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32

早产儿护理重点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1-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足周的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多低于2500g,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中,早产儿占75%,因此,早产儿护理的好与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我院2011年出生2013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86例,因孕妇妊娠并发症的早产儿有36例,多胎早产儿16例,前置胎盘3例,羊水过多早产8例,严重贫血7例,精神紧张5例,其余11例原因不明。体重1000-1250g的22例,1250-2000g的41例,大于2000g的23例。我院根据早产儿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并经专人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早产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皮肤护理外,根据阿氏评分及全身状况,首先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1 护理诊断

1.1 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1.2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呼吸中枢和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1.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1.4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体温恒定

2.1.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指征是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中,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小于85%者,通过吸氧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达到90%-95%,吸入氧浓度及时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氧疗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拍背、吸氧处理。

2.3 合理喂养 尽早喂养以防低血糖,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入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及耐受力而定,原则上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宜。吸吮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以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详细记录每一次出入量,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注射维生素K 1,预防出血。

2.4 预防感染 为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早产儿室内空气要净化,保持新鲜。工作人员要强化洗手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室内物品每周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的皮肤更加柔嫩,屏障功能更差,因此,更应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和清洁,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5 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等生命体征的改变。除应用监护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的情况。配制液体时,剂量要绝对精确,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2.6 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美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发展起来的。发展性照顾的特点就在于护理时考虑到了每个新生儿的个别性,将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来区别护理,在护理中注重环境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在行为上对于个性护理的呼唤[1]。方法:模拟子宫环境:温度:保持患儿肛温在37℃,皮肤温度在36.5℃左右,2-4小时测体温一次;湿度:随着日龄的增长暖箱内室温从80%逐渐过渡到60%;保持相对无菌的住院环境:按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要进行手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通过发展性照顾与支持护理的实践运用,该患儿在院期间体重增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度过了体温、感染、呼吸、喂养、颅脑损伤等多项大关。经NBNA、CDCC的相关评分,分值均处于中等水平。脑CT、脑干诱发电位、头颅MRI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发展性照顾能减少早产儿的喂养并发症,增强早产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茁壮成长,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可见,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早产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

2.7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 以往早产儿采以只有医护人员参加的封闭式护理,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以满足母婴依恋需求,有利于新生儿精神发育和提倡母乳喂养,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目前一些医院采用袋鼠式护理,即允许父母在短期内护理自己的婴儿和亲密接触。通过经皮测氧、体温、脉搏、呼吸的临时观察,对新生儿的生理状态无不良影响,甚至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暂停,降低氧的需求,以上护理仅限于病情稳定的患儿[3]。

由于我院护理诊断明确,护理措施得当,86例早产儿除了3例放弃治疗外,无1例死亡。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15-216.

[2] 薛军民,全莲花.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9B):2392-2393.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2

河南省南阳市豫西协和医院 河南省南阳市 474500

【摘 要】目的:评价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 年6 月~ 2015 年6 月,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 例,常规暖箱监护,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 例,给予鸟巢式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 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新生儿给予鸟巢式护理,有助于加速早产儿恢复至足月儿生理状态。

