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07 11:30:18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1

小张的老家在浙江,大学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大城市打拼,于是放弃了回家工作的念头,开始在北京找工作。一次次的面试让小张逐渐感受到大城市的竞争与压力,想找到一份理想中稳定的工作很困难,最后他只能选择一家福利待遇还算不错的小企业工作。工作的这几年,小张的单位人员流动很频繁,很多次,经过一个假期回来,就得知办公室里的某某同事离开了单位。一直以来,小张工作虽然认真,但业绩一直一般,他也曾有过回老家找工作的想法,但一直缺乏好的机会,最终没能实现。可就在前一阵,小张接到了单位的裁员通知。

面对失业的打击,小张虽然很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这次他决定离开北京,尝试老家的工作机会。他原有的单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了社保,工作的这3年时间里,一直连续缴纳。由于这一次单位主动与小张解除了劳动关系,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小张能够领取到失业保险金,于是他开始着手办理相关的各项手续。办理过程中,小张了解到,想领取到失业保险金,需要诸多条件和准备材料。

首先,失业人员要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多项规定:失业前用人单位和员工本人已经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且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并且需要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对于失业人员的条件,小张基本已经满足,但因为他的工作地点与户口所在地不在同一处,涉及社保转移,所以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据他了解,有关规定表明,失业人员的户籍所在地与参保地不一致的,按照自愿原则,可选择将个人的失业保险关系转入户籍所在地。个人转移失业保险关系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职职工转移失业保险关系。需要参保人在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个人失业保险缴费记录,包括参与失业保险缴费的单位及起止时间,以及未在当地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证明。证明可作为转入地的失业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待参保人在该地区缴纳失业保险满1年并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时,可将原缴费地点的失业保险年限与转入地的失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二是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根据小张的情况,他符合这一类的社保关系转移。据他了解,办理转移手续时,他首先要与北京地区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将他在工作地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职业培训费、职业介绍费,以及应由北京失业保险基金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等转移至他的户籍所在地,最终将由浙江地区的机构发放失业保险金。

此外,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还需根据当地社保的有关规定继续缴纳个人需缴纳的保费部分,以保证社保缴纳的连续性。

失业保险金计算公式:

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总数=所在地类区失业保险金标准×领取的月份数

失业金保险金标准的计算:

失业人员第1~12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确定;第13~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12个月领取标准的80%。

失业保险金标准应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高于本市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计算: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年限(扣除已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计算。

1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2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3个月;

2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3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6个月;

3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4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9个月;

4年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5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2个月;

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5年以上的,按每满一年增发1个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1.再次失业时失业保险金如何计算?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人员,其交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按重新参加失业保险之日起计算。如前次失业应当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期限未能足期,可与本次失业时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合并计算。但合并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时,累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2.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失业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开办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行组织起来就业的,凭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企业章程及能证明其投资入股情况的材料,可以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加上本次核定后已领取的月份,不能超过24个月),作为扶持生产资金。

3.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如何缴纳社保?

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情况分为两类:一是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此类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大额医保费,个人只需缴纳养老保险费。二是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此类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额医保费均需由个人缴纳。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2

关键词:失业 保险 制度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70-02

失业保险,主要是指我国以立法的方式强制推行的,通过利用社会募集基金的集中性,对于短期失业者进行基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制度。失业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在于通过事业的形式进行失业者基本生活的保障,维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性,推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安置,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进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失业保险特征概述

首先w现为失业保险的普遍特征,能够对于广大失业者提供普遍性的劳动保障,其需要覆盖劳动力中的绝大部分。其次体现为失业保险的强制特征。主要体现为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推动其强制执行。最后体现为失业保险的互济特质,当前失业保险的主要渠道是社会募集,企业个人和国家各自承担相应的比例,这样会维持相对稳定的模式,对于缴费单位的性质和渠道进行审核,将其归入失业保险内部,统筹兼顾发挥互济的特质。

