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3 16:59:13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1

2、建筑工程隐蔽部位的施工是建筑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虽然不影响美观但却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影响建筑物本身的寿命。尤其在乌鲁木齐这样室内外温差很大的地方,更要注意隐蔽工程中保温施工的质量,要严格监管所有隐蔽部位的保温施工质量,包括门窗洞口干挂装饰材料收口前内外封堵等作业,确保严密

3、现在大部分建筑都设有专门的消防电梯和消防水箱且有专门的消防设备间。基本上都设置在楼顶欲平台相通,很多建筑由于管理上得疏忽,常常不注意这些房间门的关闭以致冬季发生水箱冻裂现象屡屡出现,严重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建议将屋顶电梯机房、设备间、水箱间、楼梯间等所有通向室外的门上安装闭门器,保证设备安全。

4、在屋顶安装的正压送风和排烟机。在链接风道口处由于冬季寒风的缘故也有较大热量流失,如能在正压送风机和排烟机口加装自垂百叶式密闭设施,也可减少热量流失,增加室内保温,保证送风机和排烟机的最大效率。另外在对紧邻直通室外的新风系统及排烟管道的消防或喷淋管道也应采取保温措施,或安装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5、消防设备最重要的是要供水系统。没有水,消防设施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个,而作为消防设备供水系统的水箱一般设置在楼层顶层,最大的问题是设计上没有供暖设施,因为没有人居住,设备间也有同样的问题,当室外温度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后,水箱会上冻,这样就会影响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建议设计和施工方对对屋顶水箱间采取供暖或保温措施。

6、高大空间吊顶上的喷淋管道尽量避免沿外墙设置,以免结冰,或将这一局部区域的喷淋网设计成开式雨林系统,喷头也采用开式喷头。开式管道内无水,避免冻裂,用于控制雨林阀的闭式控制喷头宜设置在远离外墙位。如冬季实测吊顶内温度过低,可采取保温或局部采暖措施,同样落地玻璃幕墙里面应增加采用暖气热水采暖设计。

7、建筑物内所有管道间水平孔洞、立管洞均有冷风侵人影响室内温度和设备运转。施工方应按要求进行有效封堵,比如用水泥沙子等材料进行严密封堵,减少冷空气进人的渠道。对紧邻直通室外的新风系统及排烟管道的消防或喷淋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或安装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在冬季24度以下低温天气时,用红外测温枪进行实地温度测试,验证实际封堵、保温措施的效果。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

8、我们乌鲁木齐地区应该在建筑物上安装有冷桥隔离连接带的铝合金门窗。这样可以提高热效率。但有些建筑却为了节省成本采用低质量的铝合金门窗,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是得不偿失,应为如果因为温度低造成设备损坏,反而会影响效益,如果是消防设施损坏那更会影响公共安全,要付一定的刑事责任,所以且不可因小失大。

9、所有内部装修是影响小风设备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内部专修虽然在室内,但它的吊顶安装是否合理却直接关系到消防管道的正常使用,一次装修方案应在其主要功能之外做到保温节能其方案最好经过当地建筑节能设计审核后施工。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2

3、各施工单位要加强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禁将未完工工程的地下室作为住宿场所,工人宿舍取暖设施应设专人管理,严禁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烟气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

4、要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管理,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要严格管理,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各施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性,力争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物质保障优势,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冬季施工要求:

1、冬季施工必须做到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尽量经济合理,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2、已确定进入冬季施工的项目,在冬季施工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根据各自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冬季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4、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各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6、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

7、测温与保温管理。在整个冬期施工过程中,要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将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8、要加强安全消防管理、冬期施工检查、冬期施工管理工作.

一、编制目的

为保障冬季各施工项目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行,保障施工机械、设备不受意外损坏,保障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和冬季气温特点,特制定本措施。

二、编制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3、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C版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年版)

三、措施汇编

(四)热工专业

1.主要施工项目

1.1电缆竖井、桥架安装。

1.2电缆保护管安装。

1.3仪表管路敷设。

1.4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2.一般安全施工措施

2.1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并有签字记录。

2.2所搭脚手架及安全网须经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每日登高作业前仔细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可靠,捆绑铁丝及脚手架板是否完好。

2.3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对消防器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2.4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应设盖板、安全网或围栏。

2.5在高处作业要保持清醒,精心操作,不得站在栏杆外工作或凭借栏杆起吊物件,严禁躺在走道板上休息。

2.6高处作业配带工具包,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

2.7上下传递材料时应用绳子捆绑牢固,缓慢提升,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施工用料随用随吊,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

2.8高处作业点焊的物件不得移动,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应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

