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0:07

继电保护特点

继电保护特点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特点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92-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依据问题判定能够划分成低压防护、过流防护、零序电压防护、低周防护以及发电机消磁防护等;依据防护目标能够划分成母线防护、线路防护、机组防护、变压器防护、电容器防护等;依据防护中每个电气量的分配方法能够划分成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防护、电流电压运送的方向闭锁断路器压迫闭锁防护、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防护等。国内继电防护经过了四个时期:晶体管防护、集成电路防护、微机型防护以及现代的网络化防护。继电防护的标准是平稳、精确、迅速。

1 现代保护的组成及设备的特征

现代的网络防护划分为现场的间隔层设备、中间的网络信息层以及后台的操作层这三个组成。

(1)隔层设备用于直接保障一次装置即被控制目标,对于发电机、线路、主变、电容器等一次装置,异同的电压级别、异同的运作形式因为电力一次装置的电磁表现特征异同,系统经过的暂态不一样,因此选取的防护设备也不一样。

(2)网络层在硬件组成包括了网线、网络接口以及中继器等单元,在通讯软件的帮助之下,依据通讯协议的规定实施数据端对接或者广播式的传输与收集,同时可以实现自主的数据核对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更正。

现实运作的网络通常都采取双网结构,并且增添了均衡网络承载的性能。在实施动态数据传送时,这项性能可以更好地确保系统的同步性,此外还能够同时支持DL451-1991(国标CDT)、IEC870-5-101103、N4F-POLLING等多个模范通讯规定,便于实施网间的衔接。结合网络通讯服务器,能够便利地和相同或者异同网连接,因此形成一个县、市、省甚至更大的电力系统防护调节互联网。

(3)操作截面为操作者与防护系统的交换层。用于供给较好的观测、控制页面,规定转变、故障储存记忆(故障录波)、提供警戒、针对远处装置的控制以及调试(“住遥”)等性能。

搭配后台控制软体,还能够构成综合自主化系统,实施报表管理、图像显示、运转日志管理、图像监控等作用。其关键部分为一个及时更新的分享数据库,软体系统是一Windows NT为基础,操作截面的使用软体广泛采取组态软体,例如Quick control软体、King View软体、PS6000软体等,其能够达到的继电防护设备的页面变得更为人性化。

防护系统本质上来说为DCS系统,拥有DCS系统的对应的特征:集中操作、采取分散控制、分级管理和控制以及系统调节的设计原则,把系统由上往下划分为若干等级,构成分布式调控。

在各界面的联系上,防护讯息上网,无法使得防护的独立性发生改变,防护设备有专门的输入路线以及操作输出路线,间隔层防护设备不依靠网络能够进行故障辨别和故障解决。防护讯息上网加强了识别作用,增强了防护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给网络的深层次扩张打下了基础。

(4)防护组成的特征对于实际运用的作用与之前的继电防护设备比较,结合自主化系统性能更好,操作调节更为便捷。设计时依据需求构建此防护系统,能够便捷地叠加扩展系统的性能,因此减少产品的研发时间。例如PST642模块与PST641模块就形成了将电流差动为主,将低压、三段式过流、低周作为储备防护的主变防护,依据定值设定有关数据即可投入运作;利用添加一个变压器防护设备PST645能够在系统中添加温升过高、变压器轻重瓦斯等非电量防护。

间隔层的控制装置性能稳定且本身就是基于微处理控制的系统,运行时根据出现的提示信息可快速地对故障进行定位。在江西江铃全顺车厂的3#配电间曾遇到这样的故障:在线路保护的装置上出现“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先检查控制回路中外部引入节点是否正常,而不用先怀疑装置内部出现问题,检查后发现真空断路器的合闸位置结点和分闸位置结点都是断开的,而机械指示当时断路器的回路是分开的,由此进一步可判断分闸位置的辅助结点不正常。

微处理器给设备自身迎来了智能化,能够便利地更改系统功能。在运转当中依据实际状况针对配置实施增减:减掉某个性能通过设置某个设备退出或者设备的某性能退出就可以;添加某个性能即为上述性能的反向操作。例如运转在江西珠港农场的PST645涉笔,以前因为轻瓦斯问题之后会自主的跳闸,运转一段时间之后用户认为不行提出更改为仅报警的要求,此时只要把PST645软压板当中的“非电量2”减掉退出即可,并且把“控制字一”更改成8010即可以符合了预期的目标。

