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2:26

日式空间设计

日式空间设计篇1

关键词 日式园林;室内设计;造园手法;融合

1.概述

1.1 日式园林

日式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岛国人民对于周围景物的深刻感悟,加上深厚的文化情结,以及对人生的特殊领悟,透过重重表象,对自然景观的精髓进行挖掘与提炼,创造了高于自然却源于自然的独特境界。日本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由泊来至和化,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日式园林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其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园林的体量形态多以小,巧,精为主。且因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寓意作为铺垫,使得日式园林的意境独特,气息出众。

1.2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并且满足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倒提升要求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既满足使用价值又是对室内设计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居住型室内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日式园林的精髓融入此类室内空间,目的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丰富室内设计方式的多样性。从广义上说,室内设计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

1.3 造园手法

所谓造园手法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表现自己的造园思想和意境时,通过一种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日式园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象,它基于自然,源于自然,是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了解,深入,加之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创造出来的。园林中涉及建筑,山水,池泉,铺路,林木都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手法组织起来的。要使这样的园林产生美感,就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法。

2.日式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与室内起居空间相互协调,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由于人口,经济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复制的高层住宅代替了传统庭园宅邸。但是人们对大自然景观的渴求变得愈来愈强烈。日式园林是自然景观艺术性的再现,它的优雅不仅能让观赏者赏心悦目,更能给予观赏者一种静谧的沉思环境。提高人类精神生活。

2.1 枯山水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由于室内空间的局限性,在狭小的空间以枯山水的手法进行景观配置时,围绕日式园林小,精,巧的特点展开。一地沙砾,几尊石组就是一方净土的诠释。在以活络某个墙角为目的时,内敷白沙、砾石,作海,为水。缀以石组,为山。配以小木,为林。再借以灯光,比起雪白的乳胶墙面或花纹精致高档的墙纸面,更加令人舒适,更有临山傍水的诗情画意和更加贴近自然的人文气息。

或在室内通向卫生间的走道、阳台的空地上用素雅的鹅卵石开辟出似海似水的可以温暖都市人繁忙的足心,不仅丰富了地面铺装的方式,也可愉悦身心。

2.2 池泉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在室内环境中,阳台是一个距离自然最近的区域,在这里,容易塑造较强的排水、给水系统。日式园林中,池泉的造园手法就以精,小,巧的水景系统重现自然。“水在景观中所蕴含的最深刻的意义体现在它对不同空间的交流和联系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池泉,顾名思意,有池,有泉池泉园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是自然景观的反映,阳台这样特殊的室内空间,可以取传统池泉之精髓,造池泉之精神,不必照搬某一名处,以水为心,树立精巧的石灯笼,再配以相应的松叶小木,便可临近自然,聆听自然。

在客厅,卧室等流动性较大的空间中,装饰手法上不必太多赘述,仅以几粒圆石,几束枯木,几尊钵盂,实木家具、雅致的墙壁就可塑造出一个禅意的世界。

3.日式园林造园手法之精髓是现代室内设计取之不竭的源泉

日式园林,不论使用何种造园手法,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都离不开一个“禅”意。一个静谧不被打扰的世界,是繁忙嘈杂的都市人所追求的。总之,居住空间是人们栖息生养最重要的空间,在实现居住空间设计的合理化,提高使用率的同时,能够做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是室内设计工作者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wenku.省略/.

[2]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天津大学出版社.

日式空间设计篇2

关键词:住宅建筑 空间 设计 规划 特色

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功能,根据人们的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来进行施工。我们知道,建筑设计的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一般都有自发性,属于活跃的因素,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尤为如此。在建筑中,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以空间形式的反作用,来推动功能的发展,它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只是它功能作用的一个方面。

1 概述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方向。在古代,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思想以神为主宰,设计上强调了神的主导位置。中世纪时代,它以宗教和帝王贵族为主要服务对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风格上追求奢华和浪漫主义的风格。只有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才逐渐面向大众,设计概念从在建筑师提供的内部空间中,对空间维护体的基础进行雕琢和美化装饰,发展到今日有计划、有理论,按照不同室内功能的要求及精神需求,进行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公共室内空间设计。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首先空间: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Kenzo Tange)曾经讲过,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所谓空间,就是从人们交往的场所。从语言学方面解释,“厅”(Hall)指大房间,“堂”(GreatHall)指大厅,“公共”(Public Or Common)意为大众拥有的、共同的。公共建筑室内空间是公民共同拥有的空间,是大多数人共享的场所。即为不同等级、不同阶级的人与人组成的团体提供各种不同需求的场所。

2 住宅设计不同功能由不同的空间形式体现

2.1 住宅空间形状不同。根据各个房间因功能的不同,对形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厨房长一些也无损功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但如果卧室如果太狭长,就会令人不舒服,因为空间压缩欠灵活,影响人的视觉效应。

2.2 空间朝向不同。关于朝向,根据房间性质不同而各得其所。根据建筑同环境的关系,为争取必要的阳光照射而又避免烈日暴晒,就要在设计上下番功夫,并尽量在南向布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卧室。