2.9在高处所用材料要摆放整齐,必须要有防止坠落和被大风卷走的措施。

2.10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高处作业,必须设足够的照明。

2.11动用电动工具应由合格电工接线,电动工具外壳可靠接地,移动工作地点时应可靠断电。

2.12焊工持证上岗,并使用操作电焊机,电焊机一次侧绝缘处理良好,接线柱压紧。清除焊接地点周围易燃易爆品,高处施焊时应有防止焊渣迸落的措施。

2.1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3.冬季设备管理措施

3.1雨雪天气不得运输仪表及控制装置。

3.2设备到货开箱后要集中放置设备库房,并做好防冻、防潮工作。

3.2露天放置的设备、仪表开箱验收后,必须用塑料布防护,再恢复原包装或用帆布进行全面封盖。

3.3现场安装的设备做好冬季防冻、防潮及保护措施,防止设备和仪表的损坏。

3.4尤其是精密设备要做好防护工作,对防潮设备要有防潮措施,设备门、盖等要及时关严盖好,防止雨水、潮气侵入,要定期检查现场设备的防护情况。

4.防冻措施

4.1冬季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在安全员的组织下,准备充足的防寒服、棉安全帽等御寒用品,以防冬季施工时发生人员冻伤事故。

4.2对消防器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4.3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停用后,水箱必须放水。循环水打压用的塑料管必须将水放尽,以防水箱及管子冻裂。

4.4油箱及容器内的油料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

4.5在低温下高空作业及使用手锤及大锤时,需佩带防寒用品,以防手脚冻僵发生危险。

5.防滑措施

5.1施工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5.2遇有大雪、大雾、雷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不得进行项目工作。

5.3运输设备及材料的汽车、拖拉机等轮胎式机械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装防滑链。

6.防火措施

6.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对消防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6.2对取暧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施工现场严禁明火取暧。

6.3由于冬季用电负荷增大,电工应对有关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并清除周围的易燃物,以防发生电起火现象。

6.4在易燃、易爆、配电设施区域应挂标志牌和警示牌。

6.5电火焊作业应检查周围及下方有无易燃物,并采取可靠的措施,下班前必须检查火种是否全部熄灭,确认无误后可离开。

6.6氧气瓶、乙炔瓶要保持至少8m的距离,气瓶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7.防风措施

7.1不宜在雨、雪或大风等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确实需要时,应采取遮蔽,防止静电及火花飞溅的措施。

(五)电气专业

1.冬季施工技术准备

1.1确定冬季施工项目,计算冬季施工工程量。

1.2冬季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及技术交底。

1.3现场施工条件变化或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变化,按技术管理制度办理施工变更方案和变更手续。

2.冬季施工资源准备

2.1按计划准备好下列物资:保温材料、零件、工器具和测温表、防火器材、劳保用品、记录表格

2.2照明充足、电气设备完好。

2.3施工道路畅通,冰雪及时清除、作业面为冻结现象。

2.4现场设置适量取暖点。

2.5配备必要的防寒劳保用品。

2.6消防器材完好。

3.冬季施工措施

3.1气温低于-5℃进行露天作业时,施工现场附近应设取暖休息室,取暖设施应符合防火规定,施工采暖供热设施必须悬挂明显标志,防止人员烫伤。

3.2对消防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3.3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

3.4施工现场严禁用明火或碘钨灯取暖,防止火灾发生。

3.5各种设备、仪器应有防冻、恒温设施,确保其精确度。

3.6露天的贵重设备(有保护要求),需搭设防护棚或盖专门的小间。当有防冻要求时,防护棚或小间内均应有取暖设备。。

3.7设备和精密仪器应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防冻、防潮,防止设备和仪器的损坏。

3.8试验室要保持恒温和干燥,确保校验设备的正常使用。

3.9霜冻、雨、雪后必须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脚手架和跳板及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3.10冬季施工前,认真做好防冻、防滑、防火等安全用品的准备和检查。

3.11在冬季对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采取保温措施,以备待用。

3.12施工区域的冰雪及时清除,并采取撒沙子等必要的防滑措施。

3.13参加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并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的地方。

3.14大风及雨、雪后,要检查脚手架是否有塌陷现象,如有发生,立即加固。

3.15下雨、雪天使用电动工具和电焊必须采取可靠且有效地防触电措施,使用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鞋。

3.16对各电气设备应加强巡视、防尘、防冻、防挂冰、防放电伤人。

3.17各种仪表应有防冻、恒温设施保持其精密度。

3.18电气设备到场后应有专人对其负责防止小件丢失。精密仪器应采用特殊保护的办法。

3.19电气设备存储应充分考虑到现场天气环境的影响。

3.20电气设备工作间、配电室严禁使用热光源,临时照明电源绝缘检测应合格。

3.21电气设备工作间、配电室内的包装箱等易燃、易爆物应及时清理。

3.22各电气工作间、配电室应加强管理,以防无关人员带入火种或损坏防护设施

3.23已安装完毕未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3.24已安装的蓄电池,在气温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但不得有明火。

