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范文

时间:2023-11-16 17:23:58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1

[关键词] 普拉过分滴眼液;白内障;术后炎症

[中图分类号] R7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a)-0134-03

after cataract surger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ur hospital 184 cases of cataract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ject of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92 cases(116 eyes) and Fluorometholone Eye Drops application pranoprofen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of 92 cases(112 eyes) with Fluorometholone Eye Drops. The scores of symptom and physical sign, the value of anterior chamber and the thickness of macular cente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ostoperative ocular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7, 14 and 30 d scores were (2.97 ± 1.25)point, (1.53 ± 0.45)point, (1.09 ± 0.28)point and anterior chamber flare value (6.34±1.44), (4.97±1.26), (3.25±0.68)pc/m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14d postoperative macular foveal thickness (173.6 ± 18.5)μm, 30 d (175.9 ± 17.5)μm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Pranoprofen eye drop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of cataract and can improve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Key words] Pranoprofen eye drop; Cataract;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但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在手术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创伤,这些物理损害会使患者眼血-房水屏障被破坏,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发生术后炎症并发症[2-4]。普拉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该文将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8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白内障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抗炎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8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2例患者,观察组:92例(116眼)患者,其中男性49例(61眼),女性42例(55眼),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1.27±5.32)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16±0.92)年;观察组:92例(112眼)患者,其中男性46例(58眼),女性46例(54眼),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2.51±4.89)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3.82±0.8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和眼部光学断层相关检查,术前3 d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203297),用量为1滴/(次×眼),3次/d,以防止感染发生[5]。对照组患者白内障术后采用0.1%氟米龙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20274]进行抗炎治疗,用量为1滴/(次×眼),6次/d,连续用药3周,3周后改为4次/d,连续用药1周,总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添加0.1%普拉洛芬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93827)进行抗炎治疗,用量为1滴/(次×眼),4次/d,连续用药3周后改为3次/d,连续用药1周,总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与术后1、7、14、30 d对患者眼部症状及体征进行打分,并记录前房闪辉值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等指标,对两组患者评分进行分析。术后眼部症状包括:畏光、疼痛、眼痒、流泪及有异物感等[6-7],眼部体征包括:虹膜粘连、纤维素样瞳孔膜、结膜充血性水肿等,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严重程度进行打分:①无不良反应者记为0分;②有轻度症状及体征者记为1分;③有中度症状及体征者记为2分;④有重度症状及体征者记为3分。

1.4 y计方法

数据录入,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7、14、30 d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前房闪辉值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1 d前房闪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30 d观察组患者前房闪辉值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情况

术后14、30 d观察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眼部高发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以日趋完善,但术后炎症反应时有发生,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机械损伤会造成患者前列腺素升高,文献研究表明[8],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与患者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存在密切关联[9]。普拉洛芬在白内障术后治疗中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能够替代糖皮质致激素,且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的防治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症状。

该研究发现,白内障手术过程中一些机械操作会使患者出现血-视网膜屏障损伤,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黄斑中心凹附近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液体外漏情况,进而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该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14、30 d的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2.97±1.25)分、(1.53±0.45)分、(1.09±0.28)分及前房闪辉值(6.34±1.44)、(4.97±1.26)、(3.25±0.68)pc/m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白内障术后患者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发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小琼.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9):92,117.

[2] 郝婷,蒋林志,梁皓.白内障术后眼内炎49例临床回顾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302-303.

[3] 史春生.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4):99-100.

[4] 赵广喜,史素思,张荣霞,等.非举体类抗炎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7(10):88-89.

[5] 丁艳红,殷志武.非举体抗炎药滴眼剂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5):89-90.

[6] 王燕,庞龙,欧扬,等.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以及易感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5):956-958.

[7] 刘雪庄.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J].中外医疗,2014,33(30):79-80.

[8] 史素思,赵广喜,张荣霞,等.糖皮质激素和非举体类抗炎药在白内障术后的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7(13):195-196.

[9] 马扣.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89-1291.

