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范文

时间:2023-10-09 17:07:03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1

一、营改增会计科目设置

(一) 会计账户设置

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科目下最常设的科目有“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缴增值税”。“待抵扣增值税额”“待认证增值税额”“待转销项税额”等科目,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核算科目,更多地体现在过渡性上,可视企业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二)二级明细账设置

在“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账中,借方应设置“年初未抵扣数” “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减免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转出未交增值税”,本次营改增又新增加“待抵扣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在本规定出台之前,有“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现按照规定统一为“销项税额抵减”科目。具体如表(1)所示。

借方二级明细科目根据纳税申报表的申报要求,特别是《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的内容和分类,对进项税额进一步细分。其别要注意待抵扣进项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科目下增设的“待抵扣进项税额”的明细科目,具体用于核算:

(1)用于核算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取得尚未进行交叉稽核比对的已认证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抵扣凭证)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辅导期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后,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贷记相关科目。交叉稽核比对无误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红字贷记相关科目。

(2)本次营改增,购入不动产分两年抵扣,40%的部分进入本科目核算,在满12个月后转出至进项税科目。

(3)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由于各种原因,当期已经取得增值税发票但尚未认证的进项税票,笔者认为,不应该在本科目核算。因为会与上述两种情况混淆,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中的“三、待抵扣进项税额”的内容不符。应在“应交增值税――待认证增值税额”科目核算此项金额。如表(2)所示。

贷方科目中单独设置“简易计税”细目,既能满足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会计核算,也满足简易计征应交增值税核算要求,两者明细科目不可混用。

如表(3)所示,本科目下单列了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方法,其中简易计税的细目设置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决定。

二、营改增会计处理

(一)一般纳税人简单计税方法项目会计处理

一般纳税人可能同时存在简易计税方法和一般计税方法两种计税方式,因此,在会计处理时应区别对待。简易计税方法根据发票内容,应直接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简易计税)”。期末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简易计税”这个科目。这样即可分别核算两种计税方式,又能与纳税申报表相匹配。

(二)差额纳税会计处理

1.开具差额征税增值税发票的业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适用差额征税办法缴纳增值税,且不得全额开具增值税发票”,才能通过新的税务系统中的差额征税开票功能开具差额征税增值税发票。直接开具差额征税增值税发票的,票面的销项税额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不能开具差额征税发票的业务。(1)房地产企业。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受让土地时向政府部门支付的土地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一套商品房价税合计1 000万元销售给B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房屋对应的符合扣除条件的土地价款为200万元。

计算过程:销售额=1 000÷(1+11%)=900.9 (万元)销项税额(未扣除项目)=900.9×11%=99.1 (万元)扣除后销项(应纳)税额=(1 000-200)÷(1+11%)×11%=79.28 (万元)

销项税额抵减=99.1-79.28=19.82 (万元)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9.1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19.82

贷:主营业务成本 19.82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2

关键词:增值税;应交税费;教材;编排

中图分类号:G6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23-02

高职教材理论知识浅显易懂,逻辑性强,着重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高职阶段学习,能掌握一技之长。财经专业学生在要求掌握一些会计基本的原理、概念、方法之外,还需具备基本账务处理能力和其他会计技能。2013年8月,“营改增”范围推广到全国试行。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税制不断改革,增值税征收不断完善。为适应改革的需求,与时俱进,掌握增值税的税理、计算、申报、核算,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但如何才能学好增值税知识呢?对于具备初步自学能力的高职生来讲,教材是最好的老师。但笔者认为《会计基础》、《税法》、《财务会计》等教材对增值税内容的编排和论述不甚合理。

一、增值税在教材中的编排现状和弊端

1.《会计基础》[2]在讲述“应交税费”这个科目的结构之后,直接讲述“在交纳增值税的企业,该账号借方还应记录企业采购材料向供应单位支付的进项税额,贷方还应记录销售商品时向购货单位收取的销项税额”,这样讲述,对于刚接触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讲,就显得比较抽象空洞,什么叫销项税额?什么叫进项税额?为什么购买材料是向供应单位支付增值税而不是向工商税务等国家机关支付呢?

2.《财务会计》[3]对增值税的讲述分散在资产、负债、收入等章节中,在讲述存货的非正常损失时,损失库存商品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时,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样是库存商品,为什么一个记进项税额转出,一个记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销项税额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未讲述增值税之前,学生碰到上述问题确实理解不清。

3.《税法》[4]则从法律角度讲述了增值税的概念、九个构成要素、计算以及申报。文字描述了增值税的特殊征税范围(八项视同销售行为)、销项税额五个特殊计税依据(折扣销售、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七个条件等等,上述内容都是从税理角度讲述,比较抽象,有计算没有账务处理,有理论没案例,与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脱节,学生理解不深刻,学起来也枯燥无味。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增值税在教材中的编排应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二、增值税内容在教材中的合理编排

1.《会计基础》简单讲述增值税的内容。主要介绍增值税的概念、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了解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是一种价外税,销售时,开具专用的增值税发票,因此,销售方增值税叫“销项税额”,购买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购进方的增值税叫“进项税额”,同一个企业,有销项税额,也有进项税额,应交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会计基础只需要简单了解增值税,简单讲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结构就可以了。

2.《财务会计》强调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是按模块设计的,先资产后负债再所有者权益,项目化教学后讲解增值税要更加详细、深入,而且应将应交增值税的内容即负债的内容放在资产前面讲述,这样,购买存货,发生存货非正常损失以及在建工程领用材料、在建工程领用产品的账务处理就不会有疑问了,另外教材内容还应该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讲述。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纳税法,其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无论在发票账单上是否单独列明,一律记入所购货物的采购成本,销售货物或提供免税业务应纳增值税率为3%。这样:小规模纳税人,购入材料,分录就为: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销售产品,分录就为: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售额×3%或含税销售额/(1+3%)×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内容应不限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出口退税和进项税额转出的一般文字表述,应增加每种明细科目的具体账务处理,另外,还应着重讲述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进项税额中,还应补充运杂费的计税,具体顺序如下:①一般纳税人购买货物支付的增值税,作为可抵扣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单独记账,税率一般为17%,部分为13%,营改增后运费税率为11%。例:青山工厂从湘江工厂采购甲材料1000公斤、价款2000元,增值税340元,运费200元,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该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原来的分录为:借:材料采购2186。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54。贷:银行存款2540。运杂费实行新的计税后,分录应为:借:材料采购2180.1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59.82,贷:银行存款2540,进项税额340元再加上运杂费的进项税额19.82元应该为359.82元,计入采购成本的运杂费金额为200-19.82=180.18元。②购入免税农产品,可按买价13%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例:某企业采购农产品,实际支付价款为10万元,农产品已入库,该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则分录为:借:原材料87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0,贷:银行存款100000。③购入货物增值税不予抵扣的各项目,教科书中只用文字表述,未作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如不写明,则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刻。因此,应详细并分二步处理不予抵扣的项目。第一步,对于购入时即能认定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直接记入购入货物或劳务的成本,如购入发放职工福利物资,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第二步,购入时不能直接认定进项税额能否抵扣,增值税则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中,等到这部分货物,按规定不能抵扣销项税额时则将这部分进项税额转入有关的承担者承担,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到“待处理财产损益”“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的借方,如:非正常损失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借:待处理财务损溢,贷: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其中在产品、库存商品,按耗用材料占成产成本的比重转出税金的金额。如改变购进货物的用途(在建工程、集体福利领用生产用材料)。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贷:原材料,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④销售应税产品,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销售额为含税价,则用含税销售额/(1+税率)计算出产品的销售收入。⑤视同销售的应交增值税,在教科书中未提及,但在讲述固定资产构建时,又有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产品的例题,为方便理解,应补充此项内容。如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账务处理为:借:在建工程或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商品或自制半成品,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增加了这些账务处理后既方便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为后续的税法学习打下了基础。

