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的栽培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7 16:35:45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1

关键词 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云南元江

中图分类号 S667.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16-01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也称红龙果等[1],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白蛋白、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黄酮和黄酮醇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2],为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近年来,在福建、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都有种植[3]。

元江县坝区海拔350~800 m,年平均温度 23.6 ℃,最热月平均温度28.4 ℃,最冷月平均温度16.5 ℃,全年大于或等于10 ℃以上的活动积温 8 687 ℃,年降雨量500~800 mm,基本终年无霜,有“天然温室”之称,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火龙果的生长。元江县21世纪初引进火龙果进行栽培,由于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产果期长等特点,受到当地果农的喜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县种植达533.33 hm2以上。为了更好地指导火龙果生产,现将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建园

元江县坝区终年无霜,有“天然温室”之称,在年平均温度20 ℃以上地区均可种植火龙果。建园应选择土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团粒结构良好的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的山坡地种植。土壤湿度不得过大、透气要好,否则容易造成根系腐烂。

火龙果种植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管理方便、土地利用率高[4-5]。火龙果要有支撑物使其往上攀爬,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户主要是采用水泥柱支架。以株行距2.5 m×2.5 m的规格设置8 cm×8 cm×210 cm水泥柱,密度1 650 根/hm2,并埋入地下50 cm。

2 育苗定植

元江县主要采用嫁接法育苗,砧木为剑花(霸王花),再用火龙果接穗。元江县全年均可种植火龙果,一般春季移栽较好。定植前在支撑架和水泥柱脚下做2 m宽、40 cm高的种植畦。在水泥柱4个方位各开挖种植穴,穴施有机肥或腐熟的鸡、猪粪、高效复合肥0.5 kg作基肥。每穴种植1苗,即栽植6 600株/hm2,植入种苗后覆盖表土且稍压紧种苗。种植后需浇1次定根水,初期每2~3 d浇水1次,以后保持湿润即可。

3 水肥管理

火龙果幼苗生长期应保持全园土壤潮湿,春夏季节应多浇水,果实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灌溉切忌长时间浸灌,也不要经常整株淋水。科学施肥,幼龄树以氮肥为主,成龄树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微量元素肥料。

在春季新梢萌发和果实膨大期,施三元复合肥200 g/株、有机肥2.5 kg/株[6]。施肥多采用撒施,忌开沟深施。每批幼果形成后,可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全年采果结束后,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0 g/株以及有机肥或腐熟猪粪5 kg/株。

4 整形修剪

幼苗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幼苗生长超过水泥柱前应及时剪去多余侧枝,每株苗只留1条强壮向上枝,将其绑附在水泥柱上。在生长期间,应及时抹除侧芽,一般前期只留1个主干,待植株长到略低于支架时,选留4~5个侧枝作为一级分枝,同时把主干顶打掉。当所留枝条长到50 cm 以上时摘心,再在一级分枝上促发并保留二次分枝5条左右[7]。进入结果期后,应及时剪除萌发的新芽。采果后,应剪除下垂近地面的枝和过密枝及挂过果的老枝、弱枝。

5 花果管理

火龙果有分批开花、花量多的特性,现蕾7~8 d 后应进行人工疏花,每批花每条结果枝留3~4个饱满花蕾。同时辅以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谢花后5~7 d,每枝选留2~3个健壮果实[8],及时摘除病虫果、畸形果。

6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常见病害有茎腐病、基腐病,多在高温、高湿雨季和幼苗期发生,应注意水分管理。常见害虫有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可用人工捕杀、毒铒诱杀、地面撒石灰和农药等进行防治。

7 适时采收

火龙果果皮开始转红,果实外观鼓胀浑圆,且有光泽出现时即可采收[9]。

8 参考文献

[1] 郑良永.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1.

[2] 张福平.火龙果的营养保健功效及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2,6(3):49.

[3] 郑文武,刘永华.我国火龙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热带农业,2008(3):17.

[4] 陈文生,高松峰,谢素金,等.火龙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热带农业,2006(6):56.

[5] 张乔良.火龙果在云南思茅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2(1):78-79.

[6] 兰海滨.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19,122.

[7] 陈标华,彭乃容.红肉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0(8):24-25.

[8] 黄小猛,陈汝顶,刘春冬,等.红星火龙果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科技,2009(5):15-16.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2

关键词: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火龙果是多年生攀授性肉质藤蔓植物,果实清甜,口感极佳,可连续采收30年。火龙果不仅可采摘后直接食用,也可制成各种蜜果制品,如果粉、果酱、果汁饮料,还可在授粉后谢花前采收鲜花制成干燥霸王花干等[1-2],是农民致富的一个新项目。现将火龙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远离工矿厂区和公路主干线,空气、水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由于火龙果耐热不耐寒,宜在年均温度为22~25℃、最低温度不低于5℃、光照充足、坡度不大于20°的平缓地带建园,土壤为pH值在5.5~7.5之间、透气性良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如利用水田种植,四周应规划排水沟[1]。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系统、栽植小区、排灌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规划。一般生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80%~85%,水源林、防护林、防护用地占5%~10%,道路用地占4%,其他用地占4%左右;建环园沟,沟深50~80cm、宽100cm,行间排水沟深30~40cm,以确保排水畅顺。

火龙果有红皮白肉型、红皮红肉型等品种,由于红肉型有自花不亲和的生理特性,因此在种植红皮红肉型品种时,应配置授粉品种以确保其产量,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2]。

2定植

由于火龙果为攀援性肉质植物,种植时需建四方水泥支柱辅助,水泥柱规格为250cm×10cm×10cm。清除园地杂草后,按株行距300cm×250cm定标、立柱,定单柱式水泥柱1200根/hm2,以钢丝索固定,在柱顶加1个直径为70cm的铁圈固定,以便肉质茎攀上柱顶后均匀排位、生长、开化、挂果[3]。

兴宁地区3—11月均适宜种植火龙果,按每柱四方各种1株计算,共植1800株/hm2。选用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30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的扦插苗定植,宜浅植,以防水多阻碍生长,甚至造成烂根,植深为2~5cm,定植后覆盖薄土,淋透定根水。如苗高超过30cm,定植后应将苗茎绑缚在水泥柱上,以利种苗成活攀缠。

3苗期管理

由于火龙果耐旱怕浸,定植初期每隔2~3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和良好的透气性,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雨季应及时排水。火龙果初植新园可套种短期作物,既可提高地力、减少杂草,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套种的品种有花生、大豆、绿肥等。当火龙果的爬上柱顶后,提倡生草法栽培管理,以利保水保土。在每次雨后,视根系情况进行培土盖根,新植园冬季也应培土护苗。

4科学肥水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和微生物肥为辅,确保对环境和果品不造成污染。用猪、牛栏肥或土杂肥30t/hm2+花生饼或菜籽饼750kg/hm2+钙镁磷肥225kg/hm2混合堆沤,经50℃以上发酵7d,充分混合、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施肥可分为基肥、土壤追肥、根外追肥。在定植前30~40d在水泥柱四周挖浅穴,施腐熟有机肥,并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定植成活后7d,淋施1次薄肥水,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15d后施促梢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kg;始花期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kg、复合肥0.2kg,促进花蕾的发育生长;开花结果期施壮花壮果肥,每柱施混合有机肥10kg、复合肥0.1kg,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及恢复树势;在花芽分化期至果实膨大期除土壤埋施肥料外,可配合根外追肥,以促进花果生长,喷施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d喷1次,采收前15d停喷。

5整形修剪

火龙果肉质茎生长快速,分枝力强。为促进肉质茎的生长和结果质量,肉质茎在攀援至柱顶前只保留1条主茎,剪掉其他分枝。当肉质茎超过水泥柱高时截顶,把茎蔓分成3个以上的自然下垂枝,横架在柱顶铁圈上长成结果枝。每棵进入结果期的植株,保留2/3分枝为结果母枝,其余分枝抹除花蕾,并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将其培养为强壮的后备结果茎蔓。每年收摘结束后,剪去产果后衰老的茎蔓及垂地遮阴的茎蔓,促进新茎生长。