[10] 王晓莉,朱群仙,蔡方荣.普拉洛芬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2):237-240.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2

【关键词】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中医辨证;白内障手术;干眼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37

目前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 , 白内障发病率逐步增高。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效果好、患者恢复快而广泛用于白内障的治疗。但有报道提出手术中角膜上皮被损伤和手术后的愈合都会对泪膜功能的稳定性造成损害 , 从而形成“干眼

作者单位:221003徐州市中医院眼科

症”。干眼症是一种眼部疾病, 表现为一系列眼部不适的症状 , 给患者生活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便[1]。当前在临床中治疗干眼症的方法有很多 , 通常是运用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 (泪然 )等人工泪液进行症状的控制 , 但治标不治本 , 中医辨证对干眼症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 , 因此本院采用泪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 2013年 1月 ~2014年 4月收治的6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 ,排除青光眼等其他影响泪腺分泌的眼部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对泪腺有影响的全身疾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 女16例, 年龄 52~75岁 , 平均年龄 (62.2±4.1)岁。观察组男 15例 , 女17例 , 年龄 51~80岁 , 平均年龄 (62.3±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泪然滴眼治疗 , 4~6 次 /d, 病程为 30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患者为肺阴不足时 , 表现为眼干涩、眼白发红、便秘、咽干、脉细弱、舌头发红、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肝肾阴虚时 , 表现为眼干涩畏光、视觉易疲劳, 采用归尾、构祀子、白芍、石解、获神、野、蔚子、凌霄花、茺蔚子各 10 g, 生地黄12 g, 山药15 g, 决明子15 g的处方治疗。均为1剂/d, 经水煎服 , 疗程为 30 d。分别在治疗前 1 d、1周以及第 30天

对患者进行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

1. 3疗效评定标准[2]依据临床干眼症疗效评价标准:泪液分泌实验纸长>5 mm, 裂隙灯检查结果为正常, 干眼症症状消失为治愈;泪液分泌实验纸长 >5 mm,裂隙灯检查结果显示有好转 ,干眼症症状好转为显效;泪液分泌实验纸长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

2结果

2. 1试纸平均湿润长度比较经过治疗后 , 两组的试纸平均湿润长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2. 2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后 ,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3.75%,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3讨论

正常人的眼睛表面覆盖了一层泪膜 , 对眼有保护滋润的作用。一些原因可造成眼睛表面异常从而形成干眼症。干眼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作角结膜干燥症 , 是眼科的常见病[3]。也是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常发生的症状 , 症状有眼睛干涩、有灼烧感、刺激性流泪、视力疲劳和波动[4]。通常是由于手术麻醉以及手术器械对眼睛造成了损害改变了角膜表面曲率, 损伤了结膜杯状细胞[5]。术后使用的滴眼液含防腐剂 , 毒性作用使眼睛充血甚至损伤泪膜。此外 , 术后伤口炎症反应时的淋巴细胞浸润、水肿和部分药物使用都会使泪液减少分泌 , 从而造成干眼症。目前常用对干眼症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替代治疗 , 即使用与生理泪液相似的泪然眼液。泪然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附着在角膜表面的亲水性膜 , 减少内外界因素对眼睛的刺激 , 且该滴眼液防腐剂的毒性很小 , 患者未产生明显毒性反应 , 也未发现有过敏者 , 但本药品治标不治本 , 且经常使用需随身携带 , 给患者增加了不便。中医方面对干眼症的认识是“白涩症”, 认为干眼症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 眼睛的滋润, 不但依赖于肝气疏泄的调和、肝藏血的充沛 , 而且依赖于肾气、精气的充养。如果肝肾不调、精血亏虚 , 导致津液产生不足 , 眼睛失去滋润从而变得干燥 , 形成干眼症;和肺相关的方面 , 肺主气而司呼吸 , 主宣发和肃降 , 主调水道。在脏腑学说中眼睛是肺所主 , 当气阴充足时 , 眼睛就得到滋养 , 当劳累气息亏损时 , 眼睛就失去滋养 , 长时间以后就会导致眼睛干燥不适 , 形成干燥症。因此在中医辨证方面主要针对患者上述症状进行调理。在中药里生地黄、黄柏、玄参、杏仁、麦冬、豆范仁、芍药、知母、等药材有清湿解热、通畅气息、滋阴益肝肾的作用。所以在中医辨证上常采用可生津润燥、清宣肺气、滋补肝肾这些药材的方剂。

本次研究表明 ,治疗前观察组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试纸平均湿润长度为 (5.97±0.78) mm/5 min, 对照组为 (6.14±0.82) mm/5 min, 治疗后观察组为 (12.24±1.85) mm/5 min, 对照组为 (10.59±1.73) mm/5 min。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 93.75%,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综上所述 , 对于治疗白内障术后的干眼症 , 泪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泪然, 且无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晋江 .泪然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治疗的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药 , 2012, 32(6):462.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3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眼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8-01

