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30

新颖的盈利模式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1

Sunny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白领,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以前一遇到在外地手机没钱的情况,她便心急火燎地找在北京的朋友帮她去买充值卡再帮她充值,结果经常是劳烦朋友还耽误客户的重要电话。而现在,她则在外地的酒店里,在QQ上一边与客户轻松的聊天,一边进入手机充值中心,通过财付通付款就可完成话费充值了。

除了手机充值之外,Sunny还用财付通买游戏点卡、订机票,她把越来越多网下的生活需求通过这只用来聊天的企鹅来实现。

进军电子商务

从门户广告、到无线、再到网络游戏,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几轮变迁,围绕QQ用户的需求,腾讯(.cn)哪个都没落后,还开拓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模式―虚拟增值服务,成为中国最挣钱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腾讯把目光放到了未来的十年。刘炽平希望在未来腾讯的收入结构中,“电子商务占到20%”。

随着2005年9月拍拍网的上线,腾讯的电子商务战略正式浮出水面。出于“掌握核心的业务流程和技术平台”的考虑,腾讯还同时推出了自己的支付工具―财付通。财付通负责人刘颖麒说,“互联网的下一个驱动点一定来自电子商务,腾讯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公司,在电子商务的版图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间和位置。”

从娱乐到资讯,再到商务,腾讯的转型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艰难。

艾瑞咨询()《2007-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电子支付交易额规模突破1000亿元,财付通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而在中国游戏点卡销售领域,财付通已经抢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包揽了骏网()、5173等众多游戏点卡直销平台;除此之外,还有南方航空、春秋航空、美亚航空(.cn)等航空客票分销企业,京东商城(.cn)、易讯、新蛋(.cn)、PPG()等购物网站,甚至一些鲜花订购、异地交通违章缴费网站都成为财付通的合作伙伴。

尽管推出财付通的初衷是为腾讯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提供中介交易等服务,但刘颖麒看到美国最初专为eBay服务的支付工具贝宝(PayPel)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风生水起,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力主开拓第三方支付市场。他说,“我们不希望财付通成为一家狭小的支付企业,而是想成为全面、综合的平台,成为市场重要的一环。”

为此,财付通建立完善的商业拓展团队,并开拓了一个自助集成申请平台,让中小企业可以免费获得财付通的接口,快捷地将财付通集成到自己的网站上。刘颖麒用“异常迅猛”来形容这一服务的市场增长,目前通过这种功能开通财付通支付的中小网站已经达到数十万家。尽管目前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但刘颖麒丝毫不担心这一块的收益,他说,“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就会提供更加细致专业的服务,这样就会针对部分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

不只是支付

面对目前混战一片的国内支付市场,作为后来者的刘颖麒并不气短。他说:“合作商户选择支付平台是很现实的,首先看能否满足基本需求,其客户能不能顺利通过网银支付,及时收款结算,而在此之外,还要看哪家支付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更好,这时我们的优势就明显了。”

财付通的优势同样也是腾讯进军门户、无线、游戏等领域屡试不爽的杀手锏,那就是7.4亿的庞大QQ用户群,这覆盖了90%以上的中国网民。财付通将一个纯粹的支付平台变成一个能为商家带来订单的平台。2007年,财付通就尝试着推出了共享登录的机制,把上亿的QQ用户引向合作商家,省却了财付通和QQ用户在商家的平台进行注册的烦琐过程,第一时间达成购买。“这是商家最开心的。”刘颖麒说。

在他看来,支付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支撑平台,还是包含了顾客的购买行为和对商品的偏好等无数信息,这其中有很多价值可以挖掘。除了把QQ用户引向合作商家,财付通还有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CRM)。比如,消费者从某家店里购买了一个手提包之后,可能还会想知道这家店今后有哪些新款,还有哪些优惠活动,这样她就可以在支付完之后选择订阅这家店的信息,无论是通过QQ、短信还是email,都能得到这家店的最新信息。这种双赢的模式让刘颖麒不无得意,“这些信息都是用户需要和主动订阅的商家后续信息,而不会被认为是骚扰信息,因此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我们实际上是在帮助合作商家管理他们的客户。”

“我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一个消费者的网上钱包。打开后,里面有银行卡、积分卡、优惠券,还有与商家交流的功能等等,我们还会扩展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内容。” 刘颖麒说。

财付通的做法让外界难以理解:支付就是支付,这些东西跟支付有什么关系呢?但刘颖麒认为,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肯定会希望商业盈利最大化。他说,“不用刻意定义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想的更多的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为商家和消费者怎样创造更多的价值。”

培育市场

跟目前中国所有尚未盈利的支付企业一样,财付通也处于投入期。但刘颖麒显现出了十足的耐心,他说,“一张信用卡从推出到盈利一般都需要八年时间,相对而言我们的运营成本是很低的。当我们的用户价值足够大的时候,自然会有商业模式,就像IM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的盈利模式,所以现在还不急于考虑盈利。”财付通现在所做的是培养中国用户的在线支付习惯。

没有外界想象的大张旗鼓的投入,刘颖麒坦言现在腾讯对财付通的投入是“很小的”,这与腾讯一贯的行事方法一致: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慢慢积累,逐步提升客户体验,更多的靠口碑和产品本身去赢得用户。

财付通目前的客户侧重在B2C消费品行业,刘颖麒透露下一步将和国内的著名家电零售企业进行合作。在自己并不熟悉的B2B领域,财付通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比如机票、手机、电脑的分销。刘颖麒相信“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会剔除之前那种繁冗的人工方式,转而利用电子商务,这里能够产生的交易量和清算量将是巨大的,在这一块我们也会加快跟进和创新。”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2

本期,我们特别推荐傻婆婆品牌的新项目:蜜汁兔柳。推荐理由:新颖、美味、操作特别简单。

很多人担心这个项目的原料肉是不是容易买到,也有些人看到这个项目后去市场寻找,为了核实这个问题,记者专程打电话给傻婆婆总部的韩经理,“朋友们不必提前去市场找原料肉,不知道渠道你转半天也不一定找得到,即便找到了,也会很贵。加盟后,我们会给你提供渠道,按我们的指导,你当天就能够找到原料肉,而且很便宜。”韩经理的承诺让我们踏实了许多。

这个项目新颖,单凭“蜜汁兔柳”四个字的条幅足以把人们的眼光吸引过来购买品尝;“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小吃了”,美味自然赢来大量回头客;这个小吃便宜,3毛成本的小串卖一元,七毛成本大串卖2块,这么便宜的价格任何人都能接受,利润巨大。这个小吃操作极其简单,会用菜刀就会做,看资料5分钟学会,10分钟做出美味的蜜汁兔柳。

24岁女孩刘薇09年8月份加盟傻婆婆烤面筋,近两年多的火爆生意让她赚得盆满钵丰,去年5月份考取了驾照买了一辆比亚迪轿车,同龄人羡慕不已。去年年9月,刘薇成为了傻婆婆蜜汁兔柳的第一位市场测试者,聪明的小薇选择了2011年9月3日(农历八月初六)开业,因为这天是个周六,街上人流量比平时大很多。新鲜的小吃名字,浓浓飘散的香气,她出摊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年轻人的围抢,准备的500多串兔柳3个小时就卖完了,营业额超千元,纯利600多元,仅仅9月份不足一个月时间,刘薇盈利超万元。美味的、新颖的、价格便宜的小吃上市必然火爆,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相信了这个真理,刘薇再次尝到了小吃赚钱的甜头。

测试结果:10个测试点全部开花结果,每个摊位日盈利都在200元以上,最好成绩就是刘薇在国庆节期间创下的日销售1500串的最高纪录。市场再次证明,美味新颖的小吃上市就火,长盛不衰!

