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08 17:52:14

火龙果栽培技术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1

关键词:红心火龙果;引种示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72-2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属仙人掌科,三角柱属的多年生攀援性肉质植物,由于具有高经济效益和丰富的营养,近年来被广泛进行种植。台湾红心火龙果是台湾从国外引进品种中选育的一个品种,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口感细腻,被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南安市位于福建南部晋江中游,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高,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基本无霜,非常适合火龙果的生长。2010年起,服务中心开展了红心火龙果在南安引种栽培试验,本文介绍了红心火龙果引种试验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1 引种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台湾红皮红心的火龙果7200株,于2010年定植在南安市翔云镇翔山村第五季果园内,该果园海拔约250米。常规露地栽培,以2.5×2 米 的行株距立水泥柱,每柱栽植4株,每亩为120柱,种植480株,栽培规模100亩。引种园年均气温21℃,年日照时数2120 小时,无霜期34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50毫米,土质沙壤土,pH值6.5。对品种的植物学特性、结果习性、丰产性等指标定期做观察测定。

1.2 引种试验结果

1.2.1 品种植物学特性 红皮红心的火龙果枝条呈三棱柱状,高1.5米左右,枝条为短刺,每个牙上每隔2厘米就有1个刺,花为白色,肉质,易生气生根,成熟果实果皮呈红色,皮质酥软,果肉为鲜红色,中间有细小的黑芝麻状种子,维生素C含量较高,口感非常细腻。

1.2.2 开花和结果习性 火龙果开花期通常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10月末,采果期一般在6月下旬到12月中旬。火龙果每年果实数量相对较集中的有8~10次,便于分期采收销售。红心火龙果雌雄同花,自动授粉,大约经过40天后,果实开始变红,果实由绿色转为红色后一周,即可进行采收,一般火龙果从开花至采收需要50天。

1.2.3 果实经济性状 红心火龙果果实为圆形,单果重一般在600~1200克,成熟果皮为红色,果肉红色细软且,可溶性物质为13%~16%。该果品甜而清爽,品质非常好,同时耐储存能力较强,常温下可放置10~15天,夏季,因昼夜温差大,采收的果实甜度高,果实大,风味浓,品质会更好。

1.2.4 丰产性 引进的台湾红心火龙果定植后第二年开始产果,平均株产3.8公斤,折合667平方米 (80株)产量1824公斤,第三年达到高峰,每亩可达到3000公斤左右,具体各年份,各月产量见表1。

表1 1公顷引种园红心火龙果各月份产量

2 红心火龙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栽培园地的选择

红心火龙果为浅根系肉质植物,喜欢温暖、阳光充足,不宜积水,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为宜。易生气生根,主根强壮,生命力旺。根据红心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在栽植前,要在每个栽植穴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和氮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2.2 种植方法

红心火龙果为蔓藤类植物,因此需要搭建水泥柱进行栽培,水泥柱一般长约1.8~2.2 米,入土0.5~0.6 米,在水泥柱周围4株果苗,让果苗沿着立柱向上生长,柱顶做十字架圆盘(以废旧摩托车轮胎为宜)供其枝条攀援。每亩地为120个柱,种植480株果苗。红心火龙果雌雄蕊同花,授粉能力强,不需要套种授粉株,此外,火龙果根系较浅,种植后应该加强深度,这样能提高果苗成活率,栽植初期应该保持土壤湿润。

2.3 施肥管理

对于幼树应该以施氮肥为主,做到薄施勤施,促进树体生长。成龄树应以少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为主。施肥应在春季新梢萌发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有机肥料一般以鸡粪、枯饼渣为主,每年春季每株施有机肥2.5公斤或每年7月、10月,每株施用1.5公斤有机肥,再施用200克复合肥即可。幼果形成后,要喷施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硼砂混合液一次,有利于提高果的品质。而在全年采收期结束后,每株还应该施用4公斤施腐熟鸡粪,加0.1公斤磷肥,为下一年结果提供必要养分。施肥方法采用撒施法,忌开沟深施,以免伤根。

2.4 水分管理

红心火龙果喜欢在光线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幼苗生长需保持园内土壤湿润。夏季时,应该勤浇水,保持根系旺盛生长,在果实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果实生长,在灌溉时不要长时间大量的进行浸灌,这样会造成根系长期缺氧而死亡。另外不要长时间淋水,会导致生理红斑发生,如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避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冬季园地要控水,以增强枝条的抗寒力。

2.5 修剪枝条

红心火龙果每年采果后剪除结过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果苗生长时,应及时去除侧芽,只留1条主蔓,保证养分需求,用细绳子将主蔓绑在水泥柱上,每隔20厘米就绑1道,这样便于主干快速生长,形成树冠,当枝条长到1米左右高度时,要摘心,促其分株。此外,在果树生殖生长期间,及时疏去新枝,保证果实发育过程中能够充分获得养分,采果后要剪除结过果的枝条,便于重新发出新枝,以确保每年的结果产量,剪除掉的枝条可作为新苗培养。

2.6 花果管理

红心火龙果花期长,开花能力强,每个结果枝会产生花蕾1~6个,雌雄蕊同花,授粉能力强。受粉正常后,果树本身具有的调节能力,使发育不良的花和幼果自然脱落,不需要人工进行疏花疏果。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生理病害 红心火龙果常见的生理病害为缺铁,树叶上有红斑,叶子也发黄,通常治理方法:一是枝干喷射,可在发芽前喷射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液,可控制病害发生;二是树干注射,一般最常的方法是用0.05%~0.1%的硫酸亚铁溶液。用0.05%~0.1%的柠檬酸铁溶液注射,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或者直接喷洒混合铁溶液。

2.7.2 病虫害 为害红心火龙果的害虫主要在苗期,以蜗牛、蚂蚁为主,有时伴随着红蜘蛛的为害,可以使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而在高温雨水多的季节火龙果容易感染病害而腐烂,腐烂病可用刀具切除患部,或用刀将溃烂组织剖开引流(晴天高温时),让伤口自然干燥或涂硫磷粉防治。露天栽培还需防范鸟类啄食。

3 结语

台湾红心火龙果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一种水果,市场销量很高,因此,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并研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对增加南安市果农经济收入,丰富水果种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引种试验,明确品种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该技术在南安市应用推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志亮,吴振旺. 火龙果生物学特性与品种介绍[M].温州农业科技,2012,(1):42-44.

[2] 欧燕清,刘燕缄,许振松. 红龙果的引种示范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05, (1) : 25-27.

[3]高安辉,韦茜,陈家龙. 红心火龙果果实生长规律观察初报[J].西南园艺, 2004,(6): 4-5.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2

关键词:火龙果;整形修剪;营养枝;结果枝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59-03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属蔓生植物,属典型的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营养保健型水果。在北方普遍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实现南果北栽,具有良好的栽培发展前景,是一项朝阳产业。由于火龙果植株生长迅速,萌芽分枝能力强,生殖生长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突出。火龙果定植后,整形修剪不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工作,而是每年都必须根据植株生长结果情况,合理调整枝条分布和营养枝、挂果枝更替的一项日常管理措施,为取得火龙果优质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1 整形修剪的意义

火龙果整形和修剪两者密切联系,互为依靠,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整形就是根据火龙果生长发育特性,以一定的技术措施(如修剪)构建枝条生长的立体空间结构和形态。修剪就是指对火龙果的茎、枝、芽、花、果进行部分疏删和剪截的操作。整形是通过修剪技术来完成的,修剪又是在整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火龙果幼年期以整形为主,经过1a左右的生长,树冠骨架基本形成后,进入结果期,则以修剪为主,但任何时期修剪都须有系统的整形观念。

