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技术教程范文

时间:2023-10-12 17:53:23

嫁接技术教程

嫁接技术教程篇1

摘?要: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非常广泛,专业课程内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本文提出,在种植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中职教学的实际需求,要设计模块式项目化课程体系,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 :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主要面向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培养从事植物生产、技术推广、技术管理、农业营销等一线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结合种植类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中职教学的实际需求,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设计模块式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分析种植类专业学生任职岗位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模块式项目化课程体系。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岗位核心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种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按照植物生产环节将岗位核心课程分为大教学项目、子教学项目及微教学项目;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主要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现以笔者所在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例,说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1.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两门课程。

(1)植物生产环境。该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和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理解、掌握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关系。

(2)植物保护技术。该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栽培植物病害、虫害、草害及其他有害生物,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理解、掌握栽培植物病、虫、杂草和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的途径,重点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

2.岗位核心课程

岗位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四个项目课程组成,每门项目课程下设子项目课程,包括植物生产从播种、育苗、病虫防治、肥水管理到收获、贮藏、加工的全过程。整个教学流程始终在真实的种植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学生是涉农公司成员,教师是涉农公司科技顾问。教学贴近种植业生产现状,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3.专业能力拓展课程

围绕当地农业生产资源,结合学生就业意愿,设置了水蜜桃栽培、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农产品营销、设施园艺等课程。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种植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以西瓜嫁接技术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高度融合,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以西瓜连作导致病害流行、品质变差、产量下降等实例为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进行插接、劈接、贴接、靠接等嫁接示范,讲解西瓜嫁接的意义,布置项目工作任务。

第三,进行学生分组,每组3至5人。各小组撰写西瓜嫁接实施计划,教师审核计划,组间交流项目计划。

第四,学生分组进行西瓜嫁接,教师巡回指导,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教师现场解决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讲解。

第五,组内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组内成员主要对自己在嫁接项目中所起作用、知识和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己衡量项目方案是否完善,是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第六,组间进行嫁接苗展示,互评项目的实施情况,找出差距,并进行分析总结。

在具体项目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递进式讲解,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踪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善于发现问题。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做什么”,更要指导学生“怎么做”,让学生整体感悟和反思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使学生对自己努力得来的实训结果有较高的成就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在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教学按相关岗位真实过程的实际项目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实现所学即所用。因此,在课程考核中,要坚持过程性和发展性原则,以学生自评及互评、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成果展示(如收获物产量、品质、长势、长相等)为主,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课程考核的改革,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嫁接技术教程篇2

(一)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文章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见文本资源)

(课堂总结)

嫁接技术教程篇3

【关键词】基地 课程 乡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4-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八亿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前提。吴中“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针对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识农、学农(小学、初中)、研农、务农(高中)为出发点,在平面布局上既有苏州园林的氛围,又有江南农家的特色,将整个基地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农业实验室”,着力打造识农、学农、研农、务农四大教学板块。

一、围绕当地传统特色的农副产品,开发熟悉识别农作物的“识农”课程

吴中“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坐落在美丽的西山,太湖环绕四周,结合西山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基地开发了“寻找水八仙”、“辨识洞庭碧螺春”、“识别西山果树”等趣味课程;以“辨识洞庭碧螺春”课程实施组织为例, 学生在教师和小组长的组织及带领下前往茶山辨识碧螺春茶草,采访茶园采茶的茶农,掌握采茶的基本流程与技术。

结合“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内的农作物,如青种琵琶、杨梅、橘子、樱桃、板栗等,利用网络手段把这些特产的学名、别名、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原产地、主要品种、主要价值制作成电子文档并赋予二维码,挂在对应作物上,让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等电子工具方便的认识家乡的特产,激发他们开展各项实践研究,并在探索和实践中识别当地栽培的主要果蔬农副产品种类,能说出当地果蔬的主要栽培方式,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二、结合基地现代化智慧大棚,开发学习现代化农业栽培技术的“学农”课程

大棚种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在一般境况下,大棚都采用竹与钢为主的结构骨架,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这样一个简单结构就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

吴中“新生生农产”教学基地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全省率先搭建现代化智慧大棚学习实践平台;学生在“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通过对智慧大棚模型的学习,掌握它的基本构造以及对应的功能。在学生掌握熟悉大棚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学校根据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开发了“蔬菜设施类型的实地调查和结构观察”、“蔬菜设施内的小气候观测”和“蔬菜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现代化智慧大棚大规模生产农产品。

三、对比传统农业技术手段,开发探究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研农”课程

农业科技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为了给学生树立科技强农意识,了解掌握一些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质量、产量的方法和手段;吴中“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特别划分了两块实验田,一块在自然状态下的实验田,另一块是在智慧大棚内的实验田,两者用于对比参照;并且在两块实验田中安装各种传感装置,将土壤中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数值实时传送到采集器,再有采集器把数据上传到上位机,最终变成学生可以用来采集的数据,用于科研探索;在搭建硬件设施的同时围绕两块实验田,基地开展组织学生参观无土栽培现场活动,测定土壤酸碱性活动,参观当地水稻示范田活动(适用于小学年段),开展果树嫁接活动,考察基地灌溉活动以及开展大棚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措施活动(适用于初、高中年段)等。