做小吃赚钱是公认的,做小吃辛苦也是公认的,但是开动脑筋,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不但不用自己辛苦摆摊,还可以赚大钱。黎丽敏,46岁,一个精明的女人,商海博弈16年,有着极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当她第一次看到蜜汁兔柳的报道后,她嗅到了这个项目的大商机,开车一天跑遍了本市的烧烤店做市场调查,第三天就赶往河北签下了独家合同。他没有出摊摆点,而是雇佣了几名下岗女工加工兔柳串,根据口味不同对产品细分,重新定名为八珍兔柳和麻辣兔柳,专供规模较大的烧烤店,因为口味好价格便宜,烧烤店不但有利可图还提升了层次,因此大受欢迎,现在,黎丽敏每天一万五千串的生产量仍不能满足供应。除去工资等费用每串有1毛5的纯利润,日盈利2千多元。

企业链接:傻婆婆蜜汁兔柳加盟费2998元,为了使这个项目得到迅速推广,每个城市第一家免收加盟费,只收取技术指导服务费998元,而且赠送韩式烧烤炉1台(加450元可换成无烟烧烤机《市场价800元左右》),广告横幅1条,不方便来人(函授)可以以购物形式预付100元定金办理货到付款。998元的价格仅限每个城市第一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烤面筋只需要加100元。而且免费赠送:烤勃炸鸡系列、Q一口、傻婆婆特色麻辣烫技术 。独家需具备1.5-2万元启动资金,费用面议!

傻婆婆业务中心:河北省辛集市农贸大街东段22-2号 慧智科技

电 话:0311-83223958 89152535

13373046592(拒回短信)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App杂志 App化纸媒 运营模式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030-03

1 App杂志优势及创新

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已超过5亿,相较前一年增加了逾8000万,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74.5%上升至81.0%。在全球数字化浪潮高涨的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积极催生了传统期刊迈向数字化的转型之路。于电脑而言,传统的浏览器搜索模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性能弱、屏幕小的特性也限制了便捷、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难以形成较好的用户体验。而App客户端的开发不仅在硬件性能、页面布局、交互流程以及流畅性方面顾及到移动设备的特殊性,与浏览器阅读相比,APP显然更具优势。

1.1 性能全面提升

相较传统阅读模式增加互动性、时效性、快捷性以及易操作性。电子技术的革新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阅读感官的耳目一新更是互动体验的变革。相较于传统纸媒,依附于手机这一载体的App杂志不仅很好地承载了便携这一特点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除人机互动外构建于网络之上的人与人、人与内容的互动。相互思想的碰撞以及对认可内容的转发、评论都更好的体现了网络社会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此时的App杂志所扮演的也绝不仅仅是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评论的桥梁。

1.2 体验观感增加

多种方式叠加,文字、音频、视频可借助APP杂志载体共同呈现。从很早前就已出现的网页版电子杂志便可看出,新媒体下的电子期刊已无法满足于文字所带来的传播效果,音频、视频的加载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是当使用移动终端观看时便会发现除了页面过小不利于点击外画面效果与音质也并不理想。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更好的适用于移动终端的App杂志中这一问题已得到了很好地解决,不仅画面一气呵成无需额外链接,连传统的文字内容也被赋予了多变的效果。

1.3 实时监控数据

相较于传统纸媒广告投放效果及到达率无法量化测评这一劣势,App应用在开发之初便将下载率和体验时间作为追踪数据记录下来,体现在App杂志上便是产品的下载量以及阅读次数和停留时间。这不仅为杂志社提供了很好地反馈信息更让广告主具象地看到了广告效果,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

1.4 碎片、精细一手抓

许多专家学者乃至消费者都将App杂志看作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最佳选择,进而相应的认为App杂志只适用于碎片化阅读。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与报纸时效性理念不同,期刊追求的是更深入的报道,现如今及时App期刊不仅可以满足读者对时效性新闻的需求更在阅读界面进一步优化的同时满足了读者精细阅读的体验。调查显示,受众在碎片化时间内更倾向于阅读App报纸和App期刊中时效性的新闻,在晚间则更愿意留出整段时间实现精细阅读。

2 App杂志运营模式分析

2.1 开发模式

自App应用形式出现以来,以邮件、网页浏览为主要阅读载体的上一代电子杂志已基本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App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它让读者无需通过网页搜寻便可直接从移动终端获得杂志内容,也无需通过收发邮件便可直接感受互动与参与感。这样一场阅读体验的变革伴随的必然是技术上的进步与拓展。App杂志开发环节便与技术丝丝相扣。

(1)自行组建技术团队,所聘请技术人员只对本杂志负责,直接参与制作与发行。

如韩寒于2012年10月发行的《One・一个》App杂志。虽然《One・一个》杂志在韩寒高人气的感召和读者对其越两年的期待中成功上市,第一天便荣登苹果App store下载冠军宝座,但是前期投入相较其仅有三个板块的内容而言也略显庞大。韩寒于《One・一个》杂志安卓会上也曾明确表示,仅开发这一项便以投入逾50万元,这还不算后期技术更新与维护费用。可见,杂志社自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杂志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全新阅读模式与观感体验构建中这种形式并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尤其是在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的前提下,更多的杂志社选择了第二种开发模式。

(2)委托第三方应用开发公司为其杂志开发App程序,使纸质杂志App化。

选择这一开发模式的杂志多已通过纸质版累计固定读者,且读者并不过分追求全新阅读体验反而更看重内容与信息。以《财经》杂志为例,作为中国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的《财经》杂志,自1998年发行之初便以“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创刊理念迅速确立专业地位,广泛获得政府管理层、中高级投资者和经济学界读者的一致追捧。在已拥有广大、稳定读者的同时,《财经》杂志顺应时展于2010年12月正式推出App版本,上市以来便迅速占据内地主要APP杂志用户下载量排行榜第四名。《财经》便是选择第三方开发App版本再发行的成功典型,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现有阅读形式较自行开发的App杂志而言相对单一,但这也很好地保留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从杂志读者平均年龄出发充分考虑其接受全新体验的意愿,进而才选择了现有阅读方式即与纸质版相同排版这一模式,同时减少华丽阅读体验和新鲜感也保证了《财经》杂志的专业形象。

