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9 13:54:19

低压实训总结

低压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 制冷空调实训 组织 设计

几年来,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整合和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大力推广。要实现项目教学,项目的组织与设计是关键。什么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项目教学法,教师课前对项目的组织与设计,以及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对项目教学进行组织与设计都非常关键。

一、制冷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制冷实训课程主要有制冷基本操作技能、制冷设备维修、小型制冷与空调、制冷技术以及空气调节,还有每年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考工等。特别是制冷设备维修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掌握一定的水平,有的连制冷原理也没弄懂。所以老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多层次的项目教学。对于制冷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参加制冷维修工考核的学生,我们根据以前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技能知识模块安排强化训练,训练的项目有制冷系统专用工具的基本操作、制冷系统管件的焊接、制冷系统的保压及检漏、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空调系统的组装与调试、热泵空调系统综合实训等,将学生两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本领。而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是非常实用的一门技术,因此笔者就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实训项目的组织与设计,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做如下探讨。

二、项目的分类组织

根据技能训练在实际中的应用来组织项目,通过设计将抽真空以及把充制冷剂包含在项目中,项目组织的原则,一是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包含在教学大纲中,二是学生对所确定的活动项目及活动结果具有较强的兴趣,三是活动涉及的范围与理论要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抽真空以及充制冷剂项目组织如下:一是实习设备、工具、材料等准备情况;二是集中学生,清点人数,检查着装状态、精神面貌等;三是总结前一天实习情况,布置当天实习内容;四是强调实习过程安全文明操作、遵章守纪。

1.抽真空项目实施方法

抽真空的目的是排除制冷系统里的湿气和不凝性气体。

方法一:低压单侧抽真空。利用压缩机机壳的加液工艺管进行,其特点是泄漏机会少,接头少,毛细管容易堵塞,时间长。

方法二:高低压两侧抽真空。在干燥过滤器的进口另设一根工艺管与压缩机机壳上的工艺管并连在真空泵上,同时进行抽真空。特点是工艺复杂、抽真空时间减少、毛细管处不容易堵塞。

方法三:二次抽真空。当制冷系统抽真空到一定程度后,充入少量的制冷剂,使系统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力,再进行抽真空。特点是抽真空时间加长,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充制冷剂充灌量判别的方法如下。

2.操作步骤

一是将三通修理阀的对应接口分别与压缩机充灌制冷剂的工艺管、冲灌器和真空泵上的管路连接,并锁紧管路接头前,从冲灌器里放出微量制冷剂,将管路中的空气驱逐再锁紧。二是开启通往充灌器三通修理阀和充灌器截止阀、开启压缩机,达到规定值后关闭截止阀。

3.判别方法

一是称重,利用电子秤称取铭牌上的数量。二是高低压压力判断,平衡压力1.1MPa,低压压力0.5MPa。在实际操作时二者要兼顾,不能为提高低压而过多充氟使高压过高引起压缩机过流。如果平衡压力正常而低压过低则为管路内有空气或有堵塞。三是经验法。吸气管结霜程度:①在充氟量正好时,气液管阀均无结霜现象,挂壁空调双阀有结霜,柜式空调气阀有结霜。若气阀结霜为制冷剂过多,液阀结霜为缺氟或堵塞,可通过压力测量判断。②可用身体感觉外机冷凝吹风,热气逼人时表示制冷剂不缺,否则为不足。③压缩机运转声音沉闷为制冷剂过多,运转轻快为制冷剂过少。四是钳形电流表测量运转电流,整机运行电流绝对不允许超过铭牌标注的额定工作电流,即使牺牲制冷效果,放掉制冷剂,也要使工作电流降下来。

三、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去组织、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制作出来。制冷剂充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可分为:教师展示项目、师生分析项目、学生设计项目、学生实施项目、师生项目评价与总结。其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展示项目

一是教师操作要规范,速度要慢;二是边操作、边讲解介绍,观察学生反应;三是必要时要多次示范,让学生参与;四是操作过程防止触电、风扇伤人及制冷剂喷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压力表、温度计等;辅助条件是实践经验,根据空调实物耐心传授给学生。

2.师生分析项目

空调的常见故障是制冷效果差。

根据以前学习的内容,教师对缺氟空调进行分析:一是室内制冷效果差,外机无高压。打开空调让学生感觉吹出的温风;二是低压压力低于0.4MPa,平衡压力低于0.9MPa。启发学生,提问为什么?三是观察喇叭口有泄漏油污现象。

3.学生设计实施项目

学生设计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点拨或指导,重复示范操作并答疑和指导操作;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加强实习操作规范,提高熟练程度等。

4.师生总结评价

一是实习成绩评价,二是实习安全文明评价,三是实习操作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措施评价,四是整理实习工具、材料和空调设备评价,五是实习场地卫生清理评价。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项目设计思路的形成、设计及实施做适当引导,要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学习中来,真正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项目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具体项目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项目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适合于中职学生,尤其是适合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育。

低压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正念训练 就业压力 自卑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73-01

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1]正念训练源于佛教。美国的卡巴金将其融入心理学范畴,创立了正念减压疗法等。我国则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已有研究者将正念训练运用于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抑郁、自我满意度、强迫症状、焦虑[2]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本研究将探讨正念训练对大学生就业压力、自卑感的影响。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某医学专科学校随机抽取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访谈、筛选最终确定40名对象。其中临床专业20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人。

2.测量过程 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自卑感测试问卷》、《五因素正念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测,经过为期半学期的正念训练再对被试进行后测。

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指标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85%。34名被试其中男性20人、女性14人,城镇6人、农村28人,6名学生干部,28名非学生干部。

2.就业压力、 自卑感、五因素正念度前测情况 34名学生在未接受正念训练前,就业压力总平均数为151.91,标准差33.95.自卑总分总平均数71.97,标准差8.85.正念训练总平均数116.62,标准差10.11。

3.就业压力、 自卑感、五因素正念度各维度相关分析 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自卑感总分成正相关(P

4.训练前后训练后的t检验 经过半个学期的正念训练后,学生的自卑感显著降低了(t=18.621,p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念训练对就业压力具有重要影响。压力水平在训练后呈现下降趋势,并达到了显著地统计学差异。数据表明正念训练对改善医学专科生就业压力是有效果的。

本研究的局限是没有设置对照组,被试人数相对较少,没有涵盖医学专科院校所有专业,并且具有地域局限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是不难发现,正念训练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Kabat-Zinn J.Full catastrophe living: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pain,and illness[m].New york:Dell,1990

低压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 体育锻炼;下体负压;抗荷训练;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血尿素氮;睾酮;皮质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the blood indexes,and provide experiment basis for special anti-G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 which wa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anti-G of pilots.Methods 24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physical exercise group(EX),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group(LBNP)and physical exercise combined with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group(EX+LBNP),with 8 cases in each group.EX group carried out explosive force of lower extremity training and static strength of muscle exercise

1 h per day.LBNP group executed -50 mmHg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training at 45°~75°head up position for 10 min per day.EX+LBNP group performed all the contents of the training course in both groups.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including hemoglobin,creatine kinase,blood urea nitrogen,testosterone,cortisol and T/C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two weeks after training.Results ①The level of hemoglobin(Hb)and cortisol(C)after train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aining in the EX group(P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LBNP);Anti-G training;Hemoglobin;Creatine kinase;Blood urea nitrogen;Testosterone;Cortisol