二、失业保险主要作用

1.提升维稳效果。保险作为整个社会的安全网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能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于失业保险的主要作用,失业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一旦失去了制度的保障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2.推动企业改革的前提和重要举措。失业保险制度是保障国有企业下岗再就业的重要制度,否则会导致大量流动人口出现,不能够及时和相关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其重点也在于其担心失业后不能得到原有企业的基本保障,这也就是建立保障制度的重要目的,能够保障失业期间的基础生活,也能够保障企业的基本运行,推动企业改革的脚步,这也能够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失业保险制度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其的根本性完善能够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发展,也成为当前改革的方向之一。

3.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推动劳动力综合发展。劳动力再生产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失业保险能够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多元化要求,同时,就业服务工作也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余地,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优秀的外部资源和内部力量相结合的形式。失业保险的相关制度条款能够保障失业者在失业期间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维持社会的稳定,进而保障劳动力的流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失业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失业保险制度的双层效应概述。双层效应又称为双重效应,一方面其能够为失业者提供短期的时间和经济的补偿,能够保障失业者生活的稳定和基础需求的满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制度对于劳动力自身的机制有所桎梏,对于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都有所变化,会导致失业情况严重。

目前,当地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同,会导致发放支付水平较低(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的70%左右)、失业待遇期限也相对较长(一个失业待遇期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失业保险待遇支付制度较低水平无法完全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也不利于促进就业。

2.待遇享受高低与缴费基数高低不挂钩。失业保险过分强调共济性,对于职工和企业都有失公平。对职工而言,缴费标准与职工工资水平挂钩,工资水平越高,缴费就越多,工资水平越低,缴费就越少。但失业后,失业保险金待遇却并不按照缴费多少来确定,而是在同一区域缴多缴少一样的待遇水平。

3.过分强调共济性。按照现行的制度,若职工在法定劳动年龄期内不失业,就没有享受失业待遇的机会,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也被“共济”了。对单位而言,经营状况较好、收益较高的企业,往往缴费多而失业人员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少;效益差的企业,往往缴费少而失业人员多,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多。这种过分强调共济性的制度设计,对于职工和企业而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不公平,挫伤了企业及职工参保缴费积极性。

四、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建议

1.平稳、适度地调高待遇支付水平。在缩短领取时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以保证失业保险金有足够的支撑力来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而给付标准应根据失业者在未失业前的平均工资水平、所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时间长短和数额、失业者的年龄、家庭成员现状等,并结合失业者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能够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不挫伤其就业积极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参照本级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100%~150%,使本级区域的失业保险既有足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失业者,又能确保支付水平的适度性,以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另外,为缓解增加的失业保险金的矛盾,还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如有差别的支付制度,可以在改变目前按固定数额支付失业保险金的做法的前提下,建立与缴费的数量、时间适当挂钩的多档次的失业保险金支付制度。个人缴费的数量越多、基数越高、时间越长,可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就越高。这样,在失业保险基金能够承担的情况下,将失业保险支付水平适度提高,不仅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也起到了激励失业者的作用,同时得到各用人单位的支持。

2.适度缩减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激励新就业。如果失业金支付标准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提高,在失业保险缴费费率暂不调整的情况下,为减少基金支出的过重负担,失业保险金的待遇支付期限应当压缩,相关失业人员当期核定领取期限应由本级区域当前执行政策的一次失业待遇领取核定期限的最长24个月而逐渐递减至最长12个月以内,这样也可以促使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国家都对失业救济支付期做了严格限制,一般在90天~360天之间,只有少数国家在1年以上。失业金待遇发放标准的提高和领取核定期限的缩减,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领取待遇的缩减激励了广大失业职工努力找工作从新就业,另外一个层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遏制领取失业金待遇相关失业人员的“庸”和“懒”,失业金领取期限的逐步缩减,以促使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此外,缩短失业保险金的(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领取时间,可以将其与失业者是否服从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工作、积极参加就业培训联系起来,如果消极等待就业和拒绝介绍工作,就应通过缩短失业保险金期限或终止待遇享受等手段进行惩罚,以此来刺激失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就业,减少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基金积累。

