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复锻炼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15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1

【摘要】 总结了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体会,包括其中的三大治疗内容和治疗手段,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要点,该项技术的进展和治疗的注意事项。认为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对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和运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性疾病;体会

【中图分类号】R2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36-02

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项主要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非手术疗法,它包括三大内容:功能锻炼、手法康复和仪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障碍三大类。主要由于妊娠和分娩引起,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另外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拉伸廷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等,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1]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针对产后42天后的妇女开展了盆底康复测评和治疗技术,下面就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进行综述。

1 功能锻炼

1.1 Kegel锻炼法1940年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和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创建了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法,简称Kegel法,主要内容是指导患者有意识的收紧和阴道,维持时间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连续12-30分钟,4-6周为1个疗程。这项锻炼通过有意识地收紧盆底肌群,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的张力,促进盆肌的血液循环,预防或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做该项锻炼必须督促患者持之以恒以及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同时,该项锻炼虽然对盆底肌肉的功能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不能针对性地对盆肌的某一薄弱肌群进行重点康复锻炼,所以不能满足产后妇女整体盆底肌肉群全面康复的需要。

1.2 膈肌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需分几个步骤完成:(1)吸气松腹;(2)收腹呼气;(3)屏住呼吸,腹部不动;(4)继续收腹、扩胸;(5)盆底肌同时收缩;(6)缓慢吐气。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不觉得疲劳为度,逐渐延长到每天30分钟。膈肌锻炼法主要针对肌力低下、多次指导仍不能掌握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的患者,同时作为仪器治疗的辅助方法时,在临床上发现: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效果明显。但同Kegel锻炼法一样,该项锻炼要求患者必须持之以恒,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锻炼时间和次数,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 手法康复

2.1 阴道按摩:对于产后会阴切口疤痕按压时或性生活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患者,可用这一方法。首先治疗师食指放在患者切口疤痕疼痛处,轻轻按揉,力度以不觉得痛为准,然后指导患者每天在洗澡时自行按摩疼痛部位,时间不超过5分钟。应告知患者坚持每天自行阴道按摩,并配合电刺激中的止痛方案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良好疗效。2.2 肌肉收缩锻炼:治疗师食中二指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往下按压耻骨尾骨肌,指导患者收缩这块肌肉,然后手指退至阴道口处,分开阴道口,要求患者有意识地收紧阴道口肌肉,收缩练习分1类和2类肌力进行,该项练习比患者自行收缩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纠正不正确的收缩方式和习惯。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学会正确的盆底收缩,并指导自行练习收缩的方法。

3 仪器治疗

3.1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探头置入阴道内,以检测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并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和治疗者,使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训练,学会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2]而治疗师可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不良的收缩习惯和收缩方法,并找到治疗的重点,从而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生物反馈疗法比单纯的依靠患者自行收缩练习具有直观性、有针对性的优点。同时,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反射练习,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进行改进纠正。

3.2 电刺激治疗盆底的电治疗是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通过传递不同强度的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唤醒盆底的收缩反应,使盆底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弹性增强,另外通过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使控尿反射增强。同时,还可设置镇痛电流,治疗痛、会阴切口疤痕触痛等的患者。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设置合适的电流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盆底肌分1类和2A、2B三类肌纤维,针对治疗不同的肌纤维必须设置不同的电流参数,包括频率、脉宽,强度、波形、时间等,由于盆底的电刺激是一种低频电流刺激,强度没有固定的标准,必须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电流加至患者觉得放置在阴道的探头往耻骨和头部方向移动的感觉,同时,在电流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必须将电流加至最佳收缩强度,从而完成个体化的电流刺激方案。

4 小结

4.1 三大疗法的配合运用在盆底康复治疗的三大疗法中,对于肌力在3级以下,症状严重者,应以仪器治疗为主,功能锻炼和手法康复为辅,综合治疗才能得到更好的疗效。运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可进行针对盆底的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仪器治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消除症状快。但仪器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消除症状的基础上,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收缩习惯,预防再次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方面的问题。

4.2 治疗师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在治疗中多用语言引导、鼓励患者,使患者尽快学会正确的收缩,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其次,应多督促患者回家后完成收缩练习;最后,由于在我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个体探索才刚刚起步,针对不同的个体,统一的方案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差异,根据病情特点、轻重等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要不断总结吸取经验,才能提高治疗水平。