航空生理训练是飞行员疗养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疗养体能训练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飞行员体质、防治疾病、消除疲劳、维持抗G耐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疗养体能训练方案过于单一化,以歼击机飞行员来说,对于抗荷耐力至关重要的肌肉爆发力、肌静力或静力协调力的训练就相对缺乏,已经无法满足高性能战斗机的抗荷耐力要求。有实验表明,坐位下体负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Gz的生理作用[1],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反复的下体负压暴露可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2],而下体负压耐力与正加速度(+Gz)耐力呈高度正相关[3-4],反复下体负压暴露是提高飞行员抗荷耐力的有效方式[2]。因此,本研究拟将体育锻炼与下体负压训练结合起来,选择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睾酮(T)、皮质醇(Cor)等指标,观察锻炼对上述血液指标的影响,为发展旨在提高疗养飞行员抗荷耐力的专项航空生理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1对象及方法

1.1实验对象24名男性健康被试年龄(19.9±1.9)岁,身高(176±2.0)cm,体质量(68.4±6.0)kg,随机分为3组:单纯体育锻炼组(EX)、单纯下体负压锻炼组(LBNP)、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锻炼组(EX+LBNP),每组8人,无心肺疾患史。实验期间及测试前后24 h禁用任何药物,不饮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不进行剧烈的体力劳动,正常饮食。

1.2实验设备

1.2.1倾斜床可变角度旋转床(北京和平医疗器械厂),由电脑自动控制,旋转角度范围为0°~180°,旋转速度范围为5°/s~45°/s。

1.2.2下体负压桶负压范围为0~100 mmHg(1 mmHg=0.133 kPa)。负压增长率达-30 mmHg/s,负压控制精度≤2.5 mmHg。与腰部连接处由皮质密封裙密封,负压桶固定在旋转床下部。

1.2.3训练器材杠铃、卧推架(斜板、平板)、山羊架、深蹲架。

1.3实验方案

1.3.1LBNP组LBNP组进行下体负压训练。训练前5 d,依据受试者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倾斜床倾斜角度可采用45°~75°(重力方向上的矢量分量为0.71~0.97 Gz),以不出现晕厥前或晕厥症状为限。下体负压桶内负压维持于-50 mmHg,持续10 min。训练后5 d,倾斜床角度均为75°。训练1次/d,持续10 d(中间休息2 d)。当受试者出现心慌、胸闷、恶心、脸色发白等晕厥前表现或晕厥时,训练终止。

1.3.2EX组EX组进行体能训练。

1.3.2.1训练内容分为肌静力训练及爆发力训练。肌静力训练内容包括:平板卧推、负重下蹲(半蹲)及纵跳、负重提踵、负重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爆发力训练包括:400 m慢跑及肌肉拉伸,30 m冲刺跑,15 m单腿跳,15 m蛙跳。两项训练内容1次/d,每周5 d,连续2周。

1.3.2.2训练强度与训练量①训练强度:肌静力训练项目均在训练前48 h内测定每人最大负荷强度。与负荷强度对应的锻炼组数、次数及间歇时间(表1)。爆发力训练项目以训练时心率快慢划分负荷强度:90~120次/min为小强度,120~140次/min为中强度,140~160次/min为大强度。间歇时间分别为1、1.5、2 min。②整体训练强度安排:将10 d训练时间分为两个训练阶段,1~5 d为第一阶段,6~10 d为第二阶段。各阶段训练强度安排(表2~3)。

1.3.3EX+LBNP组训练内容为上述下体负压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总和。训练安排上,先进行下体负压训练,间隔30 min后进行体能训练。

1.4测试方法于训练前1 d清晨及训练第10天后次晨6:30空腹、静卧状态下,分别于肘前静脉抽取10 mL静脉血,其中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Hb、BUN及CK。另外5 mL血液静置2 h后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北文生物制品研究所)及全自动放免计数仪(核工业部西安检验仪器四厂XH-6080全自动放免计数仪,西安)测定血清T及Cor。

1.5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误(x±sx)表示,锻炼前后各参数比较配对t检验。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以P

2结果

2.1Hb及CK含量的变化与锻炼前相比,EX组及EX+LBNP组Hb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锻炼前相比,LBNP组CK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2BUN含量的变化LBNP+EX组锻炼后BUN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T及Cor含量的变化EX组及LBNP组锻炼后T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EX+LBNP组则呈升高趋势,但各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锻炼后Cor含量均呈降低趋势,EX及EX+LBNP组Cor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加强飞行员疗养期间体能训练管理对提高飞行员疗养质量、增强体能、延长飞行年限具有重要的作用[5]。高性能战斗机的相继服役,对飞行员的抗荷耐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疗养期间的体能训练方案单一化,致力于提高飞行员抗G耐力的专项训练相对缺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联合第四军医大学体育教研室,将类举重训练方法适当精简,提高运动量,结合下体负压训练,以期其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疗养飞行员专项抗荷训练方案。在运动医学里,血液生化指标可以用来监测运动员运动负荷、疲劳程度、机能状况以及机体恢复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减少伤病的目的,本研究则选取了Hb、CK、BUN、T、Cor等血液生化指标,观察了单纯体育锻炼、单纯下体负压训练、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训练三种锻炼方式对于被试者上述各血液指标的影响。

Hb是评定个体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的经典指标之一,通常以医学上的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本次实验,3个锻炼组均呈现Hb浓度降低趋势,其中EX组和EX+LBNP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以骨骼肌中所占比例最高;生理状态下, CK很少透出细胞膜。有研究证实无论是大、小强度的运动均会引起CK活性的增加[7],其机制与运动后肌肉损伤几率增加,代谢产物堆积,运动后体温升高及儿茶酚胺分泌等一系列因素所引起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8-9],导致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增多有关。其活性的变化通常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本次实验,EX组及EX+LBNP组血清CK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CK的通常变化规律,表明在本实验中两组训练强度适中,该强度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锻炼不会对心肌及骨骼肌造成过度的损伤。此外本实验还发现,重复单纯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后,CK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尿素是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在健康的机体内,BUN的生成与排泄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在运动训练或者是运动比赛中,可以检测到BUN上升,调整期BUN可逐渐恢复正常,因此BUN水平又通常被用来作为一个反映机体承受负荷能力的指标[10]。运动锻炼应激引起的血BUN含量变化主要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类型及个体特点有关系。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锻炼,机体蛋白质代谢增强,血BUN含量可见显著的升高。有报道认为BUN值超过7.4 mmol/L就可以认为是机体疲劳[11]。本次实验,EX组锻炼后BUN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EX组运动强度不大,在经过锻炼后肌肉的蛋白质代谢未见明显增强。有关下体负压对BUN影响鲜有报道,本次实验,LBNP组BUN呈现下降趋势,而EX+LBNP组则显示出BUN的显著下降,可能提示下体负压训练与体育锻炼之间发生了协同效应,在BUN的下降中起到了作用。

