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9 17:25:23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1

1.1项目概况

根据潘集煤泥矸石电厂(以下称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取水水源为淮河蚌埠闸上地表水,取水口位于凤台县淮河凤台大桥下游500m处,采用淹没式取水,设计最大取水流量0.23m3/s,年取水量约460万m3(6000h)。电厂采用带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用水系统有循环冷却水用水、化学补充水用水和厂区生活用水,总用水量38875m3/h,回收水量38100m3/h,补给水量775m3/h,耗水量150m3/h,排水量25m3/h。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污废水有化学处理系统废水、除灰渣水、冷却塔排污水和生活污水等,退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排涝泵房提升排至淮河,污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外排至泥河,年排放量1.5万m3,入河排污口拟建在淮南市潘集区赵前村北部的泥河上,为明渠自流连续排放。项目取水对周边水环境及其他用水户影响较小,退水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不会对第三方产生影响,但枯水年的枯水期对农业、一般企业用水有一定的影响,项目为此积极实施应急补水措施,分摊部分相关费用。机组设计间接冷却水循环率98.2%、重复水利用率98.6%,全厂用水重复利用率98.0%,设计发电水耗率为0.79m3/s•GW,单位产品取水量28.7m3/万kW•h。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电厂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2水资源论证后评估

1.2.1取水方案评估报告书所提出的取水方案与建设项目的实际取水方案基本一致,其取水水源、取水方式以及取水口设置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但建设项目实际的取水量与报告书中建议的取水量略有不同,虽然建设项目取水规模略高于报告书给定的取水量,但实际运行小时数高于报告书设计年运行时数,如若按报告书设计取水能力取水,实际取水规模仅为设计能力下取水规模的67.13%~81.35%,优于报告书的取水规模。由此可见,报告书取水方案论证基本准确。

1.2.2用水方案评估报告书中提出的用水过程和水量平衡分析方法正确,用水指标符合设计规范中的节水要求。报告书取水主要用于锅炉补给水、冷却塔用水和生活用水,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在对用水结构和用水过程进行分析时发现报告书水平衡分析存在问题,机组设计重复水利用率、总耗水量、总用水量、总回收水量和报告书中水量平衡图相矛盾。经修订后,报告书中给定的重复水利用率用水指标仍然符合火力发电行业的考核指标。

1.2.3退水方案评估报告书提出拟建项目废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泥河,最终汇入淮河,其对淮河现状水质影响微小且影响范围有限,不会对其他用水户产生影响,这种退水方案可行,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际情况略有不同,建设项目实际运行时没有另设排污口,且污染物外排放量高于报告书中退水量的24.13%~24.61%,但考虑到实际退水是送至潘三矿污水处理站,经处理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排入泥河,不会引起泥河的正常使用功能。由此可见,报告书中退水规模论证偏小,实际退水按取水许可要求退至潘三矿污水处理站,与报告书有一定区别,报告书退水方案需进一步完善。

1.2.4取水影响评估报告书提出拟建项目取水规模460万m3,与取水许可允许的最大取水量一致。2011年蚌埠闸上游来水约88.7亿m3,潘三电厂取水量仅占蚌埠闸上游来水量的0.05%,项目取水对淮干径流量的影响较小,未引起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的提高;尽管2011年蚌埠闸来水属偏枯年份,但蚌埠闸上淮河年最低水位仍可达到16.6m,项目取水对蚌埠闸下水资源状况、对取水口下游的功能区纳污能力影响均较小,不影响区域工农业、生活以及航运的正常用水。与报告书论证结论一致,因此报告书取水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5退水影响评估报告书指出外排水对泥河水质影响不大,对泥河水的使用功能不会造成影响,泥河两岸不存在地下水用水户,在泥河中下游也没有重点生态保护点和水生生物保护要求,因此退水不会对泥河生态产生影响。项目实际退水按项目取水许可要求直接送至潘三矿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后排入厂址附近的泥河,经自净后排入淮河,没有对周边水资源状况、水环境状况和其他用水户产生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实际运行条件下尽管建设项目退水方式与报告书不同,但退水影响和报告书中退水影响基本一致,可认为报告书中退水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6节水措施评估由用水方案评估可知,报告书中提出的用水指标符合设计规范中的节水要求,所计算出的潘集煤矸石电厂平均耗水率为0.79m3/s•GW,我国建设火电厂有关规范规定,带冷却塔循环供水系统的火电厂设计平均耗水率为0.6~0.8m3/s•GW,建设项目的平均耗水率达设计规范节水要求的上限,与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和国内同行业相比,尚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建设项目实际运行时除新水利用率较报告书低外,其他用水指标均高于报告书中用水指标,说明实际运行中较好地落实了报告书中的节水措施,报告书中节水措施合理有效。

1.2.7水资源保护措施评估鉴于建设项目取水可能对论证区水资源、水体功能及相关因素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将此类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障经济发展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应采取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报告书提出合理布置和使用内部设施、减缓电厂水污染措施、保障区域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实现、保护地下水资源、水量平衡监督管理措施等工程措施,水资源量保护措施、加强电厂用水节水和环保措施等非工程措施,目前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运行良好,说明报告书论证结果真实可靠,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合理有效。

1.2.8取退水影响补偿措施评估报告书中提出建设项目取退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水环境状况和其他用水户基本无影响,特枯年份为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对农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其他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造成的损失,经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应急补水措施,业主分摊相应费用。截至目前,建设项目取退水没有对周边水资源状况、水环境状况和其他用水户产生明显影响,且没有遇到特枯年份,与报告书一致,说明报告书论证结果真实可靠,提出的取退水影响补偿措施合理。

2结论和建议

2.1结论通过对潘集煤泥矸石电厂水资源论证后评估,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对电厂的取用水、退水方案,取退水影响,节水及水资源保护各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除个别论证结论需重新调整外,大部分论证结论正确,总体而言报告书结论与项目实际运行情况较为一致,报告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2建议确定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工作的法律地位。在水法或水资源论证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项目正式投产或稳定运行后,每隔3~5年需进行一次水资源论证自查工作,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开展后评估。另外后评估报告作为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更换取水许可的依据。编制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导则或规范等技术文件。通过技术文件规定水资源论证后评估的资质承担单位要求、工作程序、不同行业后评估的要点及重点、成果的表达形式等。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2

关键词:控源截污;水质提升;清淤贯通;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U26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故黄河为分水岭,故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故黄河以南属濉安河水系。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于苏、鲁两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多发源于沂蒙山区。

徐州市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0.30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20.25亿m3,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之间重复计算量为4.92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63亿m3。

“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加大了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的建设力度,市区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通过沟通河湖水系,实现水体流动,使市区故黄河、奎河、徐运新河、三八河、荆马河等主要骨干河道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水质仍未完全达标,河湖生态修复任务仍十分艰巨。