1.1 增强通风透光性 火龙果属喜阳性较强的植物,强光照有利于开花结果,外层枝条易挂果。但是火龙果长势旺盛,萌枝能力强,极易构建强大的层状树冠,并快速外移,枝条相互遮掩严重,内膛枝条光照不足,不利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通过整形修剪可以合理留存枝条,控制冠形,改善光照条件,增加枝条光合作用叶面积系数,促进形成粗壮的结果母枝,为丰产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实现营养枝和结果枝互换 火龙果枝条上的刺座是混合芽,可以萌发出枝芽和花芽,在生产上为了提高单果重量和品质,保证果实发育的足够营养供给,人为将枝条分为结果枝和营养枝两类。选择粗壮、饱满、下垂度好、长度适宜的枝条作为结果枝,占枝条总数的2/3;其余作为营养枝,占枝条总数的1/3;当年新萌发的预留枝条可以培养为营养枝,来年也可作为结果枝使用。根据生产需要和枝条生长状态,当结果枝上所有萌发的花芽疏除后就转化为营养枝,营养枝预留花芽后即转化为结果枝,两者相互替换,提高了结果性能,有利于稳定产量和提高品质。

1.3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 火龙果的产量受挂果期长短、挂果数量、果实大小影响。由于火龙果单果发育期短,而全树生殖生长期长,一个植株甚至一条挂果枝上,大果小果、红果绿果、大花小花、花蕾花芽往往共存,营养竞争矛盾突出。因此,通过修剪、疏花和疏果等操作,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合理调节果期产量,并形成足够的营养面积,保持中庸健壮树势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一般盛产期每株要保持18个以上的枝条,结果枝达12个以上,以满足均衡正常的挂果需要。

1.4 减轻病虫危害 一方面经过修剪的火龙果,树势生长强健,增强了机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病虫的侵染;另一方面,修剪本身就是疏去病枝、弱枝及残枝,是除病灭虫的基本措施之一。

2 整形修剪的方法

2.1 幼树的整形修剪 整形的目的:确保尽快上架,形成有效树冠体系。主要措施:保留一个强壮向上生长的枝条,利于集中营养、快速上架,当主茎生长达到预定高度后,打顶促进分枝,形成树冠立体空间结构。

火龙果定植后15~20d可发芽,平均每天长高2cm以上,在生长过程中刺座会生出许多芽苞,前期只留一个主干沿立柱攀缘向上生长,其余侧枝全部剪除,待主茎(1.5~1.8m)长至所需高度,并超出支撑圆盘或横杆30cm时摘心,促其顶部滋生侧枝,一般每枝留芽3条左右,并引导枝条通过圆盘或横杆自然下垂生长,当新芽长至1.5m左右时再断顶,促发二级分枝。上部的分枝可采用拉、绑等办法,逐步引导其下垂,促使早日形成树冠,立体分布于空间。用2~3a时间逐步增加分枝数,最后每株保留枝条15~20条(每个立柱的冠层枝数在50~60条),当枝条数量达到合理设计要求之后,随着侧枝的生长,对于侧枝上过密的枝杈要及时剪掉,以免消耗过多养分。

2.2 营养生长期的修剪 火龙果营养生长有2个高峰期,主要表现为刺座萌发大量侧芽和茎节增粗。一是在春夏(4~5月份)开花结果之前萌发的春枝;二是秋冬季(10~11月份)开花结果停止后萌发的秋枝。修剪的目的是保持预留枝条总数的动态平衡,适时更新结果枝和营养枝,促进结果枝生长。

春枝萌发后,随着光温条件的适宜,便进入结果期,所以修剪春枝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一般情况下如果老枝条预留数量大,结果枝与营养枝配置合理,所有萌芽都应及早疏去,促进枝条尽早进入开花结果期。如果还要配置预备结果枝,可以从老枝条圆盘基部预留侧枝进行培养,其余全部疏去,当新枝条长到1.5m左右时及时摘心,每条老枝条最好只保留1个侧枝,侧枝总数量以不超过老枝条的1/3为宜,这些枝条可以培养成为夏季开花结果的营养枝,翌年春季可作为结果枝。对于病老枝条的更新可配合春枝修剪进行。

秋冬季有大量的秋枝长出,一方面要将多余侧芽疏掉,适当在基部留芽培养侧枝,总数以不超过老枝条的1/3为宜,以免徒耗营养,新侧枝长至1.5m左右时及时摘顶,促其进行营养积累,这样可以作为翌年春季的营养枝,夏季可替换为结果枝。另一方面已经挂果较多的当年枝,翌年再次大量、集中开花的可能性较小,在秋冬季结果结束后,应将全部曾经结过果的老枝条剪除,在其基部重新培育大而强壮的秋枝,并随着侧枝的生长和下垂,将其均匀地分布在支撑架的圆盘或横杆上,构建新的结果枝组,以保证翌年的产量。

2.3 开花结果期的修剪 在生产上如果是柱式栽培,一般每根水泥立柱可预留50~60条下垂枝构成结果枝组,并安排2/3的枝条作为挂果枝,1/3的枝条作为营养枝。每年的5~11月份进入生殖生长期,不间断地分批次开花结果,同时也会从刺座萌发生长出新枝条,消耗养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最为突出,为此必须把挂果枝和营养枝上新萌发的侧芽全部疏去,减少养分的消耗和促进日光照射,从而保证果实发育的营养需求。同时还要疏去营养枝上所有的花蕾,缩小枝条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培养其为强壮的预备结果枝。

2.4 疏花疏果 火龙果花期长,开花能力强,5~11月均会开花,花果盛期,同一枝条可高达30个花苞,需在出现花苞8d内疏去多余花苞,每枝平均每个花季只保留花蕾3~5朵。授粉受精正常后,可用环刻法剪除已凋谢的花朵(保留柱头及子房以下的萼片)。当幼果横径达2cm左右时开始疏果,原则上每条挂果枝留1~3个发育饱满、颜色鲜绿、无损伤和畸形,又有一定生长空间的幼果(2个以上的果靠得太近只保留1个),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生长,多余的果、畸形果或病果应及时疏除。

3 注意事项

3.1 位置的确立 枝条的长度、数量和下垂角度是取得高产的基础,整形修剪就是要构建枝条生长的良好空间结构体系,包括主干的确立、营养枝和结果枝的长度以及枝条的下垂分布等。据观察,结果枝条长度一般大于1.5m,中上部的枝条、枝条顶端和下垂枝最容易结果,而中下部的枝很少开花,上部枝条生长势通常大于中下部枝条,这可能是顶端优势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摘心还是培养新枝条,都要掌握好合适的位置和长度,要引导枝条下垂,不可盲目进行操作。

3.2 把握好枝条生长的有序性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主要表现为茎节增粗、分枝数量的增加及延长生长,营养枝数量和质量不仅关系产量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结果枝的替换和产量稳定。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结果数量而忽视营养枝的配备,让所有枝条都开花结果,这种枝条培养的无序性对定量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是不利的。

3.3 注意修剪质量 无论是修剪枝条还是疏芽都应在晴天太阳照射下进行,伤口易愈合,避免病菌侵入。修剪刀要锋利,操作要利索,避免损伤枝条。修剪时所有用具应用酒精消毒。修剪、疏芽、疏花和疏果要及时,防止过分消耗营养后再操作。

参考文献

[1]黄爱萍,姜帆,高惠颖,等.我国大陆火龙果引种栽培与利用现状[J].台湾农业探索,2005(04):46-47.

[2]王领,何聪芬,董银卯,等.火龙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应用概况[J].北方园艺,2008(3):57-60.

[3]张义勇.台湾青枣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朱白庚.火龙果的栽培方式[J].农家之友,2011(07):13.

