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时间:2023-11-23 17:32:29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1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较大。2012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为33%,全省为51.3%,而阳泉高达66.7%。除阳煤集团外,其他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属国有企业,都存在改革比较滞后的问题。虽然民营经济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规模较小,企业的质量还有待提升。(二)在区域结构上分布不平衡。阳泉市四区两县中“,城三区”面积很小,又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阳泉境内山地面积占75.5%,项目立地条件差。经过多年开发,市内适宜项目建设的用地几近枯竭,一些大项目由于平整土地成本过高而难以落地。(三)在产品结构上以初级产品为主。阳泉市的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一半以上为资源型初级产品,这种产品结构决定了产品附加值低下,而且抗风险能力不强。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多数产品处于负增长,本地经济出现整体下行态势。

二、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存。从阳泉市自身工业发展状况看,实现工业结构转型有如下优势:(1)区位优势。从交通区位来看,阳泉位于太原和石家庄中间,具有承东接西、双向支撑的战略地位。从经济空间来看,阳泉位于太原城市群和冀中南地区的交汇处,邻近环渤海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享有类经济空间优势,具备融入城市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的有利条件。(2)资源优势。阳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累计保有储量82.74亿吨;是全国三大铝矾土生产基地之一,铝矾土资源累计保有储量8700万吨;是五大硫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硫铁矿资源累计保有储量4713万吨。境内大量的陶瓷原料、耐火粘土、大理石等资源,也都是阳泉发展特种新型材料的现实基础。(3)工业基础优势。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阳泉逐步形成煤炭、电力工业为支柱,耐火、冶金、化工、新型材料为主导,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体系,产品多达2400余种,形成了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比较雄厚的技术力量。近年来阳泉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提升改造,铝工业、煤化工、矿山机械制造以及耐火、冶金材料、建材、陶瓷等新型材料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正在加快培育多元化的支柱产业格局。(4)民间资本优势。历年采煤积累的资本有一部分存于民间,特别是自2006年煤炭资源整合以后,大量民间资本从煤炭产业撤出,有利于盘活这些民间闲置资本用于阳泉工业结构转型。从自身劣势来看,主要表现为:(1)产业集中度较低。阳泉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比重5%,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仅有8家,尚未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产业结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阳泉工业主要以原材料及初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品基本属于资源型、原料型、粗放型产品,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及可持续发展的产品。(3)资源支持能力下降。经过长时期的开采,煤炭、铝钒土和硫铁矿等资源已面临枯竭。(4)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和地表沉陷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13%。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煤炭在开采、堆放、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此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耗能企业占到72%,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出2倍还多。阳泉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局面。(5)项目带动作用不大。全市既缺乏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又缺乏小而特、小而精的配套项目,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看,主要是:(1)政策机遇。综改试验区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给阳泉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对于推进阳泉的工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3月国家出台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对解决阳泉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山西省新出台“省煤炭二十条措施”,对于煤炭企业缓解运行困难,应对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将发挥直接效用。(2)行业发展机遇。电力行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2013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文件,同意委托我省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这对于阳泉市来说,将迎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在电力装机的增量、扩能上大有作为。(3)市场机遇。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对能源、材料和装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为阳泉市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大好机遇。从面临的挑战看,主要有:(1)地区竞争加剧。当前,全国、全省各地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地都在抢抓发展机遇,各展所长、竞相发展,抢占经济发展快车道和市场制高点,这对阳泉工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2)市场需求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目前总体上仍处在低速复苏和不确定阶段。我国经济也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制约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使得阳泉市主导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弱,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在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国家的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环评审批越来越严,以高耗能为主要特征的阳泉传统工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环保压力。