1.规划原则

以十精神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河湖连通惠民生、六水统筹润彭城”的目标,高品位规划、高水平定位、高标准建设,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贯通、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措施,提升水质、形成水网、保证水量、建设水景,积极营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为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徐州作出更大贡献。

1.1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突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提高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能力,打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

1.2 综合治理。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城乡联动、同步推进,采取清淤、贯通、控源、截污、调水、修复、监管等综合措施,系统推进,分步实施。

1.3突出重点。围绕城市(镇)、重要河湖、南水北调及淮河流域监控断面,有效解决相关区域、行业和企业污染问题,彻底削除重点污染源威胁,逐步改善河湖水质。

1.4长效管理。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执行城市管理“蓝、绿、灰”三线制度,完善监测监控体系;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和舆论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爱河、护湖、节水意识。

治理目标

到2015年,“水更清”行动计划要达到三大目标:1、保证南水北调和淮河流域断面稳定达标;2、市区水体水质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档次;3、实现市区河道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市区水系全面贯通,河湖沿线彻底截污,市区水体实现常流;以“水更清”行动计划为抓手,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做到水流清澈、河绿湖秀,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具体目标是:

2.1 断面:确保市区奎河黄桥断面、房亭河东贺村断面、房亭河单集断面、京杭运河洞山断面稳定达标。

2.2九河:2015年故黄河、丁万河、房亭河、闸河、玉带河达到Ⅲ类水标准,三八河、徐运新河达到Ⅲ—Ⅳ类水,奎河、荆马河达到Ⅳ—Ⅴ类水。

2.3 七湖:云龙湖2013年优于Ⅲ类水,2015年基本达到Ⅱ类水;其他六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龙湖、潘安湖、九里湖、吕梁湖)2015年达到Ⅲ类水。

2.4 县区骨干河道:全市21条骨干河道、49个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2013年达到80%,2015年达到85%以上。其中重点考核断面所在的复新河、沿河、中运河、京杭运河、房亭河、徐洪河稳定达到Ⅲ类水,奎河、沭河达到Ⅳ—Ⅴ类水。

3.工程措施

“水更清”行动计划在市区重点实施控源截污、清淤贯通、水质提升、生态修复、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五大工程。

3.1控源截污工程。沿线企业、养殖污染点源一律关闭搬迁;排查市区河湖沿线,排放口逐个核实,污水一律接管处理,面源一律口门控制。

3.2清淤贯通工程。以云龙湖、故黄河为市区水环境提升的中心和枢纽,对上下游沿线以及新城区共19条河道进行清淤贯通、定期轮浚,实现水系相连、水源互济。

3.3水质提升工程。在市区补水源头建设预处理厂,增加水质透明度;全面提标改造市区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厂,扩建部分污水处理厂。

3.4生态修复工程。根据河道边坡条件和污染特征,在河道内种植生态沉水、挺水植物,布设生态浮床、悬床,在市区调水入口处及重点监测断面建设生态湿地,进一步提升水质。

3.5尾水资源化利用及导流工程。逐步建设和完善奎河、荆马河、三八河、龙亭、丁万河等尾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专线接入导流工程。

4.其他措施

近年来,个别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从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河(湖、库)长制”(以下简称“河长制”),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精神和落实徐州市委“水更清”行动计划重要批示,组织社会力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河道资源,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从跟本上改善水环境的重要举措。

重点河道河长统筹河道功能管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河道岸线及水域资源开发利用,严格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河道管理监督考核,加大河道治理与保护力度,促进河道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结合徐州实际,从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项目投资、规范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加强运营监管、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统一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二)强化环境法治,依法追究责任

(三)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规划项目

(四)提升监管能力,严格执法监督

(五)加强科研力度,提供决策支持

(六)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

(七)实施规划评估,明确奖惩措施

(八)发扬管理优势,吸收相关教训

5. 建议

5.1污水的直接入河排放,造成河道污染,除要进行截污治理外,附近已有截污管道区域还应加强审批和管理,杜绝雨污水管道混接和新增污水管道入河现象,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否则将来再进行雨污分流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且难以实施。

5.2截污工程要真正发挥作用,除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外,还需要做好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此次调查中发现有的污水入河是因为垃圾堵塞截污口,污水外溢造成的,导致建好的截污设施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应拨付专项资金,安排专人定期巡查、清理,定期对截污口、截污管道进行清淤。

5.3应保持截污干管的畅通,要求污水厂按照管道设计要求水位运行,避免出现水位过高,造成污水越过溢流堰或截污闸进入河道,使截污系统失去作用。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水质改善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坨五站隶属胜坨油田胜三区,于1989年12月投产,原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m3/d。随着进站水量逐年增加,坨五站污水站(以下简称坨五污)面临着水量、水性的多方面改变,工艺和设施状况凸显其不适应性。

一、坨五站污水处理现状

1、处理工艺现状:

坨五污水站已连续运行20余年,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严重,主要处理构筑物功能失效,导致站内仅有一次除油罐正常运行,处理后污水直接外输回注,后段已无有效的处理构筑物控制水质,影响了油藏开发。同时,面对胜三区投入注聚后,水性将有所改变等严峻问题,坨五污主要处理流程不完善、处理规模不足、不满足生产运行和今后开发需求等矛盾将更加突出。

2、处理水质现状:

坨五污水站处理水量为1.80×104m3/d,处理后的污水0.9×104m3/d输往胜四注,其余输往胜八注。因主要处理构筑物停运,除油罐后段无法有效控制出水水质,处理后外输污水含油、悬浮物水质超标。坨五污水站站内分段水质见表1。

表1坨五污水站分段水质检测一览表

二、污水水质处理需求

坨五污水站注入断块层间渗透率差别较大,最高值为12μm2,最低值为0.33μm2,对水质的需求相差加大。

根据坨五污水站污水注入8个区块的平均渗透率、孔喉半径、孔隙度指标,参照《石油行业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标准》SY/T5329-94,按照孔喉直径的1/3-1/2的架桥堵塞原则,结合油藏开发的需求,各区块适用的水质中:高于B3级的注水总量为2980m3/d,占整个注水量的14.9%,水质等于及低于B3级的注水总量为17010m3/d,占整个注水量的85.1%。

结合坨五污水站现状,坨五污水站改造后处理水质标准等级确定为B3级,水质标准详见表2。对于水质要求高于B3级的注水单元,在其区块内考虑预留A2级及A1级精细水处理能力。

表2坨五污水站处理后水质标准一览表

三、工艺流程方案

1、主要工艺流程:

采用“重力除油+压力沉降+过滤”的处理工艺,该方案的核心工艺采用重力除油罐、压力沉降罐,可将来水(含油1000mg/L,悬浮物100mg/L)主要指标,处理达到地质条件要求《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的B3级标准。

①油站来水,进入2座3000m3一次除油罐进行除油及悬浮物处理,在此去除绝大多数浮油及部分悬浮物。罐内设置排泥装置,自动运行,排泥彻底,现场操作工作量减少,保证排泥效果。

