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7:09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1

2010年中国残联向各地残联下发《关于使用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的通知》,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02万人。如此庞大的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特殊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和适应社会,其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多的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普通儿童要严重得多。那么,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尽管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残疾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做出了研究,但是纵观以往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所采用的诊断工具多为SCL-90量表、EPQ个性问卷等,这些问卷的施测对象多为成年人,直接用在尚未成年的特殊学生身上有些欠妥;二是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家庭、学校、社会各自为政的现象。因此,通过了解社会支持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及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了重庆市九所特殊教育学校的5-9年级学生作为被试。一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其中聋哑儿童117名,盲童62名,轻度智障儿童30名,男生106人,女生103人。

2. 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由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修订成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诊断的标准化量表。全量表由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说谎量表构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是由肖水源于1993年编制的。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为适合特殊儿童的特点,对量表中部分项目进行了修改。如,把“夫妻”或“配偶”改为父母中的一方,把“同事”改为“同学”,把“工作单位”改为“学校”等。

3. 数据处理。对特殊儿童统一指导语,分别进行团体测试。考虑到听力残疾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力不足的问题,施测过程中由一位手语老师,以手势语帮助学生理解试题。在调查视力残疾学生时,由普通话标准的老师宣读问卷,学生将答案填在事先准备好的盲文答卷上,测试完成以后再由盲校老师将盲生回答情况转换到正常的回答用纸上。

回收量表后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表1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76%。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

2.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分别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矩阵

注:* p

表2的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即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3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分析(见表3)

为了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社会支持各因子为自变量,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除了身体症状,主观支持对心理健康其余各维度均有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有预测作用;而支持的利用度对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有预测作用。

四、分析与讨论

调查发现,76%的特殊儿童都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状况不容乐观,这与李强[1]、王美玲[3]等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首先是个体的生理缺陷引发。特殊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进行学习和适应,很容易受到歧视和侮辱。其次是学校教育的不足。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学生的活动始终局限特殊教育学校,制约了其人际交往范围。再次,家庭教育的不当。在特殊儿童家庭,父母常以粗暴或者娇惯的态度进行教育,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交流,导致出现性格孤僻、猜疑等不良品质。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2

【关键词】儿童;微量元素;补充;健康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05-02

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极低,不足体重的万分之一,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免疫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微量元素消耗相对较大,如果补充不足极易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低下,免疫力下降等,但若盲目补充,又易造成微量元素过量,两者都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为了了解目前永安市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儿童进行更好更加合理的营养指导,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对2231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3 讨论

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主要参与体内大多数代谢过程,某些疾病发生发展与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密切相关,其缺少或过量都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尤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智力水平[1]。根据表1的结果显示,永安市0-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以缺锌缺钙缺铁为主。因此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状况,加强不同年龄阶段微量元素的及时合理补充,是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工作。铜在人体主要分布在肌肉和骨骼,在机体生理功能中铜主要参与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性,促进骨骼、血管和皮肤健康。镁几乎参与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2]。据本次调查,儿童铜,镁的缺乏率低,可能因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只需正常膳食即可满足机体需要。锌是一切生物所必需微量元素,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成分,参与体内酶的合成,90 多种金属酶有了锌才发挥正常功能,这些酶调节蛋白质、核酸、激素的合成代谢,所以锌对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生殖功能影响很大,并增强免疫功能。锌主要来源于核桃仁、动物肝脏,而这类食物在婴儿期摄入极少。这可能是造成婴儿缺锌的主要原因。其次,乳母摄入不足也是引起婴儿缺锌的一个重要因素[3]。儿童缺锌可引起食欲减退或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长期缺锌甚至可导致智力低下,机体免疫力下降。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在体内参与造血,并与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缺铁会引起儿童贫血、头昏、烦躁不安等。本次调查,0~1岁组铁缺乏率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组婴幼儿饮食以乳类为主,膳食结构单一,有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体内储存铁只能满足其4个月的需要,而母乳含铁甚微,婴幼儿在4~6个月后即需要从膳食中补充铁[2]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能促进体内酶的活性,还参与维持神经、肌肉活动、凝血等正常生理功能,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很多婴幼儿无法进行户外活动或者缺少户外活动,因此婴幼儿通过皮肤光照合成的维生素D 也并不显著,而且婴幼儿时期的儿童生长速度较快, 这就对儿童钙的吸收造成了严重影响,儿童缺钙会导致佝偻病、牙齿发育不良、厌食、智力发育障碍等疾病。