3.《税法》教材的内容主要从课税要素来设计的,税法教材内容偏理论,内容生涩难懂,在征税范围中八项视同销售行为应补充账务处理,增值税计算中,销项税额的计算五个特殊计税依据(折扣销售、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应补充案例及账务处理,进项税额的计算中,不得抵扣的七个条件中应补充账务处理,出口退税要更加详细一点,既要有案例也要有账务处理还要有练习题。同时报税的时候要增加增值税发票的实际操作,如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和装订,增值税的报税等等。这样就将原来散在财务会计的增值税账务处理和增值税税法的理论联系起来了,既全面又完善,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老账务处理。相当于对增值税的一个系统总结。

三、结语

增值税作为我国最大的税种,其收入占我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掌握增值税的税理、计算、申报、核算,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具备初步自学能力的高职生来讲,教材是最好的老师。高职财会教学实行项目教学后,增值税的学习是重点,教材对增值税的设计要做到通俗易懂还要讲求质量。《会计基础》主要简单讲述应交税费的基本结构,《财务会计》主要详细讲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税法》则全面讲述增值税的计算及纳税申报,并全面复习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即《税法》为增值税所有知识点的补充大连贯。通过《会计基础》的一般了解,《财务会计》的详细了解,《税法》的补充大连贯,增值税的大部分理论已讲述,但纯粹有理论还不行,在模拟实习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及学生以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2008.

[2]彭晓燕.会计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贾永海.财务会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周伟华.税法[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3

国税局个体建账试点工作总结为全面客观地总结*县国税局的个体建账试点工作,探索“盯住大户”的有效方法,日前,**市国税局组织开展了对*局个体建账试点工作的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调阅户籍资料、提取和分析数据、上门调查和召开税务人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对比数据,直接听取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意见,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完善试点的改进意见,为在全市推广个体建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试点的背景个体工商户依法设置账簿、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是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一项法定义务。1997年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下发后,我市个体建账工作曾一度展开,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工作难见成效,最终不了了之。2002年集贸市场税收专项整治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个体工商户建账和强化查账征收工作的通知》,个体建账工作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为避免重蹈覆辙,*县国税局积极谋划,认真落实,对个体建账工作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一是税收政策欠公平,建真实账难。当前,商业领域经过充分竞争后,平均利润率(近似于增值率)一再降低,小规模纳税人4的征收率大大高于本地一般纳税人的平均税负率,税负不公平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个体建账户大多是规模较大的商业经营户,在“双定”征收方式下,核定销售额一般不足实际销售额1/3,税负不公的矛盾尚能得以掩盖。一旦如实查账征收,建账户的税负会猛增,在竞争中将难以生存,因而抵触情绪很大。二是经营管理层次低,建规范账难。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现金交易多,经营方式灵活,且缺少合法有效的收付款凭证;参与经营者又以家庭成员为主,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加上个体经营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不会记账,即使聘请他人代账,多花钱不算,代账者也是接多少单据记多少账,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很低。三是征收管理手段少,遏制假账难。正因为个体经营信息难以监控,税务机关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控管手段。实行查账征收后,假账一度盛行,税务机关面对申报税款“滑坡”而束手无策,又不得不走“双定”征收的回头路。在省局个体税收管理的16字原则,即“管理户籍、盯住大户、电脑定税、申报纳税”的指导下,该局认识到,推行个体建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导和帮助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是税务机关应尽的职责,应以积极的态度、求真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努力攻克这个难关。为此,该局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国税局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了《*县国税局个体工商户建账实施办法(试行)》,从2003年5月1日起,再次启动个体建账工作。

二、具体措施(一)统一建账标准,明确建账要求。规定2人(含2人)以上合伙经营且注册资金达到10万元以上,或请帮工5人(含5人)以上的,或从事应税劳务月营业额在15000元以上,或者月销售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应设置复式账;请帮工在2人以上5人以下或从事应税劳务月营业额在5000元至15000元,或者月销售收入在10000元至30000元的个体工商户应设置简易账;所有药品经营户均应按规定建立复式账或简易账。建立复式账的个体工商户应按《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等,进行财务核算,如实记载财务收支情况;成本、费用列支及其他财务核算规定按照《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执行。建立简易账的个体工商户应建立经营收入账,经营费用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库存商品盘点表、利润表,以收支方式记录、反映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简易会计核算。考虑到个体经营者建账的实际困难,为方便业户建账,推行初期所有建账业户暂时只建立营业收入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并编制库存商品盘点表。(二)把握政策精髓,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国税发〔1997〕101号文件《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建账户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建账初期,也可实行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征收税款。”该局根据此项规定,考虑到目前个体税户利润率低、征收率较高的现状,对如实建账户比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税原理核定税款,采取查账与核定相结合的办法。即:以账面上反映的销售收入减去销售货物购进原价后的差额,乘以适用税率核定税款;应税劳务直接以销售收入乘以税务机关核定的毛利率,再乘以适用税率核定税款。纳税户实际申报时,以上述核定税款按适用征收率倒推销售收入额作为应税收入,进行申报征收。毛利率的核定和调整由该局按年组织调查测定。(三)依托信息技术,合理设置流程。该局经过几个月试行后,发现核定的过程较繁琐且缺乏监控。在市局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开发应用了“个体税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原始申报数据的录入、审核、复审几个环节,测算出应纳税款,打印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同时将建账户“电脑定税”的税额录入“个体税源管理系统”,以“电脑定税”的税额作为最低控制标准,纳税户每月通过“个体税源管理系统”申报测定的税额如低于“电脑定税”的税额,系统自动按照电脑定税额核定应纳税款,并进入纳税评估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为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四)完善后续管理,提高建账质量。该局对使用收款机的超市、药店和建材商店,要求统一使用收款机专用发票,规定每天结束营业时必须从收款机内打印出销货清单,作为收入记账的原始凭证;每月申报销售收入都要与开具发票金额比对,开票金额超过申报收入一定比例的,列入超预警值范围进行纳税评估;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的纳税户,除按规定予以处罚外,并根据当地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水平按月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对纳税人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一经查实,除对其实际经营额按照适用征收率进行查补外,并按照偷税处理。

