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7:17:45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1

关键词:创伤;休克;院前急救;护理;时效性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TS)是指因钝物击打或剧烈撞击所致严重创伤,继而出血所致的休克现象。TS患者因脏器受损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同时,基础代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发生低血糖、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1-2]。院前急救护理是TS患者入院治疗的重要干预手段,能有效降低患者休克发生率,提高生存率[3]。科学的院前急救方案能提高急救效率,规范急救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研究表明,院前急救方案能提高现场急救的救助效率[4-5]。本研究探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实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对照组,n=120)和实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观察组,n=120)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TS诊断标准[6];②创伤后12h内接受急救;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重度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创伤休克急救护理。在接到120处电话后,医护人员需立即进行急救工作,并在现场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初步伤患勘查评估。迅速且平稳对TS患者进行转运。在救护车内按医嘱处理伤口,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呼吸、给氧以及心电状态,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及抢救过程其他数据。移至院内急诊后,配合完成交接工作,在完成住院手续办理后将TS患者按医生建议移至病房或者手术室。

1.3.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方案。①出诊迅速。在医院收到120处电话指令后,第一时间安排院前急救专业医护人员,同时,在途中与现场保持密切沟通。评估伤患伤情基础上,指导伤患进行自救,尽量减少损伤。②基于CRAMS评分法进行伤情评估,即对循环(circulation,C)、呼吸(respiration,R)、腹部(abdomen,A)、运动(motor,M)、语言(speech,S)进行快速评估。同时,坚持重症患者优先处理的基本救助原则。按是否发生颅脑外伤、脊柱骨折或者呼吸、循环障碍等生命体征特点判定症状的轻重。③维持呼吸道畅通。对发生面部创伤或者昏迷的TS患者人群,重点关注呼吸道通畅。使用手指或者借助吸引器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异物。对于发生舌后坠的TS患者,因需要避免舌体阻碍呼吸,则需借助口咽导气管或者舌钳将舌体拉出。而对于发生心跳骤停的TS患者,则需进行心肺复苏术,病情严重者需要持续供氧。④静脉通道的建立。因受伤可能造成部分区域的静脉受损,需避开伤处周围大静脉而建立数条静脉通道,留置静脉针进行给药及输液。适当情况下,通过静脉留置针给与血管活性类药物。⑤院内交接。待TS患者抵达本院后,需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配合检查,并辅助患者及家属补办入院相关手续。待检查完毕后,根据结果决定去手术室或者ICU病房。并随后补充完善过程记录。⑥心理干预。因TS患者均接受过非常痛苦的创伤,心理层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很多人也会继而进展为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在急救现场,医护人员需第一时间对T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坦然面对突发事件,积极配合接下来的急救工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及抢救时间。创伤休克抢救成功指标如下:HR为80~100/min,血压维持>90/60mmHg,尿量恢复至每小时30mL[6]。抢救介入时间是指从患者进入急诊室开始抢救到手术抢救完毕的时间,但排除抢救中死亡患者的数据。术前准备时间是指从患者接到手术室电话时间从急诊转入手术室进行交接完毕的时间,但排除抢救中死亡患者的数据。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情况

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2

【关键词】  多发伤;伤情评估;诊断

aemergent evaluation strategy of polytrauma

zhang liany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burns and combined injury,trauma center of pla,institute of surgery research,

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 the diagnoses of polytrauma include injury diagnosis,injury complication diagnosis,and associated disease diagnosis.the missed diagnosis of injury is that injury is found 24 hours after admitting into hospital and results in worse consequence,and the rates of missed diagnosis is 2%~40%.the reasons of missed diagnosis include doctors lacking recognition of integrated concept,misleading by imageology,neglecting hidden injuries,severe trauma and loss of consciousness,and so on.emergent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polytrauma consist of evaluating trauma mechanism,using imaging techniques appropriately,evaluating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crash plan program,emphasizing evaluation at the time of ineffective resuscitation,taking dynamic and repeated evaluation.

key words:polytrauma;injury evaluation;diagnosis

多发伤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中至少有1处损伤可危及生命或肢体。多发伤致伤能量大,伤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是外科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紧急伤情评估是其成功救治的前提,笔者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1 多发伤的诊断及伤情评估现状

1.1 多发伤诊断和漏诊 多发伤诊断应反映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程度等,包括:(1)损伤诊断,应具有唯一性,按照“损伤部位+损伤性质”原则;(2)损伤并发症诊断;(3)并存疾病诊断[2]。笔者还提出了多发伤诊断的所有损伤都应列出简略创伤定级标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aisiss(2005)]评分,量化损伤严重度,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计算奠定基础。