以“果树嫁接”课程为例,学生来基地活动前,利用网络等手段对嫁接技术作一些知识储备;接穗由学生在果园里自行采集、剪切,即采即接,教师不必包办,提前准备,但要教育学生采接穗和嫁接时要爱护果树,不随意损坏植株;嫁接的后期护理也很重要,可以只结合嫁接技术作一些讲解,通过开展果树嫁接活动,增进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关注和对科学技术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利用积累起的农耕经验,开发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的“务农”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运用内化于心,吴中“新生生农场”教学基地正是学生把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中的实践大课堂,用实践检验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使其掌握常用的园艺生产劳动技术,为此基地提供“无土栽培――水培吊兰”、“油桃的果实保护”、“黑番茄的种植与采摘”、“蔬菜幼苗的搬家”等一系列课程。

以“蔬菜幼苗的搬家”课程为例,此项活动的重点是蔬菜幼苗移栽的整个过程,难点是如何定植,在组织实施中,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翻地整地、开沟、选苗、定植、封土填窝等一整套育苗定植的操作流程。

嫁接技术教程篇4

嫁接是甜瓜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植株对土传病害和各种非生物胁迫的抗性。目前,甜瓜嫁接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插接法和双断根嫁接法,双断根嫁接是在插接的基础上去掉砧木老根系,在嫁接愈合的同时诱导砧木产生新根系的嫁接方法[1]。研究表明,不同的嫁接方法对黄瓜幼苗的耐低温性有显著影响,双断根嫁接苗较插接苗的低温适应性更强[2]。然而,目前在甜瓜上尚无相关的研究。通过比较甜瓜插接和双断根嫁接苗对低温处理的响应,探讨双断根嫁接对甜瓜幼苗低温适应性的影响和生理机制,以期为甜瓜双断根嫁接育苗技术在早春设施栽培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材料培养、生长和生理参数的测定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在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以甜瓜品种伊丽莎白239(Cucumis melo L.)、南瓜砧木品种小拳王(Cucurbita maxima × Cucurbita moschata)为材料,分别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唐山恒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嫁接及低温处理

砧木和接穗种子经55℃温汤浸种后于30℃恒温催芽,发芽后分别播种于50孔和72孔穴盘中。2011年10月1日伊丽莎白239甜瓜自嫁砧木种子播种,10月6日小拳王南瓜砧木种子播种,10月10日播种伊丽莎白239甜瓜接穗苗,10月14日进行嫁接。采用插接(仅去掉接穗的根系)和双断根嫁接(接穗和砧木的根系均去掉)2种方法进行嫁接,共得到4种嫁接材料(接穗/砧木),分别为E/E(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插接苗;E/E(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双断根嫁接苗;E/X(伊丽莎白/小拳王)插接苗;E/X(伊丽莎白/小拳王)双断根嫁接苗。11月17日待幼苗3叶1心时,将其移入人工气候箱(P1500GS-B型,武汉瑞华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在昼夜温25℃/20℃、光周期12 h、湿度75%条件下适应2 d后,分别进行常温(25℃/20℃)和低温(10℃/5℃)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36株。低温处理后每天统计嫁接苗的冷害指数,共统计7次。低温处理7 d后,测定嫁接苗的形态和生理参数。

1.4 测定方法

①冷害指数 参照Semeniuk[3]的标准对幼苗进行分级,0级:生长正常,未受冷害;1级:仅少数叶片边缘有轻度的皱缩萎蔫;2级:半数以下的叶片萎蔫死亡;3级:半数以上的叶片萎蔫死亡;4级:植株全部死亡。冷害指数=(1×S1+2×S2+3×S3+4×S4+0×S0)/(低温处理总株数×4),式中S为相应冷害级的苗数。

②植株生长 每处理取18株苗(每重复6株),用去离子水将植株根部和叶片清洗干净。用米尺测定株高,游标卡尺测量嫁接部位以上1 cm处茎粗,剪下叶片测定叶面积(LI-3100C)。将植株从嫁接部位切断,分成地上部和根系两部分,分别装袋并放入烘箱以105℃杀青15 min,70℃烘干至恒质量,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测定地上部及根系干质量。

③生理参数 参考李合生[4]的方法,根系活力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叶绿素(a+b)含量采用乙醇提取后进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参照Meloni等[6]的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Varian spectra AA 220)测定叶片Mn、Cu和Zn的含量。其中,叶片Mn、Cu和Zn含量测定的是干样中的含量,其余含量测定的是鲜样中的含量。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 软件进行作图和分析,SAS 8.0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P

2 结果与分析

2.1 冷害指数和生长

如图1所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甜瓜不同嫁接苗的冷害症状加剧,低温处理第7天时,E/E插接苗叶片冷害症状最严重。与E/E插接苗比较,E/E双断根嫁接苗明显缓解了低温对甜瓜的伤害。E/X双断根嫁接苗冷害指数明显低于E/X插接苗。除E/X双断根嫁接苗外,与正常温度(25℃/20℃)比较,低温(10℃/5℃)处理显著降低了甜瓜嫁接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不同嫁接方法相比,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的生长受低温抑制程度小于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表1)。

2.2 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

如图2所示,除E/X双断根嫁接苗外,与正常温度处理(25℃/20℃)比较,低温(10℃/5℃)处理显著降低甜瓜嫁接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E/E插接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8.50%和52.85%。不同嫁接方法相比,嫁接组合中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高于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

