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39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1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实现一体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遵照上级一体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守住底线、不断规范、实现创先”的步骤,把生产、安全生产、依法经营、优质服务、人资、行政、党建、监审等工作与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把岗位职责、管理流程与标准、制度相结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完成了《部门业务管理手册》以及《岗位工作指引》编制

县供电局于2012年8月成立以后,通过收集相关标准制度、组织各部相关人员学习,组织相关专业业务骨干编写部门《业务管理手册》共23册、部门《岗位工作指引》共113个。其中《业务管理手册》内容涵盖了供电局各专业主要工作标准、业务说明、业务流程、业务重点、记录表单等,明确了各项业务的工作重点及要求,融合了供电局一体化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各项业务完成指标以及年度全省排名的情况

1.各项业务指标。2013年1月至9月,我局共完成供电量3.7476亿千瓦时,完成率为75.39%,售电量3.58亿千瓦时,完率为76.1%,电费回收率100%,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1亿元,完成率75.16%;当前资产负债率为37.35%,比年度目标值49.69%低12.34个百分点时,全部经济指标均在省市公司考核范围之内。

2.经济技术指标。2011年我局在省公司的经济技术指标排名为17位,到2012年,在省电力公司排名17位,在南网公司的排名为36位。

(四)达到安全生产规定

安全生产是创优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管控力度,不断增强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感,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开展新《安规》学习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农电安全警示教育、违章查处、安全稽查、生产周报、“一票一卡”、“安全月”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针对农电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以省市公司开展的农电员工新《安规》知识调考为契机,广泛在农电员工队伍中开展新《安规》知识宣贯、考试,并在市公司组织的新《安规》知识调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市公司农电工作部通报表扬,同时也强化了农电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确保了连续多年未发生人身事故、电网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一般障碍和异常事故,截至截止2013年10月31日,各生产部门和班组均未发生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事故,累计安全生产639天,完成2013年78个《管理工作标准》修编并,组织开展了2013年基准风险评估工作,形成2013年风险概述及风险报告

二、创优秀企业具体做法

(一)围绕目标,同心协力,创建优秀企业

县供电局自开展创建省优秀企业工作以来,以“发展提速、管理升级、素质提升,全面进位”为工作目标,不断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使“创优秀”工作向更宽、更深、更高方向展开。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省优秀县供电企业的标准,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二是建立常态机制,将“创优秀”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周一、周五为“创优秀”工作汇报、总结日,总结创建成效,研究解决存在的不足,确保创优秀工作连锁推进;三是强化“刚性”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竭力避免可能出现的松懈情绪和麻痹思想,切实整改“短板”,限定时间,全面完成;四是敞开大门,虚心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创优秀”各专业组成员、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赴省内管理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五是为了加快创建步伐,实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制,牢固树立“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工作信念,全员参与,全面增压,将“创优秀”工作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二)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创优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县供电局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管控力度,不断增强了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感,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开展新《安规》学习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农电安全警示教育、违章查处、安全稽查、生产周报、“一票一卡”、“安全月”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活动,使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针对农电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以省市县供电局开展的农电员工新《安规》知识调考为契机,广泛在农电员工队伍中开展新《安规》知识宣贯、考试,并在市县供电局组织的新《安规》知识调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科学规划、加快步伐、狠抓电网建设

近年来,县供电局根据“十一五”电网规划和生产计划,结合电网现状及实际情况,将加强电网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了输、变、配电设备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通过对电网建设工作强有力的开展,为进一步打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大大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县供电局健康发展

强化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继续以生产现场反违章工作为重心,以“三铁”反“三违”,严肃违章的查处,加大安全稽查力度,充实安全稽查队人员,配齐稽查车辆,提高现场“安全把关”能力,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从源头抓起,杜绝“六不”行为发生;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农电员工安全警示教育,从安全的最基础、最基层抓起,牢固构筑安全生产坚强防线,确保我局健康发展。

(二)加强电网建设,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加大电网新建工程的建设,确保35KV土楼变输变电工程如期完成并投入运行;加大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确保35KV黄桥变、35KV陈桥变改造完工,35KV金谢汤线、金谢陈线改道、改造工程完工,为我局打造坚强电网夯实基础。

(三)加强成本控制,强化预算管理

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预算控制力度,全面增强预算执行力和约束力,继续强化成本管理,努力提高成本费用发生的均衡性和预算的准确性,切实提高三项费用管理水平。