3.对失业保险的基金进行结构性调整。当前,失业保险主要强调生活保障的相关功能,对于严峻的失业问题较难解决,因此需要对于失业保险基金进行结构性整体性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推动就业、降低失业率,进而实现失业保险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稳定的目的,社会稳定才能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分析失业保险结构上,应当重视对于基础技能和就业方向的相关培训,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补贴,着力于整体就业氛围环境的改善,转而进行岗位培训和内部过剩人员的培训,减少失业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通过失业保险金的方式进行事业的补贴,从单纯的生活保障发展成为多维度的失业者就业管理,例如,在基础条件背景下,一旦发生在不景气的背景下被迫企业规模缩小导致裁员,内部难以进行人员消化,残疾或者弱势群体就可能发生失业的现象,此时失业保险可以用于改善部分条件较差的企业,着力于改善整体就业环境,减少失业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发生。与此同时,还可以建设失业保险金的灵活发放,对于具备良好创业计划的失业者可以考虑进行创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4.失业保险款项的领取和审核差距。失业人员在进行失业保险的领取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段审核时期,一旦事业持续的时间过长,事业保险金就需要及时支付,追溯到刚刚失业时的状态;一旦失业者在六个月的规定时限内再次返回职场,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物质鼓励。设置几个月到一年的失业等待期的原因在于能够避免短期大量的申领,节约相关行政成本,降低管理费用,能够将资金和精力放在失业再就业的培训当中。除此以外,还能够采取较为大量的失业者差别待遇的方式进行失业者激励,令失业者避免形成对于失业保险金的依赖。根据失业时期的时长进行划分,失业时期持续越短,给予的补偿金越高;与此相对,失业时期越长,补偿金给予额越低。由此可见,可以将失业时长与失业补偿金额挂钩,对于预期仍然未能就业者,可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给予社会救助。

5.制定省域乃至全国的失业数据联网。受限于本地社保缴费统筹区的数据限制,失业人员外出就业无从知晓,时常出现边领失业金边在新单位上班领工资,失业监管任务艰巨,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流失,同时,个人失业保险关系转出和转入操作繁琐而且信息核查不完善也急切期盼失业数据全国联网。同时失业者在相关部门登记自己的培训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等信息后,@些信息将自动与当地社区可提供的工作机会进行配对。通过提供更多的工作信息,摩擦性失业会下降,工人的才智和技能会更好地被利用并提高。建立就业培训机构信息披露制度,鼓励培训承办商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培训项目更为有效,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再就业。

参考文献:

[1] 蒋哲村.失业保险:扩面与改革并行[J].就业与保障,2012(8)

(作者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3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失业人员影响,实施失业补助金等扩面政策,对于参保失业人员,有2项失业待遇可以领取,即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东省失业补助金最新申请条件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东省失业补助金最新申请书____局:

本人于____年__月__日在________单位因____原因失业,现生活困难,根据国家相关失业补助保险的规定,特向你局申请领取失业补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广东省失业补助金最新申请条件第一类:2020年3月至12月期间符合失业补助金申领条件但未申领过失业补助金的失业人员;

第二类:2021年1月至12月新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

以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

其中,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人员是指参保缴费不足1年或参保缴费满1年但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

广东省失业补助金最新申请流程一、登录网址

登录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服务平台。

二、申领路径

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服务平台-> 国家平台失业补助金申领 -> 失业补助金申领。