大量文献表明T和C是两种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类固醇激素。T是人体内主要的同化激素之一,对于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疲劳的消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血T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机体运动能力、肌肉力量、进取意识及攻击能力。Cor是人体内重要的异化激素,它能促进脂肪及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在肝脏糖原的合成,同时还能拮抗胰岛素作用,升高血糖,促进心跳及呼吸加快,使能量代谢增强加快,从而维持运动及肌肉活动的持续进行。运动引起血清T及Cor的变化,主要与运动密度、运动负荷强度、负荷量和运动持续时间等相关,大多数文献报道,短时中等以上强度的训练及力量训练可以使T升高[12],强度适中不引起疲劳的训练则可使安静状态下T含量升高或者不变[13],长期大运动量训练或者疲劳训练,则可使T降低[14]。本次实验中,各训练组T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说明各训练组训练强度负荷适中,EX组呈现T下降趋势,可能与本次实验锻炼为期两周,时间较长,但是此时间及训练强度又不足以引起T发生显著的变化,下体负压训练对血浆T含量的影响鲜见报道,由本实验可见重复LBNP暴露对血浆T含量影响不大。Davies等[15]认为60%VO2max负荷为运动引起Cor含量上升的强度阈,低于此负荷的运动使C降低,高于此负荷的运动则使Cor升高,郭子渊等[16]研究发现小轻度中等偏小强度的运动对C影响不大,中等训练强度后则Cor明显下降,中等偏大强度运动则Cor明显升高。本次实验中EX组及EX+LBNP组Cor含量均呈现明显降低(P

T和Cor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密切,但是研究者发现单一采用T和Cor作为评价机能状况及疲劳情况都有其片面性,并且在实践中,有些运动员血浆T含量不高,但是运动能力及机体水平比较高的矛盾现象,孔兆伟等[18]及欧阳孝[19]的研究均表明T/C是评定运动疲劳的理想生化指标。通常认为,此比值下降大于30%或者小于0.35×103是可以诊断为过度疲劳,提示机体机能严重下降。本次实验中,EX组及LBNP组,T/C值均未见明显变化,而EX+LBNP组T/C比值则显著升高,表明经过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训练,被试者身体机能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能提示运动耐力、肌肉力量、肌肉协调能力及进取意识的提高。

总之,本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锻炼使被试者的运动耐力、肌肉力量及进取意识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结果也与本次实验中各组被试者体能及运动耐力测试结果相一致。因此,本次实验结果为将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训练发展成一套新的抗G生理训练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参考文献:

[1]Polese A,Sandler H,Montgomery LD.Hemodynamic responseto seated and supine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comparisonwith+Gz acceleration[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2,63(6):467-475.

[2]杨长斌,姚永杰,韦应波,等.下体负压反复暴露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13(1):10-13.

[3]Ludwig DA,Krock LP,Doerr DA,et al.Mediating effect ofonset 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Gz and LBNP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reflexe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8,69(7):630-638.

[4]Self DA,White CD,Shaffstall RM,et al.Differences beweensyncope resulting from rapid onset acceleration and orthostaicstres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6,67(6):547-554.

[5]徐莉,张锋,郑怀谦,等.加强飞行员疗养期间体能训练管理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650-651.

[6]田野.高级运动生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6.

[7]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0,62.

[8]张安民,庞立杰.不同运动强度下大鼠血清cTnI、CK-MB和TNF-a的变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31(5):41-44,50.

[9]林华,黄传业,聂金雷,等.肌酸激酶与血尿素监控青少年业余男子篮球运动员比赛训练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2):85-88.

[10]张丽芳,周越,何,等.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指标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12,59.

[11]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85-86.

[12] Gumming DC,Brunsting LA,Strich G,et al.Reproductivehormone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acute exercise in men[J].Med Sci Sports Exerc,1986,18(4):369-373.

[13]Fellmann N,Coudert J,Jarrige JF,et al.Effects of en-durance training on the androgenic responses to exercise inman[J].Sports Med,1985,6(4):215-219.

[14]Wheeler GD,Wall SR,Belcastro An,et a1.Reduced serumtestosterone and prolactin levels in male distance runn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84,252(4):514-516.

[15]Davies CT,Few JD.Effects of exercise on adrenocorticalfunction[J].Appl Physiol,1973,35(6):887-891.

[16]郭子渊,洪雷.不同负荷运动量对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4(3):366-367.

[17]Few JD.Effect of exercise on the secretion and metabolismof cortisol in man[J].J Endocrinol,1974,62(2):341-353.

[18]孔兆伟,田时佳,蒙自奋.台阶运动负荷前后唾液睾酮和皮质醇的测定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3):30-34.

[19]欧阳孝.田径运动的激素变化初探[J].体育科学,1991,11(4):32-35.

低压实训总结篇4

摘 要:为了探讨饮食、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胰岛素 抵抗、血脂、血糖指标的影响,将77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和综合干 预组(饮食、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其实验前后的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指 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综合干预组的SBP、DBP、HOMAIR 、TC、FBG、ET明 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饮食、运动干预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质代谢、 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关键词: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干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2-0077-04

投稿日期:2008-07-09

作者简介:郭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Effect of Diet and Aerobic Calisthenics Intervention onInsulinResistance、Blood Lipid、Blood Glucose Index of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 ome

GUO Han1,GAO XiaoHua2

(1. Dept.of P.E.,North western Pol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 0012,Shaanxi China;2.Shaanxi Electric Power Training Center,Xi'an 710032 ,Shaan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et and aerobic calisthenics inte rvention on the index of metabolic syndrome(MS)in the elderly.Methods: 77 outpa 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control group(Those who are not engaged insport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group (diet and aerobic calisthenics int ervention). It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SBP、DBP、IS、 blood lipid、blood glucose .Results:The SBP、DBP、HOMA―IR、TC、FBG、ET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 ion group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control group.Conclusions:Die t and aerobic calisthenics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cely improve the insulin resi stance, blood lipid,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metablic syndrome.

Key words: diet and aerobic calisthenics intervention;metabolic syndrome ;insulin resistance;blood lipid; blood glucose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 ome ),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多种代谢紊乱的现象,包括向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2型糖尿 病、脂代谢紊乱(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HDL降低)、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 冠心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其共同病理机制为胰岛素抵抗[1]。1998年世 界卫生组 织(WHO)统一各种代谢紊乱的定义并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更名为代谢综合征[2]。代 谢综合征 好发于现代文明社会,美国成年人中大约24%的人群患有MS,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4 4%左右[3]。我国成年人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6的人群患有MS,其中超重 及肥胖者 MS的患病率分别为21.6%及29.6%[4]。若按此推算,中国至少有1亿以上MS患者。代 谢综合征 已经严重威胁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我 国已全面实施对MS患者的综合干预,但在防治中存在某些误区,如快速减肥、过度限制饮食 、滥用减肥与降血脂药物等,出现代谢紊乱,反而加重病情。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 不但可以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而且对已经发生的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美国糖尿病协会第58 届年会上许多专家提出,运动锻炼是目前可供选择医治MS的“最佳药 物”。

有氧健身操是目前中老年喜闻乐见且主要锻炼项目,但在此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有资料曾报道过力竭性运动和传统体育运动(如:冬泳、门球、太极拳等)对代谢综合征患 者胰岛素抵抗,血压,血糖情况的影响,但有氧健身操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报道尚为鲜见, 为此本文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压,血糖情况实验前后 的变化,探讨适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身方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77人年龄40~65(55.35±7.26)岁。入 选标准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标准[5],符合以下3个或3个以上条 件者诊断 为MS:1) 肥胖。体质量指数≥25.0 kg/m2;2) 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TG) ≥1.70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男

1) 综合干预组:38人,规范的体育运动,继续使用原药物剂量。

2) 对照组:39人,继续使用原药物剂量。

综合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 可比性。每位入选的患者均进行饮食指导,建议采用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素饮 食。试验进行16周。