2.3 住宅空间大小不同。在我国,考虑到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空间设计成最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一般客厅是一家人生活、起居、娱乐和会客的主要空间,应该设计成最大的地方是客厅;而设计成最小的一般是卫生设施,因为相对来说,卫生间需要的空间不大;对于卧室和厨房来说,应该注意其完善的功能,而不只是单纯的的注意面积,当然相应的面积也是必需的。

2.4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一般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人们的各种要求在住宅建筑在功能上满足后,还必须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

3 住宅空间的组合原则

空间组合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同时人的生活需要也决定着住宅内部空间组合,因此,在考虑它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精神要求,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个探讨。

3.1 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

住宅内部空间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因为其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所以一个住宅使用功能良好、居住舒适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设计中要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在进同时行合理功能分区时,也要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空间利用率。

3.2 室内环境舒适性原则

目前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概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都希望创造一个和谐、安宁、舒适的家居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争取较好的朝向,利用自然对流通风,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好通风环境,以上这些因素在建筑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3.3 空间组合灵活性原则

对套型空间进行灵活分隔和重组,设计时可以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当然也可以按照不同住户、不同时期的使用要求来进行灵活处理。如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4 整体空间设计经济性原则

①要分清不同功能空间的不同要求,这样,面积的合理分配才可进行,如大套型和小玄型的卧室、卫生间除数互不同之外,每个卧室、卫生间的功能要求、设备尺寸基本相同,面积需求也相近;而起居室、厨房、餐厅虽然功能相同,大套型比小套型服务的人数多,其面积也应该大一些。

②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卧室是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的活动很少在此进行,大部分时间是空关着,其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而起居室已成为家居生活的核心,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有充足的日照,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4 建筑的外部效果由造型和空间决定

日式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 空间 分隔

一、空间分隔的作用以及意义

1.空间分隔的作用

室内空间要采取什么分隔方式,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功能使用要求、艺术特点以及人得心理需求来进行。对于不同功能,不同空间特点的室内,其领域感的满足和私密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具体处理手法。而起居室中的会客区域,有时以家具进行象征性分隔,再加上局部装饰地毯进行强化,这样领域感便形成了。

2.空间分隔的意义

由上可以看出,室内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为适应人的行为和精神需求而建造的。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室内设计以空间为主要物质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占有空间的,无论起居、交往、工作、学习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这些生活活动的室内空间。

二、室内空间处理的几个方面和空间类型

室内设计中空间是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视觉和触觉设计元素都是以空间设计为载体来完成的。空间就像戏剧的舞台一样,为室内的各种设计元素提供可以尽情挥洒的虚体环境让设计师充分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这种虚与实和有与无的设计关系正是室内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1、分隔

分隔是最普遍的空间处理方式,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实体性分隔,这种分隔形式,既可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第二种是象征性分隔,这种分隔空间界面模糊,限定度低,空间更加开放。第三种是弹性分隔,这种分隔形式灵活性强、简单实用。

2、切断

用到顶的家具和墙体等限定度高的实体来划分空间,称切断。

3、通透

对分隔和切断而言,通透是一种反向的空间处理方式,它是指将原来分隔空间的界面全部或部分除去。

4、裁剪

用弧线、折线、曲线、斜线或三角形、圆形、倾斜界面、穹顶等多裁定空间,破除对称感,倾情演绎个性魅力。

5、高差

高差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地面,也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顶面。通过对顶面的高差处理可增强空间立体层次感,也可丰富灯光的艺术效果。

三、中国室内设计中的传统空间分隔方式和现代空间分隔方式

1、传统空间分隔方式

中国独特的木结构梁柱建筑,实际上成为现代框架系统的鼻祖。这种先进的体系赋予了内部空间最大的自由。单个建筑的群体组合变化,演化出中国建筑室内丰富的空间内涵,造就了动静统一、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形式空间,其代表作品当属明清江南园林建筑。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历经千年沧桑,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概括起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四个方面: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时间与空间的一体化和建筑与情景的紧密关联。

2、现代空间分隔方式

(1)封闭式分隔 采用封闭式分隔的目的,是为了对声音、视线、温度等进行隔离,形成独立的空间。这样相邻空间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动性较差。

(2)半开放式分隔 空间以隔屏,透空式的高柜、矮柜、不到顶的矮墙或透空式的墙面来分隔空间,其视线可相互透视,强调与相邻空间之间的连续性与流动性。

(3)象征式分隔 空间以建筑物的梁柱、材质、色彩、绿化植物或地坪的高低差等来区分两间。其空间的分隔性不明确、视线上没有有形物的阻隔,但透过象征性的区隔,在心理层面上仍是区隔的两个空间。

(4)弹性分隔 有时两个空间之间的分隔方式居于开放式隔间或半开放式隔间之间,但在有特定目的时可利用暗拉门、拉门、活动帘、叠拉帘等方式分隔两空间。

(5)局部分隔 采用局部分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视线上的相互干扰,对于声音、温度等设有分隔。局部分隔的方法是利用高于视线的屏风、家俱或隔断等。

(6)列柱分隔 柱子的设置是出于结构的需要,但有时也用柱子来分隔空间,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柱距愈近,柱身越细,分隔感越强。

(7)利用基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分隔 利用高差变化分隔空间的形式限定性较弱,只靠部分形体的变化来给人以启示、联想划定空间。空间的形状装饰简单,却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空间感。

(8)利用建筑小品、灯具、软隔断分隔 通过喷泉、水池、花架等建筑小品对室内空间划分,不但保持了大空间的特性,而且这种方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四、现代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的新趋势

现代室内空间的设计呈现千姿百态,眼花缭乱的态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当今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使人们日益感到现代审美价值观念难以适应资.