根据表1的结果,5个年龄组儿童铁、锌、钙缺乏率均较高,说明在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均需合理补锌铁钙。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率中可看出,0~1岁儿童铁、锌缺乏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期食物较为单一,摄入富含锌、铁食物的也较少之故;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锌缺乏率逐渐减低,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膳食结构多样化有关;而钙缺乏率却逐渐增加,这可能因为随着身体生长需要,钙需求量也随着增大有关。日常食物中海鲜,核桃仁,瘦肉、物动内脏、奶及奶制品类、蛋类,等含铁、锌、钙较为丰富,儿童在日常膳食中应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补充。

总之,微量元素对各个年龄段儿童身体、智力发育均非常重要,儿童微量元素补充应以预防为主,倡导平衡膳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儿童的饮食,确保含钙铁锌丰富的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用,通过检测手段及时监测儿童的微量元素指标,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克敌,主编. 微量元素与健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1 - 42.

[2] 吴坤,孙秀发,王玉,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0,128-138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民间游戏;小学

一、引言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俗称“玩耍”。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及困境

(一)心理健康教育定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目前教育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三、民间游戏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

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儿童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有些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一)民间游戏能锻炼儿童身体增强儿童体质在游戏中儿童的各种感官

特别是运动器官总是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它们均会得到相应的锻炼。如:通过奔跑跳跃的动作,可加强儿童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活动,总之,民间游戏能锻炼儿童身体,增进健康,是个不争的事实。

(二)民间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游戏,儿童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再运用这些知识及能力来感知认识世界:事实的确如此。有的游戏如讲故事和演节目。

(三)民间游戏有助于人格的塑造

民间游戏对儿童来说不仅有开发智力增强体能的作用,而且还有健全人格的功能。培养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树立诚实公正的处世态度。增强群体互助的合作意识。

(四)民间游戏能促进儿童受到美育影响

儿童民间游戏常常贯穿于歌舞之中。在载歌载舞时,儿童能感受到韵律美和节奏美。儿童扮演角色时漂亮的服饰道具等能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

四、民间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开展

(一)在思维培养上开展民间游戏

国内外有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主要为言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两个方面。

1.言语能力方面

言语能力就是指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会不自觉的训练自己语音识辨和口头表达。在与同伴们的交流过程中,理解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创造性思维方面

儿童在解九连环的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它并不像其他游戏一样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注重个人的独创性和想象能力。儿童在不断的尝试和发现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想象力,推理能力。

(二)由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开展民间游戏

比如制作乐器和风筝。动手能力制作类的游戏对儿童的影响在于: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能够得到社会性的发展。

1.合作能力

合作是每个人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孩子合作能力的发展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重视。

2.交往能力

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儿童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往。有很多独生子女,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使儿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沟通。

3.学习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亲手挑选材料,工具,做好充分准备以后才可以开始制作。通常最初都是尝试阶段,可能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尝试,才能够有一点进步。

(三)民间游戏从音乐方面对儿童身心发展施加影响

独特的乐器制作类游戏对儿童的影响有:综合能力的培养,乐感的培养,情感表达的培养。

1.综合能力的培养

乐器制作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工作,对于一个工匠来说,是很精细的工作。即使是儿童制作的简单乐器,要使得乐器能够有使用价值,对儿童手工活的灵活性要求也很高。

2.乐感的培养

长期处在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当中,受到了浓郁的音乐熏陶。对于儿童音乐乐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3.情感的表达

虽然对儿童自身发展各个方面没有进行大量的研究,但是所有的研究几乎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音乐教育对此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经历通常会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增强学习的动机加强自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8]

五、总结

我们不可否认,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最为纯朴和极具教育价值的游戏,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那些曾经的瑰宝是应该得到流传和发展的,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缪雯晓.挖掘民间游戏中的教育价值[J].学前课程研究.2007.3.

