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19 15:57:31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1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环;双主动脉弓;肺动脉吊带

[中图分类号] R7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b)-0144-04

Sur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LI Xiaobing WANG Beini SHEN Li XIE Yewei ZHANG Rufang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diagnosed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35 patients diagnosed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treated in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from March 2011 to Octo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whom 3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ifferent degree of tracheosten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repeated pneumonia, chronic cough, asthma wheezing, respiratory distress, dysphagia and repeated vomiting. 22 cases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6 cases of double aortic archard and 1 case of right aortic arch with left artery catheter accepted vascular repairation without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6 patients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completed vascular repairation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 tracheostenosis weren't dealt with in the operation. Respiratory symptoms, enteron symptoms,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tracheostenosis were observe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All 35 patients received the surgery successfully. The mea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was (47.80±133.19) h, the mean ICU observing time was (116.42±190.02) h, the mean length of stay was (19.22±13.07) d. The mean time of 6 cases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125.16±29.99) min. The mean time of 3 cases of aortic clamp was (70.00±13.00) min. 1 patient suffered from endotracheal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which aggravated the tracheostenosis. The patient accepted endotracheal metallic stents placement 10 d after surgery and weaned from ventilator after the placement. 2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yspnea when weaned from ventilator, they accepted intubation immediately and were able to the remove the trachea cannula successfully. 1 patient wasn't able to be weaned from ventilator 42 d after surgery and the parents gave up treatment. 34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successfully and 1 case gave up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lasted for 1 month to 4 years. In 17 cases, respiratory symptoms subsided completely. In 14 cases, asthma wheezing subsided. In 2 cases, recurrent vomitting subsided. Pediatric physical were improved and the tracheostenosis was under follow-up visit. Conclusio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are easily to have respiratory and enteron symptoms. Patients with manifestation of recurrent pneumonia, dyspnea, asthma wheezing, dysphagia and recurrent vomit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Echocardiography and MSCTA can confirm the diagnosis. The outcome of surgery can be good if diagnosed early.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associated with intracardiac anomalies and focal limited tracheostenosis do not need to b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Double aortic arches; Pulmonary artery sling

先天性血管环属于先天性主动脉弓血管畸形,尽管有些畸形并不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但都可形成血管包绕和压迫气管或食管。血管环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大血管发育异常,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8%~1.3%[1]。1737年Hommel首先报道了双主动脉弓伴有气管和食管压迫综合征,直到1945年Gross首次对1例双主动脉弓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第1次在外科文献中引入“血管环”这个名称,现已被全球医师认可。血管环解剖特点具有多样性,一般分为完全性血管环、不完全性血管环及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3种类型。先天性血管环临床表现以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不能自愈,需外科手术治疗。既往先天性血管环患儿容易出现漏诊,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开展和临床医生重视,现今诊断率已逐年提高。2011年3月~2015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共完成3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手术治疗,现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临床资料,男22例,女13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19.48±27.48)个月,3岁4例;体重3.5~22 kg,平均(9.74±5.32)kg。本研究中大部分患儿因“呼吸急促伴喉喘鸣”就诊,2例患儿因“吞咽困难,反复出现进食后呕吐”就诊;1例患儿无临床症状,因行双侧隐睾矫治术,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主动脉弓异常。34例患儿合并不同程度气管狭窄。9例患儿为单纯性血管环;20例患儿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12例,室间隔缺损7例(含肌部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右室双腔心1例,肺动脉闭锁1例;2例患儿合并非心血管畸形(双侧隐睾和食管裂孔疝各1例);4例患儿同时合并心血管畸形和非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无肛1例;房间隔缺损、尿道狭窄、无肛、血管瘤、脂肪瘤、小耳畸形、双侧肺气肿、右肺发育不良1例;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漏斗胸、膈膨升1例;动脉导管未闭、韦伯综合征1例)。

1.2 检查方法

35例患儿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PHILIPS iE 33或iE Elite)行心脏超声检查;33例患儿使用CT扫描机(GE lightspeed VCT或TOSHIBA AquilionTSX-101A)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10例患儿使用内镜诊断仪(OLYMPUS CV-290)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例患儿使用X线机(SHIMADZ Uni-vision)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全组确诊28例PAS,6例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和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气管狭窄的判断根据Freitag等[2]提出的标准,并制订狭窄小于气管全长1/3的为局限性狭窄,大于1/3为长段狭窄。全组34例患儿均为局限性气管狭窄。

1.3 手术方法

21例PAS、6例DAA和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患儿采用左后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手术(同时行主动脉悬吊术3例,膈肌折叠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1例);1例PAS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PAS矫治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6例PAS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术(包括心脏不停跳并行循环下手术3例,心脏停跳下同时行心内畸形矫治术3例)。34例患儿合并气管狭窄均未手术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3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34例患儿顺利出院,1例患儿术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全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 h~29 d,平均(47.80±133.19)h;监护室时间为16.5 h~42 d,平均(116.42±190.02)h;住院时间为9~68 d,平均(19.22±13.07)d。采用体外循环的6例手术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为96~180 min,平均(125.16±29.99)min;采用心脏停跳的3例手术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78 min,平均(70.00±13.00)min。1例患儿术后发生乳糜胸,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儿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术后10 d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2例患儿术后拔出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经积极处理后顺利撤离呼吸机,痊愈出院;1例患儿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未能成功,12 d后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多次撤离呼吸机失败,术后42 d仍不能脱离呼吸机,最终患儿家长放弃治疗。