2.3 SOD活性和MDA含量

正常温度(25℃/20℃)处理下,甜瓜不同嫁接苗叶片中SOD活性无显著差异,低温(10℃/5℃)处理下除E/E插接苗叶片中SOD活性增加幅度较小外,其他嫁接苗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图3)。E/X双断根嫁接苗叶片中SOD活性上升幅度显著大于 E/E双断根嫁接苗和E/X插接苗,不同嫁接方法相比,双断根嫁接苗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插接苗。正常温度下,双断根嫁接苗根系中SOD活性高于插接苗,但无显著性差异。低温处理后,双断根嫁接苗根系中SOD活性显著上升,而插接苗根系中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与正常温度处理比较差异不显著。除E/X双断根嫁接苗根系外,与正常温度相比,低温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和根系中MDA的含量。不同嫁接方法的甜瓜幼苗相比,双断根嫁接苗叶片中MDA的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插接苗。

2.4 叶片Cu、Zn、Mn含量

正常温度(25℃/20℃)处理下,甜瓜不同嫁接苗叶片中Cu、Zn含量差异不显著,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叶片Mn含量显著高于以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表2)。低温处理下(10℃/5℃),甜瓜不同嫁接苗Cu、Zn、Mn含量呈下降趋势,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叶片Cu、Mn含量显著高于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Zn含量无显著差异。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甜瓜自嫁苗比较,砧木嫁接显著增加了甜瓜的耐低温性,与前人研究类似[7~9]。本研究从冷害指数和植株生长参数方面证明双断根嫁接显著增加甜瓜的低温适应性,与韩晓燕等[2]在黄瓜上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发现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胁迫下津春2号自根苗和黑籽南瓜嫁接苗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但低温胁迫下嫁接苗受到的伤害显著低于自根苗,其中断根嫁接苗表现最好。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与光合作用效能高低相关,因此,可以用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反映其生长状态。本研究中,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甜瓜叶绿素含量,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了不良影响,这与吕星光等[8]的研究结果类似。低温下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可能与叶绿素降解加剧而合成能力降低有关。植物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根系活力直接影响地上部的营养状况,且与植物抗逆性有密切关系[7]。低温胁迫后甜瓜嫁接苗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温度条件下的,说明低温胁迫已对根系的自身调节产生抑制,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双断根嫁接甜瓜幼苗较强的耐低温适应性与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有关。

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细胞中活性氧产生及清除的平衡被破坏,自由基积累导致细胞膜系统首先遭受伤害,造成膜脂过氧化,膜结构被破坏[10]。MDA是膜脂过氧化分解的主要产物,常用来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同时反映植物遭受逆境胁迫的程度大小[7]。植物本身对活性氧的伤害有精细而复杂的防御体系,即内源性保护酶促清除系统,以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SOD是植物在逆境胁迫下清除体内活性氧的关键酶,其活性与植物的抗逆性有重要的关系[11]。试验发现,低温处理下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叶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双断根嫁接进一步减少了低温对甜瓜幼苗细胞造成的氧化伤害和膜脂过氧化物质MDA的积累,提高甜瓜幼苗的耐低温性。Cu和Mn是SOD同工酶的辅基,植物体内Cu和Mn浓度增加可增强SOD活性[12]。本研究中双断根嫁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叶片中Cu和Mn含量高于插接法嫁接的甜瓜幼苗。因此,低温胁迫下双断根嫁接甜瓜幼苗较强的SOD活性与其较高的Cu和Mn含量有关。

综上所述,低温处理显著抑制了甜瓜苗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根系活力,影响了根系对Cu、Zn和Mn的吸收,叶绿素含量下降,氧化伤害加剧。然而,低温处理下双断根嫁接能显著增加甜瓜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对Cu和Mn的吸收,增强抗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从而提高甜瓜对低温的适应性。双断根嫁接操作方便、嫁接速度快,因此是甜瓜早春设施栽培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嫁接育苗方法。

参考文献

[1] 许勇,宫国义,刘国栋,等.西瓜嫁接新技术――双断根嫁接法[J].中国西瓜甜瓜,2002(4):33-34.

[2] 韩晓燕,别之龙.不同温度处理对嫁接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增刊2):219-224.

[3] Semeniuk P, Moline H E, Abbott J A.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ABA and an antitranspirant on chilling injury of coleus, cucumbers, and dieffenbachia[J]. J Am Soc Hortic Sci, 1986, 111: 866-868.

[4]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Sudhakar C, Lakshmi A, Giridarakumar S. Changes in the antioxidant enzyme efficacy in two high yielding genotypes of mulberry (Morus alba L.) under NaCl salinity [J]. Plant Sci, 2001, 161: 613-619.

[6] Meloni D A, Oliva M A, Martinez C A, et al. Photosynthesis and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peroxidase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in cotton under salt stress [J]. Environ Exp Bot, 2003, 49: 69-76.

[7] 吕星光,周梦迪,李敏.低温胁迫对甜瓜嫁接苗和自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6(5):53-57.

[8] 吕星光,周梦迪,李敏.低温胁迫对甜瓜嫁接苗及自根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6,52 (3):334-342.

[9] 董玉梅,焦自高,王崇启,等.低温弱光胁迫对网纹甜瓜嫁接苗与自根苗某些物质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67-69.

[10] Suzuki N, Koussevitzky S, Mittler R O N, et al. ROS and redox signalling in the response of plants to abiotic stress [J]. Plant Cell Environ, 2012, 35(2): 259-270.

[11] Alscher R G, Erturk N, Health L S. Role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s) in controlling oxidative stress in plants [J]. J Exp Bot, 2002, 53: 1 331-1 341.

