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多样性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53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篇1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的多样性篇2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 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的多样性篇3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仪的多样性篇4

【关键词】家园合作;礼仪教育;途径;研究

在展开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时,家园合作很有必要。这不仅在于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这也在于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共同推进,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的功效。在家园合作的礼仪教学中,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的选择非常重要,并且两方面的良好合作与配合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只有确立正确的家园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好的功效。

一、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理念

首先,很有必要确立合理的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将会让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也是保障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根基。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基本观念的形成也直接受到这两个环境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只有以家庭和幼儿园为共同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更好的得以渗透。一方面,幼儿园应当成为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孩子们在园内教师要充分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并且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对于幼儿园内的教育内容加以巩固与强化,要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够很好的将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加以实践。只有明确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样才能够让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礼仪,应以幼儿园为主导,而幼儿教师是本课题实施的关键因素。想要让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这首先需要教师主动学礼、守礼“、正人先正己”,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还应该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受到更好的影响与熏陶,这也会促使孩子们形成更多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进一步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带入家庭环境中,这才是礼仪教育有良好落实的一种体现。

二、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

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也很重要,只有为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找到好的方法与途径,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幼师应当有更多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要想办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规范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进而让礼仪教育真正得到渗透。此外,教师要保障家长能够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有充分配合,这也是家园合作背景的一种实现。教师可以给家长们留下一些具体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无论是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在家庭环境内对于幼儿园内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这些都是促进家园合作可以有的方式与途径。想要深化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一方面,应当以系统的礼仪课程为蓝本,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入园、离园、盥洗、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进餐、午睡等各个环节中,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地进行随机教育。并在小、中、大班分年龄使用幼儿指导用书,在集体活动中融入礼仪歌谣、礼仪故事、礼仪表演等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向家长发放家庭指导用书,让家长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指导并巩固幼儿在幼儿园之外的言语与行为,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这也是让礼仪教育发挥更好的教育功效的途径所在。

三、家园同步,提升礼仪教育实效性

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的渗透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都应当做出努力,并且两方应当有充分配合。只有让家园同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可以加强和家长间的联系,并且可以将幼儿园内礼仪教育的进展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增加和家长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家长间交流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心得。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让家园教育能够得以同步的方法有很多,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各种环境与条件选取一些适宜的家园教育渗透策略:①建立家园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内的教育成长情况告诉家长,并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家园联系本有利于家长和老师更详细地掌握幼儿的点滴进步。②建立家园栏我们就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③经常展示幼儿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的照片,同时向家长征集幼儿在园以外的文明礼仪行为照片,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家园合作步入良性循环。④在“家长学校”中开展专项的礼仪知识讲座,让家长代表交流文明礼仪教育的经验与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例。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策略,并且能够让家庭和园内的教育有更为紧密的联系。想要深化家园合作背景下的幼儿礼仪教育,这需要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首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育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的基本理念,这是保障教育过程有更好的收获的基础。同时,要提升家园合作礼仪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要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礼仪教育的不断渗透,并且能够更好的体现家园合作的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切实提升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庆敏.浅议小班幼儿进餐礼仪活动的内容和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吴结籽.浅谈小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3]郭美娥,朱蓉.浅谈我园幼儿文明礼仪素质教育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4]李平.如何走出家园合作的误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7)

[5]宋广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3)

礼仪的多样性篇5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文明

一、小学礼仪教育的目标

礼仪教育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小学生实施礼仪教育,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懂礼貌、有教养、讲文明、受欢迎的人。

学校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不应该仅仅规范师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行为,不应该仅仅限于在学校,而应该拓展到家庭和公共场所,为了进一步细分学校礼仪教学的目标,礼仪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经度目标和纬度目标。经度目标是根据礼仪的表现形式来划分的,分为行为礼仪和说话礼仪。而纬度目标的划分则是根据小学的生活范围来划分的,分为: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和说话礼仪。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

(一)基本的礼仪教育方法

交替性方法。在进行小学礼仪的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交替教学:礼仪助教和班主任教师交替主讲,当然每个老师各有侧重点,其中班主任侧重学生的行为训练,而礼仪助教则侧重礼仪知识的传授,通过班主任教师和礼仪助教的交替性教学可以有效将知识和行为教学结合,确保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性、长效性和延续性。