2.2 发行模式

App这一新技术的兴起完全基于苹果于2009年推出的全新苹果商店,这一软件体验、购买店模式一经发起,便迅速获得受众的好评,从过去单一由网页、网络运营商获得资源到如今直接通过软件商店购买所需产品,短短五年时间以苹果App store和安卓豌豆荚为首的平台提供商已将传统网络体验模式的受众搜刮殆尽。更多的人开始习惯直接从平台商店搜寻需要的产品,而绝不仅仅局限于运营商提供的捆绑服务。基于这一变化,传统的手机报和电子期刊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取而代之的便是新兴的App化纸质媒体。其发行模式也将完全基于平台商店这一模式而重新制定。

(1)直接与平台提供商合作,将内容置于平台上供读者下载。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已有阅读偏好的读者而设定,例如《One・一个》和《财经》杂志,无论是基于读者对韩寒个人的期待还是基于对杂志本身内容品质的认同,这两本杂志的受众群都相对稳定,因而无需通过大量宣传或利用其他App杂志的附属效果便可达到接触读者的目的。现如今绝大部分杂志均有自己的App版本,大部分在某一领域已有一定影响力和拥有稳定受众群的杂志只需将产品置于平台上,用户便会直接下载专项App实现阅读。而杂志本身则会按照合作之初约定比例将利润分给平台提供商,如苹果App store的固定比例为3∶7,即苹果从每份产品的盈利额中抽取30%,剩余70%属于产品所有者。

(2)借助第三方内容整合平台发行模式。

拥有专属App应用的第三方杂志整合平台为用户提供下载安装平台应用后的上架杂志尝鲜阅读,用户通过该平台进行良好的阅读体验。这类第三方杂志整合平台并没有自己的产品,而是通过将其他杂志的电子版进行整合,以“报刊亭”形式面向用户,读者可以从中选择杂志进行体验阅读。这其中要以VIVA手机杂志和读览天下阅读器两大整合平台最为成功。第三方整合平台还很好的做到了将同一类型杂志进行分类组合,用户根据需求便可同时间获得多种同类别杂志。此类发行方式更适用于并无固定需求或某一时间需要大量同类信息的读者。

2.3 推广模式

虽然纸媒的电子化已成为未来必然发展趋势,但现如今选择手持读本进行阅读的用户仍不在少数。如何在纸媒日益消亡的大背景下迅速培养用户全新的阅读习惯也已成为出版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App化纸媒的成功推广与否也被看为纸媒转型的探路石。目前App杂志的主要推广模式有以下几种。

(1)名人带动。

最典型的当属韩寒创办的《One・一个》杂志,虽然韩寒在开办之初便声明希望大家将韩寒与《One・一个》杂志区分开来,将杂志作为单独的个体尽量摆脱“韩式发行”这一印象,而韩寒本人也极力扮演好老板角色,并无过多“韩式文章”在《One・一个》上发表。但是从韩寒第一本杂志《独唱团》至今,读者早已将“韩寒作品”与“韩寒出品”画上等号。也正因如此,在《One・一个》杂志发行前一天,韩寒在微博上的一句“One is all”成功引起大量转发,从第二天《One・一个》杂志的下载排名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韩寒作为名人的宣传力和推广效果。

(2)排名效果。

众所周知,App store(苹果商店)首页是各类App的排名,无论是装机必备还是游戏,付费还是免费,所有下载排名一应俱全,其中便不乏App杂志的各项排名。在读者想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时除去心中已有偏好的几类杂志外,多数情况下会根据“商店推荐、新品排行”以及“下载排行”进行选择。这里的“商店推荐”和“新品排行”所显示的前后顺序均是潜在的商业利润,“下载排行”虽然不是商家所能操控,但是大多排位均是以下载量为单位进行对比,而不去关心下载后的使用和卸载情况,所以这一可争之处带来的效果也不容小觑。

(3)线上、线下整合传播。

直至今时今日现有纸媒的App化仍是App杂志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而通过线下与传统纸媒合作进而收获固有用户的推广行为也是目前杂志社采取的主要推广模式。这一推广方式不仅无需重新进行受众细分,更不必另辟蹊径寻求新的推广渠道,只要在自家纸媒中做出相应宣传便可获得不错效果。以《财经》杂志为例,在2009年推出App版之前,杂志只是提前在几期杂志中刊登了即将推出移动客户端这一消息,同时结合财经网的新闻报道造势,便让App版《财经》杂志在上市几天便脱颖而出稳坐前五交椅。

2.4 阅读模式

由于App杂志目前仍处于用户阅读习惯培养阶段,多数杂志为免费下载,因而在盈利情况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盈利现状不同的App杂志,阅读模式开发自然不同。还未盈利的杂志往往因为预算的限制,而减少阅读丰富体验;收费类App杂志则相应的加入多变的阅读方式和视频、音频以及超链接等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进一步吸收新用户;那些与纸质版完全脱钩的单一化App杂志更无法做到完全不考虑成本而一味增加阅读趣味。根据不同的杂志种类,目前市场上的App杂志主要可以分为顺序阅读模式、读图模式以及全新阅读模式三类。

(1)顺序阅读模式。

即全部内容按板块横向排列,读者通过左右滑动进行选择,每一板块中以标题形式按纸质版顺序纵向排排列,读者上下滑动选择兴趣点阅读。这也是目前App杂志中最为普遍的阅读模式,如《财经》杂志和《One・一个》杂志。电脑如此普及的今天即使是传统纸质杂志也均由专业软件排版而成,因此只需向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原始电子排版稿件,便可形成App版杂志,既降低了成本,又省去重新采编的人力资源。

(2)读图模式。

以图片代替标题,首先给受众视觉冲击从而促使其选择阅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只有图片才可以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读图模式正是顺应读图时代而生。从传统纸媒对封面近乎苛刻的选图和排版不难看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先抓住人的眼球,图片便是最好的载体。App杂志中将读图模式做到极致的当属《新周刊》杂志,每期《新周刊》首页均由8~10幅翻转的动态图片组成,图片翻过后才是文章主题,读者根据图片的感召进行点击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模式也让《新周刊》在各色App杂志中成功获得一席之地。