4.3 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的标准通过个性化的盆底治疗方案,逐渐提高患者的1类和2类肌力,通过手部检测和可视肌电图标上检测肌力变化,力争达到肌力5级,疲劳度为0,并解除症状,建立良好的生物反馈和场景反射,达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有效或治愈的标准,并指导患者养成日常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针对产后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无痛无创、无药物副反应、简便、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8%,大于45岁者可达40%。在产后人群和广大妇女中大力推行、普及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将会大大减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率和手术率,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颖琳,陈少青,王雅贤,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原则与个体化方案[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8(24):675-975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2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 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与疗效指标: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A组: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B组:锻炼加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D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E组:锻炼组;F组:电刺激组;G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唤起肌肉知觉、肌肉与收缩、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时的训练,评价:发给产妇盆肌健康教育调查表,于产后对产妇盆肌康复知识、技巧的掌握、康复行为、影响产后的心理问题及自我康复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标准分好、中、差,分别给予2分、1分、0分。5项总分为10分,≥7分为良;5~6分为中;≤4分为差。②电刺激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观察):使用PHENIX仪器;检测主要指标: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评定每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③生物反馈测定。

3、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组间进行t检验。

二、结果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均有显著效果,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

三、讨论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损伤的影响绝大部分是可逆的,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系指应用物理的方法,通过患者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达到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及盆底功能康复,从而治疗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由此,产后尽早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

所谓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PFR的意义有三: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亦可治疗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及盆腔疼痛等;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PFR的方法很多,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现代的。传统的盆底康复方法以凯格尔锻炼(Kegelexercise)为著称,始于19世纪40年代,系指有意识地对耻骨一尾骨肌群,即肛提肌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阴道及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阴道“吞吮”力度,甚至被称为“爱肌锻炼”。凯格尔锻炼还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环,使肌肉健壮富于弹性,预防萎缩无力。生物反馈法是用仪器直接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对Ⅰ和Ⅱ纤维收缩训练结合在一起。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各种类型子宫托重新被使用。科普宣传及患者生活指导方面,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

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需对病情全面分析,对治疗方法恰当选择,例如,可以将凯格尔锻炼作为一种女性健身运动;把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为轻中度尿失禁的治疗模式;Petros甚至认为PFR可以没有禁忌证,不管症状轻重都可以施行,当然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学习PFR仍可巩固疗效,他认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率>50%。一组关于产后42 d妇女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报告也表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大大减少。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3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肉锻炼;尿失禁;子宫脱垂

[中图分类号] R7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019-0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多发于有分娩史及老年女性,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女性障碍等,其发生与妊娠特殊生理状态以及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有关。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不能及时康复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功能的下降,盆底功能障碍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如早期干预治疗,可避免手术。本院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1日~2012年1月1日,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对已育和30岁以上女性通过筛查确诊44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治疗组220例,诊断为尿失禁患者117例,性生活质量下降30例,子宫脱垂73例(Ⅰ度轻型43例、Ⅰ度重型18例、Ⅱ度轻型12例),盆底肌力0级7例,Ⅰ级22例,Ⅱ级90例,Ⅲ级101例;对照组220例,尿失禁患者116例,性生活质量下降33例,子宫脱垂71例(Ⅰ度轻型42例、Ⅰ度重型18例、Ⅱ度轻型11例),盆底肌力0级8例,Ⅰ级20例,Ⅱ级92例,Ⅲ级10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37.3±3.5)岁,对照组为(37.2±3.8)岁,两组在年龄、分娩方式、分娩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从未进行系统治疗,无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妇科检查、盆底肌力测定了解盆底功能障碍程度,对于盆底肌力Ⅲ级以下、有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或性生活质量较前下降的患者分别应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采用不同强度的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综合治疗,促进盆底肌肉康复,每周2次,15次为1个疗程,同时指导患者每日行盆底肌肉锻炼,每次盆底肌收缩应持续至少10 s,放松10 s后再收缩,每日3次,每次10 min,对照组患者主要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康复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3 盆底肌力测定方法及诊断标准

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定诊断盆底肌力,分类检测患者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的变化,0级为盆底肌肉收缩持续0 s,Ⅰ级为持续1 s,Ⅱ级为持续2 s,Ⅲ级为持续3 s,Ⅳ级为持续4 s,持续5 s及5 s以上为Ⅴ级肌力。

1.4 尿失禁分级诊断标准

Ⅰ度仅在咳嗽、大笑或喷嚏时偶有尿液溢出,Ⅱ度在日常活动(走路、爬梯或性生活)时常有尿液溢出,Ⅲ度在直立活动时即有尿液溢出,Ⅳ度无论直立或卧床均有尿液溢出[1]。

1.5 子宫脱垂诊断标准

子宫脱垂分为3度。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 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1.6 评价方法

