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9 17:25:36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1

关键词:烹饪工艺美术;造型;视觉艺术;吉祥文化

烹饪及美学是一门富有特色的烹饪专业的课程,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商业经济、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烹饪事业中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和发掘中国烹饪美的丰富遗产,建立中国烹饪工艺美术及美学的理论体系,培养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的烹饪专业人才,是烹饪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

1.视觉,是人类首当其冲的感觉,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如此基本而又奥妙的经历,以致我们把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与视觉联系在一起。目前心理学界理论研究认为,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有80%左右来自视觉所传达的信息,只有20%是由听觉、触觉、嗅觉等引发的。“色恶不食”、“秀色可餐”、“赏心悦目”、“观之者动容,味之者动情”等经典语言说明,视觉的作用实际上已影响到了我们的认识、思维和感觉。烹饪造型艺术则是欣赏与食用并存,将艺术之美赋予烹饪之中,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烹饪发展之必然。

2.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

烹饪工艺美术是一门研究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始终将味美可口与色、形的美观相结合,特别注重外表的视觉作用,讲究一菜十法、一饺十变、一酥十态等特色,充分运用艺术变化规则和烹饪工艺造型技法,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朴实自然,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烹饪造型艺术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进食欲享受。

3.烹饪工艺美术实践的全过程

在烹饪工艺美术的研究中,以宴席菜点为媒介,使制作者与食者之间产生共鸣,出现了一种美的和声,一种美的共同追求。烹饪工艺美术自始至终贯穿于烹饪实践的全过程,不管是高档的宴席酒会、精致讲究的菜点、玲珑剔透的食品雕刻,还是大众化的饮食及一般的菜肴,都离不开烹饪工艺美术知识。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艺术观,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是当前烹饪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二人的食欲因生理条件所限,总有一定的“量”和“度”,因此人类的食欲享受是有限的,而艺术享受是无限的。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不但需要烹饪,更需要用烹饪艺术方法去丰富烹饪、美化烹饪、提高烹饪。

4.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目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也出现了若干色彩、造型、用料、口味及工艺和谐统一的好作品,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就整体而言,烹饪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相比,差距还很远。不少宴席菜点的造型不美、水平不高、片面追求菜点表面形式的倾向仍然存在,使创新的艺术菜不伦不类,或毫无食用价值。有的地方把衡量菜点的艺术水平仅限于是否出现食品雕刻和围边上,许多人不理解烹饪工艺美术的含义,一提及烹饪艺术,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都是放上几朵雕刻小花。如此做法不仅降低了中国菜的格调,而且有损于中国烹饪的声誉。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倡、推广烹饪造型的艺术规律,提高、拓展烹饪作者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二、烹饪的吉祥文化

在现代烹饪美术教学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现代烹饪理念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基本掌握烹饪工艺造型中常用的素描、图案、色彩等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及技能。学习烹饪造型艺术过程中的美学基本原理,并懂得如何实现饮食最佳美学境界的具体途径。让传统图形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焕发生命力的中国烹饪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这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吉祥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提升为“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人文化意识和形态哲学观念的体现。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但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深层的装饰动机是创造一个吉祥化的世界,表达一种对安定、和谐、康富生活的企盼。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它题材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流传之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使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烹饪美术设计之中,必定会使烹饪美术吉祥图案的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周文涌.烹饪工艺美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29

[2]周明扬.烹饪工艺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1

[3]谢先平.传统吉祥图案在烹饪美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9期

[4]隋国荣.现代本科教学中科学发展观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9期

[5]卢麒.浅议传统陶瓷装饰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中国陶瓷工业[J].2010年3期

[6]盛键.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重生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J].2005年6期

[7]孟建华.浅析传统美学观念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2010年8期

[8]陈岚.浅谈吉祥观念及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7期

[9]汪丹.中国吉祥图形的解析与创新 陕西教育(高教)[J].2009年4期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2

关键词: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71-03

我国高等学校创办烹饪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学术性与职业性是我国烹饪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这两种价值取向,决定了烹饪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既体现了烹饪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也体现了烹饪高等教育与烹饪中等教育的差异,在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知识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课程设计单一、教学与实际脱节、对中国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不够、师资力量不强等,这很难满足烹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尝试对烹饪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加以初探,以期推进烹饪教育教学的进步。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烹饪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应重视“主体―平台―教法―监控”四位一体模式的打造。主体即厘清教(教师)与学(学生)双主体的地位;平台即建构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践基地;教法即研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监控即加强实践教学监督保障。

