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工作汇报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13 03:50:21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1

【摘要】《向人民汇报》是南京电视台推出的一档电视问政栏目,政府部门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与人民坦诚沟通,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叙述这档节目在全国众多电视问政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关键词 电视问政南京模式多媒体社会价值

最近几年,部分地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下,由地市级电视台开播的“电视问政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此类节目既丰富了荧屏,又为政府和百姓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政通人和的舆论监督环境。南京电视台《向人民汇报》作为国内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典范和代表,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京模式”。《向人民汇报》的成功之处不仅体现在一直坚持“向人民汇报,为人民服务,请人民监督”的节目宗旨上,其独具特色的节目风格和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已然成为电视问政类节目的风向标。

一、求同存异,缔造“南京模式”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就是把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做贡献作为人生价值之所在,“人”作为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德,品牌电视栏目中有不少充满了“人本主义”思想,这种类型的节目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观众在情绪触动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点滴。秉承着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更好地推进阳光政府的建设,更是为了有效的拉近百姓和政府的距离,地市级政府与当地电视台联手,创办了风格各异的问政类电视节目。

电视问政这一新的舆论监督方式,最早可追溯到兰州电视台2005年6月开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同年,广州电视台也有一档现名为《沟通无界限行风大家谈》的节目。节目邀请各市直机关、各区负责人到节目现场,聚焦于政风、行风评议。2009年年末,南京市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场《向人民问政》,广大人民群众在电视荧屏上见证了一场又一场对于南京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岁末问政”。南京市工商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等10 多个关乎百姓民生的政府重点职能部门的官员,走上台前,向全市人民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回答人民就相关职能领域提出的各种问题。

与其他封闭式的电视问政栏目相比,《向人民汇报》调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多媒体形式参与节目进程,使群众能够方便参与节目互动,最大程度上保证群众行使自身权力,提高了群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如今《向人民汇报》已经走过五个年头,节目以其内容紧贴民生公益的公共性和关切性、以其形式具有电视互动的新颖性和鲜活性,在推动政府工作民主评议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南京模式”。

二、推陈出新,构建多媒舞台

不论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要遵循电视文艺基本的创作原理,即“积极的反映社会生活、紧密的依附形象思维、集中的运用典型形象、巧妙灵活地寓教于乐以及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向人民汇报》节目录制现场是南京电视台全媒体高清演播厅,七个固定机位和一台大摇臂真实的记录舞台上主持人、行风评议员、媒体代表和市民代表对市政府领导代表的尖锐问责,现场气氛既有唇枪舌剑时的紧张,又有解决问题时的大快人心。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超越传统框架的束缚再有新的构想是一台节目能够脱引而出的关键。作为南京电视台的“年度大戏”,《向人民汇报》经过多年的成长已逐渐发展成为南京市政府与市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节目以电视台演播厅举办节目为主体,在传统节目录播的基础上与多媒体联动合作,有效的拓宽了节目的影响范围。

从2013 年开始,《向人民汇报》正式与多种新媒体展开“联盟”:构筑评议平台,从网站聊天室、微博评论中选择网友提问,让参评单位领导现场解答;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全方位深度跟踪报道;电视现场直播、广播网络同步直播、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全程参与互动等方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采用全媒体联动,打造新型问政电视节目,百姓可以通过以上更加新颖但贴近生活的渠道参与到问政的过程中来,有效增强了节目的双向互动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本身的真实性。2014 年的节目较之前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介绍现场受邀领导环节的时间大大减少。在之前几年的节目中,介绍受邀领导不仅要介绍其所担任职务、姓名,领导起立向观众致意,观众还要报以热烈掌声表示欢迎形式色彩浓郁;本场直播活动开场受邀领导介绍简洁明了,简单介绍到场主要领导的职务、姓名,节目环节设计不预留起立致意,鼓掌的时间,整个过程不到三十秒,从这一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场力求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播节目,《向人民汇报》栏目组简化这一流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对于百姓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体现着节目制作团队与参与节目的政府官员对于百姓声音的尊重与节目设计“以百姓为中心”的重要理念。

三、贴近生活,实现社会价值

电视从出现之日起就决定了它即位居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作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一员,电视传播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而正是因此才使得它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上更具优势。《向人民汇报》作为南京市政府的“阳光政策”之一,充分利用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平台与多媒体融合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力图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为人们服务的办事力度,让政府从更为直接和鲜活的角度成为真正意义上人民的政府。“电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价值观,建立新时期的现代价值观;有助于监督社会环境,以媒体的身份记录社会真相;有助于促进国家整体意识的建构。”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电视节目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己与政治的关系,从而使自身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效地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向人民汇报》总体上秉承贴近百姓体察民生的宗旨,通过各路媒体收集真实发生的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从人民的角度对政府进行问责。2014 年《向人民汇报》的第一场录播节目请来了南京市领导和下属十个区的区长,别开生面的“顶级领导班子”与普通百姓的对话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展开。节目现场就各个区存在的民生问题,领导和人民代表展开讨论,代表们剑指问题的根本问责领导,让领导们在台上“出出汗”、“红红脸”,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让人民感受到政府追求进步的严谨与诚恳,让政府为人民打心底里信服。