各个设备内部为模块式的,通常划分主机处理模板、输入模板、输出模板三个单元,此种结构能够便利地实施运作维修。例如在江铃第二配电房中的112电容器防护柜的运转发生这样的情况:断路器闭合就会出现跳开,导致电容器必须在没有防护情况下运作。通过分析诊断以及现场检测,扎到PSC641的输出模块当中的防护出口继电器BZJ的开结点处因为一些因素己经烧掉成了常闭状态,更换此模板后一切正常。

2 应用分析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较为重要的便是GOOSE的连线功能,此连线方式采取的硬电缆接线方式,将数字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形成数据集,以数据集的形式将信息向外传递。智能变电站的接收方只能对一部分信号进行接收,所以,在对GOOSE连线功能进行配置前,需要智能变电站接收方对内部与外部信号进行添加。此外,还要关注的问题是,若外部信号相同,那么将无法与两个内部信号连接,相反,若内部信号相同,也无法与两个外部信号连接。对日志窗口进行查看,以对详细记录进行掌握,进而通过此功能对内部信号进行添加。

该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主,对其调试方法以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有一个保护装置,线路为220 kV。首先,对此保护装置的开入量通道做测试,采用的辅助仪器为智能继电保护校验仪器,对此装置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查,目前,校验仪器已经对此线路的保护做出检查,但是在保护装置内部并没有与其对应的开入信息。下面将对此种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先对校验仪器的61850配置检查,经过多次的检查与校验后发现,此配置并没有问题出现,并且光网口的灯在连续闪烁,这可以表明在硬件口发送出的数据信息也没有问题。接下来,对模型文件的配置进行分析,将母差的模型文件打开,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数据集(见表1)。

依据一定的顺序将线路二的出口节点找出,将模型文件打开,问题被发现,在数据集的发送成员中发现,External signal IED Name以及External siganl Reference Name同母差的模型文件存在一致性,此情况是非常惊人的,又对母差模型文件的相关内容进行查看,发现在模型的出口处,出现相同的两个跳闸数据,是dscGOOSE与dscGOOSE1,正常情况下,母差所发送的数据集是dscGOOSE1,此时,便可以得出是由于名称出现不一致而发生GOOSE的开入出现异常。最后,对该设备的说明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到此类型的装置有其特殊的要求,在对GOOSE的参数进行校对后,还要判别其数据集,若出现数据集不一致的情况时,便会造成开入锁闭的现象。

3 结语

现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无论在硬件、软件上都很迅速。在系统的实现上和以前也大不相同,集成度越来越高、保护的速度越来越快、性能也越来越强,伴随着软、硬件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后的继电保护设备在功能方面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穗仙.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继电保护探讨[J].广东科技,2009(12).

[2] 陈祺,马志华.我国变配电站继电保护综述及案例特性分析[J].科技资讯,2006(23).

[3] 庄敬清.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几点认识[J].电工技术,2007(12).

继电保护特点篇2

前言

在我国就当下的发展来讲,各行各业在速度上都在逐步提升,紧跟时展的步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电能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不断增加对电力的需求量,因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纽带,假若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打乱人们的生活秩序。继电系统装置的自动化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日常在运行电力系统的时候,继电系统装置能够自动针对所出现的电力故障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继电保护装置在供电系统的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长期以来,虽然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故障发生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电力系统发生一系列的故障。对此,针对一些特点,有效探究并且强化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运行,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一、继电保护装置任务和要求的合理分析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我们有必要强化系统设备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工作,作为依据及时提供给变电值班人员,进而有效地切除电力系统运行时的故障,保证各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是作为继电保护装置的首要任务。

1.可靠性

为了使系统在尽可能降低故障产生的损失值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要引起高度重视,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的现象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准确维护继电保护装置。

2.灵敏性

一旦区域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在自己保护范围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做出一定的反应,使电力系统得以正常地运行。

3.速动性

电力系统的运行为了能够得到可靠并且稳定的运行发展,假若故障突然发生,针对故障的发生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准确切断故障部位,动作的及时做出能够大量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选择性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及时并且有选择性地切断故障部位,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二、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运行特点深入探讨

我们知道,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地根据期间传递的一系列信号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尽快切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将故障的范围尽可能地减小。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并且尽可能地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将本身的作用最大地发挥。虽然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过程中故障的发生率较小,但是假如不慎突然发生,那么继电保护系统的有效性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电力系统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误动故障的发生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什么是误动故障?就是说在各方面的系统在正常运行,保护装置会突然发出错误的指令做出错误的行为,以至于破坏了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就是误动故障,另外还有一种拒动故障现象,就是说在电力系统出现问题时,继电保护装置没有做出一系列的反应,本身的保护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拒绝发生动作,失去了电力系统的正常保护能力。针对拒动故障和误动故障的发生能够有效地避免,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得到合理地利用,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中各个设备运行的参数,而且还能更加严密地保护机电装置。有力的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进行。

