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3:01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电路》、《电工技术》、课程优化、开设方案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经历着更新与换代,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对于电类专业的教学来说,教材也再经历着新旧交替,以满足新时期对教材的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竞争力、促进就业,最终使学生受益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层面来说,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好的教材,有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本文就电类专业《电路》与《电工技术》两门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为课程的优化和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开设现状

2.1 教材使用现状

对于《电路》与《电工技术》来说,市场上的教材不下百种。首先,随着技术的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慢,过于老化;另外,作为任课教师,往往使用的是教务部门下发的教材,部分编写教材者的水平有限,拼凑成册者居多;部分教材商务性较浓,为了更快推向市场,印刷错误较多;又因为教学课时有限,就给教学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4]。

2.2 《电路》课程的开设状况

《电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群的第一门职业基础课,可称为基础课的基础。通过该课程教学,应该准确、清晰传授给学生有关直流电、交流电的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概念、定律、最重要的结论和处理方法;告诉学生这些知识与后续课程及以后的技术应用的关联。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课程教学安排在入学第一学期,学时短,大致十三周讲课,50学时左右教学[2]。

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说,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3]。

2.3 《电工技术》的开设状况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职业基础课的第二门职业基础课,电工技术是所有使用、利用日常电力工作的岗位人员都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其知识、技能掌握的好与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高低的标志。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实际使用,甚至是实际观察实物都应有必要的要求;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对交流电的图象要清楚、交流电路的连结、仪器仪表使用的规则、方法要正确[4]。

对于《电工技术》教材来说,也包含有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等课程[5]。

2.4 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材的章节内容,可以发现《电路》与《电工技术》造成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等内容上的重复。给后期《电工技术》课程的开设造成了影响,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另外,由于内容安排上的不合理,就造成了《电工技术》教学重点的偏移,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1]-[6]。

3 课程开设方案

3.1 总体思路

根据教学的要求,将教材中的《电路》与《电工技术》交叠的内容分开。要求《电路》以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的分析、处理方法为主,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应用;《工技术》以突出技能型、实用型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

3.2 《电路》的开设

从《电路》的教学要求出发,《电路》学习后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有关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和最重要的结论。强化学生在电路分析中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打好必需、管用的知识基础。

我们把《电路》分为五个部分[1]-[3]:

(1).直流网络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两种表示及各要素意义,基本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及利用相量图和相量分析方法处理一般正弦交流电路问题。

(3).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电源及负载的Y型、 形联结;相量分析得出的两种联结情况下线/相电压、电流关系;三相电路功率、功率测量及安全电常识。

(4).互感耦合电路、谐振电路、磁路的电路特征及主要应用。

(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3.3 《电工技术》的开设

《电工技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照明电路的装配等的职业技能常识;掌握异步电动机、单相变压器的简单操作使用和故障判断;掌握基本电工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以及常见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电气元件的安装与检修;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电工技术知识,分析解决后续实验、实训课及生活中出现的电气方面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分为六部分,内容如下[4]-[6]:

(1).三相交流电路及安全用电。

(2).磁路与变压器。磁路的连接方式、特点及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变压器绕组极性的判断等。

(3).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

(4).低压电器及电路,包含低压电器器件的图形及文字符号的意义,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控制作用以及应用;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6]。

(5).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其使用,包含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万用表的使用、电压、电流与功率的测量,电感、电阻与电容的测量,常见的电工测量仪表;

(6).常用家用电器简介,包含电视机、VCD的工作原理;电扇的安装与故障排除等。

3.4 推荐遴选教材

根据对课程内容等的优化后,接下来就是做好推荐教材的遴选。教材的选取在内容上有侧重的前提下,以“注重前沿、实用性、技能型”为主,进一步优化章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教材的编写。

4 结论

经过对《电路》和《电工技术》在内容上的改进,会使教学目标、侧重点更为明确,为教材的遴选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进一步搞好教学、优化学科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职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电路基础》(第二版)王慧玲主编,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简明电路基础教程》李树雄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路基础》沈玉梅主编,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工技术》黄军辉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5]《电工技术》席时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112-02