1.2 干预方法

1.2.1 干预前准备 干预者的准备:1) 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联系和沟通领导,取得支持;2) 对社区6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为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知 识、饮食和运动干预知识和技能等,经考核合格者才能参与干预工作。患者的准备:1) 人 选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2) 患者填写基线调查表并行体格检查;3) 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 照组;4) 按区域再将干预组患者分成6个小组,分别由6名干预者负责干预。对受试者进行 宣传教育,定期抽查受试者饮食情况控制其饮食要求低盐(小于6 g/d)、低胆固醇(小于300mg/d)、低热量(根据日常活动量、肥胖程度计算每天所需热量。

1.2.2 运动方案组织试验者进行16周有氧健身操系统练习,练习内容主要以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创编 的有氧健身操作为主要练习内容。所选编的健身操是根据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主要以腰部 动作为主,上下肢动作为辅,并结合全身各关节参与的运动。健身舞的音乐节拍为22拍/10s以下,整套操具有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节奏活泼明快以及全身肌肉、关节均参与的运动 特点。练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热身部分5~10 min,内容以活动关节、韧带的伸展练习 为主;有氧健身操部分20~30 min,内容为上述成套有氧健身舞练习;放松结束部分5~10rain,内容为自编放松动作和全身肌肉的牵拉放松练习。运动频率为5次/周。运动中监测心率变化情况,使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85%)的范围内,以身体无不适 感为宜。通过调整运动幅度、动作节奏等使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上述范围。运动强度、运动 频率采用逐渐递增的方法,刚开始锻炼时每周练习3次,每次持续30 min,以学习健身舞为 主,以后随运动能力的增强,运动强度也相应递增,运动时间可逐渐递增至40~50 min,每 周进行4~5次锻炼。共持续16周。

1.2.3 饮食控制综合干预组患者被确诊为MS后,即有医护人员(经过专门饮食与运动干预知识培训,具备大 专以上学历,医师、护师以上职称,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接待患者,首先询问患者日常 生活规律,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干预。1) 原则:控制总热 量摄人,摄人的热量仅需维持理想体质量或使肥胖患者达到减轻体质量的5%~10%;合理 分配营养素,总热量中糖类占50%~60%,蛋白质占10%~ 20%,脂肪不超过30%,其中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1。2) 饮食处方:指导患者 计算每天所需要的总热量;然后采用食品交换法(食品交换法是将产生335~337 KJ热量的 食物称为1个交换单位,并将食物分为谷类、水果、肉类、豆乳、油脂和蔬菜6类),算出该 患者1 d所需食品的份数,将每日需摄人的食物按1/5、2/5、2/5的比例分为3餐;最 后查食物交换表,参考食谱选择食物。如某患者身高165 cm,体质量50 kg,用计算公式:( 身高―100)×0.9估算出其标准体质量为58.5 kg,由于其从事轻体力劳动,因此每千克标准 体 质量每天所需热量应在基础代谢(BMR=24 kcal/kg)基础上再增加30%(轻度增加30%,中度 增加40%),为32 kcal/kg,由此算出其天维持标准体质量所需总热量为58.5×32=1 872 k cal,患者一天所需食品的份数为2 400÷90=20.8个交换单位。早餐4.16个单位,中餐与晚 餐 各8.32个单位。早餐食物分配应是1.5个谷类单位,2个豆乳类单位与0.6个肉类单位。查食 物交换表,参考食谱。3) 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是MS的主要原因之一。每日摄入食盐应控 制在5~6 g以下;脂肪的摄入应以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 ~25%;补充适量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5%~20%;并增加膳食纤维含量(20~35 g /d)。饮食四忌:过饱、过咸、过油腻、过甜。过饱可导致膈肌上抬,影响呼吸,血糖升高 ,血粘度升高,影响循环,进而增加心肺和胰岛负担,可出现气急、胸闷,甚至 诱发心律失常;过咸会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引起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过油腻 会导致高脂血症和血管老化、硬化;过甜的食物会加重胰岛负担,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糖 尿病)。总之,MS患者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多食用绿色蔬菜、豆类 、块根类、粗谷物及含糖成分低的水果。

1.3 测试方法试验前用水银血压计测安静时的血压,试验结束后休息测次日安静时的血压。试验前后用自 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 (FBG)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内皮素(endothelin,ET)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用放免法 测定。

胰岛素抵抗判定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P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用x2检验 。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压变化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压变化见表1。实验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实验后,综合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指标综合干预组实验前 实验后对照组实验前 实验后 收缩压140.2±25.9132.0±20.5Š.8±22.4 13 4.5±17.1舒张压106.7±14.6 89.1±12.3i.4±18.9 10 1.7±19.0 #组内比较与实验前比较: 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实验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后,综合干预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干预前(P

3.1 饮食和健身操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干预效果较好实验后,综合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相关机制主要是血压的调节主 要受自主神经及某些激素的影响。长期有氧运动可降低血压, 其机制主要是降低了某些与 升压反应有关的因素,如血浆NE水平血管紧张素H水平及血清Na+/K比率、ET含量等。另一 方 面有效提高与降压反应有关的因素,如血浆PGE、ANP、NO水平等[7]。另外我们推 测限盐饮 食也对血压有很好的降低作用。传统的观点不鼓励高血压患者进行耐力训练,以免促使心脑 血管事件的发生[8]。然而,与预期结果相反,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耐力训练未显示 有害作用 。中等强度耐力训练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而不引起血压升高和左心室扩大。总之,运动治疗 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争议。规律运动有适度降压作用.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进行运 动治疗是最有效的。

3.2 饮食和健身操运动干预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研究显示,综合干预后综合干预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前,提示综合干预干改善 了患者的糖代谢。ET及HOMA―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饮食 和运动治疗对伴MS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明显影响。胰岛素抵抗IR是代谢 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即细胞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下降。骨骼肌组织是机体利用葡萄糖的最主要组织,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生胰岛素 抵抗主要部位之一[9]。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证实,运动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 [10,11],其主要机制为:运动可促进骨骼肌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 提高胰岛 素转运血糖的活性 ,使肌细胞内葡萄糖转运磷酸化作用加强,肌糖原合成成倍增加 ,还可 促进骨骼肌细胞GLUT4及GLUT4 mRNA的含量增加,通过受体后的作用机制而实现。有研究报 道,长期有规律的耐力运动可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骨骼肌对葡萄搪的吸收及 糖原合成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会增加。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经过药物 治疗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胰岛 素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学者发现运动的肌肉摄取葡萄糖较安静时增加7~20倍 。耐力训练使 毛细血管/肌纤维比值及肌糖原贮存能力增加。耐力训练在不伴有体重和V•O2max变化的情况 下,使长期的血糖控制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12]。本研究通过群体教育使患者 充分认识 到饮食控制和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巩固饮食控制和运动方面的知识,加 强了患者与患者、患者与社区指导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患者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 并通过患者的自我记录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通过电话随访督促并鼓励 患者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糖代谢。

3.3 饮食和健身操运动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脂代谢效果不佳研究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无显著变化,提示干预对患者脂代谢的效果不佳。本组患者总胆固醇降低,可能与良 好的饮食控制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高饱和脂肪酸饮食可导致IR和MS[10],人群研究 、也表明脂肪摄人量与血清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11 ]。通过饮食控制可使患者的体质量减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下降。动物性脂肪(除鱼油 外)含饱和脂肪酸量高,能使血中胆固醇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而植物性脂肪( 除椰子油外)则含不饱和脂肪酸量较高,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胆固醇转化为胆酸,能加 速分解组织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使之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了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心 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Lalonde等研究显示,运动比饮食控制对血脂的作用更为突出[13]。Lampman和Schteingart研究发现,一次运动训练就能增高TG血症的非糖尿病患者 和非肥胖患者INS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TG和胆固醇水平[14]。但也有研 究显示,对患者开展生活方式自我管理的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BMI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一胆固醇无显著改善[1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血脂 没有改善的原因并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未达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关。

4 结 论

MS是多种慢性病集结出现的一种综合征,病程长,恢复慢,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长期的体育锻 炼能够明显改善各项异常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我们对伴MS采用运动疗法配 合,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高血 压、高血糖、血内皮素及 胰岛素抵抗现象,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显著提 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Ferrannini E.Is insulin resistance the cause of the metabolic syn drome[J]. Ann Med,2006,38(1):42-51.