盆底肌收缩力强度测定,肌力提高Ⅱ级及Ⅱ级以上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子宫脱垂分度降为0度为治愈,降Ⅰ度为显效,治愈及显效均为有效,分度无变化为无效;问卷调查性生活满意度及尿失禁情况,尿失禁分级下降Ⅱ度为显效,无尿失禁为治愈,治愈与显效均为有效,下降Ⅰ度或无改善为无效,根据问卷评价性生活质量,分有效和无效两种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肉康复情况

本次研究中治疗前检查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情况比较[n(%)]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的治疗康复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前在初次检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可见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组,见表2。

表2 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尿失禁治疗后疗效情况(n)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一般有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第二产程延长、产道损伤等主要危险因素,阴道分娩过程中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阴道分娩可造成神经及其分支的牵张,盆底肌肉及筋膜的撕裂,神经和血管的阻断等[2-3],如产后未能及时康复治疗,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出现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尿失禁等。Viktrup L等[4]回顾性分析305例产妇,阴道分娩产妇中13%发生尿失禁,而剖宫产术后无尿失禁的发生,说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阴道分娩有关;Farrell SA等[5]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也证明阴道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此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肥胖、绝经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本院引进的法国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能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频率、脉宽、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患者可以从监视器的屏幕上全程观测到肌肉的收缩状态,根据反馈的信号学会如何正确收缩肌肉,使患者迅速准确地掌握训练技巧[6],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生物反馈治疗还可采用不同规格的盆底肌肉康复器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持住,并逐渐增加盆底肌肉康复器的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通过锻炼,能恢复和加强盆底肌力,使阴道缩紧,明显改善阴道松弛状况。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使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增强,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对压力性尿失禁及轻中度子宫脱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增强阴道和会肌群的弹性,提高性生活质量。本科自2010年7月引进法国PHENIX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用于开展盆底功能障碍筛查及治疗工作,总共筛查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440例,应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在初次检测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无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7.27%,对照组为43.64%,治疗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应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后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妇女盆底肌肉康复、尿失禁等方法简便,有较好的疗效,Connolly AM[7]、SivM等[8]对产后女性进行研究认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预防和治疗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有着重要意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能够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性生活满意度,改善盆底功能,可有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旭慧,林梅. 中老年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杂志,2007,24(1):65-69.

[2] Lien KC,Morgan DM,DeLancey JO,et al. Pudendal nerve stretch during vaginal birth:a 3-D computer simulation[J]. Am J Obstet Gynecol,2005,192(2):1669-1676.

[3] Lien KC,Mooney B,DeLancey JO,et al. Levator ani muscle stretch induced by simulated vaginal birth[J]. Obstet Gynecol,2004,103(1):31-40.

[4] Viktrup L,Lose G. The risk of stress incontinence 5 years after first delivery[J]. 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5(1):82-87.

[5] Farrell SA,Allen VM,Baskett TF. Parturition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imiparas[J]. Obstet Gynecol,2001,97(3):350-356.

[6] Davila GW,Guerette N.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for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areview[J]. Int J Fertil Womens Med, 2004,49(3):102-112.

[7] Connolly AM,Thorp Jr JM. Childbirth-related erineal trauma:Clinical signficance and prevention[J]. Clin Obstet Gynecol,1999,42(4):820.

[8] Morkved S,Salvesen KA,Bo K, et al. Pelvic f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thickness incontinent and incontinent mulliparous pregnant women[J]. Int Urogyneco,2004,15(6):384-389.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4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盆底康复科就诊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问卷调查得分、盆底综合收缩力、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

结果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11.4±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5±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全子宫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13.4+20.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1.011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after panhysterectomy

[HJ2][HJ]

LU Lanying, MA Hailan, LAN Xueqin, LIU Huling

(Guangxi Guiping People’s Hospital,Guiping 537200,China)

[HJ2][HJ]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pplic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after panhysterectomy.