多发伤的伤情常随时间(以分钟或小时为单位)变化,包括以生理指标为基础的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院前指数等]和以解剖指标为基础的评分(aisiss,如颅脑伤颅内出血量、胸部钝性伤所致的胸腔出血量等),这就要求多发伤诊断应有时间标准。另一方面,与疾病诊断不同,严重多发伤救治争分夺秒,接触患者后首要的任务是紧急救治挽救生命,在控制气道、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后才涉及诊断问题,而这一过程可能耗时数分钟到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执行与疾病一样的按医院等级制定的初步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3日内确诊率等具体要求,显然不符合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具体情况。目前多发伤漏诊尚无确切的标准,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急诊科、icu或手术室检查、手术探查仍遗漏的所有创伤[3];或外科医师最初接触患者评估后发现的创伤[4];或完成病历、首次病程记录或(和)手术记录后发现的创伤[5]。鉴于多发伤伤情的复杂性、救治的紧急性和可能面对批量伤员等情况,笔者认为多发伤漏诊有两方面含义:(1):入院24小时后发现的损伤[6],不包括颅内迟发性血肿、损伤并发症等。(2):由于救治中未制定相应的措施,漏诊的损伤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如基层医院承担了相当多的胸腹伤急救任务,由于未行ct等检查,可能未诊断肺挫伤,但若未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就可不视为漏诊。

1.2 多发伤伤情评估现状 由于定义不一致,多发伤漏诊率在2%~40%之间[1]。以创伤登记为依据,漏诊率约2%[7];回顾性分析入院时漏诊或诊断延迟占8%~10%,尤其是从急诊科直接送入icu或手术室者高达50%[8]。死亡的多发伤患者中以漏诊严重出血和支气管肺炎常见[9];存活患者中平均每例漏诊1.3处损伤,其中骨关节损伤约占75%,且如果先发现骨折则常增加其他损伤的漏诊率。胸腹腔脏器损伤漏诊亦不少见,主要是肝、脾、肠道和血管损伤等,其中膈肌损伤漏诊报道较多,可能与其漏诊导致的严重后果有关,严重多发伤中66%的膈肌损伤不能及时诊断,其死亡率达7%~40%[10,11]。

漏诊可发生于多发伤救治的各个环节。约15%发生在急诊科、手术室或icu紧急救治、初次评估时,25%发生在紧急救治后icu或外科病房行二次评估时,50%是在外科病房进行第3次评估时。早期剖腹探查后仍有约40%患者发生漏诊,此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15%[12,13]。

2 影响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因素

影响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因素复杂,涉及急救体制、检查设备、医师水平、患者伤情等多方面,一般而言,钝性伤、严重伤、儿童和老年人、批量伤员时漏诊率高于穿透伤、轻伤、成年人、单个伤员。大致上可分为医师和患者两类因素。

2.1 医师方面因素 主要包括:(1)缺乏整体观念,由于我国多数医院未设立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的创伤外科病房,多发伤患者可能被骨科、神经外科或普通外科等专科收治,专科医师对本科损伤更为重视和熟悉,常易忽视不明显的非本专科损伤,是导致漏诊的最重要因素,如有报道一组肌肉骨骼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收入矫形外科的漏诊率为10%,收入其它急诊内科及外科为16%,收入口腔等非急诊病房则达46%[4]。(2)影像学误导,影像学尤其是多层螺旋ct是伤情精确评估的基础,是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其它检查措施无法替代的,但也常常导致医师对其的过度依赖。spitz等[14]以99mtchmdp对162例曾行x线检查的多发伤患者行全身骨扫描,发现骨折漏诊率达50%。常见的原因包括摄片视野不当或质量不高,未进行x线检查,阅片水平不高,临床经治医师未阅片等。(3)注意到明显的四肢损伤,忽视隐蔽的损伤,尤其是多处远隔部位损伤存在时。(4)缺乏对损伤机制的认识,尤其是腹部损伤容易漏诊,包括术中探查漏诊等,如胸腹刀刺伤术中发现胰腺损伤却漏诊结肠损伤。

2.2 患者方面因素 主要包括:(1)伤情危重,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救治的重点是确定性止血手术、复苏以挽救生命,导致在急诊科最初评估时间缩短,或无时间或机会行全面检查或影像学检查。(2)意识障碍,包括颅脑损伤、醉酒、中毒或药物滥用等情况,有报道创伤漏诊患者中63.5%存在意识障碍[7]。(3)致伤机制和病史不详,如被发现“躺在地上”而送至医院,或因颌面部损伤等无法交流等。

3 多发伤伤情评估策略

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尽早确诊是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骨盆骨折不需紧急处理,可数天后摄片确诊;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则需要紧急控制出血和处理伴随的盆腔脏器损伤,应紧急影像学评估处理;张力性气胸则甚至不能等待胸片检查而须尽早穿刺减压。要做到伤情评估“既快又好”,标准化、高效率的策略是关键,超过60%的漏诊是能避免的[15],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