一、确立双主体的核心地位

1.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数据显示,高达11.2%的高等烹饪专业毕业生在离校5年内改行。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学改革活动(包括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它要求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认清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把实践教学深入化,并努力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对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而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1)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使烹饪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生产能力,逐步形成一支“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技能、经营有招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选派教师到餐饮企业进行锻炼,鼓励教师为企业经营发展进行咨询诊断和人员培训,为其生产经营出谋划策。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调整知识结构,扩展业务视野,丰富实践内容,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工作奠定基础。(3)鼓励教师参加各层次的进修、培训和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目标顺利实现。(4)加强横向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与餐饮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产生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另外,还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聘请同行或专家来学校讲座、授课。按照上述措施来做,完全有可能培养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烹饪高等教育教师队伍。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理论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行为。而烹饪实践教学中逼真的学习环境,以及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紧密结合的、循序渐进的强实操性,与自主性学习的条件不谋而合。在烹饪实践教学中运用自主性学习法,以学生动手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想象创新性、实践创作性,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技能,有效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烹饪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烹饪基本功、烹调基本技法等知识以后,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就某技能单纯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感。而在自主性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以后,按照基本技艺(如刀工、抛锅、芡、原料掌控等)的学习与掌握基本技法(如典型菜式、各种烹饪技法等)的演练理论知识(营养学、烹饪美学以及烹饪经验性常识等)的运用自主性学习(分组选择食材、命名、构思、组合、分工协作、教师指导与帮助、作品展示、师生点评)的开展知识与技能获得提高,完全由学生自主操作,设计所要制作的作品(包括命名、主辅料的搭配、料头的配置、烹调技法的选择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用心加工,原有的知识不断的被理解、消化和吸收,最后达到深化的目的。此类教学过程设计最主要的是学生始终为主角,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激情。

二、构建实践教学的平台环境

1.优化校内实训教学环境。创造条件,提供合理的烹饪实践训练场所,以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除为学生提供烹饪实训室外,还得构建基本功训练实训室、热菜制作实训室、菜品评判展销室、面点制作实训室和雕刻拼盘实训室等,既要设施齐全,又要功能合理,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虚拟酒店,从事菜品的生产与销售;基础条件较差的院校更应创造条件,即使是用铁锅翻砂来练习锅勺运用技能、把报纸切碎来练习刀工切配技能,也要比纸上谈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烹饪教育的实践教学应及时了解烹饪行业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真实环境”是实践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原则,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中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烹饪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政府部门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以获得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可探索产学结合之路,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可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常年安排实习学生;可聘请行业名师充当技术顾问或者聘用对口单位的主厨作为实习辅导老师;可选聘专职实训辅导员往来于各实习单位,跟踪辅导实习学生;可定期召开行业师傅座谈会,加强技艺研讨与情感沟通;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大型餐饮和酒店企业的厨房生产部门,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烹饪知识与技能。

三、探究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1.现代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教学的两大平台。要想达到既有利于课程开发和拓宽教学信息量,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就要在烹饪教学中合理设计、开发和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烹饪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理论课程实践化,如设计烹饪教学软件,建立烹饪多媒体库,制作多媒体课件,用直观感强的方式阐述烹饪技艺理论,增强可视性,提高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课,如刀功训练、食品雕刻、菜肴制作、艺术拼盘等,烹饪教师可利用图片、动画或录像机录制烹饪技能演示过程,对操作要领和技巧的关键过程可利用多媒体的局部放大、重复播放、慢放等功能进行直观地展示,对烹饪技能操作规范、重点难点进行剖析。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片,国内、国际烹饪大赛的影视资料,来介绍课程的成就,影像资料的内容都是实况录制的,它可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增强学习兴趣。此外,模拟厨房的应用也加深了学生对厨房加工的过程的认识。