3.25真空泵、滤油机等机械冬季不用时必须将油、水放净,防止泵体和管路冻裂。

3.26雨雪天气不得运输仪表及控制装置

3.27起重作业时,应注意物体与地面,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冻结,大风、大雪、大雾天气禁止吊装作业。

3.28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3.29冬季风干物燥,容易起火,以及时清理仓库周围杂草,禁止用电加热器和明火。

3.30油箱、容器及油泵内的油料冻结时,应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

3.4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措施

3.4.1变压器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变压器安装施工由于在户外,冬季施工难度较大,也容易发生人员滑落危险,所以施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防滑。

(2)施工前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积雪,配备好安全防护用品。

(3)附件安装前需进行清理,需预热部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重点部位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4)滤油过程中要注意防冻,搭设防护棚,24小时派人监护,可用电热器取暖严禁炉火。

(5)吊装主、辅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防滑,即时清理吊勾,物件上的积雪、杂物严防伤人。

3.4.2盘柜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室外安装设备必须注意防滑、防冻。

(2)高空作业配备好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在施工前检查施工现场,清理杂物和积雪。

(3)对控制设备做好保温措施,并覆盖防护用品。

(4)个别精密设备、部件要放到有采暖设施的屋里或用棉被盖好。

(5)动用火焊要办理动火票并注意防风及放火灾措施。

3.4.3蓄电池及直流盘柜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蓄电池安装及运行温度必须保证室内温度在5℃以上,室内最好采用正式采暖;若是由于条件限制正式采暖无法投入,采用电暖器采暖,严禁采用火炉采暖。避免发生火灾,烧毁设备。

(2)直流盘柜安装及运行温度正常要求在0℃以上。盘顶覆盖防水布,防止采暖管道冻裂或焊口破裂漏水、漏汽,造成盘柜进水。

(3)蓄电池和直流室安装正式门,若安装临时门,加绵门帘,相关施工人员进出随手关门。

(4)蓄电池和直流室必须有巡检人每天巡检并做记录,环境温度降到-20℃以下,必须每天早晚各巡检一次做好记录。

(5)动用火焊要办理动火票并做好防火措施。

3.4.4电缆敷设冬季施工措施:

(1)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2)冬季电缆轴放在厂房温暖的地方,防止电缆冻裂,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电缆的使用条件。

(3)电缆存放地点环境温度低于电缆的使用条件时,不要放电缆,等电缆在温暖地方存放24小时后再敷设。

(4)长时间户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5)室外敷设电缆时不得用力摔打电缆以免将电缆皮摔裂损坏绝缘。

3.5地线和托架冬季施工措施:

(1)施工过程中动用火焊要注意防风,保证焊接质量,并注意对周围设备的防护。

(2)施工要防止人员砸伤、碰伤,室外施工注意人员防冻。

(3)电缆存放地点环境温度低于电缆的使用条件时,不要放电缆,等电缆在温暖地方存放24小时后再敷设。

(4)长时间户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5)室外敷设电缆时不得用力摔打电缆以免将电缆皮摔裂损坏绝缘。

3.5地线和托架冬季施工措施:

(1)施工过程中动用火焊要注意防风,保证焊接质量,并注意对周围设备的防护。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3

1、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制定针对性强的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开展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2、各施工单位要根据气候变化,灵活安排不同工种工作,在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在采取有效的防冻、防滑措施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

3、各施工单位要加强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禁将未完工工程的地下室作为住宿场所,工人宿舍取暖设施应设专人管理,严禁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烟气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

4、要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管理,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要严格管理,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各施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性,力争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做到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物质保障优势,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冬季施工要求:

1、冬季施工必须做到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冬季施工的措施方案尽量经济合理,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2、已确定进入冬季施工的项目,在冬季施工材料、设备落实后,要保证施工力量,做到连续施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根据各自工程特点及冬季施工信息的反馈情况,布置冬季施工原则及实施方针,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4、技术培训。进入冬季施工前,各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管理人员、测温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施工现场所有准备工作必须达到进入冬期施工的条件。现场生活设施做好入冬准备,并符合安全消防要求,未完成工序进入冬期施工前应停在合理部位。

6、冬季施工计划管理,进入冬期施工前,将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项目和用工纳入生产计划和用工计划,并结合各级施工方案,统一安排生产计划。

7、测温与保温管理。在整个冬期施工过程中,要组织专人进行测温工作,负责测温人员应将每天测温情况通知工地负责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测温记录最后由技术员归入技术档案,测温项目:每日实测室外最低、最高温度、砂浆温度。

8、要加强安全消防管理、冬期施工检查、冬期施工管理工作.