2.2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7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15例,反复呕吐消失2例,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气管狭窄随访中。1例患儿术后半年行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矫治手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术后半年行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痊愈出院;1例患儿术后1年在体外循环下行右室双腔心矫治术,痊愈出院。

3 讨论

先天性血管环指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先天性异常,血管结构、动脉韧带包绕和压迫气管或食管,常伴有气管狭窄或软化。先天性血管环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畸形,其发病原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消失的仍然保留,正常应该保留的却退化消失。胚胎发育早期主动脉囊先后发出6对主动脉弓(腮弓型),第4对主动脉弓持续存在则形成环绕气管及食管的DAA。PAS则是因左肺动脉发育过程中落后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发育,不能与左侧的第6弓相连发生迷走,迷走的左肺动脉自右肺动脉后上壁发出,绕过右主支气管向左后,穿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向左进入左侧肺门,在气管远端和主支气管近端形成吊带,形成不完全型血管环,当伴有动脉导管或韧带时形成完全型血管环。

先天性血管环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反复呕吐等症状,个别患儿无临床症状。PAS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反复咳嗽伴喘息,一般无消化道症状。DAA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出现的难治性气喘,应排除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3-4]。本研究中32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无临床症状。

先天性血管环主要影像诊断方法有X线胸片、上消化道吞钡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心脏超声和MSCTA,现已有应用产前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先天性血管环的报道[5-6]。X线胸片特异性较差。上消化道吞钡检查对于气管病变不能很好显示,但可以发现食管受压情况,本研究中2例患儿通过上消化道吞钡检查发现食管有扭曲,食管双侧及背侧受压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狭窄的诊断和手术疗效的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辨别气管狭窄是外部受压改变还是气管本身的先天性畸形,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和对预后的评估[7-8]。本研究中10例患儿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狭窄大多是外部受压所致。心脏超声能早期发现肺血管异常,明确心内畸形类型。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血管与气管、食管的位置关系,提示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可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9-10]。患儿术前不做MSCTA检查,容易漏诊,本研究中有2例患儿漏诊。1例患儿出生后发绀,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低氧血症,急诊行姑息手术,好转出院。术后3个月患儿出现进食后呕吐,MSCTA检查发现术前漏诊DAA。1例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年复查心超时发现肺动脉异常,MSCTA检查发现术前漏诊PAS。

血管环诊断明确即有手术指征,早期手术效果佳[11-12]。血管环患儿常伴有心内其畸形和/或气管狭窄,完整治疗方案包括血管环的矫治、心内畸形的矫治及气管狭窄的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和气管狭窄的患儿单纯行血管环矫治还是同期行心内畸形和/或气管狭窄的矫治目前并无定论。Oshima等[13]报道行一期根治术的28例患者,病死率为18%。安育林等[14]报道行一期根治术的6例患儿,病死率为16.7%。Okamoto[15]建议对患儿采取分期手术方式。Rutter等[16]认为呼吸道症状不严重,轻度气管狭窄,不用采取过于积极的手术方案,只需进行血管环纠治术。Antón-Pacheco[17]对5例轻微气管狭窄的患儿行保守治疗,随访11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轻微气管狭窄的患儿行保守治疗是可行的,而只有严重的梗阻才需进行外科治疗。Cheng等[18]报道对部分节段性及漏斗形狭窄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患儿9岁时的气管管径完全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国内学者也认为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并不需要同时治疗,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9]。笔者认为应在术前明确气管软骨环发育情况,以判断是否处理气管狭窄,小儿往往能忍受50%以上的气管狭窄。血管环患儿合并的气管狭窄多为继发改变,气管压迫解除后气管发育能逐步好转。本研究中气管狭窄均未处理,避免了气管手术后的继发问题。术后患儿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7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15例,反复呕吐消失2例,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气管狭窄变化需要长时间随访观察,本研究中患儿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尚无远期资料。

先天性血管环手术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也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采用哪种方法更好,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者中29例患儿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28例患儿采用左后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包括主动脉悬吊术3例,膈肌折叠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1例),1例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是肺功能损害,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长,甚至呼吸机脱离困难。我院2012年11月之前,5例PAS患儿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其中,2例PAS患儿在体外循环并行下完成手术,3例PAS合并心内畸形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5例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长,呼吸机脱离困难,医疗费用昂贵。2012年11月之后,所有血管环患儿均首选在非体外循环进行手术,29例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手术失败。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仅1例通过介入方法矫治心内畸形,余患儿均未予处理。沈磊等[20]报道,血管环患儿术后需尽早拔出气管插管,必要的无创通气支持是保证患儿术后康复的主要措施。本研究采用单纯行血管环矫治手术的方法,避免了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为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创造了条件。本研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失败的1例PAS患儿,因该患儿右肺发育不良,右肺容积明显小于左侧,伴有双侧肺气肿改变,无法耐受左侧肺动脉血流阻断,所以放弃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儿术后12 d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呼吸机辅助治疗42 d,最终患儿家长放弃治疗。

先天性血管环患儿易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出现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和反复呕吐症状的患儿应怀疑血管环的可能,心脏超声和MSCTA检查可确诊,早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合并心内畸形和局限性的气管狭窄并不需要同时纠治。

[参考文献]

[1] 丁自海,张希.临床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3.