三、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阳泉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认为,阳泉工业结构调整应选择多元化战略与扭转型战略相结合的复合战略。具体对策与措施主要是:(一)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要按照“稳定煤炭、加快电力、扩大煤化、创新冶金、重组耐材”的总体思路,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使多数资源型企业的主要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煤炭产业要全面提升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冶金行业要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总量扩张;电力行业要抓住山西省发展核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机遇,在电力装机的增量、扩能上大有作为。同时,要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清洁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要坚持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技术标准,强化政策引导,推进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煤矿机械、城市矿产、废旧家电拆解利用和铝镁深加工等阳泉有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的产业。发挥后发优势,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类新材料、高成长性新材料和高精尖新材料产业,创造条件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培育壮大使接续替代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主导产业。(二)找准工业结构转型中的角色定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阳泉市工业结构转型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兴衰,如果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放任,最终的结果就是矿竭城衰。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稳步推进城市的产业转型,切实肩负起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找准工业结构转型中的角色定位:一是发挥好规则制定者和仲裁者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框架,做好微观规制,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提供微观经济活动的良好环境,保障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发挥好工业结构转型有效运行服务者的作用。政府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完善动力支撑系统,建立有效的金融、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体系,必要时还需进行补充性的投资,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三是发挥好工业结构转型中失业和贫困人群救济者的作用。经验表明,随着工业结构转型和淘汰落后产能,必然会出现下岗职工和提前退休人员增多,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问题。政府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保障工业结构转型的顺利推进。(三)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工业结构转型是一次城市经济资源的再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在:所有的市场主体,包括政府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则;要用经济的标准作为检验转型活动成效的标准,而不是政治的标准;企业是转型的主力军,但不能强求企业牺牲自身利益参与城市经济转型,企业是否进入转型主战场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利益机制;市场是根本导向,转型项目的确立要注重市场前景和潜力,不能只考虑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企业的市场风险。激活市场主体参与转型的热情和活力,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首先要在工业结构转型的总体部署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作用。其次,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真正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再次,加大对落后产能的化解力度,为先进企业发展腾出空间。最后,加快推进阳煤、南煤等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扶持鼎正环保建材、吉天利城市矿产基地、天元废旧家电、昌鑫生物复合肥等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工业转型动力。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改变,转型的步子就迈不开。转变观念就是要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路径依赖”,破除“无资源无发展、缺资源无优势”的悲观思想,跳出“资源优势就是矿产优势”的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念,不仅“黑白黄”是资源,人才、资本、管理也是资源,城镇化率高、工业基础好也都是资源。其次,要在举措上创新。要建立分工合理的企业梯队,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创新工业组织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创新工业产品结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优化工业技术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做好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工业区域结构;根据结构调整需要,制定招商导向目录,实施有目标的招商引资,优化工业结构增量调整。最后,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在建立健全接替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完善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机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2

【关键词】安康经济 跟进发展 思考

一、安康经济的现状

2016年是安康经济由滞后向突破发展迈进的历史拐点。在这一年,安康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全省中上水平,长期处于全省后进位次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第一次实现了由滞后到跟进的新跨越。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有所改善,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其它产业发展快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或将明显缓解。

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在启动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为我市加快经济突破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对安康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

2.国家因拉动内需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安康加快改善落后的基础条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我市境内铁路复线、高速公路、水电能源项目加快建设。

3.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为安康发展综合水产业带来了历史机遇。我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重要的水源地和水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加快以汉江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综合水产业发展将列入中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同时,加大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力度的资金,将成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4.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市绿色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我国进入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代。绿色产业快速兴起,绿色产品需求增加,这为我市生态旅游、富硒食品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正在形成的以绿色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为主干的工业格局将成为我市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挑战

1.总体经济实力薄弱,工业化水平低。安康市2016年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3.4%,人均GDP 10341元,只是全省的一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二产的比重为34.6%,低于全省平均18.1个百分点,依然处于发展滞后地位,这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基础性制约。

2.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依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境高等级大通道尚未形成,境内交通不畅,市县尚未实现二级路连接,县乡之间以及通往景区、矿山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3.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我市绿色产业发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进一步提高,这将使一些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受到政策和环境容量的限制