http://

关键词 早产儿;鸟巢式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护理一直是儿科护理重点、难点。早产是一种不正常妊娠,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6%,早产儿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约为13% ~ 21%[1]。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易并发新生儿疾病,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出现哭闹、不安,早产儿护理质量还可能影响长远预后。鸟巢式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仿生护理方法,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对早产儿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我院试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 年6 月~ 2015 年6 月, 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一般状况尚可,无需进入NICU 监护,无NICU 指征,如先天性缺陷、颅内出血、胎粪吸入性肺炎;②家属知情同意;③未参加其它相关研究;④未接受其它专业性的新生儿护理,如母婴同室、新生儿游泳。共纳入对象135 例,其中男70 例、女65 例,孕周30 ~ 35 周、平均(34.1±0.4) 周, 体质量1641 ~ 3125g、平均(2288±125)g。择期剖宫产104 例,意外终止或催产31 例。Apgar 1min 评分5 ~ 10 分、平均(8.2±1.1)分。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 例,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 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出生孕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温箱内监护,临床护理以新生儿护理、喂养、温箱管理为主。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3℃~ 35℃,湿度控制在55% ~ 65%。以早产儿配方喂养,2h/ 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1)鸟巢制作:选择特供的柔软、光滑全棉布料,裁剪成1m×1m 大小棉垫;以新生儿枕骨为长轴、肩骨为短轴,预先测量,将棉垫围拢,做一围拢高约10cm(折叠口处最短约5cm),呈椭圆形“鸟巢”围垫,放入温箱,预热5min,待温度达33℃~ 34℃即可;(2)放入:将早产儿放入暖箱,适当调节“鸟巢”周围领,使早产儿四肢、头颈与棉垫微微接触,适当调整小儿体位、棉垫褶皱,避免患儿伸展受限,使患儿颈下垫软枕、护肩可自由活动;(3)管理:试棉垫污染情况,可更换“鸟巢”棉垫[2]。

1.3 观察指标

胎便出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日数、开奶时间、出生1 周后反射积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 录入, 转spss18.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 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孕周越短、体质量越低,则身体组织器官功能越差、预后越差。有报道称,肺出血、侵袭性细菌感染是早产儿最常见死因。此外,即使早产儿及时转归,仍可能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后遗症。故,有必要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尽快使早产儿机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发现,早产儿肠道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早产儿临床、远期预后非常关键,肠道功能恢复越早,早产儿肠内营养供应时间越短,有助于及早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帮助早产儿及早开奶、获得最理想的营养物质“初乳”,早吸乳还有助于新生儿吞咽放射等神经功能恢复[3-4]。

研究显示,鸟巢护理有助于加速新生儿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内营养供应时间,提早开奶,新生儿体重、神经放射功能恢复更明显,对于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鸟巢式护理是一种仿生新生儿护理方法,通过模拟子宫环境,以减轻外界刺激对早产儿的不良刺激,满足新生儿舒适感受,帮助早产儿及早适应宫外环境。

http://

参考文献

[1] 张巍, 童笑梅, 王丹华等. 早产儿医学[M].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金二丽. 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与应用[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4):194-196.

[3] 叶六七, 黄春生. 早产儿早期肠道营养状况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0,11(1):96-98.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3

【关键词】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37-01

早产儿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胎龄在28~36周之间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先天不足,出生时往往需要经过严密监护、保温、吸氧以及对症支持等医院各种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其度过危险期[1]。提高院内护理只是早产儿保健的一部分,出院后大量的保健任务要靠父母、家属等早产儿照护者来完成,早产儿出院后存活的质量仍需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本院收住120例早产儿及其各自家属中一位固定照护者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分组观察,为期六个月,六个月后评估早产儿发病率,体重增长率等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早产儿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20例早产儿为实验对象。胎龄28~36周不等,出生时平均体重2193±530.50g,出院时平均体重2430±430.50g,其中男61例,女59例。此120例早产儿性别、胎龄、出院体重、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早产儿照护者选择

对120例早产儿家属〔主要为早产儿母亲〕进行集体调查问卷,采用闭卷单独完成的形式,试卷回收率百分之百。

1.2方法

将以上配对好的120对早产儿及其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早产儿均达到出院标准[2],现对选定的对照组早产儿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其实行一对一系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不同形式的沟通式教育

针对不同家属对象由责任护士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早产儿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找出共性及个性的健康问题,再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包括早产儿日常护理知识、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视力筛查)、抚触、发育评估、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及预防感染、用药知识等,然后对个性问题由责任护士重点进行一对一讲解。