②一次除油罐出水,进入2座1000m3缓冲罐,经污水提升泵提升后,进入压力高效混凝沉降罐进行进一步的去除悬浮物及除油处理。

③压力高效混凝沉降罐出水,进入全自动多介质过滤器(φ3.6m),进一步去除含油及悬浮物,确保外输污水达到B3标准。污水处理后外输至注水站。

主要流程示意图见图1:

2、工艺流程优点

该方案采用大罐重力除油工艺,水力停留时间长,抗冲击能力强,能适应较大水质、水量变化,管理简单、方便;沉降处理设备采用新型压力斜板罐,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密闭,无曝氧点;全自动多介质过滤器,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排泥、收油,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并且适应含聚污水处理。

四、水质改善效益预测

油站来水在含油≤1000mg/L、悬浮物≤100mg/L时,经一次除油罐进行3.91h除油及悬浮物沉降处理后,水中含油量和悬浮物可分别控制在200mg/L和60mg/L以下;经压力高效混凝沉降罐进行更进一步的悬浮物沉降处理,水中含油量和悬浮物分别控制在30mg/L和20mg/L以下;经过滤器过滤处理后,外输污水水质将最终可以达到B3水质指标。

五、水质保证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1)针对污水站情况,选取适合的辅助工艺流程,筛选配套的药剂;

(2)进行岗位培训,使操作工人了解工艺设备情况,以便更好地管理;

(3)编制、修订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得到正常的维护。

2、管理保证措施

(1)根据改造情况,修订新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2)加大水质考核力度,实行奖罚措施;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4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为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和环保局通知,我公司结合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特制订以下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1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我单位的环境保护方针为:

节能降耗,预防污染,常改永新,生活和谐。

(2)环境保护目标

①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②控制重要环境因素达标率100%;

③生产及办公共场所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率100%;

④实现施工作业无环境污染事故;

⑤节能降耗保护资源;

⑥提高预防污染意识、塑造绿色施工工地。

(3)环境保护主要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环境保护主要依据法规和标准(不限于):

招标文件以及施工现场环境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嗓声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 环境保护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环保施工组织机构

按招标文件及相关法规关于环境保护施工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办公效率,精减机构设置,在项目部设置一个安全、文明、环保施工领导小组,同时负责领导项目部的安全监察工作、文明施工工作、环境保护工作。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环保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本工程设环保领导小组:

组长:先子福 副组长:仁明学 监察员:吴宗州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组织机构

注:图中虚线表示监督关系,实线表示直接领导关系。

(2)环境保护施工主要职责

本工程环境保护的主责部门为工程技术部,负责整个项目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等工作的同时作出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下设环保监察员,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的巡察,对现场发现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生活区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工作;物资装备科负责对机械设备、原材料的采购、使用时,按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提供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机械设备及原材料。

1.3 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为保证环境运行控制有效实施,依据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制定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项目部将严格按体系文件运行,使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严格处于受控状态。

对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见下图:

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流程图

在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特点还编制了以下程序及管理规定对施工场所的环境进行管理:

(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更新控制程序》

(2)《能源、资源管理规定》

(3)《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品管理规定》

(4)《废水管理规定》

(5)《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

(6)《施工噪声管理规定》

(7)《扬尘、遗撒和水土保持管理规定》

(8)《食堂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9)《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10)《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

(1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2)《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13)《记录控制程序》

1.4项目部环境保护一般规定

(1)项目部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境保护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规定的检查、监督。

(2)加强环保教育,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3)遵守国家、行业和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合同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5)与施工区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受噪声骚扰的居民及团体,在施工作业前予以事前通知,并提供投诉热线电话。

(6)加强水、陆生物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保护岸边水生生物特别是水、陆珍稀物种的宣传教育,若发现珍稀物种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

(7)加强施工、生活区域的绿化。制定各种有效措施,针对施工和生活废水、施工弃料和生活垃圾、施工粉尘、施工噪音、施工排

放废气污染制定相应处理措施,不向流域内排放污水和污物。

1.5 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

根据实际施工环境,确定以下项目为本工程施工的重要环境因素(不限于,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再对其进行完善)。

(1)施工和生活废水

本工程施工废水主要有:混凝土仓位的冲洗、混凝土养护、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钻孔和灌浆施工产生的废水、机械设备的冲洗、其它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生活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产办公、生活污水。

(2)施工粉尘

压力管道、厂房土石方开挖过程钻孔、爆破产生的粉尘,砼拌和楼及分筛系统产生的粉尘,开挖产生的土石料、砼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

(3)废气污染

运输汽车、挖机、装载机、电焊等机械的使用,产生尾气等有害气体。

(4)施工噪音污染

碎石系统、砼拌和楼、钻孔作业、爆破及排渣作业、各类施工机械、运输设备运行产生和其它施工生产的噪声。

(5)弃渣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压力管道、厂房土石方开挖施工中产生的弃渣、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6)水土流失

土石方开挖和植被剥离将产生局部水土流失。

(7)油料滴漏污染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冲洗所产生的废油,施工机械运行时油料滴漏对水源及土地产生的污染。

1.6环境治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项目施工人员将严格按国家、行业和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积极配合工程环保水保综合监理的监督和技术指导,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治理。

(1)废水污染防治处理措施

根据有关要求,本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污水应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为达到上述标准,在生产、生活区布设相应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将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利用排水系统收集到各自的污水坑及化粪池中进行处理。

①施工区生产污水处理

(1)废水污染防治处理措施

本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污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本工程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水、污水的排放控制指标为: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应控制在70mg/L以下;生活污水的BOD5和CODc5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100mg/L以下;含油废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石油类控制目标为5mg/L以下;基坑废水中SS排放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

为达到上述标准,在生产、生活区布设相应的排水系统和相应的污水处理池,将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达标处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将未经处理的超标废水排入任何公共设施、任何水体。

①生活污水处理

在生活区设污水池,生活区产生盥洗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系统汇至污水处理池再进行净化处理,待污水的BOD5和CODc5的排放浓度分别达到20mg/L和100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时,优先用于道路除尘等用途,或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区域进行排放。

生活区的厕所配置化粪池,粪便经化粪池液化、消毒处理后定期运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处理。

②施工区污水处理

产生污水的施工厂区主要有:砂石生产系统、砼拌和系统、钢筋加工、模板加工等临时污水,在相应区域施工边界线以外合适的部位布置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生产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易产生油污染的机修、设备停放场设置油污分离池,对设备维修、清洗产生的污水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处理池大小根据估算相应的施工排水量进行设置。

(2)施工粉尘污染处理措施

①施工期间遵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标准,见下表,保证在施工场界及敏感受体附近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值控制在其标准值内。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限值

②在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方法、除尘措施以及进行施工时,充分考虑TSP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委派环保专职人员定期对大气质量监测,监测悬浮颗粒含量项目,发现施工粉尘污染超标,马上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附近的TSP浓度能达到