源日益枯竭的高科技社会,新技术和新问题促使设计师努力探索用来表达时代需求和解决问题新方法和新形式。各种设计风格、流派、样式所形成的多元化局面也落到了实处并提供了自由竞争的可能性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随之,将给我们带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的真正繁荣。

五、结语

通过对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分隔的研究表明,空间是通过光得以实现的。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的需求,也可以形成和改变空间。而往往在进行一个设计时,迫使我们对空间进行意念的分隔。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隔,利用相互渗透的空间增强室内的层次感和装饰效果。

事实证明,室内设计空间分隔是一个设计师一直以来所要表现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实践、探索,才能设计出有艺术性、功能性、合理性的出色作品来。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5),41.

[2]李允鉌.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25-26.

日式空间设计篇4

关键词:合理优化;户型; 设计;规划;调整

Abstract: the middle and small family model is the social mainstream family model, consistent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residents face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of the house door model has the disparity, can't satisfy the actual demand, through decorating to adjust and change the space of the bedroom was not good, is to family planning and adjust the whole space.

Keywords: optimization; Door model; Design; Planning; adjust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采用新的户型设计方法和理念

1.1逐步提高、完善中小型户型的建筑设计水平

在建筑设计上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保证建筑设计的总体规划要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创造更高层次的生活模式为出发点。在内部设计上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功能分区,还要考虑空间的流动性、采光效果和通风效果等。同时还要保证各功能分区的使用面积符合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和使用需求,最终实现功能化、舒适化于一体的中小型户型设计。

满足必要功能空间的设置满足家庭生活行为必需的功能空间,尤其对于小户型来说,面积小,并不代表居住环境不舒适。当整个生活空间功能分区齐全,分布合理,也会达到优秀户型设计的标准。必需的功能空间包括: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

(1)起居室是供家人团聚、休闲、文娱、视听的场所,是一个家庭共同活动的核心空间。一般来讲,起居室在整个生活空间中是最重要的,是使用频率和时间最多的,因此,面积最大。

(2)卧室,顾名思义,是为居住者提供休息和睡眠的空间。除了起居室外,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空间了。温馨、舒适的卧室,是人身健康的重要保证。

(3)厨房是用来准备一日三餐和储藏日常食品的空间,具有食品储藏、加工、烹饪三方面的功能,是家庭服务的中心,也是操作密度最高的空间。在整个家庭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空间。

(4)卫生间提供住户家庭卫生和个人生理卫生的专业空间,基本功能是处理排便和盟洗,是居住者沐浴、便溺、日常洗涤、清理卫生的空间。各功能空间面积标准:建设部于1999年4月29日制定并下发了《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 。商品住宅性能根据住宅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划分等级。

1.2舒适性

除了以上这些必需的功能空间外,面积适宜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设置相应的功能空间。根据中小型户型住宅的居住行为,可将住宅空间分为几个部分,私人行为空间:主次卧室、儿童房、客房等;公共行为空间:客厅、起居室、餐厅、玄关、工作室等;家务行为空间:厨房、洗衣房、收纳间等;卫生行为空间:卫生间及附属空间;室内外过渡空间:阳台、露台等。

这些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提供相关的生活设施和相应的使用空间,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功能最大化,满足居住环境的舒适感。

1.3保持良好的通风

良好的通风是保证居民健康生活的前提,据有关媒体和专家统计,封闭的室内空间中的空气污染比室外的高2-5倍,开窗通风是稀释室内有害物质的最好方法,开窗75分钟可以减少96.4%-99.5%的细菌,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对户型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加大窗户面积和数量,保证住宅的通风效果。

1.4充足的采光效果

居室得到必要的阳光照射是人类健康生活的保障,世间万物生长皆离不开太阳的照射。首先,阳光是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是人类可利用的节能环保的自然能源,帮助取暖,尤其对于我国寒冷的北方地区。其次,居住空间的采光情况理想的话,会提供有效的照明时间。除了解决自然采光问题外,阳光还具有杀菌清洁卫生的作用,它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杀菌紫外线。影响住宅建筑日照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l)所处的地理位置。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南北方相差纬度约50多度。因此,北方地区无论在日照时数、还是日照标准上都难以达到南方地区的标准。对于,高纬度北方地区的住宅建筑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日照间距上要大得多。