[2]于培杰.风筝起源之我见[J]中国民俗,1997.4.68

[3]井卫英.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4]付植芳.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J]河南教育2009.3

[5]汪长根.王明国.论吴文化的特征——兼论吴文化与苏州文化的关系[J]学海.2002.3

[6]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2

[7]李淑红.儿童音乐心理的阶段性发展和教育[J]教学视窗.2004.1

[8]于承林.“玩”开启儿童发展宝库的钥匙[J]心理门诊.2004.7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4

【关键词】体育游戏;儿童;心理健康

1前言

游戏一项是儿童喜爱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游戏的功能是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往,带来欢乐,甚至是儿童模仿社会生活的启蒙老师。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较好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促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交际、交流、协调、谈判、妥协等社会交往的技巧,而且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施,学校教育提高了对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体育游戏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能较快并且愉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以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参与体育游戏的5至10岁的儿童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10名。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

3.1.1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1〕。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运动,它集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儿童经常参加体育游戏,一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二是可以培养儿童的纪律性、规则性和活泼开朗、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当然,体育游戏主要以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另外,健身性和竞争性也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体育游戏既是轻松快乐的,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一项集体活动。它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其实,每一种体育游戏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障碍接力跑”这项游戏,首先可以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可以让儿童体验到自己在队伍中的重要性、责任心;再次,就是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体育游戏充分体现了寓教于动。当代的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主。所以,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就体现在把提高身体素质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既要调节儿童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基本的活动能力,又要提高儿童的智力机能,培养他们坚强勇敢、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治自律的良好习惯。

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快乐是他们生活基准。游戏本身的特征就是娱乐性,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体育游戏的形式有趣,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体育游戏其实就是使儿童快乐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得到快乐,从中也学到了知识,不仅培养了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对儿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体育游戏的魅力,即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健身性。儿童的健康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地成长,这也是家长最简单的心愿。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一味地追求成绩、成功,更多注重的是知识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体育游戏可以较容易地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进行的活动,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体育游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儿童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不断地运动,调动了身体各个系统的肌肉组织,达到了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目的〔2〕。

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参与者比较多,所以体育游戏多以激烈对抗和竞争的形式来进行。当游戏充满竞争性时,那么参与者就会产生求胜心理,这就培养了儿童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活动中,儿童必须自觉地组织伙伴,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游戏都有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要考验参与者的智力、体力、凝聚力等。他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取胜,胜利者会得到自我肯定,失败者会去找失败的原因,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受挫能力。体育游戏的竞争性,给弱者成功获胜的机会,也为强者提供新的挑战,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更好地挖掘人的潜力〔3〕。

3.1.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有游戏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更注重儿童游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就开展心理健康类游戏。要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就选择身体健康类游戏。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游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的,可将体育游戏划分为运动技能类游戏、运动参与类游戏、身体健康类游戏、心理健康类游戏和社会适应类游戏〔4〕。这些细化了的游戏类型更方便教师有效地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从体育游戏的类型中就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培养学生德、智、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兴奋剂。之所以称之为兴奋剂,就是把体育游戏放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这就为接下来学习运动技能做了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在体育教学中,一般的准备活动多为徒手操,这种过于形式化的准备活动已经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就会出现仅仅是配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心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活动机体的目的。所以用体育游戏来代替徒手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网球课上,可以用拍球接力赛作为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活动,同时也熟悉了球性,在教学时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技能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调味剂。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需求和兴趣,学习内容具有趣味性时,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气氛就会得到改善。在技术课课堂上,要使学生在快乐中竞争,在竞争中得到快乐。比如,小学生对中长跑这项运动大多都有畏惧情绪,长距离地持续一个动作,使小学生感动厌恶,没有乐趣,这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那么把此运动变换成一种游戏,就会减少他们心中的恐惧,如果把它设定在一个情景中,如你追我赶、超越光速,以趣味竞赛为主,这样就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疲劳,增强兴趣性,既使学生增强了体质,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体育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么长时间里,一直把德育放在第一。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在体育游戏中,儿童取胜的心理要大于对规则的重视,这时,指导者就要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教育,要求其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注重集体利益。在游戏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这就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告诉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思想教育。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小游戏大智慧。经常参与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等的提高。体育游戏本就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儿童参与体育游戏,目的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在游戏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跑、跳、投各种运动形式都会出现在游戏中,这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增强体质的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