三、工作绩效的评估(一)建账工作力度较大。从2003年5月1日以来,该局通过宣传发动,学习辅导等方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将所有达到建账条件的个体经营者都纳入了建账管理。建账户数从开始时的16户发展到目前的77户,所有建账户均能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表和库存商品盘点表,是我市个体建账工作推行力度最大的县局。(二)税收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个体固定业户实现税款104.45万元,其中建账户实现税款50.8万元,占个体税款总量的48.6。从第一批建账的16户统计数据看,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012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0104.83元,增长了98.67(详见附表);从原实行“双定”征收的33户纳税情况看,2004年全年入库税款36.6万元,按原定额计算应纳税款为22.34万元,增长了63.8;从分行业看,五户超市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560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0030.93元,增长了79.1,5户加工修理户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04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4302.14元,增长了111;3户五金建材户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20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921.24元,增长了143.49。(三)纳税人反映普遍较好。由于对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经营者一律采用了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对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者普遍采用了“电脑定税”,既较好地抓住了大户,又适时地规范了中小户,因此该局个体税收管理已逐步走上公平、公正、合理的轨道,纳税人反映普遍良好。我们走访了部分建账的纳税人,都认为这种征收方式是实事求是的,对按实际申报核定能够承受的纳税额,感到公平合理。经营医药的王志华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药品进价高了,而售价反而低了,建账后税负比以前重了,但通过建账,自己对经营状况始终心里有底,对规范管理有好处。同时,他们也担心万一改变了这种征收方式,而销售收入的情况又让税务机关掌握,心中总有一种不安。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4

关键词:纳税人 销售 固定资产 账务处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于2004年7月1日在东北三省的八个行业和2009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实行了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转型后一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就很复杂,账务处理也很繁琐。根据《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按下列政策执行: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其他固定资产,按照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的规定执行,即(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3)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另外,企业转让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属于增值税纳税范围,应缴纳营业税。为提高广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对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已实例系统阐述纳税人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例:企业2009年5月10日销售2005年8月购入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汽车2辆,原值为68.32万元,折旧为30.37万元,售价为42万元(含税);转让2009年2月购入的电动机一部,原值为54 800元,计提折旧1 800元,转让价为55 000元;转让于2004年5月投入使用的年仓库一幢,原值30万元,计提折旧12万元,转让价为20万元。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且为2004年7月1日增值税转型企业,假设上述固定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本例中,销售汽车的业务属财税[2009]9号文规定的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情况,其销项税额为8 076.92元([420 000×(1+0.04)]×0.04÷2)。转让的电机属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其销项税额为9 350元(55 000×17%)。转让旧仓库按5%征收营业税,其营业税为10 000元(200 000×5%)。

账务处理:

(1)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612 500

累计折旧 425 500

贷:固定资产 1 038 000

(2)收回出售价款和增值税款:

借:银行存款 684 3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66 923.0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426.92

(3)计算销售旧仓库交纳营业税

10 000元(200 000×5%):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 000

(4)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实现的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44 423.08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理利得 44 423.08

值得注意的是:除一般纳税人销售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应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外,企业在开票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纳税申报时,按照“简易征税办法货物销售额”(适用4%征收率)填列金额,并将全部税额填入“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栏,同时将减半征收的税额反映在“应纳税额减征额”栏中,且不能抵减当月进项税额,需直接缴税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5

[ 关键词 ] 应收账款 ERP 七栏帐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也进入信息化时代,尤其随着企业资源计划(ERP)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更是对传统会计理念的冲击。

对往来账及其应收账款的联合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权威会计杂志《会计研究》中,没有对往来账目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暨南大学与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IT支持商业模式运作研究”课题组探访了位于广东佛山龙江镇的佛山简氏,发现简氏虽然是一家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但是有10年的信息化支持商业模式运作的历史。并且在财务上实施了金蝶ERP首例为简氏量身定做开发的七栏账自动化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全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与ERP财务软件相融合的结晶。七栏帐的应用使得企业间往来账变得更加透明。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企业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必然形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的一项重大资产,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是关乎企业运作效率和生存攸关的大问题。下面从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处理流程出发,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销售流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货款结算后,企业应向客户收取货款,而在先前约定的收款条件下,企业暂时不收或者收取部分货款,而结余的货款形成了企业的应收款。应当注意,发货后在既定的协议下,不符合结算条件的货物是不能记做应收款的。

在手工记账环境下,企业应收账管理存在着很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企业资产被长期占用,甚至流失。对于那些暂时不满足结算条件的货物,有些可能已经被零售商卖出去,有些可能由于长期存放于零售商的仓库里被损坏。这些货物在企业财务上都没有形成应收账款,被客户长期占用甚至流失。

(2)重税、漏税现象严重。增值税发生的时间为企业取得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由于销售发生与销售凭证并不完全是同时产生的,而这个时候记账的差异就会导致各种重税或者是漏税的现象发生。

(3)对账困难。由于没有清晰的往来账目,造成企业间对账的困难,同时影响客户关系。

(4)对于商业折扣等折扣的处理不恰当。商业折扣不仅仅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影响税收,对商业折扣准确合理记账十分重要。

三、传统的二维账簿

1.结算收款二维帐

传统的“结算――收款”二维账簿是现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法定要求,符合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结算-收款=人欠”的等式,在现行“税务与会计分离”的税收模式下,不仅准确地反映了“收入确认”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且与《增值税条例》保持高度的统一。

“结算-收款=人欠”的等式虽然是合法的,这种会计反映出来的应收账款是真的,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因为它忽略了发货和结算的时间差异造成的发货数和结算数之间的差异,从而忽视了已发货和已结算之间的差额,不能反映真实的人欠数。

2. 发货-收款二维帐

由于传统的“结算――收款”二维账簿的缺陷,很多企业自创一套内部账簿:发货-收款二维账簿。这种账簿跳跃式地反映了两个点的结果,貌似“发货-收款=人欠”等式能够成立,但是回避了收入确认的中间环节,不能进行准确的货款结算,致使重税漏税现象脱离主观意志而频频发生。况且,这种方法不能进行复式记账,一下子回归到远古的单式流水记录,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应当思考以下问题:

(1)发货后要不要反映往来?图2的方式是不反映的,图3却把发货全额反映为应收款,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

(2)该如何反映货物的发出情况?