(2)所处的城市规模。大城市城市规模大,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楼层高且密集,住宅建筑规模自然也比中小城市的大。在同一地理纬度和同一日照标准大城市的采光效果就达不到中小城市的标准。

(3)住宅间距。住宅间距分为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一般统称为住宅间距,泛指正面间距。建筑住宅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是影响采光效果的因素之一。距离过大,会造成建筑用地的浪费,降低利用率;距离过小,采光受到限制,影响居住效果。因此,确定建筑住宅间距要以日照要求为基础。

1.5住宅的朝向

住宅的朝向对日照情况影响很大,对室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状况有直接的影响,还可以调节室内小气候。在我国,坐北朝南的户型方位最适合居住,冬暖夏凉,接受日照范围和时间最充足。而东西朝向的住宅容易受到东西晒,朝北的方位最不理想,没有阳光照射,还会受到北风侵袭,阴冷潮湿。在进行建筑住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设计的原则是使居室在冬季得到尽量多的日照,夏季能避免过多的日照和有利于自然通风。

1.6通畅的流线设计

流线是指人在居住空间中的活动路线,因此又称作动线。动线是根据人们活动的线路和行为习惯,把居住空间中不同的功能区域组织并区分开来。对于中小型户型则主要体现在动静分割上,即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分离。动线的设置对于评判户型的优劣关系密切,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居住者在居住空间中生活的舒适性和方便性。商品住宅开发商在户型设计上应该从人的需求、活动规律和心理状态来考虑。设计者通过流线设计可以有意识地以人们的行为方式加以科学的组织和引导,从而产生虚拟分割,让空间中的动线自然流露,避免了人为的生硬的设计。

2 结束毛坯房模式的商品住宅时代

在当今低碳环保的大趋势下,取消毛坯房的住宅模式指日可待。毛坯房不仅导致污染、资源浪费,同时存在扰民,破坏房屋结构的不利安全因素。国家和政府也意识到毛坯房的存在已经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违背。

日式空间设计篇5

无印良品是一个日本杂货品牌,在日文中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产品类别以日常用品为主。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产品类别从铅笔、笔记本、食品到厨房的基本用具都有。最近也开始进入房屋建筑、花店、咖啡店等产业类别。“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1、“无印良品”的品牌符号分析日本无印良品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与文化、历史、艺术息息相关,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承载历史与文化。以原研哉的无印良品为例,其品牌形成在设计理念中体现,以思维的层面去创造形式上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无印良品”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一直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在视觉传达功能上保持着“矜持和优雅”的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无印良品”就是一个融合东方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典型的日本品牌。

2、无印良品的设计特点原研哉的无印良品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风格。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正是由于存在不同的民族凭借其独一无二的文化来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化。原研哉的无印良品反映该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水平。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无印良品的现代设计概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对视觉传达的影响

1、无的无设计之色大音希声设计“无形”,“无印”即拒绝贴上一切标签,提倡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视觉传达设计存在这样的特性,要实现视觉空间效果的体现,展现创意设计者的构思,就需要在设计中掌握形式法则,充分的利用空间构造、色彩设计、团行呈现、平衡控制、光影设置、材料选择等多种的手段,进一步挖掘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构建的虚拟的时间感,力图将时间与空间的立体感得到完美的呈现,实现整体设计的上升。它创造了一种安静、淡定、舒适、优雅、清新自然的空间环境,是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体现。色彩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创作者的思想宣泄的渠道,由于色彩在视觉上能给人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会形成人在思想和意识以及感情上不同的触动和感受,形成不同的意境。室内环境中通过榻榻米要传递的思想和感情以及需要营造的意境都是需要色彩的表现来呈现,当色彩与所要传递的意境相符合就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达到良好的传递效果。正是因为色彩的表现在意境的营造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就造成了榻榻米的发展历史上,众多的创造者都力图将丰富的色彩、真挚的感情以及悠扬的意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艺术美观的影响下,能够引发受众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产品的兴趣,在装饰产品的销售上能起到促进作用。非常重视各种材料与色调的选取和搭配。利用不同材质的特质和能力,在细部呈现完美的交接设计,从而使空间得以延续,并给人一种空间应有的深度质感及个性。无印良品无设计之色就是创作者不断研究新的创作技法的过程中也坚持对色彩表现艺术的研究,为打造更完美的作品努力。以视觉传达的角度去研究榻榻米的装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它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它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设计理念,更象征着现代高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高度融合的社会,一件产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以及文化等。