[2] Freitag L,Ernst A,Unger M,et al.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J].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0(1):7-12.

[3] 范国清,张智睿,黎媛,等.单中心60例先天性血管环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10):1414-1418.

[4] 龚立,皮名安,郑楠楠,等.婴幼儿血管环的早期诊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8):575-578.

[5] 苏晓婷,陈涛涛,张红卫.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48-50.

[6] 汪越澄,王友军,刘宗月,等.完全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13,9(35):117-119.

[7] 孙云霞,何少茹,郑曼利,等.纤维支气管镜结合胸部多排螺旋CT在婴儿大血管疾病并呼吸道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5):1195-1198.

[8] Gaafar AH,El-Noueam KI. Bronchoscopy versu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J].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2011,125(3):301-308.

[9] 邵剑波,郑楠楠,王芳,等.MSCTA 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27(11):1260-1263.

[10] 臧越,周杰,姜涛,等.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5):2861-2864.

[11] 崔虎军,陈欣欣,李建斌,等.先天性血管环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4,82(10):729-733.

[12] 崇梅,刘迎龙,金梅,等.肺动脉悬吊的诊断与治疗[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4):398-401.

[13] Oshima Y,Yamaguchi M,Yoshimura N,et al.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stenosis [J].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8,86(4):1334-1338.

[14] 安育林,付松,杨学勇,等.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一期纠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47-248.

[15] Okamoto T,Nishijima E,Maruo A,et al.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and the optimal timing of surgical treatment [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9,44(2):325-328.

[16] Rutter MJ,Willging JP,Cotton RT.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complete tracheal rings [J].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2004,130(4):450-452.

[17] Antón-Pacheco JL.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in infancy [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2006,29(6):991-996.

[18] Cheng W,Manson DE,Forte V,et al. The rol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an evidence-based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6,41(7):1203-1207.

[19] 王涛,谢艳丽,汪力,等.婴幼儿血管环合并先天性气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 28(7):556-558.

[20] 沈磊,李晓峰,宋振江,等.33例肺动脉吊带患儿术后治疗[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19(3):194-196.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2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作者单位:473058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界普遍认为[1]糖尿病是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管减压手术的禁忌证之一,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腰椎管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被越来越多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患者所接受。笔者回顾性我院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病历,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2],男5例,女31例;年龄55~79岁,平均(61.5±4.7)岁;空腹血糖7.8~22.9 mmol/L,平均(15.6±2.5)mmol/L;餐后2 h血糖12.5~26.8 mmol/L,平均(18.5±2.7)mmol/L;单节段腰椎管狭窄9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27例;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5例,支气管肺炎3例,其他疾病8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在全身麻醉下,经腰椎后方手术入路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从而稳定脊柱。然后根据狭窄部位的狭窄程度行椎板减压术,扩大侧隐窝和消除致压物,松解狭窄部位受压的神经。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等基础治疗,配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以巩固手术疗效。

2结果

参考张兰君等[3]研究制定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36例患者中,29例患者为优,术后表现为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4例患者为良,术后表现为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但劳累后明显加重,能从事基本的日常活动;2例患者为可,术后表现为腰腿痛症状稍微减轻,在家属协助下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1例患者为差,术后腰腿痛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本研究组优良率91.67%(33/36)。

3讨论

3.1术前护理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耐心讲解有关糖尿病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知识,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解答患者的顾虑,树立治疗信心以期最大程度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②血糖控制:指导患者科学把握血糖自测和低血糖反应处理方法,责任护理人员制定合理膳食计划,指导患者适量运动,每天利用微量血糖仪动态检测餐前血糖和睡前血糖,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指标。③手术准备:常规备皮,重视无菌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指导患者练习主动咯痰、患肢功能练习和床上大小便等。

3.2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常规监护和详细记录呼吸、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保持静脉通道和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色、量、性状和引流速度,尤其重视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疼痛和麻木缓解情况等。同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稀释尿液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形成。②呼吸训练护理:规范的呼吸训练护理干预能够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尤其嘱咐高龄患者掌握呼吸训练技巧。术后6 h,麻醉清醒后可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肺叩击有效咳嗽的“三步循环排痰护理法”,术后3~5 d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和咳嗽训练[4],功能允许情况下行爬楼梯训练,配合雾化吸入,在雾化器内加入5 ml生理盐水和2 ml盐酸氨溴索,调节氧流量6 L/min,15 min/次,3次/d,雾化结束后给予肺部叩击3~5 min以促进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③早期运动训练:几乎所有的老年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后常规卧床2~3个月,早期运动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褥疮、肌肉萎缩,而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松解粘连组织和促进机体糖代谢[5]。术后早期评估患者的血糖、合并疾病、药物耐受性和手术耐受性,通过宣传页、健康手册和幻灯片等形式掌握肌肉运动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训练效率和成效。双下肢肌肉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自主收缩运动和双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2天开始,2周内行腰背肌肉训练,嘱咐患者平卧位,伸直双下肢,上肢位于两侧,深呼吸并收肩,行挺胸挺腰训练,5~10次/d。卧床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每天锻炼30~60 min;床下训练根据功能强度,30 min/d,检查锻炼1年左右。④预防褥疮护理:患者术后受限,不能自主翻身,极易引发褥疮的发生,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嘱咐家属手心向上,五指分开平放在手术切口的上、下部位,双手同时用力保持躯干和四肢在同一轴线上,嘱咐患者深呼吸以放松机体、缓解切口紧张程度。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特制圈等减轻局部压力。⑤营养护理:根据病情需要和饮食习惯,科学制定合理膳食计划,以保持机体营养供应和促进切口早期愈合。

综上所述,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愈合,在提高手术疗效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护理继续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贾连顺,杨立利.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外科学概念.中华骨科杂志,2002,22(8):509.