电工基础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由于电工基础课程主要是分析电工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而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专业底子薄等,导致了很多农村中职学生在初学电工基础课程时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一些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此,笔者针对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究。

一、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师大多由中学物理教师转行而来,缺乏电工基础的教学经验,或者电工基础知识匮乏,严重制约了该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素质整体不高

学习电工基础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这两门学科的基础薄弱,如果在教学中偏重理论分析与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许多物理基础欠佳的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厌学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传统的授课方式造成教学效率偏低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构成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电工基础课程是比较独立的,需要更直观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Flas等多媒体教学,它们可以将抽象的原理用动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但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往往使用传统讲课方法,讲课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强,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四)实验考核方式落后,实验课时有限

电工基础在中职学校教学体系里所占的比例不高,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往往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由教师自行安排,并且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所有的实验都是由理论教师来安排,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设置适合学生基础的实验,这就使得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更低,有些课题甚至根本没有安排实验课。相当多的实验教学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成绩的标准,因而,很多实验教学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实验设备少且陈旧,实验内容跟不上形势的要求

由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地方性办学,财政投入不够,各方面经费开支被严重压缩,教学设备及耗材配备不足,而且实验设备老旧破损,导致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农村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需求。再者,由于招生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程的基本需求,严重影响了教学要求较高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二、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

1.充分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任何知识,兴趣都是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在第一次课即绪言时必须做好充足准备,重点让学生了解电工的产生、传输、发展和应用,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要一上课就讲那些繁杂难懂的电工理论,应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知的素材出发,通过课堂讲解、谈话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电工的概念。例如,照明电路忽明忽暗的原因是什么?电力系统中遭受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三相电与传统的照明电有什么不同?家庭耗电量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这样,通过突出电工在家庭电气化中的具体应用,使教学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电工是什么、有什么用、用在何处。让学生明白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可以用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电工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于烦琐深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教师要深人浅出地将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讲授电工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以及必备的基础知识,果断放弃那些复杂的理论的推导。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有效情境,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打下坚实的电工理论基础。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电工基础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教师可利用Flash等工具制作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概念和原理。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止为运动,使抽象枯燥、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易懂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容易理解,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电工基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如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状态还是截止状态的知识时,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先看到二极管正极与负极之间承受的电压大于导通电压,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两端的实际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再让学生看到该电压小于导通电压,则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而截止。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时再来讲解二极管的其他问题就容易得多了。教师要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内容,将难懂的知识变为易懂的知识,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二)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过硬的技术和本领,而实验则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本领的必由之路,因此,实验教学是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电工基础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起源于实验,或者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搞好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又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电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实验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实用性。职业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服务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教学可以把理论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照明电路”实验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如果家里买来一套日光灯具,你准备怎样安装,日光灯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在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习这些问题,在讲解了电路安装的基本原则后,可让学生分组,在实验室断电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装好后教师进行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加电测试,如果有问题当场解决。如此一来,当学生看到自己安装的照明电路能正常使用,虽然是一步小小的成功,但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以后在做复杂的电路实验时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2.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强化他们的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让学生多做实验,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电工知识进行再设计。例如,电铃的制作、双联电路的实现、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组装调试好的电路正常运行,就会感受到学习电工基础的乐趣,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建立课后电工兴趣小组,为学生敞开实验室的大门。学校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这就要求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比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在教师的监督下把实验室交由学生管理,让他们有组织地开展自己想做的小实验,如音箱的制作、收音机维修或者将学校教职工已故障的家电拿到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维修,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而且还可以重点培养尖子学生,引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实践证明,把实验室开放给学生管理,既可以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技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综上所述,电工基础是电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农村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更好地牢固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和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高峰.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2006(6)