一、编制目的

为保障冬季各施工项目安全、优质、高效的运行,保障施工机械、设备不受意外损坏,保障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和冬季气温特点,特制定本措施。

二、编制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

3、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C版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年版)

三、措施汇编

(四)热工专业

1.主要施工项目

1.1电缆竖井、桥架安装。

1.2电缆保护管安装。

1.3仪表管路敷设。

1.4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2.一般安全施工措施

2.1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并有签字记录。

2.2所搭脚手架及安全网须经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每日登高作业前仔细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可靠,捆绑铁丝及脚手架板是否完好。

2.3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对消防器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2.4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高处作业区周围的孔洞、沟道等应设盖板、安全网或围栏。

2.5在高处作业要保持清醒,精心操作,不得站在栏杆外工作(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gzu521.com或凭借栏杆起吊物件,严禁躺在走道板上休息。

2.6高处作业配带工具包,较大的工具应系保险绳。

2.7上下传递材料时应用绳子捆绑牢固,缓慢提升,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施工用料随用随吊,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

2.8高处作业点焊的物件不得移动,切割的工件、边角余料等应放置在牢靠的地方或用铁丝扣牢并有防止坠落的措施。

2.9在高处所用材料要摆放整齐,必须要有防止坠落和被大风卷走的措施。

2.10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高处作业,必须设足够的照明。

2.11动用电动工具应由合格电工接线,电动工具外壳可靠接地,移动工作地点时应可靠断电。

2.12焊工持证上岗,并使用操作电焊机,电焊机一次侧绝缘处理良好,接线柱压紧。清除焊接地点周围易燃易爆品,高处施焊时应有防止焊渣迸落的措施。

2.1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3.冬季设备管理措施

3.1雨雪天气不得运输仪表及控制装置。

3.2设备到货开箱后要集中放置设备库房,并做好防冻、防潮工作。

3.2露天放置的设备、仪表开箱验收后,必须用塑料布防护,再恢复原包装或用帆布进行全面封盖。

3.3现场安装的设备做好冬季防冻、防潮及保护措施,防止设备和仪表的损坏。

3.4尤其是精密设备要做好防护工作,对防潮设备要有防潮措施,设备门、盖等要及时关严盖好,防止雨水、潮气侵入,要定期检查现场设备的防护情况。

4.防冻措施

4.1冬季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在安全员的组织下,准备充足的防寒服、棉安全帽等御寒用品,以防冬季施工时发生人员冻伤事故。

4.2对消防器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4.3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停用后,水箱必须放水。循环水打压用的塑料管必须将水放尽,以防水箱及管子冻裂。

4.4油箱及容器内的油料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

4.5在低温下高空作业及使用手锤及大锤时,需佩带防寒用品,以防手脚冻僵发生危险。

5.防滑措施

5.1施工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5.2遇有大雪、大雾、雷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不得进行项目工作。

5.3运输设备及材料的汽车、拖拉机等轮胎式机械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装防滑链。

6.防火措施

6.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对消防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6.2对取暧设施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施工现场严禁明火取暧。

6.3由于冬季用电负荷增大,电工应对有关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并清除周围的易燃物,以防发生电起火现象。

6.4在易燃、易爆、配电设施区域应挂标志牌和警示牌。

6.5电火焊作业应检查周围及下方有无易燃物,并采取可靠的措施,下班前必须检查火种是否全部熄灭,确认无误后可离开。

6.6氧气瓶、乙炔瓶要保持至少8m的距离,气瓶和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7.防风措施

7.1不宜在雨、雪或大风等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确实需要时,应采取遮蔽,防止静电及火花飞溅的措施。

(五)电气专业

1.冬季施工技术准备

1.1确定冬季施工项目,计算冬季施工工程量。

1.2冬季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及技术交底。

1.3现场施工条件变化或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变化,按技术管理制度办理施工变更方案和变更手续。

2.冬季施工资源准备

2.1按计划准备好下列物资:保温材料、零件、工器具和测温表、防火器材、劳保用品、记录表格

2.2照明充足、电气设备完好。

2.3施工道路畅通,冰雪及时清除、作业面为冻结现象。

2.4现场设置适量取暖点。

2.5配备必要的防寒劳保用品。

2.6消防器材完好。

3.冬季施工措施

3.1气温低于-5℃进行露天作业时,施工现场附近应设取暖休息室,取暖设施应符合防火规定,施工采暖供热设施必须悬挂明显标志,防止人员烫伤。

3.2对消防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3.3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