白内障为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晶状体囊膜一旦出现破损将会导致晶状体混浊,这是由于具备屏障功能的晶状体出现渗透加强现象,影响其新陈代谢。有研究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约2003万人存在视力障碍,而造成视力障碍的病症中白内障居首位。白内障是一种可治性盲病,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2012年1-6月本院实施白内障手术121例,现对其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6月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1例,年龄42-90岁,平均59岁,男性66例,女性11例,全部患者中老年患者105例(86.78%),在实施手术前视力为光感或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切口,首先在手术前进行散瞳和表面麻醉手段;其次实施手术,注入黏弹剂于前房后,出现晶体核与皮质被水分离,再次开展黏弹剂注入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并给予眼内清除、冲洗,最后进行包扎处理。

2 结 果

2.1 患者视力变化 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36例(29.75%)矫正视力为0.05-0.3,57例(47.11%)矫正视力为>0.3且≤0.6。18例(14.88%)矫正视力>0.6,10例(8.26%)矫正视力

2.2 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例数 手术前期并发症为后囊破裂和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经相应处理措施后病症基本消除;中晚期并发症为前房出血7例、角膜水肿38例、前囊和后囊混浊32例、葡萄膜炎16例、囊袋阻滞综合征9例、高眼压和青光眼19例。

3 讨 论

3.1 术中并发症 白内障手术早期并发症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均能获得很好的疗效。①造成后囊破裂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术熟练度和患者手术时状态有关,主要为撕囊口较小,实施娩核时的未能掌握好力度;实施娩核时核下没有黏弹剂注入,晶状体圈匙超负荷下压;处理晶状体皮质时侵入后囊膜;植入人工晶状体调位时未能掌握好力度;黏弹剂用量未达到要求。针对以上情况,操作员行手术时一定要谨慎,给予患者分量适中的黏弹剂,保证环形撕囊口6mm左右的直径,若出现后囊膜破裂.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观察情况进行对症处理。②悬韧带断离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术前和术中均存在.术中出现该种情况主要原因为撕囊过大导致损伤。处理时应注意缝线细而光滑,固定线应结扎埋在巩膜瓣下。

3.2 术后并发症 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为术后未能验光矫正、术前未检查出其他眼部疾病、手术并发症。前房出血、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类型。①前房出血多数来自手术创口,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时较易导致该并发症,同时还与患者术前用药和切口状况有一定关系。在患者出血时间不长、量小的情况下,一般不给予特殊处理,当患者出血量超过前房一半时,采用房水生成抑制药、高渗剂等进行前房冲洗。②操作人员手术操作失误是造成角膜水肿的根本原因,避免该并发症应从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入手,选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医师.尽量避免器械使用频繁对角膜内皮造成的伤害。③前囊和后囊混浊主要是因前囊膜下的上皮细胞纤维发生增殖,手术时应对该上皮细胞进行清除,若出现混浊现象,可采用激光后囊打孔术治疗。④葡萄膜炎是累及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玻璃体的一组炎症性疾病,手术创伤和异物刺激是致病根源,在处理时首先应进行散瞳,减轻炎症发作。⑤囊袋变大、瞳孔周边纤维素发生溢出现象、炎症细胞活动频繁是术后发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方法有激光前后囊切除术等,但对该病症的防治应以预防炎症发生为主。⑥患者属于高度近视群体时,极易发生术后高眼压和青光眼,口服醋甲唑胺联合甘露醇静滴是治疗高眼压病的主要手段,虹膜根部切除术、重植人工晶状体是术后青光眼常用的治疗方法。

总之,临床应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提高对并发症的重视程度,保证患者眼部健康,促进视力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茂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1.

[2] 何华芬.白内障患者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0.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4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 干眼症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我国有400万白内障致盲患者,且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超过40万[1],严重的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健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治愈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治疗不断改进。但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会感觉到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异物感等眼部不适,影响了手术质量[2]。笔者对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观察,探讨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干眼症发病情况及其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2例(46眼)。其中男19例(21眼),女23例(25眼),年龄48~75岁,平均(62.1±7.3)岁,并排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患者,术前3个月有眼部外伤史,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眼部长期应用眼药水患者。患者术前经眼科检查均不伴有干眼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到手术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1 d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次。手术前在有效散瞳,应用1%爱尔凯因表面麻醉,颞上方或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3点钟或9点钟位置辅助穿刺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口服抗生素3~5 d,应用典必舒滴眼液,2周4次。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染色情况。