(四)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服务工作

加强值班和供电线路设备巡视工作,提高电网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加强优质服务和供电抢修工作,不发生负有责任的行风投诉事件。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 电工进网作业 高压理论 培训 教学方法

为了规范电力行业、保障电气安全作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15号令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1]。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电工具有进网作业资格的有效证件。进网作业电工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注册。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因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是保证电气安全的最基本措施之一,对其考试的培训教学要求应该主要针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岗位需求,密切联系电力生产实践,注重科学应用,并以安全主线贯穿始终,力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宿迁市电力培训中心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为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培训了数百名员工。电工进网作业许可高压理论部分知识面广而宽,在考教分离的体系下,考试的广度及深度都逐渐加大,这对“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11月28日,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泗阳开班,针对这次开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培训教学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为以后的高压进网作业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过程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作为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第一部分起到了总述的作用。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负荷的组成及分类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章的教学主要手段是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关键知识点。结合学员实际的工作情况,将原理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出来,方便记忆。

(二)电气安全技术及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进网电工作业首要的就是要掌握电气安全技术。高压理论部分的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掌握电气安全用具和触电急救的方法,以及电气作业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了解电击方式及电气火灾补救措施等。这部分的内容与进网电工的实际工作息息相关,除了在本章做重要讲述之外,在其他各章都穿插了电气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电力变压器的知识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部分,了解、掌握和熟悉电力变压器的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变压器的分类主要有电力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特种变压器。这其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型号及技术参数、运行条件及方式等知识点。本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之后紧接着就进行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排故等操作,这样就更加方便学员领会电力变压器的理论部分。经过实践教学,这部分的理实一体化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员对变压器的相关计算不能完全理解。对单相、三相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额定电压、电流的计算感觉不太容易接受。但是不论是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的过关方面还是从工作实践出发电力变压器的计算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何让学员在理解电力变压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次侧的计算,在教学方法上尚待改进。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总结

(一)教学安排有所创新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针对岗位的普遍要求,电力实际生产和培训教学知识点密切结合。宿迁市第20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一些改革。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紧密型,采用理论教学培训之后立即进行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此次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过关考试,而是本着让学员多一点理论基础的原则。因此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适当增加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及线路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另外最后一章电气安全部分将事故安全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主要单元当中,并穿插了现场急救、人工呼吸法、高压触电急救,真正体现考证培训与安全培训贯穿始终。

(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

此次的培训过程尽量改变了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员参与了学习讨论。实践证明,学员大胆发表意见,通过他们实际的施工经验来检验理论。在这样的轻松状态下,焕发了创造的热情,释放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今后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培训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一)进网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不等,年龄层次分布非常广,从二十来岁到四五十岁的员工都有。因此,需要制定针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范围的教学计划。让年龄低的学员学而精,年龄高的学员能基本理解原理。

(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已经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全部的考试内容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年龄大,学历层次比较低的学员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当然也就对这种形式的考试感觉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上,应该安排两个学时左右的时间为学员普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对于提高学员考证过关率。