(3)“发出商品”是资产类账户,属于盘存类账户还是结算类账户?

(4) 如何避免对客户多开发票致使重复纳税的情况?如何建立能够反映销售全过程的往来账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里介绍七栏帐,七栏帐是简氏独创使用的,是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与ERP完美结合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七栏帐

1.何谓七栏帐

七栏帐是一种多栏帐,多栏账一般应用于适用于成本、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账户。对于应收应付账户,传统上一般采用三栏帐,三栏帐在发出商品未结算时,账上并不反映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差异,从而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的形成和回收的动态情况。

七栏账引入交易环节过程传递反映的思路,变传统“结算――收款”二维账簿为新的“发货――结算――收款”三维账簿,简单、快捷、完整地反映了交易业务的全貌。其记账方式如图4所示:

七栏账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采用“发货――结算――收款”全过程反映。发货数- 结算数=待结数,表示的是已发货尚未结算的金额,反映了发货和结算之间的差额。结算数- 收款=已结算尚欠数。待结数+已结算尚欠数=人欠数。明晰严谨把往来信息跃然纸上,超前地对确认收入进行精细管理。小到夫妻店、小作坊,大到大企业、上市公司一样适用,无论是投资者、交易双方会计主体,还是税务机关将共同关注着由此形成的重要会计信息。

2.七栏账簿格式

七栏帐的账面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结算前业务备查资料,结算后会计账面数据,结算余额。账簿格式如表1所示,在此举例说明七栏帐对比前面所说的两种二维账簿的优越性。企业发货100万,对方结算了60万,企业已收到账款10万,假如使用传统的“结算――收款”二维账簿来记账,那会计上所反映的应收账款为60万,余额60-10万=50万。发货了100万,已收的应收账款为10万,账上的余额为50万,那么还有40万的差额是会计上反映不出来的。这也是很多企业老板不愿意看这种会计账的原因,不能一目了然的知道准确的人欠数目。而使用发货-收款二维账簿,虽能反映出100万-10万=90万的人欠数,但是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开票结算环节,容易导致重税漏税的现象。而在七栏帐中,发货,结算,待结三栏记录的是发货后的往来情况,这三栏很好的解决了发货后怎么记往来的问题。已经结算的货款才构成企业传统的应收账款,即借方一栏表示的是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而贷方一栏则表示收到货款,应收账款的减少。“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应收未收的货款,合计余额则放映了企业总的人欠数。这样,企业和客户整个的往来一目了然,不仅准确的反映出90万的人欠数目,避免对客户重复开发票导致的重复纳税,还反映出未来待确认收入的数据信息,

具体的会计记录如表1。表中蕴含的几个平衡关系式为:

总的发货数-总的结算数=总的待结数。

借方-贷方=余额。

总结七栏帐的功能如下:

1.七栏账完善了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2.体现了现行税法收入确认的规定;3.反映了交易双方往来账目的完整业务;4.提高了交易双方核对账目的工作效率;5.保证了发出商品与货款结算的直观可比;6.明确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受托责任;7.预示了未来确认收入的数据信息;8.明晰了披露报表的可理解性。

需要说明一点,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新创的七栏账讲清楚,本文作者是从应收账款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的,其实应收账款换一个会计主体就是应付账款了,也就是说七栏账照样适用于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他们具有镜像对称性。

四 七栏账融于ERP系统开创了会计核算新思维

在ERP系统中,发生的经济业务靠各种电子单据来确认,业务发生时,各种电子单据无时延地传到了财务部门,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醒会计人员发生了新的经济业务。这些电子单据会自动保存到数据库中。然后,会计人员对传递过来的电子单据进行审核并做账。

每日企业销售部门根据数据库里的订货单发货,登记电子发货单,并对于符合结算条件的货款进行结算,开具发票,并在系统中登记相应结算凭证供财务部门审核和使用。会计部门核对各电子凭证,据此生成应收款账簿。

五七栏账的衍生扩展

七栏帐又称老板娘帐,是为了方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通过会计报表能一目了然地知道企业财务账款而开发出来的。新经济时代会计正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决策支持型。对会计系统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

第一:要求会计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应收账款,若能提供每一笔应收款来自于哪一批货物,由哪个业务员经手,形成时间以及催款的次数,提品交易金额的明细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使用账龄分析法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第二:对会计系统提供更灵活的信息。由于管理和决策的复杂多变,仅靠增加信息的种类还不能满足要求,由于信息种类的增加,如果不加分类筛选,可能增加财务人员以及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负担。所以应该对信息进行分类,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能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得到对其有用的信息。

信息时代,对于信息处理的高速使会计系统为企业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信息成为可能。因此,财务人员可以通过ERP等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和决策,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会计格式。

参考文献:

[1]Sai Zeng, Prem Melville, Christian A.Lang,Ioana Boier-Martin,Conrad Murphy. Predictive Modeling for Collections of Accounts Receivable

[2]李颖:ERP环境下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J].对外经贸财会,2006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6

一、引言

以前一位同事曾说过:“纳税多的会计不是好会计”,我认为该观点有些偏见。难道中国纳税百强企业的会计都不是好会计,肯定不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倡导诚信纳税的今天,纳税数据已成为了衡量企业经济实力、取信于客户和社会公众、展示良好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细细想来,又不无道理,同一笔业务,在遵守《税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少纳税的会计肯定更优秀,该纳的税一分不少,不该纳的税一分不缴。

在会计实务、纳税申报中,增值税是一个较难的税种,加上增值税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较多,所以很容易出现错缴的现象。本文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对极易出错的业务及会计实务进行分析。

二、法律、法规、规章引述与实务处理

(一)联营兼营要分账,优惠政策能享到

国务院令第134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明确指出,“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应当单独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单独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

(93)财法字第038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明确指出,“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现代企业大都从事跨行业经营,不仅涉及增值税,还涉及营业税。即便从事单一行业经营,也可能涉及多种不同税率的产品。这给纳税及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降低税负,企业必须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分开核算,将销售收入分别按照应税、免税、减税等进行明细核算,还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分开核算。只有这样,国家的免税、减税政策企业才能享受。为了更好地比较,现举例说明:

[例1]A军工企业(一般纳税人,无特别说明,以下企业都是一般纳税人),生产军工产品也生产民用产品,2006年10月份销售收入为600万元,购入原材料300万元,进项税额为51万元,无上期留抵税额。

方法1:销售额分别核算,军工产品占60%、民用产品占40%,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本期应纳增值税额=600×40%×17%-(51-51×60%)=20.4万元

方法2:销售额未分别核算。

本期应纳增值税额=600×17%-51=51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分别核算比未分别核算少缴29.6万元(51-20.4)增值税。

(二)易货贸易开发票,视同销售照开票

国税发[1993]15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第三条明确指出,“除本规定第四条所列情形外,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包括视同销售货物在内)、应税劳务,根据增值税细则规定的应当征收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应税项目),必须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

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的易货贸易、视同销售行为都必须开具专用发票,但有些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殊不知,这样不仅没有少缴税,还要多缴税。现举例说明:

[例2]甲企业与乙企业进行非货币易,甲企业将50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乙企业50万元的库存商品。(假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市场价均为50万元)

方法1:甲企业与乙企业采用协议的方式进行交易,不开具专用发票。

甲企业账务处理:借:库存商品58.5万元,贷:原材料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甲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8.5万元。

乙企业账务处理:借:原材料58.5万元,贷:库存商品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乙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8.5万元。

方法2:甲企业与乙企业按正常的销售、购货进行处理,开具专用发票。

甲企业账务处理:借:库存商品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万元,贷:原材料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甲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8.5-8.5=0万元。

乙企业账务处理:借:原材料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万元,贷:库存商品5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

乙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8.5-8.5=0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开具专用发票比开具专用发票要多缴8.5万元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实行凭国家印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的制度。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不管开不开专用发票,都要计提销项税额。如果企业不计提销项税额,那就是偷税。

视同销售,不管是投资还是捐赠,只要对方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就应该向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我们没有少纳税,但对方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三)分期收款多张票,折扣销售一张票

税法规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而在实际操作中,合同收款日期一般以专用发票开具日为起算日,如开票后90天付款。所以绝大多数企业都在销售时就开具专用发票,将专用发票送交购买方,从而开始计算到期日。出现这种现象,有税收法规脱离实际的原因,也有业务人员对分期收款方式理解不深的原因。分期收款方式有二层含义:1、分期确认收入,2、分期收回货款。大家对第二层含义都知道,但对第一层含义不是很清楚。所以会出现在销售时就开具专用发票的现象。这样直接造成纳税期提前。因为税法规定,对已开具专用发票的销售货物,要及时足额计入当期销售额计税,凡开具了专用发票,其销售额未按规定计入销售账户核算的,一律按偷税论处。为进行比较,现举例说明:

[例3]A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2006年3月发出商品250万元(市场价:300万元)。(不考虑进项税额)

方法1:发出商品时即开具全额专用发票。

2006年3月份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351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元

该交易2006年3月份应纳增值税额=300×17%=51万元

方法2:分三期(三个月)等额开具专用发票。

2006年3月份账务处理:借: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50万元,贷:库存商品250万元;借:应收账款117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

该交易2006年3月份应纳增值税额=100×17%=17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税收总体上是一样的,但采用分期开具专用发票可以起到递延纳税的好处,这对于一个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国税发[1993]15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明确指出,“纳税人采取折扣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大多数企业折扣销售都是按折扣以后的价格开票,一般很少在发票上注明折扣额,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情况就更少。所以一般不会提高税负。

(四)代垫运费只挂账,包装押金另挂账

(93)财法字第038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费不包括在价外费用中,(1)承运者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

税法明确规定,代垫运费不包括在价外费用中,而有的企业却偏偏要将其纳入销售额,作为货款的一部分。这主要由于业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将代垫的运费作为自家的运费进行报销,然后在销售额中加入报销的运费。这样操作虽然简便,但是却增加了税负。现举例说明:

[例4]A企业销售甲产品给B企业,销售额(含税)为1170万元,并代B企业支付承运人C的运费30万元。

方法1:由承运人C向A企业开具运输发票,A企业将运费并入销售额中。

A企业账务处理:借:营业费用21.9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万元,贷:银行存款30万元;借:应收账款1200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1025.641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4.359万元

A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1170+30)÷1.17×17%-30×7%=172.259万元

方法2:由承运人C向B企业直接开具运输发票,A企业代垫。

A企业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1200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万元,银行存款30万元

A企业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1000×17%=170万元

通过比较会发现,将运费并入销售额比代垫运费要多缴2.259万元(172.259-170)增值税。

国税发[1993]15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明确指出,“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在现实操作中,有很多企业将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作为销售额,当然,这样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却享受不到税收的优惠。要降低税负,必须将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进行单独记账。现举例说明:

[例5]甲公司为加强包装物管理,对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部分押金,本月销售产品600万元,收取包装物押金10万元。

方法1:甲公司对包装物押金未进行单独记账核算,而是并入销售额。

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712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608.547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3.453万元

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600×17%+10÷1.17×17%=103.453万元

方法2:甲公司对包装物押金进行单独记账核算。

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712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万元,其他应付款10万元

该交易应纳增值税额=600×17%=102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单独记账核算要比不单独记账核算少缴1.453万元(103.453-102)。但对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否则就算偷税。税法还规定,从1995年6月1日起,对销售除啤酒、黄酒外的其它酒类产品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所以进行会计处理时一定要注意。

(五)小小规模开税票,进项转出见税票

税法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用专用发票。从而造成从小规模纳税人购买货物不能计算进项税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但税法同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向主管国税局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降低增值税税负,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货物,一定要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代开的专用发票。

(93)财法字第038号《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发生条例第十条第(二)至(六)项所列情况的,应将该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准确确定该项进项税额,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通过对税法的理解可以知道,进项税额转出是有条件的:1、该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了,如果没有抵扣,也就不存在进项税额转出。如: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货物被盗。2、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后改变用途,即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福利或个人消费、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或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等。所以在确定进项税额转出时,一定要查看以前购入的货物是否有专用发票或其他可以抵扣的发票、单据,是否抵扣了进项税额。如果没有抵扣,就不用进项转出。

(六)普通税票不漏掉,小小诀窍真见效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除了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及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外,还包括许多普通发票,如:收购农产品发票、货物运输发票、铁路运输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等。