6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

火龙果花期特性是分批开花、花量多,为保证果实的品质,现花苞7~8d后应进行人工疏花,每条结果母枝留1~2个饱满花蕾。在幼果期要进行人工疏果,每条水泥柱同一期挂果数不宜超过20个。若种植红肉型火龙果,由于其自花授粉不亲和、坐果率低,需辅以人工授粉,即开花时收集白肉型品种的花粉对红肉型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经选留果实后进行套袋,实践证明,用牛皮纸套效果很好,其果实均匀成熟、商品性一致,果实套袋后可防止虫、蜂叮咬,达到无公害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7生草栽培

火龙果生草栽培即在火龙果田间或全园种植对火龙果有益的特定品种的草(火龙果园专用草种或优质牧草品种)或豆科作物,是火龙果园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火龙果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果园耕作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8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害很少,而且果皮有蜡质保护,几乎不使用农药。常见病虫害有蜗牛、蚜虫、果实蝇、线虫等,应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4]。

8.1农业防治

做好品种布局,同一小区避免种植熟期差异大的品种;选用高抗或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抗病害能力;创造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不利病虫生长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及时疏除病虫枝、花、果,并集中作无公害处理,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虫源。

8.2物理防治

用诱杀剂全年诱杀果实蝇雄虫,减少虫口基数;植株抽出嫩芽时局部进行人工捕杀蚜虫;梅雨季节喷3%盐水,当蜗牛从植株上跌落,放鸭捕杀蜗牛;施放茶籽饼杀治线虫等。

9适时收获上市

夏、秋季(6—11月)是收摘火龙果旺季,果实自开花起40~50d成熟,以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变短、颜色变淡时即可收摘,对同一批花的果实分5~6d收完。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采运过程避免机械损伤和曝晒。

10参考文献

[1]杨巧云,邹琼,吕淑玉,等.日光温火龙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58.

[2]郑良水.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1.

[3]黎均.火龙果栽培技术[J].花卉,2002(11):20-21.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3

关键词 火龙果;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86-03

潮阳区金灶镇是汕头市的香蕉主产区,近年因枯萎病影响,部分农户有转产念头。因此,引进了15个火龙果品种进行示范试种,并研究其栽培技术。试验在金灶镇玉路村江畔公司的火龙果园进行。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3 ℃,冬季几乎无霜冻,1月日平均温度13.6 ℃,日照时数2 000~3 000 h,降雨量1 600 mm左右。2011年10月建立了品种试验园,从各地引进了15个品种,比较各品种的性状。试验采用单体立柱种植,柱距2 m,柱行距3 m,畦宽2.5 m,柱高1.5 m,每柱种植4株,共110柱,每个品种7~8柱。对参试品种物候期、营养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抗性和丰产性等特性进行观察,通过比较确定推广利用价值。现将其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表现

1.1 物候期

火龙果种植后,翌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条件要求不严,只要养分积累充足,4―5月适当制水,便能分化花芽,抽生花蕾并开花结果,此后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进行,直至11月收果结束,又进入营养生长。

试验结果显示,15个品种的物候期比较接近,多数品种现蕾期在4月中旬,开花期在5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旬,其中,紫水晶、白水晶比较迟,现蕾期在4月下旬,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也稍晚,分e在5月中旬和6月下旬。

1.2 营养生长习性

火龙果在金灶镇玉路村栽培,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除冬季生长较慢外,其他季节的生长都比较旺盛,但枝条生长最快、最集中出现在4―5月,每年4月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出现第1次枝条生长旺盛期。据测定,日平均气温25~35 ℃,平均每天生长2 cm以上,并随着气温的升高,枝条的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当温度达到40 ℃以上时,枝条生长减缓或相对停顿;当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因为大量营养物质输送给果实生长,枝条生长受到抑制。10月底至11月由于花果急剧减少而出现了第2次枝条生长旺盛期;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枝条缓慢生长,当气温低于12 ℃时,枝条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1.3 开花结果习性

在开花结果习性方面,各个品种基本一致,定植满1年后,只要温度条件适合,枝条生长健壮,即可进行花芽分化,开始开花结果。火龙果开花时间较短,开花至凋谢只有1个晚上。一般日落1 h后开花,花药裂开;于20:30左右花蕾散开,如漏斗状,此时花萼呈黄绿色,肉质厚,呈鳞片状,向后反卷,花瓣白色或呈红白色,授粉后柱头裂片呈褐色;至凌晨1:00左右花径最大,此时授粉能力最强,之后开始逐渐凋萎;至9:00完全凋谢。在15个新品种中,引自炮台的白肉品种和引自溪南的红肉品种为自交结实型品种,自然授粉率较高,但通过人工授粉,其果实更大、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其他为自交不结实型,自然授粉坐果率低于10%。通过人工授粉,多数品种坐果率可提高到90%左右,但引自炮台的红肉品种人工授粉的坐果率也不足10%,该品种花特别多,适合作为花用品种。另外,引自揭西的品种果脐周围的鳞片短小或缺失,成熟时果脐容易裂开。

1.4 产量、品质与抗性

试验结果显示,15个品种平均产量为37.5 t/hm2,平均单果重350 g。其中以引自溪南的红肉品种产量最高,达到45 t/hm2,而白水晶和炮台红肉最低,这2个品种人工授粉也难以坐果。品质方面,15个品种也比较接近,果肉嫩软,酸甜适中,固形物10%~16.5%,可滴定酸0.10~0.23 g/mL,口感均较佳,均适合鲜食。抗性方面,15个品种均能在冬季低温下正常生长,没有出现冻害症状。田间以溪南红肉生长最为健壮,枝条粗大,色泽浓绿,病斑最少,说明其抗病性最强。而引自揭西的品种耐高温的能力比其他品种要差些,主要表现为遇到高温时(38 ℃以上),枝条很快发黄呈白色灼伤状,影响光合作用。

2 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与规划

2.1.1 园地选择。火龙果适应性强,无论平地、山坡地、水田或旱地均可种植。但要取得高产优质,则宜选择年均温在21~25 ℃、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5 ℃、光照充足、交通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地区建园;园地土壤pH值在5.5~7.5之间,且透气性及排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以砂壤土为宜。冬季霜冻较重地区及难排水的低洼地,均不适合种植火龙果。

2.1.2 修好排水沟。火龙果耐旱不耐湿,对排水系统要求严格。一般要在果园周围修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深度为60~80 cm。而行间修浅沟即可,一般沟深为30~40 cm。排水不良的园地,到了雨季常出现园土渍水状态,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吸收,植株长势不良、萎黄多病[1]。

2.1.3 株(柱)行距。火龙果茎为肉质,因此要有支撑物使其往上攀爬,枝条到顶后自然下垂,垂下的枝条才容易开花结果。因此,多采用立柱式栽培。推荐的株行距为(2.0~2.5)m×3.0 m,按设定株距起畦立柱种植。水泥柱(7~8)cm×(7~8)cm,高2 m,入土0.5 m,地面高1.5 m。柱上安装直径70 cm左右的铁圈,铁圈包扎废旧单车轮胎。

2.1.4 整地施基肥。水田地或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应采用高畦栽培,并打破犁底层,以利排水顺畅。整地前先均匀撒施富含粗纤维质的堆肥,其用量应视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定。一般参考用量:低于2%时,其用量为30.0~37.5 t/hm2;介于2%~3%时,用量为18.75~30.00 t/hm2;高于3%时,用量为9.75~15.00 t/hm2。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会因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而逐步减少,所以在每年冬季修剪后,要追施含氮量高的有机质肥,促进新梢萌发生长[2-3]。同时为保护根系,维持其活力,可在畦面做适当覆盖,以抑制杂草生长,也有利于根群的生长。