4.发展基础薄弱,竞争压力增大。安康属多山地区,土地供给不足,县乡交通条件较差,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高层次人才缺乏,开放程度不高,发展中缺乏应有的竞争优势。

三、保持安康经济“跟进”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生物加工产业

1.生态农业。加强油菜等农产品生产,发展茶叶、魔芋、食用菌、生猪、蚕桑等规模化种植、养殖,开发富硒矿泉水,木瓜酒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建立无公害果、蔬、畜种养基地,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成为安康又一支柱产业。依托汉阴菜花节,紫阳茶文化节等平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走农业品牌战略。

2.生物医药。加快黄姜、绞股蓝、葛根、肚中、丹参、黄莲和党参等优势中药材规范化药源基地建设,加强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保护野生中药材的原生环境。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大力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等现代剂型成药,打造现代生物医药生产基地。

(二)新型材料产业和清洁能源。依托丰富和优质的矿产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发展新型材料加工产业。发展铅、锌、钼、重晶石、硫铁矿、钒钛磁铁矿、白云石、金红石采选、冶炼新技术、新工艺及低品位岩金的分离技术,建设核电石墨、锌基合金、钡化工、多晶硅、功能陶瓷材料等新型材料项目,构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加快旬阳、蜀河、白河水电站的建设速度,抓紧南江河等在建的支流电站建设,从严控制新上小水电项目,加快石泉煤电项目建设进度、紧盯核电项目不放松,发展汉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项目,力争新上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以构建安康新型能源基地。

(三)生态旅游。按照“打通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提升安康市”的整体思路,集中打造“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市)”的核心景区,统筹开发建设配套的旅游项目;要高度重视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密切与外地旅游企业的合作,深化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区域协作,把安康山水融入西安、重庆、武汉、成都旅游经济圈。继续办好龙舟节、茶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策划中国母亲节,打响女娲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旅游信息电子商务平台,把安康建设成为国内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和西北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四)现代物流业。要依托安康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条件,建立以安康城为中心,以铁路、公路、航运为网络,仓储设施合理配套、高效便捷、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提升物流集散、分拣包装、电子商务等功能。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等产品输出,建设五里区域性物流配送基地;围绕粮食、烟酒、茶叶、肉制品、果制品加工,建立绿色产品物流体系;依托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立中药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流通骨干企业,发展以连锁经营形式建立的中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建设物流园区和生产业聚集区。

参考文献:

[1]省发改委.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2014-12-21.

[2]安康市人民政府.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3

关键词:宏观 调控 徐州 工业 经济

徐州市当前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组成调查组对包括江苏在内的重点地区进行土地、贷款情况的检查;同时,采取了大幅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率,停止土地供给,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徐州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既是挑战,也蕴含了机遇。

面临的挑战

调控将淘汰落后存量,国家将不断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治理整顿力度。

宏观调控将限制部分增量。目前国家项目清理工作中重点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和铁合金五大行业,这势必对徐州市水泥和钢铁行业的在建、拟建项目造成影响。

宏观调控将严格土地审批,徐州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将受到严格控制。

供求关系将加剧要素短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粮食、血液和动脉”的煤、电、油、运和资金的供应日趋紧张。

蕴含的机遇

结构转型的机遇。2004年,徐州市人均GDP突破120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3.2%。城市化水平达到31.3%。按照经济学家“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理论,目前徐州市已进入工业中期阶段,正处于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快速持续发展,贡献份额逐步提高。

结构调整的机遇。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现有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由单纯注重投资总量带动逐步向投资质量带动转变,要求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优化上,投入到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上,投入到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方面。

技术改造的机遇。国家宏观经济措施加强了对土地征用的管理,清理各类开发区,控制新上项目,这对利用原有厂房和设备实施技术改造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消费升级的机遇。目前,徐州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中高收入者已开始进入新的消费升级阶段,汽车、住房成为新消费目标,对消费的拉动将更为持久和强劲。另外,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将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