(3)全新阅读模式。

指将纸质版内容全部打散,按照全新方式进行排版,利用更多的动态、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丰富阅读、体验方式从而吸引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App杂志在已获得固有读者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多广告商的青睐,在可以独自运营基础上,随着成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上的突破,希望进一步拓展读者群的App杂志已无法满足于前两种阅读方式,转而通过更加新颖、鲜明的排版和电子合成效果增加用户体验值。《男人装》杂志便是首批采取与纸质版完全脱钩重新排版采编的App杂志。不论是图片还是文字更或是广告,《男人装》杂志力求做到动态与多变相结合,音频、视频与内容相结合。但是这一新颖方式的背后是超大内容的支撑,要下载一期本类杂志需要消费近百兆流量,相应的对用户的网络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无线网络还未完全普及的今天并非所有杂志都会以此作为初期的成果展示。

3 盈利探析与拓展

3.1 现状

(1)盈利前景不明朗。

据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App开发者持平与实现盈利的开发者分别占29.7%和15.2%,入不敷出的App开发者占55.1%,这个比例仍在逐渐扩大。正处于用户习惯培养阶段的App杂志盈利情况也可见一斑。免费下载、免费阅读仍是推广的重要手段,用户仅需付出下载时所需流量即可进行阅读。广告形式多为横幅广告(亦称旗帜广告)与插页广告,不仅质量无法保证数量相较传统也明显减少。同时App杂志为读者自行点击阅读模式,相较传统杂志被动阅读模式而言广告接触率也明显降低。广告效果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广告商纷纷却步不敢盲目涉及。就连一上市便引起巨大轰动,吸引无数读者的《One・一个》杂志在初期也仅是吸引了耐克这一家广告驻足,可见韩寒的感召力在市场面前也经不起太大考验。

(2)运营成本多为传统杂志盈利提供。

截至2012年,近90%的美国报纸杂志已开发App版本,其中仅有22%的调查对象已基本实现盈利,近五分之四的报纸杂志仍处于依靠传统纸质媒体维持运营的状况。在我国,这一情况更是尤为明显,以《财经》杂志为例,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财经》杂志在顺应市场推出App版至今仍坚持先培养用户再实现盈利这一路线,虽然资金方面有财讯传媒作为强大的背后支撑,内容方面有《财经》杂志专业人员进行统一采编,但是对于完全免费的App版《财经》来说其前期开发成本和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都可谓是有出无进。虽也有广告穿插其中,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半以上广告是以相对低的价格将版面出售给纸质版固有广告主,而直接投放至App版本的广告不足一成且周期较短。同样是财讯传媒旗下的《lens》杂志就因2012年初与杂志社完全脱钩实现市场化而不得不将无法支付盈亏的App版《lens》从store中撤下。

(3)App广告费用收取机制尚未形成。

虽然App这一新兴模式已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炒热,但多数厂商与广告主仍处于观望态势。App形式的报刊杂志作为其中与传统模式对峙最为明显的一环,在宣传初期也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受,即使有传统纸媒在背后为其不断推进、为其构建美好明天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数据为王的今天,在没有看到具象成数据的赢利额和测评指标前广告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相对成熟的纸媒宣传模式的。既被外界抬上天又在内行看来无法施以拳脚的App杂志如同鸡肋般进退两难,既无法实现自负盈亏又不可能完全舍弃利益,因而在前景不明朗、杂志社又不急于靠其盈利的今天,App广告的收费机制迟迟未曾出台。在制度还未完善的情况下App杂志这一广告新载体在谈判中的弱势地位也可见一斑。

3.2 未来拓展

(1)实时数据监控带来新转机。

新媒体不仅为读者更为广告主带来了新游戏规则,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许多新课题,媒体只有提供客户多层次的价值才会换来投资商的勇气与尝试。复杂、专业的移动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后台,要做到有效、易用、实用,并非易事。随着收费机制的建立和标准的统一,App应用独有的实时监控数据能力使广告效果越发明确,更多广告主会进入App杂志这一新兴领域并愿意为其买单,与传统杂志一样成为App杂志主要盈利渠道。

(2)个性化定制路线将会成为App杂志重点开发项目。

实时数据的监控不仅能为广告上带来满意的测评指标,更可以客观地描述出读者在每一版面停留的时间和次数,如此便可准确了解读者喜好、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满足高节奏社会下读者的瞬时需求。

(3)通过增值服务获利。

超链接功能虽不是App应用下才有的网络功能,但是App技术可以让其发挥更大的功效,这不仅仅是网页的单向链接,更是相关利益集团的强强联合。以《男人装》为例,所有的广告不仅可以超链接出视频、软文介绍,更可直至产品实现购买。这一增值服务的搭建相信也会为越来越多定位准确的App杂志带来盈利机遇。

4 结语

App杂志从推出至今虽然只有短短7个年头,但无论从口碑还是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是因为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源于它对用户心理的准确掌握。虽然想要实现完全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纸媒的成功运营模式值得其他新兴出版产业借鉴。App序幕已经拉开,相信App杂志会成为未来耀眼新星!

参考文献

[1] 陆红伟,贾丹华.App Store模式―― 运营商转型的必争之地[J].通信企业管理,2009(8):82-83.

[2] 徐冰青,赵荣娇.APP杂志开发与应用趋势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3):52-55.

[3] 陈晶.2012年杂志内容的创新与遗憾[J].青年记者,2012(36):20-21.

[4] 崔颖.国内杂志App的发展现状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3(4):94-95.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4

观察整个市场中,不难发现其中一些电商平台研究出新的营销模式使得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脱颖而出。研究其营销模式特点,观察其价值流拓扑图,可以发现其营销模式不同于其他普通电商一直沿用的营销模式——买卖交易,而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将整个价值链整合,将自身处于价值链形成的价值网的中心,利用互联网的低成本,将供应商、企业、生产工作人员、发货运输配送、消费者、电商平台和其他相关方面结合在一起,摒弃了其他电商中只是成为互联网销售的一员的局势,更好地扩大了营销效益。特别是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专门研发出一套能够快速实现个性定制化的小流水线生产系统,将游离于固定产片外的一些订单吸引过来,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2利用互联网优势了解客户需求创新营销模式

在市场中对于制造型企业一直沿用的营销模式——做设备,卖设备。从市场结果看这种营销模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这种形式下部分企业则推出了租赁服务,但是也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部分企业则另辟蹊径,利用互联网优势了解对象客户的真正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网络沟通,开创出了免费安装与维护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下企业不需要再另寻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也不需要另聘人员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而生产设备的企业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相应的提成。这种相互取得利益的营销模式针对一些设备建造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并且能够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3新型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