3.1 根据致伤机制评估 详细、全面的了解损伤机制有助于多发伤的伤情评估,如机动车中弹出、同车乘客有死亡、救出时间>20分钟、2楼以上的坠落伤、行人被机动车撞击等都提示严重伤的可能,这些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应首选多层螺旋ct检查。没有系安全带的司机和乘客易发生头面部损伤,抵于方向盘常伤及胸腹部;儿童坠落常为颅脑伤,老年人跌伤常是股骨颈骨折,而成人易引起跟骨、股骨、髋骨、脊柱骨折和肾损伤等;男性乳头以下的穿透伤可能累及腹部。临床二联体(clinical dyads)的认识有助于提高隐蔽损伤的识别,如发现移位的尺骨体骨折,应注意是否存在桡骨移位,即monteggia骨折脱位。

3.2 影像学检查精确评估 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为多发伤救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恰当的运用影像学技术能从根本上降低延迟和漏诊的风险,磁共振、ct、同位素扫描能将其他检查漏掉的骨折发现率增加25%[16]。多层螺旋ct更是多发伤的革命性进步[17],能在极短时间内(亚毫米全身扫描15s)、单一检查方法(不必再分别行超声检查、普通x线摄片)、单一检查体位完成多部位多系统检查。我们一组284例多发伤中247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平均费时8.4分钟,可显著缩短院内术前时间,且在骨折、内脏损伤诊断方面有显著优势,推荐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多发伤患者中普遍使用。

3.3 crash plan系统评估 由于多发伤可能从头到脚,查体和辅助检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公认的系统检诊程序是“crash plan”,包括:(1)cardiac ,心脏及循环系统;(2)respiration ,胸部及呼吸系统;(3)abdomen,腹部;(4)spinal,脊柱;(5)head,头部;(6)pelvis,骨盆;(7)limb,肢体;(8)arteries,动脉;(9)nerve,神经。

3.4 复苏无效时重点评估 没有明显外出血,复苏、甚至剖腹手术后失血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面色苍白、大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脉压缩小、低血压和尿量减少等,静脉补液无反应和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示有继续失血。通常应重点检查5个部位:(1)胸部损伤,是否存在延迟性胸腔出血,有无心脏压塞等;(2)腹膜后损伤,是否存在腹膜后血管、脏器损伤导致血肿;(3)腹腔内损伤,肝、脾及胃肠道等出血是否有效控制;(4)下肢长骨骨折,可能因为昏迷或脊髓损伤无感觉而无症状,应对照检查两侧肢体;(5)骨盆骨折,是否存在、不稳定等。

3.5 多次动态检查全面评估 多发伤应强调全身检查3次:(1)初次评估:重点是气道、呼吸和循环等威胁生命的损伤;(2)二次评估:明确身体各部位明显的、需要急诊手术的损伤,腹部损伤是最易漏诊的类型,其中肠道又是最难诊断者,我们2005年7月~2009年3月间收治严重多发伤(iss≥16)425例中,漏诊肠道损伤的有15例(占3.53%),多人、多途径、多时相检查非常重要;(3)三次评估:紧急手术后转icu或外科病房后应从头到脚(head to toe)检查,常能发现在急诊室内遗漏的微小的损伤(有时是大的损伤),临床上小的骨折或韧带损伤常是长期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多发伤漏诊和延迟诊断的因素复杂,没有哪一项辅助检查是完美的,在早期救治中的紧急伤情评估是整个创伤小组的任务,降低漏诊率的关键遵循标准化、高效率的评估策略,包括从致伤机制、影像学、crash plan、重点及动态评估。

【参考文献】

 

[1]rizoli sb,boulanger br,mclellan ba,et al.injuries missed during initial assessment of blunt trauma patients[j].accid anal prev,1994,26(5):681-686.

[2]stanescu l,talner lb,mann fa.diagnostic errors in polytrauma:a structured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j].emerg radiol,2006,12(3):119-123.

[3]张连阳.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96.

[4]janjua kj,sugrue m,deane sa.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arly missed injuries and the role of tertiary trauma survey[j].j trauma,1998,44(6):1000-1006.

[5]chan rn,ainscow d,sikorski jm.diagnostic failures in the multiple injured[j].j trauma,1980,20(8):684-687.

[6]薛琪,石汉平.一般创伤漏诊的原因、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j].医学新知杂志,2002,12(3):149-150.

[7]enderson bl,reath db,meadors j,et al.the tertiary trauma surve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issed injury[j].j trauma,1990,30(6):666-670.

[8]sommers ms.missed injuries: a case of trauma hide and seek[j].aacn clin issues,1995,6(2):187-195.

[9]barendregt wb,de boer hh,kubat k.quality control in fatally injured patients: the value of the necropsy[j].eur j surg,1993,159(1):9-13.

[10]gelman r,mirvis se,gens d.diaphragmatic ruture due to blunt trauma: sensitivity of plain chest radiographs[j].ajr,1991,156(1):51-57.