[2]阚振坤.《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朱承高.电工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跃安.电路及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3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掌握本课程的关键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部分,数字电路只占一章且内容简单易学。模拟电路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而其中的单管放入电路的内容是入门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多数学生真正学会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与用途,那么再学习本课后续内容时将会感到心中有。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狠抓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是理解放大概念的桥梁。对于基础知识要经过反复提问,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为这是分析放大电路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所以这一部分内容要狠下工夫。关于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首先说明放大的实质是能量的控制,例如:扩音机在把人的声音放大的同时,电源也消耗了能量,把几百毫瓦的人的声音变成几瓦的扬声器的输出,其能量是电源提供的,放大电路只起到能量的转换作用,也就是能量控制作用,其中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是能量控制的基础,三极管是控制的核心,但是三极管本身不能产生能量。同时强调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如扩音机放大的是声音的变化,变压器放大的是电压的变化。

2、调析分析方法,重在有的放矢。单管放大的电路的分析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二是电路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建立静态工作点,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如:画出没有基极偏置电路的电路图,图中三极管为锗管,已知锗材料三极管的输入伏安特性正向死压电压是0.2V,问:峰值小于0.2V的正弦波输入电压能被放大吗?

回答肯定是不能,再问,某电视机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能够把峰值为几十uV的输入信号放大,大家想是怎么做到的呢?再通过画出脉动直流的波形指出思路,学习好的同学很快会说出输入端叠加一支流值的答案,老师马上引申,这个提供支流值的电路在放大电路中叫做建立基极偏置电路,增加基极偏置电路就叫建立静态工作点,所提供支流值的大小决定了工作点的高低。并强调放大电路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使学生明白由于三极管输入特性的非线性,要想不失真的放大微弱的交流信号,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这个道理。关于第二个问题:输入信号与工作点的关系可通过实例将两点:(1)被放大的动态信号是叠加在静态工作点上工作的;(2)静态工作点的高低影响信号放大的质量,影响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再通过分析一个实际两极交流放大器说明为什么前级工作点低,后级工作点高,为什么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整工作点来引导学生思考。

总之,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本课程的关键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理解了,电子电路的分析思路也就初步学会了。由于接下来的内容如工作点稳定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震荡器、直流放大器等是在单管放大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性能,优化结构,增强作用,提高品质而产生的,除电路结构不同外,分析思路是一样的。所以说单管放大器的分析是本课程的入门教学,我们必须狠下工夫。

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增强学生读图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按教材要求只讲分离,不讲集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基本的电路符号也不认识,这就是教学的失误。所以集成运放应用一节应作为必修。甚至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最好也作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对集成运放的应用有个全面的了解。其实这部分内容用的课时并不多,而解决的问题并不少。相反,教材中开始部分载流子的运动,PN结形成的内部机理可简单讲解。特别强调不要让学生在这儿钻牛角,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会选择器件构成应用电路。

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知道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用,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学完全课程很有必要作几个实际电路的读图练习。对中级技校学生可通过分析电路简单的扩音机、收音机、直流稳压电源或简单实用的工业自动控制电路加强读图训练,通过电路分析,使学生知道电子电路的用途,明确电子电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有利工具,电子电路既是专业基础,其本身又是实用技术。

三、重视实践环节,收效事倍功半

电子技术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理论比较吃力,而动手实践能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会减少学习的难度,甚至可能有发明创造。实践环节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基本实验。通过基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常用仪器的使用,包括仪器仪表的基本功能、测量范围、量程选择、正确的读数、操作注意事项等;学会最基本电路的实验过程,包括电路构成、原理分析、仪器选择、操作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解答、写出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4

2014年11月6日,国家颁发了教育部等五部委的文件,以推动总理讲的“互联网+”。信息化逐步走入课堂,促进了中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笔者学校对中职课程进行了“互联网+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作一介绍,与同行分享。

一、“互联网+”的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

目前中职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中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智慧课堂是一种将技术融入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环境,以有效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

二、“互联网+”的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互联网+”中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是已有的中职教学基础与互联网相结合。以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为整合对象,以“互联网+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中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目标,项目组首先收集整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然后遵循智慧课堂指导思想整合教学资源。