2、点击【国家平台失业补助金申领】,进入个人用户登录界面填写相关信息并点击【登录】按钮进行注册登录。

3、注册登录后进入申领界面,按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完成申领。

广东省失业补助金政策实施期限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29号)要求,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保障范围为2021年1月1日之后新发生的参保失业人员,受理期限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失业补助金是什么?失业补助金即不是失业保险金的翻版又不是失业保险金延续,而是一种临时救助金,它是新生事物,目的减轻疫情对失业人员影响。在现实中,最常见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是:工资低,劳动强度大,自己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另外还有失业保险缴费年限不够一年或未失业登记等情况。为了全覆盖参保失业人员,国家对失业政策进行升级调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同时规定标准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的80%。简单说,只要参保失业保险,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可以直接领取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补助金是国家社保局对那些困难失业人员发放的临时生活补助,让他们可以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这个费用将直接从当地财政拨款当中进行支出。而失业保险金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是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失去工资收入的一种临时补偿。

失业补助金本身是一个福利性的政策,而失业保险金是一种长期性的补助政策,即劳动者失业后才可以获取。失业保险金既有上限又有下限,上限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下限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置上下限,目的只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而不是改善失业人员生活质量,具体标准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4

领取流程:

1、参保单位出具两份《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一份交失业保险中心,一份交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

2、失业保险中心凭参保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对情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失业人员带上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确认无误的发放2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和1份《失业求职登记表》。

3、失业人员认真填写好《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的正面所有栏目,背面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意见处空格请到本人户口所在地的计生关系接受单位盖章。认真填写好《求职登记表》,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计生办盖章。

4、交纳三张一寸的彩照和一份失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5、经过信息审核后即可领取失业保险金。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5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主要为 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而立法层次直接决定制度的束力。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一方面,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困难。据 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全国企业拖欠保险费总额达 365亿元;另一方面,导致各种挪用、挤占、截流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层出不穷。从影响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妨碍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就业促进方面的支出。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度的实施需要立法层次的保证,这也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基础。

    二、谨慎的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一)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目前我国失业保险主要限于城镇劳动者,而不包括乡镇劳动者和城市农民劳务者。考虑到失业保险的本质特征 --普遍性,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均应包含在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失业保险的对象应包括各种劳动者。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时,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在制订失业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或修改条例时,应适当扩大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应该允许在城市从事较固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属地原则加入失业保险。

    (二)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大学生失业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相对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因为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规定,则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又是不可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虽然《关于切实做好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纳入“低保”范围,但是领取“低保”程序繁杂,条件苛刻。所以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再就业,创造财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

    如前所述,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相比之下,促进就业更为重要。所谓促进就业是指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问题。

    (一)加强职业培训。中国劳动力具有绝对数量多而相对综合素质低的特点,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提高再就业率。有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前,必须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培训对象具体情况的分析,采取个性化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在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等方面,为失业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应该把失业登记部门与劳动部门、职业介绍部门合在一起,在失业人员进行失业人员登记,办理失业金申领程序的同时,进行职业介绍登记,参加劳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再就业率。

    (二)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强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基础便是有资金作保证。对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比例均应显现出倾斜性,以协助失业保险的这一功能的更好发挥,体现失业保险在治理失业方面的主动性。

    1、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

    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上,中国偏重单纯的生活保障,在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有效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由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用于职业培训项目的基金支出比例,所以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再就业上的资金就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对再就业支出方面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再就业的实质性进展受到影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如德国政府使再就业培训经费放在各项失业投入的首位。中国的失业保险法规应扩大保险基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费用的提取比例。在立法上把当前的不确定比例固定下来,明确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再就业和基本生活方面的法定比例,使再就业方面的支出比例具有刚性。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现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加大促进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2、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6

(一)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目前我国失业保险主要限于城镇劳动者,而不包括乡镇劳动者和城市农民劳务者。考虑到失业保险的本质特征--普遍性,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均应包含在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失业保险的对象应包括各种劳动者。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时,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在制订失业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或修改条例时,应适当扩大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应该允许在城市从事较固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属地原则加入失业保险。