1.2.2 护理操作的示范性教育

对选定的实验组早产儿照护者,在出院前几周,找时间让其在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后到床旁探望,由责任护士在旁耐心指导及演示一些技术性的操作,使家属把握住操作要点,动手参与,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1.2.3 其他辅助健康教育方法

可通过图片、电视录像、发放早产儿育儿书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早产儿家属,来丰富实验组早产儿家属的育儿知识,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士应注意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实施过程中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患病情况比较(见表1)

表1显示 出院后对照组有3例发生肺炎(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感染性肺炎),肺炎发病率为5%;2例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率为3.3%;3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病率为5%;对照组总发病率为13.3%。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感染性肺炎,发病率为1.67%。两组患病率比较, X2=4.32,P

2.2 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营养情况(以体重为指标)比较(见表2)

表2显示 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增长率为279.4%,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207.8%,t=14.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

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后,可以得出: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过早地离开母体,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需要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但是在早产儿早期住院期间往往被迫进行母婴分离治疗,这容易给早产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本实验以12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对家属系统健康教育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在本实验中系统健康教育组早产儿家属在掌握保暖喂养、消毒隔离、预防接种、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知识较熟练,在早产儿照护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责任护士并处理。这说明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提高了早产儿的被照护水平,提高了满意度。故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发病率,增强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应用到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董会娟,刘淑艳,葛丽娜,等.对早产儿照护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99-3700.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193.

[3] 姚玉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7-568.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4

关键词:早产儿成活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5-01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大约收874人,治愈率达95%,好转率4%。本组20例早产儿,男14例,女6例,其中13例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5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早产儿窒息,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与治疗,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监护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其中1例;①早产儿窒息。②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患儿王小男,男,30分钟,以皮肤苍白,10分钟之代诉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20次每分钟,呼吸45次每分钟,体重2.4千克,反应差,,皮肤稍苍白,有少许胎脂,额头及颜面青紫,前囟约1×1厘米,耳廓稍薄软,鼻翼扇动,口顶泡沫,颈软,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吸湿鸣音,心腹无异常,足底纹理少,足趾甲未达末端,原始反射未引出,肌张力差。

抢救措施;入院后给于情理呼吸道,吸尽呼吸道粘液,低流量吸氧,保暖,维生素K1防出血,纳洛酮平稳呼吸,纠正酸中毒,头孢噻肟钠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

抢救结果;入院后一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母乳喂养等全面的早产儿护理措施,患儿颜面红润,食乳可,反应可,住院21天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保暖。

2.1.1刚刚娩出的早产儿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全身,用温暖的棉被包裹,头部带帽。一般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百分之50%~60%若有条件,最好放入保暖箱内,根据小儿的体重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体重越轻,箱温越高,若无暖箱也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保持体温,但须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烫伤。

2.1.2每小时测试体温,呼吸,心率一次。

2.1.3随体温变化改变保暖措施,若体温不升可随时调节暖箱温度,湿度,密切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由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陈代谢低,产热不足,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早产儿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特殊性,对早产儿有效地保暖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反之,升温也不能操之过急,升温过高,使血流循环不均,内脏及头部缺血缺氧,产生惊厥,脑出血,肺出血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继发病症。

2.1.4每日治疗操作要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以增加散热机会。

2.1.5每日护理操作,沐浴,更衣,换尿布等时间越短越好,动作幅度小而快。

2.2。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喂养

3.1早产儿多主张早喂,可防止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并减轻黄疸,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酮尿征等。

3.2早产儿吸吮力及吞咽反射差,可用鼻饲母乳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每次2-4毫升,逐步增加量和次数。

3.3每次鼻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鼻饲后更换,以改善肺循环。

3.4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地早产儿可采用接管法喂养,慢慢将母乳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滴入。

4给氧

一般采用间歇给氧,浓度不能过高,以百分之30%~40%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粘液和分泌物。

5抗感染和预防出血,这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

5.1早产儿免疫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低,因此应正确处理好脐带及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5.2早产儿产有出血倾向,再生后当天给维生素K1,1mg-5mg肌注,连用三天。

