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3 16:58:52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1

关键词:温室花卉;花卉栽培及病害防治;技术措施

1 园林温室花卉栽培的环境控制

1.1 灌溉

大多数花卉的病原体都是借助水侵染植株体,自由水作为植株间病原体传播的介质,为多数病原体创造侵入机会。因此必须控制植株的灌溉条件,防止植株表面浇湿从而导致病原体的反溅,将植株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不适当的灌溉方式比如重浇等,会使温室的湿度增加,增加病害发生的几率,尤其是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频繁地浇水不利于植株健康地生长与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腐霉以及疫霉的发生,比较常见的根腐病、冠腐病就是由于不适当的灌溉方式引起。正确的灌溉方式是避免植株当头浇水,应将水灌溉到到土层里,保持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燥,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植株叶和花发生病害;对植株进行灌溉时还应根据天气、植株自身等因素控制好灌溉次数与用水量。

1.2 光照与通风

光照对花卉植株病害发展影响较小,但是不适当的光照强度会造成植株叶和花的损伤,当植株出现这类损伤时,灰霉病等病原物就会趁机而入,造成植株的病害。当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植株组织液就会增多,容易增加植株染病的可能性;当植株处于强光照的环境下,花卉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因此在夏季要对植株进行适当的遮荫,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花卉植株的表面干燥,能保持较为洁净的表面,不利于病原物的侵入与繁殖。因此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持环境湿度,控制好植株间距,利用种植台栽培植株,保持温室内空气流通,有效地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2 园林温室花卉栽培措施

2.1 调整播种期,注意轮作

病害通常是局限在植株的某一时期,可以通过播种期的调整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比如推迟播种或者对植株进行移植,进行植株的轮作,避免重茬的发生;定期对温室栽植的花盆进行消毒,换上干净的培养土。在对花卉移栽过程中,应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为病原体创造入侵的途径;在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应尽量减少植株的搬动与移动。

2.2 植株的整修与杂草清除

温室花卉的栽培中应定期修剪,将发病的器官及时清理,减少病原体侵染的伤口数量。可以利用间苗的方式保持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保持植株表面的干燥,让大部分植株都获得适宜的生存空间。杂草清理也非常必要,杂草是大部分病毒病的集聚地,为植株的病原体提高繁殖场所。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选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

选择抗病植株品种是最直接的病害防治措施,还能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多温室花卉品种中已有抗病害的品种,比如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已有抗黑斑病的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的使用减少侵染性真菌病原体入侵,防止病害发生,因此采用抗病品种与无病植物材料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3.2 物理与化学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止方法有热力处理等,即对植株的插条、接穗等部位进行消毒。通常将植株浸在48℃的温水中,这种方法有利于防止黄化病毒病的传播;可以采用浸种法对草本花卉进行消毒,采用比重法可以挑选出健康的植株种子,从根本上减少病粒的数量,控制植株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式重要的病害防治措施,处理好农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其重点。我们应秉着“用量少”、生态性的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弄清防治对象;这样有利于减少在植株上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地保护天敌,延缓或防治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

4 总结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2

【关键词】日光温室;连作障碍;减产;表现;防治

1.连作障碍主要表现

1.1土壤物理性状不良

与露地相比广大菜农虽然施入较多的有机肥,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水稳性团粒增加,毛细管孔隙发达,但由于经常踩踏,长期大量灌水不当,耕作层上层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加上耕作层浅,土壤通气透水性差,最终导致土壤物理性状不良。

1.2土壤板结

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有的菜农仅凭自己的“经验”施肥,以为使用化肥越多产量就越高,化肥施用量过于偏大甚至超过蔬菜生产需要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这样不仅造成肥料的流失引起巨大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板结。

1.3土壤养分不均衡

由于日光温室长期种植单一或近缘蔬菜种类,蔬菜的根系对离子长期有选择吸收,造成特定养分和微量元素或富集或亏缺;据调查日光温室蔬菜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比例不合理,氮磷钾比例与蔬菜需要的氮磷钾比例也有很大差距,施用氮磷比例偏高,钾偏低或不足,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