相比于传统的保护系统装置,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能够对于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准确地及时地针对出现故障的范围发现和控制。自动化装置充分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大量复杂繁琐的工作能够及时完成,提高发现故障,发出警报的效率,从而能够有效地切除一系列故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但是,对于外部电压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装置计算机设备的时候也要注意环境问题的改善和提高,从而增大了投资的成本数量,就这点来说,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较于传统的保护装置来说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使用中有效地改善。除此之外,对于外界的干扰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对于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就需要有效地加强,对其功能不断加以改善,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保护装置应用的有效分析

就当下我国的发展进程来说,在继电保护自动化的装置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分布在供电系统以及变电站等一些重要领域,在供电系统线路和主变保护以及电容器的保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在变电站间的有效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线路的保护:主要的采用的电流保护主要是二段式以及三段式,一段的保护指的是电流速断进而进行保护,二段保护就是保护限时电流的速断,最后的三段保护是指保护电流。(2)母联的保护:就是说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对限时电流的速断和过流进行相同时间的保护,同时进行。(3)主变保护,主变保护主要是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两种保护。比如重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属于主保护;而后备保护就是指保护复合电压过流以及保护过负荷。(4)电容器的保护:电容器的保护主要是包括四种保护,有过流的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过压保护以及失压保护等四种。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虽然现如今应用了如此广泛的范围,但是它依然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改进不断成熟,在实施的功能上的操作的技术水平上来讲,出自不同的制作单位所生产出来的自动化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来看,目前的继电器自动化装置的应用领域在当下来看并没有完全的统一。

小结

现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继电保护系统装置的自动化也在跟随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充分且广泛的应用,但是科技水平和电力技术水平的发展依然在提升,脚步依然在前进,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自动化能够得到有效地稳固,使电力系统能够得到稳定安全的运行是自动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使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强.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行业统计分析[J]. 电器工业. 2009(02).

[2]王翰,严进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3).

[3]蒲晓瑛.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整定管理及仿真系统的应用探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3).

继电保护特点篇3

关键词:光纤通道 纵联保护 光纤保护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纵联保护通道的使用上,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的载波通道变为现在的载波、微波、光纤等多种通道方式。由于光纤通道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使它与继电保护的结合,在电网中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光纤通道作为纵联保护通道的优势

光纤通道首先在通信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基于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手段。光纤通道相对于其他传统通道(如:电缆、微波等)具有如下特点:

1.1光的频率高,所以频带宽,传输的信息量大

这样可以使线路两端保护装置尽可能多的交换信息,从而可以大大加强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这种特点使得光纤通道很容易满足继电保护对通道所要求的"透明度"。即发端保护装置发送的信息,经通道传输后到达收端,使收端保护装置所看到的信息与发端原始发送信息完全一致,没有增加或减少任何细节。

1.2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光信号的特点,可以有效的防止雷电、系统故障时产生的电磁方面的干扰,因此,光纤通道最适合应用于继电保护通道。

以上是光纤通道的特点,是继电保护所采用的常规通道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通道选择上应为首选。但是由于光缆的特点,抗外力破坏能力较差,当采用直埋或空中架设时,易于受到外力破坏,造成机械损伤。

2.光纤通道与光纤保护装置的配合方式

目前,纵联保护采用光纤通道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场运行设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1专用光纤保护

光纤与纵联保护配合构成专用光纤纵联保护。采用允许式,在光纤通道上传输允许信号和直跳信号。此种方式,需要专用光纤接口,使用单独的专用光芯。优点是:避免了与其他装置的联系(包括通信专业的设备),减少了信号的传输环节,增加了使用的可靠性。缺点是:光芯利用率降低(与复用比较),保护人员维护通道设备没有优势。而且,在带路操作时,需进行本路保护与带路保护光芯的切换,操作不便,而且光接头经多次的拔插,易造成损坏。

2.2复用光纤保护

光纤与纵联保护配合构成复用光纤纵联保护。采用允许式,保护装置发出的允许信号和直跳信号需要经音频接口传送给复用设备,然后经复用设备上光纤通道。优点是:接线简单,利于运行维护。带路进行电信号切换,利于实施。提高了光芯的利用率。缺点是:中间环节增加,而且带路切换设备在通信室,不利于运行人员巡视检查,通信设备有问题要影响保护装置的运行。