2.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研究性教学以创造新知为特点,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在持续的知识探究中发展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造个性;教师在持续研究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与学生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拓展教学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制作菜点时常用的挂糊手法,可以组织学生备齐挂糊所用的原料,让学生通过逐次实验的方式对比教师给出的几种配比来验证教材中所写的挂糊是不是最佳配比。在实践课中,鼓励学生思考,钻研问题。此时教师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以导促学,强化实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一是将理论讲授与示范相结合。例如:“裱花蛋糕制作”一课,通过边讲边示范,使学生从直观的印象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品种的理论要点。二是将示范与操作相结合。例如:面包制作,由于需要较大的投料量,可以将第一次品种教学安排为既是示范课,又是操作课。对于面团的调制采取集体示范,而对于面团的分割、成形、饧发、烘烤等工序则采取边示范边操作,或者先示范后操作的方式。三将操作课与实习课相结合,将学生在操作课上生产的产品销售给本校学生作为课间加餐食品,这样可收到资金循环使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双重效果。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

烹饪类专业主要是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教学的重心已由过去的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除了监控课堂教学环节外,还要监控课外的各教学环节,建立“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发展潜力”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校内实训应配齐相应的辅导老师,严格规定其工作程序,把辅导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对于学生的实训与实践,也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学生的技能水平甄别上,要制订出合理的测评标准,可将平时测试成绩、实践实训成绩、正规的烹饪比赛(如烹饪技能大赛)或资格考试(如技术等级证书考试)成绩统一进行量化,并直接与就业推荐挂钩。

参考文献:

[1]章海风.研究性教学法在烹饪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12).

[2]贺习耀.烹饪技能教学应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商界,2010,(6):218-219.

[3]崔桂友.烹饪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模式[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3):4l-43.

[4]吴晓伟.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在烹饪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07).

[5]李想,周世中.烹饪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系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7).

[6]冯磊.关于烹饪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11,(04).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3

关键词:烹饪专业;实习教学;问题;对策

烹饪实习教学是烹饪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现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烹饪专业学生知识技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教学的质量。而目前职业院校烹饪实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实习教学的效果。本课题组基于二十多年的实习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体会,对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

一、烹饪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因循守旧、教学目标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授课模式不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重复缺乏系统性、理论课与实践课严重脱节、校外实习或项岗实习安排随意、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实习教学安排包括目标、任务、要求、计划等,突出表现在要求和计划上。一些年轻教师对学生教学各阶段分别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无本可依,导致其在教学计划和实习内容上编排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有的烹饪教师就是酒店行业的师傅,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未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难以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对烹饪中存在的一些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明就里。有的专业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教烹饪,虽经过一定培训,但对烹饪操作技能缺乏功底,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再加之烹饪专业教师长期呆在学校,与企业缺乏交流学习,吃老本,造成专业技能老化,不能适应企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教学质量。

2、教师在烹饪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的作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烹饪实习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事实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吃力,最后只能事倍功半。

(2)教师示范不规范,讲演分离。

部分教师在示范操作时方法简单,往往只有示范,没有或很少讲解。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从头至尾的示范中没有几句话,既不提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也是一带而过,学生似懂非懂,效果不好。在讲解中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有些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技术不够娴熟,操作不够规范,示范动作不够准确。

(3)教师责任意识差,巡回指导流于形式。

受传统观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影响,一些教师不太注重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在学生实习操作时随便转一圈草草了事。既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和准备,错误地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上好课,而操作是学生的事,巡回指导在实习教学中并不重要。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中不能观察到学生违规操作的情景,使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好的操作习惯,既影响了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乎视了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4)烹饪实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课后总结,造成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不完善。

在烹饪实习教学中,不少经验缺乏的教师都把课后总结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时间就讲一下,没时间就算了,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一次实习课下来,对自己产品质量的好坏一无所知,教师不及时把操作中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学生就只能继续错下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此时正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话,如不给以表扬鼓励,时间一长,这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下降了;暂时落后的学生认为老师反正不闻不问,“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也就形成了,不利于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5)有些教师在烹饪实习教学过程中把实习课与职业道德相分离,影响了实习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烹饪的实习教学中比技能还要重要,许多烹饪专业教师认为我就是教技能的,职业道德是政治教师的事,和专业教师无关。看见学生在昌常专业实习教学中出现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不去制止并教育,造成学生职业素养下降。

(三)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和烹饪实习条件建设滞后重影响烹饪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由于受到招生规模、实习经费、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验室、实习室的建设和实训经费的投入上相对滞后。有的学校仅有几张案板、几个煤气灶,便构成了烹饪实习室,再加之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师和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有效的烹饪技能实习教学,更不要谈实习质量了。