3.4施工现场严禁用明火或碘钨灯取暖,防止火灾发生。

3.5各种设备、仪器应有防冻、恒温设施,确保其精确度。

3.6露天的贵重设备(有保护要求),需搭设防护棚或盖专门的小间。当有防冻要求时,防护棚或小间内均应有取暖设备。。

3.7设备和精密仪器应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防冻、防潮,防止设备和仪器的损坏。

3.8试验室要保持恒温和干燥,确保校验设备的正常使用。

3.9霜冻、雨、雪后必须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脚手架和跳板及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3.10冬季施工前,认真做好防冻、防滑、防火等安全用品的准备和检查。

3.11在冬季对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采取保温措施,以备待用。

3.12施工区域的冰雪及时清除,并采取撒沙子等必要的防滑措施。

3.13参加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并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的地方。

3.14大风及雨、雪后,要检查脚手架是否有塌陷现象,如有发生,立即加固。

3.15下雨、雪天使用电动工具和电焊必须采取可靠且有效地防触电措施,使用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鞋。

3.16对各电气设备应加强巡视、防尘、防冻、防挂冰、防放电伤人。

3.17各种仪表应有防冻、恒温设施保持其精密度。

3.18电气设备到场后应有专人对其负责防止小件丢失。精密仪器应采用特殊保护的办法。

3.19电气设备存储应充分考虑到现场天气环境的影响。

3.20电气设备工作间、配电室严禁使用热光源,临时照明电源绝缘检测应合格。

3.21电气设备工作间、配电室内的包装箱等易燃、易爆物应及时清理。

3.22各电气工作间、配电室应加强管理,以防无关人员带入火种或损坏防护设施

3.23已安装完毕未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3.24已安装的蓄电池,在气温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但不得有明火。

3.25真空泵、滤油机等机械冬季不用时必须将油、水放净,防止泵体和管路冻裂。

3.26雨雪天气不得运输仪表及控制装置

3.27起重作业时,应注意物体与地面,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冻结,大风、大雪、大雾天气禁止吊装作业。

3.28对取暖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3.29冬季风干物燥,容易起火,以及时清理仓库周围杂草,禁止用电加热器和明火。

3.30油箱、容器及油泵内的油料冻结时,应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

3.4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措施

3.4.1变压器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变压器安装施工由于在户外,冬季施工难度较大,也容易发生人员滑落危险,所以施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防滑。

(2)施工前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积雪,配备好安全防护用品。

(3)附件安装前需进行清理,需预热部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重点部位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4)滤油过程中要注意防冻,搭设防护棚,24小时派人监护,可用电热器取暖严禁炉火。

(5)吊装主、辅设备时一定要注意防滑,即时清理吊勾,物件上的积雪、杂物严防伤人。

3.4.2盘柜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室外安装设备必须注意防滑、防冻。

(2)高空作业配备好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在施工前检查施工现场,清理杂物和积雪。

(3)对控制设备做好保温措施,并覆盖防护用品。

(4)个别精密设备、部件要放到有采暖设施的屋里或用棉被盖好。

(5)动用火焊要办理动火票并注意防风及放火灾措施。

3.4.3蓄电池及直流盘柜安装冬季施工措施:

(1)蓄电池安装及运行温度必须保证室内温度在5℃以上,室内最好采用正式采暖;若是由于条件限制正式采暖无法投入,采用电暖器采暖,严禁采用火炉采暖。避免发生火灾,烧毁设备。

(2)直流盘柜安装及运行温度正常要求在0℃以上。盘顶覆盖防水布,防止采暖管道冻裂或焊口破裂漏水、漏汽,造成盘柜进水。

(3)蓄电池和直流室安装正式门,若安装临时门,加绵门帘,相关施工人员进出随手关门。

(4)蓄电池和直流室必须有巡检人每天巡检并做记录,环境温度降到-20℃以下,必须每天早晚各巡检一次做好记录。

(5)动用火焊要办理动火票并做好防火措施。

3.4.4电缆敷设冬季施工措施:

(1)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2)冬季电缆轴放在厂房温暖的地方,防止电缆冻裂,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电缆的使用条件。

(3)电缆存放地点环境温度低于电缆的使用条件时,不要放电缆,等电缆在温暖地方存放24小时后再敷设。

(4)长时间户外作业人员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5)室外敷设电缆时不得用力摔打电缆以免将电缆皮摔裂损坏绝缘。

3.5地线和托架冬季施工措施:

(1)施工过程中动用火焊要注意防风,保证焊接质量,并注意对周围设备的防护。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 地下室 混凝土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某写字楼工程的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一、工程实例