2、无的无设计之材“良品”则凸显出这种生活方式内在的高品质特性———简单并不等于无要求,朴素也可以很优雅,无印良品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空间效果的基本任务是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美的环境,“美”的含义具有很多层面,而精简朴素美则是其基本内容。由于时间、空间的不同,古今中外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空间效果的认同与形式处理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形式感强的作品注重色调与层次的意蕴,追求色块及造型组合的合理分布与视觉调和、平面构成和立体空间构成原理的运用,点线面所形成的几何关系及空间与实体之间这种正负关系等形式要素的处理,使形式直接触发感知并使技术与艺术效果整合同一。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竹子、木头、瓷器等都是高风亮节以及清正廉洁的,这些元素的应用也在现代的是内装修中得到体现。因此,在室内经常会采用到的饰品包括有木雕、砖雕、竹子这种材料也经常被使用到,代表高洁的风气。还有木质产品,都是源自于对一些理念的追求,摆放木制、竹制家具等自然环保家具。这些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设计灵感,使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不仅有日本传统文化内涵还符合现代日本人的审美要求。然而这些极富东方色彩的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使得无印良品被认为是日本当代最具有“禅的美学”的品牌,这也是中国平面设计理念中极具有认同感的元素。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中的应用在“无印良品”上得到了认证。设计是一个刺激视觉的艺术,这种刺激形成有效的反射,能够不断地帮助运人们形成具体的感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协调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结论

无印良品日式元素创意设计将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室内无印良品日式元素创意设计不仅仅具有功能行,功能合理、环境舒适、满足物质需求,还有文化属性,与文化、历史、艺术息息相关,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承载历史与文化。新日式元素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设计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可见,新日式元素运用还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形式设计风格来看,无论是哪种设计都是包含特定的文化和艺术理念的,涵盖着设计者以及需求者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理念、审美观念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而从设计的背景和社会层面来看,根据时代和历史的变迁,新日式元素运用也跟随历史文化的变迁,以不同的风貌呈现,也就反映了新日式元素运用都是以文化为依托,以历史背景为依靠,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

日式空间设计篇6

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空间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与建筑交叉覆盖的建筑空间。它的社会功能、存在形式和产权体现的是它的建筑属性;其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公共性和独立完整性则是它城市属性的体现。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建筑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无可避免的造成了人口的恶性膨胀,特别是建筑群已从单幢建筑物的集合发展为规模较大、功能综合的集体性建筑,这使得城市规模和建筑综合体尺度之间也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建筑密度和数量的持续增加,不断侵蚀着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满足市民对公共活动多样性的需求,如何满足公共活动对公共空间的需求,这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建筑设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创造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它既立足于城市的角度来设计建筑,又充分考虑了建筑对城市的影响。这一设计模式的提出,可以确保尺度较小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的融入城市生活中,而且这些公共空间具有经济性、开放性、分布密度均匀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单调的城市景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资本。所以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与建筑之间的矛盾。

二、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公共空间除了基本的建筑功能外,还担负了许多从未有过的功能。首先公共空间可以有效的整合城市,城市交通、人文环境和生态景观都可以达到和谐的统一;其次城市公共空间还可以激发社会功效,刺激和促进经济活动,体现出它的触媒作用;再次,公共空间作为过渡性空间,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衔接枢纽,可以实现居民生理与心理的积极过渡;最后它还表现出了生态缓冲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创造城市公共空间,出了从建筑内部空间入手外,可以从建筑的外部空间、边界空间、中庭空间和屋顶花园四个主要方面入手。

2.1 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

对于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特征,将公共空间与建筑本身很好的连续起来,维护建筑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可以借鉴传统的城市空间设计形式,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更好的组织建筑内各部分的布局。常见的方法有广场形式和街道形式,或是二者相结合。

下面展示了城市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的代表作品之一:美国的圣安东尼运河的设计,如图2-1。这一设计将蓝天、绿水、拱桥和建筑完美的结合在起来,维持了建筑风格的连贯性,增添了周围环境的浪漫气息和文艺气息。

图2-1 美国圣安东尼市运河公共空间设计

2.2 建筑边界空间的设计

边界空间又可描述为半室外空间,边界公共空间是一种过渡性空间,它既是外部空间在建筑内部的渗透,又是内部空间向外的扩展,好的边界设计方案能够将建筑与城市衔接起来,实现城市与建筑的完美过渡。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几点:①入口的扩展处理,实例作品是日本福冈银行本店,这是由黑川纪章设计的,如图2-2。它将植物、雕塑、长凳等公共设施与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②底部收进创造公共空间,瑞士的卢加诺朗西拉一号大楼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作者是马里奥.博塔。③底层架空创造公共空间,支柱层或者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最常见设计,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例如美国花旗银行的办公大楼,它利用支柱创造出公共广场区域,如图2-3。

图2-2 日本福冈银行本店图2-3美国花旗银行楼下的广场

2.3 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

中庭空间是指有顶的室内共享空间,它具有空间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既是建筑中的交通聚集空间,又将阳光、植物等室外因素引入到建筑内部。生活中最常见的建筑有火车站的候车厅,机场航站楼等等,多层次的购物商场和室内步行街也经常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是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庭院设计,如图2-4。

图2-4 大英博物馆的中央庭院

2.4 建筑屋顶花园设计

把建筑的屋顶平台设计成为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率,更是现代建筑与城市互相结合的一种方式。现在很多建筑都会将底层改建为网球场、游泳池等等。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方,例如在厦门本岛,一所小学的运动场就直接建筑教室的楼顶之上。本文介绍了日本最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福冈综合体屋顶花园,如图2-5。这一建筑设计在采用多种设计方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绿化问题,实现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值得参考。