[5]张义勇,刘海顺.火龙果北方日光温室栽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7(02):77-78,81.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3

关键词 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贵州省;石漠化山区

中图分类号 S668.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07-03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芝麻果、仙蜜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Hylocereus undatus)和蛇鞭柱属(Seleniereus)植物,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而得名[1]。火龙果英文俗称Pitaya,在欧洲、澳洲和美国,这些火龙果果实也被叫作“dragon fruit”或“dragon pearl fruit”[2]。火龙果营养丰富,不但含有丰富磷、钾、镁、锌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低聚糖、花青苷、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植物性白蛋白及水溶性膳食纤维等具有特殊功能性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低血胆固醇、减肥、解重金属中毒、减轻便秘、抗肿瘤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3]。火龙果起源于墨西哥、中南美洲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古巴、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热带森林[4],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省,大陆则是90年代末才开始引种[5],贵州省则是在21世纪初才进行引种试种。本文针对适宜火龙果种植的贵州南亚热带石漠化地区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在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者参考。

1 火龙果适生环境

火龙果喜光耐阴、喜温不耐寒,火龙果在日光子通量为2 mol/m2・d即有净CO2吸收作用,在日光子通量为20 mol/m2・d达最大值(夏季中午日光子通量为56~66 mol/m2・d或11万~13万lx),超过20 mol/m2・d,即产生光合阻抑作用,净CO2吸收降低[6],可见夏季强光照不利于火龙果生长,适当遮荫或与其他作物间种有利于火龙果生长。火龙果生长温度为11~38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当温度低于5 ℃时,火龙果幼嫩部分即受到冷害,低于0 ℃,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火龙果幼苗和成龄树的枝条受到明显冻害[7]。虽然火龙果喜温忌冷,但过高温度会严重抑制其生长,当火龙果曝露于昼夜温度为35/25 ℃时,其CO2净吸收速率下降,当昼夜温度为42/32 ℃时,其总的CO2日净吸收变为0[8],可见在炎热夏季,当温度超过35 ℃时,应采取喷水或遮阴方式降温。火龙果为景天酸代谢植物,其叶退化成肉质茎,较耐干旱,不耐涝,但长期干旱严重影响其光合作用和生长,Nobel et al[6]研究表明,经过仅10 d干旱处理,火龙果总的CO2净吸收下降57%,因而良好水分是火龙果高产优质必要条件。火龙果适应多种类型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为6.0~7.5壤土最为适合生长。

2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壤与气候特点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具有土少,岩石多,土层浅薄,大多没有过渡“C”层,易受冲刷等特点。在气候上具有干湿季分明特点,雨季集中在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85%。另外,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昼夜温差大,在夏天有的地方白天温度高达43 ℃,夜晚仅有20 ℃,在冬季1―2月温度最低,应做好火龙果防寒保温工作。据报道[9],在年总积温5 000 ℃,年平均温度18.7 ℃的岩溶石漠化山区,火龙果能正常开花结果。贵州省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红水河谷海拔700 m以下,都柳江、乌江、赤水河谷海拔500 m以下地区均可满足这些条件[9-10]。

3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1 园地建立

火龙果生长需要一定温度,与广东、广西南部地区相比,贵州省南亚热带石漠化山区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宜选择海拔较低,向阳坡地进行建园。建园时按株行距约2 m×3 m进行定点种植,如遇岩石,则在有土的地方定点,或在岩石低洼处、石缝客土30~50 kg后再定点种植。火龙果忌涝,在低洼、易水浸的地方应起畦种植,畦高20~30 cm。由于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层薄,贮水能力差,岩层漏水性强,干、湿季分明,季节性干旱非常明显,为了保持火龙果正常水分供应,应在果园垂直高差约10 m地方建立贮水池,同时在贮水池稍高处建一肥水池,贮水池与肥水池体积依灌溉面积确定。

3.2 品种选择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山多路陡,石多土少,运输成本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其潜在产量相对较低,所以应选择市场上售价较好或抗逆性较强优良品种如红水金、白水金、石火泉等,而不是高产但质量较差品种。种植时不能自花授粉品种(一般情况下红皮红肉品种大多不能自花授粉,红皮白肉品种能自花授粉)应搭配5%~8%授粉品种,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11]。

3.3 适期定植

适宜火龙果种植的时间为3―11月,但以3―5月最为适宜,这时期雨水相对较少,温度逐步回升,非常有利于火龙果生长。火龙果属多年生攀缘性植物,因而要搭架种植,搭架方式有搭棚、立柱拉线、立柱套水泥盘,搭棚种植成本较高,生产大多以后二者为主,贵州石漠化山区地形复杂,岩石与泥土分布没有一定规律性,因而以立柱套水泥盘方式种植为最佳。在定植点立一长×宽×高为10 cm×10 cm×180 cm水泥柱,水泥柱入土40~50 cm,然后在水泥柱顶部用混凝土做1个内径约为40 cm,外径为44~46 cm,内径分成3~4个格的水泥盘,火龙果沿着水泥柱攀附进行生长,然后从水泥盘3或4个分格中穿出。在离水泥柱约8 cm处绕水泥柱分别挖3~4个植穴,穴深×长×宽约为10 cm×20 cm×20 cm,每植穴施腐熟有机肥4~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0.25 kg,与土混匀后,每穴植长度约30 cm,已长根的健壮无病火龙果苗,每柱植3~4株。火龙果根系喜欢透气环境,种植时深度不宜过深,以入土3~5 cm为宜。

3.4 土壤管理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基岩出露浅,降雨集中,土壤易被冲蚀,因而水土保持工作是火龙果果园土壤管理中重要一环。火龙果果园水土保持主要是树盘覆盖和生草,在柱周围可用水稻秆、玉米秆、甘蔗叶、豆杆等进行覆盖,株行间可进行生草覆盖,在雨季可防止雨水冲刷,在干旱冬季收割杂草,覆盖树盘,有利于土壤保水和保肥。

3.5 肥水管理

火龙果是一种喜磷、钾、钙、镁植物,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壤磷含量普遍较低,应注重磷肥施用。火龙果生长需要氮磷钾比例约为N∶P2O5∶K2O=1.00∶0.38∶2.35,需要钾比例较高。由于钾肥利用效率比氮肥利用率低1.6~2.0倍,施于火龙果肥料氮钾比例约为N∶K2O=1.00∶(1.18~1.41)。一年生火龙果需要养分较少,适宜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年冬季每桩施有机肥15~30 kg和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0 kg,然后在3月、6月、9月分别施3次氮肥和钾肥,每桩每次约施用尿素0.022 kg、硫酸钾0.026 kg。二年生火龙果,施肥量应比一年生火龙果增加150%~200%。成龄火龙果常规施肥可分为4次,分别为采果后11月底、此期主要施用有机肥与磷肥,每桩施有机肥15~2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1.5 kg,此期少施或不施氮肥,以提高火龙果抗寒能力;第2次为3月底,主要为促梢生长,此期氮占比例稍高,氮钾比约为N∶K2O=1.0∶(0.8~1.0),每桩施尿素0.15 kg、硫酸钾0.14 kg;第3次为5月底,第4次为8月中旬,这2次主要是促花果肥,施用氮钾比例相同,每桩分别为施用氮素0.15 kg、硫酸钾0.22 kg。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季节性干旱较为频繁,特别是冬春旱较为严重,要保证火龙果高产优质,必须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每1行拉1条灌溉管道,然后在每桩火龙果处闭合连接1条长1.0~1.4 m,每隔15~20 cm打一直径4~8 mm滴头的滴灌管。火龙果根系较浅,每次滴肥液时间不能过长,以1.0~1.5 h,肥液渗透深度以不超过45 cm为宜。肥液浓度为0.15%~0.40%,干旱季节使用稀浓度,雨季使用高浓度。施用时间和施用频率为3月、4月、10月每月施用1次,6―9月每月施用2次,每桩每次施用肥液20~30 kg[12]。在较干旱季节,每月滴1~2次清水,每次滴0.8~1.2 h,以保证火龙果对水分需求,促进火龙果生长。此外,缺硼和锌土壤,每桩每年可施用硼砂60~90 g、硫酸锌30~60 g。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每桩施用花生麸水10~20 kg可提高火龙果甜度。