国家控制标准。

③拌和站应具有较好密封性和并安装防尘、除尘设备,确保除尘设施与拌和设备同时运行。对拌和楼场地局部进行硬化并经常进行洒水处理,并及时清理,避免产生扬尘。

④用以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运输车,其车厢两侧及尾部均配备挡板,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堆放高度不高于挡板。行驶中车速控制在20km/h以内,减少扬尘。

⑤安装冲洗车轮设施(在开挖施工之前准备就绪)并冲洗工地的车辆,确保工地的车辆不把泥土、碎屑及灰尘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面。在清洗设施和公共道路间修建一段用以过渡的硬地路面。

⑥加强道路维护,经常清扫工地和道路,保持工地和所有场地道路的清洁,配备洒水车,定时向多尘工地和路面洒水,以减少扬尘。

⑦尽量避免将易产尘物料储存或堆放在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如居民住宅等)附近。布置车辆运行路线和施工工地时尽量远离这些敏感受体。

⑧对处于产尘量较大的现场作业人员,如拌和楼操作人员、砂石料筛分系统操作人员、手风钻操作等人员按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发放防尘用品。

⑨对压力管道土石方爆破易产生粉尘的特点,我公司特制订松动爆破、草莲湿润覆盖和高空喷洒水为一体的施工方法,来降低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3)施工排放废气污染处理措施

①优先选择性能优良、尾气排放指标小的机械设备进场施工。 ②加强对各类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发动机在良好状态下工作。

③使用燃烧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油,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④定期对项目部施工设备进行检测,如有超标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⑤施工场地和居住区应尽量选择使用清洁、少污染的能源,在取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许可前,不任意安装和使用任何对空气可能产生污染的锅炉、炉具等,以及产生烟尘或其它空气污染物的燃料。不随意焚烧废物和垃圾。

(4)施工噪音污染控制措施

①施工期间,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工场界噪音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加以控制

②在制定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及降噪措施时,充分考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委派环保专职人员进行监督,发现超标,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使施工场界和敏感受体附近的噪音水平能达到国家噪音控制标准。

③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在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低噪声的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陈旧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对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可安装消声设备、隔音装置,各种动力机械设备暂时不用时关掉或减速运转。

④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在施工时段安排上尽量减少夜间施工,防止干扰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合理分布施工场地的动力机械设备,减少在同一地点集中分布或同时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尽量避免在施工场界或敏感受体附近同时布置或运行多套动力机械设备,且尽可能远离敏感受体。

⑤施工期间,由于砂石生产系统与砼拌和系统产生噪音持续时间较长,噪音强度大,故考虑在施工场地与居民住宅这些敏感受体之间

合理安装声障设施,有效阻隔噪音向施工场地周边和敏感受体的方向传播。采用的声障设施做到设计合理、性能优良、坚固耐用。

⑥按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改善施工人员作业条件,对一般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防护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外,适当缩短劳动时间。

(5)施工弃料和生活垃圾污染处理措施

①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善的施工弃渣处理措施,严格按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并采取碾压、挡护或绿化、在其周边修建临时排水沟等保护措施,避免弃渣受径流冲刷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②弃土运输采取防泄漏措施,弃料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不撒落到道路、桥梁上,保持所经道路、桥梁的清洁。

③保护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现场和生活区设足够的卫生设施,安排人员定时定期清除垃圾和废弃物,垃圾分类后集中运至批准的地点掩埋或焚烧处理。

④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必须置放有序,防止任意堆放器材、杂物阻塞工作场地周围的通道和破坏环境。

(6)水土保持措施

①在永久性建筑物部位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如遇松动和容易跨塌的地方,及时进行支护和做好排水措施,保护好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避免开挖面受到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要防止开挖弃渣冲蚀河床或淤积河道。

②自觉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林草、水土保持设施,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因工

程施工使植被受到破坏的,采取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③不任意堆放弃渣,不向河道乱弃渣以免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污染水环境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④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方案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或与水土保持有冲突时,积极主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协商,共同解决好水土保持的问题。

⑤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并清理施工期内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并及时恢复植被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7)油料滴漏治理措施

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时,注意对产生的废油进行收集,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场所,对保养场所浇筑砼地面,设集油池,设专人对集油池定时清理。在临时维修地点作业时,用薄膜对地表进行覆盖,防止漏油进入土体。平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防止机械运行中油料滴漏对水源及土地产生污染。

(8)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根据本工程环保的特点,本着“不达标不排放”的原则,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环保措施并加以认真贯彻落实。防止任何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耕田、河道、水源等。

②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注意保护饮用水源免受施工活动造成的污染。

③在施工期间做到“三个统一” ,即污水统一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排放。教育职工明确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划分明确其职责范围。

④各种施工用的燃料、油料、化学品、酸碱类的材料等要做到严

格管理,特殊保管,材料储存地远离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距离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⑤对储存仓库要做特殊性防护,如仓库地面设砼地坪、设防渗较强的集油坑等。

1.7 施工期环境监测

施工期间,项目部按工程实际情况配备部分环境保护监测设备,如噪声监测仪、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仪、激光粉尘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于检测难度较大的检测项目,将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环境保护部门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

(1)施工期水质监测

施工中定期对各部位的施工污水排放水质进行监测。

主要对处理过的施工污水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悬浮物、SS、BOD。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施工高峰期增加测次,严格控制排水口水质。

(2)施工期噪声监测,定期由环保督察员进行监测。

(3)施工期大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总悬浮颗粒TSP、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

1.8 景观与视觉保护措施

(1)对施工临时建筑物和施工场地精密布置、精心施工,尽量减少林地、草地的损失。

(2)对各种临时停放的机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3)对各种临时施工设施(如临时住房、仓库、厂房等)在设计及建造时考虑其美观和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

1.9 生态保护措施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不在工地外砍伐树木。施工场地结束后,及时恢复原来用途或恢复植被。

(2)在施工场地内砍树和清除植被工作前,征求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

(3)教育全体员工严禁打猎、捕猎及扰动野生动物;严禁野外用火;严禁下河捕鱼。若在施工场地内发现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请求指示,并遵照执行。

(4)在施工场地内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妥善保护并立即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请求指示,遵照执行。

(5)在施工场地内标示出有特殊意义的树木以及野生动物生境,并且设置必要的围栏提供的临时保护,临时性保护措施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而撤消。

1.10 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是国家的宝贵财产。响应业主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在本标工程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来保护文物:

在现场发现的所有化石、文物,以及有地质或考古意义的结构物和其他遗迹或物品时,首先划定保护区,派专人保护现场,尽快通知监理工程师;执行监理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并协助文物保护部门和考古人员搞好文物的挖掘、防护及保护工作,确保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对已建具有工程纪念意义的标志物进行保护。

1.11 卫生防疫措施

根据需要在项目部设医务室,设诊疗室和药房,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常规医疗器械、药品、救护车辆,负责一般疾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意外受伤人员的抢救及紧急处理工作。