[11]brasel kj,borgstrom dc,meyer p,et al.predictor of outcome in blunt diaphragm rupture[j].j trauma,1996,41(3):484-487.

[12]hirshberg a,wall mj jr,allen mk,et al.causes and patterns of missed injuries in trauma[j].am j surg,1994,168(4):299- 303.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3

【关键词】院前;腹部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41-02

腹部创伤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在平时和战时发生的几率比较大。人们一旦发生腹部创伤,如果只是单纯的腹壁受损,对生命没有危险,如果内脏器受损导致大出血,甚至休克,就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腹部创伤患者需要得到及时准确治疗,才能避免危及生命。腹部创伤一般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开放伤是由火器或者利器引起,闭合伤则是因为类似挤压等暴力导致的腹壁伤。所以,腹部创伤是一种伤害性比较大的创伤。对于医院而言加强院前腹部创伤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因此,本文通过选取我急救中心近几年内收治的50例腹部创伤患者,对其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50例腹部创伤患者,均是我急救中心近几年内收治的腹部创伤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 30岁左右。受伤原因:发生车祸致伤23例, 16例为利器所伤,还有11例为高处坠落导致。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治疗之间的间隔为1―2h不等。

1.2 院前急救护理

1.2.1 争取送院时间,提高出车效率。对于腹部创伤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院方在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作出快速反应。记录下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出事地点、电话、患者表现和症状等,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电话指导的方式,让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然后立刻派车出诊,争取在5min之内出车[2]。

1.2.2 现场患者的评估[3]。急救护士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对患者作出预见性和危险性的评估,分清主次。如果遇到大批伤员的情况,护士需要先把无抢救价值的伤员放在一边,并在其额头贴上黑标签,在危重但有抢救价值的伤员贴上红标签,再进行相关的急救。对于病情比较轻的患者,护士需要安抚他们,让他们在一旁等候。院前腹部创伤急救的效果往往由能否迅速、准确判断病情有关,评估重点一般为呼吸道、止血、休克的治疗和脊椎的有效固定。具体如下。

(1)意识评估。通过呼叫确定患者是否有反应,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我们需要立即判定他们有无心跳和呼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2)呼吸道评估。检查患者呼吸道是不是保持畅通,有没有异物阻塞,呼吸道内有没有分泌物等。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急救护士需要立即开放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

(3)头颅评估。观察患者的头围是不是正常,有没有出现局部畸形或者凹陷,表面有没有出现擦伤、血肿等。

(4)腹部评估。急救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前腹壁和两腰部,左右腹沟到剑突下整个区间。观察外伤患者的腹部有没有淤痕、伤口,并且指导他们保持安静躺位,双腿屈曲,不要擅自移动身体。

骨骼部位的评估。骨盆骨折是出血比较多的一个部位,也经常造成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在搬运患者时,我们尤其要注意先固定骨盆,搬运时小心。出现骨折患者,我们需要先进行简单骨折固定,伤口处用无菌纱布和棉圈进行包扎。

1.2.3 积极抢救休克: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注意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护士需要保障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做好抗休克工作,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一般建立两道通路的输液。如有外出血应立即控制,对于开放性伤口,我们需要进行无菌包扎,脱出的内脏切勿立即纳入腹腔,可以用无菌纱布予以覆盖,扣上清洁弯盘,等到进入医院再进行处理[4]。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疾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后代的延续。近些年人们医学观念的改变,急救临床护理得到了全面开展,发展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护理工作变得较为繁重。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医疗的服务水平,可以保护患者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护理,在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除外,还可以满足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需求,有利于增加治疗的成功率,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5]。

对于医院来说,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可以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医改的实施,这都为医院提供了资金、技术和法律上的支持,使得院前急救护理的实施更为方便。急救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帮助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整个急救护理过程的内含,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患者的各项需求。

综上所述,院前腹部创伤急救护理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而且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了更为安全、规范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德淑,张惠.3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术后护理[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110―111.

[2] 孙建军,叶巽,潘国兵,等. 急诊CT对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志,2010,12(10):1177―1178.

[3] 章跃武,朱希松,吴渭贤,等. C T 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J ].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1(3):268-270.

[4] 邢丽珍,温国云. 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J ].护理研究,2010,12(18):73-74.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4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 目的 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21.20±5.54)min,对照组为(29.25±6.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级创伤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171-03

[作者简介] 孙爱芝(1982.8-)女,山东济宁人,本科,护师, 研究方向:创伤外科。

急诊外科治疗中最常见急诊严重创伤[1],不仅病情多样,而且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严重时,可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高级创伤护理,不仅有效挽救了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而且还大大缩短了患者抢救所用时间。研究者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探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应用高级创伤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8例男性,72例女性,患者年龄4~76岁,平均(38.5±9.6)岁;观察组109例男性,91例女性,患者年龄6~78岁,平均(40.2±10.1)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00例患者创伤原因如下:车祸伤、击打伤、爆炸伤、高空坠落伤、重物砸伤、电击伤等,其中345例患者意识障碍,76例患者休克,36例患者出现呼吸骤停,21例患者出现脏器出血。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等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辅助患者进行CT、X线的检查,以找出原因。及时止血,并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选择是否输血,以保障患者血液循环的正常。对于出现窒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氧气支持,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护理人员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护理措施如下。