2.3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是在电流差动保护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基本保护原理也是基于克希霍夫基本电流定律,它能够理想地使保护实现单元化,原理简单,不受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而且由于两侧的保护装置没有电联系,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目前电流差动保护在电力系统的主变压器、线路和母线上大量使用,其灵敏度高、动作简单可靠快速、能适应电力系统震荡、非全相运行等优点是其他保护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在继承了电流差动保护的这些优点的同时,以其可靠稳定的光纤传输通道保证了传送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正确可靠地传送到对侧。时间同步和误码校验问题是光纤电流差动保护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复用通道的光纤保护上,保护与复用装置时间同步的问题对于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正确运行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目前光纤差动电流保护都采用主从方式,以保证时钟的同步;由于目前光纤均采用64 Kbit数字通道,电流差动保护通道中既要传送电流的幅值,又要传送时间同步信号,通道资源紧张,要求数据的误码校验位不能过长,这样就影响了误码校验的精度。

3.光纤纵差保护的特点

3.1光纤纵差保护装置中应用电流综合量继电器对电流量进行判断比普通电流继电器的灵敏度高。电流综合量继电器在故障时,采用的电流量为I∑N=I1+6I2(I1为正序电流、I2为负序电流)。而普通电流继电器在故障时,采用的电流量为I=Ig(Ig为故障电流)。在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使用电流综合量的继电器和普通电流继电器具有同等的灵敏度;在发生对于BC两相短路故障由于故障电流往往远大于负荷电流,故可以忽略故障时的负荷电流IA=0。以A相作为参考,则有IB=-IC,IA=0。对于普通的电流继电器:I=Ig=IB=-IC可以看出使用电流综合量继电器灵敏度高。同样道理对于CA、AB两相短路故障由于故障电流往往远大于负荷电流,故而忽略故障时的负荷电流,使用电流综合量继电器灵敏度比常规电流继电器高。对于中低压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短线路保护,电流继电器可能采用A、C两相星形接线方式,因此对于在AB和BC相间短路时,普通的电流继电器只能有一个电流继电器动作。而对于电流综合量继电器而言却无影响。总体来说,对于两相短路故障,使用电流综合量继电器比普通电流继电器灵敏度提高较多。

3.2作为短距离线路保护优势显著,当输电线长度较短(1~2km甚至几百米)时,整定阻抗小,继电器的动作范围受短路点的弧光电阻影响较大,对躲过渡电阻问题更为敏感,现在我们常用的110KV线路保护配置一般是三段式相间距离保护和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阻抗元件一般是方向阻抗继电器或带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这种圆特性阻抗继电器躲过渡电阻性能较差,对快速切除故障极为不利。这时,光纤纵差保护全线路的快速切除故障;适应电力系统的振荡、非全相运行等各种复杂的运行状态;仅需测量保护各端的线路电流,不受PT断线的影响,动作速度可以做得很快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

4.结束语

尽管目前光纤保护在长距离和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施工和管理应用上仍存在不足,但是从长远看,随着光纤网络的逐步完善、施工工艺和保护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保护将占据线路保护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黄小月.数字光纤通信概述[J].

作者简介:

继电保护特点篇4

【关键词】地铁 供电系统 继电保护

地铁供电系统由于其本身的特性,致使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内容的改进也变得相对复杂。为了提高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地铁供电系统保护的配置必须逐渐实现规范化,进而促使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行更为可靠。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的设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本文针对其具体状况,对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的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地铁供电系统的特点

对于地铁供电系统的特点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地铁供电系统各配电站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4km之内,因此其他供电线路继电保护方案无法满足地铁供电系统特点的要求,对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地铁供电系统的特点完善继电保护配置优化方案的内容;第二,地铁供电系统中主变压器在满足本变电站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在主变压器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另一个主变压器也可独立完成地铁供电行为;第三,由于地铁供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两相短路的故障而无法运行,因此在地铁供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以便在地铁出现故障时,可利用其有效降低故障的产生对地铁供电系统所造成的影响[1]。