嫁接技术教程篇5

投身农业,解核桃嫁接难题

1952年,20岁的郗荣庭被保送到当时的河北农学院(今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就读果树蔬菜专业。1956年,刚刚毕业从教的郗荣庭跟随自己的导师、核桃专家杨文衡教授深入太行山、燕山等山区,参加“全省果树资源普查”活动,把未经开发的优良资源引进学校进行研究。这次进山,郗荣庭不仅对河北省内很多地区的核桃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细致地调查了不同地区核桃的生长情况和要求,为进一步解决技术难题打下了基础。

1978年,河北省开始“太行山开发”,河北农业大学成为该项目的主要承担者。郗荣庭负责邯郸、保定、石家庄等市范围内7个县的核桃开发项目。每天,郗荣庭都要上山下乡,收集核桃品种,观察研究核桃常见病等,晚上整理资料,做出方案。为改良山区的核桃品种,提高产量,在石家庄鹿泉市横山村,郗荣庭自己背石头砍木头,搭起一个简易温室,开始改良核桃扦插技术。

在此之前,核桃扦插基本都是温室培育,但是由于核桃的特殊属性,成活率非常低。尽管郗荣庭做了不同的尝试,两年后还是失败了。后来,他又产生一个新的想法:苹果、梨等果树都可以在大树上嫁接,并且效果很好,为什么不在核桃上试试呢?于是,郗荣庭在村里的70棵核桃树上做起了实验。因为没有任何核桃嫁接的经验,在时间和技术上遇到了种种难题。但是一年后,郗荣庭大树高接的山东核桃成活率达到了70%。4年后,成活的核桃树不仅结果而且高产。这也成为核桃树室外嫁接的一个开始。

与“清香”结缘,如获至宝

1984年,日本长野县园艺研究所70多岁的清水直江带着自己培育的核桃品种“清香”和“晚春”来到中国,特地找到郗荣庭,要把自己十多年培育的优良品种交给他。

清水直江说,相比樱桃、柿子等,日本农业对核桃生产不够重视。中国国土面积大,重视农业生产,希望这两个核桃品种能在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郗荣庭把“清香”和“晚春”接到自己在农大的实验园里,经过十余年的观察研究,他发现这两个品种不仅适应性好、生长旺,而且在抗病抗贫瘠方面都有突出的优势;同时,结出的果实不仅多,外形和口感也非常好,很适合大面积推广。这让研究了几十年核桃的郗荣庭如获至宝。

当时,河北农大学校发展需要征用郗荣庭在学校的实验园。整理土地的过程中,“晚春”不见了。这让郗荣庭很是着急,他更小心地保护着留下来的“清香”,决定给“清香”找个“好婆家”,推广出去。

“老百姓说好,那才是真的好”

1998年,得知郗荣庭要给“清香”找“婆家”,定州德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红川找到郗荣庭,想要引种“清香”核桃。一开始,郗荣庭并不放心,去定州考察多次后,他终于决定将“清香”种进德胜公司的基地。在郗荣庭带领的一批农大专家和德胜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清香”在定州培育3年,不仅大树高接的技术有了突破,还成功培育出了苗子,并且总结出了苗木嫁接的技术,成活率达到了95%。

2000年退休后,郗荣庭依然奔波各地,对“清香”嫁接和培育技术进行指导。截至目前,经德胜公司一家推广出去的“清香”核桃在全国种植面积已有30多万亩。唐山市玉田县的江顺功种植的“清香”开始结果后,每年都能收入十几万元,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嫁接技术教程篇6

关键词:西瓜;插接;断根嫁接;嫁接工效;幼苗质量;果实品质

嫁接是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西瓜嫁接方法较多,不同的嫁接方法对嫁接速率、成活率和嫁接苗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嫁接苗工厂化生产均采用穴盘进行育苗,其优点是批量化和规模化生产,但靠接、切接等传统的嫁接方法并不适合瓜类作物的穴盘育苗,而插接和断根嫁接是目前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嫁接方法[1]。已有研究表明,断根嫁接具有嫁接效率高、根系活力强、嫁接苗健壮整齐等优点[2~4],但是关于断根嫁接和插接在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和后期栽培中的系统比较还未见报道。本试验比较了这2种嫁接方法对嫁接工效、嫁接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西瓜工厂化育苗的嫁接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9年1~5月在武汉市洪北种苗有限公司温室、华中农业大学连栋玻璃温室和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

接穗为小西瓜品种万福来,砧木为葫芦品种拿比砧,分别购自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和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育苗基质为草炭、珍珠岩和有机肥(7∶2∶1,体积比)。

1.2 试验方法

砧木和接穗种子经55℃温汤浸种后在沙床上催芽,发芽后播种于50孔穴盘中。砧木于1月6日播种,断根嫁接每穴2粒,插接每穴1粒;接穗于1月11日播种,每穴7~8粒。1月18日,当砧木第一片真叶展开、接穗子叶展平时,进行嫁接。所有的嫁接工作均由熟练的嫁接工人完成,9名工人平均分为3组,作为3次重复,每组1人削接穗,2人嫁接,每组完成插接苗和断根嫁接苗各300株,断根嫁接参照朱进等[5]提出的方法进行。嫁接后的西瓜苗在武汉市洪北种苗有限公司温室统一管理,苗期平均气温20.9℃,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13.2℃。