[2]吴贵亮.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吉林医学,2012,33(4):815816.

[3]张兰君,吕文儿,季木西.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康复护理.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38439.

[4]陈娅莉,徐海燕,任惠芬,等.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患者手术的护理.护理杂志,2010,27(11B):17381739.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3

关键词:复发性多软骨炎;气道狭窄;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16-01

1 引言

复发性多软骨炎(RP)是一种常见的累及耳、鼻、咽喉、气管和全身软骨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的进行性的,反复发作的多系统损害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不同,诊断有一定困难。发病男女大致相等,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血管炎和恶变,只有10%的患者死于呼吸道病变。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现报道1例RP致气道狭窄的患者,以供临床参考。

2 病例报告

患者,男,15岁,因“睡眠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活动后气促半年”于2012-4-29入院。患者母亲一年前发现患者睡眠时呼吸不畅,憋气感,喉部发出声响。当时无特殊处理。半年前发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睡眠时上述症状加重。5月前曾因急性呼吸梗阻在粤北人民医院抢救及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给予甲强龙、沙丁胺醇及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后予激素、氨茶碱治疗症状可控制,停药后症状复发。2月前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行相关检查,诊断为“夜间性阵发性吸气性呼吸困难、血沉升高待查”,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果糖治疗后症状可好转。起病以来,有吸气性呼吸困难,既往史:自小有反复扁桃体炎发作史,近三年发作频繁,约1次/月。诉10岁时自觉左耳听力差。2008年12月及2012年5月曾两次因“眩晕”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梅尼埃病”。2010年6月因“左耳鸣、听力下降一周”在粤北人民医院行电测听提示左耳极重度混合性聋,诊断为左混合性耳聋。2009年5月因“双眼红”在韶关市中医院诊断为“色素膜炎”,治疗不详,2008年11月因“右眼红”在粤北人民医院诊断为“结膜炎”予典必殊滴眼治疗后好转。2010-6-6粤北人民医院:电测听示左耳极重度混合性聋;内听道CT未见异常,DPOAE:左耳全部异常;ABR:双侧脑干听觉传导和通路无障碍(左侧听阈提高(105-110dB)。入院后检查:颈部CT增强+三维:声门-声门下腔变窄,管腔轻度变形,双侧杓间区明显,粘膜厚薄不均匀,慢性炎症可能性大,病变区长度约20cm。颈椎正侧位片示:颈5-6椎体水平气道管腔明显变窄。电测听:左耳全聋。镫骨肌声反射:左耳同、对侧未引出,提示蜗性病变。眼科会诊:眼底及视野检查未见异常。喉镜检查:声门下局部增厚(前部向后肿胀,侧壁向内肿胀)形成一狭窄,狭窄处宽约0.6-0.8cm,狭窄下方粘膜光滑(见图)。风湿组合未见异常,免疫组合:IgG、IgM、Lambda轻链轻度升高。SLE组合,ANCA组合未见异常。喉部MRI平扫+增强:喉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弥漫增厚,后部杓间区明显,喉软骨轻度变形、骨膜异常强化,气道变形,结合临床考虑复发性多软骨炎。风湿免疫科会诊,以下方案治疗:MTX 15mg皮下注射qw,强的松 10mg qd,瑞普乐 50mg bid,秋水仙碱0.5mg bid,用药一周症状好转。出院后风湿科门诊治疗并随访中。

3 讨论

RP为病因不明的少见的多系统疾病,迄今无特异性的检查手段,诊断主要依靠疾病的临床表现。1976年McAdom提出的诊断标准:①双耳廓复发性软骨炎 ②非侵蚀性多关节炎 ③鼻软骨炎 ④眼炎 ⑤喉和/或气管软骨炎 ⑥耳蜗和/或前庭受损。具备以上3个或3个以上依据可确诊,无需组织病理学证实。1979年Damiani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病程进展的目的,提出了扩大的McAdom诊断标准:①McAdom征 ②1条以上的McAdom征,加上组织病理证实 ③病变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解剖部位,对激素或氨苯砜类治疗有效。

本病例中:①患者以呼吸梗阻症状入院,入院后相关检查发现声门下狭窄,CT检查发现声门下软骨增厚、变形,考虑炎症,风湿及自身免疫指标检查无特异性;②患者近四年有左耳听力下降史,外院及我院相关检查提示左耳全聋,外院DPOAE左耳全部异常;ABR提示双侧脑干听觉传导和通路无障碍,考虑蜗性病变。曾有两侧眩晕发作史,外院曾诊断为梅尼埃病,有前庭受损表现。③患者既往2006年及2008年曾因眼红在外院诊治,曾诊断为色素膜炎,经激素眼液治疗后好转,故有眼炎(自身免疫相关)病史。④患者本次起病曾多次在外院治疗,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可确诊为RP。