5.3合理使用抗菌素,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

6结论

为了确保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我们应采取全天监护,制定完整合理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风险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汪翼,郭学鹏.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材.儿科学,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五版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5

【关键词】康惠尔水胶体敷料贴 早产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1163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21-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医疗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及在院治疗成活率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早产儿特别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皮肤娇嫩,需要长时间的肠外营养,因此口饲管留置的时间也比较长,为避免出现胶布固定造成的机械性皮肤损伤,为此我们对于固定材质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普通的纸质胶布,3M透明敷料贴都曾作为固定材料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了较长的时间,优点是成本较低,但80%的患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发红,5%的患儿出现皮肤破损的现象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由亲水性强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人造橡胶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它能为伤口愈合创造一个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其作用是维持创面适宜的湿度,促进伤口愈合;维持适宜的氧分压,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自溶清创能力,选择性的清除坏死组织及大量的渗出液和有机物质。

应用方法:①在使用水胶体敷料前,彻底清洁局部皮肤表面,确定皮肤已完全干燥。②根据患儿的所用大小来修剪水胶体敷料。③从被衬纸上剥下敷料,尽量减少手指和敷料粘胶表层的接触。将敷料对准要固定的部位,以滚压式的方法粘贴。在后面用一块长度不超过水辅料贴的普通胶布反折交叉固定在水辅料贴上④每班交接班时观察口饲管的固定情况,水胶体敷料软化、发白要及时更换。水胶体敷料为一次性使用,保证了患儿安全、舒适。

研究结果显示, 氧气及水蒸气能够自由通过,而微生物、水分不能通过,有效的防止了微生物的入侵。此外水胶体敷料具有舒服、轻薄、有弹性等特点,随皮肤活动而移动,它可作为一个人工皮肤屏障,有效缓解早产儿使用胶带固定口饲管引起的刺激,减少皮肤损伤,能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对早产儿的皮肤完整性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水胶体敷料还可以减少早产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轻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然而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各种管道的置入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1]。各种管道的非计划性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非计划性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 导管的妥善固定是治疗和护理重要保证。经口插入的导管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加[2],从而口腔分泌物过多而导致脱管[3]。水胶体敷料做前瞻性保护,减少了口腔分泌物污染胶带的机会, 从而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了因反复接触患儿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另外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水胶体敷料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效果好。 使用水胶体敷料可以减轻早产儿更换固定胶带时的疼痛,超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住院时间长,治疗期间常需更换导管固定胶带,胶带撕粘极易造成局部皮肤损伤、疼痛,反复的疼痛刺激会对早产儿造成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4],同时保护保护皮肤完整性,减少了插管重置,从而减少了医疗费用[5]。水胶体敷料作为人工皮,避免了胶带与皮肤直接接触,减轻撕拉胶带引起患儿的疼痛,使患儿舒适,符合早产儿持续发展性护理要求。

皮肤护理是早产儿护理的重点,管道固定更是护理的重中之重,作为专业的新生儿科护士,不断更新的护理服务理念要求下,我们一定会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延伸

参考文献

[1] 李革, 张静华. 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12 例分析[J] . 中国误诊学杂,2007,7(28):6811-6812.

[2] 郭军荣, 刘冬霞. 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4):88.

[3] 陈晓春, 鲁萍, 陈明丽. 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09,16(10A):58-60.