(二)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大学生失业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相对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因为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规定,则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又是不可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虽然《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纳入“低保”范围,但是领取“低保”程序繁杂,条件苛刻。所以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再就业,创造财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主要为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而立法层次直接决定制度的束力。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一方面,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困难。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全国企业拖欠保险费总额达365亿元;另一方面,导致各种挪用、挤占、截流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层出不穷。从影响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妨碍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就业促进方面的支出。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度的实施需要立法层次的保证,这也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基础。

三、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

如前所述,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相比之下,促进就业更为重要。所谓促进就业是指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问题。

(一)加强职业培训。中国劳动力具有绝对数量多而相对综合素质低的特点,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提高再就业率。有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前,必须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培训对象具体情况的分析,采取个性化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在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等方面,为失业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应该把失业登记部门与劳动部门、职业介绍部门合在一起,在失业人员进行失业人员登记,办理失业金申领程序的同时,进行职业介绍登记,参加劳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再就业率。

(二)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强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基础便是有资金作保证。对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比例均应显现出倾斜性,以协助失业保险的这一功能的更好发挥,体现失业保险在治理失业方面的主动性。1、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

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上,中国偏重单纯的生活保障,在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有效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由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用于职业培训项目的基金支出比例,所以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再就业上的资金就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对再就业支出方面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再就业的实质性进展受到影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如德国政府使再就业培训经费放在各项失业投入的首位。中国的失业保险法规应扩大保险基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费用的提取比例。在立法上把当前的不确定比例固定下来,明确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再就业和基本生活方面的法定比例,使再就业方面的支出比例具有刚性。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现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加大促进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2、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7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阶段。1986年,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暂行规定》虽然对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实施范围、对象、资金来源、支付标准、管理机构都作了说明,但正如它的名称一样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其实施范围狭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保障能力有限,保障待遇低,失业救济性质明显。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浮出水面。为了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1993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以代替1986年的《暂行规定》,但是《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并没有对《暂行规定》有大的突破和超越,失业保险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新的形势下有些问题甚至更加尖锐和突出,从而导致了失业保险在经济改革中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改革的进程。

3.巩固阶段。1999年国务院的《失业保险条例》,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强调失业保险权利与义务的对应、体现失业保险的性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无疑有很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l)确立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基本宗旨。(2)将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3)建立了国家、单位、职工三方负担的筹资机制。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提高到了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4)确定了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申领程序。《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保险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5)重新调整了支出项目和支付标准。在支出项目安排上,强调了失业保险金及其相关支出,增加了职业介绍补贴的开支项目,取消了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制定。累计缴费1—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缴费5—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为18个月,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6)提高了统筹层次,实行了市级统筹。(7)加强了基金管理,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人银行的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我们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就当前各国对失业问题的解决情况来看,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比较成熟。以下将对中日两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并通过比较找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与日本相比,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仅建立时间短,而且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通过与日本的对比分析,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资格条件比较。失业保险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一些具有劳动能力却因暂时失去职业而失去生活来源的人。也就是说,作为失业保险的受给者,有着严格的条件。从两国的共同点来说,基本包括以下几点:(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主要指投保期。(2)必须是非自愿失业,防止故意失业获取失业保险金。(3)已办理失业登记,又有求职要求。但要求的宽严程度不同:我国规定投保期限为一年,如果缴费期限不足一年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日本是离职前一年中要有六个月的缴费经历。

2.给付内容比较。(1)给付标准:给付标准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准,但是它原则上达到受益人的收入损失得到部分补偿,又不能妨碍就业意志。日本规定一般劳动者每天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半年平均工资的50%—80%,即平均日工资越高,基本失业津贴越低,反之则越高,这是它的合理成分。我国按照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发放。(2)给付期限:两国都有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的规定。日本采用综合标准,失业津贴的领取期限根据被保险人的年龄、投保期长短及就业难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最长领取期限为360天。此外,遇到特殊情况(经济衰退、全国就业形势严峻、跨地区求职、职业培训延期等)可酌情延长领取期限。我国采用的标准比较单一,根据失业前的累计缴费年限的长短: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期限最长为18个月;十年以上的,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