四、结束语

进网电工许可证考试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而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整个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谨的系统工作,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不断的培训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发扬有效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高压理论部分[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编写组.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考试习题集――高压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3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学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介绍了为“安全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课程设计并实现的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VBR,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真实的学习与实践环境。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本教学软件系统,不仅增强了学生运用信息安全专业知识的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信息安全;安全电子支付;虚拟网上银行;CA认证中心;虚拟购物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构造可视化、可接触、所见即所得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必然趋势,其中,教学软件就是一个重要应用,通过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满足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代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安全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是云南大学软件学院信息安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围绕安全电子支付的技术和系统进行讲授。由于课程内容以金融知识和相关信息安全知识为基础,而大部分学生没有使用网上银行的经历,也没有网络购物以及网上支付的经历,如果单纯用传统的文字、幻灯等教学方式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另外,软件学院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工程素质,而一个完整的安全电子支付系统需要多个基础系统的支持。因此,我们为本门课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VBR(Virtual Bank Room),用以辅助课程的教学,这套系统真实地模拟了现代网上银行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可以针对信息安全知识进行运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2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VBR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由虚拟网上银行、CA认证中心、虚拟购物中心三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其中,虚拟网上银行子系统真实模拟了现代网上银行的基本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网上支付、业务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其中,用户管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以及网上支付模块是提供给虚拟银行用户,即学生使用的,业务管理模块是提供给虚拟银行工作人员使用的,而系统管理模块是提供给虚拟银行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使用的,虚拟银行工作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可以由教师或者指定的学生担任。另外,参照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我们实现了虚拟银行的CA认证中心子系统,用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并支持安全网络传输服务,为虚拟银行用户提供更强的安全保护并为将来支持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的实现提供支撑。而且我们还在VBR中实现了一个虚拟购物中心子系统,提供虚拟的购物环境,这类似于很多银行提供的网上商城,学生可以在虚拟购物中心中进行模拟购物,在CA认证中心获取数字证书,通过虚拟网上银行进行网上支付,当然,为了完成网上支付,只有虚拟网上银行、CA认证中心和虚拟购物中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提供支持网上支付的协议或者系统,因此,我们在实现该教学软件系统的基础上为学生示范实现了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用于实现安全网上支付,提供给学生一个非常完整而真实的体验环境,让学生不仅真实体验网上银行功能,感受电子支付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进行进一步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整套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满足“安全电子支付与电子货币”课程的目标,这套系统支持让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来学习金融领域中电子支付相关安全技术与系统,并提供进行相关工程实践的基础;

(2) 充分体现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特色:整套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以安全为基础的,虚拟网上银行系统要为银行用户提供安全保障,CA认证中心是安全

基础设施中的核心组件,而电子支付的实现更是安全的应用,因此,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使用该套教学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而且可以进行真实体验以及进行相关安全工程的实践;

(3) 强调对软件学院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以该教学软件系统为基础的实践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

我们采用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5和OpenSSL实现了整套系统,由于虚拟购物中心相对于虚拟网上银行和CA认证中心来说,其设计实现的安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下面我们针对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中的虚拟网上银行子系统和CA认证中心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来进行说明,然后介绍基于这套教学软件系统进行的SET安全电子支付协议应用示范。

2.1虚拟网上银行关键技术实现――数据库加密

VBR虚拟银行教学软件系统中的虚拟网上银行子系统虽然是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网上银行系统,但是,为了强调其真实性,突出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对虚拟网上银行子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实施了加密安全保护技术,也就是对虚拟网上银行管理的各类关键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存储,整个数据库以密文形式保存。在将数据以密文形式保存于数据库后,如何进行高效的数据检索是我们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原来针对明文数据的检索语句不可以直接运用到密文数据库的检索过程,而如果在检索前先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对解密数据进行检索是不安全和不高效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密文检索算法。通过这种安全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来自于数据库的安全威胁。

我们对虚拟网上银行子系统的数据库实施加密保护,不仅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应用密码技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今后在这个加密数据库上进行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的工程实践时可以充分运用密码技术基础知识,在不破坏密文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整个子系统的实现我们使用了对称密码算法DES和Hash算法SHA,我们的主要实现方法是:

(1) 数据库加密:明文数据在输入数据库之前将经过加密处理,加密的粒度为分量,即每次加、解密的粒度为每条记录的分量数据,这能较好地适应数据库的操作。假设数据表为T,表T有M个属性和N条记录,其中一个属性的属性名为T(i)(i

(2) 密文分量C(i,j)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C1(i,j)为对分量T(i,j)用密钥K1进行对称加密的密文DESK1 (T(i,j)),第二个部分C2(i,j)为基于第一部分密文生成的校验码DESSHA(T(i,j))(DESK1(T(i,j))),用于检索。

(3) 为保证相同的数据项每次加密的结果都不相同,在加密时,在每个数据项的后面添加了随机数,这样能够增加破解的难度。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4

从理论性特点讲,该课程涉及直流电路知识、交流电路知识、动态电路知识、磁路知识等。这些知识有的比较形象、有的比较抽象。但不管如何,教师都应利用这些知识的传授适时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或在备课中准备、或在讲课中进行、或在讨论中引导。方式可灵活多样,贵在得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树立安全意识、具备安全预防能力的重要与必要。从实践性特点讲,本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都是为实际操作服务。如果学生只知理论不会动手,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而实践训练有可能涉及许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譬如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可能要蹬高安装,涉及爬梯、站立高处、安装、拉线、接线等环节。每一环节都要仔细、都要小心、都要认真,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师对于学生的实习训练,在实习前要讲清操作要领,强调安全操作,注意操作问题,做好操作示范,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念上树立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问题,清醒认识电工实习时时都有危险的可能,预防第一,高度重视。实习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今后重犯,切实帮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

