节水工程建设资金的时候,非常重视,在修建过程中投入很多精力,可是当节水工程竣工后,对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不到位。维护资金不到位,导致节水措施不能在使用年限内正常工作,不仅浪费了成本,也没有达到节水灌溉的应有效果。

2.2农田的生产体制与节水灌溉技术不符 农田属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导致农田位置分散,一片耕地属于很多个农户,每个农户种植的物种也不一样,这使得节水灌溉措施难以实施。即使实施,在节水灌溉的管理与运行上的投资也会增多。

2.3管理体制落后 模式缺乏规范性,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的严重问题。管理灌溉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缺乏时效性,原因是管理模式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明确了规章制度,但是在实施上没有得到落实,时间一久,各项矛盾必将暴露。

3.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3.1针对泥沙沉积做出相应的处理 引水口位置的选择。引水口布置在河流弯道的凹岸处,这样利用了弯道环流的作用,引取表层含沙量少的水;在引水口采取防沙措施,设置拦沙坎,橡胶制作的活动拦沙坝。对渠道的泥沙进行处理,设置沉沙池。对泥沙进行分散处理,改善灌水建筑,提高建筑的质量,如提高渠道的光滑程度,这样可以加快水流的速度,减少沉积的发生;利用渠道输水、输沙的能力,将水引入沉沙池,将水进行沉沙处理。

3.2将土地制度的改革作为首要的研究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土地制度已经跟上不农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不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规模实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对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跟上农业的发展形势,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3采用激励机制来达到节水灌溉的全面实施 在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时,主要的使用群体是农民,所以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农民的大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要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配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与使用,应该适当地对农民进行补助激励,对节水灌溉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偿等。

节水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城市 节水规划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水、粮食、石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的资源。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34m³,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十五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

青州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8m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水资源的紧缺已制约青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分析青州市水资源短缺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实施青州市节水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十分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一、加强节水基础管理

1、健全节水管理组织机构,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节水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体系。青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要定期召开全市节水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使青州市的节水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2、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内部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

青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内要根据节水工作的各个侧重点划定人员职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及时沟通,以保护、优化配置水资源和提高城市节水水平为目标,将青州市的节水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加强管理力度,持续深入广泛地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

加强对工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服务行业以及街道、社区等节约用水的管理力度,通过行政管理帮助其建立内部合理有效的节约用水制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其节水意识,通过节奖超罚提高其节水热情,以全方位联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

4、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力较强的管理队伍

为有效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要重视人才选拔、培训,建立起一支拥有较高业务水平、较强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管理队伍,不断完善节水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节水管理新方法,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提供良好的人员保证,确保节水管理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不断深入,使城市节水工作这项社会系统工程得以有序、有效地开展。

5、建立完善合理的节约用水管理程序

建立完善合理的节约用水管理程序是加强用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使节约用水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城市节约用水应符合以下程序:以用水计划管理为核心,综合用水分析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集经济、技术、行政管理为一体的节约用水管理程序。它对用户的用水考核不是简单的兑现奖罚,而是通过节水考核对用户的用水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统一的节水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提供经济及技术上的支持,从而保证节水规划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合理化用水的问题。

二、完善节水制度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节水法规体系,不断增强节水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现有节水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节水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用水器具的管理,促进节水管理由原先单一的行政手段向法制手段的转变。

1、重视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城市节约用水的法规,使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加科学、健康地向前发展。要在国家及各部委有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青州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实际,修订和完善现有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行政。

2、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要加强依法行政,加大对供水、节水违法违章行为、用水浪费行为的监察和处罚力度,坚决制止浪费用水,提高执法权威和效率,以法律为保障,确保节水工作在青州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全面落到实处,做到依法管水、依法用水、依法节水。

3、注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节水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节水管理人员的廉政意识和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开展节水执法人员的法制业务培训,掌握执法依据,熟悉执法程序,不断积累业务知识,在执法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三、建设节水管理系统

建立资料完善、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节水信息网是节水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作为一个管理节水信息系统的专职机构,应建立用水与节水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方法,明确统计任务,建立节水数据库,加强节水管理结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节水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程度,在用水户中建立用水月季报制度,对用户的用水节水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青州市节水设备、冷却设备和构筑物运行情况数据库,建立青州市中水回用、雨水资源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数据库等。完善用户管理台帐,具备“一本账”(用水台帐),“一张图”(管网图)、“一本书”(水平衡测试报告书);并在此基础上,对青州市各行业用水、节水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并加强节水信息的与交流,建立节水数据管理的权威性,每年出版节约用水统计年鉴。从宏观上对青州市的节水工作进行管理和引导。

四、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

对工业和非工业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根据各单位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水的重复利用率指标完成值,以及用水单位近年来的实际用水量等情况,编制用水计划,落实管理措施,转变粗放型的用水习惯和观念,结合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通过工艺节水及再生水回用等措施,切实降低用水单耗,保证节水措施的有效实施。

切实实行《关于青州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的通知》(青价字[2010]18号)。阶梯式水价水量基数的确定。阶梯式水价计量基数分三级:第一级水量基数是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量,按家庭常住人口和每人每月用水量3.3立方米核定;第二级是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用水量,未超过第一级水量100%(含)以内部分;第三级是满足特殊需求用水量,未超过第一级水量100%以上部分。

五、切实落实节水“三同时”

严格按照青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潍坊市市政管理局潍坊市经贸局潍坊市发改委潍坊市规划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强化城市节水日常管理,结合青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落实城市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城市节水“三同时,四到位”制度是: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安装使用节水型器具;满足水平衡测试所必备的条件和按规定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建设中水设施;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先进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设备、节水材料的使用等。

