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6:25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1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65-02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我国的幼儿教育迎来了春天。《纲要》规定,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当作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也就指出了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健康教育。幼儿园进行各种教育都是建立在幼儿健康的基础之上。众多的幼儿园教师认识到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承认幼儿健康是其人生发展和幸福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现实并不乐观。

一、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虽然承认健康重要,但实际上却更重视智育。众所周知,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生命健康是一个人存在和全面发展的生物前提。幼儿身体的生物机能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各组织、器官都还比较脆弱;同时,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高速期,所以这个时候,幼儿需要成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毕竟,幼儿的健康是其他一切教育开展的基础,尤其是备受重视的早期开发智力的教育。幼儿园老师们都能认识到并承认健康的重要性,但很多老师认为儿童到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幼儿的健康问题应该是家庭的任务;也有老师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幼儿的健康问题已很少,不用再过多关注……因此幼儿的健康问题虽然被挂在嘴边,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大家更为重视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和各项技能的培养。这就使健康教育处于尴尬地位,形似一个不可或缺却又没有实权的“重要”职位。

第二,把健康教育的重担完全交给体育和健康常识等学科,而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很多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开设体育课、健康常识课等方式来进行的,相当一些幼儿园认为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和健康常识教学就足以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任务。这是比较传统的做法,这说明幼儿教师没有整合的课程理念,没有渗透教学的思想,没有遵循幼儿教育课程走向整合的大趋势,只一心钻研自己负责的科目,没有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行为,错失了很多良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幼儿园对健康教育重视有限,表现为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现在的家庭模式,使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日趋庞大的群体。这使得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出于对儿童的保护,许多应该幼儿自己去想、去做的事情被老师包办和代劳,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被减少,以此来避免一切所谓的危险活动,希望尽可能地减少意外的发生,降低幼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概率。然而,正是这种所谓的“保护”,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和锻炼自我保护能力的宝贵机会,导致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都较差。有资料显示,现在的独生子女虽然身高和体重较之以前都有发展,但是内在的组织和器官的工作能力却较差。而且幼儿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关注更多地放在身体健康上,却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对健康教育的理解早已经从以前的健康就是没病的观点提升到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这一高度。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也不应仅局限在身体健康上,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转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幼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他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首先我们应当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广大的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儿童观,真正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不仅口头上重视,更能在思想和行动上落实。只有幼儿教师真正意识到此时的健康教育对幼儿一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才能真正地爱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智育第一”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幼儿教师应该把幼儿首先看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其次才是幼儿教师施教的对象。

第二,培训高素质的师资,这是为幼儿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最重要的保障。如今幼教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改革的浪潮也席卷过来。全国乃至全球的幼教领域都日趋出现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这种课程模式的改革,更加适合于幼儿阶段的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儿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教育也应当是完整的,而不应该是相互割裂的,因此他提出了“整个教学法”。这种融合式的课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没有高素质的师资做保证,很难实现幼教领域融合、渗透式教育的目标,也很难保证学前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因此,这是个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三,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把健康的内涵扩大到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现在重视培养幼儿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开发幼儿智力、不重视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已经是我国广泛存在的现象。很多幼儿园通过开设兴趣班、特长班来吸引和迎合家长,家长也对这些所谓的兴趣班、特长班趋之若鹜。他们不在乎幼儿的爱好和情绪情感,更不在乎幼儿的想法和情绪,也不认为幼儿也会有心理问题或者社会适应不良。幼儿心理长期压抑或社会适应不好,又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孤独症、自闭症、抑郁症……日本早已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为幼儿园配备专门的幼儿心理咨询师,这是我国应当学习和借鉴的。让每个幼儿园有专业的幼儿心理医生,使每个幼儿拥有自己的心理健康记录,使每位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得到提高,是我国幼儿园应当努力的方向。

第四,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重视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环境是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在安全、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中,幼儿的健康越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人是感情动物,教师和幼儿都有自己的感情需要。所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健康教育的进行。另外,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家庭中缺少兄弟姐妹,那么幼儿与人相处交流能力的发展,就更多地依赖于伙伴,同伴关系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幼儿园恰恰有得天独厚的伙伴条件。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童心的需要,要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师幼关系和伙伴关系,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情绪情感,能够自由进行交往与交流,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能敏锐地捕捉幼儿的特点与特长,并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特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注重引导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伙伴关系,以及良好的健康教育的氛围与环境。

第五,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综合的优势,促进幼儿健康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块教育内容,也不是一两门学科就能涵盖或完成的任务。更多时候健康是一种状态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任务也不应由某一门或几门学科来承担。健康知识包含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随时有教育的时机和内容。除了由体育和健康常识教师承担健康教育责任外,其他教师也应认识到自己负有健康教育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发掘自己所授课程中存在的、能进行健康教育的契机,把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并注意配合其他教师的教育,注重幼儿园健康环境的创设。