2 地铁供电系统保护的分析

2.1供电系统线路保护的分析

在供电系统出现相间短路的故障时,操作人员可采取速断电流方式来维护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并避免其对供电系统的运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当电流速断的方式无法满足地铁供电系统的需求时,应实施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双重保护并行的措施,从而确保在线路纵联保护措施的保护效果较低时,可及时实施过流保护等,并确保地铁供电系统的保护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若在地铁供电运行过程中,出现接地短路的情况,那么供电系统维护人员可以采取零序电流保护的措施,促使地铁供电系统可以及时正常的运行。

2.2牵引供电系统保护

牵引供电系统保护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牵引整流机组保护,其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速断保护的方式,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时,牵引整流机组就可迅速做出保护系统运行的动作。在对牵引整流机组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应先设置本体的超温保护,以便确保牵引整流机组的保护措施可以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牵引供电系统保护的另一个部分是直流牵引保护法,直流牵引保护法又可分为直流馈线保护等两个方式,直流牵引中的直流进线保护主要利用其自身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开关,因此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的过程中,其可利用开关来对供电系统实施保护行为[2]。

3地铁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优化方案

3.1在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优化方案

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模式下对地铁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优化方案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将纵联差动的保护措施作为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优化方案中的主保护,因此其可满足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对快速性的要求,并且由于纵联保护方案自身还具备较好的灵敏性,因而在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中可促使保护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第二,对于地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优化方案中的接地保护,可将灵敏性和速动性较高的分相电流差动设置为接地保护中的主保护方式,并且在优化方案中明确规定出零序过电流保护为后备保护,进而致使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的优化方案变得更为科学化;第三,在对地铁供电系统中的电力变压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纵联差动的保护方式。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国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地铁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地铁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实施进一步的优化,确保在供电系统出现紧急状况时,可合理运用继电保护方案降低故障对供电系统所造成的影响[3]。

3.2在倒送电运行方式下的优化方案

在地铁供电系统处在倒送电运行模式下时,供电系统的保护可以从电流保护方面入手分析,由于供电系统过电流保护延时太长,因此相关部门因针对此特点,在设置供电系统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供电区域的设置,并促使电站两侧均有备用接线,从而确保在某一环节出现故障时,可以利用备用接线致使供电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4结语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此现象的发生,我国相关部门应结合现有的地铁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方案和地铁供电系统的特点,对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并明确规范出相间电流保护等,从而致使其能符合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行。同时在设置相应的保护方案的过程中,还应通过科学化的检测确保保护方案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可以被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彭双岩.带负荷测试引起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2,44(09):132-134.

[2]施庆.轨道交通电能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供用电,2011,32(06):176-178.

继电保护特点篇5

关键词 异步电动机 保护装置控制

异步电动机的保护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应按照电动机的容量、型式、控制方式和配电设备等不同来选择相适应的保护装置及起动设备。

电动机保护装置

电动机的损坏主要是绕组过热或绝缘性能降低引起的,而绕组的过热往往是流经绕组的电流过大引起的。对电动机的保护主要有电流、温度检测两大类型。下面结合产品作些介绍。

1 电流检测型保护装置

热继电器利用负载电流流过经校准的电阻元件,使双金属热元件加热后产生弯曲,从而使继电器的触点在电动机绕组烧坏以前动作。其动作特性与电动机绕组的允许过载特性接近。热继电器虽则动作时间准确性一般,但对电动机可以实现有效的过载保护。随着结构设计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除有温度补偿外,它还具有断相保护及负载不平衡保护功能等。

带有热一磁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热式作过载保护用,结构及动作原理同热继电器,其双金属热元件弯曲后有的直接顶脱扣装置,有的使触点接通,最后导致断路器断开。电磁铁的整定值较高,仅在短路时动作。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动作特性符合现行标准、保护可靠,故日前仍被大量采用,特别是小容量断路器尤为显著。

电子式过电流继电器通过内部各相电流互感器检测故障电流信号,经电子电路处理后执行相应的动作。电子电路变化灵活,动作功能多样,能广泛满足各种类型的电动机的保护。其特点是:

(1)多种保护功能。主要有三种:过载保护,过载保护+断相保护,过载保护+断相保护+反相保护。

(2)动作时间可选择(符合GB1404 8.4-93标准)。

标准型(10级):7.2In(In为电动机额定电梳),4-10s动作,用于标准电动机过载保护,速动型(10A级):7.2In时,2-10s动作,用于潜水电动机或压缩电动机过载保护。慢动型(30级):7.2In时,9-30s动作,用于如鼓风机电机等起动时间长的电动机过载保护。

(3)电流整定范围广。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一般可达3-4倍,甚至更大倍数(热继电器为1.56倍),特别适用于电动机容量经常变动的场合(例如矿井等)。