财税[2002]10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农产品进项税抵扣率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农产品进项税抵扣率的通知》(财税[2002]12号)的规定依13%的抵扣率抵扣进项税额。”

国税发[2003]12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中〈运输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试行办法〉第三条明确指出,“运输单位提供运输劳务自行开具的运输发票,运输单位主管地方税务局及省级地方税务局委托的代开发票中介机构为运输单位和个人代开的运输发票准予抵扣。其他单位代运输单位和个人开具的运输发票一律不得抵扣。”

国税函[2005]33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运费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补充通知》明确指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包括未列明的新增的铁路临管线及铁路专线运输费用)准予抵扣。准予抵扣的范围仅限于铁路运输企业开具各种运营费用和铁路建设基金,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它杂费不得抵扣。”

财税[2001]7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照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将这些可以抵扣的普通发票给漏掉,尤其是没有抵扣联的普通发票。所以一定要注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降低增值税税负,除了从战略上进行筹划外,在日常操作中,只要认真按照增值税减税法则去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增值税税负。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7

“账外账”是指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未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在法定账册外另设一套账用于违法活动的行为,用于逃避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管。

(一)“账外账”偷税的主要特点。从税务检查情况看,“账外账”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按日或按月汇总金额,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规模小、业务少的企业;另外一种是账簿式的记录,所有凭证资料俱全,业务详细,采用这类“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业务频繁的企业。无论“账外账”形式如何,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隐蔽性强。用来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假账,随时都可拿出来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而核算准确的真账却存放隐蔽处(一般不存放在公司),令执法部门不易查证,难以发觉。二是知情范围小。为了减少偷税风险,一般只有单位主要领导及主办财务人员知晓内幕,其他人并不知晓。三是使用范围广。由于“账外账”设置并不难,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偷逃国家税款,成为偷税最常用的伎俩之一。四是人员挑选严。采取“两套账”偷税的企业,在主办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要求较严,因而一般都聘用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担任。五是现金交易多,不法分子利用行业经营特点,采取大量现金交易,取得收入不开具合法凭证,在账上将经营业务收入化整为零或不完整反映,蓄意隐瞒收入偷逃税。

(二)“账外账”偷税的主要手法。“账外账”偷税手法真可谓五花八门:一是“一真一假法”,即“一套账”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真实反映,另“一套账”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虚假反映,从表面上看,假账真做、天衣无缝,但原始凭证往往只有企业自制的虚假内容的费用报销单据。二是“半真半假法”,两套账都是核算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一部分,对企业有利的,在真账中反映,不利的则在假账中反映,一般采取抽单做账或者部分现金收入分离。三是“人机分算法”,除建立一套计算机账外,另建一套人工操作账,两套账在不同企业中因管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企业计算机账反映的是真实情况,有的企业人工账是真实账。四是“机内分流法”,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手工做账,全面推行计算机核算,在机内设立两套应用程序,将收入部分,特别是大量现金交易而不易被税务机关监管的收入,直接从机内分流,以达到偷税目的,“账外账”偷税已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账外账”偷税行为危害大。从税收来看,企业做“账外账”,通过现金交易、体外循环形式,隐瞒应税收入,把应该交给国家的税款占为自己有,变成企业的利润,坑了国家,肥了自己。同时,这种偷税行为也极易引发全行业、配套企业偷税的连锁反应,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从大局来看,近年来,一些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大做假账,上市之后,继续公布虚假的财务状况,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假账的大量存在,使我国的一些统计信息及经济指标误差很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也动摇了“诚信”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

二、“账外账”偷税成因分析

(一)追逐高额非法利益是“账外账”偷税行为存在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一些不法纳税人为追逐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能不缴税就不缴税,能少缴税就少缴税,而最简单方法就是设置“账外账”,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追逐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是通过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来实现其目的,而是在税收上做文章,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导致“账外账”偷逃税款现象屡见不鲜。

(二)对“账外账”偷税行为惩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行为的发生。从近几年稽查情况来看,税务部门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及处罚率较低,案件处理的弹性大,无形中助长了“账外账”偷税行为的发生。一是由于税务稽查选取稽查对象欠准确,检查面较小,人员查账技能参差不齐,办案手段有限,一般只能查出一些账面记录,难于发现深藏不露的“账外账”;二是由于“账外账”行为比较隐蔽,多与现金交易,销货不要******的营业收入不入账有关,事后税务稽查取证界定难,要查证他们的偷税行为难度很大;三是由于税务稽查部门没有搜查权,对藏在暗处的“账外账”,一般要依靠群众举报提供线索及公安部门协助,才能取得内账等违法证据,有限的执法手段阻碍了“账外账”的有效查处;四是不少政府部门(税务部门也不例外)都存在不愿行政复议、诉讼,担心行政复议更改原先处理决定、行政诉讼败诉,导致执法刚性不强;五是由于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要求严格、繁琐,而且工作量及风险较大,因此有些税务机关宁愿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尽量避免涉税案件的移送,导致对不法分子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效应。由于对“账外账”偷税行为惩处不力,诱使纳税人抱着“查到了是你的,查不到是我的”的侥幸心理,容易形成“账外账”偷税长期存在的局面。

(三)金融结算方式存在漏洞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目前,在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现金交易行为,由于现金交易隐蔽性强,交易记录难以跟踪监控,为设两套账和做假账偷逃税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饮食娱乐业、批发、零售、中介服务、建筑装修等行业。各金融机构竞争激烈,为了拉客户、争储蓄,对纳税人的多头开户、资金使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现金巨额流通及资金体外循环等现象普遍。同时,各种信用卡的出现,也为企业进行账外经营提供了方便(四)信息不对称给“账外账”偷税者有机可乘。随着纳税主体的多元化,其隐匿税基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复杂。尽管我国的税务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征管力量不断加强,但税务机关搜集、掌握经济税源信息的能力仍然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形势,与纳税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不相适应。而受利益的驱使,纳税人绝不可能将自己掌握的税源信息向税务机关全盘托出,政府各部门有关纳税人生产经营收入信息未实现联网共享,税务机关无法掌握真实的纳税信息,导致在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时,不得不迁就纳税人,很大程度上依据纳税人自己提供的扭曲了的税源信息来核定。三、“账外账”的治理对策

“账外账”违法行为的大量存在,严重干扰了税收征管秩序,造成了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也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账外账”行为的监管。