(1)对新进入施工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检疫,检疫项目为:(但不限于)肝功能、乙肝五项、胸透、肺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在施工区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流行时,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安排,为所属人员提供传染病预防药品或疫苗。

(2)加强施工区卫生宣传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利用讲座、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免疫接种知识,提高施工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知识,降低施工人群发病率。

(3)发放常见病的预防药,进行如乙肝疫苗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4)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监督检查,做好以下工作:

① 及时将施工区内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当地卫生离疫部门。

② 所属食堂办理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上岗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岗位培训证,上班时间必须穿戴白衣帽及袖套。洗、切、煮、卖、存等环节设置合理,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餐具用后随即洗刷干净,按规定消毒。

③医护人员全天候值班,对施工人员作定期健康观察和抽样体检,施工班组配备医疗急救箱及常用急救药品。在施工区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流行时,服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安排,为所有人员提供传染病预防药品或疫苗。

(5)施工现场落实各项除“四害”措施,定期喷洒药物,严格控制“四害”孳生,服从业主灭蚊、灭蝇和灭鼠的统一安排。

(6)制定规章制度,严禁将生活垃圾弃置于江中、排水沟和自然冲沟。在办公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活动垃圾箱(桶)或固定垃圾

收集点,设置专职清洁员,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

(7)定期对饮用水和食品进行卫生检查;

(8)在施工区、办公生活区设置的公共厕所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5-79)的规定进行设计和修建。指定专人定期对公共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并妥善处理粪便。

1.12 配合环保监理进行监查

积极配合工程环保水保综合监理的监督和技术指导,接受地方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监督,大力协助监理人及其委派人员进行施工场所的环境监察。对于检查中发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13 完工清场和撤离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根据按合同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对合同规定由我施工方负责养护的施工道路、永久建筑物以及要求保留的临时设施进行清洁,将损坏部分修整完好。在规定时间将人员和设备撤离。

文明施工措施

2.1文明施工的目标

通过我集团公司在以往工程施工中的实践,充分认识到文明施工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文明施工改变施工现场面貌,改善职工劳动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施工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文明施工不仅可以促质量、保安全,而且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文明施工注重规范,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严谨,减少了工、料、机无效投入的浪费;文明施工讲究工艺,减少了大量原材料的消耗。三是文

明施工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施工水平提高,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和国际接轨,尽快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项目针对本工程确定的文明施工目标为:创建安全文明工程。

2.2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

2.2.1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工程开工的同时,组建由项目经理直接领导,项目副经理亲自抓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直接管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环境监察小组及质量安全部负责监督检查。各施工工区、作业生产班组安全员同时兼文明施工监督员,负责本工区、班组的文明施工监督。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2-1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2.2.2 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1)建立创建安全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两通三无五必须”,即:施工现场人行道畅通,施工现场排水畅通;施工中无管线高放,施工现场无积水,施工道路平整无坑塘;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必须严格分离,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现场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必须文明。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对文明施工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文明施工意识,使文明施工逐步成为全体施工人员的自觉行为,讲职业道德,扬行业新风

(3)在制定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时,一并考虑文明施工的要求,将文明施工的精神融汇于安全、质量的管理工作中去。

(4)由安全副总经理组织工程管理部、质量安全部、办公室、机电物资部的有关人员制定文明施工的管理实施细则,每周由管理监督机构按实施细则进行检查并把文明施工检查情况在生产会上向各有关单位通报,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措施。

(5)注重施工现场的整体形象,科学组织施工。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及时整理、清理和保养,保证现场施工的规范化、秩序化。

2.3文明施工实施措施

(1)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对参与施工的队伍签定文明施工协议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把文明施工落到实处,提高全体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创建美好环境。生产生活营地房屋建筑布置应合理紧凑、整洁美观;风、水、电、通讯管线布置整齐有序,尽量不损坏周围树木、植被以及河道,并在生活区进行花木、草坪绿化,创造优美、赏

心悦目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清扫处理;在生活区开辟宣传园地,表扬好人好事,宣传国家政策、施工技术和规程规范等;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如晨练、羽毛球、乒乓球、扑克、象棋等,严禁黄、毒、赌和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3)施工机械设备以及进场材料停放、堆存整齐划一;对炸药、油料、化学药品等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专门堆放。

(4)生产及生活废水、废料应进行处理,做到“三个统一”即废水统一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排放,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至规定地点。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全面管理,所有施工人员均要办理暂住证。严禁接受三无盲流人员。落实防范措施,做好防盗工作,及时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和暴力行为,并报告公安部门,确保施工区域内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尊重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自觉遵守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定,搞好文明共建工作。

(6)正确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并与当地派出所联合开展综合治安管理。

(7)施工过程中搞好“落手清”,对于完工的施工现场及时进行清理、处理;

(8)工区内设置醒目的施工标识牌,炸药雷管及油库设立警示牌;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证明其身份的标识牌,标识牌应标明姓名、职务、身份编号;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

(9)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工序相互干扰,凡下道工序对上道

工序会产生损伤或污染的,要对上道工序采取保护或覆盖措施。

(10)现场材料分类堆放整齐,并做好标志,废旧器材及时回收。现场的的钢材、水泥等能入库的尽量入库,不能入库的进行上遮下垫、防雨淋、防日晒等处理措施。

(11)重要施工场地应设有操作规程、值班制度和安全标志。

(12)遵守当地政府的各种规定,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13)与其他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服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项目部文明施工考核标准

公司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安全与环保的管理。

以上文明施工考核标准将对项目部及施工班组进行不定时检查,并建立评分档案。当各大项分数扣完时,将对班组进行再教育,其他单项仍在总分里扣,并要求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整改完成,将实行500~1000元的经济处罚,如一次性检查评分不及格的,将实行1000~2000元的经济处罚,并进行再教育和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整改完成的,将停工整顿或解除劳动合同。造成重大事故或经济损失的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水电站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日

**水电站压力管道工程

厂房土建工程

编制单位:

环 境 保 护 与 保 证 措 施

****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丹巴县南街水电

站压力管道、厂区土建工程项目部

编制人:*** 审 核:***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5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建设施工;常见问题;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持续前进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所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污水的乱排乱放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大元凶之一。因此,现阶段污水治理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每个人引起重视。而目前全国各地的污水处理厂纷纷的发展起来,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项目施工管理也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而繁重的工作,需要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加大其管理的力度,保证污水处理厂施工的质量。

一、现阶段污水处理厂施工常见的问题

1、污水处理厂缺乏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均会产生严重的臭气,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污染污水处理厂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尤其是一些早期建设,周围曾经为农田、水池以及远离市区,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周围形成了居民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生活的影响更为严重,直接威胁到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2、污水管网设计的不合理