3.2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2.1体育游戏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何为“心智”?心智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心理和智力,是其两者的表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内心需求与智力实现。心理学认为心智有三种功能:认知,思维,情感。各种体育游戏对智力的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那么体育游戏对儿童来说,既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儿童获得了他们内心需要的乐趣、知识和胜利,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这也就是对儿童心智的培养。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正确地引导儿童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积极探索。每一个游戏都有不同的取胜办法,、要引导儿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解决问题。体育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语言及创造力。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儿童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通过已有知识的储备,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有效地扩大和丰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如基础的物理知识、安全知识、颜色的辨别、空间方位的知觉、数字概念和词汇等,从而使认知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5〕。心智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思维,体育游戏形式活泼,类型多种多样,指导者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规则上稍作改动,或者让儿童自己编创一些小游戏,这样儿童必须展开思维和想象力,去掌握游戏中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合理利用体育游戏也是儿童思维、智力的较量。心智的第三个功能则是情感,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使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陶冶思想感情,给儿童一种美的熏陶。体育游戏都会设定在一个情境中,或者有着故事情节,客观上可能会有场地的布置和各式各样的教具。主观上,儿童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境中去,或有一些活泼可爱的动作亦或有一些甜美的语言等等,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使儿童情绪愉悦,心胸开阔。所以,合理地利用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3.2.2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角度看,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相互作用中,掌握一定社会规范,形成一定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的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性〔6〕。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指导者和儿童或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交流中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同伴的态度,这就能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其中有商讨、分享、妥协、谦让等社会交往的礼貌,同时也会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规则的制约下,儿童会自觉地与同伴合作,并且自己协调其中的关系,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意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能逐步地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转变成社会性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在和同伴还是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交往,都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的平台。在社会往中儿童要面临许多社会性问题,如怎样学习社会中生活的知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遵守社会准则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实践。对于儿童进行的体育游戏来说,大多具有情节性,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需要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其角色。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的角色要求孩子要执着,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让其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鸡妈妈的角色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后面的小鸡仔们就要听从指挥,团结一致,保护同伴。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就能让孩子明白,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职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在体育游戏中都需要协作配合,这时,儿童就会选择他们的合作者,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成功。这样就能使儿童扩大交往范围,或者发展更为亲密的伙伴关系。这说明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2.3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当今社会,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使其有一个端正乐观的心态面向未来的发展。儿童对于室外的活动显然比室内的要感兴趣,并且也显得更积极更兴奋。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者感受到快乐,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游戏。这对于儿童就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儿童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感受到自由、没有压力、欢快,让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满足。体育游戏的游戏特性即假想情景,给予儿童一个安全、温暖和可接受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失败的令人沮丧的体验,当然也包括对于自己成功带来的愉快和愉快重复的体验,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儿童主动积极的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孤僻、畏缩的行为〔7〕。在游戏中,很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当他们得到肯定时,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也有一些儿童性格上比较内向,他们在参与游戏时,如果一旦失败,可能就会造成一种心理阴影,在做其他动作时总担心失败,这就会产生自卑感、消极、紧张、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如果儿童可以顺利地完成游戏的任务,并且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肯定,这时他们那些消极的情绪就会慢慢被消除,会变得乐观、开朗。由于体育游戏多种多样,这给儿童带来了不断的新鲜感和刺激,使儿童一直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去探索新知,心理便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所有的体育游戏都会使儿童通过积极的参与,身心都处于高度兴奋中,加上指导者的正确引导,孩子得到的信息就会是积极向上的,可以培养孩子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使身体得到锻炼。在协作中,能加强孩子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加强以集体为中心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使孩子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保持每个孩子积极情感的稳定。所以,参加体育游戏,可以使儿童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育。

3.2.4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儿童体育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8〕。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要使其体育参与过程更为积极,让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望。儿童在体育游戏中是在快乐的条件下接受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体育游戏的不同形式,使儿童掌握跑、跳、投基本的运动技能,这样孩子不会感到乏味,而且会保持他们的参与欲望。他们喜欢过程中的刺激、欢快的气氛和所设定的故事情境,会因上次的愉快练习激起对下次练习的欲望,并且抱有期待。男孩子喜欢冒险性的游戏,而女孩喜欢柔美、轻松的游戏,这需要指导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使每个孩子在练习中取得愉快的精神感受和身体感受。不仅如此,指导者要融入孩子中,起表率作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在教授体育知识时,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会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运动的欲望。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对好奇的事物都会感兴趣,想要保持这样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儿童,让体育游戏推陈出新。在游戏多变的情境中,身体锻炼和愉悦身心是同时进行的,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培养儿童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良好的体育习惯也就是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儿童成长成才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不仅应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其心理发展尤其应得到重视。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素。儿童通过体育游戏得到身体锻炼、精神娱乐、情感释放,并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逐渐树立崇尚什么与摈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在身体参与运动的同时,还应通过体育游戏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心智发展,使儿童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意志品质,以及养成一个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建议