二、烹饪专业实习教学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响应教育部有关规定,着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烹饪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念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实现目标可以采取:一是走出去,轮派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提高操作技能;二是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不定期轮训专业教师;三是坐下来,定期召开理念与实践课教师交流会。以利于教学;四是签下来,包括和企业签订联合办学机制和兄弟院校签订友好学校同盟,互为借鉴、取长补短。

(三)遵守教学规律,合理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

教师在实习教学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根据烹饪专业内在的序列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实习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具体到综合,逐步深化。我在实习计划安排上具体是这样做的:一年级实习侧重刀工和烹调基本功训练,并结合刀工与烹调做一些简单的菜肴。二年级实习侧重专业技术提高,安排冷拼、雕刻、面点、烹调实习、原料加工等。三年级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同时在三年的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实习教学中,要切合本专业教育的方式及特性,教师要注重用行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正确的引导、启迪、教育和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课堂。

烹饪专实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传统教学法外,还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实习作业法、模拟教学法、综合设计法等。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录像机、影碟机、投影仪等手段来丰富课堂。模拟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厨师长、面点师、烹调师、切配师、冷菜师、食品雕刻师等不同的角色,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综合设计法中,可让三名同学分别进行热菜、雕刻、点缀、制作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花色菜;还可分组进行宴席制作,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品尝,老师点评,此法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可多样化,如采用互帮互助形式,两人互结对子,以高带低,促使低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加快技能提高的速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些多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对实习教学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实习教师应该充分去运用和发掘,以提高烹饪实习教学质量。

(五)教师讲解示范应规范并注重效果。

课前讲解要讲清本次实习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讲清本次实习设备、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明确工艺过程、技术要求、操作要领、安全规程;讲清产品的验收标准,并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并尽可能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示范操作要准确,成功率高,给学生以明显而深刻的印象。重点部分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难点部分可采取“慢速示范”或“分解示范”,将操作要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示范菜点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相同烹饪技法的其他菜品;菜点选择要具有实用性,教师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还要顺应时代对人们饮食观的要求即营养、健康、美味选择要具有广泛性,不应局限于原料、菜系等条件束缚。

(六)实习教学中重视巡回指导环节。

实习教学中巡回指导的内容只有全面和细致,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巡回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工装整齐与否、个人卫生情况、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有错,操作姿势是否正确,工作位置组织是否合理,烹调工具、原料使用是否有问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并加以示范。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如发现多数学生出现典型错误,则必须全部停止操作,集中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纠正的方法,再继续练习。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规程遵守得如何,卫生保持得如何,遇到问题怎样解决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加以纠正。

(七)实习课后总结要全面而详实。

实习课后总结就是对学生的实习菜品、组织纪律、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进行评价,是讲、演、练等前期教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讲评工作可按对学生个人讲评和对班级集体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讲评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评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针对学生实践产品的好与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今后在训练中应注意克服和提高的方面,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2、要针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加强针对性。3、要针对学生的实习纪律、安全操作、劳动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讲评,表扬先进,提出不足,指明今后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八)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烹饪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就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这此方面着手;邀请餐饮行业的专家开展讲座,介绍业内动态,讲解成功范例,使学生树立技能的信心;要制定规范的测试标准,鉴定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烹饪技能竞赛、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手段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仿真厨房”“外卖”、实习兴趣小组等到可以很在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生产经营性的实习也能解快实习经费不足的困难。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4

关键词:中职;烹饪;教育;素质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餐饮业是起步最早、开拓发展最快、收效最明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作为餐饮业发展的核心软件――烹饪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培养这类人才的烹饪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中职烹饪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生源质量下降,教育难度加大

于2009年11月5日召开的浙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93.4%的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因此感到自卑、迷茫,也造成中职学生“状况”较多。有40.4%的教师认为,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多了。当前中职烹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学习烹饪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

2.课堂教学压力大、效率低。无须讳言,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潜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因此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目前,中职烹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自于操作经验的缺失,无法领会课程中的关键;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无法模拟出现场操作实景,教学效果难以提高,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二)餐饮行业红火,对中职烹饪学生需求量大