在市场中,一种新型企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新型企业的代表——社会企业,它区别于盈利性企业或非盈利性企业或非政府组织等,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企业的营销目标是服务与社会福利,但通过运营获得利润维持企业的自身发展,并且服务于社会的企业。社会企业的价值流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扶持,这一点已经表明了与盈利性企业的巨大区别。这种新型企业的出现是营销模式中的另一种创新,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也反馈给社会利益。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价值以“流”的形式来描述,符合了价值本身规律。在整个的营销模式中,包含着相当多的拓扑概念,即使两条价值流完全不同,但也可能属于同一类型拓扑结构。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形势给传统的营销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其中更是包含了许多的契机,如何更好的深入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模式,利用其优势创新出更多的营销模式帮助企业发展,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研究。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5

我曾亲自参与物流行业门户网站的整体构建与改版工作。此外,因为工作的关系,亦曾为数家不同行业的门户网站提过参谋型意见。目前,传统的行业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由三大基点作为支撑。分别是:广告盈利、会员盈利、活动盈利。此外,我还注意到不少门户网站,由于不满足于原有既定的盈利模式的局限性,正在努力谋求新的利润基点,其中电子商务盈利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广告盈利

凭借广告谋求门户网站盈利,几乎是所有门户网站盈利模式的首要选择。诸如网易、搜狐都曾为此光荣理想努力奋斗。但依靠广告谋求网站利润,难度是非常大的。

首先,商家投放广告,逆向要求网站本身在业内影响力足够强大,否则商家也不愿意耗费广告费用,而网站的实际运营,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是不可能在业内具备强势的影响力的,广告自然也卖不起价钱。其次,随着广告传媒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商家可以选择的广告渠道越来越多,仅就互联网广告而言,就有视频广告等数十种大小区别,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也日渐减少。

国内不少知名的博客网站,视频网站每年奋力耕耘回来的广告费,均是少得可怜,很多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不够。由此可见,依靠广告产生大规模的网站盈利,难度是很大的,只有极少数业内特别出色的门户网站可以做到。

二、会员盈利

门户网站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一个业内沟通、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基于整合行业资源的前提,自然涉及会员的吸纳。门户网站作为行业平台的资源提供方和牵线人,为会员提供服务,收取会员费用,产生盈利,这个是绝大部分传统协会机构,以及门户网站盈利的重要盈利基点。

少数门户网站,基于特殊的官方背景或者强悍的影响力,可能在业内掌握了较为强势的话语权,导致会员费用方面见高,导致整体盈利尚为客观。但大部分门户网站只能通过更多的新颖途径扩张网站影响力,从而吸纳更多会员,产生盈利。

一般而言,以企业作为会员单位吸纳,收取费用,相对可行性略高,以个人作为会员吸纳,相对费用的金额等都稍难一些,当然,也可两者兼有之。

总体而言,通过吸纳会员,收取会员费,从而使得网站产生利润,是目前已经被证明的,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如栖息谷、世纪佳缘、嫁我网等。但是前提是网站本身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网站广告如出一撤。

三、活动盈利

通过策划活动扩张网站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谋求更强的盈利点,是所有门户网站运营的必由之路。

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结合线上与线下运作,最大翻查扩张网站影响力,门户网站都附带运作专业的DM杂志。

由于国家在2003年中期对全国刊物进行过严肃整顿,在刊号方面控制较为严格,因此,几乎所有运作的网站杂志均是以DM形式出现,规避刊号问题。但少数门户网站凭借强势影响力与资金,依然拥有正式刊号的媒介杂志。

以杂志形式呈现,争取广告收入也是多数门户网站的广告盈利方式之一,但基于广告价值的问题,多数网站将线上广告与杂志广告结合起来,打包销售,以图强化自身的广告价值。

门户网站举办的活动主要是以交流、比赛性质进行谋划,吸引会员参加,收取费用,从而实现更高的盈利收益,如第一商业网,华南商业网,波波球门户网等。

四、商务盈利

由于上述传统的三点盈利基点的制约,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千方百计寻觅新的盈利基点。将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是目前整个行业的新动向。

门户网站立足于行业之内,对于整合内部资源具备独到的资源优势。如果这种整合优势,融入电子商务的网上销售,则完全可以拓展出新的商务盈利基点。

譬如行业内部专业人才的招聘,猎头;连锁企业的品牌推广,招商加盟;大型商业广场的内部招商;行业专属的原材料供应,设备销售;甚至网站本身可以作为信息中介商,赚取中间的利润提点等。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6

风险投资更为谨慎

价值是来源于投资商的不断投入?一部分网站特别强调自己技术的先进性和概念的新颖。但是在网站盈利模式上没有任何新意。这样的网站只能是被炒作的对象。如今的风险投资(VC)对网站的投资更加谨慎。更多的投资公司是由经验丰富的互联网业内人士成立或者运营的。点击率再高,没有盈利能力,也不会有人愿意拿钱往里砸。《大腕》台词中说的情况已经变成一种小概率事件。而且,这种靠炒作概念的行为已经被认为是互联网泡沫的原因之一而备受批判。很多标榜WEB2.0的新兴网站,在一段时间的炒作后都逐渐消失了。

有人说现在的互联网经济是“眼球经济”,谁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谁就能实现可观的盈利。这应该仅仅是盈利的必要条件。利从何来?现在大部分网站以各种新闻为卖点,新闻页面上的广告实现了绝大部分盈利,综合类的门户网站是如此,专业的网站也是如此。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盈利来源于广告主的一部分利润。所以,就目前来说。网站的盈利大部分来源于传统行业利润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发挥互联网媒体的特长,为传统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是各种网站特别是新兴的网站应该遵循的思路。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站有容量大,信息多,可交互性等特点。这也是互联网吸引人的优势。很多成长很快的网站,就是在服务传统行业上力求做到优质服务,并且恰当地使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改造产业链中获利

以“网络预定餐厅”为主要特色的饭统网就是这类网站中一个成长良好的代表。首先,国内有很大的订餐需求和非常大的订餐数量,这就使网站有了一个良好的定位和发展空间。然后,较其他同样关注餐饮业的网站相比,饭统网的特点是“双轮模式”:前轮是商家通过其获取大量客户,后轮是客户要通过其进行预约预定。网站收取餐厅的佣金。网络订餐者不仅得到了信息还能够得到诸如提前拥有排位优先权和打折的优惠。作为网站,帮助餐饮业实现了信息化,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在这种运作思路下,截止2006年10月,超过160万北京消费者通过饭统网成功用餐,节约餐费数千万元。而签单方面(即用户通过饭统网预订服务最终达成的餐饮消费)的数据表现为500~1000单/天,每月大概有20000单,而2006年全年的数字预计是30万单。网站人气、盈利双丰收。这样的成绩就是由于网站与餐饮业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为餐饮业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起家于传统餐饮业与互联网业结合点的饭统网CEO臧力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有着自己冷静的看法。“互联网行业风险太大。100万个互联网企业里,不烧钱还出点名的成功企业只有100个到300个,仅仅万分之三的概率。”“如果与传统行业结合不紧,单靠眼球经济模式来做显然不行。互联网只能是工具,要想真的在互联网行业里创业成功,你必须和传统行业有所结合。所以说。互联网成功创业的根本也是要解决传统需求。互联网应当是帮助传统行业升级的一个工具。”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基金管理费;固定费率;浮动费率