2月23日将嫁接苗定植于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蔬菜分中心塑料大棚内。一共有4条定植畦,每畦长5 m,宽1 m,前后设保护行。定植前每畦施三元复合肥0.5 kg,畦上覆盖地膜,膜下铺滴灌带。采用每畦双行定植的方式,一行定植插接苗10株,另外一行定植断根嫁接苗10株,株距50 cm,4次重复,吊蔓栽培。定植初期夜间盖小拱棚保温,蔓长30 cm左右吊蔓,单蔓整枝,人工辅助授粉,选留第2节及以上雌花坐瓜,当果长到鸡蛋大小时,疏花疏果,每株只保留1个瓜。伸蔓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0.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水溶液1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嫁接时统计嫁接速率,2月10日统计嫁接苗成活率, 嫁接工效=(嫁接速率×嫁接成活率)/100。2月17日每处理取嫁接成活的幼苗24株,嫁接植株从上至下分为接穗、砧木茎(包括砧木子叶)和根,分别测定茎高、茎粗、干质量,计算根冠比,根冠比=根干质量/(砧木茎干质量+接穗干质量)。采用LI-3100C叶面积仪测定展开的真叶面积,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第从上往下第2片真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另从每处理取嫁接成活的幼苗16株,用TTC(红四氮唑)染色法测定根系活力[6]。4月10日始花期每小区选择4株植株,测定株高、茎粗、叶片数和从上往下第4片展开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5月28日每小区随机取2个完全成熟的西瓜果实,测定单瓜质量、果皮厚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果实VC含量[6];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的含量。

数据统计采用SAS 8.0软件,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工效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断根法嫁接,人均嫁接速率、成活率和嫁接工效显著高于插接32.0%,8%和46.8%,这与朱进等[4]在黄瓜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2.2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幼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插接苗的砧木茎高度和茎粗分别显著高于断根嫁接苗28.8%和12.8%,2种嫁接苗的接穗高度、茎粗、干质量,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SPAD)没有显著差异。断根嫁接苗的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插接苗,分别高21.7%和172.8%。从图1可以看出,断根嫁接苗和插接苗根系和接穗部分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断根嫁接苗砧木茎和全株干质量显著低于插接苗,全株干质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砧木茎干质量的不同所导致。

2.3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插接苗和断根嫁接苗定植后植株各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嫁接苗的生产成本直接关系到嫁接苗的出售价格和利润,而嫁接工效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提高嫁接工效能够减少种子、基质等生产资料的投入,节约设施面积。本试验中,断根嫁接方法的嫁接工效显著高于插接48%,而且采用断根嫁接技术,可以适当提高砧木播种密度,节省育苗空间,尽管断根嫁接回栽过程会消耗部分人工,但因为回栽过程较快,且嫁接的幼苗成活率比插接高,故断根嫁接在提高嫁接工效和节省育苗空间上的优点非常突出。此外,因为断根嫁接工效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嫁接过程中的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从而 有效的降低嫁接苗生产成本。

嫁接苗的质量也是育苗工厂关注的重点之一,健壮的嫁接苗具有缓苗快,生长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是西瓜栽培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本试验中,2种嫁接苗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砧木部分,插接苗的砧木茎高度、茎粗和干质量显著高于断根嫁接苗。这主要是由于断根嫁接时去掉了砧木原有的根系和一部分砧木茎,需重新诱导生根,而插接苗则保留了砧木原有的根系,从而造成插接苗砧木茎粗和干质量大于断根嫁接苗。与插接苗相比,二者在根系和接穗部分干质量无显著差异,但断根嫁接苗砧木茎部分干质量较小,故断根嫁接苗的根冠比显著高于插接苗,使断根嫁接苗更符合壮苗的标准。

根系活力是评价壮苗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高的根系活力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本试验中断根嫁接苗根系活力明显高于插接苗,原因可能在于插接苗的苗龄较长,根系生长受到根域体积的限制,容易老化发黄,根系活力下降;而断根嫁接苗由于在嫁接时切除了砧木原有的根系,受到根域体积的限制较小,新生根系具有较高的活力。田间调查发现采用断根嫁接苗定植后缓苗快,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强。

因此,无论从嫁接工效还是从嫁接苗的质量来看,采用断根嫁接均显著优于插接,表明断根嫁接有利于西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大棚栽培试验表明,2种嫁接苗定植后在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上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断根嫁接并不会给西瓜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本试验主要采用了吊蔓栽培的方式,下一步应比较爬地长季节栽培下,2种嫁接方法的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以期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结果。本试验中工厂化生产条件下嫁接苗的成活率只有80%左右,主要是由于育苗期间光照不足所致,今后将继续研究和优化嫁接育苗环境条件,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促进嫁接苗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别之龙.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江蔬菜,2009(2b):1-5.

[2] 许勇,宫国义,刘国栋,等.西瓜嫁接新技术――断根嫁接

法[J].中国西瓜甜瓜,2002(4):33-34.

[3] 司亚平,温瑞琴.西瓜断根插接适宜地温的筛选[J].北方园艺,2003(1):48-50.

[4] 朱进,别之龙,黄远,等.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嫁接工效和嫁接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6(9):24-25.

[5] 朱进,别之龙,许传波,等.小西瓜断根插接穴盘育苗技术[J].长江蔬菜,2007(11):18-19.

[6] 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Effect of Grafting Methods on Grafting Working Efficiency, Seedlings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Watermelon

HUA Bin, HUANG Yuan, LI Jing, KANG Min, BIE Zhilong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0 )

Abstract: The hole insertion and root pruning hole insertion grafting methods were often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fted seedling in industrial scal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afting methods on grafting working efficiency, seedlings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watermel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fting speed, survival rate and grafting working efficiency of root pruning hole insertion meth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ole inser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hole insertion grafted watermelon seedlings, root pruning hole insertion grafted seedlings have higher seedling quality as well as higher root/shoot dry weight ratio and root activit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nt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watermelon between the two grafting methods. Thus, the root pruning hole insertion grafting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afted watermelon seedlings in industrial scale.