结语

《向人民汇报》是我国电视问政栏目一枚显著的标杆,我们相信,未来它将会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信誉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也让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民公仆,应当成为社会监督的对象,必须对老百姓负责。只有真正落实走群众路线,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的批评指正,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会赢得老百信的信任和肯定。

参考文献

①张凤铸:《中国电视文艺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73

②项仲平、王国臣:《广播电视文艺编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40-43

③赵凤翔、吴伟华、薛华:《电视艺术文化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78-17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2

周东颖“热恋”水果,是从当了妈妈开始的。孕妇每天的食谱中,必定会有水果这一项。天天吃水果的周东颖就有了个爱好――研究水果。

香蕉和苹果,谁的维生素含量更高?什么水果可以降压或补碘?哪几种水果搭配在一起更有营养?一边吃着水果,周东颖一边搜索着答案,渐渐变成了朋友中的水果专家。

很快,宝宝长到一岁半,周东颖也该考虑工作了。因为担心朝九晚五的工作无法照顾宝宝,她想到了自己创业。

既然自己对水果如此有研究,周东颖想,不如开发个白领水果套餐:把水果切配好,既时尚又美味,还很方便,一定会受白领喜欢。于是,“水果派”配送服务社诞生了。

周东颖在水果批发市场有认识的朋友,她可以从他那里拿到新鲜便宜的水果,货源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苹果、梨、橙子和西瓜等水果一般会有些预备量,大概1~2箱,进口水果和时鲜水果则每天根据订单进行采购。水果有了,要进行切配,这是白领们最头疼的事情,也正是周东颖眼中的商机。她租了一间办公室,请来一些原来做过厨房切配的退休阿姨,来做水果的清洗和切配,再把切配好的水果装进时尚卫生的包装盒,一盒水果套餐就这样闪烁出诱人的光芒。

水果派做出来了,周东颖知道这种水果套餐非常切合白领的需要,未来一定会有市场。然而眼下,这却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让大家知道并购买呢?

周东颖印了3万张精美的宣传单,雇了七八个临时工到地铁出站口和商务楼附近派发。上午上班时间和中午吃饭时间,主要在街上派发,其它时间采取扫楼方式,派送到商务楼内的各个公司。

发宣传资料是件“斗智斗勇”的事情。周东颖把目标客户瞄准白领,她的首攻目标是上海市南京西路沿线的商务楼。南京西路是城管管得比较严的地方,派发广告单本就很困难,况且现在马路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单满天飞,已经让人厌烦,要让白领们收下来,也不容易。于是,周东颖想到跟随白领喜欢的报纸一起派发。她让派发员守在报摊旁边,设置了几个发放点。当白领伸出手去拿报纸时,随即送上一张印刷精美的广告单。通过这种办法,“水果派”的宣传开始渐渐取得成效。

眼看有顾客开始打电话订餐,如何配送又成为摆在周东颖面前的难题。想到已经建立起的广告单发放点,她灵机一动,决定将这些发放点变成简易的配送站。每到中午时,发放广告单的工作人员就成了送货员,水果加工好之后,派车送到各个发放点,由他们送到客户手上,并且收款。

凭借着新鲜卫生的质量保证以及时尚方便的食用方式,周东颖的“水果派”迅速在一些写字楼里流行起来。一些客户每天吃完后还会给“水果派”配送服务社打电话,或者在网上留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有时说今天水果配得很对胃口,有时会提出明天不要某种水果。根据白领们的这些需要,周东颖又推出了配送“包月”服务,“包月”客户可提前一天提出自己的要求,每份套餐还可以优惠2元钱。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3

关键词: WebQuest 英语泛读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大学泛读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为集体授课,教学资源多源于教科书的文本内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正在成为高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WebQuest简介

WebQuest(网上探究活动方案)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两位教授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在网络环境下,以探究为取向,由教师引导,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工具,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生对某个主题自主地进行建构和探索的学习活动。

国内学者对WebQuest进行了综述,认为WebQuest是一种新颖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陈珊)。它作为一种组织语言学习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而且是实现ESL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以及进行ESP课程教学的一种良好工具,有助于实现以内容为主的ESP教学模式。

三、WebQuest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Jonassen,1994),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对于教学引发的个人思维活动应承担更多责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WebQuest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和其它学习资源实现一种体现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学习模式”(Dodge,1995)。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对所讲授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对学习者需求的了解,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情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及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帮助者。WebQuest把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可见,它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该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四、WebQuest的教学设计

Webquest由引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6个模块组成。下文以《英语泛读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Invented Words为例,具体说明WebQuest在泛读教学中的应用。

1.引言。

“引言”部分是教学情境的铺设,给学生提供背景信息,同时设定行为动机。

英语中每天都有新词出现。你知道这些词是怎么产生的吗?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英语新词的不同来源。

2.任务。

对学习目标的阐述。这是WebQuest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具有目的性、可行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五人一组。小组成员先学习、研究课文内容,然后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或在网上查阅、收集资料,或准备口头汇报材料。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将所有的内容汇总,以PPT的形式汇报给全班学生。

3.过程。

对完成计划步骤的描述。这里提供了一个“脚手架”模式,将探究题目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目标,通过小组分工,把它们根据一定的规律“搭建”起来,引导学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1)分工准备:根据所提供的网站进行探究式学习,寻找所需要的文字信息和图片。

2)内容讨论:各小组的四位同学一起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讨论,选取本章节所要描述的内容和需要的图片;并将选定的信息(文字及图片)进行编排,制作成PPT,力求文字优美、图片丰富、布局合理。

3)课堂汇报:各小组选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所准备的内容。汇报时要讲解清楚,注意语音、语调。每位学生的陈述时间限定在五分钟内。

4.资源。

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站清单,给出资源并不限定在网上,也可以非网上的资源,如教科书、录音带、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网站资源必须经过预选,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冲浪。

以下的网站会对学生了解英语新词的来源有所帮助,当然学生也可以从别处搜寻更多的有用信息。

.