[4] 应雪琼, 林心怡.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护理杂志,2012,29(2A):15-16.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6

摘 要 目的:探究特殊早产儿的成功诊治。方法:儿科对1名特殊早产儿(29+2周、体重950g)进行治疗:清理呼吸道、吸氧、心电监测、温箱保暖、Ⅰ级护理,下病危。保护重要脏器、改善微循环、加强静脉营养及喂养、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完善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大小便常规检查。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结果:成功诊治这例特殊的早产儿。最后检验没有发生感染和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科学给药与创新护理方式相结合,是成功诊治特殊早产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特殊早产儿(950g) 29+2孕周 成功诊治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report of 1 case of special preterm infant(950g)

Mao Guanghui

Th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Bingchuang County,Dali State,Yunnan Province,671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pecial preterm infants.Methods: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reat 1 case of special premature infant(29+2 weeks,weight 950g):clearing the airway,oxygen inhalation,ECG monitoring,temperature box warm,Ⅰ care,lower critical.Protection of vital organs,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strengthen nutrition and feeding, prevention of infection,symptomatic,supportive treatment.Blood routine test,blood biochemistry,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chest x-ray.Please the superior doctor direct the treatment.Results: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special case of preterm infant.Final inspection without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smooth discharge.Conclusion: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ursing methods combined,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ecial preterm infants.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is special premature,have certain medical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Special preterm infant(950g);29+2 weeks;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1日3:50收治女婴1名,该女婴29+2周出生,出生时仅仅950g,且窒息复苏5分钟。病例的特点是患儿是在2013年8月1日3:45在我院顺产出生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病史、用药史。孩子出生时,面色青紫,没有哭声,肌张力很差,1分钟阿氏评分3分,体重仅仅950g。羊水清亮,胎盘上有凝血压迹,脐带正常。在出生后,产科进行了清理呼吸道、保暖等处理后,考虑到这是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所以转到了我科进行治疗。患儿在出生之后没有进乳,没有排胎便及小便,也没有传染病接触史及输血史。查体:①新生儿窒息。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心跳60次/分,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时有,缺氧征阳性,吸气性三凹征阳性。患儿口唇发绀,口周青紫,四肢青紫,指趾甲发绀,肢端凉。觅食反射未引出、吸吮反射未引出、握持反射未引出,拥抱反射较弱。②早产儿。早产儿外貌特征,皮肤薄嫩,颜色绛红,有1层白色胎脂附着,无结节,耳廓软,紧贴耳后;大未遮盖小;指趾甲未过指趾尖,足纹理很少。③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仅仅950g,发育、营养欠佳,喂养相当困难。

鉴别与诊断:①先天性心脏病。依据:系胎儿期由于心脏、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畸形,它的主要表现是出生后皮肤青紫,活动后加重,心脏听诊有异常[1]。查体:这个950g的患儿没有发现心脏听诊有异常,所以不考虑该病。②足月小样儿。依据:胎龄要>37周,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则是足月小样儿的诊断标准[2]。查体:这个患儿孕29+2周,出生才950g,早产儿外貌特征,皮肤薄嫩,颜色绛红,而且全身皮肤有白色胎脂附着,无结节,耳廓软,紧贴耳后;大未遮盖小;指趾甲未过指趾尖,足纹理很少。据此可以排除该诊断。

诊疗计划:①清理呼吸道、吸氧、心电监测、温箱保暖、Ⅰ级护理,下病危通知。②保护重要脏器、改善微循环、加强静脉营养及喂养、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③完善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大小便常规检查。④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护理:持续性Ⅰ级护理,加强体温管理,将体温维持36.5~37℃,防止温度过低造成体温不升或者硬肿现象发生,防止温度过高引起机体耗氧量及散热增加。要保证24小时内的体温波动不能超过1℃。保温箱与室温的环境温差不能超过7℃。

喂养:患儿觅食反射未引出、吸吮反射未引出、握持反射未引出,拥抱反射弱,在早期给予微量的鼻饲管注食(每3小时注奶1次,从最初每天2ml开始,逐渐加量1~2ml),配合给予静脉营养。并注重加强患儿的吸吮训练,尽快让其自己进乳。出院时,患儿每次能自己进乳25ml。在喂养的时候,将奶温控制在38℃,以防过凉引起腹泻,过热使肠黏膜造成损伤。