1.2.1 呼吸道通畅 大多数严重创伤患者会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情况,特别是胸部损伤与头面部损伤患者,受到舌后坠[2]、痰液、血液以及呕吐物等的影响,造成呼吸道阻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窒息。因此严重创伤患者均存在通气障碍,因此在接诊后,护理人员应通过颈托来对患者的颈椎进行固定,降低颈椎的创伤,同时对患者的气道堵塞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尤其是胸部、颅脑等位置损伤的患者,要预防分泌物或是舌后坠造成患者气道堵塞的现象,从而避免影响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因此护理人员要进行口咽通道的放置,防止患者出现舌根后坠,并将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满足患者维持自身新陈代谢所需的耗氧量,如有需要的话,可进行气管插管以开展正压通气[3]治疗。若是患者发生舌根后坠现象的话,需使用创伤椎颌法进行治疗,以打开患者的气道,将患者呕吐物清除,并放置好口咽通气道,以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若患者脉氧饱和度低于85%,则需使用面罩吸氧或是鼻塞吸氧,氧流量控制为5-8 L/min,患者缺氧症无明显改善,则立即改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待患者脉氧饱和度超过95%即可。

1.2.2 评估神经系统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神经系统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瞳孔与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可反映患者是否在创伤后存在脑疝或是颅内压增高,意识状态则可反映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患者呼吸、气道以及循环等得到及时处理,即可对患者的瞳孔变化与意识状态进行评估,若患者存在头部损伤,且躁动不安,护理人员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属于脑疝先兆[4]。

1.2.3 控制出血 对患者的血压、创口、出血以及脉搏等进行观察与评估,并进行记录。严重创伤会造成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导致患者血容量明显减少,从而出现休克。因此严重外伤患者一旦出血,需及时进行加压包扎[5]以止血,并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详细记录。构建静脉通路,若患者穿刺难度较高,需进行静脉切开或是深静脉置管。若是患者休克的话,则需在患者颈外静脉或是上肢静脉等粗大型静脉中留置型号为20-22G的针,为患者构建静脉输液通路,并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验,为患者留置导尿管[6],并保持1次/h的频率对患者尿液的颜色、尿量以及尿质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对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与有效循环血量等进行详细了解,保证患者送往住院部或是手术室时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1.2.4 病史收集 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与受伤原因,以保证伤情评估[7]的准确性,收集病史,例如过敏反应、既往史、进食时间以及受伤环境或是事故等,并进行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交流或是患者家属的沟通来了解,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5 全身检查 等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后,护理人员可将患者衣物脱下,保证患者全身的暴露度,利用被褥、床单等进行保暖或是保护隐私,快速对患者全身进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创伤,从而保证患者创伤得到及时治疗。特别是患者背部的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利用颈托[8],以保证患者头颈部的固定度,通过轴线进行翻身,从而避免对患者颈髓造成损伤。

1.2.6 资料记录全面 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辅助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等进行详细的记录[9],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资料支持,保证患者病理的全面与完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等进行详细观察。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通过(x±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表示,检验使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196/200),对照组为85%(17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急救护理与其他护理存在很大差异,急救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急救时间作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黄金时间[10]是受伤后10 min,若患者的伤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控制住患者出血,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失血、窒息与再损伤发生率,有效降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我国有的文献资料[11]指出黄金10 min的概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需要在受伤后10 min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并在受伤后1 h得到准确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高级创伤护理也只是针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急救护理方式,不仅重视导致患者死亡因素的处理,而且需根据患者病史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以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黄金时间内,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处理,能够有效解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完善的资料。

在高级创伤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从接诊开始,就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例如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状况等,待患者呼吸、神经功能、气道、循环稳定后,就需进行第二次检查与处理。脱掉患者身上的衣物,开始全身检查,特别是背部检查中,护理人员要提高注意力,以防遗漏患者的受伤部位。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就需送去手术室或是进行住院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详细的记录,可反映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对急诊抢救流程的认识,造成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误诊、漏诊率[12]较高,没有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导致患者抢救成功率较低。

高级创伤护理主要是全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有效减少了护理人员的交接频率,避免对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施医护同步排班[13],提高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提高护理人员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并根据与医生日常护理的配合经验,预见性的护理。急救小组在抢救流程中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配合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优化配置度,促使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流程更加的正规化发展,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治疗。医护之间的工作配合,促使日常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改变了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工作的被动性,积极开展多种抢救工作,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预见性护理。