一、引言

(一)基金管理费简介

基金有三方主要当事人,包括基金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持有人就是基金投资者;管理人是对基金财产进行投资运作的机构,主要由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托管人是依法保管基金财产、监督管理人权益的机构。管理人运用基金资产进行投资所得全部归基金持有人所有,同样,持有人也要支付给管理人相应的报酬,即基金管理费,现阶段是采取固定比率的方式提取的。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都会默认签订基金契约,在契约中规定了无论基金盈亏都要收取管理费用的强制性条款。

基金管理费是基金最主要的费用支出,直接从基金净资产中扣除,对基金净收益影响很大。基金持有人希望实现管理费最小化,而管理人依靠管理费维持自身的运转和发展,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必然谋求管理费最大化,这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正好相悖。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在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同时,给予管理人最合乎情理的基金管理费,激励管理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为金融信托产品,基金的作用在于聚集社会分散资金,委托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统一运作管理,在风险控制前提下通过专家理财,为基金持有人最大限度地谋求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目前的基金管理费是采用行业政策规定的固定费率,即无论基金投资盈亏,基金管理人都按一个固定比例对基金净资产提取管理费。

(二)我国现行的基金管理费提取模式

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费率和浮动费率两种模式。固定费率模式是指无论基金管理的绩效如何,基金管理公司都会按固定费率对基金净资产提取管理费,这是大部分国家普遍采取的模式。浮动费率属于激励模式,是指基金公司以基金管理的业绩水平为基础提取管理费,将基金业绩水平与基准相比较之后,从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支付给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收益越高,管理费收入越高;如果基金收益减少或亏损,基金公司就只能面对管理费收入下降或负收入的不利状况。采用什么模式的管理费收入制度,直接决定管理人的盈亏,因此,基金管理收取模式直接影响着管理人的动力及行为。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固定费率模式,管理费处在较为严格的管制之下,其标准由政府监管部门决定,没有实现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二、我国基金管理费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基金管理费的实施现状

自2005年以来的七年间,基金整体盈利3163.64亿元(基金整体盈利中已经扣除基金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用),收取的管理费为1563.13亿元(见表1),基金管理费占基金整体盈利33%。

表1 近七年基金业绩与管理费对比情况

年度 本年度基金整体盈亏(亿元) 管理费(亿元) 基金数量 平均每只基金盈亏(亿元) 管理费占基金盈利比例

2011 -5004 288 873 -5.7 -

2010 50.82 302.19 729 0.1 86%

2009 9102.46 285.52 594 15.3 3%

2008 -15000 307.22 424 -35.4 -

2007 11231 281.6 346 32.5 3%

2006 2713.36 56.97 287 9.5 2%

2005 117.25 41.63 206 0.3 26%

合计 3210.89 1563.13 3459 0.9 33%

数据来源:天相投资

穿越牛熊周期,管理费与其业绩也并不匹配。自牛市起步期的2006年至熊市末期的2008年,基金整体亏损1055亿元,收取管理费645亿元。自牛市起步期2006年至牛市2009年,基金盈利8046元,收取管理费931元。基金管理费占基金整体盈利10.37%。

(二)当前我国基金管理费过高的问题

基金管理费的参照依据应该是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以及实际运行中投资者承担的管理费用占整体盈利之比,我国基金公司费率是根据成熟市场运行多年的经验制定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基金管理费率与美国相当,并不算高,但实际情况表明,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基金管理费率一直未有变动,而美国各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是逐年下降的。以股票型基金为例,2001年之前只有封闭式基金时,股票型基金管理费是2.5%,后来有了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费率下调至1.5%,此后10多年市场跌宕起伏,而1.5%收费标准一直未有变动,如表2。

表2 中国基金管理费率近十年固定不变

基金类型 股票基金 债券基金 ETF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QDII基金 RQFII基金

管理费率 1%-1.5% 0.5%-1.5% 0.5%-1% 0.25%-0.5% 1.75%-1.85% 1%-1.5%

然而近十年美国基金费率是逐年降低的。根据ICI(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统计,2011年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0.79%,较上一年下降0.04%;债券型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0.62%,较上一年下降0.02%。加权平均费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动型基金调低费率,二是投资者转向低费率的指数基金。

对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基金管理费模式,特别是在近期证券市场不利的环境下,普遍认为固定费率制下,无论基金业绩好坏,基金管理公司都可以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这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无论好坏一样赚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基金管理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对于基金持有者而言,也无法指望通过基金管理费的浮动来约束或激励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从而使基金管理人在实际上凌驾于基金持有人之上,不利于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因此要使基金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必须打破现行的“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基金业要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显然不行,但基金公司在重视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把提升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放在首位。而要提升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也只有从管理费问题上“动刀子”,才能真正切中要害。如此,不仅会强化基金之间的竞争,促进基金业的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优胜劣汰的功能。

三、国外基金管理费经验借鉴

(一)基金管理费的主要收取模式

国际上规制基金管理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市场手段,即对基金管理费采取自由放任主义,费率标准完全由市场确定,这种模式以英国的高度自律管理为代表;

2.行政手段,即基金管理费标准由监管部门决定,我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3.法律手段,即基金管理费由双方自由协商,基金持有人对于不合理的基金管理费可申请司法救济,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从市场化角度而言,基金管理费率的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基金规模、基金类别、所处国家或地区等等。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单位经营管理成本就会降低,相应管理费率也较低;基金风险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高,管理费费率也越高;在基金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竞争较为激烈,基金的费率较低,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基金业竞争程度较低,管理费率就要高些。

(二)我国可吸取的经验

1.采用法律调节模式规制基金管理费

我国未来对基金管理费规制方式应借鉴美国法律价值取向,建立市场基础上的法律调节模式。

2.宏观政策选择

我国应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模式,基金毕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完全将管理费标准全权交给政府部门决定太过僵化;同时我国基金业发展还不完善,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决定,否则会造成市场动荡,可以从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切入,逐渐引入市场机制。

3.引入业绩激励的浮动费率模式

对于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国内基金业来说,适当地引入业绩激励模式,尝试进行基金管理费提取模式的创新设计,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业绩激励的浮动费率模式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有机地捆绑在一起,不仅可以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也可以维护基金管理人的合法利益。业绩激励的浮动费率模式将成为基金产品设计和营销的一个利器,也可以成为基金公司引进优秀基金管理人才的重要砝码,促进基金业的有序竞争。