1.4土传病虫害严重

连作提供了根系病原菌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场所,遗留在土壤内的蔬菜残体上病原菌长期积累,使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土传病害是连作造成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近几年来大量使用土壤杀菌剂,使土壤中病原菌的拮抗菌数量锐减,更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最常见的有各种蔬菜的立枯病、枯萎病、蔓枯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

1.5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日光温室蔬菜多年连作后,其根系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长期积累,不同程度地引起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蔬菜生长。同时由于蔬菜根系会分泌一些酸性和苯酚类物质,产生自毒现象,这些都加剧了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

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的干湿交替不明显,造成土壤长期处于厌气环境中,一些好气性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破坏了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种群结构破坏,益生菌死亡,连作使致病菌群体增大,致病菌的拮抗菌群变小,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平衡,也加剧了土壤环境的恶化程度。

2.防治措施

2.1采取轮作倒茬

实行不同种类蔬菜间的合理轮作,一是可有效地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措施能使寄主专一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减少致病菌的致病能力和数量;二是可有效地调节地力,提高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如茄果类、瓜类、豆类等深根性蔬菜可与白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等浅根性蔬菜轮作倒茬。三是减少杂草的滋生,轮作换茬还可以破坏杂草与蔬菜的伴生关系,降低病虫害。

2.2客土育苗

农谚说得好“苗好三成收”。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是避免病虫和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客土即调制好的营养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养分完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没有病虫。

2.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蔬菜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前提,也是防止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2.4采取嫁接技术

选用高抗枯萎病菌、根结线虫的品种,或者选用经过选育的野生、半野生同科品种作为嫁接砧木,可使植株根部健壮抗病。如选用云南黑籽南瓜、长青藤F1、甬砧 2号作砧木嫁接黄瓜,赤茄、托鲁巴姆做砧木嫁接茄子等。近几年,国内外针对番茄和甜椒等蔬菜品种也采用嫁接技术进行周年生产。

2.5加强栽培管理技术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就随之提高。如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土壤耕作,及覆盖地膜(黑膜、白膜)、现代浇灌(滴灌、微灌)、合理调整植株、无土栽培、在合理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加施微生物菌肥等技术,都能有效地防治或减轻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

2.6采用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增施微量元素

推广蔬菜平衡施肥技术是防治和治理连作障碍的主要措施,通过测定分析土壤养分和所种植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肥规律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使蔬菜的吸收和肥料的投入基本平衡,实现节本增效和优质高产。由于蔬菜对微量元素的需要较少,增施微量元素时一般采用叶面喷施。

2.7高温闷棚与降盐处理

利用夏季光照充足,重新密闭日光温室,高温杀死病菌和虫卵。选在晴天的上午浇大水漫灌温室,然后密闭闷棚,棚内最高温度可达 70℃,连闷 1个月左右,既可有效地杀死温室内残存的病菌和虫源,又可随水的渗透淋掉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的浓度。

2.8增施生物菌肥

目前微生物菌肥种类较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按使用说明施用。施入的有益微生物在蔬菜根系周围土壤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形成优势菌群,抑制和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刺激有机质不断分解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高效持久;土壤团粒结构增加,疏松透气;分解有毒物质,治理和消除土壤污染,不失为防治连作障碍的又一主要措施。

2.9氰氨化钙土壤消毒

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是一种高效土壤消毒剂,其原理是氰氨化钙与水分解后所生成的气体单氰胺和液体的双氰胺对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等有害生物有广谱性杀灭作用。氰氨化钙分解的中间产物单氰胺和双氰胺最终可进一步生成尿素,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的优点。

2.10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反应堆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蔬菜所需要得二氧化碳、矿物质、有机质、放出热量并改良温室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蔬菜。其原理是利用麦秸或玉米秸作为有机物主体,加入酵素菌,在好氧条件下发生生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矿物质和热。该技术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高地温、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而且还能调节土壤微生物平衡,抑制和杀灭病菌和虫卵,有效防治土传病害。衡水市桃城区在用这一技术防治连作障碍上已取得显著效果。

日光温室连作障碍表现在多个不同方面,这就为它的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措施,只靠单项技术不能快速解决,需要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家佳.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因子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1(06).

[2]朱立民.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连作障碍分析与对策[J].农技服务,2008(12).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3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1] 马宏武,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46-48.

