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范文

时间:2023-10-12 17:46:33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1

2、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5、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7、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8、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9、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10、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

1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3、认真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14、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xq。

15、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16、深入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推进克拉玛依市法治化进程。

17、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的义务。

18、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9、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20、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1、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2、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23、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4、增强全民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保证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25、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26、依法行使民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27、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8、高举宪法旗帜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29、学习宪法、掌握宪法、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0、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3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33、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3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6、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7、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39、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40、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

41、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3、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44、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5、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46、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4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8、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49、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50、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51、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5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53、美好家园离不开法治保障。

54、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55、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56、扎实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学法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

5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8、加强“法治六进”工作,大力推进“平安建设”。

59、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60、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61、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6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6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6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65、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66、维护法律尊严,打击违法犯罪。

67、大力开展“法治六进”活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6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69、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70、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7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2、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73、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74、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7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76、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

77、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8、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79、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xq。

80、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81、深入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推进克拉玛依市法治化进程。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法律七进”活动为主要载体,重视创新,突出特色,讲求实效,扎实开展气象普法工作,为全面完成依法治县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和推进气象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通过普及气象法律法规和开展气象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气象部门领导干部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气象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规范气象执法,增强人民群众的气象法律意识。

三、主要任务

以气象工作法治化为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气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气象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能力,并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宪法和气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根据中、省、市有关“六五”普法工作安排和要求,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和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全面开展以《气象法》、《保密法》、《安全生产法》、《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办法》等公共和气象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以各类培训为平台,继续加强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综合培训,加强行政职权依据和行政行为规范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职责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要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科技服务人员、气象信息员等专门人员,开展适合不同对象的法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服务能力;三是以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为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防御、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等法规、规章的宣传,提高相对人依法开展灾害防御、应急避险、保障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意识,保障气象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四是加强面向公众和青少年、农民、居民等重点群体的宪法、公共法律法规和气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各类法律法规的意识,推动全民法律素质和文明行为的进一步提升;五是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举办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法律七进”、悬挂标语、开设专栏、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在巩固“五五”普法宣传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颁布施行的法规规章宣传工作,推动气象法规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进一步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权。

(二)切实加强“六五”普法工作

一是加强对气象普法工作的领导,根据人员变化和人员岗位变动情况,调整充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落实普法工作职责和责任,把气象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各股室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并逗硬奖惩;二是落实普法经费和物资,切实加强气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和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普法骨干培训,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市上和省局组织的普法骨干培训,充分发挥普法骨干在普法中的引导作用,提高普法工作水平;四是加强普法工作情况调研,及时总结推广普法工作典型经验,推动气象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化。

(三)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各股室要针对气象行政许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与传播、防雷减灾、气球施放、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行业标准执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气象法规的实施。同时要结合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制度,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做好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的日常监督工作,确保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不断提高依法治理和服务水平。

(四)扎实推进法治部门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气象部门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根据法治建设县级单位考评办法,进一步完善法治气象部门考评办法,构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长效机制。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3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保证这一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检查。因此,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切实增强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服务的自觉性、坚定性。

1、指导思想上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工作、用反腐倡廉工作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自觉地把纪检监察工作纳入到省委确定的“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中去,与经济运行协调服务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努力防止和克服单纯就纪检抓纪检、就业务抓业务的倾向。

2、思维方式上要适应科学发展观。要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正确处理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的关系,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正确处理抓好重点工作和全面履行职能的关系,正确处理履行自身职责和发挥好其他部门作用的关系,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3、工作思路上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战略全局来找准纪检监察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主动深入中心工作的实际,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从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二、增强自身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

纪检监察工作要真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取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

1、提高政治敏锐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坚定政治方向,在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立场,旗帜鲜明。要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特别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信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有较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提高自我防腐能力。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同时,还必须自觉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增强纪律观念。确保纪检监察干部以更严的纪律意识、更强的法制观念,投身于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廉洁高效地做好工作。