四、我国基金管理费提取模式构想

(一)老基金老办法、新基金新办法

老基金的收费模式将不做更改,保障公司生存;而新发行的基金实行浮动费率制。这样,熊市的时候都是亏损,而牛市的时候就可以赚大钱。原来发行的基金改变其管理费提取模式变更成本大,不易执行,所以可行性低,可以暂不改变其管理费提取方法。政府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金各项费用的披露制度,然后,从一个具体日期起,所有新发行的基金统一采取最新规定的基金管理费提取模式,达到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共赢的效果。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

建立投资者与基金公司双方合理的责任义务约束,建立合理的共担风险的机制。比如说采取明确基金的基准业绩的做法,若基金收益低于基准收益一定范围,需减免管理费等。执行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管理人可能在产品设计时降低业绩基准以规避政策;二是费率应该与业绩正相关,赏罚分明,落后基准超过某一界限的仅收取很低的费率,超过的可适当提升管理费率。

(三)可采取“固定费率”+“浮动费率”模式

除了与投资收益挂钩以外,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应由当前的收取固定管理费转变为由“固定费率”和“浮动报酬”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费率根据基金销售成本在基金销售时一次性收取,浮动报酬只有在基金净值跑赢一定的业绩基准后才能提取,且采取后端收费方式,即只有当持有人办理基金赎回时,基金公司方可收取。从理论上来说,基金操纵净值带来的重大问题就是基金持有人为“账面利润”付出高成本,而“账面利润”的可实现程度就是问题的核心。适当地降低按净值提取的管理费用比率,增加按已实现收益提取管理费的动力和压力。这种基金管理费结构能减少基金操纵净值的动力,并给基金的经营管理增加了压力,以此减少基金的委托成本。

(四)设立基金业绩风险准备金

基金管理人在考虑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的同时,为了防止基金公司“赌”业绩,应强调对管理费浮动幅度要适当。监管层可以要求在基金公司目前的风险准备金外设立业绩风险准备金,按照管理费的一定比例提取,当基金年度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基金公司可以提取一定数量的业绩风险准备金返还给基金资产,以弥补持有人的损失。

(五)加强立法

加强基金立法,健全监管体系。业绩报酬模式容易引发基金管理人的短期行为,诱发基金管理人追求高风险以及操纵市场的行为,从而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基金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之后,开放式基金才能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中规范、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基金立法并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基金管理人行为的监管,不仅能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而且能进一步确保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双方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祖国鹏.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基金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

[2]朱旭强.固定费率与激励费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的比较研究[J].预测,2011(1).

[3][美]里・格雷米林.杨学宏等译.美国开放式共同基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陈三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6).

[5]曾德明,刘颖,龚红.管理费激励与基金绩效:对中国基金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新颖的盈利模式篇8

论文基于盈余管理的最新分类———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选用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一到三年的收益影响虽显著为负,但程度均较小,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严重降低股票未来一到三年的收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股票未来收益;投资者

一、引言

讨论股票未来收益,往往研究的是股票的未来超额收益率。未来超额收益率是指超过市场整体收益的收益率,计算时通常选取某个指数的收益率为市场整体收益率,股票相对于该指数的收益率为该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在积极的投资策略中,寻找正的超额收益率是投资分析的目的,因此,影响股票未来超额收益率的因素成为积极型投资者考虑的重点。学术界对于影响股票未来超额收益率因素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认为盈余管理会影响股票的未来收益(王晓颖,2013,田昆儒,王晓亮,2014)。盈余管理作为财务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关盈余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分别是:①盈余管理实际上是公司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Schipper,1989);②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William.K.Scott,1997)。盈余管理分为巧用会计政策的盈余管理和利用营业外项目的盈余管理;也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巧用会计政策的盈余管理,包括利用应计项、会计政策变更以及收支时间差的巧妙利用,这在西方比较普遍;利用营业外项目的盈余管理,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补贴收入等等。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指利用会计准则中的自由选择权,通过会计政策等调整会计数据,操纵会计信息;而真实盈余管理则相对比较复杂,也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Schippe(r1989)首次定义真实盈余管理为通过安排投资或筹资决策的时间来改变报告盈余或者盈余的某些子项目,接着Roychowdhury(2006)重新界定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为管理层会试图误导一些股东,使其相信公司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了既定的财务目的,而实际上是通过偏离正常经营情况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为了增加公司盈利,管理层可能会进行多种不正常的真实经营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折扣和赊销等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利用规模效益大量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缩减研发开支、广告开支和维修开支费用等等。盈余管理一方面会改变公司的盈余数字,盈余信息本身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对公司股票的未来收益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投资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盈余管理,对此反应不足或是反应过度,也会对股票的未来收益产生影响。国内关于实证研究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文献虽多,但都是总的的研究盈余管理与股票未来收益的关系,并未对盈余管理进行分类,显然不同的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未来业绩影响不同(廖理、许艳,2005,王福胜、吉姗姗、程富,2014),投资者的识别程度不同,因而对股票的未来收益的影响也不同。目前对于盈余管理的最新分类是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最新的分类,来检验不同的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也为监管层应该重点抑制何种盈余管理来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选择的现实依据。