[2] 孙智辉,尹盟毅.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7(1):34-36.

[3] 宋克明.冬季大棚几种覆盖方式保温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2004(12):19.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4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5

关键词 日光温室;油桃;病虫害;防治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6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9-01

近年来,大通县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日光节能温室数量及种植种类随之增多,由于油桃适合当地反季节生产,是大通县日光温室生产中的主要果树之一,果实成熟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此时正是水果淡季,种植油桃的经济效益较好。但是,油桃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大通县油桃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大通县油桃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 桃疮痂病

1.1 危害症状

桃疮痂病危害果实、枝梢和叶片的表皮。果实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小圆斑,后扩大为2~3 mm黑斑,甚至出现连片黑斑[1-2]。其能导致果皮生长停止而木栓化,甚至引发裂果,但对果肉无不良影响;枝梢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圆斑,后逐渐加深凸起,有时会流胶。翌年树液流动时出现的小黑点,为桃疮痂病菌分生孢子,将再次侵染果树。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一是勤通风,注意保持湿度;二是温室升温时,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梢、病果、病枝,清除杂草枯叶。

1.2.2 化学防治。落花15 d后施药防治,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5 d喷1次,连喷3~4次;温室升温前用5 °Bé石硫合剂喷洒地面和树上。

2 桃灰霉病

2.1 危害症状

桃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实,花器发病后逐渐枯萎腐烂,花萼和花托上密生灰褐色霉层,病花随之脱落,或残留在幼果上,致其发病。幼果发病后,果面上出现褪绿小圆斑,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导致其生长停滞或腐烂缩成僵果。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一是晴天浇水,阴天切勿浇水,控制灌水量及次数。二是上午保持高温,以促进温室顶部露水雾化;下午增加放风量和时间,以减小湿度。花期及幼果期应及时放风。三是彻底清除温室中的杂草枯叶,以减少病源。四是合理施用速效氮肥,避免新梢徒长。五是疏花疏果,以减少因花果过密而造成人工作业传染病菌[3]。六是温室内避免间作易感染灰霉病的辣椒、莴笋、油菜等作物。

2.2.2 化学防治。一般采果前15 d停止用药。发病前可用速克灵烟剂4.5 kg/hm2熏蒸进行预防。开花前喷1次药剂预防桃灰霉病,落花后每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交替使用药剂以减少抗药性产生,可采用50%灰霜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交替使用。

3 桃白粉病

3.1 危害症状

油桃白粉病一般以幼树发生较多、危害较重,大树发病较少,危害较轻。叶片染病后,叶正面产生淡黄色小斑,斑上生白色粉状物,斑叶呈波浪状。夏末秋初时,病叶斑上常生许多黑色小点粒,病叶常提前干枯脱落。果实以幼果较易感病,病斑圆形,被覆盖密集白粉状物,果实不正,常呈歪斜状。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温室内的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并深埋[4-5]。

3.2.2 化学防治。花芽膨大前期喷洒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3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夏季气温高时应停用,以免发生药害。

4 桃缩叶病

4.1 危害症状

桃缩叶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嫩梢、花、果实。发病初期,萌芽后嫩叶逐渐展开,皱缩加剧,叶片难以伸展,叶肉厚而脆,呈黄绿相间花叶状。发病后期叶片呈红褐色,表面着生灰白蜡粉。病叶在湿度较大时枯萎、腐烂,常提前凋落。枝条顶端叶片受害,其下部腋芽可二次抽梢并不会再发病,但枝条叶片发育不良。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一是当桃缩叶病严重发生导致大量落叶时,应及时增施肥料,以帮助树势恢复;二是若油桃萌发展叶期遇连阴雨,应及时放风排湿;三是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带出温室集中处理。

4.2.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或展叶后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于温室升温前喷5 °Bé石硫合剂。

5 桃蚜

5.1 危害特点

桃蚜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桃枝腋芽处越冬。翌年(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79页)