对于RP的治疗,前基本观点还是以免疫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氨苯砜治疗,其中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可控制急性期症状、减少复发次数和程度,但普遍认为激素并不能改变自然病程。但须注意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对于累及呼吸道造成呼吸道严重狭窄或者塌陷的,主要的治疗就是放置金属支架。虽然放置金属支架对于治疗长期气道狭窄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它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且也要注意防止肉芽形成造成气道再次狭窄,防止支架造成的机械损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复发性多软骨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251-253

[2] McAdam LP,O’Hanlan MA,Bluestone R,et al.Relapsing polychondritis:prospective study of 23 patien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medicine(Baltimore),1976,55(3):193-215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4

喉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1 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喉黏膜充血肿胀,声门裂变窄,吸气时气流顺声带斜面向下、向内催压,使已变窄的声带更加狭窄。病人用力越大,吸气越急,声门裂就越缩窄,造成吸气性呼吸困难。

2 吸气性喘鸣:吸入的气流急速通过狭窄的声门裂时,气流的摩擦和声带颤动发出响亮声音。喉梗塞越重,喘鸣音越响。病人在咳嗽时常有哮吼声。

3 四凹症: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腹辅助呼吸肌代偿性加强运动,使胸部扩张,但肺叶不能相应膨胀,使胸腔内负压增高,吸气时软组织塌陷,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凹陷,即为四凹症。

4 声音嘶哑:病变位于声门并侵犯周围组织者,声音嘶哑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若病变在室带或声门下,声音嘶哑出现较晚。

5 缺氧与心力衰竭:病人因缺氧坐卧不安,深吸气时头后仰,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或不规则,呼吸浅而快,很快出现循环不良、心力衰竭,重者昏迷而死亡。

呼吸困难的分类

一度呼吸困难:最轻,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可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吸气时稍有喘呜和不明显的四凹症。

二度呼吸困难:安静时亦出现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喘鸣以及四凹症,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但饮食、睡眠好,无烦躁不安表现,血压、脉搏正常。

三度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喉喘呜较响,四凹症明显。患者烦躁不安,不易入睡。

四度呼吸困难:具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发绀等,大小便失禁。最后昏迷,窒息,呼吸、心跳停止。

处理方法

必须尽快解除呼吸困难,特别是出现三度以上呼吸困难者,需争分夺秒采取急救措施。

一般处理:保持安静,取平坐位,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及必要的激素。病人躁动时适时给予镇静剂,定期或持续吸氧。

插管:经上述处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且出现严重缺氧者,如没备齐全、技术熟练,可以做喉插管或气管内插管,立即解除呼吸困难。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5

结核病是长期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的普及,支气管结核的发现率明显升高,支气管结核所致的气道狭窄占国内良性气道狭窄的50-60 %,病人常由于近端气道的阻塞而发生咳嗽、喘息、活动后呼吸困难及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1】。单纯全身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严重狭窄导致肺不张,肺功能明星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支气管镜下气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各种良性气道狭窄。特别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方面更显其优越性【2】。。我院应用纤支镜直视下气道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2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本院呼吸病区收治的26例支气管结核并气道狭窄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18-59岁 ,平均(40±0.34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痰带血或咯血。肺CT显示右肺不张7例,左肺不张11例,左肺毁损1例,双肺斑片影7例。均经痰涂片(+)、刷检、活检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气管狭窄,近端不能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所有患者均接受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1.2 仪器、设备 日本产EB-270S.电子气管镜,操作孔直径2.8mm 瑞士产Passeo-18不同型号气管球囊各1个,深圳产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1个。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心电图、血常规、凝血五项、肺功能检查,术前禁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参考肺CT确定病变部位。以2%利多卡因局麻喉部,进入气管过程中可追加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支气管内局麻。

1.3.2 治疗方法 经鼻插入纤支镜至狭窄气道上端,直视下观察狭窄病变所在的部位,狭窄部位长度和狭窄的严重程度。根据狭窄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球囊,经支气管镜管道引入球囊导管,待确定球囊在狭窄的位置后,用球囊扩张压力泵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给2-5个大气压,通常由低向高依次递增,首次球囊扩张充盈时间应不超过30s,无明显出血后逐渐增加压力,延长时间2-3min,一般可重复2-3次,每次扩张仔细观察支气管内膜纵向撕裂情况及出血情况,防止支气管粘膜过度裂伤,若球囊放水后目测气道直径明显增大,说明操作成功,以后每周进行1-2次球囊扩张治疗。治疗次数依据疗效确定。

1.4 疗效评价 近期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球囊扩张治疗结束后进行支气管狭窄处直径、气促评分、肺功能FEV1/FVC值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近期疗效。中远期疗效观察:3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治愈:镜下见病灶完全吸收,阻塞或狭窄管腔完全通畅,粘膜光滑。有效:病灶大部分吸收或完全吸收,粘膜轻度充血,狭窄处管腔较前扩大1倍以上。无效:狭窄管腔无扩大,仍有肉芽组织增生。 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肺CT, 观察对比每例患者治疗前后肺部病灶吸收及肺复张情况。评定中远期疗效。

按照美国胸科协会气促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气促进行评级:0级,正常;1级,快步行走时发生气促;2级正常速度步行时发生气促;3 正常速度的步行会会因气促和呼吸困难而停止;4级轻微活动后出现气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 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均由 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26例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内径、气促评分、肺功能FEV1/FVC值比较