MethodsPatients who underwent panhysterectomy and came to visit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xi Guipi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August,2014 to December,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and based on which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score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comprehensive contraction force of pelvic floor,degree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average score of sex life qualit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11.4±9.3),which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3.5±11.1),so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Conclusion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can improve patients’ comprehensive contraction force of pelvic floor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panhysterectomy, which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electrical stimulation;biofeedback;panhysterectomy

全子宫切除术多用于妇科子宫肿瘤及某些子宫出血等病变,一般可通过阴道或腹部切口实施。但术后患者常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脏器脱垂、性生活|量下降、压力性尿失禁等,给患者术后生活带来影响[1]。因此如何有效减轻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手术治疗盆底肌障碍疾病主要有盆底肌锻炼,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纠正损伤的肌肉、神经,具有长期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盆底康复科就诊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36~52岁,体重指数19~24 kg/m2。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文化程度小学以上;②产次为2胎,顺产;③术前因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卵巢良性病变且有全子宫切除指征者;④无生殖器官脱垂;⑤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者;⑥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共干预治疗6个月。

1.2.1对照组治疗方案

术后1周开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即Kegel运动。具体方法如下:做缩紧的动作,每次缩紧时长在3 s以上,放松,连续做15~30 min,每日2~3次,2个月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2.2研究组治疗方案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的基础上,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法国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 USB 4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电刺激方案、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每次治疗时长控制在20~30 min,10次/月,每个月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问卷调查得分、盆底综合收缩力、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压力性尿失禁。(1)问卷调查为自制,经软件分析,Alpha信度系数为0.91,KMO值为0.8,且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0.42,信度效度均良好。第一份为性生活问卷调查,共涉及生理因素、情感因素、因素三个角度,评分越高性生活质量越高。第二份为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共涉及行为的限制、心理的影响、社会障碍三个角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2)盆底综合收缩力评定标准,分为六级,0级:盆底无法收缩;1级:盆底有轻微颤动1次,保持1 s;2级:盆底不完全收缩2次,保持2 s;3级:盆底完全收缩3次,没有对抗,保持3 s;4级:盆底完全收缩4次,具有轻微对抗,保持4 s;5级,盆底完全收缩5次,具有持续对抗,保持5 s。(3)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标准,采用POPQ分度[2],共分5级,0级:无脱垂,Aa、Ap、Ba、Bp都是-3 cm处,C点在TVL和TVL-2 cm之间;Ⅰ级:脱垂的最远处在处女膜边缘内,距离处女膜>1 cm处;Ⅱ级:脱垂的最远处在处女膜边缘的1 cm内,不论在处女膜的内还是外;Ⅲ级:脱垂的最远处在处女膜外,距处女膜缘>1 cm,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表1盆腔脏器脱垂评估指示点

指示点内容描述范围

Aa距处女膜3 cm的阴道前壁处-3,+3

Ba阴道前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

C宫颈或子宫切除的阴道残端±TVL

D后穹窿(未切除子宫者)±TVL或空缺(子宫切除后)

Ap距处女膜3 cm的阴道后壁处-3,+3

Bp阴道后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比较(n=60,分,±s)

组别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

研究组111.4±9.389.3±7.5

对照组83.5±11.173.1±6.2

t14.92412.896

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盆底综合收缩力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盆底综合收缩力较术前明显改善(U=6.527,P

2.3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2,P=0.229),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程度与术前比较明显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402,P

表3勺榛颊咧瘟坪6个月盆底综合收缩力比较[n=60,n(%)]

盆底综合收缩力

术前研究组对照组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a对照组a

0级0003(5.0)

1级0004(6.7)

2级12(20.0)10(16.7)3(5.0)29(48.3)

3级36(60.0)38(63.3)8(13.3)20(33.3)

4级12(20.0)12(20.0)40(66.7)4(6.7)

5级009(15.0)0

U0.2918.173

P0.771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比较[n=60,n(%)]

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术前研究组对照组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

057(95.0)58(96.7)57(95.0)58(96.7)

Ⅰ3(5.0)2(3.3)1(1.7)0(0)

Ⅱ002(3.3)2(3.3)

Ⅲ0000

Ⅳ0000

U0a0.440

P1.0000.660

注:a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表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比较[n=60,n(%)]

压力性尿失禁

术前研究组对照组

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对照组a

1级58(96.7)58(96.7)55(91.7)45(75.0)

2级2(3.3)1(1.7)2(3.3)5(8.3)

3级01(1.7)3(5.0)10(16.7)

U0.0172.450

P0.9860.014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

3讨论

本研究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使患者在无痛、无损伤的情况下改善、甚至治愈脏器脱垂、尿失禁、障碍等症状。据此评价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原因在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达到优势互补[3],通过电刺激方案可以加强患者神经肌肉的兴奋程度,唤醒功能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从而能达到提高控尿能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4~5]。生物反馈治疗是以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换成听觉、视觉信号传递给患者,并使患者形成条件反射的治疗方法。患者能够正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加强盆底肌功能[6~7]。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唤起患者肌肉收缩能力,加强盆底综合收缩力,使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无痛、无损伤的情况下改善、甚至治愈脏器脱垂、尿失禁、障碍等症状[8~9]。

在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的比较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报道[10],子宫切除术后在1年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发生率均很低。但不能排除盆腔器官脱垂可能是全子宫切除术的远期并发症。由于本研究只随访到治疗后6个月,更准确的数据还需后续研究。

综上,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综合收缩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欧璐,黄浩,王小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1):62.