3.费用负担比较。采用何种负担方式,取决于政府对失业应负责任的认识、企业的经济效益、历史传统等因素。日本失业保险金支出的部分由国家(政府)、雇主、雇员三方负担。并不实行全社会统一的单一失业保险费率,而是根据各行业的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雇主与雇员根据本行业的费率,按照等比制分担失业保险费。此外,国家财政负担部分费用。其中:一般求职者津贴和短期特例求职者津贴财政负担1/4;日雇劳动求职者津贴财政负担1/3;继续雇用津贴财政负担1/8。而用于雇佣保险事业支出的部分则完全由雇主缴纳。我国采用单一的失业保险费率,城镇企事业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个人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财政不固定负担部分费用,只在事业保险给付出现困难时提供紧急援助。

4.管理体制比较。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决定了政府责任,两国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失业保险管理。

三、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的说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足,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出发,也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客观地讲,我国在制定和两次调整失业保险制度时,并非没有注意到国外的改革动向,因此在制定上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重新讨论这一问题,主要的是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繁重的就业任务迫切要求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现在看来,失业和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已经进入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在首先确保用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调剂空间用于促进就业。近两年来,北京、上海等省市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不失时机地推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减少失业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改革的重点是:

1.完善制度,强化约束,建立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失业保险具有救济期限长(最长24个月)、申领条件宽松等特点,且待遇标准只与缴费期限挂钩,与领取期限无关,对是否积极求职约束性不强。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不导致失业人员对失业保险的过度依赖。处在失业保险金申领期的人员,对于公益性岗位、临时性工作往往不感兴趣,除非有收入稳定、体面的就业机会,否则宁可等待。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也是这样,放弃推荐的社区服务或其他公益性就业岗位而宁愿继续“吃低保”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在改进制度设计上找出路,通过严格申领条件、强化对申领人员积极求职就业的外部约束来实现。为此,不仅需要调整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措施,还需要完善失业保险、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失业人员、低保对象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并通过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2.建立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的费率调整机制,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定就业和减少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着眼点不仅要放在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上,更积极的做法是放在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减少失业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实行差别费率或浮动费率引导企业减少裁员,或通过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在不景气时期通过缩短工时、挖掘内部潜力等方式消化富余人员,不失为一项积极有效的失业调控措施。

3.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的受益对象范围。目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不仅基金支出渠道窄,而且享受对象也仅限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这是不合理的。固然,在失业保险金的申领上,强调权利义务相对等,强调以参保缴费为前提、与缴费期限相联系,这是符合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的。但是,作为失业保险延伸职能的促进就业措施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其对象自然也应当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来设定,而不宜仅限定在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人员上。

4.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支出范围。理清楚了上述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无须多做分析了。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范围,既要考虑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要求和资金使用范围,又要充分考虑失业保险基金状况,在优先保证失业保险金发放并留有充分余地的前提下,量力而行,适当扩大支出项目,逐步增加资金投入量。

迄今为止,我们依然在研究是否扩大试点问题。其实,试点的意义在于对未知的领域或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探索和评估,而在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这个问题上,其积极意义已为大量国内外实践经验所证明,其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有足够的应对之策,因此,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下,确保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春淑.日本失业保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商学院,2006,(06).

[2]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陈建安.战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杜黎霞.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J].甘肃科技,2007,(05).

[5]孙祁祥,郑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信长星.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08).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本文通过中日失业保险制度的对比,反思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出改革建议以不断完善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领取失业保险的流程篇8

摘要:本文从广义的洗钱角度来理解,认为无论所转移或隐藏的财产是否为犯罪或者非法所得,只要构成财产来源或性质的改变,都可认定为洗钱。按照此种观点,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存在洗钱风险的,政策性种植业洗钱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农业保险自身因素,如承保时保险标的不易核对、损失时不易查勘定损等,也包括其他人为原因,如政策意识不强、片面重视业务承保等。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保险公司可以从提升意识、严控承保与理赔端口、广开监督渠道等方式,从源头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洗钱;成因