1.收集和评估已有的教学资源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定位为从事低压电工、电梯维修工及机床维修工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是电气设备维护及修理工作中常用的低压元器件的识别、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工作过程分析及普通机床工作过程的分析等知识,具备低压元器件检查、低压控制电路安装、低压控制电路检修及万用表检查电路基本技能,教学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将理论、流程、标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评价依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原则性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方式实施评价。

2.教学资源整合

将“任务”设置为基本单元,以智慧课堂为努力方向,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补充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我们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进行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以任务为基本教学单元,每个任务有一个由微课、图片、教案、课件、任务书、习题组成的教学资源包,将所有任务的教学资源包组合到一起,存放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平台上,就建成了该课程教学网站。借助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网站平台开展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以热继电器的教学活动为例,上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任务书,要求学生访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网站,通过观看热继电器微课、视频和图片对热继电器的作用、符号、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参数及选用方法等进行自学,教师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答疑,以学生上交电子版的作业为完成学习的依据,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学生课前学习的困难确定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课中,在总结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以突出热继电器的作用、符号等学习重点,及突破热继电器工作原理等难点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由于n前的基础,学生掌握重难点的速度比较快,所以课堂时间的大部分用于热继电器的拆装及检查训练,技能训练沿用小组教学方法实施;课后,学生带着为不同功率电动机确定热继电器整定电流值的作业,通过访问网站观看微课继续学习,教师通过微信与学生讨论和答疑,以学生上交电子版作业为完成学习的依据,通过学生上交电子版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进入下一轮教学循环。

三、作用和思考

中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不足、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维持的学习特点。通过“互联网+”的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整合,整个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理论学习主要依靠微课和视频,便于学生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主要精力放在操作技能的训练,强调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专业性。进行教学尝试后,实验班与对比班之间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思考及解决电路故障的能力明显提高。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5

站在一流的台阶上,回首望去,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学习与创新的发展之路。

一、实施学习型企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学习型一流企业建设

近年来,该分公司把建设学习型企业与建设一流供电企业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建设学习型一流供电企业的思路,确立了学习型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了学习型发展战略有效载体,开展了以创学习型车间、建学习型班组、做学习型员工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做”活动,制订了《学习型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意见》,下发了学习型车间、班组、员工的具体标准,建立了常态工作机制。把学习型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责任落实到每个职工,使企业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更具体、更有的放矢、更便于操作,有力地推动促进了学习型一流供电企业的建设。在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做”活动中,他们狠抓了舆论、活动、培训、管理四个环节,从车间、班组到个人层层制定了“创、建、做”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组织职工收看学习型组织教学录像,在《**供电之声》刊物上设立了“学习园地”、“读书心得”等栏目,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分公司为职工购书人均一册,并在班组、车间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召开了“作风建设年与道德教育推动会”,组织了“青春光明行”、“职工道德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分公司投资1万多元为各车间建立了读书角,投资2万多元建立了分公司图书阅览室,为全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创、建、做”活动的开展使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雏形在分公司初步形成,增强了职工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初步树立了“终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领导班子成为了创新实践的带头人,车间、班组成为了创新实践的主战场,分公司被天津市电力公司评为迎接党的十六大“立功立项”活动先进单位,学习型企业“创、建、做”活动被评为天津市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成果,并在天津市电力公司政工专业会上进行了交流。

学习型企业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型文化的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文化如一缕缕春风,在不觉中给企业注入了冉冉生机,滋润着企业的肌体,积蓄着企业的力量!