本写字楼工程周边原有建筑密集,场地狭小。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均设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657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33m,主楼与裙房间设一条宽800mm后浇带。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搭接和市区施工的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A段为后浇带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立方;B段为后浇带以东的主楼部分,混凝土量1500立方。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上翻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小时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平整。

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三、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1、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杠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27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2小时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①混凝土入模温度;②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③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④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⑤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1小时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淋水,带模养护,规定20天拆模。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天。

总之在本次写字楼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天。同时对于此类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措施极为重要,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同时掺加相应的高效微膨胀剂对混凝土能起到补偿收缩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抗渗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志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 地下室 混凝土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某写字楼工程的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一、工程实例

本写字楼工程周边原有建筑密集,场地狭小。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均设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657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33m,主楼与裙房间设一条宽800mm后浇带。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搭接和市区施工的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A段为后浇带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立方;B段为后浇带以东的主楼部分,混凝土量1500立方。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上翻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小时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平整。

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三、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1、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夯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27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2小时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①混凝土入模温度;②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③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④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⑤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1小时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蓄水,带模养护,规定20天拆模。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天。

总之在本次写字楼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天。同时对于此类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措施极为重要,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同时掺加相应的高效微膨胀剂对混凝土能起到补偿收缩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抗渗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志成.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6

关键词:地下室侧墙;裂缝;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地下室侧壁裂缝一直是地下工程较为常见的问题,它易引起渗漏,随着超长结构的普及,地下室侧墙长度远远超出规范规定的最大长度要求,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然而,一般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往往都会产生或这或那的品质毛病,由于在建筑中针对品质存在许多常见病,这里渗水漏水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品质毛病。

一、裂缝成因及特点

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是地下室侧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在侧壁浇筑的早期,因基础底板已成形,其对侧壁的约束作用及侧壁自身的混凝土干缩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使用阶段,顶板在温度作用下的膨胀或收缩,在侧壁中产生附加应力,从而引起侧壁裂缝的出现。

散热不均就会产生温差,温差和约束导致墙体变形不协调,就产生温度应力。地下室侧墙通常遭受如下温度作用:施工阶段,混凝土浇捣产生热量,散热不匀产生温差;养护阶段,早晚有温差,有时寒潮来临或者夏天暴雨突降,温度变化就更剧烈;在正常使用阶段,温度变化是由于季节温差和室内外温差的存在,地下室侧墙深埋在地下,土体对结构起到有益的保温和保湿作用,室内外温差影响较小。但半地下室结构上部分的温差及收缩应力较大,而土中部分温差及收缩较小,两者之间变形不谐调,易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墙体开裂。

二、裂缝控制技术

1.合理选择原材料

浇注超长地下室侧墙的混凝土应具备下列性能:低收缩率、低水化热、适宜的塌落度和早强性。粗、细骨料也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级配越好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越好,在满足级配、泵送要求的条件下砂率越小越好。

2.加强保温养护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越大,变化越剧烈,则产生的应力越大。采取蓄热养护措施,使温度变化缓慢进行,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可使得温差引起的应力逐渐松弛,即延长保温时间控制裂缝。具体措施:采用木模板,墙面覆盖薄膜或挂草帘、麻袋,定人定时洒水,推迟拆模时间,尤其是在突遇降温时,拆模后继续保湿养护。

3.添加膨胀剂及抗裂纤维

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混凝土膨胀,受到约束,便在结构中建立了混凝土受压钢筋受拉的预应力状态。当外界温度降低,混凝土收缩,结构中的预应力会释放一部分,如果控制恰当,可使混凝土的应力为压应力或为零。

掺加纤维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差、延性差等缺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耐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丙烯纤维或尼龙合成纤维混凝土等。

4.配构造钢筋

对于侧墙这类薄壁结构,采取“细筋密布”的措施可以提高其结构抗裂能力。故在侧壁的计算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大直径钢筋,最大直径不宜大于20,且在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为50mm的情况下,宜在保护层中设置双向钢筋网,以控制混凝土的表面开裂。

5.设置后浇带

设置后浇带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方法。为了削减温度应力,取消伸缩缝,可把总温差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内,把结构分成许多段,每段的长度尽量小一些,并与施工缝结合起来,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这些段浇成整体,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达到不设置伸缩缝的目的。后浇缝的填充材料宜采用浇注混凝土及其他微膨胀混凝土,但要比原结构的强度等级高些,确保潮湿养护。

6.改善约束条件

地下室侧墙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裂缝,适当的改变约束情况可有效地控制裂缝。设置膨胀剂加强带。全面的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裂缝的出现。与加强约束条件相反的另一做法是减弱约束条件,在局部位置设置受拉、受压缓冲区,将缓冲区的侧壁由直线型调整为折线型,该位置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布置,详见图1。该做法使钢筋和混凝土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存在收缩和拉伸的可能,从而减小开裂的可能。