[2]张晓红,王建六,魏丽惠.盆腔器官脱垂的定量分度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3):203205.

[3]任佳.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妇女盆底康复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4546.

[4]杨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291292.

[5]龙敏,董玉楠.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8):6970.

[6]陈丽影,王燕婷.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中的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Suppl2):3739.

[7]赖影.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39(3):280281.

[8]谢佳,武子先,周娅,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B):99.

[9]康红,周利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评估体系的建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8):13481351.

[10]梁荣丽,杨友好,欧阳小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3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2):8788,86.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5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04-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后6周初产妇,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查,肌力≤3级者为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抽样兼顾自愿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126例,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又分为A组、B组、C组,每组例数分别为31,30,31例,对照组34例。4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程时间、生产方式、新生儿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处理方法

每组产妇均在产后6周以后,恶露干净,无阴道炎和泌尿系统感染。

1.2.1干预组A组:Kegel训练法由康复师指导产妇实施一对一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介绍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产妇的配合,并检查产妇训练方法的正确性。方法:产妇可在平卧位、站位、坐位时均可进行练习,吸气时尽力收缩5~10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熟练,避免腹部吸气加压和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产妇从1次训练做15次收缩开始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每日进行3次,12周为1个疗程。

1.2.2干预组B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方式,基本步骤为:①给予频率为8~32Hz、脉宽为320~74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产妇学会I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②给予频率为20~80Hz、脉宽为20~32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让产妇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锻炼Ⅱ类肌纤维肌力;③给予I类与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产妇的I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④给予各种场景(如上下楼、搬重物、抱小孩等)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⑤给予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而且需要训练产妇在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⑥给予会阴―腹部肌肉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锻炼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训练患者在直立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每次治疗20~30min,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2.3干预组C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阴道康复器进行康复治疗。C组是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进行康复治疗。阴道哑铃训练方法:将不同重量的阴道哑铃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持住,训练时从最轻的球囊开始,收缩盆底肌肉使康复器在阴道保持1min,逐渐延长保持的时间,当患者可以保持10min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阴道哑铃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每次15min,每天一次,持续3个月。

1.2.4对照组:只对产妇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如产后盆底保健知识、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等,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常见的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的发生,均与盆底支持结构的薄弱有关,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盆底功能康复的内容包括Kegel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