二、坚持机制创新,造就一流的职工队伍

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支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职工队伍,需要一流的机制来建设和管理。近年来,该分公司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努力把提高全员素质作为建设一流供电企业的重要基础,把教育培训列为分公司的“一把手工程”和企业的特色工作,从机制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抓龙头,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相继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制定了《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教育经费管理台帐》,建立了“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委员会”,组建了教育工作队伍,完善了三级培训网络,定期召开培训工作例会,加大了教育培训工作资金保障力度,将中层干部培训考核成绩以20%的比例纳入分公司中层干部年度考核综合成绩,与中层干部的考核兑现紧密挂钩,把领导、责任、激励、保障四个机制视为驱动培训工作的四个轮子,把培训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2002年全员培训率达到8072%,其中连续40学时及以上的培训率达到645%,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流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减人增效,建立能上、能下的动态考核激励机制,近年来,分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完善了有效的中层干部竞争、选拔机制。严格执行《拟聘中层干部公示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考核工作科学化。出台了《**供电分公司中层干部动态管理办法》,突出对中层干部的工作业绩的考核,进一步规范了中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使用程序。通过中层干部的述职,分别按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职工代表、所在部门职工四个层次,给每一位中层干部的德、能、勤、廉、绩等方面逐个打分,并按照各个层次所占的不同分数比率权限,核算出每一名中层干部的考核分数,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和动态管理办法,对分数置后的中层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和给予诫勉,增强了干部考核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2002年通过中层干部考核测评,2人被免职,4人受到诫勉,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的干部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了中层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建立了人才动态管理机制。2002年出台了《**供电分公司内部人员交流管理办法》,对各管理岗位人员坚持内部公开招聘制度,竞争上岗,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优机制,并注重素质、潜能的考核,从全面培养人才的角度,加大各部门内部岗位之间、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人员交流,创造在同一层次不同岗位锻炼的机会,为人才潜能的开发创造条件,拓展选人用人渠道,营造青年干部加快成长的环境,鼓励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建立了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修订并完善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在适当调整奖金基数的基础上严格考核,强化基础管理,将创一流工作完成情况与奖金系数紧密挂钩,适时调整奖金系数,使奖金真正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三、坚持管理创新,建设一流的电网,提供一流的服务

电网是电力企业的命脉,而一流的电网,需要一流的职工通过一流的管理才能实现。为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近年来,他们在先后投资34亿元,对**区的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和改造的基础上,对电网的安全生产和营销管理进行了一系的改革与创新。相继建立了《检修运行责任制》、《变电设备管理办法》、《可靠性及运行线路承包考核管理办法》,将可靠性指标按照户时数分解到部门,将线路故障次数分解到人,实行按线、按千米长度进行承包,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有效的降低了故障次数,减少了停电户时数,供电可靠性由2001年的9990%,提高到2002年的9998%。同时,完善了设备运行、修、校、试基础技术资料,运行设备分解到人,实行设备专责制,各岗位建立健全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及时修订了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和典型操作票,对设备检修做到了“质量第一”,认真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认真执行设备检修的规程、标准,不断完善检修责任制,做到谁修谁负责,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检修质量。目前,该分公司变电站共有密封点28484个,渗漏点6个,渗漏率为0021%,低于一流标准003%的要求。

节能降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近年来该分公司建立了五个管理机制:一是线损承包管理考核机制。将所有线路和台区承包到人,该办法规定: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奖励100元。线路和台区承包人第一个月未完成线损指标,扣奖50%,累计两个月未完成,扣奖100%,累计三个月未完成,承包人下岗。通过严格的考核,10千伏线路线损由承包前的91%,降低到现在的337%。农网低压线损由22%,降低到1076%。城网低压台区线损由2002年初的36%降低到目前的15%。二是用电稽查机制。加大了查处违章窃电的力度,仅2002年就查处各种违章用电18户、窃电123户,追收电费4437万元,追收违约使用电费43万元。三是技术降损机制。逐年对高损耗变压器进行了更换,目前分公司运行的35千伏变压器已全部为节能型主变,运行的配电变压器也全部为节能型变压器。35千伏、10千伏架空线路的行线、10千伏电缆和低压架空线路已或大部分更换为大截面导线和电缆。缩短了供电半径、单缆改双缆运行,加强了无功补偿管理。从2001年开始对大电力用户计量装置进行了封闭式改造,对有窃电历史用户和重点嫌疑户安装了高压组合计量装置,截止2002年底,共进行计量柜改造55户,安装高压组合计量装置30套。此外,他们累计更换防窃电表箱1615户,低压伙表外移1509户,户表外移2300户。四是成本管理和成本考核机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有效的控制了成本支出,降低了成本费用。五是汽车油耗考核机制。根据车型、车质,对各科室车辆每月的用油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严格考核,2002年在机动车较2001年增幅14%的前提下,油耗却较2001年下降了3%。