2.2 育苗

2.2.1 扦插繁殖。选取健壮枝条,切成30 cm长茎段,下端切成短楔形,置于阴凉处,于7~10 d后扦插,比较容易发根长芽,若剪下后马上扦插,则基部容易腐烂。育苗床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插前苗地先混入适量有机肥、谷壳、磷肥等,上层再覆盖1层表土层。

2.2.2 嫁接繁殖。砧木选用霸王鞭,砧木和接穗在适当位置横切1刀,中间维管束对准,用牙签对接,细线绑定。

2.3 定植

2.3.1 种苗选择。要求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 30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

2.3.2 栽植季节。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植后1年开花结果,因此在3―5月栽种较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2.3.3 栽植方法。每柱定植2~4株,定植宜浅不宜深,将种苗贴着立柱轻轻放下,根系均匀摊开,逐层盖上细土,并用布条将苗绑紧在立柱上,然后淋适量定根水[4]。

2.4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初期管理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3~5 d浇1次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根系露出的要及时盖土;果苗生长过程要适时将苗茎绑在水泥柱上。新芽抽出后5 d左右,可施1次水肥;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植株抗病力。第1年施肥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每月施肥1~2次,注意N、P、K肥应均衡。火龙果根系浅生,多数分布在畦面表土层,用锄头除草易伤根,田间杂草最好人工拔除,或割除,然后将杂草就地覆盖,既增加表土湿度,降低土温,防止烈日曝晒伤及根系,又增加土壤有机质。

2.5 水肥管理

2.5.1 水分管理。火龙果的根系不耐浸,大雨及排水不良容易伤及根系。一般根部被水浸泡24 h即会伤及大部分的根系,从而造成植株逐渐凋萎。火龙果根系浅,且广布于表土层,表土需全年维持湿润状态才能确保根系的活力,因此畦面应进行覆盖,而沟底采用生草栽培,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平衡水分供应。有条件的果园可装上水肥一体化简易喷灌系统,既可灌水,又可喷肥,通过喷灌系统调节土壤水分供给,也可均匀调控有机液肥的喷施[5]。

2.5.2 施肥。火龙果叶退化为刺,茎披厚膜,茎表面吸收性差。因此,应多实行土壤施肥,少用叶面喷肥。火龙果生长速度快,全年均能生长,开花结果期长达6~7个月,根系又浅生,因此施肥要勤施薄施。一是基肥(过冬肥)。11 月下旬至12 月修剪后全园撒施富含粗纤维质的有机肥,施用量参照上述(2.1.4整地施基肥),并加入含有较高氮、磷、钾的有机肥。二是追肥。火龙果第2年进入结果期,按照结果树进行施肥。促梢肥于3月施,应重施,以氮为主,磷、钾配合,促进生长,并全园撒施石灰粉600~750 kg/hm2,以中和土壤酸性,补充钙元素和杀灭田间越冬病虫[6]。促花壮花肥于5月上旬施,以硫酸钾为主,氮、钙、磷肥为辅。保果壮果肥于6―11月每批果施2次薄肥,开花7 d内施1次高氮复合肥,在果实转色期施1次腐熟优质豆饼肥+草木灰。一般产量为22.5 t/hm2的施肥量为纯N 3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525 kg/hm2。

2.6 整形修剪

植株攀柱生长时,只保留1个主茎,主茎超过水泥柱时剪顶,促其分生侧芽,选留4~5条侧芽作为一级分枝,分枝长30 cm左右时摘心,促发5条左右的二级分枝,二级分枝老熟即可开花结果。进入结果期后,应及时剪去结果枝上萌发的新芽(特别是在3月的新芽生长期,促使结果枝充实),疏除老枝、衰弱枝、过密枝,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

2.7 授粉

火龙果有自花不亲和现象,尤其是一些红皮红肉类型,坐果率较低,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火龙果的花一般在21:00左右完全开放,此时进行人工授粉最好。用毛笔将花粉收集到干净的器皿中,再用毛笔蘸上花粉在柱头触碰4~5次即可。

2.8 疏花疏果

2.8.1 疏蕾。在花蕾2 cm时第1次疏蕾,每枝只留大小一致的花蕾1个。开花时第2次疏蕾,只留1~2 d内开花的花蕾。

2.8.2 疏果。谢花后剪除弱茎蔓及其果、病虫果、畸形果。

2.8.3 套袋。谢花后喷施1次防治病虫的药剂,然后再套蓝色聚乙烯薄膜袋。

2.9 病虫害防治

2.9.1 病害防治。火龙果病害主要有茎腐病、基腐病、枯萎病、疮痂病、茎黑斑病、茎枯病、软腐病、溃疡病、茎斑病和病毒病。火龙果整个植株都是肉质的,肉质茎一旦衰弱染病,多种病菌可以同时入侵发病,所以类似病状往往有多种病菌同时存在。从田间火龙果病害的发生情况看,防治措施主要应该采用农业防治,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和p少初侵染菌原为主,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增施有机肥,适时配施磷、钾肥,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水分管理,避免过干、过湿伤及根系,导致植株衰弱容易染病;在冬季清园时,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进行喷雾,消灭多数害虫和病原菌,降低越冬病虫害基数;在每一批花谢花后,喷1次广谱杀菌剂如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咪鲜胺等,然后套袋;湿度大的季节注意防病,雨后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多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铜制剂、农用链霉素等,1周后再喷1次,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2.9.2 虫害防治。一是介壳虫类、蚜虫。可喷2.5%天王星2 000倍液、吡虫啉3 000倍液,10 d后再喷1次。冬季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进行喷雾,消灭越冬代的幼虫和卵,降低大田虫口基数。二是害螨类有红蜘蛛、锈蜘蛛等。可选用24%螺螨酯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杀。三是蛾类有刺蠖、毒蛾等。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喷杀。四是蜗牛。以白菜诱集,后撒石灰粉扑杀;或用多聚乙醛配制成含2.5%~6.0%有效成分的玉米粉毒饵,在傍晚时撒施诱杀。

2.10 采收

火龙果采果期在6―11月。果实由绿变红5~7 d后即可采收。采收时,按同一花期结的果,从果梗部位剪下。采收搬运过程中要避免碰伤、压伤、曝晒。采收后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分级、包装、标识、入库。

3 参考文献

[1] 解开治,李朋星,徐培智,等.火龙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46-47.

[2] 兰海滨.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19.

[3] 冯奕玺.火龙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2002(3):36-40.

[4] 张乔良.火龙果在云南思茅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2(1):78-79.

[5] 耿以工,王景怀,邓永卓,等.天津地区火龙果设施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2(2):16-18.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4

【摘要】  【目的】比较阳春砂的3个栽培品种长果、圆果及春选果实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甲苯法对3个不同品种10个批次的阳春砂中乙酸龙脑酯、挥发油、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阳春砂3个栽培品种长果、圆果、春选中挥发油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春选品种乙酸龙脑酯含量较长果、圆果显著偏低(p<005)。3个品种水分含量均小于150 ml/kg,符合药典要求。【结论】不同栽培品种阳春砂的化学成分含量有所不同。

【关键词】  阳春砂/化学;挥发油/分析;乙酸龙脑酯/分析;色谱法,气相

研究显示阳春砂道地产区的栽培品种有长果和圆果阳春砂[1],在广东省阳春市砂仁试验示范场(简称砂仁示范场)还有小面积种植的选育中品种“春选”阳春砂。它们在形态和开花习性上均存在差异[2]。为进一步考察它们的品质区别,本研究测定了阳春市不同产区3个栽培品种阳春砂干燥成熟果实的挥发油、水分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0批道地药材阳春砂果实分别来源于阳春蟠龙、阳春春湾大垌、阳春永宁庙龙、阳春双窑大陈、阳春春湾、阳春砂仁示范场等地,均为2007~2008年采收。样品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詹若挺教授鉴定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avl)的干燥成熟果实。