1.3 结果判定 (1)干眼症状评分:患者出现畏光、眼部干涩、视物疲劳、异物感等。0分:无明显不适;1分:偶尔出现不适;2分:较频繁出现轻度不适;3分:持续而明显的眼部不适。(2)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取5 mm×35 mm标准滤纸条,一端折弯5 mm,置于下眼睑缘外侧2/3处,轻闭双眼5 min后取出,湿长大于10 mm为正常。(3)泪膜破裂时间(BUT):在裂隙灯下用蓝光灯观察自眨眼后泪膜出现第一个干斑的时间,正常值15~45 s,10 d以下为异常。(4)结膜荧光素染色:应用1%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观察染色情况,积分范围为0~1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畏光、眼部干涩、视物疲劳、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引起干眼症的原因有很多种,泪液基础分泌量减少、泪液质量降低及泪液蒸发速度过快等均可导致干眼症[3],而泪膜的变化在干眼症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泪膜厚度大约40 μm,由脂质层、水液层与黏蛋白组成,而黏蛋白是泪膜的主要构成部分[4]。脂质层可以减少泪液的蒸发,黏蛋白层则是位于角膜和结膜上皮之间的柱状细胞分泌,可以使眼表疏水上皮变亲水状态。本研究中,患者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第1天、1周及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明显增高。

患者术后1 d、1周及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泪膜破裂时间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泪膜破裂时间是在裂隙灯下用蓝光灯观察自眨眼后泪膜出现第一个干斑的时间,白内障手术中除了进行警惕植入术还应用了透明角膜切口,该切口中断了部分连接角膜的感觉神经纤维,导致切口处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等神经递质运输障碍,角膜神经兴奋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泪膜破裂时间。

手术中对角膜上皮的损害也会使患者产生干眼症[5]。在手术中一般应用表面麻醉,可能损伤眼睛上皮微绒毛,直接损害泪膜,同时诱发免疫炎症反应使泪液黏液蛋白分泌不足加重。术中切口、灌注液等也可能损伤角膜缘上皮细胞,使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分裂增生受到抑制,影响泪膜中水化黏蛋白曾对眼睛表面上皮的粘附功能,加重患者干眼症状。另外有研究表明,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表面麻醉剂可以使患者瞬目次数减少30%,泪液分泌量降低40%,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干眼症状。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第1天、1周及1个月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出现干眼症状除了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外,也严重的影响了手术的质量。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在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或减少灯管对眼睛表面的直接照射和刺激;减少手术切口大小,减轻手术对眼表上皮的直接损伤;注意物的适应,适当减少物的用量,可以使用黏弹剂保护角膜;手术前后尽量选择对眼睛刺激较小的滴眼液,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会对患者眼表有一定影响,并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8):1011-1013.

[2] 郝志侠.老年自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1):72-73.

[3] 云波,钱进.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4):356-358.

[4] 秦海燕,杨建.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39-240.

[5] 曾志成,尹海红,彭清华.人工泪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于眼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083-2085.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5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药;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对3例 (3眼) 严重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配合局部滴眼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整体护理。[结果]3例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眼痛缓解,3眼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8、0.8。[结论]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严重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以及整体护理可有效控制感染,提高视力。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药;护理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对视力极具破坏性的术后并发症。有资料显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02%~0.50%[1],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该病进展快、预后较差。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的机会增加,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增高[2]。因此,对于可疑眼内炎或诊断明确的老年病人都应给予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我院于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严重感染性眼内炎3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wwW.133229.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白内障术后感染眼内炎3例 (3眼),均为外院转入,其中男2 例,女1例;左眼2例,右眼1例;年龄68岁~84岁,平均 76.3岁;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时间分别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7 d~20 d。检查结果显示术前视力仅为光感至眼前指数,眼前房和玻璃体腔内有絮状渗出物或絮状混浊。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抽取玻璃体液0.2 ml做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加药敏试验。确诊后在局部麻醉下实施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给予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 mg、地塞米松0.4 mg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10 μg,同时进行前房冲洗术。术后眼局部及全身继续给予有效抗生素药物治疗,或给予全身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5 mg/d,至术后7 d。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由于年龄、疾病及二次手术对老年病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不同的心理个性,其临床表现不同;相似的心理特点,其临床表现可能也存在着差异。面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3]。理解式和鼓励式交谈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高度重视术前准备工作,是提高手术耐受力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措施[4]。严格按照内眼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完善血糖、眼压、视力等检查,加强术中配合的训练,术前半小时根据医嘱注射止血、镇静剂并充分散瞳。

2.2 术后护理

术后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情况,并告知病人手术是成功的,以缓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情况的担心。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病人保持俯卧位[5],给予静脉输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抗生素滴眼。定时更换术眼敷料,密切观察术眼和敷料有无异常,必要时应用止血药,防止术后眼内积血。耐心询问病人有无头痛、眼部胀痛等眼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降压处理。给予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全身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病人,用药期间3 d复查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在做好术后护理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术后宣教工作,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术后注意事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青光眼、玻璃体出血、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