电力营销和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了不断提高电力营销和优质服务水平,分公司结合用电管理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了用电管理考核机制和优质服务考核机制。各专业按照一流供电企业的标准分别制定了管理考核标准,对分公司各部门营销工作逐月进行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监督整改,严格兑现经济奖惩,实现了营销工作各专业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了营销工作整体水平。在优质服务上,供电所、站分别组织党团员开展上街流动宣传和领导带队调研走访活动,进一步宣传供电服务承诺,定期走访调查解决供电服务中深层次的问题,为客户提供24小时故障报修服务,最大限度地做到让客户满意。成立了客户服务分中心,健全完善了客户服务机制,在组织上调配精干人员充实客户服务分中心,实行一站式、一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并重新修订了业扩报装流程,保证了服务承诺的兑现,最大限度缩短业扩报装流程时间。为方便农民办理业务,将农网低压业务下放到供电营业所。2002年,大力开展“求真务实,作风建设年”活动,不仅电力营销工作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优质服务工作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全年共收到21面锦旗、客户表扬信27封,在2001年被评为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的基础上,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区行风建设第一名,开创了电力营销和优质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技术创新,为学习型一流供电企业建设提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一流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近年来,该分公司始终把技术进步作为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相继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及科技工作联络网,完善了科技进步管理办法,加大了科技资金的投入。2002年分公司科技投入为131%,科技投入产出比为1∶58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41%;重点技措一项,完成率100%;一般技措五项,完成率100%,达到了一流供电企业的指标要求。

2002年该分公司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有两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是完善了电网设备基础数据管理。2002年,分公司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了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038千伏系统地理网络接线图,通过与调度SCADA系统接口,采集调度实施数据,又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为供电生产管理提供了直观、及时的指挥平台。同时,也为**区电网规划、供电方案的设计、故障的及时处理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

二是“低压载波信道测试仪”的研发填补了用技术手段划分台区的空白。随着一流企业建设的深入,对低压线路的降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低压线路客户增减迁移频繁,线路走向复杂,不利于电量和电费的核收,如果采用人工划分,不仅需要停用变压器,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难划分准确。经过我分公司科技人员与有关院所共同研究开发,采用“低压载波信道测试仪”进行低压台区的划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该技术是在变压器二次侧加载波信号,通过低压负载线路传送到客户端,经过信号转换装置,可在掌上电脑上读取,确定客户所属变压器台区,大大提高了确定客户所在台区的准确性,有利于核收电费及考核单台变压器的线损,为降低低压线损提供了基础。该项技术被评为天津市电力公司迎接党的十六大“立功立项”活动优秀项目,并被指定在市电力公司所属各供电分公司中推广使用。

**供电分公司的学习型企业建设为一流企业建设增添了更加充足的动力,有效地推动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逐年提升。2002年该分公司售电量完成1614亿千瓦时,售电均价完成41922元/兆瓦时,线损率完成399%,劳产率达到2763万元/人年。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6

关键词:职业高中;电子技术基础;设疑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乃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起因;疑,乃学生长期保持高昂学习斗志的催化剂;疑,乃学生深入思索、获得新知识的最直接的因素。面对职业高中生源差、学生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薄弱、对复杂抽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存在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的教学现状,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适当采用以疑促思、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自设疑开始,在疑问中让学生获得知识

课堂教学自疑问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实一堂好课的关键也是一堂课的开始。开始上课时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设疑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案例:电子技术基础中有一节课讲分压式偏置电路,开始上课时,教师拿出上一节课讲的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示教板,问学生如何测量该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生回答应该测量三极管的Vce电压。教师说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实验,用电吹风给三极管进行加热,模拟环境温度变高,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是否有变化?学生操作观察后回答说有变化。教师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学生回答说Vce电压降低,由于温度升高,引起Iceo和B升高,Ic升高,而Vce=Vcc—IcRc,所以Vce电压下降,固定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时,学生问有没有一种电路能克服该电路的缺点时,教师说问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能克服固定偏置电路缺点的电路——分压式稳定静态工作点偏置电路,那它是怎样来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呢?这样以实验引入,从疑问入手,通过问题的推进和学生的思考回答设下疑问、留下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好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