12仪器与试剂hp6890型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xr 205 smdr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乙酸龙脑酯对照品(批号:110759200303)、萘对照品(批号:11673200602)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流动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13挥发油含量测定取阳春砂供试品,去壳,将种子团置铜盅捣碎,过2~3号筛,取约20 g,称定质量,置1 000 ml磨口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300 ml,浸泡1 h,参照挥发油含量测定甲法[3]测定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含量。每个批次平行测定3次。

14水分含量测定取阳春砂供试品,置铜盅捣碎成直径不超过3 mm的颗粒或碎片,取约20 g,称定质量,置500 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200 ml,参照水分测定第2法[3]测定并计算供试品含水量。每个批次平行测定3次。

15乙酸龙脑酯含量测定[4-5]

151色谱条件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 ℃,气化室温度:250 ℃,分流比为50∶1,流动相为n2,流速为15 ml/min;程序升温,起始温度70 ℃,保持1 min,以10 ℃/min速度上升至280 ℃,保持3 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300 ℃,h2为30 ml/min,空气为400 ml/min。尾吹气为n2,流速为30 ml/min。

152对照品溶液制备取乙酸龙脑酯适量,精密称定,置25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7544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153内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萘适量,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0905 6 mg/ml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

154供试品溶液制备取13项下提取所得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02 g,振摇,静置过夜。精密吸取脱水后的挥发油10 μl,置1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上述溶液05 ml置1 ml容量瓶中,加入内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155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05、01、02、03、04、05 ml,分别置于1 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05 ml,再加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吸取1 μl,按15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以对照品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y,以对照品的进样量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y=1785 7x-0091 1,r=0999 6,结果表明乙酸龙脑酯在0377 2~3772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宁鑫,等.不同栽培品种阳春砂的化学成分比较第3期156精密度实验取155项下的溶液,按照相同方法测定,连续进样10次,每次进样1 μl,以萘为内标,按乙酸龙脑酯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计算,结果峰面积之比的sr为064%(n=10),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157测定方法吸取供试品溶液1 μl,按照15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乙酸龙脑酯含量。每个批次平行测定3次。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α=055。

2结果

21气相色谱图按拟定的色谱条件测定,所得色谱图见图1,内标物的保留时间tr=7955~7958 min,乙酸龙脑酯的保留时间tr=9255~9259 min,表明方法稳定。

22不同栽培品种阳春砂的挥发油、水分、乙酸龙脑酯含量测定表1结果显示:3个品种阳春砂水分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低表1不同栽培品种阳春砂样品中挥发油、水分和乙酸龙脑酯含量测定结果

于150 ml/kg,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中砂仁项下规定。3个品种挥发油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春选阳春砂乙酸龙脑酯含量偏低,与长果、圆果阳春砂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本实验分析测定了道地产区3个栽培品种10个批次的阳春砂挥发油、水分及乙酸龙脑酯含量,为阳春砂不同品种的质量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自阳春市5个不同产区的长果阳春砂品种,其中有2个批次(cg080829、cg080828)挥发油含量低于30 ml/kg,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砂仁项下的规定,这可能受不同生态环境或采收后处理、保存方式不同的影响。

乙酸龙脑酯是砂仁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本课题组利用气质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了不同批次阳春砂挥发油,结果显示多数挥发油样品中乙酸龙脑酯的相对百分含量超过60%(待发表)。乙酸龙脑酯也是砂仁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及抑制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运动等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阳春砂春选品种乙酸龙脑酯含量较其他2个品种低,其药效是否也存在区别有待研究。另外,由于本实验中测定的春选品种批次较少,因此要进一步确证以上结论,还需要收集更多的阳春砂春选样品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丹雁,刘军民,徐鸿华. 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的比较鉴别[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22(1) :1.

[2] 杨锦芬,何瑞,詹若挺,等. 道地产区阳春砂不同栽培品种果实、花形态特征的调查与分析研究[c]. 全国第八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42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57,附录47.

[4] 曾元儿,胡冬生,丁平,等. 砂仁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1999,24(11):651

[5] 刘波,刘红斌,王京昆,等. 阳春砂仁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 2008,30(3):286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5

柿子膳食纤维饮料加工技术研究杨正兴,吕桂善,黄伶俐

恭城月柿叶片分析初报常运涛,梁菊秀

银杏人工授粉试验李萍

赤霉素处理茄子种子对发芽的影响唐学军,李玉洪

葡萄套袋技术初探沈丽娟,王辑义,陈爱军

石灰氮打破梨休眠试验简报南方园艺 白先进,文仁德,常运涛,覃宝安,万保雄

找出差距采取对策变柑橘大国为强国沈兆敏

抓好蔬菜安全生产迎接WTO的挑战史庆华

加入WTO广西香蕉产业化经营探讨李钰

对广西沙田柚气候区划的探讨涂方旭,李艳兰,苏志

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促进经济发展邓热和

改进与提高柑橘商品质量的关键技术石健泉,秦连发

花柰山地高优栽培技术小结钟德民

火龙果的栽培要点冯奕玺

荔枝保花保果技术谢国干,林诗森,符珊

美味猕猴桃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王熙龙,李晓峰

龟背竹的栽培技术吴延军,周惠民

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防治柑橘疮痂病的药效试验王洪祥,林荷芳,王普形

桂西地区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措施郑文武

斜纹夜娥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赵小龙,张社南,刘升球,李贤良,陆月坚,雷荣萍

香蕉日灼病防治李鄂平,黄君章

翠康生力液与翠康钙宝在玉环柚上的应用效果翁法令,柯甫志,徐建国

红龙芒引种初报黄慧,黄台明,李雄辉

玉环柚种子败育技术研究简报南方园艺 陈方永

柑橘多头高接换种技术要点丁舜之

月柿缺铁症及其矫治方法王绍斌

秋冬甘蓝的病虫防治邓庆城

山地幼龄柿园天牛防治技巧王绍斌

观赏葫芦的引种及栽培要点张春叶,朱凤林

荔枝冬梢促花新技术庞博泽

秀石荔的栽培要点谢创平

夏橙园的春季管理石健泉

早熟温州蜜柑1~2月栽培管理要点岑金翠

绿色食品--"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陈腾土,黄雄芳

极早熟无核葡萄--蓝色海洋杨邦伦,正

桂中龙眼重灾后果园管理经验朱安定

三华李防冻抗冻经验李志坚

龙眼防"冲梢"措施林俊杰,杨志明

芹菜反季节栽培经验黄维德

白果叶枯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丁舜之

大棚鲜食玉米的栽培经验余友敏

幼龄龙眼树超载挂果的对应措施罗文华

花仙子西瓜夏季栽培要点阎勇,韦祖远

黄花梨早结丰产栽培经验黄世海

南丰蜜橘高品质管理技术要点莫源敦

PBO在荔枝上增产效果初报庞博泽

破除葫芦种子休眠预措处理技术的研究刘振国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陈锐亮,杨振德

千方百计搞好水果流通工作张明沛

KD吸水酯试验初报胡世全,蔡宏春,李乃华,黄光新

钦州市水果生产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李云昌

柑桔遗传资源的保存罗君琴,李丽,王君晖,胡安生

浅谈天峨县水果生产发展之路南方园艺 杨艳芝

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陈开蔡,王安全,李家文

"莆选一号"枇杷丰产优质关键技术陈世平,陈光铭,陈昌铭

芒果栽培技术要点欧世金

果蔬、盆景兼用植物--香艳梨的栽培技术谢秀菊

四季香葱丰产栽培要点李仕品,韦茜

影响奈李坐果因素及其增产措施阳明宇,饶喆

夏秋大白菜丰产栽培技术梁祖珍

香蕉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冯奕玺

柑桔主要病害的综合治理邱柱石

芒果果实象甲防治措施韦修平

20%噻菌铜胶悬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王玉根,陈道茂,林荷芳,王立宏

龙眼药物催花试验效果蒋雪林,苏维佳,刘耀成,黄树长

ABT生根粉在林果业和花卉上的应用翔

啶虫脒对桔蚜的毒力测定张戈壁,阳廷密

30%乐·甲氰乳油对菜青虫毒力测定高克义,张戈壁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组培快繁技术梁张慧,谢映忠