3、提高具体业务能力。新形势下要服务、保障科学发展,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这不仅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好专业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财会审计知识,而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达到具有过硬的办案能力、较强的宏观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总的来讲,就是要通过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自觉增强履行职责的神圣感,自觉增强反腐倡廉的使命感,自觉增强贴近群众的归属感,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感,自觉增强爱憎分明的是非感。

三、认真履行职能,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监督、惩处等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1、切实履行教育职能,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融入反腐倡廉教育之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之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一要加强思想作风教育,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教育和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发展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筑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防腐拒变能力;三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廉洁从政氛围,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廉洁环境。

2、切实履行监督职能,促进科学发展落实。要紧贴省委和委党级的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了解党员干部执行省委和委党组的决策和措施的情况,确保政令畅通;要突出监督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问题背后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要不断整合监督力量,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网络,创新监督形式,加大公开力度,使领导干部权利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3、切实履行惩处职能,解除科学发展障碍。要充分运用惩处手段,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突破口,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只顾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中梗阻"现象,严肃处理违背科学发展观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尤其是查处违反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的各种腐败问题;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肃查处各种办事拖沓、效率不高、作风不实、办事不公的现象,增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4

一、强化创安工作领导责任制

按照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的要求,司法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司法局20_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安目标管理责任书》,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详细写进了责任书中。与此同时,司法局还明确了局长是落实创安措施、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对司法局综治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管该项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形成综治工作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紧,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逐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

二、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增强做好创安工作的自觉性

司法局成立了“创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年共分析研究创安工作4次。司法局领导始终把创安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季度专题听取、研究综治及创安工作,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和创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年初有工作安排部署,半年有自检自查,年底参照签订的责任书结合年度考核开展评比,每季度研究创安工作一次,使司法局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好创安工作的自觉性,增强了做好创安工作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法制意识,努力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措施落实

司法局认真落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1、及时传达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和安排部署司法局创安工作。2、司法局始终把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进行矛盾的排查和调处,预防纠纷激化,不把纠纷和矛盾上交。3、认真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确保单位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司法局按照市委办的要求,组织了国庆节和元旦节的值班。4、认真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司法局利用宣传栏,坚持“以月学法”制度,共学习法律法规12部,切实提高了司法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按照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要求,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5、全面开展“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确保创安措施的落实。6、司法局按时交纳水电费、治安费。

结合实际,司法局把“人防、物防、技防”的创安措施切实落在实处。通过一年扎实的工作,司法局创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领导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自管、自防、自治能力提高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增强了,法律水平提高了。有力地推动了司法局创安工作不断向深入发展。切实保障了司法局干部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下步工作计划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5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____、平安____的重要内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实现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带着这个课题,我们深入部分乡镇单位、学校、企业进行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取得成效

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重要组成部分,从1986年至2015年,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国家先后实施了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已走过了27年的历程,初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向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和农民工等重点的全民法律意识的转变,从单一普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转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开展依法治县以来,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重视关心支持下,大力开展干部学法用法和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律六进”(进机关、单位、学校、乡村、社区、企业)活动,全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基本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明显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机制基本建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增强;青少年和农民及农民工基本法律知识得到普及,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县进程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行业依法治理的格局基本确立,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建全机制,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长足发展。为切实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县、乡(镇)、单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共出台了六个五年普法依法县规划、决议,县委、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细化明确工作标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费保障不断加强,保证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为重点,抓好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中心组学法3次以上,县人大任命干部先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定期与不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每年组织全县干部职工1.2万人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建立完善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档案,使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以青少年法制教育为重点,切实抓好法律进校园活动。把学校作为主阵地,政法干部和法制辅导员、学校政治老师为主要力量,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四落实”,开展好法制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法律种子。实行包校包班到人,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推行“五个一”(即:“一校一名法制副