[2]March,Tom.Why WebQuest?An Introduction[Z].Retrieved Sep tember 28,2004,.

[3]陈珊.WebQuest:一种新颖的语言学习活动形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3):43-46.

[4]杨为民,杨改学.基于问题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6,(6):13-18.

[5]苏冰.Webquest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8):63-66.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4

吕天玉

摘要:随着广告的发展,广告语对整个广告起着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广告的目的是劝说消费者购买所宣传的产品,而这种劝说功能要通过这种特定的语言手段来实现。广告语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广告语 语言变异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一、广告语经历的历程变化

广告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岁月了,而在这一百多年的过程中广告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这一百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清末明初时期、五四至建国前的时期、建国后到“”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广告语从萌芽走向最后成熟的过程。

(一)清末明初时期广告语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为了宣传本国的产品从而达到牟取利益的目的,开始在中国开办报业刊登广告,那时的广告语都是采用黑白色反衬的文字和图片来吸引人们的眼球,那时的广告语言简意赅,文字语言对仗方面也比较的工整,使读者读起来并不繁琐,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至建国前的广告语

这个时期的,报刊广告业最为活跃的时期。那时的广告已经成为报业的命脉,虽然说也是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但他并不同于清末明初时期一样,这个时期的广告是在图片上进行鲜明的对比,运用巧妙的语言表达产品的特色来吸引读者,刺激读者消费。五四之后的广告语逐步完善,广告语的新颖、奇特逐渐彰显出来。

(三)建国后到“”期间的广告语

建国后到“”这个时期的广告语也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的广告语通过添加各种标点符号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添加疑问句、反问句之类的句式,使其消费者印象化比较深刻,达到了强调的作用,深入人心。从而刺激消费,达到其消费的目的。这个时期国家还出台了有关于广告中图片的法律法规,不能用国家领导的肖像,不能用具有不良影响的图片等,这使得广告中的图片在做宣传时更加的严谨。

(四)改革开放至今的广告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广告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白的广告改成了彩色的广告,大大提高了广告的创意和创作水准,这时的广告成为一种艺术,漂亮的图片再加上人们富有创意的广告语,大大冲击了消费者的视觉。一些商家知道,越新潮、越时髦的广告语越能吸引顾客的眼球。九十年代开始,广告语更是奇特,五花八门的。广告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深入人心。直至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广告体系,无论是报刊上的广告语还是电视上的广告语都是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二、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形式

广告语发展至今,在日趋成熟的同时,在广告语言中也发生很大的形式变异。广告语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帮助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将产品的大致信息传达给消费者,运用新颖的广告词语和具备新意的广告创意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各大广告商们运用各种手段创新出新的语言模式,打破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受众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秀的广告语可以加快产品的营销。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法变异这三种变异手段是当今广告语言发展的趋势。

(一)语音变异

要想实现广告的功能,广告语言就需要具备较高的记忆和注意价值,受众不会有意的观看或阅读某个广告,也不会故意的记住某个广告,所以,广告词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和一鸣惊人的效果,让受众接受。语音是人类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载体,它负载着语音信息,将语音规则运用到广告语中,极大的吸引了受众。在长期的发展变化长河中汉语形成了许多富有韵味的语音方式,这些语音方式的使用是广告语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偏离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的语音常规,会产生语音变异,使语音要素形成简单易记的音韵结构和轻松上口的语言表达,发挥出优美的视听效果,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出受众的购买欲望,从而使自身在媒介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比如:常备不泻(神奇止泻灵片)中的“泻”于“懈”同音,将成语常备不懈改为“常备不泻”在原意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层含义,增加了表达效果,青岛啤酒的广告语“青岛啤酒,溢美全球”中的“溢美全球”用广告语“誉满全球”的音,表达出了青岛啤酒的特点同时也表达出了青岛啤酒的主题思想,具有新意脱颖而出。

(二)词汇变异

词汇是对所有语言中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词汇变异是指将词汇和成语翻新或拆分进行新的使用,广告语中大量的使用这一语言特点,如:臭豆腐的广告“臭名远扬,香飘万里”两句成语的使用没有改变成语的原意,但却使词又富有一层新的含义。“臭名远扬是指坏名声传的很远,具有贬义的意义,但用在这里却再合适不过了,将臭豆腐的特征生动的描绘出来,让人们对其具有了解。臭名远扬与香飘万里形成了对比,使人更容易记忆,同时对其印象深刻也增加了一定的幽默效果。