2.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渗透安全知识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努力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安全知识,理解安全内容,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第一,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明确安全的重要性。由于中职生在初中时的《物理》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进入职高后,课程难度逐渐加深,课程内容逐渐增多,致使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加上教师在讲电工实习时可能会出现多种安全问题,一时难以适应,心理上出现畏难情绪。尤其是胆小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讲的电工操作时出现的不安全案例,及看到教师在视屏上播放的电工实习出现的不安全事故,畏难心理更重。因此,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对该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明确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讲究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等。第二,要把安全知识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安全知识的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教材各章节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学要点,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如《电工基础》运用安全用电知识解释供电系统的安装一节,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保护接地,什么是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为什么中性线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地。为什么中性线接地的供电系统,必须采用保护接零。这两种保护措施为什么不能混用。为什么在中性接地的保护接零系统中,为了使用电更加安全可靠,可对中性线采用重复接地措施等。在这些知识的讲解中,应渗透安全用电、安全安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如果接错其后果不堪设想。又如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一章的学习,教师在讲清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构造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在三相交流星形连接中,中性线电流是多少,中性线可否省去,总中性线上为什么不能接熔断器和开关,接上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等。教师在讲清这些知识点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安全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懂得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跟现实生活与将来工作的密切联系。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认真训练,没有过硬的技术,那么,势必影响将来的工作、生活及工作成效,甚至危及生命,或者给国家集体带来严重后果。

3.联系实践操作,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在这些实验中除了完成理论学习后的实验验证外,也可安排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还可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强化训练,以期实现技能等级达标的目的。在这些实验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验项目、实验材料、实验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安全用电、安全防护措施等的教育与渗透;时刻不忘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醒学生实验及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设备安全、人身安全,逐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实验前,可通过视频播放演示法、教师示范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方法使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验时,可通过教师集体讲解法、个别指导法、临时纠错法、巡回指导法等方法开展实验,使学生明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才能少出或不出差错,才能更安全更美观;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实验中获得成功与喜悦;在实验中逐步具备安全意识、逐步掌握安全知识、逐步提高安全保护能力。总之,《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它有一个过程,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尽管电工实验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但只要我们时刻有安全意识,防范在先,规范操作,事故就会降到最低限度,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能实现。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设置对学生专业学习形式十分重要

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课程不仅仅是文体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过程。课程还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组合体,任课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教学实践表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对学生专业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了学习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由浅入深,课程设置门数不易太多。据统计,入校时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严重缺乏,高中的数学成绩差,对物理学是的电学、磁学一知半解,对化学中的有机化学内容一无所知,此类学生占到入校生的四成左右,这些现实的问题,为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合理设置课程,避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二)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以往的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考虑到专业属于制造技术大类,课程设置中机械类、电类知识所占比例较大,如开设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磁场等课程,线缆专业课程仅设置了电缆材料、电缆工艺及电缆设备等。作为线缆专业的高职高专教育,学校要培养的是获得线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用操作技能,面向线缆生产及管理岗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线缆人才。很显然,单纯的电缆专业课程知识无法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的门数和内容是关键

作为工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理论学习、技能实习及毕业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机械理论及电类知识的教学内容可作适当的处理,在线缆专业课程中可考虑电线电缆的独特性,将电缆工艺课程进行拆分,增加教学内容。在技能实习安排中,增加授课教学过程中的见习学时,做好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课程门数的确定中需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既要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又要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习任务量很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全部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每学期课程不易过多;二是考虑学生的基础,从对电线电缆一无所知,到成为掌握线缆理论,精通设计方法的专业型人才,实习环节不可缺少,在课程门数设置中要安排好理论与实习的关系,实习期不少于四周,见习期不少于二周;三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安排。把设计全部安排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设计的能力。