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公共用水单位和居民生活的所有建筑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应当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能力的单位依据主体工程的有关要求设计;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的同时,节水措施也必须配套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开始运转,配套节水措施也必须同时实施,发挥作用。

用水计划是指依据用水单位生产、经营、生活等实际情况按照用水定额核准使用的用水量。当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城市节水管理部门要对该单位用水计划及时作出调整。

用水单位在办理用水计划审批时,必须同时递交建设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的报告,主要要求是:

1)所有工业单位和月取水量3000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用水单位及居民小区,都要有能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的设计报告;

2)达到国家和省中水建设要求的,要有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设计报告;

3)所有建设项目拟安装使用的节水型器具的情况报告;

4)工业企业要有与其生产产品相配套的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材料的设计报告。

城市节水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好节水措施方案的设计关口,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责令建设单位重新设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工业企业和月用水量3000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用水单位、居民小区,在主体工程投入使用后一个月内,要制定出具体的节水目标和节水用水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严格制度的落实,并报城市节水管理部门备案。

建立“三同时,四到位”制度落实情况的登记、检查、验收制度。城市节水管理部门要将建设项目采取的节水措施逐一登记,不定期地到建设项目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并做好以“三同时,四到位”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水验收。

发改与经贸部门要加强工程项目审批时的节水措施的审查;规划部门要对节水项目规划用地给予充分考虑;经贸部门对节水技改项目加强检查指导。

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30日内对“三同时,四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用水,视为无计划用水;使用的水量全部按照超计划收取加价水费。

已经建成的或已使用的建设项目,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尽快落实“三同时、四到位”制度,以备检查。

青州节水三同时宣传单

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是节约用水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节水管理中,应大力宣传《水法》,特别是其中节水的内容,注重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继续深入的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在开展“世界水日”和“节水宣传周”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及宣传部门应在全社会开展保护水、爱惜水、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及防治污水等一系列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广泛持久的宣传。坚持宣传的系统性、广泛性、经常性、针对性和多样性,提高全民对节水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建立节约用水社会监督机制和网络:各街道、居委会、企业、单位等设立节水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其辖区内是否有偷、漏水、浪费用水现象。对于违反节水法规的行为和漏水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举办、反映;对于浪费用水和不合理用水的行为要当即制止,并进行宣传教育。要适时宣传、贯彻国务院、党中央、市政府及有关节水管理部门关于节水工作的指示、精神、举措等,形成广泛、周密的社会监督网。

加强节水的日常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广告等多种渠道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出版节水宣传资料;向中小学教材中增加节水的内容,在市民中牢固确立节水就是节约资源的观念;在星级宾馆放置节水宣传标牌,要将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坚持,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来提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贯彻落实。

七、节水型器具使用和推广

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市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建委及其供水节水管理处应加强节水设施、节水器具、计量设施、计量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管;加强节水产品标识管理,对节水产品实行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凡没有节水认证的产品,不得在青州市范围内生产与销售。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禁止销售和安装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制定节水器具的各项标准。

在新建小区全面推行节水型器具。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都不得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凡达不到节水标准的,经政府批准,可不予供水。

有计划改进和更新现有落后的节水设施与设备,针对少部分居民家庭中仍在使用的落后用水器具,由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确保在2-3年内达到100%节水器具普及率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单位和居民尽快更换现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

八、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和维护

对50年以上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更新,积极采用球墨铸铁管等优质管材,近、中期完成生活管网改造;建立快速抢修和供水应急体系,确保管道及时修复,减少漏损;建立城市供水GIS系统,确保城市供水管网的经济有效运行。

九、推行阶梯水价机制

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价格的改革,在供水企业保本微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促进和推动城市水资源费和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提高,使水价在节约用水中切实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加大水价改革和污水处理收费的宣传力度,理顺和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促进城市节约用水和污水的减量排放。

在科学制定各类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对工业和非工业实行超定额、超计划加价收费,居民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

实行民主协商制度,增强水价制度的透明度。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水市场是一个不完全市场,水行业带有较强的垄断性质,政府又通过特许经营进行管制,因此,应由政府、水企业和水消费者三方民主协商,通过听证、公告等程序制定水价。

建立水价提高预警制度,根据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制定近中远期水价调整规划,增强各类用户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同时,做好设备、技术、资金和宣传等方面的准备。

切实研究制定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优惠政策。为鼓励使用再生水,应在增值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污水处理费以及电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适合使用再生水的新建项目应逐步把使用再生水作为审批条件之一,纳入规划、计划、土地等建设管理的审批程序;对农业再生水回用应在水价上给予政策性补贴,以调动经营者和农户的积极性。

青州市已经制定了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制定了《关于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的通知》,申请了专项工作经费,选择了海岱苑、前营子小区、丽景苑等高、中、低档三个小区作为试点,在试点居民用水阶梯式收费。已经具备一户一表条件的有3多万户,待试点完成后全面推开。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出现超出二级水量基数的居民户。

根据青州市物价局、青州市财政局和青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的《关于青州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的通知》中针对价格的规定,明确阶梯式水价的实施范围和阶梯式水价水量基数的确定,更有利的推行阶梯水价的实施。

十、节水投融资机制

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体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项目的投入,青州市有关部门应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及水利建设基金、城市建设三项费用中安排节水资金,用于节水型城市建设、国家和省级投资项目的地方配套,以及工业节水技改、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等的引导性资金。另一方面对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回用等一些具有一定经营收入的公共服务项目给予一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BOT、TOT等市场融资方式,为节水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鼓励企业自筹部分资金上节水项目,通过节水技术改造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收回成本。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城市节水、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建议制定有利于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的制度,争取优惠政策,如节水科技改造投资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减免所得税等。

十一、建设节水示范工程、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小区

上一篇:政治学概论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乡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