融合性方法。要实施好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就一定要多头并进,将各个礼仪教育途径有效结合,不要将这些途径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途径,要看成一个整体,例如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少先队的礼仪主体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一定要将礼仪行为训练、礼仪意识培养和礼仪知识传授融为一体,有效结合,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融合性方法是提高礼仪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浸润性方法。礼仪教育和很多教育的分支一样,要使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就应该把教育的内容弥散到教育所涉及的所用空间、所有时间和所有载体中,成为一种文化。具体到小学生礼仪教育,学校要营造充满礼仪文化背景的校园文化,将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只要这样,礼仪文化才会逐渐成为校园的主流元素,学生在这样的礼仪文化环境中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熏陶和制约,发自内心遵守学校的礼仪规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校园礼仪氛围中。

互动性方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绝不是唯一对象,学校的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也是对象之一,只有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三方礼仪的互动,才可以很好地发展和生成学生礼仪行为和智慧。在学校,除了要制定相关的学生礼仪教育课程,还应该针对教师,开始师生礼仪之类的课程,针对学生家长的礼仪教育,要加强对家长礼仪教育的宣传,定期给家长发送亲子合作礼仪学习单,促进家长关注、重视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随机评价方法。评价是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一环,积极、即时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礼仪教育,教师、社区人员、同伴以及家长承担评价者的角色,随机的评价是一种对礼仪教育的即时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同时也能够矫正一些不当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的评价模式

礼仪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第来描述,应该突出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而且关注学生礼仪智慧和行为的发展过程。每节礼仪课都尽量设计相应的学习单,以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通过“礼仪小使者”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来促进学生礼仪知识的内化,引导其行为的外显,并通过学习单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区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学习单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传播礼仪知识、宣传礼仪意义;有的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礼仪课上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体验这种知识和技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的愉悦,从而激起对礼仪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礼仪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评价,是我们依据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对每一个具体行为目标进行行为水平的界定,并据此制定与各年级各项礼仪教育内容相应的评价量表。

四、礼仪教育的效果

(一)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检验学校德育实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外显行为上的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学校整个学生群体在外显行为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我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在家庭福校园、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行为,大家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或正在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陋习,并形成了相互督促礼仪行为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也和谐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二)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和睦了亲子关系。礼仪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家长在关心孩子健康和学习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礼貌教育,但大多只是在平时零星地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缺乏系统的礼仪教育,加之大人都有时难免不拘小节,效果可想而知。在小学开设的礼仪课,从日常生活礼仪开始,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也不难执行,礼仪教育让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也和谐起来。

礼仪的多样性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pedagogical students' teacher etiquette through questionare investgation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师范生;教师礼仪;问题;对策

Key words: pedagogical students;teacher's etiquet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56-02

1 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的原因

“师者人之模也,无德者无以为师”,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强调的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强调的少。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从来没有对学生微笑过;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身心都受到伤害。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用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而且是影响学生一辈子。教师的礼仪如何,不仅影响教育效果,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的效果。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海南省师范类院校有3所,笔者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36份。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只有35.2%的师范学生认为本校开设了教师礼仪课程,还有高达64.8%的师范学生认为本校没有开设教师礼仪课程,说明目前我们的师范类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教师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们师范院校应该开设教师礼仪这门课程。

2 师范院校教师礼仪存在的问题

2.1 师范院校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开设 在调查中,我们的师范院校的课程中,有大部分的师范院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即使开设这门课程的,也都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说明我们的师范院校对这门课程,甚至是对教师礼仪形象是不重视的。