(一)加****律法规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氛围。首先,加强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是国家的真正主人”等方面的宣传,提倡纳税人对政府行为进行合法监督;大力宣传依法纳税的先进典型,切实提高遵纪守法纳税人的社会地位。要形成依法纳税者受益,不依法纳税者受损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强化会计、税务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财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的正反面宣传,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源头上遏制“账外账”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构建协税护税信息化系统。首先,要建立纳税人纳税号码识别制度,在金融账户和交易实名制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纳税号码制度;其次,要完善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无论单位或个人均需凭全国统一纳税识别号码开立账户,杜绝匿名账户、假名账户,严防多头开户,控制现金交易,禁止账外交易;再次,各政府部门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所有活动均必须使用纳税识别号码,政府各部门、金融机构、机关团体等方面系统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汇集到税务部门,税务机关运用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便可准确掌握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情况。同时积极推广货币资金支付电子化,限制和减少大量的现金交易,税银电脑系统实现联网,加大对纳税人资金流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三)加强部门协作,合力遏制“账外账”涉税违法活动。“账外账”是不法分子偷税的惯用伎俩,由于其牵涉面广、隐蔽性强,因此必须通过政府各部门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偷逃税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财政、国税、地税、银行、公安等部门交流和合作,采用科技手段,尽快建立信息通报系统,实行相关信息的共享,形成合力打击“账外账”涉税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其次,建立一套“严管理、重处罚”的税收法罚则,进一步提高“账外账”偷税案件的查获率、查罚率及移送数量,对已查实企业有意利用现金交易、账外账偷税违法行为的,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给予从重处罚;对偷税数额达到移送标准的,要坚决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增加企业的偷税成本,震慑涉税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加大对“账外账”偷税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做假账就会受到社会谴责的局面。

(四)防范和打击并重,加强日常税务管理。一要完善、健全建账建制工作。在日常税收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财务制度比较混乱,这些企业的财会人员业务水平都比较差,税务机关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辅导、培训和监督,促进和规范企业建账建制工作。二要加强对企业发票监控管理。要严格执行发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出现利用虚开代******以及接受虚开代******来实现企业账外销售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三要加强纳税评估力度。调查掌握本地区不同产业、行业税收负担状况,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纵向、横向比对,及早发现纳税人存在的异常现象,让纳税评估真正成为预防税收犯罪的“前哨”。四要提高税务人员素质,切实加大对税收法制知识、业务知识和稽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营造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把检查人员培养成熟悉行业运作的“行家里手”。

(五)建立税务警察机构,强化税务执法刚性。长期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一直缺少税收司法手段,依法查处涉税犯罪案件困难重重,受到多方阻挠,难以应付日益复杂的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在目前状况下,税务机关在查处重大偷税案件时,要及时提请公安介入,充分运用公安部门办案手段及时保全涉税违法证据、财产及抓捕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挽回国家税收损失。但从长远看,我国必须建立一支维护税收秩序相对独立的税务警察机构。我国税务警察机构应当由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组建,在系统实行垂直管理,统管国、地税警务,业务上归公安机关管理。同时赋予税警对重大涉税案件的特别调查权和刑事侦查权,借助税警的力量查处税务稽查等机构无能为力的重大税案,努力提高对偷税行为的查获率、处罚率和移送率,依法严厉惩处偷税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让偷税者望而生畏,从而有效地遏制偷税行为。

简易计税的账务处理篇8

【关键词】建筑业房地产业价税分离税会差异分级结转

【中图分类号】F235.91

一、价税分离的对象

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价外税,即一般计税方法下增值税本身不参与到损益计算,不进入利润表,而是从收入和成本中各剥离出一部分,作为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进行单独计算,直接计入资产负债科目及资产负债表。因此,增值税下会计处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即是在会计核算中如何体现价税分离。

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包括收益和费用,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

(一)购进资产和费用的价税分离

纳税人购进资产(不含不动产)和发生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时,应将合规扣税凭证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并于认证或勾选当期进行申报抵扣,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或期间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资产或负债

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以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含外购和自建),其对应的进项税额应分两年抵扣,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建筑及房地产企业购进或自建不动产时,应将取得的合规扣税凭证上注明的进项税额的60%部分于取得扣税凭证当期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40%部分计入“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贷:资产或负债

待抵扣进项税额达到可抵扣条件时,相关企业应将“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余额自贷方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借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不动产进项税额分年抵扣政策,仅限于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以及2016年5月1日后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对于纳税人取得并以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不动产,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以及建筑业企业在施工现场修建的临时设施,尽管其形态上属于不动产,但其进项税额不适用分年抵扣的规定,可在取得扣税凭证当期一次性抵扣。

以上购进资产和费用的价税分离,各行业没有本质的区别,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发生购进资产或期间费用业务,也应根据上述思路进行处理。

(二)产品成本的价税分离

企业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产品成本的价税分离,具体到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应分别定位于“工程施工”和“开发成本”科目。

建筑业企业发生材料、机械、分包等成本时,应将取得的合规扣税凭证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并于认证或勾选当期进行申报抵扣,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工程施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资产或负债

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材料、建安等成本时,应将取得的合规扣税凭证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并于认证或勾选当期进行申报抵扣,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开发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资产或负债

(三)营业收入的价税分离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价税分离的对象与其确认模式相关,不同行业由于收入确认的模式不同,价税分离的对象也不同。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除执行《建造合同》准则的行业(建筑业和长期资产建造商)外,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内,其收入确认模式均为,一方面增加资产类科目,一方面增加收益类科目。对于这些行业,对收入进行价税分离的基本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货币资金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四)建筑业企业收入的价税分离

建筑业企业的收入成本确认模式比较特殊,可以说是成本、收入、资金三条线并行,一是通过“工程施工”科目归集建造过程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二是建造合同结果可以可靠估计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合同毛利;三是施工过程中,根据业主或监理对已完工程量的计量,通过“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科目确认阶段性的价款结算。

在不考虑增值税因素的情况下,其基本会计分录分别为:

1.成本归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贷:资产或负债

2.收入确认

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亏损为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3.价款结算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可见,建筑业企业的收入及成本确认模式不同于其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出现在同一笔分录内,且没有对应相应的资产或负债科目,在收入成本确认环节体现价税分离不易操作。笔者主张,将建筑业收入价税分离的对象确定为“工程结算”科目,将价税分离的时间确定为工程价款结算环节。

从税收政策上看,由于工程价款结算并不必然导致建筑业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据此会产生税会时间性差异,价款结算时发生纳税义务的,如已收款或向业主开具发票,对应的现实纳税义务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科目反映;价款结算时未发生纳税义务的,如仅为阶段性验工计价,对应的未来纳税义务通过“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反映。基本会计处理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对应的未来纳税义务实际发生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自借方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科目的贷方。