第六,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随时、随地、随机进行幼儿健康教育。幼儿的日常生活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机会,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手段,进行引导。以预防为主,防范重于矫治,及时运用随机教育,帮助幼儿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关系,使其独立性及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不断加强,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如幼儿午睡后,部分幼儿穿鞋不会系鞋带或认不清左右,有的幼儿乐于助人、热情帮助别人,有的幼儿胆小,不与别人交往,有的幼儿不会寻求别人的帮助。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立即进行教育,或运用课程设计情境进行教育,如讲故事或故事表演。

第七,注重家园共育,做好家长教育与指导,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果只有幼儿园一方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而没有家庭的配合,那势必不是完整的教育,出现“5+2=0”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所以,幼儿园要想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必须争取家庭的密切配合,使家长有家园共育的意识。有些家长很重视幼儿健康,但苦于不了解,也没有合适的教育方法,效果不佳。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家园共育,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与宣传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之,幼儿时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孩子长大后走向成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幼儿园在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关注幼儿的健康,家园共育,使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和谐健全、社会适应较好,才能使孩子拥有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黄显军.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

[2]徐艳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1).

[3]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幼儿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谁拥有健全的幼儿,谁便拥有未来。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幼儿关注的力度,建立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品质、人际互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策划,以便使幼儿从小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获得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背景和素质条件。这对于在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3

作者: 武 玮

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然而,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改变观念,身体和心里健康都要重视。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加强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对幼儿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如果是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则应丰富相应的知识;如果是教育理念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是教育方法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与途径,避免出现空洞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规范其言行举止,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三,全面监管,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教育。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的健康教育都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启蒙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上各级专业教育机构和各级文化和娱乐部门等团体也要发挥幼儿健康教育的宣传、引导、监督和教育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发挥各自作用。当然,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补充,全面协调,才能使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4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49-01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被强调的内容。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虽然近些年来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教育方式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幼儿对相关知识内容或者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幼儿在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上表现得好,幼儿就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在此情况下,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容易被忽视,心理健康水平仍需提高。

1.2教育的方式不科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由于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健康教育的实施容易受到限制,无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误区,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1]。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策

通过对上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影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所以,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2.1更新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树立,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当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创新教学手段。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摆脱传统教育手段的束缚,实施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几乎都是直接进入式手段,通常是向幼儿进行直接式的教育,这样一般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现代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学会用合理的情绪去宣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毕竟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幼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另外,还可以实施移情训练。移情训练和换位思考相类似,在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时,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2]。

2.3创建良好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努力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环境,这样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3]。例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特意设置一块"情绪宣泄"区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思想得到交流。又比如,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树立榜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对影响幼儿,使得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2.4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够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自我评价中,幼儿通过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整,逐渐向积极的心理情绪方向转化。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并尽量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勇敢的表达自己,这样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接受意识。如果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做好,将会为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5借助游戏载体。研究表明,不同的游戏活动会对幼儿的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以不同的游戏活动进行,这样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比如,团队类游戏活动,如小球传递就是一项比较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应当积极的引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中华少年,2017,12(03):221-221. 

[2]王燕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5,12(07):25-26. 

[3]徐萍.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0,12(08):128-128.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5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27-01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们把入学前儿童分为三个阶段:0-1岁婴儿期,1-3岁先学前期,3-6岁学前期。只有了解了幼儿各个年龄段的发展及心理特征,教师才可针对其做出适当的教育方式。

人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在这一年里,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出生后渐渐的适应新生活,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及生活技能等,同时感知觉、视觉、听觉及条件反射的建立也代表着新生儿的心理现象发生。

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表象思维和想象等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出现独立性,也就是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与此同时,孩子在进入第二个年头时,就不像以前那么顺从了,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尝试着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从此人际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独立性的出现时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渐渐凸显了幼儿对“本我”的概念。

当幼儿进入学前期时,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看,1-3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幼儿可以通过语言及其行为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发展到5-6岁时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2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3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身体发展方面: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在心理健康方面,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6

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生之路,始于孩提时代。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等诸多环节。

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有效策略,携手幼儿家庭,家园共育开展好健康教育。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对各种传染病的侵袭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几率,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生命保持健康的常态,为幼儿美好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存在的问题

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问题。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对于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缺少总体性的设计规划。表现在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相应的教材、专家的指导等方面。由此导致了幼儿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第二,城乡幼儿园健康教育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差距体现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表现是,农村的幼儿园在教学设备、师资、教学环境、书籍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幼儿园,可以说存在天壤之别,有的农村幼儿园在健康教育方面还是完全空白的。