2.2 教师自身不重视教师礼仪规范 我们对教师的教师礼仪方面进行问卷中发现如表2和表3中情况。

我们有些授课教师对于教师礼仪规范不重视,在日常和工作中的穿着打扮、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以及交往礼仪都不太注意自身的职业形象,不注重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导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所效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礼仪的榜样力量对各年龄、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2.3 师范院校学生对教师礼仪知识的渴望 在问卷中,有90.7%的师范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教师礼仪课程,说明我们的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礼仪教育的渴望。在对毕业的学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时,很多人表示,“非常遗憾在大学的师范生活中,没有一门课程告诉他们做一个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仪容仪表;该穿怎样的衣服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在面对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的时候,我应该要注意什么,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礼仪问题,常常会困惑着他们,感觉在教师礼仪方面有所缺失”。

3 师范院校教师礼仪对策分析

3.1 师范院校要开设教师礼仪的必修课 教师礼仪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师范院校的师范类学生,鉴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在大一时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有些院校在大三或大四开设才开设此门课程,笔者认为,教师礼仪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大一时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大二和大三就能在实际中运用,在日常行为中形成规范,日复一日,就和自身的素养结合起来。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礼仪不仅使一门理论系统学习的课程,而且还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更应该加大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操作演练法和情景模拟法的课时,让学生边学习理论边实际操作边感悟升华,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寓教于乐。

3.3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学习教师礼仪氛围 教师礼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除了开设教师礼仪课程外,师范院校还要营造学习礼仪的氛围,主要体现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比如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礼仪讲座、开展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竞赛、开展礼仪站位比赛、发放相关礼仪知识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使学生时时受到启迪和熏陶,促进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爱莲.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7.

[2]南志国.关于师范生礼仪问题及礼仪教育思考[J].大学生时代,2006,11.

[3]吴春玲.师范生礼仪课程考核途径初探[J].铜仁学院学报,2010,11.

礼仪的多样性篇7

一、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具有教养的基础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现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礼仪修养是我们个人呈给社会的一张名片,一个人的所有成就,都是从学礼开始的。从幼儿时期开始修习礼仪,有助于增强自信、提升个人魅力指数,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礼仪是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凡是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意,以令人愉快的方式通过美好的仪表形式、规范的言谈举止表达出来,就是礼仪。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周围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六个方面。

我园从幼儿的仪容仪表、文明语言、行为规范进行礼仪的重点培养,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成为健康、活泼、自信、乐观、善交往、富挑战的快乐儿童。

2. 幼儿礼仪与教养的关系

礼仪是外显的、表面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

素质。

礼仪是教养的基础,教养是礼仪内化后的行为表现。一个简单的礼仪行为可能微不足道,却足以反映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教养。教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通过持续的学礼仪、用礼仪、内化礼仪行为,在这个量变的习得过程中逐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将有礼貌的外在行为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有教养的行为。我们既需要内在道德品质的美好与完善,也需要外在行为举止的礼貌与得体。

二、礼仪教育在幼儿园的多维度实施

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要善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要善于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结合幼儿善模仿、乐表现的特点,我们从幼儿园、家庭、环境、方法四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环境渗透方法有效整合,家长检查配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1.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发挥镜子作用

(1)加强礼仪培训。

教师的礼仪履行着教育职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礼仪教育也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与口号。在幼儿园里,幼儿对教师有着高度崇拜心理,他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充电和高要求。

(2)严格礼仪要求。

要求教师仪表端庄,仪态大方。如教师接待家长和幼儿时,面带微笑并主动问好;全体教师坚持使用普通话,注重文明用语,礼貌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工作中轻声细语,举止优雅,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2. 环境育人,情境渗透,帮助幼儿学习礼仪

(1)创设文明礼仪展示栏。

幼儿园的展示栏作为宣传展示窗口,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将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使家长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班级课程进度及幼儿礼仪活动开展的情况,让家长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

(2)利用有效空间,规范礼仪行为。

幼儿园环境的创造,不仅凸现了幼儿园的个性和品位,还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利用环境明确评价标准,提供榜样示范,提出礼仪要求,宣传礼仪文化,同时还引导和鼓励家长、幼儿参与礼仪活动。如:在各楼层的长廊上张贴或垂吊礼仪明星评选标准、文明礼仪儿歌、名言、规则等,以用具体化、情景化的图文形式暗示、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们每天必经的楼道上,挖掘家庭教育资源,用画笔、影像、文字记录孩子在家中的礼仪行为、感恩故事、善言善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力量。真正做到有效利用空间,让每一个墙面说话。