(4)有故障显示。由发光二极管显示故障类别,便于检修。

固态继电器它是一种从完成继电器功能的简单电子式装置发展到具有各种功能的微处理器装置。其成本和价格随功能而异,最复杂的继电器实际上只能用于较大型、较昂贵的电动机或重要场合。它监视、测量和保护的主要功能有:

(1)最大的起动冲击电流和时间;(2)热记忆;(3)大惯性负载的长时间加速;(4)断相或不平衡相电流;(5)相序;(6)欠电压或过电压;(7)过电流(过载)运行;(8)堵转;(9)失载(机轴断裂,传送带断开或泵空吸造成工作电流下跌);(10)电动机绕组温度和负载的轴承温度;(11)超速或失速。

上述每一种信息均可编程输入微处理器,主要是加上需要的时限,以确保在电动机起动或运转过程中产生损坏之前,将电源切断。还可用发光二极管或数字显示故障类别和原因,也可以对外向计算机输出数据。

2 温度检测型保护装置

双金属片温度继电器它直接埋人电动机绕组中。当电动机过载使绕组温度升高至接近极限值时,带有一触头的双金属片受热产生弯曲,使触点断开而切断电路。产品如Jw 2温度继电器。

热保护器它是装在电动机本体上使用的热动式过载保护继电器。与温度继电器不同的是带2个触头的碗形双金属片作为触桥串在电动机回路,既有流过的过载电流使其发热,又有电动机温度使其升温,达到一定值时,双金属片瞬间反跳动作,触点断开,分断电动机电流。它可作小型三相电动机的温度、过载和断相保护。产品如sPB、DRB型热保护器。

检测线圈测温电动机定子每相绕组中埋人1-2个检测线圈,由自动平衡式温度计来监视绕组温度。

热敏电阻温度继电器它直接埋入电动机绕组中,一旦超过规定温度,其电阻值急剧增大10-1000倍。使用时,配以电子电路检测,然后使继电器动作。产品如JW9系列船用电子温度继电器。

保护装置与异步电动机的协调配合

为了确保异步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及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必须考虑异步电动机与保护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大容量电网中使用小容量异步电动机时,保护的协调配合更为突出。

2.1过载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的协调配合

过载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比电动机起动时间略长一点。电动机过载保护装置的特性只有躲开电动机起动电流的特性,才能确保其正常运转一但其动作时间又不能太长,其特性只能在电动机热特性之下才能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过载保护装置瞬时动作电流应比电动机起动冲击电流略大一点。如有的保护装置带过载瞬时动作功能,则其动作电流应比起动电流的峰值大一些,才能使电动机正常起动。

过载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比导线热特性小一点,才能起到供电线路后备保护的功能。

2.2过载保护装置与短路保护装置的协调配合一般过载保护装置不具有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一旦在运行中发生短路,需要由串联在主电路中的短路保护装置(如断路器或熔断器等)来切断电路。若故障电流较小,属于过载范围,则仍应由过载保护装置切断电路。故两者的动作之间应有选择性。

结语

继电保护特点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 微机装置;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从事着变电检修相关方面的工作,根据平日的工作经验,对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诸多应用有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把它总结形成文字供从事这方面的人员参考借鉴。

1 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特点

根据笔者的工作情况,总结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特点。从实际工作来看,它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了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这两个计算机技术上的特点,具体我们可以从图1的微机保护装置组成部分上看出。它可以有效地完成数据采集、数字滤波和A/D模数变换等技术,使其在速动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护。

另外笔者分析还得出,它可扩充辅助功能和改善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经过论证这种性能的正确率很高;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在操作方面使用灵活方便。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并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使用方法及措施

有关这方面的措施及方法笔者也总结了以下几方面,主要是做到协调好保护操作人员及有关制度。我们知道,保护人员一般是有调度、继保、运行三部分组成。这三个组成人员要做到步调一致,工作一样,目标一样。

同时规范好制度也是控制其的主要因素所在。一定要设立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等档案,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促进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电力系统在管理中应加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奖惩力度,增强继电保护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另外在现在的配网线路来说,一般都是10kV配电线路,这样的线路结构特点是性能差,利用规范的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去处理都可满足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继电保护应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我们相关的人员也应该采取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

3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ETAP的仿真设计

下面笔者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ETAP的仿真设计。

首先我们对选型和参数进行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便控制保护有关的开段,参数设置如图2所示。另外在设备库中我们选择继电器厂家和型号,如图3所示。