7.施加预应力

对地下室侧墙施加预应力以抵消温度应力和部分收缩应力,是解决侧墙裂缝的有效措施。

三、工民建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1 按照标准选用新型防水防渗材料

现在在建材市场中有许多的防止渗水漏水的物料,例如高分子形式的卷材、密封性强的物料和一些堵漏物料等。针对出现的这些新式物料,建筑商要会进行选择,哪一种才是更适合自己建筑使用的。在选择防止渗水漏水的物料上,要对物料的性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掌握,同时清楚它们的优劣所在,进而选用适宜的物料开展建筑。在选用物料时物资部工作者还要按照建筑所必须的厚度进行选择物料的种类,按照行业规范开展建筑,以便能够确保防止渗水漏水物料的功效。

2 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防水防渗方案设计

在工民建的渗漏质量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渗漏点分布在建筑的不同部位,所以在进行防渗漏方案的设计中也是要根据不同的部位设置不同的防水防渗漏的方案。在建筑地下室时防止渗水漏水是这个建筑物的防止渗水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并且针对于建筑商来讲,在开展地下室防止渗漏水策划时,一定要清楚建筑物构造的强度以及刚度和其下沉等情况之后在开展防止渗漏水的策划。

3.做好工程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水防渗漏施工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预防渗

水漏水作业中,不仅要搞好物料品质以及相关的关卡,还要做好管制方面的工作。由于在建筑物建筑中,最关键的是整体的建筑措施,不过管制也是相当关键的。对整体的建筑物进行建筑时,针对可能会出现渗水漏水的位置一定要十分注意,管制工作者要在建筑时搞好监管,从物料的选择、建筑措施的开展等全面方面开展监督,进而确保整体防止渗水建筑都在有用的范畴内开展。同时在竣工结束后,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止渗水漏水检查,对于一些存在品质问题的位置要立即进行弥补,进而确保建筑物在竣工结束后转交到运用者手中是完美的并且安全的。进而让建筑商所建筑的项目在品质上是有所保障的,提高单位的口碑,同时利用满意度提升单位的竞争实力。

四 总结

地下室侧墙实际工程进行温度裂缝控制设计时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最佳方案,结合工程本身特点,采取合理措施,可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控制裂缝的产生。对于工民建来说,进行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一方面需要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选用优质的防水材料,进行防水防渗的优良设计,一方面还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从而让整个工民建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建国.混凝土中非结构性裂缝分析及合成纤维控制.建筑结构,2000,(9).

[2] 游宝坤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UEA无缝设计施工.建筑结构,1998,(6).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7

【关键词】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

前言

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控制配合比、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体会。

一、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500mm,承台地梁高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23m,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 C 35,抗渗等级 S6,基础底板混凝土约600m3。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h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观感。

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160m,混凝土C35,抗渗等级S6。由于设1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 2 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 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一侧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 (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 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问题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根据上述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经与试验室一起反复试配,选定的配合比中水泥∶江砂:石子∶水为 1∶3.52∶4.86∶0.44,另 DXH- B 外加剂 1.8%,UEA- H 微膨胀剂0.23%,CF 矿粉 0.54%。

2、原材料的选用。水泥:选用哈尔滨水泥厂 #5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贮存 7d 以上,使用前经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砂、石料:采用细度模数大于 2.4 的中砂,5~25mm碎石,级配良好。砂、石含泥量均要小于1%。掺合料:选用上海宝钢矿渣磨细的高性能磨细矿粉,比表面积400m2以上。外加剂:减水剂选用 DXH- B 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微膨胀剂选用北京中岩特种工程材料公司生产的UEA- H高效混凝土膨胀剂。

3、目前用作混凝土掺合料的除磨细矿粉外,还有粉煤灰、硅灰和沸石粉等。由于粉煤灰的耐久性不如磨细矿粉,硅灰相对来源少、价格贵,沸石粉则需水量甚大,掺入后增加混凝土泌水性,故选用高性能磨细矿粉作为本工程混凝土的掺合料。由于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粘结强度即界面粘结力大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选择与水泥适应性好、减水率高的优质外加剂也至关重要。

四、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问题分析

1、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夯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 12 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 个测点,由于测温点数量不多,因此采用了CU50 热电阻和余姚温度仪表厂的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 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 2h 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a.混凝土入模温度;b.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c.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d.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e.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 点一度温差值超过 29℃,现场采取停止浇 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 1h 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蓄水,带模养护,规定20d拆模。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d。