(三)语法变异

语法在语言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广告领域中为了创新将广告中的语言语法进行改变,给语法加上了不稳定的色彩,使人感到一种新鲜感具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如:康师傅蛋酥卷广告“把美味和营养卷起来。”单从语法的角度看这则广告存在着明显的语法错误,“美味”和“营养”都是抽象名词不应该与卷起来联用。但将其放入到适合的语境中又显得适当,而且具有新意使人听起来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打破了传统的使用规则。

三、广告语发展的影响

(一)广告语发展的积极影响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5

药剂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围绕着剂型、药用辅料、药物制剂过程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通常制剂学、调剂学也属于药剂学的范畴。根据药剂学的知识框架,一般将药剂学分为三个篇幅: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三部分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很多药剂工作者通常从事某几个领域的研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药剂学的教学中,现有教学理论知识往往比较陈旧、知识更新较慢,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医药科研开发单位的用人需求,大学4年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严重。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药剂学发展动态,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浅谈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一、Seminar科研教学法

在科研的过程中,往往进行定期总结汇报,定期举办Seminar。Seminar,即小型研讨会,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室的定期研究总结汇报。在国外比较流行,在国内也有许多重点院校的实验室采用。Seminar的特点是灵活、实用、高效、系统。

首先,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往往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式汇报,汇报时间和地点较为随意。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幻灯片、口述等形式呈现给组内的各成员,灵活掌握内容和讨论时间。

其次,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固定于教室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散在自己的实验室或研究室内,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实地进行教授。教师一般每周或每两周开一次Seminar,鼓励学生思考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

最后,Seminar教学法具有系统性。由于在Seminar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发言及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往往印象更为深刻。再结合理论教学的学习,往往会有事半功倍、思路豁然开朗的效果,更能系统性地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综述式教学法

科研的训练往往离不开撰写综述(Review)论文。通过综述论文的撰写,可以广泛地搜集此领域资料,发现最新研究动态,及时找出该领域的成果及局限性,对某一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将这种思路用于理论教学将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反响。如在学习药剂学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中的第二节聚合物胶束时,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全理解聚合物胶束诸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拟定综述题目为“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要求字数在八千字以上。针对该题目,学生需要首先在教科书上全面了解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分类、载体材料、形成原理、形态、载药方法、释药机制、质量评价等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足以回答它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的问题。因此,学生还要调研大量文献,搜集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聚合物胶束文献,并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最后分类总结,形成综述类的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将比较优秀的综述与其他学生分享,要求该综述作者进行发言,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搜集、分析、整理、推断等过程,综述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式教学法

学术沙龙是更加系统的学术讨论,研究者需要阅读该领域大量文献,并进行总结,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与会者进行演讲、陈述。讲述结束后,与会者可以提出质疑和挑战性的问题。在国外大学中,学术沙龙是集思广益的最佳形式,一般每人会就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学术沙龙的汇报时间也会更长。将学术沙龙的思想引入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术沙龙是基于学术,都是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了解。药剂学中出现了很多前沿性的知识,如药物传递系统(DDS)、靶向制剂系统、缓控释制剂系统等。这些知识更新速度快、新颖性强、内容庞杂等特点,比较抽象、晦涩难以理解。鼓励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分配一个领域的题目。组内成员集体查阅资料、进行总结。最后,全班统一集中进行学术沙龙式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各类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本着学生讲授、学生吸收、教师点评的方式,合力完成药剂学的理论学习。

四、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或实践基础上的,可能在课堂上教学讲授十分钟的知识,而实际只需一分钟就可领悟。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如药剂器械)难以理解,而如果将学生引入实际操作中时,可能使学生更易产生兴趣,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开放实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拟定小型实验题目,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该实验,并形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理论课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是根据教师的科研经验所拟定的题目。学生通过查阅研究论文、文章,进行独立设计、操作及最后完成实验。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的感受,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都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为药剂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尽管这些教学方法还未大规模展开,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可能极好地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产生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6

王必成讨要“买路钱”

1960年春的一天,司令员许世友召集各部门领导人会议,宣布他要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赴舟嵊要塞下连队当兵,并要带一批军区机关干部去,其中就点了沈西蒙的名。当时,沈西蒙是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跟许世友出发了。在舟山的黄龙岛上,他当了40天的兵,与战士们“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

当兵40天结束,沈西蒙跟随许世友路过上海,住在沧州饭店。

一天,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来看望许世友一行,并请吃便饭。王必成待大家坐定,便站起身,面带笑容地向许世友举杯祝酒,说:“祝许司令当兵成功!”接着,他把目光对准陪坐一侧的沈西蒙。沈西蒙不禁一愣,只见王必成端着酒杯走到他的面前,让他把自己的一杯酒端起来,然后,用命令的口气说:“你把这杯酒喝下去!”

沈西蒙深知王必成的脾气。王必成是战场上的一员勇将,电影《红日》就是以他那个军(当时称纵队)为创作原型的。在朝鲜战场上,敌军听到王必成的名字就害怕,说是“虎将来了”。今天,他特意来向沈西蒙敬酒,其中必有缘故。沈西蒙二话没说,一仰头把杯中酒灌下肚去。王必成露出满意的眼神,随即也仰头喝下了杯中酒。然后,他问沈西蒙:“你知道不知道上海警备区部队有一个‘南京路上好八连’?”