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全身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外,还需准备好患者的抢救工作,例如静脉留置针、呼吸道、气管插管等,并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联络患者后续治疗所需的手术或是病房,缩短患者的辅助检查时间,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患者生命支持的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改变原有的逐项操作,使用组合操作,从而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时进行确定性手术。

急诊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因而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医院要做好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重视操作技能。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技巧,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简化患者病情的评估过程与程序,培养护理人员处理多发伤患者的能力,日常多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严重创伤护理的演习,以锻炼医护之间配合的默契度,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急诊严重创伤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对患者的抢救与诊断造成干扰。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情绪,改善医患之间紧张的护患关系,构建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保证患者一入急诊科就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在患者抢救、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与沟通,以建立信任的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效掌握患者的病史,从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年龄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顺利开展。

在该次探究过程中,研究者选取该院治疗的400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高级创伤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为(21.20±5.54)min,对照组为(29.25±6.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汤新颜[14]等的参考资料指出,患者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1.4%,救治时间是(67±23)min,抢救有效率与研究者探究结果保持一致,但救治时间与研究者探究结果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实际伤情,医护之间配合度等因素决定的。

综上所述,高级创伤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急诊抢救中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雪华,郭剑虹,吴妙桓,等.集束化护理在急性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3(6):1000-1001.

[2] 冯晓薇,吴仙蓉,吴鲜花.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28(24):144-146.

[3] 陈佳山,黄继义,林金莲.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在急诊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29):99-101.

[4] 王岩,王琴,孙青霞.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30):28-28.

[5] 杜佩红,魏薇萍,王飞燕,等.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6(8):32-34.

[6] 张莉.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16(21):4816-4816.

[7] 谭翠红.急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348-349.

[8] 王鹏,祝茂盛,马伟.严重创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一体化救治模式[J].医学综述,2013,38(19):3540-3542.

[9] 刘文霞,董旭,张冉.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42(27):3596-3597.

[10] 王盛标,李云峰,蔡业平,等.长途转诊161例ICU严重创伤患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15(3):83-85.

[11] 黄勤,杨雪英.预案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32(7):114-115.

[12] 杨月梅,闫丽莉,李娟.43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36(8):1022-1023.

[13] 师占红.急诊抢救严重创伤患者64例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7):1618-1618.

[14] 汤新颜.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7):22-23.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来来我科就诊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救治)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每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排除严重创伤在抢救室死亡者、发病前有严重心肺脑肾等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接诊、心电监护、伤口有出血者给以止血、包扎,完成动静脉采血,给予静脉输液。休克患者予以电除颤、心肺复苏,以上操作均由一名护士独立完成。

1.2.2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救治,护士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评估,然后处理气道,进行呼吸道管理,同时建立静脉液路或中心静脉置管,完成以上工作后需再次查体。(1)初步判断、评估:接诊后一名护士快速查体,通过查体迅速判断患者的伤情,以便于初步评估患者伤情及身心状况,并由医生确定首先给予何种抢救措施。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等,操作由另一护士完成。(2)气道处理、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通路,给予患者氧疗或机械通气。由一名护士主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患者由于出血而致呼吸困难,不进行有创呼吸。(3)建立静脉液路或中心静脉置管:休克患者需大量、快速输血和输液,应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监测中心静脉压,应维持在5~10cmH2O(1cmH2O=0.098kPa)。一名护士负责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做好补液和给药的准备。另一名护士协助医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同时监检测中心静脉压。(4)第二次查体:主要是为了避免初次查体遗漏,故进行第二次系统查体,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建议两次查体由不同的护士担任,避免第一次查体后形成的主观印象。(5)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设置各参数,完成心电图、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必要的救治措施。同时采集血、尿标本进行生化检查及血气分析。另外,护士应做到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熟悉各种急救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护士应做好创伤患者的抢救记录。

1.3效果评价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采取抢救措施后,生命体征平稳,送科室或手术室无生命危险,即可定为急诊抢成功。有效抢救时间为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成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20.1±6.2)min,低于对照组的(29.4±5.8)min,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如果患者出血应首先处理出血,一旦出血和伤情得到有效控制、处理,便可以预防窒息和失血导致的休克,以及可能发生的再损伤,从而能够避免患者死亡[4]。在接诊后尚未了解患者详细病史前对严重创伤伤者施行初步评估及抢救,首先处理可导致死亡的原因,并在短时间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的生命的症状,为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和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6

受到外力打击造成人体某些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称之为创伤。随着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友展,创伤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脑、心、肺、肝及肾等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的损伤。创伤病人有三个死亡高峰:一是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二是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成败的关键;三是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因此,早期、及时处理创伤病人至关重要,如果伤者在这段时间内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其死亡率将会大大减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龄20~55岁,均为健康人受伤,受伤至就诊时间约10~120min;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5例,坠落伤11例,刀伤9例,塌陷伤2例。创伤指数均在10以上,其中以颅脑损伤为主44例,胸腹部损伤为主的30例,四肢骨盆损伤为主的13例,均需入院观察或手术。