餐饮业发展迅猛,对厨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烹饪行业工资差距大,厨师长级别月薪过万者比比皆是,而就初学者而言,月薪数百更是常态,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工作时间较长,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就目前餐饮行业来说,全国所有的厨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台、打荷岗位招工难的问题,人员缺口大。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烹饪实习生,还得向职业学校交纳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三)教育投入不够,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的职教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许多中职烹饪学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滞后,教育质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另外,教材方面的问题也颇为突出,中职烹饪学生现用教材与上世纪80年代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新型的烹调器具、方法没有增添进来,许多教学菜品在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而这些年来餐饮业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思想上重视技能教学,忽略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的学生,从进校起就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认为其他的课程都无关紧要。许多教师也在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总是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遇到那些直接在厨房学徒的厨师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动手能力却远不如他们。反过来认为在学校没学到东西,还不如直接学徒。

做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科班教育,在技能上赶超社会厨师,那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长”。素质教育,更是烹饪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要与技能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比别人走得更远。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对中职烹饪教育的思考

目前教育界对新职业教育观有认识的多是一些理论研究者,他们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探讨,而另外一些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如各校的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或者知之甚少,或因某些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缺乏新职教观,使得我们的烹饪教育在现实发展中陷入“学生不满意一抓教学质量一学生还是不满意一再抓教学质量”的循环怪圈内无法脱身。其实,角度改变观念,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找原因,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中职烹饪教育的平淡、病根是我们在教育观念上出了偏差,是我们没有正确认识中职烹饪教育的重要性。

烹饪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进入烹饪工作岗位,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二是手工操作性强,再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要靠动手操作来实现。三是烹饪的核心是美食,现代营养卫生知识是为烹饪服务,并非烹饪为现代科学服务。

了解行业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职烹饪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在满足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烹饪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烹饪事业的发展,变短期技能训练目标为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和所需要的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关键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术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烹饪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烹饪工作的过程开发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根据技术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个体具有完整性、内在一致性的技术实践能力,真正发挥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践功能,达到二者彼此促进的目标,并有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5

一、中国烹饪文化的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连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食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①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②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③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④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⑤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

专业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情况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要使教师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重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更应打破传统的师带徒的旧式教育方式,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的素质。烹饪教学是一门综合边缘性学科,烹饪专业教师在技能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不断充实与烹饪专业相关的各科知识。化学、美学、解剖学等,烹饪专业教师只有凭真才实学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授业有其道,解惑有其法。此外,烹饪教师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对各种菜系的烹调方法和菜肴品种都能熟练操作,对食品的雕刻、面点工艺以及西餐烹调能运用操作自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烹饪专业的多面手和合格教师。而且教师应经常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并经常去行业生产的第一线锻炼专业技能,使烹饪专业教师的观念及时得到更新,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6

[论文关键词]烹饪专业 远程网络教育 全日制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五、结论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7

关键词:烹饪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75-05

从2004年开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首次对全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实施对口招生。12年来,烹饪专业在单独对口招生的课程设计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做了很多的探索,并与2011年出版了高职烹饪专业系列校本教材5部和相关教材4部,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2014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立项研究,学院在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的多次调研和研讨中,对中高职烹饪专业实训课程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经过多方考察和交流,结合烹饪专业手脑并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4J1S”为主体的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提出

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1]中高职烹饪专业由于办学层次不同,学生就业市场的定位不同,课程体系的定位也就必须不同。

在全省单招班级学生的调研中,各地的中职学校在烹饪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专业实践课程就是为了单招考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其他实践课程没有,完全是为了单招升学率;有的学校考虑到烹饪原材料的成本,适当教几个菜品就没有了,许多菜只是老师演示教学,学生不操作;有的学校实践课程有一个学期,以基础操作为主,多刀工切配,少烹调熟制;也有的学校利用一年的时间,每周有6-8节课,学习较为全面,学生的烹饪基础较好。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差异较大,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基础训练。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就认为这种教学没有新意。

从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传统的中职课程有《烹饪原料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餐烹调技术》,高职课程有《烹饪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烹调工艺学》,二者重复内容多达40%以上。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出现大量重叠和炒冷饭的现象。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是衔接的关键点,也是研究的重点。这就很有必要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侧重点划分和有机衔接。“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就是从中职的实际出发,与高职阶段的项目课程形成一定的梯度,可以很好地避免雷同重复的现象,有利于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提高。