虽然那时“好八连”尚未被正式授予称号,但大家已这样叫开了,名气也不算小了,沈西蒙自然知道。

听了沈西蒙的回答后,王必成一脸严肃地对沈西蒙说:“那么,你路过上海,就要留下买路钱。”

沈西蒙不知道“留下买路钱”是什么意思,两眼怔怔地望着王必成。

王必成见沈西蒙不开口,接着说:“既然你知道上警部队有一个‘好八连’,那你就要为这个连队写一个戏。”

沈西蒙听后心中豁然: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他当即回答:“您交给的任务,我一定完成。但这个题目很大,我需要了解一下这个连队。”

王必成闻言笑了。他对沈西蒙说:“好,这个容易。你住两天,我带你去这个连队。”

两天后,王必成亲自把沈西蒙领到了“好八连”。自从沈西蒙跨进“好八连”的第一天,他就被这个连队的精神风貌感染了。在繁华的南京路上,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那五光十色的商店橱窗,那穿得红红绿绿的男男女女,真是流光溢彩,目不暇接。正如有的战士所说:“在南京路上站岗,比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还要好看。”然而,在这里,还有一种更美好更值得珍视的东西,那就是“好八连”那些看来微不足道的草鞋、针线包、补了又补的旧衬衫、山东老区带来的土布袜子,这些正是沈西蒙要深入了解的。随即,沈西蒙向许世友、王必成提出:“我这就下八连当兵,我需要再在好八连当兵40天。”两位将军相视一笑,同意了沈西蒙的请求。

的指示

在“好八连”当兵期间,沈西蒙搜集了大量素材。1961年9月,由他执笔在苏州裕社写完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初稿。他的心情轻松了一阵,但不久又沉重起来。

原来,剧本交给话剧团排练时,遇到了麻烦。有人说:“这是一株毒草!”他们列出的理由是:新战士童阿男与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林媛媛谈情说爱;排长陈喜经不起“香风”熏染、丢掉了山东老区带来的土布袜子,与乡下妻子春妮扯断了“线”;老战士赵大大不安心在南京路站岗,申请去前方;尤其是童阿男为受伤的罗克文输血,是无产阶级战士的血输进了资产阶级的血管,宣扬了“阶级调和论”。所以该剧一经初排,有人便认为这是给抹黑,不能上演!

当时,全国文艺界的空气很沉闷,剧作家都不敢写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不敢写人民内部矛盾。谁写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写了军队的内部矛盾,等于踏响了 “雷区”。

排练停了下来!沈西蒙认为剧本还要再修改,但自己的创作方向没有错。

1962年春天,北京来的一个人给了沈西蒙很大的鼓舞。

来人叫张颖。总理要她到全国各地跑一跑,了解一下话剧创作情况。她从北京到南京,又到了上海,在“好八连”找到了沈西蒙。一见面,她就问 :“听说你写了一个话剧?”

沈西蒙知道瞒不过去,点头道:“有一个。”

张颖说:“能给我看一看吗?”

沈西蒙略一沉吟,说:“不行,不能给你看。”

张颖颇感惊异:“为什么?”

沈西蒙犹豫地说:“别人说它是一株毒草。”

张颖当即说:“有人说是毒草,我更要看了。”

沈西蒙无奈地说:“你一定要看?”

“对。一定要看!”张颖回答。于是,沈西蒙把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初稿交到了张颖手里。想不到,张颖竟一连看了好几遍,之后,她认真地对沈西蒙说:“这样的好本子,为什么有人说它是毒草?我要带到北京,交给总理看看。”当时,张颖还传达了的指示:一个戏,开头有缺点,不要作结论,给大家看看,再作修改不就行了!

不久,沈西蒙把话剧初稿本带到苏州,坐下来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他把原稿中有些悲观、沉闷的地方都删掉了,增添了幽默、活泼、欢乐的气氛。不过,戏的基本情节一处也没删去。许世友看后,称赞这个戏很活跃。但是,有人见到修改后的剧本基本情节没变,仍不大满意,甚至要“拿”掉某场戏。于是,沈西蒙的心又沉了下来:这个戏能不能搬上舞台公演呢?

专列上聆听教诲

1963年1月,总理到南方视察,到了上海。

当时,上海正在举行华东话剧汇演,上海市委领导便邀请看了两个话剧:一个是刘川创作的《第二个春天》,一个是上海创作的《枯木逢春》。观看《第二个春天》时,沈西蒙被安排坐在身边。演出结束后,看了看手表,对沈西蒙说:“今天晚了,来不及座谈了。这样吧,明天你们跟我一起到苏州去,到那里再谈。”

第二天,沈西蒙、刘川和上海剧作家黄佐临3人一起随登上了专列。专列上除了,还有邓颖超、国务院副秘书长童小鹏。说是到苏州去座谈,其实在专列上就谈起来了。话题就是两个话剧,侧重于《第二个春天》。认真地听着,不时插话,气氛非常活跃。座谈将要结束时,把目光转向沈西蒙问道:“你编了一个什么戏呀?”