3 结果

细菌学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通过玻璃体切割排除积脓、玻璃体腔内注药等治疗,3例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眼痛缓解,3眼治疗后视力分别为0.4、0.8、0.8,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一眼摘除眼球。

4 讨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高龄、患有系统性或眼部疾病以及激素的使用等可以降低病人的抵抗力,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和时间、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植入的晶状体材料等,如晶状体超声乳化法本身可能也会增加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6]。

由于血眼屏障和角膜屏障的存在,全身给药及局部滴眼给药后,药物在眼内的分布不均匀。玻璃体内注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可能有显著优越性,即药物作用目标针对性强,可以增加治疗效果,降低全身毒性反应。玻璃体切割术能去除眼内的毒性产物和病变的玻璃体,改善眼屈光系统的功能。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是目前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常用及有效的方法。

革兰氏菌是导致感染性眼内炎的最主要菌属,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革兰阳性细菌的首选药物,头孢他啶作为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对治疗眼内炎挽救视力至关重要。本组2例为化脓性眼内炎且病情较重,均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联合玻璃体腔及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炎症得到控制。真菌是导致眼内感染的另一主要病原体。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及易复发等特点,可引起眼组织严重破坏。为获得确切疗效,需要反复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以维持药效。二性霉素b 对多种真菌有效,目前为真菌性眼内炎玻璃体注射给药的首选药物[7],但局部刺激较重,毒副反应较大,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由于脂质体在促进药物吸收、减少药物毒性和延长药物有效作用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我们选用二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效果。

玻璃体切割术有时会产生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好发在特定人群,如糖尿病病人术后易发角膜水肿和白内障,因此术前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并做必要的检查,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要提前预防,一旦发生要及时处理。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需要医护患三方的共同努力和良好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ontan pg,koranyi g,setterquist he,et al.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risk factors relating to technique and events of the operation and patient history: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j].ophthalmology,1998,105(12):21712177.

[2] li jh,morlet n,ng j q,et al.significant nonsurgical risk factors for endophthalmitis after cataract surgery:epswa fourth report[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4,45(5):1321 1328.

[3] 姜金莲,石丽萍,李胜红.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护理学杂志,1998,13(6):370371.

[4] 樊立伟,蔡庆艳,李雪芹,等.老年性白内障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276277.

[5] 张卯年,马志中.玻璃体显微手术学[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104.

[6] ng jq,morlet n,pearman jw,et al.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since 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the endophthalmitis population study of western australia (epswa)’s fifth report [j].ophthalmology,2005,112(7):11991206.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6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感染;预防

白内障是指眼内晶状体出现浑浊而产生视力障碍的一类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病率可高达25%。目前对于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但手术存在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其中术后眼内感染是一类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诱发眼内炎等症状,威胁患者的视力恢复乃至生命安全。为明确白内障手术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合适的预防干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并手术的白内障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对每例患者抽取随机数方式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2例。其中治疗组262例共331眼,男157例,女105例,患者年龄54~76,平均年龄(62.31±9.28)岁。对照组262例共315眼,男143例,女119例,患者年龄50~72,平均年龄(64.18±8.62)岁。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接受了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对策,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治疗组采取对策如下。

1.2.1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专科检查,排查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感染兆,确保患者接受手术前,处于免疫功能正常状态,根据相关流行病调查,正常人眼中本身就存在细菌等微生物,因此,在术前连续左氧氟沙星滴眼3 d,同时采取针对性处理缓解患者眼部症状,注意术前1 h进行眼部清洁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确保眼科手术室环境清洁,做单独患者的接触性器械物质均一次性使用。同时注意维持手术室环境温度及湿度,限制术中手术室人员进出。