当花芽膨大露红时开始孵化,开始在芽上危害,落花期有些在花萼上危害[6]。展叶后多转移到叶背危害,被害叶卷曲,影响新梢和果实生长。

5.2 防治措施

在花芽膨大期,可用40%油酸烟碱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500倍液进行喷防。落花后大量卷叶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均匀喷雾。在秋季有翅蚜回迁至桃树上时,可用塑料黄盘涂黏胶诱集,也可采用黄板诱杀(兼防白粉虱),并用抗蚜威、爱诺虫清一号(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降低越冬基数。

6 红蜘蛛

6.1 危害特点

红蜘蛛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和嫩茎汁液,使表皮失去活力而成黄褐色和铁锈色,被害叶片的叶绿色受到破坏,造成叶面呈粗糙斑驳状,这种黄褐色和铁锈色的表皮不可能再恢复绿色和其他正常颜色,严重时背部可出现丝网,受害严重的叶片会产生坏死斑块。

6.2 防治措施

红蜘蛛发生时用爱诺清3号、绿菜宝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喷雾时注意叶背面也要喷防。

7 参考文献

[1] 王长英.油桃采摘后的管理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1(11):38.

[2] 陈丹霞.山地油桃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52,154.

[3] 韩吉梅.日光温室油桃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62.

[4] 陶立华,盛晨,盛其法.油桃大棚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39.

[5] 左建英.温室栽培油桃、葡萄的几项关键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84-85.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6

关键词:住宅工程;墙面;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正拔地而起,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住宅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是一个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产生后,往往会影响室内墙面的美观和安全,影响墙体的隔热保温和防水防潮,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与困扰,甚至引起诸多质量纠纷问题。因此,分析室内墙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墙面裂缝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对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的控制标准与原则

目前,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宽度的限制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只要墙面裂缝的宽度小于0.3毫米就不会对房屋的结构造成有害的影响。但是,当墙面裂缝产生后,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这些裂缝,无疑会对房屋的表面观感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对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控制十分重要,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防止或者杜绝墙面裂缝的产生。

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宽度的限制尚无统一的标准,同时住宅建筑规范中对墙面抗裂的措施也只有常规的规定。因为室内墙面裂缝对房屋结构没有严重的安全影响,仅存在潜在的危险,不会涉及到责任问题,因此大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砌体的结构时也只是选择一些标准图集,而对于墙面裂缝的防治却很少提及。这种忽视住宅室内的裂缝控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住宅室内的裂缝控制应引起建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重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的产生原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

住宅工程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地质条件改变、建筑物墙体布置不合理等原因,常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后,会引起墙体中产生主拉应力,这个应力大小远超砌体的拉接强度,因而造成墙面开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墙面裂缝一般都出现在纵墙上,大多集中在门窗洞口附近。

2、环境温度变化影响

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0-1.4×10-5mm/m℃,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0.5-0.8×10-5mm/m℃,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收缩值为2.0-4.0×10-5mm,砌体的收缩不明显。因此,当住宅建筑的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由于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的差异,导致其发生变形,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变形比砌体要大接近一倍,这就导致钢筋混凝土与砌体接缝处容易产生裂缝。

3、设计和施工不当或不合理

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造成的墙面裂缝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在设计阶段未考虑砌体与抹灰材料的粘接性是否合乎要求、在梁底与门窗口处的墙体没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等等,这些在设计时未考虑周全的情况都会导致墙面裂缝的产生。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墙面进行清洁和充分浇水的情况下就进行抹灰、墙体上预留洞口没有在抹灰前进行填塞等,也会使墙面抹灰层发生开裂。

三、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的害处显而易见,需要我们在找准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预防室内墙面裂缝的措施主要包括:

1、设计合理的构造,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为了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发生,需要我们合理地选择基础持力层,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物持力层的承载力。对于建立在软弱地基上的住宅工程需要设置合理的沉降缝,沉降缝能将建筑物从房顶、楼板、墙体到基础全部分开,保证分开部分在发生沉降时能独立沉降。

2、设置温度伸缩缝,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墙面开裂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和砌体收缩变形易引起墙面开裂,因此,需要在墙体上设置温度伸缩缝,从而有效减小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伸缩缝只需要将墙体断开,而不需要将基础断开。应在易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造成应力集中,最可能产生裂缝的地方设置伸缩缝,从而防止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墙面开裂。此外,伸缩缝的间距要视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3、加强砌块墙体质量控制,强化砌体对抹灰面的嵌固作用