图2-5日本福冈ACROS综合体屋顶花园

在实际的城市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并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方法,常常将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以大大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使用方式。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人的感受应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是因为人是建筑的活动主体,建设的设计是要服务于人。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节能和环保问题,考虑到建筑的管理和安防问题。另外要创建另人体感官舒服的公共空间,使人真切感觉到城市与建筑、人与环境的融合。可以从几点入手形式:①装饰材料的选择,比如在室内的公共空间,采用绿色植物和流水景观等,创造一个山水休闲的环境;②光的选择,多选用能耗、低光线柔和的灯具,另外还要选择适宜人眼的色彩。

三、结语

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城市环境中,传统的城建方式和公共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社会经济的转型所引起的城市生活方式转变,都在呼唤新的城建方式。本文介绍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趋势,结合大量的应用实例,探讨了建筑设计中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方法,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四、参考文献

[1]廖方.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J].上海城市规划,2011,08(28).

[2]杨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研究――公共建筑与城市的结合[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3]赵武征.现代城市建筑中的复合公共空间设计[M].重庆大学,2004.

[4]廖方.微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M].东南大学,2006.

日式空间设计篇7

舞台空间设计从空间出发,不但考虑平面上的布置,还要考虑到空间上的视觉构图,从而在立面上形成具有画面美感的空间造型形式。其真正含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一,是指活动于舞台之上的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和台下观看表演的观众共同占据、共同存在并共同享有的剧场建筑实体上的物理空间。其二,是指在演剧活动中,由观众以及演员共同创造并共同享有的心理空间。舞台美术设计师所创造的舞台空间形式,实际上也是将剧场建筑的物理实体空间转化为演员与观众共同可感知的演剧艺术的心理空间。在舞台上,为了达到空间造型形式和空间构图的统一,常常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为打破舞台建筑空间的条件限制,从而创造出适合演剧空间需要的、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无限性和灵活性的舞台空间设计作品。一般常见的处理形式为,使用实体性景物在舞台上搭建出表示不同环境及空间的多个动作区域;也可采用软质的平面布景悬吊在舞台上空,营造出多个空间层次,以使舞台呈现出具有纵深性的空间立体感。前者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叫做多空间装置,即舞台上同时存在一个以上或多个表演空间。例如,我国已故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师陆阳春先生设计的《上海屋檐下》。该剧舞台美术设计采用木骨架上下双层多空间结构,以细腻写实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舞台上逼真再现了一个老上海弄堂房子的横断面,在那种低矮、拥挤的阁楼、亭子间并存的屋檐下,共同居住着不同经历和性格各异的五户普通人家。生动地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都市中心的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此外,还有是以实体的物质形式充分并运用现代舞台技术进行的空间转换。主要指采用现代机械化手段或科技手段的机械平台、电子投影屏幕等技术,进行演出空间的变换。例如,总政歌舞团著名导演、舞台美术设计师樊跃等设计完成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用一个巨型的转台来实现空间转换。该剧的舞台造型是将舞台整体设计成一个巨型的“日记本”,在演出中用翻动巨型“日记本”来完成舞台空间的转换。整体舞美设计以新奇独到和高超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设计作品的精美大气的审美价值。在舞台空间转换的灵活使用中,我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是最为特殊的。舞台时空的转换主要是以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完成的,这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常用的空间处理形式。