校长,一班一名法制辅导员,一生一张法制联系卡,一月一堂法制教育课,一校一个警务室)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县373所中小学已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广泛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五心”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以增强农民和农民工法律意识为重点,切实抓好法律进乡村活动。一是加大对村(居、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三年来,共举办村(居、社区)干部培训班160场4600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村(居、社区)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了农村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理念,为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围绕“和谐五区”建设,组织法制宣传队伍深入库区、工区、矿区、林区、园区开展法制宣传,加强农民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特殊节日,农村赶集,专项治理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三年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500余次,受宣传教育人数达60余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6万余份。三是深化“四民主”“两公开”,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五)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意识为重点,切实抓好法律进企业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先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学习培训,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妥善化解矿群矛盾纠纷、企业劳资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以增强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为重点,切实抓好法律进社区活动。一是制定法制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二是充分发挥社区法制宣传队伍的作用,做好社区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法制宣传。利用社区13个网格室、led电子显示屏、政法部门制作的法制宣传展板,在社区居民聚集区域进行法制宣传。通过法制宣传,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实现行政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健全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努力建设一个人民信任和满意的亲民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二、现状分析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建设法治政府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为己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炼创新普法教育载体,增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广大公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全面深入持久的普法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公民学法用法,依靠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由过去遇到矛盾问题找领导、找政府向现在找司法机关、找调解委员会转变。

二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县、乡两级政府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在决策重大事项、招投标、政府采购、城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方面,做到不凭主观臆断处理事务,对重大事项,实行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严格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

三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社区)”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民主、两公开”不断落实,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三农”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是维护司法公正、社会公平的水平明显提高。司法机关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审务公开和检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治、预防工作机制,司法业务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和谐平安建设进一步优化。把普法教育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机结合,积极发挥法律的引导教育作用,在宣传法律中化解矛盾,在解决矛盾问题中宣传法律,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全县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

总的来讲,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过27年来的实践,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发挥了思想基础作用。但是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来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仍然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普法宣传工作作用不大,有的群众遇到矛盾问题时“不信法”致使普法宣传任务在基层难以落实。二是个别单位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进展不平衡。从督查和年度考核的情况看,有的单位对普法教育不够重视,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没有认真按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要求认真落实。还有的单位,认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是抓好普法考试,把每年一次的普法试卷做好就行了,更有甚者,就连普法考试试卷都安排他人代为完成,把普法工作简单化,有的单位甚至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专业法的宣传教育看成是普法 主管部门的事,认为与己无关,主动性不够,主体意识不强。三是工作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工作难协调,任务落实难。普法依法治理办事机构工作设置不规范,作为临时机构没有单独列编,日常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宣传科承担,人员缺少,力量薄弱,权威性不够,尤其是乡镇,普法办设在司法所,无人员配合普法工作,仅靠司法所一人承担普法任务,不堪负重。考核评估体系不健全,对乡镇和部门没有刚性制度措施,干好干坏一个样。经费保障标准偏低,有的甚至无经费。乡镇一级没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差不齐。一些单位只满足于参加由主管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主动开展活动不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式单一、方法简单,仅满足于发放资料、挂横幅、展图版,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农村偏远地区,普法工作还存在死角死面,在少数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基础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难落实。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创新方法、落实责任,为____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常抓常新,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组织,配齐配强人员,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学法制度,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制知识测试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化、经常化,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再上新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工作创新。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用机制加以推进。要加强普法机构的建设,应把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正科级建制,编制5-6人;乡镇普法办应有2—3人专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县直20人以上的单位或部门,应成立普法办,有专人办公;不足20人的,要明确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度、考试考核制、监督制度、成员单位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三)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同等考核,同党政主要负责人实绩考核挂钩,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使工作正常运转。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每年每人不低于0.5元的标准,全额拨款到位,专款专用,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递增。各单位、行业要安排相应专项经费,保障普法依法治理顺利开展。