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在校教育,都应懂得体育游戏在儿童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地运用体育游戏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规律,推陈出新,针对儿童编创更多的体育游戏。希望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与真诚,用您了解的和编创的体育游戏来为孩子营造健康体育、健康社会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颜世刚.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3.03.15.

〔2〕乔凯.体育游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07.15.

〔3〕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4〕于素梅,等.小学体育课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5〕刘晓年.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

〔6〕杨保健.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06.

〔7〕杨月敏.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5.08.25.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5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饮食;营养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7―0022―02

合理的饮食与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对于学龄前儿童,做好膳食营养工作,对促进其身体健康发育与茁壮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时期打好营养基础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发育极为有利。

1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与饮食的关系

1.1小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3岁的小儿已长齐20颗乳牙。其中首颗恒牙于6岁时萌出,但其消化功能比较有限且不成熟,咀嚼固体食物需要一定长的时间,咀嚼能力仅是成人的40%,而且暂时避免食用家庭成人膳食,因为成人膳食易使其消化吸收紊乱,导致营养不良。

1.2当儿童成长到5―6岁时,便锻炼得到约15min的短暂控制注意力的能力。然而这个年龄段儿童比较明显的行为表现特征为注意力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于饮食行为表现为不专心吃饭,喜欢一边玩一边吃,完成吃饭的时间较长,常有食物摄取量不足致使营养素缺乏的后果。

1.3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开始有鲜明的转变,在选择饮食方式和食品上喜欢自己做主,反感甚至厌恶父母要求其进食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导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产生。

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特点

饮食行为是指受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支配的人们的摄食活动,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1]。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主要在儿童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国内外对这个时期的饮食行为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干预效果也非常显著[2,3]。据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正常儿童中各种进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0%―45%[4].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逐渐增强,他们的膳食逐渐由软到硬、由半流质到接近成人食物,完成从奶类食物为主到谷类食物为主的过渡,而且食物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但无论如何,却不能和成人的膳食同样对待,以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3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营养

由于每种食物包含任何的营养成分都不能对人体可以提供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在为学龄前儿童挑选食物时应尽量做到食物种类足够多,尽量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谷类食物,作为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就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的主食应该是谷物,同时配搭适当合理的粗细粮。对于学龄前儿童,适当的摄入粗粮,有益身体健康,医学专家表示,长期细的食物,不仅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影响视力,因损失过多的铬。但也不能过多的摄入,因为过多地摄入膳食纤维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的消化和钙铁的吸收。蛋白质、钙和铁对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因此在日常膳食中要满足这几大营养素的摄入。总的饮食要求归类如下:

3.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家长喂养习惯于儿童早期挑食行为有关[5]。家长应该培养儿童不挑食偏食、到时间就一定要吃饭的习惯,进食前记得要洗手,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专心吃饭,就餐时不能允许玩或看电视等活动,餐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3.2保证膳食营养均衡,新鲜、高品质的食品质量,品种多样性。儿童的营养补充必须通过一个平衡的健康的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其他营养补品,补药等食物可以不买。

3.3注意蛋白质摄取的质量,质量一定要优良,因此儿童在此年龄段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应摄入蛋、豆类、肉、禽的蛋白质,同时避免多吃高脂肪的食物。

3.4多饮用开水。大量的学龄前儿童的活动量大,水的消耗量大,代谢快,因此,对水的需求是比较大的,所以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应该指出的是,孩子们不应该喝人工配制的水果果汁、碳酸饮料,最好的饮料应该选择白开水。

3.5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锌,铁,碘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都比较大,孩子们最容易缺乏这些元素,因此,应采取加强补充措施。例如,在饮食中加大摄入乳制品,海鲜,肉类,新鲜蔬果,豆制品,动物肝脏。