五、结语

温室效应采取的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06-03

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后苏醒阶段,受到麻醉药物残留、管道刺激、伤口疼痛及强迫体位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躁动不安、意识模糊及挣扎等现象[1-2],进而加大安全隐患,如出现自行拔除气管导管、静脉输液外渗及引流管脱出等风险,给患者身体带来较大痛苦[3-5],并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危及生命[6]。为有效预防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率降到最低,增强麻醉恢复安全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笔者在本科术后恢复室中应用安全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术后恢复室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全身麻醉患者200例,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7~90岁,平均(39.5±11.2)岁;其中普外科32例,骨科35例,神经外科32例,泌尿外科33例,妇科33例,胸外科35例,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麻醉及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手术外,所有全身麻醉患者均留置尿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7~88岁,平均(35.9±10.1)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8~90岁,平均(42.1±13.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后护理及观察,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用药护理。实验组给予安全护理及观察,观察患者的躁动、疼痛、低氧血症、体温、恶心呕吐情况,及时处理。

1.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手术室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术中情况密切掌握,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主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管道的通畅以及腹部伤口是否发生出血等进行观察。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者过低,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师纠正患者血压。保证患者体位的舒适性,避免给患者带来较大刺激,缓解患者存在的不适感,对患者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和观察,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恢复期间的护理质量。

1.2.2 低体温护理 手术室的室温对患者身体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做好手术室温度的调节工作,控制手术室温度为22~24 ℃,湿度约为60%。另外,注意为患者制订有效的保温措施,如使用电热毯、毛毯等,注意保持患者体液温度的适宜;对患者末梢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趾端颜色的变化情况。

1.2.3 避免窒息、误吸的有效措施 在患者没有彻底清醒前,患者去枕,取平卧位,使头微偏,垫高肩胸,在患者双下肢铺垫软垫,稍微抬高;与呼吸机连接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注意对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为避免出现反复性吸引刺激,避免患者发生误吸或窒息的情况,需要及时将患者鼻腔、口腔及气管中的分泌物清除;此外,准备好口咽通气道、吸引器、喉镜及气管导管等抢救用品。

1.2.4 防止坠床的有效措施 准确应用约束工具,常规应用约束带对患者的膝关节和腕部上方约10 cm位置进行约束,注意进行约束时,避免给局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如有必要,使用四头带对患者胸部和上下肢位置进行固定,注意松紧的适度。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躁动、疼痛、低氧血症、低体温、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利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躁动、疼痛、低氧血症、低温、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47例,基本满意28例,不满意25例,护理满意率为75.0%;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64例,基本满意29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率为93.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全身麻醉恢复期指的是患者停止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期或清醒期,并且是危险发生率最高的时期,因此,为有效提高恢复期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护理安全性,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准确评估患者病情[7]。

3.1 避免误吸或者窒息的措施

患者处于麻醉恢复期,其咽喉部具有的保护性反射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且插管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鼻腔胃肠减压管和吸痰等产生的刺激会导致发生呕吐现象。护理人员要对误吸或窒息足够重视,术前,患者禁食6 h,手术过程中,注意将气管导管和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有效清除,在麻醉恢复期间,注意加强呼吸道管理;将气管导管拔除后,使患者头微偏或取患者侧卧位[8]。

3.2 处理低体温

患者出现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包括手术时间长、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术中大量输入液体、丢失大量体液、术中出血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等,其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发生循环障碍、寒战、苏醒延迟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因此,恢复室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将手术室温度控制为22~24 ℃;另外,减少术中发生的暴露情况,为患者加盖棉被,如患者体温较冷,则使用热水袋进行保暖[9]。

3.3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强迫体位、伤口疼痛、使用导尿管、气管插管及引流管等均会使患者产生不适,且在进行气管插管时,会加大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难度,导致患者出现挣扎、烦躁不安及抓引流管、伤口敷料、尿管、输液管等情况,且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出汗等症状,还会导致覆盖敷料脱落、伤口裂开及坠床等意外发生。恢复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实施对症处理,而且要运用妥善约束、镇痛、降压、降低尿管刺激、缓解患者不舒适感、拔除气管导管及运用良好沟通手段等措施。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对患者耐心解释,保障患者身体安全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体位的舒适性,并保证各种管道紧密连接[10-11]。

3.4 感染护理

如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躁动,患者会乱抓进而使伤口敷料脱落,导致发生伤口感染;另外,患者乱抓将皮肤抓破后,引发感染,因此,恢复室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约束措施,对皮肤破损部位或切口进行有效消毒,及时更换切口敷料。此外,工作人员没有运用正确的吸痰方法,也会导致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对恢复室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正确吸痰[12]。

上一篇:温室效应的本质范文 下一篇:噪声污染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