(二)“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4J”是指四个基本课程的组合,一是烹饪基本功训练,二是国内流行的基础菜品制作,三是本地区特色的基础菜肴制作,四是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内容对接;“1S”是指大赛赛项作品的对接,应把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实践课程的主体。

“4J1S”中职烹饪实践课程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基础的工艺为主,不管是国家初级、中级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还是省烹饪技能大赛的赛项,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强化烹饪基本功训练、基础菜肴的考核和基本技术的比拼。

通过“4J1S”课程内容的组合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烹饪技能,在多层面的不同视觉的实践技能培养下,最终完成预定的中职阶段学习任务,为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或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精心地设计了一套明确的操作任务,对于每个课程项目均设计一个操作指标,每个指标包含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四等次。在课程的考核中,每个学生对各项目课程内容达标即为及格,未达标者即为不及格。对于未达标者,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是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能在基本技能方面符合专业要求,无论是进入高职学习还是到企业就业,都能顺利地适应高职学习和企业的工作。

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课程任务的驱动下,就会主动地对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各课程的达标要求,只要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各项目的达标就会顺利完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学习找到了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技能的整体水平提高就很容易做到。

二、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1J―基本功训练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最主要的烹饪实践就是打好基础,夯实烹饪基本功。为下一阶段高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烹饪基本功,就是在烹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操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烹饪知识、烹饪技能和技巧运用等的综合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为下一阶段熟练地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菜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具体基本功训练项目列表如下:

“刀工刀法”项目是烹饪专业最基础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烹饪基本功的重要性,了解刀具、磨刀石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刀法的运用。“翻锅”项目是烹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菜肴制作中离不开炒勺和炒锅的配合使用,学好翻锅技术,可以使菜肴成熟均匀,而且可降低劳动强度,使烹饪操作更加协调和规范。“原料初加工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常用原料的初加工技法的种类、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普通的干货原料能够进行涨发,学会涨发的方法和技巧。“火候技能训练”是菜肴烹制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是初学者最感到生疏、紧张也是最有兴趣的操作训练,老师要详细讲解临灶的安全,描述火候、火力的变化情况。“调味技能训练”是烹调菜肴的基本技能,掌握调味的原则和方法,会合理运用调味品对菜肴进行调味。“面点基础操作”的重点是掌握面点操作的基本功,基础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效率。“果蔬花卉雕刻”项目需掌握常见品种的雕刻要领,主要学习雕刻一些花卉和基础小物品,掌握基本运刀的方法。

(二)2J―入门基础菜品

经过前三项刀工、翻锅和原料初加工的基本功训练以后,学生将进入临灶阶段,与基本功训练的后两项训练同时进行。对于基础菜品的训练操作,主要是强化刀工训练、临灶的翻锅和基础烹炒与调味。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菜肴,这里以四大菜系为例,如表3所示。

上面所选的菜品都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基础菜肴,可供初学者操作训练,重点是训练刀工、翻锅、火候、调味等多项技术。在刀工菜肴的选择方面,重点是切片、丝、丁、粒的形状,有肉丝、鸡丝、鱼丝、干丝;有肉片、牛肉片、鱼片、鸡片、猪肝片;有鸡米、鸡丁、鸡球,更有剞花的腰花、青鱼等。

在体现翻锅和火候方面,其中有12个需要翻锅爆炒的菜肴,对火候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生炒、滑炒和熟炒,都是学生练习翻锅的较好的菜品,对上浆技术要求高,对火候掌控要求也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焦糊、粘锅或生熟不均等。这也是强化原料初加工的训练。

在调味方面,不仅有常用的咸鲜味,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甜酸味、麻辣味、蚝油味、甜咸味。烹调方法有炒、爆、熘、煮、煎、蒸、炸、烹、烧等常用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菜品操作都熟练了,烹饪基本功就较为扎实了,也为下一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3J―本地风味基础菜

为了突出我省烹饪专业特点,在中职学习阶段,应了解一些江苏本地菜肴的制作特点,选取的地方菜肴。一要有代表性,二要简单,不脱离“基础”二字。

较有技术难度的菜肴,由老师选取作示范菜演示:如松鼠鳜鱼、炒软兜、清炖狮子头、锅贴干贝、大烧马鞍桥、荷包鲫鱼、樱桃肉、沙锅鱼头。老师演示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本地菜肴的基本特色。具体制作放到高职阶段学习。