(五)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参与和支持,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从人力上加强、从财力上保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类组织的作用,形成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六)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紧紧抓住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公正司法四个重点环节,以普法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先行,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治官治权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预防和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不法行为,促进各级行政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务,全面推进全县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强化行政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正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和执法监督制,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决突出矛盾。围绕中心,这是做工作的前提。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这就是大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必须服从中心,服务大局,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只有这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才有活动和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凸现,要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6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依法治县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和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在“**”普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全面部署“**”普法工作,这是我县民主法制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对于加快构建和谐**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普法以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大力宣传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肯定。这是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它饱含着全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今天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在“**”普法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代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到表彰的“**”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全县法制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刚才,跃云同志回顾总结了“**”普法工作情况,并对“**”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谦慎同志从法治政府的角度,阐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讲得很好。希望全县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1985年开始,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我县已实施了**规划。全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增强,各级各部门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全社会法治化程度明显提高,依法治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公务人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还不够高,法治观念还不够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工作基础不扎实,工作措施落实力度不够。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去充分认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时期,加快改革、加快开放、加快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任务更加艰巨。对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困难和挑战也不断增多,这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我们要驾驭复杂局势,就必须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不仅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提高法律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头遵纪守法,自觉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办事。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和谐**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是我县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民主法治是和谐**的基本特征,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充分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进程中的作用。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会逐步显现,要正确处理好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依法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本领,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文明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县委提出的“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深化效能建设,提升**形象”的奋斗目标。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县的重要基础。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县的进程。开展普法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要把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交给人民群众,让每一位公民了解、熟悉、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开展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全县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并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方式,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全县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达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目标,为依法治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依据中央和省、市“**”普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的“**”普法规划,已经印发到各地各单位。我县的“**”普法规划,对“**”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组织保障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县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普法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一)法制宣传教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发挥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安排,紧紧围绕全县“**”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普及,使全体公民进一步掌握宪法基本知识,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要大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生产经营,依法维权。要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大力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培养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要深入学习宣传与机关作风、职业道德紧密结合的法律法规,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营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环境。

(二)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县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要区别不同对象提出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要提高学法的自觉性,争当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表率,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本领。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任免、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要深入开展公务员特别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做到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要加强青少年的守法行为教育,使其从小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要结合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着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自觉遵守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依法生产经营和依法维权的观念,培养和提高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努力创造乡风文明、待人和善、邻里和睦、敬老爱幼的社会环境。

(三)法制宣传教育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和熟悉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依法律、按程序调解矛盾和纠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把服务群众、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宣传内容上,选择群众最需要、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作为宣传的重点;在宣传方式上,选择群众最方便、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宣传效果上,以群众对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作为评价的尺度。要立足基层,切实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对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20年的普法实践启示我们,实践是最好的普法学校。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将法律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去,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过程,使法制宣传教育植根于实践的沃土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全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要大力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要把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与平安**、和谐**建设结合起来,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普法和专项治理活动,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要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中,引导公民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五)法制宣传教育要注重规范化和阵地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安徽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各项制度,突出在建立各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制度上下功夫;要创新形式,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力戒走过场,在建设法制宣传教育阵地上下功夫。继续打造年度“12·4”法制宣传月和专题法制宣传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宣传教育,使其成为培育法治理念、弘扬法制文化、展示执法者形象、汇报法治成果的重要载体。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鼓励法律执业者、教师、学生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社会各界人士为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宣传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要开辟固定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题,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宣传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新途径,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六)领导干部要做学法用法的表率。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自身的法制素质高不高、法制观念强不强,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守法意识的养成,直接影响到全社会法治氛围的形成。目前,我们少数干部还存在着学法与用法脱节,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仍然习惯于以简单的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现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更要切实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认真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模范,坚持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坚持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在学法上下功夫,在用法上见成效,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本领。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法制宣传教育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普法,我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普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在于全县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切实强化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真正把普法教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不断创新,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的普法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素质,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社会公共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安徽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把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各部门和各行业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完善机制,创新方法。要全面系统地总结“**”普法工作,概括出**的特色做法,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规范性转变。要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效果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开展普法规划实施的年度、阶段性考核以及表彰奖励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形势变化的客观实际,认真研究在推进构建和谐**、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地方特色,部门特点,注重实践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开创法制宣传教育新局面。