治疗前气道内径(单位)0.53±0.11,气促评分(单位)1.64±0.30,FEV1/FCV值0.66±0.14,治疗后分别是1.00±0.24、0.77±0.22和0.87±0.12,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治疗前后气道内径、气促评分、肺功能FEV1/FVC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及预后

本组患者中,治疗中少量出血者6例,术中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局部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治疗后痰中带血4例,未给予止血治疗,2-3天自行血止。治疗中及治疗后有不同程度胸痛的7例,未经处置1-3天胸痛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气管结核并气道狭窄、重度狭窄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大、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气管球囊扩张成型术为一种新型的气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反复用较高的恒定的扩张压力将狭窄的气管扩张,可使狭窄部位的气道全周产生多处纵向小裂伤,裂伤处被纤维组织填充,从而达到狭窄的部位扩张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见效快的特点。笔者对本院26例支气管结核并气道狭窄患者均采用了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治疗中对过度增生的肉芽组织及脓苔行冷冻或微波固化的方法予以清除。再适时选择腔内球囊扩张术,对狭窄的近端气道实施球囊扩张。治疗前后对气管内经、气促评分、肺功能FEV1/FVC值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能够即可解决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扩张治疗中狭窄段气管壁少量出血、术后痰带血,术中及术后有轻微胸痛,采取适当处理,或在患者耐受情况不予治疗,症状均能于术后1-3天消失。结束球囊扩张治疗后3个月复查支气管镜,治愈10例(38.5%),有效15例(57.7%),无效1例(4.8%)。随访6-24个月,定期复查肺CT,18例肺不张患者16例全部复张,2例大部分复张,7例斑片影基本吸收稳定,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100%,中远期疗效有效率95% 。1例左肺毁损患者出现再狭窄接受再扩张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就诊晚,最终导致左主支气管粘膜环状受累范围广,瘢痕形成面积大有关,可见狭窄越严重,狭窄段越长,其球囊扩张效果越差[3]。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100%,中远期疗效有效率95% 。本组结果与唐丹丹、何家富等对39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治疗临床观察结果一致[4]。进一步证实了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彤.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13,02(19) 177-179

[2] 李玉苹,陈成水等.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05-107

[3] 姚向阳,王叙等.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瘢痕的临床疗效分析狭窄,中国防痨杂志2012,07(7)472-474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6

【关键词】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护理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于2006年12月因车祸致伤右肋骨骨折;血气胸;右肩锁关节脱位在临沧市二院行胸腔闭式引流、右肩关节切开内固定术。1个月后出现咳嗽、胸闷、气促,于2007年1月28日转入临沧市医院心内科被初诊为支气管哮喘。经内科治疗后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2007年2月23日经我科会诊后即转我科治疗。入院时一般情况差,急性病容,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右胸廓稍塌陷,双肺可闻及哮鸣音,HR:148次/min 、R:38次/min,CT示:主支气管下段后壁增厚明显,管腔狭窄。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确诊为创伤性支气管狭窄。确诊后即行气管切开,以缓解呼吸困难,防止患者发生窒息。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支持,于2008年2月23日晚即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狭窄切除,套管置管,气管断端吻合术。

2术前护理

2、1术前立即行气管切开置管并做好常规更衣、禁食,完善各项检查、备血等。

2、2心理支持;因患者病情急,长时间的呼吸困难常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濒死感,故术前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有专人护士陪在患者身边,向其讲解术中须配合的情况及术后可很快缓解呼吸困难,使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病情观察:术后应及时给以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用呼吸机,密切观察患者T、P、R、BP、HR、并注意R的频律、节律和深浅度变化。同时注意切口周围有无渗血、有无皮下气体及窒息等。

3、1、2术后患者应暂禁食,血压平稳后取舒适的半坐卧位。持续中流量吸氧,并置患者于单人房间,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严格控制探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制度。

3、1、3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抗生素,静脉补充高价营养及足量液体,嘱患者多饮水,以防止气道分泌物黏稠形成痰痂而不易咳出或吸出。

3、1、4加强口腔护理:因患者气管套管留置时间需待气管切口完全恢复,且狭窄的气管充分扩张后方能拔管,患者插管的时间较长,反复吸痰等易造成口咽部感染,故每天须做3~4次口腔护理。漱口液可根据pH值来选择:pH高时选用2~3的硼酸液擦洗;pH值低时选用2的碳酸氢钠擦洗;pH值适中时选用 1~3的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1]。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生长。

3、2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虽然明显减轻,但如果发生感染、管道阻塞,套管脱管等情况时,患者术前的焦虑感、恐惧感,窒息感等依旧会随之而来;加之患者术后放置气管套管,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故术后更应该关心、体贴、安慰患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我们选择与患者约定不同口形、手势、利用白板书写等形式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出现各种不适时怎样通知医生及避免支气管狭窄的各种因素,教会其留置气管套管的自护方法;同时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经过我们的心理护理,1周后患者已能与我们达成共识、交流自如。

3 、3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常因气道出血、异物存留、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滞留等引起导管阻塞、感染的发生。同时气道损伤后长期反复感染、多次更换套管、套管系带松紧不适宜等均可导致气道狭窄及脱管等并发症发生[2],所以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3、3、1加强气道湿化:在配合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内用生理盐水30 ml+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氨茶碱各1支在高流量氧吸入下进行湿化、消炎、稀释痰液;也可于每次吸痰前用生理盐水