3.6 整形修剪

火龙果定植后只留单株生长,其余侧芽抹除,并把单株用纤维绳绑在水泥柱上,引导植株穿过水泥盘架格子,植株穿过水泥盘架格子后,开始留芽,每个芽最好相隔20 cm以上,每个植株留3~5个芽作为一级分枝,其余芽抹去。一级分枝长出的芽根据其出芽位置留2~4条,所留的芽不要与其他植株长出芽生长方向重叠,使每桩火龙果植株长出枝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抹芽时间宜以芽长3~5 cm为宜,过长抹除会造成养分浪费。开花结果后,为保证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均衡,在开花结果第1年应疏除部分花蕾,结果以后的植株留春芽,冬芽抹除。对结果3年以上植株,每年末批果采果后把一至二年生的结果枝条根据植株情况进行短截或疏除,并剪去病虫枝、弱枝以利通风透光,并促其抽发健壮新梢,成熟新梢所结果实品质优于老枝条。但由于贵州省石漠化山区热量较低,与热带地区相比,其火龙果冬春季生长较慢,不宜过量修剪枝条,特别不宜过量修剪二至三年生植株枝条。

3.7 花果管理

3.7.1 人工授粉。有些火龙果品种不能自花授粉,一般需要人工授粉才能保证坐果率和果实产量。气温高的季节,火龙果常在夜间开花,气温低的季节在傍晚或清晨开花。进行人工授粉,可在傍晚或夜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

3.7.2 疏花疏果。疏花疏果是提高火龙果品质重要途径,可明显提高枝条上单个火龙果重量和品质。疏花宜早,在花蕾长至3~5 cm时即可抹除,每枝条每批花留饱满花2~3个。当小果横茎达2 cm时,把畸形果、病虫害果、小果除去,每枝条根据其长度和健壮程度每批留1~2个果。

3.7.3 疏花与产量调控。贵州省石漠化山区6―8月为雨季,特别是7月和8月初,下雨次数多,雨量大,光照不足,此时期生产火龙果品质较差,售价也较低,因而可通过在6月、7月进行疏花的方法来减少7月、8月初火龙果产量,大幅提高8月中下旬至10月产量,以获取更好的品质和售价。疏花宜在晴天或阴天进行,当花蕾长至3~5 cm时即可抹除。

3.7.4 套袋。套袋可使果皮着色均匀,果色鲜亮,并可防止鸟、黄峰、果实蝇、野鼠等叮咬,枝条摩擦刮伤及日光曝晒引起太阳灼伤。套袋在疏果后进行,果袋材料可用绿色尼龙网袋或透气透湿、透光度适中的纸袋,以便更好地促进着色、糖度上升和提早成熟。但套袋成本较高,劳力成本较高地方或火龙果售价较低时不宜采用。

3.8 防寒

火龙果不耐低温,气温在5 ℃以下,嫩枝则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在低温来临前(12月下旬至翌年2月),用稻土覆盖火龙果或用薄膜遮盖火龙果,有条件的可在每桩或几个桩周围搭棚,并四周盖以薄膜,可明显使棚内温度提高,防止火龙果寒害发生。

3.9 病虫害防治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火龙果主要病害有真菌感染引起的茎腐病、茎枯病、炭疽病、溃疡病,有细菌引起的软腐病、疮痂病,仙人掌病毒(Cactus virus)引起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粉蚧、斜纹夜蛾、桔小实蝇、褐圆蚧等。

茎腐病、茎枯病、炭疽病、溃疡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夏季,软腐病则多发生在冬春季,其中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cactivora)不仅危害茎,还危害花、果,并伴随炭疽病、疮痂病发生,其茎病症表现为枝条出现黄色不规则病斑,病斑微凸,病斑逐步向周边扩展并出现湿腐症状,湿腐病斑中央褐色,边缘黄色,花苞受害初期出现略突起的红褐色斑点,湿度较大时在开花前即出现湿腐症,用丙环唑防治效果较好[12]。茎枯病病斑凹陷,中央灰白色,上生小黑点,可用50%福美双、50%多菌灵・硫、代森锰锌、石硫合剂等防治[13]。

红蜘蛛、蚜虫主要吸食茎汁液,红蜘蛛可用石硫合剂和水胺硫磷乳油混合液喷杀,蚜虫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吡虫啉喷雾防治。粉蚧、褐圆蚧附着在火龙果枝条上危害,由于其有蜡质层,可用40%速扑杀乳油或40%杀扑磷乳油再加上5%柴油乳剂进行防治。桔小实蝇可在果园挂果实蝇高效诱捕型粘虫板、性诱剂进行防治,斜纹夜蛾等蛾类可挂杀虫灯进行防治。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火龙果病虫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在雨季来临之际,应做好排水工作,使火龙果植株免于浸水。尽量不要漫灌,当发现有病虫害时,应立刻处理,剪除带病虫枝条,带出果园深埋或烧毁,及时喷施相应杀菌杀虫剂。随时捡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虫害果投入深池,并加800倍敌百虫或敌敌畏沤浸,杀死果内害虫,同时注意果园通风透光,剪除交叉重叠枝,降低田间湿度,冬季可全园喷施1次石硫合剂。

3.10 采收

当果皮由绿转为红色,果皮上鳞片变软,颜色过半转红时[5],即可采收。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严防机械损伤,对于长途运输或需长时间存放的果实,宜在果实颜色由绿变淡红时采收,过迟采收,不但会引起裂果,还会引起果皮颜色变暗、变黑,影响果实商品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齐清琳.不同品种火龙果引种栽培比较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48-50.

[2] JUNQUEIRA K P,JUNQUEIRA N T V,RAMOS J D,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wild pitaya species growing in Brazilian cerrados[J].Documentos-EMBRAPA Cerrados,Ministerio da Agricultura,Pecuariae Abastecimento(Brazil),2002(62):18.

[3] 陈冠林,邓晓婷,胡坤,等.火龙果的营养价值、生物学活性及其开发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030-2033.

[4] CAVALCANTE I H L,MARTINS A B G,SILVA JUNIOR G B,et anic fertilizing and light intensity on init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taya in Bom Jesus,State of Piaui,Brazil[J].Revista Brasileira de Fruticultura,2011,33(3):970-982.

[5] 刘友接,林世明,黄雄峰,等.“石火泉”火龙果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1):90-91.

[6]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CO2 uptake by the cultivated hemiep-iphytic cactus,Hylocereus undatus[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4, 144(1):1-8.

[7] 谷晓平,袁小康,胡家敏.火龙果幼苗和成龄树寒害指标初探[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2):214-220.

[8]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 High temperatures and net CO2 uptake,growth,and stem damage for the hemiepiphytic cactus Hylocereus undatus[J].Biotropica,2002,34(2):225-231.

[9] 王志华,潘玺,李用奇,等.低热石漠化山区火龙果高效栽培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6):80-81.

[10] 王彬,郑伟.火龙果在贵州南亚热带地区的发展前景[J].福建果树,2004(1):36-38.