彰显比较优势的机遇。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偏重”结构一直是制约徐州市经济发展的“软肋”,而在当前能源、原材料供需矛盾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这种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成为徐州市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徐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工作,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投资和生产效益,提高科技含量,通过“一优化、三提高”促进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服从宏观调控

“防热”和“升温”并举。目前,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片面地认为宏观调控就是控制和紧缩政策,项目不能上,招商引资也不能搞了。用这种思想指导工作,只会停滞不前。实际上,这次宏观调控不是“一刀切”,而是“防热”和“升温”并举,是结构性的调控,而非全面紧缩。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正确认识形势,明确强调,徐州各级领导要把服从宏观调控与创新发展思路统一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上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工业经济的现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据市统计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徐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0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70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542.43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9.67亿元,增长13.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9:48.7:36.4调整为14.0:49.5:36.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880.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税119.89亿元,增长4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1.86亿元,增长50.0%,大中型企业98.28亿元,增长44.9%;实现利润46.24亿元,增长5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6.03亿元,增长57.4%,大中型企业36.08亿元,增长45.5%。

抢抓发展机遇

抢抓宏观调控发展机遇。年初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工程机械行业开始显现效力,需求出现降温迹象。对此,曾在十年前国家宏观调控中跌入亏损泥淖的徐工集团重型机械厂保持着高度警惕。该厂认识到这次宏观调控会使一些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逐步淡出市场,但对徐重这样一个已经实现技术、产品、能力升级,并且拥有徐工品牌雄厚基础的企业,则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徐重应该抢抓宏观调控发展机遇。

凭借实力应对市场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徐重就酝酿战略转型问题,并且推行了包含技术改造、产品换代和管理再造三项重点任务的调整计划。他们投入了2亿元用于技术改造,保证企业月产能提升到700台水平。这些新的投入与去年上半年1.38亿亚洲最大的总装厂房技改项目共同发挥了效能,对实现产品品质和大型装备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支持。在产品升级上,他们首开行业全部产品同期换代的先河,完成了新一轮全线产品的同时换代。徐重推出的领先型产品系列正对国外知名产品发起凌厉攻势,目前国外100吨以下的产品在国内基本无立足之地。同时,280吨、450吨履带式起重机,160吨、200吨全路面起重机,48米、56米自主设计的混凝土泵车和53B、18米曲臂消防车等21个高端项目正在研发中。管理方面,企业制造体系全面应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和精益生产方式,实施管理流程、销售流程、采购流程等26个流程的改善,使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品质得到了坚实保证。

宏观调控措施对徐州市工业经济的影响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在徐州市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煤、电、油供需矛盾突出,运输紧张状况加剧;部分行业投资水平偏低,技术含量不高;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环境资源代价大,知名品牌较少;消费需求增长相对滞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间的差距在拉大。

目前徐州市工业经济依然以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资源高消耗,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和产品偏少,这种结构性矛盾和低水平建设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将会变得愈加突出,直接影响徐州市现实的整体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宏观调控措施所带来的的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据有关专家分析,这次宏观调控的特点是:双向使劲、抑扬有致、冷热兼治。从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看,要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同时加大对另一些行业的支持力度使其“升温”,如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就迎来了一系列“重大利好”。从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要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徐州市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入手,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环境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优化徐州市投资结构。徐州市发计委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徐州市产业发展和重点投资导向,将国家禁止和限制生产的行业和产品一一列出,明确了徐州市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项目。在轻工行业,将逐步淘汰规模以下“小造纸”、“小皮革”、“小玻璃瓶”。加快发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燃料乙醇项目的实施;限制小规模板材企业和中低密度板企业发展,支持发展规模生产力,切实提高板材质量。在纺织行业,逐步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纱机和织机,积极发展无接头纱机、无梭织机,积极开发高档纺织面料,提高纺织面料染整质量,等等。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徐州市投资结构。