在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又涉及到:一要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基础,从工科的基本知识开始,循序渐进,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二要从学生的就业及发展角度考虑,课程内容可含盖企业管理和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满足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 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界定专业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专业内涵决定了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课程的内容决定着学校培养目标,没有培养目标的课程就是无方向、无灵魂的课程。确定课程的内容时,一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二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成为高技能型人才;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容器。高职高专教育不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课程设置时,学生要掌握数学、机械及电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机械识图能力及电学基础理论,为线缆专业学习奠定必要基础;要掌握电线电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接受电线电缆制造工作岗位的基础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线缆设备操作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熟悉电线电缆生产工艺及制造加工过程,能独立编制工艺规程,具备工艺规程的组织实施能力;要掌握电线电缆产品研发、制造、检测、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能适应线缆企业的生产或管理岗位工作需求;要掌握企业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及线缆英语基本知识,能适应企业组织管理工作,及时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发展前沿,获取新知识。

(二)合理确定课程门数

课程门数的确定涵盖了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横向。从高职高专教育的学生背景和线缆专业独特性两方面考虑,合理确定课程门数。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开设过多过深的课程,学生难以接受,每学期开设六至七门课程,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顺序为主。在课程设置中,保持先期的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磁场等基础课程。鉴于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的独特性,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用途分成五大类,裸电线、绕组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将原有电缆工艺课程拆分为裸电线制造、橡皮电缆制造、塑料电缆制造三门课程,增加线缆专业的覆盖面,拓展线缆专业深度。实践表明,线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可增设企业管理及线缆英语二门课程。同时,增加课程实践环节,此环节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全面考虑制造工艺、技术性能等要求完成的机械设计及电缆结构设计。在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程三至四门,学科基础课程四至六门,专业课程九门,选修课程五门,实践环节课程及毕业设计三门。

(三)优化课程学时

课程学时的设置涵盖了专业的“线”,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纵向。课程学时安排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所处地位。公共课、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不同类型课程的学时有所差异;二是课程与线缆专业联系的紧密性、应用拓展性。如电工学课程的知识点,与线缆专业联系性较强,在线缆专业中应用较广,授课学时将比工程制图课程略多些;三是课程的教学重点。高职高专教育实行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习基本课程的同时,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学时安排要有所倾斜。

(四)关注课程内容的交叉

线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在三年内要完成理论学习、岗位实习及毕业设计,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的设置课程及学时,成为课程安排的关键。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时要着重把握以下问题:一是选择合理的课程开设次序。公共课程使用统编教材和其他相关院校统编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公共课与选修课程可交叉设置,部分学科基础课可首先开设,专业课程与选修课也可交叉开设;二是考虑到电线电缆岗位实习时的特殊性,学生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时间整体安排,不得与理论授课相交叉;三是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进入学校学习前,很多学生对机械类、电类以及电线电缆知识一无所知,不了解线缆专业的特点、应用及就业,对操作技能没有感性认识。总的来讲,学校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可面向基层及生产岗位,成为操作型专门应用人才,因此在课程学时安排时,要分配四至六次的见习,使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结论

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汇总表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及按学期安排。见习学时计入总学时,由任课教师自定,通常不列入汇总表。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结合线缆专业的发展进程,我们在教学中确定了课程汇总表

自课程设置安排并且实施以来,已培养近千名毕业生,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从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中,课程教学内容覆盖知识面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点提高了,拓展了学生的电缆制造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从教师教学信息反馈中,教师根据自身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课程,合理安排授课与见习学时,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了。从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线缆生产者或管理者岗位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能自如的运用线缆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很快成为企业生产及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春江电线电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周国烛.高职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安全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引言

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的基层单位,安全管理是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果安全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供电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发展。农网改造结束后,各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分支营业机构,承担着管辖区域内用户的报装接电、抄表收费、营销管理、电网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地位举足轻重,各供电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同网同价”中取消了“赤脚电工”、组织机构定编定员、抄收到户、维护到人后。只有注重安全,抓好安全,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才会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工器具管理不到位

在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安全工器具未能进行定期实验,不能统一管理,使用记录不完整,不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由于安全工器具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容易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二)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

在供电所,不论是职工还是农电工安全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农电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在工作中存有侥幸心理。加之对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安全意识更加的缺乏,这样就不能避免的造成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三)工作中安全措施采取不到位

在工作中,许多人员往往嫌工作程序复杂,容易根据经验工作来从事施工,将工作程序人为的简化,不戴绝缘手套等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容易造成习惯性违章,对人身和电力都是一种危险因素。

(四)电力范围广泛,维护面广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供电网络遍布各个乡镇,地域范围广,线路的维护面广。由于施工过程中地点分散,加之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情况复杂,施工设备维护不便,难免会产生不安全因素。