二、设疑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索

教材中不少内容较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学生为本位、教师为主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实验演示等手段,设置教学情境,以疑问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后由教者进行画龙点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置,引发学生质疑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在交流中相互启迪、感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

案例:针对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内容抽象空洞,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展开一次实用价值电路“无线卡拉OK话筒”设计的大讨论。教师首先提出无线话筒设计要求:能发射信号,能放大信号。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并组织交流。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翻书,有的查阅资料,有的相互讨论,最后由组长汇总小结,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参与组内讨论。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电路设计组成:

声音信号——电信号——变频——放大器——发射。

声音信号——电信号——放大——变频——发射。

首先,教师肯定了各组的设计和说明,并创设了以下提问,展开师生互动:

教师问用什么元器件能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学生答需要话筒。教师问电信号比较微弱,怎么办?学生说用放大电路进行放大。教师问大家都知道,人讲话声音信号频率比较低,变成电信号频率也比较低,这种信号能不能实现空中传播?学生答不能,那是因为低频电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阻力较大,不能实现长距离无线传播。教师问那要实现无线话筒功能怎么办?学生答将低频信号变成高频信号。教师问怎样才能将低频信号变成高频信号?学生说我们刚学了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利用该电路可以将低频信号转变成高频信号然后发射出去。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学习课本上的无线卡拉OK话筒电原理,着重讨论电路的工作原理、各种电路的作用以及前后级的连接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在教师带领下释疑解惑,学生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无线话筒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体现,并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发展。课后布置学生回去动手制作,学生的热情得到了激发,都想方设法进行了创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三、设疑于课堂结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一本教材前后的知识都会紧密结合、互相联系,像电子技术这门课,前后的知识是层层推进、密不可分的。一堂课结束其实是下课时间到了,而不是知识的结束,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归纳小结本节课知识,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来一个回顾,梳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为下节课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案例:在讲JK触发器时,分析了该触发器的工作原理。课要结束时,教师为学生演示了节日彩灯控制电路,学生看到了不断变化的彩灯,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说该电路主要是由JK触发器组成,学生这时想JK触发器还可以这样来应用,那它是怎么工作的呢?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地说,想知道该电路工作的原理吗?同学们的反应非常强烈。教师说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请课后同学们做好预习,并查阅相关书籍,我们的JK触发器还可以做什么电路?这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JK触发器应用埋下了伏笔,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识,也为以后学生动手制作小电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设疑教学的注意点

设疑的难度要适中,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疑要因人而异,并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设疑过深,学生不能理解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不能持久,教学效果就会不好。如果设疑难度过浅,又往往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太过简单,产生轻视的心理,觉得自己都会,听不听无所谓,这样教学效果也是较差。所以,设疑要难度适中,时机要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这样,学生通过努力来获得知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其中的乐趣,学生才会由不爱学习转变成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

总之,在《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地运用设疑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起始时的设疑、新课进行中的设疑,还是新授结束后的设疑,教师都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最佳的设疑气氛。通过设疑,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2]陈均.项目教学法的设计、组织和实例[J].交通职业教育,2005(2).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7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3-02

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但传统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各种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偏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应当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立足于工学结合。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特色

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项目为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教学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电气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项目为载体,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教学放在实验室中进行,介绍各种典型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各种工业控制低压电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并配合现场动手操作,帮组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引导,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整个教学中,要安排三分之二的左右的学时让学生自己连接控制电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相关应知、应会内容,教学内容选取要考虑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学习从低压电器的认识、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工厂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和设计、评价全过程。每一学习情境均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来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

三、本项目预期的主要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择;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的安装;

3)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

4)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

5)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

6)能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

7)可以根据给定的控制要求,完成简单控制电路的规划与实施;

8)了解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PLC基本指令、功能指令和编程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电机及控制方法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四、课程的总体安排及考核方案

1.课时的分配及进度:授课12周,每周4学时,总学时48。理论授课16学时,实验实习32学时。

2.考核方案:《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论考核以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降低了理论考核的要求。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考核,强调实践效果。

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理论考核+技能鉴定。课程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必须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气控制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并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占40%)。其中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电气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的了解。考试成绩的20%记入期末总成绩。实践考核在电气实训实验室进行,每一位学生随机抽取任务工单,含有设计和安装调试接线,成绩的40%记入期末总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1-334.