1.2.2在完成手术后,每天予以生理盐水、妥布霉素做结膜囊冲洗,夜间涂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维持4 d。抛弃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生素,常规预防性眼部抗感染治疗同时,更加强调患者的支持治疗与康复指导。严格限制患者接触眼部,注意随时排查患者的眼部不适并采取对症处理,对患者的眼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更加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1.3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受及实验室辅助诊断客观检查结果两部分,其中患者主观感受是指患者术后自觉眼部症状。客观实验室检查是指结膜囊冲洗液细菌培养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主述情况比较 住院期间,对照组262例患者出现眼内炎患者2例,感染率为0.8%,而术后主述眼部存在骚扰疼痛等不适,有用手搔抓意愿情况的患者47例,比例为17.94%。治疗组262例患者出现眼内炎患者0例,感染率为0%,而术后主述眼部存在骚扰疼痛等不适,有用手搔抓意愿情况的患者12例,比例为4.58%。治疗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眼部不适预防缓解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患者结膜囊冲洗检测结果比较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4 d,伤口基本愈合后,进行结膜囊冲洗,留取冲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例数为76例,阳性率为29.01%,治疗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28例,阳性率为10.69%。治疗组患者结膜囊冲洗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将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类为主要以下两类:患者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笔者的预防措施对策也主要针对这两种危险因素。其中,患者因素是指患者在术前存在全身或眼部的潜在感染。在术后创伤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这些感染或发作。此外,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比较罕见,但是由于眼部感觉神经丰富,各种潜在刺激炎症均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主动用手抓挠的举动,而这杨极容易导致手部细菌的眼部感染。因此,笔者对术后患者的主述及症状控制予以加强,减少了患者的术后不适刺激感。医护人员因素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与管理中带来的医源性感染。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器械、换药及消毒药物的清洁管理,都是确保避免医疗感染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眼部直接接触外界空气,手术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粉尘也是导致眼部刺激及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采取了手术室规范限制出入,全程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等医疗策略,起到的良好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白内障手术术后眼内炎等重度感染的发生率极低然而笔者通过结膜囊冲洗的方式观测到,术后眼内致病菌的存在比例依然较高,在免疫系统限制下虽然致病菌的存在不导致显著炎症及感染出现,但是客观上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笔者针对性的予以眼内结膜囊冲洗的消炎处理方式,直接减低了细菌培养的的阳性检出率,这种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不适症状,也是重要的预防感染对策[1-4]。

参考文献:

[1]于雪飞.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J].首都医药,2011,18(16):53-53.

[2]刘娜,高传晶.白内障超乳术后眼内炎感染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24-25.

[3]池其洪,王彦,陈钢锋.妥布霉素联合聚维酮碘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32:033.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7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高密 261519

[摘要]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相应预防对策,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 2011年2月—2013年 2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4眼,对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后角膜水肿的状况,分析其水肿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 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合并症、外伤性、抗青光眼等病症术后发生水肿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等对术后水肿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性别无显著性的影响(P>0.05);术后第1~2天出现角膜水肿37眼,治疗7~9 d后,水肿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病症类型、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水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治疗预防措施,手术效果较佳。

[

关键词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角膜水肿;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79.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78-02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发展的成果,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术式,其术中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但其在术中、术后引发的一些并发症,角膜水肿就是其中之一[1-2]。角膜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角膜失代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雾状混浊等不良症状,导致术后视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旨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系统性回顾分析 2011年2月— 2013年 2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2眼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 2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排除严重的内科疾病及对手术耐受性较差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做手术94只眼,其中男52例(61只眼),女28例(33只眼),年龄为 21~76岁,平均年龄为( 61.48±17.84) 岁。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占比57.45%(54/94),高度近视占比24.47%(23/94),合并症(糖尿病、青光眼等)占比13.83%(13/94),外伤性占比2.13%(2/94),抗青光眼术后占比2.13%(2/94)。根据晶状体核硬度Emery分级标准可以把94只眼分为:I级31例,Ⅱ级27例III级23眼,IV-V级13眼。所有患者术前视力感光至0.3,告知患者实验方法及目的,均自愿参与。

1.2方法

1.2.1手术器材及药品使用美国Alcon公司的Legacy Evereft超声乳化仪及人工晶体,使用上海海建华公司的医用透明质酸钠及成都科奥达光电技术公司的手术显微镜。

1.2.2手术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前30 min,医师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用0.4%奥布卡因对患者实施球周麻醉。手术切口采用水平巩膜隧道式,切口长度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一般为3.0 mm左右。于角膜上3:00位处穿刺刀做一个辅助型的切口,以供左手操作器械之用,连续环行撕囊,向患者注入BSS液水行分离。能量设置为30%~60%,行超声乳化抽吸晶体皮质;负压吸引200~300 mmHg行残留皮质的注吸。医师再次注入粘弹剂,待囊膜完整后,在患者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抽吸粘弹剂,结膜复位。术后,切口不缝,检查有无光感,适量涂典必殊眼膏、泰利必妥眼膏或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遮盖术眼。