3.6父母应适当给孩子吃零食,例如在下午三点左右给孩子吃零食,可以减轻饥饿感和增加能量消耗。可选择硬果类食品,其营养丰富,咀嚼过程可训练咀嚼肌,同时对提高视力也有好处。但应控制进食的分量,并不能饭前吃。

3.7孩子们的用餐环境应保持洁净舒适,还要注意菜肴的色香味。洁净舒适的进食环境有助于增强儿童的食欲,另外不要在吃饭时教训或斥责他们,消极的情绪对营养摄取有害无益,让他们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专心进食,才利于消化吸收。

随着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近年我国儿童食品市场发展很快,由于儿童食品销量大,利润高,许多生产者和经营者竞相生产经营,并且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推销产品,这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但从营养学和卫生学角度来说,儿童食品市场令人担忧。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儿童做好饮食营养工作,不但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科学发展,为将来的社会提供基本的人口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月芬.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09;5(2):128―129.

[2]李晓慧,蒋竞雄.儿童饮食行为与单纯肥胖症[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55―4657.

[3]黄萍,龙朝杰,尹娟鹉,饮食干预对学龄儿童身高体重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71―1872.

[4]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252―253.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6

意图与原则:

中国13亿人口,3.6亿是儿童,孩子是祖国的春天,民族的未来,社会的希望。3.6亿一个庞大的数字,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机盎然、千帆竟发的世界。同时对于商家的营销活动,儿童领域的消费一直是比较强劲的,从商业角度分析是一个比较能够“赚钱”的领域。如何挖掘这块“蛋糕”,是本案将要探讨的主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值得公众关注的东西太多太多,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等,怎样能提高公众对品牌的关注率?往往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儿童市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他们的关注?给他们新的感觉和刺激、新的回报形式,突破以往幼儿园活动的赠书、送光盘、常规的亲子活动等等?如何在现阶段对目标市场进行精耕细作?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由于中国近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儿童成为每个家庭的“太阳”,在家庭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儿童时期是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是儿童成长的保障。

幼儿园的儿童心理:善变、盲目、新鲜、刺激、对单个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

具有不完全的消费行为,通过儿童影响家长的关注和消费是本案的目的。

宗旨:

针对目标公众的行为特点,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新颖、独特的创新原则,要有悬念和新意。环环相扣、作细作透,确保活动对目标公众市场的延续性和影响力。

原则:

1、活动要有新意。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将爱新鲜、刺激的特性加以利用。

    2、要有极强的参与性(特别是吸引家长参与)和较长的时效性。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自主消费的能力,所以应积极吸引家长的参与。同时留给公众的印象应该是长久的、深刻的。

    3、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利益。通过我们的活动可以实现多方位的收获;赠品、健康知识、良好的育儿习惯等等,只有让参与者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4、良好的传播配合。活动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以此达到“广而告之”,增加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的作用。吸引目标公众的眼球!通过有创造性的活动,结合良好的传播,影响公众的消费行为。

   5、活动的可执行性。重在执行,好的创意只是成功的开始,科学严谨的执行才是成功的保证。只有高效的执行才能使策划释放出巨大的光芒。

主要内容

本案将从关注儿童的“身”和“心”两个方面来开展系列活动。

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政府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大事之一,本案的活动将以“公益”的形式、高姿态的出现,这样可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拉进与目标受众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为本案活动的圆满举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a、“身”系列??

 提高免疫力儿童营养专家讲座

 儿童每日营养通报卡制度

 亲子活动??“我”与维生素的故事

b、“心”系列??“让历史告诉未来”石药集团果维康青少     

年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 “国粹”皮影戏走进儿童;

 “果维康”宝宝新年大礼包活动

c、通过不断的开展活动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关系后,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具体布局,开展企业及产品标识展示活动。(展架展示、pop粘贴……)在幼儿园张贴或设置相关的c小子卡通形象宣传品及产品介绍资料,以配合品牌的传播,同时加大对目标市场的引导!