(四)狠抓队伍,提升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是全面完成“**”普法任务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抓好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要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知识精、热爱普法宣传的法律专业人员,充实到普法队伍中来。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志愿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实实在在地帮助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解决困难,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7

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合力打造平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今天,政法机关在这里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对本市××乡劳玉山村故意杀人犯黄宝囡、××乡东湾村故意杀人犯郭森华、××镇龙王庙村故意杀人犯阮青松依法予以严惩。政法机关依法严惩这伙犯罪分子,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充分显示了人民民主的强大威力,表明了政法机关除恶务尽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表示坚决支持!

当前,我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是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刑事发案总量很大,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增多,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居高不下,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也有所增多。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给犯罪分子以迎头痛击。

政法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是政法机关应尽的政治责任,是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政法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坚持整体作战,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合力围歼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要撒天网、出铁拳、用重典,以坚强的决心、高昂的斗志、凌厉的攻势,“稳、准、狠”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要坚持严格依法办案,贯彻从重从快方针,快侦快破、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不给犯罪分子以苟延残喘的机会;要始终立足“打防结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通过严打严管严治,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全力支持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强化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治安的新特点、新趋势,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一方平安;要彻底排查矛盾纠纷,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增强防范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广大人民群众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大力发扬见义勇为精神,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积极检举揭发违法犯罪,主动提供破案线索,真正做到人人关心治安秩序、齐心解决治安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在这里,我们要忠告一切有违法犯罪念头的人,认清形势,悬崖勒马;警告一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停止作恶,投案自首,悔过自新,如果执迷不悟,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篇8

在法治系统工程中,我们所要首先考虑的是提高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就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法治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片断的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因此法治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制约司法执法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以下本文就司法队伍如何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作粗浅的探讨。

一、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根本条件

古语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句话说明了法令的重要,也即说明了没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就不能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之目的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法治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

1.法律至上观念。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其意在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任何社会规范都不能否定法律的效力或与法律相冲突,是法治社会的主要特征,实现法治的核心要素。wWW.133229.coM法律至上的核心,是宪法至上,宪法的精髓在于控制权力以保障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至上性又一重要内涵,法律不仅在老百姓之上,也在所有官员之上,在国家最高权力者之上。“国家机关对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都不能去做”,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行为准则。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我国在立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实际上,法律还未能真正成为权力产生、运行的源泉、依据和界限,法与权的较量,往往是以权代法。由此可见,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树立法律权威的历程,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依照法律办事,法律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尤其是执法人员,要确立和坚定法律信仰,增强法律至上观念,严格公正执法,自觉接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人权保障观念。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人权权利范围的大小与保护程度好坏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国家的进步过程,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人权保障状况的良好与否是区别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区别,不是法治国家中没有侵犯人权的事件发生,而仅是在于:法治国家侵犯人权的事件相对较少;侵犯人权的事件一旦发生,即能获得依法处理——侵权者会受到应有制裁,受害者能获得应有保护。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来源,也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公安人员所享有的一切权力源于人民授权。增强人权保障观念,要求公安人员真正树立人民权力至上,人民意志与利益高于一切,人权与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

3.依法司法观念。依法司法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司法权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由于司法权力具有与其它权力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在强调制约权力的同时,有必要对依法司法予以特别的重视。司法工作内容最为丰富,涉及的社会范围最为广泛,与社会民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司法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制约权力是从权力之外考查权力行使而提出的要求,侧重于对权力的外在约束;依法司法是着眼于行政权力本身而对行政权力所提出的内在要求。行政的内容、形式、程序都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要求进行。依照法治原则,凡是在法律上没有根据的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就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此,司法机关应从根本上转变已不适应司法执法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增强法治观念,以法律为准绳,学会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司法事务,行使司法职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依法治国、依法司法上来。