1.2.3诊断方法由于角膜水肿的早期症状类似的白内障,必须接受角膜水肿眼评价,为正确诊断,眼科医师可以根据裂隙灯、A 超等检查以确诊。

1.2.4角膜水肿分级及治疗预防根据角膜水肿程度、内皮表面光滑度、虹膜纹理状况等方面,角膜水肿可大致分为0~4级。0 级:角膜透明,无水肿症状,表现正常无需处理;1级:角膜部分出现雾状水肿,内皮表面表现为光滑,略微模糊不清的虹膜纹理,对其采用部分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2级:角膜水肿表现为浅灰色,内膜面表现为粗糙,模糊不清的虹膜纹理,对其局部滴药的基础之上,在球旁注射甲强龙;3级:角膜水肿表现为弥漫性灰白色,角膜内皮面呈龟裂状,虹膜纹理更加模糊不清,在2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4级:角膜呈现乳白色水肿,结构不清,对其患者实施全身、局部激素治疗之上,加用高渗剂滴眼[4-7]。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资料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计量与t检验,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

2 结果

2.1各类病症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情况

见表1。

经χ2检验显示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合并症、外伤性、抗青光眼等病症术后发生水肿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χ2=11.015,P=0.026)。通过表1可知,合并症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水肿的机率分别位居第一与第二,详见表1。这说明术后发生水肿的原因跟病症类型相关。

2.2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及性别对术后水肿的影响

见表2。

通过表2可知,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等对术后水肿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性别无显著性的影响(P>0.05)。

2.3临床疗效

术后第1~2 d出现角膜水肿37眼,根据病症级别进行分类,然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治疗7~9 d后,水肿症状基本消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视力均有提高。

3讨论

3.1 术后角膜水肿原因

3.1.1 病症不同类型的病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不同,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性白内障与并发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影响最大。老年性白内障及合并青光眼患者由于前房浅,术中操作空间小,乳化针头接近角膜,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造成角膜水肿。合并糖尿病者,由于持续高血糖使得患者的房水渗透压升高,严重影响角膜内皮功能。研究表明,糖尿病者在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这可能与角膜内皮细胞的泵功能下降相关。

3.1.2年龄本文研究显示高龄组患者术后出现水肿的机率高于低龄患者。这是因为术后角膜的水肿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的物理屏障功能、钠钾泵的活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患者机体机能下降,同时也造成角膜内皮的数量下降[7-8]。

3.1.3 核硬化程度本文研究显示核硬化程度对患者术后出现水肿有重要的影响,且术后水肿率随着晶状体核硬度增高而呈现正相关性。大部分研究解释到这可能是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核硬度越大造成对能量的需求增多,在超声乳化的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就增高,产生的热量就增多,且延长超声时间,易造成角膜内皮热灼伤,致角膜内皮不同程度的水肿。

3.1.4医师的熟练程度本文研究显示医师的熟练程度对术后水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熟练程度越高的医师,其术后水肿的机率越小。 因为术中探头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机械损伤会对内皮细胞产生影响。术者的手术不娴熟,时间延长及器械反复出入前房,长时间热量释放或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3.1.5其它其它方面,如超声能量设置、角膜功能不良、灌注液的选择及质量、粘弹剂的选择及质量、高眼压等对术后角膜水肿也有重要的影响。超声能量设置越大,时间延长,针头距角膜越近,对角膜内皮的损害越大;灌注液、粘弹剂等能够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化学损伤,灌注液引起的水肿表现为全角膜水肿。本文研究性别对术后水肿影响不显著,可以说性别不是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原因。

3.2 角膜水肿的治疗及预防

有效预防术后角膜水肿,必须做到如下几点。①严格把握患者病症,根据病症做好术前评估,然后选择手术方法及做好术前准备(如内皮细胞数测定)、术中护理与治疗,术后护理等。②对并发症患者一定要待患者病症稳定或处理后对患者实施手术,如糖尿病患者控制其血糖在理想水平3个月以上,这样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青光眼者术前眼压控制在25 mmHg以内。③经验丰富的医师,手术操作快而好,减少前房进出次数及对超声能量控制好。④使用质量较好的粘弹剂,晶状体核大且硬度较大者,切口大小要适中,术式要适合。⑤应尽量缩短超乳时间,减少超声能量的释放,灌注液尽量选用平衡盐溶液,勿用林格液。

综上所述,应根据患者病症、年龄、核硬化程度等情况,对患者实施全面术前评估,选择相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治疗方案。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症轻重进行选择,最好选择经验丰富的。术前对特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处理后,各项医学指标达标后对患者实施手术。对于出现水肿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角膜水肿的级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以便治愈或缓解角膜水肿病症。

[

参考文献]

[1]余莹.白内障手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4401.

[2]王红.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3(31):2442-2443.

[3]饶晓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3(6):25 -26.

[4]赵越,潘耘,于爱民,等.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原因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2(13):1091-1092.

[5]Learning DV. Practice styles and preferences of ASCR Smembers 2000 surve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1,27(6): 948-955.

[6]韦礼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2,2(24):180-182.