(五)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在电力施工中,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水平,但由于工作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培训力度不够,培训不到位,安全培训计划性不强,形成培训的形式化、表层化。

(六)用户用电意识淡薄,破坏电网现象时有发生

在农村,地域的限制使得对电力的安全宣传不够,用户对电力知识还很匮乏,容易造成意外伤害。此外,利益的诱惑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对电力设施进行盗窃,加上线下建房等违章行为的发生,都成为影响电力和人身安全的因素。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安全责任、维护管理毫无疑问重点落到各供电所。特别是乡镇供电所,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给日常维护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划分区域,以台区为单元,把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职工个人,使每个职工身上有担子、有义务、有责任,促进职工加强日常维护巡视力度。同时,把相应管理人员和值班室的电话告之各用户。这样一旦有问题,可快速反映,迅急作出处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隐患整改消帐制度,迅急整改安全隐患缺陷。

虽然通过农改,已打造了农村供电新网络,网络水平极大提高,但由于农改工期紧,资金有限。在改造时,难免有些缺陷存在,比如拉线地埋深度不够,架空线的对地距离不够,配变的接地电阻没能达标等,加之自然灾害影响使农村供电网络的缺陷较多。为此,彻底消除农网及配电设备的隐患是搞好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基础。 针对面积大、范围广、隐患多的特点。我们应该建立健全"隐患整改消帐制",也就是把用电户或管片员发现的隐患和各级安全检查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用书面形式通知各整改责任人,供电所统一组织相应的材料,限期各管理责任人进行整改,整改后由供电所验收后消帐。若供电所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供电公司组织专班整改。这样就能够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落实一处,从而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治",保证网络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

三、供电所安全采取的措施

(一)规范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在单位内部首先要让员工将安全工器具作为自身的一部分,严格安全工器具的管理,自行保管严禁他用,同时要在单位内部建立安全工器具的考核机制,严惩不规范使用的行为,从制度上约束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二)在员工中加强安全思想意识

供电所可以组织安全活动,举行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学习安全知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安全事故通报,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牢固建立安全防线,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用他人的事例教育员工,让员工意识到违章的危险性。

(三)加强培训学习,力保现场安全

供电所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围绕施工现场的安全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抓培训,用实际经验和现场状况进行培训教育,同时采取多层次性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同时加强安全学习,规范安全活动记录。

(四)建立内部考核机制

实行内部考核制度,每月对生产、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坚决反对违章行为,力求组织严细,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层层把关。对工作负责人进行动态管理,给予一定的经济考核,建立以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的良好机制,层层分解安全目标,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力度。

(五)加大线路巡视力度,开展反事故斗争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大线路巡视力度,查处线下建房等违章行为,抓好反事故斗争,确保人身安全。大力开展安全分析会、安全活动等,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根据实际情况,规范内部管理和操作流程,要结合不同时期的生产特点开展专项活动,切实把安全措施和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六)在用户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电网安全

供电所人员在所辖区域加大电网安全的宣传力度,使用户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电力安全意识,减轻线下建房等违章行为的发生,减少对电网的破坏。

(七)建立政企联手的保护屏障

针对在所辖范围内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线下建房、植树等破坏电力拉线等现象,及早防范,结合公安等部门进行劝阻或移栽,使电力保护成为当地乡镇政府的责任,与本单位共同管理治理。

四、结论

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安全单位,安全管理是供电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抓好安全、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结合实际,做到有组织有措施的进行安全管理,就能不断提高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颜克华. 供电所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大众用电20.7%2005-01-05

[2]李金利. 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中国科技财富; 19.8%2008-11-15

[3]罗衍考. 浅谈如何做好供电所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电子制作;12.3%2014-01-24 1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7

1、实验内容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一致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内容划分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动机控制、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等模块,每个模块又设有相应的子模块,如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工定理验证、安全用电、电工测量、RLC电路、三相电路连接和家用电路设计安装与维护等六个子模块;模拟电子线路模块包含半导体基本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电源、放大电路、电路焊接制作与设计创新等六个子模块。实验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着眼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需要设计、开发相应实验,把相关理论知识渗入到实验实训中,让学生既能培养实践能力又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学电工基础模块时,不妨设计“三相白炽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给定三组白炽灯、三相电源、导线若干、一个万用表等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设计电路,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好电路,教师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是三相电路、三相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连接方式,再安排各组学生相互检查连接电路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电路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纠正。要强调强电操作及三相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测试三相白炽灯电路星形、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格自行设计,从而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2、在重组实验内容中实施教学目标