要严格控制灰缝的宽度、平整度、垂直度及饱满度。在砌墙过程中要用原浆勾缝,强化砌体对抹灰面的嵌固作用。同时,还要认真检查和验收框架柱、构造柱与砌块墙体的拉结筋,不仅要保证其数量,还要保证其位置的准确。另外,墙体砌至接近梁或板底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空隙,待停歇几小时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4、严控抹灰过程,强化抹灰面的质量

在对墙面进行抹灰施工时,要先对墙面刷一遍掺20%界面剂的水泥浆,用来封闭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的气孔,从而使底灰与砌块的粘接性更好。同时,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抹灰层的厚度,一般来说,底层抹灰层的厚度要小于8毫米,中层抹灰层的厚度要在5-8毫米间,面层厚度要在3-5毫米间。此外,还要注意在抹中层或面层灰时,要等底层或中层砂浆见干后进行,避免空鼓、剥落、龟裂等现象的发生。

四、总结

住宅工程的室内墙面裂缝控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住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认真分析,具体对待,必须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和控制,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只有将质量摆在首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就一定能建造人民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何伟明.论墙面裂缝和重点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7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产量和品质;防治措施;病因

在冬春茬黄瓜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菜农容易掌握。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冬春茬黄瓜在温室内低温阶段和温室内高温阶段,生理性病害经常发生,菜农难以识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我们将近几年经常发生的几种生理性病害进行一下介绍。

一、黄瓜苗“戴帽”: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病因:一是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二是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三是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四是幼苗刚一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措施:(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二、花打顶: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病因: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二是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三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四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措施: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在 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的伤根。追肥采用冲施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三、高温障碍:又称黄瓜叶烧病。多发生在结瓜期的成株中上部叶片,开始出现1~2毫米近圆形的白色斑块,后斑块不断扩大,植株上部受害严重,甚至会停止生长。

病因:高温低湿是发病主要原因。棚室内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低于80%,在放风不及时的情况下,使叶片受到伤害。在强光照条件下更容易造成高温障碍。

防治措施:(一)及时通风降温。白天使棚室温度保持在30℃以下,地温保持在25℃以下。如遇到阳光照射强,棚室内外温差大不便放风时,采用盖苇席、遮阳网或采用反光幕;夜间温度在18℃左右,地温保持在15℃以上。这样调温还可以控制茎叶徒长。(二)棚室底部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时应少量洒水或喷雾进行临时降温。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灌水降温过快而抑制根的活性。

四、低温生理病:又称黄瓜低温生理病。在黄瓜的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并且很容易和其他病害症状混淆。播后遇到低温、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苗黄苗弱,沤子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观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幼苗期地温长时间低于12℃,会出现幼苗生长缓慢、退苗、叶色浅,叶缘枯黄,生长出现停滞,结瓜少且小;成株期受害较轻时,叶片组织退绿呈黄白色,长时间持续低温,植株往往不发根或不分化花芽;严重时部分叶肉组织坏死导致部分叶片枯死,诱发黑星病、灰霉病等病害。

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造成植株的各种生理机能降低,如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下降,根系对旷物质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养分运转速度减慢,生理功能失调,生殖生长受抑制等。

防治措施:(一)选用耐低温品种。(二)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三)播种后种子萌动时,棚室应保持在25~30℃,出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应高于15℃。(四)棚膜选用无滴膜,棚内地膜覆盖;寒流来临前,采用加盖纸被、草帘,室内生火加温等保温防冻措施。当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时,要采用放风升温、灌水保温等缓慢升温措施。

五、苦味瓜:采摘的黄瓜在食用时有时出现苦味,影响品质和效益。

病因:这是由于苦味素在黄瓜中含量过高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黄瓜对氮、磷、钾基本上按5∶2∶6的比吸收例,当氮肥施用过量,特别是一次性追施大量氮肥时,容易造成徒长,在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当棚室温度长期高于30℃时,由于同化能力降低,营养失调也容易出现苦味瓜。再有就是地温长期低于13℃时,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受抑制,也会出现苦味瓜。

防治措施:(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六、畸形瓜:保护地栽培的黄瓜经常会出现弯曲瓜、尖嘴瓜、细腰瓜、大肚瓜等畸形瓜条。