[7]Kim M,Kim J K,Lee H K. Corneal endothelial decompensation after 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8,34(3):517-519.

[8]郭隽,苏静,付琳,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 植入术并发症及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659-661.

白内眼障的症状以及治疗篇8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糖尿病性白内障;老年

[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0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iabetic cataract. Methods 100 cases of senile 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taking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each group had 5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performed with large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nderwent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The improvement of visual acuity,corneal astigmatis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vision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P < 0.05),corneal astigmatism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and the vision and corneal astigmatism degree 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 < 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18% (P

[Key words]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Diabetic cataract;Old age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是导致老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2]。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而由于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也随之较高,治疗难度增大,预后较差,其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3-4]。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分别施行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0岁;具有糖尿病病史,被确诊为白内障。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79岁,平均为(70.18±8.62)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为(5.93±2.09)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为(70.39±8.86)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为(6.07±2.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使用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进行球后麻醉,在患者眼部10点至2点方向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然后向穹隆部方向结膜下作钝性分离,暴露3~5 mm宽的巩膜,烧灼止血,作巩膜隧道切口,深达1/2巩膜厚度,长度10~12 mm,穿刺进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开前囊膜,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旋转晶状体核入前房,扩大切口,拖出晶状体核,间断缝合1/2切口,清除皮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并植入人工晶体,撤出黏弹剂,缝合手术切口及球结膜,包扎处理。

观察组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在患者眼部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6~7 mm,对结膜进行钝性分离,暴露巩膜约4 mm,烧灼止血,作巩膜隧道切口,长5~7 mm,深度约1/2巩膜厚度,穿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开前囊膜,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旋转晶状体核入前房,扩大内切口,拖出晶体,清除皮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撤出黏弹剂,包扎。

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口服或全身使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散光度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囊膜破裂、4例角膜水肿、2例继发性青光眼,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角膜水肿,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3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眼科多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角膜散光为主,主要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失衡,导致晶状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混浊,阻挡光线,导致光线无法有效投射到视网膜上,导致患者视物不清[5-7]。白内障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致盲、失明[8]。据统计,约有50%的致盲患者是由于白内障引起的,在眼科疾病中高居首位[9]。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对白内障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其致盲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如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其治疗难度增大,且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10]。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是白内障的唯一治疗方法,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需更加谨慎[11]。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超声乳化手术、非超声乳化手术,由于超声乳化手术的技术要求、设备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中难以展开应用,因此,临床上治疗白内障仍以非超声乳化手术为主[12-13]。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施行的白内障手术均属于非超声乳化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施行的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传统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通过对晶状体前囊膜进行撕囊处理,有效摘除囊内晶状体核,但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手术后患者的恢复[14]。观察组实施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在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手术方法,通过对患者角膜作隧道自闭式切口,缩小手术切口,有效摘除白内障晶状体核,改善角膜散光状况[15];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较短;角膜散光程度较轻;手术设备要求不高,治疗费用较低,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6];切口较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7]。另外,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白内障晶状体核的摘除不会受到晶状体核大小和硬度的限制,适用于晶状体囊膜弹性差的患者,患者手术中晶状体囊膜破裂的概率较低,术后角膜水肿较少发生[1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视力均得到明显提高,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度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提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相比于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提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arcia-Martin E,Fernandez J,Arribas L,et al.Effect of cataract surgery 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measurements and repea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Invest Ophthalmol Visual Sci,2013,54(8):5303-5312.

[2] 白雪,高凡.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0):43.

[3] 周燕,尤怡.糖尿病患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10):784-785.

[4] 袁会勇.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加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165-166.

[5] 孙根柱,王伟.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883-1884.

[6] 安春燕,王克勤.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69-70,74.

[7] 张洪勋,宋林,张宝全,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摘出术临床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 36(4):286-288.

[8] 李兰,戴红梅,李云川,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1370例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7):844-846.

[9] 高云仙,银丽,赵勇,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691-2692.

[10] 吴连井,周武英,楼倚天,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1):1452-1454.

[11] 白慧然,张辉,李卉,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巩膜咬切术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11):2990-2991.

[12] 王旭飞,王淑霞,楚建设,等.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劈核术治疗白内障5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71-3773.

[13] 郑卫东,谢茂松,黄礼彬,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 30(5):516-519.

[14] 刘海凤,杨洋,李艳华,等.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中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 32(5):570-573.

[15] 戴子娴,张宏,林妙英,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27-228.

[16] 林忠.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56-6357,6362.

[17] 王磊,朱炎华,胡伟华,等.两种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210-4212.

[18] 王亚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9):1214-1216.

上一篇:医用高质耗材管理范文 下一篇: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