嫁接技术教程篇7

【关键词】皮影艺术;华县;文化嫁接;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以皮影戏的保护传承为生活原型电影《孙子从美国来》展示了中国传统皮影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其主人公之一是华县皮影戏老艺人——老杨头,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人物;另一主人公则是美国的小男孩——布鲁克斯,则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在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和解后,老杨头为这个“洋孙子”通宵达旦地制作了蜘蛛侠皮影。影片无疑旨在从中美文化传承与交流角度进行深层解读,而影片中“文化站副站长”在华县皮影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焦虑与努力也让人印象深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让皮影从纯娱乐、文艺载体转型为兼容财富创造的交换物,满足国内外顾客需求,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国内学者和政府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拟从文化嫁接角度对华县皮影产业化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探究。

二、陕西华县皮影的现状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是皮影戏的核心载体,是独特的艺术品,选用上等牛皮,经削、磨、洗、刻、着色等24道工艺,手工精雕细刻3000余刀而成。它线条流畅、小巧玲珑,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华县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代表。华县皮影又叫碗碗腔皮影戏(曾名时腔),形成于清代初叶,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具体而言,皮影戏就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着一层亮布来演戏。“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享有“中华一绝”的美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丰富,华县皮影艺术开始出现两种发展趋势,即皮影戏表演艺术和皮影雕刻艺术,两朵艺术奇葩并驾齐驱。

三、陕西华县皮影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华县是陕西东府的一个半山区县,地理位置并无优越之处。华县皮影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皮影一样在生存与发展方面面临如下共同的问题。第一,当今高科技时期现代传媒市场的严重冲击。以广播电视、电脑网络、VCD、DVD等影视技术的广泛运用,直接对人们的视觉、听觉予以强烈的感观刺激,让人们喜爱的畅快淋漓,陷于其中不能自拔。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运用赢得了人们的时代需求,不再会有人撵场子、端凳子去看那些过时的皮影戏。第二,皮影艺术的自身缺陷决定了其生存与发展有一定局限性。皮影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为上层建筑表现形式的皮影生存也显得尤为脆弱。皮影戏腔调为碗碗腔,虽悦耳动听,但旋律毕竟单调;剧目台词多以古文言文对白,有些晦涩难懂,不迎合现代人话语;故事情节冗长,节奏进展缓慢,其主说唱基本由一人承担,言语枯燥,不具备现代人物性格多样性;搭台表演受场地、天气影响,场面小,加之唱、挑就那几位专业人士,别人不能担当代替,因为难以普及推广。这些自身因素都影响了皮影的发展。第三,皮影表演后继乏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能静下心来传承发展皮影艺术的人知之甚少。在盛传皮影戏的塬区乡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打工的打工,经商的经商,种养殖的种养殖,跟他们讲学皮影戏来挣钱,几乎每个人都会付之一笑。就华县皮影自身而言,也面临如下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地理位置所限导致走出去的意识淡漠

华县地处陕西东府,是一个半山区的县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皮影戏是“老古董”,“土”的掉渣,只有一些老年人对它有兴趣,年轻人基本只是有所耳闻。拥有皮影手艺和为皮影戏伴唱的艺人很多仅限于在县区内“自娱自乐”,没有意识“对外开放”。

(二)华县皮影戏班子规模小、零散

皮影戏班子基本没有特别固定的成员,一般5个人左右,有演出活动时才临时拼凑班子;就目前的调查看,掌握这门手艺的核心艺人主要生活在高塘塬的东阳乡和柳枝镇。

(三)皮影艺术产业化速度缓慢

就目前来看,华县皮影只有陕西雨田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在进行皮影演出,而现在维持演出的不足40人。就皮影雕刻来看,大多是艺人自己家族制作,规模非常小,出品率较低。

(四)华县皮影艺术后继传承步履维艰

华县皮影艺人现在大多年事已高,子辈们多不愿子承父业为曲高和寡的一张皮影而耗费自己的心力。

四、文化嫁接——华县皮影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嫁接是指不同文化融合的一种形式,由社会工作者王昱州(Joy)受果木嫁接的原理启发而创造。它是指不同的文化的融合,也就是把一种物种嫁接到另一个物种上,但是可能因为“环境”或“气候”不同,使得同一个物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差异化。华县皮影的产生有着丰厚的历史与农耕文化底蕴,这一点从它的一百五十多出剧目里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底蕴无疑滋养着化州地区一方人,但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一)皮影艺术文化嫁接的必要性

首先,皮影艺术的基因——农耕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已经渐行渐远。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崇尚敦厚、宁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淳朴厚重、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利于帮助建立封闭的农业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人们从皮影中寻求乐趣、掌握规范、和谐人际关系。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规则不断被打破,农耕文化的观念逐渐被认为是落伍的、守旧的、甚至陈旧的。开放的市场经济开放包容、注重契约,追求利益,激发人们的激情、协作、创造力。传统的农耕文化曾经滋养了一代人,而年轻一代在时代背景之下遵守市场规则,传统的东西渐已远去。年轻一代认为无法从皮影中学到现在社会的时髦语言、实用的技术技巧、激情。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汲取西方文化之精华。有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西方文化优势在于:更加务实,注重个体激励,提倡平等,把追逐利益看作正当合理的,提倡创新。皮影也应该在剧目方面、在皮影雕刻方面进行创新,融入一些西方元素,让皮影插上翅膀,舞动全球。