应对措施和建议

根据对宏观调控措施给徐州市工业经济影响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科学规划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提升技术结构、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并在结构调整优化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重点实施“四三”工程

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快实施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三大化工”工程。利用徐州市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做大做强工程机械、压力机械、建材机械等“三大机械”工程。利用资源优势、集聚优势,改造提升水泥、板材、新型建材等“三大建材”工程。利用品牌优势、规模优势,迅速壮大烟草、乳业、酒类等“三大食品”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轻工、冶金等传统产业。

实施一批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重大技改项目

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和要求下马的项目,认真清理整顿。

选准国家鼓励的或没有限制的产业和项目,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开热点行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企业厂区资源,引进嫁接改造现有企业。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对原有的投资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加大对“鼓励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

抓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

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专项基金,重点用于信息技术研发、关键设备引进、共性技术攻关及典型示范项目的贴息、补助和奖励;加快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引进培训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在重点行业领域内,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项目予以支持。

发展循环型经济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能降耗活动。特别是要降低紧缺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把发展的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上来。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徐州市目前在产业、资源和制度三个层面上遭遇瓶颈制约。必须抓紧研究制定徐州市新一轮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依托、以重型装备机械制造业为骨干的新型产业体系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优化工业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要瞄准打造江苏新兴的产业密集带、江北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抢抓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资料:

1.2004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徐州日报,2005.1.26

2.李福全,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工作建议[N],徐州日报,2005.1.29

3.郭兆瑞,徐州经济开发区经济指标全面增长[N],徐州日报,2005.1.8

4.李海舰,中国的企业国际化战略,新视野[J],2002.2

5.白津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J],新视野,2002.4

6.李琪,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前景产业导向[J],经济学家,2003.4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4

会议旨在解读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等热点问题,研讨全球军用纺织品的创新热点和应用趋势,展示我国纺织军民融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协调衔接纺织军工配套科研、生产等事宜。

天津工业大学校长杨庆新做会议致辞,他指出,会议旨在探讨纺织军民融合的现展路径,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心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纺织行业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光荣的传统,中产协在中纺联的领导下承担起我国纺织军工配套的组织和行业服务的使命,也是全国纺织军用标准归口管理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研究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纺织军工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伪装抗干扰武器生产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李陵申强调,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高技术军用纺织品的发展,我国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即将出台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将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用纺织品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未来纺织军工的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政策机遇。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作为纺织军配套工作的承担单位,将积极贯彻国家战略,从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步发力,加强与军队相关需求单位的对接交流,构建双方合作交流机制,将纺织的最新科技成果推介给军队使用单位,并通过建立军民融合推进机制,共同解决制约防护装备发展中的纺织材料问题,为军队打赢现代战争贡献力量,为产业用纺织品强国战略蓄能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合作推进司副司长周少清做“国家军民融合政策解读及纺织军工配套的机遇”报告,他指出,军民融合作为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大战略,是兼顾发展和安全、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中央对军民融合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二是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军民融合的力度前所未有,三是社会各界参与军民融合的热情前所未有。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5

【关键词】化工 发展 产业创新

1 前言

我们社会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化工所提供的相应资源。近百年的时间里,化工行业已经突破了我们期盼的发展进程,给我们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保障。不过,化工行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逐步枯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快速成长。因此,需要我们探索化工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出路,使化工产业可以得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 化工发展的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化工所为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化工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目前社会环境中,我们在不断地实现效益最优的过程里,也应当要更加的重视化工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够饮鸩止渴,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来使经济得到暂时的繁荣。我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化工产业也开始慢慢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道路前进。同时,也需要化工产业应当强化自身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把一些品质相对低、废弃原料等循环的利用,让这些材料变化为宝贵的资源。而对于化工生产所涉及的废弃物同样需要严格的管理,使得化工产业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资源消耗的降低以及材料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这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由于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未达到相应的高度。所以,化工领域的革新应当逐步的进行。其次,由于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的企业不能够关注于自身的社会效益,不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现阶段,我国的化工领域整体结构有欠科学,整体上看所生产的产品相对单一化,使得我国化工产品的产能出现一定的过剩问题,很多的产品滞销,造成对于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传统的经营与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化工产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使其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受到影响。最后,在化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而很少重视对于技术的创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目前化工产业和环保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冲突与问题。