进行污水管网的设计需要参考城市的规模,人均用水量总和,不同的用水指标,对以往的用水数据进行推算,执行城市污水处理的规定,但是这种方式对水的估算要求非常高,污水管理不容易进行,导致实施的可能性较低。有关专业人士研究发现,我国的污水处理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在向倒闭的趋势发展。而排水系统的太过单一也导致污水处理的局限性。目前,雨和污染同流的排污方案很多城市都在运用着,其水力坡度减小,便捷性能差,旱季污水含有沉淀物以及建筑废物,会导致管道堵塞,严重会使污水排放不及时而污染频繁发生。一些城市已经实行污水管网的处理,由于涉及面广因此很难全国普遍应用。

3、污水处理厂水池结构防渗透问题

污水处理厂中水池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水池设计往往是由裂缝控制的。如在结构设计中片面的强调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和抗渗透等级,则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增加水泥的用量;水化热的增加和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增大,必然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破坏水池结构的抗渗性能;在变形缝设计中,不按照相应的规范合理的设置水池结构的变形缝,则当外界条件变化时,混凝土结构就难以适应变形的需要,从而产生裂缝;在对水池结构进行构造配筋设计时,没有按矩形水池和圆形水池分别进行合理的构造配筋,则将会产生贯穿裂缝;设计过程中最不利荷载组合选取的不当,则当结构受到最不利荷载组合时,结构将产生裂缝甚至破坏;水池结构中预埋件设计的不合理,如构件锚固长度过长、构件布置过密等,使得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从而导致预埋构件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裂缝;在水池结构设计中忽略了地基对池壁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若水池处于坚硬的基础上,当外界条件变化,池壁混凝土结构将产生变形,同时坚硬的基础约束了池壁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当由其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在应力最大的地方就会产生裂缝。

二、加强污水处理厂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优化质量控制

1.1 制定完整的管理措施,以此来保障污水处理厂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质量。比如:为了对污水处理厂混凝土的施工进行有效管理,就要在混凝土方面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此来保证其混凝土的质量;为了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保证,就要在原材料方面制定施工材料的管理规定,使原材料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等等。

1.3 特别在质量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定工程的管理目标、明确工程的实施步骤、制定工程的管理制度和明确人员的分工,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好,才能使污水处理厂工程的质量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2、加大技术优化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施工管理优化首先在施工的准备期进行优化管理,其目的就是为施工实施阶段创建更为有利的施工环境,使得施工过程更为顺利地进行,这个准备期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安排设计好施工进度,并根据施工质量要求和施工的条件编制好科学的施工组织文件,结合施工客观条件、经济合理性确定最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实施前组织好人力、物资以及技术方面的条件,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计算机模拟和控制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溶解氧目标值的PID控制,以建立高度自动化的污水处理厂,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确保污水处理工业和设备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但是由于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非线性、时滞及溶解氧目标值时变性,使PID控制很难跟踪溶解氧目标值。在PID控制基础上发展了变增益的PID控制、模糊PD控制及神经网络自动诊断、模糊专家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使得系统及过程控制和科学管理于一体,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自动化控制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并可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废水处置中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探索解析不一样的环境构成,特别是技术环境下废水处置程序,综合排水费用和处置费用,建立评估制度,按照最佳原理,获取价值系数下的最佳值。同时据此明确这项数值下技术的标准值,不仅能够改善废水处置过程的有关数据,还能够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宗旨。

建筑执行程序中需要管制工作者在指点废水处置厂建筑工程的建筑筹备和建筑措施的根本实质时,加强建筑品质需求,严厉根据明确建筑进度操纵建筑时间,同时严厉操纵建筑费用,在确保安全建筑的环境下,符合合理管制的宗旨。

3、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3.1 原材料合格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达标,在中国建材市场上,材料的种类繁多,所以在对原材料进行选购的时候就要注重它是否符合标准,必须要有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并且要对材料的供应方进行评估和评价,对大型机械设备也要采取核准制度。例如对水泥的选择,它属于碱性材料,在干燥的过程中就会散发热量,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水泥层龟裂,由于水泥的用量直接影响了混凝土浇筑时的强度,所以选择的应该是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3.2 钢筋层的保护是防止建筑物腐蚀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钢筋的外侧就必须要有混凝土作保护层,以此来防止建筑物被渗水腐蚀。渗水对工程最后的使用和美观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防止渗水的出现,就要在施工缝上埋止水钢板,还要对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不超过2m,并且要吹干模板内的杂物,以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4、优化设备管理

设备的优化管理就是要选好、用好、管好、维护好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维护好污水处理厂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此,一是要做好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购置、操作台账,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尤其是重要设备确保一机一档的管理模式;二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晰校准、定期润滑,确保设备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三是做好设备检修,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工作量的大小做好计划检修、定期检修以及临时性检修工作。

5、加强对污水管网的安全管理与养护

5.1 污水管网工程中由于沟槽深、线多且长,因此安全隐患比较多,稍有差错,就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安全管理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由此可见,安全管理是污水管网实施中的前提基础。安全工作要注意的是:一是在施工沿线,悬挂或摆放安全警示牌;二是按规范施坡,不能放坡的必须支护;三是沿沟槽两侧应有不小0.8m的人行道,所以槽边的堆土不能过高;四是边坡加强管理人员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撤退,排除隐患之后后方再继续进行施工;五是加强安全教育,做好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六是加强雨期和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防止雨水冲刷和冻土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5.2 很多城市对污水管网的养护方法都非常单一,检测手段的缺乏也使污水管网在运行中出现破损、堵塞等众多问题发生。这些问题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改变传统单一的养护和管理理念,机械化代替人力,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管网进行维护,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城市的污水管网管理建设能得到显著提高,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家的发展建设。

结束语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6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保护珠江三角洲的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地表水体水质保护。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区域)的范围按《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确定。

区域沿海海域水质保护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区域内市(地级和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县级市、区,下同)和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水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四条 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从财政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

第五条 区域内各市、县人民政府应定期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水质保护的情况。

第六条 省和区域内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水质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参与水质保护规划制订和主要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监测。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卫生监督,协同调查处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航政、港务监督机关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对船舶污染和港区环境实施监督管理。

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农药、化肥、除莠剂的使用管理,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污染。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水质保护规划的制订,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防止水质污染。

公安、市政、环卫、国土、规划、供水、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质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上述部门的水质保护工作,应接受同级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指导,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划定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制订水质控制目标。

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和水质目标控制方案应当包括划定主要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和所执行的水质标准,设置跨行政区主要河流边界断面及其水质控制指标,明确对河流边界断面水质负责的相关地区。

市、县、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和水质控制目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功能区和边界断面水质符合规定的目标。

第八条 区域内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和水质控制目标,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阶段分配到各市、县所属主要河段。

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的水污染物控制在分配的总量控制指标内。

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必须按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限期削减水污染物排放量。

第九条 各地新建、扩建、改建、迁建的建设项目排放的水污染物,不得突破本行政区以及排放地点或河段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