[11] 陈菁,郑良永,黄杵娜,等.火龙果营养及养分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08-109.

[12] 梁秋玲,韦健,李孝云,等.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1):9-12.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4

关键词 火龙果;培育壮苗;移栽定植;整形修剪;人工授粉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187-01

火龙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外形美观,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喜光、喜肥,冬季能耐0 ℃的短时低温[1-2]。观花赏果期可达3~4个月,花期生长时间较长,花型硕大,颜色鲜艳。单果重500 g左右,适应性强[3]。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白肉火龙果、红肉火龙果、黄肉火龙果。火龙果内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还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而且由于其花期长、花型硕大、颜色鲜艳,也是不可多得的花卉上品[4]。现将火龙果的盘栽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搭配及花盘选择

选取成熟、健壮、无病害的红肉火龙果与白肉火龙果各若干条营养枝条进行扦插繁殖,长度在30~50 cm。其中红肉火龙果枝条与白肉火龙果枝条的比例为2∶1,并分别做出标记,以对不同的品种进行区分,以确保每盘栽种不相同的品种。所选择花盘的口径应在30~35 cm,高度约25 cm,陶瓷或塑料花盘都可以。

2 培育壮苗

选取细碎塘泥(晒干后粉碎)4份、腐熟有机肥3份、花生壳1份、砂壤土2份混匀配制成营养土。把营养土装满花盘备用,营养土比盘口低2 cm为适宜。在南方地区,火龙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北方地区,需用温室栽培。选取经多菌灵600倍液喷洒消毒并晾干后的营养枝条15条左右,头朝下尾向上均匀地种植在同一花盘中,入土壤的深度约为5 cm。淋足水分,以后保持盘土湿润即可。

3 移栽定植

待扦插枝条生长出嫩芽3~5 cm后就可进行移植,选取生势强度基本一致的种苗,3株种植为1盘,其中红肉火龙果2株,白肉火龙果1株,带土移栽到同一花盘中且均匀定植,淋足定根水,每株只保留一个向上的幼苗生长。也可以不经过育苗直接定植。

4 整形修剪

当幼苗生长至30 cm左右时,在盆中央插1根130 cm左右长的柱作为支撑,用塑料绳逐步采用绑、拉的办法使植株攀援向上生长,每株只保留1个强壮向上的枝条,其余侧枝需及时剪去,有利于集中养分供给强壮植株快速上攀。当植株生长的长度达到130 cm左右(至柱顶高)时需要进行摘心,以促进顶部的分枝。生长良好的火龙果具有较高的自然发芽力,每株只可让其分生3~5个自然下垂的枝条。为了保证果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在火龙果生殖生长期间,要全部疏除新萌发的枝条。火龙果的气生根很多,可以转化为吸收根。可通过绑扎牵引,引导气生根向花盘(或另外花盘)的土壤生长,逐渐扩宽根系分布,有效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每年采果后,应全部剪除结过果实的一年生老枝条,让其重新发出新枝,以保证翌年的产量。

5 人工辅助授粉

火龙果集中开花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及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开花过程一般从当天傍晚开始开放,到天亮后花冠逐渐闭合,太阳升起后凋谢。在上述开花期间内,花朵完成自花受精的过程。火龙果自花授粉存在不亲和的现象,为了提高其结实率,应将不同品种进行相互授粉,可在傍晚或清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该段时间应加强授粉坐果管理。

5.1 收集花粉

小心分开花瓣用容器(一次性杯)套住花的雄蕊,然后轻轻摇动花朵,使花粉落入容器中即可,使不同花朵的花粉汇集到一起。

5.2 人工授粉

将收集到的花粉混合均匀,小心地分开花瓣并将花粉靠近花朵的雌蕊(即雌花柱头),轻轻摆动花柱,使柱头蘸满花粉。或用毛笔蘸取花粉直接轻涂在雌花的柱头上,以利于结实率的提高。

6 肥水管理

6.1 科学施肥

火龙果的果实采收期长,每年应重视施肥工作,重施有机肥,长期均衡地施氮、磷、钾复合肥。并结合不同的时期做好相应的施肥工作。开花结果期,为了积累果实中的糖分,要及时地增补钾、镁肥,以提高果实的品质。苗期应薄肥勤施,10 d左右每盆施1次以氮素为主的复合肥20 g、花生麸碎粉10 g,促其茎肉肥厚,生长健壮。生殖生长期15 d左右每盆施氮磷钾为主的复合肥30 g、花生麸碎粉20 g;25 d左右每盆施钾、镁肥各10 g,淋施或穴施。此外,在每批火龙果幼果形成后,要进行根外施肥,可选择0.2%硼砂、0.3%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喷施1次,以有效地促进果实品质的提高。

6.2 水分管理

火龙果适宜在光线充足、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因此,应保证土壤处于潮湿的状态。春夏季节为了保证根系生长的旺盛,应多浇水。果实膨大期为了利于果实的生长,也要保持土壤的湿润。注意火龙果一次浇水的量不可过多,因为盆栽火龙果根系较浅,横向根系发达,水分过多会使根系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而死亡,造成根茎腐烂。冬季要控水,以增强枝条的抗寒力。

7 病虫害防治

在原产地,火龙果处于野生的状态,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很强。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里也易感染一些病害,导致枝条部分出现坏死及霉斑等情况,应及时地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选择粉锈宁、强力氧化铜等;茎腐病的防治上,可选用多菌灵400倍液等;螨类的防治上,可用克螨特1 500倍液等。

8 适时采收

从开花至成熟期,火龙果一般需要约35 d,应及时进行采收。当火龙果的果皮具有光泽、颜色变红、气味微香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用果剪贴紧枝条剪断果柄,最好保留一段果柄,动作尽量轻,以免造成机械损伤而影响果品。

9 参考文献

[1] 刘海刚,段曰汤,沙毓沧,等.不同基质对火龙果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3):27-28,31.

[2] 兰海滨.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19.

[3] 王菊方.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32.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5