Kegel训练,是早期进行盆底锻炼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增强盆底的神经功能(兴奋频率和有效运动单位显著的增加)、增强盆底肌力。产妇能正确的、自主的收缩盆底肌、并能坚持锻炼,能收到一定得效果。但在Kegel训练中,产妇不能自己识别特定肌肉群,正确锻炼盆底肌肉,并获知盆底肌锻炼的效果,信心和依从性会打折。电刺激可以运用在阴道放置探头发出的电流信号的变化,使盆底肌肉组织发生被动运动,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并且提高神经反应能力,唤醒一些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单元,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生物反馈通过模仿视觉或听觉信号来反馈盆底肌肉活动情况,从而指导患者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收缩,同时便于观察患者的基础状况和锻炼发展情况,提高患者防治效果的信心和依从性。目前国际上有一些研究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有效,本研究中,干预组B组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法,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Kegel训练,但通过15次的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的肌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肌力比较弱的产妇或者已经出现盆腔脏器脱垂或尿失禁临床症状的患者,盆底修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更持续的治疗。在干预组C组中,在B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阴道哑铃训练。阴道哑铃训练可以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增强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能力,增加深层和浅层肌肉I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的综合力量,本研究C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至产后6个月,配合使用阴道哑铃配合训练,通过反复、持续训练,盆底肌康复效果均高于其它干预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华艳,陈霞,郑君玲,钟雄英,潘红英.盆底肌肉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2)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6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 盆底肌肉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打喷嚏、咳嗽、运动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压突然增高后引起患者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口流出的现象[1-2]。该疾病多发人群为妊娠期及产后的中老年妇女,在人群中有尿失禁症状的妇女约占10%~80%[3-4],而随着女性寿命的延长,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亦随之逐年增高[5]。尽管该疾病的症状严重与否并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但是会对患者的心理、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本文对2013年1-10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1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全部患者均有妊娠分娩史,均经病史、妇科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尿垫实验等确诊,均为轻中度尿失禁(轻度为在打喷嚏、咳嗽、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失禁,中度为在行走、站立时出现尿失禁[7]);均排除膀胱麻痹、泌尿系炎症等疾病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80例患者中,年龄24~56岁,平均(38.9±5.7)岁;病史1~15年,平均(4.2±0.8)年;对照组80例患者中,年龄23~57岁,平均(39.1±5.4)岁;病史1~13年,平均(4.3±0.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进行室外锻炼、定时排尿并嘱咐多食新鲜的蔬果等常规治疗,如有必要可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即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性收缩肛提肌运动,以便增强尿控能力。观察组则给予盆底康复综合(即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应用广州杉山公司与法国合资Phenix USB4型盆底康复治疗仪,采用八通道生物电刺激,从0 mA的电流强度开始刺激,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加强至60~100 mA(以有刺激感但无疼痛感为标准),根据操作屏幕反馈的信息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以使患者能够自主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2次/周,每次30 min左右,以10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完成后嘱咐患者回家继续主动进行盆底肌锻炼法,做收缩尿道、和会阴的动作不少于3 s后放松,放松4 s左右重复上述动作,循环以上动作10~15 min,每日至少训练2次,可取站立、仰卧、坐位的在1 d当中的任何时间进行训练,训练时注意需将膀胱排空。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万红英[8]的疗效评价标准拟定:(1)治愈:尿垫试验呈阴性,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且任何情况下均无尿液漏出;(2)有效:尿失禁程度得到改善,腹压突然增加时漏尿次数得到50%以上降低;(3)无效:尿失禁程度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又称为张力性尿失禁,是严重影响女性心理、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盆肌肉变弱使尿道脱离正常的位置时,用以保持膀胱流出口关闭的技能变弱,从而形成压力性尿失禁。该疾病多发人群为妊娠期及产后的中老年妇女,中年妇女主要是因为生产及损伤造成肌张力减退而形成,而老年妇女则是因为肌肉萎缩所致[9]。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临床上目前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机体损伤和导致并发症出现,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笔者认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更为理想。

盆底康复治疗即指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电刺激主要是通过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电刺激以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将部分因受压后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唤醒,于被动的状态下进行肌力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并可加快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同时,因生物电刺激能够刺激神经和肌肉,从而产生兴奋、冲动的交感通路并对副交感通路进行抑制,并对膀胱收缩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使逼尿肌的代谢水平得以降低而增加膀胱的容量,从而使储尿能力得以增强[10-11]。另外,电刺激治疗能够通过对尿道外括约肌进行刺激而收缩,进一步增强神经回路,从而使控尿能力得到加强[12-13]。再者,Phenix盆底康复治疗仪能够将患者盆底肌肉收缩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系统,再以声学和图像信号的形式反馈出来而利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盆底肌肉锻炼简称为Kegel运动,是美国妇产科医生Dr.Amold Kegel于1940年开创的[14],主要是通过反复收缩肛提肌以使盆底肌肉组织的张力得以增强,使压力性尿失禁得到减轻或防止。另外,盆底肌肉锻炼能够使盆底神经改变(如增加兴奋频率和有效运动单位),使肌肉收缩力量和张力得以加强,为膀胱、尿道提供结构支撑,同时使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增强。值得一提的是,盆底康复治疗应当坚持医院治疗与家庭自我训练相结合,在医院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回家坚持主动进行治疗仪反馈信息提示的正确盆底肌肉锻炼,正确的锻炼和长期的坚持是增加疗效的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的观察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采用主动式训练治疗的对照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安全、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娅.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5):259-260.

[2]严瑞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复训练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58-6159.

[3]张洁,刘洪梅.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8,7(5):33-34.

[4]宋岩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67-68.

[5]闫玉娟,左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疗法[J].中国社区医学,2008,14(1-2):40-41.

[6]赵志芹,韩艳荣.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91.

[7]王国民,王杭,刘字军,等.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3):196-198.

[8]万红英.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57-58.

[9] Peyrat L,Haillot O,Bruyere F,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0f unary incontinence in young and middle-89ed women[J].BJU Int,2002,89(1):6l-66.

[10]郝岚,闫成美,李妮,等.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4,11(S1):29-31.

[11]黄晓玉,邓海英,熊俊,等.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5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9):102-103.

[12]王小榕,管华,黄宏.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J].吉林医药,2006,27(5):551-552.

[13]胡艳梅.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7.