(二)华县皮影产业化进行文化嫁接的策略探讨

1.在老皮影艺人和继承人之间进行观念层面的文化嫁接

前文已经提到,华县皮影后继堪忧,老艺人年事已高,新一代少有人积极接力皮影事业。面对这一尴尬,作为华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环节加入皮影艺术的宣传,帮助本土的青少年逐渐形成对古老的皮影艺术的兴趣。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年轻一代了解皮影艺术,提升艺术素养,更为皮影艺术的代际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政府应给予老皮影艺人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或者适当的经费支持,使其摒弃手艺“不外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陈旧观念,积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接班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为皮影艺术寻找“千里马”,并参与其中做好继承人的培养工作,让华县皮影艺术真正后继有人。

2.华县皮影应在传统剧目、道具中加入现代元素

首先,应进行剧目创新。传统剧目大多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蓝本进行创作,具有一定的观众局限性。皮影的剧本是皮影的灵魂,道具是皮影的载体。在剧本剧目方面,可以对现代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且利于发挥皮影舞台表现力的热播情景剧进行改编,变革唱腔模式为话剧模式进行演绎,例如《奋斗》,可以吸引年轻一代对皮影的兴趣;儿童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是较为成功的国产动画片,皮影剧目也可根据剧情进行改编,成为皮影剧;在皮影雕刻方面,在皮影材质上进行创新。传统的“一张驴皮,唱响四方”在现代养殖农业衰退的今天,一时间“洛阳纸贵”,驴皮成本很高,导致皮影雕刻作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大规模购买力,反过来又增加成本。在不影响皮影雕刻作品质量和保存时间的前提下,进行材质创新,寻求驴皮的替代品是当务之急。皮影雕刻作品在选题上应该更广泛,除过一些传统民俗作品外,可以以动画片角色为蓝本进行创作。雕刻作品还应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国际的大型活动、赛事,以其吉祥物为素材进行创作。

3.华县皮影在皮影雕刻作品中融合西方元素

《孙子从美国来》电影中老杨为“洋孙子”雕刻了“蜘蛛侠”,“洋孙子”特别喜欢。皮影雕刻应该积极发掘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图腾性的标志抑或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卡通形象进行创作。对于西方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初次接触神秘的东方文化可能就始于一张小小的皮影雕刻作品,因此,雕刻作品的素材选取尤为重要。另外,笔者还有一个设想:如果能让皮影雕刻品更加立体化、生动化,应该更能够提升小朋友的兴趣。有人说皮影戏是“手动的动画”,那么,让皮影雕刻作品“站”起来,动起来或许是皮影雕刻创新的一条路。

4.华县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应该利用一切渊源主动文化嫁接至国外文化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又一次受到追捧。因此,中华文化应在文化融合与交流过程积极应对,呈现强势文化之势。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在全球各地都播下中国人的种子,他们在当地落地繁衍,但时刻不忘根在中国。华县地杰人灵,多出名人,其中唐代名将郭子仪就是佼佼者。郭子仪的子孙现在遍及全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郭氏后裔。郭氏后裔曾数次回华县寻根。华县皮影借助这些遍及全球的郭氏后裔影响力在当地进行华县皮影传播,可以进行精准传播。以此为契机推而广之,华县皮影借助世界各国的华裔进行当地宣传,在剧本、道具中融入当地元素,进行巡回演出。

5.华县皮影产业化运作应嫁接西方的公司制文化的运作模式

传统的皮影表演形式简单,类似“坐商”。在家等客户上门邀请。而因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皮影必须主动走出去变为“行商”。皮影艺术产业要想发扬光大,必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文化改造。从自身治理来看,要明确产权关系、成员权利义务;从战略定位来看,坚持近期“差异化”之路(坚持本土特色)、中期走“集中化”之路(专注于皮影并融入新文化元素)、长期走“多元化”之路(以皮影艺术为核心扩散经验至民俗产业—剪纸、面人等);从具体业务设计来看,公司应包括民俗调研、剧本创意、营销推广、国际合作等业务。民俗调研尤其重要,它是皮影剧本、道具创新的前提,引导皮影业务发展方向,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储备高素质人才;剧本创意是皮影的灵魂。跨界创新、“混搭”等与“土”的掉渣的皮影似乎没有关系,而文化领域的“京歌”的出现无疑开辟了文化“混搭”的先河。它用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加入现代音乐元素来演唱表演。京剧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京歌的例子有不少。如“好大一颗树”、“我们是中国人”、“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皮影也可以与其他艺术联姻,独创一片天地;国际合作是皮影产业壮大的根本途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国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寻找合适的模式进行国际化合作势在必行。

某种意义上,皮影是一种“小众”艺术,这一“小”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圈和文化影响力之小上。因此,笔者提出的文化嫁接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毕竟文化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过分保守、特立独行和过分嫁接外来文化、失去本色都要不得。过分保守会让皮影艺术固步自封,逐渐失去它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席之地;过分嫁接,会让皮影失去其原汁原味,找不到自己。这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平衡点则来自于皮影艺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沈丹姬.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皮影艺术嬗变初[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邓滨涛.京歌是戏曲与歌曲成功的“嫁接”与“混搭”——由吴碧霞提出的文化“走出去”还需“混搭”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2,(03).

[3]张潇娟.华县皮影制作技艺的现状与保护[J].商业文化,2012,(05).