沈西蒙愣了一下,心想,莫非已知道了我写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回答说:“总理,我写了一个话剧。”似乎对这个话剧的情况已相当了解,说:“有问题不要紧,拿出来看看。”

沈西蒙就向汇报了自己深入“好八连”体验生活以及在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听完后,对他说:“这个戏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是好是坏,不要一下子作结论。开始不足,看后还可以修改,改好了就是了嘛!”沈西蒙听了,顿觉一股暖流涌入心间……

列车在铁轨上有节奏地奔驰着,车厢内仍然是谈笑风生。问沈西蒙:“你写东西为什么不在南京,也不在上海,却到苏州来写呢?”

沈西蒙回答道:“苏州这个地方,关起门来,是一个闹中有静的天地;打开门来,又是一块信息灵通的宝地。”

听后说:“你说的很有意思,怪不得苏州出人才,出好文章。希望你在这里继续把文章做下去。”

在家中做客

关心《霓红灯下的哨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总政文化部有关领导听了汇报,立刻向肖华主任作了汇报。

肖华正式通知,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即刻赴京演出。该剧是在总政排演场演出的,肖华先看了这出话剧的演出。他一看完,拍手叫好,并同沈西蒙和演员们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肖华又邀请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看戏。这次是在总参礼堂演出,罗瑞卿高兴地称赞《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多年来难得的一台好戏。罗瑞卿、肖华商量,决定请来观看这出话剧。

那一天,和邓颖超很早就赶到总参礼堂,这是第一次与《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见面。演员们虽然激动、紧张,但由于受到精神鼓励,当晚的戏演得格外的流畅又充满激情。看完戏后,和邓颖超高兴地走上舞台,跟每位演职员握手祝贺:“感谢你们给首都人民送来了一台好戏!”

对《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喜爱和关怀程度远远超出了剧组的意料!在短短的8天赴京演出中,他挤出时间,连续看了两三次演出。有次到剧场迟到了,他就在后排找了个座位坐下,静听观众的反映。

还热情地邀请沈西蒙和演员们到他家里做客。

说起在家中的那次做客,沈西蒙心潮难平:刚刚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经济形势好转了,招待大家吃便饭。吃饭时,邓颖超站起来说:“今天总理和我请大家吃一顿便饭,都是一些家常菜,青菜是我和总理种的,肉是我用工资去买的,鱼是中南海打捞的,一点好菜是副总理出国访问、外国朋友送给的。这是请吃饭,不要大家付钱。但是按规定,我和总理的粮票没那么多!现在粮食定量,很抱歉,要请大家每人交3两粮票。”听了邓颖超一席话,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国家的总理,处处以身作则,连粮票这点小事,都不马虎。所以,大家都自觉地交了粮票。席间,同志们争相给、邓颖超敬酒,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

不仅如此,还亲自打招呼让和文化部的领导以及戏剧界的名人周扬、田汉、夏衍、曹禺、老舍等观看了《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年2月28日晚,在两次观剧后,亲自主持召集文化部负责人和首都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挨个儿地请他们发言。因为当时多次批评戏剧界是古人死人洋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着舞台,对文艺界压力很大。在座谈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不是有人说现代戏不好写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戏剧反映现实生活很精彩,戏也很好看,说明只要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军队内部矛盾,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就是好戏!”

感动得流泪了

《霓红灯下的哨兵》在北京演出后,反响强烈。1963年11月,剧组又第二次进京演出,这次的演出地点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沈西蒙激动了。他多么希望能来看这个话剧啊!

演出前,沈西蒙获知果真是要来看这出话剧。正式演出前,公安部部长谢富治来到后台通知剧团:在戏开幕前要与沈西蒙见面。在总政文化部领导的陪同下,沈西蒙来到休息室。同沈西蒙握手后,对他说:“听说你们演了个好戏,写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很好,我今天来看。”他接过肖华递来的节目单:“哦,叫《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上海嘛!”

讲了几分钟话后,戏就要开幕了。大家随步入观众席,沈西蒙很幸运地被安排坐在身边。沈西蒙清晰地记得,戏刚开场,就不断地向他询问台上出现的各种人物,很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不时发出朗朗的笑声。可以看出,他看得很入神。

当舞台上老工人向连队诉说南京路遭受帝国主义蹂躏的历史时,用手轻轻地抹了抹眼睛。当看到新战士童阿男同林媛媛从国际饭店吃饭后回来受到连长鲁大成的批评,一气之下就跑了的时候,着急地说:“不能让他跑了!”沈西蒙马上告诉:“不会。后边指导员还要做思想工作,把他接回来。”点头。当戏演到阿香约赵大大到公园会面,有事要向赵大大透露,连长鲁大成跟踪而至,竟说赵大大搞“那个”时,沈西蒙向作了介绍。笑了,说:“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戏进入到周老伯、童妈妈忆苦一场时,流泪了。看到童阿男最后报名去参加抗美援朝那一幕时,带头鼓起了掌。

演出近3个小时,全神贯注。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演员们根据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快速地整理好队伍。登台后,高兴地与大家握手,合影留念。当镁光灯闪完之后,再次转身,把手伸向沈西蒙,说:“这个戏很好。话剧是有生命力、有前途的!”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7