实施时间:XX年12月??XX年5月                            

目标群体:石家庄市市区范围内选择100家幼儿园.(约3万人左右)

具体提案:

第  一  部  分

??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身”系列方案一:

提高免疫力儿童营养专家讲座

《石药果维康杯“提高免疫力儿童营养健康”》专家公益系列讲座方案

目前,我国有3.6亿儿童,他们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兴衰,据卫生部去年开展的8省市“0-5岁”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营养状况也面临着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的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小胖墩”和“小豆芽”现象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发展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

因此适当的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对增强儿童健康提高儿童营养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活动主题:提高免疫力儿童营养专家讲座(第一阶段)

活动口号:培养健康儿童、奠定幸福人生

活动目的:

       致力于幼儿群体的健康教育,融公益性、实用性及产品广告宣传为一体,使企业将商业目的与公益表象合为一体健康讲座可以由不同的角度、方向、主题做为系列活动分阶段开展。本案“提高免疫力”讲座,可以作为第一阶段的主题。

       寻找健康教育群体空隙,开展目标准确的健康教育,将“果维康”的广告宣传隐于实用性的健康教育知识

普及活动中,提高企业的立意点与公益心,塑造企业形象从树立品牌入手,从而拉动产品的销售.

许多的家长育儿知识相对较少,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和妇幼专家沟通交流。但是现实中的许多客观因素导致这种沟通渠道不畅。我们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家长和专家“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并获得育儿知识、灌输育儿观念,拉近与目标公众的关系,从而使消费者对“果维康”产品及石药品牌产生好感,带动销售。

结合目前冬季易感冒、禽流感等情况。由石家庄市卫生局、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果维康主办、石家庄市莹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并承办的提高免疫力儿童健康成长系列知识讲座。

活动旨在宣传和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正确的了解vc的功效和作用。对“果维康”的目标市场进行“隐性”教育。普遍提高儿童及家长的育儿知识水平,由儿童营养及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孩子日常营养保健、成长教育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家长在此活动中受益,满足更多渴望学习的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同时对目标市场进行渗透沟通。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100家选定幼儿园、

参与对象:全市10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及家长。

参与方式:

石药中诺药业果维康为本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单位;

          以专家讲座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由我市妇幼保健专家进行讲座指导,接受家长咨询。

对收听受众不收任何费用

赞助单位回报:

           本活动冠名;与各协办幼儿园合作开展其它相关活动;相关媒体的新闻宣传报道;专家讲座中适当的体现产品特性;产品试用;在整个活动现场可以适当悬挂或摆放“果维康vc”含片产品宣传资料(调幅、展架等);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赠送产品宣传资料。

讲座内容:

        与儿童成长发育有关知识,针对不同的时期和季节提请家长预防。现场解答家长疑问。此讲座是一个可

以长期开展的交流渠道,第一阶段我们主要结合当前的季节和“禽流感”等现实因素,结合“果维康vc

的产品特性,开展提高免疫力为主题的讲座。

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以后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家庭、父母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及防病治疗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能了解妨碍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与儿童疾病及死亡的关系,千方百计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愿每一个家庭都欢乐,愿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中成长。               

实施时间:(第一阶段)                                            

XX年元月??XX年5月(拟定)

每场讲座时长45分钟左右;

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一场;

每个幼儿园一场;

物料:产品宣传资料、展架、条幅、试用产品等由中诺药业提供

费用:   (略)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7

年仅30岁的技术员小王,因恶心、乏力到医院就诊,发现患了慢性肾炎,已发展到终末期--尿毒症。尽管可以进行肾脏移植,但昂贵费用是大多数人无法承担的。

自学成才的作家蔡女士,因风湿性心瓣膜病,到医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移植手术。她用作家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心情:孩童时潜入机体的"恶魔",今天已经成长壮大,并将折磨我的后半生。

事实上,不论是慢性肾炎,还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扁桃体炎,绝大多数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大量繁殖引起,导致扁桃体的红肿、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脓性渗出物,患者畏寒、高热、咽痛明显。这种局部炎症对人体损害较小,但如果反复发作,人体就会产生相应抗体,而抗体在攻击细菌的同时,也会摧毁肾小球的基底膜,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难以治愈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也是同样的原理。

由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发生在儿童时期,因此在童年时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就显得非常重要,类似小王和蔡女士的悲剧也可以避免。再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心脏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甚至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往往也是从儿童时期开始,潜移默化中酿成苦果。所以说,健康之路,始于童年。