二、理论探讨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资本市场的出现在为企业提供广泛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两权的分离状态。一般情况下,管理者控制着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信息披露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在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成为可能。当前我国信息披露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投资者保护法律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成熟等,使得企业管理者有很大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管理者的薪酬往往与公司业绩表现挂钩,企业业绩越好其薪酬越高,对其声誉也越有利,为了获得个人私利或是其他目的,管理者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改变企业的会计利润。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赵宇龙,1998,孙爱军、陈小悦,2002),盈余管理改变了公司的盈余数字报告,可以影响到股票未来收益。投资者会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对此反应不足或是反应过度,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盈余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的未来业绩,这些都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未来收益。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的未来业绩影响不同,投资者的识别程度和反应不同,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也不同。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中的自由选择权,通过会计政策等调整会计数据,操纵会计信息,但不会改变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因此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只改变公司的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情况。如果管理层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提高了当期的利润,短期内这种操控性应计利润会发生反转,公司未来业绩会出现下降,但由于只是平滑利润,故对未来的企业业绩影响不是很大,投资者在识别到应计盈余管理后,会考虑到这种影响,做出合适的投资决策,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假设H1:应计盈余管理与股票未来收益负相关。真实盈余管理是偏离正常经营情况的真实经营活动,势必会损害企业的竞争优势(Zang,2007)。如果管理层通过折扣和赊销等信用政策来扩大销售,可能会造成以后年度的出售成本提高,损害企业长期利益;如果是利用规模效益大量生产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过度生产所产生的超额存货会增加企业持有的存货的成本;如果管理层缩减研发开支、广告开支和维修开支等费用,则可能丧失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这些活动都会降低企业未来年度的业绩。加上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看穿真实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资本成本和借款费用,也使得以后年度的利润降低,投资者更是对真实盈余管理容易反应过度,认为其会严重的损害企业的价值,这些势必会长期降低股票未来收益率。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假设H2:真实盈余管理与股票未来收益连续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07~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财务相关数据,并取财务年度以后的一到三年的超额收益率,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均来自于金融数据终端iFind。借鉴已有的样本处理方法,我们做了以下调整:(1)剔除被提示退市风险警告的上市公司,如ST和*ST公司。(2)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3)剔除这几年期间上市的公司。(4)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样本。(5)剔除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6)剔除年度亏损的上市公司。(7)剔除极端值的上市公司。经过处理后分别得到2007年1356家,2008年1414家、2009年1521家、2010年1647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1、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Dechoweta(l1995)和夏立军(2003)认为分年度分行业的横截面修正Jone(1991)模型能较好的估计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借鉴他们的方法,采用如下模型分年度分行业来估计应计盈余管理。2、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真实盈余管理包括增加销售折扣、放宽信用条件的销售操控;利用规模效益大量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生产操控;缩减研发开支、广告开支和维修开支等的费用操控。销售操控会减少经营性现金流量,可用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衡量;生产操控可能会增加当年存货的变动额,会导致产品总成本的增加,可用异常产品成本来衡量;费用操控可用异常操控性费用来衡量,因此衡量真实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三部分: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R_cfo)、异常产品成本(R_pro)和异常操控性费用(R_ex)。这里首先计算三部分的正常水平值,然后根据正常值再求出异常的水平值。①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R_cfo).根据Dechowetal(.1995),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销售额存在如(3)式的线性关系,对(3)式利用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可得到各个系数的估计值,从而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正常值,再用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去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估计值,便得到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值(R_cfo)。②异常产品成本(R_pro).所谓产品成本就是销售成本加上当年存货的变动额,正常情况下,销售成本与当期的销售额存在着如(4)式的线性关系,而存货变化额和当期及上期销售变动额也存在如(5)式的线性关系。对(4)式和(5)式利用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可得到式中系数的估计值,从而分别计算出正常的销售成本和正常的存货变动额,再将两者相加便得到产品成本的正常值,用实际的产品成本减去正常的产品成本估计值,便得到异常产品成本(R_pro)。③异常操控性费用(R_ex).正常情况下的操控性费用与上一年的销售收入存在如(6)式的线性关系。对(6)式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可得到各个系数的估计值,从而可以计算出费用的正常值,再用实际的费用减去正常的费用,便得到异常的操控性费用(R_ex)。由于公司可能会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采用李增福等(2011)的做法构建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指标REM。其中REM=R_pro—R_cfo—R_ex,即综合的真实盈余管理为异常产品成本减去异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再减去异常操控性费用后的值。

(三)模型的设计被解释变量选取未来一到三年相对于上证指数且向前复权的超额收益率,分别记为yt+1、yt+2、yt+3,解释变量取应计盈余管理DACt和真实盈余管理REMt。由于股票收益存在着规模效应(Banz,1981)、账面市值比效应(Fama&French,1993)、杠杆效应(Bhandari,1998)、成长性效应(Cooperetal,2008),因此我们首先选取对公司规模SIZE、账面市值比BM、资产负债率DA、总资产增长率ASG进行控制,其次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都会显著影响到股票的未来收益,分别选取加以控制,最后选择控制行业属性IND和年份Year。各个变量汇总如下表。

(四)回归分析结果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年盈余管理与股票未来一年超额收益率、两年超额收益率、三年超额收益率均显著负相关,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的系数绝对值更大,即对股票未来收益率的负向影响更多,更大程度的毁损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监管层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企业规模与股票未来的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规模越小,未来的超额收益率越高,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小公司效应。资产负债率与未来年度的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这和债务权益比越高,收益率越高,股票收益存在着杠杆效应的结论是一致的。账面市值比与股票未来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沪深资本市场存在着账面市值比效应。总资产增长率虽然得到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但不具有显著性。每股收益与第一年的超额收益显著负相关,与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超额收益率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和已有理论不符,可能是样本选取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与股票未来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这和已有理论相符。

(五)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部分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计量模型的修改。一方面,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计量,我们改用Kothari等(2005)所开发的业绩匹配Jones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的重新回归,所得结论与前文一致。另一方面,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我们改用Cohenetal(2008)的方法,将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产品成本、异常操控性费用三个指标相加作为总的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指标(RDA),代入回归模型重新进行样本数据回归,所得结论基本不变,可见本文的实证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四、结论

本文以2007~2013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很多公司对企业利润即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又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对于未来三年股票收益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幅度相对较小;真实盈余管理对于股票的未来收益负向影响幅度较大,对企业的长期价值消减更为严重。因此,投资者在分析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影响时,不仅要注意区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更应该注意真实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长期负向影响,可能会更多的亏损投资者的财富。真实盈余管理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其隐蔽性更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监管层和审计师难以识别,因此,公司管理层会更偏向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来调节利润。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除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公司管理层面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还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惩罚损害企业长期价值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蔡春.朱荣.和辉.谢柳芳.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2.9.31-38

[2]万一锋,韩雪.ROE预测能力及信息含量研究:回顾与评价.财会月刊.2008(10)78-81

[3]廖理,许艳.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8)24-31

[4]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13(4)81-88

[5]谢柳芳,朱荣,何苦.退市制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审计研究.2013(1)95-102

[6]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1998(7)41-49

[7]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5-27

[8]罗大为.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人民论坛.2011(1)152-153

[9]王生年.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公司治理视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10

[10]田昆儒、王晓亮.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长期股票收益.财贸研究.2014(5)147-156

[11]王晓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资本市场反应关系研究.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12]BalakrishnanK.,E.Barton,L.Faurel.PostLoss/ProfitAnnouncementDrift.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10(50)20~41

[13]Banz,R.1981.Therelationshipbetweenreturnandmarketvalueofcommonstock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9:3-18

[14]FamaE,andK.French.TheCross-SectionofExpected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e.1992(47)427-465

[15]CooperM.J.,H.Gulen,M.J.Schill.2008.AssetGrowthandtheCross-sectionofStockReturnsJournalofFinance,63:1609~1651

[16]Dechow.,M.P.,R.C.Sloan,andA.P.Sweeney.DetectingEarningManagement.AccountingReview.1995(70)193-225

[17]Jones,J.EarningsManagementduringImportReliefInvestigation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1(29)193-228

上一篇:线上教学的模式范文 下一篇:高层建筑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