如一般的原料,成本不高,老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文思豆腐、松子鱼米、鸡粥菜心、蝴蝶鱼片、虾仁锅巴、扬州蛋炒饭等。

(四)4J―技术等级考核菜品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相对接,因为,学生中职毕业前要参加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考核,获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对此,在教学中要增加或穿插国家初级和中级中式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的相关内容。在实践课程的训练中,要注重把初级、中级烹饪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贯穿到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表4:

(五)1S―省大赛项目菜品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已连续进行了9年,并在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中连续6年获得全国金牌第一的名次。作者作为省烹饪大赛的专家组成员和评委,9年来一直参与省大赛方案的制定和大赛执裁的裁判。江苏省烹饪大赛的方案,始终把学生的基本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四个项目中,突出的是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连续多年的热菜项目是“炒青椒土豆丝”,原料成本低,刀工要求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各学校原材料准备比较方便,把控火候的要求高,也与国赛的项目对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面点、冷菜、果蔬雕的项目都是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鸡蓉类菜、炒腰花、鱼圆汤、芙蓉炒鸡片都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近几年的国赛中,江苏省赛项目基本也成为了全国大赛的参照方案,在国内也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见表3所示。

结语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经过12年对口单招的教学与实践,经过近2年与“3+3”衔接的4所学校密切的交流和研讨,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的“4J1S”课程学习体系比较切合国家职业教育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从两者的关系来讲,中职阶段的技能训练是基础的、基本的,重基础知识和通识技能、基本功训练;而高职阶段是提高的、综合的,在中职的基础上增加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有原理的分析,强调技术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行业动态知识、拓展技能和创新能力,对接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增加基层管理知识等。我省中高职烹饪专业“3+3”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即将初步构建完成,可为全省乃至全国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衔接提供一个建设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重复老课程和已学的内容,把很多时间节省下来学习新知识,并进行有益的活动,为烹饪专业教学与衔接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2]王劲.烹饪基本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对烹饪的理解和认识篇8

一、中职烹饪教育的现状

(一)中职生源质量下降、教育难度加大

大多数青年学生不热爱烹饪这个专业,都是在没考试重点高中的情况下,才选择就读烹饪学校。某机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93.4%的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因此感到自卑、迷茫,也造成中职学生“状况”较多。有40.4%的教师认为,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多了。当前中职烹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学习烹饪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

2.课堂教学压力大、效率低。无须讳言,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潜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因此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目前,中职烹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

(二)餐饮行业红火、对中职烹饪学生需求量大

餐饮业发展迅猛,对厨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烹饪行业工资差距大,厨师长级别月薪过万者比比皆是,而就初学者而言,月薪数百更是常态,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工作时间较长,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就目前餐饮行业来说,全国所有的厨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台、打荷岗位招工难的问题,人员缺口大。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烹饪实习生,还得向职业学校交纳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三)教育投入不够、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的职教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许多中职烹饪学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滞后,教育质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另外,教材方面的问题也颇为突出,中职烹饪学生现用教材与上世纪80年代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新型的烹调器具、方法没有增添进来,许多教学菜品在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而这些年来餐饮业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思想上重视技能教学、忽略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的学生,从进校起就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认为其他的课程都无关紧要。许多教师也在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总是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遇到那些直接在厨房学徒的厨师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动手能力却远不如他们。反过来认为在学校没学到东西,还不如直接学徒。做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科班教育,在技能上赶超社会厨师,那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长”。素质教育,更是烹饪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要与技能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比别人走得更远。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对中职烹饪教育的思考

烹饪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进入烹饪工作岗位,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二是手工操作性强,再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要靠动手操作来实现。三是烹饪的核心是美食,现代营养卫生知识是为烹饪服务,并非烹饪为现代科学服务。了解行业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职烹饪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在满足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烹饪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烹饪事业的发展,变短期技能训练目标为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和所需要的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关键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术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烹饪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烹饪工作的过程开发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根据技术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职、Ik教育课程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个体具有完整性、内在一致性的技术实践能力,真正发挥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践功能,达到二者彼此促进的目标,并有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上一篇:电工电子技术学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烹饪实习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