[14] Viktrup L,Lose G,The risk of stress inconti-nence 5 years after first delivery[J].Am J Obstet Cyneco l,2001,185(1):82-87.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7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对盆底神经肌电生理的影响,评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162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掷币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治疗组于产后24 h进行盆底肌综合训练,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在产后给予一般性康复指导。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电压,盆底肌收缩力及盆底器官脱垂情况,从而评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治疗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力、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综合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产妇;肌电位

近年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盆底康复技术可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此,我们在产后早期应用物理方法,刺激盆底肌使其主动和被动收缩,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8月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62例,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妊娠合并严重病史、盆腔手术史、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者。用掷币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对照组年龄(29.1±0.41)岁;体重(71.32±5.48)kg;孕周(38.64±1.50)周;新生儿体重(3.41±0.24)kg。治疗组年龄(27.80±1.07)岁;体重(69.89±6.37)岁;孕周(38.35±1.52)周;新生儿体重(3.35±0.26)kg。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产妇于产后24 h进行盆底肌综合训练,早晚各1次。盆底肌综合训练方法:(1)凯格尔运动[2],又称为盆底肌肉锻炼,即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盆底肌收缩时要集中注意力,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先收缩肛门,再收缩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应持续收缩约3~5 s,呼气时放松,每次训练15~20 min。(2)骨盆康复运动。①呼吸运动。产妇取平卧位,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并放松,吸气时下腹部、会阴部肌肉尽力收缩并屏气坚持5 s;呼气时尽量松弛下腹部, 每次做20个动作。②骨盆运动。取平卧位,双膝屈曲、并拢,由双膝带动大、小腿左、右摆动反复5次。然后,双腿伸直,弯曲右膝盖,右手握住右膝盖,左手握住右脚踝,将右膝盖弯曲至胸部,慢慢放松右手的压力,右手握住右膝盖做轻轻的左右摇摆动作。按此方法,左、右腿交替进行,每侧做5下。以上动作每天做2~3次,坚持训练到产后3个月;同时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应用不同程序指导产妇根据图形做收缩、放松或持续收缩阴道,结合产妇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每周2次,每次15~30 min,10~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进行一般康复指导。

1.3评定方法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3个月检测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位、盆底肌力、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检查。(1)机测肌力。采用PHENIS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放置阴道探头,在仪器中获得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图,肌电位的数值用平均肌电压(UV)表示。(2)手测肌力。进行盆底肌力手测分级[3](采用Oxford评分法),分为0~5级,将示指和中指放在阴道后穹窿,被检者根据指令做收缩阴道、放松阴道、咳嗽来评估盆底肌力、阴道前后壁脱垂情况。标准见表1。(3)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应用POP-Q分度评价盆腔器官脱垂程度[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t或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电情况比较(表2)

2.2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比较(表3)

3讨论

肛提肌是盆底最重要的支持结构[5],阴道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包括肌源性损伤和神经源性损伤。肌源性损伤主要表现在对肛提肌产生巨大的牵拉和剪切力,以耻骨尾骨肌受损最大[6],易导致盆腔脏器下移。神经源性损伤主要是阴部神经传导延迟,减弱了肛提肌收缩强度,降低了持续收缩时间,可致肌张力下降,盆底组织松弛[7]。而Petros[8]认为PFD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结缔组织变弱,继而引起韧带和筋膜的松弛,破坏了原先的力学平衡,在力学支持的薄弱部位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缺陷。这是日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解剖基础。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其中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是慢收缩纤维,为强直收缩,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是快收缩纤维,为阶段性收缩。

采用盆底肌综合训练法,可有意识地对肛提肌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活跃盆底血液循环,锻炼肛门、腹肌、髋部肌肉,增强子宫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盆底筋膜的张力,促进子宫平滑肌的缩复作用,增加尿道、阴道及肛门的阻力,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9]。但因盆底肌训练过程乏味,多数产妇不能很好地坚持锻炼,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生物反馈是通过阴道内放置的治疗头来检测盆底肌肉的电信号活动,并通过模拟的视觉信号反馈给产妇,帮助产妇正确地识别盆底肌肉收缩,通过不同场景模块训练产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协调收缩,并形成条件反射。随着妊娠期子宫重量逐渐增加,妊娠晚期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压迫盆底可导致盆底神经去神经化,盆底结构和组织的松弛可以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接头撕脱,均可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从而改变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导致产后PFD的发生[10]。电刺激是通过阴道内的电极产生不同强度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 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加速神经轴突再生速度,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缩短肌肉失神经支配时间,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促进肌纤维代偿性增生和终末运动单位增加[11]。