二、空间中的造型

舞台空间设计不仅仅是担负着平面布局的作用,因为不同的布局可以形成不同的舞台空间结构,并产生最终的整体空间造型风格。舞台空间设计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各种造型艺术手段,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影电视以及各类现代装置与影像艺术等,在舞台上塑造出适合演员动作展现需要的动作空间与舞台支点,这其中包括在平面布置和空间上的错落、层次的安排。同时,在空间造型上还要给予观众以视觉的、形式感强烈的、形态独特的造型形式。这一空间的造型形式,既要符合演员动作表演的需要,也要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作为舞台造型设计之一的舞台美术空间设计,在形式上无论是采用逼真再现的写实布景,还是抽象概括的非写实性布景,都必须在空间构成的视觉造型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舞台空间层次和形式美感。空间的造型在舞台布景系统中发挥着骨骼的作用,支撑并形成给人以外观直接感受的空间形态。舞台美术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每个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台动作空间,它们的排列次序和层次关系都必然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舞台空间造型设计出的各种不同形式,无论是相对封闭或是开放式的,都在舞台不同的演剧空间构成中担负着平面布局和空间造型呈现的主要作用。关于这一点,胡妙胜教授指出:“利用平台、台阶、斜坡使水平的舞台面分裂为不同高差的区域,创造多层面的舞台空间,这是构成动作空间最有表现力的手段之一。”⑤而不同的空间造型形式,最终会产生出不同的适合演剧需要的、整体的舞台空间风格。我国的演剧艺术在舞台空间设计造型形式的采用上,很多设计师往往采用具象性、意象性和抽象性或综合性几种不同形式。在上世纪我国戏剧舞台上,以具象性造型进行舞台空间设计的作品占大多数,此类设计作品多数采用与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相像,即追求外部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自然,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客观现实。我国许多经典剧目的空间形式都属于此类,如《雷雨》《北京人》等。在选择意象性造型时,设计师往往按照主观意念进行空间造型,这种形式并非按照生活逻辑的真实面目逼真再现,而是以艺术家内心对客观现实的认知来进行设计。例如著名经典话剧《伽利略转》、《蔡文姬》等舞台空间设计形式。选择抽象性舞台空间形式,主要通过舞台设计师对于客观现实形象进行高度提炼抽象后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空间设计形式,这种形式往往与客观现实形象不相对应。例如谭泽恩设计的作品《犀牛》的空间设计所采用白色宣纸与黑色墨汁,成功的演绎出剧中所表现的主题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更新,今天的演剧艺术在空间造型设计上,已不再刻意使用某一种单一空间造型形式。现代舞台美术的突出特点就是空间造型的综合性和各种空间形式的相互融合与借鉴,呈现出高度综合的形式特征。由于舞台设计的空间性的特点,形成了舞台美术设计这一艺术形式独特的魅力。对于舞台空间设计而言,就是不断对剧场舞台空间限制性的克服和突破,体现了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完整的空间造型表现形式和审美追求。因此,对于剧场舞台建筑的空间,我们应当清楚,舞台是表演艺术展示与演员二度创作和动作展现的场所,舞台美术设计也属于二度创作,是在创造适合演员动作展示的舞台空间的同时,也在与空间进行互动的交流,这样,舞台空间方可成为演员所扮演的戏剧人物的有限生命可以在其中做无限伸展的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意义而言,舞台空间设计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的、人为的创造活动,是舞台艺术极具表现力的形式,对空间的丰富感受是舞台设计语言具有生命力的前提。舞台美术设计在创造舞台物质空间的同时,也为演员表演动作的心理空间创造了可视的艺术空间形象。充分运用空间设计手段并与舞台空间真正融合为一体,是舞台设计师必须具有的表现能力,如何利用这种表现能力、如何在可视的空间中最大限度的蕴涵更多的意义,将影响着戏剧作品的最终呈现。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优秀作品及设计师,无一不是在舞台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大胆突破和拓展方面,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从而丰富了戏剧舞台空间的表现形式。(本文来自于《四川戏剧》杂志。《四川戏剧》杂志简介详见.)

日式空间设计篇8

关键词:公共空间;创新设计;拓展式教育;生态理念;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07(2015)12-0013-040

引言

当下教育建筑大致分为两类,教育局自主建设的公立学校和教育局、开发商合作开发的半公立学校。在开发商快节奏建筑生产和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教育建筑空间往往被压缩得异常可怜,而教育建筑的设计往往也因为业主的利益需求被无限地功利化,呆板化。传统的学校建筑已经渐渐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教育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探讨显得迫在眉睫。

1传统的教学建筑设计模式的局限性

就常规教学建筑设计而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以“教学功能房间”为核心的布局形式,建筑内部空间形式单一、呆板[1];而现代创新式教育模式则往往要求加强公共交往空间,甚至更多以开放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建筑设计,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建筑内部空间、室外空间。因此,公共场所和空间的缺失必然制约着现代教育的整体提升。

2创新性教育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2.1建筑内部公共“灰色”空间营造

其主要内容为建筑内部的公共灰空间。内部公共空间是师生们最直接有效、便捷舒适的交往场所。首先,将传统教育建筑纯粹的“交通空间”走廊扩大设计,形成放大集中公共空间,让师生可以停留休憩并且交流探讨。师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外可以不经意地碰面、聊天。学校本身就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这里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容纳各式各样的交流沟通活动。为满足上述效果,除必备有足够面积的公共空间之外,尚应保证其有充足的采光,和舒适的空间形态。其次,在功能组团间适当的布置开敞间隙空间,保证师生们可以很便捷地进入这些空隙空间,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外进行适当放松休憩。课堂上尚未结束的讨论也可以在此继续;同时,这些“静态”空隙可以与“动态”的连廓相连,形成点、线、面的公共空间网络,使学生的活动轨迹在此形成“回旋”和“滞留”,为交往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1]。

2.2建筑外部开敞空间营造

优美的环境和建筑艺术形象能陶冶人的情智,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就曾经说过:“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1]可见校园环境对学生潜在的影响是多么重要。现代校园建筑中,师生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逐渐加大,使公共外部空间的设计更具积极性。校园建筑应考虑一定的公共交流场所,景观庭院、功能连廊、建筑平台等公共空间元素将功能组织、流线组织、活动组织统一起来。公共空间不再是消极的剩余空间,而是积极的可以启发创造性活动的建筑空间。然而多空间诉求往往和紧张集约的用地相矛盾。这就需要设计者在把握场地制约条件的同时合理的规划,同时巧妙利用各种设计手法,如下沉覆土、局部架空、以及屋顶利用等。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尽可能多地营造舒适、人性化的外部校园空间。在天台小学的设计中,设计师将教学楼主体设计成环状,内部空间集中成为学校运动操场,屋顶设计成环形跑道,巧妙地回应了用地局限的制约因素,使之成为设计的一大亮点。