[2] Eckel RH,Grundy SM,Zimmet PZ.The metabolic syndrome[J].Lancet,2005, 365(9468):1415-1428.

[3] Harris NS,Winter WE.The chemical pathology of insulin resistence and themetabolic syndrome[J].MLO Mod Lab Obs,2004,36 (10):20-2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 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

[5] 廖志红,孟栋栋,翁建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新建议[J].实用医学杂志,2004(11) :8-9.

[6] Scott G The third report a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 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high blood cholestero l in adult(adult treatment pane1)[J].JAMA,2001,285:2486-2497.

[7] Ash S,Reeves MM,Yeo S,et a1.Effect of intensive dietetic interventions o nweight and glycaemic control in overweight men with type Ⅱ/diabetes[J].Inte rn 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Internat 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03,27(7):797-802.

[8] 袁亮.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06.

[9] Laaksc M.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Br J Diabetes Vas c Dis,2002,2(1):9-11.

[10] Haffner SM.Epidemiology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ts relation to corona ry disease[J] Am J Cardiol,1999,84:A1 1.

[1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mellitus and exercise[J].Diabe tesCare,1999,22(1):49-53.

[12] 陆敏敏,冯正仪.饮食、运动与代谢综合征[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6 7-869.

[13] Lalonde L,Gray-Donald K,Lowensteyn 1,et a1.Comparing the benefits ofd iet and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J].Prev Med,2002,35(1):16 -24.

[14] Lampman RM.Schteingart DE.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glucose control ,lipid metabolism,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NIDDM.MedSci Sports Exerc,1991;23:703-712.

低压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高血压;间歇运动;血管内皮细胞;循环内皮祖细胞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6—0071—05

以往的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可能对较大强度的间歇运动不能耐受而在实践中较少应用,但最近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比中低强度的持续运动具有更明显的强心作用。Hdgerud J等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进行间歇运动比力量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与最大每搏输出量。Ericsson M等也证实了间歇运动可以增强心功能。相关的研究证实间歇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但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的降血压效应的具体的生理机理尚不清楚。

高血压状态时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下降,而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CEPCs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通过观察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试图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运动降血压效应的可能机制,为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雄性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HR)大鼠(250~300 g)20只(11周龄),在常规条件下饲养,确保进食和饮水自由,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为40%~60%,并定期进行紫外灯消毒。随机分为间歇运动组(IE组)和对照组(CR组),每组10只。间歇运动组在最后一次运动的24 h后处死,处死前禁食12 h,但自由饮水。以上实验动物为检验合格动物,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

间歇运动组采用游泳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塑钢游泳池(150cm×60cm×70cm)的水深红为大鼠的身体长度的2倍,水温为33~36℃之间。大鼠先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 d(每天训练1次,时间依次分别为15 min、20min、30 min),然后进行正式的负重(自身体重5%的重物)游泳训练,每游6 min休息4 min,每天连续练习10组,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6 d休息1 d,连续训练10周。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训练。

1.1.2 主要试剂 BP-98A智能鼠尾无创心率血压计、扫描电镜(日立,S5000)、纤维连结蛋白、磷酸盐缓冲液、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异硫氰酸萤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二苯基四氮唑溴盐等。

1.2 方法

1.2.1 收缩压和血脂的测定 所有实验大鼠在实验开始的第1周及第10周时分别测定收缩压和血脂。收缩压测定方法:大鼠40℃预热15—20min,安静状态下测定尾压,间隔5 min再测1次,共3次,取平均值。血脂测定方法:至少空腹12 h后断尾取血,检测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 胸主动脉电镜扫描训练10周后对两组大鼠分别进行断头处死,取胸主动脉纵行剪开,取新鲜主动脉1cm×0.2 cm,0.1 mol/L磷酸缓冲液清洗后,立即固定于25g/L戊二醛溶液中,乙醇逐级梯度脱水、干燥、镀金后进行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

1.2.3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测定方法 以0.4 mL的枸橼酸钠(0.38%)抗凝血3ml,加入生理盐水3mL,充分混匀以后再从底部加入密度为1.050的Per—coll分离液1.6 mL,1 500转/min离心20 min后取全部上清液再以3 000转/min离心20 min后,仅保留沉淀物,加入生理盐水0.5 mL后振荡5 min,与中层分离液分别在显微镜下记数,以细胞数/0.9μL计数。

1.2.4 CEPCs的计数 训练的第10周后对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左心室直视下取血10 mL,用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铺于培养板(包被有纤维连接蛋白)上,加入培养基M199(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μg/L,青霉素1×105U/L,链霉素1×105 U/L及20%胎牛血清),置于细胞培养箱(37℃、5%CO2、100%湿度)中,第4 d、第7 d分别用PBS缓冲液洗掉非贴壁细胞待用。贴壁细胞用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异硫氰酸萤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进行荧光化学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染色细胞(被看成是正在分化的CEPCs)。以倒置荧光显微镜对每孔CEPCs进行计数(随机选择15个、x200视野,取其平均值)。

1.2.5 CEPCs增殖能力的检测 用0.25%的胰酶消化并收集贴壁细胞,悬浮在0.5 mL培养液里进行计数,将等量CEPCs接种到培养板上(包被纤维蛋白),每孔加MTT后培养4 h,弃上清液后加入二甲基亚砜,充分振荡10 min后于波长490 nm处在酶标仪下测定其吸光度(A)值。

1.2.6 CEPCs黏附能力的检测 以0.25%胰酶消化并收集贴壁细胞,悬浮在500μL培养液里进行计数,将等量CEPCs接种到培养板上(包被纤维蛋白),在温度37℃下培养30min后计数贴壁细胞数目(随机选择3个x 200的视野计数贴壁CEPCs,取其平均值)。

1.2.7 CEPCs凋亡情况的检测 选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来监测CEPCs细胞凋亡率,对照TUNEL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随机选择的x200视野3个,其中DAB核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即为CEPCs凋亡率,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l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运动前后的各项指标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数据间差异用Student’s t-tes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SHR第1周和第10周收缩压和血脂水平

IE组的收缩压在训练前后分别为(168±11)mmHg、(151±13)mmHg,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

2.2 两组SHR胸主动脉电镜扫描结果 CR组SHR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内皮细胞层不完整;IE组SHR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本覆盖血管内壁,偶见内皮细胞脱落(图1)。