(二)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所以,“执行宪法和法律,是按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是对人民意志的尊重”。同时展望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我们党要永葆生机活力,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性的行动指南。司法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同“三个代表”的要求密切相关。通过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就能有力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增强法治观念,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不断铲除其藉以滋生的土壤,就能有效地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就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整顿色情娱乐场所及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都是崇扬科学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我们只有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三个代表”,才能打好“严打”整治斗争这一仗,才能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实效,使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让人民群众扬眉吐气,确保中央提出的两年内社会治安状况有新的明显进步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司法队伍法治观念不强的主要表现

目前,人民群众在充分肯定司法机关为打击各种犯罪及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的巨大奉献牺牲的同时,对司法队伍意见最大、最集中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执法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是法治观念不强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至上观念不强 ,执法犯法

作为执法者,应该懂得甚至熟悉法律也应该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后果。但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至上观念不强、防腐拒变意志力不够坚定导致极少数民警执法犯法。近些年来我们队伍中相继发生了司法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的事情,有贪污受贿、有挪用公款、有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有参与绑架……

(二)人权保障观念不强,刑讯逼供屡禁不止

少数司法工作人员法律意识、证据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根本不把执法对象的权利放在眼里,随心所欲。耍特权、抖威风,在审讯时,辱骂、体罚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搞刑讯逼供,违反规定,滥用枪支警械。

(三)违反法定程序,随意执法。

有的司法工作人员办事不注重按法定程序办,重实体法、轻程序法,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有的司法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不能正确把握,于是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还在程序上刁难当事人,自己喜欢怎办就怎办,各行其是。

(四)群众观念不强,不认真依法履行职责

有的司法工作人员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仍然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弄权渎职的行为。

三、增强法治观念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司法法规体系

司法立法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在保障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进程。

(二)强化法律知识学习,加强道德教育

1.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们要有做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若不学法,不懂法,就容易造成执法滞后于立法,更谈不上依法行政了。因此司法机关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司法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和培训。在各种业务培训中,都应当有法律课程,保证民警的法律素质与其承担的执法任务相适应。要针对不同部门和执法岗位的实际需要,实行司法工作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制度。要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和人权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例如针对部分民警办案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和搜集证据上存在的问题,学习如何收集有效证据的知识,熟悉法律程序。

2.加强道德教育。古人云:“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也是靠人来维持的。由于法律是以强制形式规范行为的手段,只能解决“不敢”、“不准”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不想”、“不愿”的问题,也就是说,法治难以触及人的思想问题,无法使人在内心深处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坝。一个人思想有问题,价值观出现偏差,对于违法之事,虽一时“不敢”,但难以保证其长久“不敢”。法治解决不了信仰、价值观问题,而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司法工作人员内心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来实现法律规范行为,所以只有加强道德教育才能使司法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三)完善司法监督制度,强化司法监督

宪法和法律、法规已经规定了许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要把警务公开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但仍需继续拓展。要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警民联系制度、执法办案回告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完善外部监察机制,不断畅通外部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广泛监督。要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投诉、申诉、控告、和举报,切实解决问题,取信于民。并以群众反映属实的情况作为司法工作人员考核、晋升、末位调整、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四)加大对执法过错行为的惩治

1.执法过错的情节较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根据《人民警察法》、《国家公务 员暂行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及司法机关内部纪律规定给予辞退、限期调离、停止执行职务、延期晋级晋职、 扣发岗位津贴、奖金等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

2.执法过错情节恶劣,后果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给予行政或者刑事处罚。

3.执法过错造成国家赔偿的。除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外,还应依照《国家赔偿法》向责任者追偿部分或全部国家赔偿金。

4.执法过错后果特别严重或影响特别恶劣的。除追究直接人员责任外,还应依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因此,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的改善,多管齐下,切实增强司法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才能保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司法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神圣职责,共同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文明民主的伟大国家。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夏勇主编,《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昆仑出版社,2001年。

4.罗豪才主编,《中国行政与刑事法治世纪展望》,昆仑出版社,2001年。

5.石泰峰主编,《社会主义法治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出版,1999年。

上一篇:医疗废物意外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医疗纠纷如何赔偿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