病因:(1)弯曲瓜,长型果品种易形成弯曲瓜,其生理原因多与营养不良、植株细弱有关,尤其在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或光照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2)尖嘴瓜,果柄附近粗,先端细。单性结实力低的品种受精不良时易形成尖嘴瓜。 (3)细腰瓜,果柄基部和顶端正常,在瓜条中间部分缢缩,这是由于营养和水分供应不均衡造成的。(4)大肚瓜,瓜条前端部分肥大,中间及基部反而变细。这是由于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肥大,基部发育迟缓而造成的。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篇8

关键词 辣椒疫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辣椒是西宁地区温室主栽蔬菜之一。近年来由于温室辣椒疫病的大面积发生,导致产量急剧下降,减产幅度达3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产绝收,极大地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通过3年来的调查与观测,初步掌握了这种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田间表现、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提出了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技术措施。

辣椒疫病发生规律病原

病原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假菌界卵菌。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病,苗期较轻,定植后逐渐加重,初期根基部产生水浸状病斑扩展后环绕茎基部呈褐色并产生缢缩,使植株输导组织受损引起植株失水萎焉。剖开可见维管束变褐,病斑在枝杈上颜色加深,后环绕表皮形成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的部分凋萎。果实染病后,迅速软腐,病部长出白霜。

侵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的初侵染源。越冬后的病菌借灌溉水传至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田间操作和灌水传播危害。

发病条件及发病特点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最高38℃,最低8℃。室内棚25℃~30℃,相对湿度大干85%发病严重,尤其是大水浇灌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易造成病害流行。该病发生周期短流行迅速,常为毁灭性病害,遇积水地块,定植过密通风不良,排水不畅发病严重。

综合生态调控措施

根据辣椒疫病生态发育的特点,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温度、温度、水分等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控,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及产品品质,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辣椒综合生态调控措施总结如下,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辣椒病害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疫病寄主范围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还能在病残株上存活2年~3年,成为重要的侵染源,如果重茬连作、土壤病原菌多,条件适宜就会爆发成灾。严格实行轮作,切忌与茄科类蔬菜连作,轮作时间在3年以上。据田间调查,重茬地发病率高达30%,轮作地可降至1%以下。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

辣椒病害种子带毒是重要的初侵染源,在苗期就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疫病种子处理

10%福尔马林液浸种30min,药液以浸没种子5cm~10cm为宜,然后捞出催芽播种。

温汤浸种

用50℃~55℃的水浸种,并不断的搅拌,水温降到30℃后浸种8h~10h。

实行土壤消毒

辣椒疫病是栽培中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土壤带毒会直接侵染植株茎基部,造成危害。播种、定植前用5g/m2的杀毒矾,或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合理施肥

施足腐熟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可使辣椒生长健壮,增强对病害的抗病能力,发病轻甚至不发病。从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重视田间管理

辣椒喜温、喜水、喜肥,相对于其他蔬菜管理更要精细一些。浇水做到小水浅浇,不能大水漫灌,浇水量以根层土壤湿润为好,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清洁田间,深翻土地,减少田间菌量,可有效减轻病害。

温度调控

平均气温15℃以上,温室内辣椒即可能发生病害,27℃~30℃发病最快。生产上应根据辣椒不同时期,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调控。辣椒各时期对温度的管理指标见表1。

湿度调控

温室内湿度过大是辣椒疫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尤其是浇水后,如大水漫灌不注意通风排湿,发病速度很快。为了控制湿度宜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节保持在60%~70%之间,夏秋季节保持75%~80%之间。选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进行大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病虫药剂防治时,提倡使用粉尘或烟剂,防止人为增加温室内的湿度,尤其在阴天,应避免喷雾施药。

光照调控

充足而适宜的光照是保护地辣椒增产的重要措施,冬季应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增加光照时间,在保温的前提下覆盖物尽可能早揭晚盖,塑料薄膜要经常清扫,保持透光率。结果期摘去植株下部的老叶增加田间透光率。

适时适量使用化学农药

温室管理中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经常对辣椒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病害及早防治,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适量交替进行防治。

上一篇:电影制作的定义范文 下一篇:资源回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