对已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新建、扩建、改建可能增加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确需建设的,必须先行削减本地区的污染负荷,并征得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水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征求相关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不同意见并协调不成的,报共同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

第十一条 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如实填写《排污申报登记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申报登记表》申报的情况核实后,根据分配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发给排污许可证,实行总量控制排放。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并保证计量器的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 区域内的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应当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一万人以上的乡、村也应当根据水质保护规划的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到二五年时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到二一年时不得低于百分之七十。

第十四条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行污水处理有偿服务,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必须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和补助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集中处理的收费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工业废水,必须达到规定的进水水质标准。

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并且缴纳污水处理费的单位不再缴纳排污费。

第十六条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应保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应对其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检测,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对其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排放的污水超过排放标准时,应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并缴纳超标排污费。

第十七条 禁止在区域内建设小型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染、染料、炼油、农药和其他污染严重的企业。

第十八条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的残油、废油、垃圾禁止排入水体。

第十九条 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必须对粪便、废水和其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向水体排放。

第二十条 新建的港口、码头应设置回收船舶残油、废油、含油废水和船舶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

已建港口、码头尚未设置回收设施的,应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两年内建成有关设施。

油码头和造船、修船、拆船单位应配备防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设施。

第二十一条 在生产、装卸和运输油类及有毒有害物品,以及利用港口码头、仓库或容器贮存上述物品时,必须配备防溢、防渗、防漏、防散落等安全设施和事故应急处理设施。

第二十二条 禁止单位和个人向水体倾倒固体废弃物。

贮存、运输和处置固体废弃物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二十三条 发生跨行政区水污染事故时,当地人民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污染,并通报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和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相关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跨界河流边界断面水质进行监测、检查,发现边界断面水质超标时,应将边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边界断面水质超标的市、县必须在接到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逾期仍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

第二十四条 市、县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市级人民政府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集中式供水以外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市级人民政府提出,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应划定明确的地域界线,树立界碑。

第二十六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执行下列规定:

(一)排放水污染物必须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标准和总量;当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能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目标时,应削减排放总量;

(二)禁止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和非更新性砍伐水源林、护岸林,以及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等破坏水环境生态的行为;

(三)禁止向水域排放和倾倒残油、废油、油性混合物、垃圾、粪便、工业废渣及其他废弃物;

(四)禁止设置占用河面经营或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餐饮场所;

(五)禁止建设大中型畜禽饲养场。

第二十七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除执行第二十六条规定外,还应执行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有的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使水体达不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时,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污染物削减计划,并监督排污单位执行,削减后仍达不到规定的水质目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其限期拆除或治理;

(二)禁止发展新的城镇,控制已建成的人口集中居住区;已建成的城镇和居住区内的生活污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三)禁止在河面围养禽畜以及在河岸或河中沙洲设置禽畜饲养点;

(四)禁止堆置和填埋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五)禁止设置装卸油类、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第二十八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执行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外,还应执行下列规定:

(一)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原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拆除;

(二)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原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拆除计划,限期拆除;

(三)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不能保证边界断面水质符合规定的控制指标或逾期未完成限期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任务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主要负责人以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原批准决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以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行使水污染监督管理权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以处罚: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十二条规定,不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并保证其正常使用、不能正确反映排污单位污水排放情况,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十七条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由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排放、倾倒污染物、废弃物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除责令其消除污染后果外,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或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四条 区域内各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经同级人大会批准后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水质保护的水质监测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COD、BOD、SS、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7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镇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特别是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以来,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加快,到*年底将全面完成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是,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建设滞后、总量不足,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率低,工艺落后、处理效果差,体制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统筹,科学编制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各地要从城乡统筹出发,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地区环境容量和污染防治要求,抓紧组织编制县市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管网建设与集中处理设施并重,管网先行、处理跟进”的工作方针,按照《*省城乡给排水专业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以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调整和完善城乡给排水专业规划。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城乡供水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区域内供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共建共享。有条件的区域,要根据主要污染源情况确定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或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水的地区,应建设市场化运作、兼顾生活污水处理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各地在完成县以上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要重点规划建设中心镇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有计划、分步骤开工建设,扩大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覆盖面。

二、加大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一)加快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建设任务。按照率先建成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筹措资金,用足用好省级各项补助资金,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列入“811”环境污染整治建设项目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于*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他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要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一年内实际处理负荷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

(二)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各项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及竣工验收制度。要严格基建程序,在项目准备阶段,要抓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扩初设计、环境评价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在项目执行阶段,重点抓好招投标与监理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执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在项目竣工阶段,重点抓好工程试运行与财务决算等工作。项目的招投标率和工程监理率要达到100%。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落实有关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完善工艺。要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实际,选择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采用脱氮除磷工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氮、磷等指标超标的,要制定限期治理方案。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落实污泥处理、噪声控制、除臭、消毒等措施。

(四)切实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验收工作。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向环保部门提出试运行申请,环保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是否同意的审核意见。试运行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应当符合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要求。试运行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营;试运行阶段废水排放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应向环保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延期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加强监管,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

(一)严格实施排水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排水企业的监管,建设、环保部门要严格实施和执行对排水企业的排水、排污许可证制度。通过污水处理厂与排水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排水企业的责任;加强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排放口特别是重点工业排放口水质水量的监测,禁止超标污水进入收集管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工艺接纳工业污水,禁止接纳超过处理能力或接纳不符合处理工艺的工业污水,以保证污水收集系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正常运行。

(二)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管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要负责做好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依法做好排放污水的申报登记工作。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超标排放的,必须进行限期整治,并按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加倍征收排污费。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纳管排污单位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建设,确需建设的应相应削减原有项目的排污量。

(三)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监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规范要求设置,并安装水量自动计量装置、等比例采样器和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在线监测监控应与环保、建设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测监控。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监测公示制度,定期监测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建设、环保部门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运营单位发现进水水质、水量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或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或出水水质严重超标、超量,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启动应急预案,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并向建设、环保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可采取关闭超标排污单位污水纳管阀门等措施,防止总排口出水水质超标。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需要停止或部分停止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转的,应当提前15天向建设、环保部门提出申请,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同意。当地政府或建设、环保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城镇污水处理厂停运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限产、限排等措施;对于因突发事件或事故造成污水处理关键设备停运的,运营单位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抢修恢复正常运行,保证城镇生活生产秩序正常运转。

四、深化改革,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各地要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深化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部门与运营单位的关系,使城镇污水处理运营单位逐步成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经营实体。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鼓励各地以资源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供水排水一体化的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制度和项目代建制,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性公司参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建设部门与污水处理运营单位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要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特许经营的城镇污水处理运营单位,可在核定实际污水处理量及处理成本的基础上,由建设部门与运营单位签订委托经营协议及污水处理厂服务合同。鼓励有能力的工业污水处理企业,按有偿原则承担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尚未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城市,*年6月底前必须开征污水处理费;已开征污水处理费但平均征收标准低于0.80元/立方米的城市,应按照省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加快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补充通知》的要求,于*年底前调整到位。要加强对自备水源单位的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对自备水源单位,可依据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取用水量征收污水处理费,计收标准与城镇供水的同类用户相同,并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协议方式委托银行直接划拨污水处理费。对未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未缴纳排污费的,应当收取污水处理费;已缴纳排污费的,不再收取污水处理费。各地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在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应将剩余资金优先用于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