另外,我们根据整定计算设置保护的动作时限,我们设置瞬时速断电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的设置。我们在有关栏目里点击模式工具栏中的保护设备继电器配合按钮,切换到保护设备继电器配合按钮案例分析模式上,这个时候右侧的工具栏就会转到保护设备继电器配合工具栏。然后再单击案例分析工具栏的编辑分析案例按钮,打开保护配合分析案例编辑器,在其编辑器里执行动作序列,在故障类型中选上三项短路,点击确定。ETAP软件就会自动运行短路分析程序并开始模拟保护动作。具体如图4所示。

结语

现在分析来看,我国电力系统中的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广。基于此我们还要做的工作是不断更新继电保护系统,以方便直接使用电脑进行记录与查找,减少时间与一些错误的发生,保护继电保护能够更加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子站)[J].科学时代 ,2013(17).

[2]杨文芳.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4):24.

继电保护特点篇7

效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运行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安全措施

前言:

电力系统已然建立成跨国联网体系,且有着高度自动化运行的现代化系统。如今,国内的全国性联网也已然实现普及。大电网互联将对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电力系统高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也给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现代电网的设计运行技术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大电网瓦解事故的发生。因此,寻求电网更为有效的保护及控制措施,确保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当前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电源结构和分布发生改变,电力系统将因电源原动机特性和电源分布的不同而影响其性能,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相应的系统控制策略,开发新的继电保护与控制装置,从而改善系统运行特性,避免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在于: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等级的不断提高,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继电保护的概念及类型

1.1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在供电系统中用来对一次系统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自动装置。它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其基本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另外,它还能反映出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1.2 继电保护的类型

在电力系统中,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产生电流急剧增大,电压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以上述物理量的变化为基础,利用正常运行和故障时各物理量的差别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继电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等,反映电压变化的电压保护,有过电压保护和低电压保护,既反映电流变化又反映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角变化的方向过电流保护,用于反应系统中频率变化的周波保护,专门反映变压器温度变化的温度保护等。

2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这几个特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元件的继电保护。

2.1 可靠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制造质量、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一般而言,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保护的工作就越可靠。同时,正确地调试、整定,良好地运行维护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的误动和举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然而,提高不误动的安全性措施与提高不拒动的信赖性的措施是相矛盾的。由于不同的电力系统结构不同,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不同,误动和拒动的危害程度不同,因而提高保护安全性和信赖性的侧重点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因此,要在保证防止误动的同时,要充分防止拒动;反之亦然。

2.2 选择性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这种选择性的保证,除利用一定的延时使本线路的后备保护与主保护正确配合外,还必须注意相邻元件后备保护之间的正确配合。

2.3 速动性

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置速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2.4 灵敏性

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在系统任意的运行条件下,无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当发生断路时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评价和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要根据被保护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统一。

3微机保护的特点

传统的电磁和电磁感应原理的保护存在动作速度慢、灵敏度低、抗震性差以及可动部分有磨损等固有缺点。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也有抗干扰能力差、判据不准确、装置本身的质量不是很稳定等明显的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微机保护开始逐渐趋于实用。

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著优势: 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以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A/D 模数变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措施等技术,使其在速动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护,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有许多优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正确动作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它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用少量的光纤总线实现,取消传统的硬线连接。总体来说,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的缺陷,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全、智能化水平更高、系统更完善的超高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必将在中国电网建设中不断涌现,把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应是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计量、数据通讯一体和人机智能化方向发展。

4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措施

(1)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 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网。电流回路升流、电压回路升压试验,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最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或是设备进人热备状态,或是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测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

(2)定值区问题: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采取的措施是,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避免定值区出错。

(3)一般性检查:不论何种保护,一般性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场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应该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认真真、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否则就是保护拒动、误动的隐患。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还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4)接地问题: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大致分以下两点:①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只需认真检查。最重要的是,保护屏内的铜排是否能可靠地接入地网,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②电流、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如接地在端子箱,那么端子箱的接地是否可靠,也需要认真检验。

(5)工作记录和检查习惯:工作记录必须认真、详细,真实地反映工作的一些重要环节,这样的工作记录应该说是一份技术档案,在日后的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继电保护工作记录应在规程限定的内容以外,认真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处理方法。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所接触过的设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往往会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对于每一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来说都应该养成这一良好的工作习惯。

5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就必须保证装置的整定计算、安装调试、设计原理都要准确没有错误;并且组成保护装置的各种元件质量一定要可靠、系统应该尽量做到简化有效、运行维护也要适当,从而提高装置保护的有效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孙言蓓.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37.