3 化工未来产业发展的要求

3.1 利用环保类能源

和之前的化工生产模式有所区别,未来化工产业的发展要求要能够对自身所消耗的能源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要求企业要采用环保类型的能源。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也要使自身的原材料消耗降到最小,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并且,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实现能源、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目的。

3.2 原材料无毒无害化

在化工生产中,逐步地要采用一些无毒害的原材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降低自身废弃物的排放量。通常进行生产过程中均有大量的有毒害物质被排放到自然界,使得自然受到了无法逆转的破坏。不过,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要求使用无毒害原材料,或采取一定的手段将一些有毒害的原材料进行改造,进而实现在生产阶段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在未来化工产业的发展,中,要在源头上控制那些污染环境的因素,实现化工产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目标。

3.3 利用原子能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对于资源的消耗量也显著的增多。而现阶段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之前的化工产业发展中,通常企业将重点放在了自身的效率上,而忽视了自身对于能源的利用,使产品在生产中很多的原材料未被利用。在未来化工发展中,应当通过相应的手段,使原材的结构得以改变,让其中有效成分可以被更为充分的使用,这样不仅达到了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3.4 产品应当绿色环保

以往化工企业大多数采取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未具备相应的技术以及实力去改善产品的性能。同时,也导致其在生产环节会出现很多的污染物。在随着化工产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要求相关企业要更加的重视自身的环保问题,要确保企业的产品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要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4 化工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4.1 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未来化工产业应逐渐的由单一型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化工产业拥有更多的效益与成长空间。随着跨国集团的不断成长,之前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意味着规模化集团化化工生产方式的实力逐步增强。在今后我国的化工生产,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更要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不断复杂化的如今,唯有不断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4.2 向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

在未来化工产业创新发展中,要依靠高新技术,例如合成、催化、分离等高薪科技工艺,不断地应用先进科技,实现产品的总附加值增加。而在纳米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不断革新的同时,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也让化工产业有了更快速的发展。未来化工逐步朝着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定会在未来医药、功能材料、信息化工等领域内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4.3 向功能材料方向发展

化工的产业创新,逐步的转向新材料领域,尤其在功能材料领域,。工产业未来在信息材料、光纤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会逐步的应用与发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功能性材料的企业,几乎均为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但是,我国目前却很少有化工企业参与其中,这也是我国化工企业在功能性材料方向发展中的机遇。

4.4 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通过运用新工艺与技术,利用无毒害原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让化工产业可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生产目标,也是未来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通过生产的绿色化以及排放物的环保化,最终达到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结语

化工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定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现阶段,化工产业不断的朝着绿色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以及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目标。相信在化工未来发展的道路中,定能够找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使其发展实现长期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高月香.浅析化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6(02).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6

从受众群来分类,笔记本电脑是消费类产品,而特种计算机是工业类产品。正是这两类不同的产品形成了我国计算机的整体产业。特种计算机是可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使用的计算机,能够在高低温、振动、电磁干扰、潮湿等多种环境下正常工作,比如说工业应用环境温度可以用在负20~65度。特种计算机是典型的工业与信息化代表产品,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是这个产品的社会责任。

特种计算机与我们生产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它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环保、煤矿、医疗、工业、石化、能源、铁路等领域。因此,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将为它带来新的市场增长机遇。特种计算机于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中国当时是100%进口。上个世纪90年代它在中国台湾、德国成长非常快。在中国,本世纪的特种计算机产品制造有60%以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研祥集团是中国特种计算机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它的核心企业研祥智能曾上过《福布斯》杂志封面。同时,研祥智能也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