1.2 方法

1.2.1 外观观察及评估伤情根据外观迅速评估伤情,询问的同时,解开(或剪开)病人的衣裤,检查气道有无堵塞、呼吸幅度和频率、体表出血部位、脉搏、血压、末梢循环、病人意识及反应,对病人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估,再根据各部位伤情安排抢救顺序。

1.2.2 开放静脉通道及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确保维持液体的快速输送及标本的采取,如外周静脉循环不好,同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液体的复苏并及时配血,为急诊输血做好准备。同时,常规留取血标本备血,为急诊输血争取时间,并预先做好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

1.2.3 急救与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紧急控制出血;置管并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

1.2.4 生命体征监测心脏泵功能监测,及时发现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若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 结 果

本组抢救成功74例,死亡13例。

3 讨 论

休克是多发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休克伤员能否早期复苏,直接关系到预后。因此,对创伤性休克的抗休克处理要早期、快速、全面[1]。

(1)外观观察预测,缩短抗休克时间。重度创伤病人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刻”,是救治成败的关键,1h内救治存活性大,医护人员在此期间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非常重要。运用外观预测循环指标,对早期休克病人进行评估并立即采取相应对策,在休克代偿期即开放多个静脉通道开放,保证在测量生命体征的同时已进行了循环灌注,控制体表出血和给氧,然后再观测血压、尿量、评估循环,进而缩短创伤病人抗休克时间[2]。

(2)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缩短抢救时间。护士不应是按照医嘱被动地进行处置,而是通过创伤病人的伤情评估,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有休克早期征象的病人及时进行相应措施,如套管针开放静脉通道同时进行配血及化验,预先做好各种过敏试验,对中重度脑外伤,无论有无伤口均剃头以便观察或手术,及时导尿提高循环评估的准确性等,在医生下达医嘱之前做好各项处置,尽量缩短在急诊科的救治时间。

(3)科室间协作,缩短辅助检查时间。创伤病人病情复杂,涉及科室范围广,护士应做好协调工作,可使各科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边救治边通知有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缩短辅助检查时间,加快抢救速度。

(4)此外,护士应对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全面、连续的观察并准确记录及汇报,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黎鳌.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7

【关键词】 院前救治;院内救治;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的作用下, 人体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或器官同时发生严重性创伤, 由于其伤情复杂, 涉及多个部位及器官, 患者伤情危重、失血量大, 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创伤急救通常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本组研究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护理进行观察, 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33例;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37.4±8.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1例, 高处坠落伤21例, 其他伤2例。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 平均ISS评分为(21.7±7.4)分。

1. 2 方法

1. 2. 1 院前急救 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 2 min内快速出车到现场;到达现场后, 采用问、看、油、摸的方式, 对患者病情立即做出评估, 询问患者或现场人员受伤情况、部位及外力方向, 查看患者面色、瞳孔、意识等情况, 测量血压、心率等情况, 分析患者是否合并休克或休克的程度, 触摸患者头、颈、胸、腹等部位是否有压痛、活动异常等情况, 判断患者病情。患者合并休克、活动性大出血、内脏脱出等危急症状, 立即进行现场处理。有气管插管指征患者立即给予现场处理,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防治休克发生。已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积极给予扩容, 快速给予补液, 优先处理头、胸、腹部的损伤。怀疑脊柱骨折 患者应保持平卧, 安置颈托及头部固定器, 脊柱固定板搬动, 避免患者出现二次损伤。出血患者给予快速止血、包扎及固定。颅脑损伤患者注意给予降颅压、防止脑疝, 有活动性出血患者, 限制大量晶体液输入。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情绪平稳, 配合治疗及护理。

1. 2. 2 转运途中 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如条件具备应准备对颤仪。防止窒息, 警惕患者发生再出血、休克等症状。呼吸不好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防止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发生。一旦患者发生心跳骤停, 应给予电除颤及胸外心外按压。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及手术室取得联系, 做好救治及手术准备。做好院前病情、救治、用药记录, 为院内急救做准备。

1. 2. 3 院内救治 患者取去枕高斜坡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一侧, 迅速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等,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解除呼吸道阻塞, 给予患者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等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常呼吸情况, 口唇是否存在发绀及其发绀程度, 积极纠正缺氧。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多存在不同休克, 及时用药, 给予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快速补充血液, 或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 定时听诊双肺部呼吸音, 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

2 结果

74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 62例患者院前诊断准确, 占83.8%。其中51例患者血压低或测量不到血压, 在给予院前救治后, 血压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患者无自主呼吸及心跳, 在给予初步复苏后成功。2例患者因伤情严重, 给予全力救治后仍死亡, 其他患者均得到救治。转运途中未发生死亡病例。