对儿童时期的健康,要纠正把胖当成健康的标准。过度喂养造成的肥胖孩子,虽然体内脂肪或能量"充足",但可能存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在重度肥胖儿中,发现有16.7%的儿童血压偏高,30%的肥胖儿有血脂改变。现代医学已证实,儿童期的肥胖不仅易导致成人肥胖,而且伴随肥胖而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年龄也将相应提前。要保证孩子的茁壮成长、身体健康,应从饮食、运动、睡眠、保健等方面入手。

均衡饮食

(1)常吃乳及乳制品儿童必须每天喝牛奶,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每天喝500毫升牛奶,能获得15~17克的优质蛋白;能获得约600毫克的钙,相当每日需要量的80%。

(2)少吃脂肪或肥肉 儿童应适当吃些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但炸鸡、汉堡包等食品胆固醇含量太高,以少吃为妙。

(3)多吃粗粮及豆制品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以及铬、铜、锌、锂、硅等微量元素,可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免疫力下降。因此,从小要养成多吃粗粮的习惯。

户外运动

锻炼身体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初秋时节,安排孩子进行耐寒锻炼,这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十分有效。入夏季节,安排孩子进行耐热锻炼,不要让其长时间生活在空调环境里。近年,夏季感冒患儿有所增加,就是空调捣的鬼,特别注意睡眠时将空调温度适当调高。

睡眠充足

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可得到调整,缺乏睡眠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身高及免疫功能发育。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长,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10~12小时。

医疗保健

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宗旨,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主要目标,以预防控制危害妇女儿童主要疾病为重点,采用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实施关键因素控制,分阶段实施两纲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全面实现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妇幼安康工程,整合妇幼卫生资源,落实医改任务,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8%以上;全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全区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全区婚前医学检查率达60%。

三、重点任务

(一)落实深化医改目标任务,确保妇女儿童受益

1、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加强与新农合政策衔接,基本实现农村参合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基本项目服务免费,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9.5%以上。

2、实施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全区农村妇女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免费补服叶酸。

3、逐步开展为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早期检查项目。

4、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提高到85%,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在80%以上。

(二)落实母婴安全关键措施,确保妇女儿童安全

5、开展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落实死因控制关键措施,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评审制度。

6、大力开展助产技术、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全区助产医疗保健机构覆盖率达到100%、人员覆盖率达到98%,开展助产技术和新生儿复苏技术大比武活动。

7、推行高危妊娠识别技术,强化高危妊娠分级服务、分级管理,严格执行《省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管理规范》,做好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和转诊工作。

8、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减少母婴传播疾病对新生儿的传染。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均达到85%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

(三)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9、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力争全区婚检率提高到60%以上,疾病检出率达到20%。

10、按照《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产前筛查技术服务网络,规范推进全区产前筛查工作。

11、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扩大筛查网络,提高筛查质量,全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60%以上。

(四)落实妇幼卫生保障措施,提高妇幼服务能力

12、继续实施降消项目,为产科建设提供支持。全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乡镇为单位维持在1‰以下。

13、完善区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提高区级产科急救中心服务能力,确保继续达标。

14、完善母婴安全乡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标准。

15、积极开展妇女保健特色门诊服务,开展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70%,乡级达到50%以上。

16、加强托幼机构儿童保健服务管理,卫生保健管理率提高到6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妇幼安康工程的建设,切实承担起完成安康工程各项任务指标的保障措施,将实施两纲目标、推进安康工程、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妇幼安康工程为抓手,分阶段贯彻落实两纲目标,推进妇幼卫生工作。

(二)强化工作责任。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责任,当好区政府实施妇幼安康工程的参谋,明确重点,整体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人民医院要切实发挥技术单位的优势,为妇幼安康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各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专兼职妇幼保健医生,落实乡村医生承担村级妇幼保健职能,确保妇幼安康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投入。各乡(镇、街)要加大完成妇幼安康工程任务目标所需的政策、经费投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对村级保健员从事母婴保健工作进行补助,稳定保健员队伍,健全三级母婴保健网络。

(四)开展绩效评估。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妇幼安康工程指标监测制度,制定全区妇幼安康工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会同区有关部门定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确保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

上一篇:水产养殖专业知识范文 下一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