作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一节公开课,教师将“自主赏析课文,掌握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体会文章形式自由活泼,贴近日常生活,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上。目标和重点第一扣准了教材对于本课的课程定位“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没有天马行空,另起灶炉;第二明确了教学方向“掌握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为自主赏析、探究阅读的方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通常是教师串讲、学生背诵,重视的只是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语法的现象,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往往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丧失了它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而这一节语文课文只是突破了这些误区,回归到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上来。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足,由《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还为后面分析人物性格埋下了伏笔。接下来通过学生阅读单元提示、了解编者设计本篇课文的用意,将翻译仅作为预习作业,而着重阅读感知:激烈斗争中人物性格的揭示;分析评价“鸿门宴”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对比分析刘邦、项羽的人物性格。真正让中专生思考应该做怎样的人,要做像刘邦那样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机智过人、善用心计的人。而不做项羽那样不善用人、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坦率而少谋、略沽名钓誉的人。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鉴赏文章,学会从单元提示的角度,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没有面面俱到的教学,而是鼓励学生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做较深入的探究。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前言部分,编者也强调:“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章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章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因此,教师灵活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既涵盖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没有挫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原则。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去了解知识的产力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谈到不足,也是目前探究式阅读课堂教学的通病,即探究学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果缺乏对他们探究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容易流于形式。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过程指导的学习效果欠佳。另外,在课堂上部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较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同时,这堂课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意识不强。大多数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结果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其他的学生没有做到充分的活动。此外,探究结果缺乏有效评价。探究式学习最后一个环节应该是师生对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可帮助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得失,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重要和有效。而本课的评价环节主要是以教师的鼓励为主,缺乏客观的、中肯的指导性评价,从而使探究还处于归纳总结的较浅层面上。

新颖工作汇报方式篇8

企业创始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走进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的办公室,赫然入目的就是墙上悬挂的一幅“牧心者牧天下”的墨宝。在闽南企业群中,林聪颖的这种思想使九牧王以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享誉业内。

企业文化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林聪颖认为,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无穷力量的资源,也是区别对手的最后一道防火墙。2008年,服装行业危机四伏,原料与用工成本双上涨、内外需求皆疲软……就在很多企业苦无救赎之钥时,九牧王却逆势而上,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年产值十几个亿。

管理牧心

一个企业的管理取决于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的文化取决于老板。

林聪颖说:“公司如果钱没有了,可以向银行借,但如果人才没有了,上哪里去找?”林聪颖还说:“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企业是有情的。”这些基于人才导向的管理思想使九牧王得以稳步增长。

在与林聪颖交谈中发现:九牧王的管理文化,不仅做到了穿天――有战略思想,也做到了人地――有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了取势、明道、优术这三个部分,达到了管理牧心的境地。

1 取势:长青林文化

“势”就是在实施中获得人们支持的思想体系。这就需要有一个大家认同的文化体系做航标塔。对此,林聪颖创造性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以长青林概念为载体,用根、茎、脉、叶、枝、花、果、林为主线,将文化体系中的各个因子有机地融汇成一个系统。在这个体系下,每条主线都包括具体的指导思想,比如“花”因子,包括了习惯理论、种子理论、跑道理论、盲区理论等近百个思想。最终,这些因子结成回报社会、回报员工的“果”,并形成以“小家(每个员工)、大家(企业)、国家(国家和社会)”这三部分构成的长青林文化家园。

2 明道:园丁管理

“道”就是具体的管理策略。林聪颖说:“在追求高效率,强调竞争力的时代,许多企业致力于发展具有优势的专业与技术。这本没有错,但是企业领导者忽略了所谓‘看不见的东西’――人性化的管理。”

林聪颖通过园丁管理图(见图1),讲述了九牧王的管理之道:(1)“去芜存菁”是园丁管理的原则。林聪颖说:“一百人当中只有一个扯后腿的人,我们也要将他从团队中分离。”九牧王追求团队的和谐共进,也依据赏罚分明和优胜劣汰的准绳,有所留有所弃,有所取有所合,以确保集体利益的最大化。(2)“拔草助长”是园丁管理的核心。是参天大树,就不应该埋没于花草之间,九牧王愿意为未来的企业栋梁拔草助长,为他们的顺利成长开辟一方水土。(3)“用心培育”是园丁管理的过程。在良匠眼里,凡木皆是材。九牧王深信人人皆可成长、成才,并深信只要用心培育必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4)“因人施教”是园丁管理的特色。林聪颖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灵活有效的。因此,九牧王会根据不同员工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为他们量身制订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提升方案。(5)“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园丁管理的方法。在这里,强调人性化管理,用“心”管理。

3 优术:人性化制度

“术”就是有具体的管理方法。林聪颖认为,九牧王的员工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生活和工作环境层面,其次是未来发展层面。据了解,九牧王对员工的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当中,安装有空调的员工宿舍、生产车间,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食堂(自助、小吃、快餐),设有图书室、网吧、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羽毛球场、报刊栏、宣传栏、员工文化长廊、职工超市、医疗室等。在奖励面前,人人平等。如今,公司每两年都组织所有员工(包括清洁工)全免费旅游,不分级别,只看工作年限。在林聪颖眼里,员工的事不论多小,都是大事,他一直坚持给每个员工签生日贺卡,4000多张生日贺卡签下来,平均每天要写十几张。对此,他说他要让员工有回家的感觉。

林聪颖表示,在员工成长方面,九牧王投入最多。目前,“光合作用”已经成为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个成长、成才的“造氧空间”。也就是说,九牧王会根据员工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员工制订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提升方案,把他们各自岗位的提升空间和途径详细地标注出来,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此,林聪颖说:“对于九牧王员工,给就业能力比给就业机会更重要。”