2.3 CEPCs的鉴定及其数量 红色的细胞是aeLDL染色阳性,绿色细胞是UEA—I染色阳性,黄色细胞是双染色阳性(图2)。IE组CEPCs数量高于CR组(P

2.4 两组间SHR的CEPCs的数量、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比较 IE组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CEPCs的数量、CEPCs的增殖能力、CEPCs的黏附能力均明显高于CR组(P

2.5 两组SHR的CEPCS数量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两组SHR的CEPCS数量与收缩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3 讨论

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间歇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但有关如何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还未见相关报道,Ziemann E等研究发现运动与休息的比率为1:2的间歇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F.C)。Hansen D等的荟萃分析发现间歇运动可显著提高心脏病人的最大吸氧能力,认为改变运动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Ericsson M等研究认为间歇运动增强心功能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肌质网Ca2+-ATP酶活性的改变来实现的。Gibala MJ等研究发现总计大约相当于15分钟的非常激烈的运动(约600KJ)就能够提高骨骼肌的氧化能力和耐力水平,从而认为间歇运动是一种效率很高的运动方式,即便是在较低的负荷量时也可能产生与传统的持续耐力运动一样的骨骼肌代谢方面的适应性变化。Little JP等研究结果证实了较低运动量但较高强度的间歇运动的练习模式能够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功能与运动能力,间歇运动可能使人体骨骼肌的线粒体SIRT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的共活化物(PGC-1α)的增加。最近Gibaia M的研究证实了间歇运动可以迅速增强PGC-1α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信号通路的活性,包括AMP活化蛋白激酶(α1和α2亚单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也从细胞信号传导方面阐述了间歇运动的代谢适应性变化,这也是间歇运动成为高血压运动康复有效手段的重要的生理基础,但目前还未见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0周规律的间歇运动,可使SHR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和循环中的单个核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0.2%,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这是一群具有游走性并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属于干细胞群体,既可自我更新,又能定向分化为成熟的EPCS。单从形态学上无法鉴别EPCS,EPCS的识别主要依靠其细胞的表面标记。然而目前尚未发现能同时将EPCS和造血干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区分开的特异细胞表面标记,确定EPCS的重要手段是找到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一般将同时表达CD34/CD133/KDR(VEGFR-2)的细胞定义为EPCs。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EPCs不但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还能修复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非常密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后会导致一些细胞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各种信号通路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也使得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各种调控方式相互制约或藕联。因此改善CEPCs功能,增强其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而抑制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正逐步成为高血压治疗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SHR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并可见大量内皮细胞脱落,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受到较严重破坏,这也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因此认为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可靠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对照组SHR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要显著高于间歇运动组,这说明长期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下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修复作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脱落,这与我们扫描电镜观察得到的结果一致。同时我们还发现间歇运动组SHR循环CEPCs数量、增殖能力及黏附能力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CEPCs凋亡率下降,这提示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层完整性受损,而有规律的间歇运动可通过提高CEPCs数量,改善CEPCs功能及降低CEPCs凋亡率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前,关于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生理机理还未见报道,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长期的间歇运动训练后SHR的血压与CEPCS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共变,即运动后收缩压明显下降,CEPCS数量增加,且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

4 结论

低压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实训系统;终端模拟

作者简介:张长营(1968-),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王晓红(1969-),女,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综合管理部,助理工程师。(江苏 连云港 222069)

中图分类号:TM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06-02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要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制定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技术规范,规范明确了系统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技术指标,同时给出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图。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未来五年内即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全覆盖、全采集”目标。

目前,随着系统建设的持续开展,全国各地大量的电能量数据采集终端设备陆续投入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现阶段大部分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皆由电能计量人员完成,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多、技术复杂,运维工作量大,与传统的电能计量装置运维工作迥然不同,对运维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参与系统运维工作的人员亟需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而现场真实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于工作和安全条件所限,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在线培训。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可以通过模拟现场设备的运行工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电信息采集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从而加快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实训系统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建设目标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的建设框架是按照电力企业关于电能计量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最新规范标准设计,应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国家电网最新行业标准,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型结构构造理念兼平台一体化设计思想,最大程度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培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构建。构建的模拟实训系统不仅涵盖配电和用电中电能计量设备的实际应用,而且涵盖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网上售电和线损管理等众多功能模拟。实训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培训学员掌握电力系统用电信息计量设备、采集设备的安装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掌握电能计量系统常用工具的使用、整个系统工作流程;掌握主站采集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和网上售电系统的应用。通过本实训系统的培训,学员能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的全面知识和熟练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走向工作岗位后可实现技术技能无缝衔接。

二、实训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将模拟现场的安装运行环境,满足专变大用户信息采集仿真模拟系统、公用配变监测仿真模拟系统、集中抄表仿真模拟系统、用电信息采集实训系统等,同时可实现采集系统运行过程管理的演示功能。系统构建原则如下:

1.先进性和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最新的国家电网建设标准,并且从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设备性能、设备容错、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项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使每个故障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尽可能的小,并提供快速的故障恢复手段以及资料备份手段,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2.开放性和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在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标准的软件平台和系统、计算机设备,采用规范的网络结构,并遵守相关的接口标准。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系统的设计在软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以确保系统扩展应用时具备灵活性、可靠性,不影响系统核心业务执行。

3.兼容性和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建设充分考虑兼容性,具备灵活、规范的数据接口,可兼容符合统一标准的系统和终端表计产品,还可兼容现场正在运行的其他非国网标准的协议,确保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手段,分层次、全方位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

4.完整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严格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原则,从系统模块功能到产品覆盖面,涵盖所有需要计量和采集的场合,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系统具备灵活性,如系统扩展、产品更新时,不影响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可完全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5.虚拟性和仿真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系统设计时严格按照现场培训教学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模拟系统应用现场的运行工况,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员积极进行系统及终端表计的研究和学习。

三、实训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实训系统总体包含专变大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模拟子系统、公用配变模拟子系统及集中抄表模拟子系统、用电信息采集实训主控软件。

1.用电信息采集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专变大用户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2台专变大用户模拟柜组成,模拟不同计量方式专变用户,包括高供低计三相四线用户(3×220V)、高供高计三相三线(3×100V)用户,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专变采集终端和三相智能电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到表尾,通过仿真智能电能表模拟总分表关系,正面两块表中1块仿真表,1块真实表,两块表为并列关系,背面两块表为前面1块表的分表。

专变大用户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专变采集终端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专变采集终端通过以太网、230MHz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包括虚负荷电压电流源、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加载控制系统等。加载系统控制通过主控计算机控制实现。

负荷控制模拟部分:通过模拟高低压出线柜控制开关,去掉原来继电器模拟方式,采用交流接触器模拟合闸、分闸控制及状态,接触器通过12V低电压控制,合闸、分闸按钮及状态指示灯采用与真实开关柜一样的外形,其中一路负荷控制输出通过交流接触器接入室内后面控制,控制空调的电源。

故障模拟部分:每块电能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设置电能表交采回路的故障,表计故障模拟部分可以实现计量回路常见的电压错线序(abc,bac,acb)、电流错接相(abc,cba)电压断线(断A、断B、断C)、电流开路、电流短路、电流极性反接等常见故障。可以模拟表计与终端485通讯故障(包括断A,断B,A、B互换),可以模拟三相仿真智能电能表内部计量故障,包括电压、电流采集与显示故障。在故障设置中可通过调节电压输出模拟低电压供电通信不可靠故障。