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学认识的深入,盆底修补与重建手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手术治疗仍存在许多问题。陆叶等[12]报道,补片侵蚀发生率平均为25.17%,而且补片侵蚀以阴道顶端和前壁多见。相比手术治疗的缺陷和诸多并发症,一般轻、中度PFD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案。盆底康复治疗则是一种更理想的途径,也是当前预防和治疗PFD最有前景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电位、盆底肌力、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综合训练能有效改善盆底肌电生理情况,提高盆底肌力,防治产后PFD的发生。且两者相互完善互为补充,有协同效应。同时,建议在产前及产后检查时常规进行盆底肌力评估,及早发现盆底缺陷,指导孕产妇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珂,贺晶.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 38(1):24-28.

[2]张丽滢.盆底肌肉锻炼预防及治疗孕期及产后尿失禁的系统评价[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3]Laycock J,Patient assessment,In Laycock J,et al.Ther-apeutic Managem 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ain[J].London:Sqringer Vartag,2002:45-49.

[4]刘颖琳.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5):777-781.

[5]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

[6]Lien K,Mooney B,Delancey JO.On the biomechanics of vaginal birth and common sequelae[J].Obstet Gynecol,2004,103:31-40.

[7]陈娟,郎景和,朱兰,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阴道黏膜的神经表达[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54-257.

[8]Petros PP,罗来敏.女性骨盆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1.

[9]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5):361-363.

[10]郎景和,朱兰.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的几个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5):321-322.

[11]王晓光,裴兆辉.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75-576.

[12]陆叶,杨欣,姚海蓉,等.利用移植物的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处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5-8.

(收稿日期:2014-03-31)

盆底肌的康复锻炼篇8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73-01

盆底康复治疗系非手术治疗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电刺激、膀胱训练。非手术治疗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和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30%-6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能改善症状,并治愈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产后进行Kegel锻炼对产后尿失禁的妇女有所帮助。[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腹压突然增加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但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所引起。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是尿液自动流出。也称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2006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的发生率为18.9%,是一个重要的卫生和社会问题。[2]

1 临床资料

患者30例,女性,年龄21-67岁,病程2个月-5年不等。患者有的表现为在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流出;严重者无腹压增加因素是也会发生上述症状;有的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感(患者主述经常被按尿路感染治疗无好转)。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使病人体会到关爱,尿失禁造成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里负担;尿失禁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与年龄、病程、尿失禁严重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及尴尬等不良情绪,患者逃避社交活动,不敢大笑,咳嗽和打喷嚏,内心非常痛苦,有自卑心理。[3]我们要耐心解释和安慰病人,指导家属关心、理解病人的感受,告诉病人及家属通过盆底康复治疗能治疗该病,让病人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

2.2 鼓励病人多喝水:由于尿失禁,病人往往自己限制水量甚至不饮水,造成酸性尿液对皮肤的刺激更大。应向病人解释限制饮水的危害,并指出多饮水可以达到稀释尿液、自身冲洗膀胱的目的,从而减少酸性尿液对皮肤的刺激,缓解和预防外阴皮炎。一般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3000ml。[4]

2.3 治疗前护理:首先做好病人的心里护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完成妇科检查、有无阴道炎的检查、压力性尿失禁的检查:让病人先憋尿,在膀胱截石位下咳嗽,如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食、中两指分别置于尿道口两侧,稍加压再嘱病人咳嗽,如能控制尿液外溢,证明有压力性尿失禁。[5]

2.4 治疗中护理:盆底康复治疗是通过治疗机来进行的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和膀胱训练等一系列的治疗锻炼方法从而取得恢复盆底组织肌力,治疗尿失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与病人做好交流和沟通,是整个盆底康复治疗的重点,要用病人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及动作指导病人正确领会治疗要领,做好配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治疗中有的病人会因为治疗不满意而失去信心,或担心新生儿的管理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耐心的做好其思想工作很好的完成治疗。

2.5 治疗结束后的指导:盆底康复治疗疗程结束的指导是确保患者做好自我观察、回来、按时复诊的重要内容之一[6]。预防和治疗腹压增加的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坚持加强盆底肌锻炼:紧缩和阴道肌肉收缩锻炼每日3次,每次15分钟,坚持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 :290.

[2]谢幸苟文丽.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 :290.

[3]李静,阎淑芹,王玲,等,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围术期护理 [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 : 108

[4]郑修霞,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护理学》:346

[5]郑修霞,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护理学》:349

上一篇:酒店绩效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酒店管理的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