南方早熟桃栽培要点甘显汉,谢安琪,黎承东,宁虎

柑桔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改进意见彭文云,杨邦伦,正HtTp://

观赏花木的春插育苗技术李伊嘉

香蕉裂果的防治措施李鄂平

竹结构大棚草莓栽培要点马爱民,宗文昊,吴强

保健野生蔬菜--少花龙葵的栽培技术徐淑元,孙怀志,谭雪

桃李流胶病的防治措施王婷

介绍几种环境绿化草坪新草种薛志成

芒果优良品种介绍欧世金

加入WTO后,宽皮桔和荔枝暂时不会受大冲击

澳大利亚果蔬考察报告区善汉,甘海峰,常运涛

中熟温州蜜柑高接换种死树原因及对策南方园艺 蒋贵运

沙田柚旺长树投产、低产树高产的改造技术何斌,张泽萱,于钟平,石健泉

龙眼花穗"冲梢"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吴仁山

山葡萄冬季修剪要点莫连庆

夏橙园的秋季管理何斌,张泽萱,石健泉

椪柑园9~10月份管理技术要点何斌,张泽萱,石健泉

罗伯逊脐橙果园土壤脲酶活性研究陈耕云,叶家颖

疏果及套袋对沙田柚果实的影响黄桂香,卢美英,蔡龙德,何静,万益盛,徐炯志,宾长德

广西大玉余甘果开发现状及展望陈腾土,邱柱石

北流市水果生产发展规划及措施梁泽标

桂林市虞山公园绿化发行的构思徐侨弟

美国杂交柚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李仕品,韦茜

南方山地银杏速生早结丰产栽培技术李萍,覃文显

绿色食品--南丹县板栗生产技术李林栋,李永权

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李传宝

板栗幼树施用多效唑控梢促苞试验吴肇致,黎承东,谢安琪,宁虎

绿色果品栽培技术刘泽平

橄榄"早丰优"的栽培技术要点王英,梁君伟

桂林梨树叶斑病的识别及防治邱柱石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南方园艺 段崇涛,徐希玉,亓振翠

三种花卉锈病的识别及防治李应征,邓伯勋,杨玉萍

梨树高接花芽试验李顺辉,黄志琼

沙田柚果实套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冯辉先,王绍斌

桂香龙眼的选育过程及综合评价庞新华,陈有志,周金光,黄锦媛,陈显双

龙胜县椪柑品质下降原因及改进措施蒋爱军,蒲海群

克服克螨特柑桔药害的技术措施王绍斌

柑桔害螨防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唐明丽

不同修剪时期对北海葡萄春季萌芽的影响阳明宇

怎样培育好钻石玫瑰王继煌

防癌、抗衰老的果树--余甘刘荣光

樱桃番茄品种引种观察初报叶希,谢怡青

柿树丰产栽培技术刘贵川

早熟梨栽培技术雷桂芝

无公害荔浦芋病虫害防治技术南方园艺 陈良,邱祖杨

第二届中国甜橙产业化论坛暨名优柑桔产品展销会在桂林·恭城召开

辣椒萎蔫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唐学军

板栗南瓜立架栽培技术朱保民

鲜果樱桃的无公害栽培华山林

麻菇室外栽培技术柳莲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田静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6

关键词 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贵州省;石漠化山区

中图分类号 S668.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07-03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芝麻果、仙蜜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Hylocereus undatus)和蛇鞭柱属(Seleniereus)植物,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而得名[1]。火龙果英文俗称Pitaya,在欧洲、澳洲和美国,这些火龙果果实也被叫作“dragon fruit”或“dragon pearl fruit”[2]。火龙果营养丰富,不但含有丰富磷、钾、镁、锌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低聚糖、花青苷、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植物性白蛋白及水溶性膳食纤维等具有特殊功能性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低血胆固醇、减肥、解重金属中毒、减轻便秘、抗肿瘤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3]。火龙果起源于墨西哥、中南美洲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古巴、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热带森林[4],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省,大陆则是90年代末才开始引种[5],贵州省则是在21世纪初才进行引种试种。本文针对适宜火龙果种植的贵州南亚热带石漠化地区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在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者参考。

1 火龙果适生环境

火龙果喜光耐阴、喜温不耐寒,火龙果在日光子通量为2 mol/m2・d即有净CO2吸收作用,在日光子通量为20 mol/m2・d达最大值(夏季中午日光子通量为56~66 mol/m2・d或11万~13万lx),超过20 mol/m2・d,即产生光合阻抑作用,净CO2吸收降低[6],可见夏季强光照不利于火龙果生长,适当遮荫或与其他作物间种有利于火龙果生长。火龙果生长温度为11~38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当温度低于5 ℃时,火龙果幼嫩部分即受到冷害,低于0 ℃,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火龙果幼苗和成龄树的枝条受到明显冻害[7]。虽然火龙果喜温忌冷,但过高温度会严重抑制其生长,当火龙果曝露于昼夜温度为35/25 ℃时,其CO2净吸收速率下降,当昼夜温度为42/32 ℃时,其总的CO2日净吸收变为0[8],可见在炎热夏季,当温度超过35 ℃时,应采取喷水或遮阴方式降温。火龙果为景天酸代谢植物,其叶退化成肉质茎,较耐干旱,不耐涝,但长期干旱严重影响其光合作用和生长,Nobel et al[6]研究表明,经过仅10 d干旱处理,火龙果总的CO2净吸收下降57%,因而良好水分是火龙果高产优质必要条件。火龙果适应多种类型土壤,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为6.0~7.5壤土最为适合生长。

2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壤与气候特点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具有土少,岩石多,土层浅薄,大多没有过渡“C”层,易受冲刷等特点。在气候上具有干湿季分明特点,雨季集中在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85%。另外,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昼夜温差大,在夏天有的地方白天温度高达43 ℃,夜晚仅有20 ℃,在冬季1―2月温度最低,应做好火龙果防寒保温工作。据报道[9],在年总积温5 000 ℃,年平均温度18.7 ℃的岩溶石漠化山区,火龙果能正常开花结果。贵州省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红水河谷海拔700 m以下,都柳江、乌江、赤水河谷海拔500 m以下地区均可满足这些条件[9-10]。

3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1 园地建立

火龙果生长需要一定温度,与广东、广西南部地区相比,贵州省南亚热带石漠化山区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宜选择海拔较低,向阳坡地进行建园。建园时按株行距约2 m×3 m进行定点种植,如遇岩石,则在有土的地方定点,或在岩石低洼处、石缝客土30~50 kg后再定点种植。火龙果忌涝,在低洼、易水浸的地方应起畦种植,畦高20~30 cm。由于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层薄,贮水能力差,岩层漏水性强,干、湿季分明,季节性干旱非常明显,为了保持火龙果正常水分供应,应在果园垂直高差约10 m地方建立贮水池,同时在贮水池稍高处建一肥水池,贮水池与肥水池体积依灌溉面积确定。

3.2 品种选择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山多路陡,石多土少,运输成本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其潜在产量相对较低,所以应选择市场上售价较好或抗逆性较强优良品种如红水金、白水金、石火泉等,而不是高产但质量较差品种。种植时不能自花授粉品种(一般情况下红皮红肉品种大多不能自花授粉,红皮白肉品种能自花授粉)应搭配5%~8%授粉品种,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11]。