1号专变柜柜体第一、第二表位配置为三相三线,其中一块为三相三线智能电表,另一块为三相三线仿真智能电表,三相智能仿真电表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表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读取。这两块表计为并列关系,共用一个联合接线盒,背面两块配置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

2号专变柜柜体第一、第二表位配置为三相四线,其中一块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另一块为三相四线仿真智能电表,三相智能仿真电表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表内部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读取。这两块表计为并列关系,共用一个联合接线盒,背面两块配置为三相四线智能电表。

柜体将负荷控制管理终端和正面两块电能表作为总表,背面两块三相四线电能表作为分表,通过回路遥控可以控制各个分表的电流,分表电流变化,总表与负荷控制管理终端会进行相应的减少,柜体用第一回路控制制背面的第一块电能表,第二回路控制背面的第二块电能表,第三回路为预留,第四回路可以通过引接线引接控制实训时空调用电。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可以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2.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2台公配变模拟柜组成,模拟不同计量方式公配变用户,包括三相四线(3×220V)、单相散户(220V)模拟,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公配变采集终端和三相智能电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连接到表尾。

公变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II型采集器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II型采集器与集中器通过载波方式通讯,集中器通过以太网(光纤)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和故障模拟部分同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

在模拟电源中加入谐波输出功能,谐波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故障的方式输出,模拟载波抄表时的谐波干扰,软件中最多可以设置19次谐波电压或者电流谐波,一户一表用户多配置1块采集器,模拟故障采集器运行,可进行比对。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能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3.用电信息采集低压集抄终端模拟实训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公配变模拟实训装置采用台体式机柜设计,由1台低压集抄模拟柜组成,模拟低压用户,包括三相四线(3×220V)用户模拟、单相(220V)用户模拟,系统通过加载智能模拟电源,给集中器和三相智能电能表、单相智能表提供模拟负荷,通过隔离互感器连接到表尾。

低压集抄用户模拟部分:智能电能表与采集器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集中器通过以太网(光纤)方式实现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

加载系统和故障模拟部分同专变大用户终端模拟实训系统。

柜体中挂接一个II型集中器,此集中器通过RS485抄取其他表位的电能表数据,II型集中器通过以太网通讯方式将数据上传服务器。

实训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在短时间内模拟用户一天的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图可以手动绘制,也能通过软件随机产生,软件设置完成后会按照所设置的负荷曲线控制虚负荷电源的电流。

4.系统实训软件构成及其功能

(1)模拟虚拟负荷。实训系统通过PC主机控制虚拟负荷功率源的启动与停止,产生各种工况下所需的电压、电流,用于电能表及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器使用,实现电能表的正常走字运行,保持与真实计量现场的一致性。

(2)培训管理。

1)学员管理。可以提供学员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职称分类等功能。

2)题库的管理。可以支持题库的更新维护并能够按照试题类型进行检索来创建考试电子试卷。

3)在线理论考试。可以随机抽取各类型试题形成试卷并提供考生在线答题,考生提交后根据答案自动生成考试分数。

4)理论成绩查询。可以支持考生成绩存储、在线查询。

(3)系统管理。

1)通信管理。实现终端接入管理和终端实时在线的链路保持,并提供实训软件操作接口管理。采取系统应用层与通信层交互的通信信道配置。

2)系统接入设置。要提供与上级采集测试主站系统接入设置功能,包括系统位置、接入方式、数据交换配置等设置功能。可监测与测试主站系统的接入情况。

3)参数、数据库、故障库管理。

参数管理:对通讯参数、终端基本参数、控制参数、无功投切参数设置、存储参数等修改,进行模板设置等管理。

数据库管理:提供数据库修改单,可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EXCEL导出、修改、EXCEL导入。

故障库管理:添加新的故障组合(系统设置的所有故障进行选择组合)、删除旧有故障组合、修改原有故障组合。在模拟故障时,只需调用故障库中的故障类型,便可触发故障模拟。

4)系统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能够自定义用户角色、操作权限。

5)操作日志管理。要存储操作日志并能够通过时间段查询。

(4)主站系统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由系统操作软件和主站控制器构成。操作软件功能满足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规定。由PC机通过主站软件控制终端模拟装置,以移动230MHz无线专网、光纤网为主要通信载体,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系统主站和现场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对终端进行初始工作参数设置、数据召测及指令下发等操作,实现“三遥”以及各种管理功能。主站与终端模拟装置可以构成独立运行的信息交换链,组成模拟的负荷管理系统,用于对电能管理人员的培训技能考核及系统工作演示等工作。

四、结语

低压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电气设计;用电负荷;照明;防雷接地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教兴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大的满足,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校陆续兴建起来。本文结合某教学楼实训中心的电气设计实践过程,对学校建筑电气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二.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广东省某职业中学校区内的实训中心,主要提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和学习。本建筑占地约37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高4.5米,建筑总高度18米。首层主要为汽修实训室,(重型机械)数控实训室,家用电器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和变配电房;二层主要为钳工实训室,制冷实训室,汽车空调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三层主要为金工实训室,模工实训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作图室,电工考核室,电工技能室;四层为车工实训室,气焊实训室,变压器实验室,PLC实验室,财务软件实训室,ERP软件制作室,物流软件制作室,ERP沙盘实验室等。

三. 供配电设计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本建筑主要的用电设备有:照明、插座、空调以及各种实习用车床和计算机等动力设备。根据学校需要在建筑内部设10KV专用的变配电房,总的设计负荷为739千瓦,由一台800KVA干式变压器运行提供单电源供电。本建筑属多层建筑,消防负荷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50014(2006年版)规定设置备用应急电源,其中消防负荷主要为:应急照明、疏散照明以及消防水泵,总负荷约为15千瓦,考虑采用一台常备负荷26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其中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应用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其应急备用电源。消防负荷的应急电源切换均在末端设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作末端切换。

(2)低压配电系统

本配电房内低压侧采用单母线运行,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应急母线段,方便柴油发电机供电。本系统采用楼层分开和照明动力负荷分开的配电方式,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配电系统,由此充分实现了按功能和管理方便合理的方式进行供电。各楼层的照明和动力采用放射式系统从配电房直接由电缆供电。

(3)配电间电气设计

尽管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管理维修安全方便,本建筑设置了电气线路专用的垂直电缆井配电间,配电间的设备安装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如电缆桥架、照明箱、封闭母线槽之间净距应不小于100mm,配电间内高压、低压或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应保持大于300mm的间距,或采取隔离措施,并应有明显的标志,配电箱前应有不小于0.8米操作、维护距离。配电间内预留的洞口应逐曾层用无机防火材料封堵。

四.照明设计

(1)确定照度和选用光源

本工程用途主要是教学用,以实验教室为主,按照《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以及现阶段我国对照明水平的要求:普通教室的课桌照度为300lx,黑板垂直面照度500 lx,普通办公室的桌面照度为300lx,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小于25 lx,走廊等公共休息区域照度在75~100 lx之间。教室照明考虑照度的均匀度和防止眩光的要求,选用带蝙蝠翼式的直管荧光灯具,以保证光输出的扩散性、照度均匀性和有效限制眩光的产生。其中黑板灯要选用具有向黑板方向投光的专用黑板灯具。另外机械制图室以及软件制作室的光源应选用显色性较好的三基色荧光灯管。其他机床数控室有需要的可设置局部照明。