柿子膳食纤维饮料加工技术研究杨正兴,吕桂善,黄伶俐

恭城月柿叶片分析初报常运涛,梁菊秀

银杏人工授粉试验李萍

赤霉素处理茄子种子对发芽的影响唐学军,李玉洪

葡萄套袋技术初探沈丽娟,王辑义,陈爱军

石灰氮打破梨休眠试验简报南方园艺 白先进,文仁德,常运涛,覃宝安,万保雄

找出差距采取对策变柑橘大国为强国沈兆敏

抓好蔬菜安全生产迎接WTO的挑战史庆华

加入WTO广西香蕉产业化经营探讨李钰

对广西沙田柚气候区划的探讨涂方旭,李艳兰,苏志

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促进经济发展邓热和

改进与提高柑橘商品质量的关键技术石健泉,秦连发

花柰山地高优栽培技术小结钟德民

火龙果的栽培要点冯奕玺

荔枝保花保果技术谢国干,林诗森,符珊

美味猕猴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王熙龙,李晓峰

龟背竹的栽培技术吴延军,周惠民

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防治柑橘疮痂病的药效试验王洪祥,林荷芳,王普形

桂西地区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措施郑文武

斜纹夜娥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赵小龙,张社南,刘升球,李贤良,陆月坚,雷荣萍

香蕉日灼病防治李鄂平,黄君章

翠康生力液与翠康钙宝在玉环柚上的应用效果翁法令,柯甫志,徐建国

红龙芒引种初报黄慧,黄台明,李雄辉

玉环柚种子败育技术研究简报南方园艺 陈方永

柑橘多头高接换种技术要点丁舜之

月柿缺铁症及其矫治方法王绍斌

秋冬甘蓝的病虫防治邓庆城

山地幼龄柿园天牛防治技巧王绍斌

观赏葫芦的引种及栽培要点张春叶,朱凤林

荔枝冬梢促花新技术庞博泽

秀石荔的栽培要点谢创平

夏橙园的春季管理石健泉

早熟温州蜜柑1~2月栽培管理要点岑金翠

绿色食品--"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陈腾土,黄雄芳

极早熟无核葡萄--蓝色海洋杨邦伦,正

桂中龙眼重灾后果园管理经验朱安定

三华李防冻抗冻经验李志坚

龙眼防"冲梢"措施林俊杰,杨志明

芹菜反季节栽培经验黄维德

白果叶枯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丁舜之

大棚鲜食玉米的栽培经验余友敏

幼龄龙眼树超载挂果的对应措施罗文华

花仙子西瓜夏季栽培要点阎勇,韦祖远

黄花梨早结丰产栽培经验黄世海

南丰蜜橘高品质管理技术要点莫源敦

PBO在荔枝上增产效果初报庞博泽

破除葫芦种子休眠预措处理技术的研究刘振国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陈锐亮,杨振德

千方百计搞好水果流通工作张明沛

KD吸水酯试验初报胡世全,蔡宏春,李乃华,黄光新

钦州市水果生产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李云昌

柑桔遗传资源的保存罗君琴,李丽,王君晖,胡安生

浅谈天峨县水果生产发展之路南方园艺 杨艳芝

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陈开蔡,王安全,李家文

"莆选一号"枇杷丰产优质关键技术陈世平,陈光铭,陈昌铭

芒果栽培技术要点欧世金

果蔬、盆景兼用植物--香艳梨的栽培技术谢秀菊

四季香葱丰产栽培要点李仕品,韦茜

影响奈李坐果因素及其增产措施阳明宇,饶喆

夏秋大白菜丰产栽培技术梁祖珍

香蕉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冯奕玺

柑桔主要病害的综合治理邱柱石

芒果果实象甲防治措施韦修平

20%噻菌铜胶悬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王玉根,陈道茂,林荷芳,王立宏

龙眼药物催花试验效果蒋雪林,苏维佳,刘耀成,黄树长

ABT生根粉在林果业和花卉上的应用翔

啶虫脒对桔蚜的毒力测定张戈壁,阳廷密

30%乐·甲氰乳油对菜青虫毒力测定高克义,张戈壁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组培快繁技术梁张慧,谢映忠

南方早熟桃栽培要点甘显汉,谢安琪,黎承东,宁虎

柑桔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改进意见彭文云,杨邦伦,正HtTp://

观赏花木的春插育苗技术李伊嘉

香蕉裂果的防治措施李鄂平

竹结构大棚草莓栽培要点马爱民,宗文昊,吴强

保健野生蔬菜--少花龙葵的栽培技术徐淑元,孙怀志,谭雪

桃李流胶病的防治措施王婷

介绍几种环境绿化草坪新草种薛志成

芒果优良品种介绍欧世金

加入WTO后,宽皮桔和荔枝暂时不会受大冲击

澳大利亚果蔬考察报告区善汉,甘海峰,常运涛

中熟温州蜜柑高接换种死树原因及对策南方园艺 蒋贵运

沙田柚旺长树投产、低产树高产的改造技术何斌,张泽萱,于钟平,石健泉

龙眼花穗"冲梢"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吴仁山

山葡萄冬季修剪要点莫连庆

夏橙园的秋季管理何斌,张泽萱,石健泉

椪柑园9~10月份管理技术要点何斌,张泽萱,石健泉

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陈耕云,叶家颖

疏果及套袋对沙田柚果实的影响黄桂香,卢美英,蔡龙德,何静,万益盛,徐炯志,宾长德

广西大玉余甘果开发现状及展望陈腾土,邱柱石

北流市水果生产发展规划及措施梁泽标

桂林市虞山公园绿化发行的构思徐侨弟

美国杂交柚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李仕品,韦茜

南方山地银杏速生早结丰产栽培技术李萍,覃文显

绿色食品--南丹县板栗生产技术李林栋,李永权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李传宝

板栗幼树施用多效唑控梢促苞试验吴肇致,黎承东,谢安琪,宁虎

绿色果品栽培技术刘泽平

橄榄"早丰优"的栽培技术要点王英,梁君伟

桂林梨树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邱柱石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南方园艺 段崇涛,徐希玉,亓振翠

三种花卉锈病的识别及防治李应征,邓伯勋,杨玉萍

梨树高接花芽试验李顺辉,黄志琼

沙田柚果实套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冯辉先,王绍斌

桂香龙眼的选育过程及综合评价庞新华,陈有志,周金光,黄锦媛,陈显双

龙胜县椪柑品质下降原因及改进措施蒋爱军,蒲海群

克服克螨特柑桔药害的技术措施王绍斌

柑桔害螨防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唐明丽

不同修剪时期对北海葡萄春季萌芽的影响阳明宇

怎样培育好钻石玫瑰王继煌

防癌、抗衰老的果树--余甘刘荣光

樱桃番茄品种引种观察初报叶希,谢怡青

柿树丰产栽培技术刘贵川

早熟梨栽培技术雷桂芝

无公害荔浦芋病虫害防治技术南方园艺 陈良,邱祖杨

第二届中国甜橙产业化论坛暨名优柑桔产品展销会在桂林·恭城召开

辣椒萎蔫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唐学军

板栗南瓜立架栽培技术朱保民

鲜果樱桃的无公害栽培华山林

麻菇室外栽培技术柳莲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田静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6

关键词:火龙果;组织培养;快繁;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08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Hylocereus undatus

LIU Hong—zhang1, LIU Yan—jun2, MIAO Bo—ying1

(1.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Pomology,Tianjin 300192,China; 2.Horticultral Depart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Hylocereus undatus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the stem sections of Hylocereus undatus were disinfected . The buds of Hylocereus undatus 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 disinfect stem sections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6—BA and IAA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The buds of regeneration were cut down and inoculated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6—BA and IAA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for elongation. When the buds for elongation were 4 cm high, they were cut down and inoculated on MS medium containing auxi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for roo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a1 media for buds regeneration were:MS+6—BA3.0 mg·L—1+IAA0.5 mg·L—1;the optima1 media for elongation were:MS+6—BA1.0 mg·L—1+IAA1.0 mg·L—1; the optima1 media for rooting were1/2MS +IAA1.0 mg·L—1.

Key words: Hylocereus undatus;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medium;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Rose)又名红龙果、芝麻果、仙蜜果、青龙果等,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的果用栽培种[1]。该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地区,其花与果均可食用,是当地传统的食物和重要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美洲引种到台湾[2]。火龙果高纤维,低热量,富含维生素B1、B2、B3、C,葡萄糖,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果色鲜艳美丽,果肉鲜美脆甜,深受人们的欢迎[3]。近年来,华南地区相继引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扦插或嫁接繁殖[4],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且易产生变异。采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种苗己在多数园艺植物上得到广泛应用[5—9],而有关火龙果离体培养技术研究的报道尚少[3,10—12]。本研究以火龙果带剌座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增殖快繁技术研究,旨在建立火龙果快繁体系,为其栽培繁殖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本试验中所用火龙果为天津农学院园林植物实验室提供。

1.2 方 法

1.2.1 火龙果外植体的制备 从生长健壮的火龙果的植株上切取幼嫩的肉质茎,用手术刀将其切成2~3 cm的茎段,每个茎段上带4~5个刺座。先用70%酒精将外植体打湿,用0.1%的升汞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5次,每次冲洗15 min。将冲洗后的火龙果外植体先放在1/2MS培养基上预培养1周后进行下一步试验。