【作者简介】

嫁接技术教程篇8

“核桃大树古风悠,虬干苍皮绿叶稠;纵使中空人上下,犹能挂果满枝头。”在河北德胜农林园区,一株株核桃树整齐地、倔强地成长着。核桃树上挂满了圆滚滚的核桃,它们正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数着自己映在地上的斑驳掠影。清风袭来,风声、树叶声和着村民的欢笑声,现场一片美景。这只是德胜农林核桃种植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德胜农林集团体系中,10000多亩核桃资源圃、采穗圃、苗圃示范园,1000多家核桃种植家庭农场,100余种核桃新品种都一一落实,更是带动周边数万人口致富......

人才引进、技术创新

构筑德胜农林核桃品牌

“想当初,德胜农林初建时,我们起早贪黑,像照顾孩子似的照顾着每一株核桃幼苗,但是虫咬病害、结果不好等情况时有发生,那时候真的是一腔热血遭遇了冷水。”提起公司初创时的情景,董事长赵跃欣唏嘘不已。“怎么办?”机缘巧合下,赵跃欣接触了科协组织。“就像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河北省、定州市科协的帮助下我们聘请了河北农业大学郗荣庭教授、张志华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为公司产品研发及战略顾问,之后又相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生理学教授尹伟伦等指导核桃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十几名专家、教授参与管理及科研,进行多学科、跨领域合作。”高科技人才的引进让德胜农林核桃种植、培育技术实现了突破。

于是,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德胜农林攻克了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这一难题,完成了核桃优质品种―清香核桃的选育推广,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使德胜农林的核桃嫁接实现了高效的生活率,更重要的是它为全国的核桃生产带来了曙光。为此,德胜农林将研究成果编写了《中国麻核桃》《清香核桃》等著作出版发行。同时,建立起国内首家核桃信息化系统,通过远程视频智能咨询监控体系,实时了解核桃栽培在全国各地的情况,解决各地在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不仅是核桃嫁接技术,还有麻核桃新品种的培育也是德胜农林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德胜农林搜集培育了100多个麻核桃品种,其中冀龙1号作为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出的我国第一个麻核新品种,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它不仅荣获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推广,带来了全国各地新的文玩核桃热潮。

不一而足,德胜农林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多,目前他们正在组织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核桃青皮杀虫药。这种药无毒无害,研发成功后,不仅能解决普通农药危害大的问题,还能解决果品绿色无公害问题,让百姓吃到绿色无公害的食品的愿望将成为现实。同时德胜农林还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延伸核桃产业链,加快核桃深加工步伐,进行核桃食品的研发和生产,现在核桃仁、核桃油、核桃酥糖、核桃酱、核桃酒等几十种核桃产品已陆续上市,进入了消费者的生活中。

体制创新、思维创新

打造立体农业项目

德胜农林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重视体制建设,创新实施“两区联动、三位一体引进、三家股份运作”的机制,建设好休闲现代农业园区。两区联动是指集团公司园区结合幸福邑园区联动。“三位一体引进”一是注重产学研结合,围绕核桃主导产业,实行“校企合作”引才。现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各大院校开展项目合作、智力人才引进,吸收高新技术,来培植壮大公司的发展。二是注重搭建平台,实行“三大载体”引才。成立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建立河北农大研究院,搜集人才信息,以人才引人才。三是注重政策激励,实行“地方特产”引进激励机制。运用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基地和资源,进行地方特产的筹集,实施会员制,把生态、优质产品和消费者通过“嘉慕福”平台,建立关系。“三家股份运作”是政府主导,公司结合科技院校,负责园区建设、融资和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让德胜农林在运营的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市场相结合的状况,农业园区项目逐渐成型并稳步发展。同时,德胜农林通过跨界思维、合作包容,把经营的清香核桃和麻核桃,“一吃一玩”与休闲、艺术、文化相结合。在农业园区内建设了核桃专类园,园内辟有核桃文化长廊、拓展训练营、汽车影院。打造成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核桃餐饮文化、产品销售、示范引导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文化园区和农业园区的结合,带给德胜农林的是立体农业的井喷式发展,德胜农林在立体式农业的发展之路上大跨步前行。

立足责任先行意识

实现社会价值

“德胜农林创立于农村,扎根农村,在未来就要为农村的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赵跃欣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德胜农林这个平台让周边的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多年来德胜农林通过核桃嫁接技术的培训专门成立了近800人的女子嫁接队,不仅在园区从事嫁接技术,还代表公司为全国的核桃种植户嫁接,人均年增收近万元。此外,德胜农林还积极培养麻核桃雕刻师,截至目前,共培养了200多位雕刻师。其中,有27名雕刻员工被选入定州市雕塑协会会员,7名雕刻能手被评为河北省一级美工(雕刻)大师和美工雕刻家。他们都在德胜农林的平台上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并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不仅如此,德胜农林还瞄准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利契机,“孵化”出千余家核桃家庭农场。在对广大规模种植户实施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扶植的基础上,还对他们进行政策上的引领,短短几年间,就在全国催生了1000多家核桃种植家庭农场。2014年,石家庄市平山南西焦村外的一个核桃园挂满了核桃,核桃园的主人正是德胜农林核桃家庭农场的合作伙伴齐孟海,这一年他种植了200亩清香核桃,在德胜农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喜获丰收,实现了200多万元的收入。

2016年,在河北省工商联、省扶贫办举行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上。德胜农林与行唐县翟营乡信庄村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为该村提供资金、苗木产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帮扶。德胜农林的举动得到了河北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的高度赞扬。

上一篇:食品安全检察建议范文 下一篇:土地规划地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