结 果

经住院治疗50天后,患儿睡眠佳,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自己吃奶,生命体征平稳,大小便正常,体重已达1900g,并且没有并发症。患儿于2013年9年20日康复出院。在出院时对家长的叮嘱有几点:①体重达到2500g的时候进行头颅CT检查(如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则及时行高压氧治疗);②孩子不适随诊;③进行母乳喂养。

讨 论

对患儿的治疗,医生是最关键的因素。首先,医生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和护理方案[3]。其次,针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医生适时调整给药方案和护理重点,让患儿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是确保成功诊治的关键。用药上,医生充分考虑了安全性,避免伤及患儿肝脏、肾脏。同时,加强预防感染,防止出血,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和防治并发症、后遗症[4,5]。护理上,突出保暖、定时注食、静脉营养、皮肤护理等重点环节,让患儿有良好的生存环境。静脉营养在我们医院是第一次开展,颇具挑战性。医生就患儿的病情特点和护理要求,向患儿的家人及护理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形成了医生、护理人员和家属三位一体的合力。例如:在喂养过程中,特别强调定时定量,鼻饲管注食和自己进乳的量必须把握好,防止进食过量。另外,为适应患儿的消化功能,先用稀释奶喂养,然后逐步增加浓度,最后才到母乳喂养。

早产儿在儿科是常见的,但体重低于1000g的却非常少见。作为西部地区的县级妇保单位,对特殊早产儿诊治上缺乏技术、设备和经验积累,完全依靠医生的探索和以往的经验,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才取得了成功。医生承担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例特殊早产儿出院前经检验没有发生感染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成功诊治了这例特殊早产儿,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医院存在的不足:①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选送更多的医护人员到名院名校进行深造,增长见识,学习经验,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②改善诊疗条件,特别是高端设备缺乏,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段无法实施;③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储备必要的、高效安全的药品,为此类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为此类病症的诊治提供了医学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新新,冉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对神经精神发育远期预后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13):154-156.

2 吴燕君,华子瑜.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11(9):1050-1052.

3 林,白琼丹,庄方莉,等.早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1(29):34-38.

4 崔蕴璞,童笑梅,韩彤妍,等.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临床特点[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28):15-19.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7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早产儿; 医院感染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HUANG Yin-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074-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146 prema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72) and the control group(n=7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plan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predi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33%,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27%)(P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Premature infant; Nosocomial inf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o.1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20

院雀腥臼侵富颊咴谧浩诩湓谠耗诨竦玫母腥荆以及在医院获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出现症状的感染[1]。早产儿因自身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环境器具或医护人员携带病原体等原因发生院内感染[2-3]。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干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可能产生伤害的风险[4]。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护护理风险所在、掌握其规律、提高防范意识以及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5-6]。故本院实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56例,排除患有先天重大疾病及病危患儿,按照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72例,其中男37例,女35例,平均胎龄(34.58±1.36)周,平均体重(2078.01±36.47)g;对照组共74例,其中男31例,女43例,平均胎龄(35.31±0.63)周,平均体重(2053.58±41.98)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生产方式、Apgar评分、喂养及入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对新生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2)早产儿保暖:早产儿室内温度保证在25 ℃左右,相对温度为55%~65%,体温较低的早产儿给以恒温箱保暖,每2个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3)喂养:尽早喂养,尽量母乳喂养,不能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差的早产儿可收集母乳,再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而定;(4)呼吸管理:密切检测早产儿呼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根据实际数据确定用氧浓度和用氧方式;(5)其他,如并发症观察等[7-9]。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如下。

1.2.2.1 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新生儿科中成立早产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在对以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和早产儿院内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事件时可能存在的失误和做法,根据相关条例,以及分析得到的结果[10],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方案,以期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频率,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自我思考能力[11]。