1.2.2 火龙果的增殖培养 将预培养的火龙果外植体放到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IAA的MS培养基上,附加3%蔗糖、0.7%琼脂,pH值调至5.8。培养温度控制在(25±2) ℃ ,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强度2 000 lx。培养30 d后对分化情况进行统计。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7

关键词:晒晾烟;资源;调查;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S572.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0-1882-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0.021

The Survey Report of Kelong Tobacco in Guiyang City

YANG Chun-yuan1,TANG Yuan-ju1,DIAO CHAO-qiang2,ZHOU Jian-yun2,LIAO Yong2,SHI Zheng-fa2,LU Zhi-wei3

(1. Guizhou Academy of Tobacco Science, Guiyang 550081, China; 2. Guiyang Tobacco Company, Guiyang 550001, China;

3. 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Guiyang 5505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sun-air-cured tobacco resources widely, the local tobacco in Kelong village, Wudang district, Guiyang city was surve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elong tobacco was sun-cured, similar with Suo Shai-hong tobacco. Besides Kelong village, other sun-air-cured tobacco was found in some villages in Wudang district. The Kelong tobacco belongs to sub-cigar typ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n aroma quality, certain aroma amount, suitable taste and median sensory quality, Kelong tobacco is suitable raw material for Chinese blend cigarette and cigar.

Key words: sun-air-cured tobacco; resources; survey; Guiyang city

F州省晒晾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本地的一个特色。近年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及相关市州烟草公司对贵州省的名晒晾烟作了较多的调查研究,除贵阳市外,其他各市州都已基本完成调查研究任务。贵阳市乌当区可龙村的烟叶(以下简称可龙烟)作为地方名晒晾烟于1938年10月在贵阳市举办的贵州省手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过[1],以后一直未见报道。近年来,发现可龙烟不仅还存在,而且还有一定的规模。为了充分挖掘贵州晒晾烟资源,完整、准确记述地方资源,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更多的依据,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和贵阳市烟草公司于2014~2015年晒晾烟育苗及大田生产期间,先后3次深入贵阳市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开展了可龙烟的生产现状调查和烟叶质量研究,现将主要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可龙烟栽培历史、分布范围及主产地

1.1 可龙烟栽培历史

可龙烟是因贵阳市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种植的晒晾烟而得名。据资料[2]记载,烟草传入贵州省后,到18世纪中叶后期已经遍布全省。19世纪上半叶,在东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思南县,北部的遵义市、仁怀市,中部的贵阳市、安顺市、长顺县,西部的平远县(今织金县)、大定县(今大方县)、毕节市,西南部的兴义市等地都有了一定发展[2-6]。从文献[1]记载来推算,可龙烟作为贵州地方名晒晾烟,栽培历史已有近百年。

1.2 可龙烟的分布范围及主产地

新场乡在贵阳市乌当区东北部,东与乌当区羊昌镇相接,南与新堡乡、水田镇交接,西与白云区、修文县相邻,北与开阳县相连,离贵阳市中心45 km,离区政府驻地(新添寨镇)35 km。可龙烟主要分布在新场乡可龙村的水头寨、龙昌坡、大板田、大土、竹腊等村民小组[7,8]。近年来,由于可龙烟比较出名,在新场乡北面接壤的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塘坎等村组也发现大面积种植的晒晾烟都是用可龙烟的名字在市场上出售。由于种烟面积较大,种烟农户几乎每家都搭建有晒晾烟调制棚架。据初步调查统计,六屯镇晒晾烟种植农户约100余户,栽种面积17 hm2,总产量24 t,总产值120万元。目前可龙烟的分布范围及主产地情况分别见图1、图2。

2 可龙烟产区自然条件

2.1 生态、气候条件

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地貌以山地为主,其次为丘陵,谷地坝地较少,森林覆盖率33.41%。平均海拔1 200 m。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5 ℃,年日照时间1 100~1 300 h,年降雨量1 100 mm,4~9月的降雨总量760~850 mm,占年降雨量的66%~77%[8]。修文县六屯镇地势为西北面较高,中部稍平,东南面较低,平均海拔高度1 280 m,其森林覆盖率在46%以上,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降雨量1 2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气温13 ℃,无霜期280 d[8]。可龙烟的种植地貌及生态环境分别见图3、图4。

2.2 土壤条件

2015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对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和竹腊2个自然村组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和塘坎3个自然村组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组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总氮1.76 g/kg、有效磷10.88 mg/kg、速效钾44.87 mg/kg;竹腊组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总氮2.25 g/kg、有效磷17.34 mg/kg、速效钾122.26 mg/kg。六屯镇都堡村尖峰组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总氮1.66 g/kg、有效磷27.05 mg/kg、速效钾353.99 mg/kg;格元组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总氮2.84 g/kg、有效磷59.97mg/kg、速效钾207.00 mg/kg;塘坎组的土壤养分含量为总氮2.45 g/kg、有效磷75.93 mg/kg、速效钾179.71 mg/kg。

3 可龙烟质量特征

3.1 烟叶外观质量

2015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对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和竹腊2个自然村组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和塘坎3个自然村组的晒晾烟样品进行了外观质量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从表1分析可知,水头寨烟中上部烟叶成熟度表现为成熟、原烟颜色紫红~深紫红、油分较少、光泽稍暗、身份稍薄、~片结构尚疏松,外观质量综合评价为中偏下。竹腊烟中上部烟叶成熟度表现为熟、原烟叶色紫红~棕褐色、油分尚油润或较少、光泽尚鲜明~稍暗、身份稍薄、叶片结构疏松或尚疏松,外观质量综合评价为中或中下。六屯小黑烟中上部烟叶成熟度表现为成熟、原烟颜色紫红、油分尚油润、光泽稍暗~暗、身份适中或稍厚、叶片结构尚疏松,外观质量综合评价为中或中偏上。六屯火泡叶中上部烟叶成熟度表现为尚熟至成熟、原烟颜色棕褐至紫黑、油分较少或尚油润、光泽稍暗至暗、身份适中或稍厚、叶片结构尚疏松,外观质量综合评价为较差以下。

3.2 烟叶物理性状

2015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对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和竹腊2个自然村组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和塘坎3个自然村组的晒晾烟样品进行物理性状检测,结果见表2。

3.3 烟叶化学成分

2015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对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和竹腊2个自然村组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和塘坎3个自然村组的晒晾烟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3。

3.4 烟叶感官质量评吸比较

2015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对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水头寨和竹腊2个自然村组及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格元和塘坎3个自然村组的晒晾烟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吸比较,结果见表4。综合评吸结果表明,六屯小黑烟中部、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档次为较好,水头寨烟中部烟叶和竹腊转刀烟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档次为中,水头寨烟上部烟叶、竹腊转刀烟中部烟叶、六屯火泡叶中部和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档次为较差。

4 可龙烟的主要栽培品种

据乌当区新场镇乡可龙村大土组80岁烟农罗小琴介绍,大土组2010年以前有18户烟农种植可龙烟,至2015年,种植可龙烟的农户只有2~3户。主要种植品种有转刀烟、白花烟、红花烟等。另据可龙村竹腊组69岁烟农唐忠孝介绍,竹腊组有1户烟农近几年种植可龙烟。再据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尖峰组76岁烟农何先杰介绍,他家有4代人种烟,该村5年前有41户烟农种植晒晾烟,总面积8.2 hm2,近4年有33户,总面积6.6 hm2,今年有21户,总面积4.2 hm2,六屯镇都堡村主要种植品种有小黑烟、大黑烟和火泡叶等。