第三,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幼儿教育的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将健康教育等同于锻炼身体和营养卫生保健,忽视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第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盲区,目前很多幼儿园及家长十分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的开发,而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时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培养策略

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制定健康教育纲要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学龄前儿童已经超过一亿,幼儿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基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缺失的问题,我们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发展纲要。纲要要切实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充分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设身处地的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组织教学活;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差异性,要在面对共性的同时,不忽视个性的发展。完善的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应该具有内容明确、教材生动、科学等特点,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应接受的培训内容等。唯有此,才能保证幼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幼儿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去设计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于一些个性特点突出的幼儿,要善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更多地给予幼儿热烈的掌声、诚恳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高高兴兴完成活动的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让幼儿获得健康教育的裨益。如果幼儿在活动中能够长期坚持,成绩突出,教师要给予其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一些表现调皮,甚至影响别人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这个时期正是健康习惯形成的时期,出现自制能力差、没有耐心、恒心的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和家长交流的渠道,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只要用心关爱孩子,引导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创建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健康习惯养成 人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因为健康的行为是一个人生活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生幸福的基础。幼儿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幼儿所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其家长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思想观念等,会深刻影响着幼儿的观念及习惯的形成。因为幼儿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还没有形成,只有在被动的模仿和大人的引导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因此,要想促进幼儿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就必须为他们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在家里,父母以身作则,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与孩子一起吃早饭时,要先洗手,不剩饭、不挑食等。身教重于言教,久之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形成了。再如:在社区宣传栏中设立“保护五官”“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栏,画面活泼、生动,令幼儿喜欢。

开展健康教育研究,构建先进教育模式 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十分重视幼儿健康教育研究。在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构建有机结合幼儿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先进教育模式,要做到结合不同层面和环境下生长的幼儿设计恰当的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教有所获。

学龄前的幼儿正是习惯、性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逐步提升幼儿的健康知识,引导幼儿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与自身和他人的关系,健康的行为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等,同时,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健康、乐观的品德。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心系幼儿的健康发展,通过构建先进的教育模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健康人生奠基。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优化健康教育师资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对从事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加强培训,优化健康教育师资,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从幼儿健康教育的诸多环节入手,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培训活动,让幼儿教师真正担负起幼儿健康教育和健康习惯养成的重任。通过对幼儿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中必须从如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第一,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掌握丰富的、系统的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如果自身知识不足,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第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结合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任务,开展教学,这是关系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健康教育活动《香香的食物》中,教师要首先确立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名称,爱吃几种经常在餐桌出现且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蔬菜。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目标,一步步展开。第三,教师要善于运用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比如: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所需要掌握的幼儿情况,为更好地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结束语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健康教育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幼儿将来的人生幸福。健康教育是必须引起幼儿园教育高度重视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定教育策略、开展教育活动、创建教育活动等方面,探究了健康教育与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婉君.让健康教育回归幼儿生活[J].时代教育,2014(10).

[2] 陈娇.健康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幼儿的经验[J].幼儿教育,2014(25).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7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课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笔者认为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健康教育环境

要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从幼儿园的角度讲,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老师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特别是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能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从家长的角度说,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做好幼儿健康心态的表率十分重要。 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如果幼儿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会指责;如果幼儿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会打架;如果幼儿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句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道理。所以,父母应精心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以身作则,尤其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更是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全面渗透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在这里“健康”一词不单单指生理正常无病痛,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协调培养。

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各科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例如混龄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会怎样与其他幼儿相处,是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

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跟踪最新科研成果,教科研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必须使要跟踪最新的科研成果、教科研同步,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寻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心理健康的前提篇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但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幼儿保健工作的改革。既丰富和扩大了幼儿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也为衡量幼儿健康赋予了新的标准。健康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无病即健康”的旧观念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

幼儿健康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通发展。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与人类尊严息息相关,每一个幼小生命更应得到尊严和博爱。幼儿的健康既需要外部的“健康促进”,又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指的是结合健康教育与相关的组织、政治、经济介入,促使行为、环境改变,以增进或保护健康的过程。

幼儿身心发展的幼稚性使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更需要健康的生长环境,这决定了健康促进的必要。健康促进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无论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还是试图改善幼儿的周围环境、制定卫生保健法规等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健康,而且可能有损健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成了首要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的:(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了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第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知道思想。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让幼儿主动主动,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题、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然而日常生活中与之背道而驰的现象却司空见惯,值得我们反思。我注意在幼儿的整日生活中充分发挥。

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健康行为。

第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事件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应该根据《纲要》的目标要求,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应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中腰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老师应该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提供大量幼儿可操作选择的活动材料,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第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识。

上一篇: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 下一篇:儒家思想孝道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