五、加强科研,大力推广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各地要加大科研投入,组织科技、建设、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污水处理等环保技术的科技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工作,积极推广和大力使用节地、节材、高效的经济型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要采取措施,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回用水利用率,鼓励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消防等行业和新建小区推广使用回用水,节约水资源。

切实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工作。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对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污泥,必须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置;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必须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处置。

六、加强领导,健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保障机制

根据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要求,各地要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任务考核内容。要切实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监督管理,编制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及其污泥处置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环保部门要依法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将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污染源进行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管理,定期公布出水水质监测结果,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的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和综合评价考核标准。财政部门要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出发,加强资金保障,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债资金的管理。“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革、经贸、科技、国土资源、水利、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履行各自的职能,做好相关的指导管理工作。

要加快建立城镇污水处理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和公众对城镇污水处理运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作用。

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措施篇8

    、城市污水集中控制措施也不同,而集中控制措施进出水口的水质要求也不同,这些不同也决定了污染源达标排放应执行的标准。 在达标控制中必须根据污染源污水构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生物毒性,污水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带来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的要求,受污水体水域功能等一系列因素,选择相应的控制标准、该严则严、能宽则宽,以实现有实际意义的达标控制。

    2 达标控制原则

    2.1 实施污染分散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按污染物分类和污染源分级分别确定控制措施。一类污染物一律采取源内控制和浓度达标排放的控制原则;难以生物降解和生物毒性较大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实施源内控制为主集中处理为辅的原则;废水可生化、生物毒性较小的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采取集中处理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的控制原则;影响污水可生化性因子已清楚的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放宽到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控制[1]。

    2.2 实施不同控制标准的达标排放控制原则  凡是有地方标准的优先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一类污染物及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排放浓度必须达到地方或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污水难以生物降解、生物毒性较大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按污水排放标准中的行业排放标准控制;一般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进行控制。

    2.3 实施分区控制原则 按污染源污水排放途径、受纳污水的水环境水质保护标准,即按环境水体功能区进行分区控制。

    2.4 尊重现状控制原则 按照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治理现状采取不同的控制原则,对已有处理装置的污染源,在保证污水处理装置正常处理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达标控制。

    2.5 最优技术控制原则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负荷应达到最优生产技术条件,满足正常生产条件下单位产品的最大允许排放要求。

    2.6 基准控制原则 以排污单位污染物现状排放浓度及排放负荷为基准值,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其排放浓度和污染负荷只能降低,不能增加。

    3 污染物分类和排放标准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基本上将污染物分为二类,作为一类污染物必须从严控制,而作为二类污染物中的综合指标COD在不同污染源中的内涵有所不同,因此在执行的排放标准上就有一定的变化,如污水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不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废水是回用,还是进二类或二三类水域,其执行的标准都应该不同。因此,对污染物进行细分类,确定不同的控制标准是实现达标排放的前提。

    3.1  污染物的分类 污染物的分类首先应依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分类的原则是按照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的影响、环境效应,对污染物进行分类。凡是难以生物降解、生物毒性较大、在环境中易积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产生影响的废水污染物可归为一类;对于可以生物降解、毒性较小、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工程处理,在环境中可以自然降解的污染物归为一类。污染物的分类方法是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污水及其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调查、测试,对污水可生化物、生物毒性进行分析,对测试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筛选出需要进行控制的污染物,并对各污染物进行排队,然后确定需要控制的污染物,按照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环境效应、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等对污染物进行分类。经过筛选分析,凡是难以生物降解、在环境中易积累,生物毒性较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产生影响的,需在源内进行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划分为一类污染物,除此之外的全部属于二类污染物。经过我们的研究分析,需要重点控制的城市废水中的1类污染物主要有总汞、总镉、总砷等。二类污染物主要为COD、石油类、氰化物等[2]。

    3.2 应执行的排放标准 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排放标准的首先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其次行业标准。如果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但在执行排放标准时应区别对待,特别对综合控制指标COD,尤其要考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影响。

    4  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措施

    为实现控制标准,对工业  污染源应采取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浓度达标与排污总量双指标控制、强化污染源内污水处理的全方位、多层次控制措施。生活源强化管理和污水处理双重措施。 4.1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对物料、能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浓度大及负荷高,生产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费用较高的工业污染源,如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行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4.2 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 对排污单位实施从原料投入,中间生产到污染物生成,废物回收,污水处理的全过程控制,即从简单的污染末端治理,扩展到生产全过程[3]。

    4.3 强化污染源污水处理 凡是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全过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车间排水口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革、纺织等行业产生的污水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对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废水中化学耗氧量达到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或行业标准;食品加工与制造、饮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需氧量适当放宽控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尽可能采取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

    4.4 加强管理保证处理装置正常运转 对已经配置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源要加强管理,保证处理设施运转率在95% 以上,达到设计处理效率,绝不允许私自关闭处理设施[4]。

    4.5 采用水污染源的COD在线监测 COD在线监测仪在污染源废水监测中,由于水质中所含还原性物质成份不同,氧化反应难易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段污染物浓度波动也较大。这种现状客观地要求COD在线监测仪工作时,消解时间、消解温度、曲线有效取值区间要与水质情况相匹配,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值,针对不同水质要通过现场实验确定上述运行参数,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不同行业工业废水实现准确测定的消解时间、温度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设定统一的消解时间、温度,要针对不同水质中还原性物质的易降解难易程度,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适合消解时间和温度,本着既要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和较高的监测效率,又要兼顾由于运行时间的过长和温度的过高而导致能源的浪费、运行费用增多及仪器使用寿命缩短。

    对于不同污染源废水,根据日常掌握的监测数据确定正常值发生范围,选定曲线的上下限值,保证COD在线监测仪测定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并应根据水质浓度的变化做动态调整。

    5 结语

    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涉及到各部门、各层次,按照污染源废水构成、生物毒性、可生化性和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污染源及其污染物实施不同的控制标准,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污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以最小的投资实现污染物的最大削减,各城市可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控制标准。 但在执行不同的控制标准时,将对排污收费产生影响,因此经过研究,建立相应的收费政策或标准,将使污染源的控制管理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泽斌,夏立新,任永海,等. 黑龙江省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污状况及控制方法.  北方环境,1996(4):23-25.

    [2] 程治强. 沈阳市工业污染源指标化控制的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1994(1):35-37.

    [3] 马生柏,李晓红. 县级重点污染源开展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思考.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1):56-58 .

上一篇:逻辑学入门知识范文 下一篇: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