1.2.2.2 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 结合新生儿科平时的护理工作需要,定期组织新生儿护士进行学习,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做法,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对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途径发表建议,深度地自我剖析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强化护理自我思考能力,已经增强护士在护理早产儿的责任心[12-13]。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如进入早产儿室前进行个人清洁、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护具、身体如有不适申请调换岗位等。

1.2.2.3 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 在早产儿的治疗和早期护理时,由护士填写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其中包括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护士写上自己的观察以及建议,交予医生进行讨论补充修正,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注意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中的注意项,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每3天更新一次,由值班护士填写[14]。

1.2.2.4 积极与早产儿家属沟通 家属探视也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5]。家属大多心急想要见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尽早地接触,但这也加大了早产儿感染细菌的风险。护士应积极尽早地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早产儿由于自身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的原因,感染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增加治疗的风险,既要体谅家属焦虑的心情,也要尽量做到减少探视。家属探视时,应让家属进行清洁消毒,并更换消毒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等。

1.2.2.5 应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风险管理 每周开展一次护理质量检测评估,并遵循PDCA循环对早产儿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纠正问题并列入到护理实际执行中[16]。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17],对早产儿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1.3.2 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早产儿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有用呛奶、误吸、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药物外渗等。

1.3.3 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 设计相关满意度调查问卷,每卷共设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50~69分为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48,P

2.2 两组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4,P

2.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为84.72%,高于对照组的6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3,P

3 讨论

早产儿是一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病原菌有易感性,主要原因有:皮肤pH高从而利于细菌繁殖、角质层发育不良导致病原体易入侵机体、且黏膜通透性高е虏体易侵入血液循环、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功能、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淋巴结发育不全等免疫特点,使早产儿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也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由于喂养不耐受、侵入性操作增多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故在较长的住院时间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19]。

而早产儿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有:(1)早产儿育婴房或温箱没有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2)早产儿的衣物奶瓶奶嘴等没有使用高温消毒,并做到一用一消毒;(3)医护人员带菌,即医护人员在进入早产儿育婴室前没有进行全面仔细的自身清洁,或没有穿上灭菌后的防护服和口罩,尤其是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导致将病原菌带入育婴室;(4)早产儿对病原体的易感性等[20]。

而为了预防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可以对早产儿可护理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评估、识别、评价和预防潜在的和现有的护理风险,高效系统地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此基础上进行对风险发生的可能进行探讨,提前制定相关计划。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主要分为:(1)建立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早产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2)定期进行护理业务培训:就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对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其熟悉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及重要性,增强早产儿护理的责任感;(3)制定早产儿护理风险报告:使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个体化,护理类型具体化;(4)加强与早产儿家属的沟通:缓解家属焦虑心情,减少医院矛盾风险,有利于医院工作;(5)PDCA循环改进护理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机制。

本院为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故试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预见性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有效减少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了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增加了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故推荐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红葵,周仕丹,张秀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44-146.

[2]李惠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170-4171.

[3]张彤.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51-3553.

[4]梁春风.护理风险与护理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I0001.

[5]陈小丽.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218-219.

[6]邓敏芝,钟春霞,熊少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76-77.

[7]吉淑颜.68例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49.

[8]赵文静.早产儿管饲喂养的护理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23):2127-2128.

[9]慧丽,徐瑞琴,兰海利.优质护理服务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72.

[10]谢金华,谢汉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71-272.

[11]刘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与管理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465-1467.

[12]陆青梅,林梅.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的效果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6):1050-1051.

[13]王文丽.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院内感染的早期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8):1506.

[14]郭月梅.优质护理服务对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5):346.

[15]张爱新.早产儿感染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50-151.

[16]陈健.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7):2409-2410.

[17]施丽萍.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6):564-569.

[18]卜倩倩.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特别健康:下,2014,(3):175.

[19] Greenough A,Limb E,Marston L,et al.Risk factors for respiratory morbidity in infancy after very premature birth[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5,90(4):F320-323.

