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护技术

时间:2022-09-05 11:28:06

创伤救护技术

随着公交事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外科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与否,时间是关键,特别是伤后最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因此,采取客观合理的方法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创伤的分类

①头部创伤:如木棒伤、坠落伤、挤压伤、综合性损伤。②腹部创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③胸部创伤:分为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④颈部创伤。⑤骨盆和四肢创伤。⑥脊柱和脊髓创伤。

1.1 头部创伤

1.1.1 定义 由外力造成头颅及内部组织的伤害。

1.1.2 原因 交通事故:以摩托车车祸引起之头部外伤占有重要之比例;高处摔伤:如高处工作者不小心摔下;暴力打击;运动伤害。

1.1.3 头部创伤的类型 头皮外伤:裂伤及挫伤;颅骨骨折: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脑挫伤:脑实质的损伤,可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膜出血及脑内出血……等;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由於血管或静脉窦受伤破裂,而致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脑震荡:一般定义的脑震荡为无脑实质的损伤,只是脑外伤引起暂时性的意识障碍、眩晕、恶心、呕吐;脑震荡虽无脑实质伤害,但脑血流有降低的现象,可持续数月之久,患者在数个月后仍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所谓脑震荡后遗症;脑内出血合并有脑挫伤及脑水肿,为严重的头部外伤,主要发生在额叶和颞叶;脑神经伤害。

1.1.4 头部创伤的急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备好吸痰器;合理的氧疗;维持呼吸:呼吸不规则或骤停时,开放气道,立即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评估意识、瞳孔、脉搏及肢体活动;止血:头部损伤有严重出血时,可用压迫止血法,对大出血者抗休克处理,迅速进行静脉输液、配血、输血;脱水疗法:常用20%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等;必要时紧急钻孔减压;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如CT 、 X线;需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保守治疗:激素的应用,亚低温治疗,对症支持疗法[1]。

1.2 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为常见的严重创伤,发生率约占各种损伤的0.4%~1.8%。腹部创伤的关键问题在于内脏损伤后所引起的大出血与休克。

1.2.1 临床表现 ①神志:伤员常处于过度精神紧张状态,一般并无意识障碍;如果伤后出现意识障碍,应考虑到是否并发颅脑损伤。②面色:多有苍白,出冷汗和皮肤发凉。③呼吸:腹内脏器伤常呈胸式呼吸。④脉搏与血压:其变化随腹部有无内脏伤而异,有内出血和腹膜炎时脉搏增快,严重休克者血压低甚至测不出。⑤腹痛:是腹部伤的主要症状。早期伤员诉说疼痛最重的部位。⑥恶心呕吐:空腔脏器破裂,内出血均可刺激腹膜,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2]。

1.2.2 腹部创伤的急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插管。②合理用氧。③开放性伤口的处理:当发现腹部有伤口时,应立即予以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一般不可随便回纳以免污染腹腔。可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严加遮盖,扣上清洁弯盘,待手术室作进一步处理。④抗休克,补充血容量。⑤病情不稳定者,不宜搬动。行床边超声,x线检查。⑥一经确诊,禁食、禁水,给予胃肠减压。⑦留置导尿,记录尿量。⑧做好术前准备[3]

1.3 胸部创伤的分类: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胸部创伤的类型:肋骨骨折、肺挫伤、气胸。胸部创伤治疗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低氧血症;稳定胸廓,恢复胸膜腔的负压;抗休克;防治感染。

2 创伤止血技术

2.1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法、填塞法、止血带法。

采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部位:上肢出血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于大腿上段处结扎。止血带和皮肤之间要有布垫,防止皮肤坏死。 松紧适宜,伤口不出血远端动脉不搏动为宜,过紧会损伤肢体皮肤、神经,引起肢体坏死。上止血带要有明显标志,不要用衣物遮盖,以妨碍观察,用标签注明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每隔50 min放松一次,每次3~5 min。禁用钢丝、绳索、电线等做止血带。

2.2 常用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环形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8字形包扎法、回反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2.3 创伤的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法、双人拉车式、 两手椅托式 四手椅托式 、双人扶腋法、担架搬运法。

2.4 搬运伤者的注意事项 移动患者前,先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搬运;伤情重,或路途遥远的,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及伤势的变化,随时准备心肺复苏;搬运脊柱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者身体的固定。颈椎骨折的患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用担架搬运患者,一般头略高于脚,但休克患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情况。有脑脊液耳漏、鼻漏,头部抬高30°。昏迷患者头偏于一侧。

参 考 文 献

[1] 周妮娅,孙淑英.急诊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乐之,赵丽萍.《重症监护》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0.

[3] 周秀华.急危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上一篇:如何低成本建设新病房综合楼 下一篇:大头南瓜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