3 讨论

近几年, 交通事故频发, 由此引起的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部位及器官发生损伤, 伤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 严重可引发患者死亡[2]。

临床研究指出, 救护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1 h内赶赴现场是其救治的黄金时间, 且救治时需争分夺秒, 以便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护理理念[3]。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减少死亡及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救治过程中, 首先要给予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以便给予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救治, 这也是给予患者及时救治的基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如颅脑损伤患者应警惕颈部受伤, 给予颈托固定, 颅内压增高患者给予降压, 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骨折患者注意骨折位固定, 不要随意搬动。护士在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及配合的同时,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 患者在突发伤害时, 多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增强救治的信心[4]。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情况, 并给予及时处理, 防止意外发生。

本组患者中, 在给予及时、系统的院前、院内救治, 全部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 83.8%患者初步评估正确, 除2例患者因伤情严重死亡外, 其他患者均获得救治, 且转运途中未见死亡病例, 整体护理效果较为良好。

总之, 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急救人员应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到达现场, 并给予及时且系统的院前院内救治, 提高病情初步评估的准确率, 为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先进, 陈瑜, 刘晓林, 等. 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 重庆医学, 2011, 40(11):1113-1114.

[2] 杨越涛, 叶永根, 柳振华.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5):399-402.

[3]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等. 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3例.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3):3908-3910.

[4] 张旭鸣, 邱美光, 林世水, 等.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5):396-398.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8

【关键词】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1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私家车辆的急剧增加,各种意外所致的颅脑外伤也在逐年增加。颅脑外伤在意外伤害中属于高发疾病 ,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和伤残大多发生在损伤的早期,同时与创伤后出现的继发性脑损害也关系密切。如果患者在早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处理 ,颅脑外伤的死亡和伤残可明显降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1]。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院内综合抢救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能明显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救治并转运颅脑外伤患者22例,其中男性16

例,女性6例;年龄12―58岁,平均38岁;合并其他损伤18例;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1例,砍伤1例。

2 做好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的普及:作为社区卫生院,应该在社区中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使居民增强自保意识掌握自救及互救技能,为院前医疗救护赢得时间,才能真正降低院前急症病人的死亡率。

3 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一级卫生院由于医疗条件与技术的限制,只能尽力做好现场救治和转运,为病人入上级医院后的抢救护理提供有利条件。

3.1迅速出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也是衡量能否有效救治的重要指标。接到求救电话后,护士应迅速通知有关人员,作好记录,与上级医院联系做好抢救准备,在最短时间内出诊。我院近年来逐步完善了急救车辆和设备的配备,对医护人员严格培训,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2准确评估病情:到达现场后简单了解患者受伤原因、时间及伤后表现,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心跳及体表、四肢,进行间洁全面的体格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准确评估病情。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因素或症状, 如有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块、呕吐物及泥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是颅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气管插管。

3.4建立静脉通道:尽量用留置针穿刺,便于固定,越早越好,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以保证抢救药物及时输入,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纠正休克,防止或降低继发性损伤。

3.5降温:颅脑外伤患者脑细胞代谢增强,氧耗增加,可加重脑细胞的破坏,冰帽或冰袋降温,降低脑细胞代谢和氧耗,降低脑细胞破坏。

3.6防治脑水肿:由于创伤、缺氧等原因,颅脑外伤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早期应用甘露醇、速尿利尿脱水,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7合适:神志清醒无其他复合伤的病人,可取半坐卧位;昏迷着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

3.8包扎止血:根据病情包扎止血,裂伤或挫伤伤口盖消毒敷料加压包扎;有活动型出血者,止血钳钳扎止血;有脑组织膨出者,用无菌碗覆盖保护包扎。

3.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头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呕吐,脑脊液漏的量、性质,及时做好记录。

4 转运

4.1搬运技巧:搬运时,先固定头颈部,使病人头与躯干四肢保持在同一直线,由3-4人缓慢平稳地一起搬动;上救护车时头部先进,保持担架平稳。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头部与车行方向一致;休克患者下肢抬高30°,以利于静脉回流。

4.2途中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血压,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通畅。

5 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态度和蔼,尽量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及时提供抢救信息给家属,取得家属的谅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6 作好记录:及时准确、客观工整的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抢救用药等,为进一步抢救提供依据,并避免医疗纠纷。

7 结果:22例颅脑外伤患者,成功院前救治与转运20例,院前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经救治后死亡2例,恢复良好15例,残疾2例,植物人1例。

8 讨论:颅脑外伤病人多在伤后30分钟―1小时死亡,若能实施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准确评估伤情,采取有效救治措施,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导致的生命危险,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降低颅脑外伤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3]。

参考文献:

[1] 李艳.颅脑外伤院前急救与护理[J] .医学信息2011,12(24)

[2] 潘宝权.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J] .中国实用医药2011,20

上一篇:次贷危机的成因范文 下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