[2]王仁祥.常用电压电器原理及其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20.

[3]马志勇主编.常用自动化控制器件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180.

[4]吴勤勤.控制仪表及装置(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7-51.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00.

[6]赵明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100.

[7]陈小华.现代控制继电器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1-380.

[8]余雷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200.

低压电工基础教学篇8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主次分明

对本课程而言,它是由《电机原理》和《拖动基础》两门课组成,原理是为应用服务的,因此对于电机原理部分应遵循“少而精”的讲解原则,适当删减部分理论性强又较为抽象的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讲到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部分,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绕组中常用的基本知识,对于绕组展开图可略去不讲;在讲变压器这章时,明确对变压器的了解是为后面学习交流异步电动机做铺垫,因此可确定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系、基本方程以及等效电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至于变压器的运行特性等不必详细讲解。对于拖动基础部分,重点突出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以及起动、制动和调速,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原理及特点。

二、采用提问——比较的教学方法

电机与拖动这门课程概念多、公式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有点大。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旧知识、思考新知识,同时也加强了互动。比如在学习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说三相交流电动机,异步是怎么得名的?”这样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告诉学生这要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说起,分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电生磁(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给三相对称的定子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进而产生圆形旋转磁场,这个磁场的转速用ns表示;然后是磁生电(右手定则判断):转子导体相对切割旋转磁场感应电动势和电流;最后就是电磁力(左手定则判断):转子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磁转矩,驱使电动机转子转动,其转速用n表示,并且n的方向和ns相同,但n要小于ns。因为如果两者相等,则转子与旋转磁场之间就没有相对运动,因而磁通就不切割转子导条,转子电动势、转子电流以及转矩也就都不存在。这样,转子就不可能继续以n的转速转动。因此,转子转速与旋转磁场转速之间必须要有差别。这就是异步电动机名称的由来。这样带着问题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另外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比较法教学,即相关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讲述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时,可将发电机和电动机对比起来讲,从能量转换、电压平衡关系和转矩性质等方面考虑。直流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是制动性转矩;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是拖动性转矩。再比如讲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时,先给出固有机械特性表达式,在固有机械特性基础上改变电枢回路电阻、电源电压和磁通量等参数,可得到相应的人为机械特性,即电枢回路串电阻人为机械特性、降低电枢电压人为机械特性、减弱励磁磁通人为机械特性。三种人为机械特性的表达式均可以用一种简单形式表示即,这样可以对比理想空载转速和机械特性斜率,简单明了的总结出三种人为机械特性的特点:与固有机械特性相比,电枢回路串电阻人为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不变,但机械特性的斜率随串联电阻的增大而增大,机械特性变软;降低电枢电压人为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随电压的降低而正比减小,但是机械特性的斜率不变,即为一组平行的直线;弱磁人为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机械特性的斜率随磁通的降低均变大,机械特性变软。

三、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1)系统编制实验指导书,精心选择实验项目,使每个实验都能起到工程训练的目的。这样保证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步骤正确;(2)强调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在目前实验条件下,通过分班开设实验,增加实验组次的方法,来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对实验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指导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帮助分析实验要领,但决不包办代替。坚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注重“多层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可以借鉴理论教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进行实验。首先从验证性实验开始入手,旨在学生认知和掌握《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进入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上升到工程案例分析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机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工程应用。采用“多层式”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日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峰.电机及拖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丽清.如何设置《电拖》教学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科技信息,200B(tz):213~215

[3]李发海,王岩.电机与拖动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 下一篇: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