我们认为,特种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体积更小,能耗更低,性能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稳定性、可靠性更高。在这个产品领域,每五年左右会发展成全面的技术升级。

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其中,特种计算机将作为关键技术产品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其中也将出现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要求从“制造”发展为“智造”。中国进入WTO后,贸易壁垒被消除,但是技术壁垒越来越多,那就需要我们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这对于后进入的中国企业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跟联想一样,都是在激烈竞争当中成长起来的。

适逢计算机产业发展遇困,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之际,我们要抓紧调整产业结构、在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这背后的机遇是,国家正在做拉动经济的投资,相关产业的增长对特种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增长带来了新机遇。

研祥集团副总裁陈英

浪尖:整合资源提升设计能力

一个设计在开始出图的时候,可能看起来会很漂亮,但最终的产品可能跟这个图的差异很大。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资源协调得不到位。因此,从设计到加工整个过程的控制非常重要。

如果对后面的加工不了解,当中会遇到很多无法掌控的东西,我们在做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好这个。

在产品设计这一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造型、市场、界面、工艺、质量这几个方面把我们的产品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之前我们觉得一个造型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非常重要,但事实上,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检验得出一个结论:界面也同样的重要。

工艺也非常重要,例如我们看到的苹果的产品和索尼的产品。大家闭上眼睛想想,苹果的外形并不是非常耀眼的,它是通过什么去表达它的产品呢?实际上是通过材质,材质对于它来说起码占了80%的表现力。因此,我们需要和材料供应厂商密切配合。因为不管是数码产品还是手提电脑,对材料的要求和对新材料的应用非常重要。

说到设计创新,不得不强调一下。之前我们的设计一般是将国外的成功产品进行小的模仿创新。但是会很容易让人看出效仿痕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寨版。

这不仅影响我们自己的创造能力,也将影响中国设计业的前途。同时,因为其中基本上不需要产业链的协作,是将完全成型的产品拿过来用,造成设计产业链迟迟不完善,相互间配合不到位。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 可持续 发展

一、网络信息化给机械制造带来机遇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是信息化高速公路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在信息高速路发展的今天,它可以面对市场机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产品灵活运用社会资源,把分散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了机械制造生产设备资源共享,按照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它能够迅速地将超越空间,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网络联盟,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快速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这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随着市场细分话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订单成为机械制造的主要订单,这就需要机械制造来应变这种变化,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和快捷的运输系统连接组成的开放式“虚拟工厂”。这种虚拟工厂以在某项技术精悍、专业水准高超,因此能够保障产品设计、工艺及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信息网络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制造资源的共享及优化,因此对机械制造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机遇。

二、机械制造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资源、环境及人口是社会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资源的日益匮乏及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种威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及消费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科技进步性、节约型、能源高效型的发展模式。作为机械制造业将有限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可以使用和利用的工业用品,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械制造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质量、结构上也正在优化,逐步调整战略发展的需要,让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对环境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力度,这就需要机械制造有传统的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

三、机械制造业发展绿色制造技术的内容和途径

在机械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设计、加工、包装、运输,还是到最后的销售、维修、报废及回收,每个环节都有资源消耗和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转变思想观念,例如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处理等,在绿色制造实施过程中,绿色设计是关键,它关系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费所占成本费用的比较低,但是在生命周期中起着决定作用。

(一)绿色设计

机械制造的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及生命周期设计,它对设计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再设计之处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属性,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来坚持,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的,那就需要采取绿色设计模式。绿色设计模式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要确保产品的周期全过程的基本因素,例如产品质量、成本、用户的基本需求,对材料的选择使用、工艺设计、使用维护的便利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已达到产品的最优,绿色设计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产品,还涉及到产品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二)绿色材料