3.3 适期定植

适宜火龙果种植的时间为3―11月,但以3―5月最为适宜,这时期雨水相对较少,温度逐步回升,非常有利于火龙果生长。火龙果属多年生攀缘性植物,因而要搭架种植,搭架方式有搭棚、立柱拉线、立柱套水泥盘,搭棚种植成本较高,生产大多以后二者为主,贵州石漠化山区地形复杂,岩石与泥土分布没有一定规律性,因而以立柱套水泥盘方式种植为最佳。在定植点立一长×宽×高为10 cm×10 cm×180 cm水泥柱,水泥柱入土40~50 cm,然后在水泥柱顶部用混凝土做1个内径约为40 cm,外径为44~46 cm,内径分成3~4个格的水泥盘,火龙果沿着水泥柱攀附进行生长,然后从水泥盘3或4个分格中穿出。在离水泥柱约8 cm处绕水泥柱分别挖3~4个植穴,穴深×长×宽约为10 cm×20 cm×20 cm,每植穴施腐熟有机肥4~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0.25 kg,与土混匀后,每穴植长度约30 cm,已长根的健壮无病火龙果苗,每柱植3~4株。火龙果根系喜欢透气环境,种植时深度不宜过深,以入土3~5 cm为宜。

3.4 土壤管理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山高坡陡,土层薄,基岩出露浅,降雨集中,土壤易被冲蚀,因而水土保持工作是火龙果果园土壤管理中重要一环。火龙果果园水土保持主要是树盘覆盖和生草,在柱周围可用水稻秆、玉米秆、甘蔗叶、豆杆等进行覆盖,株行间可进行生草覆盖,在雨季可防止雨水冲刷,在干旱冬季收割杂草,覆盖树盘,有利于土壤保水和保肥。

3.5 肥水管理

火龙果是一种喜磷、钾、钙、镁植物,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土壤磷含量普遍较低,应注重磷肥施用。火龙果生长需要氮磷钾比例约为N∶P2O5∶K2O=1.00∶0.38∶2.35,需要钾比例较高。由于钾肥利用效率比氮肥利用率低1.6~2.0倍,施于火龙果肥料氮钾比例约为N∶K2O=1.00∶(1.18~1.41)。一年生火龙果需要养分较少,适宜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年冬季每桩施有机肥15~30 kg和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0 kg,然后在3月、6月、9月分别施3次氮肥和钾肥,每桩每次约施用尿素0.022 kg、硫酸钾0.026 kg。二年生火龙果,施肥量应比一年生火龙果增加150%~200%。成龄火龙果常规施肥可分为4次,分别为采果后11月底、此期主要施用有机肥与磷肥,每桩施有机肥15~2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1.5 kg,此期少施或不施氮肥,以提高火龙果抗寒能力;第2次为3月底,主要为促梢生长,此期氮占比例稍高,氮钾比约为N∶K2O=1.0∶(0.8~1.0),每桩施尿素0.15 kg、硫酸钾0.14 kg;第3次为5月底,第4次为8月中旬,这2次主要是促花果肥,施用氮钾比例相同,每桩分别为施用氮素0.15 kg、硫酸钾0.22 kg。贵州省石漠化山区季节性干旱较为频繁,特别是冬春旱较为严重,要保证火龙果高产优质,必须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每1行拉1条灌溉管道,然后在每桩火龙果处闭合连接1条长1.0~1.4 m,每隔15~20 cm打一直径4~8 mm滴头的滴灌管。火龙果根系较浅,每次滴肥液时间不能过长,以1.0~1.5 h,肥液渗透深度以不超过45 cm为宜。肥液浓度为0.15%~0.40%,干旱季节使用稀浓度,雨季使用高浓度。施用时间和施用频率为3月、4月、10月每月施用1次,6―9月每月施用2次,每桩每次施用肥液20~30 kg[12]。在较干旱季节,每月滴1~2次清水,每次滴0.8~1.2 h,以保证火龙果对水分需求,促进火龙果生长。此外,缺硼和锌土壤,每桩每年可施用硼砂60~90 g、硫酸锌30~60 g。在果实生长发育期,每桩施用花生麸水10~20 kg可提高火龙果甜度。

3.6 整形修剪

火龙果定植后只留单株生长,其余侧芽抹除,并把单株用纤维绳绑在水泥柱上,引导植株穿过水泥盘架格子,植株穿过水泥盘架格子后,开始留芽,每个芽最好相隔20 cm以上,每个植株留3~5个芽作为一级分枝,其余芽抹去。一级分枝长出的芽根据其出芽位置留2~4条,所留的芽不要与其他植株长出芽生长方向重叠,使每桩火龙果植株长出枝条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抹芽时间宜以芽长3~5 cm为宜,过长抹除会造成养分浪费。开花结果后,为保证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均衡,在开花结果第1年应疏除部分花蕾,结果以后的植株留春芽,冬芽抹除。对结果3年以上植株,每年末批果采果后把一至二年生的结果枝条根据植株情况进行短截或疏除,并剪去病虫枝、弱枝以利通风透光,并促其抽发健壮新梢,成熟新梢所结果实品质优于老枝条。但由于贵州省石漠化山区热量较低,与热带地区相比,其火龙果冬春季生长较慢,不宜过量修剪枝条,特别不宜过量修剪二至三年生植株枝条。

3.7 花果管理

3.7.1 人工授粉。有些火龙果品种不能自花授粉,一般需要人工授粉才能保证坐果率和果实产量。气温高的季节,火龙果常在夜间开花,气温低的季节在傍晚或清晨开花。进行人工授粉,可在傍晚或夜晚花开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

3.7.2 疏花疏果。疏花疏果是提高火龙果品质重要途径,可明显提高枝条上单个火龙果重量和品质。疏花宜早,在花蕾长至3~5 cm时即可抹除,每枝条每批花留饱满花2~3个。当小果横茎达2 cm时,把畸形果、病虫害果、小果除去,每枝条根据其长度和健壮程度每批留1~2个果。

3.7.3 疏花与产量调控。贵州省石漠化山区6―8月为雨季,特别是7月和8月初,下雨次数多,雨量大,光照不足,此时期生产火龙果品质较差,售价也较低,因而可通过在6月、7月进行疏花的方法来减少7月、8月初火龙果产量,大幅提高8月中下旬至10月产量,以获取更好的品质和售价。疏花宜在晴天或阴天进行,当花蕾长至3~5 cm时即可抹除。

3.7.4 套袋。套袋可使果皮着色均匀,果色鲜亮,并可防止鸟、黄峰、果实蝇、野鼠等叮咬,枝条摩擦刮伤及日光曝晒引起太阳灼伤。套袋在疏果后进行,果袋材料可用绿色尼龙网袋或透气透湿、透光度适中的纸袋,以便更好地促进着色、糖度上升和提早成熟。但套袋成本较高,劳力成本较高地方或火龙果售价较低时不宜采用。

3.8 防寒

火龙果不耐低温,气温在5 ℃以下,嫩枝则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在低温来临前(12月下旬至翌年2月),用稻土覆盖火龙果或用薄膜遮盖火龙果,有条件的可在每桩或几个桩周围搭棚,并四周盖以薄膜,可明显使棚内温度提高,防止火龙果寒害发生。

3.9 病虫害防治

贵州省石漠化山区火龙果主要病害有真菌感染引起的茎腐病、茎枯病、炭疽病、溃疡病,有细菌引起的软腐病、疮痂病,仙人掌病毒(Cactus virus)引起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粉蚧、斜纹夜蛾、桔小实蝇、褐圆蚧等。

茎腐病、茎枯病、炭疽病、溃疡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夏季,软腐病则多发生在冬春季,其中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cactivora)不仅危害茎,还危害花、果,并伴随炭疽病、疮痂病发生,其茎病症表现为枝条出现黄色不规则病斑,病斑微凸,病斑逐步向周边扩展并出现湿腐症状,湿腐病斑中央褐色,边缘黄色,花苞受害初期出现略突起的红褐色斑点,湿度较大时在开花前即出现湿腐症,用丙环唑防治效果较好[12]。茎枯病病斑凹陷,中央灰白色,上生小黑点,可用50%福美双、50%多菌灵・硫、代森锰锌、石硫合剂等防治[13]。