(2)照明灯具安装

本工程实验室灯具的安装高度考虑教室内放置实验用机械的具体尺寸比较大,故暂定吸顶安装;荧光灯与门窗纵向平行布置,并与黑板垂直;黑板灯安装高度3.2米,距离黑板1.1米。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每间隔20米设置一处,在楼梯及主要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分散布置。室内的照明控制主要采用单灯独立控制,各自设置开关按钮,开关靠近门口,方便使用和管理。

插座的布置要考虑室内机械和用电设备的布置来设置,在电焊室和家电维修室预留适当的单/三相插座箱,以备学生实习用;插座回路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开关进行保护。考虑到安全性,插座的安装高度控制在1.5米。软件制作室要求预留管路沟槽及出线口,设置地面插座以供桌面计算机使用。教室办公室都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以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在办公室和个别实验室,如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微机室,设置空调开关,以备空调设备用电。

五.消防设计

(1)消防设备及线路敷设

本工程的主要消防设备是消防水泵和应急照明,前面已经大概说明了其设置的方式和线路供电。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消防水泵的启动时间在1min内。一般线路的配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消防线路的配线则应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电缆;本工程消防线路的备用电源均采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凡消防负荷设备线路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且管槽均涂防火涂料。

(2)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消防手动破玻按钮系统,由校内值班室监控,室内各消防栓处设置破玻按钮,发生火警时能及时报警和启动消防设备灭火。

六. 防雷接地

本建筑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置,这样设置主要考虑学校是人员密集和容易造成混乱和事故的场所,要特殊照顾。按照《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屋顶设置明敷避雷带加避雷短针,接地引下线利用结构柱柱内的两根对角钢筋;接地极则利用基础的钢筋网;接地系统为TN-S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形式,利用土基、桩基及地下钢筋网做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另外建筑内的各种金属设施均需要做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房变压器低压进线处、配电间的层配电箱和微机室配电小箱内应分别设置一、二、三级浪涌保护器。对软件制作室等微机教室还要进行防静电处理。

七. 小 结

建筑电气设计,最终是要给使用者一个安全、方便、经济、可靠的用电方案,学校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遵照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绕着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进行,从整体出发,深入各个系统,力求设计达到合理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低压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 PDCA循环法;肩难产;HELPERR程序;专题培训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又称“戴明环”。它分4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1]。肩难产(Shoulder Dystocia)是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于骨盆入口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的一种并发症[2]。因此,肩难产会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作为产科的急症,要求每位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都要熟练掌握规范的紧急抢救措施。在2009年至2011年,我院赴港高级助产专科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对52名产科医生及助产士进行HELPERR程序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学员的基本资料 产科医护人员52名中,男2名,女50名,年龄21-45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及以上41名。职称:初级22名,中级20名,高级10名。工作1-5年的有36人,工作6-15年的有16人,平均为8年。其中助产士28名,医生24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分析阶段(Plan)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产科医务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均有效收回,见表1。

调查显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对处理肩难产的记录书写及如何及时判断肩难产等方面要求较高。根据各层次医护人员对肩难产处理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的培训安排:培训内容及目标、培训地点及课程、人员组织等。培训物品的准备:培训课室、培训器材。制定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及操作录像的学习、小组模拟演练等,使参与该项抢救的全部医护人员都能掌握HELPERR程序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地在模型上演示肩难产的处理技巧、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

1.2.2 执行阶段(Do)

1.2.2.1 组成专业培训团队,将培训、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发给每位学员。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工龄1-5年的医护人员认为最需学习的是肩难产的识别与记录的书写;工龄6-15年的医护人员认为最需学习的是处理肩难产操作技术的强化及技术的最新动向。

1.2.2.2 理论知识的培训 将培训人员分为两批,第一批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第二批为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课时均为3h。培训内容包括:

1.2.2.2.1 肩难产发生的机理、风险因素和母婴并发症 ①问病史,根据:宫高+腹围>140,宫高*腹围+200计算;②辅助检查示,BPD为10cm,FL为8cm;③超过3.5kg提示有肩难产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估计胎儿体重约为4500g宜行剖宫产术(排除骨盆出口明显宽大者)[3]。④扁平骨盆,耻骨弓过低。⑤第一产程进展缓慢,第二产程延长。⑥膀胱充盈。

1.2.2.2.2 HELPERR程序的正确应用 胎头娩出后,在阴道口伸缩,呈“龟缩征”,轻轻牵拉不能娩出。马上启动HELPERR程序处理肩难产:H:通知支持;E:评估会阴切口是否足够大;L:屈曲两大腿;P:耻骨联合上加压,可采用持续加压法或间断加压法,切记不可在宫底加压;E:进入内部操作(Rubin法、Woods旋转法及反向Woods旋转法);R:先娩后臂法;R:将产妇转成四肢着床的姿势(可以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约20mm,有利于娩出后胎肩)。

1.2.2.2.3 完成记录的书写 应用艰难产抢救记录表,准确填写各项内容。按照高低年资的医务工作者的学习需求,各有侧重地进行授课。

1.2.2.3 操作培训 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第二批为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课时均为3h。先观看处理肩难产的操作录像,然后授课老师运用HELPERR程序操作手法在模型上进行示范。最后,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平均8-9人一组,共分为3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位学员对抢救中的每个角色熟练掌握。低年资的产科工作人员侧重于操作的配合与操作的手法,高年资的工作人员侧重于操作手法的原理及在操作中如何指导下级人员更好地完成配合。

1.2.3 检查阶段(Check) 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理论考核占30%,操作考核占70%。总分达8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继续练习,至补考合格。理论考核:理论知识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处理肩难产知识的测验。操作考核: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员随机安排考试者在抢救中的角色,考试结束后由考核员进行总结,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考核成绩可作为下一年度师资候选人指标之一,以激励产科医护人员更加重视培训。

1.2.4 处理阶段(Action) 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前后的成绩、学员对培训内容及方式的意见进行总结分析,不断的总结整改,再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经过总结改进,制定出规范的处理肩难产的流程指引,作为科室的一项操作流程,科内人员必须全部掌握。

1.2.5 统计学方法 对比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的成绩。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52名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成绩 见表2。

3 讨 论

目前,在我国,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在学校均没有接受过处理肩难产的系统的培训,加上肩难产在临床中较少见,临床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实践中操作的机会较少,万一发生肩难产,就会惊慌或动作粗暴,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美国妇产学院(ACOG)早在1991年已推荐使用HELPERR程序处理肩难产[4]。2009年我院助产赴港专科护士学成归来,对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HELPERR程序的培训,并组织讨论制定科室处理肩难产的流程指引。在培训中采用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5],动态循环地实施肩难产的培训和管理。由于肩难产难以预测,为了避免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日久生疏,必须经常培训,制定持续的培训计划。科室规定低年资的医护人员每3个月进行理一次理论与操作的培训及考核,高年资的产科医护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理论及操作培训及考核。根据调查问卷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提高每一位医护人员处理肩难产的能力。

两年来,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大大地提高了临床医生和助产士的业务技术,减少新生儿及产妇的产伤。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待改善之处,我院的护理骨干将会不断努力,继续应用PDCA循环法在更多的培训中,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05.

[2] 王长丽,牛秀敏.产科急症病例精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4.

[3]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2-465.

上一篇:打传票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论文实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