对绿色材料的选择就是尽量选择无污染、能够回收或者降解的材料,这就需要社会企业尽量开发这些绿色材料,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在选择这些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效益。

(三)绿色工艺

绿色工艺主要是针对在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绿色工艺和清洁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设计方案中尽量对能源消耗小、对环境污染少的方案,当前也有一些绿色工艺新技术,例如: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这些绿色工艺都是比较新的方案。

(四)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主要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在对报废产品进行回收方面所做的工作,机械制造企业对一些可再利用的报废品进行绿色处理,一方面需要再设计之处就要做好,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是需要报废的,通过这种能拆卸的设计,更好地绿色处理,同时还要发展绿色再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四、建议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提供的机遇,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

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使我国制造业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的转变,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让企业内部管理扁平化,减少企业重组所带来的风险及成本,通过组建动态联盟,让网络技术在重组中发挥作用,盘活国有制造资源,实现提升制造业生产力的目标。

(二)启动工业智能工程,争夺新经济的制高点

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进程阶段,与机械制造相关的高级人才还有点欠缺,数字化机床的数量还不够多,这就制约着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但是只要我国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识等,让有效的人才得到最大发挥,从智能软件研发入手,让新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将会对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帮组我国争夺经济制高点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绿色制造将是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这也是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当前绿色标准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实施非价格关税壁垒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对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提高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嫔.论机械制造业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J].民营科技.2011(03)

[2]李国旗.就环保问题探究工业机械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J].科技资讯.2011(21)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篇8

在全党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高潮的历史时刻,在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在**轻工集团深入开展“市场年”之时,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如何以优异成绩向国庆献礼,如何在“市场年”取得实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开创经营贸易新局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大家知道,经营贸易作为拉动分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它是经济效益的增长点,是加快发展的发动机,是迁建过渡的稳定器。

要驾驭好这套马车,解放思想是关键。“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行动就能走多远”。尽管经济危机的严冬还未褪去,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我们经营人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市场,放飞思路,放开胆量,抢抓新机遇,谋划新思路,实施新战略,开创经营贸易新局面。

面向内部市场,抢抓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夯实经营贸易利润基础。内部市场风险较小,毛利较高,是经营贸易创利的主要来源。俗话说,好风凭借力,我们要发挥长期从事军需材料筹供保障形成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抓住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密切与内部工厂的沟通与协调,努力成为轻工集团坯布供应中心,为物流公司及**分公司创造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渠道,做稳做强经营贸易。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内部市场贸易方式创新,稳妥开展循环贸易。这样既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增加收入,又能实现收入由内部市场向外部市场的战略转移,一举两得。通过开创内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为分公司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加快发展才有动力。

面向外部市场,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做稳做大经营贸易,促进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危机”、“危机”,顾名思义,“危险中有机遇”、“化危为机”。因此,我们要以控制风险为前提,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手段,以扩大销售收入为目标,做稳做大定点贸易。首先,要发挥我们一定的资金优势,努力成为毛纺企业原材料供应中心,为做大贸易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及时捕捉市场价格波动机遇,相对集中“优势兵力”,以“短、平、快”打好歼灭战,赚取差价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实现经营市场由传统的纺织、物流行业向其他行业稳定、有序的突破和发展。只有稳定、有序,才能稳定增长;只有稳定有序,才能持续增长。通过开创外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实现经营贸易规模效益,加快发展速度才有保障。

面向区域市场,发挥地理优势,大力推进“窗口”建设。**地处华中,九省通衢,交通发达,辐射广阔,适宜开展“窗口”建设。我们要依托集团企业,发挥轻工品牌优势,加快代销步伐,实现公司窗口建设零的突破,打造出集团轻工产品“中南品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系统内品牌向系统外品牌突破,力争在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使它成为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分公司经营格局多元化。

各位同仁,不论内部市场、外部市场和区域市场,培育长线经营品种,打造稳定的经营项目,实现经营贸易稳定、有序、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上一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