红蜘蛛、蚜虫主要吸食茎汁液,红蜘蛛可用石硫合剂和水胺硫磷乳油混合液喷杀,蚜虫可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吡虫啉喷雾防治。粉蚧、褐圆蚧附着在火龙果枝条上危害,由于其有蜡质层,可用40%速扑杀乳油或40%杀扑磷乳油再加上5%柴油乳剂进行防治。桔小实蝇可在果园挂果实蝇高效诱捕型粘虫板、性诱剂进行防治,斜纹夜蛾等蛾类可挂杀虫灯进行防治。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火龙果病虫害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预防为主方针。在雨季来临之际,应做好排水工作,使火龙果植株免于浸水。尽量不要漫灌,当发现有病虫害时,应立刻处理,剪除带病虫枝条,带出果园深埋或烧毁,及时喷施相应杀菌杀虫剂。随时捡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虫害果投入深池,并加800倍敌百虫或敌敌畏沤浸,杀死果内害虫,同时注意果园通风透光,剪除交叉重叠枝,降低田间湿度,冬季可全园喷施1次石硫合剂。

3.10 采收

当果皮由绿转为红色,果皮上鳞片变软,颜色过半转红时[5],即可采收。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严防机械损伤,对于长途运输或需长时间存放的果实,宜在果实颜色由绿变淡红时采收,过迟采收,不但会引起裂果,还会引起果皮颜色变暗、变黑,影响果实商品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齐清琳.不同品种火龙果引种栽培比较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48-50.

[2] JUNQUEIRA K P,JUNQUEIRA N T V,RAMOS J D,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on a wild pitaya species growing in Brazilian cerrados[J].Documentos-EMBRAPA Cerrados,Ministerio da Agricultura,Pecuariae Abastecimento(Brazil),2002(62):18.

[3] 陈冠林,邓晓婷,胡坤,等.火龙果的营养价值、生物学活性及其开发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030-2033.

[4] CAVALCANTE I H L,MARTINS A B G,SILVA JUNIOR G B,et anic fertilizing and light intensity on init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taya in Bom Jesus,State of Piaui,Brazil[J].Revista Brasileira de Fruticultura,2011,33(3):970-982.

[5] 刘友接,林世明,黄雄峰,等.“石火泉”火龙果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1):90-91.

[6]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CO2 uptake by the cultivated hemiep-iphytic cactus,Hylocereus undatus[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4, 144(1):1-8.

[7] 谷晓平,袁小康,胡家敏.火龙果幼苗和成龄树寒害指标初探[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2):214-220.

[8] NOBEL P S,BARRERA E DE LA. High temperatures and net CO2 uptake,growth,and stem damage for the hemiepiphytic cactus Hylocereus undatus[J].Biotropica,2002,34(2):225-231.

[9] 王志华,潘玺,李用奇,等.低热石漠化山区火龙果高效栽培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6):80-81.

[10] 王彬,郑伟.火龙果在贵州南亚热带地区的发展前景[J].福建果树,2004(1):36-38.

[11] 陈菁,郑良永,黄杵娜,等.火龙果营养及养分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08-109.

[12] 梁秋玲,韦健,李孝云,等.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1):9-12.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7

关键词 休闲观光;果业;山东滨州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16-02

滨州作为市辖区,发展休闲观光果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品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于绿色生态观光,休闲果业观光也随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休闲观光果业主要通过走进果园的方式,让市民感受到果树季节生长的发展变化,做到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并通过多种休闲附加产品来丰富休闲观光旅游,让果园经济、生态文化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果业发展的生态、休闲、科普、经济等功能,从而推动休闲观光果业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

1 滨州市城郊型休闲观光果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作为滨州市辖区的休闲观光果业,主要是依托地方果业特色、黄河水系观光带、景区景点、设施栽培、综合农业区进行建设而形成了不同的观光体验或休闲度假发展类型。当前滨州市辖区的休闲观光果业主要点达到16处,果树品种主要有冬枣、黄金梨、火龙果、无花果、葡萄、苹果、山楂、杏等15个品种。由于各果业观光园发展特色不一,规模及发展程度不一,经营效益也有较大差别。

1.1 地方果业特色型

滨州的果业特色是冬枣,冬枣由于皮薄脆甜,深受市民的欢迎。雁来红冬枣采摘园是滨州市辖区比较大的自采摘园,该园建立于2003年,园区规模6.67 hm2,当前冬枣已进入盛果期,每年吸引着淄博、济南、潍坊、廊坊、天津等省内外的游客20余万人,为枣农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1.2 黄河水系果业观光型

黄河是母亲河,滨州一直致力于发展沿黄特色经济带,其中突出的是梁才张王上梨下莓园,建立于2004年,规模24 hm2,“上梨下莓”立体式休闲观光果已初具规模。春天在这里观赏梨花,夏季采摘草莓,秋季采摘黄金梨,平日里感受黄河母亲河风光,吃住渔家乐。每年吸引博兴、沾化等市内游客5万余人,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

1.3 景区景点果业观光型

依托景区景点进行建设,果园建在景区内外,市民在果园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在景区游玩,或吃住在农家乐,三河湖“百果园”就是其中代表。三河湖“百果园”依托三河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该园建立于2009年秋冬,园区栽植不同月份成熟的桃、苹果、梨、山楂、柿子、石榴、枣、葡萄等果树,使之成为春天看花、夏天赏叶、秋天摘果、冬天踏雪的田园情趣体验区。每年主要吸引博兴、东营、天津等省市内游客8余万人,创造经济效益1 000余万元。

1.4 设施栽培特色果业型

这种模式主要是适合本地的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水果进行设施栽培,供游客进行自由采摘,比较有特色的是滨州天宝农业园无花果采摘和腾达农庄火龙果采摘。滨州天宝农业园无花果采摘基地有3.3 hm2设施栽培无花果,该园建立于2012年底,引进美国无花果鲜食品种波姬红为主,其他如布兰瑞克、金傲芬、新疆早黄等5个品种为辅的无花果品种。腾达农庄火龙果采摘基地建立于2009年3月,采用先进的设施栽培方式使火龙果实现“南果北移”,让北方人在家门就能看到火龙果、品尝到火龙果。到该设施栽培果园游玩的主要是家长带孩子观看果实,体验感受采摘的快乐,每年吸引主要是市区等游客5余万人,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1.5 综合农业区特色果业型

依托农业产业园进行建设,果业种植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比较有特色的是滨州万绿农业园区。滨州万绿农业园是一家以绿色果蔬种植为主的旅游休闲园,并栽植了苹果、葡萄等果树,在进行农业采摘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果树采摘,采摘内容非常丰富。每年吸引主市民带孩子进行综合体验,人数1万余人,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时间比较单一

由于果树生产的季节性与管理限制性,比如夏季的用药管理期,游客就不能随意进入果园,单一的果业休闲观光最佳时间仅为春季的看花期和秋季的赏果品果期,从而导致游客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较大。

2.2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粗放

果品生产基本上是以单户经营为主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存在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致使果园园容园貌外观不整齐、果树品种混杂,加之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管理接待水平差[1]。

2.3 果品品牌包装宣传不够

果品观光缺少品牌包装,缺少地域特色,未形成品牌合力与影响力,加之宣传不到位,仅为当地及周边区域知晓,也就是近郊生态观光采摘,难以实现外地团队的观光采摘,宣传广度与深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拓宽。

2.4 与果业文化有机结合不够

一些观光果园“农““果”味不强,果业科技文化气息不浓,无法让人体验到果品文化,无法让人感受到科技给果树带来的效应,多数果园只是简单的采摘活动,没有果树栽培、果品文化长廊,削弱了对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2]。

3 发展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发展休闲观光果园,要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发展休闲观光果园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发展观光旅游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做到生态环境友好。

3.2 经济性原则

发展旅游观光果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开发多种项目。如以采摘为主的观光果园,游客数量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大,年内分布不均匀,在非采摘季节要开发新型的项目,吸引旅游者,增加农户收入。