正是“以人为本”感动着九牧王的员工,这也是为什么九牧王员工的流动率多年来始终保持在1.5%以下的原因,也因此,九牧王曾于2007年荣获“2006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泉州榜”之最佳年度雇主。记者对这些也有亲身感受,在参观九牧王的工厂时,没有见到任何嬉笑打闹、交头接耳以及在接打电话现象,这里的员工都在辛勤地、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林聪颖说:“企业可以家族制,但绝对不能家族化。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抛开以往的家族观念,引入各类专业人才。”如今,九牧王的多个重要部门负责人岗位均由职业经理人担纲。在九牧王,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各位股东的家属一律不得在公司任职,而确有突出能力者,必须由人力资源部按正常的程序考察后方能使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九牧王抵抗严寒的能力来自于20年来始终以文化“润物无声”地感化、管理员工。

品牌耕心

近几年来,“央视广告+明星代言”已经成为很多服装企业实现品牌崛起的撒手锏,对此,林聪颖却没有人云亦云。目前,九牧王是没有请过明星做形象代言人的少有服装知名品牌,这就是九牧王独特的品牌文化。

林聪颖说:“《孙子兵法》的奇正结合,对品牌具有非凡意义。但很多企业总是重视营销出‘奇’,荒废了‘正’的能力。以至于营销奇招没有了,企业也猝死了。而九牧王则注重了品牌的基本面――产品,并从‘正’的角度进行品牌耕心。”

说到这里,林聪颖迅速在白板上画出了九牧王的品牌文化模型(见图2)。这既代表着真诚的心,也是九牧王的品牌经营模型,林聪颖将其分为利益、内心和精神。

1 利益:利益获得

使用这个品牌后的结果会怎样?对于内部员工,林聪颖主要通过对员工的福利、薪水等制度,让员工获得最直接的利益。林聪颖说:“任何产品的畅销,品质都起着决定性意义。”因此,九牧王通过对产品制造的基础,包括面料、质量、功能等环节的前期管理,比如选择最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比

如在功能设计上强调使用的实用性与便利性等,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尤其是产品质量,林聪颖更是精益求精。据了解,一件合格的九牧王西裤必须经过98刀流线型裁剪、2.3万针缝制、30位次熨烫、108道工序、100%的检验……甚至在针脚上,每3厘米都要确保15~18针。一流企业做标准,2008年11月,九牧王公司在泉州承办了全国服装标委会年会暨《男西服、大衣》、《西裤》等国家标准审定会,九牧王积极参与了《男西服、大衣》、《西裤》等标准的审定工作。

2 内心:内心共鸣

这个品牌能带给人们内心怎样的感受?正如科特勒强调的那样:“营销不是以精明的方式去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这种艺术,也来自人们的内心感受。林聪颖认为,品牌必须有让人们感动的载体。

1999年,九牧王产品销量非常好,林聪颖到车间检查工作时发现,赶制出来的裤子,有的裤袋缝斜,有的纽扣钉歪,他顿时火冒三丈,立即召集全体员工,当众烧了几百条次品裤。在九牧王,类似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这些企业文化故事时刻感动着内部员工,目前,《九牧王长青林文化共同纲领》已经成为内部员工的心灵标尺。

林聪颖则把九牧王的品质追求通过媒体告知消费者。“1200万人体数据、360度动静态视觉测试、28道数码控制器、-8℃~160℃高低温柔软抗皱处理、26项理化检测”的广告诉求,迅速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空间。九牧王还根据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体型差别,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以不同人的体型差异将腰和裤身的比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此外,九牧王还成立了“名流汇”俱乐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享受专人导购服务、贵宾生日礼、消费积分兑换礼品、购买特供商品及不定期参加各种缤纷贵宾礼遇活动等,以此形成心灵的共鸣。

3 精神:精神境界

这个品牌体现出怎样一种生活态度?台湾一位佛学大师说,品牌的成长基于众生的共鸣和培植,这样的品牌便有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林聪颖表示,产品内涵的品牌精神恰恰是国产品牌所稀缺的。耐克一个“钩”所代表的运动精神,就打败了很多运动品牌,就是这个原因。

2008年,林聪颖开始对九牧王品牌的精神境界进行深度挖掘,推出了“睿变由我”的品牌诉求。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诉求呢?林聪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人,从儿童时就想改变世界,结果到了中年却发现什么都没改变。于是,就降低要求,想改变国家,结果到老年依然什么都没改变。最终,他发出了“改变自我,影响他人”的感叹。事实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想改变别人,而不想改变自己。如果改变从自我开始,以此就可以不断影响他人、改变他人。

说到这里,林聪颖念起了九牧王的品牌宣言:“不以成功为终点,不以现状为满足,每一步成就,都是改变的新起点。改变因睿智而生,是向前,是发现,是对自我的重新认知。睿智者懂得,真正的改变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我。因为每个人的改变,正是世界改变的开始。要改变自己,先从自我之外看自己。”目前,“睿变由我”已经让很多消费者获得了思想上的升华,并获得了新的感知。

上一篇:农村改厕工作汇报范文 下一篇:三基建设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