[2] 李佑光 , 林东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9.

[3] 张保全 , 尹项根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 第 2 版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继电保护特点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 615系列 断电隔离

引言

在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使电力系统能够有个稳定的运行环境,设计了继电保护装置。由于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信息领域的长足发展,许许多多的新技术在数字化保护设备中得到了应用和开发;因为保护装置的嵌入式系统的一些特点,导致其功能变得越来越全面和复杂,也致使保护装置的生产成本和测试难度逐渐增大,这些变化给继电器保护装置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自发、快速的处理需要保护设备的故障、异常状态,而且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阻断,有选择性的作用于断路器,使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在最小的范围内控制损失,提高系统的可靠度,让用户能够安全用电。

一、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及特点

1.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利用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者说有异常时的电气信息发生变化时使用继电保护装置的继电保护动作,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电气信息包括了电压,电流等,还有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产生的瓦斯等危险气体等其他的物理量[1]。一般情况下,故障信息的继电保护装置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测试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在电力系统出现安全威胁时,智能控制系统或者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发报警信号后直接向断路器发出断开指令,从而将故障隔离开来,从而阻断故障的蔓延,减少故障损失。

2.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

选择性多,敏锐度高,速度快和可靠性高,是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这四个特点相互联系,关系密切。

2.1多选择

是指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工作时,才允许由相邻线路保护、设备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2]。要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要电网发生故障时,选择性的去除障碍,在上下级继电保护装置之间进行整定。

2.2高灵敏度

可以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时,实现在保护范围内线路和设备发生金属性短路时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

2.3速动性

保证系统的稳定,使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减小故障设计的面积,使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更高,使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切除短路的故障。

2.4可靠性

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的范围的可靠性是最高的。任何电力设备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工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功能及应用

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自动化保护问题的凸显,继电器保护装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继电器保护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提供了安全保障;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并在生产中逐步形成生产能力,继电保护技术已向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靠拢。同时电力系统的扩容,简单的继电保护器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在系统发生故障,庞大的电力系统不会再是简单需要何时恢复、怎么恢复的问题,而是需要更先进的继电保护器来满足后续的改进、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继电保护技术从保护向预测、防范的研究领域发展。

1. ABB REM615继电保护装置使电力系统更安全

继电保护设备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者说处于异常状态时,用最短的时间,在最小的范围内,自动的从系统中切除故障设备,也可以向电力监控警报系统发出信息,提醒电力维护职员及时解决故障,这样继电保护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设备的损坏,还能降低相邻地区供电受连带故障的机率[3]。这样还能够防止因为种种原因,电力系统长时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也是维护电力系统非常有效的手段。

2.消除电力故障,保障社会生活秩序化。

使用继电保护装置,不仅能够消除电力故障,还能够使社会秩序正常化。使社会经济生活稳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例如,几前年北美出现在大规模的断电事故,使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电力系统是否安全,是全民用电的前提,也是社会安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三、继电器保护装置未来发展趋势

继电器保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即为电力系统故障或危害安全运行的不正常情况下,有更加可靠更加智能的处理问题。继电保护装置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范围内自动响应。需要达到更高的可靠性和智能性,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

1.网络化技术

对单个继电保护装置来说,过于简单的保护已经不能满足或者适应电网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继电保护技术如果要有大的发展,那就必须建立网络系统;对障碍的位置认定、障碍的性质和障碍的距离的准确检测是依据装置得到的故障的信息量的多少。另外,庞大的参数量也需要多台电脑收集才能完成工作。所以,只有在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网络化情况下,才可能满足大电网的运行需求。

2.计算机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要实现智能化,则在电路的基本保护功能外还需要有智能化功能;所以系统必须有庞大的参考对比信息,包含正常工作时的参数、故障时的参数,还需要有安全的数据存储空间和计算处理能力。

3.一体化技术

即是在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处理的升级,把单一的继电保护装置设为电网工作系统的终端装置,电网中的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信息和数据,都可以通过继电器来获取。

四、结语

继电保护装置在工厂中的应用除了具有最基本的功能和性能之外,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功能,即在有高可靠、多选择、灵敏强和速动快的条件下,能够符合工厂的生产需求,根据不同的环境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维护。另外为了能适应智能化的生产需要,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该跟网络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才可以达到更高要求的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效果和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全亮.浅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上一篇: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如何做好阅读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