(五)建筑业企业的进一步说明

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虽然从会计处理上,并没有体现形式上的价税分离,但由于当期确认金额是按照合同预计总收入和完工进度计算得来的,因此,在合同总收入、预计总成本以及完工进度均为不含税口径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以及“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这三个科目对应的数据自然也是不含税金额,换言之,它们的价税分离不是通过会计分录,而是通过计算过程实现的。

因此,建筑业企业改为增值税以后,在确定合同预计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以及完工进度时,应当以不含税口径为依据,以彻底体现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

二、税会差异的处理

税收与会计分属不同的业务系统,其目标、方法均不同,二者产生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由于税收的特点之一即为强制性,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因此增值税下会计核算的另一大主要任务就是要正确核算涉税交易和事项,协调税会差异。

增值税下的税会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口径上的差异,二是时间上的差异。

(一)口径差异

口径差异是指会计与税法在收入确认和销售额确定方面存在的差异,此类差异的典型代表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时,会计上按照全额确认收入,而现行增值税政策允许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对应的土地价款的余额计算销售额。

在会计处理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仍应以取得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计算销项税额的基数,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对应的增值税额,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科目单独反映,并将其对应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或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基本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

(二)时间性差异

1.税法先于会计

税法先于会计是指,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已经发生纳税义务或者已取得合规扣税凭证且认证抵扣,但会计上尚未达到成本费用或收入确认条件。具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建筑业企业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建筑服务,按税收政策规定发生纳税义务,但会计上尚未达到收入确认的条件。建筑业企业应作两笔会计分录,一是按预收款总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二是根据应确认的销项税额或应纳税额借记或赤字贷记“工程结算”科目,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科目。

待预收账款经业主计量后,按计量的价税合计数,借记“预收账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工程结算”科目。

之所以对建筑业企业预收款业务作如上“两步式”处理,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其一,实际收款金额是重要的会计信息,需要定期与业主对账,因此必须按照价税合计数反映。

其二,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建筑服务,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因此,应将相应纳税义务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反映。

其三,建筑业企业收入价税分离的对象应确定为“工程结算”,因此,此类时间性差异只能通过本科目协调。实际上,通过上述处理,“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最终实现了价税分离。

(2)建筑业企业在提供建筑服务过程中或之后,未收款提前开具发票的,按税法规定发生纳税义务,建筑业企业应根据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或赤字贷记“工程结算”科目,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科目。

(3)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建安企业,或者工程总承包企业向分包企业预付工程款时,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且已认证抵扣,但会计上尚未达到成本费用确认的条件,相关企业也应作两笔会计分录,一是按预付款总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二是根据扣税凭证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同时贷记或赤字借记“工程施工”或“开发成本”科目。

预付账款经计量达到成本确认的条件时,应按计量的价税合计数,借记“工程施工”或“开发成本”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预付业务的处理理由与建筑业企业预收业务是一致的,兹不赘述。

(4)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工程总承包企业未付款,提前取得上游企业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且已认证抵扣时,相关企业应根据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同时贷记或赤字借记“工程施工”或“开发成本”科目。

(5)建筑业企业及房地产开发企业采购材料设备等,已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且已认证抵扣,但相应货物尚未验收入库的,应根据扣税凭证注明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根据扣税凭证上注明的价款金额,借记“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应付或已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货物验收入库后,应将“在途物资”科目余额自贷方转入“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借方。

2.会计先于税法

会计先于税法是指,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相关交易和事项已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但根据税法规定尚未发生纳税义务或者尚未达到认证抵扣条件。具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建筑业企业完成的工程量已经业主或监理计量确认,相关债权已符合会计确认条件,但由于尚未收款或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从而导致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建筑业企业应按验工计价单记载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未来应确认的销项税额或应纳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按计量的不含税工程价款贷记“工程结算”科目。

待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时,按应确认的销项税额或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简易计税)”科目。

(2)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建安成本已经达到成本确认的条件,以及工程总承包企业发生的分包成本已经达到成本确认的条件,如已对上游企业完成验工计价,但由于尚未取得合规扣税凭证或已取得合规扣税凭证尚未认证抵扣,相关企业应按成本费用的不含税金额,借记“工程施工”、“开发成本”等科目,按未来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

三、预缴税款的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建筑业企业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按规定向相关国税机关预缴增值税款,向相关地税机关预缴附加税费。

(一)预缴增值税的处理

根据财办会〔2016〕27号文的规定,预缴的增值税统一通过“应交税费――预缴增值税”科目反映。相关企业预缴增值税时,应按取得的完税凭证上记载的税款金额,借记“应交税费――预缴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预缴附加税的处理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费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为计税依据,以增值税的缴纳地点为缴纳地点,为简便核算,笔者建议,随增值税主税预缴的附加税,统一通过“应交税费”下属“应交城建税”、“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明细科目核算。

期末应将上述科目余额转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三)预缴税款的抵减

纳税人实际预缴的税款,在纳税申报时可以抵减其当期应纳税额,月末抵减时,相关企业应按照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科目,按照当期允许抵减的预缴税款金额,贷记“应交税费――预缴增值税”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四、分级管理模式下增值税的结转

绝大多数的建筑业企业和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模式,亦即一个纳税主体之下存在多个会计主体。在分级管理模式下,为使纳税人能够准确完整的核算其涉税事项,保证税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一致性,有必要将各管理主体的增值税应纳税额逐级向上结转。为维护会计核算的简洁性,笔者不主张再增设会计科目,通过现有会计科目体系解决结转问题。

日常,各项目部核算本会计主体发生的所有涉税事项,简易计税方法下,其当期应纳税额体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税)”科目贷方;一般计税方法下,其应纳税额由“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属“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余额共同决定;涉及到异地提供建筑服务需要预缴增值税的,当期预缴的增值税,不分计税方法,统一体现在“应交税费――预缴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

期末,项目部应将构成本期应纳税额的科目余额,通过“应交税费”和“内部往来”科目全部结转至上级机构,后者做相反分录。直属于总机构的项目部,结转至公司总部,隶属于分支机构的项目部,结转至分支机构,总机构与项目部之间设有二级管理主体的,也应进行逐级结转。

结转后,项目部账套内涉税科目余额全部为零,相关数据反映在总机构账套的相应科目内,为了明确责任,维护各管理主体的税收利益,需要将“应交税费”和“内部往来”科目按管理主体进行明细或辅助核算,目前主流财务软件均设有“辅助核算”功能,该功能足以满足内部涉税事项清算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异地预缴增值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74号)

[3]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

[4]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

[5]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

[6]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6〕27号)

上一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范文 下一篇:个人综合素质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