[20] Simon A,Ammann R A,Wilkesmann A,et al.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406 hospitalized premature infants: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German multicentre database[J].Eur J Pediatr,2007,166(12):1273-1283.

[20]马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183.

早产儿护理重点篇8

【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15-02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时间≥20s,多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危害严重,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的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死亡。引起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胃食管返流和生理性体重下降[1]。此外,还可由缺氧、腹胀、酸中毒、低血糖等引起,而相关的护理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相关护理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0例早产儿分组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要求:胎龄34~36周,5min Apgar评分8~10分,体重1800~2200g,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各例均在心电监护仪下行心电、呼吸监护。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儿按一个对照组,两个干预组的规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0例,干预组40例。

1.2 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 心电监护下呼吸停止20s以上,伴有紫绀和心率<100次/min者[2]。

1.3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早产儿护理常规给予暖箱保暖、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护理,干预组增加以下护理干预。观察5天内,两组早产儿是否发生呼吸暂停。

1.3.1 头部抬高15°~30°,俯卧位与仰卧位每2h交替1次。

1.3.2 吸氧 喂奶前5min常规箱式给氧至餐后30min。

1.3.3 观察患儿排便情况 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方法为: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 min,如患儿腹胀,按摩时间可延长至10 min。

1.4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经整理后,以X2检验进行结果统计分析。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5天内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应用X2检验,经数据统计,干预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所得数据经X2检验,P

3 讨论

3.1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动脉导管闭合较迟,肺循环压力高时可发生右向左分流使青紫加重。运动中枢不成熟,故咽喉肌肉运动不协调,易呛奶;加之咳嗽反射弱,故气管、支气管内粘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肺泡数量相对少,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距离较大,故气体交换率低。呼吸肌发育不全,肋骨活动度差,吸气无力[3]。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的20名早产儿的观察,发现在不采取指定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75%,是相当高的。

3.2 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多发生在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1750g的早产儿,此种呼吸暂停可随着日龄的增长,呼吸功能逐步完善而逐渐减少[4]。继发性呼吸暂停常继发于早产儿的异常情况,喂养不当、胃食管返流、肠梗阻、颈部过度屈曲或延伸等都可引起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常见的异常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3.3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贲门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易反流入食管而引发呼吸暂停等合并症。同时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差,一旦出现胃食管返流又不能及时将返流物咽下或吐出而使其滞留在气道内,造成气道梗阻也是一个诱因[5]。通过头部抬高倾斜15°~30°卧位可有效防止胃食管返流,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同时,每2h翻身1次可防止胸廓一侧受压时间过久,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通气,有利于纠正患儿缺氧状态[6]。

3.4早产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发育不完善,易发生缺氧,吸氧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状况,预防临界性缺氧诱发的呼吸暂停[7],但持续吸氧,易引起早产儿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本研究在早产儿进食前后给予短时间氧气吸入,既避免了上述危害,又大大减轻了由于吸吮、吞咽引起的耗氧增加,从而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

3.5 患儿排便用力、腹胀、增加腹压等均可造成呼吸暂停。本研究每天给予腹部按摩,日间每4小时1次,夜间每6小时1次,且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内进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和返流的发生,从而提高喂养耐受性及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8]。

4 小结

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暂停,反复的呼吸暂停不仅仅影响早产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可直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治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医疗,轻护理;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本研究证实:在呼吸暂停发生前,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最大限度减轻对患儿的损害。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在早产儿呼吸暂停预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邓红丽 吴潇.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处理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54-5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180.

[3] 陈玉秋,吴晓英,程玉娥.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职业与健康,2004年,第2期

[4] 姜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天津护理,2005,13(1):25.

[5] 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1].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6.

[6]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3,10(4):204.

[7] Rigatto H,Brady JP.Periodic breathing and apnea in preterm infants:11.hypoxia as aprimary erent.Pediatrics,1972,50:219-228.

上一篇:医用耗材的管理计划范文 下一篇:建筑电工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