3.3 参与性原则

自己动手、参与其中已经成为当前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旅游方式。城市观光休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将休闲果园生产的环节纳入旅游项目中,让消费者体验多层次的农村生活乐趣。

3.4 突出特色原则

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中,鲜明的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中,要根据果园自身的特点,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明。

3.5 文化性原则

在充分发挥水果食用和观赏特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掘蕴藏在水果中的文化内涵,在果园的环境发展中应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特征。

4 发展对策

4.1 做好系统规划

做好观光果园要长远考虑,制定一个适宜的系统发展规划,需要认真分析市场,对类型和建设要点要胸有成竹,发挥独特生态优势,在果园的规划、布局、设计等方面考虑周全。观光游客都有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需求,要充分展示果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要积极推出集观光、采摘、品购、学习、体验于一体的开放式项目,方便游客参与,可举办火龙果、冬枣、无花果、黄金梨等主题展览会活动,进一步扩大休闲果业的知名度。

4.2 做好基础条件建设

良好的果园建设管理和优质的果品是开发旅游、观光、采摘的前提和保证,基于果园完整的基础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并借助观光果园优势,向游客展示现代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品园的现代风貌。在原有果园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丰富景观群落的同时,对果树进行规划配置,形同植物专类园,但仍以生产功能为主,其观赏效果却大大加强。要进一步加强果园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提升果园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使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采摘园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3-4]。

4.3 做好科技创新应用

加强对果树资源和传统名优果品品种的保护利用,加快果树新优品种选育与引进力度,推进主要树种品种的更新换代,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主栽品种,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大幅度提升果品的优果率,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生产标准化,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省力关键技术,推进新型农机农艺的融合,提高果园设施化水平,延长鲜果供应期,减少气候对果业生产的影响。

4.4 建立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由技术人员、职业果农牵头实施,覆盖果区的示范园,并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作用,形成以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新型技术推广体系,支持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完善果农技术培训体系,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能扎根、敢创业的现代果农队伍,提高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带动和引领休闲观光果业的转型升级。

4.5 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对休闲观光果业进行“三安”技术生产,制定果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完善市、县、乡3级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贯通产业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生产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产品可召回的机制,坚决禁用高残留农药和防止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着力构建从果园到市场全程监控的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6 推进品牌创建发展

按照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支撑原则,培育一批品质好、具有地域特色和南果北移的果品品牌,用特色来吸引观光目标,用品牌来建立声誉,并进一步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电商、微商等现代果品宣传业态,充分展示果树的新、优、奇、特、色、香等美学特点,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融合发展。

4.7 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果业

鼓励多种方式推进观光休闲果业园区建设,支持建设融精品果生产、科技信息服务、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果业园区,用社会资金投入休闲观光园建设,打造出精品果业,并增加附属产品设计与生产,提高壮大休闲观光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业带多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5]。

5 参考文献

[1] 陈华玲,黎小萍,李洪波.关于发展观光果业的几点认识[J].中国果业信息,2007(11):7-8.

[2] 王斌华,姚忠华,陈思思,等.临安市山区休闲观光果园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382-383.

[3] 刘春荣.我国观光果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2(10):16-21.

[4] 柳旭波,徐象华,杨继,等.浙西南山区休闲观光果业优势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果业信息,2015(3):17-19.

火龙果的栽培方法篇8

关键词:核桃;黄龙县;现状;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1-0014-02

陕西省黄龙县自1992年开始将核桃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加大对核桃产业的开发力度。近年来,黄龙核桃优质商品基地建设和产业开发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核桃人均面积、产量和产值及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均居全国前列。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2003年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国家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现将黄龙县核桃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报告如下。

1 自然条件优越

黄龙县位于陕西渭北旱塬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国家五大天然林区之一的黄龙山林区腹地,属陕西秦岭以北不可多得的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最高海拔1783.5m,最低海拔643.7m,森林覆盖率达72.4%,林草覆盖率达84.2%,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6.5-8.3。全县年平均气温9.5℃,年无霜期165-195天,年平均降水量680mm;水源清新,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洁净,有“陕西的一叶肺”之称;尤为独特的优势是无任何核桃果实病虫害,极高的商品率和天然的森林隔离带,为生产优质坚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优越环境,也为发展优势产业,打造黄龙核桃纯天然食品品牌提供了可靠基础。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9200hm2,年产核桃3750t。2004年已有133多hm2核桃取得有机认证,计划未来5年内完成有机认证667hm2以上,完成绿色认证2667hm2以上。

2 栽培历史悠久,地理标志保护通过省级初审

黄龙县10个乡镇均有核桃栽培,1992年前自然分布的核桃达1800hm2。柏峪乡乱麻科村1株300多年生的核桃古树占地面积达733m2,株产最高达356kg。境内百年大树随处可见,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陕西著名的商品核桃出口基地。目前黄龙核桃已通过省质检局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初审,正积极申报国家原产地保护。

3 引选和推广优良品种

黄龙是国家“七五”核桃攻关项目验收获奖后,首批被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扶持立项,进行核桃早实品种推广的县份。1992年以来,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43个,从当地筛选优良单株846株。通过对引进优良品种的对比试验,于2003年确定适宜当地发展的主栽品种为香玲、鲁果2号、岱丰和陕核5号等5个品种,鲁光、鲁核1号、辽宁1号和中林1号为搭配品种,使黄龙率先在陕西实行品种化栽培。在黄龙新发展的7300hm2核桃中,良种面积达5300hm2,占73%以上,其中主栽品种香玲面积达3300多hm2。品种化栽培为黄龙核桃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商品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奠定了基础,黄龙不仅被陕西省确定为渭北优质核桃示范基地,而且其优质核桃矮化密植丰产技术和良种穗苗已辐射至甘肃陇南、四川巴中和重庆城口县等地,为推动我国北方核桃实现良种化栽培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4 以百公里优质核桃长廊建设和政策激励,带动规模化和基地化发展

1998年,黄龙县启动了沿省道洛韩路为主干的百公里核桃长廊工程,制定了“二十万亩优质核桃商品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了“鼓励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发展核桃的若干优惠政策”,发展核桃生产的力度不断加强。2004年出台每建666.7m2核桃补助100元的激励政策,连续4年兑现到位,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核桃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5 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建立完善服务体系

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黄龙县于1992年成立了县干果公司;1995-1998,年相继增设县干果技术推广服务站和乡镇干果技术推广服务站;2000年向省科技厅申报批准成立了陕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进行体制创新,设置具有行政职能的政府直属局――黄龙县核桃开发管理局,并将以前所成立的机构归口核桃局管理。

通过体制创新,黄龙核桃产业形成了“科技先导,龙头带动,品牌支撑,规模发展”的良好开发格局,避免了盲目发展、管理混乱所带来的低效益重复建设,初步建立了良种苗木市场准入机制和资质审核制度,申报完成了“圣龙”牌商标和入超条形编码,取得有机认证和产品合格证书,为依法保护黄龙优质核桃品牌,形成延安又一绿色特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

6 以科技为先导,推动产业发展

黄龙始终把科技放在核桃产业发展的首位,邀请中国林科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核桃专家传经送宝,大胆启用和培养当地业务人员作为科技兴业的骨干力量,不仅解决了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而且取得多项科研成果。1999年以来有两项核桃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获省政府农业推广二等奖,并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两个项目和国家级星火计划两个项目的支持;一名产业科技带头人获得“陕西省2005年度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延安市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产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核桃科研推广技术队伍。

7 典型示范,带动全县

长期以来,黄龙核桃处于自然或半自然栽培状态,嫁接和集约化栽培是制约良种化推广的难点。为此,黄龙始终把抓典型、树样板、搞示范作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重要工作方法,在全县分级进行推广应用。从1992年开始,先后兴建了界头庙神地20hm2核桃良种引种园和崾先乡东塬“圣龙山庄”千亩良种核桃示范基地,将研究、试验项目优先在示范基地开展,成熟后要求“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户”,充分发挥对全县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8 充分发挥强龙头的带动作用

上一篇:医疗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