一、对洗钱的认识目前,较为公认的洗钱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洗钱犯罪的国家。早在1970年,就通过了《银行保密法》来控制黑钱在金融机构中的流动。美国对洗钱的界定是:隐藏收益的存在、收益的非法来源或者收益的非法使用,使之合法化的过程。国际公认的反洗钱专业组织“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将洗钱定义为:凡隐匿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转移,或协助任何与非法活动有关系之人规避法律应负责任者,均属洗钱行为。从美国和FATF组织对洗钱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对洗钱的界定较为广泛,无论所转移或隐藏的财产是否为犯罪或者非法所得,只要构成财产来源或性质的改变,都将被认定为洗钱行为。反观我国《反洗钱法》、《刑法》相关规定,洗钱被界定为: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而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的行为。结合反洗钱主管机关对洗钱行为的关注,可以说我国定义的洗钱是一种较为狭义的洗钱行为,一般只有将来源于犯罪的非法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或者隐瞒,并使之合法化的行为,才被认定为洗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洗钱份子的“进化”,在我国洗钱的手段与传统也有了一定变化,洗钱的概念和范围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广义上来界定洗钱行为。在保险行业,除部分利用保险交易这一“媒介”,将特定的犯罪所得转化为合法财产,例如,洗钱份子将犯罪所得购买车辆,通过制造保险事故的方式,将车辆这一财产形式转化为保险赔款,从而完成犯罪所得的转化,还产生了特殊的洗钱方式―通过保险交易,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合法收入”转变为形式上属于自己的“合法收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①,例如,洗钱份子利用团体保险业务管控漏洞,通过为不符合团体投保条件的个别人员投保高额团体业务保单,后通过违规退保方式取得退保金,将属于公司的“合法收入”转变为形式上属于个别人的“合法收入”;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投保人、被保险人通过扩大保险标的损失、虚增保险标的等方式,骗取保险赔款,将国家②、保险公司财产转变为属于自己的“合法收入”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合法收入”,通过保险交易这一手段转变为自己的“合法收入”的洗钱行为, 2103年,人民日报刊登的吉林省政策性保险经营中,部分村干部主要通过“内外勾结”,虚增损失面积、程度骗取保险赔款,便是一起典型广义洗钱的案例。二、政策性农业保险洗钱风险成因政策性种植业③保险洗钱犯罪类型,主要是保险诈骗罪和贪污贿赂及其他侵占类犯罪,而较易发生的洗钱方式主要包括通过虚构、虚增保险标的,虚报受灾面积、扩大受灾程度,冒领赔款,商业贿赂等四种,而其为何能成为洗钱的“媒介”?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种植业保险自身因素由于农业保险标的比较分散,其承保和理赔均具有季节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这也为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洗钱带来了有利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承保时保险标的不易核对。我国地缘广阔,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且农作物种植具有季节性和集中性,承保时间非常集中,工作量也非常大,致使保险公司在承保环节不易核对承保标的真实性,容易发生虚增土地面积、虚构保险标的的情况发生,特别是种植大户,土地面积、土地来源证明,土地属性是否真实等更难以核对;第二,查勘定损时受损面积不易确定,损失程度不易确认。一方面,同承保具有的季节性及集中性特点一样,种植业保险受灾多是由于大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现象造成,受灾面积一般较大,发生的时间也较为集中,工作量也较大,在较短时间内很难统计受损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农作物自身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其损失程度也不易确认,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致使农业保险如何准确定损和科学理赔成为农业保险业中的普遍难题;第三,理赔款的领取真实性不易管控。支付赔款作为农业保险的最后一步,不仅体现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农业保险事业也是非常好的推动和宣传,在没有实现保险公司集中打卡到户方式支付理赔款的前提下,赔款发放是否真实,是否有理赔款被冒领,均难以保证且亦难被发现,特别是统保形式投保情况下,被保险人人数众多,易于发生理赔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