5 ml+糜蛋白酶1支滴注进行湿化,同时静脉补充足量液体。

3、3、2 吸痰时需注意的事项: 吸痰时应注意选择在气道湿化或翻身叩背后进行[3],对能自行咳嗽或咳嗽有力时,可适当刺激患者让其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咳出或吸出,避免深部抽吸[4]。吸引器负压控制在10.64~15.96 KPa之间,吸引时插入10~12,边退边吸,旋转退出,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上呼吸道痰液多时可经口鼻腔吸痰,每次吸痰均应更换一次性吸痰管。

3、3、3气管切口及气管套管的护理;术后每天均应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更换套管下敷料,更换前进行切口周围皮肤消毒,套管系带松紧要适宜,气管内套管每4 h煮沸消毒一次或用kx超强消毒剂浸泡(可缩短消毒时间)[5],外套管每2~4周更换1次。

3.4出院指导:

3、4、1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后仍进行深呼吸、咳嗽、吹气球等功能锻炼,注意戒烟酒,以防再度发生肺不张、气道狭窄等。

3、4、2自护能力指导;因该患者的气管套管需留置到气管吻和口完全恢复,支气管管腔扩张至正常后(约需3~6个月),且待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经复查后无异常方可拔管[6]。故患者须留置气管套管回家,我们应教会患者气管套管的常规护理方法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同时教会患者用套管帽堵管以训练声门的恢复。

3、4、3出院前告知患者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感冒等,定期复查,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补充参考文献1

[2]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8―179.

[3]王玲,杜静霞.外科监护病房气管切开病人气管致病菌的监测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41―343.

[4]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的临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5]任庆运,郭爱英.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齐鲁护理杂志,2003,9(3):167.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7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X线平片;A/N比值

腺样体肥大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因肥大的腺样体可导致鼻咽腔、气道结构的狭窄,影响呼吸通畅,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以了解腺样体增大的确切程度,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鼻咽部侧位CR片能明确显示腺样体的形态及肥大程度。本文收集我院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小儿腺样体肥大36例,均摄鼻咽部侧位CR片,并进行X线测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岁,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7年。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咽红等上呼吸道症状,28例反复咽痛病,扁桃体肥大,12例睡眠打鼾、张口呼吸,3例患儿具有典型“腺样体面容”,2例听力下降。

1.2方法36例均拍摄了标准鼻咽部侧位CR片。腺样体指数测量[ 1 ]:取腺样体下缘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外面切面的垂直距离为A,为腺样体的厚度,此垂直线(A线)反向延长线与硬腭或软腭前中部上端的交点至枕骨斜坡外面切线的垂直距离为N,为腺样体最突部鼻咽腔的宽度,用A除以N即得腺样体指数A /N比值。

2结果

本组36例患儿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不同程度增厚,向鼻咽腔突出,大部表现为顶后壁呈波浪状、圆弧形或近似平直状广泛向前下突出,部分为顶壁局限性向下突出。增厚的腺样体为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其相邻的骨骼形态和结构未见异常。鼻咽腔不同程度受压变窄,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狭窄,其中2例鼻咽腔呈细线状狭窄。A/N比值均大于0.70,经内科保守治疗,27例A/N比值仍大于0.70,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行外科刮除术,手术后病理诊断与CR片结果完全相符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或正常。

3讨论

腺样体又称增殖腺或咽扁桃体,属于淋巴器官, 对机体有免疫防御功能。腺样体在婴儿出生时即已存在,且逐渐长大,6岁时达到最大程度,10岁以后逐渐退化[2 ] 。鼻咽部及其毗邻部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是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的主要原因。小儿由于因其鼻咽腔发育尚未完善,鼻腔较成人短,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易发生病理性肥大。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咽鼓管, 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影响儿童学话及智力发育;阻塞后鼻孔引发鼻窦炎; 鼻呼吸受影响后, 导致患儿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 严重时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长期鼻塞及张口呼吸, 可出现腺样体面容; 因呼吸不畅、长期缺氧可造成胸廓畸形, 严重时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3 ]。故腺样体肥大应引起高度重度重视。小儿鼻咽腔及腺样体的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无固定标准,其症状与患儿年龄及两者间的比例有关,同样大小的腺样体有的引起症状,有的则无影响,因此采用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率测量,不受个体差异影响,能够准确反映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以及对鼻咽气道的阻塞程度,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A/N比值均大于0.70的患儿,内科保守治疗,仍有27例A/N比值大于0.70,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后行外科刮除术,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或正常。国内学者[ 4 ]亦报道如果A /N>0.70,即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是手术治疗的指征。治疗前后的鼻咽部侧位CR片还可动态观察咽后壁软组织厚度变化,即反映腺样体大小的变化,对鼻咽腔宽度测量可判断上气道狭窄程度,对评判手术治疗的效果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摄鼻咽部侧位CR片时一定要在儿童吸气时曝光,因为呼气时软腭抬高可造成鼻咽腔狭窄的假象,吸气时软腭位置较低,鼻咽为张开的最佳状态,此时鼻咽腔的宽度最大,如果此时表现为狭窄才真正反映鼻咽腔狭窄。

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检查方法有多种:纤维鼻咽喉镜可观察腺样体增大,但不能准确测量鼻咽气道宽度及阻塞程度,且鼻咽镜检查多数患儿不能接受,不能较好地配合而无法进行,全麻下虽可较好地进行检查,但患儿家长多有顾虑。CT或MRI检查虽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减少了重叠影象对腺样体的影响,弥补平片的不足,但CT及MR价格昂贵,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小儿不易合作。摄鼻咽部侧位CR片,采用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率测量, 方法简单、经济,结果可靠,患儿无痛苦易接受,可做为检查腺样体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建明,马华安.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与临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1):25-26.