(3)创设班级礼仪专区。

幼儿园的礼仪文化不仅在环境中体现,同时也渗透在班级的环境中。班级礼仪专区的创设,可起到树立榜样,鼓励幼儿向同伴学习,推动幼儿园礼仪文化建设的作用。礼仪专区中呈现各个班级在整个礼仪教学及主题活动过程的痕迹,它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随着礼仪教学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环境也需随时更新和丰富,教师需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隐性课程”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例如,利用 “母亲节”“学雷锋”等节日契机,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将成果展示在墙面上,给孩子行为上的暗示,让孩子学会感激、学会互助、学会礼让他人;在各活动区张贴活动规则;以儿歌、图画的表现手法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

(4)营造礼仪活动氛围。

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时,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对于难以理解社会道德观念的幼儿来说,教师应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学、在动中习。

3. 家园共育,有效沟通,礼仪教育连贯化

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这不仅会对幼儿园的教育造成冲击,还会使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与家长需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我们还要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从而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

效果。

4. 讲究方法,让幼儿喜闻乐见

(1)童谣配游戏。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是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典型示范不断促进。

榜样示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包括教师示范、家长示范和幼儿之间示范。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材,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幼儿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幼儿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尤为重要。如:在关爱帮助他人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幼儿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樱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以大带小情感体验。

情景演练能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情境体验法通常融进情境再现和情境表演。如:我园创设多个公共混龄游戏区,用大带小的游戏形式,鼓励不同年龄儿童在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方式,自主地进行各种认知活动,积累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互相关爱中,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

(4)标记提示潜移默化。

标记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在共同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范,不影响和干扰他人;提示图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某些能力和技能。如:游戏区角的玩具柜和玩具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礼仪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整理书包柜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5)行为训练反复强化。

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不良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来纠正。良好的行为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不断的重复和学习中形成的。幼儿的礼仪,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是最好的方法,如让幼儿互相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形成教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努力营造的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园所氛围中传承美德,通过对一茬茬孩子的培养,为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做出最大的努力。

礼仪的多样性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

1.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更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所以说礼仪教育对于社交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礼仪。虽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都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获得身心上的满足。有多方面因素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的心理,如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不断依附其他人。往往这种人的心理素质稳定性较弱,办事浮躁,缺乏基本的礼仪修养。大学生正处于身心个性发展的重要过渡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真正了解和丰富自我有着重要意义。自觉执行礼仪教育中的礼仪规范,能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获得成功。

2.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社会化的进程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实中我们对礼仪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存在一些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归根到底是普通高校并没有将礼仪教育深入到大学生内心深处。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意义。

3.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队,大学生礼仪教育在变革中发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与时俱进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1.加强高校教师、辅导员老师的道德礼仪修养。教师的言谈举止在大学生眼中往往是最重要的,倍受学生关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意教师的每一言和每一行,并且会加以评论。教师的好的言行举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瑕疵的礼仪教育也会误导自己的学生。所以高校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爱护每一位学生,每时每刻都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会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

2.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组织相关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礼仪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应开设专门学习礼仪的课程,多举行有关于礼仪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礼仪课堂和有关于礼仪的活动中。可以让全校师生一起寻找在礼仪教育、人际交往方面做的不到位和有欠缺的地方。可定期组织关于礼仪教育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3.加强有关于礼仪教育的宣传工作。通过学校的广播、官网、微信平台等渠道进行一些关于礼仪教育的宣传活动。专业性地认识礼仪,带动大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了解礼仪、学习礼仪,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心中有“礼仪”。大学生要在自己所在集体中告知其他人有关于礼仪的重要性,明确态度。礼仪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影响他人对自身的看法。若各高校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教会大学生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进行良好的沟通,怎样和他人一起专心学习和工作,这样自身的人际关系会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加强班级团结,促进集体中各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礼仪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认识到礼仪教育存在的意义,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大学生礼仪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玉平.现代礼仪[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2]董一飞.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地形地貌测绘范文 下一篇:公路造价管理范文