2.3教育空间的横向拓展

新的教育建筑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下,北京上海等沿海先进城市已经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理论知识,转而往更宽泛的领域拓展。以北京十一校为例,创新性的“走班制”已经为新的教学模式开启了一扇大门。在这里,学生不仅仅学习数理化知识,可以更多地参加业余兴趣的实践学习,初高中学生可以向大学生一样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如机电实验、缝纫班、汽车设计等各个专业。而且传统的普通教室从原来的50~60㎡增加到120㎡左右,其中,一半用作固定教学区,另外一半则被灵活地分隔成实验室、操作台、小型舞会池等交流学习场所,且教师办公也从传统的独立办公室移到了教室的一角。在这里,一个普通的功能教室承载了不同的学习场景。与此同时,新的教育模式倡导各类型趣味教室、实验操作教室占比大幅提升,在北京十一校中,各种体验式教学空间诸如汽车模型制作、联合国模拟法庭、小型音乐厅、动物实验室、服装设计教室等一应俱全,学生可以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

2.4生态可持续理念

在校园建筑创作实践中,设计师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易于拘泥于表面形式,重视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诸如形式、色彩、材质等),而几乎很少关注建筑最本质的内涵(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对自然生态的诉求等)[2]。好的教育建筑应当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它既要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教育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案例(图4)中就很好地利用了各种生态建筑技术,把小学设计成为既舒适又技能环保的案例。

3创新型教育建筑的创作实践

在此以成都市青羊区龙嘴幼儿园项目为例,浅析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手法的应用。该项目建成于2015年,规模为12班幼儿园,共计5000㎡左右,设计获得成都市优秀原创方案一等奖,项目获绿建三星认证。

设计创新点一:创新的建筑空间布局。方案综合分析了用地周边情况和幼儿园内部空间需求,突破传统幼儿园呆板的“E”型总图布局模式,进行了“组团+共享空间”的空间探讨;最大化儿童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形成私密室内活动———半私密室内活动--室外、屋顶公共活动多层次、立体的活动空间。在规整的用地范围内创造了趣味丰富的生活空间。活泼自由的平面形式,不仅符合小孩的心理需求,也对建筑内部自然空气流通起到很好辅助作用。

设计创新点二:大面积流动共享空间。结合用地,采用“外整内圆”的平面形态,在幼儿园内部空间设计出柔化流动的空间,内部公共空间突破传统廊道单一的交通功能,演变成幼儿日常重要的公共活动玩耍空间;而在外部形态采用平行地形边界的线条切割,保证整体形态的有机统一。

设计创新点三: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筑周边植被茂盛,为不破坏原有场地机理,该方案采用了建筑半覆土的形式,将公共活动部分和后勤办公部分功能组织在一层,通过一个大的覆土屋面串联各个学习生活单元。大面积的覆土屋面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游玩空间。同时将部分辅助空间半地下处理,消减建筑临街尺度,将更多开放空间还原给城市,也丰富了竖向空间。教室组合采用“跃层+平层”综合设计,即大部分班级活动室设置在一层,保证幼儿日常学习活动便捷进出室外活动场地;每个班级对应寝室设置在二层,午间休息可以在二层享受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与此同时局部设置两个平层班级(活动室、寝室均设置在一层)方便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使用。

设计创新点四:自然生长的有机建筑。方案分析了幼儿的行为模式,采用曲化的建筑造型,营造了具有童话色彩的自然生长建筑和内部空间;建筑材料、色彩的运用充分考究,既营造了活泼的氛围,又充分保证了幼儿使用安全。设计创新点五:绿建三星的节能技术。项目所在地成都处于川西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风速小,潮湿闷热;冬季气温低,湿度大,日照率低,阴冷潮湿。考虑到建筑性质的特殊性,项目在平面设计中,通过ECO-TECT等生态模拟软件,对平面中不利于自然通风点进行模拟计算,在设计中通过增设天井、庭院等措施引导自然通风,通过自然通风达到房间的换气和降温作用。除被动式生态设计外,项目还创新性地运用了大量主动式设计策略:智能监控不同使用空间照明,根据使用者合理控制照明负荷,节约能源;设置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日常冷源、热源;利用太阳能管热技术,满足幼儿园日常生活热水需要;收集应用一层屋顶雨水,经过处理用于绿化灌溉;采用光导管技术,补足地下室自然照明。建成效果。

4结语

教育建筑不应该仅仅只是功能容器,它担负着以教育为目的的文化职能,它应具有特定的气质[1]。创新性的教育建筑空间设计不仅能创造美好的建筑空间体验,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老师间的互动交往,优化教学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会对当下教育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教育建筑设计本身,不仅要适应整体教育的发展,更要以创新的设计带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不断朝着人性化、科学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教育建筑设计思考[J].城市建筑,2013(20).

[2]张丽君.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上一篇:新生儿脖子如何护理范文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