4.1 转刀烟

转刀烟株型塔形(图12),打顶株高52.0 cm,留叶数8~10片,上部倒三叶长58.2 cm、宽22.4 cm,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面较平,叶缘微波浪,叶色黄绿,叶片厚度适中,叶片组织较粗糙;花色淡红,移栽至开花54 d。栽培行距80~90 cm、株距55~60 cm,平均密度1 370株/667 m2,平均产量44.83 kg/667 m2。

4.2 红花烟

红花烟株型筒形(图13),打顶株高61.0 cm,留叶数8片,上部倒三叶长55.8 cm、宽33.6 cm,中部叶最大长度64.3 cm、宽37.8 m,叶形长卵圆,叶尖渐尖,叶面较平,叶缘全缘,叶色深绿,叶片厚度稍薄,叶片组织较细致;花色淡红,移栽至开花50 d。栽培行距55 cm、株距55 cm,平均密度2 200株/667 m2,平均产量96.80 kg/667 m2。

4.3 小黑烟

小黑烟株型筒形(图14),打顶株高73.2 cm,留叶数12片,上部倒三叶长51.1 cm、宽34.5 cm,中部叶最大长度60.6 cm、宽33.8 m,叶形长卵圆,叶尖渐尖,叶面较平,叶缘微波浪,叶色深绿,叶片厚度较厚,叶片组织较细致;花色淡红,移栽至开花54 d。栽培行距105 cm、株距71 cm,平均密度894株/667 m2,平均产量100.63 kg/667 m2。

4.4 火泡叶

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叶面易起火泡斑。株型筒形(图15),打顶株高47.4 cm,留叶数10片,上部倒三叶长48.7 cm、宽30.5 cm,中部叶最大长度54.7 cm、宽33.5 m,叶形长卵圆,叶尖渐尖,叶面较平,叶缘波浪,叶色绿,叶片厚度稍厚,叶片组织较粗糙;花色淡红,移栽至开花56 d。栽培行距120 cm、株距72 cm,平均密度772株/667 m2,平均产量60.76 kg/667 m2。

5 可龙烟的栽培技术

5.1 育苗

当地种植户把晒干的山草与适当的泥土混合,燃烧后用钉耙拉平即为苗床,苗床厢宽1.0~1.2 m、长5.0~8.0 m。播种时间一般在1月中下旬。播种前用草木灰与种子混合,均匀撒播在苗床上,然后用细土或草木灰覆盖,用树枝制作一个简易遮阳棚盖上薄膜,按照烤烟苗床管理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即完成可龙烟的育苗。

5.2 烟地选择

一般用油砂夹黄泥土种烟较好,烟农选择烟地主要是隔年荒地或玉米-晒晾烟轮作的土地,烟地的土壤肥力中等偏下,但必须向阳。

5.3 整地施肥

在4月上旬进行烟地翻耕,5月上旬起垄,垄高20 cm左右。育苗和大田期主要施农家肥,苗床期每隔7~10 d使用15 kg农家肥对清水8~10 kg的水肥进行淋洒。移栽期施水肥和草粪,每株用量0.5~1.0 kg,移栽后20、40 d及打顶前分别使用水肥浇淋,每667 m2共需要农家肥400~500 kg。

5.4 移栽

移栽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株距55~60 cm,行距80~90 cm,密度1 370株/667 m2左右。采用大窝栽烟,与常规烤烟移栽方法相似。

5.5 田间管理

栽后20~30 d结合追肥进行田间管理,每株浇施清粪水肥0.5 kg左右,中耕培土2~3次,见蕾打顶,根据烟株长势合理进行留叶,留叶数8~12片。发现坏死苗、病苗、虫害苗后及时拔除或换苗,一般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6 调制技术

6.1 成熟采收

在移栽后60~70 d,待叶片发黄、叶尖卷曲、顶叶翻转并呈黄斑时,从上向下分3次采收,每次砍收3~4片,下一次间隔7 d左右采收。通常是选择晴天下午采收较好,采收时用镰刀每片连茎一节一节割下,在阴凉处使用2根草绳相绞,以每扣2~3片烟叶、叶背相靠进行编制。

6.2 调制设施及方法

乌当区新场乡可龙村的农户种晒晾烟面积不大,没有建造晒晾烟调制专用设施,主要在农家院子屋檐下或附近的牛圈等进行悬挂晒晾。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农户由于种烟面积较大,几乎每家都在房屋前后搭建有晒晾烟调制专用棚架,晒烟架用竖、横几根木棒支起,钉(绑)在屋前椽柱或附近的树木上,能稳固挂上烟浪、便于收晒即可。一般架高1.7~2.1 m、架宽4~5 m不等,视场地大小而定。也有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木架上搭建的晒晾烟专用调制棚,既方便晒制又可防雨水,还可减少收晒用工。调制所用的草绳等编烟物资多为自家制作,调制设施见图16。

方法上以3片烟叶为一束编制一扣,扣间距2~3 cm,一浪烟60~80扣,浪长度1.8~2.4 m。编好的烟浪先放在阴凉处晾1~2 d,使其发软,再卷成螺旋状堆放1 d左右,然后展开放在太阳下晒,直到烟筋晒干,再卷成螺旋状晒拐头直到干透,整个晒制过程需30 d左右。晒制状况见图17。

7 贮藏堆放及发酵

烟叶调制结束后,将烟浪卷成螺旋状,用稻草包好,放在木柜里密封保存,或封闭存放于木楼等干燥的地方。这样贮藏可以存放3~5年不坏,除自吸和待客使用外,多余的还可以分期分批拿到市场上出售。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烟草栽培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烟草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 唐远驹.贵州烟草生产合理布局[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

[4] 中国烟草西南农业试验站,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贵州烟草品种资源(卷一)[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

[5] 訾天镇,杨同升.晒晾烟栽培与调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 张肖梅.贵州经济[M].贵阳: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出版社,1939.

[7] 贵州省贵阳市烤烟种植区划项目组.贵州省贵阳市烤烟种植区划[M].贵阳: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火龙果栽培技术篇8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1],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 848h,年平均降水量1 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发表论文网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 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2,3]。

2种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4]。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进行,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10月“小阳春”植苗造林。种植方法为1穴1 株。在已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宜的种植穴,将苗栽其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cm,栽后覆1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4],一般要求1 605~2 505株/hm2,株行距2.3m×2.7m或2m×2m。

3抚育管理发表论文网

一是肥料料管理。幼树(1~5年)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每年需施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肥,次多量少。从苗的4个方向挖穴进行穴施,距离苗10cm左右。进入丰产期(6~9年)主要施氮、磷、钾肥,比例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分 2~3次施肥。进入盛产期(10年以后)消耗较大,需要肥料增多,在500g/株左右,氮、磷、钾比例为5∶3∶2。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钾肥 100g/株,7月施磷肥150 g/株。采用沟施,距树干20cm处沿树干周围开挖10cm深的环形沟,把肥料均匀撒入沟里,盖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状施肥,距树干20cm处按4个方向开挖10cm的4个穴,把肥料分配均匀后撒入穴中,盖上土即可。最好是雨后追肥[5]。二是林树土壤管理。进入冬季,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杂草铺在树塘内。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3次,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以耕代抚[6]。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以豆科较好。

4病虫害防治发表论文网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春季另行补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加强林地管理,清洁林地环境,保持通风通光,降低林内湿度,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 一般一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幼虫取食叶后,吃光后也取食嫩枝树皮和幼果,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防治方法: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招引益鸟捕食害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用白僵孢子22.5~30.0万亿/hm2喷雾防治。发表论文网

5参考文献

[1] 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 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

[3] 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4] 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5):16-17.

[5] 李娟.油茶育苗及其栽培技术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8):143-144.

上一篇:车间布局规划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医疗安全预案及处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