[2]罗楷仪,陈一平.增殖体肥大的X线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5:358-359.

[3]王雪梅,何晓松,柳友华,等.儿童腺样体肥大110例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6):373-374.

上呼吸道狭窄的症状篇8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9年4月~2011年3月选择20例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45岁,平均33岁。支气管结核18例,外伤后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异物取出后狭窄1例。狭窄部位:左主支气管14例,右主支气管4例,右中间段支气管2例。术前均查血常规、PT、APTT、Fibg,并螺旋CT确认狭窄部位、程度。

操作设备:纤支镜、球囊、高压枪泵。

治疗方法:选择支气管内膜结核气道狭窄,气道吻合口狭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放疗后气管狭窄等原因导致的良性气道狭窄患者,术前通过支气管镜和CT三维重建了解狭窄气道,选择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在局麻或全麻下,经支气管镜的工作管道引入球囊导管,将球囊插入狭窄段气道,再将球囊导管接高压注射器3~5cmH2O,第1次时间为1分钟,压力3个大气压,无明显出血后每次逐渐增加压力。延长时间1~3分钟。共2~4次后,放松球囊后,气道直径明显增大,说明操作获得即时成功,若气道直径增大不明显,在1周后再行球囊扩张。

评价方法与标准:术前及最后1次球囊扩张当天均测定狭窄段气道直径、气促评分、FEV1值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判断疗效。呼吸困难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美国胸科协会的气促评级标准[4]对患者的气促进行评级:0级:正常;1级:快步走时气促;2级:平常步行时气促;3级:平常步行时因气促而停止;4级:轻微活动时出现气促。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20例患者分别接受球囊扩张成形术1~6次,平均3.14±1.02次。即刻疗效达100%。扩张的支气管内径由扩张前2.83±1.63mm增加到6.80±1.73mm(P<0.01);气促评分平均值由术前1.97±0.46减少到0.70±0.51(P<0.01);FEV1由术前1.30±0.63L升至1.77±0.15L;FVC由术前1.93±0.35L升至3.40±0.54L(P<0.01)。

有5例患者诉术中或术后有轻微胸痛,1~2天自行缓解;有1例术后诉明显胸痛,给予镇痛治疗后缓解,考虑可能为球囊扩张时造成瘢痕组织的轻度撕裂有关;8例患者术后支气管黏膜有轻微出血,用1:10000肾上腺素局部喷洒后出血停止;无气胸、纵隔气肿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讨 论

引起气道良性狭窄常见病因包括:①气管、支气管结核;②肺移植或袖状切除术后;③气管内插管或造口术插管;④异物,创伤、气管良性肿瘤等,其中在我国气管、支气管结核已成为致良性气管狭窄的首要原因[1]。患者可以有不同程度咳嗽、高调喘鸣、呼吸困难及狭窄段远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气道球囊扩张术借鉴于血管扩张技术,于1984年首先由Cohen、MD等报道[2],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方法才真正被临床广泛采用,2007年李强等报道37例良性气道狭窄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治疗,结果即刻疗效达100%,远期疗效80%~90%[1]。本组中20例良性气道狭窄经1~6次扩张后,近期疗效达100%,不良反应少,经2~5月观察后有3例患者再次出现狭窄。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可有效治疗各种良性道狭窄,通常对各种纤维斑痕狭窄疗效最好。本组材料瘢痕狭窄病例较多,配合病灶进行了局部药物治疗,提高病变组织局部的药物浓度,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黏膜的修复,减少了肉芽组织的增生及纤维瘢痕的形成、以及单次治疗效果欠佳者,我们采取了适时、定期、多次治疗的方法是近期疗效较好综合原因。

针对良性气道狭窄患者外科治疗的现状,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绝大部分患者均可在局麻下进行,易于被患者接受,能即刻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远期疗效亦较好。除配备各型球囊和枪泵外,无需额外添置其他设备,整个操作每次只需20~30分钟[5,6]。

综上所述,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对良性支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再配合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球囊扩张的疗效。通过及时地干预治疗气道内黏膜病变,可减少因气道阻塞造成的肺组织反复炎症而导致的肺组织及肺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强,白冲,董宇超,等.高压球囊气道成行治疗良性近端气道狭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81-484.

2 Cohen MD,Weber TR,Rao CC.Balloon dilatation of tracheal and bronchial stenosis[J].Roentgenol,1984,142(3):477-478.

3 王巍,王安生,庄玉辉.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近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3):158-160.

4 Stulbarg MS, Adams L.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Philadelphia:Saunders1,1994:511-512.

5 余文聘,容中生.支气管内膜结核90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7):396-398.

上一篇:马克思哲学方法范文 下一篇:矿山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