(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洗钱人为因素分析第一,政策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家万户的工作,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以来,连续11年提及了农业保险,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农业保险一定要搞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有利于创新支农方式,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和保险意识。而包括基层村干部、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在内的部分人员不仅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还利用政策性农险保费80%来自政府补贴这一客观情况,互相勾结,套取国家财政资金,侵占、挪用、截留、骗取理赔款。第二,过度重视承保规模,忽视对承保标的的审验。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保费, 80%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而补贴的前提是农民自负保费的实际缴纳。为了完成承保任务,取得国家财政补贴部分保费,保险公司往往对实际承保面积的审验并不严格,审验标的流于形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达成一致,虚增保险标的,一方可以套取国家补贴,完成承保任务量,一方可以通过后期理赔取得赔款,双方互赢。

三、预防政策性农业保险洗钱的建议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惠农、支农、富农”的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保险公司作为此项政策的直接承办者,内部管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反洗钱作为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应该在自身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洗钱行为的发生:

(一)提升公司员工意识,增强政策感和责任感农业保险公司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打交道,与议价能力较强的种植大户打交道,工作繁重,复杂,农业保险保费80%部分由财政支付,如果保险公司员工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正领会农业保险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作用和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大意义,不能正确理解农业保险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很难在炎炎烈日下查验保险标的、在泥泞中尽责查勘损失情况。只有提升公司员工为民服务的荣誉感,为国分担责任的使命感,才能做好承保勤勉审验保险标的,理赔尽职尽责查勘定损,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虚构保险标的、虚增保险事故损失的现象发生。

(二)科学增加投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自然灾害发生的集中性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注定了承保及理赔工作量的集中,员工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再强烈,工作时间总是有限的,空间总是分散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必须由足够的人力来,借助一定的科技手段来完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简易理赔的保险产品,才可能有效的完成承保标的审验、理赔科学定损的任务,避免或减少因客观条件生成的洗钱行为发生。

(三)严防承保端口,强化承保风险管控承保是保险的基础,也是洗钱风险管控的关键所在。承保前核实承〖JP3〗保土地的真实性,可以有效避免后续通过扩大损失面积骗取赔款,减少后续理赔工作量,这方面可以借助财政部门的粮补面积核实统保农户面积的真实性,对于种植大户,因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还需要重点管控,核实承包合同等土地来源真实性、面积真实性及土地属性真实性证明。

(四)把住理赔关口,科学查勘定损赔付保险理赔是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根据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出的索赔请求,依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查勘、定损、赔付等的一系列过程,是保险洗钱最后完成阶段,是保险公司控制洗钱行为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同样由于农业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和集中性特点,科学合理的查勘定损便成了理赔的核心。保险公司应根据统保、大户单独承保的不同情况,结合损失面积、程度,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区分损失情况,通过抽样定损,专家组联合定损等方式,科学合理的确定损失,防止损失面积、损失程度的人为扩大,在损失确定后,赔款支付通过公司集中支付形式,将理赔款直接转入账户,防止冒领等行为。(五)加强监督检查,开辟外部监督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监督是防止洗钱行为发生的有力武器。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在人力资源及科技投入到位的情况下,员工政策意识薄弱,使命感的淡薄,再加上利益的驱动,极有可能会导致内外勾结,联合起来骗取保险赔款,形成一个利益链,事实表明,农保领域的贪污贿赂绝大多数是窝案串案这种情况下④,内外部监督更成为不可或缺的洗钱管控手段。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农业保险条例》规定的承保、理赔附分户清单并公示等规定,加强外部监督以及查勘定损、理赔款支付的检查等内部监督,开辟电话、信箱、网络等举报专用渠道,避免、减少内外勾结骗取保险赔款。总体上来说,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着洗钱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内部人员的政策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国家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意义,从承保、理赔两个关键端口把好关,避免或者减少洗钱风险发生。

上一篇:自媒体平台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学生对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