传统的实验内容总是由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验中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就介绍这部分内容,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完“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测量”实验时,虽然学会了用万用表来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但对实验台上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使用就不得而知了,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和创造性。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电子电工实验室整体的设备情况,把整个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实验内容分为:(1)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2)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3)基础性实验;(4)设计性实验;(5)综合性实验五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的进行实施:

2.1学会使用万用表、交直流电流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真空管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灵活的使用多种仪器、仪表对同一个电量进行测量。

2.2学会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性能判断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性能的好坏进行判别。

2.3完成基础性实验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加强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会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安排一些设计型实验。

2.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实验。

3、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习惯。电工实验中元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可采用标号进行管理,对实验的元件及线路进行编号,明确职责,保证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排除线路组装中的故障,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时机。我们首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能分析某一元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会出现何种故障,这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向学生介绍多种故障排除的方法,并明确其利弊,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故障,从多方位、多角度的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帮助学生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4、科学的整合与优化电工电子系列课程

电工安全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33-03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碳排放量的限制,核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而中国核电发电比重不足2%,与世界平均值15%相比,中国在核电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对国内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在完成新安全规范和《原子能法》的制定工作后,中国将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从长远来看,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和目标不会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核电站安全要求程度将越来越高。

核电站建设是保证核电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核电站安全,一方面依靠技术,一方面依靠管理,其核心环节是人。目前,核电站经营公司、工程公司、建设公司,甚至国家监管部门都面临核电站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没有核电站建设方向,缺少满足核电站需求的土建人才是核电站建设的关键问题[2]。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学校在核能应用教育领域始终坚持“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核工业创新人才。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机场工程概论,道路、机场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了土木工程机场建设研究方向。受此启发

,学校提出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核电站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学科核电站建设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具有行业优势背景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电站建设需要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19世纪中叶,以钢材及混凝土应用为标志,使人类建造能力出现了飞跃。在建造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水利大坝等不同结构过程中,形成了土木工程(含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等)、水利工程等学科方向[3-4]。由于核电站建设属于特殊行业,且建设量较少,在土木工程学科没有设置核电站建设方向。

世界高校学科设置和评比主要依据13个独立的性能指标,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教学(即学习环境,占总分数的30%)、科研(即总量和知名度,占总分数的30%)、贡献度(科研及学术影响引用,占总分数的32.5%)、工业收入(即创新,占总分数的2.5%)和国际化(即教工和学生,占总分数的5%)[5],其核心在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在人才培养。显然,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重要衡量标准。

文献[6]从中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即从资源的利用、电力的短缺、能源资源不足、能源电力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调整、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明核电发展的必要性。目前,中国核电站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仅2010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同时承建广东岭澳、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等16座核岛土建工程,人才缺口明显。由于没有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本科生,核电站建设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专门人才只能从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方向招收,在核电建设过程中逐步学习核电建造知识、掌握技术、获得核电建设的专门知识和核电安全文化[7]。与其它对口专业相比,错过了本科教育的黄金时段,土木工程教育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核电站建设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二、核电站建设特有的安全文化和素质教育

核电站要求具有较高安全度,即使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作用下,也不允许出现核泄漏。李干杰指出,核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保证核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建设和发展有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求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到确保核安全监管“万无一失”的要求上来[6]。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核电站特别强调核安全文化。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查会议总结报告》(INSAG-1)中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三大支柱的实现程度,核安全文化可以分为要我安全(被动约束)、我要安全(主动管理)和我会安全(自律完善)三个发展阶段。显然,核安全文化掌握和应用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核电站要求有良好的核电管理文化。在岭澳核电工程项目中,其管理文化凝练为“蓝色、透明、共赢”。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环保;透明是指所有的安全、质量相关问题必须保持高度的透明,透明是实现安全、环保的保障;共赢是项目参与各方的团队精神[7]。

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核电项目的特点、核安全要求、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有深入的认识。要求本科生具有“技术是基础、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进度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基本素质,具有“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工作作风。

三、核电站建设特点要求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上一篇:逻辑学基本规律范文 下一篇: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